少年雷锋观后感范文

时间:2023-10-16 08:59:49

少年雷锋观后感

少年雷锋观后感篇1

这部电影主要讲了雷锋小时候的悲惨生活和经历。在电影中,我几次留下感动的泪水。

走出电影院,我等妈妈来接我,心中感慨万千,雷锋小的时候多么悲惨,哪能和我现在的舒适生活作对比?妈妈已经来接我了。

回到家里,妈妈去做饭,我又想到雷锋,他是多么的可怜、多么的不幸、多么的孤单、多么的悲惨啊!爸爸被日本鬼子活活打死,妈妈给地主家里干活,被汉奸刘绍礼强奸了。妈妈悲痛万分,含辱自尽。哥哥到镇上的染坊学徒,被活活累死。留下了不幸的雷锋成了孤儿,吃不饱、穿不暖,还经常遭到地主的毒打。我想着想着,又一次流下了同情的泪水。

妈妈把饭做好了,叫我吃饭,我才从电影的情节中走了出来。吃着香甜可口的饭菜,我不禁又想起了雷锋,他每天吃的是什么?是剩菜剩饭,有时连剩菜剩饭都吃不上。我想着想着,又一次流下了伤心的泪水,旧社会有多少像雷锋这样的苦孩子,我深感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少年雷锋观后感篇2

【关键词】雷锋精神;90后大学生;认知;认同;行动;精神价值体系

2012年是雷锋同志牺牲50周年,2013年是同志“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50周年。历经50年的发展,每个时代的雷锋精神都各具特色。60年代雷锋精神代表的是“真善美”,70年代雷锋精神代表的是“爱憎分明”,80年代雷锋精神代表的是“钉子精神”,90年代雷锋精神代表的是“爱岗敬业”。雷锋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被赋予创新的具有时代特色的内涵。雷锋精神不仅仅是雷锋一人更是一大批雷锋式的人物,崇高的思想和优秀的品质凝结而成的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枚珍宝。十报告在要求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中更是明确指出:“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

90后大学生是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一代,是在不断发展进步的一代,是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是未来发展的主力军,他们肩负着重要的职责。但是在现实中90后常被称为“抱大的一代”,身上也被质疑存在许多的缺点,强调自我实现以自我为中心,“个人中心”、“享乐主义”倾向日益加重,家庭的“宠爱”又助长了其“公主病”、“皇帝病”,滋生惰性、任性等不良的习惯。“今天的问题孩子,也许就是明天的社会问题”,个人、家庭以及社会都要有一种危机意识,注重90后精神价值的培养和塑造,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面对此番现状,要做的就是将优秀的民族精神与90后新生力量结合在一起,共同发展。以雷锋精神为抓手,提高对雷锋精神的认知认同与行动,构建90后大学生的精神价值体系,同时90后大学生赋予雷锋精神新的时代内涵,实现对于雷锋精神的继承和弘扬。

一、雷锋精神认知、认同与行动的现状

(一)认知上的现状

很多人包括90后大学生对于雷锋以及雷锋精神都有这样普遍的印象:雷锋是一名普通但不平凡的士兵,他爱岗敬业,助人为乐,勤奋学习,关爱集体,对党忠诚,热爱祖国,能够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当中。“雷锋事迹所表现出来的先进思想,道德观念和崇高的道德品质凝聚成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之一的雷锋精神”。但是对于雷锋精神具有哪些特点,雷锋精神的内涵是什么,90后大学生们普遍呈现出一种不太了解的状态。通过针对南京15所高校,2682名90后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关于“钉子精神”是否属于雷锋精神的问题中,55.1%的学生认为“钉子精神”不属于雷锋精神的范畴。但是事实上,钉子精神是属于雷锋精神并且有明确的出处,钉子精神是雷锋在世时与战友赵明才的一次谈话中产生并沿用至今。《雷锋日记》里写道:“钉子有两个长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善于挤和善于钻。”由此可以看到,虽然现在总在提雷锋精神,包括十报告中也指出通过学习雷锋精神加强民众的道德文化素质,但是90后大学生们对于雷锋精神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雷锋精神?都知之甚少,印象模糊不清,对于雷锋精神的了解永远是止步于口头上“雷锋精神”四个字而已。

(二)认同上的现状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认同”有两个意思:(1)承认,认可;(2)认为跟自己有共同之处而感到亲切。在这两层意思上,笔者认为是有一定的差距的。“认为跟自己有共同之处而感到亲切”比“承认、认可”感情更加丰富,程度也更加深。根据调查了解到目前90后大学生对于雷锋精神的认同程度普遍停留在第一个层面上即“承认、认可”,并且从现实情况与第二个层面“有共同之处而感到亲切”相差很远。90后大学生们对于雷锋精神的意义及其价值都有所了解并且对于雷锋精神对于当代社会的重要作用具有很清晰的认识。比如问到“雷锋精神是否过时”时,82.8%的大学生表示,雷锋精神并未过时,并且超过70%以上的学生认为当代社会仍然需要雷锋精神。但是当上升到“认为有共同之处而感到亲切”这个层面时,却出现了很大的差距。“认为有共同之处而感到亲切”其实更多地可以通过行动上有所体现。因为如果觉得与自己有共同之处便会更好的了解雷锋精神的精髓实质所在,更容易将雷锋精神以“亲切的感受”内化为自己的品质,从而彰显在自己的想法观点以及行动上。90后大学生们对于雷锋精神这种认同层面还远远不够,雷锋精神的意义和价值仅仅是存在于脑海中,并不能很好地指导自己的实践。比如在调查中问道,“您对于在各大高校展开学习雷锋的活动的态度是什么”的时候,54.6%的90后大学生只是在精神上表示支持,不愿意采取任何的行动,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更好地感受雷锋精神,相对而言仅仅只有31.9%的90后大学生对活动表示支持,并且付诸于实践中去。

(三)行动上的现状

在讨论认同时已经提到了一些行动上的现状——90后大学生中真正愿意将“雷锋精神”付诸于实践中的人很少。但是在问卷调查过程中发现,几乎每一位大学生都会有一些参加志愿者活动、公交车让座、献血、捐钱捐物等好人好事的行为。其实,上述的好人好事都体现了一种雷锋精神,都是在用行动践行雷锋精神的表现。90后大学生们虽然已经在践行雷锋精神,但是却毫无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属于雷锋精神,有时候甚至排斥对于学习雷锋等活动的参与。在90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接触较多的就是志愿者活动,也许他们并不了解甚至并未意识到志愿者精神也是雷锋精神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一种体现,所以在被问到“对于参加学习雷锋活动的态度”时,他们想到的大多是宏大的与自身实际情况不符的甚至是有一定难度的活动,距离感、陌生感很强,因此就存在一定的不理解甚至是排斥的态度。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虽然90后大学生们积极参与志愿活动,但是如果将对雷锋精神的践行囿于志愿活动,那么就会导致雷锋精神的狭隘,也会使他们对于雷锋精神的认知、认同上存在更大的问题。另外也要注意到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很多大学生参加志愿活动都带有一定的功利性。这种功利性体现在是为了完成学校的硬性指标或者是评奖评优。如果将这种目的性较强的志愿活动也归结于雷锋精神的话,则会导致雷锋精神的不纯洁,会在以后影响更多的人对于雷锋精神的践行,使得90后大学生在践行雷锋精神的视野上不够宽阔,从而局限了对于自身价值的提高。

总的来说,90后大学生对于雷锋精神的认知、认同、行动上的主要表现为:认知上不全面,认同上不深刻,行动上不充分。

二、现状原因分析

(一)认知上

在上文现状分析中,了解到目前90后大学生对于雷锋精神的基本内涵并不熟知,对于雷锋精神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充实更是知之甚少,仅仅停留在“雷锋精神”四个字。在调查中发现,90后大学生缺少对于雷锋精神的有以下原因:1、缺少对于“雷锋精神”基本知识的学习。在现实生活中可以发现,90后大学生更多对于“雷锋精神”学习主要集中统一于意义和价值的教育,缺少对于雷锋精神基本知识的了解,比如雷锋精神的由来,雷锋是一位怎样的人物,雷锋精神有哪些基本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内涵发生了哪些变化等等。作为90后大学生目前仍在接受知识的熏陶,素养的提升,仍有很多机会对这方面进行完善,了解雷锋精神的内涵,打好基础。2、学校缺少对于“雷锋精神”基本知识的教育。相对于学生的学习,那就离不开学校的教育。这里强调的是学校并不是单单指大学等高等院校,更是指幼儿园、小学和中学的基础教育。雷锋精神作为优秀民族精神应该在90后大学生们很小的时候就应该进行学习。在调查中发现,幼儿园、小学和中学对于雷锋精神的教育比大学更重视雷锋教育,90后大学生都有深切感受。因为当在问卷调查被问到,“您觉得和小学、初中或者高中相比,学习雷锋的风气变淡还是变浓了?”,60.2%的学生认为是变淡了。面对此种情形,大学更要有所作为,有所改变。现在的学校很容易将学习雷锋精神形式化,局限化。比如,每到3月5日学雷锋日,就在学校进行各种展板宣传组织各种活动,但是过了这天学校对于雷锋精神的学习可以降至为零,将学习雷锋精神局限在某一时段、某一方面是不利于学生们感受和了解雷锋精神,更加不利于雷锋精神的传承和弘扬。这种搞突击的方式一时有用,但却不能整个大学时期都有用,甚至会适得其反让学生更加反感排斥。

(二)认同上

在现状分析中已将认同分为两个层次:1、承认、认可;2、认为跟自己有共同之处而感到亲切。90后大学生们普遍已经达到第一层面,对于雷锋精神的价值和意义都有比较清楚的认识。90后大学生们虽然对于雷锋精神的基本知识有所欠缺,但是通过社会的宣传、学雷锋活动的举办能够感受到雷锋精神对于现代社会道德建设、价值引领的重要作用,因此能够承认雷锋精神的重要作用。但是就是在这种理性承认中,90后大学生却对于雷锋精神缺乏共鸣不能产生亲切之感。因为他们是根据社会行动推导出雷锋精神的重要性而并非本身深知雷锋精神具有重要作用而理解社会上出现的学雷锋的活动。虽然表面只是顺序上的差异,但是却反映了90后大学生们面对雷锋精神的思考方式,更是体现了他们是否与雷锋精神有共同之处,能有情感上的交流共鸣,能否以雷锋精神为依托构建自身的价值体系的问题,这也是为什么在认知上无法达到第二层面的主要原因。同时,很多90后大学生满足于现状,认为对于雷锋精神有“承认、认可”的理解就足够了,只有那些准备着奉献的人需要更深的理解,而自己只要好好过自己的日子就行了,缺少向更高一层认知发展的动力。另外,现在社会有时候树立雷锋榜样过于高大,当90后大学生接触这些榜样时只能远观不能近学,认为雷锋精神不适合自己,自己也无法达到雷锋精神的标准,从而拉开了与雷锋精神的距离。甚至有时候宣传的榜样是几十年前的先锋人物,时间相距太久,90后大学生无法体会,更不容易产生共鸣和亲切感。雷锋精神大众化欠缺,榜样生活化、时代创新性不足是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三)行动上

笔者在前面已经提到,90后大学生们通过志愿活动在行动上已经对雷锋精神进行了实践。由于很多情况下都是将志愿者精神、志愿者活动单独进行说明,并未与雷锋精神挂钩,所以很多90后大学生并不了解。根据调查了解,大学生能够积极参加志愿活动或者某些学雷锋活动很多情况下是带有一定的目的和功利心的,比如某些高校有志愿服务时间的规定,院系评奖评优的要求。功利的熏染,让志愿精神、雷锋精神变得不再纯粹,更甚者会引起一部分90后大学生的排斥。参加志愿服务或者学习雷锋活动时都要有一定的精力和时间的付出,有时候活动的开展会占用学生学习的时间,同时,高校对学生缺少在生活中学雷锋,从身边小事做起的倡导,仅仅是通过举办大型活动学雷锋,不免让学生有疲倦感更甚至是排斥感。除此之外,高校举办的活动形式单一老套,对于思维活跃的90后大学生们吸引力不够,积极性不够,有时候活动甚至会流于形式,局限在校园,这更会让学生难以真正投入雷锋精神的行动上来。2013年3月4日,南京师范大学举行了“我与雷锋战友话雷锋”的活动,邀请了雷锋生前战友赵明才老先生,会上赵明才表示:“不赞成停课学雷锋,遇什么事做什么事,不要放下做这个,要常态化发展,有时候造点声势是可以的但是长期做是不可以的。当代大学生发扬雷锋精神责无旁贷,学雷锋要做到与时俱进,立足院校学雷锋,教师教书育人,学生能够读书成才,报效祖国。”

认知、认同与行动是三者并不是孤立分割的,而是互相影响的,彼此都会成为彼此的原因和结果。比如在前文中提到,由于很多90后大学生未把志愿精神看成一种新时代的雷锋精神,导致在行动上有所欠缺,其实这就是认知不足导致行动欠缺的表现。90后大学生对于雷锋精神的认知不够导致在认同上不能从承认上升到感情上的亲切,从而未能将雷锋精神内化为自己的精神品质,在行动上未能积极投入。正确认识这三者本身的因果关系,梳理三者的内部关系,更好地解决当前的一些问题。

三、如何以雷锋精神为抓手,构建90后大学生的精神价值体系

根据上文一系列的原因分析,首先要做到雷锋精神基本知识的教育,让学生们能够正确认识雷锋精神的基本内涵和发展历程。当然目前针对于90后大学生的教育需要依托高校,结和高校思想道德、品德修养等课程进行教学,让他们有机会有途径去了解个感受真正的雷锋精神。当然,除此之外幼儿园、小学以及中学更要能够把握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进行雷锋精神的教育,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们将在教学的过程应注重常态化,而不能流于形式化。在学校进行有关雷锋精神的宣传时,要注意雷锋精神基本内涵的介绍,要使学生们能够明其大义,深知内涵。

其次,如何实现认知上从“承认”突破到“情感上的亲切”,除了要有完全、正确的认知之外,还需要在理性的认知做出正确归因,能够有“亲近雷锋精舍”的动力,能够投入自己的感情,真正意识到雷锋精神的价值所在,主动去感受雷锋精神,用雷锋精神诠释身边的好人好事。学校和社会要积极营造出一种氛围,让学生们感受到雷锋就在我们身边,而不仅仅是在银屏上,将榜样生活化,雷锋精神大众化。同时,榜样也要有时代特色,能够与90后大学生产生更多的共鸣,最好是身边的人的事例,拉近与90后大学生的距离。比如,评选学校、院系甚至是班级的雷锋好榜样,并进行巡展,让更多认识他们的学生从他们身上感受到雷锋精神,让他们切实处在一个到处都是雷锋式人物,充满雷锋精神的一个环境中。这些活动有必要制造一定的声势,但是关键在于坚持,做到“滴水石穿,”而不是“唱”雷锋,洪水般突然袭来,学生会受不住。

最后,要在全面认知的基础帮助90后大学生知道自己做的很多事情就是对雷锋精神的践行,比如目前正在忙碌的南京亚洲青年奥运会的志愿者们,他们不仅展现的是90后大学生的志愿精神,更体现的是一种雷锋精神。要积极倡导一种从身边小事做起,从小事中学雷锋,减少对学生学习时间的占用,营造轻松的学雷锋的氛围。对于90后大学生所做的好人好事,志愿活动需要予以一定的肯定和表扬,但是应该减少物质的奖励,予以更多的精神上的鼓励和肯定。同时,高校建立合理的学生评价评优制度,合理对待90后大学生们所做的好人好事,避免功利性目的的产生。高校宣传雷锋精神,进行学雷锋活动要创新活动方式,能够让90后大学生“喜闻乐见”。高校完全可以让90后大学生自己创办活动,让他们通过活动多与社会接触,扩宽视野,减少对活动的干预,增强活动的灵活性,创新性,时代性。与此同时,活动的举办更要坚持持久性。现在很多高校将3月5日学雷锋日演变成3月学雷锋月,这明显是一个进步。但这并不是结束而是一个开始,要争取做到的是将一个月向一个季度向一年出发,让90后大学生们有一个能实时参与的环境,从而逐渐将雷锋精神融入自己的精神价值体系,使得90后大学生们对于雷锋精神实现认知上全面,认同上深刻,行动上完全。

笔者之前提到,认知、认同与行动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三者之间是环环相扣,互相影响的。好的认知能够为认同提供良好的基础,实现认同的升华和提高,只有在深层次的认同上才能促进行动上感情的投入,从而在行动中获得更多感悟和经验,对于雷锋精神的认同与认知也会个更加深刻和全面。三者相互促进,呈现一种螺旋上升的状态,从而实现对“雷锋精神”继承和弘扬。90后大学生很好地实现对于雷锋精神的认知、认同与行动,很好地理解雷锋精神,发现雷锋精神的“真善美”,学习其艰苦奋斗的品质,兑现为人民服务的诺言,从而丰富自身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构建自身的价值体系,提高素养树立更好的形象,为社会和谐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实现雷锋精神的时代化创新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党的十报告.

少年雷锋观后感篇3

关键词:雷锋精神;青少年;榜样教育;创新

作者简介:李祖超,中国地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聂飒,中国地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大力弘扬雷锋精神,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见》特别强调,要以青少年为重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广泛进行雷锋事迹、雷锋精神和雷锋式模范人物的宣传教育,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机制化,形成践行雷锋精神、争当先进模范的生动局面。[1]在新的国际环境和多元文化背景下,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倾向,迫切需要雷锋精神的正确引导。学校榜样教育作为弘扬雷锋精神的重要途径,其目的就是使青少年通过学习榜样的先进事迹和精神品质,自觉地去认同和效仿,见贤思齐,进而提升修养、完善人格。然而,目前青少年榜样教育存在脱离生活实际、榜样种类单一、教育方法简单化、缺乏时代特征等弊端,导致榜样教育浮于表面,未能深入人心。为此,如何重塑并创新榜样教育,引导青少年成为雷锋精神的践行者,成为中小学校榜样教育的重中之重。

一、选择的榜样同龄化、亲近化

青少年认知水平以及能力所及范围内的榜样,容易迅速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最具可比性、可学性,这是青少年榜样教育的科学基础和客观要求。[2]因此,学校开展榜样教育,要尽量选取与青少年年龄相仿、亲切感人的学生榜样。

(一)走出“高、大、全”的榜样教育误区

笔者曾负责的一项课题,对全国8省(市)的5800名青少年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显示:47.8%的青少年认为当前选择树立的“榜样人物形象有所夸大、不真实”;58.1%的青少年认为榜样形象“神化”“纯化”;48.4%的青少年认为榜样多是“高、大、全”的完人形象;仅有19.3%的青少年认为“榜样人物真实、可信,不浮夸”。[3]由此可见,当前榜样教育习惯以“高、大、全”的标准塑造英雄人物,将榜样纯化成毫无缺陷、高不可攀、近乎完美的“圣人”形象,无形中增加了榜样与青少年在精神上的距离感,使学生难以真正从思想到行动上认同这些榜样。相反,那些生活在青少年身边、具有优秀道德品质、最能激发青少年情感共鸣的普通人却没能进入榜样教育的行列,这使榜样在某种程度上缺乏现实性和亲切感。因此,学校在选取榜样时,要走出“高、大、全”的误区,遵循真实性、平凡性和可接近性的原则,进一步增强榜样教育的生活性,让榜样可信、可亲、可学,使青少年能够亲眼见、亲耳闻、摸得着、学得到。

(二)树立具有新时期雷锋精神的亲切感人的同龄榜样

学校在弘扬雷锋精神、树立雷锋式的榜样时,要遵循同龄化和亲近化的原则。

首先,要树立具有新时期雷锋精神的学生榜样,使之同龄化。榜样如果在年龄、需要、兴趣、价值观等方面与学习者相仿或接近,那么学习者更容易获得榜样行为,并自然产生模仿的倾向。[4]年龄相仿的群体在心理特征、认知水平上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和可比性。选取同龄人作为榜样,有利于激发青少年的比较意识和学习动机,加深学习者对雷锋精神的理解与认同。

其次,要充分挖掘具有新时期雷锋精神的青少年榜样,使之亲近化。不拘泥于个人贡献的大小,从校园好人好事到全国模范标兵,只要行为习惯能体现雷锋精神的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的青少年,都应该进入学生榜样的行列,既不过分拔高榜样的优秀品质,也不故意弱化榜样的缺陷不足,树立有血有肉、真实亲切的青少年榜样形象。

二、榜样宣传形式多样化、新颖化

学校作为青少年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拥有丰富的教学设施和浓厚的育人氛围,是开展青少年榜样教育、弘扬新时期雷锋精神的重要阵地。应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构建多样化、新颖化的榜样教育宣传形式,创新弘扬雷锋精神的榜样教育的新途径。

(一)创新主题班会,及时宣传班级“小雷锋”

以班级为单位、以热门话题为主题的班会是班级及时宣传同学中的榜样事迹的主要方式之一。但传统的主题班会往往局限于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教室,由班主任定标准、定主题、定内容,存在形式单一、内容枯燥、不够民主等弊端,导致同学积极性不高、榜样宣传效果不佳、激励作用不大。新时期的榜样宣传要充分考虑“90后”“00后”青少年学生的心理需求,创新和重塑传统班会。

在形式上,不局限于固定时间和地点,可利用课余、郊游、节庆等时间,在户外组织小型班会,让班会地点更灵活、形式更自由、主题更丰富、气氛更轻松;在内容上,不局限于教师制定榜样标准、学生被动服从,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轮流担任班会主持人和榜样推荐人,介绍班级内部涌现的“小雷锋”,包括政治上积极上进、无私奉献的同学,学习上勤奋努力、刻苦钻研的同学,生活上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的同学,工作上一丝不苟、尽职尽责的同学,信念上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同学,作风上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同学,等等。

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和总结的作用,汇集班级每天的好人好事,宣传雷锋精神的点点滴滴,鼓励大家学习和效仿,使榜样教育成为一项日常课程,形成班级的一大特色品牌。一方面,给予先进学生充分的鼓励与肯定,鼓励他们继续保持先进作风;另一方面,调动其他学生的积极性,激励其进取精神,营造人人争当“小雷锋”的优良氛围。

(二)更新板报橱窗,真实记录校园雷锋精神

板报和橱窗是反映学校组织文化、渗透学校组织精神的重要隐形课程之一。新时期的榜样教育要更新传统板报橱窗宣传方式,使雷锋精神自然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达到隐形课程“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榜样教育作用。

首先,在造型上,传统的校园橱窗多以单一的方形为主,给人以严肃刻板的感觉,应加强橱窗的设计感,例如圆形、多边形、流线型、立体造型等,以新颖的视觉效果吸引广大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其关注橱窗内展现的丰富内容。

其次,在内容上,传统的板报橱窗大多由班主任或学校行政部门指定素材,由固定的学生干部设计版式、落实内容,这往往使大多数的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状态,对学校指定的榜样缺乏认同感。应该充分发挥广大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全校学生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轮流担任板报橱窗的主办人,采取广泛征稿的方式收集校园雷锋式人物素材,真实记录校园雷锋精神,使板报橱窗在设计风格和内容形式上都展现出多样化风格,形成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三)构建网络平台,生动再现身边雷锋事迹

一方面,在学校网站开设学雷锋活动专栏,运用文字、音乐、漫画、照片、视频等多种手段介绍“雷锋式学校”“雷锋式班级”“雷锋式青少年”,生动再现身边雷锋事迹,大力宣传学生榜样的高尚风范和优良品格,弘扬雷锋赤胆忠诚的爱国主义精神、乐于助人的奉献精神、勤俭节约的艰苦奋斗精神、刻苦钻研的钉子精神以及忠于职守的螺丝钉精神,充分调动广大学生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的热情和积极性。另一方面,搭建广泛的学雷锋网上交流平台,通过BBS、QQ、电子邮箱、微博、手机报等青少年常用的网络交流工具,鼓励广大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榜样学习心得体会,形成跨班级、跨年级、跨学校的雷锋精神学习交流平台,使来自不同方面的学生能够共享优质榜样教育资源,由点及面地传播与弘扬雷锋精神。

(四)借助节庆汇演,大力宣传雷锋精神标兵

首先,借助“六一”儿童节、“五四”青年节、3月5日学雷锋日、国庆、元旦等节庆机会,由学生推举一批道德品质高尚、行为表现突出、个人贡献较大的学生榜样,授予他们雷锋精神标兵等称号;打破传统的领导颁奖形式,由当代道德楷模、师德标兵、著名科学家、知名学者、标兵推举人或曾经接受过标兵帮助的学生代表亲自颁奖,设计新颖的颁奖仪式、颁奖词和事迹展示,颁发富有纪念意义与激励作用的奖品、证书和奖章,向广大同学宣传标兵学生的先进事迹,以高度的感染力获取大家对榜样优秀品质的理解和认同。

其次,通过元旦晚会、迎新晚会、毕业晚会等文艺汇演,采用相声、小品、曲艺、歌曲、诗朗诵、舞台剧等多种方式将标兵学生的成长历程、理想信念、感人事迹等生动展现给广大同学,借助丰厚的视听效果激发同学们的兴趣,寓教于乐,让同学们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标兵学生,主动将自己的思想行为与之进行对比,意识到自身的弱点与不足,巩固其向榜样学习的决心。

(五)善用影视广播,全面展示雷锋式英雄风采

学校应充分利用影视、广播等校园媒体资源,介绍学生中涌现出的雷锋英雄式人物,例如汶川大地震中为同学打开生命通道的英雄少年马健和小林浩、在烈火中呼救15人的12岁小英雄夏娟、为救同学而牺牲的初一学生沙渊聪、在废墟中坚持读书的初一女孩邓清清、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阳光男孩楼岱悦,等等。学校要敢于创新,在强调学生学习的同时重视德育,重视榜样教育,将影视活动纳入正常教学工作轨道,由相关部门负责选取典型影片、制定放映时间表,经常组织学生观看雷锋式英雄人物的纪录片、宣传片,生动介绍他们的感人事迹,全面展现他们无私奉献、助人为乐、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崇高精神品质,加深广大学生对雷锋精神的深刻理解与认同。有条件的学校或地区,也可以自拍或者与电视台合拍宣传优秀学生标兵事迹的短片,在班级或学校轮流播放。

三、榜样教育活动常态化、普及化

通过榜样教育弘扬雷锋精神,是一个循序渐进、系统长期的过程,学校要将雷锋精神的内化、践行和外化三个重要环节贯穿于榜样教育系列活动之中,使榜样教育活动真正做到常态化、普及化。

(一)内化雷锋精神,变理解为认同

内化雷锋精神是指学习者通过学习雷锋榜样的先进事迹和优秀品质,深刻理解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形成情感共鸣,进而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模仿欲,自觉地将外在思想意识转化为自身思想意识的过程,具有见效慢、周期长的特点。学校要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思想教育、班会、板报、橱窗、网络、影视、广播、节庆汇演等多种途径持续性地开展常态化、普及化的榜样教育,不断在学生中发现、表彰、宣传具有雷锋精神的好榜样,形成人人争当雷锋榜样的好风尚,构建弘扬雷锋精神的长效机制,这样才能有效推进雷锋精神的内化过程。否则,榜样教育只是流于形式,雷锋精神只是浮于表面,仅仅停留于每年学雷锋日热热闹闹做好事、认认真真搞形式等假、大、空的形式主义层面,雷锋精神难以真正深入广大学生内心,甚至会让学生对此产生排斥和厌烦心理。

(二)践行雷锋精神,变认同为行动

践行雷锋精神,即依照内心认同的榜样精神,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日常小事做起,在实践活动中效仿榜样的行为,展现雷锋精神。首先,学校要鼓励广大学生对榜样行为进行常态化模仿,笔者对全国5800名青少年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名人传记”是对青少年励志教育作用最大的书籍[5]。由此可见,学校应该广泛普及有关雷锋精神的书籍阅读活动,大力开展读书比赛活动,号召学生阅读雷锋传纪、雷锋日记、雷锋式的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读物及红色经典等励志书籍,促进广大学生在深刻认同雷锋精神的基础上积极地模仿,完成由意识向行动转化的第一步;其次,学校要普及各种学雷锋志愿活动,将青少年对榜样的简单模仿进一步转化为真诚的实践活动,例如文明礼仪活动、保护环境活动、爱粮节水活动、维护公共秩序活动、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帮扶困难群体活动、“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等,促使广大学生运用新时期雷锋精神指导实践活动,通过常态化、普及化的实践活动进一步弘扬雷锋精神。

(三)外化雷锋精神,变行动为习惯

外化雷锋精神是指主体的行为举止自发地、非刻意地体现出内心固化的雷锋精神。在这一层面,学校和榜样学生已不再是组织学雷锋活动、弘扬雷锋精神的主导,青少年自身成为践行雷锋精神的独立主体,雷锋精神已经成为他们自身价值观的一部分,并在他们的学习生活中自然体现出来,成为一种稳定的日常习惯。雷锋精神的外化是榜样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榜样教育效果的最佳体现;实现雷锋精神的外化,要求学校在持续性地开展各类榜样教育活动的同时,时刻关注学习者的思想动态,及时肯定学习者的先进行为,广泛发现学习者中涌现出的新榜样,使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提升为弘扬雷锋精神普及化,使青少年由学习榜样到自己成为榜样,真正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者、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实践者、良好社会风尚的创造者。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见》[N].中国青年报,2012-03-03.

[2]余明远.青少年榜样教育误区探析[J].教育探索,2009,(11):125-127.

[3][5]李祖超,邵敏.青少年榜样激励与励志教育现状研究——基于全国8省(市)青少年问卷调查[J].中国青年研究,2011,(11):60-63.

少年雷锋观后感篇4

一、学雷锋事迹,了解雷锋精神。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为了让学生了解雷锋的英雄事迹,充分认识雷锋,学习他视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爱国主义精神,我校少先队通过多种形式进行了学雷锋活动的动员、宣传、学习。首先,每名队员在辅导员老师的组织下认真收听了大队部《关于学雷锋的动员》讲话。然后,我们中队根据本中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本学期学雷锋计划。接着,我们中队先后几次组织队员借阅图书、查找资料、走访,各小队把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在两次学雷锋主题中队会上,以讲故事、快板书、三句半、小品、歌曲等生动活泼的形式表演出来,通过主题中队会,一方面发挥了我们队员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队员们组织活动能力和表演水平。另一方面,使队员了解雷锋平凡而伟大的一生及其高尚的品质。同时,充分利用教室的雏鹰园地,办好每期的雏鹰队报,利用教室的多媒体,播放雷锋的故事、照片、日记等等。在活动中,注重"六个一",即从阅读一个雷锋故事,了解雷锋生平的一件事,讲一个雷锋的故事,学唱一首雷锋的歌曲,摘抄一则雷锋的日记,设一个学雷锋监督岗。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了解雷锋形象的伟大和精神的可。为了宣传学雷锋的意义,以及如何学雷锋,学雷锋的什么精神,大队部充分利用我校的“向阳花"小广播站来宣传雷锋精神;先后两次组织学生观看了《雷锋》、《少年雷锋》两部电影;举办了"纪念抗日战争60周年大型书画展",将纪念活动与学雷锋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还举行了老干部报告会,老革命家用他们亲身经历为全体少先队员们上了生动的一课。在会上,大队辅导员提出:每名队员都要认识到,学雷锋重在体会一种心中永远有他人的意识,不要刻意地去模仿雷锋的事例,作为当代的少年儿童要养成好习惯,立志成为一名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孩子。这些话语激励着孩子们要从小做雷锋式的好少年的愿望和决心,使他们树立起"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已背离人民为耻"的荣辱观,雷锋精神将永远在向阳校园中闪光。

二、走英雄道路,领会雷锋精神的实质。

在充分感知雷锋先进事迹和精神的基础上,让学生从生活环境、学习态度等多方面与英雄作比较,进而发现自身的缺点和不足,明确奋斗的切入点,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计划,形成自我教育,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学习雷锋要与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相结合。学生的日常行为的养成是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中队提出了"学雷锋和养成教育相结合"的口号。在日常生活中,队员们按照榜样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已,规范自己的言行。我们中队有一名队员,他平时花钱大手大脚,不把钱放在眼里,还经常摆阔,家长也没有办法。辅导员老师知道后对他说:"你是雷锋中队的队员,雷锋中队的队员首先要学习雷锋叔叔的品质,雷锋叔叔是怎样处理零花钱的?"他说:“雷锋叔叔艰苦朴,袜子破了补了一层又一层都合不得买双新的,除了买点儿日常必需品,剩下的就存进银行,哪里有困难,他就捐给哪里。""是啊,这就是雷锋叔叔,我们的榜样,如今你是雷锋中队的一员,应该怎样做呢?"辅导员老师问。

他回答说:"老师,我一定向雷锋叔叔学习,不乱花一分钱,我也要把钱攒起来做点儿有意义的事,给咱雷锋中队增光!"从此,他改掉了乱花零钱的坏毛病,不仅如此,他还极力宣扬雷锋艰苦朴素的作风。为了激励学生时时处处以雷锋英雄为榜样,规范自已的言行,除了充分结合学校的大队会、升旗仪式、祭扫烈士墓、观看电影、手拉手献爱心等活动外,在本中队还设立了学英雄书角、学英雄园地。在学英雄园地上有一颗象征着英雄光辉形象的大星星,学生们象征着小星星,每个队员只要有一点进步,就在大星星周围贴上自已的一颗小星星,队员们把自己的点滴成绩看成是英雄精神在闪光。在学期结束前举行"灿烂群星竞放光彩"主题中队会,各小队把好人好事编成说唱材料来赞扬,结束时,让所有的“文明星”、“好学星”、"勤巧星"等小星星在这颗英雄大星星前合影留念,永远记住走英雄道路的前进脚印,让孩子们在行动中全面深入理解英雄的精神实质;同时带领队员们重温毛主席提出的“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把题词印发给每个队员;重温雷锋原著,进一步了解雷锋的崇高思想境界;讲雷锋事迹。在学雷锋活动中,开展了“四个一”活动, 学雷锋,看一本好书,让精神世界更美好;学雷锋,做一件好事,做到心中有他人;学雷锋,树立一个小目标,使自己前进有方向;学雷锋,改正一个缺点,不断使自己奋发向上。至此,班级掀起学雷锋做雷锋高潮。“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这一车满载的是为祖国为人民的好事,不正是从身边的一点一滴的小事逐步积累起来的吗?在队员中提出倡议: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小事做起,不随地吐一口痰,不随地乱扔果皮纸屑,不在墙上乱涂乱画……在生活中,要像雷锋那样,视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在学习中,要发扬雷锋的“钉子”精神,有个干劲儿和专劲儿。我们班有一名队员平时学习上一点儿也不用心,家庭作业也不爱完成,特别贪玩,家长拿他实在是没有办法。老师也找他谈过,可只见几天效,过后还那样,真是令人头痛。可自从我们中队被命名为“雷锋中队”后,通过对雷锋的了解和学习,他彻底变了。在各小队的汇报会上,他激动地说:“我以前真是太傻了,每天就知道玩,不爱学习。现在我才意识到时间是多么宝贵呀,我一定要向雷锋叔叔那样,在学习上要有挤劲儿和专劲儿。同学们都向他报以热烈的掌声。

三、做英雄传人,弘扬雷锋精神。

英雄中队和英雄精神能为学生树立一个清晰的人生坐标,并激励他们为此而不懈努力。学英雄、敬英雄、不忘英雄,队员们以雷锋为榜样,开展节假日他们以集体或个人的形式深入社区,为社区奉献爱心,自觉地为孤寡老人、军烈属、残疾人或到公共场所做好事;到敬老院去慰问,打扫卫生、为老人梳头,为老人表演节目,并用自己的零用钱给老人买了蛋糕、果品等。同时他们大力宣扬雷锋精神,利用班队会时间组成报告团到低年级去演讲或是讲故事或是演唱,使雷锋精神深入人们心中。我们班的任卫营同学,带领本队队员,经常为她们家楼上的老人拎垃圾,并帮助他们打扫楼道,全楼的人都说他们是“活雷锋”,还写来感谢信,受到了社会的好评。在我校与两家子小学"手拉手献爱心"活动中,我们中队共捐献图书一百五十册。在向学校救困基金会捐款时,队员们把自己的零用钱拿了出来,他们说宁愿自已少花点,也要让那些交不起学费的孩子们像他们一样在学校里读书。

向阳小学雷锋中队的队员们在雷锋精神的感召下在不断的进步。回想1963年3月5日,毛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几度风雨,几度春秋,“雷锋中

少年雷锋观后感篇5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终于党,爱憎分明不忘本……"每当我听到这首熟悉的歌曲时,我心里就会产生对雷锋叔叔那助人为乐,默默奉献的精神的所敬佩。

最近,我看了《雷锋》这部电影,使我对雷锋叔叔的敬佩更多了几分。这部电影主要讲了:雷锋在他的一生中以帮助别人为快乐,默默奉献的一幕又一幕。最后因公殉职了。

然而,有一个镜头却定格在我脑海,抹也抹不去:有一次,雷锋去看病,不巧走到半路,下起了暴雨,他看见一个老大娘抱着一个三岁的小孩正赶路去几十里外的一个村子,十分艰难。雷锋便决定送他们去。在路上,雨下得越来越大,泥泞溅满了雷锋的下半身,在上一处土坡时,雷锋一手扶着背上的小孩,一手在湿软的土坡上挖出一道平坦的路,让跟在后面的大娘走好一些。而在把大娘和孩子送到目的地之后,雷锋却不打一声招呼就消失在暴风雨中。雷锋叔叔这种默默奉献的精神多么值得我们去学习啊!

雷锋叔叔只是一个普通的汽车兵,可是他却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常的业绩。他毫无损人利己之心,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他一切都听从党的安排,无论在什么岗位,他总是说:"革命需要我去烧木炭,我就做张思德;革命需要我去堵枪眼,我就去做黄继光。"这朴实的话语充分展示了一个革命战士一切服从党的安排的崇高品质。

虽然雷锋叔叔离开我们近五十年,但他那优秀的品质一直影响着一代代的炎黄子孙。就拿去年的一件事来说吧!在2011年7月2日下午,杭州市某住宅楼区,两岁女童妞妞突然从九楼坠下,这时楼下的吴菊萍毫不犹豫地踢掉高跟鞋,伸出手奇迹般地接住了妞妞。事后,我想:吴菊萍和妞妞素不相识,是什么让吴菊萍做到这些呢?答案就是:爱心。吴菊萍不顾自身危险救下妞妞,难道她不就是我们现代的活雷锋吗?

雷锋自己也曾经说过: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当中去。

难道我们同学不应该像雷锋那样吗?雷锋精神,代代相传。让我们从身边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关心一下受伤的同学,扶爷爷奶奶过马路,给老年人让座……让我们一起争做平凡的小雷锋!"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终于党……"熟悉的歌声再次在我的耳边响起……

雷锋观后感550字(二)

有多少人在回首往事的时候, 为自己碌碌无为而悔恨,为曾经虚度年华而悲哀。有多少人能像雷锋一样,永远的那么富有爱心,永远的那么真诚善良,永远像一颗小小的螺丝钉。今日的世界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表现出更为开阔的空间,然而,我们曾经火热的心灵却开始变得冷漠,有些本不该变的东西也在变:亲情冷了,同居一楼,邻里相见不相识;友谊馊了,与人方便与己方便,成了互相利用的通行证。曾经,我们几十年来所景仰、崇拜和学习的榜样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是傻子。

然而,无论时空如何变化,那些决定人类向前发展的基本要素没有变,那些人类任何时候都在追求的美好事物没有变。尽管在我们的身边,雷锋精神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淡忘,然而,在世界的更多地方,雷锋被不同肤色的人们所景仰,所学习。雷锋精神以超越时空的力量成为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四十多年了,雷锋的名字曾经是激励我们几代人成长的路标,四十多年了,古老而年轻的中国正在蓬勃的发展,然而,雷锋的名字却随着我们生活的美好而渐渐远离了我们。有人置疑,有人嘲笑,有人批判,然而,无论我们经历多少变化和困惑,他的名字应该永远刻在我们的心头,他的精神应该是我们工作和生活中永远的指南。

在生活中,我们需要雷锋精神,只有我们自己发扬助人为乐的精神,与人为善,我们才能得到别人的帮助和尊敬,才能在互动的真诚中感到真正的快乐。一个时刻只看到自己利益的人是很难体会到生活中的快乐的,真正的快乐只有一种,那就是为他人而付出,这样做你将获得生命最高的荣誉。

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一个悲哀的民族;然而一个有英雄却不知尊重、不知珍惜的民族,则是一个可怜的民族。雷锋是我们这片古老的土地孕育的一位平民英雄。雷锋从来不会离开我们,而我们却曾经几度远离了雷锋。

是的,几十年来,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再也不要穿带补丁的衣服了,再也不要忍受饥饿了,再也不要像雷锋那样经历那么多苦难了。但是,我们不应该忘记他。任何时候,他还应该是我们的榜样,何时候我们都需要雷锋精神。我们应该理解他、尊敬他。无论我们的生活多么丰富多彩,我们永远也不能缺乏雷锋身上那种对他人和世界的关怀与爱。

雷锋观后感550字(三)

下午我们全校观看了《雷锋》的电影。我们很高兴,又能学习到革命先辈的精神了。电影主要讲了雷锋最为突出的五件为人民利益服务的事情。片中开始雷锋还不知到要为人民利益服务。

后来是听了指导员的话就有了这个念头了,而且并送给了一套《毛泽东选集》。后来他就知到: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后来他就不断的为人民做好事,比如:牺牲假日休息时间到工地来搬运砖块;送老大娘到目的地;捐钱给灾区;帮小学生一起植树等等。但雷锋不留下姓名,就这样留下了许多动人地光辉事迹。我看完感动地都快流泪了。

这也告诉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是革命先辈用血肉"粘"成的!所以用来告戒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生活!

雷锋叔叔那种助人为乐、节约的好品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有这样一个镜头:一个星期天,雷锋叔叔的战友王大力把所有战士们的袜子和衣服都洗了,雷锋叔叔正在晾衣服时,发现自己的旧袜子不见了,他就到处寻找。这时,王大力说:"雷锋,你有那么多存款,还这么舍不得买一双袜子。你瞧,你这双袜子穿在脚上不嫌得难受?"雷锋叔叔说:"只要不耽误我的工作就可以啦!"王大力又说:"那你不觉得难看吗?""咱们军人不是把袜子穿给别人看的。"这几句话,就已经体现出了雷锋叔叔的节约精神。他每个月只有6元钱奖金,他却把钱存在银行,一年一年过去了,雷锋把省下来的钱全都捐给灾区人民,可是他自己却舍不得买新袜子。雷锋是多么节约啊!

少年雷锋观后感篇6

3月5日是一年一度的“学雷锋日”。2013年3月,《青春雷锋》《雷锋在1959》与《雷锋的微笑》等三部关于雷锋的电影也选择在这一时段“应景”上映。3月4日,国家广电总局向各级单位下发通知,指导这三部电影的发行放映工作;但实际上,全国多数影院并没有安排放映这些影片,少数影院即使安排了放映场次,观众也不买账:除了包场或免费发票,几乎没人自掏腰包看雷锋题材的电影。甚至有媒体报道,3月4日,《青春雷锋》在南京首映时,竟然出现了“零票房”的尴尬局面,尽管《青春雷锋》出品方否认“零票房”的说法,但其遭受冷遇的情况可见―斑。

一部电影,档期选得好不好,票房极有可能大受影响。一些影片,即便是剧情再烂,但有了档期的护佑,票房也有了天然的保证。在“学雷锋日”上映雷锋主题电影,这个档期选得再合适不过,但“雷锋”却遭遇巨大的冷场,其中的原因值得我们深思。有人说,雷锋电影本身在情节的架构、导演的号召力、演员的知名度、宣传包装的力度等方面存在问题,失败的是电影本身,与雷锋无关,更与雷锋精神无关。也有人说,“雷锋”作为一种道德符号,在世风日下、道德滑坡的今天,人们需要通过影视、书籍等方式重温雷锋精神,守护雷锋的精神遗产,让“雷锋”遇冷,实在不应该。作为高中生,你怎么看待“雷锋”遇冷现象?

你说我说

“雷锋”陷入宣传的误区

雷锋电影没人看,对剧组和影院来说是一种尴尬,也反映了多年来我们在模范人物宣传方面的误区。我们习惯把所有的美德集中在一个人身上,然后敲锣打鼓让大家学习。其实这是不现实的。尊老爱幼、助人为乐、公而忘私、团结和睦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些美德几千年来体现在芸芸众生点点滴滴的日常生活中,绝不可能集中在一个人身上,更不可能全国人民学习一个人,就能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

――节选自《生活晨报》

《青春雷锋》值得一看

雷锋精神对当下这个浮躁焦虑、信仰摇摆的时代做出了呼应和提醒,影片《青春雷锋》所呈现的内容便是新一代人对雷锋精神的思量。虽然这部影片再现了雷锋有一分光,发一分热,虽善小而为之的朴素而隽永的人格魅力,但它却没有止步于好人好事的影像纪录。影片更多的是以一种诗意化的散点进行叙述。呈现出一个风华正茂的少年与年轻的共和国一道成长时的欣悦感。以及源自肺腑的巨大的满足感。

――节选自“网易网”

电影担不起沉甸甸的“雷锋”

《青春雷锋》出现几乎零票房的局面,从表面上看,似乎是一种尴尬,而静下心来琢磨琢磨,这种现象实乃情理之中的事情,并不能算是意外。应该说,雷锋是几代人曾经追求的精神偶像。他乐于奉献的精神,勇于牺牲的精神,曾经激励了无数人。但近些年,各种自私自利的行为、罔顾道德底线的事件频频曝光,雷锋精神似乎正在离我们渐行渐远。弘扬雷锋精神无可厚非,但要让一部电影去承担这样的任务,确实难以奏效。寓教于乐固然不错,然而在当下社会,电影的社会功能更偏重的还是人们闲暇时的娱乐。《青春雷锋》的票房不佳,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主旋律电影的商业化运作模式有待突破,起码这期间还有很长的一段路需要摸索。

――节选自《大连晚报》

雷锋不是消费品

影院借3月“学雷锋热”,有意识地将《青春雷锋》这部影片纳入院线,并专门选择在3月5日“雷锋日”这天作为“首映日”,用心不言自明,出发点并不是想宣传雷锋精神,而是想趁“雷锋热”之际大赚一笔。岂不知“雷锋精神”本就不是消费品,人们学习雷锋,社会需要雷锋,政府倡导雷锋精神,但这与花钱购票去看《青春雷锋》是两码事。

――节选自《新闻晚报》

让“雷锋”吹散我们的心霾

在当今这个追求物质生活的年代里,社会道德生态系统比我们的自然生态系统受到了更为严重的损毁。北京上空的雾霾可以被风吹散,那我们心里的“雾霾”呢?我们往往一边感叹着世道人情江河日下,呼唤道德生态系统的重建,一边又把雷锋和雷锋精神弃之如敝屣。可实际上,那就是可以吹散我们的心霾,让我们重新安放灵魂的清风啊。

――节选自“搜狐网”

英雄题材作品不该遇冷

一段时间以来,我们或多或少受到了后现代“解构”“反权威”“反崇高”“反英雄”“还原”等思潮的影响。在面对英雄题材作品的时候多了一份藏着掖着的羞怯、谨小慎微,甚至是木讷,我们的内心失去了一部分真切的感动。

实际上,我们没有必要羞答答地躲避崇高,我坚信,雷锋是真实的,以雷锋精神概括的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是真实的,雷锋精神牢牢植根于那个永远睁着澄澈双眼的年轻人,那个具体的人,那个平凡的个体。

――《青春雷锋》导演刘一军

说到底,《青春雷锋》《雷锋在1959》和《雷锋的微笑》,只是三部关于雷锋的电影,我们不必将其拔高到“观之可兴邦,不观则丧邦”的地步。但是,我们确实应该思考,今时今日,我们应该怎样学雷锋。不得不承认,在当今社会,学雷锋已是难题,社会上有句顺口溜“雷锋叔叔没户口,三月来了四月走”,这既有我们宣传上的问题,也有种种思想冲击碰撞的原因。但不管怎样,我们内心都向往着真善美,而这就是雷锋精神的精髓。

辩・方阵

“雷锋”遇冷,精神永存 徐子昭

前些日,一部关于雷锋的影片《青春雷锋》在公映时。遭遇了票房遇冷的尴尬场面。这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和热议。那么,这到底是雷锋精神已经远去,还是其间另有文章呢?

在中国,雷锋就是好人好事、助人为乐的代名词。雷锋精神更是一个时代的象征,几十年了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可如今,雷锋影片遇冷,真的说明雷锋精神已离我们远去了吗?不,相反,雷锋精神永驻人间。

一部弘扬主旋律的雷锋影片遇冷,并不代表社会“正能量”的缺失,而是其本身商业模式的问题。比如部分影院把《青春雷锋》放在“学雷锋日”首映,本想借“雷锋”进财,最终却遭遇“冷场”,以尴尬收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些商家只能自食其果。

当今社会,其实并不缺乏雷锋精神的传人。像奋不顾身推学生出险境的“最美女教师”、徒手接住坠楼女婴的“最美妈妈”、倡导微博打拐的邓飞、主动捐献器官的小学生何、“爬”遍青山送医上门的周月华夫妇……他们用自己的绵薄之力撑起了一片道义的天空。学习雷锋,传承雷锋精神,不是看一部电影就能实现的,而是要靠每一位公民的实际行动,将雷锋精神铸成时代的穹顶。所以,雷锋影片遇冷,并不能说明“雷锋”已经离我们远去。

“雷锋”遇冷。真正应该反思的是如今的商家和电影导演。某些商家想借“雷锋”敛财,于是打起“响应时代号召”的旗号,实际上却完全忽略了雷锋精神的内涵,一味追求经济利益;某些导演拍摄雷锋电影也未必是想弘扬雷锋精神,不过是想拍一部应时的电影,以赚取好名声和好票房。不过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如今的电影观众并不是那么容易忽悠的。所以,有如此“精明”的商家和导演,“雷锋”遇冷也就不足为奇了。

“雷锋”遇冷说明了学习雷锋并不是嘴上宣扬,不是纸上谈兵,更不是去看应时的电影。我们应该学习雷锋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品德,让雷锋精神代代相传,让雷锋再也不是“三月来了四月走”的“流动人员”。

说到底,能不能传承雷锋精神与是否在3月5日这一天去看一部关于雷锋的电影。根本就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件事。一个人可以天天看雷锋电影却干尽坏事,也可以一辈子不看一部雷锋电影却一辈子助人为乐。支撑一个人脊梁的是什么?不是电影,是精神!所以只要雷锋精神不灭,哪怕雷锋电影遇冷,“雷锋”也将永驻人间。

听!春雷乍起,万物复苏。当我们每个人都以雷锋为荣,为助人喝彩时,中华民族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点评 本文的最大优点是语言豪放,气势不凡。作者没有将“雷锋”遇冷看做是社会“正能量”的消失,而认为是电影模式的失败,转而去探究雷锋精神到底是不是真的在人们心中遇冷。当然,答案是否定的。作者在文中提出诸多“正能量”的例子,雄辩地说明了“只要雷锋精神不灭,哪怕雷锋电影遇冷,‘雷锋’也将永驻人间”的主题,很有说服力。

让迟滞的灵魂赶上匆匆的脚步 李一平

曾经“春风万古”的雷锋,近日却遭冷遇。一部打着宣传雷锋精神旗号的影片《青春雷锋》,公映首日就几乎以“零票房”的惨淡局面收场。这一结果,立刻引起大家热议。一些人认为雷锋已经过时,主旋律电影没法看。而我认为主旋律电影的遇冷,更是一种人性的遇冷,雷锋主题电影“零票房”不仅是此部电影的失败,也是我们现代社会公民的悲哀,更是我们自古崇尚“仁爱”的中华民族的悲哀。当今社会道德失范、信仰摇摆,不仅需要雷锋精神,更需要主旋律电影的舆论引导。

曾几何时,一提起“雷锋”,人们就想到了大爱与真情:一听见“雷锋”,人们就想到了无私与奉献:一看到有人见义勇为,人们就说见到了“雷锋”。雷锋,这是个充满了爱与奉献的名字,他的大爱一次又一次地将大地吹绿了,他的真情将一层又一层的坚冰融化了。他将善行的种子撒进变迁的岁月,他将青春的翅膀插入荒芜的人心。

时至今日,经过五十年的磨砺,雷锋已被简化为再单纯不过的符号,雷锋精神也很少被人提及,尤其是作为国家未来栋梁的“90后”“00后”,有几人能真正理解雷锋精神呢?甚至在一所小学里,竟然有半数以上的学生没有听过雷锋这个名字!年轻人缺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精神,在这方面,老年人做出了榜样。2013年3月15日上午,郑州市二十多位老年人走上街头,发出“为年轻人让座”的倡议,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们认为年轻人工作辛苦。且不论老年人为年轻人让座是否合理,但至少可以体现出这些老年人对年轻人的关爱。很显然,年轻人的“雷锋思想”较老一辈人要淡化许多,如果年青一代再不多多接受正确的精神引导,那社会将发展成何种状况,我们不得而知。

在信息多元化、选择丰富化的环境中,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大批年轻人出入电影院,年青一代已经成为电影的消费主体。电影作为依托于现代传播技术的一种屏幕演播形式,天然具有大众传播的特质。社会主旋律电影完全可以在大众传播领域自觉承担起舆论导向与价值传递的媒介功能。在这个媒体舆论极为重要的时代,人们需要像《青春雷锋》这样积极的电影来温润内心,来安放灵魂。也许你会说道德教育不应推向市场,不应与舆论结合。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只有市场、只有舆论才能最大程度地将道德教育深入地推广。

拉布吕耶尔曾说过,最好的满足就是给别人以满足。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在人类这个大社会中,每个人都是互相依存的。走进电影院,在《青春雷锋》中重新认识体验雷锋精神,让雷锋不再只是一尊混杂着时代记忆的塑像,让雷锋精神真正融入我们的灵魂,让我们迟滞的灵魂赶上匆匆的脚步吧!

少年雷锋观后感篇7

人类是伴随着英雄赞歌进入文明社会的。雷锋赞歌与一切中外英雄赞歌一样,大多具备浓墨重彩、高昂慷慨的特点。不同的是,过去中外历史上的英雄赞歌,大多是献给神明和帝王将相的,体现了一种英雄史观。而当代中国的雷锋赞歌,恰恰是赞美平凡工作生活中的闪光点,既赞扬学习雷锋的广大群众,也包括学雷锋的歌者自己。这是歌颂人类自身、群众自身的英雄主义,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英雄赞歌。可见大批雷锋赞歌的出现,是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开拓,无疑也是音乐文化领域的开拓。学雷锋活动初期涌现出大量各具特色的进行曲式赞歌,使人想起革命年代的战斗歌曲。中国人民把和平建设时期的社会变革,把人的精神领域的变化,改变封建的、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也是革命,也要有战斗的姿态。大量涌现的进行曲式的雷锋赞歌,正是中国当代音乐文化的一个特色。例如,《学雷锋,开创时代新风》(狄向红词,王焱曲)这首进行曲是这样开头的。这种迂回曲折的线条,把雷锋对人民的一种深沉情怀、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以及人民对雷锋的一种关爱、怜惜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雷锋短暂的一生既平凡而又伟大,他胸怀崇高目标,脚踏实地工作,在平凡岗位上表现了无私奉献的精神。《妈妈,您梦见了我吗》(李幼容词徐锡宜曲)这首歌,描写了人民子弟兵对人民群众的关爱:“冬天,我是您暖心的炉火;夏天,我是您蒲扇一把;中秋,我是您窗前的月亮;春节,我是您眼前的礼花!啊,妈妈,子弟兵的妈妈!”这首歌在最后说:“处处有雷锋,您就有幸福的家!”这表明了雷锋和雷锋式的好青年继承了中华民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传统美德,也继承了革命战争年代老一辈无产阶级战士的革命献身精神,更体现了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新道德、新风尚。雷锋成长为一个新战士、新公民和新典范,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列主义指导下改造社会、追求文明进步和雷锋本人自觉努力、积极进取的成果。“小小少年志向大。胸前飘着一团火,点燃人间千里霞。啊,雷锋的故事谱新篇,传说千万个你我他。……雷锋的精神化春雨,滋润锦绣好中华。”(《千万个你我他》,吴善翎词李延忠曲)这首歌反映了人们对新型人际关系,对健全美好社会的自觉追求。可见,响彻各个角落的雷锋赞歌,是一种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民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些人对市场经济的理解只是赚钱,“一切向钱看”,因而认为不需要雷锋精神,这是十分错误的。因为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讲究经济、政治、文化的协调发展,两个文明同步前进,需要造就高尚道德和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雷锋把崇高的理想和美好现实的追求相结合,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的关系,把为他人和社会的奉献与自我完善统一起来,可见,雷锋精神是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价值导向。改革开放时代也有了新的雷锋赞歌:“多少双眼睛凝望着红星,多少颗红心呼唤着春风。在这中华振兴的今天,人民怀念你啊雷锋!”(《怀念雷锋的歌》,魏宝贵、邬大为词、宋书华曲)“冰化雪消,山河奏凯,雷锋在春天里归来。回到了熟悉的军营和校园,回到了久别的小巷和大街。像春风吹醒了麻木的世态,像春雨滋润着干涸的心怀。”(《雷锋在春天归来》,梁宠传词,何超立曲)。雷锋赞歌的出现不仅仅是政治对艺术形式的选择,也是艺术选择了这个平凡而又伟大的人作为自己独特的精神内容。这种“双向选择”是经过人性考验的,是时代的、历史的,因而具有文化艺术传承的价值。

二、雷锋赞歌创新发展有广阔前景

中国社会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处于转型中的中国社会,产生了许多令人不安乃至触目惊心的事,人们呼唤雷锋精神的回归。我们在新时期有了新的共识:雷锋精神是社会主义新道德和中华传统美德的结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体现。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201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见》,在全国范围内掀起学雷锋活动的高潮,也为雷锋赞歌创新发展揭示了美好前景。新时期的雷锋赞歌,像许多新民歌一样,尝试使用了个性的语言和优美的旋律。以通俗唱法歌颂英雄是不多见的,这首《最美的情怀》(由李幼容作词孟宪斌作曲)做了成功的尝试,其以独特的形式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作者大量使用了切分、附点:歌曲加强了节奏感,使人精神为之一振,仿佛是节奏鲜明的鼓点,声声敲击人们的心扉。后面的抒情部分以八度跨越的形式,充分调动了听众的注意力。这首歌把心灵深处最动人的情感显现出来,让人激动,让人振奋。这首歌的创作实践,证明了英雄颂歌的表现形式并无,在内容和形式两方面不断深化雷锋赞歌的创作大有可为。我们可以从生活的多样性、人性的复杂性来着眼这个“深化”问题。中国新一轮“雷锋热”更有时代感,雷锋形象变得时尚,雷锋骑摩托车、参加体育运动和理新潮发型的照片出现了。我国香港《南华早报》称,这次我国学雷锋的热潮中,媒体更倾向展示雷锋人性化的一面:喜欢跳舞、照相,在最新有关雷锋的出版物中还包括了他与女友的通信。这些更开放的姿态让雷锋这一传奇的偶像人物,更具新时代的亲和力、感染力。今天我们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创作、演唱新的雷锋赞歌时,或者创作、演唱其他平民英雄、道德楷模的赞歌时,就要重视真实性、平民性,同时要关注人性化、个性化,也要讲究亲和力、感染力。

在过去很长时间内,轻音乐常被斥为靡靡之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文化的多样性逐渐成为社会生活的常态。上世纪80年代,海外和我国港台音乐进入大陆,以邓丽君为代表的通俗声乐倾倒了一代人,至今仍受到普遍的推崇。邓丽君歌曲风靡的事实告诉我们,人的精神天地无比广阔,人的情感世界无比丰富,所有的人都会有生老病死,都会有挫折和困惑,都会有希望和失望,都会有癖好和憎恶。喜怒哀乐,这些都是人很难避免的,人的心灵需要抚慰,情感需要温暖。文艺能抚摸人们情感和柔软处,我们为什么不能做的得更好?关怀人生、抚慰心灵,这些本来就是社会主义文艺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创作、演唱雷锋赞歌和有关一切“中国好人”赞歌的题中应有之义。雷锋和许许多多新雷锋的赞歌,作为中国民歌的新品种,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少年雷锋观后感篇8

有这样一个人大家代代相传铭记于心,提起他不由得产生一种敬意爱意。以他为名的故事激励感染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人,他就是忠于党和人民,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不求回报,无私奉献着的“雷锋”。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弘扬雷锋精神观后感,供大家参考。

弘扬雷锋精神观后感13月5日是学雷锋纪念日。疫情当下,今年这一天意义尤为不同。在这场战“疫”中,涌现出无数的凡人英雄,以血肉之躯抗击着疫魔,践行着雷锋精神的真谛。我们既要学习雷锋的精神,也要学习雷锋的做法,把崇高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追求转化为具体行动,体现在平凡的工作生活中,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

每年的3月都被称为雷锋月,雷锋精神成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代名词。一代又一代人为“雷锋精神”注入了新时代内涵,但是不论时代如何变迁,不变的,是在中华大地上一代又一代传扬的奉献精神,是我们心中永远的雷锋!

学习弘扬雷锋热爱党、热爱祖国的精神。“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这个理想和信念激励我们全党全社会自觉地把个人的追求和奋斗同党的事业、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前途联系起来,为祖国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锦薄之力。

学习弘扬雷锋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的精神。雷锋克己奉公,助人为乐,他把平时积存的钱无私奉献给抚顺市的人民公社建设和辽阳灾区人民;用自己的津贴费给丢了火车票的大嫂补票;主动帮助外出老人;利用闲暇时间义务担当校外辅导员……“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在雷锋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正是我们该学习弘扬的精神。

学习弘扬雷锋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他深知生活的艰辛,在生活上,他从不乱花一分钱。他认为“每一分钱、每一滴油都是人民的血汗,要像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他的工作和生活的一言一行都体现出中华民族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

学习弘扬雷锋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精神。雷锋总是把工作作为一种无穷的动力,要钻进去、要吃透它,而且还不断地提升自己、不断地通过学习丰富自己。与时俱进,自觉学习,负重拼搏。这种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精神我们更应该学习推崇。

“我要做一颗不生锈的螺丝钉,党把自己拧在哪里,就在哪里闪闪发光,要做一个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的人。”雷锋这早已不在是一个名字,是一段故事,一种精神,一段中华民族的脊梁!

弘扬雷锋精神观后感2三月春意盎然,正是万物复苏的时节,万物的生机勃勃象征着一切都是美好的开始,在这美好的时节中也有着让我们铭记的日子,3月5日,这是全国人民都应当铭记的日子,1963年3月5日这一天---为英雄战士雷锋题词,此后在全国展开广泛的学习雷锋的活动,从此以后每年的3月5日定为我国的雷锋纪念日,提起雷锋,我想大家都并不陌生,在我们的小学课本当中就有着关于他的故事,他的精神感动着亿万同胞。

雷锋同志,不朽的丰碑,永远的榜样,近半个世纪以来爱党、爱国、爱人民的坚定信念,奉献、敬爱、创新的崇高精神,影响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干部群众奋勇前行,在中华大地上绽放着光芒;雷锋同志出生于1940年12月18日殉职于1962年8月15日,出生于湖南湖南长沙,中国人明解放军战士、共产主义战士,一个年轻生命就此陨落,但他的精神值得全国人民学习,虽然只有短短的22个春秋,可是在他的身上闪耀着共产主义思想光辉和崇高精神却长留人间,他的爱憎分明、言行一致、公而忘私、奋不顾身、艰苦奋斗、助人为乐、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当中去的崇高精神,展现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高尚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

一个小小的故事感动着一代代人,他是一个可敬的“傻人”在1960年的8月,驻地抚顺发洪水,运输连接到抗洪抢险命令,雷锋忍受着刚刚参加救火被烧伤手的疼痛和战友在上寺水库大坝连续奋战了七天七夜,被记了一次二等功,他是孩子们的知心人除去平时工作,利用空闲时间请假到学校找老师、找同学交心谈心,对同学们进行辅导,在他的生命当中一直都在践行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他的日记当中写着一句话: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的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

在雷锋同志的身上,发生着成千上万个值得我们学习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践行者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终身的信仰,作为当代青少年我们应当以雷锋同志为榜样,传承雷锋同志精神、做一个有信念、有信仰的当代青少年。

弘扬雷锋精神观后感3如果我是一滴水,我会滋润一寸土地;如果我是一线阳光,我会照亮一分黑暗;如果我是一颗粮食,我会哺育有用的生命;如果我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我会永远守在我生活的岗位上。雷锋叔叔就是这样一位为社会无私奉献的人。

雷锋出生于1940年,七岁时,雷锋便沦为孤儿,在六叔公和六叔奶奶的拉扯下活了下来。1962年,雷锋因公事而壮烈牺牲,年仅22岁。尽管雷锋只经历过22个春秋,可是他的模范事迹和高尚思想却在军内外产生巨大影响。雷锋,将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党﹑奉献给了祖国﹑奉献给了人民。

-----曾说过:学习雷锋同志,弘扬雷锋精神。我还是一名小学生,虽然没有能力做出那些惊天动地、轰轰烈烈的大事。但我会尽我所能,尽管我做的事儿微不足道,可能只是随手拾起的一张纸屑,可能是善意地在公交车上为爷爷奶奶让个座,但这些举手之劳却都是充满雷锋精神的。

一次,我乘公交车去舅妈家。公交车在一个站点停了下来,只见一位老奶奶拄着拐走了上来,她弓着腰,衣衫褴褛,还挎着一个大提篮,那个提篮仿佛随时会把她压倒,看起来弱不禁风。老奶奶上车后,扫视了一下车内,没有一个空位。乘务员阿姨也在不停帮助老奶奶找座位,商量着几个占座的年轻人,可他们仿佛没听见,仍继续喧哗着。我气愤极了,难道他们没有看到那几个醒目的红字“请给老弱病残孕让座吗?”于是,我起身对那位老奶奶说:“奶奶,您坐这个位子吧!”奶奶听后,笑了起来:“谢谢你,小姑娘。”我也笑了,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活得更美好。雷锋叔叔那份助人为乐的精神,温暖你我他,我们要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弘扬雷锋精神观后感4雷锋精神的产生与雷锋生活的时代社会状况密切相关。20世纪60年代,年轻的共和国战胜困难的实践要求需要雷锋精神。50多年来,中国社会历经时代变迁,雷锋始终为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所敬仰,雷锋精神始终是亿万人民心目中的一面光辉旗帜。雷锋精神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深沉的精神基因,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反映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要求,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成为推动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社会主义实践的精神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需要日益强烈,社会文明水平尚需提高,全面从严治党任重道远。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要求需要雷锋精神,雷锋精神对于实现民族复兴伟大梦想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雷锋精神以团结友爱、与人为善的核心意旨映现着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助推着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今天,在世界范围内还存在着单边主义、狭隘民族主义意识和行为与本质上是多元共生、相互依存的全球化现实的矛盾冲突,雷锋精神与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主张内在契合,顺应时代的实践要求,为各民族、国家的共同发展提供了契合时代精神气质的规范、目标和动力。

上一篇:含沙射影的故事范文 下一篇:连锁加盟策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