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建设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12-06 02:50:49

团队建设重要性

团队建设重要性篇1

关键词:创业;团队精神;核心竞争力;赢在团队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5-0162-02

1 团队与创业团队

所谓团队,是指一些才能互补、团结和谐并为负有共同责任的统一目标和标准而奉献的群体。团队不仅强调个人的工作成果,更强调团队的整体业绩。

创业团队是指在创业过程中,一些才能互补并负有共同责任,有共同的价值观,愿为统一创业目标而奉献的少数人员的集合。创业团队是整个创业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一个好的创业团队对于创立新的企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创企业的发展潜力、成功与否与创业团队有十分密切的联系。

2 团队精神

2.1 团队精神

我认为,所谓的团队精神就是在组织中,成员间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通过相互合作,共同带领组织达到一定目的的一种精神。

团队精神的内涵不仅要求员工的思想、心态上高度统一,而且要在行动上形成默契和互补,并能相互宽容。一切以集体利益为出发点,个人和集体共同发展。

2.2 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方案执行成功与否首先在于团队。团队是最高的合作形式,方案的执行离不开合作。每个人都是在团队中工作,一个人的成功总是与团队成员间的努力合作是分不开的。英雄的出现有其必然和偶然,我们需要英雄,但更需要的是伟大的团队。良好的团队精神,会另我们的合作更有成效。

NBA传奇球星迈克尔・乔丹说过:“一名伟大的球星最突出的能力就是让周围的队友变得更好。”如果当时的公牛队没有皮蓬和罗德曼等人在身边,就不会有两个三连冠和所谓的公牛王朝。在乔丹刚到NBA时,虽然个人能力出众,但是孤军奋战并没有取得可喜的成绩。

2.3 团队精神的缺失――迈凯伦车队的失败

在2007年度F1比赛中,迈凯伦在整个赛季领先的大好形势下,最终被法拉利依靠团队战术,帮助莱科宁在落后7分的不利情况下逆转夺冠,夺得后舒马赫时代的首个车手冠军。迈凯伦整个赛季都处于领先地位,两位车手的优势也很明显,而且最后一轮前汉密尔顿和阿隆索风别领先莱科宁7分和1分,只要汉密尔顿获得第七名以上的成绩就稳获冠军,为何最后关头丢掉了唾手可得的胜利?主要还是车手的个人矛盾和勾心斗角,缺乏团队精神。

在这种情形下,阿隆索并没有想到帮助汉密尔顿夺取冠军,而且在发车后的一个弯道强行超越,差点重演前几轮导致汉密尔顿退赛的惨剧。之后,汉密尔顿在一次超车时,赛车不幸损坏,名次也降到18,最后拼尽全力才追到第八。而马萨在发车后成功牵制住了两人,莱科宁得以顺利冲刺,并最终在迈凯伦两位车手的内斗中,以一分的微弱优势夺冠,完成惊天逆转。

由此可见,没有团队精神,组织就是一盘散沙,也必将无所作为。团队精神不仅有利于提高团队成员的整体素质,而且有利于提高团队的整体效能,增强竞争力。此外,团队精神在推动团队有效地运作和发展、为员工营照良好的工作氛围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3 星巴克(STARBUCKS)的企业文化

起步于美国西雅图的星巴克,起初仅是一个提供优质咖啡豆的小作坊。后来经过不断的战略转型,把星巴克独特的咖啡文化传承到世界各地,建立了一个咖啡帝国,也成为美国最受尊敬的几个公司之一。一个当初的小作坊缘何发展成为闻名世界的大企业?企业员工的高度凝聚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星巴克奉行“员工第一”的文化理念,因为员工为企业创造价值。只有切实保护员工的利益,他们才能以高度的责任感为企业服务。“顾客是上帝”,但是“员工第一”并不是忽视顾客利益,而是保障顾客利益。员工是企业最重要的合作伙伴,是企业文化的传递者。星巴克以此为依据,建立了一系列保障员工利益的措施,并第一个建立了员工医疗保障体系。员工感觉到企业对自己的重视,无形中形成了一种强大的凝聚力,也使星巴克成为同行业中员工流动率最低的企业之一。核心团队的稳固,为星巴克节省了巨大成本,为其创造了巨大利润。

由此可见,良好的团队使企业发展具有巨大优势。它不仅可以使企业更好、更快地进行决策,提高进行更好决策的可能性,而且可以使企业更能适应不断变化的新环境,进行创新。

4 团队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1 建立团队的好处

现代商业环境纷繁复杂,技术日新月异。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企业必须建立新的机制,员工必须掌握新的技能,才能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由于任务的复杂性,为了提高效率,就要求整个团队的努力。团队是实现合作的基本组织。团队如同大厦的一块砖石,为了提高整个大厦的运转效率,必须建立高效的团队。

4.2 团队的重要性

随着企业形式的复杂化和多样化,团队的作用将日益显著。研究表明,团队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

(1)集体合作的结果优于个人成果的加总。

(2)由于人们信息的掌握不完全,个人无法发挥最大的潜能,而团队间的信息共享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3)团队比个人更具创造性。此外,团队还能充分协调成员间的关系。

团队的主要价值在于人们能够相互配合,贡献各自的力量,从而提高整个企业的工作效率。4.3 团队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的目的是创造价值,而团队是创造价值的关键所在。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但是人才可以收购,如何把人才拧成一股绳才是关键。

光华管理学院的张维迎教授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五大特征:偷不去、买不来、拆不开、带不走、流不掉。在技术、人才、品牌、服务等企业重要的竞争力中,大多都可以复制,但是精神是不可复制的,这就是团队精神。

秦王讨伐六国前,曾经问大臣们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国家的人,和别国比怎么样?”有个大臣是这样回答的:“一个一个人比,我们不如他们;如果是一国一国人比,他们比不过我们。”最后秦国战胜了比自己强大的楚国、齐国等国,统一中国,靠的就是团队的力量。

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只有有效的团队合作和不懈的团队精神,才具有更大的生命力,团队才是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5 创业企业与团队建设

5.1 创业企业存在的问题

在企业创立的起始阶段,必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与那些成熟的大企业相比,创业企业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产品不成熟;第二,技术不完善;第三,资金缺乏;第四,制度混乱;第五,市场不明晰。此外,在信息流方面也存在不全面的情况。

5.2 创业企业的团队建设

创业企业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个时候,团队的作用便凸显出来。

由于市场的不确定性,创业企业面临巨大风险。团队成员面临经验不足、技术缺乏的困难,也面临市场的竞争压力,为了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协作精神就要发挥重大作用。团队成员可以通过共同的价值观念、技能的互补、统一的行动、有力地执行、迅速的反应,形成一种强大的凝聚力,抵御各种风险和压力,树立企业的地位。

一个好的团队对于创业企业的发展有巨大作用。成员的互补可以使企业增强竞争力,不仅可以提高成员的素质,还可以提高企业的整体决策力量。企业的整体运转效率提高了,员工才能获得更大发展,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这对于创业企业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团队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在创业企业中更为重要。团队精神对创业企业的巨大作用,更要求创业企业将团队建设放在首要的地位。创业团队是提高创业企业竞争力最重要的途径。

参考文献

[1]何明敏.向八仙学团队精神[M].北京:中国工商联合出版社,2007.

[2]张光辉等.创业管理概论[M].沈阳: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团队建设重要性篇2

关键词:高校;创新团队;建设;评价

一、高校创新团队的现状

高校创新团队是以学术问题为纽带,以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为内容,以科研创新为目的,由为数不多的学科知识与技能互补的科研人员组成的既分工又协作,具有良好互动性和凝聚力的学科内或跨学科的创新研究群体。

200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开始试行设立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以稳定地支持基础科学的前沿研究,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和群体。2004年,教育部开始推行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其目的是为了大力推进创新团队建设,提高高校的整体科研水平,充分发挥优秀人才的群体力量,争创标志性重大成果。2006年,国务院全文颁布了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强调要依托重大科研和建设项目、重点学科和科研基地以及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项目,加大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力度,积极推进创新团队建设。这些政策举措一方面表明有关主管部门对优秀人才群体和创新团队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则在高校中掀起了构建创新团队的热潮。以北京市为例,2005―2007年实施的“人才强教计划”和2009-2011年实施的“人才强教深化计划”中均包含了创新团队建设计划,2013-2015年实施的“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创新团队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中则包含了创新团队建设提升计划。

高校创新团队是高校为适应时展而在科研队伍管理中推行的一种人才组织模式,是高校培养人才、加强学科建设、提升科研水平、增强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创新团队建设对于提升高校的创新力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国家科技创新实力的提升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在创新团队自身建设与评价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就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能为高校创新团队的建设与评价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高校创新团队建设与评价存在的问题

(一)创新团队运行机制不完善

对于创新团队建设,各高校一般首先是对创新团队进行遴选和认定,然后对经认定的团队提供经费资助,而当创新团队成立后,却没有建立相应的团队支持体系,缺乏科学的团队管理机制,团队管理中管理责任不明确,团队带头人被琐碎事务缠身,将精力更多地用在团队之外,以便争取到更多的科研项目,赢得更多的外部支持和资源,而在团队的内部管理上,往往重视不足,从而使科研工作不能顺利开展,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另外,现有团队大多属于单一学科创新团队,团队成员知识、技能同质现象较为严重,成员层次性不清,相互间激烈竞争,缺乏合作互助精神,结果导致研究力量分散,团队精神难以形成。

(二)创新团队评价体系不健全

目前,大部分高校都采用年度考核、中期检查、结题验收的评价方式,但创新团队的评价体系还存在着简单量化的问题,未能发挥对团队建设的促进作用,也没有充分考虑团队的可持续发展。由于受到评价成本以及可操作性等因素的影响,目前的评价往往重视对有形成果的评价,如论文数、专利数、获奖数等,而考核结果中所反映出来的教师问题以及如何帮助他们克服这些问题,不断完善其职业生涯规划,还有团队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提升团队建设水平,促进其可持续发展等这些考评要达到的真正的目的反而被忽略了。创新团队评价尚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和长效机制。

(三)创新团队文化建设薄弱

团队文化是团队有效运行和团队工作能力培养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高校创新团队的成员缺乏主动协作意识与动机,在组织中不能主动参与和交流,他们一般只习惯于在有限的空间里单兵作战进行学术研究,忽视了更大环境中的知识与智慧的支持。也正是由于教师缺乏团队协作的思想基础,不少高校现有的团队表面上是一个整体,但实际上组织成员之间相互协作少,导致原创性和重大学术成果稀缺。团队内部难以形成和谐宽松、合作互助、共同学习、彼此激励的工作氛围,这样无疑不利于团队凝聚力的形成,而离开了团队文化的支撑,团队也势必不能高效运行。

三、创新团队建设与评价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创新团队运行机制

首先,应建立健全创新团队内部管理机制。在明确团队目标的基础上,对团队规模、专业结构、组成人员条件以及内部管理做一些原则性的规定;在给予团队带头人自主的内部经费调控权、人员引进权、考核权和分配权的同时,对其进行必要的监督和管理,使团队以一种相对独立的方式运作;充分尊重团队成员的参与权和发言权,使之在适当的位置上参与决策过程,从而调动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其次,应完善创新团队外部管理机制。科研管理部门要建立科研项目管理、科研经费管理、科研设备管理、科研人才管理等相应的管理制度,使团队活动有章可循;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充分考虑各类资源的整合,积极尝试改革资源配置方式,打破基层学术组织之间的资源壁垒,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二)健全创新团队评价体系

定期对高校创新团队进行评估,既可使优秀的创新团队加强团队建设和管理,促进其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又能促使一般的创新团队总结经验,找出差距,及时采取改进措施。首先,细化绩效评价指标,正确处理定量与定性评价的关系,提高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并在实践中对评价体系进行科学性、有效性检验,不断改进和完善评价体系。其次,重视科研成果质量的考核,评价不仅仅局限于所取得科研成果的多少,更要注重科研成果的级别和科研成果的转化,使科研成果能为学校和社会带来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再次,评价体系要充分考虑如何调动团队成员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将合作和团队精神纳入评价体系,促进团队的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创新团队文化建设

团队文化定位主要体现在软环境的建设方面,表现为浓郁的学术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协作共享的团队空间、学习型组织理念、团队个人的目标与团队目标保持一致。创造一个有利于创新团队成长的人文环境是其得以生存并取得成功的关键。首先,重视团队带头人的作用,团队带头人应为人正派、真挚坦诚、富有学术魅力和人格魅力,关心成员发展,善于协调、处理人际关系,避免狭隘或偏私。其次,营造学术平等、宽松开放的文化氛围,强调团队成员在学术地位上的平等性,尊重每一个团队成员,加强团队内广泛的民主与自由讨论,鼓励学术思想的碰撞和交流,鼓励创新,容许失败。再次,树立协同合作、共同发展的和谐理念,加强团队成员间的沟通与交流,营造宽松和谐、健康向上的学术氛围,提倡团队精神,反对个人至上。[2]

[参考文献]

陆萍,曾卫明.高校创新团队建设的管理与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8):86-88.

[2]周荣丽,赵志鹏.地方高校创新团队建设管理研究[J].技术与市场,2013,(6):213-214.^

团队建设重要性篇3

[关键词]:新时期团队文化建设实践与探索

中图分类号:P285文献标识码: A

近年来,邵伯船闸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把团队文化建设作为推动船闸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载体,坚持以文化促管理,从文化现象的梳理研究到船闸的精神和核心价值观,从文化理念的融合到文化建设长效机制的出台落实,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丰富内涵的团队文化,促进了团队文化品质的不断提升,走出了一条稳人心、聚人力、促发展的文化兴闸之路。下面,笔者就做好新时期船闸团队文化建设谈几点感受和认识。

1团队文化建设的途径与措施

1.1以团队精神凝聚职工思想。始终用团队精神来引导员工为单位建设创业发展,特别是组织开展了新时期的团队精神大讨论活动,最终提炼出 “和谐、奉献、创新、超越”团队精神。开展了团队精神学习宣讲活动,举办了团队精神专题讲座,促进员工充分了解和掌握新时期团队精神的内涵,凝聚了职工的思想,推动了船闸新一轮的进步与发展。

1.2以阵地建设促进团队活动。先后建立了文化学习室、计算机应用学习室、百部爱国影片教育室、邵伯船闸发展史教育室和职工文体中心等一系列文化阵地,整建了职工安全创建文化长廊和廉政文化长廊,使团队活动得到有效开展。

1.3以文体活动增强团队意识。文体活动是职工最乐于接受的一种形式,也是最能增强团队意识的一种有效途径。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建立了歌咏队、篮球队、乒乓球队等文体活动队,通过开展歌咏比赛、篮球比赛等,促进了员工精神文化生活。组织创作了《满江红、邵闸》、《邵闸赋》两首诗词和一批书画作品,建设职工书画展览室,并组织员工进行参观,丰富了职工团队文化生活。

1.4以文明创建培育团队风气。文明创建是加强团队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也是培育一支风气正、素质高的员工队伍的重要途径。以创建全国文明单位为目标,启动实施人文素质提升工程,采用成立学习兴趣小组、开展业务技能培训等方法和手段,为员工搭建学习平台和岗位成才平台。以“三创联动”为新载体,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单位、学习型党支部、学习型党员干部“三创”活动,并坚持落实开展党风廉政教育、先进人物学习教育以及文明礼仪学习教育等,积极开展为职工、为船员“送温暖”等服务活动,努力在团队中树立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良好风气。

1.5以制度建设打造团队规范。制度建设是团队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也是员工在学习、工作、生活中的一种行为准则,在提升团队规范水平和执行力方面起到关键性作用。每年都把制度的修订完善和创新作为对团队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规范和指导,推出了《重点工作实行项目管理实施方案》、《股级以上干部联系一线班组工作制度》等新制度,为团队规范化建设与管理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发起开展了“工作规范推进年”活动,在大力开展学习制度的同时掀起岗位工作标准建设的高潮,使员工有了新的共同遵守的办事程序和行为标准。

2团队文化建设的认识与思考

2.1团队文化建设应重在实践。团队文化是实实在在的,它是船闸管理思想的实践,是员工的行为准则、工作作风,是在工作实践中所共同锻造出的精神状态和价值信条。可以说,团队文化的实质不看如何诠释,而在于身体力行的实践。因此,团队文化建设必须突出实践性,要紧密结合船闸建设发展的实际,研究发展中的干部职工思维方式、文化心态、价值取向、道德水准的新趋势、新情况、新问题,研究船闸在新时期团队文化理念、管理模式、管理思想、目标决策的转变,能够解决自身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思想和观念问题。

2.2团队文化建设应突出个性。团队文化建设必须突出个性、切合实际,不同单位间的团队文化没有最好、最标准的,只有最适合自身需要的团队文化。因此,我们在团队文化建设中应不拘泥于形式、套路,特别要注重针对性、时效性、实用性,注重制定符合船闸自身特点、符合船闸工作实际的团队文化建设方案,使团队文化建设真正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真正发挥团队文化在船闸建设管理中的作用,不断增强单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2.3团队文化建设应与时俱进。团队文化建设是一项持续的系统工程,必须动态地与船闸的发展相适应,不断与时俱进,它是船闸发展水平提升的精髓。只有团队文化内化为船闸日常管理工作的一部分,作为船闸的常规运行机制,并随着船闸发展而适时调整应对,其价值才会更好地体现出来,才能使团队文化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3新时期团队文化建设的方向与重点

3.1要充分认识和高度重视新时期团队文化在船闸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团队文化作为一种高层次的管理手段,其在船闸管理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团队文化就会有什么样的团队目标、行为准则和制度规范。因此,只有充分认识和高度重视团队文化在船闸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把它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树立“抓团队文化就是抓生产力、抓效益”的思想,党政工团齐抓共管,才能有效地推进团队文化建设。

3.2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团队文化的深刻内涵。团队文化作为一种管理范畴的文化,具有时代性和先进性。正确认识和把握团队文化的深刻内涵,对推进团队文化建设,提升单位综合管理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说到底,团队文化是被员工所接受并共同遵循的、具有先进性和价值观的行为规范。我们的团队文化能否为干部职工所接受并共同遵循,是团队文化建设的关键。因此,必须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团队文化理念的宣传灌输,使之逐步深入到干部职工头脑中,成为他们自觉遵循的行为规范,努力营造一个人人关心团队文化建设、人人重视团队文化建设、人人参与团队文化建设的浓厚氛围。

3.3要注重联系船闸管理实际提出推进团队文化建设的目标和思路。团队文化既然是一种管理手段,就必须融入到安全生产、廉政行风、文明服务等管理的全过程,融入到单位各股室、各班组、各岗位上。推进团队文化建设,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思路和要求,这一目标、思路和要求,既符合上级提出的团队文化建设要求,又符合新形势下船闸管理发展的实际,要有计划,有步骤,逐步深入,不断完善。

3.4要结合船闸的特点推进团队文化建设。每个单位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培育自己的团队文化,但要形成优秀的、有个性的团队文化,必须体现出本行业、本单位的特色。因此,要结合船闸自身的特点进行合理的扬弃和大胆的创新,从团队文化的各个层面作全面、科学的规划,突出团队文化的个性和可操作性,构筑起一整套有行业、船闸特色的文化体系。就邵伯船闸来说,要继续创建具有特色的团队文化,必须注重团队文化理念的整合、提炼与创新,把责任意识、使命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等思想文化意识融入团队文化建设之中。尤其是要在理念创新、管理创新等方面上下功夫。以安全保畅、行风廉洁、服务优质以及敬业爱岗、遵纪守法等工作为重点,展开深层次的探讨、研究,落实制订出一套标准明确、操作规范以及促进各项管理工作有新提高、职工精神面貌和行为方式有新变化的团队文化建设管理模式,真正达到推进船闸又好又快发展的目的。

3.5要通过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推进团队文化建设。在新的形势和任务下,单位发展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顺利地解决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如我们在确立新观念、出台新制度、推行新措施时,都需要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来统一员工的思想和行动,从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促进和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因此,只有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好了,才能保证团队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为团队文化建设提供支持和经验。这就要求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必须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上下功夫,以提供良好的团队文化环境。

3.6要建立健全团队文化建设运作机制。一个良好的工作运行机制是推进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和保证。建立健全团队文化建设运作机制对推进团队文化建设至关重要。首先要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对团队文化建设的推动作用。领导干部担负着本单位团队文化建设的设计、培育、宣传和身体力行的重任,并时刻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影响着身边的干部职工。因此,领导干部要经常到一线倾听干部职工意见,做好干部职工的心理指导和沟通,与干部职工建立信任关系,用情感去打动和感召干部职工,引导其积极主动释放内在潜能,共同推动团队文化建设。其次要健全制度。结合管理工作实际,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切实形成一个责任明确、考核具体、措施有力、奖惩分明的团队文化建设制度体系,使团队文化渗透到船闸建设发展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团队建设重要性篇4

关键词:大学本科教学团队 内涵功能 构成要件运行条件 问题

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是高等教育的应有之义。其中,教学职能的发挥直接影响到大学本科院校的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尤其在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教学质量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背景下,要想尽快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真正使教学领域发生新的变化,培养符合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其中的关键一环就是加强教学团队与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因此。当下研究如何利用教学团队这一有效形式来提高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大学本科教学团队的内涵与功能

1 大学本科教学团队的内涵。“团队”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个概念。较早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当中,它是企业内部的一种组织运作模式,是由少数具有技能互补。愿意为共同的愿景、业绩目标和方法而相互承担责任的人组成的群体。团队运作的理念在于培育共同的信念与协作精神。实践证明,团队运作模式可以充分发挥组织成员的聪明才智,产生1+1>2的智慧增值效应。当前在我国大学本科院校中出现了围绕教学而组建的“教学团队”,即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重点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为内涵。围绕共同愿景,由知识技能互补并愿意为共同的目标而相互承担责任的人员所组成的互动系统。它是一个动态的、持续多阶段的发展过程。需要学校、院系、教师等多主体共同努力推进的系统工程。

2 大学本科教学团队的主要功能。教学团队是一种创新教学组织形式的重要实践,也是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有力抓手。教学团队能够促进教师整体水平、人才培养质量与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1)有利于克服传统育人模式的弊端,发挥团队教育的优势。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以每门独立课程为基础,一一对应,各司其责。在这种情形下,一个人的能力就成为影响这门课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决定性因素。但随着专业、课程的不断交叉。联系日益加强,这种“单兵作战”的教学育人方式不仅在客观上导致学生知识连接有困难,而且很难适应学科专业和教学内容的变化。大学本科教学团队则把不同智慧、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和认知风格的教师凝聚在一起,通过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启发、交流,有效地达到优势互补。促进课程系统优化与教学方法的改进,充分发挥团队集体的教育力量,从整体上提高育人效果。

(2)有利于发挥名师的引领示范作用,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青年教师是学校未来发展的希望和主力军,他们的成长需要前辈的培养和引领。大学本科教学团队一方面可以为年轻教师提供向专家学习的机会,另一方面可以发挥名师的引领示范作用。使他们能够为青年教师提供更多的直接指导和帮助。一般来说,教学团队遴选出来的带头人都是该专业或学科领域的知名学者、学术带头人,他们教学水平高,学术造诣深厚,师德高尚。这样利用他们在教学和学术上的优势对青年教师进行引领和示范,形成“名师带头,团队作战”的培养方式,发扬“传、帮、带”的作用,提高团队成员的教学水平和能力,造就一大批承上启下、富有朝气的教学骨干。

(3)有利于增强教师间的互动交流,促进和谐校园建设。大学本科教学团队作为一个整体。其内部成员按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大家围绕着共同目标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一个良性互动系统。在这样一个系统中,团队成员之间相互信任,分工合作,利益和成就共享,困难与责任共担。有利地促进了教师间的互动交流。同时,教学团队成员之间不存在等级、职位、年龄之分,大家都是知识技能互补的教师。共同享有团队内部的领导权和决策权。“他们通过向学生传授某一个方面的知识技能,为实现共同目标作出自己的贡献”。大学本科教学团队建设所倡导的这种民主、平等、沟通、协作、共同进步的理念,正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依托。

(4)促进教师整体水平的提高。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大学本科教学团队把具有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利于从多维的视角理解教学,开展教学研究。在教学团队中,大家就各自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探讨,并将新的教学理念运用到教学实践当中,有助于加深对教与学的深层理解,增长专业知识,加强专业技能,改进教学策略,促进实际教学水平的提高。而且以团队为基础对学生进行综合培养,可以有效地整合教师集体力量,提高处理复杂教学问题的能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二、大学本科教学团队的构成要件

1 一致性目标。共同目标是人们凝聚在一起的重要基础。它能够将团队中的个人目标整合为团队共同的目标,使成员在团队中找到一种归属感与认同感,愿意为实现这一共同目标而贡献自身的智慧和力量。心理学家马斯洛关于杰出团队的研究表明:一致性目标是团队最显著的特征。因此,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首先要形成一致性目标,使团队人员愿意为共同目标的实现相互配合、相互协作,不断提高教学团队的工作绩效。

2 团队带头人。团队领导人是团队的核心与灵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团队的发展方向和水平。因此,如何选择一个既有学术专长又有人格魅力的合适带头人是高水平教学团队建设的前提。高校教学团队的带头人首先应该是学科带头人,具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高深的学术造诣和创新性的教育思想。同时,团队领导人要有完善的人格、良好的心态,具备较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合作精神。

3 组织成员复合性。组建教学团队特别要注意团队成员在教学技能、教学经验和教学研究能力方面的合理配备,以实现团队的互补和业务能力的共同提高。同时还要注重团队成员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应有一定的梯度差别,增强团队成员知识结构、能力、思维方式的互补性。另外,还应考虑成员的性格特征、工作风格、人文素养和个人偏好等因素的优化组合。

三、大学本科教学团队的运行条件

1 拥有自。拥有一定自是关系到教学团队发展和功能发挥的至关重要的条件。学校要改变过去自上而下行政命令式的刚性管理方法,处理好行政权力在教学团队组建中的作用,形成一种合理的权力关系。赋予教学团队在制定工作目标、成员构成、内部经费使用、考核与评价成员、奖惩办法等方面一定的自力。使他们在一个自主发展的空间中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学校管理层主要任务则是通过整合教师资源,建立科学合理的制度保证教学团队在运行中减少干扰因素,为团队的组建和发展创造条件、搭建平台,提供指导、支持和服务。

2 优秀的团队文化。教学团队文化是学校文化的“亚文化”,它能够把成员的知识、能力、积极性、主动性向实现团队共同愿景的方向进行整合,以形成强大的合力。因 此,创造一个有利于团队生成与发展的自由、开放的团队文化是教学团队建设成败的关键。对于一个教学团队来说,营造和谐宽容的文化环境,最为重要的是形成尊重知识、承认差异、相互欣赏、协同合作的氛围,提倡一种建立在对教学的不同理解,对不同意见、多样性包容基础上的“和而不同”的组织文化。

3 建立有效的激励和考评机制。有效的激励和考评机制能够充分调动团队成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教学团队保持有效运行。“由于教学成果的显现需要经历较长时间,而且显示度相对较低,在目前条件下,很难像科研成果一样,与个人的职称评聘、晋级晋升直接挂钩”。因此,对教学团队的考核应注重教学的积累性和成果的滞后性,侧重于对团队今后发展和教学水平的提高提供支持,而不是为了对其过去一段时间教学业绩的评估。对团队成员的激励要从整体着眼,注意整体利益的分享,使每个层次的人员都能受到激励。同时也要考虑不同成员贡献的差别,使作出突出贡献的成员得到公平合理的回报。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励团队各个层次的成员更好地为共同目标奋斗。

4 适当的资源配置,为教学团队的组建和发展构建平台。一个团队如果得不到它所需要的基本资源,就不可能发挥有效的作用。首先,学校要根据教学团队建设的需要,改革教师人事管理制度,打破限制人才充分发挥作用的体制,积极整合校内教师资源,组织、培育和创建优秀教学群体,为教学团队建设提供人才资源保障。其次,加强精品课程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人才培养基地、教学手段现代化等教学基础建设,为教学团队提供良好的教学实践平台。再次,设立专项的平台建设基金、队伍建设基金和研究基金,为教学团队建设提供资金保障,从而更好地激励团队进行教学创新。

四、大学本科教学团队建设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当前大学本科教学团队建设正在各个高校中深入地开展,产生了一批高水平的教学团队,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在教学团队的建设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1 要充分认识到大学本科教学团队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教学活动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而“人才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成果的显现要有比较长的时间”。这就决定了教学团队无论从形成上还是从取得一定成就上都需要更长的时间。因此,在教学团队的建设的过程中要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不能急于求成,要尊重教学团队的内部运行规律,长远谋划,全面考量,保证团队建设健康有序地进行。

2 正确处理学校管理与教学团队自的关系。教学团队绩效的高低,取决于团队及其成员积极性与主动性的发挥与否。如果学校通过行政手段对教学团队建设进行全面干预并垄断整个管理过程,那么将会削弱教学团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限制其发挥自身功能。这就要求学校要正确处理学校管理与教学团队自的关系,充分放权于教学团队,激发其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内在的潜力得以释放。学校则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制度、整合学校资源、资金投入等宏观层面上对教学团队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指导、监督和支持。

3 克服重形式,轻内涵建设倾向。教学团队的建设不能只是为组建而组建,搞形式主义。大学本科院校在推行教学团队建设的过程中,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加强内涵建设,采取动态发展模式。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注重培育团队的成长性。

参考文献:

[1]刘宝存.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促进本科教学质量提高[J].中国高等教育,2007,(5):31.

[2]禹奇才,张灵.准确把握内涵,破解教学团队建设中的问题[J].中国高等教育,2008,(8):27.

团队建设重要性篇5

[关键词]“双一流”建设;高校;学院管理;团队建设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8.135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8-0-02

一流的大学必然要有一流的学科,而众多世界一流的学科组合才能支撑起世界一流大学的脊梁。一流学科的建设离不开一流学院管理团队的建设。管理团队的视野和眼界、能力和魄力,决定了学科建设的方向与速度。因此,在“双一流”建设大潮的推动下,高校学院管理团队的建设面临着重大的机遇和挑战,只有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建设超一流的学院管理团队,才能促使学院层面的管理水平跃上新台阶,完善学院内部治理,实现一流学科建设的目标。目前,高校对如何引进一流人才,建设一流学科,给予了空前的重视。但从“双一流”建设的视角看,高校学院层面的管理团队建设尚未引起足够的、应有的重视,也没有相应的建设措施。多数高校学院管理团队还难以适应“双一流”建设的要求,因此,如何优化建设高校学院管理团队,已成为当前重要的课题。

1 学院管理团队在“双一流”建设中的地位

一流学科建设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内涵,学科是大学的“骨架”,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必须以建设一流学科为基础。但高校建设一流学科,必须以超一流的学院管理作为强有力的支撑,这是建设一流学科和一流大学的必要条件。管理团队的价值观、执行力、创新能力等是保障一流学科建设顺利推进的关键因素。一流学科建设与一流管理团队建设犹如鹰之双翼,缺一不可,必须同步建设。所谓同步建设就是将一流学科建设与一流管理团队建设视为一个有机整体,考虑与一流学科建设相应的、配套的管理团队建设思路和措施。“双一流”建设目标宏大、任务艰巨,尤其是一流学科建设,如果没有卓越的学院管理团队作支撑,创新管理模式,营造卓越的学术氛围,就很难建设一流学科。

2 当前学院管理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学院管理团队建设思维亟待更新

长期以来,学院管理团队被认为是承担一般的行政性、事务性工作,所发挥的功能仅仅属于辅范畴,与教学、科研岗位相比处于从属地位,团队成员缺少实现自我价值的成就感和对所从事职业的自豪感。学院管理团队建设思维落后,缺乏超前意识,没有对团队成员的管理水平、业务素质、年龄构成给予应有的重视。学院管理团队建设直接关系到学院层面的人才培养能力和质量,关系到学院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关系到学科建设的成败,因此,学院管理团队建设思维亟待更新。

2.2 学院管理团队建设水平相对落后

许多学院管理团队年龄、职称和学历结构不够合理,缺少专门的管理人才。兼职人员多,专职人员少,低学历的多,高学历的少,导致团队的管理能力和效率低下。缺乏引进一流管理人才的意识和机制。年龄一般都比较大,工作活力和创新能力均不够。学历学位和职称层次普遍偏低,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者所占比例偏低,与一流学科建设的需求极不相称。

2.3 学院管理团队业务能力不强

学院管理团队涉及的工作范围比较宽泛,比如学校公文收发、学院党政发文、人事、设备、实验室、会议室、统计、报表、卫生以及防火等管理工作,许多业务都需要边学习、边实践、边总结才能做好。由于缺少培训机会,团队成员的视野不够宽阔,其业务素质亟待提高。

3 加强学院管理团队建设的途径

如何做好高校学院办公室的团队建设,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3.1 转变观念,优化团队结构

学院管理团队的人员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兼职人员,比如学术带头人兼职学院领导者;二是专职人员,比如办公室人员、教学秘书等承担事务性工作的成员,很少有专门通晓高等教育管理规律的管理人员。如何做到团队成员在年龄、学历、能力等方面达到最优组合,业务各有侧重,是一个必须考虑的因素。因此,在管理人才的引进方面,可以适当借鉴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施行的、类似的人才引进计划,以工作岗位的不同需求,确定引进、吸收不同层次的管理人才,充分注意管理团队的均衡发展。并将不适合从事学院管理工作的人员调配出去,逐渐优化团队结构。通过打造一支品德高尚、业务精湛的一流管理团队,让他们成长为学院发展的中坚力量,为一流学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3.2 强化培训,提升成员素质

学院管理团队所承担的业务具有综合性、服务性、协调性和时效性等特点,在“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需要管理者具备面向全球、面向未来的宏大视野,以国际视野审视学院的管理目标,创新管理方式。学院管理成员要具有过硬的业务本领和管理方法,才能适应这一需要。为此,高校要积极创造培训条件,采用灵活的学习形式,使其学习国际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动态,并进行多方面的技能训练,使团队成员不仅在专业知识方面得到提升,在个人素质、服务意识、计算机使用能力、交流沟通能力等方面也能得到全面提升。

3.3 拓展空间,调动积极性

学院管理团队所从事的管理工作是学院教学和科研得以运转的保证,要使学院健康、有序、和谐发展,在充分理解、认可他们辛劳和付出的同时,高校也要为团队成员的长远发展提供晋升渠道、预留发展空间。一方面要在评定职称、津贴分配等激励方面通盘考虑,解决团队成员待遇失衡的问题,从而稳定团队。另一方面要引入激励机制,在选拔领导干部时,要给予团队成员新的发展机遇,充分调动管理团队的积极性。

3.4 激发潜能,优化考评体系

高校要建立F队业绩与个人绩效相衔接的考评体系,褒奖先进,鞭策后进,彰显成功之处,改进落后之处,为实现团队下一个目标做好准备。一年一度的考评结果要实现精神激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与职务晋升、酬金分配、评选先进等方面进行衔接,促使团队成员积极上进、锐意创新,逐渐形成一个自我激励、激发潜能的良性循环机制。

4 结 语

一流学科的建设对高校学院管理团队的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使学院管理团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为此,高校必须以国际化、全球化的视角重新审视学院管理团队的建设,构建一流管理体系,提高学院管理水平,推动一流学科建设目标早日实现。

主要参考文献

[1]庞钊B.“双一流”院校建设下教学管理人员素质的提升[J].西部素质教育,2016(24).

[2]周光礼.“双一流”建设的三重突破:体制、管理与技术[J].大学教育科学,2016(4).

团队建设重要性篇6

关键词:体育精品课程 教师团队建设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0(c)-0164-01

高校体育承担着培养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培养运动技能、增进运动参与、丰富体育运动理论知识等重要责任,高校体育精品课程以丰富多彩的运动为大学生学习和高校体育教师教学提供了的平台。2012年教育部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以下称《通知》)中,将精品课程定位为“五个一流”,即具有一流教师团队、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

1 研究目的和意义

该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和调查访问法对收集的信息、资料进行整理,从高校体育精品课程建设入手,在探讨教学团队同其他几个“一流”的相互关系的基础上,认为这“五个一流”,起决定性作用的则是教师团队。并在探讨教学团队同其他几个“一流”的相互关系的基础上,突出教师团队的重要作用,并提出建设教师团队的几点建议,为高校精品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1.1 研究对象

该文以高校体育精品课程教师团队作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对上海图书馆、上海海洋大学图书馆、上海体育学院图书馆进行相关文献的查阅及对中国期刊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相关检索,查阅有关于高校体育精品课程建设方面的参考文献,并对文献进行分析整理,为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2.2 访谈法

走访有关上海市部分高校体育课程管理方面的领导、体育精品课程教师团队、普通体育教师,为该研究提供现实依据。

2 分析与讨论

2.1 高校体育精品课程教师团队建设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高校体育教学内容建设是高校体育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建设一流的教学内容要体现社会发展和时代要求,以交叉学科知识的整合为课程内容建设的核心,重在课程的内涵建设。教学内容建设也要及时反映和吸收本学科、专业或者某运动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高校体育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践者,首先是教学内容的选取者。教师要从课程培养目标出发,选取科学性、先进性、趣味性的教学素材和教学资源并进行整合,以满足高校体育精品课程建设的需要。可以说,没有业务能力强的教师团队,是不能根据时代的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科学的选取以满足课程建设的需要。

2.2 高校体育精品课程教师团队建设与教学方法的关系

先进的教学方法是精品课程的重要标志,也是高校体育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流的教学方法,就是要注重因材施教,运用学生乐于接受的逻辑形式,实行生动而丰富的形式、先进的教学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是教学方法的设计者和实施者。不同的教师会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特色源于创新,只有具有创新理念和创新能力的新时期教师团队,才能创新特效的教学方法。

2.3 高校体育精品课程教师团队是教材的编著者和实施者

琳琅满目的各种运动项目作为教材资源,对丰富教学内容有关键作用。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是教学内容,而教材则是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和具体体现。而编写和使用优秀教材的人是教师,或者教师团队。教师团队的科研水平、创新能力、知识运用能力、是推动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创新,编著出高质量特色教材的保证。

2.4 高校体育精品课程教师团队建设管理是课程建设的基础和保障

高校体育精品课程建设具有发展性、动态性,其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内容、方法、教材都要与时俱进。一流教师团队培养发展,也要因课程建设的发展,不断的进行完善和提高。教师团队既是教学管理的客体,更是教学管理的主体。精品课程的教学管理除课堂教学的组织、实践教学的安排、学生成绩的评定等教学环节的管理外,还包括师资团队的配备、课程建设的过程管理。

综上所述,教师团队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因素,教师团队建设决定了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实施、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创新、特色教材的编撰并运用,是课程建设的基础和保障。

3 高校体育精品课程教师团队建设的几点建议与对策

3.1 高校体育精品课程教师团队需要分工合作明确

高校体育精品课程的建设需要教师团队成员不同的分工和相互合作才能完成。一个团队需要由团队的决策者、业务能力骨干、充满激情和斗志的新鲜血液组成。团队成员各司其职,发挥各自的优点和长处。同时团队间也要相互合作,为了共同的目标并进行整理整合,使团队具有凝聚力和战斗力。教师团队的影响和声望、科研成果、培养人才的素质和质量这些特色都需要在课程建设中通过团队合作长久的发展和积淀。

3.2 要重视梯队建设

建设可持续性教师团队一定要着力培养后备师资团队,实现优质课程的教学接力。教师梯队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与此同时,还应重视课程教学各环节的师资力量配置。保证高层、中层、新生代合理的搭配和比例,使得教师团队建设得以薪火相传。

3.3 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

建立激励机制,发挥团队中各个岗位和分工的积极性,满足团队成员的发展需要,给予其发展机会,特别是各个高校高层管理者、体育主管部门要给予一定的有利于课程发展的政策倾斜。

3.4 增加团队成员业务培训机会

当今时代,随着教育理念的飞速发展,专业知识日新月异,新的教学内容、知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更新较快。教师团队作为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一定要适应时代的发展,掌握最新专业知识动向,并转化为自身业务能力以满足广大学生学习的需要。多增加团队成员业务能力培训,对于提升团队整体实力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对年轻教师的培养方面。

4 结语

在新一轮的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高校体育精品课程建设将起到样板示范作用。而作为课程建设中人的因素―― 教师团队,对精品课程建设的贡献将越来越大,如何提升团队整体实力将是人才发展战略的重要部分,各高校应引起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 侯治富,金祥雷,谷树严,等.精品课程建设目标及实现途径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6(1):21-23.

[2] 柳礼泉,陈宇翔,沈其新.改革与创新并举,教学与科研相济―― 建设国家精品课程“思想概论”的回顾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6(1):26-27.

团队建设重要性篇7

关键词: 高等学校 教学团队 建设路径

2007年1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启动了“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下简称“质量工程”)。这是继“211工程”、“985工程”和“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之后,我国在高等教育领域实施的又一项重要工程。作为“质量工程”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教学团队与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要求重点遴选和建设一批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开发教学资源,推进教学工作的老中青相结合,发扬传、帮、带作用,加强青年教师培养。本文对高校本科教学团队建设进行探讨,首先界定团队及教学团队相关概念,其次指出目前我国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现状及其存在问题,最后提出高效教学团队的建设路径。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团队。

中国文字之“团队”,从表面意思上理解为有“口”“才”的人和一群“听的”“人”组成的组织。只讲不听的组织是团伙,很冲动的一群人。“团队”一词在汉语词典中是指具有某种性质的集体,或有共同口的、志趣的人所组成的集体。管理学家罗宾斯认为:团队就是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为了特定目标而按照一定规则结合在一起的组织。美国学者卡曾巴赫认为,团队是指有一定的互补功能,愿意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团队和群体不同,有其特定的思想内涵,不能等同于一般性的群体。以任务为导向,拥有共同的行为目标、有效的交流与合作,这就是团队的本质特征。团队精神,是指团队成员为了团队的利益与目标而相互协作、尽心尽力的意愿和作风。团队精神是团队的核心与灵魂,体现了团队的组织追求、管理理念及其成员的素质和价值取向。路易斯(Lewis,1993)认为团队是由一群认同并致力于达成共同目标的人所组成,这一群人相处愉快并乐于在一起工作,共同为达成高品质的结果而努力。他重点强调三点:共同目标(Common goals)、工作相处愉快(Work together well)和高品质的结果(High-quality results)。盖兹贝克和史密斯(Katezenback & Smith,1993)对团队的定义,他们认为一个团队是由少数具有“技能互补”(complementary skills)的人所组成的,他们认同于一个共同目标和一个能使他们彼此担负责任的程序。这个定义也提到了共同目标,并提到了成员“技能互补”和分担责任的观点,同时还指出团队是少数人的集合。也有学者认为团队(Team)是由员工和管理层组成的一个共同体,它合理利用每一个成员的知识和技能协同工作,解决问题,达到共同的目标。团队的构成要素总结为5P,分别为目标、人、定位、权限、计划。团队和群体有着一些根本性的区别,群体可以向团队过渡。一般根据团队存在的目的和拥有自的大小将团队分为三种类型:问题解决型团队、自我管理型团队、多功能型团队。团队理论是基于人性假设理论和人学思想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团队的基本特征是“实现集体绩效的口标、积极的协同配合、个体或者共同的责任、相互补充的技能,其核心是团队精神”,这些基本特征与高校教学组织形式的要求和教师群体的组织方式是一致的。

(二)教学团队。

对于教学团队,学术界还没有统一的定义。德国著名的教育理论学家沃尔夫冈・布列钦卡指出:“没有明确的概念,明晰的思想和文字也就无从谈起。”刘洪文在《高校教学团队建设初探》中将教学团队定义为:“以教书育人为共同的远景目标,由某一专业或某一课程的教师组成的、为完成某个教学任务以及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而明确分工、相互协作、共同承担责任的教师群体。”马廷奇在《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目标定位与策略探析》一文中认为:“教学团队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推进教学改革为主要任务,由为共同的教学改革目标而相互承担责任的教师组成。”吕改玲在《我国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研究》一文中认为:“结合团队的基本概念,可以将高校教学团队定义为:根据合理的学缘结构、年龄结构、专长特点等有利于教学成果产生的制约因素,以教书育人为纽带,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共同愿景,为完成某个教学目标而明确分工协作,相互承担教学责任的少数知识、技能互补的大学教师所组成的团队。教学团队的教学人员应该能够自我管理并且愿意为共同的目标承担责任,其运作的理念在于培养共同的信念以及协同合作的精神。”孙丽娜、贺立军在《高校基层教学组织改革与教学团队建设》一文中认为:“高校教学团队的概念为:由某一专业或某一课程的教师组成的、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而相互协作、共同承担责任的教师群体。”教育部《关于组织2007年部级教学团队评审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2007]136号)对于教学团队的组成是这样规定的:“根据各学科(专业)的具体情况,以教研室、研究所、实验室、教学基地、实训基地和工程中心等为建设单位,以系列课程或专业为建设平台,在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形成团队,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梯队结构,老中青搭配、职称和知识结构合理,在指导和激励中青年教师提高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方面成效显著。”

结合已有研究和教学团队相关理论,我认为教学团队是这样的一支队伍: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共同愿景,由一定数量结构合理、业务能力互补的教师组成,共同参与教学和科研活动,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依靠团队的力量来解决教学和科研中的问题。

二、我国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现状

2007年国家遴选出100个教学团队,2008年遴选出300个教学团队,2009年遴选出305个教学团队,对遴选出的教学团队进行重点建设,在政策、资金上都给予了极大的鼓励和资助。许多地方和高校积极开展教学团队建设,评选出一大批省级和校级教学团队,极大地推动了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我国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现状具体如下。

一是基本形成了结构合理、业务能力互补、层次水平较高的教学队伍。教学队伍是教学团队开展工作的核心,必须适应教学团队的长远发展。教学队伍中的成员老中青比例合适,学历层次较高,老成员具有丰富的经验,而中青年在技术和方法应用上较为熟练,相互补充。

二是积极探索本科教学改革,包括:部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和校级精品课程的建设,教材的编写,教学模式研究,教师外出培训及科研工作,等等。

三、我国高校教学团队建设存在问题

(一)忽视学生在教学改革中的作用。

学生是教学活动和教学改革的主体。由于教学团队的建设涉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建设等,这些都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但是学生却没能参与其中。教师的“教”依赖学生的学,依赖于学生的积极配合,才能产生预期的效果。然而,大多数教学团队在建设的过程中极少有学生的参与,所有教学活动和教学改革都是在教师制订了教学计划之后执行,而学生则只是参与已有教学计划和任务。

(二)团队协作意识不强。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不少教师只注重个体教学,工作方式处于相对封闭的孤立状态,同事之间缺乏沟通、交通和合作的氛围。即使教学团队的建立,由于缺乏沟通和交流,团队之间的合作也是非常困难。

(三)绩效考核有失偏颇,教学成果缺乏创新性。

不少高校为了留住高职称高学历人员和提升本学校实力,在业绩考核的指标体系中更加注重科研能力,对教学重视不够,教学与科研的权重明显失衡,最终使那些教学业绩一般但科研相对突出的教师在考核中领先,而那些教学业绩突出但科研实绩稍有欠缺的教师往往失利。这种导向使得教师的科研积极性攀升,教学上则加以轻视,教师一般不愿意将时间、精力花在教学上,教学团队对教师的吸引力也不大,最终导致教学成果缺乏创新性。

四、高效教学团队建设路径探析

(一)树立明确的教学团队建设目标。

一个高效的教学团队必须有一个共同渴望追求的目标,它是推动一个团队及其成员不断改革和进取的驱动力,是集聚团队成员各自优势于一体的磁力场,是团队持久上进和持续发展的指明灯。教学团队的建设目标应该按照“理念先进、改革领先、师资优化、教学优秀”的要求,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根本,以教研科研为龙头,以教材、课程建设为基础,以教学改革为动力,注重实践教学,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教学团队建设和发展,为全国高校相关专业建设和改革起到带头、示范和辐射作用。

(二)选拔出色的团队带头人,合理配置团队成员。

学术带头人是教学团队的核心,学术带头人的能力是关系到教学团队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团队的学术带头人除了具备出色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是某一个学科领域的学术权威,还要具备较强的领导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以及其他领导特质,如诚信、感召力、凝聚力、影响力、创造力、合作能力、亲和力和奉献精神等。这些素质会对整个教学团队产生深远的影响,从而形成独特的教学团队文化。其次,建设合理的团队结构,团队成员在知识技能、年龄、个性、职称上要有较强的互补性,这将直接决定团队的绩效。同时,为了充分发挥教学团队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教学团队一定要注意教师梯队的建设,力争带好一帮青年教师,团结凝聚一批学术骨干,建设一支富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队伍。团队带头人要带领教师不断拼搏进取,要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根本上提升本科教学质量。

(三)建设良好的教学实践平台。

教学团队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团队成员的配合,不同学科专业的合作,而且需要良好的教学实践平台。高效教学团队的建设必须同实验教学基地、精品课程建设、教学改革项目、教材建设相联系。这些教学实践活动一方面为团队建设提供了自我建设、自我发展的机会,更为建设成果提供了检验的平台。另一方面,实践教学平台可以用来检验我们提出的教学改革理论,从而达到理论符合实践且有高于实践。在教学改革方面,学校要为团队的平台实践提供政策倾斜、经费保障,保证团队的教学改革研究工作顺利开展。团队成员必须在教学实践平台建设上不断探索,紧密配合,创新思想,积累经验,提炼特色,力求进步。作为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其建立、生存和发展需要团队外部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这些资源包括物质支持和制度支持。物质支持如团队建设和活动所需要的场地、设施、条件,以及团队成员培训机会,等等;制度支持包括学校要给予教学团队充分的授权,如教学改革的自、经费与教师资源的使用权等。在学校的整体教学改革规划上,要将建设一批高效的教学团队作为学校长期建设规划的一部分,制订合理的短、中、长期建设规划,把教学团队建设纳入学校的整体建设规划。

(四)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教学过程是以教师的“教”为主导,以学生的“学”为主体,在双方相互作用的条件下实现的,教和学相辅相成。如果没有学生的参与则不能全面地反映教学的情况,也不能做到“因材施教”。因此,教学团队的建设包括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缺一不可,积极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这将会对教学改革产生积极作用。海南大学农林经济管理本科教学团队注重构建和谐师生关系,90%的团队成员担任了本科专业班主任,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使教师和学生得以近距离接触。

(五)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学团队绩效考评和奖励机制。

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是调动团队积极性、检验其建设成果、提升团队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是团队有序运行的重要保障。紧紧围绕教学团队的目标、立足于学校人才培养的定位和要求来设置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在评价内容上,其主要内容应包括:教师个人绩效评价,即个人承担任务,完成业绩的程度;团队目标的实现程度,强调团队成员个人层面的绩效考核与团队层面的绩效考核相结合;教师个体在团队业绩实际中的贡献及其对团队投入产出大小;团队竞争合作的意识及能力,等等。教学团队的建设还需要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在强化团队带头人的责任机制和团队成员的末位淘汰机制;要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智慧和创造力,建立教学改革问题的定期研讨机制、民主协商机制,形成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六)根据目标,分层次推进教学团队建设。

由于一个系统存在多个不同层次,不同层次具有不同的发展规律。采用“分层次”理念,按照教学团队提出的任务和目标,分层次推进进行。一方面,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实施“分层次教学”,提供最理想状态的教学环境。另一方面,应分层次建设教学团队,在建设好学校级的教学团队的基础上,要选择一批工作基础好、建设目标明确、成效明显、发展趋势好的教学团队进行重点扶植,冲击省级、部级教学团队,并对不同层次的教学团队给予不同的政策支持和专项经费支持。

参考文献:

[1]刘宝存.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 促进本科教学质量提高[J].中国高等教育,2007,(5).

[2]马廷奇.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目标定位与策略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07,(11).

[3]蒋家平.论大学精神及其创新[J].思想教育研究,2002,(11).

[4]马洪伟.论合作团队精神[J].企业经济,2000,(11).

[5]关于组织2007年部级教学团队评审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2007]136号.

[6]田恩舜.高校教学团队建设初探[J].理工高教研究,2007,(4).

[7]李桂华.高素质教学团队特质及其培育[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7,(1).

[8]刘宝存.大学理念的传统与变革[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9]王润良,李汉邦.大学再造:按流程组建结构[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4).

[10]吕改玲.我国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08.

[11]王军,梁莉.高等学校教学团队的理论探究[J].管理观察,2009,(9):184-185.

团队建设重要性篇8

主题词:企业文化团队建设探讨内容摘要:1.企业在宏观上可行的团队建设架构。2.结合企业实际灵活运用员工团队建设方式。3.与其他企业文化要素配合加强员工团队建设。4.员工团队建设中重视不同人员的特点。5.员工团队建设必须紧扣业务工作。6.员工团队建设中警惕不良文化的侵袭。7.对优秀员工团队建设者和领导者的基本要求。8.理顺内部关系,增强团队合力。浅谈员工团队建设目前,国内外强势企业纷纷把加强员工团队建设当作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简言之,员工团队就是企业为达成发展愿景,以共同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凝聚在一起的企业员工协作组织。在日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打造过硬员工团队,对于企业大力拓展市场空间,增强核心竞争力,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团队建设是一个富有时代特色的新课题,因此本文只是做一尝试性探讨。一、企业在宏观上可行的团队建设架构企业的行业不依、类型不同,加之大小有别,所以在团队建设的架构上应有所区别。在大企业中,根据企业各专业化公司的行业共性与各自特性,企业团队建设必须是一个多层团队系统,但层次太多又会显得过于松散,所以以不超过三层为宜。三层团队能将企业上下凝聚在一起,它精干地将整个企业建立在高层团队、流程团队及行动团队的三级架构基础上。每级团队都承担不同的角色和职责,相应的,针对每个团队建有不同的评估标准。这个多层团队系统,企业总部作为指挥机关,掌握全局性的产业发展思路、勾勒发展愿景,向局属各单位下达经营业绩指标,处在核心、中枢位置,是高层团队。企业这一高层团队的下一层是以不同专业特点下属单位为代表的负责经营的团队,在这里就是战略流程团队。他们的工作是经营管理各自的企业,作为闯市场的主体以缩短团队当前业绩与可达业绩之间的差距。第三层是行动团队,隶属在第二层之下。负责完成具体的生产任务,它往往是基层车间或基层队站。行动团队是最基层的一个群体,这种团队快捷高效,如今在全球顶级企业中极为盛行。多层团队系统的设置遵循一条指导原则:企业架构的设计应确保企业的各个部门对全局都能心知肚明,并为企业的整体目标各尽其力。三个不同层面的团队在管理上各司其职,分别偏重于高层管理,策略及流程控制,以及以具体行动贯彻执行。这种划分旨在将高层的任务目标,细化成企业经营中至为关键的业绩差距,并最终付诸行动。二、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结合企业实际灵活运用员工团队建设方式在员工团队建设的内容和形式上,既要继承中国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如集体主义思想),又要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大胆借鉴国外团队建设的经验。近20多年来,企业文化在国内外著名企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如美国的IBM公司、微软公司,日本的松下公司、丰田公司,都以优秀的企业文化而著称。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它们的员工团队建设也体现着不同的特点。在欧美知名企业,在团队建设中重视发掘个人潜能,重视员工个性化发展,允许员工“张扬自我”。在企业文化发祥地的日本,企业员工团队建设则比较强调对员工思想行为的规范和约束,重视整个团队的凝聚力。而像海尔、联想等中国的一批现代企业的文化既带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鲜明烙印,又大胆借鉴、吸收了西方文化的精华,达到了中西合璧、优势互补,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有鉴于此,企业在员工团队建设中,科研院所等技术知识密集的部门应更强调激发个人潜能,基层队站等劳动密集型的部门应更强调约束与规范。三、与其他企业文化要素配合加强员工团队建设员工团队建设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与企业文化中的其他部分相辅相成,企业文化中一些要素对团队建设、团队精神的形成必不可少。首先是CI。近年来,企业整体形象设计—CI大行其道,源于企业家们经营理念的深化。CI给企业带来的是鲜明的品牌、统一的标示、整洁的场所、文明的举止、周到的服务和一致的风格。一个好的CI设计,可以使外界对企业的形象识别更加容易,通过视觉冲击强化人的记忆,是企业宝贵的无形资产;其次是企业精神和经营理念。按照科学规范的操作流程和方法,提炼出企业精神和经营理念是符合企业当前实际的价值要素,是企业的宗旨、员工的共同信念和信仰,它规定着全体员工的共同一致的方向和行为准则,它指导着团队整体的活动和形象,是为企业实现宗旨和目标服务的。上述两点对外标志着企业的形象和地位,对内则会使整个团队极大地增强认同感、使命感和责任感,从而化为团队不竭的前进动力。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员工价值和企业价值的共同增长,以合力提高企业的长期经营业绩和知名度、美誉度。企业在CI、企业精神、经营理念方面的设计提炼,以局为单位进行还是局属各单位分别进行,以及怎样进行,不在本文讨论之列,这里只谈它们与员工团队建设相辅相成、互为依存的关系。四、员工团队建设中重视不同人员的特点团队建设中应重视团队人员特点。比如,企业各级机关人员相对于一般操作员工素质要高。但在数量上可能比普通员工要少,个人素质高,独立思维能力强,信息渠道多,容易造成各自为政,各唱各的调,各拉各的套的局面。普通生产人员则一般是人数众多,但在创造性工作,推动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方面的能力要弱一些。因此在建设高素质团队中要重视不同人员特点,有的放矢开展管理教育、使用培训,灵活的方式可以不拘一格。这一点在团队建设上应引起充分重视并予以正确处理。五、员工团队建设必须紧扣业务工作企业的追求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其实现途径是把自己的产品或劳务卖出去,这就要求产品或劳务必须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或者说是具有较高的质量和信誉。这也是团队建设的目的所在。团队建设、团队精神只有与企业核心业务如生产、营销、服务等结合在一起,寓于业务工作之中,从业务工作中建设,在业务工作中展现,才能有更大、更强的活力,才能更有利于企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六、员工团队建设中警惕不良文化的侵袭建设团队要反对不良文化的侵袭,这里主要是指背后的小报告等非正式信息。管理层(者)与团队成员之间健康的信息沟通有助于管理层(者)更好地指导团队成员的行动,消除误解。不管是

上一篇:感情文章范文 下一篇:南方人过年吃什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