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钟课程设计范文

时间:2023-12-02 00:50:19

数字钟课程设计

数字钟课程设计篇1

【关键词】数字钟;信息化;电子技术;设计

0 引言

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各领域的应用已十分广泛, 信息化教学对促进教学改革、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起到显而易见的作用。教师应从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协调者,信息化教学可以通过形象的手段来表达抽象的内容,通过多媒体手段和网络功能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习热情和创新能力。使用信息化教学可以很好地改善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1 电子技术课程特点与采用信息化教学可行性

1.1 课程特点

电子技术课程是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等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培养学生电路设计、印刷板设计、电路的组装和调试等能力,实践与实验性都很强。该课程概念抽象、公式较多,又与专业课和电工类实际工作结合紧密。学生基础的好坏、学习兴趣的高低、对电子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实验实践技能的高低等,都将直接影响着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

1.2 采用信息化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电子行业属高科技制造业,产品的更新换代非常迅速,这意味着工人需要有更高的职业技术水平。许多学校的实验实训室建设很难跟上行业技术、工艺、设备、材料等的更新速度,因此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而信息化教学利用这些多媒体资源能够满足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以及工学结合等多方面的需求。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促进主动式、协作式、自主型学习,形成高效、开放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师依据教学对象、教学目标的不同,利用信息化教学的素材开发个性化的课程,进行教学设计,组织教学实施,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满足学生自主学习与个性化学习的需要,使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提升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

2 数字钟信息化教学设计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直观地把传统教学模式难以表述的过程和现象主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使学生通过信息资源、交互反馈、互动研讨、问题分析、效果考核等方面来进行自主学习的一个平台。

2.1 数字钟结构框图设计 构架课题知识技能

数字钟是一种用电子电路技术实现时、分、秒计时的装置,与机械式时钟相比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直观性,且无机械装置,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因此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其设计框图如图1所示。

图 1 数字钟设计框图

2.2 对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资源设计 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由图1可见,数字钟由石英振荡器、秒脉冲发生器、校对电路、计数器及译码显示等部分组成,各部分的工作原理和信号传递非常抽象。

对于该课题的信息资源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自制数字钟视频、利用仿真软件进行各部分工作原理讲解、对于元器件应用的讲解可以采用Flash、Multisim等软件进行动画演示。也可以到网上收集、购买教学录像、课件等多种信息资源。生动的画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可以根据需要建设精品课程网站,供学生课内外自主学习。

2.3 进行交互反馈功能设计 增强互动研讨效果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老师的“讲”为主,学生被动地“学”。但从根本上讲,教学应该是在老师正确的组织和指导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来进行的一个过程。

在数字钟信息化教学设计中,老师课前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技能能力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以小组为学习单位,组内进行讨论、分工、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老师在组织讨论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信息量大、交互性强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把学生中对同一问题不同的解决方法进行比较、分析、总结,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及互动研讨中加深对新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2.4 问题分析设计 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习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问题,有问题才会有思考,有思考才会有创新。各个小组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及时讨论沟通,老师通过了解学生的问题可以跟踪学生的进度和学习效果,并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数字钟信息化教学中,老师可以根据本课题的重点和难点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比如如何实现定时功能?如何实现整点报时功能?采用提问、提示、启发、小结的模式,各小组之间采取抢答形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积极地思考和参与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2.5 教学评价设计 及时掌握教学效果

信息化教学活动是一个动态过程,教师要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加以修正和引导。《电子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在数字钟信息化教学设计中,主要从教学设计、学生活动、信息技术使用三方面来进行评价。在数字钟的制作完成后每组同学把记录本组调试过程的录像上传至多媒体,然后每组进行讲解本组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学生可以根据录像进行自评、互评,老师可以加以点评和打分。评价结束后整个教学效果一目了然,老师可以根据该课题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和调整。

3 电子技术课程信息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1 仿真机房、网络课程等信息化资源有限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许多学校都开展了信息化教学,但信息化教学所需的基础设施和资源建设上由于经费和师资等问题仍然达不到教学要求,只能是一部分课程或某些课程中的某些项目和课题可以进行信息化教学。《电子技术》课程属电类专业基础课程,知识点多,知识量大,而课时安排往往比较紧,若全安排信息化教学势必会影响到教学进度,因此需要老师精心设计内容,合理分配时间。

3.2 教师的观念、信息化素养有待提高信息化教学给教师带来了新的难度。教师不仅要了解教育技术理论,还要了解和掌握如何使用现代化的媒体技术,如何选取和设计各种教学软件来进行教学设计,探索和创造新的教学方法和技巧等等。有的教师对传统的教学方法有感情,不愿意尝试新的教学手段。信息化素养是一种综合能力,教师信息素养不足是制约信息化推进的瓶颈问题。

4 结语

教学事实证明,合理、恰当地运用信息化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广大师生的好评。我们要在《电子技术》课程中尽量多的采用信息化教学,发挥信息化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培养出具有扎实理论基础、综合应用能力、设计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斌.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的理论思考[J].现代教育技术,2013,3.

[2]李洪.信息化教学在电气工程基础课程教学中的使用[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10.

数字钟课程设计篇2

关键词:特效;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06-0000-02

本次课是“酷卡动物乐园”动画片制作这个大项目中工作任务三(后期特效合成)中的子任务—(动画片头特效合成)中的第7次课—动画片头字幕特效制作。

此次授课的班级为图形图像09班,结合其专业特色,设计了此次教学任务。此次教学任务不仅考查了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而且还涉及到动画特效制作中粒子特效制作的相关内容,对学生的要求较高,考虑到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和掌握水平的差异性,采用小组协作学习方法完成。

职责的分配以各组组长为主,组员商讨决定,教师可给出参考意见。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要注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课前已布置任务,让学生查阅动画片头字幕特效制作的相关资料,并以文字材料的形式整理出来并向老师汇报。

一、单元标题:片头字幕特效制作

1.知识目标:掌握Particular粒子特效参数的设置,掌握文字层透明度关键帧的设置。2.能力目标:能用AE中Particular粒子特效制作动画片头字幕特效。3.教学组织:多媒体教学,分组教学。4.教学材料:《AECS4动画特效制作技能宝典》。5.作业:课下项目:自行设计完成“绿色种子”动画片头字幕特效制作根据客户需求制定下节课要完成的工作—音频特效制作的相关技术资料。

二、教学设计(步骤)

1.组织教学,接受实际任务,转变师生身份,告诉同学们教师接到动漫公司分配的实际任务,并由同学们在本次课完成,教师成为项目经理和指导者,学生作为特效合成员。2.演示作品,激发兴趣,分析作品,分解学习任务。演示动画片字幕特效作品,说明客户提出的要求,并且把本次课程分解为三个工作任务。3.任务一制作粒子特效,任务驱动个别指导、分析典型案例。学生思考、组内讨论研究。4.小结,注意问题:帧速率、持续时间、设置特效关键帧参数设置(重点)。5.完成任务二,制作文字特效,教师示范重点讲解任务驱动。6.完成任务三,制作背景特效,学生独立完成(组内互相帮助)。7.归纳技术点,知识点,创建文字元素的方法Particular,粒子特效插件的使用方法,Particular粒子特效关键帧参数的设置(重点),文字所在层透明度关键帧的设置(难点)。注意:粒子特效关键帧参数设置范围。8.拓展提高,制作具有爆炸效果字幕特效。9.作品展示验收、奖励,以小组为单位作品展示、并告知评价、奖励方法。10.布置作业,课下项目:自行设计完成“绿色种子”动画片头字幕特效制作。

根据客户需求制定下节课要完成的工作—音频特效制作的相关技术资料。授课具体过程如下:

三、教学准备

(一)教学条件。1.实践条件:带有Windows XP操作系统、AECS4软件的计算机实验室。2.计算机配置:(1)Windows XP操作系统。(2)AECS4软件。

(二)教师条件。具有动画特效合成教学经验,参与开发过多个项目的专业教师。

(三)课程及学生特点分析。《AE特效合成》是图形图像专业的核心课程,教材《AECS4动画特效制作技能宝典》实践条件Windows XP操作系统、AECS4软件主要实践内容是承担了动漫公司的一部二维动画片“酷卡动物乐园”动画片后期特效合成工作。本次课标题是动画片头字幕特效制作,图形图像09班是高中起点班级,学生在前序课程中完成的工作很好。

(四)学生分组。为使每个学生都有动手实践机会,所以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课堂组织形式,人人一台计算机,并把同学分成3个小组。

(五)课前预习。根据动画片头特效合成的技术特点,了解本次课的技术要求,查阅动画片头字幕特效制作的相关知识,并提前了解此课程的内容。

1.制作粒子特效。2.制作文字特效。3.制作背景特效

四、教学实施过程

(一)组织教学、接受实际需求任务,转变师生身份。说明教师接受了一个实际任务,即承担了动漫公司的一部动画片—“酷卡动物乐园”后期特效合成工作,把这个任务交给学生完成。将学生进行分组,4-5人为一组,每组选定一人为小组长模拟公司的设计组来共同完成这一任务,教师成为项目经理,学生成为特效合成人员。

(二)引入(3分钟)。1.组织教学后。各位特效合成员大家好,我们要开始今天的工作了。上次课我布置给大家的任务是查阅字幕特效制作相关资料,现在各组组长汇报:1组、2组、3组。好,可见大家已经将资料整理出来了。我们今天要完成的任务是制作动画片头字幕特效。2.客户需求分析。客户要求:(1)视频短片为10秒钟。(2)制作出一段具有绚丽多彩、具有视觉冲击力、十分震撼的片头字幕效果。(3)特效背景带有色彩的。

根据我们客户提出的需求,观看一段视频(播放视频)

(三)分析、制定计划(3分钟)。刚才这段视频是根据我们客户要求完成的作品,大家可以以此为参考来设计自己想要的作品。

复习知识:Particular粒子特效是AE的一款非常经典的粒子特效。可以快速的制作出各种粒子喷射、漂浮、变形等高质量动画特效。我们将今天的工作分为三大任务:制作粒子特效、制作文字特效、制作背景特效

(四)任务实施(40分钟)

任务一:制作粒子特效(20分钟)重点

任务要求:绚丽多彩、视觉冲击力、十分震撼

注意:1.帧速率:25帧/秒。2.持续时间:10秒。

具体步骤:1.创建合成文件—设置帧速率、持续时间。2.创建文字层并创建片头文字。

创建文字层方法:Ctrl+Y

创建片头文字方法:在Timeline时间线面板中选择“文字”层—单击右键弹出菜单—特效—文字—基本文字

添加Particular粒子特效

方法:复制生成“文字粒子效果”层(Ctrl+D)—右键单击—选择“Effect(特效)”—“Trapcode”—“Particular”选项

设置特效关键帧

小结:巡视之后,分析个别同学作品

视频1:

特点:粒子数量极少

评价:没有震撼效果,没有视觉冲击力

原因:Particles/sec(粒子数量/秒):200参数值太小

建议:参数值为200000~300000

任务二:制作文字特效(15分钟)难点

任务要求:经过几秒钟后,粒子消失,片头字幕出现。

具体步骤:1.复制生成“文字Comp2”合成层(Ctrl+D)—4秒处设置关键帧—(Opacity)透明度参数为0。2.在6秒处设置关键帧—(Opacity)透明度参数为100。

小结:巡视之后,分析个别同学作品

视频2:

特点:粒子过后,没有显示片头字幕

评价:失败的

原因:文字层没有设置关键帧

建议:文字层在5秒处和7秒处分别设置

透明度关键帧为0和100

任务三:制作背景特效(5分钟)

任务要求:特效背景带有色彩的

具体步骤:为“背景”层添加Ramp(渐变特效)

视频3:渐变特效(Ramp)

说明:任务三的工作由学生独立完成,上面参数值供学生作为参考

(五)归纳技术点(4分钟)

归纳知识点:1.创建文字元素的方法。2.Particular粒子特效插件的使用方法。3.Particular粒子特效关键帧参数的设置(重点)。4.文字所在层透明度关键帧的设置(难点)

注意:特效关键帧参数设置范围

(六)训练拓展提高(25分钟)

训练任务:制作具有爆炸效果字幕特效

任务要求:1.短片为5秒钟。2.粒子爆炸效果。

要求:由组长安排,小组分工共同设计完成作品。完成作品后,组长作为代表展示本组作品。

(七)作品展示与评价(12分钟)

作品展示。各个设计组汇报、交流本组设计的最终作品,并以各组为单位进行作品展示。

评价方法:1.组间互评:小组成员合成作品后,各组间进行互评,评选出最优秀的作品。2.教师点评:展示过程中教师对每组的作品进行综合点评和验收。3.客户点评:客户验收是否满足需求,按企业的标准对学生各个环节点评。

奖励办法:1.评选出优秀个人和优秀设计组,并表扬给予加分奖励。2.对于优秀的设计组的作品,被动漫公司所采用。3.将作品展示在校园网上以兹鼓励。

总结:1.提高技术水平。2.提高制作速度。

(八)布置作业(3分钟)

课下项目:自行设计完成“绿色种子”动画片头字幕特效制作。

根据客户需求制定下节课要完成的工作—音频特效制作的相关技术资料。

1.收集音效素材。2.添加声音淡入淡出特效。3.添加声音震撼特效。

(九)设计体会

本单元教学设计以目标为引领,任务为载体,递进任务为驱动,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完成此工作任务的同时学会了本次课程的能力目标,并掌握了相关的知识目标,进而实现能力迁移最大化。

本论文主要以《影视动画后期特效合成》这门课程中的一节课程的具体任务为例而展开的一系列教学设计,紧紧围绕这动漫公司的动画片的片头特效设计来进行的课程教学设计。主体鲜明,内容充实,可以更好的为高职课程改革服务,通过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分析,可以大大的提高教师的职教水平并能更大的突出高职学院办学特色。

参考文献:

[1]焚水.影视动画短片制作基础[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1,6

[2]李异,周进.数字影视后期制作高级教程[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8

数字钟课程设计篇3

【教学案例】

师:1分钟究竟有多长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体会一下。(教师计时,学生感受)

师:1分钟时间长吗?

生:长。

师:1分钟内能做哪些事情呢?我们来分组体验。(学生分成口算、写字、跳绳、做眼保健操、数脉搏五个小组)

生:我1分钟做了18道口算题。

生:我1分钟写了10个字。

生:我1分钟跳了43下。

师:还有什么想说的?

生:1分钟的时间太短了。

师:是啊,在短短的1分钟内能做这么多的事情,所以我们要好好利用时间啊!

【分析】

笔者所听过的“认识时分”的课堂教学中,都有这样的环节,为了让学生感受到1分钟时间的长短并体现出1分钟的价值,教师总会创设一个1分钟能做多少事情的情境,试图让学生感受到1分钟的价值,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从表面上看这个情境是让学生“动”了起来,让课堂“活”了起来,让气氛“火”了起来。但是,在热闹的背后学生有没有真正对时间进行体验和感觉?学生们在活动中关注的到底是对时间长短的感受,还是关注跳了多少次、写了多少字等具体的数量?答案是不言而喻的。虽然教师安排了口算、写字、跳绳、做眼保健操、数脉搏等实际活动,并通过在这些活动中得到的具体数据让学生体会1分钟的价值,但是,学生在活动中忙于对具体数据的记忆,忙于“积极”参与到具体的活动中去,感官上的兴奋“淹没”了活动的最终目的。在“热热闹闹”的活动中,学生无暇去体会、感受时间的长短,没有体会到数学本质之美,没有享受到学习成功之乐,导致了这节课主体目标——体验时间长短的缺失。那么“学生在多大程度上能忽略活动本身带来的兴奋,而去关注活动背后的时间?学生有没有内在的驱动力去体验1分钟有多长?”(陈洪杰语)没有让学生经历深刻的思维活动的课堂,没有让学生积累铭刻于心的数学活动经验的课堂,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次低效之旅,甚至是无效之程。

二、分析教材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时分”第一课时的内容由四个板块组成观察主题图,数出钟面上大小格,认识时分单位、时分的进率。其中第三板块是介绍“1小时”和“1分”,让学生知道1小时和1分钟的含义。教材先直接揭示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钟,然后出示了两个钟表走动的画面。这样编排的目的是提醒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演示钟表的走动现象或让学生动手拨一拨,通过动态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什么是1小时和1分钟。

明确了这个板块的设计意图以后,再来确定这个板块的教学要求。浅层要求是让学生知道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钟;中层要求是让学生明确时针(分针)从钟面上的数字几走到数字几是多少时(分);高层要求是让学生体会到1分钟、1小时的长短,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三、设计思路

在小学数学教材安排的常见量中,时间单位既不像人民币单位那样可以看得见、在日常生活中能体会到,也不像质量单位那样可以通过实际的掂一掂、提一提等操作活动直观感受到,它看不见也摸不着,具有较强的抽象性。《数学课程标准》对时间单位的要求是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针对时间单位的特点和《课标》要求,在认识时间的教学中,应该重点关注学生对时间的感觉,要给学生创造充分的体验机会,培养学生较为准确的时间感。

学生的感觉时间与实际时间总有一定距离,因为时间感与个人注意力集中的程度息息相关。如果注意力集中,就会感觉到时间过得很慢,如案例中的让学生闭上眼睛体会1分钟的时间到底有多长;如果对时间采取的是无意注意,就会感觉到时间过得很快,例如案例中学生分组活动时,关注的是跳绳或口算的具体数据,忽略了对1分钟的注意,所以有的学生不由自主地说1分钟的时间太短了。另外,时间感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教师长期的坚持,逐步矫正学生的时间错觉。既要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针对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感悟时间的情境,又要让学生从这些情境中“走”出来,准确地把握时间的长短,缩短学生感觉时间和实际时间之间的差距。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确定,时间单位教学的重点是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时间观念。为此,笔者提出了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的教学新思路,采取了间隔计时和回想计时的教学策略,通过反复练习和课内外相结合的形式,培养学生正确的时间感觉。

四、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88页“认识时分”的第三板块。

【教学目标】

1.知道1小时和1分钟的含义。

2.培养学生对1分钟或几分钟、1小时或几小时的感觉。

【教学过程】

(一)课内部分

1.认识1分钟和几分钟。

师:你知道分钟“姐姐”每走一步是多长时间吗?

(学生回答后,操作手中的学具钟)

师:分针走一大格表示多长时间?从“12”走到“6”呢?从“3”走到“11”呢?如果经过的时间是20分钟,分针可能从数字几走到了数字几?

2.认识1小时和几小时。

教师演示后问现在是哪根指针在走动?走了几大格?是多长时间?

师:时针“妹妹”每走一大格就是1小时。那么,时针从数字“12”走到“5”呢?如果经过的时间是8小时,时针可能从数字几走到数字几?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到1分钟和1小时概念的建立过程中来,使课本上静止的图片活动起来,让学生清晰地看到两个指针所走过的“路程”,加深了学生对时分概念内涵的理解。另一方面,教师提出了从数字几走到数字几是几分(或几时)顺向和逆向两个方面的问题,既巩固了学生对1小时和1分钟的认识,又训练了学生灵活变通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会1分钟。

师:请同学们坐直身体、闭上眼睛,体会1分钟究竟有多长,然后说出自己的感受。

师:我们再来体会一下1分钟的长短。

教师播放音乐“小兔乖乖”,学生随着音乐翩翩起舞。

师:现在你觉得1分钟有多长?为什么两次的感觉不同呢?

(设计意图:教师创设了一个矛盾的情境,激起了学生认知上的冲突,促使学生认真地思考,在前后对比中去体会1分钟的长短,从而感受到时间的长短与人的主观意识有关,明确实际时间与自己的感觉时间之间的距离,明白要建立起准确的时间感需要反复的训练。)

4.体会几分钟。

师:现在来考考大家对时间的感觉,一半的学生写字,一半的学生静坐。

教师计时3分钟后,让学生说出刚才经过的时间是几分钟。

师:请大家打开课本第78页,独立完成第4到第7题。

师:从开始做题到现在大约多少分钟?

(设计意图:从有意记忆到无意记忆,从间隔计时到回想计时,通过多种策略引领学生真真切切地经历感悟时间的过程,培养了学生对分钟的时间概念,逐步形成对现实时间的敏感意识。)

(二)课外部分

1.想象与体验结合。

让学生想象,在学校里从什么活动到什么活动是1小时。然后,教师安排学生切身感受1小时的长短。

2.间隔计时和回想计时结合。

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到校、晨读、早操、课堂、课间、课外活动等时间段,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对1小时及几小时的感觉,如回想一下从早操到第一节课下课有没有1小时?还可以利用学生在家里活动的时间进行训练,如从放学到完成家庭作业一共有多长时间?

(设计意图:在时间单位中,“小时”的概念较大,在课堂上不容易让学生感受到1小时究竟有多长,以至于对“大”的时间单位的感知成为了课堂教学的“死角”。教师把1小时及几小时的体验放在课堂以外进行,把学生的时间感受和直接体验结合在一起,培养了学生对“大的”时间单位的感悟能力。)

数字钟课程设计篇4

关键词:高职 数字电子技术 情境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1(c)-0166-01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从教学需要出发,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与教学内容适应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使学生获得一定的工作体验,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教师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方法。《数字电子技术》是该院的省示范建设中的一门专业平台课程,在课程建设期间,团队教师结合企业的工作岗位和教学内容尝试将不同情境融入到课程的七个项目,为学生创设具体的工作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知识的体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了教学效果。

1 运用情境教学法可能存在的问题

1.1 不能有效的创设情境

创设的情境过于繁琐和简单都不利于知识的学习。过于繁琐,由于学生没有过工作体验,不能理解教师创设情境的意图,就不能融入到情境中去;过于简单,不能达到创设情境的目的。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综合考虑教学内容、工作岗位、学生实际认知水平及接受能力等因素,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1.2 课前准备不充分

在《数字电子技术》的教学过程中,团队教师主要采用了角色扮演和实际案例来创设情境。在大情境下采用资讯引入、决策论证、计划设计、实施构建、检查探讨、展示评价这六步法进行教学,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要能分组分工选择任务、设计方案,这个过程教师如果不提前安排妥当,学生在讨论和合作的过程中就会秩序混乱,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另外教师要能准备一些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适当的总结和点评,掌控学生不要跑题。

2 教学过程中情境的创设

通过分析专业培养目标,结合课程的七个项目,设计了七个情境来模拟职场的岗位工作。情境设计如下。

2.1 项目一:一位二进制全加器电路的设计与制作

工作情境:某公司接到订单需要设计一款计算器,你作为公司的研发工程师,需要完成电路的设计及连接。

出错情境:全加器工作异常,进位位不动,只能实现半加功能;缺少某型号的集成芯片,需要查手册后选用其它型号的芯片来代替。

2.2 项目二:数码显示电路的制作

工作情境:某公司接到客户需求设计一个病房呼叫系统,你作为公司的研发工程师,负责这个项目的设计。

出错情境:同时两个按钮按下时出现了乱码;显示错误。

2.3 项目三:由触发器构成抢答器的制作

工作情境:某公司接客户要求需要设计一个抢答器,公司委托你进行项目的设计。

出错情境:抢答器有一路输出不正常,无法选中;两个抢答的灯同时亮。

2.4 项目四:数字电子钟的制作

工作情境:社区广场需要一个世纪钟,要能整点报时,委托该院学生进行设计,请你完成项目的制作。

出错情境:电子钟进位时发生错误;电子钟的报时系统工作异常。

2.5 项目五:电子门铃电路制作

工作情境:某公司应客户要求需要设计一个电子门铃,你作为公司的设计人员,现委派你实现此项目。

出错情境:门铃的扬声器不发声;门铃的叮咚声声音失真。

2.6 项目六:循环彩灯电路的制作

工作情境:圣诞节快到了,某公司接到一批订单,设计圣诞树上缠绕的彩灯,要求能循环点亮,电路最简单,成本最低。你作为公司的设计人员,现委派你实现此项目。

出错情境:彩灯无法按照预设情况循环点亮;彩灯不能循环,点亮一轮后就停止。

2.7 项目七:数字电压表的制作

工作情境:某学校实验室需要一批简易数字电压表,委派你设计一个满足参数条件的数字电压表。

出错情境:数字电压表转换误差率超过实际指标;数码管显示时有时无。

3 结语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实践证明,在《数字电子技术》课程项目中运用情境教学法可以有效提高学习兴趣和教学效率。但教无定律,在数字电子技术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为学生创设适当的情境,发挥出情境教学法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施慧莉.“情境教学法”在高职电子专业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J].科技信息,2008(36):311.

[2] 于水婧.以项目为载体的高职电子技术课程学习情境设计[J].华章,2013(13).

数字钟课程设计篇5

一、创设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氛围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对象具有好动爱玩、学习目的不明确的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若要让学生动起来,数学教师需由学生认知与心理特性入手,巧妙设置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好奇心与求知欲望,让他们主动探索。如创设游戏或谜语等情境,引发学生好奇与疑问,让学生思维动起来,使其主动融入学习活动中,从而激活课堂。或者结合生活实际,巧设生活化情境,突显生活与数学知识的关系,激活学生原有认知经验,使其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主动学习。

如教学《认识钟表》时,教师可猜谜引入:小小马儿不停蹄,日日夜夜不休息, 滴答滴答一直走, 提醒人们早早起。小朋友们,猜猜该谜语中说的是什么东西?于是学生积极思索起来,踊跃回答,课堂氛围一下子活跃起来。然后引导学生初步感知钟面:展示钟表图,语言诱导:小猪噜噜的钟表店今天开张了,一起去看看吧!呀,钟表店有好多好看的钟表啊,小朋友们,你们认识哪些呢?想想钟表有怎样的作用!学生回答后,继续诱导:钟表的作用可大了,除此之处,还蕴含着很多数学知识,今天跟着老师共同去研究吧。这样,在活跃氛围中将学生引入新课学习状态,跟着教师一起认识钟表。通过设置猜谜与“小猪噜噜的钟表店开张”的情境,让学生们欣赏了多种多样的钟表,可唤起他们已有认知体验,为新知学习与主动参与做好心理准备。

二、组织实践活动,动中感悟知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将教学内容融入到一些动手操作、实践探索活动中,则可激活学生知识与经验,让学生动起来,使其在实践操作中亲自感知与体验知识,了解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这样,既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也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使其动中学习,学中思索。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由学生实际入手,组织多种实践操作活动,营造动的氛围。同时,在实践活动中,数学教师还应巧妙结合动手操作、分析思索、动流等活动,让学生既动手操作,也学会运用语言来表述操作过程与思索过程,更深刻、更透彻地理解知识,达到知行合一。如学习《认识钟表》时,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精心组织一些动手操作、观察实践类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积极探究数学新知。

比如(1)认识钟面:欣赏了那么多好看的钟面后,在你们的课桌上也放着一个钟面,请仔细观察,你们在钟面上看到些什么呢?是否可以汇报给老师听听?于是学生纷纷发言,说:①钟面上有分针和时针。继续诱导:请指指分针是哪根?时针又是哪根?时针与分针的样子如何呢?(分针瘦瘦长长的,时针短短胖胖的)。在钟面上,分针与时针又是如何运动的?能否用手比划一下?(分析顺时针方向)师:现在你们会认识分针与时针吗?同桌之间相互指指、说说。②钟面上有十二个数字。启发思考:这些数字又是如何排列的呢?我们应如何来记忆这些数字的位置呢?③钟面上还有一些格子。提问引思:小朋友们,你们观察得非常仔细,2个数字的中间就是1个大格,过1个小时,时针则会转动1个大格,请数一数钟面上总共存在几个大格,多数学生能正确回答:12个。师:小朋友们数得非常正确。那你们想自己动作制作钟面吗?请拿出事先准备的工具同桌之间合作动手制作钟面吧。这样,通过学生动手制作钟面,可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钟面结构,更深入地思考,进行再创造,巩固知识。

(2)结合生活,认识整时。展示一个钟面时间,如出示3时的钟面图,要求学生认时刻。然后教师补充分析:在数学上一般将3点说成3时。那么3时的分针与时针是怎样的?指名回答。(时针指着3,分针指着12,即3时。)接着进一步练习巩固:呈现场景图画,要求观察图画,用一句话讲讲画面中小朋友何时在做什么,然后交流与汇报。继续诱导;请看看如下几个钟面,分析针的指向的异同点。(时针所指的数字不一样,而分针所指的数字一样,都是12。)讲解分析:当分针指着12时,则称为整时。讨论交流:如何看钟表上的整时呢?学生讨论后,师生共同小结归纳:当分针指着12的时候,时针指着哪个数字则是几时。

数字钟课程设计篇6

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第81页例1认识几时几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感受必要性

1.谈话:老师起床、洗刷、吃早饭、从家里出发、到校和现在上课的时间。

引出:老师在做这些事情时都用到了时间。上学期我们已经认识了整时和半时,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认识时间。

2.提出问题:还记得整时和半时的电子表示法吗?生说老师板书,问:“ 表示整时时,为什么在:后面写00?表示半时时,写成30?”

设计说明:结合老师的时间安排谈话导入,让学生体会时间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认识时间的必要性,同时站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的角度抛出问题:表示整时时为什么写成00,表示半时写成30?上册要求,只让学生会用电子表示法表示,至于整时冒号后面为什么用两个0表示,半时用30表示?学生不知道,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课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丰富体验,认识几时几分

1.认识钟面

提出要求:观察钟面上有什么,和同桌说一说。

交流:

发现一:有时针和分针。指出:分针确定分,时针确定时,有的钟面上还有秒针。

发现二:有12个数字。指出:这12个数字能帮助我们快速读出时间。

发现三:大格和小格。介绍:这两个比较长的线之间是一个大格,钟面上一共有12个大格;两个比较短的线之间是一个小格,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整个钟面一共有60个小格。

2.认识1时

先回忆再明确:时针走一个大格是1时,时针走过几个大格就是几时,时针走一圈是12个小时。

3.认识分

明确:分针走一个小格是1分,一个大格里面有5个小格,所以分针走一个大格是5分。

小结:同样是1个大格,时针走过1大格就是1时,分针走过1大格就是5分。

数一数,算一算:分针从数字12走到每一个数字各是几分,并填在作业纸上。

结论:分针走一圈是60分。

借助课件提问:细心的同学可能发现12对应着0和60,是怎么回事?

生答师总结:12既是一圈的开始0分,又时一圈的结束60分,然后继续走下一圈,时间就是这样不停地走,所以我们要珍惜时间。

谈话:可我们生活中的钟面都没有外面的分钟数,要想很快读出分钟数,最好的办法就是记住分针指向每个数表示几分。同桌互相说一说,记一记。

学生交流后汇报,教师介绍重点记住15分,30分,45分,60分。

4.时针和分针的运行规律,得出1时 = 60分

提出要求:仔细观察,看发现了什么?(师用钟表模型由12时拨到1时,课件分步演示)

交流:

发现一:时针走了1个大格,分针走了1圈。

发现二:沿同一个方向运动,明确:顺时针方向

发现三:时针和分针在同时运行,时针走得慢,分针走得快。

结论:1时=60分

设计说明:利用学生对时间概念的已有知识,钟面的构造重点认识大格、小格,在此基础上认识分,认识钟面上分针指向每个数字所表示的分钟数,是这节课的新授内容,也是快速读出时间的关键。由于学生没学过5的乘法,掌握起来非常困难,记住每个数字表示的分钟数无疑是最好的方法。在识别指针式时钟表示时刻时,有四个重要时刻——15分、30份、45分、60分(也可以认为是0分,在以往的教学中,忽略了它的另一种意义)。重点识记这四个重点时刻,对于其他的时刻,学生就能通过简单的加减计算得出,这样为后面快速认读时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三年级学生学习了角的分类后,解答9时30分(或6时45分)时针与分针成什么角时,有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是直角。之所以会发生这种情况,是因为这些学生误认为9时30分时,时针指着9、分针指向6。而学生这种错误的认为却是源自于钟表认识时,教师引导观察的不全面。教师往往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分针指向的变化,而忽视引导学生观察时针指向的变化。在教学中通过拨钟表模型、课件直观演示,整体感知,分步体验,充分感知时针和分针的运行方向、速度、范围,有了上面清晰的印象,学生就不会再犯上面的错误。

5.大约几时

出示一组只有时针的钟面,让生根据给出的时针,确定出大约是几时。

启发:借助时针知道了7时多,到底多多少,还要请分针来帮忙。

6.学读几时几分

(课件在上个钟面7时多的基础上出示分针指向数字4),这是几时几分?先和同桌交流一下。

学生交流是怎么看的。

小结:读时间的方法,先看分针,分针走了几个小格就是几分,再看时针刚刚走过几就是几时多,也可以先看时针,再看分针来确定是几时几分。

(突破难点:课件出示时刻5时整、4时55分、5时5分)

学生交流后比较得出:在时针都接近某一个数字,仅凭眼睛看不太清楚,就要借助分针来判断,当分针指向数字12的时候,正好是几时,分针指向不到数字12,那就不到几时,当分针指向超过了数字12,也就是几时多。

设计说明:儿童在认读几时几分时,需要有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首先要看时针走过了几为几时,最后还要看分针走了多少个小格是多少分。为此设计先在前面学会了读分后,再呈现只有时针的时钟,让生根据给出的时针,确定大约几时。这样做一方面分解难度,另一方面让学生体会到看时刻不但看时针还要看分针,要将时针和分针结合起来看。另外学生易把3时58分当成4时58分这种类型的错误。他们认为时针指向离4近,离3远,看时针应是4。学生的困惑在于:时针明明指向4,怎么会是3时多呢?其实,此时的时针并不是指向4,应该是差一点就到4了,还没到4时。为此设计了一组接近5时的3个时刻,让学生在比较中清晰了模糊点。

7.练习几时几分

拨表练习:老师拨时刻,让生说出是几时几分;学生拨出老师洗刷的时间,出发的时间,到校的时间。

设计说明:练习环节动手操作,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进一步巩固对几时几分的掌握。

8.学写几时几分

生尝试用电子表示法将上面的三个时刻表示出来。

集体订正,特别强调:8时5分,因为分钟是两位数,分钟数不够10分时,要写零几分。8:05生解答表示整时时:后面用00,和半时:后面的30是怎么回事?

师小结:整时,分针指向12,12既是一周的结束60分也是一周的起点0分;半时,分针指向6,也就是30分。

三、巩固提升,凸显学习价值

1.连线:课本83页第2题快速连一连。

2.课本83页第1题,渗透合理安排时间的教育。

四、梳理知识,孕伏新知

总结:马上下课了,说说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下课时间到了,请同学们看现在的时间是9时51分,这是我们下节课要学习的普通的几时几分。

设计说明:照应课始,拓展延伸到下一课普通的几时几分。

参考资料:

数字钟课程设计篇7

【关键词】微课程 教学设计 教育技术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6(b)-0025-01

1、教学设计下的微课程研究意义

我们进行的一切教学结构性变化的宗旨都是“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这也是众多教育界学者一直探索的重要课题。抓好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工作,可以使教育技术本身发生长足的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如今的“时代背景变化、教学体系变化、教学特征变化”的大趋势已经来袭,我们将如何迎接“结构性变化的到来”?我们要从关注教学资源建设迈向课程变革时代,即:数字化课程环境,微课程研究。

2、国外微课程设计的重要进展

国际上目前非常兴盛的“可汗学院”,以及IBM公司主要运行参与的Micro C Oilrse都在不断刷新我们的视野。微课程(microlecture)这个术语并不是指为微型教学而开发的微内容,而是运用建构主义方法化成的、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在国外,早已有了“微课程”(Microlecture)这个概念,它最早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于2008年秋首创的。后来,戴维・彭罗斯被人们戏称为“一分钟教授”(the One MinuteProfessor)。戴维・彭罗斯把微课程称为“知识脉冲”(KnowledgeBurst)。

在面向社会的广播电视台的节目中,开始出现了一种短小的电视教育节目,被称为“Micro Course”(微课程)、“Mini Course”(迷你课程),用几分钟甚至几十秒钟讲述一个主题,如“Who to”(如何做……)节目,用微课方式几分钟介绍一种小技巧,诸如“如何打领带”,“如何做比萨”等。但是这种方式并没有大规模进入正规教育的课堂中。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微课程提供的不仅仅是一种学习帮助,更是构成课程本身的重要部分。

3、国内微课程研究的萌芽和探索

笔者查询中国知网等重要数据库,发现关于“微课程”的研究文献自2010年起开始迅猛增加。但是大多都是结合中小学的具体课程而言,没有概述性的总结对比研究。与“课”的概念相对应的“微课”(微课程),是最近从“翻转课堂”中涌现出来的新概念。我们给“微课”(或者称为“微课程”)的定义是:“微课程”是指时间在lO分钟(6分钟最佳)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z。

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流程中,可汗式“微课程”是指记录教师给学生讲授课程内容的一段10分钟以内的“微视频”。这段“微视频”需要与学习单、学生的学习活动流程等结合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微课程”;如果离开了学生的学习活动,仅仅是录制的一段教师上课讲授活动的内容,实质是一段视频记录的课堂教学实录,可以作为一段学习材料,没有形成“微课程”的系统。因此,有关“微课程”的评价标准,需要包括教师讲授教学内容的微视频,还要包括学习单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安排。根据最佳认知时间观,微课程的时间都控制在学习者产生疲惫感之前的10分钟内。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微课程主要使用微视频作为记录教师教授知识技能的媒体,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学科和不同教学情境的需求,采用其他方式,如音频(录音)、PPT、文本等格式的媒体,不一定局限在微视频格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系统中的每一个要素都在发生着变化。微课的出现,就是时代变化引起的教学系统的新变化。目前,国内教育界还没有统一的关于微课的评价标准,一般由组织微课推广或者比赛的教育主管部门设计评价标准。微课程的评价标准分为

5项指标:(指标/权重)

聚焦/20 简要/20 清晰/20 技术/20 创新/20

4、微课程设计中的教学设计原理

观察和分析一节课的组成,包括了教师一学生一教学目的一教材一各类数字化媒体一教学活动组织一教学方法一教学评价与反馈一学习环境等多种要素,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系统,系统中的各个要素相互关联与互动,构成了教学系统的生命活动。

帕顿(Pattern.V.见右图)在《什么是教学设计》一文中指出:“教学设计是设计科学大家庭的一员,设计科学各成员的共同特征是用科学原理及应用来满足人的需要。因此,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performance problems)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以下是较为著名的教学设计的分类:

・4C-ID Model(Jeroen van Merri?nboer)

・ADDIE Model

・ASSURE(Heinich,Molenda,Russel,and Smaldino)

・Conditions 0f Learning(Robert Gagne)

・Component Display Theory(David Merrill)

・Dick and Carey

・Elaboration Theory

数字钟课程设计篇8

【关键词】中职院校;计算机课程;教学思路

由于中职院校的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期,加之他们以前在中小学的文化课基础往往比较一般,他们的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人生观、世界观处于形成和发展期,迫切需要接受教育。具体到计算机课程上,学生虽然家里都有电脑,但是往往只是局限于偏向娱乐性的休闲,很多学生甚至都不会很规范的打字。鉴于计算机课程在我们这类学校只是一门辅助的基础课程,因此笔者认为,我们这类非计算机专业教育的中职院校该学科的教学应分为基础教学、办公应用软件操作两部分,这是计算机课程教学的核心内容。

一、基础教学――计算机硬件类课程

计算机教学也应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作为课程教育之初帮助学生打好基础的关键性教育,硬件类课程教学将是重中之重。笔者认为,常规的教学虽然也设定有教学步骤,但是由于以前往往流于形式,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并不理想,没有一个合理的或者让学生能够深入感受和了解的过程,所以学生往往也不一定能够在上完课程之后都能取得很大进步,还是要改变固有的“一言堂”教学模式,强化实操练习,认真探究出一条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最为重要。

1.硬件类课程的教学指导思想

以计算机维护课程为例,在教学实践中采用“分类指导”的教学方法,按照学生不同的特长优势进行分类,因地制宜,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给予实践和理论双层面的辅导,能使各类学生发挥所长。在教学过程中,往往结合“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使用,设计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引导学生产生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完成学习实践活动。这样,不仅使使计算机维护教学有了新的方向,同时也反映出需要解决的问题所在。

2.以计算机维护课程为例谈教学设计

课题:计算机常见故障判断

课时:2(共80分钟)

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目标(学会计算机常见故障的判断方法;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

具体教学步骤

教学设计:布置任务(5分钟);要求学生提出维护方案(5分钟);讲授计算机常见故障的判断方法(10分钟);教师提出指引方案,学生实施(15分钟);

布置任务(5分钟);要求学生提出维护方案(10分钟);教师分析学生方案,提出指引方案(5分钟);学生实施维护方案(20分钟);课后作业(5分钟)。

二、办公应用软件的教学

办公应用软件包括WORD文字处理,排版、EXCEL财务,工程计算,营销表格处理等、POWERPOINT幻灯片制作,宣传策划等、ACCESS数据库管理,编程等。在当今社会,现代办公已经体现在各个方面,互联网技术和OA平台的搭建更是体现了未来世界的趋势。本着“以知识应用为核心”的教学理念下,有必要让学生具备走上工作岗位的基础使用技能。

1.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全面掌握计算办公软件的技术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掌握计算机办公软件应用操作员的职业要求,全面掌握Office2003软件中三个主要模块的操作应用和其他的相关操作。

2.课程设置和教学要求

模块1:Word2003文字处理

学生能熟练掌握文挡编辑;文字、段落格式设置与编排;表格与公式的制作;图文混排;熟悉批注、脚注、尾注、题注及修订标记等的建立;熟悉样式与模板的应用、宏的使用;掌握页面设置与打印输出。

模块2:Excel2003电子表格处理

学生应掌握Excel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熟练掌握工作表的编辑和格式化;公式与函数的基本使用;各种图表的操作应用;数据清单的使用与管理;掌握页面设置与打印输出。

模块3:powerpoint2003制作演示文稿

学生能掌握使用powerpoint2003修饰演示文稿、设置演示文稿、文稿的打包与运行。

3.实操项目及内容

实验一:Word文档的图文混排

实验内容:图形的绘制、编辑与插入艺术字;插入与处理图片;文本框的使用;图文混排。基本要求:掌握文本框的使用、图形绘制、图文混排(插入剪贴画、图形文件、艺术字等)操作。

Word 综合实验

教师要指导学生按照样张要求,独立完成样张文档的制作。样张由教师指定,应包括:文本录入、图形插入、表格生成、编辑、排版等,尽量包括前面所学的有关操作和技巧。

Excel工作表的基本操作

讲授工作表和工作簿的概念,掌握多工作表的操作,页面设置的基本方法。

Excel数据处理

要求学生了解数据排序、筛选、分类汇总的概念,并掌握相应的操作过程。

PowerPoint 的基本操作

实验内容:PowerPoint的启动与退出;观察PowerPoint窗口的组成;演示文稿的创建;各种视图方式的显示特点与功能比较。

基本要求:掌握PowerPoint的启动与退出,了解PowerPoint窗口的组成,熟练掌握演示文稿的创建方法及各种视图方式的显示特点与功。

修饰演示文稿

实验内容:应用设计模板;调整背景和填充效果;设置母板;格式设置。基本要求:掌握设计模板、幻灯片母板的应用,掌握对幻灯片进行格式化的方法。

设置动画效果及放映方式

实验内容:设置动画效果;设置幻灯片切换方式;设置放映方式并放映。基本要求:掌握为幻灯片设置动画效果的方法,掌握幻灯片的放映方法,熟悉打印演示文稿的方法。

三、结论及建议

社会上对中职学生的定位通常是具有一定的知识层次、掌握熟练技能的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中职学生学习的知识跟将来要成为管理者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有所区别。因此,中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的目标应当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来可以进行自主学习,让自己有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赵俊卿.计算机组装与维修[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上一篇:美丽的衡水湖范文 下一篇:儿童怎样增强抵抗力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