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型教学法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2 08:06:56

任务型教学法论文

任务型教学法论文范文第1篇

(一)内在条件的影响

任务型教学法在职业英语教学中还有来自学生方面的问题,具体表现在:(1)学生的学习观念不能及时转变;任务型教学法是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的,但是学生在接受多年传统的教师“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之后,一时很难适应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对于任务型的教学法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不能有效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甚至有些学生认为写作靠口头的交流根本就没有任何意义,所以对这种教学方式缺乏一定的兴趣与积极性。(2)学生中存在着许多的“哑巴英语”学生;许多学生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都已经习惯了被动地去接受教师的教学内容,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另外,有些学生英语的基础较差,再加上存在着地方口音的问题,又受一定性格上的影响,导致在英语的学习中羞于表达、不敢开口,对教师布置的任务更是不敢大胆去尝试并完成,导致教学任务难以顺利完成。

(二)外在条件的制约此外

还有一些外在的条件制约着任务型教学法在职业院校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1.在职业英语写作教学中

教学的时间受到了限制。通常,一周安排的英语只有有限的3-4节左右的课时。而教学改革更是提出了缩短课堂教学的时间,将时间更多地留给学生在课外学习,确保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能够有效地发挥出来,这样就更加减少了教学的时间。而教师教学中的任务设计在如此短的教学时间中,能够全部完成是非常困难的。

2.英语写作教学中

存在着“大课堂”的教学现象。现在,学校的招生规模都在扩大,职业院校也不例外,这样就导致英语课堂中的人数大量增加。随着人数的增多,教师要想保证与学生之间一对一的交流就显得尤其困难了。这样就容易导致学生的语言交流与学习机会的丧失,同时也加大了教师有序组织教学活动的难度。

3.在英语教学过程中

缺乏专业的任务型教学的教材。虽然目前的一些教材有涉及到任务的设计与材料的准备等内容,但是却不能满足当前任务型教学法在职业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需求。此外,相关的书籍中也只是关于教学法概念的介绍,缺少关于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听、说、读以及写的进一步讲解与运用的介绍,这样也就影响了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所发挥的作用程度。

二、有效实施任务型教学法的若干建议

(一)教师应系统学习

国内外相关理论和教学方法确保任务型教学法能够在职业院校英语写作教学中有效地实施,必须注重教师对于任务型教学法的相关理论和教学方法的学习。教师应该对国内外的相关理论与教学方法都一个细致且深入的了解与学习,确保对这种教学法的概念、特点、模式以及原则都有清晰明确的认识。此外,还需要多开展这方面的讲座。将一些有经验的教师邀请过来对这种英语教学方法进行进一步的介绍与说明,并且将自己的成功教学经验分享给学校的教师。同时,教师还需要合理地设计教学任务,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任务的完成工作中去。例如,教师可以对相关英语考试的作文类型进行归类,然后设置相应的写作任务。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既掌握了某种类型的写作方法,还能熟悉考试的题型设置技巧。

(二)合理运用小组活动

提高大课堂教学效率由于当前职业院校中,英语写作教学都是大课堂的教学形式。因此,教师需要合理运用小组活动,确保大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教师可以通过每节课选取不同的几个小组进行重点辅导活动的实施,对学生能够进行单独的、有针对性的辅导,这样能够及时地帮助学生纠正学习过程中的错误,有效地提升学生英语写作的水平。并且,教师还需要对每个小组任务完成情况做好总结与分析,然后有针对性地让学生进行再次练习,提高教学的效率。此外,还需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资源。通过多媒体和网络教学资源的利用,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三、总结

通过本文的分析,我们了解到任务型教学法存在着内外两方面的问题,通过加强教师专业知识的学习,同时提高教学的技巧,相信是有利于提高当前职业院校英语写作教学中任务型教学法的应用效率的。

任务型教学法论文范文第2篇

从人类语言习得过程中我们可以得知,人类从出生开始到能与人进行沟通和交流的过程中从来都是先会牙牙学语的说话后学会认字的。学第二外语英语也是同样的道理,也应该先从学英语口语开始。而国内的英语教育大部分是从读写的书面语言开始的。我们都能认可的是,日常交际的用于和书面语之间有很大的差别。日常交际用语只需要完成彼此交流的目的,随意性很大,而书面语或是官方用于要求重视语法和文字的使用规范。目前高校英语教学的主要教学方式是以延续基础教育的应试教学为主的教学方法。教学的主要目的不是让学习者能自由使用一门外语和人进行交流沟通,而更多的是通过各类过级、过关考试。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目的在我国高校外语教学过程中已经根深蒂固,虽然最近几年针对英语的实用性采取了很多改革,但是很难从根本上改变以应试教育为目的的教学方式。近年来,各大高校从硬件设备方面进行改进,在外语教学方面引进了很多媒体设备,从某种程度上促进了高校外语教学的进步,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改变。大部分的程序都如出一辙:都是遵照预习、讲解单词语法、阅读课文、课后作业、复习这一程序执行。利用多媒体主要是让学生接触外语的使用环境的机会变多了,而学生很难有机会有效地进行听说训练。教学的结果是师生之间缺少沟通,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学生的听说能力无法得到提高,长此以往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就受到了抑制。因此,在高校,口语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

二、利用任务型教学法推动高校英语口语教学

(一)利用任务型教学法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在高校英语口语的任务型教学法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入各种形式多样的任务来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些特殊的形式可以包括利用多媒体等多种展现形式展示与任务相关的图片、故事、小电影等实例来创设仿真情景,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二)实现教师引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教师在任务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语言表达能力、英语实际水平等方面进行分组。在分组过程中要充分照顾到各个组都能参与到每个任务的实施过程中去。让全体成员都能利用自己各个方面的优势来参与讨论和进行展示、表演。教学的指导思想是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中心,以加强和巩固学生英语语言知识的应用和实际应用技能的提高。在学习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们采取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主动完成各类老师提出的由简到难的各项任务,以此巩固语言运用能力,习得英语口语基本知识,并能更加直观和深刻地理解任务主题,完成英语口语训练,以实现教学目的,养成学生良好的英语口语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

(三)教学过程循序渐进。教学过程按照任务前、任务中和任务后的程序进行。在设定任务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到任务的主题要与本次课要求学生掌握的教学内容相一致。任务中,教师引导学生按照顺序逐个完成任务,保证每个学生都有足够的机会参与到小组活动和讨论中去。每个小组的组员之间针对相同或是相异的任务进行合作和讨论。在整个任务完成的过程中,教师更多的是一个观众,而不是一个指导者。在任务后,每组选派出代表同学针对本组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总结性发言,表明本组同学针对某一问题的态度、达成的一致意见和得出的结论,或是对于某一特定任务通过表演、讲解、对话等形式进行表现。

(四)评价总结实现知识的提升。在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要引导全班同学进行评价,针对本节课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进行总结。评价的过程既包括学生自评、小组互评也包括教师点评等几个环节。评价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总结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的过程。教师在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同时更可以对任务材料中的重点、难点加以说明。

三、结语

综上所述,任务型教学法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实用性教育理念。促进了学生语言实际运用的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互助、讨论、学习、评价的过程中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任务型教学法具有实用性、可操作性、和趣味性的特点,是一种值得各大高校英语教学提倡的新型的教学模式。在以后的高校英语口语教学实践中高校英语教师需要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创新,要把任务型教学模式与高校英语口语教学现有的条件和学生实际情况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这一新型教学模式不断地趋于完善。

任务型教学法论文范文第3篇

任务型教学法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教师将学习内容分布到多个任务案例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按要求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知识,达到“做中学”的目的。任务型教学法提倡利用多种感官协作学习,改变传统只靠耳朵听的学习方法,达到更高的学习效果。任务案例更贴近现实,学生更容易理解、更有兴趣,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达到工程实践的目的。一个具体的任务的完成通常需要多方面的知识,既包含专业知识,又包含学生查阅文献资料,与小组成员分工合作,与人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利用开创性思维解决问题等多方面的能力,这与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吻合,更与我国新时期培养高级人才的目标吻合。任务型教学法不仅要“授人以鱼”,更强调“授人以渔”,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全面素质的提高。任务型教学法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一)教师角色的转换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是课堂上的领导者,而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缺乏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机会,学习动机不足。任务型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互转换,教师的作用不再是一部百科全书或一个供学生利用的资料库,而是成为一名向导和顾问。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既能将所学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能在帮助学生的过程中开阔思路,提升专业水平,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的扩充新时期

对高级人才的需求不仅仅是具有高智商,而且要具有高情商;不仅仅能在考试中得高分,还要具有独立的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不仅仅要能独立完成某道题目,还要有与他人合作沟通的能力。任务型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既学到知识,又学会独立思考、与人沟通、分析策划、动手操作,提高了创新能力、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任务来源于现实生活。因此,要完成一个项目,学生必须从找到现实生活与理论知识之间的关系,从分解任务开始入手,将任务分解为多个小模块,找到各模块与所学知识的联系,通过分工合作,完成任务。同时,实践所得的结果引导学生思考是否是这样,是否与书上讲的一样。

(四)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

在任务型教学法中,学生要完成任务,必须主动查找资料,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与小组成员讨论完成方案。既有小组内部的合作,又有小组之间的竞争,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由过去的被动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效果大大提高。

二、任务型教学法实施方案

(一)教学内容的分解与重组

在教学中使用任务型教学法,必须把教材内容进行模块化分解,合理划分成若干知识单元,以满足任务实施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非常熟悉所有教学内容,并对任务需求清晰明确,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教学中原有的知识结构进行重组,划分成若干模块。以余孟尝主编的《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为例,第一、二章讲解了逻辑代数的基本概念、公式和定理,逻辑函数的化简方法以及多种表示方法的相互转换和EDA技术的基础知识,半导体器件特性和分立元器件门电路,CMOS、TTL集成门电路;这一部分中卡诺图化简和分立元器件门电路在实际应用中已趋于淘汰,可以根据组合电路的设计需求重点学习逻辑代数的基本概念与表达方式的相互转换部分,并将其作为一个任务;每一章最后的EDA技术部分,可以放在一起,作为另一个任务来完成,帮助学生学习课程相关新技术,锻炼自学和创新能力。第三章为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包含多种中规模集成芯片的设计与使用,可以分解为若干个任务,利用译码器、数据选择器、加法器和比较器等多种中规模芯片完成实用组合电路的设计与制作。第四、五章讲解触发器与时序电路的分析与设计,可以分解为多个任务,利用计数器、移位寄存器等集成芯片完成实用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与制作。第六、七章脉冲产生与整形电路和模数数模转换电路,属于电路的实际应用与扩展,可作为一个任务,并与电子技术综合实训课程联系起来,进行先修与后续课程的有机结合。

(二)任务分配与实施教学过程

包括学生分组、任务分析、教师引导、设计实施、讨论与改进、成果展示和考核评估几个阶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从教学主体转变到教学引导者,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主观能动性。下面以电子抢答器的设计为例,说明任务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1.将班级学生分成3~5人一组,每一组都包含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也包含学习成绩不好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将动手能力强的平均分布到各组,使整个班级的小组水平都实力相当,实现学优生带动学困生,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的目的。

2.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学生讨论并完成分析报告,教师在讨论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一定程度的引导,将任务需求与所学的理论知识联系起来。例如设计抢答器需要的输入变量个数,逻辑赋值和特殊情况处理等。

3.根据任务需求,小组内可以进行分工与合作。可以由小组长或者组员讨论为每个成员分配一定的任务,责任明确到人,保证所有同学都有事做,可以做,愿意做。教师在任务实施过程中全程指导,适时加入理论知识的讲解,做到“做中学”和“学中做”。学生可以在实验室或者利用仿真软件实现电子抢答器电路的搭建,让学生看到实际效果,然后设计与改进。在设计过程中注意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鼓励进行思维碰撞与分享,充分发挥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4.任务完成后,由小组成员在全班进行成果展示,将设计过程和设计成果与其他小组成员分享。在展示过程中,学生既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又能锻炼表达能力,同时可以取长补短,对自己的设计进行改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5.教师对学生的考核可以由小组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几部分构成。考核的内容不仅有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还包括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同时在考核方法上加大实践操作所占比例,目的是让学生更加重视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三、实施效果与反思任务

型教学法应用后,大部分学生感到受益匪浅,学生感觉到获得的不仅是知识,而且有学习的乐趣和多种能力的提高。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任务型教学法实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了知识的掌握,同时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学生的兴趣明显提高,到课率也有一定增长,学生上课睡觉、开小差的现象明显减少。学生学习也由被动转为主动,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迅速提高。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任务型教学法对教师的水平有很高的要求。教师要引入任务型教学法,必须对教学内容充分理解,具有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具备创新思维,能为学生创造一个开放的课堂。

2.教学方式要合理并且多样。对不同的内容,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不能单一使用任务型教学法,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

3.学时的限制。任务型教学法需要的时间和条件还有待完善,任务型教学法需要的时间比讲授型多很多。目前的课时数还不能满足要求,大部分工作是利用课余时间完成的,老师和学生为此付出了很多努力。

4.合理并且实用的资源匮乏。由于长期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只是进行了理论知识的分析和讲解,缺乏与现实生活中实际工程的联系,要找出具有针对性、典型性和具体的案例,需要老师花费很多的心思。

任务型教学法论文范文第4篇

1听力教学效率不高

虽然有的教师尝试将英语听力教学纳入日常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可是由于在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设备等方面的影响下,英语听力教学并没有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很多学生反映:一听英语就困。甚至还有的英语教师在多媒体教学的名义下,组织学生看电影。这种看似非常有效的英语听力训练由于缺乏专业的引导,很容易让学生走入一个听力学习的误区,不利于学生听力的系统训练和提高。

2听力材料过于单一

在日常的英语听力训练中,笔者发现学生英语听力训练的主要材料来源是教科书后所附带的英语听力材料。虽然这些材料在逻辑结构上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一致。可是,由于教材本身的内容局限性,听力材料相比而言也呈现出单一化的特点。学生对这些听力材料的兴趣并不高。

二、任务型教学法的内涵与传统教学法的区别

任务型教学法的内涵是指在一定教学目标的指导下,通过对学生认知过程中的相关学习问题或者学习难点,进行任务的设计与相关教学内容与教学资源的安排。这种任务型教学法要求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坚持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任务教学的具体实践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任务型教学是建立在教育心理学中关于学生习得,特别是对第二语言的习得的特点和规律的总结的基础上的。这一教学方法的创始人是在英语教学法领域享有较高声誉的教育专家Krashen(1998)。在这一理论框架中,学习的习得也就是对语言主动地掌握与吸收是语言学习的唯一有效的渠道。我们通过幼儿的语言学习可以得到这一方面的论证。这种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法的内涵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从教学组织形式来看,任务型教学法一般采用的是小班型,人数不超过15人,或者将大班进行分组教学。这种教学组织模式,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以及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认知与性格特点进行因材施教。其次,强调了学生的自动自发的学习能力以及自我监督与自我管理,帮助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最后,在任务型教学法的教学要求中,比较注重学生知识的习得。也就是说,对于任务型教学目标而言,最重要的不是单纯的知识点的输入与记诵,而是在任务的引导下,通过思考与训练来实现自我在认知能力、认知体验以及个人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提升。

三、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听力方面的应用

在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中,任务型教学法实施的第一步是要明确:教学目标。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有目标。同样最可怕的是任课教师,包括学生的目标感的丧失。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在一节课中,教师没有教学目标,学生没有学习目标。那么,这样的教学将会是一场教学事故,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这样的教学将会是一场灾难。所以,首先要明确英语听力教学的基本目标。根据国家关于初中英语课程标准以及中学培养方案,我们可以看到:具备基本的语言交流能力,能够在公共谈论区域进行比较初级的对话与交流。另外,随着终生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潮在全世界的传播,我们需要认识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中国传统哲学所蕴含的深刻道理。只有帮助学生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力才可以真正意义上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的重视意识与学习的习惯意识。在这个理论基础上,任务型教学法的教学目标也应该围绕这几个方面来进行实施:听力技巧与方法的掌握,听力策略的掌握与认知,听力习惯与能力的养成,听力情感与意志品质的不断形成。其次,要做好教学准备。与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同的是,在任务型教学法中,教师课下的准备时间要占用教学时间的很大一部分比重。教师要针对学生目前的听力基础以及认知特点,合理的选择相应的听力材料来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另外,这种准备还包括对学生英语听力训练动机与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只有做到:心中有数,眼中有学生才可以在接下来的任务型教学的具体实践中做到有条不紊,稳健推进。当然,我们要注意思想性与方法性的统一。任何教学方法要依托一个科学的教学思想。我们要在进行日常的听力基础训练的同时,积极借助听力的训练材料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行积极的影响与引导。只有建立在科学思想上的任务型教学法的实施才是真正有着现实意义和价值的。再次,在任务型教学中,特别注意的是细节的把握。因为,听力训练包括听力水平的提高,并不是可以通过几节任务型课程就可以达到和速成的。因为,在听力训练中,最为重要的是,练就一双敏锐的耳朵,形成一个较好的听力接受习惯。一旦这种听力品质养成,那么,我们的听力教学也就算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了。这种细节体现在对学生认知行为的观察与分析,因为只有随时关注学生的认知反应与反馈,并对相关信息进行归纳和总结才能有效地推进学生的学习进度,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最后,设计步骤,按部就班。教师作为英语听力教学的组织者与实施者,在教学中要发挥主导性的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听力教学中就是积极运用各种教学策略,特别是关于建构注意理论中关于知识的同化与适应。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步骤:听力教学前的预测,听力教学中的证实,听力教学中的再次证实,检查评估阶段。例如,教师在进行一个有关于海关检查的听力材料的练习时,首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题目中已有的信息进行大胆的猜测。然后,让学生在听力过程中积极寻找材料中的相关证据来证实自己的猜测。最后通过查看听力原文,或者通过听力材料后的答案来进行检查评估。通过这么一个系统的训练过程,可以非常有效地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加工与思考,最后得到结论。

任务型教学法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 理论探索 实践探究 评述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8-0045-02

【Abstract】This paper had an overall review of Task-Based Teaching research on CNKI, finding that the quality of the relevant paper was unsatisfactory; the theoretical exploration lacked innovation; the empirical study lagged behind theoretical research. Therefore, researchers in China need further efforts to make innovations as well as to conduct empirical study so as to put Task-Based Teaching into real practice and facilitate English teaching.

【Key words】Task-Based Teaching Theoretical exploration Empirical study Review

近年来,外语教学改革引发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对相关学习理论的研究和现行外语课堂教学实践的反思,其中,任务型教学模式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尤其是新世纪的前十年,国内语言类学术期刊上发表了大量探讨任务型教学模式的论文,形成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态势。本文以中国期刊网收录的相关文献为线索,对目前任务型教学的研究状况进行整理、归纳,指出其得失,以为今后研究做好铺垫。

一、理论探索

综观相关,65%左右的文章都是关于任务型教学的理论介绍或者是关于任务型教学模式、实施步骤以及要素等的理论探讨。

在理论介绍方面,研究集中于对任务的概念及任务类型的澄清(袁玲玲,2006)、对任务型教学的产生及其内涵的回顾(袁玲玲,2006;郑红苹,2006)、对任务型教学特点的阐述(郑红苹,2006)等。除此之外,李亚文(2009)在论述任务型教学的理论及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师生关系、教学过程和教学目标三个方面将任务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进行比较。尽管关于任务型教学的综述类论文并不少,但学界对这个新兴概念的了解却仍不全面。就在大多数人将任务型语言学习与交际语言教学混为一谈时,张思武、余海燕(2009)清醒地指出二者的本质区别,即:前者“专注形式”,而后者“忽视形式”,以正视听,振聋发聩。

除了宏观上的理论引进,还有一批学者从Nunan提出的任务型教学六要素出发,对其进行微观解析。李亚文(2009)从师生关系、教学过程和教学目标三个方面探究了任务型教学下高中英语教师的角色,并同语法-翻译法教学、听说法教学和交际法教学中的教师角色进行对比;张晓勤(2006)则阐述了任务型英语教学中学生角色的四大转变;周树江(2007)就任务型教学实施所需的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的创设做了探讨。任务设计作为任务型教学法实施的核心,受到的关注自然最多。袁玲玲(2006)从“真实性”和“做中学”的角度讨论了任务设计策略;袁利平、袁立擎(2006)探讨了设计与实施任务型课堂教学的五个原则;韩美竹(2006)则提出了设计任务评价测试题的五条原则,以评价任务型教学中学生获得的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

任务型教学的实施步骤同样引人关注。郑红苹(2006)在介绍了国外任务型语言教学的三大实施步骤的基础上,将其本土化,提出了我国英语任务型语言教学实施的六大步骤;欧光莲(2007)则以任务型教学法的基本步骤为主要线索,以大型英语班为具体授课环境,设计切实可行的实施步骤;韩春晖(2007)的讨论更加具体,详细探讨了以任务型教学法为指导的任务型专题讨论的操作步骤。

在对国外相关理论进行钻研的基础上,我国研究者还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外语教学环境的任务型教学模式。比如,李绍芳(2009)探讨借助任务教学法把写作课融入到大学英语阅读课或口语课中进行的教学模式。邓杰、邓颖玲(2007)以英语视听说国家精品课程为实例,研究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实施视听说任务型教学,并从Nunan提出的任务六要素出发,详细阐释了这一充分体现任务型教学特色的新型内容体系和“视”、“听”、“说”三位一体式任务教学模式。丛爱农(2006)则分前任务、任务环和后任务三个阶段探究以任务型教学法为指导的词汇教学策略。此外,徐丽娟(2005)还指出了基础英语任务型教学模式的重点、难点以及应注意的问题。

二、实践探究

正如徐丽娟(2005)指出的那样,任务型教学法“虽然理论模式已比较清晰,但其研究主要涉及课程标准、教材等方面,对于中学英语课堂教学具体如何操作缺乏指导”。正因如此,要想把任务型教学法贯彻到课程中去,仅靠理论上的引进和探讨是不够的,广大英语教师必须在教学中亲身实践,结合真实的案例对其进行探讨。罗路玲(2006)指出了任务型教学在基础英语教学中的四大误区,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了醒。刘忠保(2006)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材第一册第三单元为例,设计了一个融合研究型学习与任务型教学的案例。高义贤、张国艳(2006)在专业英语的教学中将任务型教学和传统语法翻译法教学进行了一学期的对比研究,发现运用任务型教学不仅必要,而且可行。闫素萍(2006)遵循任务设计的四大原则,设计了一套包括教学目的、操作步骤和设计理据在内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课堂教学案例。

除了将国外的理论模式运用到实践中,国内有些学者还从个人实践中归纳出了自己的教学模式。杜秀莲(2006)在多年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中归纳出了应用任务型教学法的几种模式:观点交换型任务教学、做比较型任务教学、做决定型任务教学、创造型任务教学等,并援引实例加以阐释。朱晓东、洪家骝(2006)基于自己的教学实践,构建了一套包含6个环节的任务型课堂教学模式,并以SEFC Book 1A Unit 10为例,一一列举自己根据这六个环节设计的任务,并说明理由。郑秋秋(2003)介绍了任务型阅读活动课堂教学模式,还以人教版高中英语第二册(上)第四单元15课为例,具体阐释了此模式的应用,翔实生动,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更令人惊喜的是,个别教师甚至开始尝试教学实验,并发表详尽的实验报告。邵向阳(2005)通过为期十周的实证研究调查在初中语法教学中运用任务型教学是否能收到效果以及任务型语法教学是否优于传统语法教学,结果发现:两种教学法均有利于语法习得,但任务型的语法教学对初中生的影响并没有优于传统的语法教学。因此,邵认为,在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完全抛弃传统教学法为时尚早,初中英语语法教学应符合初中生的认知和学习规律。文中对实验过程的描述具体翔实,对指导一线教育工作者的教学实践意义重大。

三、结束语

通过对任务型教学法相关论文的梳理,我们不难发现,国内学者对国外先进理论成果的借鉴吸收是积极的,并且取得了一些成效。与此同时,我们也该看到,不论在理论探索还是实践探究方面,国内关于任务型教学法的研究还存在很大不足。首先,虽然数量可观,但质量不高。从中国期刊网的搜索结果来看,绝大部分相关论文都发表在非外语类核心期刊上,而诸如《外语教学与研究》、《现代外语》、《外国语》等国内外语类核心期刊收录的相关论文却是凤毛麟角。其次,对任务型教学法进行理论探索的文章泛滥,却难以推陈出新。多数学者只是戴着英语课程标准和英语课堂改革的高帽子,拾人牙慧,把一些众所周知的理论、概念翻来倒去,不能提出新的理解,更未见任何思辨性和批判性。还有部分学者一叶障目、以偏概全,缺乏做研究的科学、求实精神。再次,关于任务型教学法的实证研究远远跟不上理论研究的步伐。很多学者提出了很多方案、策略、模式,却大而化之,对具体教学的指导性不强,而且少有人亲身实践检验这些方案、策略、模式的可实施性。譬如,提出任务设计原则的人多,给出具体设计方案的人少;倡导要应用任务型教学法的人多,研究具体如何运用的人少;鼓吹其优点的人多,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指出其局限性的人少。总之,喊口号的人多,做实事的人少;想当然的人多,踏实研究的人少。有个别将理论亲身付诸实践的,也只是大而化之,一笔带过,只泛泛地说任务型教学比传统的语法-翻译法教学好,至于具体好在哪里,也没有第一手的资料来证明(高义贤、张国艳,2006)。由此,研究者们应努力提高自身理论水平,积极实践,写出质量更高的论文,将国内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进一步加强,早日将其贯彻到教学实践中,提高外语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丛爱农.任务型交际活动中的词汇教学策略[J].教学与管理,2006(36):127~128

2 邓 杰、邓颖玲.网络环境下英语视听说任务型教学研究[J].外语教学,2007(5):45~49

3 丁 艳.中学英语教学中任务型教学法的实施[J].上海教育科研,2007(4):85

4 杜秀莲.高中英语课中运用任务型教学的探索[J].当代教育科学,2006(3):61~63

5 高义贤、张国艳.浅议任务型语言教学在专业英语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2006(17):144~145

6 李亚文.任务型教学下的高中英语教师角色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2009(10):91~93

7 韩春晖.任务型专题讨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07(3):43~44

8 韩美竹.任务型英语教学评价的试题设计[J].上海教育科研,2006(5):89~91

9 刘忠保.研究型学习背景下的高中英语任务型教学[J].中国教育学刊,2006(9):59~62

10 李绍芳.管窥任务型写作法与大学英语读、说课融合[J].山东外语教学,2009(5):70~74

11 罗路玲.任务型教学在基础英语教学中的误区[J].教育导刊,2006(9):63

12 欧光莲.任务型教学法在大型英语班的应用[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7(3):186~188

13 邵向阳.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运用任务型教学的实验报告[J].商场现代化(学术版),2005(5):214~215

14 徐丽娟.基础英语教育“任务型”教学模式研究[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5(9):48~50

15 闫素萍.英语课堂教学中交际性任务的设计[J].教学与管理,2006(18):129~130

16 袁玲玲.论英语任务型教学及其任务设计[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6(11):41~46

17 袁利平、袁立擎.任务型教学中任务的设计与实施[J].教学与管理,2006(28):62~63

18 张思武、余海燕.论任务型语言学习与交际语言教学的本质区别[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9(5):136~144

19 张晓勤.任务型英语教学中学生角色的转变[J].当代教育科学,2006(4):61~62

20 张亚伟.基于网络与研究性学习课程整合的高中英语任务型教学[J].外语电化教学,2005(1):42

21 周树江.任务型教学与语境创设[J].教学与管理,2007(12):125~126

22 郑秋秋.高中英语任务型阅读活动课堂教学模式与案例分析[J].课程•教材•教法,2003(12):33~38

任务型教学法论文范文第6篇

>> 任务型教学法和“3P”教学法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3P教学法与任务型教学法在外语教学中的对比研究 英语课堂教学中3P教学法的运用 谈高职高专英语口语教学中3P教学法的实施 建构主义任务型教学法在综合英语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英语教学中任务型教学法研究 英语任务型教学法研究现状综述 英语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研究 学术英语(ESP)教学比较研究 任务教学法与3P教学法的差异 建构主义任务型教学法在高职医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型教学法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任务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任务型教学法在高职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任务型教学法应用于高职英语教学的实验研究 基于任务型教学法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 任务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中的研究与应用 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下高职英语任务型教学法研究 任务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任务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教育 > 学术英语“任务型3P教学法”建构研究 学术英语“任务型3P教学法”建构研究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国内学术英语教学方法多集中于单科领域进行研究。然而,学术英语具有一般特点,从学术英语的一般特点出发建构学术英语的一般范式成为学术英语教学的当务之急。本文以输入输出理论为指导的3P对学术英语教学的一般范式进行了建构。【关键词】任务型3P范式关于学术英语教学方法的研究,国外和国内的很多专家和学者都有涉猎。但是,他们的研究大多比较分散。查阅中国知网,我们可以发现王建刚[1]主要就电气工程专业的学术英语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徐红梅、金永镐[2] 则根据学术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韩松、王金霞[3]重点从学术英语写作的层面探讨了如何进行教学;苏日娅[4]则从调查研究出发,从实证角度指出了学术英语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进而给出了建议。总起来说,上述学者以及其他学者也多从不同专业的角度来论述学术英语的教学方法。笔者认为,从不同专业角度来论述教学方法的适用范围过窄,学术英语具有其一般特点,我们应该研究学术英语教学方法的一般范式,从宏观上指导学术英语教学。

一、“任务型3P教学法”的定义及优势

“任务型3P教学法”是指在任务型教学及学习理论基本精神指导下的交际教学方法。任务型是指借鉴任务型学习的基本精神,3P是指语言教学的三个阶段暨呈现(presentation)、操练(practice)和运用(production)。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任务型3P教学法”能够有效弥补其它教学方法的不足。在理论支持方面,“任务型3P教学法”的理论基础为国内外公认的目前为止最先进的任务型教学和学习理论;在具体操作层面,“任务型3P教学法”遵循语言教学的规律暨语言的输入、练习和产出,容易为语言教师所把握和控制,同时在教学的操练阶段有限贯彻任务型学习精神,能够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在教育效果方面,“任务型3P教学法”在运用阶段,通过纯任务型的团队合作,不仅能够学习到学术语言知识,而且能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巩固和强化自身的专业知识,激活学习过程中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在适应性方面,3P教学法为中国学生所熟悉,容易被学生所接受,任务型的基本精神有限的使用也能为英语语言能力有限的普通高校学生和教师所接受。

二、“任务型3P教学法”的实践操作

根据“任务型3P教学法”的定义,整个学术英语教学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为Presentation阶段,第2阶段为Practice阶段,第3阶段为Production阶段。每个阶段都贯彻任务型学习理论的基本精神,保证在教师主导下,学生团队式能动自主学习高效进行。具体来说,在学术英语教学的Presentation阶段(1P),在课程知识的输入方面,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所学内容做比较全面介绍,形成学生对要学习的语言知识的整体感知,其特点是无“任务”;在学术英语教学的Practice阶段(2P),教师要以团队形式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教师进行适当监控,保证教学任务和目标的实现,其特点是有限“任务”;在学术英语教学的Production阶段(3P),完全按照任务型教学理论,由学生以团队形式进行汇报,除有需求,教师绝不干预,引导学生对不同团队汇报的学习结果进行总结,提升Production效果,其特点是“纯任务”。

三、“任务型3P教学法”的适用限制

对于语言教师来说,“任务型3P教学法”在使用过程中,教师的干预程度的大小无法量化,干预程度的效果要根据课堂状况进行调整,因此对于刚刚走进语言教师队伍的缺乏实践经验的教师来说有些困难。对于较高水平的语言学习者来说,在操练阶段由于语言教师的干预,其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对于较低水平的语言学习者来说,在运用阶段由于没有教师的指导,可能感觉到茫然和困难。

任务型教学法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 体育科研论文写作 原则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8C-0118-03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让学生在强烈的问题动机驱动下,围绕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该教学法将传统的以知识灌输为主题的教学方法,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达到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自主探究式学习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的目的。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数学、计算机等工科教学中广泛应用,而体育科研论文写作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高专体育科研论文写作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通过改变传统“讲授例文”的公式化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知识探究、相互协作和综合实践三大能力。

一、在体育科研论文写作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意义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当前一种新的教法与模式,它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思想。任务驱动的教与学的方式,不仅能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景,使学生自主探究获取知识,而且让学生走出单纯的理论灌输,从实践中理解知识,从实践中培养科学的价值观,提升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造思维,主动构建起探究、实践、思考、运用等心智活动的学习体系。

体育科研论文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实践性,在体育科研论文的写作教学中,既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能力,还要掌握具体的科研方法,并且对所研究的科学问题提出独到的见解、新颖的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以及得出新的研究结论,具有明确的目标性。体育科研论文的前提是客观实际,运用任务驱动法进行科研论文写作教学,借助现代化的科技工具对体育科技成果、信息进行储存、检索,已成为先进的传播交流手段。在科研论文写作教学中,让学生在强烈的任务驱动下,将课堂变成教师引导、学生为主、师生互动、学生相互协作的动态教学,让学生借助教师、同学的帮助,利用现有的学习资源,通过对相关科研理论知识的学习,进行分析论证和实践运用,实现获取知识、得出成果的科研知识构建过程。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设计

任务驱动的教与学的方式,不仅能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景,使学生自主探究获取知识,而且能让学生走出单纯的理论灌输教学模式,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学生通过对任务进行分析、讨论,获取知识,并在教师的指导与帮助下对学习资源积极主动应用。

三、在体育科研论文写作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应遵循的原则

(一)鲜明突出的科研主题原则

在体育科研论文写作教学中,首先要有定位准确、主题鲜明的科研主题。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应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能力为主,围绕科研论文的主要论点和结构,实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运用。要突出创新性、实用性和开放性的原则,根据不同的科研内容,设计明确具体的论文主题,设计的任务主题要紧扣学生真实的学习实践,贴近日常生活经验。从科研论文主题的确定,到论文架构层次的谋篇,从论点论据的提炼,论证资料的选择到论文步骤的制定,做到从点到线,从线到面,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灵感激发落实到独到的视角、深邃有力的论证、翔实丰富的材料表现以及高水平的科研论文成果上来。通过从小到大,由点及面,从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教学,使学生在感受知识的应用后自主创新,训练主题突出、论据确凿、论证有理、结论新颖的体育科研论文写作能力。

(二)储备充分的理论知识原则

扎实、充分、储备丰厚的理论知识是体育科研论文写作教学任务设计的重要一环。在设计这一环节的教学任务时,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学习实际,以与学生学习、生活联系紧密的事项为主题,让学生分组协作完成任务。教师把完成任务所需的知识进行分解,量化成一个个具体微观的“子任务”,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达到灵活运用理论知识、提炼概括知识重点的目的。科研论文主题确定之后,学生结合生活化、情景化的“子任务”,以科研论文的论点为核心,进行有价值的论证材料储备与选择。对理论素材进行选择分类,分清哪些是直接论证的论据,那些是间接论证的论据,让原本抽象、枯燥的科研理论形象化、具体化,显现出真实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发挥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应用以往学习过的理论概念、知识点,以此焕发课堂教学的生机与活力。

(三)强化实际操作的实践性原则

实践性强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突出特点。体育科研论文写作教学远非一般文体写作技巧的讲解,它不仅具有严密的逻辑思维,更具有实事求是、立异创新的科学性。从谋篇布局到完成文稿,必须按照规范的结构模式进行,更重要的是,学生要具备多门学科的知识,多方面的能力和方法。论文所反映的科研成果能否迅速向社会传播并被认可,取决于科研论文的写作水平。这表明,一篇高质量的体育科研论文既是内容与形式的合一,也是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因此,体育科研论文实践性强的特点,要求学生走出空洞的概念积累和被动灌输的学习模式,加大实际操作的实践比重,课堂上敢于提出质疑,才能逐渐提高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科研论文写作前的资料搜寻、引用文献的词条检索、规范标题的启发借鉴、图表制作等,都可以让学生凭借电脑、多媒体等手段来实现。这种突出实践操作的教学,不但培养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而且培养了积极的创造性思维。

(四)层次分明的任务设计原则

体育科研论文规范的写作要求,决定了课堂教学层次分明的任务设计。从科研论文的主题、序论、本论到结论,步步深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同样要根据各阶段的知识点与难易度,确定不同的学习层次。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年龄阶段学生不同的学习特点,以及学生接受知识能力的差异,分类设计不同难易度、不同水准的目标任务,促进不同层次学生都有发展。学生的知识能力有高低,反应速度有快慢,性格存在差异,故而教师要立足这些特点,因人制宜,分类分层施教,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为宗旨,倾力培养学生的探究式学习习惯和多元思维能力,以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动力,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

四、在科研论文写作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法的实效

(一)情境创设确保了教学目标实现

高专体育科研论文写作教学,无疑有它相对枯燥的一面,这是其自身特点决定的。此前,学生之所以感觉乏味厌学,是因为传统课堂教学的填鸭式讲解,始终不变的是泛泛说教模式的重复。这种“上讲下听”框定了学生僵化的线性思维,往往是教师课堂投入多,学生理解收获少,造成学生对体育科研论文的理解是平面的、静止的、片面的,在这种思想支配下完成的科研论文是“千稿一面”。引入任务驱动教学法后,教师联系实际创设的教学情景,将学生变为课堂主体,如同“真实再现”的真实场景,调动了学生的积极学习思维。这种真实性高、贴近性强的情景刺激,使学生的智力和意志得到挑战,学生带任务进入课堂,过去的静态听讲变成了动态的协作探究,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在循循善诱的启发下,逐步得以实现。

(二)任务驱动法提升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任务驱动法引入课堂教学后,学生的自由度相对扩大,教师的管束力在形式上“减小”,这种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的教学改革,带来的是学生认识、发现、解决、处理问题能力的整体提升。例如,根据教师的任务设计,学生在准备科研论文材料的选择中,学会了多层面、多角度分析概括,在提出问题、解决疑问、推理判断中,摒弃了传统的思维定势。特别是在实地调研中走出课堂的学生,发现社会是复杂的,体育科研论文写作的学习过程,不是简单的概念背诵,也不是公式化的材料堆砌,而是构思精密、结构严谨、条理清楚、论证透彻的创新过程。学生只有在积极的学习思想、灵活的探索方式的前提下,抓住并发挥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掌握知识、分析研讨、自主拓展等方面的优势,才能实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进而在掌握体育科研论文写作技能的同时,举一反三地总结获取高效能的学习方法。

(三)自主开放式学习模式培养了学生的协作能力

任务驱动法教学的优点在于,同一课堂可以立足同一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的任务,让学生可以从中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任务来做。体育科研论文写作的教学方法是灵活多变的,例如,学生在获取写作素材之后,如何选择、消化、吸收、提炼表现主题的素材精华,通过分组整理、分析讨论、统计汇总等,学生在各抒己见的讨论中,其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共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这种有分有合的开放式学习,学生自觉将个人的“小我”融入集体的“大我”,在相互合作、意见交流中解决问题,学生通过进行多样化的探讨合作,在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过程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与巩固。学生相互帮助共同完成任务的探究式学习,能明确学习目标和自己要解决的问题,将各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深层感受到知识的价值,达到提高综合素质、催生学习激情、培养团队精神、提升协作能力的目的。

五、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应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任务设计切忌以“偏”代“全”

体育科研论文的写作是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反复过程,课堂任务设计中的“引力”,决定着学生学习实践能力的“效力”。所以,任务设计一定要突出教学目标,融入实践,使其新颖、富有吸引力。但从教学实践中发现,有的教师在任务设计中存在很多问题,主要归纳为以下三点:一是以偏代全,任务片面化,缺乏可操作性,将任务等同于传统讲授课中的练习,忽视利用它来培养学生其他方面的信息素养。二是任务统一化,缺乏个体差异性,没有考虑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和兴趣,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给所有学生设计同一起点的任务。三是任务设计简单化。简单化的任务远离学生的现实,不能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教师所做的课件是不同程度的“课本搬家”,容易导致学生的厌倦,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在任务设计中,既要增强针对性,又要处理好难易度、详略度的总体把握以及重点、难点的科学安排。

(二)师生之间要“主”“辅”兼顾

如果说传统灌输式教学过分强调了教师的功能,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那么任务驱动教学法则是重“主”轻“辅”。学生在学习中起主体作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当然,这种“轻”与“重”都是相对的,有的教师对“学生为主体”理解偏颇,在教学中起组织、控制的“主导”作用受到淡化和削弱。有的只注重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减少了组织、引导、管理、监督学生的学习过程,致使在课堂组织管理等方面出现问题。应当说,角色转变后的教师不是无事可做,而是任务更加艰巨。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教师应该为学生搭起支架,给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究。在学生完成基本任务后,调动学生的创作欲望,进一步完善任务创作并对任务完成情况作出评价。

(三)任务评价要“零”“总”结合。

教师评价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重要环节。教师评价分为过程的“零评”和完成任务后的“总评”。通过“零评”,教师能够检查发现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例如,学生准备的论证材料如果泛泛一般,确定的论点司空见惯,教师不能在第一时间内予以指出并调整,学生据此形成的论文就会论证无力、论点雷同。“总评”是对学生完成任务所形成的成果进行评价,“总评”不是简单的答案讲解,而是针对提出的问题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学生在课堂任务完成后,教师都应该作出点评,其好处在于,一方面可以对学生的任务完成作出检测,及时找出陷缺。另一方面,可以对学生的成果予以肯定,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这种零碎的“零评”,可以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释疑解惑,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其作用不可低估。应将学习过程“零评”与结果的“总评”结合起来,正确处理“零”与“总”的辩证关系。坚持以正面肯定为主,以欣赏激励为主,善于发现学生的思维闪光点,对学生的任务成果进行正面评价,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延伸与拓展。

总之,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培养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上有独特的优势,使学生从填鸭式被动学习向探究式自主学习转变,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改革中,教师作为组织引导者的主导作用不能削弱,离开了教师的主导,一旦学生在课堂失去了组织、引导、管理和监督,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就会大打折扣,无法实现设定的教学目标。因此,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决定因素,教师面临的职责、任务和挑战将比过去更加艰重,要致力于增强学生的科学研究素养,以实践动手为重点,逐步深化课堂改革,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黄振强.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应用写作》课程中的实践――以“调查报告”写作为例[J].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4)

[2]张 伟.论任务驱动法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西安社会科学,2008(6)

【课题项目】2012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体育高职高专职业教育背景下课程设置优化与创新研究(2012JGB289)

任务型教学法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 国内任务型语言教学研究 存在问题 发展趋势

1.引言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Prabhu在印度南部开展英语教学实验到九十年代后半期的“任务年代”,任务型语言教学逐渐发展成为二语及外语教学环境中广泛采用的语言教学途径。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区,如美国、加拿大、新加坡、香港等都以官方文件的形式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自九十年代中后期以来,我国外语界开始了对此领域的研究。1998年中山大学的夏纪梅、孔宪煇发表了一篇题为《“难题教学法”与“任务教学法”的理论依据及其模式比较》的论文,把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学习中的研究引入了发展的轨道,继而引起了广大外语教师和高校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笔者拟对近15年来我国任务型语言教学研究进行系统分析,全面回顾我国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研究现状,探讨我国此领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预测其发展趋势,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2.研究方法

笔者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的“文史哲辑”和“教育与社会科学辑”专栏中,分别以“任务型语言教学”和“英语任务型教学”作为关键词或主题进行检索,检索范围为(1998—2012)年间外语类九种核心期刊:《外语界》《外语教学与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山东外语教学》《国外外语教学》《外语教学》《外语电化教学》《现代外语》。所选九种外语类核心期刊,具有全面性、权威性、代表性、前沿性。为了确保文献统计的易操作性和准确性,只选取了其中与任务型语言教学研究直接相关的文章,排除了硕士、博士论文、会议通讯等。经过逐一研读并对其进行分类、整理,一共选取了41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以下标准进行分类以展开相应研究:

(1)按年限:(1998—2012),以纵观研究的发展态势。

(2)按研究对象: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硕士研究生,其他,以了解研究在对象上的倾向性。

(3)研究方法和手段:①非材料性研究;②定性与定量或者两者相结合的实证性研究。

(4)文献类型:①综述性文献:对国内外有关外语任务型语言教学理论的介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理论观点;②理论分析及应用类文献:只提出研究框架没有用实证性的数据加以支持,即在理论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如根据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探讨外语教学活动;③实证研究类文献:通过实验研究,(定性研究或定量研究或两者相结合)支持自己所提出的观点。以此推知研究内容上的基本态势。

3.结果与讨论

3.1我国任务型语言教学研究总体呈上升趋势

在过去的15年中,我国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研究呈明显上升趋势。我国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研究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初步发展阶段(1998—2002年),共有7篇文章发表,占论文总数的17.1%;快速发展阶段(2003—2012年),共有34篇文章发表,占论文总数的82.9%。这一现象说明,近年来任务型语言教学研究在我国日益升温,逐渐成为教学研究的热点。

3.2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大致分为以下4类:(1)硕士研究生;(2)非英语专业的本科生;(3)初中生;(4)高中生。

从上表可以看出,近15年任务型语言教学所涉及的研究对象包括硕士研究生、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初高中学生等。其中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较多,占38.9%。以研究生为对象的文章较少,只占11.1%。由此可见,近15年来任务型语言教学实证研究的对象涉及范围较广泛,但不均衡。

3.3研究方法和手段

近年我国对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研究发展迅猛。从研究方法来看,笔者所收集的关于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文章中,非材料性研究共有23篇,占论文总数的56.1%;实证研究共有18篇,占论文总数的43.9%。在18篇的实证研究中,问卷调查有10篇,占实证研究的55.6%。实验性文章有8篇,占44.4%。从2002年开始,实证研究呈明显上升趋势,而非材料性研究正在逐渐减少。

值得一提的是,近几年的实证研究的文章有上升趋势,并且比较符合国际上应用语言学研究的范式。可见,我国的任务型语言教学研究正逐步走向正规化、成熟化。尤其是各种新型研究工具的应用进一步促进了实证研究的发展。

3.4研究内容

在研究内容上,从下图可知,综述性文章占10%,理论分析及应用类文章居多,占46%,实证研究占44%,由此可见,我国对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研究在内容上存在分布不均的问题。

综述类文章主要是对国外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的介绍阶段,还谈不上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学模式研究。理论分析及应用类以国外系统的理论介绍为基础,以我国特殊的外语教学环境为背景,对任务型教学法进行新的认识与评价,在认识和评价的过程中,质疑、批判或发展更为完善的理论体系。但是部分论文仅将国外理论套用于我国英语课堂教学,而未能对其理论基础提出深度质疑和反思。研究较多集中于中学和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模式、原则、方法的讨论,相对忽略挖掘其理论形成背景、根源。多数文章侧重从显性教学过程探讨任务型语言教学,相对忽视从学习者隐性认知过程到认识任务学习过程。对任务型语言教学在实际教学中定位,课程相关组成因素配合,新教师培训等实际问题认识不够。

4.问题与思考

我国任务型语言教学研究在过去的15年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从最初的引进和介绍国外理论,逐步发展到基于我国教学背景下的深层思考。总体看来,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存在某些不足。

首先,研究内容上存在不足,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对听、读的研究较少,在口语表达方面研究成果比较丰富,但欠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而对写作研究非常匮乏,虽对英语教学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很少却有学者对此方面进行研究;任务型教学法在词汇方面的研究目前尚处于空白状态,有待进行系统的探讨。

其次,实证性研究较少,而且使用的研究方法比较单一,还是以问卷调查的方法为主,实验性研究匮乏。问卷调查加个案研究再加实验研究的混合研究几乎没有被完全采用,恰恰忽略了混合研究在所有研究方法中最科学、最具权威性的地位;问卷测试本身也存在一些弊端:问卷设计是否合理科学;被试者提供的答卷是否真的客观公正;所提供的数据是否充分可靠有说服力。今后的研究可以以此为突破口,在测量工具上做到科学、准确,制定出本土教学环境下的测量量表。

5.结语

在任务型语言教学引进我国的十几年中,广大研究者对其投入了巨大的研究热情,初步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在许多方面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例如:究竟如何定义任务的分类、分级与排序等方面的标准?针对集体班级教学,任务型语言教学是否可以提供可行的框架?任务型教学法如何在不同地域、不同教育环境下去实施其可操纵性?任务型语言学习的任务设计如何把握,如何对其任务系统性与延续性进行控制?如何制定较为规范的任务大纲去解决任务选择随意性的问题?从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原则与实施看,评估的依据就是任务的完成,那么如何将学习成绩评估推广,如何对教学效果进行有说服力的解释?另外,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在引进和介绍其相关理论的同时,还要着眼于我国外语教学的国情,注重思考其课堂运用,实现任务型语言教学本土化,吸取教学中的积极经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任务型语言教学。

参考文献:

[1]蔡兰珍.“任务教学法”在大学英语写作中的应用[J].外语界,2001(4).

[2]程可拉.基于技术的任务型外语学习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03(91).

[3]戴炜栋,任庆梅.语法教学的新视角:外显意识增强式任务模式[J].外语界,2006(1).

[4]杜晔.如何在任务式口语教学中合理运用冗余现象[J].国外外语教学,2005(3).

[5]丰玉芳,唐晓岩.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6).

[6]方文礼.外语任务型教学法纵横谈[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9).

[7]方文礼.意义协商与外语焦点式任务型教学[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1).

[8]谷志忠.任务教学法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实际应用[J].山东外语教学,2006(3).

[9]何莲珍,王敏.任务复杂度、任务难度及语言水平对中国学生语言表达准确度的影响[J].现代外语(季刊),2003(2).

[10]胡一宁.用任务型教学途径设计教学活动的实践性探索[J].国外外语研究,2005(2).

[11]李伟加,陈纪梁.大学生任务型口语行为初探[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6).

[12]刘采敏,楚向群.基于任务教学法和网络技术的研究型高级英语课堂教学[J].外语电化学,2006(108).

[13]覃修桂,齐振海.任务及任务教学法的再认识[J].外语教学,2004(3).

[14]于玲.关于近十年英语任务型教学法的研究[J].读与写杂志,2008(6).

任务型教学法论文范文第9篇

摘 要: 对于医学院校研究生而言,英语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也对其职业生涯产生广泛影响。然而,现有研究生英语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学生对学术英语能力的需求。本研究以“任务型教学法”为基础,选取紧贴医学研究生学术需求的英语素材开展实践教学,力求使学生在学术英语写作、学术阅读与交流方面获得新的体验和突破。

关键词: 医学研究生 任务教学法 学术英语能力

一、医学研究生学术英语能力提升的迫切需求

英语作为国际学术交流语言的地位早在二十世纪就已牢牢确立,二十一世纪,其运用频率进一步提高,范围@著扩大,以致全球各地学者的学术生涯几乎都与英语语言能力紧紧捆绑在一起。对于医学研究生而言,英语的学术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医学研究生往往需要阅读大量的专业英文文献,在国际学术交流中,英语也是会议和讨论的语言载体,临床或实验研究的新发现也往往通过学术英语论文介绍到国外(卢易,2009)。

经过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医学研究生已有了扎实的语言基础。进行文献阅读或论文写作时,其最大的困难往往不在词汇语法层面,而在语篇体裁的理解及创作上。有些学生在阅读国外医学文献时,常不适应其表现方式,抓不到重点,写作过程中文章层次安排不好,思路表达不清、语言不当,造成高退稿率。这对当前的医学研究生英语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加强医学研究生学术英语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迫切。

研究表明,二语学习者如果想在学术环境中取得成功,就必须将所学语言知识与技能及时与本专业知识相衔接,提高他们的认知学术语言能力(耿延宏,2014)。因此,本研究意在采纳“任务型教学法”开展医学研究生英语课堂教学,摸索出一套以课堂任务为依托、以小组学习为形式、以培养学术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核心的医学研究生英语教学模式,为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专门人才做出有益探索。

二、“任务型教学法”及其在医学研究生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型教学法”开创性地将语言教学和学科内容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把教学重点从教授语言本身转变到通过学习学科知识来获得目标语言能力。近年来,“任务型教学法”虽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但应用于学术英语教学中的论文为数甚少,对其在医学研究生英语教学中的探讨更鲜有提及。唐军认为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元语言意识培养,需加入基于任务的语言实践;王丽从自主学习和内容教学法方面探讨了提高研究生英语学习积极性的方法;李明磊简要介绍了任务型教学的课堂实践等。

“任务型教学法”对医学研究生英语教学是一种本质上的改革。它着眼于将语言教学置于某个学科或某种主题教学中,特别适用于在真实背景下,将学生注意力集中在语言功能的运用上,促进语言听、说、读、写技能的全面发展。这种教学方式适应医学研究生英语教学的要求,能达到既学习巩固医学专业知识,又发展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双重效果。

三、基于任务的医学研究生英语教学目标与实施路径

医学研究生英语教学属学术英语教学,要突出英语学习的实用性。对医学研究生而言,学术英语课程教学目的在于两方面:一是掌握学术口头陈述的基本要领,在专业领域的研讨中能口头陈述个人观点,并能与他人讨论和交流学术问题;二是提高学术语篇的阅读和书面表达能力,尽可能产出准确、得体的口头或书面学术语篇。

在本课题中,“基于任务”的课堂教学将围绕三个方面展开,即“学术英语写作能力”、“学术英语阅读能力”、“学术英语口语交流能力”培养。三者有机结合,各步骤都围绕相应学习任务展开,以小组活动方式为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将专业学习与语言学习活动相结合。

1.学术英语写作能力培养

学术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是掌握必要的句法知识,通过一定的篇章构建能力,以合格的学术论文为最终成果的认知过程(郭强,2006)。通过“任务型教学法”课程学习,学生能够正确使用英语的时态、语态、多种句式句型,利用不同词汇及搭配贴切地进行表达,按书写格式、标点符号的功能来准确地遣词造句。

通过结合阅读课程的篇章分析训练,能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社会语言和文化对比能力及篇章构建能力(陈泽璇,陈文宜,2016)。通过对语篇进行动态分析,可以让学生对篇章的建构从谋篇布局到遣词造句有更准确的理解,从而在学术写作中表现出严谨的行文、有理有据的论证和条理清晰的结构。

医学研究生学术英语写作能力培养离不开写作实践,在“任务型教学”课堂上,每个阶段学生都会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篇医学学术论文。由老师确定某一论文方向后,学生自己收集资料、写作论文。在课堂上由作者自己讲解初稿,然后让同伴从语言表达、过程描述、结论呈现等多个角度来评议,教师最后给出审阅意见。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学习了专业知识,而且使同学们真正理解了学术论文的含义、格式和用途,掌握了写作要领,实现学以致用。

2.学术英语阅读能力培养

学术英语阅读课程以“基于任务”的专业文献阅读的方式展开,由教师定期选用国际权威医学学术期刊论文或国内中华医学杂志英文文献,指导学生在课堂内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快速阅读和重点信息定位训练,在阅读完成后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呈现文章结构、研究过程、研究发现、存在问题等。

这些材料具有极强的学术性,既可以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又可以用来提升阅读速度,训练理解能力。由于泛读文献往往就某一医学专题展开,学生通过对这些教材的详细阅读,可进一步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各种疾病的特点、诊断要点及治疗进展,拓宽知识面,同时掌握一定的专业词汇,有效培养文献综述和科研思维的能力,为今后的学术研究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3.学术英语口语交流能力培养

学术英语口语课堂活动同样需要以“任务”为基础,兼具“学术性”与“趣味性”(卢易,2009)。教师在课程初期介绍国际医学会议的惯例及常规程序,此后在学术阅读和学术写作课程中,学生无论个人或小组在做出陈述、总结时都应依照相应程序进行,在此过程中,学生锻炼了口语,也熟悉了学术会议的相关流程,能为今后的学术交流奠定良好的基础。

医患交流技巧训练是口语能力培养的重要方面,教师事先设计相应的教学任务,指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语言训练,通过情景模拟(模拟患者就诊、问诊、查体等内容)、影视剧观看和配音(如“实习医生格雷”“豪斯医生”)等,创造出尽可能多的模拟医患交流场景,激发学生英语语言表达的兴趣,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此外,学术辩论也是医学研究生学术英语口语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选择学生语言和理解能力都能驾驭的讨论题目,介绍主题背景知识,学生分组构成正、反方,就议题进行辩论。学术辩论运用于语言教学是最具动态性和参与性的,学生可洞察问题的本质,运用高水平的推理及批判性思维,即时展现不同的学术观点。学生投入越多的情感参与辩论,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会享受更多的乐趣,成员之间也有会有更紧密的联系。

四、结语

基于“任务法教学法”的医学研究生学术英语能力培养课程体系具有以下优点:第一,教学目标性强,符合学生需求,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第二,把医学专业学习同英语学习结合起来,互相促进。英语学习成为与专业研究密切联系的实践性学习,既有助于提高学术的英语水平,又有利于拓宽其专业视野。第三,实用价值强,现实意义大。医学研究生毕业后在工作中往往要完成英语论文撰写,参与国际医学学术会议,传统的英语应试教学必然会令他们在英语论文撰写和国际学术交流方面遇到困难。

参考文献:

[1]陈泽璇,陈文宜.医科院校研究生医学英语教学探索[J].南方医学教育,2016(3).

[2]耿延宏.以学术英语为导向的研究生英语教学转型刍议[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2).

[3]郭强.论非英语专业博士生学术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2).

[4]李明磊.任务教学法在医学硕士研究生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实践及教学体会[J].继续医学教育,2012(8).

[5]卢易.医学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习需求分析及其教学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09(6).

[6]唐军.关于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元语言意识培养的思考[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8(6).

任务型教学法论文范文第10篇

论文摘 要:任务型教学法指一种以“任务”为核心单位,计划、组织、实施第二语言教学途径。它从学习者的需要出发,强调从“做中学”。作者选取山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部分学生为实验对象,通过教学实验论证了以下假设:与传统的教学法相比,任务型教学法能更好的激发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

教育部于2001年5月颁布的新的《英语课程标准》中,将“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写入教学建议。目前,国内外很多专家已经作了很多关于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的理论研究。但是在中国,将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应于高职院校英语口语课堂的尝试却是寥寥无几。

2009-2010年,作者参与了有关高职英语口语任务型教学法的实验,旨在探索任务型教学法应用于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的可行性及有效性。通过对测试成绩的分析,笔者得出任务型教学法在提高学生英语口语水平方面比传统教学法更有效的结论。

一、当前高职英语教育中传统教学法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职英语教学发展较晚,总体水平不高;重知识轻能力;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存在问题,教学效果不理想。许多高职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长期以来,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较单一。最常见的教学模式是纯分析式教学和注入式教学模式。学生把重点都放在了死记一条条词意上,无暇顾及这些词实际应用。教师有时虽然也提问学生,但这往往是为了检查“装填”的效果,而不是真正调动学生的心智进行创造性的思考。

因此,如何更好的激发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成为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关键。

二、任务型教学法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

任务型教学课堂模式把任务置于中心地位,学生运用语言完成任务。任务型教学法是在苏联心理学家vygotsky及其追随者wertsch等人关于语言和学习的理论发展起来的。任务型教学法的基本观点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和教师共同完成某些任务,使外语学习者自然地学习、习得语言、扩展交际词汇和促进外语学习进步。根据任务型教学法的这些基本原则,理论家们设计出如下教学模式:前期任务期:主要是介绍题目和任务。执行任务期:执行任务阶段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执行任务阶段、计划任务后活动阶段和汇报工作阶段。最后,在前两个阶段完成后,应该专门设计一些活动强调语言体系的某些特殊形式,还可以组织一些专门的练习。

作者选取山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2009级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46名学生为实验对象,实验为期一学年,进行了多次基于任务型教学法的口语实验课。这几次实验课采用的理论是任务型教学的三段法,即任务前,任务中和任务后,而这一理论实际上源自于威利斯提出的任务型教学的实施框架:前任务、任务环和语言焦点。任务前实际上是任务的设计阶段,任务中是整个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即整个任务的实施阶段,而任务后则是任务的后续阶段,即反馈阶段。本着这一理论基础,教师针对实验班学生进行了三次任务设计。

以第一次为例:

任务前:选取的主题是at the market place,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模拟的市场买卖的场景,来进行贸易往来,从而掌握相关的英语表达。成员安排:全班46人,一共分为7个组,其中的5个组为人均7个人,两外的两个组分别为人均5至6人。每个组设有一个组长,负责整个小组人员的安排以及任务的排演;另设一名记录员,负责全组人员整个准备以及正式表演时过程的记录。其他人员根据相应的任务自由选择角色配合演出。

任务中:课堂开始的前10分钟为任务段,即由教师向学生说明此次任务的主题、目的以及相应场景,并向学生介绍与主题相关的表达方式。

任务后:在整个任务的实施阶段结束之后,便是反馈阶段了。这个阶段主要由教师针对学生进行完的任务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

在任务实施的过程中,每个人都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对于合作意识理解的也更加深刻了。后来,由于对任务型教学这种模式越来越熟悉,学生表演起来也更加的自然了,忘词的现象也较之以前有了减少,语言表达也更加地流利和准确了。学生表示通过这种任务型教学,学习英语的兴趣大大地提高了。他们对使用英语进行交流也有了更大的自信。

三、任务型教学法比传统教学法能更有效提高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

在实验之前,作者在本校2009级各专业学生中随机抽取了200名学生,与实验班学生一起进行了英语口语测试。考试的形式采取的是国家公认的pets(二级)口语考试。实验前测成绩表明实验班学生的英语口语成绩与其他09级新生的口语水平相同。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对实验班学生采取任务型口语教学法组织教学,而其他班级仍使用传统的教学法组织教学。

在实验结束后,作者又一次随机选取了200名09级各专业学生与实验班学生一起,组织了相同形式,但内容迥异的pets(二级)口语考试,结果实验班学生测试成绩明显高于非实验班学生。

作者运用spss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对问卷和访谈的定性分析,笔者发现任务型教学法能提高学生说英语的积极性。通过对两次测试成绩的定量分析,笔者得出任务型教学法在提高学生英语口语水平方面比传统教学法更有效的结论。

实验表明,任务型教学法对于改变我国传统英语课堂教学的确具有重要意义。与传统的教学法相比,任务型教学法能更好的激发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吴文.任务型教学法的产生发展及反思[j].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3).

上一篇:教学观范文 下一篇:教学后记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