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理论试题范文

时间:2023-11-28 08:52:27

政治理论试题

政治理论试题篇1

【关键词】时政专题讨论法 思想政治 课程教学 创新性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061-02

一、时事政治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时事政治与思想政治课程之间存在着巨大联系,二者是密不可分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1思想政治课程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学习实时政治的必然性

思想政治课程这一学科的主要特点包括实践性、社会性、政策性以及时代性等,以上特点决定了这一学科不仅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要做到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还要求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能够紧跟时代步伐,运用现阶段社会中存在的实证问题来讲解思想政治课本中的相关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并根据思想政治课上所学的理论知识来分析出现这一状况的原因,这样才能带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让课本上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形象。

1.2学习思想政治课程能够提高学生们解读时事政治的能力

目前,我国各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能够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时事政治。传统的教育模式一般都是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课堂枯燥乏味,严重影响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就是培养学生们的整体素质,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充分带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过程中加入时政专题,不仅能够培养学生们的分析能力,也是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1.3时事政治是政治课教学的载体和补充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要,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这一课程标准的提出明确要求政治课教学要以社会生活为载体来理解和运用学科知识。一种理论如果不能和现实紧密联系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那么时事政治便成为政治课教学不可或缺的必要的载体,有了这一载体就像鱼儿获得了水的滋养一样能茁壮的成长。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引入时政专题的作用

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过程中引入时政专题讨论法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不仅能够培养他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还能够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对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具体内容如下:

2.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国传统的教学方式过于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忽视了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在教学的过程中一般都是采用以教师为主体的单一传授式教学方法,部分学生无法跟上老师的讲课速度,所以很难将所学知识进行消化理解,这就导致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可是为了在考试的时候能够取得较为优异的成绩,只能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不高。现阶段,我国所实行的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们的综合素质,思想政治科目的考试要求也不再是单纯的考查一些理论型的知识内容,而是更加注重考查学生们的分析问题与处理问题的能力,所以考试内容中加入了很多时政分析题。这就需要学校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与教学理念,在进行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讲解的过程中,加入时政材料让学生们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同时还要积极引导学生去走进社会、了解社会,只有对社会有了充分的认识,才能将所学知识运用的得心应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当今社会存在的一些社会现象以及学生们比较感兴趣的时事政治等内容进行思想政治内容的讲解,带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加入一些互动形式的活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只有对这一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们才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2.2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实用性

思想政治教材在编订的过程中往往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系统性与固定性,所以一般在编订好之后就很少在进行改动,即使进行修订,也只是进行一些简单的改变,例如增加一些图片或者是案例等。这就导致课本中的一些内容无法及时的反应当今社会中的一些现象,尤其是一些时代术语以及实时政治方面的知识。但考试中的问题往往是围绕实施政治方面的热点问题而编订的,如果同学们连里面出现的专业术语都不懂,就很难做出正确的分析。这就需要教师努力提高教学水平的同时,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对最新的时事政治与相关术语等内容进行及时的补充,在备课的过程中将当今社会上的一些重点事件进行归类整理,在课堂上帮助同学们进行分析与总结,这样才有利于学生轻松应对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本身就过于抽象,如果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入时政专题讨论法,将理论与现实相结合,就会有效地提高这一课程的使用性。

2.3有利于落实素质教育理念,改变传统教学方式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引入时政专题讨论法有利于落实素质教育理念,改变传统教学方式。由于我国传统观教育理念的影响,部分学校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重要性,而忽视了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在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师所讲内容,这种单一的传授式教学方法,不仅增加了教师的教学压力,而且也影响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课堂环境枯燥乏味,降低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而现阶段我国所实行的素质教育,重在培养学生们的整体素质,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要及时的与学生进行沟通,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而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引入时政专题讨论法就是有效落实素质教育的具体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降低教师教学压力的同时,给学生们提供了足够的自由发挥空间,让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讨论的过程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意见,并结合其他人的观点进行积极探索,有利于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

2.4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程过于注重考查学生们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缺少对具体问题分析能力的考查,在考试的过程中只要能够将一些理论知识背熟,就能够的高分。所以,有些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知识点以及重要理论进行死记硬背,根本没有做到真正的理解。而现阶段,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考试内容也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引入时政讨论专题,刚开始可能会让那些对课本内容进行死记硬背的学生们无法适应,可是这种方法能够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通过对生活中一些具体案例的分析与讲解,让同学们真正的理解所学知识,这样在实际生活中才能够灵活运用,不仅带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有效的提高学习效果,还有利于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三、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过程中引入时政专题讨论法需要注意的问题

虽然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过程中引入时政专题讨论法是现阶段我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但同时也应注意以下问题,避免影响教学效果。

3.1教师在选择时事政治案例的过程中要避免随意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无论是我国还是国际上的其他国家,随时都在发生着各式各样的时事政治,内容广泛,其中包含了社会、科学、人文、地理等方方面面的事情。这就需要教师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对这些时间进行整理与归类,找到其中一些比较典型的案例,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可是现阶段的部分教师整体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所以在进行时事案例选择的过程中往往过于随意,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第一、没有进行充分的课前准备,对所讲内容没有进行整理与提炼。这就导致其在课堂讲了很多的时事政治案例,可是缺乏针对性与概括性,学生们很难抓住重点,教学效果不佳;第二、知识的更新较慢,部分思想政治教师平时很少看新闻或者是报纸,知识的更新较慢。在进行时事政治案例讲解的过程中,经常将很早之前发生的案例进行反复使用,这就是时政专题讨论失去了其原有的意义,影响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第三、过于注重个人喜好,部分教师往往过于注重自己感兴趣的时事政治,而那些自己不感兴趣的案例就避而不谈,这就导致学生们的知识面不够全面。

3.2学生在选择时事政治的过程中要避免盲目性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越来越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体,而是要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为了落实素质教育的理念,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过程中,引入了时政专题讨论法,而在具体应用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往往让学生们在课下自主进行时事政治的选择,之后在课堂上对这一案例进行分析,这一方法虽然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的能力,可是也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具体内容如下:第一,态度不端正,应付了事。由于学生有巨大的毕业压力,各学科教学都抓的十分紧,特别是班主任的战略决策影响。有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极力倡导学生要着重抓主修科目。因为专业科目以及其他主修科目在每学期考试中所占的比例较大,是决定“挂科”和通过学期测试的重要部分,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只是在大一阶段为公共课程,需要考试和相应的检测,大多数学生到了大二阶段都会选择放弃这门课程。第二、在选择时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具有局限性。现在的大学生猎奇心理强,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他们关注的重点是吃穿的名牌,明星之类的内容。其学习没有用心和刻苦,让他们去关注时政材料并不是他们愿意和感兴趣的,如果找到了与教材相关的时政材料都是不假思索和整理的加以呈现在课堂上。

四、时政专题讨论法引入思想政治教学的表现途径

4.1举行时政专题讲座

在现代教学中,教材是承载知识的载体、手段、资源。而就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学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来看教材的滞后性特点明显的有不足之处,这也需要教师很好的处理这一对矛盾。学生每天所接触到的社会、他们的所听、所闻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新奇的和感到很多困惑的事件,这些困惑在一段时间能引发学生的关注,但如果伴随而来的困惑得不到及时的解决而日积月累越来越多的时候就会使学生产生挫败感,不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建立和兴趣的培养。如果我们能够按时定期举办专题讲座对一个重大事件进行深入的剖析和讲解,介绍事件的经过阐发其多方面的意义,这样就可以让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和把握事件,并能在教师的分析讲解下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和拓展自己的思维能力,从而激发学习时政的兴趣和激情,营造良好的政治学习和讨论的氛围。

4.2以时政专题讨论为主组织班级内部分组讨论与互动学习

在班级内部组织学生们对有关时事政治问题进行分组讨论,并且能够通过讨论进行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具体内容如下:第一,首先要给学生阐明教学的要求和考试要求,让学生从思想上明确其要求的方向和目标,让学生运用时事政治内化为自己的所必须做的自觉行为。第二,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可以采用“小组互助式”学习模式,让学生在相互探讨和合作中相互帮助互相进步,可以是在课堂政治课上运用,也可以在课下在其它学科中运用。俗话说“团结就是力量”一旦融入了一个团队那团队的力量是远远大于个人力量的。

4.3时政专题视频教学,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结合视频播放产生强烈的视觉冲突和鲜活的真实感人的场景,让学生内心掀起一阵波澜,然后乘机结合不同的画面场景,步步设问,引出教材知识中的知识:什么是价值观,价值观有什么样的导向作用,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价值观等等问题。让学生在画面、图片、视频的帮助下真正理解了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整个课程显得思维连贯、逻辑性强,在巧妙的层层设问中不知不觉地落实了教材知识和相关考点,这种方法可以用同一事例从不同视角进行发散性的思维和提问,使整个课堂张弛有度,活动与思考并行,思维与能力得到提升。但是这种方法要达到效果的最大化,选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选题后的加工设问环节更为重要,它直接关系着一堂课的成败和效果的好坏。

参考文献:

[1]祝国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行为化的初步探索和实践.湖南职业学院学报.2010.1:15-20.

[2]钟鸣.政治课结合时事进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科教文汇.2009.10:14-16.

[3]王立新.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思考.现代中小学教育.2009.10:25-30.

[4]叶霜.新课程下高中政治课情景教学探究.思想政治课教学.2011.3:10-15.

作者简介:

政治理论试题篇2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研究 理论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重要的理论问题。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中包含许多内容,是研究者比较关注的问题之一,近年来也出现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是因为这方面的研究时间较短,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研究还存在许多问题。在接下来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中要进行深入分析,将这些问题进一步弄清楚,为思想政治教育奠定理论基础。

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定义的界定问题

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前提就是对其定义进行科学、合理的界定。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进行深入的研究,首先就要对其定义进行界定,也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的首要问题。现阶段,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定义,研究界主要有两个主要的观点,其中一个观点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个过程包含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也就是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环境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有影响,同时对教育目标、内容、方法及方向具有决定作用。根据这一理解,产生了“四体结构论”,也就是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即教育的主体、客体、介体及环体,其中教育介体包括方法、目的及内容,而教育环体就是教育环境。这四方面内容贯穿于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对于定义的界定,另一种观点是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作为外部条件存在于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也就是教育系统要想发挥应有的功能,就要考虑到在环境的影响下教育系统的变化。

因此,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定义的界定,这两种观点明显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对于这个问题理论界也没有进行深入的分析及研究,大多数人都倾向一种观点,单纯地认为教育环境就是教育生态环境,将其育人功能完全地忽略掉。显而易见,这两种观点都不够全面,在研究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明确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环境对人有一定的制约作用,而人对环境有创造作用。在人与自然的相处过程中,人体现出的是主动性,因此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对环境的影响也是主动的,也就是教育者及被教育对环境具有选择、改造、创造的作用,而这些作用发挥的基础就是社会实践。清楚了这个问题,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进行界定:首先,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有影响作用,并具有独立性,也就是其环境对系统中的所有方面都有一定的影响,比如教育者、受教育者的思想等等,可以将其归结为外部条件。其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就是教育主体对环境的作用,以此能更好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因此,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定义的界定要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以整体的眼光看问题,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既包括外部条件也有内部因素。

二、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特征研究

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特征研究,理论界也是众说纷纭,有很多观点:其一,其环境具有综合性、广泛性、顺序性及可控性、直观性、感悟性、变化性;其二,动态性、广泛性、特定性及可创性;其三,开放性、复杂性及易变性;其四,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许多对立统一的特征组成,比如抽象性与直观性、封闭性与开放性等等;其五,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个大系统,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其特征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结构特征即顺序性及综合性,本质特征为社会性及阶级性,另一个方面就是外在特征,主要有动态性、复杂性、广泛性、可造性及渗透性。

三、思想政治教育与其环境的关系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与其环境的关系问题也是理论界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大多数研究者都认为两者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也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影响着整个教育过程,包括目的、内容、方法及结果等等;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也反作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由于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对环境具有一定的影响,可以对其进行改造、重塑等作用。在进行该问题的研究时,需要注意,要进行全面的分析,不能过分夸大某一方面的作用,如果夸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作用,就会陷入环境决定论的误区。理论界也对二者的相互作用进行了探讨,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作用来说,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激励、消极及恶性作用。而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来说,具有五方面的作用,具体如下:觉察力、吸收力、消化力、应力及利用力。要想清楚分析出两者的关系,就要对双方的作用以及反作用进行分析,避免用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参考文献

[1]董杰 思想政治教育情境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三论[J].湖北社会科学,2012,(3)。

[2]梁大伟 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对大学生文化素质的影响[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3)。

[3]罗洪铁 王丽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4,(9)。

[4]吴桐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否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构成要素的思考[J].科教导刊,2014,(32)。

政治理论试题篇3

[论文摘要]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试与提高教学实效性之间尚存在诸多不协调,因此改革考试机制势在必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试改革必须以提高教学实效性为出发点。从考试形式和手段、考试内容、考试分数结构这几个方面入手,在闭卷与开卷考试相结合等几个难点问题上有卖质性的突破。

[论文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效性 考试改革

一、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机制与提高教学实效性之间存在着诸多不协调

(一)考试内容脱离鲜活的社会实践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内容过于偏重对理论知识的记忆,不注重考查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在很大程度上背离了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目的在于应用”这一基本要求。这种考试既不足以检验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也没有达到通过考试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思考生活、了解社会、关注民生等责任使命意识提高的目的。

(二)考试成绩构成尚欠合理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不仅要求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思想政治理论的认知,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由知到行的逐步转化。但是,现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一般没有将“行”纳入考查的范围,忽视考核学生思想的实际状况和学生在生活实践中的具体表现,没有通过考试这一环节来检验学生如何在乎时学习生活中践行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情况。

(三)考试形式单一

传统的考试通常是单一的终结性考试,学生成绩的评定以期末一张试卷的得分作为主要依据。这种考试模式容易给学生一种错误的导向,使学生形成不注重平时的理论学习和课内外实践,只在考前突击死记硬背书上的知识点,以取得好成绩的不良学风。

上述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体现。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明确指出,要改进和完善考试方法。采取多种方式,综合考核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实际表现,力求全面、客观反映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道德品质。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改革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试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其改革必须立足于调动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兴趣、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境界和人文素养、增强大学生关注现实问题的兴趣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认知能力上。

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为出发点,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改革应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

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就是要围绕大学生本身的实际、特点和发展需求设计考试模式,服务于大学生的健康,使他们全面成长。因此,对学生成绩的评定要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效、思想素质和觉悟,降低成绩的片面性和偶然性,要把对学生学习成效的考查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对学生学习效果作全程跟踪,保证公平、公正地评定学生成绩。

(二)贯彻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生命力在于实践,在于正确解释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因此,新的考试机制要体现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要考察学生运用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要考察学生是否在生活实践中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精神实质内化为心理品质。

(三)坚持“以考促教、以考促学”的原则

考试具有较强的引导作用,既是促进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指挥棒”,又是促进学生努力学习的“催化剂”,所以考试机制的改革要始终坚持“以考促教、以考促学”的原则。“以考促教”就是考试机制必须有利于引导教师根据考核结果及时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的和任务。“以考促学”就是考试机制必须有利于引导学生认真学习、调动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机制改革的对策

(一)丰富考试形式和手段

1.笔试采用闭卷与开卷相结合。标准化的闭卷考试注重考核学生对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的掌握,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记忆,它对于强化学生的理论素养是非常必要的。开卷考试时学生可以将书本、笔记本等参考资料带进考场,试题一般没有直接和现成的答案,主要考查学生理解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不是通过简单的死记硬背就能取得高分,而必须要理解知识点,能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这样的考试结果对教师而言,更能暴露出教学中的问题,能更好地检验教学的效果。对学生来说,如果学生不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不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没有平时学习的积累,就难以体现运用相关书本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因而开卷考试不仅有利于督促学生学习,而且也能引导学生对现实问题的关注,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优良学风的养成。

2.推行面试考核。所谓面试考核,就是教师要根据授课内容及与本课程相关的理论和实践动态,拟定出一系列的题目,让学生就理论观点、社会实践问题或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等陈述自己的见解、感想、体会和看法,教师可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给予评分。有的问题虽然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但可以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更易于学生流露真实的思想观点,便于教师更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促使教师根据学生的思想脉搏和学习情况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3.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查。积极引导学生投身社会实践,将先进的理论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接触、参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中接受教育,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理解,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题中之义。社会调查和专题讨论是目前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理论联系实际的主要形式,也是构成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的主体部分。社会调查、专题讨论能集中体现学生运用所学基本理论知识去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训练学生收集资料、分析资料、提炼观点和论证观点等能力的有效途径。

(二)拓展考试内容

1.减少纯粹记忆性的内容,加大理论联系实际试题的比重。在考试内容上,要尽量减少纯粹记忆性的内容,注重考核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一方面保留名词解释、简答等记忆性试题,检测学生对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的掌握,强化学生对基本知识的记忆。另一方面可加大案例分析、材料分析等理论联系实际试题的比重,考查他们对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理解度。这方面的考试内容不能仅限于书本,在试题内容选择上应尽量减少以死记硬背原理为取向的试题,应该把那些社会发展中鲜活的、具有时代气息的内容吸收进来,将考试内容从书本内延伸到书本外,从校园延伸到社会,从国内延伸到国际。社会生活、政治生活中的热门话题、理论界的最新成果等都可以作为考试的内容。当然,这种开放性的具有时代气息的试题,并不是简单地从题库里选几道就行,而必须是经过教研室老师共同探讨研究、精斟细酌后才能确定,这对教师来说也是个学习提高的过程。

2.要把学生的学习过程纳入到考试体系中。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本身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是教师向学生输入信息的重要渠道,课堂上教师的讲解对学生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具有很大帮助。学生在课堂上听课的表现,反映了他们的学习态度,也反映了他们对教师的尊重程度,这本身也是践行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一种方式。所以把学生的学习过程纳入到考试体系中,应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查的应有内容。

(三)形成多元的考试分数结构

毋庸讳言,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他专业课程相比,的确有这样一个特点:只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哪怕平时不学习,考试时临时抱佛脚,背一背、记一记,也大致能应付。这样,即使有些学生拿了高分,也很难证明他学得有多好、能力有多强、思想品德有多高。这种考核方式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起他们心理的不平衡。因此在考试分数构成上要改变以往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的分数构成状况,要提高平时成绩所占的比例,保证社会调查等实践型学习成绩的比例。为避免平时成绩打分的随意性,应把平时成绩的考核指标细化为课堂表现、课堂笔记、作业、考勤等几个部分。任课教师还可根据自己的上课特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每一部分具体化,如课堂表现之下又分为课堂讨论、课堂发言、课堂提问等,这样对学生学习态度和参与度的考核也落到了实处。

通常而言,学生的最终成绩可由三大模块构成,每个模块又可分解成若干个考核点(图1)。具体的构成比例要根据具体情况在实践中作进一步的细化和量化,力求保证赋分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公正性。这种结构分数模式,要求教师更多地了解学生、关注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活动中。

政治理论试题篇4

[关键词]考试改革 考试目的 考试功能 考试方式 考试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4-0109-04

考试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对于学生的学习活动和教师的教学活动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近几年来,考试改革的呼声颇高,改革的尝试很多,取得的成果也令人瞩目,但是在考什么、怎么考问题上仍然存在相当多的困惑甚至感到无所适从。因此有必要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改革进行深刻反思,以推动考试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进而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改善。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改革的现状

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而言,针对考试改革的探索从来就没有停顿过。随着“05方案”的实施,教学改革的力度明显加大,考试环节能不能适应新的形势要求,能不能与其他教学环节相协调,已经成为制约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的重要因素。因此,各高校纷纷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了各种有益的尝试,有力地推进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试改革。总体来讲,呈现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1 考试方式多样化。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基本上采用单一的闭卷方式进行,而现行的考试方式主要有闭卷法、开卷法、笔试法、口试法、课堂考试法、平时成绩积累法、论文考试法、实践考试法、免试激励法,等等。这些方式还有不同的组合变式,并且这些组合变式因其吸纳考试方式的种类不同、各种类所占的比例不同,进一步形成了诸多的子变式。所以,目前究竟有多少种考试方式,恐怕很难统计准确。

2 考试范围扩大化。现在的考试不仅注重对理论知识的考核,而且将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也纳入到考核范围,特别是随着实践教学的开展,对于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的考核更是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

3 考试成绩构成复杂化。随着考试范围的扩大,需要进行考核的项目种类也增加了很多,而且为了便于对学生情况进行合理的评定,每个项目又制定了较为详细的考核指标体系,如此一来,一门课程的最终成绩必然是由多个部分所构成。比较常见的有期末考试、期中考试、课堂表现(如课堂考勤、听课状况、课堂讨论发言等)、课外行为表现(如无偿献血、拾金不昧、见义勇为、考试作弊、打架斗殴等)、课后作业情况、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参加公益活动、志愿者服务等),甚至有的学校将学生参加各种竞赛及获奖情况都纳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成绩评定中。这就使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成绩构成的复杂程度远远超过了一般课程考试。

4 考试主体多元化。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传统考试中,任课教师是唯一的考试主体,考试的全过程都是由任课教师组织实施。但是,随着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改革的不断推进,不仅纳入到考试范围的项目增加了很多,而且有些项目的考核不可能由任课教师亲自组织实施,当然任课教师也不适合作为考试主体对学生的成绩进行评定。于是考试主体由任课教师扩展到了辅导员、班主任、学生所在院系、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甚至扩展到了学生本身的自评和互评。

5 考试手段现代化。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以及现代信息技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运用,考试手段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纸质答卷,电子化考试已经开始进入到实际的考试环节,诸如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考试、制作并提交电子版材料等现代化考试手段,以其高效便捷的优点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改革的探索如此活跃,表明了考试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并普遍采取了实际的行动,以开阔的思路和大胆的尝试,将探索的触角深入到考试环节的各个方面,为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建立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考试模式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改革存在的问题

1 对传统的闭卷考试方式存在明显的误解。在论证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改革的必要性时,不少人对闭卷考试提出质疑甚至尖锐的批评,认为闭卷考试重知识轻能力、迫使学生靠死记硬背应付考试,考试结束就都忘掉了,因此严重质疑这种考试方式的价值,有些人更是表示每当看到学生背政治课内容就感到学生很可怜。应该说,这种观点的确指出了闭卷考试方式的某些不足,但也确实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第一,这种观点误认为闭卷考试难以反映学生的能力。其实闭卷考试是能够反映出学生部分能力的,如理解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等。只不过这种考试方式难以反映那些实践性较强的能力而已,如动手操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但是这些能力似乎也没有必要一定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中反映出来。第二,这种观点误将闭卷考试等同于死记硬背,误将记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知识看成是多余的,并且简单地因遗忘的发生而否认记忆的价值。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是需要记忆的,记忆可以提高知识掌握的准确性和巩固程度。遗忘是正常的,是与记忆相伴随的必然现象,只不过遗忘的速度、广度有区别而已。遗忘并不意味着永久性的消失,暂时遗忘的知识会积淀融入在知识结构中,将来能够被较为容易地唤起。死记硬背现象属于因没有理解而进行的机械记忆,已经理解的意义记忆并不属于死记硬背。出现死记硬背的问题要归因于平时学习不够,而不能归因于闭卷考试,死记硬背不是闭卷考试的必然产物。如果学生花时间和精力记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知识就受到质疑,而学生记忆其他学科的知识就能得到支持,则说明了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偏见。

政治理论试题篇5

关键词:高中政治;考前复习;教学策略

虽然新课程改革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但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高中阶段的学生依然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高考形势依然非常严峻。对此,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外,也要适应现阶段的教学模式,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试解题能力,为学生顺利通过高考奠定良好的基础。复习是内容整体化、知识系统化的教学过程,教师通过复习课为学生建构整体的知识框架,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集中系统的讲解训练,学生通过复习课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效的查缺补漏,是学生应对考试的关键。高效的复习策略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更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政治应试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成绩。

一、重视基础知识,构建知识框架

从教学内容来说,基础知识是其他延伸拓展知识的基石,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必须要对基础知识进行重点讲授,保证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对其他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延伸。同时,就现阶段的升学考试来说,重点考查的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及其应用,因此,教师在为学生制定考前复习策略时,要以基础知识为重点,让学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训练学生的延伸应用能力。这种有针对性、有层次的复习策略能够让学生在复习政治知识时有明确的目标,使得学生的时间与精力得到合理的分配。学生熟练掌握政治基础知识是复习最基本的目标,基础知识的应用还有很多变体,这些演变与拓展才是考试普遍存在的形式,但万变不离其宗,教师要提升学生的正确读题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复杂的题目表象下发现其考查的重点,将题目与教材中的基础知识联系起来,找到答题的方向与思路。但无论是什么样的考试形式,最终都离不开政治教材与政治的基本内容,因此,学生对政治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是决定学生政治考试成绩的根本,需要学生在进行政治复习时给予充分的重视。

考前复习是学生对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整体系统的学习,是学生一个查缺补漏的过程。不同于政治新课的分节学习、分章记忆,复习要求学生对所学的政治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对政治考试的考点有清晰明确的认识,这种整合能力是复习课程的重要环节,但对于学生来说具有很大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发挥自身的指导组织作用,在复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政治体系,使学生在脑海中能够对政治考点有清晰的认识。清晰的政治知识网不仅能帮助学生将零散单一的政治概念进行整理分类,在整体的政治框架的背景下,学生对于政治概念与原理有更加全面的理解,更能将相关、相似的政治内容集中起来,便于记忆与运用。政治考试题目往往是内容的整合杂糅,需要学生在分析题目时找到不同角度的知识对应点,并将教材中的知识与材料结合起来,这才是教师为学生构建政治知识框架的价值所在。

二、在政治复习中发挥思维导图的作用

思维导图是新课程改革提倡的新型教学模式,与传统的课堂讲授法相比具有直观性、生动性的优势,不仅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更是考前复习的关键方式。高中政治的教学内容中存在着大量抽象难懂的政治概念与原理,尤其是哲学方面,是学生复习政治内容的难点的所在,需要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考前复习时充分发挥思维导图的优势,帮助学生提高政治复习的效果。思维导图能够将抽象的政治概念以线条与图标的形式表现出来,不仅能清晰地表现政治概念,更能将其中的关系展现得清晰直观,帮助学生梳理复杂的概念与原理关系。例如在复习辩证唯物主义这一章时,教师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将辩证唯物主义所包含的唯物论、辩证法和认识论及其所包含的具体内容用树形图的形式表现出来,这种直观生动的表现形式不仅能够让学生对辩证唯物主义有整体的认识与把握,提高学生的政治知识记忆效率,更能帮助学生梳理复杂的政治概念关系,使学生在答题时不至于混淆概念或者范围,出现文不对题的情况。

思维导图由于文字简练,需要教师在绘制思维导图时,抓住政治内容的关键字词,这种简练直观的笔记形式正是学生喜闻乐见的知识记忆形式。比起大段的笔记内容,这种清晰直观简练的形式更能激起学生的复习欲望,使学生在有限的复习时间中记住关键主要的政治知识,应对政治考试。这种简洁的笔记形式还能够减轻学生的政治学习难度,帮助学生提高政治知识的记忆效率。

三、重视政治答题技巧的训练

高中政治考试的最终目标是落实在试卷中,反映在成绩上,无论学生对政治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也只能在试题上体现出来,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政治考前复习时,要重视学生政治答题技巧的训练。许多学生能够熟练记忆教材中的内容,但政治考试成绩却不甚理想,其中很大的原因是因为缺乏正确的答题技巧,找不到政治的踩分点,无法将记忆的政治知识与题目结合起来,导致理论与答题实践相脱离,由此可见,好的成绩需要教师对学生的答题技巧进行讲解和训练,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出一套适应于学生的应试技巧,这在学生应试时是非常关键的。考前复习不仅包括对教材知识的重新梳理与记忆,更重要的是对过去错题进行有效地反思与总结。

考前复习虽然以学生自主复习为主,但教师不能完全放任学生,要进行适当的引导与讲解。教师在向学生讲授答题技巧时,可以借助典型的政治例题进行,通过例题向学生讲授读材料、分析材料的重要性,要对材料的政治关键词与足够的敏感度,从冗长的材料中找到政治内容的答题点,并将自己的政治储备库记忆的内容与材料相对应,在剖析材料的同时进行政治理论的论述,这是政治主观题最重要的答题技巧,需要学生在不断练习中自主掌握这种答题技能。同时,政治考前复习少不了学生的习题训练,教师在为学生选择政治练习题时要注意与时俱进,从社会的时政热点出发,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政治做题效果。

政治理论试题篇6

论文摘要:经过多年发展,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试题日趋完善,形成特色。为了提高教学水平,有必要研究考研真题,把考研真题应用到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日常教学和试题编写中,增强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和吸引力,发挥思想政治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的作用。

论文关键词:考研;真题;思想政治;教学

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社会对高层次人才需求的不断提高,全国高校毕业生报考研究生的人数持续增加。作为统考科目,政治考研成绩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且已经成为衡量大学政治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考研对思想政治课教学提出了新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挑战。作为教师,既不能简单迎合学生的要求,把思想政治课变成“考研辅导班”,也不能忽视学生对考研的需求及其对思想政治教学的影响。教师应当深入研究、充分利用考研真题,把思想政治课教学与考研真题有机结合,相互促进,探索思想政治课学习和教学规律,以此作为教学和改革的依据,帮助学生在掌握书本知识的同时达到备战考研的目的,从而为其深造和就业打下基础,真正发挥研究生政治入学考试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考试的“指挥棒”作用。

一、考研政治真题的特点

1.基础知识是重中之重

考研政治真题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强调学生对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观点的把握。历年考研政治真题在不断地重复、体现这个特点,尤其是在单项选择题中体现最明显。无论在哲学部分,还是毛泽东思想概论部分,题干往往是历史故事、名人名言或经典著作,材料较长,但题肢设置明显指向基础知识。此类题集知识性、灵活性于一身,逢考必有,具有很高的稳定性,从而对学生学习基础知识有很好的导向作用。总之,基础知识是学科的“砖瓦”,有了它,才能建设知识大厦;没有基础知识的积累,都是流沙上建设高楼大厦。笔者反对政治课学习中囫囵吞枣,死记硬背,但是基础知识必须“记死”。

2.密切联系社会“热点”问题

思想政治课与社会“热点”问题存在着天然的联系。反映在考研真题中,近几年特别是当年发生的国内外重大事件,不仅直接出现在时事政治题中,还在选择题题干中、材料分析题的材料中,以不同形式、不同角度出现。以2012真题为例:第35题中,结合调整个人所得税免征额,考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结合此次个税法的修改,考了当前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趋向和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的要求。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第36题就考了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60周年,这在2010年的真题中也得到了体现。我国社会不同时期热点问题都及时反映在每年考研真题中。

3.动静结合,稳中求变

在考研内容(知识点)基本稳定的情况下,考研真题形式每年都有创新。创新有两种形式,第一种,考试内容不变,材料围绕内容变。例如:新中国成立60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发展事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从2010年起,连续三年从不同角度考查了这一问题。第二种,材料貌似相同,没有变化,但考试内容实际不同。例如:2011年和2012年的材料分析题第34题,材料都与不同人的“失误和错误”有关,但是考查的内容则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转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4.把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根本立足点

为了避免学生死记硬背,猜题押题,在注重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掌握的同时,始终以“运用”为中心,考查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政治考研真题的出发点和立足点。理论联系实际的范围非常广泛,可分为三大方面:一是历史实际,如重大历史事件、历史资料、历史人物等。二是现实实际,主要指党和国家现阶段的重大方针政策,以及国内外的重大问题、重大事件等。三是思想实际,主要指当前存在的思潮、思想倾向和应注意的思想问题。例如:2009年考研政治真题多选题17题通过美国次贷危机引发金融危机突出意识的能动性,材料题第35题考查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实施宏观调控。2012年真题中,单选题第9题借助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战争的失败考查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饶的反侵略斗争,第12题通过商法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等等。这些问题都充分体现了考研政治真题越来越重视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研政治真题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

1.提高日常教学与考研的相关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需要把基础知识教授给学生,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就能把这门课学好。平时的课堂教学与考研相关性也只有17.4%。研究生入学考试是一种选拔性考试,灵活性很强,要求学生把基础知识学好的同时,还要把基础知识学活,能够把平时学到的知识用来解决社会经济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做到融会贯通。为了应付综合性、灵活性、现实性越来越强的入学考试,学生一方面消极应付日常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另一方面则把目光投向以考试技巧为突破口的各种备考“速成班”,结果便出现了一边冷冷清清,一边热闹非凡的“双课堂”现象。

针对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要在课堂上理论讲解结束后带领学生做相关真题,以达到巩固的目的。题海战术固然错误,但是不通过做一定数量的高质量的练习题想掌握知识也是不可能的。因此笔者选择一些综合性、鉴别比较性较强的考研真题,分散到相关章节,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先由学生回答,再给出正确答案。对于难度较大的题目采用讨论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2.以考研真题为纽带,整合各门知识

大学思想政治课包含“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共五门课程,是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的知识体系。在实际教学中,各高校通常是一个老师主讲一门课,长期不变。讲课时,老师只讲本课程的知识点,对其他课程的知识点省略或一带而过。而研究生入学考试是一种选拔性考试,灵活性强,各课程之间知识点相互渗透,综合出题是近年来考研政治真题的趋势。

上述矛盾可以通过考研政治真题解决。

借助考研真题,老师不仅在微观上对每一个知识点的内容、原因、意义进行讲解,而且在宏观上对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相关概念和原理的内在联系都可以进行清晰地讲解,帮助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做到:第一,百流归源,把分属于不同章节、不同课程的相关知识点前后左右地联系起来,找出契合点,融会贯通;第二,一题多解,对同一问题,尝试着以全局视角,从不同课程角度来思考和分析,使学生能够触类旁通,从容应对这类跨章节跨课程的综合类型考题。

3.以课本为基础,以考研真题为导向,扩展课本知识

思想政治课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法律、道德、伦理,内政、外交、国防等各方面知识。受篇幅所限,教材只能介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内容、基本方法,很多知识无法扩展。学生仅仅学好书本知识无法应对复杂多变的考研。作为老师,即使意识到扩展知识、开拓学生视野的重要性,但向哪些方向扩展,扩展到什么程度则是难以把握的,考研政治真题提供了很好的尺度。考研政治真题中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生产者物价指数(PPI)、基尼系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知识,既是热点问题又是密切联系课本的重点问题。通过研究考研真题,老师可以发现教材的知识空白,在平时教学中有的放矢地进行补充,或者开设专题详细讲解。此外,毛泽东、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发表的著名文章、讲话,是每年考研真题中常考的知识点。教材根据需要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学生只能“管中窥豹”,无法系统、全面地把握文章主旨。学生对这些文章没有必要全都仔细研读,但是可以在老师指导下学习文章的历史背景、基本要点、重点段落、与课本知识的契合点等内容。

4.改变考试形式,改革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

当前,在思想政治课考试中存在着明显的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能力的倾向。主要表现为:第一,平时考试大部分是基础知识,要求灵活应用的题目不多,学生很少得到锻炼的机会。第二,一张试卷定成绩。从课程开始到结束,只有期末一次考试,学生多方面素质与潜能的发展,诸如对同一问题的独特见解,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甚至学生道德品质,心理素质的提高等因素都不能通过考试反映出来。因此,学生平时听课不认真、逃课,考前突击复习,考后万事大吉。

政治理论试题篇7

关键词: 高中政治课 试题选择 选择策略

一、高中政治课教学试题选择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段时间以来,部分高中政治教师对学科教学的关注不够、投入不足,存在思想怠慢、应付差事等现象。政治课教学由于受诸多因素影响,先学—后教—当堂巩固、讲练结合等常用的有效教学方式摒弃了。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就是照本宣科、填鸭式教学模式,导致学生不想学,课堂不投入,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在试题选择方面,部分教师存在没有练习和讲解,或者直接使用教辅资料和网络上下载的成套试题,或者缺乏实用性和针对性,导致教学效率和效果受到极大影响,也不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二、高中政治课教学试题选择的若干建议

高考成绩是衡量高中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高考成绩的取得不可能一蹴而就。课外是课堂的有效延伸和必要补充,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之外,多数学生会把时间和精力花费在做试题上,因此试题质量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甚至会起决定作用。

对于政治教师而言,由于受教学时间有限等因素的制约,试题的选择必须有更高的标准才能保证政治教学质量。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对高中政治课教学中试题的选择提出几点建议。

1.试题选择要具有计划性和针对性

根据高考试题命题“坚持知识考查、能力考查与情感、态度、价值观考查的有机统一,注重考查考生对思想政治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1]的要求,考试作为一种检验学生对学科知识掌握和运用状况的手段,必须体现其鲜明的目的性、计划性和针对性。从近几年高考试题看,试题考查知识点有进一步细化的倾向,如2011年江苏卷第35题第二问“‘包容性发展’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哪个道理?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和2012年江苏卷第35题第一问“请选择一个最恰当的唯物辩证法原理,评析材料中网民的观点”,都进一步细化了对单个知识点的考查,这是平常教学必须重视的知识点,力争实现知识点考查的零遗漏。因此,在试题选择的过程中,任何一道试题都必须考查一定的知识点,一张试卷的选择必须兼顾不同知识点的全面考查,不同试卷的使用还要体现知识点考查的计划性、连续性,尽量避免知识的遗漏和无效的重复。

2.试题选择要具有层次性和区分度

高考实质上是为高等学校录取新生服务的选拔性考试,应对考生群体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具有一定的区分能力[2]。高中政治学科作为选修科目在高校录取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等级要求。高考试题的选择要“充分体现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的选拔性,使试卷既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又有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3]。在平常的练习中不能搞“一刀切”、“一风吹”,必须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有必要设定选做题、区分难易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获,同时必须根据高考模式的需要强化目标范围学生的成绩管理,做到抓住重点、全面兼顾,层次教学、差异管理,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3.试题选择要具有灵活性和开放性

从近几年高考试题的发展动态看,探究式、争辩式、开放式问题的比重有所增加,这符合“坚持能力立意为主导,在命题形式上做到以稳为主,稳中有新”[4]的高考命题原则。在江苏高考政治试卷中最后一个探究题第三问往往是没有固定答案的,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就应该鼓励和支持。因此,教学过程中的试题选择和试题答案的设计必须允许争辩,学会倾听不同的声音,用包容的眼光看待学生,更多地培养和锻炼学生解题思路、解题方法、问题思维,而不是一味地苛求标准答案或统一思想。与此同时,任课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学习,不断开阔视野,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4.试题材料的选择要具有生活性

高中政治教学内容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和时事政治等,这些都与生活有密不可分的联系。简言之,政治教学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教学工作要从生活中认识和发现理论,在生活中运用和践行理论,这是政治学科与其他学科尤其是自然科学学科的重要区别。高考政治试题也是如此,几乎所有的试题都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设置的,绝不是无中生有。对此,在平常教学过程中,试题的选择要“充分体现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理念,反映思想政治学科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做到紧密联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富有时代气息”[5]。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不断更新试题的背景材料,不断更新教师的思想观念,不断引导学生用思想政治的相关知识认识社会、分析社会,这样才能做到学以致用,才能使学生深刻理解和领会政治课学习的意义;使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思想政治课专业理论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更加理解学习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5.试题问题的设问要具有严密的逻辑性

教学理论不等于日常生活,考试并不是对日常生活的简单重复,试题的作答要求较高的理论标准、严密的逻辑结构、规范的作答方式。所以,在考试过程中,试题的设计必须是科学的、严密的、规范的,不可存在歧义、不可零散化和生活化,否则将失去其应有的作用。对此,在主观性试题中增加其客观性成分也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和有效的手段。如2011年江苏卷第34题第一问“将表一和表二中的A、B两处数据补充完整”和2012年江苏卷第34题第一问“计算表格中A、B的值”都设置为计算题,这对教学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6.试题理论思考的角度要具有新颖性

政治教学源于对学生生活实践的深层次挖掘,而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时政大事是有限的,高考试题与平常练习所选择的背景材料往往是相同的,但问题设计的方式、思路等往往存在较大差距。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考试亦如此。对此,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对试题设计进行合理的“变化”和“引申”,可以使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更加全面,对生活的思考更加深刻。例如:2011年高考江苏卷第36(B)题直接从课本中引用列宁的话考查了国家学说和民主共和制的相关知识;2012年高考江苏卷第37探究题以“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改革与发展问题,文化发展是热点问题,但传统文化在2008年江苏卷35题“调整我国法定节假日制度”中已经有所涉及,2013年的出题思路的确出乎多数人的意料。因此,平常练习要想进一步提高实效性、增强与高考试题的相似性,就必须多角度、多层次思考,善于打破惯性思维,提倡创新与发展。这也“有利于中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改革”[6]的推进。

参考文献:

政治理论试题篇8

7月9日是高考的最后一天。文科政治考试结束后,记者在一考场外采访了一些面无表情的考生,他们大都答满了规定的120分钟,有些人显得极为沮丧和疲惫。一位女生看到在考场外等候她多时的母亲时,竟情不自禁地趴在母亲肩上呜呜哭起来。她说:题越做越难,尤其是有的辨析题和论述题,看不懂什么意思,不知道问的什么,也不知道自己怎么答才好。最后那道分析农业问题的题,光给的材料就占满整整16开一页,时间又不够,急得眼前一阵一阵发黑,差点儿晕过去1(试题附后)

北京某重点中学一位女高才生说,尽管她在今年政治课毕业会考中考了90多分,但“挺没意思的”,因为“老师事先把题都押下来了,只要死记硬背就行”。她说:“有的政治题离我们学生太远,比如‘当前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的意义’,就怎么背怎么记不住。还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含义’,225个字一字儿不落地背下来了,可至今没弄明白。还有一道题:‘联系实际,论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加强和完善宏观经济调控’,这道题老师没押,大伙全傻眼了,谁也不知道作学生的怎样联系自己的‘实际’,又不敢瞎蒙,谁也不敢答。以后,但凡估摸着有可能让‘联系实际’的题,同学们就让老师先‘联系’一把,不管多少字,抄下来回家背去。有道题光定义、目标、意义就好几百字,再一‘联系实际’,字数上了千,大家可背苦啦!我们中学生的社会阅历和实践经验都很浅,有的题理解不了,只能靠死记硬背。对于我们来说,政治考试实际上就是一字儿不少一字儿不能错地默写别人的话,跟自己一点关系都没有。”有位男生说:“今年高考中有道题:‘增强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活力,始终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我们应当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当时真想给当厂长和经理的亲戚打个寻呼问问,但不可能。这题出得够损的!”

教师:政治考试60%不及格率说明了什么?

谈到政治考试的主要问题,老师们较为一致的看法是“题难,量大,不该这样考学生”。某重点中学一位资深政治老师认为:“不客气地讲,有关部门不讲理!一是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考试统一不起来。有一年把《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作为考试的命题,既不是教材内容,也不是教学内容。怎么能想考什么就考什么呢?二是把有些连经济学家和理论界都还在研究探讨和争论的问题拿来考学生,不讲理!三是考试大纲不完全体现教材内容,又与教学大纲不尽一致,增加了老师和学生的负担。四是教学目的、学习目的、考试目的三者没有很好地统一起来,基本上是脱节的。”这位老师帮记者逐一分析了今年政治考卷的命题,说到考生普遍反映难度较大的“管得越少的政府,越是好政府”一题时,她指出:“冷不防上来这么一题,首先,不是教材里的,学生们不知道应该用所学的哪一门课的知识来分析。其次,没有任何暗示和界定,使答题者无从下手,增加了答题的迷惑性。第三,仅这一题就押了12分,增加了考生的精神压力。”她说,有两位政治老师试着答了一下,最后对照标准答案中的要点,把两位老师的答案合在一起,也才能得8分,可见学生答题的难度。这道题的出题思路和难度是许多老师没有想到的。她认为,政治考试已经明显地走入歧途。这样考下去,不但学生没法学,老师也没法教了,死记硬背的恶性循环将无法改变。这样的政治考不及格抑或100分,就能够说明学生政治“不好”或者“好”吗?她还指出:每年政治考试的及格率都达不到60%,反映出什么问题?政治考题出得这么难,把社会主义学校教出来的学生考得落花流水,好多人不及格,我们政治教育的效果不就等于零了吗?

教委干部:我们反对让学生死记硬背

上一篇:伦理学与经济学范文 下一篇:星之梦吧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