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12-07 08:40:03

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篇1

一、 工会女工组织参与家庭文化建设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客观要求

第一,女工组织在家庭文化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

家庭是每个职工的后勤部,其文明程度和稳定与否,不仅影响社会的和谐和发展,而且与企业的兴衰息息相关。开展家庭文化建设是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渗透到家庭的有效途径。工会十五大要求我们要善于把工作放到大局中去认识和把握。我们理解,紧紧围绕经济这个中心,团结动员工人阶级在物质文明建设中发挥主力军作用,这是大局;同样,用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工人阶级,进而用工人阶级的先进思想去引导、影响全社会,这也是大局。在这两方面的建设中,家庭都具有重要的特殊的作用。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改革和建设的主力军,工人阶级的家庭是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是最有觉悟,政治上最靠的住的家庭,理所当然的能够在社会主义家庭建设中发挥主导和骨干作用。因此,女工组织在家庭文化建设中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和阶级责任,而且一定能做好应当做这项工作。

第二,当前职工家庭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应当引起工会女职工组织的重视。

对于家庭文化建设我认为应当力求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大局中、动态中去研究和实践。市场经济对于家庭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家庭生活有了较大较快的改善,生活由传统型逐步向现代化发展;家庭文化品位由低层次转向高层次,单一化转向多样化;家庭成员的社会交往由封闭型转向开放型。但同时也必须正视市场经济给家庭带来的负效应:一是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有所抬头;二是个人和家庭的本位意识增强,国家意识、社会责任感淡化;三是不健康甚至低级腐朽的文化垃圾由社会进入家庭;四是道德体系中,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三位一体的家庭美德,如何在新形势下发扬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所以相对物质文明来说,精神文明建设同样不容忽视。女工组织的工作对象是职工家庭,认真研究一下职工家庭的特殊性是必要的。从目前情况看,职工家庭有两个明显特点:一是职工家庭最迅速最敏锐地反映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与改革和市场经济的联系最密切。职工生活的改善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大家都记得,五十年代家庭生活改善的标志是几床棉被、有无暖水瓶、雨鞋;六、七十年代是自行车、手表、缝纫机三大件;八十年代是彩电、冰箱、洗衣机;九十年代是空调、电脑、VCD;进入新世纪则是汽车、别墅、手机等。这些家庭消费品实实在在地、客观地记录着社会的进步,反映着历史的变迁。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职工与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经济联系更加密切,同时,与家庭的关系也更加紧密,家庭成员不仅要一起分享改革成功的欢乐,也要共同经受市场经济的风险。企业效益的好坏、就业、分配等的变化,无不影响家庭成员的思想和生活状况,所以职工家庭与改革、与市场经济的关系较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密切。二是工人阶级作为领导阶级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职工家庭和整体素质一般比较高。他们关心国家大事,政治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都有相当的基础,拥护改革,推动改革,又能顾全大局承受改革利益的调整,同时,职工家庭成员之间情感、意识、心理活动也比较丰富。企业中凡和家庭情感相联系的宣传教育往往效果较好。诸如:“爸爸、我和妈妈等你回家”的安全标语,“厂兴家兴万事兴”一类的企业格言,都很有感召力,很有人情味,这些精神的东西是能变为物质力量的。另外,职工家庭素质直接关系到子女成长即再生劳动力的再生产,直接关系职工身体素质和思想素质提高。特别是今后我国的经济发展要逐步走上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这个问题将会更加重要。职工家庭的建设直接影响着职工的个体素质,进而也关系着工人阶级队伍的整体素质。所以重视家庭文化建设既是广大职工的迫切需要,更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新的呼唤。

第三,开展家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女工组织的教育和维护职能。

目前,女工组织围绕家庭文化建设实际操作的主要是两部分工作:一部分是体现教育职能的思想教育文化宣传工作这本身就属于党和工会思想政治工作的范畴,属于企业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部分是排忧解难送温暖办实事的工作,这本身就是工会送温暖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随着这项工作的开展会围绕生产、生活有更丰富广泛的内容。所以开展家庭文化建设会使女职工工作与工会的思想教育工作、与送温暖工程贴得更紧,做得更实,更富有女职工的特色。而且家庭文化建设搞好了,有利于工会教育职能、维护职能更充分的发挥。密切联系广大职工家庭也应该是我们工会女职工委员会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渠道,千家万户这是一个很广泛的渠道,而且是一个充满感情、同志情谊的别的方面不可替代的渠道。女工组织应当在联系职工家庭、关心职工家庭、教育职工家庭、动员职工家庭为企业和社会多做贡献方面更好的发挥作用。

二、当前在家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搞好家庭文化建设的途径。

第一,存在的问题。

家庭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块重要阵地,有些地方属于被遗忘的角落。有一部分人在思想认识上还没有把家庭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联系起来,多数人认为家庭文化建设属于家属委员会的工作范畴,企业的任务是抓生产、抓经济效益。因此,多数单位仍未把家庭文化建设纳入整体规划,没有摆在领导工作的议事日程,而是谁提出来的谁干。工会女职工委员会唱独角戏的情况仍然存在。

第二,搞好家庭文化建设的途径

开展家庭文化建设活动,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举措,关系到改革,特别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成败,关系到家风、民风和社会风气的好转,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也关系到千家万户和子孙后代的幸福。因此,要广泛开展好家庭文化建设活动,应首先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其一,加大宣传,提高认识,达成共识。

一要通过大力宣传,提高各级党政领导的认识,自觉地重视和支持家庭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将其纳入本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一检查、统一表彰。二要提高女工干部的认识,充分发挥工会教育、维护职能,结合各自的特点和实际,有计划、有步骤、有实效、有影响地开展好家庭文化建设活动。三要提高广大职工群众的认识,使他们真正认识加强家庭文化建设活动的重要性,自觉地积极参与家庭文化建设活动,从中受到教育,得到提高。

其二,总结经验,推广典型,加强指导。

家庭文化建设与过去的“五好家庭”活动形式相似,内涵不同,时代赋予其新的内容。工会女工组织要在活动中不断探索新思路、新办法、发现新典型,总结新经验,及时加以推广,推动家庭文化建设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其三,正确处理好与其它文化的关系。

要正确处理家庭文化建设与其它文化建设的关系一方面要与之相结合,共同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另一方面要从家庭文化特点出发,开展有利于其它文化建设的活动,发挥女职工在家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要把家庭文化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与企业文化结合起来、与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与提高职工素质结合起来,与民主制度建立结合起来。总而言之,只有利用各种条件和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开展家庭文化建设活动,才能把家庭文化建设工作做得扎扎实实富有成效。

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篇2

关键词:新时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08(C)-0005-02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战略地位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既是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保证,又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有益成果,表现为物质生产方式和经济生活的进步即物质文明;在政治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有益成果,表现为政治生活的进步即政治文明;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中形成的有益成果,表现为精神生活的进步即精神文明。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三个文明”从来是互为条件、互为目的、互相促进的,这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普遍规律。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政治文明为精神文明提供制度保证,而精神文明一旦形成,便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历史继承性,有其自身发展的特殊性。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的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有时甚至可以起决定性的推动作用。随着当今世界正在从工业经济文明时代迈向知识经济时代,文化与经济和政治日益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文化力直接影响着民族的创造力和凝聚力。

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三个文明都搞好了,才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越向前发展,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也就越高。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四有新人”,提高全民素质,这与以人为本的当代科学发展观是一致的,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中强调的人文生态价值取向。随着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并加快推进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迫切要求精神文明建设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历史性变化,开创党领导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新局面。

二、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性

1、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迫切需要

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我们的国家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们要在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同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发展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党的十二大作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的科学论断。实践证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关系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大事,没有精神文明的充分发展,就不可能取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邓小平同志多次指出:“抓精神文明建设,抓党风、社会风气好转,必须狠狠地抓,一天不能松地抓,从具体事件抓起。”由此可见,精神文明建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内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中有着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志在十四大系统论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内容时指出:“同经济、政治的改革和发展相适应,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为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之一。”

2、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客观要求,既体现在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之中,也体现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实际状况之中。市场经济是现代文明的产物,它必然要求相应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条件和人才条件,以作为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保障,而这些相应条件中,相当一部分便须靠精神文明建设。在实际工作中,不少领导干部,并未真正解决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精神文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问题,对精神文明建设是“口头上重要,行动上次要,忙起来不要”。在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由于思想教育和舆论导向跟不上,加上各项管理工作、督促检查工作薄弱,市场中以次充好、搭车涨价、不顾信誉、损人利己的事情屡有发生,权钱交易、行贿受贿等腐败现象也在蔓延滋长。这些问题若迟迟不能解决,必然引起广大群众的不满,有的群众甚至对市场经济产生了误解和抵触。不可置疑,这对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十分不利的,必须通过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予以解决,也就是说,从实际状况看,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客观要求也十分迫切的。

3、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障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作出全面部署,对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出明确要求。在新的形势下,必须更加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的文明素质紧密结合起来,把加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同加强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统筹考虑,全面推进,协调发展,努力使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发挥更大作用,贡献更大力量。总书记强调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着眼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需要和现实要求,充分认识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大发展大繁荣。

三、新时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对策思考

1、解放思想、突破误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些同志对于精神文明建设的认识存在各种误区。从而导致实际工作不同程度上出现一手硬一手软等问题,严重地阻碍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当前,如何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前提下,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关键在于我们能否突破思想认识上的一些误区。

一是要突破把精神文明建设重点只放在群众、社会风气上的误区,确立把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设、党风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重点的思想。目前在一些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中,单纯强调教育群众,抓社会公德等方面的问题,而忽略或口头上承认,实际执行中忽略干部,尤其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教育。这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误区,也是精神文明建设这一手始终硬不起来的重要原因之一。领导干部不仅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组织者、号召者,而首先应该是实践者,这样才能有资格领导群众。各级领导干部只有首先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才能做好表率,率先垂范,教育群众才会有说服力,实践证明,把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和突破口选在党内,使党员和领导干部以身作则,搞好全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才有希望。

二是要突破精神文明建设的手段只靠教育的误区,树立教育和法制两个手段不可偏废的思想。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教育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而以少数人而言,教育却不能解决问题,这就要通过各种强制手段进行约束,直到采用法律手段予以制裁,对于社会上的丑恶行为,对于毒化社会环境,腐蚀人们心灵触犯刑律的人,对于贪污腐化、违法乱纪的干部决不能姑息,必须严厉制裁,在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只有把教育和法制两个手段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促进党风和社会风气的好转,才能使健康的文明的东西不断地去占领阵地。

三是要突破片面强调物质文明建设的认识误区,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改革开放以来,尽管党中央不断强调精神文明的重要,但实际上一手软一手硬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党中央将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突出经济工作,抓好物质文明建设是至关重要的,但是抓好精神文明建设,才能保证和促进物质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这也是非常重要的。

2、把握规律,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发展

一是把握坚持以人为本的规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从根本上说是为了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着眼点是人民群众,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围绕“四有”目标,始终不渝地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教育人、鼓舞人、激励人,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艰苦创业的精神。

二是把握物质和精神辩证关系的规律。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市场经济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但也出现了社会消极现象。因此,必须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齐抓,通过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抑制“市场”产生的负面效应,积极调整一些与社会发展进步不相协调的观念及其支配下的行为。鼓励人们增强竞争意识,但不能淡化互助精神;增强创造意识,增强求富意识,但不能淡化求知愿望。努力形成扶危济困,救人危难,团结互助的社会风尚。

三是把握努力提高人的素质的规律。加强发展关键在人,关键在提高人的素质。特别是在贫困地区,除了自然的因素外,导致落后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科技文化落后,人的素质低。因此,必须把提高人的素质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来抓,倡导科学理性精神,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着力提高人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摆脱陈旧观念的束缚,增强脱贫致富的能力。

四是把握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规律。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源泉和动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必须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以及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构建体现时代特点的精神文明建设模式。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转变成群众一听就懂,一看就明的“感性道理”。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使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

五是把握确立符合实际目标的规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也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实践在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目标也要不断地调整。因此,制定精神文明建设目标,一定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把长远目标与阶段性任务结合起来。

3、建立长效机制,全方位构筑精神文明建设系统工程

(1)建立教育引导机制。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一是加强政策理论教育。二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2)建立载体拉动机制。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是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践的伟大创造,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形式。要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必须坚持群众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原则,选准载体,用好载体。

(3)建立典型带动机制。抓典型是推动工作的重要方法。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能够产生不可替代的示范、鼓舞和引导作用。要按照倡导什么就树立什么,要求人们怎样做就树立什么样的典型的原则,从不同角度总结、树立、宣传一批精神文明建设典型,形成一个强大的典型群众,使精神文明建设学有目标,赶有榜样。

(4)建立社会联动机制。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要提高精神文明建设的整体水平,必须社会联动促进,齐心合力开拓。一是要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各级领导班子战斗力。二是要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三是要推动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增强服务经济建设的能力。

(5)建立领导保障机制。建设物质文明关键在党,建设精神文明关键也在党。要实现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目标,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形成全方位齐抓共管的局面。一是要在领导体制上硬起来。要实行“一把手工程”,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二是要在运行机制上硬起来。要一个规划管到底,一套制度抓到底,一把尺子量到底。三是要在规范管理上硬起来。要制定精神文明建设法规性文件,使精神文明建设走上法制化轨道。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只有进一步提高认识,把握规律指导建设,建立机制保障建设,才能全方位构筑起跨世纪精神文明建设系统工程。

作者单位:深圳市建筑工务署

作者简介:方以川(1975― )男,汉族,江西兴国人,中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主要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1993年版

[2]黄芳,刘云高.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企业导报2010年第1期

[3]卫刘华,从邓小平,到: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新发展.蚌埠党校学报2006年第3期

[4]梅松伟.浅析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5月

[5]谢晓炜.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精神文明建设.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1年8月

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篇3

【关键词】精神文明建设;职业道德;考核机制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企业不断壮大,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愈加凸显。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是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践行科学发展观,推动企业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作出应有贡献的历史任务。

一、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认识问题

认识是基础,是根本。解决认识问题是搞好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前提。许多原因都有可能导致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存在工作不到位现象,但笔者认为,首先是,或者说主要原因是认识不到位。主要表现在:一是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内含、地位、作用的认识不到位;二是企业领导、中层管理人员、职工的认识不到位。具体来讲,主要是对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相关性、紧迫性、战略性缺乏正确认识,那种认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次要”、“无关紧要”、“没有必要”的糊涂观念依然存在。

因此,解决认识不到位的问题,不仅是搞好当前建设的客观要求,而且是今后加强建设的主要课题。其基本对策有以下两点。

(1)强化对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意义、目标、地位、作用的宣传教育,认清精神文明建设既是企业的基本职责和重要任务,又是办好企业的重要措施和根本保证。必须把它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只能深化和加强,不能动摇,更不能后退。

(2)分层次、多方面排除思想障碍,切实增强员工搞好精神文明建设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

企业领导干部要重点克服“重效益,轻精神文明建设”,“信赖物质力量,忽视精神动力”的倾向,站在党的基本理论的高度,坚信精神文明建设对经济工作有巨大推动作用的科学原理,牢固确立“是企业领导就要抓好两个文明建设”的领导意识;率先解决认识不到位的问题,为工作到位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切实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一项伟大事业来抓,作为关系企业生存、稳定、发展的一件大事来抓。

企业职工要重点克服“无关、无需、无用”的错误思想,正确理解两个文明的相互关系,使他们真切体会到精神文明建设与自己息息相关。精神文明建设同物质一样,都是人生的必然需求,企业职工认识到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是“利国、利企、利己”的大事、好事,从而确立“是企业职工就要关心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观念,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主动地参与建设,在建设实践中受益并得到提高,成为企业双文明建设的栋梁,成为合格的“四有”职工。

二、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问题

目标是旗帜,是方向。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至关重要,带有根本性、决定性和指导性。确定目标的基本要求是:清晰、科学、实际、可行,应把握以下四个要点。

(1)目标既要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又要符合本行业、本企业的实际。既不能搞成任何企业都可以套用的通用件,又切忌形成一个可望不可及、动听不实用的纸上文章。

(2)目标要清楚准确。既要有总体目标,又要有具体目标。把目标建立在科学、规范、利于操作的基础之上。力争使目标好记忆、好把握,切忌目标笼统而不可行、宏伟而不可靠。

(3)确定目标要走群众路线,要得到公认、形成共识。在确定目标的过程中要广泛征求职工的意见和建议,集中群众的集体智慧,取得员工的普遍认同,要反复宣传已确定的目标,使它深入人心;要保持目标的稳定性,切忌朝三暮四,以免职工群众无所适从。

(4)要建立科学、完备的目标考评机制,切忌出现“有目标无考评”的盲目自流状况,确保目标的实施与实现,进而推动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健康有序发展。

三、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问题

重点是要害、是主要矛盾。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和内容是多方面的,搞建设需要统筹兼顾,但更要抓重点、抓突破口。只要抓住重点就能纲举目张,只有突破重点才能推动全局。实践证明抓好重点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选定重点要掌握以下三个原则。

(1)环境原则。从企业所处的环境上看,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在社会、企业、家庭中处于重要地位;从日常生活的时空上看,员工在企业中活动的时间相对较长;从人际关系方面看,员工在企业中建立人际关系网络的机会更多。因此,建设重点应在企业中选定。

(2)需要原则。从企业面临的任务和问题来看,经济工作是它的中心,生产经营管理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很多,因此建设重点应结合企业的中心任务和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来选定。

(3)职业原则。从企业的社会分工来看,各企业必然有其特殊的职业责任、职业规范和职业要求,违反了就会损害企业,波及社会,有的甚至导致严重后果。因此建设重点应根据职业特点来选定。

按照上述原则,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务必要把提高职工的政治思想素质、职业道德水平作为建设重点,围绕这个重点开展建设。进行职业性质、任务、责任、特点方面的宣传教育,增强员工的爱岗敬业精神。反复进行宗旨教育,使员工牢固树立为社会、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献身的思想观念。征集、贯彻职业道德,强化员工的职业道德意识。建立、执行职业规范,用规范指导员工的从业行为。倡导行业优良传统作风,总结推广新的具有时代特征的职业风尚。严肃法纪,坚决依法经营,强化法律观念,惩处违法、违纪行为。实行“承诺制”、“信誉制”、“公示制”,接受社会和服务对象的监督,造就内外部规范约束环境。

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活动问题

开展活动是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手段。活动是能把建设目标、重点、形式、效果融为一体的组织行为,是企业基本的、经常的建设重心,也是充分体现企业,尤其是党政工领导抓建设意识、态度、水平的标志所在。因此,企业要在开展活动上作文章、下功夫,在这块阵地、这个舞台上展示业绩风采。活动的基本要求是实际、可行、有效。

五、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问题

领导是关键,是决定因素。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在领导,重点也在领导。这是由领导在企业的地位、职责和作用决定的。因为他们既是建设的组织者,又是实践者。解决领导问题说到底是要解决“抓领导”、“领导抓”的问题。

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篇4

关键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研究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1-0248-02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面对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激烈竞争,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面对市场经济深入发展而产生的一些不容忽视问题,我党更加突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战略地位和重要意义,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思想政治工作作了许多重要论述,促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健康协调稳步发展。

一、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

我国改革开放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的精神状况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社会不良风气和道德滑坡也日益严重突出。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应该以什么为突破口?怎样才能有效减少和预防各种丑恶现象的发生?对此我党领导人给予了明确回答,2001年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着重强调了以下几点:一是使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和马克思主义的教育深入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每一个领域,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二是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开展国情教育,使人们对我国的实际情况有所了解,从而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以及艰苦奋斗和不断进取的精神。三是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开展中华民族传统精神、中国革命传统精神以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时代精神教育。他强调:“要通过我们宣传思想战线共同努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不断用这些不懈奋斗的精神武器武装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使之成为大家的自觉追求,成为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大精神动力。”[1]党的十六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更加突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并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作了许多丰富和发展:一是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是我党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积极探索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2]二是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总书记指出,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3]总书记提出的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抓住了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矛盾,准确地指出精神文明建设的现实着力点,提升了精神文明建设的理念,拓深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和主题。三是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2004年5月在全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上指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全党全社会必须共同承担的重大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切实担负起政治责任,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领导。要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4]

二、思想政治工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保证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个方面。其中,教育科学文化是精神文明的基础性工程,是提高人们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条件;思想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灵魂和基本保证,集中体现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正如1996年10月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所指出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和搞好两个文明建设的基本保证。”[5]

(一)保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首要的问题是要确立科学的指导思想。同志多次强调,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精神文明建设的正确方向,确保精神文明建设的先进性。在这个根本的问题上,绝不能有丝毫含糊和动摇。我们必须尊重历史的选择,必须把邓小平理论作为“主心骨”牢固树立起来。由于我党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发展着的,从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上的每一次重大转变都必然要求产生与之相适应的新的理论形式。党的十六大以来,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指导思想的内容。在2003年7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实践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实践难以取得成功。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要在我国这样一个近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执好政,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切实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切实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必须大力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我们要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认真了解党的思想理论与时俱进的历史进程,进一步增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增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增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指导实践的自觉性和坚定性。”[6]2008年12月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讲话中进一步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事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事业。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人的素质是历史的产物,又给历史以巨大影响。任何时候都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我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主线,贯穿到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7]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党领导人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思想的论述,实际上阐明了思想政治工作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思想政治工作指出了正确的方向,对于做好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保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实效

从我们党的历史经验来看,凡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的时候,人们的精神面貌就好,党内外的风气就好;凡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削弱的时候,人们的精神面貌和党内外的风气滑坡。因此,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成为其能否取得了实效的关键和重要因素。《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建设物质文明关键在党,建设精神文明的关键也在党。”[5]该决议在阐述党对精神文明建设领导的途径和要求方面指出要抓好宣传思想文化教育队伍的建设,搞好宣传思想文化教育部门和单位的领导班子建设,使宣传舆论阵地和整个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权牢牢地掌握在忠于马克思主义的人的手里。要按照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要求,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宣传思想文化教育队伍。制定规划,搞好人才的选拔、任用、关心和培养,加强后备队伍建设。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队伍的教育和管理,不断提高宣教队伍的职业道德水平。

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的思想政治工作重在建设

精神文明重在建设,这是在党的十四大提出的指导精神文明建设的著名方针。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首先应当高度重视理论建设,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其次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尤其要加强思想政治制度建设。1994年初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涉及各个方面,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制定发展规划,提出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阶段性目标和具体措施。根据这一精神,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将精神文明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1996年中央出台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进一步提出精神文明建设新的指导思想和今后15年的主要奋斗目标。2002年以来,中共中央及相关部门连续出台了《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中小学开展弘扬民族精神实施纲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及总书记倡导的“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等,无疑对于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98.

[2]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33.

[3]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317.

[4]强调大力培育社会主义新人[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05-12.

[5]跨世纪行动纲领——学习十四届六中全会讲话[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6:294.

[6].大力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N].人民日报,2003-07-23.

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篇5

论文摘 要: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党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为其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本文通过对我党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统筹城乡发展亟待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阐述,研究了精神文明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精神文明建设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是凝聚、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总书记指出:“随着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我国社会存在的一些人民内部矛盾出现了多种多样的状况,这些矛盾已经在农村表现得尤为突出,在农村思想道德、政治、经济、文化领域,不和谐的因素已大量存在。”[1]农村思想道德、政治、经济、文化领域正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需求的有效途径,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内容。十七大报告指出:“一个社会能否和谐,一个国家是否长治久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要切实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不断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2]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要在大力发展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努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强化对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全面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一、党中央越来越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我党历来高度重视农村、农民和农业问题,为解决“三农”问题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提出必须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办法来解决“三农”问题。十六大以后,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做好农村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十六届三中全会将统筹城乡放在了“五个统筹”之首;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同志提出了着名的“两个趋向”论断:“纵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指出中国已进入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阶段。支撑这一判断的数字有:200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13万亿元,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5%以上,财政收入达到2.6万亿元(2005年财政收入已突破3万亿元)。十六届五中全会正式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并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了20个字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中央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专门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了科学而系统的战略部署。

我党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也包含着高度重视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问题。邓小平说:“所谓精神文明,不但是指教育、科学、文化,而且是指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道德、法律、立场和原则,人与人的同志式关系等等,没有精神文明,怎么能建设社会主义?”[3]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作了一系列部署和安排。1986年9月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这是我党就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专门作出的第一个决议。决议中特别强调在广大城乡积极开展移风易俗活动,提倡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克服社会风俗习惯中还存在的愚昧落后的东西。1995年10月20日,中办、国办转发了、农业部《关于开展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若干意见》,强调要加强对农民的思想教育,扎实开展创建文明家庭、文明村镇和文明乡镇企业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各种共建活动。1996年10月,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对三大群众性创建活动(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要以提高农民素质、奔小康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开展创建文明村镇活动。

中央还先后召开了五次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座谈会,分别推广了五个不同类型的典型经验。一是1994年7月和国务院办公厅在红旗渠所在地河南林州召开了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座谈会,研究了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思路。重点介绍了林州人民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脱贫致富的经验。二是1996年11月在湖北武汉市召开了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重点推广了湖北省竹山县创建“十星级文明户”活动的经验。三是1998年11月、中央文明办在山东省文登市召开了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座谈会,推广文登市立足为农民服务,为农民办实事,引导农民奔小康的经验。四是2000年8月、中央文明办在辽宁省开原市召开了会议,推广了以城带乡、城乡共建精神文明建设的经验。五是2004年11月、中央文明办在海南省召开会议,推广了生态文明村建设的经验。

所以这些表明党中央一直高度重视并且越来越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二、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

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更加强调三个“文明”协调发展,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强调要协调发展、全面发展、统筹发展。既要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又要统筹城乡社会发展;既要统筹城乡物质文明发展,又要统筹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强调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是一个综合概念和有机整体,是一个协调发展、共同进步的系统工程,是对新农村的全景式描绘:生产发展是基础,生活宽裕是根本,乡风文明是关键,村容整洁是形象,管理民主是保障,展示了一幅幅现代“桃花源”的愿景。

论文关键词: 社会主义新农村 精神文明建设 城乡发展

论文摘 要: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党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为其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本文通过对我党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统筹城乡发展亟待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阐述,研究了精神文明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精神文明建设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是凝聚、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总书记指出:“随着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我国社会存在的一些人民内部矛盾出现了多种多样的状况,这些矛盾已经在农村表现得尤为突出,在农村思想道德、政治、经济、文化领域,不和谐的因素已大量存在。”[1]农村思想道德、政治、经济、文化领域正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需求的有效途径,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内容。十七大报告指出:“一个社会能否和谐,一个国家是否长治久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要切实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不断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2]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要在大力发展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努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强化对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全面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一、党中央越来越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我党历来高度重视农村、农民和农业问题,为解决“三农”问题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提出必须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办法来解决“三农”问题。十六大以后,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做好农村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十六届三中全会将统筹城乡放在了“五个统筹”之首;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同志提出了着名的“两个趋向”论断:“纵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指出中国已进入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阶段。支撑这一判断的数字有:200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13万亿元,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5%以上,财政收入达到2.6万亿元(2005年财政收入已突破3万亿元)。十六届五中全会正式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并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了20个字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中央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专门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了科学而系统的战略部署。

我党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也包含着高度重视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问题。邓小平说:“所谓精神文明,不但是指教育、科学、文化,而且是指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道德、法律、立场和原则,人与人的同志式关系等等,没有精神文明,怎么能建设社会主义?”[3]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作了一系列部署和安排。1986年9月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这是我党就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专门作出的第一个决议。决议中特别强调在广大城乡积极开展移风易俗活动,提倡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克服社会风俗习惯中还存在的愚昧落后的东西。1995年10月20日,中办、国办转发了、农业部《关于开展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若干意见》,强调要加强对农民的思想教育,扎实开展创建文明家庭、文明村镇和文明乡镇企业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各种共建活动。1996年10月,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对三大群众性创建活动(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要以提高农民素质、奔小康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开展创建文明村镇活动。

中央还先后召开了五次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座谈会,分别推广了五个不同类型的典型经验。一是1994年7月和国务院办公厅在红旗渠所在地河南林州召开了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座谈会,研究了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思路。重点介绍了林州人民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脱贫致富的经验。二是1996年11月在湖北武汉市召开了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重点推广了湖北省竹山县创建“十星级文明户”活动的经验。三是1998年11月、中央文明办在山东省文登市召开了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座谈会,推广文登市立足为农民服务,为农民办实事,引导农民奔小康的经验。四是2000年8月、中央文明办在辽宁省开原市召开了会议,推广了以城带乡、城乡共建精神文明建设的经验。五是2004年11月、中央文明办在海南省召开会议,推广了生态文明村建设的经验。

所以这些表明党中央一直高度重视并且越来越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二、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

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篇6

关键词 新时期 党建 精神文明工作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领导核心,并在我国社会主义道路上发挥着引领作用,因此,保证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尤为重要。所以必须要加强党的建设,让中国共产党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同时让精神文明工作也在党建的过程中不断完善与发展,进一步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迈进。

一、新时期党建和精神文明工作取得的成果

(一)党的建设取得的成果

在新时期,我国对党的建设不断完善与进步。在党风方面,我国重视党风的建设,严惩不正之风,树立廉洁政党,让党的思想深入每一位党员心中。同时,在新时代,我国党建与新媒体更好地结合,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党建工作的方式,让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通过新媒体更好地联系在一起。在上台后,对党员腐败行为做了彻底的惩戒,及时纠正了党内出现的不正之风,这也是在新时期党建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

(二)精神文明建设所取得的成果

党的十以来,我国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精神文明建设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在全社会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在亿万人民群众中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由于其性质的正确性,在社会主义不断发展的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已经越来越成为我国发展的关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让更多的人重视对自身素质以及传统美缘呐嘌。为了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文化的力量,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精神文明之风,我国也通过基层组织和自治组织举办了多种类型的文化活动,让人民群众在参与的同时有所收获,注重良好的精神文化的培养。

二、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关系

可以说,精神文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党建设的关键也是精神文明建设,二者是不可分割、共同发展的关系。在新时期,我国注重“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的目标的形成。并提出“在党建工作中要将社会主义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摆在第一位。”可见精神文明建设对党的建设的关键性意义。在另一方面,建设精神文明的主要力量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人民群众不断进步的主要力量。

因此可以说,两者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关系。搞好精神文明建设是提高党建的基础,同时要建好社会主义文明就需要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的核心领导作用。虽然两者之间存在着彼此依存的关系,但并不意味着精神文明建设是党建的全部,党的建设也包括很多方面,同时,精神文明建设也不能完全依靠党的力量,还需要多个主体的不同努力。因此,正确认建和精神文明建设尤为重要。

三、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一)党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首先,在党建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党员腐败的问题。我国是一个传统大国,封建社会在我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历史。虽然已被,但是浓厚的封建色彩还是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中国共产党作为我国的领导核心,发挥着关键的作用,但是在我国还普遍存在党员行为。虽然在新时期,对党员腐败行为进行了严打与惩治,但是这个问题依旧存在。因此,加强党建,必须从根本上解决党员的行为。

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党员自身必须不断深入学习党的思想,并不断贯彻执行党的使命,提高自身素质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另一方面,需要其他部门以及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进行监督,人民发挥出真正的监督作用,对身边的不合格党员进行监督,并通过多种渠道举报党员的不正当行为。

其次,党建过程中,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不够密切。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党的发展和建设一切都为了人民。但是,在目前,由于我国所存在的特有的人口和地域国情,所以党建过程中与群众的联系甚少,一些党的决策不出自人民,不能够很好反映人民大众的利益,这一问题的发生是不利于我国很好地进行党建工作的。

对于这一问题,必须要加强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沟通。在党建过程中,可以更好地利用新媒体的功能,发挥新媒体的宣传,学习与监督作用,让人民大众通过网络反映意见建议,让新媒体成为沟通党员和人民大众的重要桥梁。

(二)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目前,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存在的最关键的问题之一就是对文化学习的盲目性。我国是一个文化色彩浓厚的大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渊源,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只继承传统的文化,一味传承文化而忽视了创新,同时也不意味着只学习其他国家的文化,而忽视了我国现有的文化。但在我国,对于文化的学习过于盲目,这也就导致了文化的失衡现象。文化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必须解决文化学习的盲目性这一问题。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遵循“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原则,在学习传统文化过程中,学习先进优良美约右约坛校在学习国外文化时,必须进行再加工,变成符合我国国情的先进的文化。

另一方面,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需要不同主体共同努力,不仅仅依靠中国共产党,人民大众不断加强自身文化素质的修养,弘扬优良的传统美裕通过小事为精神文明建设做贡献,也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式之一。

四、结束语

党建与精神文明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不断进步的过程,因此,必须重视二者间的内在关系,重视党的重要地位以及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克服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将人民大众放在重要位置,这样一来,党建与精神文明建设才会得到更大的进步,党的地位与作用才会得到进一步巩固。

(作者单位为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江苏省电力建设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作者简介:沈娟(1976―),女,江苏镇江人,本科,政工师,研究方向: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1] 师卉.新媒体技术在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实践与运用创新发展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2014.

[2] 吴介民.马列文论与精神文明建设[C].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学术研讨会,2001.

[3] 高云.供电企业党建与精神文明建设探析[J].商品与质量科教,2014.

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篇7

作为基层供电企业,承担着地区电网的安全与稳定运行、地区供电重大职责。而精神文明建设,又关系着基层供电企业的凝聚力,关系着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完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对于基层供电企业至关重要。然而当前基层供电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还不够完善,在新的经济背景下,基层供电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创新成为当前供电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基层供电的精神文明建设相关背景

(一)基层供电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内容

在当前发展日益加快的形势下,基层供电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压力及矛盾也在日益增加,挑战也随着加大。因此,基层供电企业应当进一步推进精神文明的建设与创新,推进职工思政工作建设,以营造出和谐向上的企业氛围,推动供电企业的快速和可持续发展。在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应当明确以下几点。

1.应当提高对于供电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认识

这也是精神文明在建设中的客观要求,关系着基层供电企业的生存、发展及稳定,基层供电企业的职工应当正确认识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思想观念。

2.要明确基层供电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主要目标

只有确定了明确精神文明的建设目标,才可以使得供电企业达到更优和更高的水准。要知道企业精神作为企业生存发展重要的精神动力,也是这个企业灵魂所在。通过精神文明建设,可以引导并规范职工的思想行为,同时激励全体职工积极向上,推动供电企业内在发展动力形成。

(二)基层供电企业的精神文明创新重要意义

1.有助于营造精神文明建设浓郁氛围

精神文明的建设氛围可以起到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的效果。衡量某一企业精神文明的建设与开展情况,通常是将精神文明的建设氛围当作是重要的考核指标。一个企业若是有完善的精神文明建设氛围,就会充满活力和生机,同时企业职工的精神面貌也将与时俱进,发生变化。

2.有助于精神文明建设参与热情的增强

基层供电企业在精神文明的建设过程中,职工是主要的参与者,原则上说来,精神文明的建设不可以运用强制措施进行,不可以对职工参与采取硬性规定,要在尊重全体职工主观愿望基础上,让企业职工主动自主参与到精神文明的建设过程中来。因此,不断创新精神文明的建设内容与建设活动形式,让职工在愉悦宽松气氛下,自觉感悟精神文明建设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要求,并树立服务人民和奉献社会责任意识,这样才可以推动基层供电企业不断发展进步。

创新供电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还有助于精神文明建设观念的创新。精神文明的建设要真正地活跃起来,取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观念更新。在当前,供电企业职工文化观念、生活习惯、知识水平、审美情操、兴趣爱好及思想观念都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如果不注重对精神文明建设进行创新,只是完全倚赖行政性的手段,精神文明的建设将停留于一般号召层面上,无法让职工主动自觉行动。

二、基层供电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创新的具体实践

1.结合实际进行载体创新

创新是国家及民族灵魂所在,这对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载体也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要立足于职工不断发展与变化思想的实际出发,要继承优良的传统及宝贵经验基础之上,促使基层供电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载体体现出时代性和规律性、具备前瞻性和导向性。

2.丰富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形式

精神文明的建设内容丰富,决定其建设形式上应当富有多样性。所以,应当依据本行业及本企业特点,来体现活动载体鲜明的个性。供电企业是关系国家能源的安全及国民经济的命脉企业,它承担了一般企业无法比拟的经济社会责任及政治责任,为各家各户提供优质服务、促进社会和谐有序发展,都是供电企业的企业形象体现。

3.推动法制教育通精神文明建设的结合

可以在基层供电企业中,开展法制建设专栏,以进一步的巩固和延伸法制的宣传教育成果。通过将法制教育通精神文明建设的结合,一方面可以以法治企,通过依法经营和依法进行企业维护,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而另一方面,还可以倡导建设文明风尚,提升职工精神文明素质水平。如可以在基层供电企业,开展电力工程相关法律知识的培训班与法律风险的防范专题教育,给供电企业的领导班子及管理岗职工讲解相关法律知识,以提高基层供电企业的管理人员法律意识及知法懂法能力,为企业提供良好的思想保证与文化氛围。

三、结语

综上所述,基层供电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有助于提高企业职工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素质水平,有利于企业经济社会效益的提高。而通过创新精神文明建设内容,有助于丰富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活动载体和内容,对于企业长期科学发展至关重要。

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篇8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供电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多,社会对于供电企业的要求更为严格。为了提高供电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效率及质量,从而保证供电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处于正常运转状态,进而为供电企业节约更多成本,因此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分析现阶段我国供电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必然性,就提出具体的工作措施进行深入探究。

关键词 供电企业 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研究探讨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在社会经济稳健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供电企业的发展水平取得一定的进步与发展。与此同时,为了满足供电企业的发展需求,供电企业的工作重心逐步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转变。其中,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指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以物质文明为依托,开展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及思想道德建设,坚持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及爱国主义教育,加大对于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及社会公德的建设力度,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为促进物质文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鉴于此,本文针对供电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研究具备显著价值作用。

一、供电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必然性

(一)有助于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导作用

现阶段,供电企业已初步形成以党为主要领导,党政共同负责,党政工团共同管理,政工人员是骨干,职工群众积极参与的精神文明建设体系,不仅最大程度发挥供电企业工会的管理作用,全心全意抓生产,一心一意办企业,还从总体上以调动职工的创新性、主动性及积极性为突破口,保障职工群众的民利。

(二)有利于发挥文化的管理作用

企业文化主要表现于企业经营管理的价值观、制度及具体措施,必须与企业经营管理情况相符合,无法狭义等同于树立企业形象、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及重视职工精神文化生活。因此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转变传统理念,结合企业的发展情况,以企业的管理体系为切入点,逐步构建具有企业特色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体系。

二、供电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措施

(一)加大对于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

从现阶段我国供电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水平来看,受传统因素影响较为严重,一部分供电企业对于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少部分供电企业的管理人员对于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认识存在误区,造成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无法正常开展。要求供电企业管理人员,加大对于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发挥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主导作用,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将精神文明建设纳入企业发展的核心工作任务。要求供电企业的职工,充分理解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间的联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缺一不可,二者均属于人生的必然需求,从而转变传统理念,最大程度发挥主观能动性。

(二)制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任务

制定任务是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方向,是整体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探索。因此要求供电企业管理人员,紧扣时代背景,结合供电企业的发展情况,制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任务,并以此为基础,不断完善企业精神文化建设的战略方针,便于以全新人生观、价值观及企业管理理念,增强企业职工的整体素质水平。同时,面对职工利益诉求的变化,管理人员必须逐步建立企业文化培养模式,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与企业文化相融合,促使企业文化发挥其主导作用,规范职工的日常行为,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进一步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开展。

(三)把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点内容

供电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内容繁多,任务紧急,必须统筹兼顾,主抓重点,找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突破口。因此要求相关工作人员,以社会价值观为切入点,结合职工的精神文明需求,找出精神文明建设与职工生活间的联系,不仅预防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流于表面,还以日常琐事入手,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的宣传工作,例如:微信、微博及QQ等,切实感受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同时,通过科学的工作理念及文化,丰富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方法,指导更多的职工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便于解决职工在实际工作中所面临的问题,充分发挥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最后,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必须猿帧案咝务实、踏实肯干”的工作原则,设立相应的管理部门,及时总结工作经验,例如: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研讨会等。

(四)增强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

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直接影响供电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质量。作为供电企业的工作人员,必须充分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具备良好的政治敏感度及逻辑思维能力,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及时处理职工与领导间的矛盾。

三、结语

通过本文的探究,认识到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供电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多,供电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水平逐步成熟,为了提高供电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效率及质量,加快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及时分析供电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必然性,提出具体的工作措施具备显著价值作用。因此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结合供电企业的发展情况,加大对于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制定相应的工作任务,把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点内容,统筹兼顾,主抓重点,找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突破口,更好的服务于社会,进一步为推进我国供电企业的发展奠定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戚利英.探究如何做好供电企业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05.

上一篇:秘书培训范文 下一篇:无线网络解决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