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辩论会范文

时间:2023-10-20 09:48:31

大学生辩论会

大学生辩论会篇1

一、什么是毕业论文答辩

毕业论文答辩是答辩委员会成员(以下简称答辩老师)和撰写毕业论文的学员面对面的,由答辩老师就论文提出有关问题,让学生当面回答。它有“问”有“答”,还可以有“辩”。

答辩是辩论的一种形式,辩论按进行形式不同,分为竞赛式辩论,对话式辩论和问答式辩论。答辩就是问答式辩论的简称。与竞赛式辩论相比,论文答辩有以下几个特点:

1.答辩具有明显的不平等性。首先,人数不对等。毕业论文答辩组成的双方人数是不平等,参加答辩会的一方是撰写论文的作者,只有一个人。另一方是由教师或有关专家组成的答辩小组或答辩委员会,人数有3人或3人以上。一般地说,答辩小组或答辩委员会始终是处在主动的、审查的地位上,而论文作者则始终处在被动的、被审查的地位上,并且双方的知识、阅历、资历、经验都方面都相差悬殊。

2.答辩委员会具有双重身份。竞赛式辩论除了参加辩论的双方外,还设有专门的裁判,即有个“第三者”对辩论双方的高下是非作出评判。而论文答辩虽然也要作出评判,但它不是由特设的裁判员来评判,而是由参加答辩会的一方——答辩小组或答辩委员会对另一方即论文作者的论文和答辩情况作出评价。可见在毕业论文答辩会上,答辩老师是具有双重身份的:既是辩论员,又是裁判员。

3.毕业论文作者的答辩准备,范围广泛。为了顺利通过答辩,毕业论文作者在答辩前先需要作好充分准备。然而,毕业论文答辩会上的题目是由参加答辩会的一方——答辩老师根据另一方提供的论文拟就的,所要答辩的题目不是一个,而是多个,一般是三个或三个以上,并且答辩小组拟就的题目对另一方——论文的作者事先是保密的,到答辩会上才亮出来。答辩老师提出问题后,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让学员即论文作者独立准备一段时间(一般是半小时以内)后再当场回答;另一种情况是不给学员准备时间,答辩老师提出问题后,学员就要当即作出回答。因此,虽然在举行论文答辩会以前,学员.也要为参加答辩会作准备,但难以针对答辩会上提出的问题(因为事先不知道)作准备,只能就自己所写的论文及有关的问题作广泛的思考和准备。(这个问题将在本章第二节详细讨论)

4.表达方式以问答为主,以辩论为辅。论文答辩一般是以问答的形式进行,由答辩委员会成员提出问题,论文作者作出回答。在一问一答的过程中,有时也会出现作者与答辩委员会成员的观点相左的情况,这时也会而且也应该辩论。但从总体上说,论文答辩是以问答的形式为主,以不同观点的辩论为辅。

二、毕业论文答辩的目的

毕业论文答辩的目的,对于组织者——校方,和答辩者——毕业论文作者是不同的。

校方组织毕业论文答辩的目的简单说是为了进一步审查论文,即进一步考查和验证毕业论文作者对所著论文论述到的论题的认识程度和当场论证论题的能力;进一步考察毕业论文作者对专业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审查毕业论文是否学员自己独立完成等情况。

第一,进一步考查和验证毕业论文作者对所著论文的认识程度和当场论证论题的能力是高等学校组织毕业论文答辩的目的之一。一般说来,从学员所提交的论文中,已能大致反映出各个学员对自己所写论文的认识程度和论证论题的能力。但由于种种原因,有些问题没有充分展开细说,有的可能是限于全局结构不便展开,有的可能是受篇幅所限不能展开,有的可能是作者认为这个问题不重要或者以为没有必要展开详细说明的;有的很可能是作者深不下去或者说不清楚而故意回避了的薄弱环节,有的还可能是作者自己根本就没有认识到的不足之处等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提问和答辩就可以进一步弄清作者是由于哪种情况而没有展开深入分析的,从而了解学员对自己所写的论文的认识程度、理解深度和当场论证论题的能力。

第二,进一步考察毕业论文作者对专业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是组织毕业论文答辩所要达到的目的之二。通过论文,虽然也可以看出学员已掌握知识面的深度和广度。但是,撰写毕业论文的主要目的不是考查学员掌握知识的深广度,而是考查学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和锻炼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学员在写作论文中所运用的知识有的已确实掌握,能融会贯通的运用;有的可能是一知半解,并没有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还有的可能是从别人的文章中生搬硬套过来,其基本涵义都没搞清楚。在答辩会上,答辩小组成员把论文中有阐述不清楚、不祥细、不完备、不确切、不完善之处提出来,让作者当场作出回答,从而就可以检查出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是否有深广的知识基础、创造性见解和充分扎实的理由。

第三,审查毕业论文是否学员独立完成即检验毕业论文的真实性是进行毕业论文答辩的目的之三。撰写毕业论文,要求学

员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但它不像考试、考查那样,在老师严格监视下完成,而是在一个较长的时期(一般为一个学期)内完成,难免会有少数不自觉的学生会投机取巧,采取各种手段作弊。尤其是像电大、函大等开放性大学,学员面广、量大、人多、组织松散、素质参差不齐,很难消除捉刀代笔、抄袭剽窃等不正之风的出现。指导教师固然要严格把关,可是在一个教师要指导多个学员的不同题目,不同范围论文的情况下对作假舞弊,很难做到没有疏漏。而答辩小组或答辩委员会有三名以上教师组成,鉴别论文真的能力就更强些,而且在答辩会上还可通过提问与答辩来暴露作弊者,从而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

对于答辩者(毕业论文作者)来说,答辩的目的是通过,按时毕业,取得毕业证书。学员要顺利通过毕业论文答辩,就必须了解上述学校组织毕业论文答辩的目的,然后有针对性的作好准备,继续对论文中的有关问题作进一步的推敲和研究,把论文中提到的基本树料搞准确,把有关的基本理论和文章的基本观点彻底弄懂弄通。

三、毕业论文答辩的意义

通过答辩固然是大学毕业生参加毕业论文答辩所要追求的目的。但如果大学毕业生们对答辩的认识只是局限在这一点上,其态度就会是消极、应付性的。只有充分认识毕业论文答辩具有多方面的意义,才会以积极的姿态,满腔热忱地投入列毕业论文答辩的准备工作中去,满怀信心地出现在答辩会上,以最佳的心境和状态参与答辩,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水平。

第一,毕业论文答辩是一个增长知识,交流信息的过程。为了参加答辩,学员在答辩前就要积极准备,对自己所写文章的所有部分,尤其是本论部分和结论部分作进一步的推敲,仔细审查文章对基本观点的论证是否充分、有无疑点、谬误、片面或模韧不清的地方。如果发现一些问题,就要继续收集与此有关的各种资料,作好弥补和解说的准备。这种准备的过程本身就是积累知识、增长知识的过程。再说,在答辩中,答辩小组成员也会就论文中的某些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或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这样,学员又可以从答辩教师中获得新的知识。当然,如果学员的论文有独创性见解或在答辩中提供最新的新鲜材料,也会使答辩老师得到启迪。这正如一位外国学者所说的:“如果我们彼此交换想法,本来各自只有一个想法,而现在大家都有几个想法,因此一加一就等于四了。”

第二,毕业论文答辩是大学生全面展示自己的勇气、雄心、才能、智慧、风度和口才的最佳时机之一。毕业论文答辩会是众多大学生——包括已走上工作岗位的电大、函大学生——从未经历过的场面,不少人因此而胆怯,缺乏自信心。其实毕业论文答辩将是大学生们在即将跨出校门、走向社会的关键时刻全面展示自己的素质和才能的良好时机。而且毕业论文答辩情况的好坏,对于国民教育的大学生来说,影响的不仅仅是毕业论文的成绩,而且还很可能影响工作分配的去向。人生能有几回搏?毕业论文答辩就是大学生们的一次重要拼搏。大学生们应该用自己的拼搏,为今后自己的发展奠定基础,为组织上合理分配自己的工作提供依据。对于在职学习的函大、电大毕业生来说,虽然通过毕业论文答辩来改变工作岗位的机会较少,但它也是人生中二次难得的经历,一次最宝贵的体验。所以,大学毕业生们对毕业论文答辩不能敷衍塞责、马虎从事,更不可轻易放弃。

第三,毕业论文答辩是大学生们向答辩小组成员和有关专家学习、请求指导的好机会。毕业论文尤其是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一般是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高专业水平的教师和专家组成,它们在答辩会上提出的问题一般是本论文中涉及的本学科学术问题范围内带有基本性质的最重要的问题,是论文作者应具备的基础知识,却又是论文中没有阐述周全、论述清楚、分析详尽的问题,也就是文章中的薄弱环节和作者没有认识到的不足之处。通过提问和指点,就可以了解自己撰写毕业论文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研究其他问题时的参考。对于自己还没有搞清楚的问题,还可以直接请求指点。总之,答辩会上提出的问题,不论作者是否能当场作出正确、系统的回答,都是对作者一次很好的帮助和指导。

第四,毕业论文答辩是大学毕业生们学习、锻炼辩论艺术的一次良机。在当今社会,人们愈来愈认识到,能言善辩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一个人如果掌握了高超的辩论技巧,具有雄辩的口才,他在事业上,在人际交往中就会如鱼得水,左右逢源、逢凶化吉、遇难呈样。正因为如此,自古以来那些胸怀大志的人,都非常重视辩论素质的训练和培养,把拥有精湛的辩论艺术视为其事业成功的得力臂膀。

市场经济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能言善辩更是竞争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在学校擅长交际、善言能辩的学生要比一个成绩优秀但性格孤僻内向的学生被聘用的机会多,在社会上成就事业的可能性更大。

既然善于辩论,在一个市场经济社会里这么重要,我们的大学生就应抓住每一个学习辩论的机会。毕业论文答辩就是大学毕业生学习、提高辩论技巧和辩论艺术的重要机会。

大学生辩论会篇2

《小小辩论会》是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口语交际的教学内容,我是根据教材要求,这样确定教学目标的:1、了解辩论的概念及特点;2、学会针对对方观点运用自己准备的事实材料有理有据进行反驳,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与表达能力;3、通过辩论活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网络的利弊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4、通过小组合作进行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协作、探究精神。

教学过程如下:

一、播放视屏,了解“辩论”

1、播放一场大学生辩论会的片段,让学生说说:他们在干什么?他们的表现怎样?

2、读课本P 91上的“口语交际”题、查字典或上网搜查,了解什么是辩论及辩论有哪些特点。

二、确定辩题,明确观点

根据课文中提供的参考辩题,或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有争议的感兴趣的实际问题,各自谈谈自己的看法,将同学们最感兴趣的辩题作为本次口语交际课的话题。通过讨论,将“小学生上网的利与弊”作为本次辩论主题。

三、自选观点,分组准备

1、针对辩题提出的两种完全不同的观点,“小学生上网利大于弊”和“小学生上网弊大于利”确定正反方,分为两组。并在自荐的基础上民主选举产生出一名主持人。

2、各组学生在一起讨论,围绕本组选定的基本观点,从各个方面寻找理由。交流自己找到的具体事例和材料,以选取最有说服力的论据。每组推选出四名主辩人,排出发言顺序。教师在这一环节中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双方都做好准备。并注意了解情况,酌情加以指导。

四、展开辩论,畅所欲言

1、主持人宣布辩论会开始,公布辩论的题目和正、反方的基本观点,介绍正、反方的主辩人及发言次序;

2、通过辩论会有关规则,注意辩论时先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说出理由,进行辩论。

3、先由正、反方第一主辩人陈述本方基本观点和论据,接着,各方主辩人为维护本方观点按一定顺序发言,或补充本方的支持理由,或找出对方发言的漏洞和错误进行反驳,或指出对方认识的片面,用本方观点予以纠正……

(当主辩人应对无力、反应迟缓时,本方组员可以插话支援,尽量使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做到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经过几轮辩论,双方的陈述都比较充分了,第四主辨人归纳小结本方的理由,重申所持观点的正确。在辩论的过程中,为使辩论会气氛活跃,主持人可以在辩论的过程中相机插话,或评价,或激励,或引导,把辩论不断推向高潮)

4、双方互相提问质疑,自由辩论。

5、双方总结自己的观点。

五、评议总结,提高认识

1、学生自由发言,进行自我反思。评价正反双方的优点、存在的问题,谈谈自己在本次辩论会的过程中的收获与体会。

2、教师对本次辩论会进行总结评价,表扬鼓励,指出问题,提出新的要求。

通过此次辩论会的成功举行,作为教师的我有以下两方面的体会:

一、辩论会是一种十分有效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第一,有利于综合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在赛前的准备中,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搜集材料,写“辩论发言稿”。这样,学生有针对性地去阅读、写作,积极性高,有话可说,大多数人都能写出富有见解的文章来。在辩论过程中,学生必须敏于听而善于言,既要做到注意力高度集中,听清对方说了些什么,哪些说对了,哪些说得不合理,又要针对对方说得不合理的地方,给予有力的反击。这样学生置身于竞赛的情境中,大脑处于高效运作状态,读、写、听、说训练得到强化,其效果大大优于传统课堂教学。

第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辩论时,学生既要注意听清对方发言论证是否严密,又要顾及本队的总观点,坚守住自己的分论点,还要有机地组织自己的材料,不失时机地给予对方有力反击。在高度紧张、激烈的论辩过程中训练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严密性,以及要顾全到大局的整体性、论述的逻辑性。辩手的思维越严密,语言表达就越准确,说服力也就越强。通过搜集论辩材料、写成发言提纲、模拟练习以至比赛的一系列训练,就能使学生在实践中爆发出一串串创造思维的火花,作出了一次次精彩纷呈的即兴发言。

第三,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在辩论赛中,学生围绕一个话题展开辩论,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此外,辩论赛充分体现了集体的智慧,是群策群力的比赛,它讲究整体的配合,极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各辩论队要集体研究辩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反驳对方的观点。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小组成员团结协作,深入研讨,配合默契,整体作战。由此,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团队协作精神就自然而然培养起来了。

二、成功的辩论会教学,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了解辩论的意义。辩论就是正反双方各自阐明对某一观点的见解,并指出对方观点的缺陷,以便得出正确的认识。它是一项古老的活动,古希腊的哲学家常常为了一个哲学问题辩论不休;中国古代也有诸葛亮舌战群儒,成就了三分天下的功绩。正所谓“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师”。在辩论中,能让我们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辩论的特征是口语表达,具有对抗性、综合性、逻辑性、策略性、应变性几个特点。辩论是一种知识、智谋的较量,是质疑、交流、锻炼口语的好机会,充满了挑战性,因此学生十分喜欢这样的实践活动。

其次,教师要悉心指导,让学生充分做好辩论的准备。辩论与一般演讲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是一种针锋相对的“舌战”,需做好充分的准备。教师要提前几天向学生宣布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并做好“如何做好辩论准备”的指导。辩论的准备主要分三个方面,一是辩论者对于自己所持的论点要进行反复推敲,保证论点的正确性;二是要搜集和掌握足够数量的支持自己观点的具体事例;三是要反复检验和推敲语言表达的清晰度、逻辑性以及表现力。教师还要深入辩论的过程,指导学生“学会倾听”, “学会合作”。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处、重点处进行辩论,同时教师要善于审时度势,发现辩论盲点,以平等的身份及时投入到辩论中,以辩友的身份出现,支持辩论弱势一方,形成良好的交锋场面。

大学生辩论会篇3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辩论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6)05-0009-03

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当代大学生肩负着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重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理论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体系的精髓[1]。把辩论赛引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堂教学,有利于在新形势下,引导大学生进行思想文化的自我探索与争辩,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真正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学习乐园。

一、辩论赛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中的适用性分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系统地讲授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使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实践中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认识和分析各种社会实际问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是四门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中理论性最强的一门课程,使用全国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材,教学内容庞大而深刻。按照程序化的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纯理论的教学方法还会使部分中学时期学习过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文科生感觉是在炒陈饭,从而丧失对此门课程的学习兴趣。

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课堂中的一切困惑和失败绝大多数在于教师忘却了上课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活动[2]。在多年传统的思想理论课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是主导的课堂教学方式;“重灌输,轻参与”是主要的课堂教学方法;“重知识,轻能力”是主要的课堂教学现状。针对此种情景,将辩论赛引入原理课程教学中,实现从教师主导型向学生积极参与型转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研究性和互动性的学习探索,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理论兴趣,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

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中进行“辩论赛”,首先,切合了新形势下的青年大学生个性张扬、乐于表现的特性,使他们在课堂辩论赛中亲身体会到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好处,胜于教师一切苦口婆心的说教与灌输。其次,以辩论赛的形式促进了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原理课程因为理论性较强,很多学生课后就把教材一扔,基本不想看。而现在为了辩论赛的需要,很多学生会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并自己上网或到图书馆搜集各种案例资料,自觉提升了学习马克思主义原理的积极性。

二、辩论赛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将辩论赛运用到原理课的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辩论、研讨,使多种思想观点互相激荡、多元信息互动交流,让学生自主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构架起理论联系实践的桥梁。然而组织课堂辩论是一个庞大的工程,从课前的动员与准备到课堂辩论的具体实施,以及课后的总结与点评,需要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精心组织。

(一)课前的动员与准备

学生积极参与型教学方案要体现学生参与的广泛性,调动绝大多数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为学生积极参与、自我提升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因此,教师必须在平等、友好、民主的氛围下进行课前动员与准备,不要让辩论赛变成少数人的游戏,多数学生沦为看客。

1.辩题的选择。辩题的选择至关重要。一是辩题具有时代性。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历久不衰,永葆青春与活力,就是与时俱进,不断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辩论赛的主要目的是深入研究并回答时代面临的社会问题,让学生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分析社会现实问题。二是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辩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感兴趣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最好让学生自己选择辩论题目。一般让每个班级结合所学的马克思主义原理,精选几个具有时代意义的辩题进行提交。教师经过筛选后,在全班进行投票,根据票数的高低来最终确定辩论赛的辩题。这样就能吸引全体学生的兴趣度,提升了学生的参与感。三是具有哲理性。“真理愈辩愈明”。既然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堂上进行辩论赛,那么辩论的题目应该具有哲理性,这样才能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兴趣。

举个实例,在教学中讲完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之后,学生学习了唯物辩证法,学习热情高涨,趁热打铁,我们开始在班级中组织辩论赛。在班级中征选辩论赛题目时,大家结合社会现实提出了许多富有时代意义的题目。当时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节目非常火爆,很多大学生特别喜欢看,也容易受到节目中一些观点的影响。节目中女嘉宾的观点“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引起舆论一片哗然。大家建议可以以“你是愿意坐在宝马车里哭,还是愿意坐在自行车上笑”为辩题,对这一问题进行观点对决。教师通过分析和提炼,建议以此为出发点广泛引申,将辩论题目修订为“物质财富比精神财富更重要,还是精神财富比物质财富更重要”。此辩题具有时代气息,大学生身处其中,有话可说,有理可辨,学生辩论非常激烈。

2.辩论队的选拔。辩论赛精彩不精彩,就看辩论队伍的准备充分不充分。因此,辩论队伍的选拔非常重要。首先,教师要善于从全班学生中选择一批思维能力强、演讲口才好、反应能力快的学生担任辩手,以增强辩论的对抗性与精彩度。目前我们在课堂中一般采用四对四的北京辩论赛模式。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大部分采用四个小班组成的大课堂教学,教师在各班学习委员的协助下,采取学生自愿报名与班级选拔相结合的方式,每班选择4个学生担任辩论赛的一辩、二辩、三辩与四辩。其次,为了加强学生在课堂的参与性与主动性,辩论赛的主持、点评嘉宾以及评委、计时员、统分员全部由学生自己担任。因此,除了四名辩手之外,教师还可要求每班选拔一名主持人、一名点评嘉宾、两名评委、一名计时员、一名统分员全程参与辩论赛的主持与评分工作。再次,为了提升课堂辩论赛参与的广泛性,教师要求没有亲自参赛的学生都要参与本班辩论赛的准备,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同时在辩论赛的最后阶段增设观众提问环节,班上任何一名学生可以对正反方辩手提问与辩驳,让每一名学生都有机会站在不同立场或从不同角度就同一观点进行论辩。所有人员全部确定好之后,教师组织辩论队伍进行正反方抽签确定辩题,并对其进行辩论赛基本规则与技巧的培训,在课后随时就学生的疑问进行答复与指导,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

(二)课堂辩论的实施

确定好辩题、选拔完辩论队伍之后,根据学生的基础,经过1―2周的培训与准备,资料基本收集完备,辩论规则基本熟练,辩论团队之间基本也配合融洽,教师就可以进行课堂辩论的具体实施。

1.课堂时间安排。大学课时安排一般为每个学时45分钟,一次课2学时。四个小班为四支辩论队伍,分成正反方,两节小课进行两次辩论赛。按照四对四的北京辩论赛模式,经过立论陈词(正反方各2分30秒)、攻辩阶段(正反方各3分钟)、自由辩论阶段(正反方各4分钟)和总结陈词阶段(正反方各3分钟)等四个比赛环节后,加上中间的主持串词,正式比赛时间大概需要30分钟。剩下的15分钟,可以用来进行观众自由提问,点评嘉宾就比赛情况进行点评,评委代表宣布最佳辩手及获胜的队伍,教师进行总结等。

2.课堂辩论过程的控制。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积极参与型教学方案中,教师不再是说教的主体,学生才是课堂的真正主角。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对课堂不闻不问、不管不顾,相反教师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与时间对整个课堂进行引领与提升。教师要注意控制好主题和节奏:当辩论偏题时,教师需要进行纠正与引导;当冷场时,教师需要进行适时点拨与诱导;当气氛过于热烈时,教师需要适度提醒与警示;当遇到突发状况时,教师要及时处理与化解。在课堂辩论中,教师作为整个课堂的总导演,需要扮演多种角色,全盘掌控整个辩论过程,努力营造一个平等、向上、活跃的学习氛围,逐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去探索知识的高峰。

(三)课后的总结与点评

比赛结束之后,许多学生意犹未尽,学习的热情高涨,求知的欲望强烈,教师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进行总结与点评,赞扬辩论过程中的优点与亮点,指出辩论中存在的问题与错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与人生方向。

1.教师点评。学生的努力与付出,教师需要及时鼓励与引导,才能收到持续不断的效果。首先,在辩论赛中表现较好的学生与准备非常充分的班级需要得到教师的肯定。因此,在辩论赛中评选出来的最佳辩手以及获胜的班级等,教师在平时成绩考核中将给予分数奖励。另外根据辩论赛中出现的各种闪光点,设立优秀组织奖、最佳观众提问奖、最佳创意奖等等专门用于激励学生来参与此类教学互动。其次,对辩论赛过程中双方学生的发言内容进行全面的剖析。一般表演型辩论赛主要关注辩论语言的丰富性,以及辩论技巧的灵活运用。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中的辩论赛应更关注辩论的思维逻辑性,以及辩论内容背后的理论支撑。在辩论赛中,学生的思维碰撞、观点交锋,会出现很多思维亮点,加深了学生对基本原理的掌握与运用,教师要一一点出,加以赞扬,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与成功的喜悦。而对于在临时应变中出现的一些明显错误的逻辑,以及偏离主题的发言,教师需要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帮助学生探求科学的解决方法,提供全面的理论知识,感悟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无穷魅力。

2.学生互评。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是教学改革成功与否的最好评价者[3]。因此,辩论赛结束后,教师会组织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评价。首先,教师采用自由发言的形式,邀请学生上台对辩论赛的组织、辩论的过程、辩手的表现以及评委的评分等环节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倾听每个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出的声音,然后教师与学生一起完善课堂辩论赛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与不足。其次,教师要求每位学生在课后写一份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辩论赛”的心得体会,以此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洞察学生的内心需求,认真吸纳每个学生提出的观点,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要,以深层次地进行有的放矢地因材施教。在教师的经验总结与学生的多方反馈中,不断进行改进,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与水平。

三、辩论赛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一)有利于形成交流型课堂文化

新形势下的高校学生具有不轻易接受别人的观点,希望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得出结论的特点,不少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传统灌输式教育方式具有逆反情绪。整个学期都采用以教师为主体的“一言堂”与“独角戏”的说教式教学很容易形成沉闷的课堂氛围[4]。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中引入辩论赛,教师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理论,结合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组织学生形成团队进行争辩、探讨、研究,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一种良好的交流与沟通渠道,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表达能力等。在辩论赛准备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思想交流增多了,有利于形成交流型课堂文化,在大家都敞开心扉的情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全面育人的功能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二)有利于形成学习型组织氛围

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来说,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大精深,值得每一个学生终身去学习与研究。然而,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觉纯理论学习过于枯燥,在死记硬背各种原理与条条框框中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学习的效果也大打折扣。彼得・圣吉认为“学习型组织”就是组织和个人通过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体学习和系统思考等五项基本修炼汇集在一起的整体[5]。在课堂中引入辩论赛,有利于这种学习型组织氛围的培育。开展辩论赛之后,学生们必须自建团队,团队成员一起课后主动收集资料,相互之间进行讨论与研究,寻找理论依据,建立逻辑框架。在教师的指导下查阅相关文献,进行模拟辩论演练。这样就促使学生从“被动型学习”到“主动型学习”进行转变,从“以书本为中心的学习”到“以探究为中心的学习”的进一步升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精神。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般而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方式都是以期末考试的分数来评定。然而在现实中不可能用考试分数的多少来判断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许多学生考前突击一周,考试完后教材一扔,只求不要挂科就行,思想政治理论课这种传统的考核方式对个人人文精神的培育、思想道德的提升、思维能力的提高,没有起到任何作用。而在辩论赛的过程中,如果要说服对方,就必须建立一个合理的逻辑结构,然后不断用各种马克思主义原理来支撑自己的观点。在这种情景下,学生的大脑就会积极地去探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成一定的知识储备。同时为了在辩论赛中表现优秀,获得胜利,学生还将更加关心时事政治,学会分析社会现实中的热点与焦点,捕捉当代社会的各种思潮,与时俱进地进行理论联系实际,最大限度地提升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理论思维水平,使学生在竞争与对抗的辩论中锻炼自我、完善自我、辨别是非,洞彻真理的要义,汲取马克思主义原理的精华,开展科学的研究与理论探索。

参与文献:

[1]编写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

出版社,2013:2.

[2]曾毅红.主题性参与互动式教学方案的设计与应用探索

[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5).

[3]黄建红,廖鑫涛.基于学生积极参与型的高校课堂环境

建设探究[J].文史博览,2014,(5).

[4]黄建红,陈若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四位一体”教学

模式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11).

[5]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

大学生辩论会篇4

学生辩论赛的策划书【一】

一、活动宗旨:

为了让广大新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热爱。。。新校园,合理规划大学生涯,丰富我校的校园文化生活,体现大学生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提高我校新生辩论水平,培养学生的演讲能力以及团结协作能力,营造浓厚的校园学术氛围,同时也为了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当代大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和对生活的热爱,特举办。。。。届大学生辩论赛。

二、主办单位:

。。。大学委员会

三、承办单位:

。。。大学学生会

四、大赛组委会:

五、大赛评委团:

六、比赛方式:

轮空淘汰制

七、参赛对象:

。。。大学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

注:每个参赛单位由一名领队和四名辩手组成,领队为辩论队老成员或学习部部长,辩手至少有三名09级成员。

八、整体赛事安排:

11月27日 大学生辩论赛开幕式。

11月28-29日 大学生辩论赛第一轮轮空淘汰赛

11月5日 大学生辩论赛第二轮轮空淘汰赛

12月12日 大学生辩论赛半决赛

12月18日 大学生辩论赛总决赛

九、比赛地点:

淘汰赛:(。)

半决赛:(。)

总决赛:(。)

十、总决赛奖项设置:

冠 军: 一名 颁发奖杯

亚 军: 一名 颁发奖牌

总决赛最佳辩手:一名 颁发荣誉证书

十一、其他奖项设置:

每场淘汰赛、半决赛各设置一名最佳辩手,半决赛淘汰的两个代表队同为季军(颁发获奖证书)。

十二、经费预算:

附:

1、比赛规程细则

2、评委评分表

3、本届辩论赛各项原则

4、大学生辩论赛赛程安排

。。。

二〇〇九年十一月十日

附表1

大学生辩论赛规程细则

一、陈词阶段(共计10分钟)

1、正方一辩陈词(立论)(用时不超过3分钟);

2、反方二辩反驳(用时不超过2分钟);

3、反方一辩陈词(立论)(用时不超过3分钟);

4、正方二辩反驳(用时不超过2分钟);

二、对话阶段(共计12分钟)

1、正方三辩任选反方三辩或四辩进行对话(双方各用时不超过1.5分钟);

2、反方三辩任选正方三辩或四辩进行对话(双方各用时不超过1.5分钟);

3、正方四辩任选反方三辩或四辩进行对话(双方各用时不超过1.5分钟);

4、反方四辩任选正方三辩或四辩进行对话(双方各用时不超过1.5分钟);

备注:对话阶段要求双方有问有答,一方回答后一定要提问,不能只回答不提问,也不得连续提问。提问不超过15秒,回答不超过20秒!若一方时间已到,另一方时间未到则可继续发言。

三、小结阶段(共计4分钟,每方发言不超过2分钟)

1、正方一辩对以上陈词阶段和对话阶段进行小结;

2、反方一辩对以上陈词阶段和对话阶段进行小结。

四、自由辩论阶段(共计10分钟,每方发言不超过5分钟)

在这一阶段中,双方辩手均可自由发言或提问,不允许任一方有两名或两名以上辩手连续发言或提问,即只能是双方交替发言且任何一方辩手不得连续三次站起发言,由正方先开始。

五、总结阶段(共计8分钟,每方发言不超过4分钟)

1、反方四辩总结陈词;

2、正方四辩总结陈词;

六、计时原则:

1、比赛时,发言辩手起立为计时开始,落座为计时结束,其中自由辩论阶段发言辩手落座即为另一方发言计时开始。

2、自由辩论阶段,如果一方时间已经用完,另一方可以继续发言,也可以向主持人示意放弃发言,放弃发言不影响评判结果。

3、时间提示方法:在各阶段中,若时间剩下30秒,则响铃以作提示,若到达规定时间则连续响铃以表示时间到提示。在各次提示时,工作人员都必须向场上主席、评委及观众相应地举写有“正方”或“反方”的牌子。

4、未经大赛组委会批准,场上辩手不能随意更换,辩手顺序也不能随意更换。在规定用时全部耗尽时,用铃声提示,辩手必须结束发言,否则作违规处理。

七、决赛新元素:

1、在选手进场时播放进场音乐,每个阶段开始之前(主持人话音刚落时)播放简短声音,增强现场气氛。

2、为双方辩手提供多媒体资源(两个投影仪),双方辩手自带笔记本展出多媒体材料以证明己方观点。(可适当延长每一环节时间)

附表2 评委用表

1、组委会将聘请5位评委对本次比赛进行评议。

2、评判根据:每位评委根据前述规则并根据辩论双方的下列状态,自由裁量并独立判定:

A 命题设定的技巧性和合理性

B 论证的说服力

C 整队的凝聚度

D 辩风的严谨,求实,坦诚

E 语言的感染力

3、评分标准

a、团体分(共300分)

团体分(300分)

正 方

反 方

辩论阶段(200分)

陈 词 (40分)

对 话 (40分)

小结陈词(30分)

自由辩论(60分)

总结陈词(30分)

综合印象(100分)

语言风度(40分)

团队配合(30分)

临场应变(30分)

b、辩手个人得分总计50分。比赛的最佳辩手由得分最高者获得;本次比赛全场最佳

辩手由个人累积分最高者获得。

辩 方 正 方 反 方

辩 手 一辩 二辩 三辩 四辩 一辩 二辩 三辩 四辩

语言表达(10分)

整体意识(10分)

辩驳能力(10分)

美感风度(10分)

综合印象(10分)

合 计

4、胜负判断

1、比赛的胜负判定,由评委根据评分标准投票决定,评分细则只供评委参考。

2、辩手个人得分只作为个人奖项的评审依据,与比赛胜负无关。

附表3 本次辩论赛各项原则

一、评委安排原则:

1、若评委所在学院有队伍参赛,则安排评委团其他评委作评;

2、每场辩论赛安排五名评委作评;

3、评委由辩论队老成员以及其他高校的邀请评委组成;

4、各位评委必须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认真对每场比赛进行评定。

二、比赛原则:

1、若对抽签方式有疑问,可在抽签前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向校学生会主席团或学习部提出;

2、抽签结果公布后,任何参赛队不得随意更改抽签结果;

3、参赛双方必须本着相互尊重的原则积极参加每一场比赛;

4、大学生辩论赛各项赛事的赛况将整理记入年度的各学院先进学生会的评定考核中;

5、本届辩论赛各项原则最终解释权归。。。。学生会。

学生辩论赛的策划书【二】

主办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学生团体联合会

承办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演讲队

协办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各系学生会

活动目的 :提高学术氛围,活跃校园文化.黑夜给了我们黑色的眼睛,我们可以用她来寻找光明;辩论给了我们思考的心灵,我们可以用她来指导言行,本次大赛通过我校青年学生在辩论赛上进行思维的碰撞,言语的交流,倡导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并以此牢牢把握高校的文化阵地,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口才艺术修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展现个人魅力风采 :世界最具威力的三大武器:口才、金钱、核弹。其中以口才居首位。辩论能激发个人的潜能,能提高对问题的审思,更能实现跨越灵感界线的沟通。校园辩论赛发掘和激励有才华的青年学生,为他们新时期成才提供更为广阔展示自我的舞台,实现“最佳辩手”梦的飞跃。

发掘人才 :以此辩论赛为平台发掘人才为学校辩论队注入新的力量,提高辩论队的实力及水平。

活动背景:本次辩论赛主要是为丰富同学课余生活,活跃校园气氛,促进班级之间的友好关系,开拓同学思路,体现我们学生风华正茂的精神状态,提高同学辩论水平,发掘培养辩论人才。以“文明修身,你我同行”为宗旨,开展活动发扬文明修身精神,关注社会风气问题,展现学子风范。巩固学生以文明为荣的思想,提高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时间:十一月中旬

活动地点:11栋教学楼以及学术报告厅

活动主题 :文明修身,你我同行

参赛对象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各系辩论队

活动报名方式:以院系为单位组队,每队4人(男女不限)。报名表如下:

辩论赛报名表

说明:1、请按辩手次序认真填写相关内容;

2、如报名人数较多,请自行添加;

3、对辩题有何建议,请在备注中写清楚;

比赛流程安排:比赛分为3轮,初赛、复赛和总决赛,安排如下:

(1)                              比赛采用抽签分组的方式,将各系参赛队伍分成a、b两组,每组采用单循环赛制,决出第一名进入复赛,每组以胜负计,如遇胜负场次相同,则计算总分,总分高的胜出。

(2)                              复赛采用淘汰制,a组第一名对决b组第二名决出c1、c2;b组第一名对决a组第二名决出d1、d2.

(3)                              决赛在11-106举行,首先由c2对决d2进行3、4名争夺战,决出辩论赛第三名、第四名,然后由嘉宾在荣誉证书上签字,并进行颁奖;

之后由c1对决d1进行1、2名争夺战,决出辩论赛第一名、第二名,然后由嘉宾在荣誉证书上签字,并进行颁奖;

最后由团委进行颁发奖品

具体安排如下:

时间:11月20日开幕式,地点:11-106

流程:1、趣味辩论赛

2、团委老师致辞

3、介绍参赛队伍

4、介绍评委并为校辩论队队员颁发聘书

5、评委代表发言

6、辩手代表发言

7、抽签分组

8、第一场比赛辩题抽签

此次比赛参赛队伍分别为:计算机与电子系代表队、信息科学与技术系代表队、自动化系代表队、城市建设系代表队、外语系代表队、经济管理系代表队、新闻与法学系代表法学代表队、新闻与法学系新闻代表队、艺术设计系代表队

根据抽签,将计算机与电子系代表队等九支队为分为两组,分别为a1、a2、a3、a4;b1、b2、b3、b4、b5

具体比赛日程如下:

11月24日(周二)19:00   b1 vs b2、b3 vs b4

11月31日(周二)19:00   b1 vs b3、b2 vs b5

12月3日(周四)19:00   a1 vs a2、a3 vs a4

12月8日(周二)19:00   b1 vs b5、b2 vs b4

12月10日(周四)19:00   a1 vs a3、a2 vs a4

12月15日(周二)19:00  b1 vs b4、b3 vs b5

12月17日(周四)19:00  a1 vs a4、a2vs a3

12月22日(周二)19:00  b2 vs b3、b4 vs b5

16场比赛中a组决出c1、c2,b组决出d1、d2进入复赛,复赛采用淘汰制

12月24日(周四)19:00   c1 vs d2

12月29日(周二)19:00   c2 vs d1

两场比赛胜出队伍进入冠军争夺,

1月5日(周二) 18:30   三、四名争夺;

19:30   一、二名争夺。

注:1 辩题由校学生团体联合会、演讲队及评委老师负责,同时,在比赛前5天,由比赛双方代表由抽签的方式抽取辩题。

2 初赛评委由辅导员,优秀辩手,系级学术部副部长及以上干部,专业指导老师以及外校优秀辩手组成(比赛开始前1小时不对外公布),其中初步立定邀请武警指挥学院、武汉大学东湖分校、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华中师范大学汉口分校等高校校辩论队队员或优秀辩手作为初赛的评委,同时总决赛将邀请高校学生会主席团成员作为嘉宾参加此次总决赛

3 决赛评委邀请学校老师(待议)

4 每轮比赛的评委不能中途更换

5 初、复赛每场比赛的评委5名,决赛视情况而定

比赛程序 :

(一)

(1)主席介绍评判团成员

(2)介绍辩题以及辩论双方立场

(3)介绍参赛队成员

(4)介绍辩论比赛规则并宣布辩论赛开始

(5)辩论环节

(二) 主席向观众提问或是进行“点球大战”或是进行“突然反方”环节。

(三) 主席宣布复会,并邀请本场点评嘉宾点评分析本场比赛的辩题和正反双方的表现。

(四) 主席宣布比赛结果。

评判标准

1、团体部分:

(1)审题准确把握辩题内涵和外延,对所持立场能多层次、多角度理解,论点鲜明,对本方难点能有效处理和化解。

(2)展开对辩题的理解和论述能在广度上展开,在深度上推进,整个辩论过程条理清晰,能给人以层层递推的美感。

(3)辩驳提问抓住对方要害,问题简单明了;回答直面问题,有理有据。注重针对辩题正面交锋。

(4)配合具有团体精神,队员间相互支持配合,论辩衔接流畅、方向统一,攻守兼备,自由辩论时发言错落有致,体现“流动的整体意识”。

(5)语言普通话标准,语速抑扬顿挫,语言流畅,富于感染力,体现国语的优美。

(6)辩风比赛中尊重对手,尊重主席、评委和观众。举止得体,显示出良好的道德修养。敢于创新,勇于表现,具有本队特有的风格,并贯穿全局。

(7)形象着装整齐,仪表大方,体现出良好的风度和气质。

2、个人部分:由评委根据每位辩手在整场比赛中的表现,给出印象分,可参考:

(1)陈词流畅,说理透彻,用语得体;

(2)提问合适,回答中肯,反驳有力,反应机敏,幽默风趣中寓见解。

(3)台风与辩风。

3、胜负判定

1、评委的打分中去掉一个最高分,一个最低分,将其余分数相加取平均值,为该队得分

2、参赛两队中总计得分居高的一队取胜

3、如果两队得分相同,则由评判团另行投票,决定胜负

4、评委的打分中去掉一个最高分,一个最低分,将其余分数相加取平均值,为该参赛队员的得分. 如果两队员得分相同,则由评判团另行投票,决定优秀辩手和最佳辩手的人选

4、点评每场比赛有一位点评嘉宾作现场点评

奖项设置 : (一)团体奖:

1、辩论赛冠军奖(一个)

2、辩论赛亚军奖(一个)

3、辩论赛季军奖(一个)

4、优秀组织奖(一个)

(二)个人奖:

1、优秀辩手每队一名,

2、最佳辩手一名,

3、最受欢迎辩手一名

备注:本次辩论赛将给冠军队、亚军队、季军队以及优秀组织奖颁发相应的奖状,将会给本次大赛的优秀辩手、最佳辩手、最受欢迎辩手颁发相应的证书及物质奖励。

辩题:

正方代表队:

反方代表队:

请评委给胜方代表队打勾(正方  反方)

最后得分=各辩手最后得分之和+团体得分的最后得分

一、辩手评分标准(满分10分)

1、辩手个人的语言能力(3分)《通顺,得体,脱稿,肢体语言》

2、辩手个人的辩论艺术、技巧(4分)《引用,类比、社会调查》

3、辩手个人的形象、气质(3分)《衣装、发型》

辩手

语言表达能力

(3分)

辩论艺术技巧

(4分)

个人形象、气质

(3分)

辩手得分

经费预算 :

饮用茶水  10元/场 x 16场(预赛12场+复赛2场+总决赛2场)=160元

辩论赛标识牌  5元/个 x 18个=120元

决赛现场布置 200元

决赛奖品  500元

礼仪服装租借  20元/套 x 2套=40元

嘉宾及评委礼物 10元/个 x 21个(预复赛16场比赛共计16位外校嘉宾+总决赛2场5-7位嘉宾)=230元

大学生辩论会篇5

【关键词】“问题研究” 辩论赛 主动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176-02

“问题研究”是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教师要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转变学生机械模仿、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和富有个性地学习,可以有意识加强对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引导。通过富有启发性的地理问题,帮助学生学会自己设计和实施观察、观测、调查等实践活动,形成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并学会收集和整理资料、提出和求证地理问题等一系列研究性学习活动。

如何解决“问题研究”一直是我教学中琢磨的地方,如果当作新课或单元总结来进行教学也无可厚非,但我总觉得在“问题研究”上可以大胆地进行教学创新,并在“问题研究”上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胆提出看自己的看法,逐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本人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是作为研究性学习问题要求学生利用周末完成,课堂上交流。今年我尝试了用辩论赛的方式解决高中地理必修二的“问题研究”,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人文地理问题具有可辨性

必修二属于人文地理,主要是探讨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人文地理环境的形成和特点,与人们生活中涉及到的问题息息相关,如住房问题、交通问题等等。这些问题经常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论话题,激烈时还争得面红耳赤。如果将这些问题进行一番“包装”定是很好的辩题,因此我们备课组通过充分讨论针对年段八个班级斟酌了四道辩题,即农民工进城的利弊问题(正方利大于弊,反方弊大于利,下同);在厦门,住宅选择岛内好还是岛外好问题(正方选择岛内比岛外好,反方选择岛外比岛内好);海沧翔鹭石化工业给厦门人民带来的利弊问题;厦门岛内恢复自行车道的利弊问题等。这些辩题即源于教材(即第一章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第二章从市中心到郊区,你选择住在哪里;第四章煤城焦作出路何在;第五章北京的自行车是多了还是少了),又联系实际生活,还是社会热点。如农民工进城的问题就发生在我们学生家庭中间,我校近年来农民工子弟大大增加,已成为“主力军”。将农民工进城问题作为辩题,因为有亲身体验,必然激起他们的感慨,燃起强烈辩驳的愿望,如在辩论赛中,正方辩手总结“农民工进城虽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但大家不要忘了,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农村,随着社会历史的进程,一步一步地把农村改造为现在的城市,农民工因此也成为城市的主人,他们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文化的交流,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说的激情四溢,博得热烈掌声。

二、辩论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使辩论赛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地理问题研究,我制定了为期一个月的辩论赛流程时间表,按时间顺序依次是:公示地理辩题――各班地理科代表抽取辩题――各班竞选辩手并公示名单――辩手培训――各班辩论材料准备和试辩训练――上交辩论材料――辩手再培训――年段辩论赛(评选优胜班级和优秀辩手,点评总结辩论赛)。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每个流程环节都会引起学生的关注和争辩。如地理辩题一公示就引起学生的强烈辩论,有的认为正方会赢,有的认为反方会赢,有的认为这题好辩,有的认为那题好辩等等,这种争辩实际就是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调动。在各班抽取的辩题公示后,再一次激起激烈的争辩,有同学与同学争辩、老师与老师争辩、同学与老师争辩,真是场内还没开始,场外已辩得不可开交。辩手的培训很重要,就是教学生如何理解辩题,如何收集资料和事实依据,如何求证、演绎、推倒、解释、辩护和反驳辩题,这就需要通过研究性学习才能获得(即指导学生如何对这些地理问题进行探究),再通过国际大专辩论赛的视频了解辩论赛的规则,从而认识到辩论赛不是泼妇吵架、不是强词夺理、不是大声就有理,而是论据的应用,论证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当然还有语言能力等的表现,通过辩论赛会教我们如何理性地思考,快速地反映。上交辩论材料也是必须的,虽然学生参加辩论赛非常积极主动,但教师的跟踪不可少,这样才有利于了解学生准备的情况,便于教师的指导和安排辩论赛的进程。 最后,评委的总结点评也是非常重要的,既有对辩题进行一番梳理,又有对学生的指导和鼓励,辩手们个个信心满满、意犹未尽,纷纷要求下学期再举行辩论赛。

三、辩论赛满足了学生的多层次学习

辩论赛中各班采取自愿报名或科代表安排形式产生辩手,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全体同学根据各自的能力和意愿进行资料收集、数据整理、问题讨论等不同内容的学习活动。各班抽取辩题后,同学们往往只关注到本班的辩题,而忽视了别班的辩题,为了让同学们在探究本班辩题的同时又能分享到别班辩题的探究成果,我组织全体同学观看,并各班抽取十位同学共八十人与五位教师共同组成评委,学生以举旗唱票形式,一位学生算一分,教师以打分形式,最高十分,这样统计出的最高分就为优胜班级和优秀辩手。此外,我还在辩手上交的材料中,选取较好的论文制作成年段宣传栏公示,让同学们分享大家共同的学习成果。

四、辩论赛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辩论赛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地理问题的能力,但他不只是四位辩手的事,而是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因此,我采取了八个班级两两对抗的形式。学生在集体荣誉感的驱使下,积极地参与到本班的辩题探究中来,有的帮助查找资料、整理思路、探讨论据,有的充当对手进行班级试辩训练,有的对每位辩手辩驳的内容进行逐句斟酌,俨然他们就是导演,就是评委。充分增强了班级凝聚力,培养了同学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一个辩题就牵动了两个班级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索,四场辩论赛不仅锻炼了场上辩手的文字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还培养了同学们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释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促进了同学们的交流,培养了竞争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

总之,高中新课程为我们提供了开放式教学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探索适应学生差异的多种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方式的可能性。辩论赛给学生创造了更多机会体验主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和经历,让学生拥有更多时间自主学习,鼓励和尊重学生不同的经验、见解、想法和说法等,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开放式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大学生辩论会篇6

关键词:独立学院思辨风气养成

曾经,在大学的课堂里,我们经常能看到这么一幕:“一下课,学生们意犹未尽,立马围拢到讲台周围就相关问题追问老师”,但是在如今的大学里,尤其在独立学院中,这种情形难以见到。究其根源,是因为当代大学生缺乏思辨精神,更多的时候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试想一下,如果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辩证看待学习、生活及工作中所遇到的种种问题的能力,在学生中营造出一种“敢于与同学辩论,敢于同老师交流”的氛围,对于学生的素质提高,对于大学校风、学风将起到何其大的促进作用。

一、思辨的概念及起源

思辨源自古代哲学,早在公元前五、六世纪,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苏格拉底和中国古代教育家老子、孔子等就先后以唯物主义的辩证思想开启了希腊哲学和中国哲学的大门,也引领着希腊文明、巴比伦文明和中国古代文明不断向前发展。

思辨在哲学上是指运用逻辑推导而进行纯理论,纯概念的思考,衍生到现代生活中是指人们对某一问题的思考辨析,即相关的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和对该事物的情况、类别、事理等的辨别分析。思辨也可以理解为 “兼容并包”的态度,而思辨风气就是要求人们以“兼容并包”的态度和观念展开沟通和对话。孔子在《论语?学而》中指出:“吾日三省吾身”,不仅强调反思对处事、交友、学习的重要性,而且把反思看作是人的优秀品质之一,《墨子・小取》也以“明是非之分,审治乱之纪,明同异之处,察名实之理,处利害,决嫌疑。焉摹略万物之然,论求群言之比”,指出了思辨的重要性;而《礼记?中庸》中的名句“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就更是深刻诠释了“思辨”一词的含义。

二、独立学院辩论活动现状

日前,笔者对江西省内的十余所独立学院及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天津大学仁爱学院、湖南商学院北津学院、武汉大学东湖分校等省外独立学院的辩论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分别从辩论队成立情况、辩论活动及相关社团组织情况、学院政策及经费支持情况、参加辩论赛事情况等方面进行了了解分析,认为当前独立学院辩论活动现状存在以下问题:

1、建院晚,基础薄,对辩论关注不够。独立学院普遍成立于2001年以后,历史积淀相对薄弱,主要依附母体和其管理模式开展教学活动,由于建院时间短,学生特点与母体有异,所以过去十年,多数独立学院还处在教学管理规范化的过程,对辩论活动的关注不够,理解不深,辩论活动单一存在,没有与日常管理、教学有机结合;

2、管理松、队伍散,辩论梯队不健全。从调研中,我们不难发现,各独立学院辩论队成立时间普遍较晚,有近八成成立于2008年以后,辩论队因比赛集中,无比赛分散,缺乏日常系统训练和规范的组织架构,缺少专业教练,长期以“精英教育”为特色,很少同学能参加到大赛当中,很难调动更多同学的参与积极性。

3、投入少,资金乏,辩论活动形式单一。要想让辩论活动深入学生心中,形成思辨风气,就必须将“辩论赛”的精英化模式向大众化模式转移,从调研中,我们发现,各独立院校对辩论活动的重视程度有限,由于校园文化活动多彩多样,因此只是单纯的把辩论赛看成一种校园文化活动,而未深入探求其价值,对其经费倾斜也很有限,有超半数的被调查独立学院辩论活动经费在千元以下,有的甚至无经费,有三成左右独立学院辩论活动经费在2000―3000元之间,而只有不足两成的独立学院辩论活动经费在万元以上。而且,多数学院一年只开展一次学院辩论赛,有的独立学院连参加省级本科院校辩论赛资格都没有。

三、以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为例简析独立学院营造思辨风气的途径

1、辩论融入教育,营造优良学风。针对独立学院学生个性突出、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的特点,该院把辩论融入课堂教学和主题班会中,通过辩论激发学生思维的活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辩论让同学们在竞赛的环境下刺激和加速学习。相对日常“填鸭式”教学,学生在此环境中为争取占上风,自然会对辩题的思考、资料的分析和演辩的组织方面力求做得比对手更为出色,无疑有效加深了学生的思考力和学习自主性。通过将辩论引入专业教学和主题班会,使得应试教育真正给素质教育让路,有利于培养有创新、思辨能力的大学生,对培养学生的论证能力、批判思维和有目的的阅读理解能力及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社会问题与现象的能力。

2、搭建辩论平台,丰富思政教育形式。为了让同学们长期浸淫在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国家主流意识形态,该院把辩论融入到思政课的教学中。结合《形势与政策》中的时政热点,教师在每次课堂教学中会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同学对这些热点问题展开辩论,在各个班级中选出表现比较优秀的32人次(不含三年级以上)就当学期的四个专题话题展开辩论表演赛,作为《形势与政策》教学的实践辅助内容。为引导学生关注两会,关注民生,关注社会热点,在每年三月份,学院都会举办 “辩论文化节” ,把学院辩论赛与两会生活学习辩论会等辩论活动有机结合。从学生班级到专业系,再到各学生组织,都洋溢着思辨的气息和氛围。班级同学们针对诸如“火车票该不该实名制,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在解救流浪乞讨儿童过程中,是国家政策重要还是社会公益重要”等辩题展开激辩,将辩论融入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课余文化生活,既给普通学生提供了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平台,又增进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

3、加大对外交流,拓宽辩论视野。一支辩论队伍的组建很容易,但如何发展却是一个需要长期、反复尝试的课题。为此,该院以对外参赛、交流、学习等方式加大对外交流的力度,以此拓宽辩论视界和思路,树立良好的辩论形象和优秀的辩论品牌。通过平日里在华语辩论网等媒体平台上与各专家学者、辩论爱好者的交流,加之邀请世界华语辩论高手讲学,该院辩论队水平不断提升,2007年和2009年先后受邀参加了 “第二届世界大专华语辩论赛”和“第三届世界大专华语辩论赛”,2009年承办了“首届中国独立学院辩论邀请赛”,2010年承办了“江西省本科院校辩论赛”。通过参与省内外、国内外的辩论比赛交流活动,大大拓宽了辩论视野,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和优秀的品牌,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4、全员参与辩论,创大众化文化活动。辩论讲台上两队的交锋、八个人的表演,可能产生不少学生明星和学生粉丝,但是却很难形成一种思辨的氛围。为了使辩论成为一项全员参与的大众化的文化活动,该院通过举办或参与课堂辩论、学院辩论赛、校辩论赛到江西省本科院校辩论赛、中国独立学院辩论赛再到世界大专华语辩论赛等丰富多彩的多层次辩论活动,更好的丰富了辩论活动形式,让尽可能多的同学参与到辩论中,营造一种人人爱辩论、人人参与辩论的全员辩论校园文化氛围。此外,该院以辩论与演讲社为基础,形成了辩论队的智囊团、后备梯队,既有效提高了大赛备战的质量,又为辩论队的发展提供的选拔梯队的保证。这样一群喜欢辩论的人在一起,更加营造出了该院“辩论普及化”的氛围,为其辩论队在大赛中取得好成绩奠定了基础,也让校园活动从精英参与走向了大众参与,真正践行了总书记“两个全体青年”的工作要求,增强了团组织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纵观当前独立学院发展状况,我认为,独立学院的存在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满足了我国教育的需要,但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更应针对学生实际特点,创新学生素质教育新模式,以“思辨风气”为突破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学生更好的端正思想,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把辩论与青年团员思想引领相结合,与青年团员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把思辨精神作为青年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内容,以博大的胸怀,兼容并包的态度为四海学子提供了一个宽松而自由的学习生活环境,让思想碰撞出的光芒在校园里尽情绽放。

参考文献:

[1]文秋芳,王建卿. 构建我国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量具的理论框架[J]. 外语界, 2009,(01) .

大学生辩论会篇7

关键词: 辩论 逻各斯 真理 回归 辩证法

一、语言的本体论地位

辩论,又称论辩,一般认为,辩论是指持不同见解之人彼此通过言辞阐述理由,进行辩驳争论。由于辩论首先是通过言辞进行的,因而,语言是辩论得以展开的前提条件。然而,对于语言的不同理解和态度,从根本上决定了语言在辩论中的地位和辩论目的的实现。从文化的角度来看,中国历来视语言为表意的工具,从来没有把语言上升到本体论的高度。这与古希腊历来对于语言的重视形成了鲜明对比。

(一)逻各斯的规定性

在古希腊人那里,语言乃是逻各斯(logos)。逻各斯是什么呢?逻各斯就是语言的本质。据说,逻各斯这个词最早是赫拉克利特使用的。他把逻各斯当作世界万物的尺度。这也就是说,逻各斯意在划界,它要界分一事物与它事物的区别,是一个事物之所以成为这个事物的尺度,同时也是它事物不成为这个事物的尺度。因此,一个事物只有遵循逻各斯的要求,才能成为这个事物,才能保有成为此事物的本质。在此意义上,逻各斯就是事物的本质,就是事物的规定性。

逻各斯具有普遍性。一切事物都有它自己的逻各斯。语言也是一种事物,因此语言也有语言的逻各斯。不过,只有人类才有语言。语言是区分神人、区分的标志。语言是人说出来的,但是是语言规定人的存在,而不是人规定语言的存在。因为,支配语言的是语言背后的逻各斯,规定语言本质的是逻各斯而不是人。所以,对于人来说,语言具有本体论的地位。在此意义上,是语言说人,是语言来言说人的本质,而不是人说语言。逻各斯支配语言,语言支配人,因此,人在说语言的时候,必须遵循逻各斯的要求。这就要求人的言说要符合逻各斯所开辟的道路,而逻各斯所开辟的道路,就是真理的道路。

(二)真理的追求

逻各斯是通达真理的道路,逻各斯就是真理。真理与意见相对。无论真理还是意见,都是人利用自己的理性能力表达出来的。人是理性动物,人追求真理是有可能的。人通过语言把真理说出来。但人往往不能辨识真理,因此,人经常说出来的不过是意见。而且,意见往往会与真理相混淆,人们却以为自己说出来的是真理。所以,真理就要在人的言说中把自己显露出来。人通过语言言说,把各自的意见表达出来,通过辩论讨论意见,从而在意见与意见的交锋中,真理逐渐显露出来。

因此,语言的真正目的和存在根据,乃是真理。基于语言的媒介,真理显现出来了。但只有遵循了辩证法的要求,真理才能在人的言说中展露。因此,真理、语言与辩证法有直接的关系。这就要求人在言说时不能乱说,只有遵循逻各斯的要求才能言说出真理。所以,逻各斯是言说语言的内在要求。即只有在遵循逻各斯,也就是遵循逻辑的基础上,人们之间的辩论才是有意义的。而通过语言进行辩论的目的,是追求真理。哲学的本质是“爱智”,是一种追求智慧的行动。如同哲学一样,辩论的本质是“爱真理”,是一种追求真理的行动。

二、法科学生辩论能力培养的缺陷

(一)选题失当

为了培养学生的辩论技巧,各组织者一般都会设定选题。但是,许多选题只适宜于进行辩论游戏,而无助于学生辩论能力的培养。如“大学期间谈恋爱利大于弊(大学期间谈恋爱弊大于利)”、“应先成家后立业(应先立业后成家)”、“爱情是自私的(爱情是无私的)”,这样的论题,无论是肯定的命题还是否定的命题,支持任何一种意见的个案都是无限的。因而从论据的选取上说,任何一方在逻辑上都无法真正得到论证,也无法真正反驳对方的论题。

(二)指导教师指引方向失误

一般在法科学生辩论能力的培养中,都会有相关老师的指导。但是,指导老师的方向性错误,可能会从根本上引导学生误入歧途。从辩论的角度来看,谈论者之间必须在同一个层面上谈论问题。否则,当两者自说自话,最终会陷入“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境地。之所以会出现上述情况,从辩论的形式要求看,是没有遵循辩证法要求的结果。这就要求辩论必须严格遵循辩论规则,特别是辩证法的要求。

(三)辩论规则的违背

辩论时必须遵循辩论规则。这里所说的辩论规则,主要是指辩证法。古希腊时的辩证法要求辩论双方首先有一个辩论的共同起点。也就是说,不论辩论中的任何一方,提出任何命题,首先要求自己和对方应该就共同的逻辑起点达成共识。只有在共识的基础上,真正的辩论才能够展开。然而,很多法科学生在进行辩论的过程中,往往注意哗众取宠,注重舞台效果,而不遵循逻辑的要求。因此,辩论获胜的一方,往往是胜在技巧上,而非是对问题本身有什么实质性的认识推进。造成的结果是,以技巧妨害了对问题实质的探究。

(四)背离正义道路

中国传统上历来反对以“技”害“道”。在当前法科学生的辩论中,以“技”害“道”实为祸不浅。不遵循辩证法要求进行辩论,不以追求真理为目的,致使辩论技巧畸形发达,离真理越远。法学是世俗之学,以满足社会秩序的维持及人与人之间基本欲望为基本要务。然而,法学这门实践学问,同时有基本的正义价值作支撑。对于学习法律者而言,法律不仅是谋生之职业,还是社会之公器。法科学生学习法律,不但要学“技”,还要学“道”,法科学生所追求的是依循法学方法,将正义等价值实现于法律案件,从而合乎正义地解决法律问题。为达到此目的,学习辩论技巧,必须有所持,有所守,哲学要追求真正,法学必得追求正义。

三、回归辩论的本质

在古希腊哲学中,辩论的本质是逻各斯。逻各斯是通过语言进行辩论的实质规定性,辩证法则是通过语言进行辩论的形式规定性。而辩论的目的,则是追求真理。辩论的研习对于法学来说必不可少,不过法科学生的辩论练习要想走上正途,就必须回归辩论的本质规定性。

首先,选题要导向现实法律实践。法学首先是实践的学问,它以解决法律争端为目标。法科学生辩论能力的培养,要以回应现实法律要求为指向。这在辩论选题上,便要求以现实生活中的疑难案例为根本出发点。所以,为增强实践性,必须有意识地从现实法律案件开始磨炼法科学生的辩论能力。因为,在现实法律案件中培养辩论能力,对法科学生提出了法学方法论的要求,从而增加了法学辩论的法学技术含量。

其次,辩论过程要遵循辩证法的要求。辩证法不能仅仅被理解为辩论术,虽然它确实包含着“术”。辩证法要有自己的“道”,有自己的逻各斯。根据辩证法的要求,要想通过对话探究真理,对话双方就必须在共同认可的基础上推进对话。法科学生必须向苏格拉底学习辩证法。因为,在苏格拉底的这种辩证法中,不但有“技”,还有辩证法之“道”,他以辩证法之“技”守护逻各斯之“道”。

大学生辩论会篇8

一、质量控制作用

从质量控制的角度来看,以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为例,为规范和提高毕业论文答辩质量,该校制定了一系列规范与要求,例如该校对本科毕业论文答辩环节的质量监控体系主要包括通过“中国知网”查重、指导老师审核、优秀论文评审机制以及对答辩成绩的计算等方面内容。

1.“中国知网”查重。近年,该校对查重结果施行分层管理办法,针对毕业设计(论文)复制比例20%、20%〈毕业设计(论文)复制比例50%、50%〈毕业设计(论文)复制比例80%以及毕业设计(论文)复制比例80%等不同阶段的检测结果严格进行不同处理方法。进一步提高该校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

2. 指导老师审核。针对查重通过的毕业论文将提交至学校毕业论文校网平台,由论文指导老师再次审核。以杜绝部分学生盗用他人文章或不完整稿件代替论文稿件降低论文重复率,能有效保障毕业论文工作的公正公平性。

3. 优秀论文评审。学校组织评优评审专家组进行评选并对优秀毕业论文随机抽选5%进行全校公开答辩,通过优秀毕业论文的评选有效提高了该校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鼓励教师与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中有所建树和创新。

4. 答辩秘书的监督作用。在组织答辩期间,答辩秘书将填写该校毕业论文(设计)写作及答辩评审记录表,主要负责记录答辩情况以及计算毕业论文评分,答辩秘书填写完成后返回学校存档,答辩秘书在答辩过程中起到了严格监督作用,保障答辩过程与结果的公正公平。

二、综合评价作用

答辩制的优点即在于通过答与辩的过程,能够更为全面地了解作者论文写作的态度与过程全面地评价作者的选题能力、创新能力、写作能力以及言语表达能力等。从而不仅仅是对毕业论文作出成绩评,也是对作者科学研究的态度、能力的全面评价。例如,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的答辩制是采用答辩委员会制,由校领导组建的答辩评审委员会,分设各委员小组进行答辩评审其评价结果是综合意见的共识表达,因此其结论更为公正、合理。该校毕业论文的答辩学生提交答辩的毕业论文采用指导老师匿名制,保证答辩的公平性。

答辩评审结果在毕业论文写作以及答辩评审记录表上体现,记录表在答辩秘书的监督下,由答辩秘书与答辩老师共同填写完成并签字确认,答辩结果由答辩评审小组讨论评定并当场宣布。另外。答辩成绩由答辩秘书统计评分结果后提交教务处进行成绩归档。

三、学位仪式性作用

答辩制具有其他形式所不具有的仪式化功能,通过有组织、有准备、有计划的规范化论文答辩形式,以及论文作者与答辩委员会小组的答与辩,既能让学生全面总结大学之所学,体识专业与大学之精神,感悟科学研究之“真”与“假”培育对科学研究的敬畏感。又是对学生大学生涯的肯定性总结,增强学生对自身所承担的社会使命的认知。例如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在答辩前对答辩论文格式、学生着装以及作答诚信等进行了要求,现场宣读宣读学校答辩的相关管理规定,使学生更加严肃对待答辩过程。

总之,毕业论文是本科教育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环节,是对本科生学业水平和研究能力的综合检验,也是推动本科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根据笔者这些年参加的答辩情况来看,无论是答辩小组的提问与答辩学生的回答,还是学生与答辩小组之间的辩论,整个答辩过程真正实现本科毕业答辩是很重要的。在全国高校争相教学改革的新的历史潮流下,如何加强和完善高校毕业论文答辩机制将是每个高校不断探索和研究的新任务。

上一篇:平行四边形面积课件范文 下一篇:工程竣工验收报告表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