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型教学法范文

时间:2023-03-16 15:22:44

任务型教学法

任务型教学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任务型教学法 构成要素 设计原则 应用

任务型教学法,自20世纪80年代诞生以来,就一直受到外语教学界广泛关注,并一度成为外语教学界广泛采用的教学法。教育部制定的《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该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必须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规定教学内容的教学,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

一、英语任务型教学法定义

谈及任务型教学法,就不得不谈及“任务”这一概念。“任务”是任务型教学法的一个核心概念。“任务”于20世纪80年代初被引进到应用语言学文献,学者们对它的理解不尽相同。基于各学者理解的基础上,贾志高将外语课堂上的任务概括为:学习者应用目的语所进行的促进语言学习的,涉及信息理解、加工或解决问题、决策问题的一组相互关联的、具有目标指向的课堂交际或互动活动。Forster曾将任务型教学法界定为:教师给予学生任务,让学生完成任务,自然而然的学习运用语言的教学方法。可见,在学生对语言学习掌握过程中,“任务”贯穿始终。

美国应用语言学家Kumaravadivelu认为,语言教学法大体可分为:以语言为中心,以学习者为中心和以学习为中心三类教学法。而任务型教学法则属于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法,其本质是“为用而学,用中学,学了就用”。

因此,任务型教学法是以学习为中心,以任务为动力、手段和目标,把语言教学真实化和社会化,意在通过教师灵活组织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完成各种情景中真实专业化的各种任务之时,间接培养自身的综合能力的教学方法。

二、任务型教学法的构成要素

Nuan认为,“任务型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主要由教学目标、活动方式、信息输入、师生角色、教学环境等要素组成。

1.教学目标

即教学任务首先具有目的性,而其又包括非教学目的和教学目的。如在“问价”任务中,其非教学目的是根据不断增加的信息确定商品的最终价格;其教学目的则是通过实施,完成任务过程中所产生的语言交流,来运用和学习语言,以提高交际能力,同时掌握如何应用诸如表示请求、获取信息、答谢等表达形式。

2.活动方式

即内容和规则。每个任务都应有实质性内容,即需要履行的具体行为和活动。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还要遵循一定规则,即具体的操作方法和步骤,明确多个任务序列中某任务所处的位置、次序、时间分配等。

3.信息输入

信息输入是指履行任务过程中所使用或依据的辅助资料,如新闻报道、旅游指南、产品说明等语言类资料,照片、表格、图片等非语言类资料。这样,任务才能具有更强的操作性与实效性,与教学更好地结合。

4.师生角色

任务型教学法中,学生老师各有角色。学生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担当交际者。教师则担任着任务参与者、设计者、组织者、监督者、评价者等不同角色,由于角色多样,教师要学会灵活转换,协助学生完成任务之时锻炼提高自身综合能力。

5.教学环境

即完成语言交际的环境或背景条件,它涉及到课堂任务的组织形式。在设计任务时,教师应尽量使情景接近真实,以提高学生对语言和语境间关系的意识,利于学生语感的生成。

我们从任务型教学法的五个基本构成要素可以看出,任务教学本身就是一个有意义的具有实践性的语言交际活动,它有明确的目标,内容,规则及材料,有自己的“演员”和“导演”,并配有“演出场景”,通过它们,学习者能成功提高自身的交际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任务型教学的设计原则

任务型教学的关键在于任务的设计。任务型教学的设计应尽量遵循真实性、形式功能一致、连贯性、可操作性和趣味性原则等。

真实性原则指在任务设计中,其所用的输入材料应源于真实生活,同时,履行任务的情景及具体活动应尽量贴近真实生活。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和加工真实的语言信息,使他们在课堂上掌握的语言技能在现实生活中也得到有效应用。例如:在讲“interviewing”这一主题时,就可以让学生模拟一个面试现场,参与其中的招聘者与应聘者的角色,并自己拟定熟悉的工作类型,通过这种模拟,学生就能灵活掌握到一定的面试所用的语言形式。

形式功能一致原则意在真实性原则的基础上,将语言形式和功能的关系明确化,让学习者在履行任务过程中充分感受语言形式和功能的关系,及语言与语境的关系,增强学习者对语言得体性的理解。例如,学生可能知道多种打招呼的语言形式,但是如何准确选择其中一种形式来表达对不同人群如上级领导,同级同事,亲密友人等的问候呢,就要求学生对语言形式和功能的一致性有很明确的理解与运用。

连贯性原则涉及任务间的关系,及任务在课堂上的实施步骤和程序,即怎样使设计的任务在具体实施中达到教学和逻辑上的连贯与流畅。任务型教学往往是通过一组或一系列的任务履行来达到教学目标。实际教学中,一堂课的若干任务或子任务间在内容上应相互衔接,并具有统一的教学目标,这样,每一课或每一教学单元的任务就构成了教学阶梯,使学习者能一步一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可操作性原则指任务设计应考虑其在课堂环境中的可操作性,教师所设计的任务要尽量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形成由初级任务向高级任务,再由高级任务包含初级任务的循环,做到教学阶梯式层层递进。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的个体活动创造条件,利用有限的时间,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交流互动的机会,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趣味性原则指课堂交际活动要具有趣味性,以便有效地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使其主动参与学习。而机械重复的任务可能使学生失去参与任务的兴趣,因而任务的形式应多样化。

四、任务型教学法的应用

在多种教学方法中,任务型教学法一直深受教师们喜爱。现就以实用英语教学中的“保险单”为例,浅谈一下,教师如何在整个教学过程灵活设置任务,使学生能在任务驱动下,完成任务,并获得一定英语知识,提高自身综合能力。

1.教师明确任务

任务设计是任务教学法的关键。教师应根据课文内容,学生现实水平及教学需求,依据任务设计基本原则,确定本课教学目标――使学生读懂并熟练正确的撰写保险单。而教学任务为制作一份保险单,并把此任务从结构和文体两方面分解为如下几个具体而简单的小任务:明确英语保单构成要素;明确各要素所包含的具体内容;明确各要素的具体格式;从用词、造句、时态、语态等方面分析英语保单的文体特点。此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围绕如何完成这些具体任务而进行,学生学习目的明确,教师教学思路清晰,下面就需要通过具体任务的实施来完成大任务。

2.学生预备任务

这是一个在明确的教学任务指引下,学生主动研究探索,独立寻求、发现、解决问题来逐步尝试完成任务的过程。整个任务是按照小组讨论,小组整理汇报,教师总结整合的模式逐步完成的。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课下查阅相关资料,并加以整理,明确保单的各项条款内容,注意事项及专业术语和格式的正确表达。

3.学生完成任务

在这部分,主要是将学生完成的任务情况做一个简短汇报。让学生依据课下讨论的结果,在课上向全班做一个简短详尽的汇报,最好是以直观的电子格式,向大家呈现。

4.检查评价

任务完成后,即学生展示任务结果后,教师依据学生的汇报情况及过程中与学生的交流情况,对学生的演讲情况,资料汇总情况,合作情况等任务结果进行评价,并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合作精神做出过程性评价。

5.总结修正

从讨论结果看,学生能总结出保单的基本构成要素、专业术语、格式等,教师需要就此再做一个详尽的总结,把学生的不足之处加以补充和修正。然后,让学生自设情景,写出一份保单,并相互批阅。此时,学生已能熟练的写出一份合格的保单。因为学生在完成教师设置的任务中,已自然记忆了关于保单撰写的各种事项。

五、结语

任务型教学法是“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启示下提出的外语学习途径”,是“交际法”的最新发展。它强调以任务组织教学,在任务的履行过程中,以参与、体验、互动、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习者自身的认知能力,调动他们已有的目的语资源,在实践中感知、认识、运用目的语,在“做”中学,“用”中学,体现了较为先进的教学理念,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有效的外语教学方法。但要将它有效地应用于外语课堂教学中,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对其本质、设计原则及步骤深刻认识和理解,是每位英语教学者所必须做到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贾志高.有关任务教学法的几个核心问题的探讨[J].课程•教材•教法,2005.

[3]杜月蕾.任务英语教学法浅析[J].无锡南洋学院学报,2008,(12).

[4]Kumaravadivelu K. the name of the Task and the Task of Naming: Methodological Aspects of Task based Pedagogy[A].G Crookes, S M Gass, Tasks in a Pedagogical Context: Integrating Theory and Practice[C].Frankfort Lodge: Multilingual Matters,1993.69-96.

[5]Nuan,D. Designing Tasks for the Communicatative Classroom[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任务型教学法范文第2篇

摘 要:任务型语言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TBLT)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是一种强调通过用目的语完成真实生活中的任务来学习语言的教学方法。即强调“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的语言教学方法。中国的英语教育也越来越多地使用任务型教学法。本文简要地介绍了任务型教学法的定义,任务型教学法的设计原则,以求更好地认识了解和运用任务型教学法。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定义;设计原则

一、引言

20世纪80年代,第二语言研究者和语言教育研究者提出了任务型教学法。作为一种教学途径,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用语言完成任务的方式来学习语言。随后又有许多语言教学专家从任务型学习的认知理论和方法论以及社会文化观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丰富了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理论。任务型教学法在我国一经提出,便成为了外语教学研究者和教师的关注焦点。近十几年来,国内外语言教育研究者对任务型语言教学进行了大量的介绍,并开展了广泛的实践研究。

与传统教学法相比,任务型教学使语言教学成为了一个学生主动思维、自主与合作学习的过程。并且,任务型教学平衡了语言形式与意义之间的冲突以及语言流利度p准确度和复杂度之间的矛盾。

二、任务型教学法的定义

任务型教学法就是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或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的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来体现教学成就的一种教学方式。根据这一教学途径,设计语言教学大纲以及编写语言教材不是按一定的顺序罗列或介绍语言项目,而是设计一系列的任务。(Nunan,1999:24)

任务型教学法中最关键的概念就是“任务”。任务的定义关系着我们是否能正确的开展任务型语言教学。任务的定义很多。事实上,由于研究者的学术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的不同,任务的定义也不同。

著名语言学家David Nunan则从交际的角度出发认为:交际任务是指课堂上学习者理解、处理、输出目的语或用目的语进行交流的各种学习活动。在这些学习活动中,学习者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表达意义上而不是在操练语言形式上(Nunan,1989:10)。而且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定义中的“主要”二字,这体现了Numan在措词方面的严谨。他在多个场合强调“主要”,意在表明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者也可以适当地关注语言形式。Nunan认为:交际任务是指导学生在学习目标语言的过程中领悟使用产出和互动的课堂交际活动,然后根据任务的目标输入资料活动环境和作用进行分解和分类。Nunan将任务分为两大类型:学习性任务(Pedagogic tasks)和真实生活(real-life tasks)。该定义从学习的行为和语言的意义角度对任务进行了界定。

其他学者也从不同的角度对任务做了界定:如:Skehan (1998)在他的经典著作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对任务型教学有较为深入的探讨。他认为,只有满足下面的特征才能称之为一个“任务”,Skehan提出任务的五个特征,即:任务活动的意义是首要的;重视学生沟通信息,而不强调使用何种语言形式;任务与现实世界中类似的活动有一定关系;有某个交际问题要解决;完成任务是首要的考虑(Skehan,1998)。Bygate & Swain(2001)给任务的定义是,“任务是要求学习者使用语言、为达到某个目的而完成的一项活动,活动的过程中强调意义的表达。”Ellis (2003)认为:“任务是那些主要以表达意义为目的的语言运用活动。”最近几年的发展趋势学者们随着对任务型教学理念的深入了解和探究,对任务的定义也趋向简单化。虽然大家对任务的界定有争议,但有些基本要素还是认可的。任务是一种有非常明确目的的活动,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者是以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参与一种有意义的交际过程,并在任务结束的时候以结果的形式呈现出来。

总之,任务型教学法的核心理念可以概括为“做中学,学中用”(learning by doing,learning in doing,learning for using)。

三、任务型教学法的设计原则及基本程序

要开展任务型的教学,教师首先要面临的挑战就是任务的设计。西南师范大学的贾志高教授(2005)对于任务型教学的任务的设计提出了一下几个原则:(一)真实性原则;(二)形式/功能原则;(三)连贯性原则;(四)可操作性原则;(五)实用性原则;(六)趣味性原则。华中师范大学的鲁子问教授(2002)从课堂教学的角度阐述任务型教学的基本程序:一、真实生活任务的选择与设计。二、知识与技能教学:为完成任务而进行知识与能力准备。三、任务完成。

任务型课堂的知识与技能教学的过程可以是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1.课堂导入。在任务型课堂教学的导入中,我们应该强调导入与任务的相关。2.任务呈现。3.语言知识学习这是我们通常的语言知识(语音、词汇、句型、语法等)教学,但任务型教学强调知识教学与任务相关,,也就是:知识本身应该是完成任务所必需而学生在此前所缺乏的(即属于知识差距),在知识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关照任务本身。4.文化、信息教学。若学生完成任务存在一定的文化、信息等差距,或教学内容本身包含了文化、信息内涵,则需要进行相关的文化、信息教学。5.语言技能训练。任务的完成是任务型教学程序的最后环节。学生通过完成任务将在前一环节中学到的知识和形成的技能转化成在真实生活中运用英语的能力。

四、小结

任务型教学法是在批判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创建起来的,与以前的教学模式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它倡导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为指导者,它倡导一个有趣的,可以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自由的课堂。这与当前所倡导的素质教育改革的思想是相符的。它注重语言的交际功能,强调语言就是用来与人交流,获取信息这一重要的功能。而且任务型教学法注重“做中学”以及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 Bygate,M.,Swain,M.(2001) Researching Pedagogic Tasks:Second Language Learning,Teaching and Test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 Ellis,R.(2003) Task-based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Oxford:Oxford

[3] Nunan,D.(1999).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M].Boston,Mass:Heinle & Heinle Publishers.

[4] Nunan,D.(1989).Designing tasks for the communicative classroom[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5] Skehan,P (1998).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6] 贾志高.(2005) 有关任务型教学法的几个核心问题的探讨[J].重庆:课程 教材 教法,第25卷,第1期:51-55.

任务型教学法范文第3篇

(一)任务型教学法的探究

任务型教学法是指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或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的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来体现教学成就的教学活动。任务型教学法自20世纪80年代兴起以来,一直受到国内外许多学者和教师的关注,早期多用于语言教学,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重视过程与互动的教学模式。近几年来,众多学者和教师尝试在非语言教学领域使用任务教学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任务型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一种教学模式,强调“在做中学”的理念。任务型教学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对提出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通过感知、体验、实践等方式进行自主探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相互协作完成一系列的任务,并通过任务的完成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二)任务与任务设计

任务是任务型教学的核心,任务设计是实施任务型教学的关键。Skehan(1998)提出,任务有5个基本特征:(1)任务是一种活动,意义是最重要的;(2)有某个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可以通过交流的方式加以解决;(3)任务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4)任务的完成是首要的;(5)对任务的评价以任务最后的完成情况为依据。

因此,在任务型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任务,把教学的重心从形式转移到意义上,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中心地位。笔者认为,在生物化学的教学中,为了设计出合理和恰当的任务,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

1任务的设计应目标明确

设计目标明确的任务是任务型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设计的任务要涵盖某一阶段教学目标所涉及的知识。教师要在学目标的框架内把总目标细化为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容易掌握的小任务,使学生通过完成这些小任务来实现总的学习目标。通过实施任务型教学法,应使学生获取知识、整合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得到提高,从而为其进一步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2任务的设计应难易适中

首先,教师要深刻地理解学科特点和分析课程教材,选取教材中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且能充分体现教学内容的、具有可操作性的、难易适中的内容作为任务。

其次,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分析,使所设计的任务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教师在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和认知能力的前提下,选取开放性的任务,以符合大多数学生所具有的知识水平和实现任务的能力,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从而使大多数学生通过思考和努力可以顺利地完成任务。

3任务的设计应有利于师生互动

任务型教学是一种重视师生互动、真实情境与任务完成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其教学过程是由师生双方共同参与的互动活动。互动模式包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及学生与学习资源的互动等。在任务型教学中,教师作为任务的设计者,需要让学生认识到任务的意义;应通过组织、引导学生的探究活动,帮助和促进学生完成任务;要对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和结果做出适时与恰当的评价,并为学生做出示范和榜样。

学生是处在发展中的具有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主体。教师通过学生对教学目标的反馈以及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自身的学习任务目标,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通过与他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树立自主探究、分工合作的学习意识。对学生之间及其与学习资源之间的互动,教师可以参与,但最好不要去控制整个互动过程和内容。

4任务的设计应依托一定的情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把“情境”列为学习环境四大要素之首,认为教学应置于一定的情境中。Brown等人在《情景认知和学习文化》一文中首次提出:情景认知是具有情景性的,知识是在情景中通过活动与合作而产生的;当学习发生在有意义的情景之中时是有效的;只有在情景中呈现的知识,才能激发学习者的认知需要,从而产生学习动机和兴趣。可见,创设有利于任务呈现和实施的教学情境是任务顺利实施的良好开端。

二、任务型教学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实施模式的构建

教学模式是教学过程中诸要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和操作程序。鲁子问等人认为: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舶来品,在我国的实施要符合我国的国情和学科特点。因此,他们在Ellis(2003)三阶段(任务前、任务中和任务后)实施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任务呈现任务准备~任务完成一任务反省”实施模式。任务呈现,即创设情境和理解任务要求的阶段,是一种激活和导入的活动。任务准备,即发现差距、进行必要的知识和材料准备的阶段。任务完成,强调师生共同参与以达成任务成果。任务反省,是提供机会让学生重新审视任务的过程。在这个阶段,学生应进行任务反思和巩固练习,教师应对学生使用的知识和方法进行纠正、调整和评价。

在生物化学的教学中,笔者结合学科特点,尝试使用了“创设情境,任务呈现一教师指导,任务准备一分工互动,任务完成一成果展示,任务反省与评价”教学模式,并在教学实践中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制作”、“维生素与人体健康的探究”、“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方法和途径”等多个任务。本文以“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方法和途径”为例,总结了任务型教学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创设情境,任务呈现

将任务融于情境之中,不知不觉地将任务呈现出来,是任务型教学法的一个重要环节。光合作用是生物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是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生物化学过程,是生物化学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因此,笔者通过对光合作用相关过程及其意义的介绍,提出“寻求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方法”这一任务,并明确此任务的知识目标是能描述光合作用“光反应”和“暗反应”的作用及二者的联系与区别,且能解释和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情感目标是通过小组的共同学习、相互交流,养成乐于合作、勤于动手的习惯等。

(二)教师指导,任务准备

在这一阶段,教师应指导学生改变传统的将学习当成是任务的学习观,让学生明白要完成的任务是与我们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真实任务;应告知学生任务所涉及的知识点包括光合作用的条件、物质变化、能量变化、反应过程及意义等,从而有利于学生有目的地学习和操作;应要求学生根据任务的需求来学习,主动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与完成任务有关的知识信息和学习材料。

(三)分工互动,任务完成

任务型教学法体现了“在做中学”、以用促学的教学思想。任务的执行应体现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理念。因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按“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把学生分成多个小组(每个小组一般不超过6人,本例为4人)。组内成员可以分别执行不同的具体任务;然后通过讨论、分析、交流,对获取的不同资料、观点进行修正;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得出小组对问题的理解与结论。这样,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到了相应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了获取、处理和应用知识信息的能力。

在本例中,为了帮助学生完成“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方法和途径”这个总任务,笔者将总任务分解为几个具体的任务,包括“列表比较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整理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方法”等。学生通过查阅参考书、上网搜寻、向农户请教、实地考察农业生产过程等途径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只是给出一个大体的思路,而不给出具体的操作步骤。这为学生的合作探究创造了空间,有利于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四)展示成果,任务反省与评价

评价是达成学习目标的重要手段。教师应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只要学生能积极参与、努力探究,就予以鼓励和表扬;特别是对学生在具体操作中的积极思维给予及时评价。这对树立学生的自尊、自信具有积极的意义,也会使学生产生更强烈的探究欲,从而有利于任务目标更好、更快地完成。

由于任务型教学法的学习过程具有特殊性,所以对学生的学习成果不能用试卷作为评价学习效果的唯一方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情感、意志品质等也应作为任务完成情况的重要评价内容。

在本例中,学生完成任务的成果是学生能结合实际总结出“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方法和途径”,能正确地描述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以及二者的联系与区别,并尽可能多地说出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通过各小组的讨论、补充、记录,学生总结出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强度、温度、CO2、水分、矿质元素、光合速率的日变化等;而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方法除了考虑上述因素外,还要考虑土壤、作物品种、种植方式、病虫害、植物激素等因素。因此,笔者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时,采用了学生自评、组间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从而较为客观地评价了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三、任务型教学法应用效果的分析

笔者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应用任务型教学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主要体现为:(1)任务型教学法倡导更为开放的课堂,学生所完成的任务是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真实任务,且学习的内容有所扩展,形成了通过多种途径对知识进行主动探求并重视实际问题的解决的积极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和信心得到了提高和增强;(2)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倡导“在做中学”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完成真实任务的过程中把知识记得更牢固、运用得更灵活,而不是机械地记忆或无意义地练习;(3)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师生关系更融洽,师生、生生互动更充分,学习环境更轻松,而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方式的变革也非常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但是,在任务型教学法的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1)任务的开放性和互动性使课堂管理和对学生的评价难度加大;(2)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自觉性和自控性有待改善。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还发现,有一部分学生不能完全适应任务型教学法这种教学模式。

作为一种有意义的教学改革尝试,任务型教学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对教师和学生都是一个挑战。它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知识传授的角色,成为任务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中介者和评价者。学生则要从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体和主人。教学过程也要从教师“满堂灌”转变为师生共同参与,从而使学生在富有吸引力、好奇与感性的氛围中获取知识,真正实现教学主体由教师向学生的转变、课堂教学由教学行为向学习行为的转变,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摘要:任务型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文针对中职农校生物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任务型教学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任务设计原则和实施模式的构建。通过在教学实践中的初步探索与尝试,该文认为,任务型教学法注重知识的运用和学法的指导,强调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和“在做中学”的理念,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模式,比传统的教学法优势明显。

任务型教学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任务型教学法 区别 应用

任务型教学法是从20世纪80年代逐渐发展起来,广为应用语言学家和外语教学实践者认可和接受的一种外语教学方法,也是教育部制订学英语课程标准所推荐和提倡的外语教学法。

一、任务型教学的定义及必要性

任务型教学法以任务组织教学,在任务的履行过程中,以参与、体验、互动、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习者自身的认知能力,调动他们已有的目的语资源,在实践中感知、认识、应用目的语,在“干”中学、“用”中学,体现了较为先进的教学理念,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有效的外语教学方法。

二、任务型教学的基本要素和基本原则

(一)基本要素

1.目标。教学任务首先具有目的性,也就是说,它应该具有较为明确的目标指向。2.内容。任务的这一要素可简单地表达为“做什么”。3.程序。指学习者在履行某一任务过程中所涉及的操作方法和步骤,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怎样做”。它包括任务序列中某一任务所处的位置、先后次序、时间分配等。4.输入材料。所谓输入材料是指履行任务过程中所使用或依据的辅助资料。5.教师和学习者的角色。任务都会暗含或反映教师和学生的角色特点。6.情景。任务的情景要素指任务所产生和执行的环境或背景条件。

(二)基本原则

1.真实性原则。此原则是指在任务设计中,任务所使用的输入材料应来源于真实生活,同时,履行任务的情境具体活动应尽量贴近真实生活。

2.形式/功能原则。形式/功能原则就是在真实性原则的基础上,将语言形式和功能的关系明确化,让学习者在任务履行中充分感受语言形式和功能的关系及语言与语境的关系,增强学习者对语言得体性的理解。

3.连贯性原则。这一原则涉及任务与任务之间的关系,以及任务在课堂上的实施步骤和程序,即怎样使设计的任务在实施过程中达到教学上和逻辑上的连贯与流畅。

4.可操作性原则。在任务设计中,应考虑到它在课堂环境中的可操作性问题,应尽量避免那些环节过多、程序过于复杂的课堂任务。必要时,要为学生提供任务履行或操作的模式。

5.实用性原则。在任务设计中,要避免为任务而设计任务。任务设计者要尽可能为学生的个体活动创造条件,利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互动和交流的机会,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6.趣味性原则。任务型教学法的优点之一便是通过有趣的课堂交际活动有效地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使他们主动参与学习。

三、任务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区别

(一)在任务型教学中,学生都在完成任务,将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及生活阅历都结合在精心设计的教学任务中,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展开原本在课堂中进行的语言操练,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而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偶尔穿插一两个任务。传统教学方法通常是没有情境的语言学习,容易导致课堂的语言学习与实际运用相脱节,学生难以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的生活中去。

(二)传统教学的步骤是,通常是由教师先行讲解某个语言项目,然后由学生进行机械性的操练,在整个过程中教师的活动较为突出,然后让学生操练,最后让学生用该语言项目进行表达。三个步骤没有侧重,同等重要。而任务型教学淡化了操练,重点突出了表达,学生是课堂上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课下是教学任务的设计者、在课上却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教师与学生共享成功的快乐。

(三)传统型教学方法注重考查学生的记忆力,把语言知识考核的成绩作为衡量学生英语水平的主要依据。传统教学大多围绕具体语言知识点展开的,因此属于练习,仅仅是围绕语言的形式。而任务型教学法更注重意义,信息的搜集、处理,注意信息沟通,活动具有真实性且活动量大,“任务型”教学法也更注重语意的传达,对学生出现的语言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并寻找合适的机会给予纠正,鼓励学生大胆地运用语言表情达意,让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体验成功、获得自信。

(四)在传统教学中,注重语言知识的学习,强调培养学生的读、写技能,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支配整个教学活动,学生课堂参与程度低,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任务型教学强调教学过程是教师主导性地位和学生主体性地位的统一,注重学生的自主、参与、合作、探究学习,既注重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又重视学生的情感因素,强调通过任务来实现对语言的意识和感知。

四、任务型在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型教学模式的主体程序是:“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布置任务)―帮助学生探索问题―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这种模式重在以过程为定向,充分显示学生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在教学中不断地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逐步培养创造性思维、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根据Wills(1996),Pica Kanagy & Falodun(1993)对任务型的分类,我认为有五种任务型活动途径适合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1.列举型任务(Listing tasks)

列举型任务是指对人或物按一定的分类或标准进行介绍。

2.信息差任务(Information gap tasks)

信息差活动是指交际一方有信息同时愿意提供信息,另一方又想获得信息时双方进行的交际活动。

3.比较型任务(Comparing tasks)

比较型任务是指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

4.解决问题型任务(Problem-solving tasks)

解决问题的任务就是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用英语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5.创造性任务(Creative tasks)

创造性任务指任务具有探索性、开放性和实践性。

五、任务型语言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任务必须有明确的目标,要注意任务设计的科学性、系统性,学生只有根据目标有目的地运用英语进行交流,才能完成任务,才能达到交际效果。

2.让学生用英语真正能完成真实的生活任务;对任务的设计和编排更重视语言形式与语言意义的融合。教师应设计出各种使学生讲话的冲动及表达的欲望的活动。

3.任务要具有可操作性,难易合理。任务维度的权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在教学中如何组织任务,深入开展对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实施者的研究。任务太容易或太难都会使学生失去兴趣。任务型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因此完成较难任务时对学生也不能使用母语,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必须讲英语。

4.任务必须有一个结果。在任务完成以后,学生应该有一个成果。可用分小组口头报告、书面报告、教师进行评价等方式展示出来,使完成任务的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参考文献:

[1]杨永胜.浅述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第20卷(增刊).

[2]龙秀苇.浅谈英语任务型教学.四川教育学院学报[J].第20卷.

任务型教学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 教师角色 活动组织形式

一、引言

任务型教学法是通过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来进行教学的。它源于语言习得的研究成果。二语习得研究表明在有意义的语言任务环境下,学习者的交互活动对意义的沟通至关重要,而这恰恰促进了语言的习得。同时社会互动理论认为语言学习的最佳途径是通过互动(Pica 1993:1)[转引]。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有助于语言学习,特别是当学生遇到不明确或不熟悉的输入,或是从教师那里得到对他们中介语的形式和内容的反馈时,他们就需要双方的信息达成共识,而师生在达成共识后,就可以通过好的组织形式去愉快地实现语言学习目标。

二、任务型教学法的概念

任务型教学法把语言运用的基本原理转化为具有实际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教师围绕特定的教学目的和语言项目,提出任务,设计出各种教学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通过这些语言活动完成语言学习任务,最终达到学习语言和掌握语言的目的。

任务的实施对语言的运用和发展非常重要。Skehan(1996)[转引]提出任务实施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任务前活动、任务中活动和任务后活动。活动的每个阶段都有具体的目标。影响任务实施的因素很多:任务难度、注意力的控制(时间压力、不同的语式、提供帮助和意外的信息)。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水平加以调整和控制,学生则在与教师就双方的信息达成共识后,发挥自己的能力去完成每一个任务。

三、在任务型教学法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

在任务型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完成某一语言学习任务的表演者,而教师就是这些演员的总导演。

1、教师应起的作用

(1)中介者。在任务型教学法中,教师首先是中介者。教师通过对任务的选择、组织和实施激发学生对学习语言的兴趣,并对学生进行引导和鼓励,帮助他们不断进步,因此起到很好的中介作用。

(2)设计者。在任务型教学中,教师有相当大的自由度来设计整个教学过程,而并非完全照搬课程教学计划。教师在任务教学的设计和安排上必须注意教法新颖有创意,以便更好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如PEP教材Go for it 九年级(上册)Unit 1 How do you study for a test ?可以把activity 1c提前在activity 1b之前上。因为在呈现How do you study for a test ? I study by memorizing words.之后,直接让学生做activity 1c , 即通过pair—work 操练这些句型,让学生对他们有一个整体印象,然后再完成activity 1b中的Listening task。在任务式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和激励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锐意创新。

2、 教师对学习过程的控制

在任务教学中,学生参与各种教学活动,教师是这些活动的提供者和组织者。在实施任务过程中,教师可以是参与者、观察员或是指导者。因此教师把握着学习过程,但并非“操纵”。他帮助学生获取知识、技能以及发展所需的策略,帮助他们自主学习。学生被要求自己控制学习,并尽可能不在教师的直接帮助下完成任务。如PEP教材Go for it九年级(上册)Unit 1 How do you study for a test?中activity 1c 的pair—work 教师先与某个学生做个示范,T: How do you study for a test ? S1:I study by reading the textbook.然后让学生模仿操练,教师可以在教室巡视,注意学生的表达方式、读法对及By+V—ing 的运用情况。

3、师生间的互动模式

任务型教学是一个高度的交互性过程,在很多情况下需用师生的交互以及学生之间的交互。师生的交互模式不同于传统教学法中的交互模式。传统的模式为“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评价”。在任务型教学中,教师对交互的控制减少,学生在交互中非常活跃,并且是自发性启动,他们控制了整个交互过程以及交互内容。教师在交互中通常配合学生,在他们提出信息时支援他们,提供机会让他们获取必要的语言技巧。当学生能够更加独立地完成任务时,教师便逐渐减少支援。

四、任务型教学的组织形式

目前大多数学校实行大班教学,总人数多,要面向全体学生,真正实现“任务型教学”,达到动而不乱、活而不杂、学而有序的理想境界实属不易。要达到这处境界的关键在于把握好“任务型”活动的几种形式。

1、 差异搭配,合作达标。任务型教学活动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形式。合作小组以双人小组和四人小组为宜,因为需要的时候很容易在组内进行一对一的活动。每组将优生和差生适当搭配,以利活动的开展,同时发挥优生对差生的辅导帮助作用,弥补大班授课时教师精力的不足,从而提高达标效率。合作小组同时强调个人负责和小组集体负责两种责任制。每个小组接受任务后首先进行分工。每个小组成员独立完成自己负责的一段,成为这一部分的专家。然后回到小组,跟大家分享自己得到的信息,介绍自己的成果。如PEP教材Go for it 九年级(上册)Unit 1 How do you study for a test ?中activity 3a and 3b,让学生模仿activity 3a的短文内容做activity 3b的pair—work。让成绩好的某一学生充当活动组织者,充当activity 3b的采访者,他可以提问其他组员,而其他组员只作相应的回答就可以了。

S1:I am doing a survey about leaning English .Can I ask you some questions ?

S2:Sure.

S1:Great ! What is your name ?

S2:Wei Ming .

S1:And how do you lean English, Ming ?

S2:I learn English by watching English—language videos.

S1:What about you ?

S3:I learn by making vocabulary lists.

S4:……

然后让这个成绩好的采访者向班级作报告。

S1:I learn by working with friends . S2 learns by watching English—language videos. S3 learns by making vocabulary lists.

2、团结协作,参与竞争。在一个传统的课堂上,学生处于竞争机制中。“优等”成绩是“劣等”成绩相比之下而存在的。一个学生的成功需要其他学生的失败作为代价。美国的一些心理学家把这种情况叫Negative(具有负面意义的相互依赖)。很明显,这种竞争机制对于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使用合作小组活动的方式学习英语,则可以避免这种不利因素。因为在合作小组中,每一个学生的进步都是对小组的贡献。再者,一个小组能得到什么样的成绩取决于全体组员的共同努力。所以,合作学习小组活动有助于引导学生相互尊重、相互支持和优势互补。在课堂上化“竞争”为“合作”,为解决一个共同的问题,完成一个共同的任务,相互支持和相互帮助。

五、小结

在任务型活动中,教师是活动的中介者、组织、引导者,是一种桥梁、媒介,不仅要搞好与学生的互动关系,准确地向学生输入信息;而且要灵活运用好活动组织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充分感受合作学习带来的乐趣,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Skehan P.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 [M]

[2]何安平,新课程概念与初中英语课程改革[M]

任务型教学法范文第6篇

关键词:语言知识与技能; 使用语言; 做事

一. 任务型教学法的概述

任务型教学法是从20世纪80年代逐渐发展起来的,它是让学生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即做事,以参与交流、合作等学习方式,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动力、创造力,通过“做事”来进行语言学习,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任务型教学法是对交际教学法的进一步发展。交际教学法是通过交际活动来学习语言,它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交际能力,这种能力不仅仅是学习语言知识,还包括如何在适当的交际环境中去使用语言。交际教学法注重的是语言学习的意义,而任务型教学法更加重视形势与意义相结合。它的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是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让他们更真实、有效地使用语言,有意义地在真是的交际活动中进行操练。但而二者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使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尽可能的应用在实际生活中。任务型教学法是通过让学生来完成任务,为他们提供语言学习的机会。

二. 任务

1. 任务的定义。任务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娱乐活动中从事的各种各样的有目的的活动。举个例子,任务就是画一幅画、给孩子穿衣服、买一双鞋、从图书馆借一本书等等,总的来说,就是人们生活中每天做的事情。当然,不同的研究者对任务的定义也不一样。

2.任务的组成部分。任务由目标、情境、过程和结果四部分组成。首先,每个任务都有它的目的,它要让学生们知道为什么要完成这个任务。一般任务的目标具有双重性,一种是非教学目的,另一种是教师要利用任务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例如,在中学英语课堂中,同学们进行小组话题展示的任务时,其非教学目标是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与交流能力,但任务所期望达到的是通过完成任务,促进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与反应能力,增强他们的交际能力。第二个要素是情境。任务的情境是指所产生和执行的环境或背景,它可以是真实的、虚拟的,或是想象的,并且要涉及到其中的时间、地点、参与者和他们的关系。在任务设计中,应尽量使教学情境贴近于现实生活,这样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语言和语境之间关系的意识。第三个部分是任务的过程。学生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要会使用一定的学习策略及方法、步骤。例如问题解决、询问、概念化、交流。并且还要注意任务中的先后顺序、时间分配等。最后一个是任务的结果,这种结果可见或是不可见。例如,报告是具体可见的,而问题的解决是不可见的。

3. 任务的特点

(1) 任务就是一个工作计划,是为学生的学习活动而准备的。一个好的任务计划可以使教师与学生都从中收益。一个清晰的计划可以使老师认识到这堂课的教学目标与内容;它可以帮助教师整理思路,使各个任务之间紧密联系、适合安排,使课堂活动有序地进行;

(2) 一个任务主要是集中于它的意义,而不是注重操练的形式。设定一个人物,即做事,就是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习得语言。它注重的是学生在做事过程中能力的培养;

(3) 任务主要是涉及语言在现实生活的使用过程。任务是贴近学生生活的,它把学生的学习经历和社会实际融入到任务中去;

(4) 任务可以由个人完成,但更多的是以小组形式完成。一般学生个人完成的任务是写作练习、默读课文等等,而在任务型教学中,小组共同执行任务大家可以集思广益,积极地进行交流,更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4. 任务设计的步骤

(1) 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考虑学生的需求、兴趣,什么是他们喜欢做的。因此任务是具有趣味性的,机械的任务会使学生丧失参与的兴趣。并且教师要仔细考虑学生的能力,那些是他们可以掌控的。如果任务过难,学生的能力达不到,任务就很难被完成,达不到教学目的;但任务也不能过于简单,使学生轻而易举就可以完成,这也不利于他们能力的培养。因此这些任务超过或是低于学生的能力都会减少他们学习的动力。

(2) 教师要在课前设计好有可能的任务,这些符合讨论话题的任务一定得是学生会感兴趣的,并且每个任务都是具有目的性的,也就是说,教师要对实现什么目标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或是期望学生从任务中获得什么;在设计任务时要注意任务的多样性,要尽可能设计不同种类的活动,使任务不单调,给学生一个广泛的选择以便让学生感到有兴趣,促进他们更好完成任务。

(3) 当设计出所有可能的任务后,教师要对所构想的任务进行评估。一般可以用四个标准来评估:这个任务是否具有教育价值;是否符合学生的需求、兴趣以及他们的能力;是否有效使用资源;是否能在有效时间内完成。当然这些任务都是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进行排序的。

(4) 任务可分为两个阶段。教师要分析这两个阶段任务的语言要点。在第一个阶段,教师需要考虑语言的难易水平,来决定是否要使用或是修改之前设计好的任务;第二个阶段是教师已经设计好最终的任务,需要找出涉及的技能和可能涉及的语言知识来完成任务。

(5) 教师要提前准备好材料。在这个阶段,教师要为学生准备好完成任务是需要的材料,这些材料尽可能真实,使学生在一种自然、真实的情境中学习、体会语言,并且任务的设计要由简到繁,由易到难,不断深入。

5. 在设计任务时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任务的目的要非常明确、清楚,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才会有清晰的思路,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这样有利于学生对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掌握。第二,任务的结果应当是对学生学习语言有益、有帮助的,并且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没有好处的任务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第三,任务一定是具有实用性、可行性。在设计任务时教师要考虑到课堂环境的问题,任务不应仅限制在教室里,也可以延伸到教室外的学习和生活中。任务活动应当与学生的真实生活紧密相关,并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任务还应符合学生的语言水平和语言的教学环境,这样使学生更容易地完成任务,避免更多的困难。

三. 任务型教学法与人文关怀

有位教育家说,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教育工作要取得新突破,既要教师的全员参与,更要讲究教育的艺术。而教育的本质,就在于体现对教育对象的人文关怀。在任务型教学法中,应当与人文关怀相结合,不仅仅只是注重完成任务,也要在教学中充分展示我们的人文关怀,让每个学生的个性、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在任务型教学中,学生个体的活动或行为有时难以受到重视,任务型教学应从学生的基本心理需求出发,满足学生个体内部的需求,促进学生在认知、情感和技能目标上的均衡发展。

在课堂上,教师要尊重学生,进行人本教育。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向上的心理氛围,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这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学生进步的一个前提。当学生不能按要求完成任务时,教师应该耐心指导与讲解,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这能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和积极性,使之感到教师的关怀,对学习弱势的学生来说,成功的体验特别重要。教师还要要爱护学生,实施情感教育,不能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忽视学生。(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王蔷.英语教学法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

[2]杨桂琴.试论“任务型”教学法产生的理论背景及其现实意义[J].甘肃高等学报,2006,(4).

任务型教学法范文第7篇

摘要:任务型教学是20世纪80年代外语教学研究者经过大量的实践和研究总结出来的具有重大影响意义的语言教学模式。本文阐述了任务型教学的内涵,步骤和特点。注重在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他们的学习感受。切实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英语的语言能力。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任务设计;英语教学;开拓创新

一、任务型教学法的内涵

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要求教师应该避免单纯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

任务型教学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外语教学研究者经过大量研究和实践提出的一个具有重要影响意义的教学模式,是近20年来交际教学思想的一种新的发展形态,它能把语言应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简单地说,任务型教学就是以具体的任务为载体,以完成任务为动力,把知识和技能融为一体,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等活动用所学语言去完成学习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然地使用所学语言,并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语言能力。概括成一句话:“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了就用。”

二、任务型教学的步骤

(一)前任务。

前任务就是指教师提出任务,教师在设计任务型教学活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活动要有明确目的并具有可操作性。

2.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要提供给学生明确、真实的语言信息、语言情景和语言形式,要符合语言实际功能和语言规律,使学生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景中体会和学习语言,从而掌握语言的运用。

3.任务要分层设置,因人而异,充分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做到心中有数,对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任务,做到有阶梯性,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前后相连,层层深入。

4.活动应积极促进英语学科和其它学科相互渗透和联系,使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审美情趣和艺术感受、协作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发展。

5.活动不应该仅限于课堂教学,而要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之中。

总之,“任务”应该具有这些特点:即有意义,可完成,有差距,有运用性,有真实性。

(二)中任务。

这是一个教师指导、帮助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比较丰富,充当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还要充当学生的“活字典”、“资料库”,是媒介,是桥梁,是学生的活动中的伙伴。在“学生发展为本”的全新观念下,教师的职责不再是单一的而就应是综合的。作为课堂学习指导者、组织者以及学生在探究性课堂上的合作者,教师应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让其获得情感体验,知识积累以及自我探究的内在需求,重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我们应注意几个问题:

1.有竞争才会有刺激。(Tension and challenge games )

竞争类的游戏活动会增加活动的紧张性和挑战性,竞争离不开规则,设置合理的规则会增加参与活动的乐趣,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改变自己的角色,在师生之间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要尊重、宽容、爱护学生,让学生感到自己在这个环境中是宽松的,师生是平等的,交流是愉悦的,要给他们树立一个个荣誉,让学生维护现有的荣誉,为追求更高的荣誉而自强不息。

2.教学过程充满情趣。

如果课堂活动具有娱乐性,则更容易充满乐趣,从而激发参与活动的动机,教师充分把握教材,创设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学习经历和社会实际的语言情景,使学生感到学习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学习,教师要注意语言的幽默性,动作的艺术性,可以穿插一些歌曲、电影剪辑、图片资料等,以增加活动的吸引力。

3.教学模式的转变。

“任务型”教学模式必须从教师本位向学生本位转变,从独白式教学向对话式教学转变,从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从传递接受式教学向以引导式探究为主要特征的多样化教学转变。通过教师不断改革创新,让学生知道自己的具体目标和要求是什么,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从而实现发现式学习。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when you grow up?时,可以这样设计任务:

(1)小组活动。以坐在一起的每四位同学为一小组,学生相互之间询问家人的职业及其工作地点,以及家人喜欢这些职业的理由。

(2)全班活动。各组选一名代表,介绍本组及家人的职业和工作场所。For example , Student A’s father is a worker . He works in a factory . But he wants to be a policeman . Because he thinks it’s an exciting job . Student B’s sister is a/an …etc .

(3)统计班内学生家人所从事的工作种类,讨论学生们长大以后想从事什么种类的职业以及通过什么样的努力来实现自己理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挖掘了学生的学习潜。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相互配合,互相帮助,交往能力、表达能力、责任意识、领导才能等都会得到培养。

(三)后任务。

“后任务”是进一步分析、归纳、总结所完成的任务,既是学习者对学习的反思,也是教学者对教学的反思。缺少任务后的反思,往往会使任务流于形式,这是一个教师接受学生汇报结果或进行总结、评价的过程。每一堂课后,教师要思考以下几个问题:任务中有哪些做得比较成功?哪些还有待于改进?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有哪些使用不当的语言形式?任务设计是否达到预期效果?任务难度是否适宜?这些问题都应该进行反思,这样才有助于下一次任务的设计和执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任务型教学的优点

1.任务型教学目标明确,内容真实,可以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由以往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

2.任务型教学采取小组合作方式,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启发和借鉴,吸取群体智慧,开拓学习思路,形成新的认识。

3.任务型可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都有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从而转化为学生的后继动力。

总之,任务型教学模式,是初中语言教学的有效途径,它给初中英语课程带来了更多的活力,也对教师的素质、专业水平和创新精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在实践有不断探索,不断反思,更新教育观念,使任务型教学在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上发挥最大作用。

参考文献:

[1]英语,(新目标八年级下册实验教科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

[2]鲁子问,《英语真实任务教学实践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年.

任务型教学法范文第8篇

一、利用合作型任务,引导学生开展英语语法学习

合作型任务是任务型教学法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进行应用的重要任务类型。教师利用学习任务的制定,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在小组内就英语语法学习进行交流与沟通,有利于学生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一起解决英语语法学习中的问题。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时,教师要考虑到每一位学生在英语语法学习方面的不同,学生的英语水平以及语法学习能力差异等等。教师要为学生设置具有合作性的英语语法学习任务,让学生建立起合作学习的意识,促进学生在合作中高效地进行英语语法的学习。

比如在学习有关于被动语态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组成小组进行被动语态这一语法相关知识的学习,为学生设置一个比赛任务,让高中学生在好胜心的引导之下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变主动为被动的比赛。教师准备多个陈述句,每小组出一学生将其转换为被动语态,回答正确记一分,回答错误不计分。在这一任务的引导下,学生会在比赛前深入学习被动语态的形式以及具体的转换方法,在交流中对错误认识进行纠正,在沟通中加深对被动语态的认识。合作型任务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到语法学习中,促进学生英语语法能力的提高。

二、利用情景型任务,引导学生开展英语语法学习

学科的知识全部来自于实践,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当中,对于学生学科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英语语法知识也是一样,一味地让学生对英语语法进行记忆,并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法水平。将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与英语的应用进行结合,可以让学生不自觉地参与到英语学习活动中来,促进学生英语语法学习参与度的提高。利用情境的创设,让学生们说英语,用英语,自然会应用到英语语法知识。教师在进行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时,可以利用情境教学任务,让学生通过利用英语,对语法知识进行掌握。

比如在讲解有关于条件状语从句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开口说英语。教师可以就图画内容让学生对其进行描述,也可以让学生以图画为情景开展小组对话,利用教师所指定的英语语法知识。比如教师展示一组医生与病人的图片,图片中的病人在看牙齿。学生就可以用原因条件状语从句对图片内容进行描述,“Thepatientgotoseethedoctorbecausehehasthetoothache.”在真实的情境中,学生会自然而然地利用一些语法知识对所见与所想进行表达。另外,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两人一组,一个表演医生,一个表演患者,利用对话对条件状语从句进行应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任务型教学法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学习语法与应用语法的机会。在英语语法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小,会更容易投入到高中英语语法学习当中去。笔者从高中英语语法学习内容出发,对任务型教学法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了分析。希望高中英语教师正确应用任务型教学法,为学生呈现更加有趣与高效的英语语法课堂,促进高中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

任务型教学法范文第9篇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 设计原则

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简称TBLT)是20世纪80年展起来的、深为语言研究者和外语教学者认可和接受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交际教学法和第二语言研究合流的产物,代表了在真实语境中学习语言的现代语言学理论。它以交际理论为基础,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习得语言和运用语言,其主要思想是要模拟人们在社会、学校、生活中运用语言从事各类活动,把语言教学和学习者在今后日常生活中的语言运用结合起来。国家教育部颁发的《英语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提倡任务型教学法,把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落实在教学过程中,建议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带着明确的任务目标,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来完成任务,从而达到教学目标所规定的要求。教师在教学目标下施教,学生在“任务型”教学方式中感受成功。这一教学法要求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以学生“能做某事”的描述方法,提出隐含知识特征的任务,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语言,同时培养合作精神,增进对文化的理解,并促进英语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因此,如何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的任务活动在任务型教学中就显得至关重要,笔者认为教师在设计任务的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真实性原则

在任务设计中,任务所使用的输入材料应来源于真实生活,语言情景和语言形式等要符合实际的运用和规律,所拟定的话题要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应具体、贴近学生生活经历,且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欲望,使学习者能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接近真实的情境中感知语言、掌握和运用语言。

二、语言形式和语言运用相结合的原则

传统的英语教学最大不足之处就是语言形式脱离语言运用,学生虽学会了不同的语言句型、语言形式,却不能得体地运用它来表达意义。教师在设计口语交际任务时,要注重语言形式和语言运用相结合,要求学习者在掌握语言形式的同时,学会培养自我运用语言的能力,每一阶级的任务设计都要具有一定的导入性和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布卢姆认为,为了有效地进行教学,教师应以一种较为特定的方式描述,明白在任务完成后学生应能做些什么,或应具备哪些能力。一方面,在学习语言形式的基础上通过系列任务的训练,能够自己进行推理和演绎,从而理解语言的运用;另一方面,将语言形式和语言意义的关系、语言和语境的关系明确化,可以增强学习者对语言得体性的理解。

三、循序渐进的原则

“任务型”教学法中任务的设计应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并形成由初级任务向高级任务以及高级任务涵盖初级任务的循环(龚亚夫、罗少茜, 2003) 。Nunan ( 1989)认为:课堂上的任务应呈“任务链”或“任务系列”的形式,每一任务都是以前面任务为基础或出发点,后面任务依属于前面的任务。“任务链”要有助于学生语言知识的拓展、语言综合技能的掌握和语言能力的提高。在语言技能方面,遵循先输入后输出规律,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一步一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四、任务目的明确性原则

经调查发现,交际双方在没有明确的任务目标的自由谈话中,为对方提供的负面反馈信息(从表示不理解到直接改正语言错误)不如在有明确的任务目标的活动中多。由于自由交谈没有明确的任务目标,交际双方有机会避开或忽略交际困难,或另起话题,这样的交际很少为对方提供充足话语、练习正确说法的负面反馈信息(文秋芳, 2000) 。所以,在“任务型”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设计任务时首先应考虑让学生清楚要做的事,使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带着明确的目的,尽可能多地为对方提供充足的负面反馈信息,使交际进行下去,最终完成任务。

五、人人参与的原则

新课程所倡导的素质教育不是过去的精英教育。为了达到使全班学生得到训练的目的,教师应尽量设计符合学生真实兴趣的任务活动,吸引他们人人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得到锻炼,要让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成任务。全班性练习活动中,学生个人参与机会少,时间短;组织学生分组完成任务可克服这一弊端,这样,每个学生就都有发表意见的机会,而且学生在小组中也容易克服胆怯心理,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

六、任务要有一定的难度

除了任务有无明确目的、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参与情况等,任务的难度也直接影响“任务型”教学的效果。在“任务型”教学方法中学生所要完成的任务必须有一定的难度。一方面,没有挑战性的任务只能使学生单纯练习已经熟练掌握的句型,在交谈中较少出现意义协调,达不到交际的真正目的;另一方面,没有难度的活动容易使学生失去参与热情和兴趣。学生只有在经过磨练、克服困难后取得成功时,才会真正体会到成就感,才能产生更持久的学习热情。因此,教师可以给所有学生同样的材料,但设计不同的任务,并给予不同程度的帮助;也可以给不同学生不同程度的材料,执行共同的任务;还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各小组成员各尽其职,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长,合作完成任务。当然,所有任务难度都不能超过学生所能驾驭的范围。

任务型教学法“既注重学习过程,也注重学习效果,既注重语言意义,也注重语言形式;既注重语言能力,也注重交际功能”(张文忠, 2002) 。把它运用于英语课堂教学中完全符合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在进行任务设计时,教师只有遵循以上原则,围绕特定的交际目的和语言项目,才能设计出符合学生交际需要的、可操作性强的任务化的教学活动,也才能使学生在完成一个个任务过程产生互动,增加语言的输入量与输出量,在足够输入的基础上进行输出练习。这很好地解决了语言输入与输出的矛盾,使学生有可能成块地掌握语言,大量地运用语言,根据完成任务的需要创造性地使用语言,并将以前学过的语言重新组合,进行着新知识的建构。学生在创造性地使用语言活动过程中,更能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当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时,各种非智力因素的发挥就能进入很好的状态,学习效率就能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Nunan, D. Designing Tasks for the Communicative Classroom.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

[2]龚亚夫,罗少茜.任务型语言教学[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国家英语课程标准[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2001.

[4]文秋芳.英语口语测试与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2000.

[5]张文忠.口语流利性发展研究[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2.

任务型教学法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传统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6-022-01

1、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The task-based approach (TBA), which is based upon a great of researches conducted by scholars is one of the most effective methods in 1980s. Chomsky and its supporters believed that, the heredity gene gives the humanity the universally specialized language knowledge. He called this kind of congenital knowledge “the universal grammar”. TBLT is widely used in English teaching in recent years. Concerning the definition of task, different people have different ideals. A task is made by four components: a purpose, a context, a process and a product. All of them have their own purpose and subjects. It should take the meaning as a center rather than take the meaningless language forms as the purpose.The focus of a task is to solve certain communication problems which must relate to the real world. TBLT can be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as the descriptions above. Certainly, it owes great advantages for English teaching. The advantages are follows: To help motivate the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 as well as to finish many sorts of activities; to cultivate comprehensive ability of applying knowledge through combining the language knowledge with the language skills during the process of finishing the task.

2、The Application of TBLT in Oral English

In the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especially in oral English, the students play an essential role in it. They are not only the knowledge-receiver but also the participants as well as the persons who interact with them. Teachers’ role can have an effect on the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As we all know, in the traditional class, the teachers are the dominant but the students are in the role of subordinates.However, in the task-based class, the teachers are not just controllers, but the designers, organizers, instructors and guiders of the class. At the same time, the students are the task undertakers. Thus the students can reflect the subjectivity of students. In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most teachers are dominant in the class with ignoring the students’ subjectivity, which pushes the students in the embarrassing situation they are forced to learn. Therefore, teachers’ role will be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Thus to implement the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better, teachers should pay much more attention to their role. Their main roles are follows: to create an happy and relaxed atmosphere;to present tasks in an interesting and creative way;to help students when they encounter difficulties; to encourage the students to be more confident; to form personal and mutual relationship with students. Controlled activities mainly focus on form and accuracy. Students should be forced to attach much importance to some structures or functions in order to make those be accurately produced. But teachers should design controlled activities, which means the students should not produce anything the want but produce them with the consideration the meaning whatever the produce.Making good use of information-gap activities can be another good way to make speaking tasks communicative.

Pair work

T: Work with the partners to discuss what healthy issue you think concern people most and make a list of them and then I will ask some of you to share you opinion with us.

Drill

T: Let’s go on the page17 and read the words list on the test. ‘Cigarette smoking’; Let’s begin.

T: Do you have any bad habit that affects our health? And tell you partner and ask him some advice to overcome it. Then you two make a dialogue.

write an article about how to live a healthy life and give a report to all of us.

Pair -work:

T: Make a dialogue with your partner to introduce your family with using the sentence “what does he/she look like?’ then I will ask you to practice what dialogue you make.

Conclusion

The most and basic purpose of learning English is to communicate with others fluently and accurately. There are many obstacles and problems for students and teachers to overcome. So the teachers are of great importance to apply the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 which can give full play to the subjectivity of students and can maximize the students’ subjectivity. The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demonstrates its priority to other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参考文献:

[1] 程晓堂.任务型语言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

[2] 胡春洞.英语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 穆崇华.2005,Task-based learning in Classroom of Elementary School[A].

上一篇:轮滑教学范文 下一篇:教学心得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