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校园集体舞范文

时间:2023-10-21 11:10:23

中学生校园集体舞

中学生校园集体舞篇1

一、做好训练前的动员工作

在让学生学跳校园集体舞前,要让学生了解创编校园集体舞的背景、为什么要跳集体舞、跳集体舞的锻炼价值及集体舞与全国广播体操的区别和联系等。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教育手段让学生对校园集体舞有一个正确的理解与认识,让学生知道校园集体舞的时代特点及为什么要跳、跳了有什么用,为高质量普及校园集体舞创造条件。

二、组织学生认真观看校园集体舞光盘

现在的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都有很强的理解能力和模仿能力,而且《第一套全国中小学校园集体舞》中的七个校园集体舞蹈动作设计相对而言都比较简单,动作的编排也不是很难。在学生学习校园集体舞之前,我们体育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集体观看校园集体舞的教学光盘,让他们在学跳之前对集体舞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在观看过程中,对于学生的一些疑问或较难的舞蹈连贯动作,我们可通过暂停、慢放和快放结合起来来分析某一具体舞蹈动作,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另外我们要给学生一个轻松的观看氛围,学生观看时可以相互研究,也可以模仿练习,还可以小组合作交流。我们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观看的具体情况,随时参与学生的讨论并给他们一些启发性的建议。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让学生基本了解校园集体舞的音乐特点与动作要求,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此过程中也可以掌握学生的一些心理需求与运动需求,并把学生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作为日后集体舞教学的重点。

三、正确对学生进行校园集体舞教学

在刚开始教学阶段,学生对校园集体舞有着很强烈的“新鲜感”,我们要利用这一有利时机,短时间内让学生学会舞蹈动作,力求动作定型。在这个阶段的教学,我们首先让学生掌握一些正确的舞蹈基本步法,然后根据校园集体舞的要求把每个舞蹈动作进行分解示范、讲解,接着教师用口令、术语指导提示学生集体练习。学生掌握第一个舞蹈动作的姿势、轨迹、方向后,教第二个舞蹈动作;第二个舞蹈动作掌握后,将第一、二个舞蹈动作串连起来跳,以便加强学生记忆,更好地掌握集体舞之间的连贯程度,适应集体舞的节奏;接着再学下面的舞蹈动作,依此类推,直至掌握整套集体舞。在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我们教师要用清晰的语言要求学生踏准节奏、提醒学生方向位置的变化、舞伴的交换等,不断提高单个舞蹈动作和组合舞蹈动作的质量。

四、关注学生的参与态度、练习热情,多给积极性的评价

跳一个新的舞蹈,不论是男生还是女生,不论是小学生还是中学生,他们的兴趣都会很高,态度也很主动积极,此时我们不要吝惜自己的表扬,要多给学生肯定与赞扬,让他们保持参与的热情。另外学生在跳集体舞时,我们也要多给他们积极性的评价,例如:“跳得不错”、“动作很大方嘛”、“配合得很好,继续努力”等。为了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练习效果,明白自己的不足,我们体育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综合性评价,例如:“有进步,但要注意节奏”、“基本步法很好,要注意与舞伴的配合”等。此外我们还可以依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一些比赛的教学方法,比赛内容可以是几个连贯舞蹈动作,也可以是整套校园集体舞,比赛形式可以是结伴、小组或集体,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舞蹈完成质量,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五、教校园集体舞过程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中学生校园集体舞篇2

校园集体舞是一种全新的校园文化活动,它是教育部倡导并强制实施的,然而集体舞是否适合在校园里推广?

张晓冬(南京市某初中学生):我觉得在校园里推广集体舞是一个很好的创意。现在的学校仍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只抓升学率,不顾综合素质的培养。我们90%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体育活动和课外活动几乎没有,如果长时间下去,我们非变成书呆子不可。对于朝气蓬勃的我们而言,跳集体舞无疑是一次很好的放松,很新潮也很时尚。集体舞符合我们的成长特点,既能增强身体素质,又能让人保持一份愉快的心情。

董健伟(洛阳市某初中学生家长):我认为现在的学校体育活动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有很多高中把体育课和体活课干脆改成了自习课,一周下来,学生除了闭门学习之外,恐怕只有上下学的路上是自由的。最近,听说学校正在搞集体舞,我觉得很有必要。集体舞的形式很新,与体育课、体活课相比,一定能够受到学生的喜欢。听儿子说,他们班的同学对集体舞都很感兴趣,学得也很起劲,有说有笑的,一节课转眼间就过去了。

孙浩哲(辽宁省青少年研究会秘书长):很多人质疑在全国推行校园集体舞的可行性,担心它过于强制。一是因为学生学业繁重,是否有充足的时间来参与这项活动;二是集体舞推广的结果能否达到预期目的,是不是形式主义。我认为,集体舞是一种全新的、大胆的尝试,这对繁荣校园文化,提高学生体质势必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当然,这一切需要实践来验证,相信时间会证明一切。

如今,“早恋”已是校园里一个最敏感的话题,那么,跳舞时身体上的亲密接触会不会引起初中生“早恋”呢?在推行校园集体舞时,这种担心有没有必要?

孙婧悦(徐州市某初中学生):其实,从小我就很喜欢跳舞,可是,这一回偏偏要与男生一起合跳,这就有些强人所难了。妈妈经常叮嘱我要好好学习,不要和男生过多来往,以免“早恋”,影响学习。因此,我平时很少和男生说话,所以在老师组织学习集体舞的时候,我一直很紧张。本来舞蹈是我的最爱,可这次却成了我心里一道不可逾越的屏障。我不希望因为跳集体舞而影响我的学习生活。

郑志红(沈阳市某初中学生家长):孩子一进入青春期,家长的感觉基本上是“如临大敌”,生了男孩怕学坏,养了女儿怕受害。说实在的,孩子在学校跳舞,我不反对,但我想不明白为什么要男女生手拉手跳呢?这不给处在“多事之秋”的孩子提供和异性接触的机会吗?舞蹈有那么多种,民族舞、街舞、健美操、秧歌……我觉得都挺好的,但就是接受不了女儿和别的男生拉手,我认为这就是助长“早恋”。

田守志(大连理工大学副教授):对中学生“早恋”的现象,一些专家指出,“堵”不如“疏”,我很赞成这种观点,因为异性相吸是很正常的。实际上,男女生进行正常的沟通,有利于情感的流露和人格的完善。可是现在,有些家长和老师谈“早恋”色变,并采取简单、粗暴的方法进行堵截,这对中学生的成长是很不利的。我认为,集体舞是一个很好的疏导“早恋”的方式,通过跳舞来拉近同学之间的感情,在交往中认识异性,进而增进彼此间的友谊。

校园集体舞是一种全校性的活动,在人员和场地等方面与广播体操非常类似,有些细节甚至比广播体操还要复杂。那么,大多数学校是否具备开展集体舞的条件呢?集体舞的开展是否会与课间操发生冲突?

张兴玉(连云港市某初中教师):两个活动一起做,时间上很可能不允许;如果只跳舞不做操,似乎又说不过去,因为风行校园几十年的广播体操还没听说有什么不妥。再有,跳舞在地处城市的学校还好办,在那些偏远的农村学校,实施起来可就有一定难度了。

罗庆锋(郑州市某初中德育主任):以前,学生在大课间做一些零散的体育运动,比如踢毽子、跳绳、跑步等,这些活动随意性较大,有一些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而有一些学生则偷懒、开小差,这必然会降低活动的质量。而现在,在大课间有组织、有纪律地开展集体舞,既是对学生的一个约束,又能调动他们的参与积极性。目前,在集体舞的实施上,我校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下午的集体舞与上午的广播体操交相辉映,已成为我校素质教育的大课堂。

就目前而言,校园集体舞正在全国各中小学有条不紊地推行,那么,开展的结果怎样?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顾香玉(开封市某初中教师):舞蹈是一种力与美的结合,锻炼身体的同时,还能增强对艺术的审美。我认为,集体舞是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载体之一,它的作用利大于 弊。首先,集体舞可以弥补枯燥的校园生活;其次,舞蹈能增强人的文化修养和艺术内涵;再次,舞蹈在娱乐和安全方面也比较科学。

刘士明(北京市某初中德育主任):作为一名教育者,我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中学生之间,特别是男女生之间人际交往的重要性,这是不可回避而且迫切需要良性引导的。这套校园集体舞,不仅需要男女生肢体接触,还要有眼神上的交流,是青春情感的互动。校园集体舞,是全班甚至全校的男生女生一起的活动,事实上,让多名男生女生一齐交流,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他们和异往的需求,同时还可营造一种健康向上的交往习惯。因此,在中学校园里开展集体舞很有必要,也很及时,这是一次素质教育的创新和革命。

中学生校园集体舞篇3

【关键词】校园集体舞;教学;学生

2007年9月1日起,教育部面向全国推广《第一套全国中小学校园集体舞》。这套校园集体舞符合相应年龄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融合了国内外舞蹈的相关要素;舞蹈动作优美、流畅、时代感强,突出了交流与合作的形式,具有广泛的参与性和体验性,适合在学校大课间活动中开展。

我校积极响应号召,在高中部开展了校园集体舞《青春风采》的教学活动,为校园集体舞在全校的推广普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教学中,本人能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学校的场地设施条件,按照课改精神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探索与收获总结如下:

一、要耐心引导学生消除害羞心理

记得校园集体舞《青春风采》第一节课上,刚准备练习男女生牵手配合动作的时候,学生就开始拘束、紧张、害羞起来,有的手都不敢伸出来、有的伸着手但不敢接触、有的满脸涨得通红。教师费了很大的劲,甚至都强硬地下达了命令,学生虽然勉强牵上了手,但动作总是很僵硬……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与反复实践后,本人发现以下几种教育引导方法行之有效,效果颇好。

(1)向学生阐明教育部推广此套校园集体舞的出发点,强调集体舞的优雅、大方及时代性,要求每位中学生都应该与时俱进学习掌握好集体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集体舞学习观念、端正学习态度,营造出积极向上的良好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把关注点转移到学习层面上,弱化害羞、紧张、拘束乃至尴尬的心理状态。

(2)任课教师邀请班级中性格开朗、动作自然协调的女(男)学生上台一起配合示范。通过这样的示范为班级同学树立自然大方、敢于展示自我的学习榜样,告诉学生不要把自己封闭起来,鼓励学生大胆参与、在实践中锻炼胆量,树立自信心、克服害羞心理。

(3)在校园集体舞《青春风采》的第一次课上,先安排学生学习脚步动作,男女生之间的牵手配合动作暂时不练习。但是,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按男女生面对面站队的方式排好队伍去练习脚步动作,在练习脚步的同时使学生逐渐适应对面异性同学的存在,待情绪比较稳定后,教师再适时提出男女生牵手配合动作的练习。这种逐步适应的过渡方式,学生接受起来也比较自然。

(4)在教学中,教师应运用合理的语言帮助学生克服害羞、紧张的心理状态。如:“大部分的同学都已摆正心态学习校园集体舞,为什么我们中的个别同学非要成为落伍者呢”、“男生别那么小气,拿出你们的绅士风度来,别让女同学小看你”、“男生这么热情邀请,女同学肯定会给面子的”等等,这些语言适时、反复地运用,对学生消除心理过敏、放松情绪可起到较好的作用。

通过这一系列的举措之后,同学们基本上都能逐渐消除害羞感,男女同学搭档之间能自觉地相互牵手,积极地投入到校园集体舞的学习活动中。

二、要根据学生的动作掌握情况来调整课程的教学重点及难点

校园集体舞《青春风采》属于轻快而富有节奏感的舞蹈,具有线条流畅、舒展优雅的风格。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们虽初步掌握了全套舞蹈的基本动作,但伴随着音乐,却怎么也跳出来那种优雅的味道。我仔细观察学生的动作,发现他们普遍存在“跳点步”的脚尖点地动作用全脚掌着地来替代、同伴之间的动作配合缺乏默契等问题。为了能有效改进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这些不足,在教学中,我决定把学生普遍没做到位的“跳点步”这部分内容作为提高课的教学重点予以强化,强调脚尖点地、膝关节外展,提示两换时身体要放松,注意把握音乐节奏等等;同时,把学生较难掌握的“同伴之间的动作配合”这部分内容作为提高课的教学难点予以突破,强调身体的自然放松及适宜的身体距离,要求男女生要熟悉相互间的动作暗示要领并注意眼神的交流、笑容的自然。确定的重、难点在教学中通过强化练习后,学生动作的完成质量有了质的飞跃。本人认为,在课堂上,教师要仔细观察,多看、多想,看学生如何做,想学生为什么会这样做。把个别现象和普遍现象区分开来,个别现象个别纠正,普遍现象则要作为教学重点或难点予以全班强化、突破,这样,才能让全体学生做到动作规范,彰显舞蹈风格。所以,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动作掌握情况去调整课程的教学重、难点,以便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动作完成质量、规范他们的动作,而不能纸上谈兵、按部就班地执行原定的模块及课时计划,否则,教学成效可能无法达到理想的预期。

三、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在开始学习动作技能时,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仅可以使学生知道“做什么”,而且知道“怎样做”,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才能积极、主动掌握有关的动作。因此,在学习校园集体舞之前,本人先组织全体同学观看校园集体舞《青春风采》DVD影片。片中表演者优雅的舞姿、规范整齐的动作,能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初步形成正确的集体舞动作表象,从而能促进学生在接下来的集体舞教学中迅速而有效地掌握所需要完成的动作。在观看的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模仿热情,对学生会产生一定的激励作用。

当校园集体舞基本动作全部教完后,学生虽然掌握了集体舞的各个分解动作,但分解动作之间缺乏连续性和完整性。这时,可以再组织学生第二次观看校园集体舞《青春风采》DVD影片。在观看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片中表演者动作之间是如何衔接过渡以及衔接的时机等,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观看,以帮助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由掌握集体舞各个分解动作向动作连续和完整发展过渡。

当学生能配合音乐初步完整地练习校园集体舞全套动作时,为了能较好体现集体舞的特点及观赏性,此时,可以组织学生第三次观看校园集体舞《青春风采》DVD影片。在观看时要求学生主要观察片中表演者之间动作的配合时机、暗示技巧等,这样有利于帮助学生向动作协调和完善发展过渡,建立正确的动作定型。

通过这三次不同要求的观看,同学们对校园集体舞动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理解,练习中动作也更到位、配合也更默契、姿态也更优雅了。

四、尽量发挥学生体育骨干的能动作用

发挥好学生体育骨干的作用,能起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作用。在教授校园集体舞之前,我在每个班级各抽选了8~12位(男女各半)有较好基础、领悟力强的优秀学生组成校园集体舞骨干队,利用课余时间先集中强化培训,让每一位骨干都能熟练地掌握校园集体舞的动作及要领。当开始教授集体舞时,这些体育骨干不仅可以和教师联合示范动作,也可以帮助教师指导班级其他同学学习、巩固校园集体舞动作,更重要的是通过他们的榜样作用,带动激发了同学们学习的热情,促进了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对学生较快掌握校园集体舞动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五、合理运用分组轮换教学与小组竞赛

在集体舞教学中,由于学生运动能力、理解力等多方面的差异,有些班级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动作技术水平明显两级分化。这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进行分组教学,分组时尽量将同一运动技术水平的学生分在同组,这样便于教师因材施教,也让每位学生学有所得。在教学活动中,尤其是在学习集体舞的动作巩固阶段,本人采用分两组(后进生、优秀生)轮换的教学方法。一组由教师带领学生学习集体舞动作、另一组则安排班级的体育骨干带领同学复习巩固已学动作,第一组教学任务完成后,两组学生进行轮换。教师带领后进生组进行教学活动时,应强调动作的准确性并重点给予纠错,帮助后进生消除自卑感、增强自信心、激发他们的竞争欲望,鼓励他们争取与优秀生齐头并进。教师组织优秀生组进行教学活动时,应强调动作的观赏性及优雅性,提升他们的成就感。

另外,教师可充分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按班级队形随机分组,开展小组竞赛,预定时间要求各组轮流展示集体舞。通过比赛,带动学生之间比、学、赶、帮、超氛围的形成,有力促进了校园集体舞在学校的推广。

以上几点是笔者在校园集体舞《青春风采》的教学中不断摸索总结出来的,是较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我校校园集体舞的推广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校园集体舞《青春风采》的教学中,笔者深切体会到了播种与收获的喜悦,当学生带着灿烂的笑容,轻快地舞动着,校园也成了欢乐的海洋,这难道不是我们体育教育工作者梦寐以求的愿望吗?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司.《第一套全国中小学校园集体舞教师指导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7月第一版

[2]远方.《浅谈校园集体舞与学生人格培养》.《少先队活动》,2004年第八期

[3]吴礼坤.《浅谈基层校园集体舞教学》.中国教改网

中学生校园集体舞篇4

第一阶段:准备工作 

1、创设氛围,加强宣传 

充分利用通过学校的宣传阵地,向学生宣传展示校园集体舞。我们将通过校园橱窗、广播等向学生宣传展示校园集体舞,让学生能了解此项活动的美妙与意义。具体办法: 

(1)校园橱窗展示有关校园集体舞宣传材料。 

(2)通过校园广播播放校园集体舞音乐。  

(3)通过集体晨会、教师大会、班主任例会等形式向师生宣传校园集体舞。 

2、辅导教师参加县级培训。 

时间:2008-3-14至3-16(怀集实验小学参加培训) 

参加培训的教师:毛回香、邓升华 

3、健全机构、加强领导 

为了保障校园集体舞普及工作的正常开展,切实增强学生体质,学校将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校园集体舞推广工作领导小组,以加强对校园集体推广普及工作的日常管理。成员包括: 

组长:林海年 

副组长:毛回香、邓升华 

组员:全体教师 

第二阶段:学习推广 

1、教师培训 

时间:2008-4-16至4-18(下午放学后在操场进行) 

负责人:毛回香、邓升华 

人员:全体教师 

2、四、五年级学生学习培训(先在四、五年级进行推广,然后逐步向全校推广) 

时间:2008-5-7至5-30(每周下午第三节活动课在操场进行) 

指导教师:四、五年级班主任及其他科任老师 

第三阶段:检查评估 

1、对各班级进行不定时检查评估,观看活动开展情况。 

2、由毛回香、邓升华两位老师指导、规范舞蹈动作。 

中学生校园集体舞篇5

关键词:集体舞教学;音乐表现;团队意识;合作精神

一、校园集体舞的特点

校园集体舞作为一项体育与舞蹈的融合体,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青春气息,节奏欢快,动作活泼具有活力,群体参与性强,队列的设计以“对称平衡”和“圆”为主。

二、校园集体舞教学

1.集体舞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和教学理念

校园集体舞的教学,最大限度地挖掘其快速获取集体舞原理、动作、主题等深层的内涵,使学生在集体舞团队学习的平台上获得体育本质功能的受益和超越集体舞本身的不断认识,以此来塑造和完善自我的人本层面的深层受益。以人为本是核心,健康第一是基石,素质教育是内容,终身体育是途径,通过集体舞教学帮助学生铸造健康第一的基石,最终达到以人为本的教育境界。

2.课程设计的教学目标

创建集体舞学习的团队环境,可以培养学生对集体舞学习的意识、行为、习惯,增进健康塑造形体,培养三维健康观,体验“知识―能力思维―新行为”的系统过程,帮助学生培养系统学习和创新学习意识,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3.课程设计的实施体系

(1)内容的系统化

集形体、基本动作、基本步伐、男女生配合动作为一体的物化内容体系;集宽容、接纳、认可、赏识、尊重为一体的人本内容体系。上述两个体系既自成体系纵向深入,又横向联系、互相交融,形成一个系统。贯穿于整个集体舞的学习周期,至学习结束,所有内容所释放的功能融为一体,给予学生的就是来自于集体舞《青春旋律》教学载体所盛载的人本素质,集体素养与体育功能的多项受益。

(2)流程的创新化

立足教学目标,构建对应的集体舞学习、练习、表演式的教学流程。集体舞教学就是以系统的教学内容为载体,训练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新行为的系统学习能力,最终让学生体验校园集体舞的创造性超越舞蹈本身的健康与快乐。

(3)教法的多元化

①分身法。在集体舞的教学中,要教好几十个甚至几百个的学生,确实要花很大的精力。将动作分解为上肢与下肢动作、身体与头部动作,同时发挥学生骨干,利用分组、分身来提高教学效率。

②组合法。根据学生特点与专长,以人为本,先让学生学会所有的基本手法与步法,然后在分身法的基础上,将分解动作组合连贯,再分成若干小节,留给学生理解与消化的空间和时间。最后,强化细节,规范动作。

③图示法。队形变换是集体舞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利用图示让学生明确跑动路线、换位方式与换舞伴的方向,这样比以往单纯的语言表达可能更直观、更快捷。

4.音乐节奏的把握

(1)“听音乐数节拍”阶段。这是初学者的必经阶段,可通过口令喊节拍模拟音乐的节奏,如1~8表示节拍,让学生有一个立体感受后再听取整段音乐,跟音乐数节拍来理解对音乐节奏的深度。

(2)“分化音乐节奏”阶段。这是节奏感意识的进一步提高,通过节奏的快慢或拍子的强弱对比重复欣赏,然后用“口令”或“击掌”来表达音乐的节奏,这是一个量的积累过程,需要不断地重复聆听和感受。

三、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突出问题

1.学生对男女同学牵手、肢体接触的合作动作完成很困难

这一新鲜事物冲击着来自农村学生,千百年来“男女授受不亲”的思想,给整套舞蹈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阻力。

2.学习时出现了三分钟的热血现象

学生常常出现站着不动,早盼下课的不少学生,他们很喜欢表演型的健美操、劲舞和火爆的街舞等,这种现象大大挫伤了校园集体舞教学的元气。

3.集体舞大量的身体接触和情感的传递易诱发学生“早恋”

对“早恋”,校领导担心,班主任担心,家长担心。其实“早恋”并不是跳舞就恋。

四、针对问题所采取的策略

1.多种手段,解决男女生拉手难的问题

校园集体舞动作并不复杂,可合作动作很难完成。(1)教师做出完整动作示范;(2)采取游戏比赛策略,让学生在比赛中无意完成身体接触;(3)加强思想教育,讲述舞蹈的高雅、拉手、握手的礼节;(4)当众示范讲述,开导学生心灵的这一死结。

2.男女生编号,解决学生跑位难的问题

在第三段和第四段中,一对舞伴之间所做动作不同,且需要交换位置,这是学生最乱、教学最难进展的地方。对此把男女生编上号,以四人为一组,让学生弄清楚自己要做的动作、动作的顺序、节拍数。然后教师示范学生配合练习,通过这种打点编号的跑位练习后,学生在团体操表演中就不会出现跑位错乱现象。

总之,中学校园集体舞是舞蹈教育与普通教育体系的一次深层结合,要想让这颗萌生的种子在我们的课堂中生根、发芽,还需要更长时间的融汇和梳理,在实践中不断投入与积累,以充实和丰富课堂与校园文化生活。

中学生校园集体舞篇6

首先,有助于学生愉悦身心,培养音乐的审美情趣

校园集体舞是一种全体同学都可以参加的舞蹈,它通过一些基本动作组合及通过队形的变化,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的一种韵律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音乐作品所表现的情感的理解,领会集体舞所蕴涵的思想内容,然后再通过动作美、体现音乐的情绪,使动作与音乐感情合一。这样,培养了学生们优雅的气质、开朗的性格以及欣赏美、体现美的能力。

其次,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战胜自我

校园集体舞不是培养艺术家,而是以此作为一种手段,让学生在饶有兴趣的活动中调动其主观能动性,通过丰富多彩的集体舞激发学生主动学习音乐和参与精神。校园集体舞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群体性,即面向全体学生,调动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这一活动。学生在参与这一活动的时候,不会因为水平差异而被排斥,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表现空间,再加上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语言刺激对学生的心理过程施加影响,鼓励学生常常提醒自己――“我的动作是最美的”,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追求美、体现美,觉得自己具有可表现的地方,从中体验到成功感;在同学们鼓励的掌声中培养自信心,培养开朗、大方、健康而优美的表现力,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精神面貌。

第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际能力

校园集体舞讲究协调配合,通过人与人的身体接触和交流,让学生懂得彼此尊重和欣赏,具有明显的社交功能,在促进学生和谐共处方面具有积极作用。我国著名学者杜卫说:“每一次集体舞,都使参加者在一个共同分享的情感经验领域中达到交流与理解,每一个个体的情感都向四面八方荡漾开去,人们获得了真挚深切而又无言的集体心灵对话。”整齐的队形,

统一的动作,要求集体舞参加者必须顾全大局,学会容忍和理解,有利于中小学生养成精诚协作、平等互助、与人为善的品质,有利于消除现代家庭中独生子女的孤独感和个别特殊化的心理,有利于培养中学生正确对待异往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集体主义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

中教师通过语言刺激对学生的心理过程施加影响,鼓励学生常常提醒自己――“我的动作是最美的”,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追求美、体现美,觉得自己具有可表现的地方,从中体验到成功感;在同学们鼓励的掌声中培养自信心,培养开朗、大方、健康而优美的表现力,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精神面貌。

第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际能力

校园集体舞讲究协调配合,通过人与人的身体接触和交流,让学生懂得彼此尊重和欣赏,具有明显的社交功能,在促进学生和谐共处方面具有积极作用。我国著名学者杜卫说:“每一次集体舞,都使参加者在一个共同分享的情感经验领域中达到交流与理解,每一个个体的情感都向四面八方荡漾开去,人们获得了真挚深切而又无言的集体心灵对话。”整齐的队形,

统一的动作,要求集体舞参加者必须顾全大局,学会容忍和理解,有利于中小学生养成精诚协作、平等互助、与人为善的品质,有利于消除现代家庭中独生子女的孤独感和个别特殊化的心理,有利于培养中学生正确对待异往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集体主义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

学生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注重学生通过切身的“感受”、“体会”、“经历”,从中真正领悟到科学方法的作用和意义,从而自然地获得知识。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方法是知识和能力的桥梁,脱离方法教育的单纯的知识传授是缺乏生命力的。对学生来说,掌握了物理学科研究中的科学方法,也就获得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这比掌握具体的科学知识更有深远的可持续发展意义。

一、展开物理概念的建立过程,让学生体会从现象到本质的抽象思维方法

校园集体舞以其独特的方式展现着无穷的艺术感染力。愿它不断激发学生自信的光彩,引发出心灵的共鸣,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它是素质教育的一朵

鲜艳的奇葩,盛开在校园里,为校园带来了勃勃生机。一枝独秀不是春,愿我们共同在校园这块肥沃的土壤上,培育出万紫千红的“花园”!

中学生校园集体舞篇7

一、音乐舞蹈教育能提升残疾学生个体的审美与文化素质。

残疾学生由于某一方面的缺陷,导致接收外界信息的不便,审美与文化素质通常与健全人有差距。盲生因为视觉障碍,接受外界信息的渠道受限,所以对外界美的感知基本借助于听觉或触觉。而在音乐教育过程中,盲生通过听力感知乐调的优美,在感受音乐美的同时,随着乐曲的婉转展开丰富的联想,从而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盲人艺术家阿炳演奏的二胡名曲《二泉映月》层次分明而又浑然一体,旋律动听而又质朴苍劲,音乐感人但更促人激愤,充分展现阿炳的生活感悟和内心情感。而舞蹈教育则借助音乐或其他道具相结合,以通过人体动作、造型,表达人们的情感和思想,反映某种社会生活和社会现象。对盲生开展舞蹈教育,在练习舞蹈的过程中,可以增强盲生对外界的感知,对生活的感悟,使盲生在亲身体验中自己的审美意识得到提升。

聋生虽然无法感受音乐的韵律,但舞蹈教育一样能够使他们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体会舞蹈的节奏、韵律、步伐对于正常人来说可能不是难事,但对于聋生来说,要使舞蹈动作与舞蹈的节奏、韵律相符合却十分困难,必须经过大量的练习与摸索才能达到随乐起舞的水平。而舞蹈教育之于聋生的重要意义在于,在长久的练习当中,可以使他们增强身体的协调性,掌握优美的舞蹈动作,提升体验美和创造美的意识;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的聋人舞蹈《千手观音》闻名于中外,21位聋人舞蹈演员中,不少是在校的聋人大学生,排练过程中一遍又一遍地练习,高强度的训练让他们领悟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尽管上帝关上了一扇窗,但同时也打开了另外一扇门,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开阔了视野,培养了学生积极乐观生活态度,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

肢残生大多数是后天的事故或意外导致的身体残疾,音乐舞蹈教育可以让肢残生在享受音乐的美感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可以展现肢残生对音乐舞蹈独特的理解力和表现力,因为生命的代偿性功能,肢残生在某一方面的残疾也使生命的其他潜质有惊人的发展。因为失去了部分肢体,肢残生在舞蹈表现上通常能更突出其他部分肢体,从而使舞蹈的表现元素更丰富,更具特色,增强特殊的美感,促使他们审美及文化品位的提升。

二、音乐舞蹈教育增进残疾学生个体心理健康,促使残疾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生活观念。

残疾学生通常都有较为突出的心理问题,部分残疾学生会表现出怨天尤人的悲观情怀,他们不愿接受自身残疾的事实,内心排斥自己,将自己的生理缺陷不断放大,而看不到自身的优势,常担心其他人轻视自己而有自卑情绪,并将自己封闭起来。由于肢体残疾带来的不便使他们常常因为一些动作不能像常人一样完成而苦恼甚至焦虑,残疾所带来的不便通常使他们进行文化学习时效果不够理想。盲生通过自己学习音乐舞蹈,借音乐舞蹈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反应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增强自己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盲人阿炳正是以优美抒情的旋律和深切感人的音乐内涵而闻名国内外,成为国内外公认的民间音乐家。聋生在练习舞蹈过程中对生活产生更多的感悟,增强他们面对生活的信心,心理素质得到提高。邰丽华的经历就为聋生们传达了一个重要信念,音乐舞蹈文化一样能够传达聋生们的情感体悟,只要自己努力,甚至可以比健全人做得更好。

肢残生舞蹈的代偿功能使其他肢体展现的优秀表现力得到人们的称赞,将给予肢残生生活的自信,1998年,在日本国际现代舞大赛上,来自肢残人表演的舞蹈《生命之翼》获得了大赛唯一的“最优秀奖”,让在场的所有健全人刮目相看。在一些特殊教育职业学院的校园里经常可以看到肢残学生抱着吉他,坐在校园的草坪上唱着自己想唱的歌,抒发着自己的情感。他们在音乐中找到了自信,找到了生活的乐趣,不良的情绪情感也在歌声中得到了排解,在校园中拥有了自己的粉丝。在学校的各类活动中,经常看到他们充满自信的笑容,非常自在地弹着吉他唱着自己的歌。在一次活动中,肢残学生周鑫滔对笔者说:“是音乐让他树立了信心,找到了生活的意义。”

三、音乐舞蹈教育能增强残疾学生个体的集体协作意识。

音乐舞蹈教育可以通过优美的音乐感染残疾学生,使残疾学生在课余时间主动学习视频中的音乐或舞蹈,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模仿学习,理解和领悟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与思想,体现音乐的情绪,使动作与音乐感情合一。这样,可以培养残疾学生开朗的性格及欣赏美、体现美的能力。音乐舞蹈尤其是舞蹈讲究协调配合,通过人与人的身体接触和交流,让残疾学生懂得彼此尊重和欣赏,具有明显的社交功能,在促进残疾学生和谐共处方面具有积极作用。统一的动作,要求学习舞蹈的残疾学生必须顾全大局,学会容忍和理解,有利于残疾学生养成精诚协作、平等互助的品质,有利于消除残疾学生的孤独感,有利于培养残疾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有利于培养残疾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

四、音乐舞蹈教育能架起残疾大学生与健全人沟通的桥梁。

残疾大学生内心十分渴望与健全人交流沟通,融入社会的大环境中。但由于生理的缺陷,交流上的不方便,往往将残疾学生边缘化,生活在各自的特殊环境中,极少与健全人交流。另外,由于残疾学生自卑、敏感、自我封闭等心理问题,不善于主动地与健全人交流与沟通,而音乐舞蹈这独特的艺术形式架起了残疾大学生与健全人沟通的桥梁,通过文艺汇演、音乐沙龙、舞会等形式,残疾学生的文艺节目走进普通大学生,走进社区,让健全人刮目相看,了解残疾学生的生活,学习残疾学生身上自强不息闪光的一面,同时残疾学生通过文艺表演,不断克服自身自卑、自我封闭的心理,主动走进社会,搭建起一个能与健全人沟通交流的平台。音乐舞蹈无国界、无贫贱、无残缺之分,只要你爱好音乐、爱好唱歌,盲人学生、肢残学生、健全学生可以随着音乐尽情地欣赏交流心得,尽情地歌唱。聋人学生可以与健全学生尽情地舞蹈,欢快的舞步让他们的心走得更近,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音乐舞蹈为残疾大学生创造了机会,让他们融入了社会,成为与健全人交流沟通的桥梁。

五、音乐舞蹈教育对特殊教育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特殊意义。

1.特殊教育职业院校的校园文化特色。

校园文化是学校本身形成和发展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是传承大学文化的重要途径。校园文化润物无声地影响着学生的精神风貌,价值观念、思想道德素质和生活行为方式。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增长知识、陶冶情操、颐养身心,提高综合素质。以培养残疾学生为特色的特殊教育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除了具有普通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所有的一切要素外,还必须将校园文化建设与残疾人身心发展特点相结合,努力结合办学实际、残疾学生生理、心理的特殊性,以最易于接受的方式让残疾学生和健全学生一样共沐文化发展繁荣的阳光,让残疾学生潜移默化地提高文化修养,塑造良好的精神风貌。

2.音乐舞蹈教育对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校园文化整体建设的影响。

(1)音乐舞蹈教育是开展校园集体活动特别是文娱活动的基础

任何校园文化活动如果没有音乐舞蹈的成分,其活动必然是单调沉闷,不能激起活动参与者的兴趣。音乐舞蹈教育就像一杯调和剂,能使集体活动的开展有声有色,轻松活泼。音乐舞蹈是文娱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特殊教育学院,音乐舞蹈是残疾学生易于接受和喜爱的艺术形式,能够增强残疾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残疾学生的心理素质,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而残疾学生在音乐舞蹈的学习中,所培养的集体协作精神,是校园内各项集体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保证。

(2)音乐舞蹈教育是建立良好校风的动力

良好的校风必然营造出积极向上、勤勉好学、互帮互助、文明和谐的氛围。音乐舞蹈教育能够使残疾学生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对美的向往使他们产生积极向上的心理。音乐舞蹈的魅力促使他们怀着极大的兴趣去学习每一个音符,研究每一个舞蹈动作,在学习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音乐舞蹈集体排练使残疾学生的集体协作意识得到培养,互帮互助的默契得以建立,进而使残疾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增多,彼此间的人际关系会变得十分融洽。在这种背景下,必然会促进文明和谐的校园风气进一步发展。

(3)音乐舞蹈教育是榜样教育的重要载体

中学生校园集体舞篇8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1 校园文化的概念

大多数学者认为校园文化是在社会文化传统和地域文化基础上应运而生的,是置身于现代社会文化大背景中的一种具有自身特色的亚文化形态。它是指学校根据办学的实际,对社会文化传统和文化背景采取摒弃、接纳和改造,经过长期发展历史积淀而形成的,是一个学校校园精神与氛围的集中体现。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员工在特定环境中创造的一种与社会、时代密切相关,又具校园特色的价值取向、群众意识信念体系、行为方式、道德情操、校园精神以及学校环境氛围、规章制度等诸多因素的总和。校园文化成为学校的灵魂,是影响学校生活的一种精神与物质的统一的力量,也成为一个学校区别于其他学校最本质的东西,表现为自身的“优质”与“特色”。一个学校有没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可持续性,就其深层的判断,就是看他有没有优良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学校的一种“教育场”,它不仅能陶冶师生的情操,规范师生的行为,而且能够激发全校师生对学校目标、准则的认同感和作为学校一员的使命感、归属感,形成强烈的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同时,还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校园文化对校园中每一个人的影响和制约正好与管理的导向、凝聚、激励、约束等功能相吻合,因此,可以说,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一种新型的学校德育模式。

2 当今高校校园文化现状

我们正处在一个发展迅速的年代,学习生活日新月异,中西方文化转换迅速而剧烈,国际国内文化大环境对校园文化从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到生活方式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当今的大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自主观念、竞争意识、成才意识、参与意识、民主法制观念都大大增强,进取开拓和拼搏精神得到激发,生活内容丰富多彩,娱乐活动增多,人际交往、社会交往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同时,大学生价值取向也趋于功利化和实用化,生活格调的低俗化以及消极颓废虚无主义的人生态度。

面对校园文化环境对人才成长的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我们应更加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大力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丰富多彩的、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和娱乐活动,建设以社会主义和优秀的民族文化为主体、健康生动的校园文化。要努力净化校园环境,抵制低俗文化趣味和非理性文化倾向,引导校园文化气氛向健康方向发展。在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中,学校应成为最好的小环境之一,并对大环境的优化做出积极贡献。

我国的教育目的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高等教育,它的培养目标不论在思想政治、道德品质、知识能力、身心素质上都应有较高的要求,应是高标准的。在人才成长过程中与教育相辅相成的环境条件是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必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其教育导向、开发创造、娱乐调节、激励凝聚等功能,营造最优化的育人环境,实现高等教育培养目标。

3 体育舞蹈在我国高校的兴起

体育舞蹈又称国际标准舞,它分为摩登舞和拉丁舞两大类,是一项集休闲娱乐、健身健美、社交礼仪于一体的体育艺术类运动。上世纪80年代初,体育舞蹈在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外国专家及许多优秀选手纷纷来华讲学、表演、交流、培训,体育舞蹈迅速从北京广州推广到全国。无论城镇,无论男女老少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体育舞蹈的健身行列,成为全民健身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通过体育舞蹈锻炼,从中培养美感、乐感,陶冶情操、 增进友谊、达到健身、健美、健心的目的。随着社会的进步,新事物的不断萌生,昔日的传统体育活动和教学内容已不能满足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要求。而体育舞蹈作为我国新兴的体育项目,因其丰富的内涵、鲜明的特征,很快就得到了大学生的青睐。1991年国家教委颁发的《普通高校体育专业教学计划》把体育舞蹈明确列为普修和选修课程,体育舞蹈正式进人高校体育课堂。它拓宽了体育教学范畴,扩展了体育课类型,激活了教学机制,有助于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改善学生的心理环境,发展学生的个性,对于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等素质的发展及和谐校园文化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4 体育舞蹈在高校校园文化中对大学生的作用

4.1 体育舞蹈能有利于改善大学生的身体形态

大学生正处在青年中期,从人生的整体发展过程看,是身心发展的敏感期和易变期,也是形体可塑期。体育舞蹈练习者的姿态是舒展挺拔的,跳舞时始终要保持抬头、挺胸、收腹、立腰、肩放平、膝放松、大腿和臀部夹紧上提的姿态。这种严格的身体姿态要求,符合体育美学原则(姿态美)。合理地进行体育舞蹈运动,通过优雅的姿态练习,可以修饰、改善和矫正身体不良姿态,塑造健美的形体。

4.2 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

在体育舞蹈运动中,学生翩翩起舞的过程中,注意力集中在舞曲和情感抒发上,注意力的转移,能使其他部分的机体得到调整和充分休息,所以跳舞能起到消除疲劳、陶冶情操、康复机体和消除心理障碍的作用。通过体育舞蹈的媒介作用,能增加交际的机会,调节交际的气氛,满际者的心里需要;能培养良好的礼仪风度,使交际者更加自信。通过群里交往,能促进人与人之间思想情感的交流与沟通,培养奋发向上,乐于进取的创新精神。

4.3 体育舞蹈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

体育舞蹈作为一项体育运动进入高校体育课堂,对大学生身体素质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体育舞蹈,不仅是一种运动,而且是一种经过组织、美化、节律化的人体运动,其运动负荷量可塑性强,可因人而异。大学生在参加体育舞蹈锻炼的过程中,能促进神经系统的灵活性,能改善和增强机体各部位的协调性。通过身体各部位的多次重复运动达到一定的运动负荷量,促进身体全面发展,有效提高各项身体素质。

4.4 体育舞蹈能增强大学生的审美能力

体育舞蹈是融体育与艺术于一身的舞蹈运动,它是随着社会的进步、艺术的发展以及体育运动的兼收并蓄派生出来的一项新运动。体育舞蹈具有独特的艺术表演价值,给舞蹈者与欣赏者以美的享受,令人身心欢愉、悦目怡神,进而提高人们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同样,体育舞蹈所具有的审美特性在体育教育中也有特殊的美育功能。学生们的审美情感,可以通过体育舞蹈合理地得到宣泄,从而满足学生们的审美需求,丰富学生们的审美体验。体育舞蹈中的形体美、音乐美、服饰美、舞蹈美,不仅能使大学生们陶冶情操,培养高尚的道德观念,而且对提高审美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4.5 体育舞蹈有利于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体育舞蹈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体育舞蹈运动既达到强身健体目的,又促使大学生克服腼腆、胆小等各种交往心理障碍。体育舞蹈所特有的交际功能,能使大学生多掌握一种交际的手段。在与舞伴的配合中形成合作、忍让与互进的品格,而这些都是当代大学生融入社会所必需的。

5 结束语

高校校园文化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也是对大学生进行道德素质、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对于大学生良好素质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体育舞蹈以其所具有的体育的功能,艺术的功能和教育的功能,在优化大学校园育人环境,实现高等教育培养目标中发挥着独特作用。在高校开展体育舞蹈,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活跃大学校园文化生活,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对构建和谐校园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翟林.体育舞蹈教程[M].云南科技出版社,2002.

[2]胡蓉.浅谈体育舞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4(7).

上一篇:七夕的祝福语范文 下一篇:写我自己的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