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型作文范文

时间:2023-10-24 22:45:04

任务驱动型作文

任务驱动型作文篇1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业;任务驱动;设计策略

作业作为教育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查教师教学质量、巩固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形式,是衡量学生“学”和反馈老师“教”的主要手段,更是师生之间信息传输和情感交流的有效载体。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对作业的主动性不高。本文旨在通过对任务驱动型作业模式的理论探讨和实际案例分析,促进语文作业设计更贴紧学情,更具实效性。

一、小学语文任务驱动型作业的含义

“任务驱动”是指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以若干个具体任务为中心,通过引导学生完成预先设置的任务,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教学方式或模式。任务驱动型作业模式过程是“抛出任务,明确目标;探究任务,自主合作;完成任务,反馈评价”。

任务驱动型作业模式指的是教师通过任务引导学生获得主动学习、发现的意识,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在相互合作或教师的帮助下,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在强烈的任务目标驱动下,利用一切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任务驱动型作业和传统课后作业的区别

(一)布置作业的主体发生转变,更强调以学生为主

在传统作业中,需完成大量的作业,而且什么时间以什么方式完成等是由教师决定的,学生基本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在任务驱动型作业设计中,教师的角色有所转变,因为“任务”这一媒介的参与,教师不再是鞭策者,驱赶学生做作业,而更多体现为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与学生共同商议需要一起完成“任务”。学生更多受任务的驱动,而这个任务是学生给自己确定的学习目标。学习多少、用什么方式、花多长时间完成任务,学生相对有更多自主性。老师的作用是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和资料,指引学生学习方法,解决学习进程中学生不能自己解决的疑难,激励有价值的过程与方法。比如一个新单元伊始,老师与孩子们交流这个单元遇到的生字有32个。先自测与互测相结合,看看哪一些生字已经掌握。在自我测试的基础上,确定这节课生字学习的目标是认识几个生字。从记下目标这一刻始,学生就在任务驱动的状态下学习了。虽然有时候学生给自己确定的任务会发生太易或太难的问题,甚至也许学生未必都能如期完成任务,但这样的学习过程无疑是以生为本,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作业的形态综合开放,更强调分享与合作

传统作业形式单一,往往是书面呈现的,大多以抄写、读背为主。相比较而言,任务驱动型作业模式通常意味着完成一项学习任务,需要更丰富的学习材料,更长一些的学习时间,更自由的学习空间,更个体化的学习方式,更具良性互动的群体伙伴,更多机会分享展示作业成果。以六年级下册《各具特色的民居》为例,在上这节课之前提出活动要求: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各地民居十分有特色,学生可以结合课文收集个人感兴趣的各地民居资料,然后全班开一节“中国民居之旅”的展示课,让每一位同学根据自己的积累与同学们分享作业成果。这次任务驱动型作业形态可以是图片展示,可以是小组合作,通过网络、书籍查找有关资料,了解民居的成因、建筑特色、流传价值和与之相关的历史传说与民间故事等等。而传统的作业内容局限于课本自身,内容重复,有时还带有惩罚性质,学生课堂表现不佳,则以加罚作业来提醒。任务驱动型作业则变作业批改为展示评价,更强调分享与交流。你会了而别人暂时还不会,你就是最棒的!你不会别人已会了,还不抓紧学习呀?在这样的课上分享展示,感受成功;发现差距,奋起直追,都是再平常不过的。差距与不同成了一种难得的资源。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情感、行动等真正参与了作业的完成,经历的是充满快乐的、享受的过程,更是创造的过程。

(三)作业评价更重视过程与方法

任务驱动型作业的内容多涉及教学重难点,作业的评价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就成为必然。与传统作业重视结果的对错优劣相比,任务驱动型作业更多关注其过程态度与方法。学生在完成任务时的参与度、积极性、探求能力和情感体验,将能得到教师更为直接与强烈的关注。

传统作业评价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状态,以老师的判断为标准,可以算是“一言堂”模式:学生只管做作业,做对还是做错,全凭老师说了算,学生不需要、也没有机会对作业乃至对自己的态度自我评价。在传统作业中,对作业质量的评判只是与事先的“标准答案”作对比,抹杀学生的创造性和思维的开放性,并造成学生思维的僵化。任务驱动型作业则是主张学生一起参与评价,老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和组织。

三、任务驱动型作业在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中的策略

(一)充分利用课程资源,结合课堂教学和课文进行作业设计

任务驱动型作业模式应增强学生对文本的重视程度,更多地去读,去研究课文。好的“任务”应是在调动学生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的拓展延伸和实践的活动。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过程中,作业布置往往出现在整个教学的尾端,也正是因为它的终点位置,许多教师在作业布置时往往会忽视其重要性,布置作业简单,没有设计。任务驱动型作业设计是为教师的教学目标服务的,教师可针对教学需要,把握文本特点,根据学生学习程度,提前进行作业布置。例如浙教版语文第九册第十课《猫》教学前可以设计这样的作业要求目:用“××真可爱”开头,写一种小动物,写出它的可爱之处。把自己写的小动物与文中满月的小猫作比较,体会作者语言之妙。在学习了满月的小猫之后,把修改自己的习作作为课堂作业,写成后分享展示。这样课文的学习就避免了以课文内容为中心的空洞分析,转而落实在学生语言能力表达的训练上。

(二)任务驱动型作业设计应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

教师在备课时,要将作业设计考虑进去,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接受程度,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达到巩固知识和提高学习能力的作用。作业任务的设计要依据学生的不同能力,任务内容要有梯度,使能力不同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任务,有所收获。教师应充分考虑不同学生对知识的不同掌握程度,还要考虑学习情境对学生产生的影响,针对不同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境安排有差异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步骤。

例如:如学完《大瀑布的葬礼》之后,教师给学生布置这样三道有层次性的作业:1.想象大瀑布以前和现在的不同景象,找出造成大瀑布悲剧的原因。2.巴西总统为塞特凯达斯大瀑布举行葬礼,我们也要为即将离开世界的大瀑布,送上我们的追悼辞,你们会写些什么?3.如此雄伟壮观的大瀑布的消失、枯竭,让人痛心疾首,扼腕叹息。我们身边的污染也日渐严重,请你结合身边的实际,写几句环保标语,或就周围的环境污染作一次调查,写一份调查报告。面对“自助餐”式的作业,很多学生在完成第一题后都尽力地去完成第二、三题。自主选择的作业方式,给学生自由选择的空间,能力强的同学可选择较难做的,能力弱的可以挑简单的。坚持以生为本,任务驱动型作业的设计不仅仅由教师决定,可以是学生自己制定,或由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布置。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教材,依据自己现有的知识水平,体验作业设计,展现学生的个性和自身的语文能力。

(三)任务驱动型作业设计要注重实践性,加强操作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教师进行作业任务设计时,可设计操作性强、能用多样化方法解决的活动项目,为学生自主建构、相互合作提供舞台。教师可以结合任务目标创设任务情境,情境的创设尽可能贴近真实,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并体会到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的快乐和价值,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学生在任务情境中结合以往学过的知识,搜寻已有的经验,结合新知识,解决新任务,让自己的大脑充分动起来。

比如学完了《桂林山水》后,可以设计这样的作业:我的家乡在( ),家乡风景名胜真多啊,有( )、( )等,我们下周要开一个“家乡风景名胜推荐会”,请学生收集家乡风景图片,设计导游词,并尝试着做做小导游。温馨提示完成途径:实地考察;上网查资料;请教父母、老师;走进旅行社,索取资料,了解概况;走访相关导游、旅游资深人士等等。本作业题的意图是让学生参与各种“寻访家乡美景”“热爱家乡风土”的实践活动,通过感受风景之美,感悟人文之美,既培养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又使其增强自豪感,培养了表达能力。

(四)任务驱动型作业设计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教师在任务设计时应注重把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体现《语文课程标准》中语文的工具性特点。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其实是自身与社会生活接触的过程,避免过去语文教学中生活与语文分离的遗憾。联系生活,在生活中学语言,学生能更大程度地感受语文的丰富性,发现语文的魅力,加强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使语文更好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任务驱动联系生活,可以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注重在生活中用语文、学语文,拒绝机械的抄写训练。学生不再是只读书的“书呆子”,而是成为会生活的青少年。例如:一年级教学了拼音后,可设计“我动手、我制作”的作业。1.玩具集中营:给心爱的玩具送上拼音宝宝。2.今晚菜谱:妈妈今晚准备了哪些好吃的菜呢?请用拼音写出今晚的菜谱。3.我的杰作:选自己喜欢的音节制作一张卡片。先写上音节,再在旁边写上自己喜欢的话,不会写的音节可用图画代替!该作业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在回家运用拼音的过程中巩固拼音,提高能力,寓学习于现实生活中,实际而有趣。

(五)任务驱动型作业设计注重丰富性,突出多样性

杜威提出了著名的活动作业观,即要求学生“从做中学”。他认为,活动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的兴趣所在、快乐所在和幸福所在。因此,可以通过丰富的活动,吸引学生完成任务驱动型作业的兴趣。例如:1.组织学生把有趣的课文改编成课本剧表演出来,教师给予充分的时间,鼓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2.学生将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提炼出来,自主组织辩论赛。3.记录生活体验日记,教师在开学伊始布置任务,鼓励学生记录生活的精彩处,鼓励用照片、绘画、对白、贴纸等多种方式呈现,期末进行汇报分享。

(六)任务驱动型作业设计应考虑到学生的合作意识

传统的作业模式,学生往往处于被动一方,一味地接受,各自完成自己的作业要求,缺少交流与合作。教师在任务驱动型作业设计时,除了鼓励学生独立完成任务外,也要加入相互合作的观念,激励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团队合作来克服困难,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合作意识。协作学习,指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并成为其中的一员。通过这种方式学习,每个学习个体的思维和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整个学习群体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例如:给定一个语文的任务单元,让学生自己分成小组去探究学习。又如进行作业展示会,让学生合作,相互去挑选最优秀的作业,学生自己布置场所,鼓励学生各尽所能,绘画好的同学负责美工,写字好的同学设计字体等等,达到相互合作的效果。

(七)及时做好教学反馈和评价

任务驱动型作业模式过程是:“抛出任务,明确目标;探究任务,自主合作;成果展示,反馈评价。”教师在关注中间过程的同时,也要提供任务展示的平台。教师要对学生的参与和付出给予肯定,进行客观分析,评价要全面,不仅注重学生掌握知识和能力的情况,关注过程和方法,还应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总结和调整,为下一环节的教学作铺垫。

任务驱动型作业改变了以往作业机械重复抄写的弊端,教师应更多关注作业的设计,倾注精力设计有效的作业任务,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平等地相互交流,采纳学生的意见,在教学中不断积累,不断探索,从而让做作业成为学生成长的愉快经历。任务驱动型作业模式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身心发展状况,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而且鼓励学生勇于实践,促进学生的求知欲,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主动爱上作业,爱上学习。

参考文献

[1]张红.网络环境下“任务驱动”教学的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04,(6):64.

[2]徐建明,余数.冷眼看作业――革除传统作业的弊端[J].中学数学杂志,2002,(8):11.

[3]冯文华,孙莹.优化作业设计提高教学质量――关于一份小学语文家庭作业调查报告的思考[J].江苏教育研究,2011,(2):55-57.

[4]肖 川.名师作业设计经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46.

[5]肖 川.名师作业设计经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45.

[6]水永强.论传统作业向“创造性作业”的变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26.

任务驱动型作文篇2

一、就事论事,缘事析理

面对任务驱动型作文,学生要转变观念,按照指定的“任务”去作文,请看以下材料:

1.某报为了发掘有温度和人情味的新闻,引导读者以温暖的视角看待社会,开设了《暖闻》专栏。编辑部收到三则新闻:

一位卖油条的青年多年坚持不用有害的“复炸油”炸油条,给顾客提供新鲜健康的油条,被网友称赞为最帅的良心“油条哥”。

一位老父亲从外地来医院看望儿子,看到儿子正在坐诊,忙得抬不起头,根本说不上话。老人家等了两个多小时后,只好挂了个号,和儿子见了一面。

某地举办珍品画展,一位男孩在探身观赏时不慎跌倒,损害一幅珍贵名画,主办方认为男孩只有12岁,又不是故意的,因此仅备案而未报案,希望男孩的心理不要受到影响。

仔细观察材料,可以看到写作任务是明确的,首先,必须从这三则新闻中选择其中一则新闻;第二,必须围绕“温度和人情味”这两个关键词行文;第三,必须把你选的新闻与其他两则新闻进行对比性分析,凸显所选择新闻的暖意所在。

假如不熟悉任务驱动型作文的要求,还是延续过去材料作文的套路,不写“向他人或社会传递温暖和人情味”的内容,就属于偏离题意;如果没有做出选择判断,只是不分轻重地分析了三则新闻的温暖,也属于偏离题意;至于当作话题作文“人生的选择”“温暖”“人情味”来写,文中“古人、名人开会”,素材胡乱堆砌,就属于离题作文了。

2.二十出头的瑶族姑娘小卜,是瑶寨走出的第一个大学生。临近毕业时,小卜犯难了:家里的父老乡亲希望她能回去做教师,传播知识,为改变家乡的贫穷状况尽一份力;对小卜有录用意向的一家著名外企,则鼓励小卜加盟公司,发挥专业特长,创造优质生活;而小卜自己认为当前创业环境好,很想创办一家民族服装设计公司,实现自己的创业梦。

面对小卜的就业选择,你会给出什么建议?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任务驱动型作文篇3

近两年高考作文都在用材料引发考生思考、激发写作欲望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的功能,增强写作的针对性,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在材料型作文中增加任务驱动型指令,较好地解决了材料型作文的泛角度与阐释型作文收缩l生之间的矛盾。

这类作文试题往往给学生创设出一个情境,展示对立性的问题,让考生通过写作,提出解决处理问题的想法和方案。

命题方向,将“一点四面”渗透于作文之中,是试题立意的方向。如2016年全国甲卷作文材料关于“提高语文素养的途径”的探讨,与中学生的语文学习息息相关,渗透着大语文的概念;2015年全国甲卷作文“女儿举报父亲开车打电话”,引导学生树立并践行正确的法制观念。高考作文命题突出体现了高考内容改革的方向,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创新能力四个方面的考查,通过形成“一点四面”实现高考语文的育人导向。材料涉及学生熟悉的社会现象、学校生活以及文化社会现象。精选材料内容,从熟悉的题材或社会热点切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领考生关注社会生活,思考个人成长方向,努力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加强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任务型驱动型作文的解题思路

任务型写作分为两部分,阅读材料审题和任务写作。

(一)审题

1.阅读材料并要读懂材料。我们只有在掌握材料的范围、含意后才能进行写作。

2015年全国甲卷作文材料“女儿举报父亲开车打电话”,通过阅读,了解材料主要讲了哪种社会现象?要紧扣“女大学生举报父亲开车打电话”这一核心事件。

2.任务型写作要求考生讨论的主题,往往就是材料要揭示的某种主题。所以,考生可以从命题者给出的论题里找到中心词、关键语句,防止离题。

然后围绕核心事件进行思考:在高速上开车打电话是不是违规行为?应不应举报?在中国这样一个传统的伦理社会,女儿应不应该举报自己的父亲?立意时要探讨“法”“命”“情”之间的关系,如何巧妙地化解矛盾而又不使亲情受损?

3.往往这样的命题材料不止一个,所以要仔细分析材料间的异同,为写作做好准备。

4.任务型写作是先“读”后“写”,是读后有感而发。那么,内容和感悟要有机地联系起来,开头要引述材料,后面要针对材料,联系写作任务而写作。

5.就材料的范围和写作任务而言要就事论事;就材料含意和行文中说理论证而言要就事论理。说理就是思辨,要比较辨析,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6.写作任务是什么?一定分析透彻。

(二)任务型作文写作的应对策略

1.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任务型写作要对材料进行分析,要求考生理解材料,把握材料的主旨。因此,考生在平时的阅读训练中要有意识地去概括文章的中心观点,提高认识能力。

2.扩大阅读面,积累素材。除了课程内的阅读,考生在平时要多进行课外阅读,尤其是要多读报纸,要多关注一些时事话题,如环保、教育、法治、娱乐、科技等。而且,读了以后要进行理性思考,那么一旦在写作中碰到这类题材,由这个材料引发议论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在备考时,考生也可以把平时所做的阅读理解当作很好的素材库加以积累。

3.培养学生理性思维。考生在上课时要积极参加各类话题的讨论、辩论,在课间休息、茶余饭后等时间也要多与身边的人交流思想,对发生在身边的事情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同时也要留意他人对同一事物的看法。这样,评论就能做到有理有据,写作起来才能水到渠成。

4.进行大量的写作练习。熟能生巧,只有经过不断的练习,才能培养出良好的写作习惯和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

5.保持卷面的干净整洁,美观大方。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作文时不断练习书写。

(三)任务型驱动型作文的写作思路

第一步:简评材料现象,亮出自己的观点。

在文章开篇,要简要地对材料中的建议进行选择或对材料中的现象进行分析评论,然后引出自己的观点。

第二步:结合实例理论,分论自己的观点。

分条分析比较,通过事例以及理论(名言名句和诗文)来分析自己观点成立的理由,并且分析过程要追寻其社会历史文化原因。这些都要根据事理的内在规律,并考虑说服效果来组织安排,要力求做到纲举目张,环环相扣,使观点和材料有机地统一起来。

第三步:结合社会个人,提出建议和方法。

通过结合社会和个人的实际情况,提出建议和方法。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践行自己的观点,联系当下,背景分析,凸显其“最有价值”。

第四步:小结归纳全文,再次回扣观点。

结尾呼应开头,或进一步强调论点,或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提出希望要求。这一总结是对现实生活的分析中得出结论,更能够令读者接受,同时也进一步强化了作者在文章开头提出的中心论点,起到首尾呼应的作用,使全文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任务驱动型作文篇4

关键词:高中语文;任务驱动型;作文;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型教学方法是一种新型现代化教学方式,被直接应用到语文写作方面的教学中。它主要是以任务为主,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以此由“被动学习”的状态转变为“主动学习”的状态,以此提高学习效率。

一、任务驱动型课堂教学的基本概念

它主要注重的是学生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其主要的操作内容为教师先布置相关的教学任务,由学生根据教学任务制定学习任务。然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也就是说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任务的学习,由教师引导学生完成相关知识的学习,而学生则在每一个学习任务的驱动下,进行自主探究和学习,以此掌握相关的知识和内容。

二、高中语文任务驱动型作文课堂的教学意义

任务驱动型作文,主要是以计算机的术语进行命名的,主要是针对话题作文,制定写作任务,然后要求学生按照这些任务要求进行写作。作文的材料大多数都是以真实的材料为主,让学生针对这些事件进行思考,谈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这种写作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围绕材料核心写作,不出现偏题现象,也能够避免写作过于局限,缺乏延伸性。目前,高考的命题形式有了较大的改变,与生活连接更紧密,所以,学生只需要仔细分析其中的材料,找到材料核心点,就能写出优质的文章。

三、任务驱动型作文课堂的教学模式

(一)设计和展示任务。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关键在于“任务”两个字。教师根据高中作文课堂的教学内容和具体要求,对教学的任务进行科学设计,根据学生的能力和特点,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再根据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进行有效调整。简而言之,它主要是将目标转换为过程,而过程以任务为牵引,让学生进行思考,在任务的驱动下,更好地掌握相关的作文技巧。(二)分析和实施任务。与传统应试教育的模式相比,任务驱动型的教学方法在课堂分析和实施环节,更加自主和自由,它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思考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和分析,根据自己的思维,实施和操作。在这个操作环节中,学生才是课堂的主导者,而教师只是一个辅助者和引导者。所以,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为了有效提升整体的操作效率,教师可以采用分组合作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情况,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以团体的形式,进行任务的探究,让学生之间集思广益,以此更好地掌握相关的知识和内容。(三)师生互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参与学生的学习和互动,与学生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这也是任务驱动教学的关键部分,教师结合具体的理论知识,对学生知识的应用情况进行评价和分析,找出想法新颖,见解独到的学生,给予赞扬,以此提高学生对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自信。这样,才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任务驱动型作文课堂教学应当注意的问题

(一)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管教师还是学生,都需要摒弃传统的教育思想和学习思想。引导学生理解任务驱动作文的教学理念,让他们从任务的学习中,掌握相关的知识。(二)选择合适的任务。在具体的任务筛选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具体学习需求,选择合适的任务,以此更好地引导学生。教学任务需要结合学生的生活,通过一些趣味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教师需要注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所以,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相应的任务引导,整体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三)科学评价。由于很多高中生都惧怕写作文,认为写作文是一件难度性非常高的学习事件。所以,在语文写作过程中,首先,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写作的难度,了解写作的目的性。然后,结合任务驱动型的教学方法,针对学生情况,进行适当引导,帮助学生逐层深入,找到学习写作的方法。同时,教师也需要针对学生的阶段学习情况,进行有效评价。

任务驱动型作文篇5

【关键词】驱动教学;动力型任务

引 语

为了提高技校计算机教学质量,教师们都积极的创新新的教学办法,以求更符合时代和现实意义。任务驱动教学办法应运而生,将任务驱动教学引入到技校计算机课堂内,建构动力型任务教学模式,此模式是学生们依据教师设计的任务,从中发现,探究内容中存在的问题和要点,自主建构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让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自主选择任务,循序渐进,教师从旁鼓励,引导他们完成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得到必要的知识,增强他们的信心和求知欲。这种模式是在教师的有效组织和设计下,通过互助,潜移默化的影响来提高学生的素质,提升教学质量。

一、任务驱动法的基本内涵

任务驱动法就是将动力型任务贯彻于整个计算机教学中的一种办法。教师在教授知识时将要学的新知识隐藏在几个或一个任务中,让学生们在通过对任务的分析,探究和讨论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独立思考加上教师的适当引导,再通过实践操作来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最终找出答案。通过任务与任务之间的衔接与深入,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兴趣,让他们自觉,快乐的接收新知识,完成教学目标。使用任务驱动教学的好处主要体现在一,因为任务驱动法强调学生在通过实践操作中获得知识,这提高了学生们计算机的实际操作能力,给他们足够的自由,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完成任务中,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二,任务驱动教学法改变了过去死板的教学模式,任务驱动教学要求学生边操作边学习,在操作中学习,在学习中操作。体现了学生才是计算机课堂主体,教师变成了指导者和组织者,强调给予每一位学生创造和表现的机会。

二、动力型任务的动力来源

动力型任务的情境设计要求尽可能的真是可靠,最好来自于生活中鲜活的例子,且要考虑技校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心理状况,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拓宽学生的思路的动力来源。还应将计算机中的图像,视频,动画,声音和文字等资源整合在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在教授ppt课程时,我们创设了一个机场售票处作为情境,内容包括搜集优秀机场人员的照片并设置自定义动画,链接和图片效果。此外我们还应考虑技校学生的特殊性,因为技校学生一般成绩都不太突出,可能长期遭受学习和成绩的打击,对学习缺乏兴趣,所以他们理解知识的能力和一般学校里的学生由一定差距。而且技校的学生虽然对就业方向很明确,但就业意识较差,根据这几个技校学生的特点,教师应将总体教学任务模块化,如果有需要可以将一个课时分为两个课时进行教授。对于那些比较难的内容,教学可以划分一定的层次,循序渐进,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体谅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并多加鼓励。

三、动力型任务设计实例

教学任务是让学生们可以正确输入表格内的数据与熟练操作abs,average,sum的数据计算,通过学生们奥运会的兴趣转移目标。

首先课堂导入:“同学们,08年奥运会将在我们中国北京召开,作为骄傲的中国人,我们是不是应该为之喝彩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做一位奥运宣传人员,大家是否为这个身份感到骄傲呢?好的,接下来让我们每个人准备一份奥运数据的材料,让我们打起精神来向世界证明我们作为东道主的实力吧!

然后讲授新课,首先将光标定位在相应的单元格内,然后输入相关数据。再布置第一个动力型任务,要求学生们打开奥运宣传的.doc文档,参照图片里的内容,在表格内输入正确的数据,要求最近三届奥运会金牌榜设置为竖排文字。怎样通过输入的数据比较每个国家金牌数的多寡呢?然后进入计算提示,运用sum用于参数选用,left用来计算光标左边单元格的数值,above计算光标上单元格数值,用average求平均数。然后再布置第二个任务,在奥运宣传文件中,使用刚才输入完成的内容进行平均数和总数的计算。思考题:最近三届奥运会取得的平均数能不能直接用来计算光标左边的数据呢?

任务驱动教学之动力型任务强调动力的重要性,为了达到预期效果,动力任务的设计一定要凸显出所学知识的实用性,运用奥运宣传资料这个可行性比较高的数据作为基础,在这个基础上运用表格的各种知识,让学生们可以感受奥运会这件盛世的同时回顾以前学习的知识,牢牢把握知识要点。

四、动力型任务设计的注意点

以任务作为主导的计算机驱动教学之动力型任务对“任务”的要求格外高,所设置的任务必须要合情合理,难度上要循序渐进,这样才可起推动作用,否则可能会适得其反。教师们应将一些教学难点,大任务拆分成各个不同层次的小任务,让学生们通过完成一系列小任务的途径获得大任务的精华,完成教学任务。而且每个小任务之间一定要能紧密的结合,小任务之间也要有难易差别,随着学生能力知识的上升给予新的任务。对于学生们的容易犯错的操作点,教师应在课前或课后进行反复试验,加强学生辨别错误的能力,警惕再犯。此外也不能忽视总结与反思的作用,在每一阶段任务完成后,教师都应该将整个任务脉络串联起来,重新进行梳理,加强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总结

通过对计算机任务驱动教学之动力型任务设计的不断研究,我在众多不同任务的选择上有了新的体会和了解,明白为了要在实践探索中找到更多适合技校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动力,一定要关注技校学生的心理状态,依据他们的需求和理解能力,寻找现实生活中生动有趣,适合课堂的真实情境进入教学中,不断引导学生们进行有益的探索学习。

【参考文献】

[1] 杨静;中职计算机任务驱动教学之“动力型任务”设计探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20).

[2] 徐继明.中职计算机任务驱动教法的任务设计探究[J].中国科教新导刊,2013(9).

[3] 刘卿.基于任务驱动法的信息技术课探究与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10(23).

[4]许小博,邹朴丽.信息技术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任务驱动型作文篇6

[关键词]职业院校 组织行为学 任务驱动 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刘立国(1979- ),男,河北邢台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管理心理学。(天津 300222)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11-0158-02

“组织行为学”作为管理类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和把握组织环境当中的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于组织内部行为产生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于管理类专业的认知以及对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该学科的教学工作应受到足够重视,从而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及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但目前我国许多职业院校还延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育方法,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对于课程的学习兴趣,致使教学质量不高。要提升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应当丰富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引入“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是值得探索的方向之一。

一、“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分析

“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指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模式。具体而言,就是在日常教育教学中,使学生能够主动进行知识学习和课程探索,在学生求知欲的驱动下,让学生完成相应的课程任务。“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分析、处理及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是一种符合职业院校学生发展要求的教育类型。在教学中,师生之间通过设立不同的情境,学生可以运用自身掌握的知识来解决所设情境中的各种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教师和同学产生互动,提升自身的素质。通过任务作为驱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学、教、做”结合起来,从而使师生之间有更多的互动,能够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使课堂教学更加符合客观实际。“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推进学校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课程体系与时俱进,不断优化教学的过程和结构,加快课程体系改革,使学校的课程符合现代化发展的需要,从而全面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与教育水准。

在高校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学生在课堂中进行理论学习,并通过各种测试练习来达到学习的目标。“任务驱动”教学法通过对学生提出任务,把课堂知识融入任务中,使学生对任务进行分析、讨论,进一步了解理论知识,并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能够更加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具体解决团队小组中的分配任务。“任务驱动”教学法并不是简单地提出任务就可以,还需要教会学生进一步分析、与他人进行合作,并且在任务完成后,及时进行总结。职业院校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具有较高素质,具体相应技术能力的人才,在教育过程中,应当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职业素质。因此,在职业院校的教学过程中,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理论教学能够更好地运用于实际案例中,从而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对职业院校“组织行为学”课程的促进意义

“组织行为学”属于工商管理类课程体系中含有艺术成分较多的课程,适合于案例教学,课堂组织侧重于个别指导和小组讨论。因此,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引入“组织行为学”课程对学科教学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

1.“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职业院校的管理类课程体系中,“组织行为学”是一门与其他学科相互交叉、渗透的综合性学科,蕴含着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生物学、伦理学等多种学科的知识。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丰富的知识使学生在理论学习过程中往往不能很好地适应。若在课堂上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师可以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任务结合起来,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有效地提升学生对课程的积极参与程度和学习兴趣,并使学生通过对任务的反复研讨,促进他们对知识的消化以及实践能力的提高。因此,“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说教式教学,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兴趣。

2.“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可以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通过在任务中对理论知识的灵活运用,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体系、掌握学习知识的技巧。“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掌握理论知识以及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及今后工作中的能力。此外,“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缩短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真正把理论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从而提升就业能力,更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3.“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能够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实践情境。通过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出任务,使一些在实践中出现的典型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能够进入任务情境中,设身处地地进行思考和分析。学生针对任务还应进行反复推敲,以便能够更好地理解任务所考察的教学内容,既能培养学生发现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堂任务考察多方面的能力,因此通过任务中所设问题的解决,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在“组织行为学”课程中的实施路径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并将知识有效地运用到实践过程中,解决遇到的问题。所以,“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既要依靠教师的积极引导,更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配合。

1.教师应恰当选择并设计教学中的关键任务。选取适当的任务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关键所在。教师应当为学生设立一个特定情境,学生通过在情境中利用“组织行为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更好地掌握该学科知识。这样可以帮助缺乏实际工作经验的大学生通过课堂任务理解学科知识,有利于学生开阔自身的眼界,培养个人的创造能力,使他们以后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相似的问题时能够从容不迫地解决。因此,教师应恰当选择教学的关键任务并进行整体编排设计,在对课堂任务筛选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一,所挑选的任务应当符合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符合学校课程的整体要求,满足教学计划的需要。在考虑社会发展方面,所挑选的任务要注重时代性与先进性,能够体现当今的理论发展水平与趋向。第二,教师在设计和分析任务时应当注重任务的丰富性和趣味性,使学生能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对任务内容进行分析。同时,应当注重任务的生动性、实践性以及实用价值的统一,这样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第三,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并深化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有些学生若不能很好地适应这种学习模式,教师要给予耐心帮助和指导,以免学生在认知和学习上产生障碍和混乱。

2.“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学生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主体,所以在教学中所提出的任务应与学生所学的知识紧密结合起来,要努力使所有学生都能够参与到任务教学中来。参与程度的高低决定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质量和效果,可考虑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准备:第一,教师为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兴趣,可采取一些激励的措施和手段,提高学生参与教学任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第二,教师应对任务教学进行充分准备,在课堂中所提出的任务应与所学知识紧密结合。教师不仅要对课堂中的任务内容进行积极引导,还要能够从多方面对任务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任务内容。教师要把理论中的重点内容进行筛选,并根据难易程度进行有效划分,使学生能够分阶段对相关问题做逐步探讨。第三,教师应把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使课堂任务教学更加贴近社会实际,通过任务教学的方法把一些抽象的理论知识变为具体的任务,从而化难为易,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并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能够与自身感受结合起来,提升课堂教育的趣味性和生动性。例如,在讲授《个体行为》一章中“情绪与情感”内容时,教师可将此部分的知识内容首先转化为典型生活案例(如由恋爱情感引发的事件等)进行引导,以吸引同学的关注和学习兴趣。

3.课堂任务完成后应及时总结。总结是对任务的全面性审视,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课堂任务进行总结,其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更好地修正和完善。任务完成后的总结工作是“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学法的延伸。所以,教师应当在任务完成后对相关知识进行总结,总结既要全面又要深刻。例如,在学习“知觉错误类型”一节内容时,很多同学对“首因效应”的积极意义及负面性都能够有所认识和分析,但对“首因”具体影响当事者双方的发展过程却并不能合理地描述。因此,可列举一些真实案例来帮助学生加深对此问题的理解。例如,恩格斯对马克思的最初印象并不很好,但随着双方的了解逐步加深,两人最终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总之,教师通过总结可以发现所选取的任务是否得当,能否符合学生学习的需要以及是否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等内容。在任务总结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完善教学方式,从而使“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价值,有效提升“组织行为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四、结语

“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随着教学内容、目标以及学生等情况变化会有不同的侧重点。但对大多职业院校而言,“组织行为学”课程引入该教学模式,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职业院校很多其他相关课程也可借鉴该教学模式,以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从而使学校的整体教育水准得以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顾培忠,任岫林.组织行为学(高职高专)[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2]郭绍青.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J].中国电化教育,2006(7).

[3]郝超,蒋庆斌.高职教育项目课程的开发原则与开发方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4).

[4]解建宝,曾兴柱.任务驱动型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1(14)

[5]刘向红.高职项目课程的开发与实践[J].成人教育,2009(9).

[6]李军.“教、学、做”一体化任务驱动型高技能教学模式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9(8).

[7]卢红学.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发展与创新[J].职业技术教育,2010(13).

任务驱动型作文篇7

【关键词】任务驱动,微观经济学,建构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新型教学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教师首先把教学内容巧妙设计隐含在单个的具体任务中,让学生以分组或独立完成任务的方式领会学习的核心内容。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体现了“主导——主体结合”的教学设计原则,它避免了在以教为主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中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体现的相互矛盾,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的角色是学习情景的创设者、学习任务的设计者、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学习方法的指导者。任务驱动教学法一个很显著的特点就是给了学生充分的自由,成了学习的主体,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以教定学的教学模式,创造了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合作、探索创新的新型的学习方式。

微观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传统教学中主要以理论传授为主,未能有效的与专业和实际相结合,学生在学习中也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如何创设具体明确、可操作性强且符合学生特点的任务就成为任务驱动型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主要分为六个部分,分别是:需求供给理论、消费者行为、生产者行为、成本、市场类型与厂商行为、分配。笔者以经济生活热点问题为切入点创设典型任务,通过查找分析经济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问题,结合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相对较弱,大多文化基础不太好或偏科严重,却具有形象思维的智能结构” 特点,摒弃传统的以纯理论教授为主的学习方法,根据微观经济学六个理论部分之间的内在关联,设计出六个教学模块,每个模块设置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任务,以完成任务所需知识和能力选取教学内容,使其符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如:表一)同时将任务交给学生自己完成,学生在收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中学习和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

总之,任务驱动型教学的特色在于“主导——主体结合”的教学设计原则,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微观经济学课程中实施任务驱动教学,强调让学生在密切联系学习、生活和社会实际的有意义的“任务”情境中,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获得技能、形成能力。“任务驱动”主要结构是:呈现任务——明确任务——完成任务——任务评价。在课程实施中,体现“任务驱动”,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任务”驱动下,展开协作学习活动,教师引导帮助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体现了高职教学的教、学、做特点。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任务驱动”教学法,能让学生“动”起来,进而乐于学习,主动学习,创造性的学习。通过以上的改革,在教学中,我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同学们对于这门较为枯燥的理论课产生了较为浓厚的兴趣,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调动,查阅资料、语言表达、案例分析以及对经济知识的运用等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孟骞.刘漫.微观经济学教学改革研究[J];成功(教育);2011.09

[2]张杨.微观经济学理论结构及其在教学设计中的作用[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3]时磊.经济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以微观经济学为例[J];重庆与世界;2011年15期

河北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 ;

任务驱动型作文篇8

本文作者:邝青梅工作单位:广东省交通运输高级技工学校

1.现有公路养护专业教材存在的不足(1)重知识,轻实践;重完整,轻实用。传统的教材一般是按照章、节、目的形式编写的,其编写模式大都是先叙述基本知识、基本概念,然后是应用举例。在编写过程中对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规律与内容的结合考虑不够,学生对许多抽象的概念、名词和术语往往不容易理解,学习起来感觉困难,教师也不易讲授明白。(2)重系统,轻可读。传统的教材往往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强调概念叙述、原理分析和公式推导,但是极少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教材的可读性差,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3)呈现形式单一。传统教材的内容呈现形式一般比较简单,内容表现也是以教材为中心,没有考虑教材和学生的互动。2.任务驱动型教材的优点(1)任务驱动型教材采用模块、课题、任务的形式编写,以任务为基本单元,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主线,将知识点和技能点穿插其中。教材强调知识的实用性,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理论够用”的原则。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较好地处理了理论和实践、知识和能力之间的关系。(2)任务驱动型教材在编写时,按照任务对知识的要求插入知识点,力求做到符合学生的思维过程和认知规律,使学生易看易学。此外,任务驱动型教材在满足理论知识对技能培训的支撑作用的原则下,尽可能降低教材难度,删除没有支撑作用或作用不大的理论知识。在对待一些较难理解的知识点上,只要求“知其然”,一般情况下不对原理展开说明,而直接给出结论。必须要分析的原理,尽量用“过程”“结构”等代替“原理”。(3)任务驱动型教材在呈现形式上尽量做到形式新颖、图文并茂。教材总是企图更换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促使学生多动脑、多开口、多动手,在学习时保持积极主动的主体状态。

准确定位教材的能力目标是编好任务驱动型教材的基础能力目标太高或太低,都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能力目标太低也会使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不符合社会的要求。能力目标的确定应根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相应的工作岗位的要求等确定。2.任务的设计是编好任务驱动型教材的关键对于公路养护专业,“任务”就是一个个典型的工作,如养护维修作业控制区的布置、沥青路面平整度的检测、坑槽修补、识别沥青路面损坏、水泥混凝土路面路况调查等。教材的编写应遵循由实际到理论、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由零碎到系统的原则。针对要学的知识和技能设计出贴近生活和生产实际的任务,在任务中蕴含要学习的基本概念和要求,力求以任务来驱动教学。教材通过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完成任务,让学生达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在任务设计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注意任务与知识点的联系。任务应能涵盖教学内容的绝大多数知识点,任务的设置要使知识点之间形成一个整体,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获得系统的知识与技能。(2)任务是真实的。任务应是具有实际意义的,不是虚构的、自造的。只有真实性,才能激起学生学习、探求的欲望。(3)任务是可操作的。“可操作”指的是任务是具体的,学生可以按任务的要求实现。例如“修补裂缝”不是任务,因为它不具体。怎样的裂缝?有什么施工设备、材料可供选择?这只能叫做要求。如果改为“修补缝宽为3mm的单条裂缝”,就可操作了。如果再加上可供选择的材料、设备等,就更具体了。(4)任务是适当的。“适当”指的是任务难易程度适当,太易和太难都会影响学生完成任务的积极性。如一个含有新知识的子任务,新知识点一般不要超过7个。(5)封闭性与开放性相结合。如果教材中全是封闭性的任务(一个模式、一个标准完成的任务),则不可能培养出有创造性的学生,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索欲望。但是如果全是开放性的任务(完成任务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也不利于学生的自学。

强化交互性是任务驱动型教材的创新点在编写教材时,应注意教材呈现形式的多样性。如可采用想一想、做一做、记一记、查一查、议一议、比一比、相关链接、温馨提示、小知识、请注意等呈现形式,增强交互性,促使学生多动脑、多开口、多动手,在学习时保持积极主动的主体状态。同时通过查阅资料、集体讨论等形式,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合作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表1为任务驱动型教材《公路养护技术》中任务三的任务结构。四、结束语任务驱动型教材具有实用性、可读性、交互性强及注重能力目标等特点,体现了“学生主体”的教学思想,符合当前课程改革的需要。若在建设驱动型教材时能全面考虑,就可避免不足,让驱动型教材更好地为教学服务,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上一篇:你是我的风景范文 下一篇:烙饼问题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