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四边形面积课件范文

时间:2023-11-17 19:39:13

平行四边形面积课件

平行四边形面积课件篇1

关键词:数方格法。平行四边形

【中图分类号】G40-03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12-13页例1、例2、例3。

[教材简析]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共分两课时教学。第一课时主要是引导学生探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第二课时主要是应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本设计是第一课时。教材安排了三道例题。例1从比较方格纸上每组中的两个图形面积是否相等入手,引导学生把少复杂的图形转化成相对简单的熟悉的图形,让学生初步感受转化方法在图形面积计算中的作用,并为进一步的探索活动提供基本思路。例2引导学生通过平移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教材一方面突出了平移在转化过程中的应用,另一方面也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实现转化的目的。例3的重点则放在探索平行四边形与转化成的长方形之间的联系上。

[教学目标]

1、懂得用转化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探索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并能应用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理解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体验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

3、培养学生的操作、比较、抽象、概括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探究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进行了《面积是多少》的动手操作实践活动。你们还记得求不规则图形面积的方法吗?(学生回顾并交流了上节课学习的“四种”不规则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这节课,我们就运用这些方法来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这个问题。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例1插图。判断每组中的两个图形面积是否相等。

(1)观察每组的两个图形说一说自己判断的方法。

生1:我是通过数方格的方法知道每组的两个图形面积相等的。

生2:我是通过平移的方法知道每组的两个图形面积相等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书:

方法一:数方格法。

方法二:平移法。

(2)师问:比较上面两种方法你们认为哪种方法比较简便呢?学生经过比较和交流,一致认为方法二比较简便。

(3)师小结:把每组左边的图形经过分割平移,就转化成了和右边一样的图形。转化法是我们以后经常要用到的方法。教师利用课件演示。

2、课件出示例2插图。你能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吗?

(1)师问:怎样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呢?(以小组为单位,拿出课前准备的方格纸、直尺和剪刀动手操作)。

(2)组织学生汇报。

①从平行四边形左边(或右边)剪下一个直角三角形,然后向右(或向左)平移,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

②将平行四边形沿高剪下,然后向右平移,也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

设计说明:学生可能想出很多方法,分割平移转化成长方形,让学生体验各种方法的合理性,并对各种方法进行比较,掌握简单、易于操作的方法,并且在头脑中形成表象

3、课件出示例3。

(1) 要求学生从教材第127页上剪下一个平行四边形。学生动手操作。

(2)组织学生把它转化成长方形,求出面积。完成例3中的表格(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填表)。

(3)指导讨论:(课件出示讨论提纲)

① 转化成的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吗?

②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③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怎样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

(4)、教师启发性小结:我们用割拼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什么发生了变化?,从什么变成了什么?,什么没有变?。再想一想,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长方形的什么?,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什么?,长方形的面积=长×宽,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板书:(略)。

如果用S.a.b分别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和高。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可以写成S=ab

(5)教学“试一试”(先独立完成,集体反馈时指名说一说所应用的面积公式。)

设计说明:学生经过动手操作、转化、计算、填表、比较等一系列实验活动,沟通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探究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三、巩固练习

1、选择题、(把正确答案前的编号填在括号里)

右图的面积是( )

①15m ②15m2 ③15cm2

2、操作练习:(先画一个平行四边形,测量出有关数据,再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设计说明:练习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应用公式计算面积的能力。

四、全课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同桌交流自己的体会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资料链接]《新课标》九年义务教育学段的“空间与图形”部分,和平行四边形有关的知识有:

1、平行四边形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3、平行四边形性质:(1)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2)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4、平行四边形的判定:(1)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面积课件篇2

1.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经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体验转化思想,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转化的思想探索知识,感悟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体验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唤醒,引入新知

1.复习旧知。

师(出示一个长5cm、宽3cm的长方形) :这是什么图形?面积怎么算?(课件演示:球撞长方形,长方形动态变成平行四边形)

师:你已经知道了平行四边形的哪些知识? 你还想学习它的哪些知识?

[设计意图:课始,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灵活、交互性强的特点引入新知,并以此为学习切入点,有效唤醒学生已有的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平行四边形的特征等学习经验。同时,在图形的动态变化中,隐喻平行四边形由长方形而来,它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2.揭题。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为什么有这样的关系?带着这三个问题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

[设计意图:课始以问题驱动教学,用精心设置的三个问题引发学生的思维,有利于由浅入深地锁定讨论范围,明确探究方向,指向本课的教学主旨。]

二、化静为动,探究建模

思考(一):与什么有关

1.猜想。

师:根据你的学习经验,你认为平行四边形面积可能与它的什么有关?(预设学生会猜想:平行四边形面积可能与底和高有关)

2.观察(课件演示)。

师:请仔细观察,下面的平行四边形什么变了,什么不变?你发现了什么?

(1)利用多媒体课件将图①动态生成图②。

引导发现:平行四边形高不变,底变小,面积变小。

(2)利用多媒体课件将图②动态生成图③。

引导发现:平行四边形底不变,高变小,面积变小。

(3)通过观察和讨论,你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大小与什么有关?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充分调动了学生观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正确猜想,有利于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的猜想应在观察、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展开联想。]

思考(二):有什么关系

1.初步交流。

师:平行四边形面积和它的底、高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我们怎么来研究?(学生通过举例子、做实验、小组合作等来研究,师指导学生选择学法)

2.独立探究。

师:请同学们取出学习卡(卡上有三个画在方格纸中的平行四边形,如下表),先独立数一数,再想一想,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独立探究后,汇报交流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以高)

3.画图验证。

师:请每位同学在方格纸中再画一个你心中的平行四边形, 再次验证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学生研究验证)

[设计意图:通过数格子图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及相关数据,意在让学生自主架设起平行四边形底、高与面积之间联系的桥梁,亲历探究的全过程,为引发初步猜想提供有力的支撑。紧接着,通过画一画心中的平行四边形,进一步验证猜想的准确性,丰富了学生的探究体验。]

思考(三):为什么有这样的关系

1.深入思考。

师:尽管平行四边形大小不同,形状也不一样,但它的面积都等于底乘高,为什么会有这么奇妙的关系呢?(学生疑惑)

师:从你们的眼中,老师看到了“困难”。这样,老师给你们一个友情提示:观察手中的平行四边形,想一想,能不能把它转化成我们已学过会计算面积的图形? (板书:转化)

2.出示小组合作要求。

师:转化是我们数学上一种很重要的思想方法。接下来请同学们利用学具,以小组为单位试着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完成转化后和组内的同学交流自己的方法,并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关系。

3.学生分组操作,教师巡视指导,然后汇报展示。

(1)从平行四边形的一个顶点画一条高,沿高剪开,把直角三角形向右平移,拼成长方形。

师:转化后,图形形状变了,面积的大小变了吗?为什么?

(2)从平行四边形的一边中间画一条高,沿高剪开,把直角梯形向右平移,拼成长方形。

师:为什么都沿着高去剪?

4.师(利用课件再次演示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任意一个平行四边形沿着它的高剪开,通过平移都可以转化成我们已学过的长方形。

5.沟通联系,归纳小结。

师:“转化”像一根神奇的魔杖,它帮助我们把各种各样的平行四边形都转化成了长方形。那么,转化后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之间有什么联系?(学生交流汇报,教师配合课件演示,如下)

[设计意图:新课程十分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而多媒体课件的动态演示功能较之传统的教学方法更容易让学生体会、理解。本环节是全课的重点,多媒体课件很好地对学生的操作过程进行了解释,比学生的动手操作更有序、更清楚、更利于发现规律,能有效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化解学生的学习难点。]

6.学习字母公式。

师: 如果用S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用a表示平行四边形的底,用h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高,那么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用字母公式可以怎么表示?(学生汇报后,课件出示:S=ah )

三、分层练习,发散思维

1.出示练习1。 2.出示练习2。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涵盖了不同角度的问题,不仅使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内化,也使数学思维在练习中得以发展,数学素养得到提升。 练习1是基础练习,意在检查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培养学生细心审题的良好习惯;练习2旨在有多余信息干预的情况下,发展学生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有效选择数据的数学思维能力,同时强化了对公式的理解运用。]

3.设计停车位。

[设计意图:课尾设计这样一道开放题,意在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学以致用的同时,明确还需联系生活实际来解决问题,充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新课程理念。]

四、回顾总结,提炼方法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回顾一下,我们是怎么来学习这个知识的?

……

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那么,如何让多媒体信息技术优化数学课堂教学,使之与“有效”共舞?

1.简洁省时,直奔主题。

小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往往影响到学习效果。课始,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灵活、交互性强的特点,引发思考,并以三个问题为引擎启动本课研究。这样的设计扎实有序,省时高效,充满着浓浓的“数学味”。

2.动静相融,化难为易。

常规的教学手段有时给学生观察和想象带来一定的困难,而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演示或动画模拟,能化枯燥为有趣、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突出教学重点、分解难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课中借助多媒体演示三个平行四边形的变化过程,化静为动,让学生在“变与不变”中揭示表象,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为下一步探究积累了巨大的内能。

3.新旧整合,优势互补。

教学过程中要科学地处理好传统教学媒体的合理继承和现代教学媒体充分应用的关系,实行多“体”并存,新旧整合,达到优势互补、取长补短的目的,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课中先让学生小组合作,带着问题展开动手操作,完成“转化”活动,再请各组选派代表到实物展示台上交流转化过程和探究结果,让学生亲历知识“生长”的动态过程。紧接着,利用多媒体课件再次清晰演示剪拼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全过程,搭建起转化前后两种图形之间的联系,有序呈现学生的思维过程,让学生更深刻地明晰知识的来龙去脉,从而有效突出本课教学重点,化解学习难点。

台湾著名学者徐新逸教授曾说:“信息技术可以是一个工具、一位助手,却不能取代教师的地位而成为教学的全部。”从不同的角度恰当、准确、适时地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可真正发挥其辅助教学的作用,减负增效,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实现人机的和谐共舞。

平行四边形面积课件篇3

小数五(上)第85~87页例1、例2,课堂活动第1题,练习十八第1~4题。

教学目标

1、创设问题情景,探索、发现并理解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关系,推导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用这个公式计算图形面积。

2、能主动应用原来的相关知识探索新知识,在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

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和简单应用。

2、难点:

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3、关键:

在操作中理解图形变换中的等积原理,理解长方形长、宽与平行四边形底、高的对应。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方格纸、剪刀、长方形木条框等教具,学生准备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剪刀、尺子及长方形木条框。

教学过程

一、旧知导入

1、课件出示情景图

学生观察图上有哪些几何图形,思考要解决图中问题需用到什么知识?

2、复习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找找平行四边形的底与对应的高。

3、导入课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二、新知探索

1、比较图形面积。

出示下图贴在黑板上

让学生一比两个图形哪一个面积大?

(1)引导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进行比较。(电脑显示数方格的方法)

(2)学生利用桌上的工具进行比较。

师引导学生把两个图形重叠起来比,并通过剪拼操作,把平行四边形剪拼成一个长方形。

2、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教师直观地在黑板上演示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

学生思考两个问题:(1)拼成的长方形面积与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大小有无改变?(2)长形的长与宽与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高有什么关系?

学生讨论后回答:拼成的长方形面积与原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长方形的长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师板书:

长方形的面积 长 宽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底 高

再引导学生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完成板书 。

应用两种图形的面积公式通过计算比较前面两个图形的大小。

3.公式的简单应用,教学例2

(1)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方格图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

(3)先量出图中有关数据,再分别计算图形的面积。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数学书练习十八第3题。

2.完成练习十八第2题。

3.完成课堂活动第1题.1

四、反思小结

五、布置作业

练习十八第1题。

板书设计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 = 长宽

平行四边形面积课件篇4

[摘 要]“平行四边形面积”既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课程内容之一,又是后面学习三角形、梯形等多边形面积的关键性基础知识,对多边形面积公式的演算过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平行四边形面积”教学的探究,以期获得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得到真正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 平行四边形 面积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5-031

“平行四边形面积”是小学数学五年级的教学内容,归属多边形面积的课程教学板块。无论从课程知识目标、教学方法目标,还是从情感认知与价值观目标的角度来看,“平行四边形面积”无不体现出其计算方法的重要性,对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引导学生感悟逻辑推演过程具有重大作用。同时,“平行四边形面积”既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课程内容之一,又是后面学习三角形、梯形等多边形面积的关键性基础知识,对多边形面积公式的演算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要充分重视“平行四边形面积”教学的研究,才更能使学生对此类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下面,笔者以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为探究对象,谈谈个人的教学和体会。

一、从现实事物的转变中感悟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教学方法

在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之前,学生已经学过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及公式。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长方形(或正方形)面积的推演过程转变到平行四边形上来,使他们从中感知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演方法,再进行面积计算方法的探讨。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分割法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即将平行四边形放在方格纸片上临摹后,数出其所占的方格个数来大概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此方法在现实生活中可以很方便地计算出一个不规则多边形的面积。以上两种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都有一个相同点,那就是将平行四边形转变为1个或n个长方形(或正方形)。这种转变的方法一般有两种考虑:一是看得见的,即上述两种方法中,教师都向学生展示了方法的名称,并简单说明了其使用的条件,重点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能够感知所学知识的能力;二是看不见的,即上述两种方法中,教师不给学生展示方法的名称,重在说明方法的应用,让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自己动手推演、感知这种转变方法的使用条件,培养学生感悟知识的潜意识。

二、引导学生从平行四边形面积推演过程中理解其计算方法

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在长方形(或正方形)转变成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推演过程。首先,教师画出长方形(或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让学生对比,并提出需要探讨的问题:“怎样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其次,引导学生利用工具推演由长方形(或正方形)转变成平行四边形的过程。值得关注的是,此推演过程应重复向学生展示,通过多次重复的推演,使学生的脑海里出现不同的但边长相同的平行四边形。这样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感知不同的夹角但边长相同的多个平行四边形(如图1和图2)。教师通过展示平行四边形的不同转变,引导学生进行仔细的对比、思考,学生就容易联想到原来是平行四边形相邻两边之间的夹角发生了改变,才使得平行四边形的高随之改变,从而导致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发生改变。同时,学生还可以进一步推演,得出引起平行四边形面积发生变化是因其的高起到了主要影响作用。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用平行四边形的转变过程来推演其面积的计算公式,并提出问题:“在联想到平行四边形面积可能与之对应的边长和高度相关后,又怎样来进行验证呢?”学生通过问题的探究,很容易发现用平行四边形的两个顶点来画平行对边的高,如此就形成了一个矩形和两个三角形,再证明两个三角形为全等三角形,这样就完全转变成一个矩形的面积来计算了,顺其自然地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为底边×高,使其推演过程合情合理。

三、教学总结

纵观小学五年级数学的知识内容及其难度,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是相对简单的课程内容,可以用一个教学课时就能讲完,但要深入探讨其教学,就要求教师要超越平行四边面积计算的表面知识,升华到对知识本质的认知。

从上述教学来看,研究、探索更加有趣、新颖的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推演方法,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能让学生对学习平行四边面积的知识更有兴趣和钻研精神。

综上所述,教师要从知识本身出发,设计更适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这样才会获得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对“平行四边形面积”教学的探讨,以期起抛砖引玉的作用,既使学生得到真正的发展,又使教学更贴近学生的实际。

平行四边形面积课件篇5

关键词:幼儿教育 游戏法 幼儿课程 有效融合

学生的创造潜能,存在于学习过程、探究过程之中,而不存在于数学结论中,只有在实实在在的学习过程、思维过程、探究过程中,才能有所创造,学会创造。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活动机会以及表现与发展的机会。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使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探索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全心全意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促其积极参与认知活动,在活动中萌发创造意识,实现对数学知识的“再创造”或“类创造”。探究教学与引探教学相比较,它更加注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与创造性,讲究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通过对数学知识的“再创造”来获得新知、发展能力,注意培养学生“课前预习――仔细观察――大胆猜想――认真操作――细心论证――综合应用”的自主学习能力、小组合作意识和科学探究能力。

探究教学与引探教学相比较,它更加注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与创造性,讲究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通过对数学知识的“再创造”来获得新知、发展能力,注意培养学生“课前预习――仔细观察――大胆猜想――认真操作――细心论证――综合应用”的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本例本着探究教学和以生为本的思想,诱导学生通过“课前预习――仔细观察――大胆猜想――认真操作――细心论证――综合应用”,实现了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再创造。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运用转化的思考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渗透“课前预习――仔细观察――大胆猜想――认真操作――细心论证――综合应用”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小组合作意识和科学探究精神。

(一)、数方格法

用展示台出示方格图

1、这是什么图形?(长方形)如果每个小方格代表1平方厘米,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18平方厘米)

2、这是什么图形?(平行四边形)每一个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自己数一数是多少平方厘米?

请同学认真观察一下,平行四边形在方格纸上出现了不满一格的,怎么数呢?可以都按半格计算。然后指名说出数得的结果,并说一说是怎样数的。

3、请同学看方格图填80页最下方的表,填完后请学生回答发现了什么?

小结:如果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则它们的面积相等。

(二)引入割补法

以后我们遇到平行四边形的地、平行四边形的零件等等平行四边形的东西,都像这样数方格的方法来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方不方便?那么我们就要找到一种方便、又有规律的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

(三)割补法

1、这是一个平行四边形,请同学们把自己准备的平行四边形沿着所作的高剪下来,自己拼一下,看可以拼成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图形?

2、然后指名到前边演示。

3、教师示范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

刚才发现同学们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时,就把从平行四边形左边剪下的直角三角形直接放在剩下的梯形的右边,拼成长方形。在变换图形的位置时,怎样按照一定的规律做呢?现在看老师在黑板上演示。

①先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下左边的直角三角形。

②左手按住剩下的梯形的右部,右手拿着剪下的直角三角形沿着底边慢慢向右移动。

③移动一段后,左手改按梯形的左部。右手再拿着直角三角形继续沿着底边慢慢向右移动,到两个斜边重合为止。

请同学们把自己剪下来的直角三角形放回原处,再沿着平行四边形的底边向右慢慢移动,直到两个斜边重合。(教师巡视指导。)

4、观察(黑板上在剪拼成的长方形左面放一个原来的平行四边形,便于比较。)

①这个由平行四边形转化成的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比较,有没有变化?为什么?

②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有什么样的关系?

③这个长方形的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有什么样的关系?

教师归纳整理:任意一个平行四边形都可以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它的面积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它的长、宽分别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底、高相等。

5、引导学生总结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

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怎么求?(指名回答后,在长方形右面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么求?(指名回答后,在平行四边形右面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6、教学用字母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板书:S=a×h,告知S和h的读音。

说明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写成a・h,也可以省略不写,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可以写成S=a・h,或者S=ah。

(6)完成第81页中间的“填空”。

7、验证公式

学生利用所学的公式计算出“方格图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出的面积相比较“相等” ,加以验证。

条件强化: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底和高)

四、体验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怎样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的?

平行四边形面积课件篇6

在一个真实的课堂里,孩子永远充满了好奇心、求知欲、创造力、富有生命力的,所以我们不要期望课堂上不会出现不着边际的小插曲,不要怕没有精彩的生成,不要担心目标的达成不会整齐划一。只有允许学生犯错,允许我们的实际课堂与预设教案不一致,甚至出现矛盾的意外,只有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去观察,用宽容的心态去理解,学生才敢于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敢于质疑问题。学生才会在质疑与探究中并行,在求索与遐思中共进。记得在一次区教研课上,我执教了《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复习课。由于那天正好是圣诞节,我创设了有关圣诞老人的一些情景练习。首先是考考谁的想象力最丰富:图中的两条线段互相垂直,上面一条长2厘米,下面一条是上面的2倍,你能根据这两条线段,想象并画出哪些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你能计算出哪些图形的面积呢?

预设中,我把我能想到的用课件制作了上面几种情况。没想到汇报中除了许多单一图形外的组合图形,还有下面几种:

原来有的孩子取两条线段中的一部分来画,有的添上其他线段组成组合图形。执教后我不得不反思孩子的想象能力。这难道不就是不排练、不演练的真实生成吗?

接着我让孩子交流课前布置他们完成的知识网络图,接着小组在展示台前展示汇报小组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有表格式的、树形图、图形和箭号组成的图、集合图等,精彩纷呈。我正高兴预设的教学流程顺利进行时,汇报结束准备收场时,一个意外发生了。原来一个学生对其中一种根据面积公式推导的整理方法有意见,认为梯形面积除了可以从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来外,还可以根据三角形面积进行推导。即把它分成等高的两个三角形,一个以梯形下底为三角形的底,一个以梯形上底为三角形的底,这样根据乘法分配率,推导出梯形面积等于上底加下底的和乘以高除以2,所以必须在三角形和梯形之间画上一条箭号(这个孩子激动地跑到黑板前演示了推导过程)。与会现场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我也不禁为这个没有预设的精彩生成而驻足。后面的评课中大家一致认为真实的课堂必不可能是完美的,真实必然存在着缺憾,为这样美丽的缺憾驻足值得。

曾听过浙江朱国荣老师在福州执教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确实不得不叹服教法独特的魅力。课前朱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两个完全一样的平行四边形,要计算出它的面积,必须知道哪些条件呢?让学生根据需要测量有关数据。许多学生根据知识的迁移,认为多出来的三角形补到另一边,那么长方形的面积就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能也是相邻两边的乘积。见引导不成,教师将错就错让学生上台,把活动的框架贴在平行四边形上,拉动平行四边形,使它变成长方形……最后探究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并从中明白了平行四边形拉成长方形,周长不变,面积变大了。而如果是剪拼的话,那么面积就不变等道理。(用时23分钟)。接着老师让孩子们在格子图上画一个底4厘米,高3厘米的平行四边形,结果孩子们画了多种形状不一,面积相等的图形,又让他们画面积是12平方厘米的平行四边形。从而让知识进一步升华到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一定相等,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不一定等底等高,从中渗透了辩证的思想。

平行四边形面积课件篇7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运用;信息技术;整合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时运用信息技术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之所以对数学感到枯燥、无味、怕学,其原因之一是由于数学知识本身的抽象性和严谨性所决定的,再者就是受传统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局限,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信息技术的教学环境下,利用多媒体技术,flash软件,展示几何模型,进行图象的平移、翻转、伸缩变换,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具体化、简单化,让学生领略到数学学习中的无限风光,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情趣。例如教学《认识角》,教材只借助钟面指针、扇面等实物让学生观察图中有哪些角?这样让学生对角有了初步印象后,教师再通过课件演示从实物中抽象出角,让学生观察角有什么特点?然后在屏幕上显示一个亮点,用不同颜色从这一点引出两条射线,同时闪烁着这个亮点及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使学生看后马上能悟出角是怎样形成。再分别将一条边固定,另一条边移动,形成大小不同的各种角,让学生认识到角的大小跟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然后再出示两个角一样大,一个角的边很长,另一个角的边很短,让学生猜猜哪个大,哪个小,很多学生都说边长的那个角大,通过课件演示把两个角叠在一起,学生发现两个角一样大,从而引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通过这样动态显示,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抽象、枯燥的数学概念变得直观、形象,使学生对更乐意学数学。

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时运用信息技术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探究是满足学生求知欲的重要手段,对于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至关重要。学生可以从中获得巨大的满足感、兴奋感和好奇心,并焕发出内在的生命活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解决这种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实际与理论间的矛盾,利用信息技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可以把文字、图形、声音、动画、视频图像等信息集于一体。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能使学生获得极为丰富的、生动形象的感性知识。例如,教学“平行四边行面积的计算”,首先让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联系,然后提出平行四边行面积的面积是否也可以转化成长方形的面积来考虑?通过课件演示分割、拼接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演变过程,让学生在观察平行四边形至长方形的转化过程中,思考:“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长方形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从而得出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高等于长方形的宽,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等于长方形的面积。最后要求学生仿照图的方法剪一剪,拼一拼,整个过程演示与讲解观察、操作融橐惶澹从不同的角度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为学生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时运用信息技术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可利用多媒体手段,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动机,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涨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探索创新认识活动变成学生的心理需求,激活学生的创新热情,变“苦学”为“乐学”。只有这样,才能诱发学生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推导圆的面积公式时,学生对于推导过程,对于“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这个道理较难理解。教师可以利用Flash制作好多媒体课件,教学时先让学生互相说说怎么推导,然后点击多媒体按纽,即演示其推导过程:

因为平行四边形:s=ah,所以圆:s=πr2。学生学习兴趣浓厚,通过经历这一教学环节,大部分学生对以前知识的回忆被激发,较好地掌握了圆的面积推导过程。直观的演示,步步引导,环环推进,将一个复杂的化圆为方、化曲为直的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功效。

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时运用信息技术

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所要学习的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创设虚拟化场景,使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化、形象化,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数学。引导学生在体验中理解事物的本质、掌握数学规律。

例如在教学圆柱的侧面积计算时,用课件出示三种不同的圆柱,让学生猜想:“圆柱的侧面展开后会是什么样的图形?”学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的说是长方形,有的说是正方形,有的说是平行四边形。这时我并不急于表态,首先表扬了他们爱动脑筋,敢说、敢争辩的精神,然后提出“到底是什么图形呢?再通过课件演示三种圆柱的展开图,学生发现有的是长方形,有的是正方形。再让学生观察圆柱侧面展开图长方形的长与宽与圆柱底和高有什么关系?学生发现圆柱底面周长等于长方形的长,高等于长方形的宽,然后让学生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圆柱侧面积的计算公式。这样让学生自己观察,独立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平行四边形面积课件篇8

关键词:多媒体;数学;小组合作

随着时代的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将传统的静态的书本教材形式转变为图、声、像兼具的动态教材,已成为现代化教育中的一种有效手段。巧用多媒体教学,不但能使教学难点得以顺利突破,而且还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从而构建高效数学课堂,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一、巧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兴趣

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好奇心强,如果教师在上课时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提供探索奇妙数学世界的丰富素材,引导学生把好奇心转变为求知欲,学生就会逐步形成稳定的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由于年、月、日知识点多,传统的教学往往是教师帮着梳理出知识点,然后让学生记忆。这样的教学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不用说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了。笔者在设计这节课时,课前让学生收集年历卡和相关知识,填写预学单,记录一些特别的日子,如自己和父母的生日等。上课时运用多媒体展示台对学生的预学单进行展示,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课件演示结合小组合作,学生很快就很清晰地归纳出了大小月、2月份的天数等知识规律。这样的教学,关注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见,教学时适时地巧用多媒体教学,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二、巧用多媒体突破教学难点

巧用多媒体,将教学资源转变为图、声、像兼具的动态教材,突破了教学难点,化难为易。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为了突破教学难点,先让学生动手操作,再观看多媒体动画演示,之后小组交流讨论以下问题:(1)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面积变了吗?(2)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3)能不能根据这些关系,总结出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方法呢?学生看完多媒体动画演示后思考、交流,很快得出结论: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面积没有变;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这个长方形的宽和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这样就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得到结论,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三、巧用多媒体上好练习课

学生做题,教师讲解,这种形式的练习课很枯燥。巧用多媒体教学,利用“火眼金睛”“闯关比赛”“观察找规律”等多种形式提前精心设计好数学课件,通过有层次、有梯度的练习,不仅使学生巩固了知识,发展了思维能力,还使学生爱学数学、乐学数学,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学“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练习题,练习题按照难易程度设计成闯关游戏,进行小组间的闯关竞赛。一节课下来,练习量很大,学生不但不觉得累,而且还很兴奋,因为在闯关竞赛中学生感受到的是成功的喜悦。总之,巧用多媒体教学,构建高效数学课堂,必须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让每个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效用,让每个学生真正爱上数学,让每个学生都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陈罕奇.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考试周刊,2011(81).

[2]杨玲.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实施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2009(3).

上一篇:代做课程设计范文 下一篇:大学生辩论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