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命题作文大全范文

时间:2023-09-26 20:01:31

半命题作文大全

半命题作文大全篇1

语基部分的命题,在经验丰富的组长D老师、年富力强的小S老师及手脚麻利的我的密切合作之下,进行得顺风顺水。然而,在作文命题上,我们遇见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工作始终停滞不前。眼睁睁地看着大限将近,组长发威下令:老办法,仨人各列一组题目,广泛撒网,重点捕捞!

一个上午的时间。我们的草稿纸上密密麻麻爬满了面目狰狞的方块文字。世界上最残忍之事,莫过于辛苦孕育后再亲手毁灭。我一遍一遍地审视自己拟定的题目,一次又一次地扮演最狠心的角色。最后只有D老师的命题《和你在一起》,让我们眼前一亮。然而“史册”再一翻,这个题目已被其他考区用过,刚才的兴奋劲儿,瞬间遁形。

“长此以往,人将不人了啊!”关键时刻,我永远是最沉不住气的那个。苦闷、烦躁、不安,我终于忍受不了脑袋中的那一团糨糊,开始放开喉咙——何以解忧?唯有高歌呀:“走过春天,走过四季;走过春天,走过我自己……”

“Cut!”D老师惊呼,“嘿,你刚才唱的是什么?再唱一遍,再唱一遍!”

“走过春天,走过四季;走过春天,走过我自己……”这下。我居然胆怯得温柔起来。

“这个不错啊,走过,走过,怎么样?以‘走过’为话题怎么样?”D老师一脸激动。

“Out了吧?”我仍然怯生生。

“不然,半命题作文‘走过_________’,怎么样?”看来,D老师是真来了灵感。

“可以可以!”我和小S异口同声。

就这样,这第一个难产的娃,总算顺利诞生了。但是,我们心里有数,生娃这件事,生下来,未必就能平安成长,不到定稿的那一刻,这半颗心仍然得悬着。更何况,另外一个题目还没有着落呢。我们那地儿近几年来考的都是选题作文,半命题确定了,按照我们之前讨论的结果,还应该有一道全命题作文,所以——继续熬着吧。

这全命题作文。既不能考人家考过的,也不能让考生无话可说,更不能和半命题“撞车”,可真是难坏了我们仨这“黄金搭档”。

“该死的全命题作文,要不然弄个新材料作文算了。”牢骚再起。

可是我们知道,中考生只在十几天前的质检测试中考过一次新材料作文,大部分考生尤其农村的考生对它很是陌生。肯定还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一旦出现这种题型。不管难易如何,必将引来质疑。更重要的是万一考生不适应此类题型,影响他们的发挥。那罪过可真大了去了!

都说医者父母心。而此时的我们既要顾全大局,又要推陈出新,既要照顾绝大部分考生实际,又得能让他们拉开层次以利于选拔。如此种种,须比“父母”更细心更耐心更具爱心。

再次翻阅手上的杂志,猛然发现,上面的目录此时竟然如此富有魅力,于是一字一字地读,一行一行地看,完全沉浸在这种新奇的快乐当中。突然,一行字吸引了我——“放弃是成功的第一步”,我马上脱口而出:“‘放弃是成功的第一步’,怎么样啊?”

“不行。单说‘放弃’范围太窄了。”D老师马上否定了。

“那就‘_________是成功的第一步’,半命题,怎么样?”要我放弃,实在心有不甘。

“半命题我们不是已经有了吗?”小S提醒我说道。

“哎……”又是一阵叹息。

接着,仍然是长久的沉默。各自冥思,各自苦想。突然,又一个题目闯入我的眼球——“错误让我如此美丽”。咦,这个好像不错啊。于是,我再次提交讨论。

“这个题目看起来有点美啊,只是单说‘错误’,范围还不是太窄了吗?”

“那就‘_________让我如此美丽’。”我穷追不舍。

“你怎么还是半命题啊?”小S忍不住又说了。

“什么让我如此美丽,什么让我如此美丽,这多好啊,很美的一个题目,哦,不是有一首歌怎么唱来着:‘今夜的寂寞让我如此美丽……’——要不,‘寂寞让我如此美丽’?”好不容易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怎能说放就放啊?

“你让我如此美丽!”D老师突然兴奋起来。

“这个题目好,这个题目好!”我们都激动起来。显然,题目中的“你”,可以是诸如同学、老师、父母的某个人。也可以是如动物、植物、书籍等某一物,还可以是如困难、挫折、良好的习惯、坚韧的品质等其他抽象的内容;而题目中另一关键词“美丽”也可作多角度的立意,能够体现区分度。而且这道题目,对考生来讲写记叙文更好发挥,和半命题作文“走过_________”更适合写议论文相对应,有利于考生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题目和文体来写。

于是,作文题就这样被我们大体定了下来,但是我们总觉得还缺少点什么,整个题目看起来好像有点单调,而考生看到半命题“走过_________”会不会茫然了一些呢,我们忍不住又提心吊胆起来。“这个好办,就给半命题作文写一段提示语吧。”姜到底还是老的辣,经过一番斟酌,D老师亲自捉刀,一道完整的半命题作文题终于出炉了。

时隔多年,命题过程中的种种煎熬总会在脑海中清晰闪现,过程的艰辛越发显示收获的可贵。后来我一直很负责任、很理直气壮地告诉我的学生们:你们怕考砸,出卷老师比你们更怕考砸,他们的一举一动牵动着千千万万个考生的升学命运。他们任重道远,不敢胡来,他们不会故意为难你们,他们定会充分考虑你们的实际。作文题。总有一个角度可以让你写出来,而你们要做的就是在平时的作文实践中踏踏实实地练好基本功。中考作文题,远远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可怕。

半命题作文大全篇2

[关键词]中考作文 命题 分析 预测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070041

综观《2014年全国中考真题25套》,对2014年全国中考作文命题作如下分析:

一、命题形式

1.依然是四种命题形式(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给材料作文),话题作文越来越少,仅有三个省(河北省、山西省、福建省厦门市)使用。因为话题作文容易套作,考察不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它太空泛,而且有一段时间用得很滥,多年前就有教师发表意见,要求不用话题作文。

2.向高考靠拢,给材料作文越来越受到命题老师的青睐。2014年有6个省市(重庆市、河南省、湖北黄冈、湖北武汉、浙江杭州、山东潍坊)采用了,占四分之一。

3.半命题作文形式有减少趋势,2014年只有7个省市用了(重庆市、南京市、长沙市、成都市、烟台市、甘肃兰州市、福建厦门市),我想主要是因为半命题作文也较空泛,而且今年半命题作文形式有变化,那就是将题目补充完整的内容实行控制,不能随意填写,选择性较少。比如:江苏南京的考题“只是因为__________”只能从“那本书”“那条路”“那个人”三个短语中任选一个,填在横线上,将题目补充完整。

4.命题作文依然是重头戏,占了60%以上。我们统计的这26份试卷有15个省市还是采用命题作文形式。因为命题作文更能考出学生作文的功底。比如审题能力,同时又能更好地防止宿构套作。

二、命制模式

1.向高考试卷学习,采取一小一大命制模式,有北京市、山西省、湖南省长沙市等。如,北京市:校学生会准备出一期“献给母校”的专刊。要求考生以一个初三毕业生的名义为“感恩”栏目写一段话,而且限定在班主任、任课教师、校医、保安、图书管理员中任选一个表示感谢的心意,字数在150-200之间,分值10分。

2.灵活机动两题选一命题模式:有7个省市选用。今年,我们江西就是采用这种。江西省:在“勇往直前”与“学会等待”中任选一题作文。这种模式,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或者较有生活感悟的题目进行写作,得分会较高。

3.单纯命制一题模式还是占主导地位,从我们所考察的25省市作文题看,有18个省市,占了70%之多。分值设置有两种情况,如果整个语文试卷是120分的,作文为50分;如果整个语文试卷是150分的,作文则为60分(上海市),或者55分(安徽省)。

三、命题解读与2015年命题预测

1.作文命题设置的内容依然是要求考生平常注意到:关注自身的成长体验、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他人;倡导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例如,《这里有属于我的世界》(北京市)、《这里也有兴趣》(上海市)、《我心灵的甘露》(天津市)、《说说我自己》(安徽省)、《勇往直前》《学会等待》(江西省)、《成长路上有你真好》(湖北黄冈)等等。我手写我心,我的世界我做主,学生都是“有米”之巧妇,所以不会让考生无话可说,反而是文思泉涌,得高分的很多。所以,2015年的大方向不会变,依然会继续关注。

2.2015年中考命题在命题形式、命题模式上还将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命题作文还会占主导地位,单纯命制一题模式还会很多。这里我们特别推崇长沙市的中考作文题,它既采用了一小一大作文形式,同时大作文又是两题选一形式;大作文是两道作文题,又有两种:其一为命题作文《那份不一样的情》,其二为半命题作文《我们一起品味过的__________(快乐/忧伤)》。真是一箭多“雕”啊,令人佩服命题者的“智慧”!

四、2015年中考作文应对策略

1.强化学生作文基本功训练,尤其是审题能力的训练。平常老师要加强审题指导。

2.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给材料作文,四种形式都要训练,尤其是给材料作文,因为我们平常训练得太少,而高考则全部是给材料作文,江西中考一直没有考过,也该到了尝试的时候了,这样对他们高中作文考试很有利。

给材料作文,关键在立意。一般来说,文章的立意越有深度,在同类题材的文章中就占尽了优势。中考也是试图把“有思想”的考生选。

3.越是华美的语言越是能引起阅卷者的注意,让老师们在你文章上停留的时间更长,获取高分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所以平常要多进行语言方面的锤炼。

半命题作文大全篇3

关键词:错误命题;类比;归纳

文章编号:1005-6629(2009)08-0106-05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

《化学教学》2008年第11期刊登了唐敏老师所作的题为“化学教学中值得关注的一些问题”[1]一文(下称“问题”一文), 我刚拿到杂志就拜读了一遍,我被文中有针对性地对一些错误命题的深刻分析深深地吸引住了,同时也被唐敏老师严谨治学的作风、日积月累的习惯深深地感动了。寒假在校值班的一天,我又从头到尾详读了两遍。现将这三次阅读中的诸多感想与同仁一起分享和探讨。

1第一次阅读的启示

的确,课堂教学中的口误和笔误是相当多的,这对一个化学教师来说是需要努力克服的。同时,化学教学中还存在太多不成熟的甚至错误的命题,如果这些错误命题主要来自于教师个人的认识误区,这是不应该的。“问题”一文中明确指出“值得关注”,同时还多次强调教师要加强专业修炼--“多学习、多充电”。对此,我也十分赞赏。

此外,“问题”一文中还指出:“在教学中,我们不能把话讲得太死,这样容易犯科学性错误”,对这句话我是有深刻体会的。就拿“混合物”来说吧,“像空气这样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混合物”[2], 虽然前后两个“物质”在内涵上是不同的,但是这种用“物质”来定义“物质”的定义简直就是“绕口令”,因此我也经常避开,将它改为“由两种或多种成分混合而成的物质叫混合物”。又如“问题”一文中针对“酚遇氯化铁显紫色”这一错误命题,指出“酚遇氯化铁都显色,但不一定是紫色,而且还可能是沉淀”,在大学有机化学中的描述则往往是“大多数酚与FeCl3溶液作用生成带颜色的络离子,不同的酚生成的颜色各不相同”[3]。化学中带有“一般”、“大多数”、“绝大多数”的描述是相当普遍的,可见,化学既不像数学那样“经典”也不像物理那样“确切”。我个人虽然也曾经把化学定义为“变化之学”[4],但在与同行交流时也经常用“不死不活,先死后活”来形容中学化学学科的学习特点。所谓“不死不活”指的是中学阶段的化学学习既不像典型的理科如数学和物理学科那样偏向于纯粹的逻辑来学习,也不像典型的文科那样偏向于机械的记忆来学习;所谓“先死后活”指的是中学化学学习往往是先要记忆大量的关于物质的性质、概念和原理,然后才能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熟练运用,并逐渐减少了记忆的份量。我觉得造成中学化学学科学习“不死不活”的原因有二:首先,化学学科本身仍在不断的发展变化。化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质,化学同时又在不断地创造新的物质,可以说,我们的研究对象是无穷尽的,其结论是由不完全归纳法得到的,因此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这同时也预示化学学科具有更为广阔的研究空间和发展前景。其次,化学学习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学阶段的化学学习是化学学习的启蒙阶段,因此也没有必要下太多的定论,或许能给学生的发展留更多的思考空间。

2 第二次阅读的探讨

任何论述都不可能天衣无缝,因此我在第二次阅读中假定“问题”一文中的某些观点是错误的,我试图找出其中的错误或不足,并且寻找证据以将它驳倒,这样的阅读的确很困难。但是我只想到了一些不同的观点和看法,或者只能说是一些蛛丝马迹,也找不到将其驳倒的确凿证据。在此与大家一起探讨三个问题,以求抛砖引玉,从而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有更开阔的思路,有更深刻的认识。

2.1关于原子半径的探讨

“问题”一文中指出:“‘在进行原子或离子半径大小比较时,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只要查一下有关半径的数据,就会发现一般IA和IIA的原子半径都比其下一周期的VIA、VIIA的原子半径大,显然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的结论有点想当然。”

“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这个命题本身有致命的弱点我们暂且不论,但我认为,这一命题至少在一定条件下是成立的。考虑问题是需要条件的,没有条件,命题要么就是真理,放之四海皆受用,要么就是没有任何用处。命题如果没有条件,或许更有断章取义的嫌疑。

如果给上述命题加上合理的条件也未尝不可,如“一般情况下,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显然,这些描述对于教师来说意义不大,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没有意义的,至少能让他们认识到这样一种规律的存在,但又不是确凿无疑的,还有继续考证的必要。如教材中的描述:“碱金属元素的原子,其最外电子层上都只有1个电子,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多,它们的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5], 这一结论同样可以推广到其他各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比较。

此外,原子半径的标度很多,各种不同标度的原子半径显然不同,甚至差别可能很大。通常书籍上记载的原子半径往往是通过测定结构的实验方法进行计算而得到的,但是它同样仍有三种基本形式:一是“共价半径”,由共价分子或原子晶体中原子的核间距计算而得;二是“范德华半径”,由共价分子之间的最短距离计算而得;三是“金属半径”,由金属晶体中原子的最短核间距计算而得。一般说来, 共价半径较小,金属半径居中, 范德华半径最大[6]。 原高中化学教材中也曾以脚注的方式指出:“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半径测定与相邻非金属元素的依据不同,数字不具有可比性, 故不列出。”[7] 这一表述中其实也隐含了金属原子与非金属原子半径的测定方式也不尽相同。如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兰氏化学手册》[8]中所载的原子半径绝大多数是金属的原子半径,氢、氮、氧、氯、溴、碳、砷、碘等非金属元素则没有列出原子半径,而它们的半径则列在共价半径栏目中。显然,把3种不同概念的原子半径混为一谈是毫无意义的。换言之,比较不同原子的相对大小,取用的数据来源必须一致。

2.2 关于Ca(HCO3)2沉淀的探讨

“问题”一文中指出:“‘NaHCO3与CaCl2、BaCl2等不反应’, 这也是教师不去查证的结果,由于碳酸氢钙和碳酸氢钡能溶于水,但溶解度并不是很大,所以当二者的浓度稍大,就会明显地看到白色沉淀。”

NaHCO3与CaCl2、BaCl2反应的确能得到白色浑浊物,究竟是不是Ca(HCO3)2和Ba(HCO3)2, 我认为需要考证。“问题”一文中称“溶解度并不是很大”,我翻遍《兰氏化学手册》和《化学数据速查手册》[9]竟然找不到碱土金属的碳酸氢盐的踪影,更不用说它们的物理性质和热力学参数了。可见,迄今为止尚未有人从水溶液中分离出Ca(HCO3)2和Ba(HCO3)2等碱土金属的碳酸氢盐,但是几乎所有的化学教材却都承认Ca(HCO3)2和Ba(HCO3)2的存在,如大学无机化学教材中就有这样的描述:“碱土金属的硝酸盐、氯酸盐、高氯酸盐、醋酸盐、酸式碳酸盐、酸式草酸盐、磷酸二氢盐易溶”[10]。我认为,我们与其信其无,不如信其有,这正像我们还没有分离出H2CO3,但仍然相信有这种物质的存在。如果这种沉淀是Ca(HCO3)2和Ba(HCO3)2, 那么我们得到Ca(HCO3)2和Ba(HCO3)2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按理也就可以获得它们的物理性质的数据,但这又与上述手册中的描述是有出入的。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因此,我认为这种沉淀最有可能是CaCO3(或BaCO3)。因为在NaHCO3溶液中存在以下三个化学平衡:

H2O H++OH-,HCO3- H++CO32-,HCO3-+H2O H2CO3+OH-。

已知25 ℃时,0.1 mol・L-1的NaHCO3溶液的pH为8.3, H2CO3的电离常数K1=4.3×10-7, K2=5.61×10-11[11],CaCO3的溶度积常数Ksp=4.96×10-9[12]。因此有:

c(H+)=10-8.3 mol・L-1, c(OH-)=10-6.7 mol・L-1。

设c(HCO3-)=x mol・L-1, c(CO32-)=y mol・L-1,c(H2CO3)=z mol・L-1, 则有:

c(HCO3-)+c(CO32-)+c(H2CO3)=[x+y+z] mol・L-1=0.1,

c(H+)・c(CO32-)/c(HCO3-)=10-8.3× y/x = K2 = 5.61×10-11,

c(H2CO3)・c(OH-)/c(HCO3-)=z×10-6.7/x=Kw/K1=10-14/(4.3×10-7)。由此可以得到:

x=c(HCO3-)=8.86×10-2 mol・L-1, y=c(CO32-)=9.92×10-4 mol・L-1,z=c(H2CO3)=1.04×10-2 mol・L-1。

假设在3 mL 0.1 mol・L-1的NaHCO3溶液中滴入1滴(以1/20 mL计)0.1 mol・L-1的CaCl2溶液, 则有:

c(Ca2+)= [0.1 mol・L-1 ×(1/20)mL]/3 mL=1.67×10-3 mol・L-1,

c(Ca2+)・c(CO32-)=1.67×10-3 a×9.92×10-4=1.66×10-7>>Ksp= 4.96×10-9。

从计算的角度看,向0.1 mol・L-1的NaHCO3溶液中滴加1滴0.1 mol・L-1的CaCl2就能产生CaCO3沉淀。

2.3关于酸与水的探讨

“问题”一文中多次谈到有关酸与水的问题,文中认为“钠和水的反应可以认为是钠与水电离出的氢离子反应”,“苯酚的酸性比乙醇强,所以钠与苯酚要比钠与乙醇反应快”,“酸都是抑制水的电离”等三个命题存在着错误,而我认为都有必要作深入探讨。

金属钠在与水的反应中失去电子,那就要看水中哪些微粒最容易得电子(H+>H2O>OH-), 但是又要考虑到浓度问题(H2O>>H+=OH-)。我们是否可以作这样的假设,金属钠与水反应可能存在以下两种并存的竞争过程(见图1):

① NaNa++e-, H2O+e-H2O-

② H2O-OH-+H(I)

③ H+HH2

① H2OH++OH-

② NaNa++e-, H++e-H(II)

③ H+HH2

图1Na与H2O反应的可能过程

如果作了这样的假设,就可以比较妥当地解释水和盐酸分别与金属钠反应时现象的相似性了。我认为“钠和水的反应可以认为是钠与水电离出的氢离子反应”至少在形式上应该是正确的,至于真正的反应机理如何,我们也无法确认。

苯酚和乙醇分别与金属钠反应在产生氢气的速率比较上出现的意外现象则是因为反应生成的苯酚钠和乙醇钠难溶于苯酚而易溶于乙醇所致。如果选择能快速溶解苯酚钠和乙醇钠的溶剂如丙酮,则可以得到较为明显的现象。此外,在金属钠与液体反应的速率比较中,我们往往借助于产生H2气泡的速率来判断化学反应的速率,但应该引起注意的是,这些实验中最难控制的因素就是如何保证金属钠与液体的同等接触,当金属钠浮在液面上时,我们就难以确信这种比较是科学的。

“问题”一文中以硼酸H3BO3+H2O B(OH)4-+H+来反驳命题“酸都是抑制水的电离”,这显然是正确的。并且建立了一个新的命题――“自身能电离产生氢离子的物质,对水的电离都是起抑制作用的”,并以“NaHSO4、NaHSO3、NaH2PO4等虽然不是酸,但自身能电离出氢离子,所以也都是抑制水的电离的”佐证。我想这个新的命题可能还是不够科学,我想举两个例子:第一个是自身能电离产生H+的水(H2 OH++OH-), 但它却不能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第二个是自身不能电离产生H+的氯化氢气体(非得溶于水才能电离产生H+,这实际上是酸的通性,通常也可以表示为HCl+H2O=H3O++Cl-),但它却能抑制水的电离。从这一点上看上述新命题中对所谓的“自身能电离产生氢离子的物质”没有做好解释。实际上NaHSO4、NaHSO3、NaH2PO4等自身能否电离出H+是比较清楚的事,它们只有溶于水时才能电离产生H+。倘若我们承认NaHSO4等自身能够电离出H+,是否我们同样可以认为NaHCO3也能够电离出H+(NaHCO3=Na++HCO3-,HCO3- H++CO32-)呢?只不过是程度大小有别罢了,否则我们就只能说NaHCO3溶液中不存在CO32-,这显然与事实不符。事实上,我们很难给“如何才能抑制水的电离”下一个定论,或创造这样一个命题:“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在不消耗H2O的前提下,增大溶液中H+或OH-的浓度均能抑制水的电离”,或许较为确切。

3 第三次阅读的反思

在前两次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的第三次阅读,希望能对文章所讨论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下面从两个角度对“问题”一文中所讨论的问题谈一些不太成熟的看法与大家商讨。

3.1错误命题的原因分析

从命题的来源分析“问题”一文中所列举的错误命题,其形成的基本途径是类比和归纳。

很早以前,我国就有“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成语,言简意骇,完备而深刻地说明了类比在认识中的重大作用。卢瑟福的原子结构“行星模型”、惠更斯的光“波动说”、德布罗意的物质粒子“波粒二象性”、狄拉克的“正电子预言”、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哈维的血液循环理论、欧姆定律、细胞学说等,都有类比方法的汗马功劳。但是,世界上至善尽美的东西是不存在的。创造性有余而可靠性不足,正是类比方法二重性的表现。也就是说,类比方法所得出的结论具有或然性。如果有人进行统计,一定会发现,成功的事例远远少于失败的事例。类比是一种从特殊到特殊的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同或相似而推断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逻辑方法。事物之间具有相同点或相似点,这使类比成为可能。但事物之间必有差异,这就使类比的结论带有或然性。一般说来,两个事物相似方面越多,相似方面的相关性越强、不同方面的相关性也越强,我们才较为确信这种类比的可靠性。因此,我们在充分估价类比的开拓、创新作用的同时,必须保持清新的头脑,认识到类比的天生不足,做到依靠它又不迷信它,不把它绝对化,而要巧妙地配之以其他的科学方法,从而使思想更加符合客观实际。

归纳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就是根据某些事物具有的共同属性,推断出整类事物都具有这种共同属性。科学研究的根本任务就是揭示一般,可见归纳法在科学中也大有“用武之地”。科学史中诸如波义耳定律、盖-吕萨克定律、查理定律、奥斯特定律、法拉第定律、生存竞争规律以及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等等,都是借归纳之助而总结出来的。使用归纳法,可以帮助我们从感性经验走向理性认识。但是我们平常所使用的归纳法却往往是不完全归纳法,其研究对象的不完全,没有穷举全部对象,因而就不能担保没有例外,以偏概全是靠不住的。正如美国著名物理学家、196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理查德・费恩曼在“科学的不确定性”一文中指出的: 我们今天称之为科学知识的东西, 就是由具有不同程度的不确定性陈述所构成的集合体, 它们中的一些很难确定是否正确,一些几乎可以肯定是正确的, 但是没有确定无疑是绝对正确的。[13]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3.2错误命题的教学价值

通过对“问题”一文的三次阅读和思考,我对教学中的命题有以下认识:首先,谁是命题的创造主体?教师不应该成为创造命题的主体,更不应该让学生死记教师创造的命题,更何况有些命题或许是目前来看就是错误的,学生应该是命题创造和命题分析的主体。其次,错误命题有无价值?一个命题,不管是正确还是错误的,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即便是一个错误的命题,它同样可以让我们认识到错误所在,还可以帮助我们避免错误的方向,同时又可以让我们对问题的认识在广度和深度上拓展和延伸。查德・费恩曼说得好:“如果一个命题不属于科学的命题,而且它不能够接受观察的检验,并不意味着它是个无意义的命题、错误的命题或愚蠢的命题。”[14]

科学研究中关于原子结构的认识过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电子的发现导致汤姆逊推敲“实心球”模型的正确性,并于1904年提出“面包夹葡萄干”模型,α粒子散射实验发现了原子核导致卢瑟福推敲“面包夹葡萄干”模型的正确性,并于1911年提出了“行星模型”,……难道我们就因此而否认道尔顿、汤姆逊对原子结构研究的贡献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科学就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着的科学,今天的“科学”百年之后未必仍然是“科学”。

问题是科学研究和科学学习的起点,命题中存在问题或错误,恰恰可以为研究和学习找到新的起点。现以“问题”一文中提到的“由CO2与Na2O2反应来类比SO2与Na2O2反应”为例来说明错误命题的教学处理,其主要过程如下:①回顾:要推测SO2与Na2O2的反应,就需要在已学的知识中搜索关于Na2O2的性质(回顾了Na2O2的性质及其变化);②类比:将SO2与CO2类比,得出临结论:2SO2+2Na2O2=2Na2SO3+O2(对比了SO2和CO2性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同时学习和训练了类比的方法);③验证:用实验方法验证产物,同时也验证预测结论的正确性(训练学生实验的设计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学习和训练实证的方法);④解释:利用SO2与CO2的相似性或差异性进行解释并得出正确的结论。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化学学习和化学研究的一个缩影:大胆猜想,小心求证,不断建构合理的解释。既然如此,何乐而不为呢?

参考文献:

[1]唐敏.化学教学中值得关注的一些问题[J].化学教学,2008(11):76~78.

[2]课程教材研究所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第2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27.

[3]尹冬冬.有机化学上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51.

[4]林海斌.中学阶段同价硫元素氧化还原性的教学探讨――兼谈对"化学"之我见[J].化学教育,2008,29(8):26~27.

[5][7]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化学・第一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36,95.

[6][10][11][12]北京师范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等.无机化学上册.第4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54~55,659~660,567~568,419.

[8](美)J.A.迪安主编,魏俊发等译.兰氏化学手册[M].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4.31~4.38.

[9]李梦龙.化学数据速查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13][14]《清澈的理性》选编组.清澈的理性:科学人文读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71,64.

半命题作文大全篇4

如何才能摆脱上述窘境,确立好写作教学中的师生地位,从而有效实施写作教学呢?我认为从当前高中写作课的诸多表现看,要确保写作教学的实效性,端正和进一步更新教学观念,在写作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恰当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为学生的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是首要问题。同时,从方法层面看,师生双方默契配合的写作教学,如同开阔的精神地平线上导与驰的艺术。只有这样,写作教学的春天才会真正到来。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让学生爱上写作呢?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

对于高中生来说“写什么”是“如何写”的灵魂和核心,前提和基础。“如何写”的每一个过程,无不是“写什么”的具体体现,从“写什么”的角度去解决“如何写”,才是抓住了问题的要害。课标已经指出,写作的真正源头在生活;或者说,学生的思想和情感源自朴素而意蕴颇丰的日常生活。因此,指导学生参与生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发展学生的写作思维是写作教学的首要任务。语文教师的使命就是创造条件、提供机遇,“导”学生投入生活之海任其畅游。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

二、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题好一半文”,只有学生感兴趣的题目,才能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和强烈的表达欲望,才能变外加的“要我写”为“我要写”,变写作负担为写作乐趣。长期以来,我们在命题上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水平,致使学生无法写出真情实感之作,很难说出自己想说的话。所以,写作之前教师的命题至关重要,一定要符合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以我手写我心的原则。

叶圣陶说:“凡是贤明的国文老师,他出的题目应不超出学生的经验范围。”作文命题最基本的要求是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一个好的题目它应像鲜花吸引蜜蜂那样吸引学生,让学生一见倾心,于是兴趣顿生,跃跃欲试。写这样的作文,学生平时生活的积累会奔涌笔下,平时积聚的情感会如溃堤般宣泄,好文章就自然水到渠成。作文命题还应具有一定的开放度,让学生可以发表不同的意见和看法,给学生以思维的空间和思维的自由。

《课标》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只要是从激发学生写作激情角度说,教师指导学生在生活积累、思想深度开掘基础上建立作文题库的方法,也不失为一条简洁可行、易于操作的途径。首先将学生分组,每组提供备选题目,阐述出题理由;其次,全班筛选;再次,正式建立作文题库;最后,每个学期都对作文题库进行滚动式更新,激发全班竞选题目活力。建立了学生们喜欢浏览、徘徊的“精神家园”,他们的心中就会时时涌起写作的热情和冲动,这样的“零距离”写作不就是一种享受吗?

三、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当学生有了一定的生活积累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并强烈的想要释放、宣泄和自我展示时,教师的指导是有积极作用的。教师的目光应聚焦于“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这个基本目标上。教师的指导贵在精简、一语到位,能使全班同学都信服乃至佩服教师的睿智眼力、敏捷才思,这对今后的写作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情感投资。

例如,对于半命题作文补题技巧的指导,能在文章的立意构思方面给学生以启发。写好半命题作文的关键,在于把握“一半命题”的权利与空间。半命题作文的补题看似简单,但个中颇有奥妙。如何把半命题变为便于自己发挥的命题,是一种“秤砣虽小压千斤”的高层次构思技巧。补题要充分调动生活积累,考虑自我写作的特长,以内容“熟”为考虑的重点,以立意“新”为前提,以“口子小”为上策,以“准、新、简、巧”为原则,闪亮登场,抢人眼球。技巧的指导还只是停留在表面层次,真正有深度的指导是从思想认识上使学生时有顿悟和豁然开朗之感。叶圣陶先生说过:“通过写作关,大概须在思想认识方面多下工夫,思想认识是文章的质料。”只有把学生的思想引领到曲径通幽、柳暗花明的境地,使他们感受到思想的光华和魅力,才能使他们的写作出现“质”的飞跃。

总之,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在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今天,只有解决了作文的效率问题,语文教学的效率才能真正提高。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完成作文课堂上角色的转换,在写作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兴趣,同时注重有效的及时的引导,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进行创造性地教学,努力提高作文教学的实效性。

半命题作文大全篇5

一、了解半命题作文的结构形式

写好半命题作文首先要了解它的结构形式。半命题作文从本质上讲,只是为考生划定了一个写作范围,而把选材、立意等的权利留给了学生。半命题作文拟题的结构形式一般有如下几种。

1.命前半题:“ 让我回味无穷”(2011厦门市)、

“ 童心”(2011温州市)、“ 不普通”(2011宁波市)、“ 是我的一张名片”(2011长沙市)、“ 并不平凡”(2011芜湖市)、“ 和我的对话”(2011宁德市)、 “ 的路”(2011遵义市)、“ 让我陶醉”(2010兰州市)、“ 来了”(2010河北省)、“ 让我久久不能忘怀”(2010青岛市)、“ 的滋味”(2010日照市)、 “ 真有意思”(2010绵阳市)、“ ,让生活更美好”(2009金华市)、“ 的承诺”“ 之路(2009娄底市)、“ ,太棒了!”(2009年山西省)、“ 的呼唤”(2008长春市)、“ 你好”(2008天津市)。

2.命后半题:“传递 ”(2011江西省)、“说句心里话,我也 ”(2011贵阳市)、“给自己一些 ”(2011深圳市)、“宁愿 ”(2011孝感市)、“爱是 ”(2010重庆市)、“我身边的 ”(2010河南省)、“不会变的是 ”(2010安徽省)、“越长大,越 ”(2010绍兴市)、“曾经错过的 ”(2010荆州市)、“我读 ”(2010江西省)、“留住 ”(2010遵义市)、“我心中的 ”(2010海南省)、“请让我 ”(2010牡丹江市)、“不该丢弃的 ”(2010临沂市)、“共享 ”(2010潍坊市)、“写给 ”(2010嘉兴市)、“漫步 ”(2010厦门市)、“走过 ”(2010漳州市)、“阅读,让我 ”(2010襄樊市)、“我多想 ”(2010黄冈市)、“心中的 ”(2010邵阳市)、“比金子还要珍贵的是 ”(2010孝感市)、“那曾经感动我的 ”(2010怀化市)、“成长也需要 ”(2010贵阳市)、“感受 ”(2010达州市)、“呼唤 ”(2010泸州市)、“我读懂

了 ”(2009遵义市)、“没想到我如此 (浮躁、虚荣、坚强、幸运、依赖父母)”(2009黄冈市)、 “在考验中 (成长、感悟……)”(2009淮安市)、 “给自己一个 ”(2009黔东南州)、“那一刻,我们 ”(2008河北省)、“为了心中的

”(2008荆州市)。

3.命中间部分:“其实 就在我身边”(南宁市)、“藏在

中的秘密”(2011株洲市)、“我改变了 色彩”(2011重庆市)、“怀念 日子”(2011河南省)、“几分 在心头”(2010济南市)、“一个 的微笑”(2010宁波市)、“你的 ,让我记住了你”(2010长沙市)、“听听 的声音”(2010成都市)、“洒进 的雨”(2010自贡市)、“做一个 的自己”(2010安顺市)、“把 甩在身后”(2010台州市)、“沉醉在 的世界里”(2009贵阳市)、 “一路与 同行”(2009襄樊市)、 “走在 的小路上”(2009荆州市)、 “喜看 的变化”(2009柳州市)、“和 在一起”(2009上海市)。

4.命中间和后半部分: “用 丈量 ”(2010沈阳市)、 “有一种 叫 ” (2009北京燕山区)、“我和 一起 ”(2009广东省)、“在 中学会 ”(2006莱西市)。

5.命首尾部分:“ 原来就是 ”(2011沈阳市)、“ 竟然如此 ”(2011东营市)、“ 给了我 ”(2010东营市)、“ 带来 ”(2007云南省)、

“ 是 ; ,是 ”(2006荆州市)。

6.命一个题目后半部分中的首尾部分:“在我心里, 是

”(2008昆明市)。

以上6种半命题结构形式都体现了命题者的良苦用心。试题体现三个特点:一是这些文题体现了“我用我手写我心”的特点;二是体现了命题者创新的特点;三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

二、半命题作文的补题原则

写好半命题作文,关键在于补题。俗话说得好,题好一半文。题目的好坏,不仅制约着全篇的写作过程,而且还会先入为主,给阅卷老师第一印象。

补题要充分调动生活积累,考虑自己写作的特长,以内容“熟”为考虑的重点,以立意“新”为前提,以“口子小”为上策,以“准、新、简、巧”为原则,闪亮登场,抢人眼球,博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下面以2010年黑龙江省中考作文题目“请让我 ”为例,具体谈谈补题的技巧。

一是认真审题,以最佳角度的立意展现主题。就是说在补题时要以深刻而独特的视角表现出“请让我”的具体内涵,如果填写的内容不恰当,不能充分表明立意,就不能准确地把握命题的意图,作文分值自然不会很高。例如,以下补题充分展示出立意的最佳角度:

《请让我记住你的爱》,可以写在成长中得到亲人、师长的关爱;《请让我握住你的手》,可以写某个人对你的鼓励,令你感动,所以握住你的手;《请让我为你抚平心灵的创伤》,可以写出真挚的情谊;《请让我与你同行》,可以写出自己成长中学习的琴棋书画对自己的深刻启迪……

二是精心选材,以与众不同的内容展现特色。要想使自己的文章在众多作文中出类拔萃,就要避开经常选用的平庸素材。例如《请让我嗅嗅瓷器的味道》《请让我拾起那份遗失的爱》《请让我在等待中成长》《请让我把爱的阳光收进心灵》。

下面以黑龙江省中考作文题“我拥有 ”、山东省莱西市中考作文题“在 中学会 ”、湖北省襄樊市中考作文题“珍藏 ”以及考生作文补题情况,谈几种常见的补题技巧,供同学们参考和借鉴。

根据试题特点可以从如下几方面扮靓标题。

(一)可以运用修辞手法补题

1.用比喻修辞来补题。例如《我拥有一座无字的丰碑》《我拥有似水的年华》《我拥有一方磨难之剑》《在生活中学会蜕变》《在风雨中学会坚强》《在课本中学会笑对人生》《在母亲的关爱中学会“叛逆”》《在雨季中学会成熟》。

2.用拈连修辞来补题。例如《我拥有一片大海》《我拥有英雄虎胆》《我拥有一方蓝天》《在花香中我学会了品读亲情》《珍藏微笑》《珍藏拥有》《珍藏思念》《珍藏心底的芬芳》《珍藏妈妈的眼泪》《珍藏爸爸的一记耳光》。

(二)可以巧借经典歌曲、诗词、警句补题

例如《让我们荡起友谊的双桨》《让我们奔跑在希望的田野上》《让上下求索的精神永恒》《让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常在》《让不以己悲的心灵永存》。

(三)以辩证法来补题

比如《在被爱中学会爱》《在“退”中学会“进”》。

半命题作文大全篇6

一、题型――形式多样

2015年,全国各地中考作文的命题形式多样,其特点主要表现在如下五个方面:

1.全命题作文独占鳌头,稳居榜首。2015年,从收集到的全国各地100多个地区的中考作文题目中,全命题作文就有50多个,所占比例达总数的一半,这是对传统作文命题形式的强势回归,这是由命题作文强大生命力与无可比拟的优势所决定的。我们知道,全命题作文既能有效地考查考生的审题和构思行文的能力,又能有效地避免宿构,且评分标准明确,操作性强,评价更客观、公正。同时,还能减少考生拟题时的煞费苦心与举棋不定,为考生考场作文节约了宝贵的时间。

2.半命题作文保持稳定,安如泰山。在2015年全国各地100多个地区的中考作文中,半命题作文有32个,占30%以上,比去年的21%上升了近10%,有向全命题奋起直追的趋势。预计2016年中考,半命题作文与全命题作文将平分秋色,共同占据中考作文命题的精彩舞台。之所以出现如此局面,也与半命题作文的特点和优势相关:半命题作文既有限制,又能在命题、选材、立意等方面给学生更大的自由,能给考生再一次选择的机会,有利于不同考生的发挥,更便于考查学生的作文能力和水平。

3.话题与材料作文零星点缀,日渐式微。在2015年全国各地100多个地区的中考作文中,有湖南益阳与怀化、福建泉州与厦门、浙江杭州与宁波、贵州安顺与黔西南、湖北十堰、河南、山西等19个省市采用了话题作文或材料作文的命题形式,所占比例接近20%,这充分体现了这些省市的命题者对中考作文开放性的难以放弃。但是,话题作文由于过度开放的命题范围和过于宽松的写作环境,与选拔性考试的本质属性存在一定的冲突;而材料作文对概括材料、提炼主旨又有较高的要求,在选题、立意上有―定的难度,学生写作时容易出现偏题、离题、跑题的现象,其更适合高中学生写作。因此,目前这两种命题形式不太可能成为中考作文命题的主流。

4.选题作文备受青睐,风头正足。选题作文,即提供两个作文供考生选择。在2015年全国各地100多个地区的中考作文题目中,有24个省市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选题作文形式,占了24%。从命题的全面性来说,选题作文可以让考生再一次选择,两个题目互为补充,若其中一个题目偏重感性认识,另一个则可以偏重理性认识,这样更适应不同情况的考生,让考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写作,效果自然会更好,可以说,这是实实在在的对考生的人文关怀。

5.小作文加大作文,天地广阔。2015年,湖南、北京、山西、浙江、内蒙古等10多个省市采用了小作文加大作文的“一大一小”的命题形式,且小作文的设计独特,新颖别致,可谓“风姿绰约”,让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如湖南长沙卷就要求考生在《幸福的篮子》第⒁段横线处作一个关于“我”的心理描写和景物描写片段,并要求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等,将读和写的考查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内容――丰富多彩

从2015年中考作文命题所涉及的主题内容来看,命题者主要着眼于以下六个方面:

1.“成长感悟”类。初中生在经历了懵懂、叛逆和自律的洗礼之后,回顾过去,一定会有很多的往事回忆和深切的感悟。因而,中考作文的命题在内容上一般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关注学生的成长经历和人生体验。如黑龙江绥化卷的“感谢生命中的美意”、江苏无锡卷的“读书滋味长”、江苏泰州卷的“ 让我享受到了学习的快乐”、贵州黔西南卷的“我学会了 ”、湖南郴州卷的“一同成长”、湖南张家界卷的“ ,让我很快乐”、内蒙古呼和浩特卷的“ 使我受益匪浅”等,命题者都在积极引导考生审视自我,回眸成长足迹,写出成长中的思考、体验和感悟。

2.“励志修养”类。通过中考写作,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从而培养健康高尚的情操和积极阳光的心态,引导学生关注人性中美好的事物和情感,让学生在思考中加深对真善美的理解。如黑龙江哈尔滨卷的“不成曲调也是歌”、江苏徐州卷的“方法总比困难多”、江苏扬州卷的“苦趣”、湖南常德卷的“关于成败”、湖南娄底卷的“话说诚信”、浙江丽水卷的“给自己的世界一片晴朗”、浙江卷的“挥挥手,出发”、山东聊城卷的“风景在路上”、河北卷的“这一次,我没有 ”、甘肃定西卷的“我想去 ”、山东青岛卷的“赢得 ”等。

3.“社会生活”类。学生处在社会之中,或亲历,或目睹,或耳闻,对社会生活有一定的体验和认知。中考作文引导学生积极深入地了解社会,认识生活,及时总结生活经验,有助于学生将来能更快、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如山东济宁卷的“邻居”、江苏淮安卷的“回味”、四川绵阳卷的“劳动的色彩”、江苏连云港卷的“凝视生活”、湖北随州卷的“与平凡相伴”、广西玉林卷的“假如时光可以倒流”、贵州贵阳卷的“给 让出一条路”、浙江嘉兴卷的“ , 不仅仅是享乐”等是这类主题的体现。

4.“感恩感动”类。人的一生,总是不时处在感动或感恩的角色中,正在青春年少的初中生,最应该培养和拥有这种健康的情感,珍惜感动,懂得感恩。应该说,“感恩”“感动”是人类情感大卷中弥足珍贵的一章,也是备受中考作文命题者青睐的主题。如江苏南通卷的“一次相逢一份暖”、湖北鄂州卷的“有种幸福在心间”、湖南湘潭卷的“生命里不能没有 ”、广东佛山卷的“我真幸运能够成为你的/您的×××”、安徽卷的“难忘那 的眼神”、新疆卷的“触动心灵的 ”、山东东营卷的“向 鞠躬”、山东滨州卷的“有你相伴真好”、四川眉山卷的“有一种记忆叫温暖”等。

5.“哲理思辨”类。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事物或现象,只要我们仔细思考,就会发现其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也有些看似非常简单的道理,如果试着换个角度去思考,就会获得不一样的结论。中考作文出现哲理思辨类的试题,目的就是为了有意识地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江苏镇江卷的“补”、江西卷的“丢”、四川资阳卷的“拐杖”、四川内江卷的“距离”、湖南邵阳卷的“ (勇气、自信、坚强……)让我走出困境”、湖北武汉卷的材料作文“树的成长”等。

6.“时政热点”类。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现在的学生,早已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而是身处一个信息爆炸时代的“弄潮儿”。关注社会热点,思考社会现象,关心国计民生,有助于学生多角度观察生活,更好地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在2015年的中考作文命题中,有不少命题较好地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特点,有机地结合了社会热点,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如天津卷的“晒出我的 ”、河南卷的“ 里的微感动”中的“晒”和“微”就很有时代气息,能让学生感受到时代跳动的脉搏;四川广安卷的“ 去哪儿了”就从提示语中暗示了此题目是取自于社会热点“爸爸去哪儿了”,湖北孝感卷的材料作文是取材于家喻户晓的社会热点――“一组烈日下一名小学生为女教师撑伞的照片”新闻事件。这些命题新颖别致,富有生活气息和时代特征,对引导考生关注社会焦点,把握时代脉搏,关注时代风云,投身生活激流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三、趋势――稳中求变

根据近年特别是2015年全国各地中考作文题所呈现出来的特点,基于“大稳小动”、“稳中求变”的规律,预测2016年中考作文将会继续以命题作文为主流,以关注自我成长、情感体验、品德修养、社会生活等为主向,精心设计作文题目。这是《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的要求,也是将来中考作文命题应坚持的一个方向。因此,对于广大的考生来说,首先要做好命题作文的备战工作。另外,话题作文、材料作文等命题形式虽然所占比例不大,但这些命题形式将会长期存在,同学们在备考时,对这些文体的训练也不要轻易放弃。

当然,对于中考作文备考,我们要做的不是去押题,猜题(因为对于命题作文而言,猜题命中概率几乎为零),而是要在平时多留心生活,多积累素材,多修炼语言。唯此,才能做到以不变应万变。同时,练好作文功底,提高作文能力,不仅能助推我们考上理想的学校,而且对一个人的成长和精神提升也大有裨益。今天,2016年中考备战的哨声已经吹响,战火的硝烟即将弥漫,广大备战2016年中考的莘莘学子是时候该动起来了,不问前路多少荆棘坎坷,只待六月笑摘梦想之花!

半命题作文大全篇7

关键词:辛亥革命;偶然论;推迟论;辛亥革命评价

中图分类号:K2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10)-01-0014-002

一提起辛亥革命,人们的认识是不大一致的。一些学者认为辛亥革命的发生纯属偶然;另一些学者认为,辛亥革命要是推迟发生,不仅会成功,而且意义会更加伟大。在笔者看来,这些见解都是没有道理的。辛亥革命既非偶然又无需推迟,它具有它历史必然性,它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本文拟就此作如下分析,以求教于学界同仁。

一、辛亥革命是偶然的吗?

1.革命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

说:“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即中国社会开始由封建社会改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来,就开始了的。中经太平天国运动、中法战争、中日战争、、辛亥革命、、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直到今天的抗日战争,这样许多个别的阶段,费去了整整一百年工夫,”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以后,中国的各个阶级都在以自己的方式例行一条旨在救国救民的道路,这中间既有洪秀全领导的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也有康有为梁启超学习西方的,其中当然包括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在辛亥革命之前的革命和运动往往都是以彻底失败而收场,辛亥革命虽然最终也因为种种原因而失败收场,但辛亥革命使中国人民终于了中世纪的旧制度和维护这个制度的政府,建立起伟大的中华民国。而且辛亥革命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再者辛亥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从这些方面看,辛亥革命与先前的革命和运动有着质的不同,辛亥革命所取得的这些成就绝非偶然,这主要是因为近代中国的革命不是一个个孤立的事件,这正像同志所说的那样,“中国人民的民族革命斗争,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算起,已经有了整整一百年的历史了;从1911年的辛亥革命算起,也有了三十年的历史了。这个革命的过程,现在还未完结。” 由此可见我们应该把中国近代革命看成一个连续的过程,而辛亥革命则是中国革命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的一次总爆发,中国人民从反抗斗争中逐渐认识到,要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必先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清王朝是中国反动封建势力的代表,同时已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不扫除这个障碍,人民要获得解放和幸福是不可能的。辛亥革命集中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中华复兴的深切愿望。所以,与其说辛亥革命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胜利,还不如说它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再接再厉英勇斗争的结果。

2.中国国情决定了辛亥革命无法替代

将中国的革命划分为两个阶段,他说:“很清楚的,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这里的第一步就是指的辛亥革命未完成的资本主义民主主义革命。这里或许会出现这样一个疑问:中国革命是否能跨越以辛亥革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民主主义革命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革命?也就是说,辛亥革命的发生是否具有必然性。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其理由如下:

首先,这是由中国近代革命的任务所决定的。在提及中国革命的任务时,说:“毫无疑义,主要地就是打击这两个敌人,就是对外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革命和对内封建地主压迫的民主革命,而最主要的任务是帝国主义的民族革命。”这也就决定了我们首要的任务就是领导各个阶级反帝反封建,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不是社会主义革命。进一步说:“没有问题,现在的革命是第一步,将来要发展到第二步,发展到社会主义。中国也只有进到社会主义时代才是真正幸福的时代。但是现在还不是实行社会主义的时候。中国现在的革命任务是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这个任务没有完成以前,社会主义是谈不到的。中国革命不能不做两步走,第一步是新民主主义,第二步才是社会主义。而且第一步的时间是相当地长,决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成就的。我们不是空想家,我们不能离开当前的实际条件。”因此,作为近代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的辛亥革命是必然会发生的,即使没有辛亥革命也会有一个性质相同的某某革命来进行反帝反封建,这是由中国近代革命的任务决定的,是任何领导中国革命的阶级都无法回避的问题。

其次,这是由中国近代革命的性质所决定的。指出“现阶段的中国革命究竟是一种什么性质的革命呢?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还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革命呢?显然地,不是后者,而是前者。既然中国社会还是一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既然中国革命的敌人主要的还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既然中国革命的任务是为了这两个主要敌人的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而这两个敌人的革命,有时还有资产阶级参加,即使大资产阶级背叛革命而成了革命的敌人,革命的锋芒也不是向着一般的资本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私有财产,而是向着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既然如此,所以,现阶段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 从这里我们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那就是由中国近代革命的性质决定了中国的革命要分为两部分,即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在第一步没有彻底完成之前,中国所有的革命必须都要围绕这个第一步展开的。为此,同志说:“这个第一步的准备阶段,还是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即中国社会开始由封建社会改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来,就开始了的。中经太平天国运动、中法战争、中日战争、、辛亥革命、、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直到今天的抗日战争,这样许多个别的阶段,费去了整整一百年工夫,从某一点上说来,都是实行这第一步,都是中国人民在不同的时间中和不同的程度上实行这第一步,实行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为了建立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而斗争,为了完成第一个革命而斗争。而辛亥革命,则是在比较更完全的意义上开始了这个革命。”由此我们完全可以看出,我们不能将辛亥革命看成一个孤立的事件,而应当将它放到整个中国近代革命的大背景中去考虑,这样,我们才不会认为辛亥革命是带有某种偶然性的,而是认为辛亥革命是一个开启伟大革命时代的铿锵音符。

二、辛亥革命需要推迟吗?

1.辛亥革命取得了辉煌成就

辛亥革命,了清王朝的封建反动政府,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辛亥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为中国先进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打开了新的视野。辛亥革命,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虽然它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但它毕竟为中国的进步潮流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激励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而更加勇敢地奋斗。因此辛亥革命无需推迟,因为它已经最大限度地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为后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就像说的那样,“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

2.领导阶级的局限性决定了它不可能引领中国革命取得成功

第一,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了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是有别于历史上欧美各国的资产阶级的,即它是有两面性。一方面“民族资产阶级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又受封建主义的束缚,所以,他们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矛盾。从这一方面说来,他们是革命的力量之一。在中国革命史上,他们也曾经表现过一定的反帝国主义和反官僚军阀政府的积极性。”但是另一方面,“由于他们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软弱性,由于他们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并未完全断绝经济上的联系,所以,他们又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因此,他们就不愿和不能彻底帝国主义,更加不愿和更加不能彻底封建势力。这样,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两个基本问题,两大基本任务,在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那里都不能解决。

第二,民族资产阶级无法发动群众力量。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革命对象的强大决定了中国革命不能像西欧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那样成为由资产阶级独立领导,而是需要多个阶级,特别是工农阶级的参与,才能取得最终胜利。一方面,民族资产阶级还在梦想前代西洋的民主革命,还在梦想国家主义之实现,还在梦想其自身能够于革命成功后发展成壮大的资产阶级,建设一个阶级独裁的国家。他们革命的出发点,与其余阶级革命的出发点完全不同:他们革命是为了发财,其余阶级的革命是为了自身解放;他们的革命是为了准备进行新的压迫阶级,其余阶级的革命是为了要得到自己的解放并且使将来永无压迫自己的人。这就决定了民族资产阶级作为领导阶级不可能广泛地发动群众,领导革命群众将革命进行到底。

另一方面,民族资产阶级既希望通过革命走上像欧美国家那样的资本主义道路,同时他们却又害怕通过革命使中国民众革命力量强大起来,疑忌工农阶级之兴起,而无法实现其阶级独裁的梦想,因此,“他们丢弃了群众,丢弃了帮手。”这就注定了辛亥革命最终失败的命运,而这并不是推迟辛亥革命就能避免的问题。

简言之,民族资产阶级由于其自身局限性既无法斩断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联系而彻底反帝反封建,也无法全面地发动群众参与革命,从而将革命引向胜利。一句话,推迟辛亥革命毫无意义,因为这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辛亥革命的痼疾。

半命题作文大全篇8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8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奉唐太宗之命,将《道德经》翻译成梵文的是( )

A.玄奘

B.鉴真

C.僧一行

D.遣唐使

2.有“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之称的科学著作是( )

A.《授时历》

B.《梦溪笔谈》

C.《本草纲目》

D.《农政全书》

3.以下关于《尼布楚条约》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尼布楚条约》是一个不平等的条约

B.签订于1689年

C.条约规定,库页岛属于中国的领土

D.条约签订时的中国皇帝是康熙

4.太平天国发生天京变乱的原因,主要有( )

①进取心逐渐减退②腐朽思想、宗派主义思想日益增长

③列强和清政府的破坏④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争权夺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下列关于洋务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是( )

①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②实现了洋务派提出的“自强”、“求富”的目标

③创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 ④引进了一些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6.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为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C.****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D.彻底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7.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先生为实现民主共和所作出的重大贡献有( )

①主持召开******一大②提出了“三民主义”

③创建同盟会④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8.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

A.中共三大召开

B.******一大召开

C.北伐战争开始

D.广东国民政府建立

9.毛泽东领导创建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是( )

A.中央革命根据地

B.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C.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D.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10.下列关于“四一二”政变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四一二”政变是蒋介石发动的

B.“四一二”政变是汪精卫发动的

C.“四一二”政变发生在上海

D.“四一二”政变发生在1927年

11.为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在政权建设上采取的重要举措是( )

A.开展大生产运动

B.实行减租减息

C.开展整风运动

D.实行“三三制”

12.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C.一届人大的召开

D.“一五”计划的完成

13.下列事件中,不属于建国初期三大运动的是( )

A.抗美援朝

B.土地改革

C.镇压******

D.恢复国民经济

14.下列人物中,被誉为“两弹元勋”的是( )

A.钱学森

B.邓稼先

C.袁隆平

D.范文澜

15.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标志是( )

A.三级会议召开

B.第三等级代表宣布成立制宪会议

C.攻占巴士底狱

D.制宪会议通过《****宣言》

16.马克思说,18世纪美国独立战争给欧洲资产阶级敲响了“警钟”,其含义是指独立战争( )

A.冲垮了欧洲封建统治秩序

B.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

C.促使欧洲殖民者调整政策

D.沉重打击了欧洲封建统治者

17.帝国主义瓜分非洲过程中,没有被列强征服的国家是( )

A.埃塞俄比亚、几内亚

B.刚果、埃塞俄比亚

C.埃塞俄比亚

D.阿尔及利亚、喀麦隆

18.布尔什维克党提出“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是在( )

A.二月革命后

B.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

C.国内战争爆发后

D.《布列斯特和约》签订后

19.下列关于朝鲜战争的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朝鲜内战爆发②美军在朝鲜北部登陆

③《朝鲜停战协定》签订④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

A.①④③②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④①②③

20.能够比较准确地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形势变化特点的是( )

A.美国军事经济实力独占鳌头

B.苏联成为能与美国抗衡者

C.欧洲在战争中受到严重削弱

D.两极格局的形成

21.下列关于晨线与昏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晨线以东为夜半球,昏线以东为昼半球

B.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为6时

C.晨昏线与经线有时会重合

D.所有纬线与晨昏线会相切

22.下表是我国甲、乙两地某日的日出、日落时间(北京时间),据此判断甲地的方位位于乙地的( )

2015年成人高考历史地理预测试题及答案(4)

A.东北方向

B.西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南方向

23.下列国家中,多火山和地震的是( )

A.澳大利亚

B.新西兰

C.尼日利亚

D.津巴布韦

24.在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内,一条金属线嵌在地面上,某人将脚跨在它的两侧,意味着脚踩( )

A.东、西两半球

B.南、北两个纬度

C.南、北两半球

D.东、西两个经度

25.图4—1为四条气温年变化曲线,关于该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

A.①曲线表示巴西亚马孙平原气温变化

B.②曲线表示俄罗斯莫斯科的气温变化

C.③曲线表示澳大利亚悉尼的气温变化

D.④曲线表示美国纽约的气温变化

26.下列各组半岛中,自然带以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为主的是( )

2015年成人高考历史地理预测试题及答案(4)

A.伊比利亚半岛、亚平宁半岛

B.印度半岛、山东半岛

C.印度半岛、巴尔干半岛

D.伊比利亚半岛、雷州半岛

27.形成我国东部季风气候的主要原因是( )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C.城市热岛效应

D.高低纬度之间的气压差

28.21世纪,中国的棉花产量省区是( )

A.河南省

B.新疆

C.河北省

D.山东省

29.在海水等温线图上,等温线向低纬弯凸的是( )

A.暖流

B.寒流

C.风海流

D.密度流

30.我国人均水资源最紧缺的地区是( )

A.黄河流域

B.塔里木河流域

C.海河流域

D.淮河流域

31.某地位于37°N,118°E,其所属的陆地自然带为( )

A.温带荒漠带

B.温带草原带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32.图4-2是台风路径图,其中不可能的路径是( )

A.a

B.b

C.c

D.d

2015年成人高考历史地理预测试题及答案(4)

33.图4—3是四个国家人口死亡率和人口出生率示意图,正确叙述的是( )

A.图中①国家的人口老龄化明显

B.图中②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现负增长

C.图中③国家劳动力资源深感不足

D.图中④国家人口增长给环境和资源造成的压力

34.我国南水北调工程影响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是( )

A.水汽输送

B.地表径流

C.蒸发

D.降水

35.下列欧洲旅游景点与其所在国家组合正确的是( )

A.巴特农神庙——希腊

B.水城威尼斯——西班牙

C.卢浮宫——英国

D.峡湾海岸——法国

36.黄河下游没有支流的主要原因是( )

A.两岸多山

B.干旱少雨

C.地面沉降

D.“地上河”使河面高于两岸

37.一架飞机由广州起飞,沿北回归线向东绕地球一圈,经过的大洋依次为( )

A.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

B.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C.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D.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38.关于图4—4的说法,正确的是( )

2015年成人高考历史地理预测试题及答案(4)

A.山脉以北为针叶林,以南为阔叶林

B.山脉以北为玉米产区,以南为小麦产区

C.山脉以北河流冰期长,以南河流冰期短

D.山脉以北为暖温带,以南为亚热带

39.世界混合农业最主要的结构形式是( )

A.粮食作物—经济作物

B.蔗—果—桑—鱼

C.畜牧业—谷物生产

D.农一林—牧—副—渔

40.图4—5中三种气候分布于欧洲西部同一纬度,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2015年成人高考历史地理预测试题及答案(4)

A.三地点中③地的气温年较差

B.三地点均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

C.三地点中②的时问最早

D.三地点中①的海拔最低

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满分70分。

41.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

(一)承认农民(雇农包括在内)是抗日与生产的基本力量。故党的政策是扶助农民,减轻地主的封建剥削……

(二)承认地主的大多数是有抗日要求的,一部分开明绅士并是赞成民主改革的。故党的政策仅是扶助农民减轻封建剥削,而不是消灭封建剥削,更不是打击赞成民主改革的开明绅士。

——《中共中央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

材料二

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这样,当作一个阶级来说,就在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几千年来一次最彻底的改革。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1950年)

回答:

(1)材料一中的“扶助农民减轻封建剥削”指的是什么土地政策?这一土地政策的实行有什么成效?

(2)依据材料二说明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为什么说这是一次“最彻底的改革”?

42.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林肯说过:“我很高兴看到一种劳动制度盛行于新英格兰,在这种制度下,劳动者当他愿意的时候就可以罢工,在这里他不被强迫在一切环境下工作,而且也不被束缚住和(不管你给报酬与否)被强制去劳动!我喜欢这种制度,因为这种制度容许一个人离开工作,当他愿意的时候。

我希望这种制度到处施行。我之所以反对奴隶制度三理由之一,正是在这里。”

回答:

(1)林肯是什么人?

(2)林肯所喜欢的是哪种劳动制度?

(3)林肯代表哪些人的利益?

43.第一次世界大战两大交战集团的最初组成如何?大战期间不同集团的成员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12分)

44.图4—6是“长江流域示意图”,读图后完成下列问题:(10分)

2015年成人高考历史地理预测试题及答案(4)

(1)图中A处为正在建设中的全国水利枢纽工程 __________ ;我国西部钢铁基地攀枝花附近建有水电站,该水电站建在 __________ 江上。

(2)图中B为我国直辖市 __________ ,在B市北岸汇入长江的支流是 __________ 。在该市交汇的铁路线有__________线、__________线和襄渝线等。

(3)从试题附图中反映出长江流域出现了多种问题,这些问题将会制约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为了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解决区内出现的问题,应制定和采取的战略措施,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

45.读图4—7及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3分)

2015年成人高考历史地理预测试题及答案(4)

(1)图中所示西气东输线路依次(自西向东)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 __________ 、 __________ 6个省区。

(2)图中①一②一③自然植被类型呈现__________荒漠草原一__________的变化趋势,造成这种变化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_。

(3)关于图中③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选择填空)。

A.气候干旱,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B.地形主要是高山和盆地,地貌流水侵蚀作用明显

C.以荒漠景观为主,山地中分布有森林及草甸植被

D.内流河为主,径流多以雨水补给为主

(4)黄河在A河段含沙量陡增,该河段流经地区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 __________ ,并简要分析产生该环境问题的主要自然原因。

(5)请简要说明西气东输工程建设对东部地区发展的有利影响。

46.读图4—8,回答问题:(16分)

2015年成人高考历史地理预测试题及答案(4)

(1)图中各号码代表我国老工业基地,其中代表我国老工业基地中重工业基地的是__________,该基地重要工业中心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工业部门结构最完整,规模的基地是图中 __________ ,该基地中工业中心布局的优势是__________。

(3)填出图中下列符号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C__________ 海港,D __________ 海港,

E_________海港;商品粮生产基地名称.A__________,B__________。

(4)图中③附近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__________,该地区发展农业有利的自然条件是__________。

选择题

一、选择题

1.【答案】 A

【解题指要】 这是一道有关唐代对外交流方面的题目。列举的四个选项中,三个是唐代的僧人。鉴真是东渡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杰出贡献的人物;他的主要业绩是设计、指导、建设了日本奈良的唐招提寺。僧一行是唐代杰出的天文学家,其成就主要是测量了子午线的长度。玄奘才是的翻译家,他不仅将大量的印度梵文佛经译成中文,还将一些汉文典籍译成梵文,《道德经》就是其中之一。玄奘对中国和印度之间的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

2.【答案】 B

【解题指要】 《梦溪笔谈》是北宋的科学家沈括的著作,他被研究中国科技史的英国专家李约瑟称之为“中国科技史中最卓越的人物”。《梦溪笔谈》总结了我国古代众多的科学技术成就,是一部杰出的科技史著作,正确选项为B。《授时历》只是一部历法,《本草纲目》为医学著作,《农政全书》为农学著作,显然不应予以选择。

3.【答案】 A

【解题指要】 有关《尼布楚条约》的知识要点在本题四个选项中基本都包括了。但是,第一个选项中“是一个不平等的条约”的表述错误,应当说它是一个“平等”条约,所以必须选择A。在复习的同时也要将其他选项的内容一并记牢,因为这几个要点完全可以成为出题的目标。另外,在中国近代,曾经签订过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但康熙时签订的条约是属于古代时期,当时清政府还很强大,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当时签订的是平等条约。条约规定,外兴安岭以北,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以西属俄国;外兴安岭以南,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以东,包括库页岛属中国。条约签订的具体时间是在1689年。

4.【答案】 C

【解题指要】 天京变乱的原因主要应该从太平天国内部去找。太平天国内部矛盾由来已久,定都天京后,由于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太平天国很快封建化,享乐思想、宗派主义等思想日益滋长,内部矛盾更加尖锐,结果酿成了天京变乱,太平天国走向衰亡。天京变乱和清政府没有太大关系;西方列强这时基本采取的是观望政策,企图从这场战争中捞取更多好处。

5.【答案】 B

【解题指要】 本题涉及对洋务运动的认识和评价问题。从现代化的角度来看,洋务运动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也可以说是物质层面上的现代化,这体现在①、③、④三个表述中;但洋务运动毕竟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产物,洋务派办洋务的目的是为了维护腐朽的****统治,这就决定了洋务运动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洋务运动事实上也没有实现洋务派提出的“自强”“求富”的目标。因此,应排除②。

6.【答案】 D

【解题指要】 关于辛亥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功绩是我们必须掌握的。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历史功绩正如A、B、C三个选项所述。关于D选项,只要准确地把握了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也就很容易看出其错误所在。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辛亥革命最终失败了,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也没有发生改变。如果考生对中国近代史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就能够准确地选出正确答案。

7.【答案】 C

【解题指要】 本题适用排除法。******一大召开于1924年,它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形成,这与题干中的时间限定不符,应予以排除。其他选项均符合题意。

8.【答案】 B

【解题指要】 1923年召开的中共三大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标志着中共关于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政策正式形成;1924年召开的******一大,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形成;广东国民政府的建立和北伐战争则是国共合作的成果。要注意进行比较分析。

9.【答案】 C

【解题指要】 这是一道以记忆为主的考题。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积极发动武装起义,先后建立了十几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其中包括毛泽东领导建立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徐向前等领导建立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邓小平等领导建立的左右江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建立后,毛泽东、朱德又先后向赣南、闽西发展,成立了中央革命根据地。

10.【答案】 B

【解题指要】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考生对“四一二”政变这一历史事件的掌握情况,包括谁、在哪一年、在什么地方发动的等问题,A、C、D项均是这些方面的内容。

11.【答案】 D

【解题指要】 抗战时期,为巩固根据地和争取抗战胜利,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实行减租减息和开展大生产运动都是经济上的举措,整风运动则是在思想领域内采取的措施。为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根据地政权建设上实行“三三制”原则,即在抗日民主政权的机构中,共产党员、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中间分子各占三分之一的名额。

12.【答案】 B

【解题指要】 看社会形态的变化一般要看生产关系的变革,只有B项最符合题意。

13.【答案】 D

【解题指要】 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压******被称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大运动,它们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14.【答案】 B

【解题指要】 这几位人物的代表性贡献需要掌握。

15.【答案】 C

【解题指要】 本题难度较高。选项A的干扰作用,因为所有教材中“大革命的开始”一节都是从三级会议召开讲起的,考生对此记忆深刻,稍不留神就会选错。法国大革命是****封建****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而选项B和D都能体现这一性质,因此在教材和讲课中都会特别强调,也会对考生造成干扰。正确选择的关键是,法国大革命既然是一场“革命”,一定使用了暴力,而选项C攻占巴士底狱正体现出这一点。

16.【答案】 B

【解题指要】 美国独立战争对法国大革命和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产生了积极影响,原因是它不仅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同时还是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在被欧洲人认为是落后的殖民地的美国,新兴资产阶级能够取得胜利,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扫除障碍,对欧洲资产阶级来说具有极大的激励和样板作用,特别是对法国资产阶级。在独立战争中,美国军民得到了法国等国的援助;这也加深了法国资产阶级对美国情况的了解,从而增强了发动革命的决心。

17.【答案】 C

【解题指要】 本题考查的是对19世纪末帝国主义瓜分非洲的理解和认识。1870年之后,由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向帝国主义过渡,它们对殖民地的态度逐渐发生变化,殖民地被看做母国的财产。未被完全占领的、无防御的非洲大陆变成了帝国主义者渴望争夺的中心。在几十年的时间里,整个非洲大陆被欧洲列强所瓜分。在此过程中,1894年,意大利发动对埃塞俄比亚的侵略战争,孟尼利克二世皇帝发表“告人民书”,号召人民奋起抗击意大利的入侵,保卫国家独立。经过全国各阶层人民的艰苦奋战,终于迫使意大利签订《亚的斯亚贝巴和约》,承认埃塞俄比亚是独立国家,并交付大量赔款。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选项中涉及的其他几个国家:几内亚为葡萄牙殖民地,刚果为比利时殖民地,阿尔及利亚为法国殖民地,喀麦隆为法国殖民地,均不是独立国家。

18.【答案】 A

【解题指要】 题干中“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是列宁《四月提纲》的主要内容之一,这一句表明这一文件应出现在十月革命之前;而C、D两项均是在十月革命之后的事件,B项表明的时间就更早了。

19.【答案】 B

【解题指要】 这是一道以记忆为主的试题。①、③两项比较明显,②、④比较容易混淆。有关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的具体时间,教材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史部分”有明确的讲述。

20.【答案】 D

上一篇:高中生作文大全范文 下一篇:3岁宝宝的教育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