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护理范文

时间:2023-03-20 03:00:15

精神科护理

精神科护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精神科;护理;管理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5.279 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5-1281-02

护理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1]。其任务是研究护理工作的特点,找出其规律性,并遵循医院科学管理的基本要求,提高护理质量[2]。精神病人因精神症状支配不能与现实环境保持一致,常发生伤害自身与他人的行为,因此精神科护理有其特殊性,不仅要为病人提供良好的治疗护理,更要为病人提供温馨的安全、心理护理,这就要求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必须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1.加强教育、促护理观念转变

理念是指导人们思考行为的价值取向与信念。护理理念是护理工作的价值观与专业信仰[3]。让全体护理人员达成有助于病人健康恢复的共识和共同信念,是高标准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所在,也是增强医院竞争能力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为此我院在转变护士服务理念方面做了以下工作。一是选派护理管理人员与护士到行风建设先进医院跟班学习,促观念转变。二是邀请南丁格尔奖的获得者等典型模范人物来院进行先进事迹报告,强化护理人员爱岗敬业的信念。三是组织护理人员深入开展“如果我是病人”、“如果我是病人家属”的大讨论,紧密结合护理人员的思想和工作实际,换位思考。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使护理人员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意识得到加强,“患者至上”、“患者是衣食父母”、“一切为了病人,一切方便病人,一切服务病人”的服务理念进一步强化,使尊重病人、关爱病人、服务病人、维护病人的权益成为全体护理人员的自觉行为,从而有效地融洽了护患关系。四是开展星级护士评比,完善护士绩效考核制度,根据护士完成临床护理工作的数量、质量以及住院患者满意度,将考核结果与护士的晋升、评优相结合,激发护士的工作热情。

2.建章立制、着力抓好落实

严格的规章制度、明确的工作职责是提高护理工作效率、保证护理工作质量、防止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的可靠保证。一是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以及工作流程,如开放病房病人功能、放射检查、治疗流程封闭病房病人外出病房检查、治疗流程等,使各项护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条不紊。二是明确精神科临床各班的岗位职责,做到分工明确,配合密切,相互支持。三是狠抓制度的落实,抓好经常性的评比检查,对查对制度、查房制度、抢救制度、交接班制度等核心制度的执行情况要坚持周查月评,坚决杜绝有章不循的现象。四是病房的管理必须坚持做到“四化”“八字”(病房管理制度化、物品放置规格化、技术操作常规化、护理管理人性化。安静、整洁、舒适、安全)。五是在执行的过程中,必须加强护理人员的思想教育,让她们充分理解尊重客观规律,执行制度的重要性、必要性,并在执行中加深理解。六是护士长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模范执行。

3.知人善任、充分发挥护士长在管理中的作用

护士是第一线管理者,是护理队伍的骨干,是完成各任务和实施划的具体组织者和承担者,在护理管理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做好护士长不仅要有崇高的职业道德,熟练的护理业务技术,而且还要具备较高的管理艺术。一是按照德才兼备、任人为贤的原则,采用竞聘上岗的方式选拔好护士长。二是教育护士长要忠诚于病人的利益,做到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三是引导护士长从忙乱的事务中摆脱出来,把主要精力用在抓好护理管理上。即基础护理管理、临床护理管理,业务技术管理,医疗安全管理,继续教育管理等。四是提高护士长的管理艺术水平。在工作中能妥善处理好上级与下级、医与护、护与护、护与患之间的关系,处理好集体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做到以德感人,以情感人,以实带人,以能育人,以信服人,善于运用激励、沟通等方法,使科室人员认同总体工作的目标与计划,并充分地发挥科室人员的集体智慧和力量,有效地调动全体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五是为护士长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轮换安排护士长到专科医院,综合性医院学习业务知识,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全面提高护士长的综合素质。六是建立公正、公平、客观评价护士长工作业绩的标准体系,做到能者上、庸者下。

4.抓住重点、提高专科护理特色水平

由于精神疾病的性质对专科护理要求有其特殊的内涵要求,在临床护理管理工作中要针对其特殊性重点抓好以下管理。一是严格执行精神科安全护理制度和安全护理工作程序,重点做好防止精神病人自杀、外走、冲动伤人、毁物的工作,严格执行“四防”病人的护理常规,协助医生加强药物治疗,对“四防”病人,坚持做到入院时查,住院天天查,外出返回时查,严防将危险物品带入病房导致意外。二是加强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是精神科护理的灵魂,有道是“心病还须心药医”,精神病人大多伴有心理问题,良好的心理护理不仅能化解精神病人的心理症结,而且有利于患者的早日恢复。在进行心理护理时要特别重视以病人入院阶段、住院期间、出院前期三个阶段不同的接触方法和内容,分层次地开展临床护理和心理护理,此外还要特别重视语言的作用,正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意伤人六月寒”。三是注重提高精神科护士识别精神病人伴发躯体疾患的能力,防止医疗纠纷、事故的发生。由于精神病人受精神症状的影响伴发躯体疾患后往往不会主动自诉,而精神科护士对内科疾病的知识又较缺乏且注意力放在精神症状的观察护理上,对精神病人伴发躯体疾患常有忽略甚至酿成严重后果,因此一方面要通过继续教育提高护士对躯体疾患的识别能力,一方面要经常提醒护士注意观察躯体疾患的症状与体征,发现问题及时向医生报告。四是教育护理人员恪守职业道德,重病人的生命,切实地尊重病人的人格。对病人的怪异行为不嘲笑不讥讽,严禁将病人的病态表现作为谈笑资料。五是防止滥用对病人的干涉权。为了保障病人的生命权,对某些拒绝治疗护理的精神病病人,医护人可行使干涉权,甚至实行迫治疗或保护性约束。但干涉的原则是必须有利于病人的治疗或康复,不伤害病人,决不允许变相体罚病人。六是充分发挥病人自我管理的作用。由于精神病人具有思维、感知、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的障碍,且住院时间较长,因此除药物治疗外,对病人的管理也至关重要。病房要安排专职护理人员按照“以病人为中心,发挥病人主观能动性,自己管理自己”的要求负责做好病人的自我管理工作,要根据病人的病情、兴趣、爱好,在病友中的威信度以及组织管理能力,分别选出大组长、小组长、学习委员、卫生委员、宣传委员等等,使他们各尽其职,发挥一技之长,通过各种类型的工娱活动,康复治疗,为他们康复回归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5.夯实基础护理、促进医患和谐

精神科住院患者住院时间较长,平均在60天左右,没有家属陪伴,所以精神科住院患者的基础护理显得十分重要,基础护理的好坏不仅直接关系到患者康复,而且对其今后的需继续住院的依从性以及和谐医患关系都产生直接的影响。为此,一是要明确护士应当负责的基础护理项目及工作规范、工作标准。二是要增加护士配置,使病床护士比达到1:0.4,以保证基础护理工作的切实到位。

参考文献

[1] 解晨,李香,祝筠.现代护理管理临床实务全书(第1版).山东: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85.

[2] 徐国勋,屠丽君.护理管理学.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3,21.

精神科护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精神科;护患关系;护理缺陷;防范技巧

精神科住院患者在法律上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他们都缺乏自知力,不愿意住院,再加上封闭式集中管理,精神症状和精神药物的影响,发生自杀、自残、攻击他人、出走、摔伤、窒息、猝死等意外事件的几率都比综合科高得多。由于精神科病房的特殊性,长时间在精神科工作的护士上班时谨慎小心,精神压力明显比综合科大。而随着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公众法律意识的极大提高,自己的合法权益一旦受损就会发生投诉或纠纷,因此防范精神科护理缺陷从而杜绝或减少护理纠纷是非常重要和有意义的,也是安全护理必段要做的。为了有效防范精神科护理纠纷提高精神科护理缺陷的防范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1 精神科护理工作中的主要护理缺陷

1.1 护理文书六面的因素

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不及时。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经常有突发事件如冲动、自伤、自杀发生,护理人员只顾抢救而未能及时记录患者的生命体证,结果与医疗记录不一致,一旦发生医疗纠纷就无法说明医疗行为是否存在过失。护理记录应真实反映病情变化,由于患者住院时间长短差别大。有些护士从自身利益出发,为了提高病历表面质量或应付检查而把没有实施的护理计划,没有观察到的护理内容与没有及时评价的治疗。护理效果做了想象性的记录。这样与医师的医疗记录就可能产生不一致。

1.2 护理操作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 不认真执行“三查七对”制度,不可避免地发错药而引起纠纷。精神科病房规定15 min巡视病房一次,有自杀自伤行为的患者必须时刻在护理人员视线之内,如果因为护理人员未尽到监护责任而造成患者自伤、自杀,就要承担法律责任。

1.3 缺乏工作责任心,患者出现异常先兆不能及时发现,缺乏警惕性与预见性。有些护理人员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自己在工作中从未出现过任何医疗差错,凭经验办事,对精神病患者这个特殊群体随时可能发生意外事件认识不足。

1.4 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偏低,对各种仪器使用方法不熟练或不能正确操作,经验不足或协作能力不高,造成损伤或延误抢救时机。

1.5 自我保护意识缺乏 在患者家属法律意识普遍增强的情况下,部分护理人员却没有正视这种现实,自我保护意识缺乏,在护理工作中对患者的治疗,护理措施没有及时履行告知义务,忽视了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同时护理人员言语、行为不当或过失给患者造成不安全感或不安全结果。

2 防范护理缺陷的技巧

2.1 学习护理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

涉及精神科护理专业各种制度的内容非常多,包括国家的,单位的,行业的标准规范等等。例如护理规章制度中的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保护性约束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精神科探视制度等。所有这些制度对搞好专业工作,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及纠纷事故有非常积极的意义,所以一定要严格执行,不能疏忽懈怠。

有不少护理缺陷与制度的执行不严有密切关系。护理人员如果能严格遵守这些制度,按照规程操作,护理缺陷就有可能避免。如果从思想、不重视甚至有章不循,就极有可能导致差错或不良事件的发生。如发药时不认真执行查对制度就容易发错药。交接班制度或安全管理制度执行不严,就会给患者提供自伤、自杀或出走的机会。保护性约束制度执行不严,就有可能造成患者肢体肿胀、皮肤破损甚至神经损伤等而引起患者及家属的不满甚至纠纷。探视制度不严家属就可能将刀、剪等危险物品带入病区而容易造成意外发生。此外认真履行告知义务,注意患者隐私也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我们都能严格按照制度办事工作,有效提高护理素质和护理缺陷的防范意识,出事的概率就明显降低,又能够保障护理工作的安全。

2.2 提高专业理论和技术水平

精神料护理是专业性很强的一门护理专业,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的护理内容是精神科护理实践的需要。它一方面能使住院精神病患者早日康复,另一方面也能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也能够满足精神护理人性化的需要。我们应该通过不断的工作实践,为发展完善精神科护理专业作出贡献。

2.2.2 掌握综合科护理知识 随着社会、经济、医院的发展精神科收治范围在扩大,而精神科护士往往缺乏综合科的知识和护理技能,观察病情只注重精神症状忽视躯体症状。考虑问题常常局限在精神科方面,这样就可能延误合并躯体疾病患者的治疗甚至错过抢救的机会。如果精神科护士具备综合科的护理专业知识技术就能够正确应对精神病患者发生的各种情况,能够迅速采取应急措施,减少意外发生。

2.2.2 密切观察详细记录 密切观察病情并详细记录对预防护理缺陷也是非常重要的,受精神症状的影响,精神病患者随时会做出意想不到的事情,所以在精神科观察病情、行为等变化情况是不能忽视的。[2]除了对观察到的重要内容做相应处理,还应及时、准确、真实、详尽的做好护理记录。

2.2.3 注重心理护理 长期以来,我国护理实质是处于一种以技术操作为主的技能服务工作状态。[1]护理管理者在管理上热衷于抓操作、抓培训、抓演练。形成了护理专业过度操作化,但精神科患者的心理护理是非常重要的。而在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往往忽视患者心理护理。由于缺乏与患者沟通的技巧而不知如何针对病情实施心理护理,在与患者接触时不能很好与之交流而致患者病情突变,产生消极观念而发生意外。

2.3 提高护理缺陷的防范技巧

在精神科护理中,因为职业维系生命,责任重于泰山,如果能把护理缺陷防范在萌芽状态,即使发生纠纷也容易化解。同时牢固树立良好的服务态度,加强工作责任心,关心患者生活,尊重患者人格,满足患者合理愿望。维护患者的权利尤其是隐私权。医护人员应采取种手段进行科学地宣传和正确的解释包括出现护理缺陷后,我们应该有礼貌地、客气地、科学地、实事求理地向对方说明情况,正确对待、避免产生纠纷。

综上所述,认真学习掌握精神科护理的相关规章制度,并在工作中严格执行,灵活应用,不断完善;通过加强综合科护理知识的学习;心理护理,生活护理并重,不断提高理论和技术水平;改进服务态度,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缺陷的防范技巧。必然能够防范精神科护理缺陷的发生,即使出现护理缺陷也能够正确对待,合理处理。

参 考 文 献

[1] 陈红,蒋玉琴.护士在预防抑郁症患者自杀中的作用.护理杂志,2008,17(1):11-12.

[2] 陈晓华.精神科护理纠纷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上海精神医学,2007,13(3):178-179.

精神科护理范文第3篇

目的探讨对精神科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2012年8月至2014年7月在我科治疗的精神病患者58例,设为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取于2010年8月至2012年7月在我科接受常规护理措施的精神病患者58例,设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调查分析发现,观察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精神科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可明显提升护理质量与患者满意程度,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优质护理;精神科;效果;满意程度

精神疾病患者通常有情绪精神紧张、缺乏自知力及伴随智能障碍、行为障碍及情感障碍等病状表现,因此极易出现自伤自杀或伤害他人等过激行为[1]。基于此,医护工作者在对精神科患者实施适当的治疗方案的同时,务必要做好护理工作。2012年8月至2014年7月我科对在此期间收治的58例精神疾病患者实施了优质护理,取得了理想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患者资料:

选取2012年8月至2014年7月我科于实施优质护理模式期间收治的精神病患者58例为研究组,另选取2010年8月至2012年7月我科于实施常规护理模式期间收治的精神病患者58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与中国精神障碍疾病诊断标准相符。在观察组的58例中,男性35例,女性23例;年龄21~60岁,平均(38.76±3.45)岁;疾病分类:29例精神分裂症,15例心境障碍抑郁症,10例情感性精神障碍,4例其他。在对照组的58例中,男性37例,女性21例;年龄21~63岁,平均(39.02±3.26)岁;疾病分类:29例精神分裂症,16例心境障碍抑郁症,8例情感性精神障碍,5例其他。对两组一般资料予以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两组均实施常规治疗,同时对照组58例接受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58例接受优质护理服务,详细措施:①做好对患者的护理规划。结合精神疾病特点,制定与患者病状相适应的护理服务计划,改善精神科治疗环境与护理服务流程。②密切监测患者,加强心理辅导。为了避免患者出现自杀、自伤等不安全因素,精神科内的护理人员必须充分利用专业的护理技能,做好护理工作。尤其是新进的护理人员,更应该加强业务学习,多与患者沟通,多观察患者,并掌握患者的思想动态,以防因个人操作疏漏而导致患者发生安全事件。对潜存危险行为的精神病患者予以密切监测,并加强心理辅导,以避免出现不安全因素。③以患者为中心,做好基础护理。护理人员要全面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密切观察患者动态,并给予常规护理、生活护理与健康宣教等,同时还要加强夜班巡查,如发现隐患,当及时排除。另外,还要做好工作交接,严密监测高风险患者,以规避安全隐患的发生。④加强对高风险患者一般情况的记录与护理。在记录护理资料时,要重点对老年体弱患者、伴有肢体疾患、存在暴力或自伤、自杀倾向的患者的一般情况进行记录。与此同时,护理人员还应根据患者疾病严重程度来确定其是否为高风险患者,一旦确定,应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加以心理护理、健康宣教等,以防出现不安全因素。⑤改变护理观念,优化护患关系。在与患者沟通时,护理人员态度要积极,同时还要学会利用沟通技巧,以了解患者的心理动态,尽量满足患者所提出的合理要求,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观念与亲切温暖、平易近人的职业形象,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患者及家属,帮助患者消除不良情绪与不必要的忧虑。⑥加强康复护理,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为了使患者尽早治愈,应反复给予康复训练及健康宣教,直至患者掌握为止。在责任护士对患者实施康复训练及健康宣教的同时,还应选派资质较深、护理水平高、专业技能强的护士担任专业的康复训练负责人,以对患者实施有针对性地康复指导。

1.3评价标准。

护理效果评价标准:症状消失或显著减轻,无需治疗为显效;症状有轻微好转,仍需治疗为有效;症状无改善或加重即为无效。满意度评价标准:以问卷调查的形式统计患者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及工作能力、沟通能力、病区管理、住院环境的评价情况,结果评价标准有满意、不满意两种。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处理应用软件为SPSS16.0,计数数据行χ2检验,以%表示。当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效果:

观察组护理显效36例,有效2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55%;对照组护理显效24例,有效19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74.14%,明显观察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护理满意程度:

调查分析发现,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及工作能力、沟通能力、病区管理、住院环境评价满意的例数分别为56、54、53、57、55例,观察组平均护理满意程度(94.82±2.65)%;对照组患者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及工作能力、沟通能力、病区管理、住院环境评价满意的例数分别为49、48、45、50、50例,对照组平均护理满意程度(83.45±2.43)%,显然观察组护理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精神科疾患以神经系统疾病为主,临床直接表现为患者心理及行为紊乱,此类疾病的发生与神经生化、生理遗传及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2]。此类患者通常思想行为失常、接触交谈配合性差,随时有出现过激危险行为的风险,部分患者甚至自伤自杀,所以在对精神科患者进行护理时,更应注重护理的精细性、优质性[3]。与传统护理模式不同,优质护理属于一种比较新颖的护理模式,强调“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注重基础护理与护理内涵,全面执行护理责任制,以提升护理服务整体水平、减少护理安全隐患、促进患者康复为目标[4-5]。该项护理模式包含了基础护理、夜间巡查(夜间护理)及心理护理、安全风险管理及康复指导、健康宣教等内容,用于临床后取得了患者及家属、医护工作者的高度评价。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效果(总有效率为96.55%)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程度(94.82%±2.65%)明显高于对照组(83.45%±2.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说明,对精神科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可明显提升护理质量与患者满意程度,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程俊 张瑜 田长亮 韩佳乐 李彦 单位:261医院

参考文献

[1]梁谢群.探讨优质护理工作模式在精神科的应用效果[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3,12(1):155-156.

[2]刘咏梅.优质护理在精神科护理中作用的几点思考[J].健康之路,2013,12(11):92-94.

[3]戴妮.浅析优质护理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3,10(10):100-103.

[4]李菲菲.精神科医护人员与住院患者对优质护理服务评价的差异性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19):77-79.

精神科护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精神科 安全 护理 患者

一、精神科护理安全的重要性

精神病人,尤其是重性精神病人,由于症状特殊,他们的思想、情绪都是属于幻觉的行为。对于这种症状,除了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已没有办法,药物虽然有镇静效果但明显有副作用,导致一些行为是无法控制的,患者可能在任何时间发生安全事故。因此,精神科护理安全是医院管理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制约医院的综合效益的重要环节。通过精神科护理安全,进一步消除各种隐患,确保风险的预防和避免事故的发生,最大程度地通过规范医疗行为降低不安全行为因素,避免病人和医护人员发生受伤,从而避免和减少病人,造成家庭成员和医院的经济损失,也避免了医患纠纷的发生。

二、精神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

1.特殊的心理疾病

精神病人受精神症状的影响,如严重的抑郁症,存在受害的幻想或者幻觉。因此精神病人,对现实缺乏认知能力,没有对环境风险的正确认识,超越正常思维强度,可能存在逃跑的强烈思想。

2.环境因素

环境和精神病患者护理风险之间有直接关系,包括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比如门窗的硬度、边缘和突出的岩石、棱角外露的管道、外丝、移动凳子、易碎物品、刀切断绳子、化学品、药物等,这些都可能对精神病人造成伤害。

3.护理因素

首先是员工的安全意识不足和风险意识缺乏可能导致纠纷;其次是不准确的理解和评估:如果忽略或无法找到一些危险的精神病患者的潜在情感或精神症状,没有进行必要的安全管理,不注重病人或者观察的技巧和方法的关键点不够,也会出现问题;最后就是,护理人员对风险环境中的潜在危险和病人的危险期不够敏感,时间如夜间。

4.安全管理体系的实施不到位

在精神科病房护理,必须有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和监管体系,精神科护理管理系统涉及到环境安全管理,必须进行巡逻式的安全管理。

5.医院设施因素

医院的安全方面的执行:危险品的管理,医院病房的规范等。医院对美的追求可能引起的不安全因素,门和建筑物的窗户没有栅栏,洗涤池桌子太高,地面滑动扶手的缺乏,室内的线,没有特殊的搅拌室,容易造成事故的发生。

三、完善精神科护理安全工作的相关策略

(一)环境安全管理

精神科病房环境的安全性包括:1.室内无易碎物品,如玻璃;2.床、柜等大物件不易移动;3.无外露钉子和线;4.保护电源插座。

所有的门和窗门都必须按照病房要求来设计,不能让患者走出治疗室,要使用医学及其他专用门锁。

(二)危险物品的安全管理

危险物品区域内必须妥善保管物品,且必须进行严格的管理。

1.办公区,因为需要用刀、针和温度计,这些物品必须定量储备,并且使用后及时归还,每班交接。

2.患者用剪刀或者缝纫,一定在护士的监督下使用。

3.危险物品必须要有管理系统和监管系统,包括病人。外出返回病人或探亲回到病房里的病人要对其对物品进行检验,如发现危险货物应没收或统一保管。

(三)病人的安全管理

由于精神症状的特点,精神病人有安全隐患的准备,护士对患者安全管理,包括:

1.加强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安全问题。

2.根据病人和确定患者的开放程度和活动范围设定风险系数。对于暴力冲突、自杀和自我伤害等,应尽量远离风险。此外,患者应在活动中注意要受到护士的观察,并且应密切观察病人的情绪和行为。

3.患者外出检查应做登记。

4.应该做好安全检查工作,防止危险物品进入。

5.住院患者使用危险品或药物应在办公区。

6.注意对病人的安全宣传,包括安全管理制度,避免危险物品进入的规定。

7.建立风险评估和干预的过程,在护理工作中和风险管理过程中时刻关注精神病患者。

8.病房的高风险环节的安全管理:比如夜里,探视时间也是安全管理的关键单元。

9.根据风险评估来确定关键管理目标,确定安全管理的重点,密切观察,注重交流,使每个员工做到心中有数。重点是防止危险的发生。

10.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落实到位。

(四)家庭管理

1.做好安全宣传工作,告诉家庭成员不应带危险品来探望病人,在与病人接触时,应尽可能地避免语言和行为的刺激和避免患者情绪冲动和危险的行为。

2.除了患者,也要对其家庭成员做好相关危险行为的观察与指导,使家庭能了解一些病人的情况,协助调查发现,避免患者的一些危险行为。

三、结论

精神科安全护理需要注重护理安全系统的分析与护理工作总结,许多隐藏的危险因素更是安全护理工作的细节所在。因此各级医疗机构必须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科学有效的细节教育,牢固树立“风险源于细节”的思想。精神科护士只有真正认识到护理工作的细节的意义和关键作用,继续加强她们的责任感,才能加强未来在精神科护理精神科护理安全防范意识,保证病人安全。

参考文献:

[1]张凯,王凤春,袁桂琴.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8(02)

[2]赛雅娟,纪淑荣.谈如何做好精神科护理工作的体会[J].工企医刊.2007(01).

[3]程真霞.手术室护理危险因素分析及管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14).

精神科护理范文第5篇

【摘要】凡是护理工作中,因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及自身原因等而引起的病人或家属不满并以书面或口头方式反映到护理部或有关部门转回护理部的意见,均属护理投诉。精神科由于面对病人的特殊性,所以在处理护理投诉上更加的复杂。护理投诉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护理服务不到位,医疗费用增加,护士技术素质不高,病区管理不到位等等。提出防范对策是:加强有效的护患沟通,规范服务行为,加强专业培养,提高自身素质,规范落实各项护理制度,减少护理缺陷,强化法律意识、风险意识,充分发挥护理管理者的岗位作用。

【关键词】护理投诉;精神科;原因分析;对策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病人的自我保护意识也进一步增强。而疾病的护理治疗过程中也充满了风险,存在一定的护理并发症和不良后果的可能性,加之病人及家属对疾病的预后以及对护士的期望值过高,因此在病人的整个治疗和康复过程中很容易发生护理投诉,甚至引发纠纷,严重影响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所以护理人员必须转变观念,适应形势,减少和避免护理纠纷。

1 临床资料

2007年-2009年本科室共收到口头及书面护理投诉52起。

2 护理投诉的原因分析

2.1 主观因素: 护理服务意识不到位:主要表现为护理人员不能正确认识自我,价值目标不明确,上班时会把不良心态带到工作上来,缺乏服务意识。个别护理人员缺乏和同情心,未执行规章,忽视了对病情的观察,对患者和家属的疑问表现出不耐烦的神情。是患者和家属对护理人员反感,在情绪上与护理人员对立,从而发生纠纷。

2.2 客观因素:目前护理人员仍存在缺编,护理任务重,工作繁琐,致使护理不到位,健康教育跟不上,满足不了患者的需求。繁忙而纷杂的工作,势必影响护理服务质量,引起患者对护理工作的不满。

2.3 病区管理因素:病区环境管理不到位,后勤设施、服务措施未跟上,如饮食安排、安全设施、病情需要的特殊设备等不能及时到位。对护理人员管理欠严谨,护理人员对本专业所需要的态度、价值、信念不能完全形成,缺乏团队协作及慎独精神。

2.4 护患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在进行治疗护理的过程中,由于护理人员缺乏社会经验及与患者沟通交流的技巧,面对患者和家属的提问,回答简单,生硬,使患者家属认为敷衍了事,引起反感;另一方面由于护理工作任务繁忙,护士无法与患者沟通进行更多的交流沟通,无暇顾及患者及家属的情绪和心理,使患者及家属产生不满。这些都会导致护理投诉,护患缺乏有效的沟通是产生护理投诉的根本原因。

2.5 业务素质不高:个别护理人员心理素质差,技术水平不熟练,不能冷静沉着面对较多的患者,工作忙而无计划性,技术不能正常发挥,三查七对落实不到位,造成护理差错。如果护理人 员技术不熟练,反复多次操作不成功,给患者带来痛苦,使患者产生恐惧和逆反心理,再加上专业理论的缺乏,对患者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性,又未采取措施或者措施不及时而造成护患矛盾。

2.6 护理人员法律意识和制度观念淡薄:个别护理人员在为患者诊治抢救过程中,不注意方式方法,说一些与工作无关的话题或者埋怨抢救仪器,药品准备不完善等,引起患者和家属对医疗效果的怀疑,无安全感,失去对医护人员的信赖。个别护理人员带教护理实习生时不认真负责,让学生单独执行操作,造成护理差错而引发纠纷。

2.7 患者法律意识,经济意识,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随着患者法律意识,经济意识的不断增强,对护士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患者看病难,花费高,实际的费用消费超过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当患者花钱治疗而效果不明显时,便产生怨烦心理而向护理人员发难。

3 防范与对策

3.1 实事求是,妥善处理投诉:对于投诉,护理管理者应实事求是,采取不回避事实的积极态度。无论是口头还是书面上的投诉均应该充分了解事情发生的经过及对患者所造成的结果,找准问题的实质,掌握沟通技巧,尽量缓解矛盾,必要时请医生参与处理,同时争取患者家属和单位的支持。一方面,要使当事人能正确认识到自己的失误,从中吸取教训;另一方面,要防止扩大化,复杂化,努力化解矛盾,做好记录,并将处理的意见和后果反映给患者,使之能感到我们解决问题的诚意和能力,树立护理人员在患者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3.2 改变护理观念,规范服务行为:现代护理观是以病人为中心,全方位为病人服务。随着社会的进步,患者是作为一个特殊类型的消费者,病人有权利根据医疗条件,自己的经济状况自由的选择医院,医生,护士,医疗方案。护理人员必须清楚认识这一点,增强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处处为病人着想,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优良娴熟的操作技术为病人服务。

3.3 加强素质修养,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护理人员要讲究语言的艺术性和技巧性,同时也要注意礼仪修养,要仪表端庄,着装整洁,仪态优雅,情绪稳定,不可因自己生活,家庭,工作中的烦恼而迁怒与患者。对患者提出的疑问,要以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为患者作出合理而圆满的回答。护理人员应参加各种继续教育学习,加强业务学习,操作培训,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3.4 学会换位思考,对患者和家属给予充分理解:护理人员要充分理解患者和家属的心情,学会宽容,谅解与忍让的态度。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不要和家属发生正面冲突,以免矛盾激化,对个别素质差的家属,应谨慎和蔼,不卑不亢地冷静处理,用实际行动感化患者,引导患者自觉进入患者角色,听从护士的安排和治疗。

3.5 强化管理,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对于医院的各种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护理人员应当无条件接受。每个人都要有较强的制度意识,保证各项制度落到实处。一切工作以病人为中心,合理满足病人的要求。

3.6 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提高护理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护理人员认真学习法律,法规,在维护患者自身合法权益的同时,也要学会用法律武器去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应认识到医院时一个整体,一旦纠纷涉及到其他科室,医生,护士,护理人员要相互弥补,切不可相互指责和推卸责任,注意说话的技巧,明确自己的法律责任,减少和避免患者,家属的投诉发生。

精神科护理范文第6篇

1 认真按精神科服药常规工作进行操作,确保治疗效果精神病人由于自知力的缺乏,不承认有病而拒绝服药,或由于对服药持恐惧心理等诸多因素而出现拒绝服药、藏药行为,所以坚持执行服药 制度至关重要。1.1按床号顺序排列药杯,严格执行“三查八对一注意”(三查:操作前、中、后。八对:床号、姓名、药名、浓度、剂量、方法、时间、面容。一注意:一注意用药前的过敏史、配伍禁忌和用药后反应)。

1.2做好服药前准备:准备好温度适宜的温开水、推发药车、备压舌板,协助患者按次序排队,保持病区内安静,创造一个安全的给药环境;同时,护士必须严格按照医嘱备药,核对无误后方可推发药车至病房。

1.3服药原则:先易后难,合作者先服,不合作者后服,如有疑义时,应立即核查,确认无误时方可服入,保证病人服下后再发第二位;对拒服药患者做好耐心解释工作,有严重吞咽困难、意识不清或者兴奋不合作者,不可强行喂药,可改用给药方式。

1.4服药后检查病人的口腔、手部、水杯甚至衣服等,确保病人将药服下,防止病人长期藏药发生藏药自杀行为。重点病人服药护士应密切观察,病人藏药方法巧妙而多样,在服药过程中往往有附加动作以掩饰。如病人将药放在掌心,趁护士不注意时夹于指缝,故服药后需要仔细检查病人的手;有如病人将要放入嘴中,喝水后并为咽下,而是将药藏于舌下或两颊后方,故护士必要时需要用压舌板仔细检查病人口腔;还有的病人在喝水服药时趁机将药吐于水杯中然后倒掉,故我们要求病人的服药水杯透明易于观察杯内情况;还有的病人会趁机吃药时将药顺便丢进衣领内、口袋内,故严密观察患者服药,必要时检查衣服[1]。

1.5 正确指导病人服药物:给药时工作人员维持好秩序,告知患者饭前药、饭后药、餐中药的服药顺序及注意事项,确保病人正确服药。

1.6 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发现不良反应及时汇报医生并正确处理。

2. 掌握药物有关知识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2.1 精神药物的早期使用和维持用药:一般由小剂量逐渐增量直到症状稳定为止,当主要精神症状消失后逐渐减量至最低量,待病情稳定后仍需长期维持。故护士应掌握常用精神科药物开始剂量、增加幅度、治疗剂量、中毒剂量等有关知识,才能更好的做好精神药物治疗的护理工作。病人的

2.2 特殊精神药物的使用及观察:例如锂盐治疗量与中毒量十分接近,当病人用量过大或进食不佳时可产生毒性反应[2]。故护士首先应密切注意病人血锂浓度检查结果。其次对有消化道反应的病人,要注意饮食情况,设法补充水分及钠盐,以利于锂盐的排出。注意观察有无锂中毒的前驱症状,一旦发生中毒反应时,要做好基础护理和各项对症护理,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合并症的发生。

2.3 高度重视精神药物复杂的副作用:精神药物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但由于其用药量大,用药时间长,因而会产生许多副反应,有些严重的副反应甚至会导致病人死亡或出现难以恢复的后遗症。因此在护理工作中应严密观察药物副反应的发生,准确无误的记录和反映病情,采取积极的处理,以免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痛苦。

3 加强药物治疗中的基础护理 由于精神科药物副作用使病人生活自理受到影响,故应加强基础护理保证药物治疗的效果。

3.1 饮食护理 :注意观察病人进食情况,特别是兴奋或抑郁病人,应督促进食保证营养摄入。有些药物可以导致吞咽障碍,此时宜给病人进软食,进食进水不要催促病人,以免发生呛咳现象,当吞咽困难明显出现时,应绝对禁止喂饭,可采用静脉输液或鼻饲来保证入量,以免发生意外。一旦发生噎食,应及时配合医生抢救处理。

3.2 排泄的护理:尿潴留、便秘是药物治疗中常见的不良反应。对于有排泄障碍的患者,应当对其耐心讲解,必要时汇报医生,从而缓解并解除其上述症状;平时向患者加强健康宣教,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饮水、排泄习惯,预防排泄障碍的发生。

3.3 皮肤护理:保持皮肤、头发面部手脚清洁,对于卧床病人应勤换内衣,保持床整并定时更换协助病人料理好个人生活。

3.4 睡眠情况观察: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睡眠情况,保证患者处于良好的睡眠状态。对于夜不眠、早醒、嗜睡等情况均应认真观察记录,并及时向医生反馈,作出相应处理。

精神科药物治疗的护理复杂而艰巨,这就要求我们护士具有高度的责任心、敏锐的观察力、及时准确处理各种事件的能力,保证安全、有效用药,提高药物治疗效果,从而保证病人病情尽快好转,进而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董晓云,聂翠华,文春燕.精神科临床用药中常见的护理问题及护理对策[J]中国民康医学.2013, 25(6)

精神科护理范文第7篇

1药物治疗

目前,精神病患者多数以封闭式强制性药物治疗为主,而精神科药物多为剧毒药物,护士是药物的管理和施药者,而护理人员多数单独工作。因此,为保证安全有效地使用药物,充分发挥药物的疗效,护士不仅要严格执行医嘱,具备相关的药理学知识和熟练的护理技能,而且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精神病患者大部分丧失自知力,否认有病,不愿意住院治疗,甚至认为住院是对他的迫害,拒绝治疗,作为护士首先要尊重患者的人格,用和蔼的态度、温和的语言,耐心劝解患者,取得患者信任,使之配合治疗。并且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口服药物必须亲自看患者服下,并检查其口腔,以防藏药。为患者注射或其他治疗操作时,掌握用药原则,严格操作规程,结束后立即点清用物,以免遗留患者处发生意外。护士的慎独意识和行为对提高用药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病情观察

观察是精神科护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因为精神病患者的某些症状表现并非随时都表现出来,护理人员24小时与患者接触,患者的所有表现都应在护士的观察范围内,这就要求各班护士在单独值班时,要自觉遵循医德规范,对患者进行细致地观察。除了观察患者的言行外,对患者家属和其他患者报告的某些情况都应留心收集,特别是夜班护士巡视病房时,必须对重点患者要加强观察,因为睡眠状况的好坏往往预示病情好转或恶化,给临床诊断、治疗、护理、科研等提供资料,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

3生活护理

精神病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差,护士应督促和协助患者处理日常生活,尤其对生活不能自理者,应重点照顾或代其料理。如木僵患者不语、不动、不食,甚至大小便潴溜,口腔唾液增多等,对此类患者的护理,脏累琐碎,服务要求高,对护士来说,仅有渊博的知识和精湛的技术是不够的,如果没有对护理工作的荣誉感、责任感,缺乏同情心是难以胜任工作的。

精神科护理范文第8篇

【关键词】精神科;证护理;安全隐患;对策

由于精神病患者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患者的行为和表现既可能危害自身的安全,也很可能会危害到他人的安全,所以精神病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安全问题,是精神病科护理的重要问题和环节,这不但关系着患者的健康和人身安全,也是能否保障病人顺利进行治疗和护理的前提和关键[1]。下面针对精神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最大的安全隐患进行简要的分析,并根据我院的护理情况,提出相应的对策,便于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查找不安全因素,及时排除隐患,做到防患于未然。通过对精神病患者资料的分析,找到了精神科护理存在的隐患,并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使得患者能够更快的恢复健康,这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也更好的对精神科医务工作者的安全进行了保障。

1精神科护理

依据提出的问题,循证小组就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查阅,将导致精神疾病发生的原因找到。通过对精神病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之后将发现的安全隐患进行汇总,最后提出针对性的对策。

1.1病情稳定阶段的护理患者指经过一段时间的用药和治疗后,病情已经有所缓解,有了一定的自知力,会与周围环境有主动的接触,和病友以及工作人员也有相对正常的交流和互动,这时候,除了要做好其生活、睡眠的护理之外,还要保证与患者有足够的接触,同时最好要联系其家属,加强全面的观察,了解患者对护理的要求,引导他们参加一些有安全保障的集体活动,鼓励患者多关注国家、社会上的大事,组织一些适当的娱疗活动,能够进一步获得患者在语言、思维和情感、行动等方面的内在联系,便于掌握患者的心态,为下一步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充分的依据[2-3]。

1.2病情康复阶段的护理患者处于康复阶段时,自知力已经恢复,其精神症状也完全消失,在知、情、意等各方面的协调上也基本和正常人一样,这时候需要的就是巩固其疗效,恢复他们步入社会后的工作和生活,所以需要进一步加强工娱疗法,让患者进行打扫卫生等一些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鼓舞他们生活的信心,同时还可以组织一些文体活动,比如看电视、做操、下棋、打球等[4]。同时,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说服和安慰,宣传相应的精神卫生常识,使他们明确坚持服药,合理用药,保持良好的心情,争取让他们自己认识到并克服性格、心理上的缺陷,早日使他们重返社会。

2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通过对精神病患者资料的分析,找到了精神科护理存在的隐患,并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使得患者能够更快的恢复健康,这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也更好的对精神科医务工作者的安全进行了保障。在精神科护理中,安全隐患主要来自四个方面,根据我院近10多年来的护理安全隐患,分类汇总如表1所示。

2.1来自精神病患者自身的隐患由于精神病人受到病症的折磨和支配,经常可能会出现一些诸如自杀、自残等等危险行为,严重危及到病人自身的安全。还有一些老年患者,由于体弱多病,在行动上又有很多不便,自理能力下降,甚至呈现出木僵状态,不能主动反映自身病情的变化,从而导致延误病情治疗的危险,同时也会出现一些诸如摔伤、药物的误服误用等危险。

2.2来自精神患者家属的安全隐患由于很多精神病患者的家属对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没有足够的认知,尤其是对于那些刚刚发病不久的患者家属,以及那些久治不愈的患者家属,他们的心理承受的压力非常大。有的对医院和医生的治疗和护理存在着过高的期望值,还有的是出于对医院和护理人员的不信任,一旦出现与他们的期望结果不一致时,患者的家属就会难以接受,或者因为精神烦躁而做出一些过激的行为,危及到患者、医生或他人的安全。

2.3来自护理人员的安全隐患护理人员的职责就是对患者在住院期间进行有效的观察、监督和服务和指导,是与患者进行直接和频繁接触的,除了会经常受到精神病患者的攻击外,还会因为一些护理过程中的失误,给自身和患者带来不小的安全隐患。这也会增加精神病患者的管理难度。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来自是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淡薄,对于自身的保护意识不强。另外,由于责任心不强,对患者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不够,和患者的沟通能力欠缺,在护理过程中不能及时观察和发现患者的异常变动,使病人发生外逸、吞食异物等事故的出现。

2.4来自医院设施和管理方面的隐患在精神患者治疗和护理中,还有很大的事故原因来自于用药、物品的放置不当、配备的设施不合理等引起的,比如,药物的配伍不合适,或者给药频率不恰当,病患能够接触到一些剪子、刀、绳子等危险品,或者病房里的设施不够安全,如桌椅不够可靠、门窗牢固性不强等等。

3精神科护理对策

3.1杜绝安全隐患进入患者病房在新患者入院、返回病房进,以及在亲属探视过程中,要严格进行检查,绝对不能携带危险物品进入。在患者住院期间,更要强化安全意识,严格执行相应的安全制度,减少工杜绝危险行为和事故的发生。对于那些年老体弱、处于木僵状态的患者,在护理时要做好充分的基础护理,充分了解和观察其病情,通过病人的情绪、面色、眨眼、饮食以及其他各项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做到及时、正确地上报或处理。特别是对于那些行动不便的患者,除了要做好环境和设施的安全如:室内光线是否充足、地面是否易滑倒等情况外,还要在需要的时候对病人进行一对一护理,在患者如厕等活动时进行有力的搀扶和协助,防止其跌倒或受伤[5]。

3.2从硬件上杜绝精神病患者的安全隐患对于精神病患者的病房,要充分考虑到病人的特殊性,各种设施要从结构、功能上适应病人的安全和需要,例如:病室的墙壁要光滑,不要有钉子、拉绳等物品,室内的电线和电路要采用暗线,插座和开关要采用安全性能好的品牌,水、暖气等管道也不能直接暴露出来,室内的桌椅要连在一块,不能让病人搬动,而且桌椅不要有尖锐的角,防其其用作伤人或自残的武器[6]。

3.3高度强化护理人员的责任感和组织纪律性护理人员要保持严肃的工作态度,和病人接触时要稳重、端庄,避免过分的化装和修饰,绝对避免存在和医疗不相关的利益或感情关系,以免激化病人的病情,发生意外。同时,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要精力集中,始终坚守岗位。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时刻具有高度的预见性、警惕性,在和病人接触时要灵活,观察细致,处理突发事件时要镇静、机智[7]。

3.4针对患者情况因人制宜制定护理方案精神科患者入院后一般都有初期病情不稳定阶段、开始用药后的稳定阶段、治疗后期的康复阶段等不同的时期,针对后面两个阶段,除了要做好上述的常规护理之外,还要因人而宜,制定不同的护理方案,会更加有利患者的康复[8]。

精神科的护理人员还要有一定的心理、社会、人文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提高自己和患者有效沟通的能力,要善于和患者建立正常的医患关系。在和病人接触时,要保持温和的态度,又要注意方式和方法,绝对避免和病人产生正面的语言和肢体冲突。语言交流时要讲究艺术,有效疏缓病人的过激情绪,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充分尊重患者的自尊心和人格[9-10]。

总之,杜绝安全隐患,是精神病房护理中的长期的任务和课题,安全护理是精神科的护理工作中最最重要的环节,也是衡量一个医院是否具有高效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所以说,护理人员只有时刻做好护理工作,杜绝安全隐患,加强证护理,才能充分保证精神病患者的安全,才能切实提高护理的效果和质量,才能在保证患者疗效的同时,提高医院的整体信誉和质量。

参考文献

[1]侯敏,闫丹忠.人性化护理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09(23):111-112.

[2]韦海潮.循证护理干预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4):145-146.

[3]蔡红霞,张华,叶世清.精神科工娱治疗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20):4870.

[4]胡启华,王海霞.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的分析及管理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12(30):689-690.

[5]张根芳,陈金红.精神科病房开放式管理的安全隐患及护理管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21):308-309.

[6]张跃兰,李亚静,邢改书,等.循证护理在精神科安全护理中的应用[Z].中国新疆乌鲁木齐,2012:483-485.

[7]潘红红,张孟兰.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及其管理对策[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1(10):411-412.

[8]宋亚荣,王立波,王喜艳.精神科病房安全隐患及其应对办法[J].中国实用医药,2012(23):251-252.

[9]李福英.精神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最大安全隐患与对策研究[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11):480-481.

精神科护理范文第9篇

【关键词】道德护理;精神科护理;临床作用

道德护理是在护理职业活动中临床护理人员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现今,医学模式在不断的发生转变,良好的职业道德不但是对医护人员提出的职业要求,同时已经成为现代护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由于精神科的护理工作所面向的对象比较特殊,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护理道德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作者根据自身在精神科工作的临床经验,总结了几点精神科道德护理的应用,现总结如下。

1维护精神病人的尊严,树立人本的理念

人的正常生活包括心理和生理的变化,生理上会表现为异常的情况出现,当然心理上也同样会生病,我们不可以用一样的眼光来看待心理疾病患者,精神疾病患者也是人,也有自己的选择和意愿,不论其临床表现怎样,都应该维护其尊严,尊重其存在的价值,我们说在别人及患者本身没有受到伤害的情况下,应该尊重患者的选择和意志。精神病患者多得不到正常的待遇,威胁到其生命健康,我们作为一名精神科的护理工作者,应尽最大努力来保护患者的生命健康,坚持以人文本的理念。要关心患者、尊重患者,把患者当成自己的亲人一样,绝对不可以讽刺、侮辱、虐待病人[2]。假如患者所提的要求合乎情理,护士应尽量满足,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及时掌握患者的变化,这有助于临床护理工作的进展。

2培养心理素质,树立专业美德

精神科护士要时刻记得自己所面对的是失去理智、心理有缺陷的患者,这就对精神科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不但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顽强的意志、坚强的信念,同时还能摒弃社会上对精神病人的偏见,对病人理解和同情,对待患者要有耐心,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面对突发事件要冷静认真思考,在和病人接触的工程中,要克制自己的不良情绪。由于精神病人受到疾病的影响,有时可能会对医护人员作出冲动的行为,这种情况下,护士的心理上会出现程度不等的心理反应,这就要求护士在日常的生活中注意培养自身的心理素质,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思想,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进行自我调节[3]。

3正确认识精神疾病,工作作风严谨

精神疾病患者多是由于精神因素导致的,这同样也是治疗精神疾病的切入口,因而,精神科的护理在面对患者时态度要和蔼,语言要温和,思想作风上应审慎适度,精神患者不但会出现行为紊乱、道德沦丧以及人格障碍等表现,同时还会出现一些不自觉的行为,这些都会引起患者内心的敌意、矛盾、冲突以及压力增加,在自身意志力不够强的状态下就会表现出来[4]。精神患者所做的行为多不符合社会道德和规范,因而得不到人们的理解,也不能被接受,但是我们既然选择了精神科的护理工作,就要详细了解精神病患者发病时的临床表现和言行,不能用社会的规范和准则来衡量精神病人的行为,因此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要态度和蔼、微笑面对每个患者,用自己美好的心态来感染患者,在实施护理操作的过程中,要以患者的利益为中心,争取患者能够早日康复。

4谨言慎行,保守医密

因大多数人都对精神病人存在观念错误,认为精神病人很危险、可耻和可怕,是不可治愈的,因而大部分患者的家属都不情愿将患者的情况告知他人,但是为了接受良好的治疗,患者或者其家属不得不将患者的情况甚至隐私告知医生,这样精神科医生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护理人员才能更好地对其进行护理服务[5]。这时为病人保守秘密就变得格外重要,在涉及患者的生活、工作中的情况时,护理人员要对自己所说的负责,保护患者的隐私,否则就有可能引起医疗纠纷。

5追求慎独

慎独主要是说护士在单独完成某项工作时,有机会做坏事,但是却没有做,保持了自己的节操,具体体现在日常工作的小细节中,能够真正做到并不容易,只有在你努力、磨练中才能做到慎独。护士多数情况下是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进行工作的,而且面对的常常是失去正常思维能力的人群,对医护人员的工作不能正确进行评价,但是这时护士不可因此而降低对自己的要求,每个护士都应用慎独的精神来要求自己,做好自己应做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周芙蓉,宣彩英.精神科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伦理问题及对策[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9(03):56-57.

[2]李辉,关平,张立忠.试论精神科护士的职业素质与职业道德[J].中国实用医药,2011(01):976-777.

[3]常海霞,张霞.风险管理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民康医学,2009(22):41-42.

[4]王世茹.浅谈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J].全科护理,2009(03):592-593.

精神科护理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循证护理; 精神科; 护理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 R473.7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22-0095-03

doi:10.14033/ki.cfmr.2016.22.050

精神科疾病一般比较复杂、独特,患者在患病后,缺乏自知力,很难配合治疗和护理,同时在住院期间,患者的行为和表现对自身或者他人产生一定的伤害,造成不安全事故的发生[1]。因此,在精神科患者的护理中,护理人员需要采取适宜的护理方法使患者能够顺利的接受治疗,达到康复的目的。循证护理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能够有计划的进行护理活动,通过循证帮助护理人员寻找证据、应用证据,并结合临床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提升了护理人员护理的有效性和科学性,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提高[2]。为了进一步探讨循证护理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笔者所在医院精神科在2014年2月-2015年10月对接受治疗的82例精神疾病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现将循证护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10月于笔者所在医院精神科接受治疗的82例精神疾病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41例,男24例,女17例,年龄18~55岁,平均(35.5±7.8)岁;文化程度:初中级以下14例,初中以上27例;婚姻状况:未婚6例,已婚35例(丧偶3例)。观察组患者41例,男22例,女19例,年龄19~57岁,平均(36.1±6.2)岁;文化程度:初中级以下16例,初中以上25例;婚姻状况:未婚5例,已婚36例(丧偶2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排除躯体疾病,均经临床病理检查,均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疾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的抗精神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实施常规的护理干预,既包括对精神疾病患者跌倒危险性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防治对策,严格控制患者的精神状态,保证患者合理用药,给予精神兴奋、躁动患者采取积极地健康教育治疗,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的护理陪护,并对患者的心理进行疏导,防止不安全事故的发生[3]。同时,为患者提供良好的住院环境。

1.2.2 观察组 该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干预:(1)循证问题。在精神科护理中,面对精神疾病患者,护理人员要采取新的护理方法和知识来适应精神疾病的特殊性,由于精神疾病患者缺乏认知、不能够主动诉说病情,甚至不配合治疗和护理,容易在住院过程中对自身和他人造成伤害。因此,为了使患者更快的康复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精神科护理成为重点难点问题[4]。(2)循证支持。根据问题查阅相关资料文献,如医院的精神病科患者医案、百度文库、知网资料库等搜索相关资料,得到相关的理论文献选取有用的护理信息作为循证支持,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症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更好的为患者的护理服务。(3)循证观察。在精神科患者的大脑功能区出现絮乱,情绪波动较大,容易产生自残、自杀或者伤人等不可控制的行为,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病情密切观察,通过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抑制患者不良情绪的发生[5]。同时在用药后严密监视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并采取针对性的保护约束措施,避免患者出现不安全事故。经过观察数据的分析,为患者提供具有科学性的护理措施。(4)循证应用。在实施循证护理过程中,首先,需要培养患者检查、用药、治疗以及护理的依从性,这就需要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宣传[6]。由于精神疾病患者存在认知缺陷,护理人员对一项工作内容需要反复的强调,并采取适宜的宣教方法,达到健康教育的目的。例如,在宣教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利用多媒体技术,采用文字和图像相结合的宣教方法,有效的加深了患者的理解和记忆。其次,在循证理论的支持下,护理人员需要按照患者的病情对患者进行分类,针对每一类患者的症状提出可行性护理方案,满足患者的实际护理需求,从而使护理更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最后,护理人员在护理中,需要及时和患者的家属进行有效地沟通,了解患者的不良习惯,同时向家属报告患者最新消息,使家属提高对患者治疗的信心,合理的配合和帮助护理人员实施护理,同时,护理人员对患者采取针对性的说服和安慰,有效地宣传精神健康常识,使患者提高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逐渐缓解不良情绪,使患者能够克服性格、心理上的缺陷,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1.3 观察指标

经过有效地护理,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精神疾病康复情况,并调查患者出院时的护理满意度、延期出院的情况等。满意度评价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经过不同干预方式后,观察组23例患者提前出院,18例患者按照原治疗计划出院,无延期出院者,对照组14例患者提前出院,17例患者按照原治疗计划出院,10例患者延期出院,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精神病患者的病情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独特性,患者在患病后,由于大脑神经功能紊乱,常表现出缺乏自知、情绪失控、行为表现不符合常理等症状,在临床治疗中,不能够配合治疗和护理,增加了临床治疗和护理的难度。在20世纪末期,医学上出现了循证护理理论,被广泛的应用到临床护理中,对临床护理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7]。循证护理通过循证问题、循证支持、循证观察以及循证应用四个方面进行持续护理,使得护理人员能够采用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操作,有效地提升了护理技能,同时降低了护理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事件发生率。

目前,在精神科患者的护理中实施循证护理,护理人员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获取有关精神疾病方面的治疗和护理理论,增强了护理人员的护理专业知识,同时,护理人员通过与患者的交流,密切观察患者的行为表现,针对患者的临床病症进行分析,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对患者的问题进行护理干预,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的不良行为习惯,在此过程中,对患者进行精神疾病相关健康知识教育,使患者明确精神卫生的重要性,逐渐让患者提高认知,获得治疗、护理、用药以及检查的依从性。同时,护理人员在循证护理干预过程中,需要针对特殊患者采取特殊的护理方法,加强对患者健康知识宣教,为了有效提高宣教效果,护理人员应该将多媒体网络技术充分的应用到健康宣教过程中,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宣教,提高患者的理解和记忆水平[8]。总之,在精神科护理中实施循证护理,护理人员的护理具有针对性、科学性以及合理性,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和护理的依从性,逐渐缓解不良情绪,使患者能够克服性格、心理上的缺陷,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在研究中,笔者所在医院精神科将接受治疗的82例精神疾病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41例患者接受循证护理干预,经过护理,观察组23例患者提前出院,18例患者按照原治疗计划出院,无延期出院者,对照组14例患者提前出院,17例患者按照原治疗计划出院,10例患者延期出院,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在精神科护理中实施循证护理,能够让患者掌握疾病相关知识,有效地识别和预防病症复发,促使了患者更快的康复,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精神科护理中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尹燕,张蓉,詹少虹,等.三级护理评估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2,9(5):157-158.

[2]张华,蔡莹莹,潘玲.循证护理在精神分裂症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3,6(1):73-75.

[3]韦海潮.精神病患者的安全管理[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3):157-159.

[4]冉成华,刘玉兰,梁敏.重型颅脑损伤后循证护理在精神障碍患者中的应用[J].西部医学,2012,24(1):189.

[5]李元春.精神科护理中循证护理应用价值的研究[J].九江学院学报,2013,9(20):604-605.

[6]庄淑萍.循证护理在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甘肃医药,2012,10(15):289-290.

[7]张俊霞.循证护理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进展[J].天津护理,2016,24(1):92-93.

上一篇:免疫学教学范文 下一篇:家庭经济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