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作文大全范文

时间:2023-10-07 22:14:08

高中生作文大全

高中生作文大全篇1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安全文化;角色思考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6176

2017年教育部召开全国学校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会议强调:“学校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扎实做好校园安全工作,加快健全学校安全体系,确保教育系统安全稳定和谐。”加强大学生安全文化工作,提升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是减少校园安全事故和筑牢学生安全防线的重要举措。辅导员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是参与大学生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在大学生安全文化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谈必要性:大学生安全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安全文化指的是人们在安全生产、安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制度、价值、精神、行为和物质形态的总和。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首先在1986年召开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后评审会”上提出了“安全文化”概念。随后,我国学者逐渐将“安全文化”的概念和思想引入安全生活及安全生产领域。“大学生安全文化”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上讲,大学生安全文化是指学校在预防和减少校园灾害事故中,在降低大学生可防性案件发案率中,目的在于保护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以及保护同学们财产安全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财富的总和。狭义上讲,大学生安全文化仅指同学们的安全意识或安全思想体系等精神层面。

大学生拥有较高知识储备,善于学习,容易受到安全文化熏陶。大学生安全文化的作用:①育人作用。虽然大学生安全文化是摸不着的,看不见的,但是它是客观存在并易被感知的。意识具有能动性,一旦安全文化形成良好的氛围,它将影响和感染每一名大学生,让大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杜绝不安全行为;②规范作用。大学生安全文化会对大学生的科研、学习、生活具有明显的规范作用。大学生安全意识的增强,安全防范能力的提升,安全素质的提高,就能够在日常行为中自觉地遵守法律法规及安全规章制度,就会明白哪些是违法,哪些是不安全行为,哪些是不良习惯等;③导向作用。当安全观念、法制思想被同学们吸收以后,同学们就会积极主动地认知和掌握校园安全防范知识,自觉地遵守法律法规、校园安全规章制度的要求。

2谈存在问题:大学生安全文化开展的现状

(1)缺乏合理规划。大学生安全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体现。不少高校已意识到开展大学生安全文化工作的重要性,但是缺乏行动纲要,致使工作开展缺乏总领,不能有的放矢,难以在校园内部形成合力,现阶段安全文化工作的开展往往呈现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缺乏系统性和可持续性,最终,工作流于形式,效果欠佳。

(2)缺乏有效理念。前高校安全文化工作存在理念不清晰、安全文化主题不够鲜明突出、安全活动吸引力不足、师生互动不够、学生自发参与性不强、安全文化氛围不浓等问题。

(3)缺乏规范引导。当前,大学生安全文化工作的开展还停留在碎片化阶段,缺乏有效引导,工作开展缺乏支撑点和立足点。辅导员作为学校一线工作人员,日常与学生接触较多,在规范引导大学生安全文化工作中的作用未得到充分重视。

3谈角色思考: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安全文化建设中的角色思考

(1)教育角色。辅导员是德育工作的指导者,也是学生思想生活指导教师,他们在学校一线工作,熟悉现阶段大学生的心理、个性特征,善于与大学生交流,以心交心,与同学们相处和谐,在同学们的心里,辅导员有着特殊的地位。因而,辅导员工作中对学生价值观、安全观具有一定的教育引导力。辅导员可以通过召开安全主题班会、安全演练等形式提高同学们安全技能;通过个别学生谈话,重点沟通与教育,加强大学生的安防意识,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安全习惯,避免生命和财产损失。

(2)管理角色。辅导员应积极参与安全知识培训,主动学习安全知识,对校园安全动态有清晰了解,掌握当前高发易发案件,这样才能在大学生安全文化建设中有所作为。辅导员可以以学生干部、学生党员以及入党积极分子为抓手,先对他们进行集中安全知识培训,然后发挥他们的作用,让他们到同学们当中进行安全知识宣传和普及,这样工作容易得到开展,同时由于同学们学习、生活在一起,更容易发现和了解身边的安全问题。

(3)服务角色。辅导员是大学生最为亲近的人,良好的师生情义和关系是营造校园安全文化氛围的剂,有了良好的师生工作氛围,学生容易受到辅导员人格魅力的感召。辅导员要经常深入班级,传递社会和校园安全动态,及时了解同学们的安全需求,防微杜渐,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安全工作,提升安全文化管理水平。大学生安全文化活动的主题思想和内容离不开辅导员的把关和教育指导,他们能为大学生安全文化活动指引方向,规范安全文化活动的内容,不断地将大学生安全文化引领到正确、积极的轨道上来,使之更好地成为大学生青春飞扬、展示自我的舞台。

4谈对策献言:提高辅导员在大学生安全文化建设作用中的建议

(1)提高辅导员思想认识,重视安全工作、勇于担当。加强大学生安全文化建设,培养具有安全理念、法制意识的大学生,是新时期一名合格大学生的内在要求。但是近年来,校园安全事故频发,充分暴露了大学生安全意识不强,自我保护能力不足,影响了校园的安全稳定。辅导员要勇于担当,充分认识到自身角色的重要性,积极发挥角色作用,将大学生安全文化建设工作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2)加强辅导员安全文化管理培训,提高业务技能、文化素养。当前许多辅导员,特别是刚入职辅导员,对校园安全情况缺乏系统认知,对如何开展校园安全工作也无所适从。通过校园安全管理培训,普及安全知识,增强辅导员安全意识和规范自身安全行为,提高自身安全文化素质,使辅导员掌握开展校园安全文化工作的方式与方法,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安全文化工作。在大学生安全文化构建中,只有让辅导先树立正确的安全理念,才能有效指导辅导员队伍开展校园安全文化工作,促进校园安全文化繁荣,提升校园安全文化管理水平。

(3)举办辅导员安全职业技能竞赛,促进工作交流、经验分享。校园安全职业能力竞赛对于辅导员之间相互学习、促进交流、共同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辅导员理清安全工作思路、明确安全工作任务、提高安全工作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

(4)加强辅导员安全文化工作考评,提高使命感、积极性。当前高校的安全工作主要还是保卫处在开展,如何提高辅导员安全工作的积极性是值得深思的。辅导员是最贴近大学生的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更直接、更有效,在学生良好品德养成、专业知识获取和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认为应将学生安全工作纳入辅导员工作考核,定期公布所在学院、所在班级的案件情况,提高辅导员安全责任使命感。对于安全工作开展较好的辅导员,应给予现金奖励,并在年终优秀考核中予以考量,充分提高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

参考文献:

高中生作文大全篇2

一、要进一步明确高速公路安全文化的内涵

近年来,在探索高速安全建设方面,高速公路部门、从业者乃至公众出行者都对此进行了不懈探索和努力。各级部门、行业管理者从交通安全的硬件增加、管理者软件素质的提高、制度完善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但是,高速公路安全形势目前仍不容轻视。

从加强高速安全建设的根本出发,要解决好交通安全问题,着眼点应放在高速行业的主体——人的方面去思考。人,是第一生产力要素。在高速行业的建设、运营不同的实施阶段,只有抓住人这个根本的动力因素才能从本质上解决安全问题。继而,加强人的建设管理就成为了抓高速行业安全建设的主要方法和手段。

从历年来造成事故的深层次原因我们不难发现,在影响安全的诸因素中,人、物、环境和管理,人是最重要的。这里的人,不仅包括一般职工,也包括各级高速公路部门管理者。在对已发生事故进行原因分析时,大家往往着眼于表面现象,除了从制度,技术和设备方面进行分析外,对于人,仅视为一个操作者来看待,只追究其是否遵守规程,是否操作得当,而缺乏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在事故原因的深层次里面,除了知识、技术、操作等各环节之外,还有情感和非智力的一面。如果进一步分析这种情感和非智力因素进行分析时,人的文化因素将更凸现出来。

传统的安全管理和建设对人的思考更多的限于用制度去约束职工,体现在对职工进行知识技能的培训上,却甚少把对人的管理上升到“文化”层次上加以研究探讨。

广义的安全文化,是指人类为保障从事各种活动的安全和健康所创造的物质产品与精神产品的总和。为实现安全或预防事故所需的工具、材料、物资、设备、设施等属于安全物质文化范畴;安全哲学、安全价值观、安全科学、安全文艺、安全法规、安全行为规范、安全习俗等属于安全精神文化范畴。

狭义的安全文化是指国家、企业及人民对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准则的总和。安全价值观是指安全文化的里层结构,安全行为准则是反映安全文化的表层结构。安全文化是保护人的身心健康、尊重人的生命、实现人的价值的文化。安全文化应以“人”为本,以文化为载体,通过文化的渗透,“润物细无声”地提高人的安全价值观和规范人的行为。这既包括执行者,也包括决策层和管理层。它侧重于对人的观念、意识和态度方面,体现为一定的规章制度,加上正确的人的行为规范,以形成安全高于一切的氛围。

简而化之,高速安全文化就是指在高速公路行业部门在保证正常秩序的前提下,通过不断内化从业者思想深处的一种自我约束、自我提高的道德价值观念,从而确保安全生产,行业的稳定发展的管理思路。

二、要进一步明确高速公路安全文化的要素构成

一是安全物质基础,指国家部门为了维护行业安全生产,由国家政府部门、高速行业管理等社会主体对高速公路行业进行物质设施、装备的不断改进和完善,从硬件上加强安全程度,提高安全保证的外部物质能力。具体表现在对高速公路道路防汛设施的完善,在收费站口设置安全疏导人员,对高速路隔离栅、护栏进行加高等物质投入和建设。

二是安全行为,即每个社会主体在完成各自生活、工作等社会行为时可能对高速行业设施、人员出行产生安全影响的行为,或者是由于自然原因对高速公路设施、人员等产生不安全影响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因素(包括雨雪雾等恶劣天气)。在高速行业,安全行为主体包括高速公路行业管理者的管理行为,社会公众出行者(主要是过往司乘人员),参与高速公路道路建设的建筑单位等。这些行为主体在行使各自职责或生产生活的过程中,由于主观动机或客观原因可能会对高速行业的稳定安、全生产产生影响的种种行为,我们将这些行为概括为安全行为。

三是安全制度,制度是指国家、行业、社会团体、企业等社会主体为了确保某一领域、行业的安全而制定的各种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在高速行业,主要是指政府高速公路监管部门、行业管理单位根据社会发展的变化,及时制定的各类可交通法规、管理措施,以达到保持行业安全形势,保障公众出行者的生命财产安全的目的。

四是安全观念,这也是安全文化的最高层次、最具有活力的核心部分,指“以人为本”的安全意识的总和。具体讲就是社会主体的“人”和自然人通过一定的行为(可以是有目的的,也可是无目的的社会习惯)对社会安全物质、其他的社会主体的影响。高速安全观念,目前主要是高速行业管理部门具体工作人员,对本行业制度、管理方式的认同;社会公众对高速公路部门制定的制度和措施的理解,对高速行业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管理手段的执行情况的主观看法。

三、要进一步明确高速安全文化建设的特点和作用

高速安全文化建设的特点。安全文化是内化在“人”思想深处一种自我制约的道德价值观念,这种价值观念既是对工作的一种深刻认同,也是对自认素质的一种提高和发展。当一个人的价值观得到了巩固和认同,那么在每个“人”的工作领域,这种人本精神将得到全面体现,它将物化为一种外在的制度和管理理念,具体表现在对工作态度、责任感和主动参与的精神,反过来,每个“人”的这种理念又会转化为一种新的工作方法和思想。只有通过这样一个演变过程,这种管理文化的“烙印”才会体现在我们的工作中,体现在高速行业的每个人的身上,进而转化为一种积极的促进。

高速安全文化建设的作用。在高速行业安全生产发展的大环境下,每个职工思想深处的这种价值观将充分发挥其积极的作用,不断提高从业“个体”的自我约束力,长期以来就可以不断提升整个高速行业的形象。这就是安全文化建设的最直接、最大的特点——提高本行业从业人员的道德、内省、约束力,改变高速行业的社会形象。最终,这种影响将带动整个交通行业社会“安全主体”的改变,甚至促进整个社会公民的道德提升,由一个行业的安全稳定转化为文明和谐的发展,实现整个社会的社会道德风尚的改变,实现社会管理秩序的更加规范、合理、人性,直至实现全社会的最大和谐。

四、要进一步明确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的意义

意识决定行为,正确的思想意识是行动的先导,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做好高速公路管理处安全生产工作需要正确的指导,而正确的思想意识产生的基础便是优质的安全生产文化。如果把安全比作高速公路正常运营的生命线,那么安全文化可以说是这条生命线中的血液。从某种意义上说,高速公路安全文化是职工在交通安全工作实践中逐渐形成并不断完善且被广大职工普遍认可遵守的思维观念、价值取向及行为方式的总和。

安全管理制度对一个单位安全工作的影响是外在的、表象的、被动的,那么安全文化的建立则是内在的、潜移默化的、主动的,与制度相比可以说是具有相当的优越性。

首先,安全文化对高速公路发展具有凝聚功能。在安全文化形成的过程中,这种安全文化以各种方式向职工进行渗透并将其联系起来,从而形成凝聚职工的纽带,并引导职工将本部门的安全目标、安全形象、安全效益同自身的前途、利益紧紧结合起来,并最终与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所要达到的最终安全目标趋于一致,并自觉积极的为构建安全文化贡献自己最大限度的智慧与力量,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其次,安全文化对职工具有规范功能。在高速公路安全生产工作中,我们已经制订了诸多管理制度,在诸多制度的制约下,职工的言行举止在一定程度上也发生着或深或浅的变化,但是,这并不是职工从内心自身建立形成的意识,是不自觉的。而安全文化的建立则可以弥补这种缺憾。因为安全文化在建设过程中文化渗透的作用将使职工在不知不觉中产生自我约束倾向和准则。当这种准则被大多数职工认同后,就可以说,职工已经形成了自觉规范,自我约束的局面。

再次,安全文化对职工具有辐射功能。高速公路运营管理过程中形成了良好的安全文化,那么这不仅会使我们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工作长期处于安全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还可以通过安全文化的建立使职工在思想素质,敬业态度、专业技能方面得到提高,同时更重要的是会带动与高速公路安全管理相适应的运营管理、科技创新等中心工作的平衡协调发展,这将使我们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五、要进一步创新加强高速公路安全文化建设的措施

安全文化可以弥补单位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不足,如何建设高速公路的安全文化,我认为需要把握三个层次即:制度浅层、行为中层、精神深层。

(一)所谓制度浅层,是指通过安全制度、安全机构的创建形成约束职工的力量,这是一个单位进行安全生产工作最基本的方式,所以称之为浅层。在这个层次中,需要做好两方面工作:

1、建立高效的安全文化建设组织机构。作为安全文化,由于它独特的专业性、系统性和规范性,并不是单靠搞几项活动,喊几句口号,悬挂几条标语就可以形成并建立起来的,建立前期强势推行十分必要。作为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不仅要在机关形成,更重要的是要在所属各基层单位达成共识,而这些收费站、路政队、服务区分散设置的特点就要求我们成立运作高效的组织机构对安全文化建设进行深入、细致的探究。

首先,要制定科学的安全管理制度。通过制度的落实使上下级之间、各部门之间、各环节之间职责分明、责权一致、信息畅通、协调配合,为安全意识深入到每一位职工内心扫除“障碍”。对于执行单位制度的重要性,每一个职工都不会有疑义。所以,要建立深入人心的安全理念,不能单纯停留在做表面文章上,必须寓无形于有形之中,将这种理念渗透到部门每一项规章制度、工作规范、标准和要求当中,进行强势推行,例如形成红头文件,使职工从事每一项工作,都能够感受到“安全”在其中的引导和控制作用。把安全制度建设与安全文化建设联系起来,并结合到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的工作实践中,才可以让职工把那些约束行为的制度变成自己的行动指南,从被动过渡到主动,从思想上接受单位倡导的安全理念,才能使企业安全文化这项长期的构建工作有恒久的活力。

其次,领导干部要积极倡导、以身作则。领导是一种特殊的组织角色,他是一个单位生产经营、制度建设的负责人,所以,“领导”在塑造高速公路安全文化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使安全管理制度被职工广泛主动执行,要使一种安全价值理念深入人心,就需要领导者在工作实践中积极宣传这种安全价值理念并身体力行,让员工看到上级领导要提倡什么,反对什么,以及以什么样的准则和规范从事工作。否则,企业安全文化在职工队伍中就不会得到强化,很难形成全员共享的文化。久而久之,经过精心设计的积极的安全文化就会逐渐恢复到原有的状态中去,只剩下一种外在的制度被职工被动执行,成为纸上谈兵。

2、制订安全文化建设规划。确保安全文化的指导性、严谨性、延续性,必须要形成一个较强指导性的规划。构建安全文化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又细致的工作,它需要我们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地进行总结、提炼、倡导和强化。高速公路运营涉及到收费、养护、路政执法、服务等多个方面,人员呈现层次不一、数目较多的特点,要使不同职能部门的职工在同一个层次上意识到这种安全文化建立的重要性,就需要对高速公路运营各部门不同战线的职工的工作环境特点、心理状态、思想水平等进行细致全面分析,对安全文化在不同部门构建形成一个指导性的系统规划,逐一推行。保证安全文化在一个部门的可行性,才能最终在全体职工中形成统一的安全价值观。

(二)所谓行为中层,是指通过制度的约束后,在职工队伍中形成“我为安全,安全为我”的自觉行为意识,这是一个单位顺利进行安全生产工作的保证。在这个层次中需要做到三个方面:

1、以人为本,广泛参与。这里的“人”除了高速公路运营部门职工还包括行驶高速的司乘人员。因为安全文化的构建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的安全,作为高速公路运营单位,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所涉及到的“人”既包括本部门从事运营工作的职工还包括使用或是说享受我们安全生产成果的广大司乘;高速公路运营单位所属职工较多,所以建立安全文化要走群众路线,以人为本,集思广益。如果规划和安全文化走向没有得到大多数职工认可,那么则会形成所属各基层单位“各行其是”的局面,不利于高速公路运营管理长期安全生产建设。同时,广大司乘人员是我们安全生产成果的最大受益者,他们对如何安全行驶高速公路有着切身体会和感受,可以说在高速公路如何能够更好的安全使用方面可以为我们运营管理提供最直接的经验,所以,博采众长,调动一切人的力量广泛参与到安全文化建设中来才能长期掀起建设安全文化、关注安全文化的热潮,才能达到安全文化创建的最终目的。

2、建立信息反馈渠道。由于高速公路运营行业特点,所辖收费站、路政队分布在高速公路沿线,作为领导不能随时、及时得到各部门职工的信息反馈。所以建立相对稳定畅通的企业安全文化信息反馈网络,将有助于将不同层面、不同岗位职工对安全文化的意见和建议迅速、客观的反馈到安全文化管理部门,通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为安全文化的不断健全寻找“新路”,才能让广大职工将安全作为工作使命同时也便于领导层尽早做出反应。

在资讯发达的今天,信息反馈渠道的建立有多种形式,例如,京沪处在创建安全文化过程中,充分利用京沪网站这个交流平台,开辟“我为安全生产献计谋话题”,新颖的形式吸引了全处职工,从处长到一线收费员,从实际经验出发,对本单位的安全构建各抒己见。这便是一种有效地信息反馈手段。

3、建立安全文化档案。作为高速公路运营管理部门,职工多数野外作业,同时承担着保安全保畅通维护司乘利益的任务,所以安全生产是关系到职工利益和司乘利益的关键问题。为此在建立安全文化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积累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将这些宝贵的材料以文本,影像资料进行保存,将有利于在构建安全文化过程中多方汲取相关建设知识和营养,开阔视野,保证安全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三)所谓精神深层,是指职工通过安全制度约束,安全行为自觉后,已经将安全生产理念渗透至全部工作中,这一阶段的工作则是为了安全文化与各项工作的相互促进而努力,而要达到这个目的需要将以下两方面做到位:

1、将安全文化融合于创建机关文化等各项工作之中。安全文化作为机关文化内容之一,是机关文化的内涵和延伸,所以,在创建过程中不应该将其看作独立的事务,不应该为其成立单独的部门和开展单独的活动,而是应该在创建机关文化的总体理念、目标与规划等各个环节中与其融会贯通。既在单位中也许看不见或听不到“安全文化”的词语,但却在各项具体工作中处处、时时体现安全文化,这才是安全文化建设的实质。

2、注重与时俱进。先进的文化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落后的文化制约生产力的发展。安全文化作为人类文化和企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的,不同时期所形成的安全价值观、安全行为必然会对以后的安全文化产生影响,从而直接影响到安全生产工作效果。所以在建立安全文化过程中,应高扬与时俱进主旋律,要符合高速公路行业特点,结合交通事业面临的形势任务,符合精神文明总体要求,提出新思路、提炼新理念、制订新措施,在不断调整和不断创新中实现安全文化建设的新突破。

高中生作文大全篇3

关键词:校园安全 文化建设 安全教育 长期任务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2-095-02

高校安全问题是高校教育的立足点,如何有效地做好校园安全工作,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发展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是高校发展面临的重大而意义深远的问题。目前,全国上下都在探讨如何做好高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中国教育学会专门在“十二五”科研规划课题中,将“学校安全教育与校园安全防范应用性研究课题“作为一个重点课题,说明目前高校的校园安全文化建设问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旨在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安全文化建设的长期性和做好安全教育对建设校园安全文化的意义等三个方面,阐述高校的安全文化建设问题,并提出自己的思考建议。

一、安全文化建设理应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第一要务

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史中,安全问题始终是第一位的问题,也是永恒的问题。所以说,在人类的文化范畴中,安全文化是第一文化。

在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中,从教育的理念,学习的精神,服务人类的意识等方面,所有学校都会提出这样那样的校园文化、大学精神,并以此为依据来塑造校园文化,不断推广和弘扬。但令人不解的是,作为人类发展最重要的安全问题,却很少成为校园文化中的重要因素加以建设和发展,尤其是在我国高校,这一问题更显突出。

随着我国高校教育由精英教育转为大众教育,大学扩招,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学校的的安全问题越来越成为校园管理的一大问题。大学校园的安全文化建设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好高校安全文化建设呢?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要把校园文化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第一要务,把安全问题始终贯穿学校建设发展的方方面面。不断普及安全知识,提升师生员工的安全意识,从而形成良好的校园安全文化,并以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为基础和载体,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只有这样,学校才会有较好的可持续发展基础,才能创造和谐校园、平安校园,并据此开创学校发展的美好明天。

二、大学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校园文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长时间的努力和积淀,才能以看不见的影响来支配师生的行为和精神,从而形成具有潜意识力量的烙印。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更是一项长期工作,具体地说,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1.加强高校安全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并长期坚持。任何组织和单位,要做好一件事,都离不开领导的支持和带动。校园安全问题作为学校存续的首要问题,校长、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学校的安全问题出现任何情况,校长、书记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领导所承受的安全压力是最大的。但问题是,很多领导意识到安全责任,意识到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却不付诸于行动,没有主动从文化建设的高度带动学校的安全发展。这是一个认识的误区,也是制约高校校园安全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只有从组织领导层面做好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准备和推动工作,才能有效开展校园安全文化建设。

2.加强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制度保障,并长期坚持。人治不如法治,再完美的计划如果没有良好的制度保障,势必出现偏差和拖沓。建设校园安全文化,尤其需要制度的保证。

一是落实领导责任制。成立以校长、书记为首的大学生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各学院“一把手”负责本学院学生的安全教育与管理各项具体工作。

二是要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规范在校师生员工的行为,制定校内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办公楼、教学楼、实验楼、住宅区和宿舍区的管理规定等。从而使各项工作规范化、制度化,让师生员工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三是成立以校综治委牵头,宣传部、保卫处、学生处、团委、后勤处等职能部门为主的高校安全教育工作督导小组,形成多方合力,共同推进校园安全文化建设。

三、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依赖于安全教育的有效开展和普及

校园安全文化建设,首先是校园安全知识的普及,其次是安全意识的提高,最后才是安全文化的形成。所以,要做好安全文化建设,首要的是做好校园安全教育工作。也就是说,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依赖于安全教育的有效开展和普及,那么如何有效做好校园安全教育,从而推动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呢。在此,以笔者所在的云南农业大学为例,提出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以供借鉴。

1.实行小班制安全教育模式,最大程度普及安全知识,最大程度纳入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参与者。传统的安全教育,是在新生入学教育期间,全体新生几千人坐在一起听讲座,在人员众多的情况下,教学气场小,效果不佳。而且这样仅靠新生进校时的有限时间进行安全教育是远远不够的。为此,近年来,云南农业大学开始按学院分别实施安全教育,尝试以学院为单位的小班制教学,人数多的学院还分批进行。这样,首先从教学环境上确保了教学质量。同时,还可以针对不同学院的特点设计教学重点,如男生多的学院,着重讲述酗酒、打架斗殴的危害,女生多的学院则侧重诈骗防范、身体侵害防范等问题。使安全教育重点突出,针对性强,效果自然较好。

通过教学改革,我们使安全教育的受众最大化,也使参与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参与者最大化,为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奠定了群众基础。

2.安全教育过程中多种参与式教学法的综合运用,带动同学参与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热情和自觉性。参与式教学法是指参与教学的师生共同建立一个和谐、热烈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主体,融听、看、做、教于一体,为学生提供一个相对自由、有目标和要求的思维环境,是一种合作式或协作式的教学法。这种方法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应用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鼓励学习者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是对以往“填鸭式”教学方式的彻底颠覆。参与式教学法的方法,主要有交际法、游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活动教学法等等。

在云南农业大学的安全教育过程中,参与式教学法成为教学的主要教学方法。依托多媒体技术,采用互动游戏、情景模拟、小品表演、案例分析、安全措施提问、视频短片等多种形式,将在大学生活中常见各类安全事件贯穿其中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让学生参与其中,进行角色扮演和角色体验,使得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充分体会,牢固掌握,教学气氛热烈,学生记忆深刻,收到了很好效果。

长期坚持参与安全教育体验,学生就能自觉地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为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奠定思想基础。

3.利用学生社团开展安全教育,组织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为了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安全教育,云南农业大学保卫处组建了一个部门下属的学生社团——“军事爱好者协会”。军事爱好者协会成立几年来,已成为保卫处力量的有益补充。近期,还根据安全形势的需要,与相关学院合作组建了另一个学生社团——消防志愿者(益公馆)。依托这两个学生社团,吸收积极分子参与校园安全工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人力资源和学生社会网络,有效地开展安全教育和信息收集,并利用学生社团成员的辐射和示范带动作用,使得安全教育的效果和影响深远而持久。

同时,保卫处为准确把握学生心理,增加师生沟通联系的渠道和方式,消除保卫部门在学生中的陌生感和神秘感,还有计划地组织保卫处干部到学院担任班主任。在感受学生四年学习生活点滴的同时,也作好四年的安全教育,此举收到了良好效果。

通过学生社团全体同学的努力,目前军事爱好者协会和益公馆两个社团在学校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这些同学的行为和态度,直接或间接地对其他学生产生了影响。这一切,使得我们拥有了开展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为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奠定组织基础。

4.利用多种活动形式开展安全教育,形成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有利氛围。在实施安全教育活动方面,云南农业大学借鉴省内外各高校的成功经验,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活动,如消防运动会、消防文艺晚会汇演、冬季消防安全宣传启动仪式、春冬季、节假日安全知识宣传、收缴的危险用品展示、校园安全案例宣传、校园每月案情通报、校园安全简讯,邀请交警、派出所、消防部门到校讲座、消防技能表演等方式,多层面、多形式开展校园安全教育活动,为校园文化建设打造了良好的校园安全氛围。

通过几年的努力,云南农业大学校园内初步做到了安全知识的普及,师生员工逐步具备相应安全意识,为学校进一步开展校园安全文化打下了一定基础,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总之,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校园的安全稳定直接关乎到国家和社会的和谐稳定。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高校现今面临的内外环境发了巨大的变化,我们只有加强和改进高校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和管理,深入研究高校安全文化建设问题,并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和措施,努力建设一校园安全文化为首位和底蕴的校园文化,才能真正构建平安、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才能使高校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芬.“情感教学”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价值,大众文艺,2011(12)

2.王柳如,王敏.论新形势下高校的安全教育,考试周刊,2011(5)

(作者单位:云南农业大学 云南昆明 650201 通讯作者:翟兆斌)

高中生作文大全篇4

黄乐园,男,江苏徐州人,江苏师范大学法律与公共事务学部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高校人居高智力、高密度特点决定了其成为绿色环境、生态文明的社会示范区域。创建绿色低碳校园,发挥高校绿色文明理念的导向作用、低碳技术和知识支撑作用、节能减排的示范作用,培养具有生态文明意识的“生态人”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为了实现此目的要加大制度的建设,而高校普遍缺乏相关的制度规制,导致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受到阻碍,同时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因为缺乏生态文明素质而得不到提升。据此,从依法治国的角度研究了高校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大学生素质提升的制度建设。

关键词:依法治国;生态文明建设;大学生素质提升

一、高校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

生态的思想是近代才开始被提到的概念。蕾切尔・卡逊发表的《寂静的春天》(1962),是人类生态意识觉醒的标志。罗马俱乐部的研究报告《增长极限》(1972),引起人们对环境污染的重视。生态马克思主义学派的形成标志着人类将生态提高到了批判的立场,并开始分析,寻求解决生态危机的办法。

我国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最先在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的要求。[4]“党的十强调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5]

生态文明校园不仅是相应国家的号召,更是关系校园各个师生员工的身心健康。高校是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重要场所,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区域,高校的生态文明建设的水平会对其他单位的生态文明建设起着表率的作用。因此,建立生态文明校园,提高学校生态环境质量,使校园有限的资源能得到有效、合理地使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高校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大学生素质存在的问题

生态不仅关系个人安危,关系到整个人类社会和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生死存亡。高校作为人类活动的主要集散场所之一,其外部性的影响深远而广大。高校的生态文明建设是其塑造积极的外部性效应的重要方面。

高校的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可以惠及广大师生员工的身心健康,还可以营造一个生态的文化环境,培养学生的生态观,让学生步入社会成为散发正能量的光环,这才是大学育人的真正目的。这也是高校发展的新方向,让高校走出一条生态文明的建设之路,成为生态的高水平的创新型高校。

“从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观出发,以生态系统平衡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理念,把环境教育和环境保护的视野转向微观行为层次,以高校为环境教育和环境保护的辐射源,通过生态文明校园的建立,在全社会形成良性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循环利用的价值体系,作为传播先进观念的高等学校,责无旁贷,应当率先垂范。”[7]

(一)高校大学生缺乏生态文明素质

小到个人,大到国家都要具备生态文明素质。大学生是天之骄子,理应具备比普通人更高的素质水平,大学生的素质主要体现在体质、品质、资质等三个方面。生态文明素质既属于品质,又包含于资质之中。大学生要有生态文明的品质,就是要有生态文明化的行为和作风,体现在其思想、品性、认识等方面。大学生的资质要融入生态文明,就是要有生态文明的禀性,具有生态文明的能力。大学生生态文明的品质和资质都具备了,会影响体质的变化,具体表现为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当具备生态文明的心理时,个人的行为和禀性潜移默化的具备了生态文明的理念,长而久之,人体的健康状态必然会随着生态文明理念的深入而呈现正相关性。

目前,高校的大学生对生态文明的理解只停留在思想的层面,而不是在实际的生活中。我们的高校是个小型的社会,在社会中有不生态、不文明的现象,在高校中亦是如此。高校的生态环境质量、资源合理利用率仍然存在很大问题。大学生是高校中的主要人群,大学生能否独当一面,承担起高校中的主人公的角色去发现、解决这些问题,能否从自身做起提升生态文明素质,做个合格的大学生呢!

(二)高校生态文明建设缺乏制度保障

我国宪法的第9条、第26条,分别强调了保护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的内容。并且在《民法通则》、《刑法》等基本法也有先关规定,针对生态还有专门立法,国际立法等都有相关的规定。不难看出,我国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立法已经有不错的进展,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法律体系已经基本形成。尽管我国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立法较完备,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原则性要求很多,明确执行的规定很少,这也为很多不法的人寻求了获益空间。

高校作为国家重要的事业单位,角色的性质不仅要比其他事业单位更加有规范,还要有更强的执行能力。这需要高校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自己的规章制度来贯彻中央的授意。翻阅高校的大学生手册,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没有明确的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规章制度要求;另外一种情况是虽有规定,但是对学生手册的学习忽视,甚至会出现,有些同学当废纸将其扔掉。高校对学生没有生态文明素质的要求,没有制度规章的规范标准,导致没有使生态文明建设引起高度重视。由此可见,高校的生态文明建设缺乏制度的保障。

(三)高校生态文明建设与大学生素质二者缺乏同一性

高校生态文明建设与大学生素质提升二者具有高度的同一性。高校生态文明建设是以大学生为载体,落脚点在人的身上,要依靠大学生的力量来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反过来会作用于大学生,提高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使大学生具备生态文明的素质。高校要培养出有素质的大学生,不仅要重视学生的文化水平,要从全方位看学生的综合能力,生态文明素质就是很重要的参考标准。曾记得,一家大型企业的面试就是考察有哪位应聘者将地上的废纸下意识的捡起,若我们的大学生自身没有生态文明的素质,恐怕会与这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失之交臂。

高校的生态文明建设与大学生的素质提升息息相关。大学生的素质提升要重在平时生活中的点滴积累和体会,而高校的生态文明建设也要落实到实际生活中,二者均来源于实际生活,有着相通性,两者的融合亦在情理之中。

三、高校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大学生素质提升的路径分析

面对高校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大学生素质提升存在的问题,应根据存在的问题,制定解决问题的对策,从而更好地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与大学生素质的提高。

(一)高校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

“高校要调整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淡化GDP考核,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8]在高校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中,考核制度最引人瞩目,考核不仅决定了高校的指挥棒,更无时无刻的影响着高校中的每一个人。当考核制度包含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定,那么高校的各个层级才会重视生态文明建设,转变落后的观念和行为,才能在高校中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牵引和保障作用。高校培养的大学生,自然具有生态文明的素质。因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首要的是完善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制度,促使领导干部将相关工作落到实处。

(二)高校完善结构管理,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的规章制度

合理设置管理机构和划分管理职责,优化行政资源及相应的财政资源配置,切实解决影响人民群众健康和威胁资源、环境、生态安全的突出问题。[9]高校要明细分工,责任到人,这样才能保证工作的顺利进展。生态安全关乎高校所有师生员工的身心健康,设置专门管理生态的部门,权责清晰,优化行政资源,裁剪冗余部门,集中精力关注生态文明建设,切实解决全校师生员工的身心不健康、资源不合理利用、环境恶化、生态安全等问题。

加强重点领域规章制度的制定,进一步充实完善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规章制度。应更多地通过学校规章途径追究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者的责任,索取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维护师生员工的环境权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永续发展;需要对一些不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政策和规章进行修订,制定有利于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的政策规章。通过完善高校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规章制度,让生态文明建设注入到每个师生员工的心里,使其行为潜移默化的具有生态动机。这样才能引导和帮助广大师生员工养成节约能源、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行为,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做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宣传者、参与者和促进者,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忠诚实践者和模范示范者。

(三)发挥高校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提升高校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充分发挥高校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高校要尽快建立操作性强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深化资源利用规则。要对生态文明建设有危害的项目进行改造完善,降低危害,以实现节约集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倒逼危害项目结构转型升级,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这样才能发挥高校建设生态文明的带头作用。

高校通过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大学生素质提升的制度建设,可以提升高校生态文明建设水平。高校可以通过正确的理论导向,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全面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方案,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质的工作。通过发挥校园文化的作用,切实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提升大学生素质发展的全过程。更具优势的是高校可以通过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的创新,培养和造就一批生态文明理论研究专家特别是中青年理论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四)完善生态环境教育与师生员工参与制度

完善生态环境教育与师生员工参与制度,促进基层环保组织健康发展。只有大幅提升全校的生态文明意识,充分发挥高校作为社会组织在整个社会中的积极作用,生态文明建设才会有广泛而坚实的基础。师生员工参与,从自身做起,加强对身边生态环境的监督。学校作为教育机构,要不断开展关于生态环境的教育。

学生是推动校园绿色崛起的主要载体,大学生要积极参与到校园建设中,从小事做起,在校园乃至全国范围内广泛宣传生态文明的成功事例。以此来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并且大学生要开展生态文明的科学项目,支援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为全球应对生态环境问题献计献策。高校可以有计划地利用每年的环保节日开展相关主题教育,不断创新内容与形式,切实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培养出一代又一代具有生态文明素质的大学生。(作者单位:1.西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江苏师范大学法律与公共事务学部)

参考文献:

[1] 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2:45.

[2]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N].人民日报,2014-10-23(01).

[3] 潘岳.生态文明是社会文明体系的基础[J].中国国情国力,2006(10).

[4]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求是,2012(22).

高中生作文大全篇5

关键词:安全教育 高校保卫工作 应用

一、高校安全文化教育的概念及意义

高校安全文化是在高校校园内产生并发展的一种文化体系,是指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为维护自身免收意外伤害而创造的各类物态产品及形成的意识形态领域成果的总和。高校安全文化教育是高校在办学活动中逐步形成的,或有意识塑造的、为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接受、遵循的安全思想和意识、安全作风和态度、安全管理机制及行为规范。安全教育乃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1]

从现阶段的治安情况看,多数高校的盗窃案潜在治安、刑事案件中占极大比例,并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多为内盗。餐饮、娱乐等服务业的兴起,使得众多非校内师生员工的人员进驻校园,给管理者带来了巨大的潜在的不可预知的安全风险。应对日趋社会化的校园环境,传统的人防为主、技防与物防为辅的应对措施显得捉襟见肘。[2]

因而,强化校园安全文化教育,可有效推动安全管理从传统模式向系统化模式,在文化渗透中潜移默化改变认得安全价值观念,规范其安全行为,以形成有利于确保安全的精神风貌、思维观念、校园舆论、职业规范。

二、高校安全教育现状及保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缺乏防范意识,保卫工作开展艰难

近年来各大高校纷纷进行扩招,办学层次不断增加,随着学生数量的增加,学生的组成日益复杂化。部分学校在未扩招之前学生数量仅几千人,在扩招之后迅速的往上增加数倍。加之高校设置本科、研究生、成人教育等多种层次,使得学校的保卫工作开展更为艰难。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学生生活水平比之过去几年有了显著的提升,但大部分学生普遍缺乏独立生活的经验,安全意识也相对薄弱。

2.保卫内容复杂,保卫工作压力大

第一,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各大高校一改过去封闭式教育转化为开放式教育,和社会接触的机会增多。第二,周边环境复杂,保卫工作开展艰难。在高校附近开办各类经营场所,甚至出现部分违法经营行为。第三,高校高、精、尖的设备增多,保卫要求更高。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社会对各专业人才提出的高要求,高校为了培养高素质、全方位人才而不断增加学校内部高、精、尖设备。针对这些贵重设备,要求要做好防火防盗工作,这对于高校保卫工作而言难度较大。[3]

3.保卫人员素质低下,技术设备无法满足保卫需求

首先,由于各种因素,高校的保卫人员普遍年龄较大,且文化素养偏低。同时,现有的保卫人员工作模式较多延续较为陈旧的保卫办法,这也给一些高素质罪犯提供了可乘之机。其次,高校对于学校的保卫工作重视度不足,对于先进设备、技术等的引用不够重视。学校的保卫人员缺乏系统的安全知识的学习,综合素质不高,给高校的保卫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阻碍。

三、开展高校安全文化教育,促进高校保卫工作的策略

1.加强社会、学校、家庭的安全教育

学校的保卫工作绝对不是仅仅依靠某些人就能够完成的,要不断的加强学校的安全教育,要结合“四位一体”理论,开展全面性的安全教育,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安全性。“四位一体”是一种将个人、社会、家庭、学校几个方面结合的管理方式,最终起到共同维护校园安全和和谐的目的。第一,加强社会控制。不断的建立健全社会规范,充分利用社会控制机制,避免失范现象,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而社会控制最常用的手段为软控制和硬性控制手段。其中软控制是通过社会舆论、道德伦理等方式,将其渐渐融入人们的生产生活当中,最终潜移默化的影响人们行为。而硬性控制则是指通过制度、法律等方式,通过强制性的手段,促进社会和谐发展。除此之外,还需要家长、社会各界配合学校的安全教育工作,推动保卫工作的有序开展。

2.完善安全文化教育内容

首先,进一步完善高校的安全教育工作。高校应当充分结合国家有关的政策、法律等方面,同时依据社会和时代需求,将安全方面的教育工作纳入高校教育当中,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积极乐观的面对困难,用正确的方式应对各类压力,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比如马加爵事件,这就是一件典型的人际关系处理不当,人格扭曲、心胸狭窄的一起恶意的故意杀人事件。再比如如今的大学生自杀事件时有发生。这些都是安全教育不足的表现,为了避免类似悲剧的发生,必须加强高校的安全文化教育,养成积极乐观的心态,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促进其健康成长。其次,重视家庭作用。现如今的大学生大多属于独生子女,家长作为学生的第一任教师责任重大。学校应当加强和家长的联系,通过双方面的合作而推动安全教育的开展。最后,加强对学校高端设备的保卫措施,仔细做好防火防盗措施。引进来自国内外的先进知识、技术为高校的保卫工作服务,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推动学校保卫工作的自动化、智能化发展。

3.建立校园无障碍通讯系统

随着学校的发展,校园面积越来越大,这就需要合理的安排学校的保卫资源,按照一定的区域分布保卫力量,实行定岗定人制度。同时确保保卫工作的信息及时、通畅,人员分布合理、措施有效等。目前所使用的手机由于呼叫必须拨号,且无法群呼等的限制因素,已经无法充分满足如今的高校保卫工作。这就要求要建立一个校园无障碍通信系统,并且不断提升反应速度和能力。比如建立校园110系统,在学生发生任何安全问题之时能够及时的向学校保卫处反应。[4]

结语

综上所述,安全教育在各大高校的保卫工作当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就要求针对目前存在的安全教育不足、保卫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等问题,进一步普及安全教育知识、通过学校、社会各界的合作不断提升学校的安全保卫水平。

参考文献

[1]王雯霞. 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1.

[2]王泽林,胡如朝. 基于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高校安全保卫工作[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05:157-160.

[3]白汤安. 略论高校保卫工作中执法权的重要性[J].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8:53-55.

高中生作文大全篇6

【关键词】 中学语文;作文批改;形式创新;效果

笔者在从教中经常发现,理科教师端着茶水在课下与人轻松聊天,或者在运动场锻炼,很少看到语文教师的身影,因为不少语文教师都深深地陷入作业堆中,更具体的说是在批改作文的乌云下忙碌着。叶圣陶对此颇有感慨:“教师改作文是辛苦的,几十本,一本一本改,可是劳而少功。”(《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一、传统作文批改存在的问题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语文老师都清楚作文要提高,就是要学生多练,但是学生练习多了教师的作文评改可能跟不上,显然,作文的评改也是作文教学过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也是语文教学中最繁重的工作,抽样批阅往往会削弱部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全批全改又太耗时间,经常降低了写作训练的力度。且老师一人评改,耗时费力,反馈慢,效果更是大打折扣。

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老师总是用一把带有个性的尺子衡量所有的学生作文。长此以往学生作文思维易于受到限制,个性被扼杀,甚至部分学生迷失了写作方向,长期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这样的评改方式对学生写作提升作用不大。

二、作文批改的形式创新

为充分尝试作文批改的创新方法,笔者付诸于实践,按计划将本次活动分为三个阶段,以一学期为研修时间,用前半学期作为教师全批全改和面批时期,即第一阶段;后半学期为学生自评加师生互动,即第二阶段;学生互评和家长评改交错进行时期,即第三阶段。

1、教师批改

在这个阶段里笔者设计了两个环节:教师全批全改和教师面批。先沿用“常规式”的全批全改,老师做一次细致的评改,强调相关问题,在老师的全批全改过程中观察学生反映。当作业本发下时,学生看老师批改只看分数不看评语,不怎么积极热情。后续的小练笔中也反映这种效果不佳,以前出现代问题依然是问题,改善不大。而且全批全改耗时长,收效甚微。接下来笔者采用“创新式”的全批全改。根据《中考说明》中的各项得分依据,把作文要求全部打成表格附着在学生的作文纸后面,然后根据学生个人作文情况在相应依据后划勾,最后给出分数。这种批改既大大节省了时间又让学生明确了作文要求。因为批阅方法较为新颖,学生很感兴趣,对自己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印象较深,效果不错。尤其是初三学生,学生作文上交后,利用打勾的形式一节课基本可以完成一个班作文的批改,且针对性很强,大大提高了作文的批改效率。但这种方法用久了,学生的兴趣开始慢慢减退,所以不宜过多使用。

后来改为面批。这个环节是分层进行,先面批层次较高的学生作文,再面批层次较低的学生作文,这样做确实解决学生在作文写作中的一些误区,尤其是中等偏下的学生通过面批在作文选材及剪裁和表述上明显有顿悟。在随后的尝试中也的确发现这种批改有效果,只是耗时稍长,且惠及面窄。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只要帮学生找对了方法,耗时便也显得有意义。

2、 学生批改及师生互改

叶圣陶认为,“作文教学要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他认为“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叶圣陶非常注重学生指导,他有一居精辟的话,那就是“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

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参与,把学生置于事外,缺乏对学生的信任,其实错失了学生自我修正的大好机会,严重影响了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在教学中笔者尝试开展了学生自评及师生互动1次,生生互评2次的训练。师生互评的具体做法是学生先自评,然后教师在学生自评的基础上评价学生的评语,并对整篇作文进行评价,这样既引导了学生如何评价作文又指明了作文的不足。

事实证明,学生自评和师生互动可以使学生静下心来再次阅读自己的作文,并且能够熟悉作文的要求和批改方法,熟练驾驭各种修改符号,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在学生互评中各小组学生通过阅读他人作文学习他人长处发现自己不足,从而得到更大提高。事实上这种方式较受学生喜欢。

3、家长批改

因为一般学生都很少把作文呈给家长看,所以家长的批改也得到了不少家长的认可,家长认为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很神秘,自己总是捉摸不透,很多事情都是背着家长做,通过这次作业的安排,让他们走进了孩子的内心世界,拉近了同孩子的距离,家长们大部分还是很认真的阅读和批改,有不少家长在作文中与孩子进行文字沟通。其中一个马某的家长,每次认真改完后,还在孩子作文后面写一封鼓励性的信件;有的给出了诚恳的批语、告诫。如:“请认真写作文,把字写好!”、“故事叙述太嗦”、“很感人!”等;有的家长还订正了孩子作文中的错别字,在评语中对孩子鼓励有佳,“相信你是最棒的!”“很精彩”等;有些家长在批改中对老师提出了要求或建议。但是因为家长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孩子作文却得不到家长的任何有效指导。

三、效果评价

不过,几次的集中而有针对性的训练的确让笔者和学生收获不少。

笔者经过尝试,作文评改方式的初步创新探究,历时一学期,在各个方面共取得了一定成果。

1、创新式的全批全改简明省时。学生通过这种评改不仅进一步了解了作文的写作要求,还学会了如何正确评价同学作文。

2、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互动式、生生互动式作文评改模式。这种模式不仅解放了老师,还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因为在阅读评改他人的作文中,他们学会了借鉴。

3、出现了以孩子为主体的亲子互动式作文评改模式。

4、老师于活动中得到了提高。笔者把自己在实践中具体的做法及一些经验与同课头的教师交流,与大家一起进行探讨、商榷,得到不少同行的认可。然后在自己作文课堂教学中大胆实践,在实践中结合不同学情,不断地提高个人作文教学水平,同时通过作文教学反复实践、确立有效的作文评改方法,不断优化了作文教学,笔者所带班级的作文受到大家一致好评。

今后笔者将继续以更新观念为前提,以课堂教学为重点,继续开展课堂作文教学的研究,并不断补充大量事实来佐证,在实践中通过不断的创新研究来提高课堂教学的科学性、针对性及实效性,从而为今后的作文批改研究提供充足的理论基础,为自己解开枷锁,从作文批阅的乌云下走出来!

【参考文献】

[1] 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494.

高中生作文大全篇7

推出精品要根植生活坚定理想

全会提出,创作生产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是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文艺界人士对这一论断十分感慨。

北京中北电视艺术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长、国家艺术一级导演尤小刚极为认同这个重要观点。他认为,创作优秀作品是很艰苦的工作,精神产品的产生不能简单用量化的标准来考虑,一是需要国家政策上的鼓励,二是需要人才上的培养,三是靠国家在文化产品发展上的科学规划。

“需要一些有经验的、有责任感的文艺专家、文化专家对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进行宏观指导。文艺创作不能一窝蜂,这样是不可能产生文化精品的。”

尤小刚说,对于文化领域创作,需要用科学的态度来进行规划和推广,千万不要去做追星的事。正在安徽滁州参加中国农民歌会的尤小刚,盛赞歌会体现了群众参与“安徽作为农业大省,这些年政府不惜资金投入,将各地院团、剧院的基础设施加以改造,为文化的发展繁荣奠定了基础。”

中国作协创研部副主任、作家彭学明认为,优秀文艺精品源源不断出现,是一个国家的文化发展繁荣的象征。要出文艺精品,首先应该坚持文学操守,坚持文学良知,坚持文学理想。如果作家缺失了这些,只跟着所谓的市场走,肯定远离时代,远离老百姓,肯定不会产生好作品;第二,要耐得住寂寞,抵得住物欲和功利的诱惑;第三,作品应该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一定要深植泥土,感受民众的呼吸。

中国文联演艺中心主任、歌唱家郁钧剑说,中国文联演艺中心将贯彻全会精神,更好地组织文艺工作者,为群众提供更好的文艺精神食粮,为弘扬主流文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他说,要坚持正确的文艺创作方向,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但文化产业不能完全以市场为导向,否则势必会导致恶俗现象的泛滥。

大发展大繁荣要有充足人才储备

全会提出,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思想,加快培养造就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规模宏大的文化人才队伍。文艺界人士对全会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的论述高度认同和关注,并就如何造就高层次领军人物和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提出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作家梁晓声说,加快人才培养要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结合起来,目前,文化发展繁荣不只是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事情,与高等教育关系很大。高校文化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目前存在一定脱节,高校毕业的文化人才必须在实训基地重新“回炉”,才可为企业在一线使用。这种现象在动漫游戏行业、新媒体行业、网络传播行业等新兴行业比较突出。大学不只是提供文化繁荣发展的消费人群,更应成为文化发展和繁荣的创造主体。

他建议:第一,逐步改变大学一定程度存在的重理轻文的现象。如果未来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产值要有成倍增长,就业人员也会成倍增长,而大学教育在这方面还没有做好准备。大学今后的教育改革也应该加强文化产业、文化创意、艺术传播等方面课程的教育培养,以利于培养更多的文化创意生产的高水平人才。第二,应该加大对艺术类院校的投入,也包括对综合性大学中的艺术院系的投入,提高高等教育中的艺术类、文化创意类和产业类的教育质量水准,培育重点学科基地,为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充足的后备人才。

文化走出去要有高度自觉的主体意识

全会提出,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这让文艺界人士振奋不已,他们纷纷为增强中国文化影响力献计献策。

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民营电影公司、博纳影业集团董事局主席于冬说,中国电影全面产业化改革近10年来取得了长足进步,已经进入到一个高速发展的良好局面,但现在中国虽然是电影大国,却还不是电影强国。

他认为,落实全会精神,中国电影业可以在三个方面做出进一步努力,以提高中国电影的市场占有率。一是尽快提高中国电影的制作质量和技术手段,缩小与电影强国的差距;二是积极利用国际影展和平台推广中国电影,让中国电影成为海外买家的抢手产品;三是通过与国际一流大公司合拍具有中国特色的作品,进入全球电影的商业发行体系,更广泛地传播中国文化和精神内涵。

高中生作文大全篇8

关键词:安全文化建设 石化企业 安全管理

石化企业是一个不可缺少的企业,但是石化企业生产过程中有易燃易爆,有毒气体等情况,是一个危险性很高的职业,在生产过程中程序很复杂、工作强度很高,稍微不认真就可能会发生事故,企业财产和生命很可能造成损失,后果很严重。我们在努力打造安全文化建设的同时要保障不必要的损失,促进安全管理的有效进行。

一、了解安全文化的概念和石化企业现状

“”在企业当中安全生产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企业安全文化是指企业在正常生产过程中的一种保障工作人员安全的集体思想意识。也可以定义为安全文化是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准则的总和。安全文化是人类文明的象征,也是推进社会前进的方法和重要任务。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石化企业发生了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成为了支撑国民经济发展很重要的力量。中国原油一次加工已经达到5亿吨/年,已经位居世界第二。在过去的十年里是中国能力增长最大、速度最快的几年。我国已经形成了17个千万吨炼油基地,在这17个基地中,大连的石化产量达到2500万吨。还有就是外资公司在我国炼油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石油资源分布的有限,中国石化的炼制厂区主要分布在华东和中南两个地区,面临着一些挑战,但随着国际化的深入,中国石化企业的发展潜力很大。

二、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使企业以传统的模式转向了以市场为主导,以经济手段为主的道路上来。但是企业的竞争很激烈,加上瞬息万变的市场,很多企业从利益的角度分析,重利益,轻安全的思想。对安全工作管理产生了松懈,甚至企业撤销安全管理机构人员,导致一些企业事故发生的几率很好,比如,2003年重庆一家企业硫化氢中毒死亡;2004年发生重大矿难事故等很多因为安全意识不高或者说根本没有安全机制的保障造成的人员安全的问题。事情的背景就是没有把安全文化建设落到个人,致使工作人员安全意识不高,不安规则制度做事,最终造成不幸的事情发生。所以要大力提倡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全方位提高工人素质,加强自我保护的意识,才能消除安全的隐患。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安全的保障是很重大的任务,大力倡导安全文化建设是很有必要并且有意义的一件事情。

三、安全文化建设在石化企业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石化企业中的安全管理是企业上层对员工安全考虑,实现安全生产的基本方式。石化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可以有效的增强安全防范意识,企业可以很好的建立安全管理机制。安全文化建设在石化去安全管理中有以下几个积极作用:

1.安全文化建设有利于增强安全管理防范意识

石化企业的工作内容的风险很高,石化企业要通过很多的途径来减少工作风险,通过安全文化建设,让员工们真正的领悟到安全的重要性,当员工在思想上被潜意识接纳之后,防范意识自然就能提升,作为言传身教的员工的管理者也受到感染,增强防范意识。有效的落实安全文化建设让每个环节都有安全文化建设的监督,让企业的管理更安全。深入到员工的每一个细节中去,让企业的生产井井有条,做到安全文化建设在管理者和员工之间达成一种思想上的领悟,才能真正增强安全管理防范意识。

2.可以更好的形成安全管理长效机制

石化企业发展从头到尾,安全管理是一个长期的任务,不是在某个时段发生的事情。安全文化其实就是工作人员内心对安全的一种意识,安全文化建设能够使管理者管理意识更加的清晰,使员工更好的规范化。安全文化建设可以形成一种长期的安全管理机制,只要企业形成了这种管理意识,如果安全文化建设在人们心中成为了一种常规化的意识,企业才能形成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

3.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可以树立员工正确的安全生产观念

要想搞好安全管理那就要树立正确的安全生产观,要正确认识安全文化在某种意义上讲它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价值和在树立正确安全生产观当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安全管理和安全文化建设很好的相结合在一起,将安全意识渗透到企业精神当中去,重视安全培养,从中发挥安全管理中的强大力量,促进安全管理有效健康的发展。

四、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建议

1.健全的组织管理

企业要有健全的机构,和管理理念,让职工在岗位上充分发挥自己的强项,跳动职工的积极性,是员工投身到企业安全管理中去。提高安全管理的组织效率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把安全落实到每个岗位,每个人,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2,适当的实施安全考核,把安全绩效考核与员工的工资联系在一起,增强员工的责任感,来做到让员工提高安全意识;3,成立一个安全委员会,内容明确安全管理的分工和职责,这样有效的防止风险的发生。

2.树立企业的安全理念

企业要把保证职工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营造出一种人人安全的良好氛围。要规范安全手册规章制度,人人一册,组织全体职工认真学习,做到让职工认同安全手册,从而全面避免不良的事情发生。

五、总结:

市场在激烈的竞争中,很多企业认识到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所在。经过企业的共同努力,探寻到一套有效的安全文化建设体制,提高员工安全意识,让员工进一步加强自身的安全生产意识,做到工作部松懈的同时安全警钟长鸣的一个良好状态,降低事故发生,最后推进安全生产机制建设和安全文化建设,为石化企业的发展提供条件的同时也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崔克林.浅谈石化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在安全管理中的作用[J].安全、健康和环境,2012,12(9):54-56.

[2]张宇炜.浅谈石化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在安全管理中的作用[J].化工管理,2013,(16):64-64.

上一篇:饮事班的故事范文 下一篇:半命题作文大全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