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使用

时间:2022-09-18 01:59:43

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使用

“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上的教学方法,是基于探究性学习和协作学习的一种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任务”作为学生学习的主线,把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巧妙地设计在一个个独立的任务中,使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达到学习知识和提高技能的目的。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有助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任务驱动法教学的重点是设计出科学的、切实可行的“任务”,让学生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探索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主学习,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一、"任务驱动法"的概念理解

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由教师根据当前教学主题设计并提出"任务",学生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在强烈的解决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教师的帮助引导下完成既定任务而产生的一种学习实践活动。

二、"任务驱动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区别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建立在"传递--接受"教学理论和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学习理论基础上,主要特点是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是知识的传授、灌输者,学生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是知识的灌输对象。"任务驱动法"是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上发展而来的,它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学生认知的主体作用,形成鲜明的"双主模式"。其特点是改造"传递--接受"的传统的教学活动进程,而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有时处于中心地位,但并非自始至终,学生有时处于传递--接受学习状态,但更多的时候是在教师的帮助下进行主动的思考与探索。

三、如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1、结合专业特点,设计具有专业“情境”的任务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认为,学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因此,在“任务”设计中,教师应当结合中职学生的专业特点和专业要求,设计出具有专业“情境”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探索实践,刺激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自己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例如在学习word图文混排时,设计任务为以《我爱我的专业》为主题,制作一份精美的电子报。在此过程中,学生表现非常活跃,上网搜索,查找资料,自由创作,进行各种尝试:有的学生把所学专业的就业情况分析制成表格;有的学生以专业的名人、品牌、名产品等作为插入图片;有的学生则通过制作艺术字和绘制图形来介绍自己所学的专业。在该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同时还给学生营造了创新的空间。

在学习Powerpoint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向他们展示Powerpoint课件,并重点向学生演示课件中的设置背景、插入文本框、插入图片、设置动画、链接等部分,鼓励和激发学生以自己喜欢的东西为主题,创作一系列的充满个性、反映时尚潮流的演示文稿。而对于汽车专业的学生,则以“车世界”为主题,创作一系列不同概念、不同品牌的汽车主题课件。与专业密切结合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2、根据学生的特性,设计能够促进个性发展的任务

进行“任务”设计时,教师应该注意使任务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立足于学生个性的差异,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计算机知识、专业特点、兴趣等,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原则,强调学生用适合于自己的方式与速度进行学习,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发展自己控制学习过程的能力,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以满足学习的需要,最终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

在指导学生制作网页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提出不同的制作要求。有专家认为,每个应用软件的功能都是非常强大的,一个人一般只用了某一软件的20%的功能。这种情况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探索空间。教师可以在网页设计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要求:(1)对于计算机基础较好的学生,对于网页性能提出更高的制作要求;(2)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强调不同的制作要求。对艺术专业的学生,在版面要求和视觉效果上提出更高的制作要求;(3)对于文秘专业的学生,则可在网页内容和版面要求方面提出比其他专业的学生更高的要求。这样,使学生的学习具有很大的自主性和选择性,有利于实现个性化教学、分层教学和弹性教学。

3、培养合作精神,设计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任务

协作学习是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策略。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协作有利于发展学生个体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个体之间的沟通能力以及对学生个体之间差异的包容能力。

教师在进行“任务”设计时,要设计出适合协作学习的“任务”,这可通过以下三方面来进行:(1)为了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掌握计算机知识的情况来分组,组内一般要有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的搭配,或者熟悉不同应用软件的学生的搭配。(2)设计综合应用计算机基础知识的任务,以学生感兴趣的主题带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如应用Powerpoint制作《我的未来》演示文稿等。(3)通过“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等形式实现多向交流。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在组内进行交流、合作,然后再在全班进行交流,这样,学生可以在互动合作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培养合作精神和合作技能,体现团队合作的精神。

四、使用"任务驱动法"需要注意的问题

1、任务驱动法虽然有很多优点,但也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灵丹妙药。在对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内容进行了深刻细致分析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对于操作技能要求较高的应用软件的学习,如office、PS等系列软件,采用任务驱动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但对于理论性较强,如计算机硬件等课程,则不宜采用。

2、对于计算机专业教学来说,"任务驱动法"应该是比较理想的教学方法,然而,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任务驱动法"的许多不足之处,而最大的不足之处,就是学生对知识掌握不够系统全面,从而导致在掌握技能的过程中缺少了理论的深化。因此,在进行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灵活地采用更为适当的教学方法,以使学生对知识掌握更加全面。

3、要正确处理任务驱动教学与其他教学手段的关系。我们要根据计算机课程的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充分利用任务驱动式、启发式等教学方法,一边演示、一边操作,讲解计算机软件的功能和操作。

4、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合作意识。学生在完成任务时,教师既要要求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又要鼓励学生进行协作学习,并适当分配给学生一些需要共同合作才能完成的任务,以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任务驱动教学法尽管在计算机教学中有一定的优势,但并不是所有的课程所有的教学任务都可以使用,我们一定要在实践中摸索,找到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

参考文献:

[1]《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朱云霞 中国电化教育 2008(5)

[2]《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应用教学中的实现》谢艳梅《硅谷》2009(12)

[3]《计算机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初探》 蒋友明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8,(2)

上一篇:关于交通运输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下一篇:中国画“留白”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