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作文我的家乡范文

时间:2023-10-23 17:17:26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的家乡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的家乡篇1

一、组建了网状式的教研机构

学年初,即组建以校长为组长,支部书记、副校长、教导主任为副组长,教研员为执行组长,乡属各小学教师为成员的网状式教研机构,教师既各负其责又资源共享。以期集中科研智慧,辐射全乡教研,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凸显教研服务于教学的作用。

二、以课题研究推动教研工作

1、XX学年,申报了省级课题研究三个,主持人为语文李其贤、数学宋有章、信息技术沙家湘。变以往支离破碎的教研为规范的课题研究认证,进而发挥教研积极能动的作用。

2、在实施省级课题研究过程中,有相关于省级刊物,有被普洱市文联纳入比赛的文学作品,有被《茶树王》发表的文章,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有实质性突破。

3、在语文教学研究方面,因兰有荣、李其贤义务执教的三年级习作指导效果明显,被镇沅县第二中学校刊《白山茶》主编潘永华老师聘请去指导主题写作,且有《三个字中的那一天》等学生作品于镇沅县信息网。

三、教研形式灵活多样

1、乡属各完小在行政教研组统筹下,每月开展两次教研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有小专题座谈会的教研活动,如六年级学生心理活动研究,就是以学生的表现,分析其心理变化,找出对策,以帮助学生健康过渡到七年级。有《XX年普洱市 “以学生为主体,顺学而导”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竞赛》观摩学习后的交流反馈。有计算能力培养研讨课的展示。

2、乡小行政领导及教研员定期或不定期深入教研第一线,到各完小查看、听课、交流等,整合了教研力量,且撰写成文章于教育信息、网校空间,供教师参考。

3、抓住校际、乡际、县与乡、市与校教研活动的机会,各抒己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提升教研能力,促进教学质量。

4、教师校本教研意识增强,有思想品德科任教师请语文老师上课的,有同年级教师以“换课上”进行教学研讨的。教师可谓想方设法以教研兴教学,走出了闭门造车的低谷。

四、教研成果显着

1、在县、乡级科学、三生教育竞赛中,参与教师把教研的精华带回了各个学校。特别是县级三生教育竞赛一等奖的获得者沈艳梅,既是我乡教研工作蒸蒸日上的见证,也是我们教研工作追求的一个高度。

2、在新课标理念下,学校重视外出到省聆听最为前沿的名师专家的交流。且要求参加教师学以致用,发挥“一人参加,全乡教师受益”的作用。如,参加了部级新课程标准课堂教学观摩学习的副校长、教导主任、教研员到各完小进行教研活动,且听课后又由语文、数学教研员各上一节“移植”解读课融为一体,进行有针对性的教研。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的家乡篇2

大家好!

首先感谢组织上给我这次参与竞职的机会。此刻,站在这个竞聘的讲台,我以平常、诚恳的心态接受大家的检阅,向大家汇报自己的工作,阐述自己的理想。希望带给大家的是一个真诚、坚毅、稳重和成熟的我。

我叫李学钦,男,汉族,现年34岁,中共党员,五合乡腾朗村人,**年7月保山师范学校毕业分配到五合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后云南师范大学文史专科毕业,现正在攻读云南师范大学中文本科学历,中教二级教师,现任五合乡中心学校教导主任。今天我要竞聘的是五合乡中心学校校长岗位。我之所以有勇气、有信心竞聘五合乡中心学校校长缘于五个理由:

第一、我有充分的激情和自信。

今年34岁的我,不仅有健全的体魄、充沛的精力,而且有年轻人特有的朝气;不仅有多做少说的性格、雷厉风行的作风,而且有无私无畏的风骨和敢抓敢管的魄力。同时,我是一个农村孩子,特别能吃苦、特别能耐劳,具有朴实无华的品格。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我家庭稳定,负担较轻,妻子及家人全力支持我的工作,使我能够摆脱家庭事务的纠缠,全身心地投入我热爱的教育事业。这些,都使我对工作充满了激情与自信、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第二、我有丰富的成长历程。

我出身农村,家境贫寒,能够上了师范学校又回到家乡工作,可谓幸之又甚。所以从师范学校毕业参加教育工作的那天起,我便深深地爱上了教师这个崇高的职业。之后,无论工作岗位如何变换,我都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我先后在五合乡官田完小、花寨完小、整顶完小、五合中学任教,在七年的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先后担任班主任、教导主任、完小校长;在四年的初中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曾经担任过班主任、年级组长、办公室主任;20*年8月至今任中心学校教导主任,前后有14年多的基层业务工作经历和管理经验。我既在全乡最边沿的官田完小当过普通教师,也在全乡最大的整顶完小任过校长;我既有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和管理的经验,又有初级中学教育教学工作和管理的能力。能够从边沿校点一步步走向教育的中心,这个过程客观上就是一个成长和成功的过程,对我来说受益匪浅、终身难忘。我常常这样想,是党的政策、组织的培养、领导的关爱以及同事们的关心与帮助使我一步步走到了今天。我只有将心中这份感念之情化为工作的动力,长存于心,不懈地追求、努力地工作,才能报答多年来领导和同事们的教育、培养和关爱。

第三,具有明确的办学思路

在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指引下,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我明确了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先导,是时展的必然,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核心;明确了凡是与客观实际吻合,能促进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教育观念是正确和先进的,其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必然反映一定社会与时代的特点与需要,因此我们在教育观念问题上,必须重新审视自己,重新认识自己,对教育观念问题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摒弃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重新构建教育观念的新体系。既要善于继承,更要不断地开拓创新,树立符合现代教育的观念。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五合造就一大批高素质劳动者、高技术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创新人才夯实基础。

第四、我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教育教学工作业绩突出。

或许是执着追求、情有独钟的缘故,近十五年的教育教学、教研工作实践,使我积累了一定的专业优势。**年7月,命运之帆将我从广阔的天地载回了家乡,开始了我的教书生涯。我服从分配,满怀青春的激情和对教育事业的忠诚走上讲台。在五合的最边远的官田完小一教就是三年,依次任一、二、六年级班主任,所教班级的成绩都在我乡同级组前五名,连续三年被评为乡级优秀教师,用我们校长当时的话说:“我们官田完小分来了一个专教前五名的小伙子。”也就是第三年,**年4月,我受乡教育办公室的指派参加了腾冲县第四期小学校长培训,并取得上岗合格证。由于我的突出表现,**年9月,又到花寨完小任副校长,先后担任四、五年级班主任,年终成绩分别获乡同级组二名、三名。更有意义的是我在老党员校长的影响下,接受了党的知识教育,沐浴到了党的阳光雨露,对党有了深入地了解。**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由于工作的需要,**年7月中旬调到整顶完小任校长。此时,面对重重困难,我深感肩上的担子的沉重,任务的艰巨,然而我并没有退缩,因为我已经是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有着党的理论指导,有着校长合格的上岗证,有着满腔的教育教学热情,有着对人民教育事业的赤胆忠心和不畏艰难的奋斗精神。作为当时五合最年轻的完小校长,我一手抓教学管理,一手抓学校建设,用我年轻的双肩担着整顶完小向前迈进,经过两年的努力,整顶完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校容校貌有了改观,校纪校风有了新的变化,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年终素质水平测试各年级均处于全乡同级组前列。

由于我在整顶完小工作的出色表现,**年9月我被调入五合乡民族中学任教,担任99级级组长、118班班主任。随着环境的变化,激烈的竞争,加上自身条件的种种不足,我又想把工作做好,我感觉非常劳累。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在艰辛繁重的工作后面,找到了欢乐,找到了欣慰,找到了人生的位置;在这块生机勃勃的土地上,我用储满青春的激情,默默地耕耘,抛洒着汗水,播种着希望,重复着一次又一次的成功。“教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已锻铸了我终生从事教育的志向和理想。热爱教育,热爱孩子,使我无悔地在教育岗位上奉献着自己的一切。为了提高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不断省悟自身,发现了自身的许多不足,发现了空有满腔热血尚且不够,发现了我自身的知识远远不能适应中学教育,要适应中学教育,必须不断地进行自我提高,丰富自己的知识。于是,我鼓起勇气,面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学处人处事的方法,以填补人生的先天不足。经过不懈地努力,两次参加成人高考,两次过关,专科已经修完,现在正在刻苦攻读本科。

20*年,五合中学的中考成绩再创辉煌。中考上一中线34人,其中600分以上6人,有5人在县同级前五十名。那年,我担任初三级组长,我站在巨人厚实的双肩上,已经采撷到胜利的果实。我们118班,上一中线4人,600分以上1人,我们班语文单科也特别优秀。全级组语文上100分的共有4人,我们班占3人,同时,我也被学校推荐为市级优秀教师,所在级组被评为优秀级组,我也被上级组织破格提升为办公室主任。

由于我在中学工作的突出表现,通过组织严格考察,20*年8月,我被任命为五合乡中心学校教导主任,负责全乡的教研、师训和少先队工作。我深感我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任务更艰巨了。我已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发光放热。首先,明确了“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的教育宗旨。高质量的教育必须有高质量的教师。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结构优化、素质精良、业务精湛、创新力强、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大计,把教师培训工作视为提高全乡教学质量的起点。为了提高五合乡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建立了教师培训体系,与县教师进修学校联合对全乡中小学教师进行各种教育教学技能的培训,全乡性校本培训,利用暑假间与新潮电脑培训中心联合对教师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培训,四年来,先后培训教师900多人次,全方位、多渠道加强了教师队伍建设,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基础的教师保障。

其次,除正常的材料、数据统计上报,文件下达,督促检查外,我更重视教学的研究。教学研究是教师提高自我素养的活力。我更尽心研究素质教育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系,明确只有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的素质才会提高,才可谈素质教育。所以,从教研工作入手带领五合乡全体教师狠抓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从教学实际入手,在往年的教学实践基础上,摸索出了一套加强教学质量监控的体系,并在全乡推广实施,扩大了师生、班级、学校、成绩的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比出师生、班级、学校办学水平的优劣、长短,让师生们在对比中发现自我,避免了工作的盲目性,明确了奋斗的方向,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此基础上不断深化和总结,并使其上升为教育理论,发表在部级刊物《教师报》上。总之,通过不懈的努力,我乡的教研工作已在巨人的肩膀上又高出一头,全乡中小学教育教学成绩已跻身于全县中小学教育的水平的前列。

在少先队活动中,我积极安排、组织全乡性少先队活动及村完小少先队活动。四年来,组织了乡级规模最大的两次少先队活动,20*年的首届少先队检阅,20*年的首届小学生冬季运动会,都取得了预期和超常的效果。从整体上推动了五合乡文化、体育事业的发展。

在考务工作中,中小学密切配合,精心组织安排,严肃考纪考风,深信真实成绩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不竭动力。杜绝了部分教师工作中的投机取巧,避免了部分教师的不劳而获,给时时刻刻辛勤耕耘在教育一线上的教师一个满意的回报。

工作中,利用一切可用的时间,深入到教学第一线。与师生们一起探讨读书、学习,紧紧抓住教学上的第一手材料,确定了正确的教研方向,目前成果喜人。

第五,多年的综合管理岗位健全了我的品格,增强了我的宏观驾驭能力。

在实践历练中,我深知作为一名合格的教育管理工作者,不仅要有较强的政治素质,过硬的业务工作能力,而且要有积极健康的心态、良好的精神和品格。做事必须先学会做人,处理好现代人际关系。现代人际关系是搞好工作,实现自我价值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人际关系不好,那么工作就难以得到别人的支持,就不可能做好工作;另外,如果人际关系不好,自己的心情肯定也不可能好,就会给自己带来烦恼,不利于自己的健康成长。参加工作后,我时常告诫自己:对党对教育要忠诚、做人要重德、为人要坦荡、待人要诚恳、处事要谨慎、工作要勤奋,我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我真切的感受到教育管理工作确实是一个锻炼和提高综合素质的岗位,也是一个干事的岗位。真正做好这项工作,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同时,扪心自问,我也清楚地看到,我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是工作的预见性还不够。二是创新能力还不是很强。三是在加强联系方面还做得比较欠缺。这些虽然不是原则性问题,但也是想干事、干好事的一股阻力,有待于自己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克服和解决。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中心学校校长”是一种责任的代名词,敢竞聘中心学校校长就是勇于面对责任的一种表现,也是人生的一次自我挑战。竞职竞聘重在参与,站在今天的讲台上,我已经成功地实现了参与!

我知道中心学校校长工作十分清苦,是个苦差、杂差。但我认为只要你细心耕耘,精心谱曲,照样能苦中取乐,弹奏出精彩的乐章,并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如果我这次能够竞聘成功,我的工作目标就是:以为争位、以位促为,真正使中心学校的工作在全乡、在全县有为有位,在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做出自己的贡献。为实现这一目标,在依法治教的前提下,我将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第一、找准定位,以为争位。

我想作为一名中心学校校长关键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工作不拖沓、不含糊,矛盾不上交、不下压,责任不躲避、不推诿。要善于和敢于承担责任,推动工作。在教育局和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当好“管家”,管理好一方教育的全面健康和谐发展。用全新的教育理念,脚踏实地的工作热情,忠于、勤于党的教育事业,着力打造教育事业的“五合品牌”,真正让教育局和乡党委政府领导放心,使全体教师工作称心、生活顺心。用自己对事业的热爱和忠诚以及出色的表现,来赢得领导与同事的信任、来提升教育的地位。

第二,转换角色,以位促为。

我将在教育局和乡党委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尽快转换工作角色,抓紧抓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一是抓好学校安全工作,把学校安全工作视为中心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并在校长会上多讲勤布置,平时多督查,多询问,抓落实,及时排除安全隐患。二是抓好学校校舍维修工作,实事求是地做好一师一校点的撤并工作,加强学校硬件建设,整合利用教育资源。三是狠抓教育教学质量,确保我乡中小学教学质量稳中有升。

第三,勤奋工作,有为有位。

我将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努力做到“三勤”:一是腿勤。无论是教育局布置的任务,还是乡政府中心工作,我都不怕多跑路,不怕多流汗,不怕多付出,舍得花力气,舍得下大劲,把工作做实做细、做在前面。二是脑勤。勤学苦思,注重研究剖析矛盾,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难点、热点问题。三是嘴勤。多向教育局领导、乡政府领导汇报工作情况,加强上下沟通,密切左右配合,取得各单位和村“两委”的极力支持,切实提高办事效率,保证学校的健康、和谐、高效运行。

铸魂工作艰苦而细致,展望未来,更觉得任重而道远!

“空谈误事,实干兴教”。虽然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博大精深的施政纲领,但我相信有在座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的关心、支持、帮助和配合,我一定能够当好一名称职的中心学校校长。坦诚地说,我关注竞聘结果,渴望取得成功,但我更重视参与的过程。我认为参与的过程有时可能比结果更为重要。我想对大家说的是:无论竞聘成功与否,都不会改变我对党的忠诚、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也不会改变我对在座各位的尊重与感谢。总之,无论怎样,我都会用一种平和的心态,直面挑战,笑对人生!给我一次机会,我将还您十分精彩!这就是我永恒不变的信念和这次竞聘的诺言。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的家乡篇3

【关键词】农村小学;作文;问题;对策

作文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举足轻重,它是一种综合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从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很多年了,我深感学生作文中存在不少问题,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下面就以四年级作文为例来号号脉,开开方。

一、错字别字多

汉字比较复杂,写错别字是人人难免的,如某个字多一撇少一撇,多一点少一点,多一横少一横,这在学生的作文中更是无法避免。较之三年级,四年级的作文已经不提倡用汉语拼音注音了,于是除了上述的“错字”外,还出现了一些“生造字”。四年级上学期教材“习作4”,要求用象声词写一个场景,很多象声词都有口字旁,于是就出现了把“叮当”“丁零”“突突”“轰隆”加上了“口”字。由于作文时间有限,学生“提笔忘字”“思维卡壳”更是常有的,所以作文中出现同音字、形近字混淆使用的现象更是举不胜举。

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错别字的产生呢?我除了让学生及时订正错别字自备一本“纠错本”外,还依据作文批改记录,定期总结归纳生活中的常用字、易错字,打印后粘贴于班级“学习栏”内,让学生经常阅读、记忆。实践证明是有效果的。

二、方言口语多

本地方言把“老叔”称为“老爷”,“姑妈”称为“娘娘”,“姨妈”称为“姨娘”,“爷爷”称为“爹爹”,“外公外婆”称为“公公婆婆”,这就让人难以读懂,甚至产生歧义。学生署名时,“外甥子”与“外孙子”概念混淆不清。可见方言土语确实影响阅读、交流。除此之外,总有一些学生文中夹杂着口语,破坏了语言的美感和表达的流畅性。

减少作文中的方言土语,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的:1、坚持跟学生用普通话交流,用普通话上课,学生用普通话回答问题。2、利用现有教材资源,通过课文教学,学习语言表达。3、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作文指导书,并做好读书笔记,摘录好词好句,从中学习说话。4、坚持做好作文批改,对文中好的词句及时批注、肯定,好的文章当做范文,评讲时读给同学们听,集中学习。

三、了解家乡少

四年级上学期教材“习作3”,要求介绍家乡的风景名胜、风俗美食,学生对家乡灵岩山、金牛湖等只知其名,并不了解多少。我认为让学生了解家乡,应该重视乡土教材的学习。“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认为,除了重视社会实践活动,教师还要了解家乡,做个有心人、负责人的人,多向学生介绍家乡的过去和发展,引导学生关心家乡,关心国内外大事,这样,“心中有积淀”,写作才能胸有成竹,文思如泉。

四、交往观察少

《语文新课程标准》第二学段(3~4年级)对习作的要求是“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采取什么措施呢?我首先教育孩子友情的珍贵,鼓励他们多交几个朋友,在家长允许的情况下多串串门,探讨学习中的问题,互相借阅课外书。我利用中队活动,带孩子到操场观察春天的足迹,我还通过校信通、家长会跟家长交流,建议家长多带孩子外出活动,亲近社会。

以上即使我对四年级作文的一个粗浅的诊断和做法。作文教学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它任重而道远,有待于我去进一步探索。

参 考 文 献

[1]刘春.浅谈农村小学的作文教学方法[J].成功(教育版).2011(8).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的家乡篇4

一、城乡文化教育发展现状

(一)文化事业发展现状

目前,我县文化建设主要以乡镇、行政村为重点,全面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充实文化队伍,丰富文化活动,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据了解,自20*年以来,全县共投入资金5000余万元(其中县财政配套投入1500余万元),在6个乡建成了文体站,在112个行政村建成了文化室,组建了50余支农牧民业余文艺演出团体。自20*年起,我县实施了农牧民健身工程,为21个行政村新修了篮球场,为22个行政村购买安装了健身器材。20*年,*县还实施了“农家书屋”、“东风工程”两大惠民工程。自治区首批“东风工程”出版物共为我县赠送了党报党刊1342份、图书16553册。截止目前,县财政已连续出资新建了11个“农家书屋”,很好地解决了农民群众看书难的问题。同时,为把文化阵地拓展到乡村、到农户,我县发挥文化部门指导作用,帮助12个行政村新组建了村级业余文艺演出队,进一步丰富了村民业余文化生活。20*年以来我县已放映电影2500余场次;开展“送图书下乡“工作,两年来共发放图书近4000册,并建设了12个服务点,对乡镇图书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开展“文化六进”,组织20多名专业文化工作者到农村辅导群众文化活动,送文化下乡76场。

(二)教育事业发展现状

目前,全县共有中小学校25所,幼儿园22所(公办21所),其中,中学14所,完全小学11所,教学点34个。在校生11869人,其中小学7262人,初中2944人,高中1663人;教职工1188人,其中专任教师937人;幼儿园22所,其中公办21所;乡、村农牧民文化技术学校1*所。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56%以上,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达1*.32%以上。历年中高考成绩、内初内高录取率均在地区前例。县幼儿园为民汉合园、混合编班的幼儿园,乡村幼儿园均为“双语”幼儿园,学前教育覆盖面已达70%以上,少数民族适龄学前儿童入园率达57%。自20*年以来,我县先后招聘了245名教师,其中人才交流70人,县财政招聘175人;提前退休了338人。*年以来,我县先后争取建设资金达3*9万元,分别实施了“边境县农牧区学校改造项目”、“寄宿制学校改造项目”、“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等项目工程。20*年,我县全年总投资达到3017万元,新建校舍13876平方米,修缮学校围墙5000米,并按“国标”配备了各类教学仪器设备。

二、城乡文化教育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县虽然在城乡教育、文化发展上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群众还有不满意的地方,工作中还是存在着薄弱环节的。从总体上看,城乡教育、文化发展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有一定差距。具体表现在:

(一)城乡文化发展方面:

1、基层文化人才队伍薄弱。在加依勒玛乡加依勒玛村和村民座谈时,我们了解到,当前,随着农村经济发展的多元化,青壮年劳动力纷纷外出打工,其中大部分人是农村文化队伍中的积极分子,以致农村文化能人匮乏。留守在家中的妇女和老人承担着农牧业生产的重任,参与基层文化活动的积极性较难调动。这一问题在各乡镇都比较普遍。

2、为农民提供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总量偏少。在县文体局调研时,干部们反映,尽管县委、政府一直致力于培植农村公共文化产品,积极组织文化下乡活动,为农民放电影、演节目等,但与农牧区群众需求相比,在内容和数量上都比较有限。由于寻多乡村地处偏远,加之文化部门经费不足,使得农村文化相对贫乏的问题短时间内难以有效解决。

3、城乡文化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在库勒拜乡文体站调研时,有看书的村民反映,农村图书室、阅览室书籍存量总体较少,同时更新较慢,想看的书在文体站找不到。与县城相对繁荣的文化市场相比,农村独具特色的乡土文化缺少与县城文化必要的交流平台,使得各自的文化优势无法实现充分共享,形成整体合力。

4、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纵观我县城乡文化发展,县城文化基础设施相对完善的多,而乡、村级文体办公设备呈现区域性对比上的不足,特别是缺乏具有专业知识的文化工作者,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现有文化资源的有效利用,基层文化单位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二)城乡教育发展方面:

1、教育资源总量不足,城乡发展相对不平衡。主要包括:一是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不科学不合理,50人以下的教学点37个在一定时期存在,农牧区个别学校教学靠支教老师维持正常的教学。二时按照“两基”要求,学校的服务地理半径为3公里,农区乡中学学生在600人以上,山区牧区初中应达9个班,校均450人以上,但很难达到集中办学。三是高中规模较小,目前民汉高中每年招生只有600人,初中毕业生有相当一部分不能升入高中学习。

2、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哈语教师整体超编的情况下,汉族教师不足。全县教师整体分布不均衡,农牧区教师涌向县城的势头有增无减;学科专业搭配不合理,农牧区教师整体学历不高。引进新教师存在待遇保障等问题,难以留住人才;老教师经验丰富但年龄偏大,教师队伍没有活力。

3、教育管理体制落后,用人机制有待进一步激活。一是教职工管理不科学,导致部分教职工缺乏工作主动性和自觉性,责任心不强,上进心不足,存在着等退休现象。二是“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落实上有偏颇,事权与人权财权分离,责任不清,主体不明,学校花钱的事躲着走,有权的事争着要。三是学校内部管理缺乏激励机制,教职工竞争意识相对不强淡薄。目前优秀教师的流失、优秀学生的流失已成为影响教学质量、升学率的重要因素。

4、教育投入渠道单一,普及教育需要更多资金支持。普及教育需要的经费,主要靠政府投入为主,投入渠道单一。由于我们是欠发达地区,每年的资金投入与教育事业发展需要之间仍然存在差距。时代的发展要求农牧区教育有突飞猛进的发展,人民群众也对各级学校寄予了很高的期望。教育做为一项民生事业,目前民办教育尚未发挥出应有作用。

三、城乡文化教育发展的对策与思路

(一)城乡文化发展的对策与思路

1、高度重视,积极创新机制

在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县已经把农村文化建设列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建立起了宣传、文化、广播电视、教育等多部门参与农村文化建设的协商平台和机制,从制度上保证各个部门共建共享农村文化。但还缺乏资金保障机制,我们认为应建立起有效的农村文化建设的长效投入机制,县、乡财政要统筹规划,不断提高用于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的资金比例。设立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确保县、乡、村公益性文化基础设施和重大群众文化活动等农村重点文化建设的资金需求。积极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采取奖励、补助、贴息等方式,鼓励社会各方面力量兴办农村文化事业。要实施乡镇文化建设目标责任制,坚持平时检查和年终检查相结合的原则,进行量化考评,考核的结果与奖惩挂钩,确保干部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积极性。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乡镇为依托,以行政村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逐步完善乡文体站和村文化室的功能,保障群众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权益。

2、多措并举,鼓励自办文化

通过财政支持和文化指导,帮助农民把各类文化组织发展起来,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近年来,我县已持续开展了文化“三下乡”工作,在城乡积极开展了“乡村百日广场文化”、“乡村百日文体活动竞赛”、“文化六进”、“群众文艺汇演”等群众性文体活动。20*年以来,全县各乡镇的“腰鼓队”、“秧歌队”等业余文艺演出队,在农村开展文体活动200余场,参与群众达到12万人次。20*年底至20*年初举行了两个月的“*县第九届群众文艺汇演”。在20*-20*年的自治区首届“乡村百日文体活动竞赛”中,我县被评为“自治区乡村百日文体活动竞赛先进县(市、区)。”

从调研反映的情况看,广大群众特别是农牧区群众非常渴望展示本地特有的文化资源,让更多的城里人知道乡村文化的魅力。今后,我们将在文化活动中实现“双向互动”:一是下派文化力量进行试点,从节目编排到正式演出,对10-15个文化基础较好的村进行全程指导,在农闲时节和节假日,组织群众自编自演富有农村特色的文艺节目,吸引越来越多的农牧民参与到文化建设中。积极展开财政支持,从演出道具到演出场地,对自办文化愿望强烈的村进行充实、配全。二是充分发挥群众智慧,邀请民间文化人士参加县上节目的编排,充当“导演”,参与到节目策划中来。通过双向互动,进一步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文艺创作和演出热情,丰富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更进一步促进农牧区文明风尚的形成。

3、文化下乡,丰富群众精神生活

今后我县将进一步探索城乡文化活动长效机制,借助文化下乡等载体,进一步满足城乡群众文化需求,丰富群众精神生活:

一是继续组织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开展好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充分发挥流动电影放映车、乡镇电影放映小分队的作用,开展电影放映工作,使“三下乡”活动小型化、经常化、多样化,努力做到灵活多样、行之有效。二是把经常化、小型化、多样化的文化活动与定期举办大、中型群众文化活动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农闲、节日,组织各类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演出、劳动技能比赛等活动。鼓励农民群众自编自演具有地方特色的文艺节目。倡导农民读书用书、学文化、学技能,普及先进实用的农业科技知识和卫生保健常识。三是积极引导重要的公共文化资源为农村服务,强力推进广播电视进村入户及“文化资源共享工程”的实施。各级电台、电视台要把面向基层、服务“三农”作为主要任务,多播出受农民群众欢迎的精品栏目和节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重点在乡、村文化阵地增加农民群众读得懂、用得上的通俗读物的品种和数量。四是加大对各乡文化站、行政村文化室、“农家书屋”的宣传和管理力度,调动农民学习新知识、新科技的热情,并将新科技应用于生产、生活,充分发挥“东风工程”免费发放的各类期刊、农村科技图书、音响资料的作用。新华书店也应当针对农民的实际需求,为农村读者购书读书提供优惠和方便条件。

4、强化监管,促进城乡文化健康发展

一是进一步加强文化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工作制度,坚持日常巡查和突击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农村文化市场的监管。二是发挥乡镇文化站的监督作用,整顿和规范农村文化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经营行为,促进农村文化市场的稳定有序发展。三是规范农村文化市场,加大农村文化市场的执法力度,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工作,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严厉打击违法违规活动,取缔无证经营。重点加强对演出娱乐、电影放映、出版物印刷和销售、网吧等方面的管理,坚决打击色情、封建迷信等违法活动,确保农村文化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

5、加强培训,建设乡土文化队伍

一是认真实施文化人才教育培训工程。采取送到文化院校进行深造、从县艺术团、文化馆派人到乡村办文化人才培训班等方式,对乡村文化干部进行业务培训。20*年以来全县举办乡镇文化中心人员、文化市场管理执法人员和经营人员、业余文艺爱好者培训班等共14期,培训近400人次。计划今后两年举办相关文化培训30期,培训人数1000人次,有效提高业余文化爱好者参与活动能力。二是建立村(社区)文化辅导员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结合“送文化”下乡,对已经统计出来的560多名社会文艺骨干进行多渠道、深层次培训,为活跃乡村文化提供人才保障。三是建立专兼职结合的农村文化队伍,积极培养农民文化骨干,充分发挥民间艺人、文化能人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传承发展民族民间文化方面的作用,巩固农村文化建设的群众基础。对农村文化精英从事农村文化事业进行适当财政补贴,逐步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四是充分发挥艺术团、文化馆专业艺术人员的优势,加强对农村文化队伍的指导培训。在20*-20*年已下乡指导农牧区文化活动100余次的基础上,今后两年指导活动次数要达到150场以上。五是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扎根创业,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丰厚的土壤条件。

(二)城乡教育发展的对策与思路

1、巩固基础教育,进一步提高基础教育质量与水平

近年来,*县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把项目建设作为改善教育教学条件的重要途径,积极争取资金,修缮、新建校舍,过去低矮破旧的校舍已成为历史。今年,我县将进一步加大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全年总投入预计将达到5500万元,新建校舍近2万平方米,砖混校舍占校舍面积的百分比由2001年的33%上升到95%。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同时,我们按照小学生就近入学、初中生相对集中的原则,对原有中学18所(含牧寄校),小学55所、教学点62个,进行布局调整,加大结构性合校及撤消教学点工作,先后撤销28个教学点,对10所学校进行民汉合校。今年,我们又委托*大学建筑设计院专家对全县中小学校布局调整进行专题调研,制定了《*县中小学布局调整专项规划》,计划用2到3年时间将全县办学点由59个调整为24个,其中高级中学1所,初级中学1所,九年一贯寄宿制学校4所,完全小学9所(含5所乡级寄宿制小学),教学点9个。通过布局调整,形成“县办中学、乡办小学、村办幼儿园”的新格局。

2、创新培养机制,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根据我县教师队伍存在整体超编、结构性缺编的现状,我县将通过加大招聘、放宽出口的方式,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今年,我们又根据我县教育资源布局调整整体规划,制定了《*县师资结构调整方案》,计划用2-3所时间对全县师资进行合理配置,并通过争取上级教师政策、加大专任教师招聘力度、深化支教和放宽教师出口等措施,使全县师资力量达到更优化的配置。目前,我们已上报了292名“双语”教师招录需求计划,实施了50名教师的招聘工作。

20*年,按照教师“十百千”工程,我县先后聘任了10名“教坛明星”、30名“教坛新秀”、10名优秀教育工作者。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将对教师培养机制进行大力创新,每三年评选出十名教坛明星,百名优秀教师,千名合格教师。2009年,我们已经提出了“1251工程”,即到2012年培养1000名县级骨干教师,200名能起骨干带头作用的学科带头人,50名地区级学科带头人,10名地区级以上的学科带头人。同时,我们还将采取内外联合办班、培训作为晋升职称的重要依据的方式,进一步提升教师培训的实效性。今年,我们已制定了《*县教师培训规划》,通过进一步强化县级培训、校本培训基地作用,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相结合的方式,计划用3年时间将全县在职教师强化轮训一遍。目前,*县已形成了由2名部级、32名自治区级、64名地区级、98名县级中小学骨干教师组建的骨干教师队伍,并编辑了疆内第1部乡土教材《美丽的*》。

3、实现两手都要硬,推进幼儿教育和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

一是稳步推进幼儿教育。我们将始终坚持教育“从幼儿抓起、从教师抓起”的方针,将幼儿教育纳入教育发展整体规划之中,使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得到快速发展。20*年我们投入40余万元在萨尔塔木乡库尔米希村、库勒拜乡和萨尔布拉克乡成功开办了3所乡村学前“双语”幼儿园。通过试点运行,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为进一步推进学前“双语”教育发展奠定了基础。20*年,又投入700多万元按照“人口不集中不办园,生源不充足不办园,师资力量不富余不办园”的原则,新建了9所“双语”学前幼儿园,改扩建11所标准化“双语”学前幼儿园,投入70余万元高标准配备了“双语”学前幼儿图书、生活用具、教辅设备等。同时,面向全县公开招聘幼儿教师26名。今后,我县将继续深化幼儿教师支教制度,努力形成“县、乡、村”三级幼儿园支教体系,进一步充实幼教师资队伍。

二是跨越式发展职业教育。我们将以培养农村实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积极依托我县矿业、畜牧、农业、旅游等蓬勃发展的大好时机,与地区技校及疆内有实力的职业技术学校联系,积极开展订单培养,加强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还要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工作责任制、定期巡视检查制度和联席会议制度等,把职业教育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管理目标体系。目前,*县成职教中心下设职业教育培训学校1所,分设“2+1”职业教育培训基地14个,专兼职教师163人。先后共组织“2+1”职业教育培训人数达1400余人,其中成功创业的254人;送出培训384人,其中送出定向培训182人,成功就业210人;县职业教育培训学校开设2个班,招收学员67人。

4、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实现县办中学、乡办小学和村办幼儿园的突破性进展

一是实现中学扩建目标。*县高级中学,现有校园面积70多亩,校舍建筑面积17000多平方米,校园绿化面积1*平方米;现有教职工140人,教学班37个,学生1663人。到2012年,高级中学校改建扩建工作全部完成后,校园面积将达到100余亩,建筑面积达3万余平方米,在校生人数达到2500人,授课班级达60个。为我县普及高中教育奠定基石。*县初级中学,校园扩建达将到118亩,新建校舍面积达2万平方米,把乡部各学校初中部全部合并至县初级中学后,学校在校生人数将达到3000余人,2010年9月前完成加依勒玛乡中学、寄校,齐巴尔乡中学,库勒拜乡寄校的合并,其余各校于2012年前逐步合并到县一中,实现除铁热克提乡寄校、萨尔布拉克乡寄校、齐巴尔乡寄校外所有中学全部合并至县城就读。

二是实现小学布局新突破。以“民汉教育共同融合发展”为原则,继续推进学校布局调整工作。对全县地理环境、校舍情况、人口与生源分布、居民经济状况逐一调查落实。在此基础上充分论证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合理性,从而进行科学规划调整。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打破相邻乡(镇)界限,将相邻乡(镇)的学校合并;对于一时难以撤消的压缩规模,将高段尽可能合并到乡中心学校或牧寄校内,低段暂且保留;对于生源不足但一时难以撤消的学校实行隔年招生的方法,并将其降为教学点;对现有的教学点,或撤消、或合并。在调整过程中,坚持做到3公里以内的学校与教学点尽可能进行合并,对在5公里以外的学生实行寄宿就读。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的家乡篇5

一、强化理论学习,以学习促发展

1、坚持完善乡党委中心学习小组工作长效机制,切实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乡党委将每周五定为集中学习时间,由每名党政成员轮流为全体党员干部集中授课。同时按照年初制定的学习计划要求,每人每周自主学习时间不少于3次,全年的学习笔记不少于10000字,撰写心得体会文件不少于2篇。由乡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定期抽查,亲自审核把关。乡党委还邀请县委党校教师多次来乡为干部进行集中辅导。特邀请北京工业大学人文学院饶少平教授为全体机关干部、村干部开展国际、国家形式专题辅导报告,各项学习举措和学习任务均得到全面落实。

2、不断创新学习方式方法,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做到学以致用。我们将学习和乡党委政府各项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突出主题,大胆创新,不断将学习活动引向深入。突出新农村建设这一学习主题,乡党委政府组织乡村两级干部先后赴大冶市陈贵镇彭墩村、武汉市东西区石柳红村、武汉市马口镇等地学习借鉴外地新农村建设的成功经验。突出发展壮大乡域肉鸭产业这一学习主题,乡党委政府组织乡村两级干部赴安陆、孝昌、河南等地学习考察肉鸭产业发展经验,干部在外出学习中增长了见识,增长了才干。

3、将学习活动同学习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活动结合起来,丰富扩大学习活动的内容,做到学习主题突出,特色鲜明。

二、狠抓对外宣传工作,以宣传促发展

进一步强化对外宣传工作的重要性,发挥喉舍作用,为全乡三个文明建设服务狠抓通讯员队伍建设,按照“精干、高效”原则,乡、乡直主要部门、重点村都配备了兼职宣传干事。利用通讯员交流会、培训会等形式强化对通讯员队伍的培训,积极选派骨干通讯员赴省、市、县主要新闻媒体培训学习,狠抓外宣工作机制创新,将外宣工作纳入到乡党委政府对部门、村的考核评价体系之中,实行目标管理,列入奖励机制。今年围绕全乡在全市争发展“五快”、全县综合目标考核“前六”、财政收入翻番这一目标,组织参与了孝感日报社举办的“名镇巡礼”大型宣传活动,社会反响强烈,日报社晏总还慕名赴乡进行专题采访,乡在全市的影响和形象逐渐提升,全年乡在主流新闻媒体共刊发稿件40篇,其中湖北日报3篇,孝感日报37篇。基本上完成了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

三、狠抓文明创建,以文化促发展

1、突出抓好乡文化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今年乡抢抓国家扩大内需投资计划,成功申报了乡文化综合服务中心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40多万元,其中国家投资30万元,中心于今年5月网份顺利竣工并投入使用。中心设有图书室、阅览室、室、乒乓球活动室、多功能会议大厅、照相室、接待室。自投入使用以来,在此共举办各种文化娱乐活动20多场次,接待群众近1000人,成为繁荣社区文化、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平台。

2、着力抓好农家书屋建设。截止今年,在上级部门的帮助下,全乡共建成罗店、洪岗、高铺、塘陈、庙王、小罗、张台6处农家书屋,其中共建点两处——界牌村、小罗村,其它各村也结合村级阵地建设,开辟了专门的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不仅成为全乡新农村建设的一大亮点,而且成为广大农民学科技、学知识,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文化超市,深受农民群众喜爱,据不完全统计,全乡在农家书屋借书看书的群众达到2000人。

3、认真搞好文化中心户建设。乡文化底蕴比较深厚,群众爱文习文的风气比较盛行,全乡活跃着一大批在不同领域文化具有一定特色的文体骨干,深入发掘乡传统文化精髓,发扬光大传统文化特色,提升乡域文化“软实力”是乡党委政府的职责所在。我们将这些文化骨干网络起来,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成立文化中心户,以文化中心户为纽带,带动其它文艺爱好者,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活动,全乡文化中心户大致分为以图书室为主的图书阅读中心户,以书法绘画为主的书画艺术培训中心户,以舞蹈培训为主的舞蹈培训中心户,以小品、说书、说唱为主的文化娱乐中心户,以体育健全为主的体育活动中心户。全乡共建成文化中心户21家,通过文化中心户的带动,全乡成立各类图书阅览室20多家,成立业余舞蹈队伍1支,组建成立乡书画协会,网络书画爱好者20多人。

4、乡域文化活动蓬勃开展。积极开展免费送电影下乡活动。全乡20个村,每个村平均放映电影12场次以上,共为群众免费放电影200多场,收看群众近万人,认真筹备了全县以庆祝建国六十周年为主题的乡镇优秀文艺节目汇演,我乡选送的小品《姨妹说媒》脱颖而出,荣获最佳网创作和最佳表演一等奖,赢得广泛赞誉。积极活跃社区文化活动,组织开展了广场舞蹈、乒乓球赛、篮球赛等文体娱乐活动,乡还在全县富思特杯职工乒乓球赛中进入前五名,展现了较高的水平,大胆探索,精心筹备举办了乡首届书画展。在全县乡镇之中开创了先河,活动还得了市、县领导的高度关注,引起了积极的社会反响。

5、文明创建卓有成效。全乡共有9个单位被上级授予文明单位称号,其中获县级文明单位的有6个,获市级文明单位的有3个。

四、高度重视,认真搞好清洁家园工作

乡党委政府将清洁家园工作作为年为民兴办的十大实事工程之一,纳入乡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长抓不懈。

1、建立健全了目标考核机制,将清洁家园工作纳入到乡党委政府对乡直部门和村的年度责任考核中,实行目标管理。对清洁家园工作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对落实清洁家园工作不力的单位和主要负责人实行“一票否”,切实增强各单位搞好清洁家园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形成搞好清洁家园工作的合力。

2、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在中心集镇将每周五下午作业集中环境整治日,将周五百人上街治脏工作常态化,严格落实门前“四包”责任制和路段包保负责制,定期组织人员实行集中检查,并对检查情况予以通报,切实将环境整治工作抓实,抓出成效。

3、加大经费投入。从乡镇“以钱养事”资金中列支出专门资金,在中心集镇和各村配备了保洁员,实行卫生专人管理,同时还投入资金10多万元,重点加大对中心集镇的绿化、亮化工作,年初沿乡中心集镇观音路两侧植树2000多棵,更换路灯20多盏。

4、不断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大力加强集镇小街小巷及村级通湾路建设。向上级申请修路指标10公里,全年完成了大潘、六李、罗范等5个村8.5公里的通湾路建设。

五、认真完成年党报党刊征订工作任务。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的家乡篇6

关键词: 德育 校本课程 体验

“教育总是存在于特定的生态、社会和文化脉络中,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不同地域和民族拥有丰富多彩的乡土文化”。近年来,城四小以西庐文化为引领,致力寻找西庐文化与乡土德育的结合点,开展“西庐娃”乡土德育校本课程的探索。通过多样化的乡土德育校本课程活动,引导学生感受乡土文明,传承地方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下面列举学校乡土德育校本课程建设的几个微镜头,谈谈乡土德育对学生心灵的浸润与影响。

一、“西庐娃”文化寻访活动

[镜头一]研究性学习课上,同学们开展了“我是西庐小主人”的主题探究活动,围绕西庐的历史、西庐的发展、西庐的环境、西庐的未来等问题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为了解西庐的过去,大家走访西庐周边的居民;为认识西庐主人王时敏,同学们搜集了王时敏潜心绘画艺术等方面的小故事,同时采访了市文化馆的资深画家……同学们走进西庐,进行实地考察,感受西庐的精致与和谐。

二、“西庐娃”麦秸工艺课程

[镜头二]在四年级的一节麦秸工艺研讨课上,只见孩子们六人一组,小组围坐。桌子中间的工具篮内放着麦秆、黑色的卡纸、白色透明的描画纸,以及剪刀、直尺、胶水等工具。老师首先借助多媒体引导学生欣赏麦秸工艺作品,大胆发表自己对艺术品的感受和理解;接着复习巩固麦秸工艺品制作的方法:压麦秆、描画稿、贴麦秆、剪(刻)图案、贴图案等,让每个学生明晰制作的步骤;然后大家分工合作,有的用剪刀柄来回均匀地压麦秆;有的选择喜欢的图案聚精会神地创作或描摹;有的将已压平的麦秆小心翼翼地贴到卡纸上……不一会儿,一朵朵美丽的小花、一只只可爱的小动物诞生了。虽然构图还略显单一,制作还不够精细,但孩子们用麦秸创作属于自己的作品,体会制作的乐趣,收获的是成功的自豪和喜悦。这样的教学研讨活动,不仅让学生近距离地了解了麦秸工艺,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感染,更感受到了“一心一意”、“贵在坚持”的学习精神,激发起对家乡艺术的热爱。

“麦秸工艺”是我市江苏工艺美术大师、民间工艺家史仁杰老师,经五十年探索发明首创的太仓特色民间工艺。它以光泽透亮的金属质感,古朴自然、高贵典雅的艺术感染力,深受人们的喜爱,是我市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麦秸工艺制作的主要原材料是农民当成柴草、作为肥料的麦秸秆,可以说是一种环保艺术品。继承学习麦秸工艺,不仅有效地保护和发展太仓独特的文化资源,而且有利于提高我校师生的艺术修养、动手能力和资源再生利用的环保意识,是乡土德育资源的有效开发。

1.实施课程,强调“面”的铺陈。

学校制定了麦秸工艺校本课程纲要,创编了《麦秸工艺》校本教材,提出了各年级使用校本教材的不同要求。通过一二年级认识麦秸,三四年级学习制作,五六年级欣赏提高等方式,利用劳技、美术、研究性学习等课程普及麦秸工艺制作,让学生认识麦秸工艺,了解制作的方法,激发制作的兴趣,形成一定的实践技能,从而推动麦秸工艺校本课程的深入实施。

2.传承精品,重视精英培养。

在普及的基础上,通过全校师生报名选拔,成立麦秸工艺制作兴趣小组,每周二、三、五下午3:30以后学生活动时间,由史老师最得意的徒弟王月英老师定期为学生上课进行培训,通过技能性和创造性的训练,提升这批“精英”的实际制作水平,提升麦秸工艺的影响力。

3.立足乡土,丰富作品内容。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师生们设计创作了西庐园、南园、m山园、太师第、张溥故居等太仓乡土景观和“城四小”、体育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吴晓邦艺术馆、太仓港区等乡土建筑,以及郑和航海、娄东画派、牛郎织女、江南丝竹等乡土题材作品,用以陈列展示太仓的人文景观、城市风光、历史风俗,起到宣传太仓,弘扬文化,教育后代,热爱家乡的作用。

三、“西庐娃”好习惯培养项目

[镜头三]主题班会课上,同学们正齐声诵读《西庐娃好习惯三字经》――诚实守信篇:“人相处,贵诚谦,不说谎,不忌妒。借东西,要归还,做错事,要承认……西庐娃,要牢记,讲诚信,受尊敬。”洪亮的声音,朗朗上口的节奏让孩子们对诚实守信这一道德习惯要求有了更深的认识。好习惯三字经的内容是对照《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结合学校实际,通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内容征集,交流探讨,反复推敲而提炼出来的,共包含12篇,即校园礼仪篇、集会礼仪篇、诚实守信篇、遵守秩序篇、卫生清洁篇、文明就餐篇、爱护公物篇、阳光体育篇、安全习惯篇、听课习惯篇、读写习惯篇、思维习惯篇,涵盖了文明礼仪、行为养成、自主学习等多个方面,涉及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中应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

1.诵读“三字经”,知晓好习惯。

为使好习惯培养更有系统性、针对性,学校根据每个年级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点,制定出好习惯三字经诵读的具体目标,低年级以抓学生的生活习惯为主,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理念;中高年级以抓行为养成、学习习惯为主,培养学生的责任感。结合校园学习生活,我们从班级、年级、全校三个层面广泛开展“诵读三字经,形成好习惯”的校园诵读活动。如班级诵读――根据每月好习惯训练重点,各班利用晨会、午间开展三字经诵读活动。要求班主任用足用好每天10分钟晨会,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根据年段要求将相应三字经内容熟读成诵,注意节奏,讲究韵律,并对照内容相互督促,规范自己的行为。

2.内化“三字经”,践行好习惯。

我们通过主题班会、互动体验等形式广泛开展西庐娃好习惯在行动的实践活动。各班以《西庐娃好习惯》三字经为主要内容,一学期至少开展一次相关的主题班会,通过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强化好习惯。在主题班会中,孩子们积极准备,主动参与,既增加了对三字经内容的认识,增加了道德感受,又获得了好习惯行为的训练,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同时,我们通过课堂常规、作业等的细化要求,强化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3.评选“西庐娃”,激励好习惯。

为更有效地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养成好习惯,学校制定了“西庐娃星级评比条例”,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西庐娃星级评比,从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等方面入手,通过激励性评价促进学生好习惯的形成。每学期经过学生自荐、班级民主推荐,全校共评选出500多名“西庐娃”,其中有礼仪之星、文明之星、体育之星,更有学习之星……评上的同学被授予“西庐娃”星级徽章,并也按年级、班级划分,将他们的照片分别张贴在颖悟楼的各个楼层,让全体学生学有榜样,行有楷模,认识到好习惯益终生的道理。

四、“西庐娃”人文环境教育

[镜头四]:“请各班劳动委员把回收桶拿到红领巾环保公司……”每周四中午,校园的广播里总会传来这样一个充满童真的声音。毫无疑问,“西庐红领巾环保公司”的同学们已经开始他们的回收统计工作。坐落在楼梯一角的回收公司内,放置着几个大回收箱,上面分别贴着废纸、塑料、金属、废旧电池等字样。只见各班的劳动委员把班级回收桶交给工作人员,由公司“经理”和“会计”进行回收分类放置,并及时做好各班的数据统计。回收完成后,由工作人员联系校外的废品回收站来校收购,所得款项全部存入“西庐娃”爱心基金,用于对学生的支助和奖励。自“西庐红领巾环保公司”成立以来,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可回收垃圾“有家可归”了。分类回收,定点收购,锻炼了学生参与环保、自主践行的能力。

总之,带有“西庐文化”烙印的乡土德育课程,使孩子们与社会的联系更加紧密,心与家乡的心贴得更近,加深了对学校的感情。乡土德育实践的过程,也是学生参与研究,亲历体验,增强创新和探究意识,发展综合能力的过程。乡土德育,浸润心灵重体验。

参考文献:

[1]刘铁芳.回归乡土的课程设计:乡村教育重建的课程战略[J].现代大学教育,2010,(6):13-15.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的家乡篇7

一、思想和学习情况

(一)思想情况

任职以来我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牢记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在政治上、思想上和行动上始终和乡党委政府保持一致。

(二)学习情况

学习是提高自己理论水平、更新知识,增强综合素质的需要。在工作中,我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学习更进一步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自己思想上、工作中的指导地位。

文化站长是基层文化工作的带头人,既然是带头人就要具备与文化工作相关的技能和素质,要坚持学文化,提高自身修养。一是加强对时事、政治、政策的学习。认真学习《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办法》,了解当前和今后文化工作的形式和发展趋势。二是加强文化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在参加2009年云南省文化厅举办的文化站长业务培训后,我牢记文化厅副厅长所说的,“每个文化站长至少要学会一门专业技能,不管是吹拉弹唱还是剧本创作或者是摄影技术等”,回到单位后我深刻反思,自己到底擅长什么,应该学什么,一定要找准自己的学习方向和目标,最终达到一专多能的业务水平。

二、工作情况

基层文化工作是一项重要而繁杂的工作,它的工作面涉及广泛,触及群众文化、图书、文物、文化市场、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和农家书屋工程等。旧屋基乡文化站在工作中以挖掘民族文化、发展民族文化为目标,以抓好农村文艺宣传队建设为突破口,围绕着乡党委政府和上级文化主管部门工作重点扎扎实实开展了一系列的文化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绩。

(一)、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是文化站长必备的素质

由于工作需要,我在参加工作第二年就调到文化站工作,且2005年担负起了文化站站长职务。自担任文化站长工作以来,我始终坚守一个信念:热爱文化事业,决心干好农村文化工作,这是好文化工作的前提,要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做到对工作认真负责,兢兢业业,用一颗赤城的心去对待工作。我相信:在工作中只要把握正确的方向,认真领会文化部门工作精神,结合政府的中心工作,把文化工作放在首位,记在心上,落到实处,就会使工作得到顺利的开展。

(二)、搞好民族传统节日和重大节日文化娱乐活动的组织指导工作

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丰富干部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根据县文化局、乡党委政府的工作安排,我积极参与组织、指导各类文化活动,主要有:2005年、2006年罗平县菜花节开节仪式旧屋基刀叉方对的人员组织、排练、道具制作;2007年旧屋基彝族乡首届彝族火把节演出队伍的组织,文艺节目的编排、指导等;2008年罗平县首届新农村文艺汇演旧屋基乡演出队人员组织、节目编排、工作协调,并直接参加演出多个节目,最终我乡荣获团体总分三等奖及多个单项奖;2009年旧屋基乡部分村寨彝族火把节的节目编排、工作协调;多次参加乡党委政府在七。一、国庆等重大节日开展的各类文化体育活动的多项工作。

(三)、加快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和农家书屋工程的建设步伐

“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和“农家书屋”工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知识、信息和文化的传播平台,肩负着培养新型农民的使命。经过多方面努力,2008年我乡在文化站内建起了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站点;2009年在木星村委会建立起了农家书屋;2010年在小新寨村委会建立起了农家书屋,各地藏书1400余册。文化站对每个书屋的图书都进行分类上架,登记造册,达到了农家书屋工程验收标准,且按农民朋友的需求实行对外开放,让农家书屋真正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工作安排,乡文化站计划2011年在旧屋基居委会建立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站点和农家书屋工程站点,到2012年将全面完成我乡7个村(居)委会的农家书屋工程建设。

(四)、尽心尽力做好本辖区内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和文化市场管理工作

按照县文化局对“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的工作安排,2008年5月我乡文化站以高度的责任感对本辖区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挖掘整理和全面的普查。通过收集整理上报了戈丫的《玄通大书》、彝文碑,法湾小寨的“箩箩舞”三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最终法湾小寨的“箩箩舞”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的家乡篇8

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推进公共服务向农村倾斜,补足这条经济社会发展“短腿”中的“短腿”,对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经过调研,现就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基层体制机制报告如下。

一、全区教育、卫生、文化事业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

全区现有各级各类学校234所,其中电大1所、中职学校2所、中学18所、九年一贯制学校6所、小学185所、幼儿园3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民办教育学校(园)18所;有在校学生106854人,其中公办教育104515人、民办教育2339人;有正式在编教职工5033名。

全区有区级医疗卫生单位6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个、乡镇卫生院27个、村卫生室158个、卫生点17个;现有医疗卫生人员1350人,其中乡镇卫生人员561人;另聘有乡村医生364人。

全区各街道、镇、乡都设有文化卫生服务中心,属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共有125人,其中文化专干60人。

(二)主要成绩

新区建立以来,全区教育系统着力完成了四大历史性任务:基本偿清核定的“普九”欠债,消除了16956平方米d级危房,完善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基本解决代课教师问题。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100%,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教育比例达到85.17%。建成部级重点中职学校1所、市级重点中学2所。高考各项指标连续七年位居渝东南榜首,其中高考上线率达85%,比重庆市平均上线率高27.1个百分点,录取率达78.5%,比重庆市平均录取率高9个百分点。探索形成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一机三用”模式成为全国先进。

农村卫生工作运行管理机制不断完善,政府在农村卫生工作中的主导作用明显加强,农村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得到了较好体现。与比较,全区乡镇卫生院门诊人次、住院人次、业务收入和职工工资分别增长33.98%、303.8%、214.5%和228.94%,药品收入占医药收入的比例从76.22%下降到了58%。与比较,参合农民人均年门诊次数从0.83次上升到2.98次,生病住院率从2.1%上升到了6.7%,医疗服务需求大大提高。有效控制医疗服务成本,使农民的医药费用负担减轻,与比较,我区乡镇卫生院门诊次均处方费用从21.30元降到了17.45元,次均住院费用从518元降到了481.44元;村卫生室门诊次均处方费用为11.35元。与比较,免疫规划接种率从85%上升到96.33%、住院分娩率从49%上升到86.17%、孕产妇死亡率从132/10万降至49.63/10万、婴儿死亡率从25‰降至9.93‰。经过7年的努力,我区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在全市推广,新农合工作被国家卫生部、发改委等八部委表彰为全国新农合先进区县。

文化设施建设有所进步,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保护,城乡群众文化生活较为丰富多彩。民族文化宫已建成投入使用,完成了濯水等18个镇乡综合文化站建设,完成了城区支中心和两河等5个镇乡基层服务网点建设。打造了乡村文化节和武陵文化广场等群众文化品牌。加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申报和保护工作,成功申报《南溪号子》入选首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示名录,同时,《中塘向氏武术》、《后坝山歌》入选市级保护项目。组织编写了《南溪号子》民歌集等地方文化教材。全区民族文化建设获部级奖项10余项,市级奖项40多项,一批文艺新作在中央电视台和部级刊物播出、发表。精心组织实施了送书、送戏、送电影到农村、学校、工地的工作,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促进了城乡文化交流。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在教育、卫生、文化发展上存在三大困难。一是投入严重不足。“十一五”期间,全区教育预计总共需投入建设资金44500万元,其中新一轮城区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工程13800万元、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8500万元、职业教育基地建设16000万元、教育信息化工程3700万元、农村教师安居工程1500万元、其他建设项目1000万元。区本级 财政将安排2亿元,区教委争资1.5亿元,尚有1亿元资金缺口。据统计,,我区人均卫生事业费只有27.58元,处全市中下水平,与先进区县差距更大。农村卫生补助政策尚未完全落实,投入严重不足,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长期以来只能靠医疗服务收入(主要是药品收入)生存,乡镇卫生院控制服务成本与支出增长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医务人员收入呈下降趋势,尤其是“工改”后医务人员增资部分未落实,影响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成果难以巩固;政府对村卫生室的投入不足问题尤为突出,村卫生室建设长期没有专项经费,对乡村医生的经费补助与乡村医生承担的公共卫生职责极不适应。全区力争在明年内完成所有乡镇文化站建设,但现有资金(每乡镇20万元)只能解决文化站办公、活动用房及配备部分设备设施,如何保障后续资金投入,充分发挥文化站功能作用,为基层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文化服务,还存在较大困难。

二是基础设施设备差。我区现有学生10.7万人,而学校占地总面积仅为147.9万平方米,生均占地与国家标准相差较大,学校教学用房极度紧张,形成了大量的“大班额”,小学约占34%,初中约占56%。教学配套设施建设滞后,常规电教、实验教学、图书、音体美卫劳科技等仪器设备配置较差,村小更为突出,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通过近几年加大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一定程度改善了农村居民就医条件,但由于历史原因和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我区农村卫生基础仍然薄弱,主要表现为偏(来源:文秘站 )远、贫困人口对卫生服务的利用能力较差,可及性较弱,调查结果显示,我区住户到达最近医疗点的距离在1公里以内的仅占28.67%,离最近医疗点的距离在5公里及以上的比例达15.17%,到最近医疗点的时间在30分钟及以上的比例高达52.17%。

三是农村教师、卫生人员、文化工作者的业务素质有待提高。首先是现有教师结构性矛盾突出。全区35周岁以下教师仅占教师总数的46.81%,大多数教师的第一学历是中师,很多教师都是参加工作后再修完第二、第三学历,教师中中文、政史等专业过剩,数学、英语、物理等专业紧缺,教学中存在跨专业教学的现象。其次是农村卫生技术人员严重缺乏。城区聚集了60%以上的卫生技术人员,仅服务20%左右的人口,乡镇只有40%的卫生技术人员,却服务80%的人口,同时乡镇卫生人员学历普遍较低,还有相当比例的人员不具备执业资格,但又占着编制,新的大中专毕业生进不来。村医素质更低,部分行政村因找不到合格的村医而无法设置村卫生室。再次是文化站工作人员严重错位,街道镇乡所设的文化卫生服务中心是一个从事多种工作的机构,造成了对文化工作的削弱,文化专干不专的现象较为普遍。同时由于近几年机构改革中人员变化大,在现有的60名文化专干中,仅有8人受过1次以上的专业培训,绝大多数人员从事文化工作时间较短,未受过专业培训,业务素质普遍较低。

2.在农村教育运行中存在三大问题。一是中小学布局不合理。建区以来,我区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和优化配置教育资源”的原则,将原来的31所初级中学调整为19所,50所镇、乡中心校调整为34所,274所村、完小调整为157所,整体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但是,随着学龄人口不断变化和城镇化建设的深入推进,举家外迁的农村人口逐年递增,部分农村学校生源不足,个别村小一个班2—3年仅招几名学生,教学成本太高,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极不适应未来教育发展的需要。

二是寄宿制学校建设起点低。由于我区系以前“普九”的区,“十五”期间国家二期“义教”工程没有给我区安排专项资金,农村中小学寄宿制条件没有得到改善,多数寄宿制学校都是把学校功能用房改作学生宿舍、食堂,其生均面积低于国家规定标准。现有学生生活服务用房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生活需求,严重制约寄宿制学校的发展。

三是留守儿童管理难。据不完全统计,我区现有留守儿童1万余名,其中双亲长年外出的4000余名,绝大部分农村中小学只负责对学生上学期间的管理,而在放学后和节假日就无人管理和照顾,加之校园外部环境复杂,部分学生出现了“5+2=0”现象。

3.在文化站管理上体制不顺,缺乏活力。现行的管理模式中,人、财、物、事都由乡镇直接管理,文广局虽然对文化站具有业务指导职能,但力度有限,心有余而力不足。不能统筹调配人员,不能形成人员合理流动机制,没有生机和活力。

二、建议意见

针对上述情况,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一)进一步明确政府职责,合理布局农村中小学,加快寄宿制学校建设

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各街道办事处、镇、乡人民政府要切实负责组织适龄儿童入学,严格控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维护学校的治安和正常教学秩序,治理校园周边环境,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切实保障农村义务教育快速健康持续发展。

为了减少结构性浪费,提高规模办学水平,对农村中小学布局应适度调整,加快寄宿制学校建设步伐。对初中学生年招生规模不足100人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取消其初中部,将其初中学生及教师一同并入就近中学;对学生总规模在500人以下的初级中学,从今年秋季开始停止招生,将其招生范围划归相应中学,有效整合初中教育资源;对部分生源较差的村小予以撤销。同时加大对中心校、完小的寄宿制学校建设力度,制定相应政策,鼓励农村小学生住读和留守儿童托管。

(二)合理分配教学资源,确保均衡发展

我们要吸取以往的教训。现在出现的“大班额”、昂贵的择校费等问题,都是我们办的那些重点中小学所造成,教学资源都向这些重点中小学倾斜,不讲究合理布局,各学校平衡发展,导致生源都拥入重点中小学,跨地区读重点中学。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吸取这个教训,今后一定要尽可能地合理布局学校,合理分配教学资源,促进各学校的平衡发展。

(三)加大对社会事业的投入,完善投入机制并用好这些投入

教育上1亿元的资金缺口,需要加大投入。财政要对农村卫生组织形成补偿机制,由政府承担农村卫生组织为农村居民提供基本卫生服务的人力成本和物耗成本。乡镇卫生院的房屋建设、设备配置、人员经费,应该由区财政全额预算解决。村卫生室的房屋建设、设备配置,原则上也应以财政投入为主。乡村医生的劳务经费和社会保险经费,建议由区财政按不低于村“三职”干部的标准给予补助。在完善农村卫生 补偿机制的同时,建立健全工作绩效考核评价机制,让农村卫生组织在公益性、福利性主导下健康发展,既要坚决纠正农村卫生组织在利益驱动下盲目追求经济效益的做法,也要着力提高经济收益。在加大投入的同时,也要用好这些投入。要引入民营机制发展我区社会事业,鼓励民营参与,我区民营医院没有国家大规模投入,却不断发展壮大,其运作机制和体制值得我们很好借鉴。

(四)改革和完善农村医疗卫生体制

要推进乡村两级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强化乡镇卫生院管理村卫生室的责任。明确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职责,把村卫生室作为乡镇卫生院功能在村级的延伸,实现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人、财、物统一管理,实行乡村医生工资制、养老保险制以及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的统一核算,理顺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的关系。明确村卫生室产权由乡镇卫生院所有,优化乡村医生队伍年龄和知识结构,乡村医生纳入乡镇卫生院统一管理,但不占用乡镇卫生院人员编制。加大对农村卫生人员的培训,提高现有卫生人员素质。畅通医疗卫生单位的进人渠道,突破现行人事政策,允许医疗卫生人员在卫生系统内部合理、有序流动。引进民营医院的用人机制,对紧缺人才和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要制定确有吸引力的优惠政策,真正做到“引得进”和“留得住”。

(五)改革乡镇文化站管理体制,加快乡镇文化站阵地建设,创新农村文化活动方式,丰富农村文化活动内容

实行“条管为主,条块结合”的管理模式,将乡镇文化站的工作人员归口区文广新局主管,各街道办事处、镇乡人民政府协管,以确保文化干部专职专责。制定长期规划,利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对文化专干进行培训,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基层文化干部队伍。

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中“确保文化事业费的增长不低于当年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的要求,保证对基层文化事业的投入。充分利用市委市政府支持乡镇文化站发展的契机,采取新建、购买、置换等多种方式力争在明年内完成全区所有街道、镇、乡的文化站建设。

上一篇:哦冬夜的灯光范文 下一篇:我们的路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