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及其特征范文

时间:2023-10-31 19:22:30

信息及其特征

信息及其特征篇1

关键词:财务会计信息;可靠性;特征

0引言

我国在进行改革开放以后,转变原有的经济体制而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以来,使得我国经济焕发出了巨大的活力,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更大程度的与世界进行联系,更高程度的加入全球化的进程,我国经济跨入了一个新的台阶,迎来了更加跨越式的发展进程。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会计信息的价值作用越发突出,财务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备受各方关注,而可靠性是进行信息评价和评判的关键性因素和标准。我国会计核算工作的核心原则就是可靠性原则,进而使得可靠性原则成为会计工作的核心。现阶段出现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主要是因为其自身质量难以达到客观要求,信息的规范性弱化。只有切实提升财务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才能提升信息的准确性和实用性。展开相关研究符合当前财务会计工作规范化开展的必然要求,获取的研究成果具有一定借鉴性。

1财务会计信息的相关概念

1.1财务会计的概念与内涵

通常来说,财务会计主要是指在已有变动的资金运动中,所进行的系统的、全面的监督与核算,为参与到经济利害的参与者,比如债权人、投资人以及政府部门所提供的财务状况以及其盈利能力等方面的经济信息来作为目标进行经济管理活动。财务会计一般被视为企业的基础性工作,其职业设置的地位比较重要,其工作内容主要是借助于相关的会计程序以及软件,为决策着的财务工作提供较为有用的信息与支持,并且可以使自身积极的参与到企业的经济的决策中去,财务会计在企业以及单位中所具备的作用和地位是极其重要的。财务会计具有一定的规范形式,并且在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中发挥着有利的作用,对企业单位的财务有着重要影响。

1.2财务会计的发展过程

从开始出现到现在,财务会计的历史已经非常久远。总的来说,财务会计的发展可以简单的概括为三个阶段:商业经济时代的会计、工业经济时代的会计以及现代的会计。处于商业经济时代,会计一般被称为簿记,还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会计;在工业经济时代的会计,由于工业革命大爆发的发生,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促使现代会计的雏形开始出现和进一步发展;从现代经济的视角来看,在这个阶段中,会计的规范和准则都得到了发展和完善,进而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会计在核算方面的质量水平,也进一步推进了传统会计走向现代会计的步伐。

2财务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特征分析

财务会计信息具有普遍的可靠性特征,正是因为这些特征的存在才使得会计信息能够具有更强的应用价值。

2.1信息具有可核性

随着国际会计准则标准逐步细化,可核性信息主要源自于不同计量者使用一致性信息,进而实现对其需求信息的有效反映,获取到相关结果。在实际的反映程序当中,所应用到的计量方式存在差别,进而就使得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存在偏差,如果能够确保计量方式一致,同时计量标准统一,则能够保持其稳定性,不出现偏差。总体来看,会计信息可靠性具体体现在计量者对于同一计量事项所采取的计量方式获取的结论内容。简而言之,具有可核性的财务会计信息必须要依靠行之有效的核算方法和相应的技术手段才能得到预期结果。

2.2市场中立性背景下产生的信息

市场必须保持中立性,在此基础上所生成的信息才能被称之为可靠性财务信息。而可靠性财务信息需要兼具科学性,同时具有准确性,不能存在任何企图取得反映结果的种种偏差或者偏向问题。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财务会计信息可能会被部分人主观控制,进而产生偏差,因此需要通过必要手段加以约束和控制,进而才能更为客观和公正对经济业务进行反映和描述,使事实更加清晰和清楚。

2.3突出财务会计内容的真实性

要确保财务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必然需要确保会计内容具有真实、规范的基本特征,进而才能获取准确和及时的财务会计信息,客观、全面和完整对经济业务进行反映。真实性是财务会计信息后续种种原则和要求能够达成的基础和必然条件。真实性得到保证的财务会计信息可以生成具体数据,继而为相关人提供决策和投资依据。而真实性也是相关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保证真实性才能保证财务信息的完整性和整体性。

3确保财务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原则分析

确保财务会计信息可靠性是遵循相关强制性规定,满足于会计信息真实性、规范性等客观要求的必然举措,在实际操作当中,应坚持相关性等基本原则,才能确保财务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使得财务会计信息更具应用性。以下内容主要针对财务会计在信息可靠性原则方面的内容进行分析,分别从相关性原则、全面性原则以及重要性原则来具体探讨分析。

3.1坚持相关性原则

在实际的财务会计信息使用过程中,必须坚持相关性原则,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决策或者投资过程中,财务会计信息具有客观性影响。遵循基本的会计准则要求,要确保财务会计信息相关性得到保证,这类信息的基本标志就是能够有效预测和反馈价值。预测方面主要是指信息获取和使用者能够运用信息对过往进行评价、对现阶段进行指导;同时,可预测未来事项。反馈价值则表现为信息获取和使用者能够通过信息的运用,对评价结果及相应的决策事项进行调整和优化,确保其准确性得到提升。财务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与其可靠性密不可分,两者都是财务会计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相关性和可靠性并不平衡,可靠性提升后,相关性就会弱化。两者之间有对接,同时存在矛盾,只有结合实际加以判断和抉择,才能确保财务会计信息质量达到预期标准,还可以有效规范会计核算等具体事项,使准则等要求得到落实。

3.2坚持全面性原则

财务会计信息的全面性原则在实际的会计核算等具体工作当中需要得到有效体现。全面性原则重点体现在两个具体方面,既要对有利信息进行反映,同样要对不利信息进行反映。才能全方位的呈现出财务会计信息的整体情况。坚持全面性原则可以确保会计信息不会被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而改变,进而确保其真实可靠。部分企业存在的报喜不报忧情况,导致会计信息全面性弱化,影响到财务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使得会计信息脱离企业实际,导致信息价值明显弱化。

3.3坚持重要性原则

在实际的会计核算工作当中,需要注重于事项的重要性问题,根据其重要程度划分核算的范围,执行相应标准和要求,采用不同的核算方法。对于重要的会计事项,如资产等事项,需要严格按照会计法、准则等要求进行核算。对于次要事项,则可以采取更加直接和简化的方式加以处理,但需要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只有这样获取的会计处理结果才能符合强制性要求,且对于使用者而言,其价值意义才更加有保证。

4结论

综上所述。在实际操作当中可见,财务会计信息最为重要的特征就是可靠性,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得到保证,才能确保其内容更加真实有效,进而突出其准确性和完整性。随着企业对会计职位的重视,财务会计可以为相关的企业利益者提供其所需要的重要信息,并且可以对他们起到很重要的辅助作用。在具体运行过程中,财务会计信息可靠性使得投资者、债权人等信息使用者能够更好掌握企业基本财务状况,进而科学进行决策,提升整体决策的实效性,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关系到相关利益者的利益,并且可以对其决策和科学性和合理性起到一定的影响,因此,把握好财务会计的可靠性以及其特征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1]李宏波.浅析会计信息质量重要特征[J].财经界(学术版),2015,(1).

[2]彭钰.关于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与可靠性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4,(2)

[3]李萍.财务会计信息与公司治理机制存在的关联分析[J].经贸实践,2016,(3).

[4]何远祯.新形势下提高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研究[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5,(3).

[5]宋亮亮.公司治理中财务会计信息的作用探讨[J].经贸实践,2015,(6).

信息及其特征篇2

在我国,对电子信息产业战略地位的认识是一个逐渐调整、深化的过程。信息技术的突破性 发展 以及由此引起的信息化浪潮、“新 经济 ”在世界范围内的兴起,使得我们认真思考对于处在 工业 化中期阶段的 中国 如何把握信息化的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如何在结合现实国情的基础上处理、协调好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关系,如何充分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提升信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这一系列 问题 涉及的 内容 都关乎新世纪的国家竞争战略和工业化道路,其中最难把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是工业化过程中的阶段性特征与信息化相互 影响 、相互促进的关系,具体来说,就是如何发挥信息产业的体系性效应解决工业化中期过程中的结构性矛盾,如何借助信息化走出一条超越传统工业化模式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这就意味着我国信息化的发展与处在后工业 社会 的国家有根本区别,并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阶段性”特征;二是更应注重发挥信息产业对整个工业结构升级的体系性效应。所谓“阶段性”特征就是要从我国的现实基础出发,立足于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着眼于产业的结构升级和技术进步,使电子信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体现出逐“阶段”升级的轨迹。这就需要对信息产业的当前地位与现实作用做出客观评价,发现主要矛盾,这也是我们制定今后一段时间阶段性目标和政策的基础。

电子信息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所处的当前地位和现实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三是出现了其他国家在工业化中期阶段少有的现象,即形成了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技术产业远远超过传统产业的发展速度,高技术产品出口快速增长的态势。我们观察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和技术升级的轨迹,不难得出两个结论:其一在加工组装环节我国表现出了比较强而明显的比较优势,世界电子信息产品的制造正在形成向我国一些地区集中的趋势;其二是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提升逐渐明显,不仅表现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向我国的进入和布局,更为重要的是,自主原创技术的局部突破(如TDCDMA标准)和一些创新型高技术公司的活跃与成长。电子信息产品的全球制造优势(目前主要集中在中低端产品和加工组装环节),以及正在逐步提升的面向生产和中低端产品的研发能力,是我国当前电子信息产业的两大特点,由此形成了我国虽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但产业结构却出现高技术电子信息产业加速发展并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的独特现象。

上述的当前地位和现实作用,表明电子信息产业在我国经济发展、结构升级以及提高国家竞争力等诸多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有着进一步巩固、壮大、提升国际竞争力的现实基础,电子信息产业对我国经济增长、结构升级的战略作用还需要进一步释放。

二、当前我国 电子 信息产业 发展 的基本特征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已表现出以下的基本特征:

1、我国已经成为电子信息产品的制造大国

1989年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规模居世界第九位,1996年排名世界第五位,1999年,排名上升至世界第三,总量规模仅次于美国和日本。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总量规模国际地位持续稳步提升,已步入电子信息产品世界制造大国的行列,而且提升的趋势还在持续,很快可以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形成了产品门类相对齐全的制造业体系,彩电、微波炉、视盘机、收录放机、电话机、扬声器、磁性材料等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有些产品占有全球较大的市场份额,并且形成比较强的产业配套基础。

2、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以独到的优势初步确立了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在 经济 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产业发展的显著变化之一是产业分工方式的改变,即跨国公司为主导的产业链纵向分工方式的形成和高度细分化,以及由此推动的新一轮产业的国家间转移,并呈现出两个重要特征:其一是此轮产业转移伴随着新的产业分工方式的出现——产业链纵向的高度分工化,即加工、组装、制造等相对劳动密集度高的产业环节由发达国家转移出去,形成了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优化布局其产业链,加工、组装、制造等环节与研发、设计、品牌等环节空间分离的格局;其二是一些具有一定基础和比较优势的低成本发展 中国 家,承接了发达国家转移出来的加工、组装、制造等环节,从而对部分发展中国家而言带来了参与新一轮全球分工的机会。就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而言,凭借着市场需求巨大、低成本生产要素(劳动力、土地、智力资源等)、相当实力的产业基础和生产能力等综合成本优势,获得了此轮产业转移的有利地位,已初步确立了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重要地位——电子信息产品的加工制造。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参与国际分工及其大出大进国际循环的格局初步形成。

如果我们将观察 问题 的视角放在加工制造优势的形成过程,也可以从中清楚地发现结构升级的明显步伐,产品结构由过去以家电类低端产品为主,调整到基础类、投资类产品的占有合理的比例,尤其在关键元器件——集成电路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据粗略预计,“十五”期间,全国集成电路芯片制造业的投资可达100亿美元,相当于前30年投资总额的三倍,其中外资占了一半以上的份额。

3、产业聚集已经出现,初步形成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三大信息产业基地

产业的区域聚集化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产业发展的重要特征,美国的硅谷、英国的苏格兰 科技 区、印度的班加罗尔、台北的新竹科技 工业 园区、法国的昂蒂布、芬兰的赫尔辛基、以色列的特拉维夫,都是集群式创新的成功典范。产业发展的区域聚集化是出于提高规模经济、降低交易成本、有利要素流动、共享服务和基础设施等多重目的,从而提高产业的竞争力。我国已初步形成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三大信息产业基地。在这些产业聚集区内,形成了主机 企业 和多级零部件供应企业分工高度细化的产业分工方式,尤其是形成了能够实现即时供应、交易成本较低的产业配套能力,使得区内企业表现出了很强的竞争力和市场适应能力。这些电子信息产业聚集区也是外商直接投资的首选地,使其具有很高的国际化程度,一些产业基地成为了某些电子信息产品的全球重要的生产基地。就此意义而言,这些信息产业基地正逐步发展成为 影响 全球市场的重要的世界生产制造基地。

4、出现了剧烈的企业结构变化和地区结构变化

信息及其特征篇3

关键词:会计信息质量 特征 会计目标

一、会计信息质量的特征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就是会计信息产品为满足规定或者潜在需要而必须具有的特征和特性要求。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对会计信息质量的高度概括,带有普遍性和长期的稳定性,同时能为制定具体会计准则提供原则性的指导。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为会计目标服务的,也是会计主体进行会计选择所追求的质量标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选择或评价可供取舍会计准则、程序和方法的标准,是财务目标的具体化,其主要功能是辨别什么样的会计信息才能有用或有助于决策,通过会计信息标准作为判断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

二、国内外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比较

(一)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要求

我国于2006年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是我国现阶段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它立足于我国国情。但是对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相对于国际先进国家的概念框架,我国基本准则的描述值得商讨。修订实施的基本准则提出“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等八个信息质量要求,还没有明确哪些是主要质量要求,哪些是次要质量要求。

(二)美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体现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的《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中,比较全面地阐述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认为最重要的质量特征在于“决策有用性”,它由“相关性”和“可靠性”两个主要质量特征所组成,其中相关性质量特征包含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和及时性;可靠性质量特征包含可验证性、如实反映和不偏不倚。次要质量特征是可比性和一致性,同时还提出了两个约束条件:“效益大于成本”和“重要性”。目前,美国学术界又转而研究会计信息的另一重要特征:透明度。

(三)英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分类

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SB)于上个世纪90年的原则公告,对信息质量研究有创新。它将会计信息质量分为三大部分,即:与会计信息内容有关的质量,包括是相关性和可靠性;与报表表述有关的质量,包括可比性和可理解性;对信息质量的约束,主要在质量标准间的均衡、及时性、效益大于成本等。另外,还有重要性,以及传统要求:真实性和公允性。

(四)国际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理论规定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指出,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应概括为可理解、相关、可靠和可比性,并在国际会计准则《会计政策的说明》中进一步指出:企业的财务报告为股东、债权人、财务分析人员以及企业外部其他单位和个人提供重要信息,使其能够据此作出评价和财务决策。这就要求财务报表必须清晰易懂。除了这四项主要质量特征之外,还提出两项有关可靠和相关信息的约束条件:及时性和效益大于成本。

三、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值得商榷之处

将我国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与国外对比来看,商榷之处主要表现为:第一,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堆列在一起,未进行主次之分和轻重之别,不便于人们在各质量特征间进行科学高效的权衡;第二,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经营环境的日益复杂,金融工具的频繁使用等等因素,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在成本有较大影响的情况下,成本效益原则未突显出来;第三,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与可比性经常会被忽视,重要作用未真正体现出来。

四、完善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建议

(一)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主次应该明确

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就其内容看虽然全面,条款平行罗列, 但各部分间没有相互联系,彼此孤立,缺乏明确的主次逻辑关系,因而应当考虑其他相关因素作为次要质量特征或内涵限定和约束条件,建立一个适合我国国情的会计信息最高质量特征体系,适应国际化趋势。建议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应为多层次化:第一次层次为总体质量特征,即有用性;第二层次为主要质量特征,其中包含可靠性、相关性、可比性、可理解性;第三层次为次要质量特征,如谨慎性、重要性、实质重于形式;会计信息的制约因素包括及时性、成本效益原则。

(二)应加强对会计信息的成本效益分析

会计信息各个质量特征之间可能会有所冲突,无法兼顾,这就需要提供一个衡量标准,以在质量特征之间无法统一时作为参照。成本效益原则这时就成为进行这一取舍的制约因素。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里缺乏成本效益原则这一约束条件。在选择会计信息提供内容时,可以根据具体的环境对会计信息可能产生的成本和效益进行职业判断,在成本和效益之间进行权衡。尽量采用先进手段处理会计业务,提供会计信息。要考核会计业务处理、会计信息提供过程中的成本、效益,并进行比较,以效益大于成本原则进行判断取舍。

(三)将可理解性和可比性提到相对重要的地位

可理解性与可比性的地位经常被忽视,他们的重要作用一直未被重视。其中可理解性,企业提供会计信息的目的在于使用,而使用者有效使用会计信息,应该能真正理解会计信息的内涵,这就要求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易于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会计信息的有用性,使会计信息使用者作出正确决策。而可比性,为了满足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了解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变化趋势的需要,进行纵向可比或横向可比。考虑到会计信息使用者受教育层次不同及接受理解力的差异,加强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更有利于他们理解和使用会计信息;同时由于我国的特殊体制,加强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更有利于国家宏观调控及利益分配等。因此,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和可比性也应提到重要的地位。

信息及其特征篇4

[关键词]政府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国际经验;构筑

一、政府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国际状;兄

在政府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方面,会计师国际联合会公立单位委员会、美国政府会计准则委员会(GASB)、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等的研究成果值得我国乃至世界各国学习、借鉴。

(一)会计师国际联合会公立单位委员会关于政府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研究

会计师国际联合会公立单位委员会制定的“国际公立单位会计准则”(IPSASs)第1号――《财务报表的列报》的附录2“财务报告的质量特征”中指出,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是使财务报表向使用者提供有用信息的属性”,并且提出了四项主要质量特征:可理解性(Understandability)、相关性(Relevance)、可靠性(Reliability)和可比性(Comparability)(2001年7月1日生效)。另外,还包括重要性(Substancial)、忠实表达(Faithful representation)、实质重于形式(Substance over form)、中立性(Neutralltv)、审慎性(Prudence)、完整性(Completeness)、及时性(Timeliness)、效益大于成本(Benefit and Cost)等8项质量特征,并且解释为:

1 可理解性:当可以合理预计使用者能够理解信息含义时,此信息是可理解的。为此,使用者被假设为具备有关主体经营活动和环境的合理知识,并愿意研究这些信息的人。

关于复杂事项的信息不应仅仅因为会使某些使用者感到太难以理解就被排除在财务报表之外。

2 相关性:如果信息能帮助使用者评估有关主体过去、现在、未来的事项,或确认、纠正过去的评估结果,则此信息是相关的。为了保证相关性,信息必须也是及时的。

3 重要性:信息的相关性受其性质与重要性的影响。如果信息的遗漏或错报可能影响使用者的决策或影响其对财务报表作出评价,则此信息是重要的。重要性取决于所判断的项目或在遗漏、错误的特定环境中错误的性质或大小。因此,重要性提供了一个分界点或平衡点,而不是有用信息必须具有的主要质量特征。

4 可靠性:可靠的信息是指没有重大错误和偏差,如实反映其所拟反映或理当反映的情况,可以作为使用者的可靠依据的信息。

5 忠实表达:对忠实表达交易或其他事项的信息而言,它必须依据交易或其他事项的本质,而不仅仅依据其法律形式进行如实的反映。

6 实质重于形式:信息如果想要反映其理所反映或理当反映的交易或其他事项,那就必须根据它们的实质和经济现实,而不是仅仅根据它们的法律形式进行核算和反映。交易或其他事项的实质与它们的法律形式并不总是一致。

7 中立性:如果信息没有偏见,则它是中立的。如果财务报表通过事先设计好的方式选择和列报信息来影响决策和判断,以求达到预先确定的结果或后果,那么它们就不具备中立性。

8 审慎性:审慎是指在有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作出所要求的估计时间,在判断中增加一定程度的谨慎性,以便不虚计资产或收入,同时也不少计负债和费用。然而,审慎的运用并不允许诸如设立秘密储备,过分地提取准备,故意压低资产、收益或故意抬高负债、费用等,因为那样编制出来的财务报表不可能是中立的,从而也就不具有可靠性。

9 完整性:财务报表内的信息应在重要性和成本的范围内保持完整。

10 可比性:使用者能够辨别出财务报表中的信息与其他报告中的信息的相似性和差异时,财务报表中的信息是可比较的。可比性适用于:不同主体财务报表的比较;同一主体不同时期的比较。可比性特征的一个重要含义是使用者需要了解编制财务报表时采用的政策、政策变更和这些变更的影响。由于使用者希望比较主体各期的业绩,因此财务报表列示以前各期的相关信息是重要的。

11 及时性(相关性和可靠性信息的限制):如果所报告的信息已过时,它就可能失去其相关性。为了提供及时性的信息,可能经常需要在知道有关交易的所有情况之前进行报告,因而减少了可靠性。相反地,如果在知道了所有情况之后再报告,信息可能很可靠,但对要在中期决策的使用者而言作用就很小。为了在相关性和可靠性中取得平衡,首先要考虑的应该是如何最好地满足使用者的决策需要。

12 效益大于成本:效益和成本(Ben-efit and Cost)之间的平衡是一个普遍性的限制。信息产生的效益应超过提供的信息的成本。然而,对效益和成本的评估实质上是一个判断的问题。进一步说,成本并不总是由享有效益的使用者承担,效益也可能被信息编制者和已花费代价者之外的使用者享有。由于这些原因,在特定情况下进行效益――成本测试是困难的。但是,准则制定者、负责财务报表编制的人员和财务报表使用者应意识到这个限制。

(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关于政府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研究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其1989年7月公布的《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中指出,财务报表的四项主要质量特征是:可理解性(Understandability)、相关性(Relevance)、可靠性(Reliability)、可比性(Comparabillity)。

1980年5月FASB的第2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中提到“本文所论述的信息质量,对于企业和非营利组织所报告的财务信息均适用。”

(三)美国政府会计准则委员会关于政府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研究

美国政府会计准则委员会(GASB)在1987年5月的《政府会计准则委员会概念公告第1号――财务报告的目标》中认为,政府财务报告提供的会针信息应当符合以下质量要求:1可理解性。财务报告中的信息应尽可能表述得简单。政府财务报告的使用者对于政府会计与财务知识往往具有不同的水平,为了使公众达到理解的目的,政府的财务报告应当让那些没有政府会计专业知识的人觉得可以理解。政府财务报告应当包括能够帮助使用者理解所提供的信息的解释和说明。当然,财务报告不应当仅仅因为难以理解或某些使用者选择不使用而将某些信息排除在外。2可靠性。政府报告应当可靠,其提供的信息应当可以核实、中立并真实地表述其要表达的内容。为了可靠,财务报告提供的信息应当广泛、全面。任何可以真实表述事情和状况的重要信息都不应当

省略。可靠性并不意味着精确或肯定。可靠性受计量过程中估计程度的影响,还受被计量事物本身所具有的不确定性的影响。财务报告可能需要包括关于采用的假设以及采用假设过程中本身所存在的不确定性的文字解释。在某些情况下,某些财务信息依据于合理的估计。通过某种具有合理解释的估计而提供的信息,比没有任何合理解释的估计而提供的信息更有意义。3相关性。相关性包括其他许多特征。如果在财务报告中提供的信息不及时或不可靠,那么这种信息就不相关。即使信息满足了其他所有特征,但仍可能不相关。为了达到相关性,在提供信息和需要这些信息的目的之间必须存在一种严密的逻辑关系。如果提供的信息能够改变使用者对问题、状况或事件的评价,那么这种信息就是相关的信息。相关性因不同使用者在作出决策或评价受托责任时所需的财务信息类型的不同而有所不同。4及时性。如果财务报告想要有用,就必须在报告的事件发生后及早,以便影响决策。及时性本身不能使信息有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信息本来所具有的有用性会逐渐消失。在有些情况下,及时性相当重要,以至于它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要求牺牲一部分精确性或详细性。有时,一项估计所得的信息比花了很长时间才取得的精确信息更加有用。5一致性。财务报告应当在各期保持一致,即某项会计原则或报告方法一经采用,以后对于类似的交易或事项也应当采用。财务报告一致性的概念可以用于很多领域,如计价方法、会计基础、财务报告主体的确定等。如果会计原则或财务报告主体发生了变化,则应当揭示变化的性质和原因以及变化的影响。6可比性。财务报告应当可比,但这并不意味着类似情况下设立的政府执行相同的职能。可比性是指由于交易或政府结构的实质性差异而导致的财务报告的差异,而不是指由于在会计程序或实务中不同的选择而导致的差异。财务报告应当能够帮助使用者在不同的政府之间作出比较,如在行使特定职能的成本或收入的组成部分之间作出比较。

上述主要的政府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见表1。

二、我国政府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现状

根据我国现行预算会计制度及其解释性文献的有关内容,我国目前对政府财务报告信息的质量特征的概括主要有:真实性、相关性、可比性、一致性、及时性、明晰性、重要性等。其中,真实性是指会计核算必须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及证明经济业务发生的合法凭证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相关性是指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满足预算管理和有关方面了解单位财务状况和收支情况的需要,并有利于单位加强内部管理。可比性是指会计核算必须按照国家统一的规定,提供口径一致、相互可比的信息。一致性是指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改变。如确有改变的必要,应当将改变的情况、原因和对单位财务收支情况及其结果的影响在会计报告中说明。及时性是指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以便及时利用,以充分发挥会计信息应有的作用。明晰性是指会计核算中的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应当清晰完整,简明扼要,便于理解和利用。重要性是指会计报表应当全面反映单位的财务状况和收支情况,对于重要的业务,应当予以单独反映。

三、构筑我国政府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思路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目前对政府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研究非常薄弱。我国著名会计学家葛家澍教授认为:我国应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在构建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时所采用的思路。这表明了老一辈会计学家对建设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思考,对我们年轻学者具有极大的鼓舞作用,也使我们深感肩负的重任。因此,学习、借鉴国际经验。把握我国政府会计发展状况,积极服务于政府会计目标一解除受托责任的实现,构筑我国的政府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尤为必要。构筑我国政府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应本着学习、借鉴、务实及扬弃的原则,按照改革称谓、整合现有条款、有增有减、优化结构的思路展开。

(一)改革现有名称

在名称上改“政府会计一般原则”为“政府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我国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已经将“会计一般原则”改为“会计信息质量要求”,这不仅仅是名称上的改变,而且是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会计国际化的重要方面与体现。企业会计改革总是走在会计改革的前列,为政府会计改革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因此,进行政府会计改革,将“政府会计一般原则”改为“政府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实现与国际间政府会计的趋同,以便于开展国际交流,是政府会计改革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二)整合现有的条款

我国政府会计现有的一般原则实际上起着规范会计信息质量的作用,在政府会计目标的实现、政府预算的制定等方面功不可没。现有的政府会计原则的相关条款,仍然具有较大的实用性,应继续保留、完善并积极用于指导政府会计核算。因为这样不仅可以节约研究成本,更重要的是这些已有成果经得住时间的检验,具有一定的权威性,要有增、有减、有保留。

因此,我国政府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应包括可靠性(包括真实反映、忠实表达、中立性、完整性)、相关性(包括及时性、充分披露、可理解性)、可比性(包括一致性)、重要性、实质重于形式、谨慎性、专款专用性、效益大干成本等。

(三)划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层次

对任何事物划分层次,都能很好地把握事物的本质,抓住事物的特征,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美国的研究结果已经表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具有层次性。FASB的主要贡献就是把会计信息分成层次,突出主要质量,对主要质量的各组成部分加以分解。笔者完全赞同此观点,并认为,我国现有的政府会计原则虽然起到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作用,但是缺乏层次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作用的发挥。因此,构筑政府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必须以层次性原则为指导,构筑具有层次性的政府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上述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可按照可靠性程度、重要性程度以及约束条件等来划分层次。其中,可靠性是政府会计首要的质量特征,位于政府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最顶端,与解除受托责任的政府会计目标一脉相承。可靠性包括真实反映、忠实表达、中立性、完整性。因为要想会计信息可靠,必须真实客观、如实表述、立场不偏不倚、信息不得遗漏。目前,我国政府会计目标尚处于合规性阶段,要实现这一目标,检验政府业务活动(体现着政府行为)是否合规,必须借助于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来实现。相关性较次于可靠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谨慎性为次要质量特征。效益大于成本、重要性、专款专用为约束条件。其中,专款专用必不可少。政府职能实现所需的资金主要来源于税收,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具有法律效力的政府预算安排了预算年度的收支计划,收八有来源,支出有项目,专项资金专门使用,充分体现了“专款专用”的资金使用原则,是对资金的一项限定。

四、关于政府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重心转移与平衡问题

需要指出的是,会计信息质量特征重心的转移受经济环境的影响而波动。比如,会计造假严重时,可靠性自然占据首位:而信用状况尚好,人们无需怀疑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时,相关性最令人关注。还有,资本市场的发达程度,也影响着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重心转移。资本市场发达,相关性成为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重中之重;欠发达的资本市场,相关性的重要程度则相对弱化。世界各国的情况表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大同小异,主流一致,不存在谁是谁非,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也没有固定的模式,只有共同的目的,即服务于会计目标。

信息及其特征篇5

关键词:会计信息;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构建;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

我国迄今为止仍未有正式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唯一与之较为接近的莫过于2006年2月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5本准则》中提出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8项一般原则,但这些原则并不能取代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从FASB与LASC建立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来看,都表现为一个多层次的体系,而不是像我国那样进行简单地、并列式地列举。因此,有必要构筑一个科学合理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既要符合国际惯例的要求,又要充分体现国情,使会计信息真正成为沟通世界经济的桥梁。

所构建的体系如下图所示:   对所构建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的构成要素说明:

一、以真实性为主的总体质量特征

会计信息能否满足使用者的需要,在我国现阶段,甚至世界各国,都取决于会计信息是否“真实”。真实性是会计的生命,它包含如实反映观的涵义。真实性也是对整个会计工作的基本要求。会计工作所提供的信息不仅是企业投资者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做出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而且也是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维持市场经济正常秩序的重要信息来源。

二、以合规性为代表的关键质量特征之一

我国的会计法规体系是以《中华人们共和国会计法》为基础,分为会计准则、会计工作条例、会计制度多个层次,形成一个比较完整严密的法规体系,以此来规范企业及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行为,保障会计信息质量,维护社会经济的正常秩序。如果说真实性是会计的生命,那么合规性就是会计生命的保障。在我国,虽然人治的历史悠久漫长,但是法治的历史也同样漫长。“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共识,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要素。无论是鉴定会计信息质量还是检查评价会计工作,都离不开会计法规的依据。

保障会计信息质量合规性特征的次级质量特征是可理解性、可验证性和谨慎性。即可理解性、可验证性和谨慎性三个特征与合规性特征的组合,是对合规性特征的强化,而后者则对真实性的实现起到支撑与保障的作用。

三、以公正性为代表的关键质量特征之二

支撑会计真实的另一块基石是会计公正。会计信息的公正性特征,同样是会计信息真实性的保障。企业是利益相关者的契约集合体。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具有不同的利益诉求。会计信息作为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客观反映,不能够只从某一利益主体的立场出发来满足其需求,致使一部分使用者受益的同时其他人受损。公正性作为会计信息质量的关键特征,应当与会计自身价值追求相一致。因此我们选择的会计信息质量的关键特征就像每个行业、每个从业者都要坚持的与人格有关的道德底线一样,即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不惜代价必须要坚持的底线。由于在社会生活中会计向社会宣示的是一种公正的形象。

四、以相关性为代表的次要质量特征

相关性是体现会计信息使用者需求的属性,简单地说,就是供应者提供的会计信息与其使用者所作决策的关系,或者是会计信息对其使用者所作决策的影响程度。与合规性或公正性一样,相关性特征也需要其他特征来相衬:   首先是及时性。及时性是指在会计信息失去对决策有用之前,能被使用者所拥有。及时性本身不能增加相关性。其次是预测性。会计信息预测性的功能在于提供提高决策水平所需的那种发现差别、分析和解释差别,从而在差别中减少不确定的信息。再次是反馈性。反馈性或信息具有反馈价值是相关性必备的一种特征。

五、将收益>成本作为约束条件

这是广泛适应性的要求。因为任何一项活动,只有当收益大干成本时才是可行的,某项会计信息是否值得提供,首先就必须满足这个约束条件。具体说来,提供会计信息的成本主要包括搜集、处理、审计、传输信息的成本,及对已披露信息的质询进行处理和答复的成本、诉讼成本、因披露过多信息而导致的竞争劣势成本,提供会计信息的收益则主要有资本配置和计价的收益以及保护消费者、公众的利益。

六、将重要性作为限制性标准

信息及其特征篇6

关键词: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差别比较 启示

一、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含义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会计信息所应达到或应满足的基本质量要求,是会计系统为达到会计目标而对会计信息的定性约束,也是会计主体进行会计选择所追求的质量标准。会计信息能否满足使用者的需要,主要取决于会计信息的质量。

二、FASB、IASC和我国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规范差别的比较及启示

1.逻辑体系结构的比较

美国的会计信息质量是一个逻辑严密的分级体系,它是目前普遍公认的最为完整的理论概括。整个质量特征体系以“决策有用性”为核心,由“相关性”和“可靠性”组成。在合乎“效益>成本”和“重要性”两个普遍约束条件的前提下,二者缺一不可。在此基础上,将“可比性”作为次级质量特征,将“可理解性”设为用户(决策者)和针对决策的各种信息质量特征的桥梁。然后,进一步将相关性分为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和及时性,可靠性分为可核性、中立性和真实性。相比之下,我国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由一系列平行的条款所构成,各部分没有相互联系、彼此孤立、缺乏一个完整的逻辑构架。

2.构成内容的比较

①中国的信息质量特征没有可核性、中立性、成本和效益等内容。美国将可核性和中立性作为可靠性的次级质量特征。

②我国明确提出稳健性原则,而美国未将其单列为一项质量特征。FASB认为,一贯的低估资产、高估负债不能持久,本期的低估必然导致未来盈余的高估。此外,对保守性的不当使用,势必损害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所以FASB着重讨论了保守性与“决策有用性”之间存在的矛盾,以防止保守性的滥用。

③我国在新《企业会计制度》中,增加了实质重于形式这一质量特征,而美国没有这一特征,我觉得这可能是一个缺陷。因为只有经济活动的实质才是决策的要素,形式不过是经济业务的面纱而已。

在美国,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规定一直是FASB的一项重要工作,并在《财务会计概念结构》中清晰列示。在国际会计准则中,对财务报表信息质量特征的规定也专门列出,并花费较大篇幅对质量特征的含义及其之间的相互联系加以阐述。而在我国,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并没有单独列示,只是将其列入会计原则之中,它与其他若干项关于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共同构成了会计准则的基本原则部分,其主要作用是指导会计核算工作。

3.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之间权衡的比较及其启示

美国及国际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都规定了不同的约束条件,但其中成本效益条件却作为二者基本上都有的约束条件存在着。由于各个质量特征之间可能会有所冲突,无法兼顾,这就需要提供一个衡量标准,以在质量特征间无法统一时提供参照。成本效益原则就成为了进行这一取舍的约束因素。而在我国却缺乏成本效益这一约束条件。关于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究竟如何取舍的问题一直是众说纷纭、争论不休。如果不确定一个衡量标准,就很难在相关性与可靠性之间做出适当的选择。所以,我国应当根据具体国情,构建起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一个标准。

三、如何构建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

1.建立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的逻辑结构。我国的会计质量特征之间缺乏明确的主次逻辑关系。可以认为客观性、相关性、可比性、一致性、明晰性、实质重于形式等构成了对会计信息的要求,这些要求从内容看虽然全面,但实则内部逻辑关系混乱,各个会计信息特征之间并列彼此孤立的平行,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逻辑结构。所以应借鉴FASB或IASC,建立一个根据我国实际情况确定的会计信息最高质量特征,其他相关因素作为次要质量特征或内涵限定和约束条件应适应与国际接轨的国际化趋势。

2.FASB认为对保守性的不当使用,势必损害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由此,我国也应当加强监管会计信息质量,防止过度遵循稳健性原则而导致的信息可靠性和相关性的损害,以免给用户造成更大损失。

3.我国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规定将其作用方向主要定位于规范会计实务处理上,没有体现出对会计准则制定和会计信息使用的指导意义。会计信息是财务会计工作的最终产品,把握会计信息质量应当是其他相关工作的基础与核心。因而,应当考虑在我国建立起自己的财务会计理论框架,把质量特征加以具体阐释,真正发挥其落实会计目标、指导会计工作及启示准则制定的作用。

4.强化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可操作性。在我国,尽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与会计方法的选择有关,但是,由于缺乏会计程序和方法选择的具体标准,使其可操作性差,所以当前应尽快出台关于会计程序和方法标准的制定政策,以满足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具有可操作性。

当然,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讨论不是一成不变的,从长远的角度考虑,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企改革不断深化,资本市场逐步健全,投资者素质不断提高,我国企业的会计目标将发生变化,由此引起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体系也将随之改变。因此,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的构建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安庆钊.中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比较,中国管理信息化(会计版),2007.1

信息及其特征篇7

关键词:信息可信度; 替换项; 候选答案; 可信度计算

中图分类号:TP391 [KG*2]文献标识码:A[KG*2][HT5”H]文章编号:2095-2163(2013)05-0031-05

0引言

网络信息不断膨胀。伴随而来的问题是信息质量的参差不齐,不实信息(如虚假信息、过时信息)极易误导用户的判断。如何判断信息的可信度,帮助用户从海量信息中甄别出可信的信息,成为了当今社会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信息可信度,是指对于信息本身以及信息源的可信任程度[1]。人们是依赖众多客观因素、基于经验对信息的可信度做出逻辑判断。上述判断具体包括:对于信息质量和精确度的客观判断,以及对于信息来源的可信赖性、信息专业权威性和信息吸引力的主观感受[2]。本文结合人脑对信息可信度的逻辑判断机理、针对网络信息质量所呈现的规律特点研究信息可信度的评估方法。

目前,网络信息的质量主要表现为以下规律:

(1)关于一个主题,不同信息源提供正确信息的内容往往一致或近似;若提供的是有误信息,则有误之处各不相同。

(2)可信的信息源提供的信息多数是正确的,反之不尽然,正确信息的来源的可信度可能良莠不齐。

由此,认为网络中信息的可信度主要可以通过两方面来评估:信息源的可信度、以及信息在网络的分布特点。

基于以上思想,本文设计了一个面向网络文本的信息可信度评估方法,借助两层特征空间来评估信息的可信度,并通过提取可信信息候选集,为用户提供高可信度的相关信息。其中,信息的第一层特征空间由信息源的特征构成,用于判断信息源的可信度;第二层特征空间由信息源可信度的分析结果以及信息在网络的分布统计特征构成,用于最终评估信息的可信度。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包括以下三方面:

(1)在提取可信信息的候选信息阶段,通过词语结构过滤器来提取候选信息。提高了候选信息提取的准确度。

(2)在信息可信性度计算阶段,对信息的发出商业意图是否明显、更新信息是否及时、网站权威性等角度综合考量信息源的可信度,进而丰富了候选信息的特征空间。

(3)结合本文提出的评估方法,设计实现了基于中文搜索信息的信息可信度评估系统。系统在实验中获得89%的准确度。

1相关工作

关于网络信息的可信度评估方法研究,当前已有的研究成果可以根据研究对象的信息承载形式的不同分为三类,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类是对网状结构的网络(如P2P网络、语义网或社交网络)所承载的信息的可信度评估方法研究。这一类研究主要探讨的是某个节点在整个网络中的可信度问题,以及如何自动辨别出哪些节点是不可信的,并将这些节点从网络中剔除出去。常用的方法是信任值的传播,这是针对网络结构设计的方法,信任网络常常得到使用。Kamvar提出了通过以往的表现(上传历史)来判断P2P网络中病毒来自哪一个匿名恶意的发送端[3]。Richardson在关于语义网的信任管理研究中提出,任何一个用户保留一个他所信任的用户集,利用信用网络传播信用值[4]。在社交网络中用N维矩阵记录信任和不信任信息,并通过网络任意两点间的信任信息矩阵计算传播信任度[5]。

第二类是对群体智慧网站(如网上论坛和合作知识库)所承载的信息的可信度评估方法研究。群体智慧网站的共同之处是用户贡献自己的信息到 Web上,集合了用户的群体意见和集体智慧,因此这方面的相关工作都是利用用户的评论、打分来判断信息的可信度。Deborah通过分析修改历史来获得对修改版本的信任度[6]。修改文章的可靠性取决于三点,分别是:之前版本的可靠性,最后一个版本的作者的信誉度及修改内容。在协作信息系统中,修改历史是可以广泛有效利用的重要特征。

第三类是对独立的网站或网页上信息的可信度评估方法研究。网站的建设者预计获知哪些特性,使其能够提升用户对网站的信任感,而哪些特性会削弱用户的信任感。而作为信息浏览者的用户,在浏览网页时则需要辨别网站或者网页的可信度,判断其提供的信息是否真实可信。Lee构造了一个真实可信事实库,并利用其来检测一个可疑信息的可靠性[7]。Kawai开发了一个可视化显示新闻地址趋势的消息系统,通过该系统可以判断相应新闻网站的可信度[8]。

Kyoto大学的WISDOM系统(http://wisdom-nict.jp/)是一个供用户在线使用的网络信息可信度分析系统[9],该系统从信息发送者、主要观点、对立观点等角度出发,通过聚类为用户判断信息的可信度提供参考。Honto Search是一个Web问答系统[10],针对用户输入的命题返回可信度值及其它相关可信命题。该系统基于这样一个假设:事实的流行度越高越可信。但是这个假设仍然值得商榷。

2.1可信信息候选集的提取

本文研究的出发点是能够根据用户给出的疑惑命题,通过对网络中出现的大量相关信息进行可信度评估,为用户提供可信度最高的命题信息。其中,可信信息的候选集的获取是可信度评估的第一步重要工作。

研究认为用户输入的疑惑命题由“确定项”和“疑惑项”构成。“疑惑项”是用户对整个命题的质疑部分,需要系统进行可信度评估的核心部分。如图2所示,用户输入疑惑命题“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是尼罗河”,并指出了疑惑项“尼罗河”,则对应确定项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是”。可信信息候选集,由疑惑项的候选替换项构成(如“亚马逊河”、“黄河”等)。

获取可信信息候选集的基本步骤:

(1)根据用户输入的疑惑命题的确定项,利用搜索引擎搜索相关的网页信息。

(2)抽取前100条搜索结果的页面摘要信息(即snippet)。

(3)根据疑惑项的词性、命名实体特征,在100条页面摘要信息中抽取特征一致的词条作为疑惑项的候选替换项。

(4)经过词条过滤,将最终出现频度最高的5个词条构成可信信息的候选集。

需要说明的是,认为搜索引擎返回的页面摘要信息能够正确反映原文的相关内容,这也是进行实验的一个前提。

命题疑惑项与其疑惑项的各个候选项往往具有相同的词性特征及命名实体特征。本系统采用哈工大社会计算与信息检索研究中心语言技术平台(LTP)的分词、词性标注及命名实体识别模块。通过文本处理,提取出页面摘要中与质疑项的词性特征和命名实体特征相同的词组,并去除噪音。在对其频度进行统计后,将频度最高的五项作为可信信息的候选集。

2.2信息可信度的评估

本文从信息源可信度与信息在网络的分布特点两方面综合评估信息的可信度。信息可信度评估流程如图3所示。评估方法设计中,主要需要考虑两方面:特征选择和可信度评测方法。

第一层特征空间是信息源特征空间SF(Source Feature)。综合考虑所有对网络信息可信度有影响的因素,可以将其大致划分为两部分:显性因素和隐性因素。显性因素包括页面信息本身显性呈现的各种特征。比如,网页创建时间、广告量、网页设计,拼写错误等等。隐性因素包括隐藏在网页信息背后的各种特征。比如,信息作者权威度,反向链接数,信息来源等。本文采用网站及网页最具区分度的四个属性特征作为信息源的特征

Pagerank值用于衡量特定网页相对于搜索引擎索引中的其他网页而言的重要程度,通过Google提供的API获取。反向链接数是指该网站被其他网页或网站链接的数目,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该网站的受欢迎程度,也从一定程度反映了所提供信息的可信度。网页广告量能够反映网页创建的商用意图,因此也是评估网页信息可信度的一个因子。网页创建时间则反映了网页提供信息的时效性,时间越近的信息时效性越好。

第二层特征空间是可信信息候选集特征空间CF(Candidate Feature),其候选集合中某个词条的特征为:

覆盖率是在搜索引擎返回的页面摘要信息中包含该候选信息的比例。用total表示总的搜索返回结果数目,pi表示搜索到的所有网页,Contain(pi, aj)表示搜索到的网页内容pi中含有替换项aj,覆盖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RC(αj)=∑[DD(]total[]i=0[DD)]Contain(pi,αj)/total[JY](1)

可信信息源数为包含某个可信信息候选信息的所有信息源经过第一阶段分类后,类别属于可信信息源的数目。可疑信息源数为第一阶段分类后属于可疑信息源的数目。网页平均创建时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通过判断信息的网络出现时间,有助于甄别新旧信息。仅仅通过网络流行度(即覆盖率)来判断,不易甄别出真实信息。搜索返回结果中的平均网页排名说明了包含该候选信息的网页集合在百度搜索引擎中的平均排名,此特征说明了包含确定项和候选信息的组合的网页与确定项的相关程度。R(pi)表示网页pi在搜索引擎返回结果中的网页位置,故平均网页排名如下:

信息可信度的计算使用以下公式,其中λi值由实验确定。为了测试前面提出信息的各个特征对可信度计算的影响,对系数择取不同数值进行了测试,相应的系数是根据研究者自身经验和一些测试确定的。

确定特征权重的过程是根据经验和测试实验获得。信息的可信度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网络流行度,而替换项的第一个特征覆盖率在本文中近似代表网络流行度。所以覆盖率作为网络流行度的近似表示在可信度计算中的权重最大。可信信息源数的权重为正值,用以加强可信信息源对信息的有利支撑,而不可信信息源的权重为负值,则用以减弱不可信信息源在覆盖率特征里对可信度计算的影响。

平均网页时间和网页排名也影响着替换项的可信度,并且平均网页建立时间对可信度影响尤为显著。当一个替换项的平均网页创建时间特征值小于候选答案集里此特征的最大值时(即该信息不是最新的消息,候选答案里有比该信息时间更新的信息),可信度的值将因此降低。

3实验及分析

为了验证本文设计研究的相关方法的有效性,本节对相关算法进行了多个实验:

(1)可信信息候选集获取实验;

(2)信息源可信度分类实验;

(3)不同可信度评估方法对比实验。

几部分实验的实验数据及收集过程如下。在信息源可信度分类实验中用到的50个已知答案的命题来自人工收集验证。在另两个试验中使用的测试集是通过收集百度知道已经解决的问题作为已知答案的命题答案对(疑惑命题,正确答案)集合,共4类200条数据。其中人物类50条,地理类50条,历史类50条,时政类50条。

由于信息可信度评测技术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一个公认的信息可信度测试集以及评估方法。候选信息的抽取评估方法采用改进的MRR(Mean Reciprocal Rank)标准评价抽取效果的准确度,n为所有测试命题的数量,γi为第i命题的第一个正确答案的位置,m值为可信信息候选集的大小。计算公式为:

3.1可信信息候选集获取实验

从表1的实验结果中可以发现,历史类和人物类的准确率最高,而时政类最低;按MRR标准评价,人物类的MRR值最高,而时政类最低。准确率方面,因为历史类测试数据主要关于历史事件的时间,即测试命题中的质疑项多数为时间,而时间的词性和命名实体特征非常明显,在搜索结果中易于辨别,所以准确率高。人物类多为人名词,性特征明显,一段搜索摘要中涉及到的人名有限,易于辨认抽取。而时政类的问题比较杂,而且涉及到的事件名不易辨别,在实验中通过词语结构过滤器提取的替换项就不够准确应对会出现最高频的几个替换项中没有正确答案的情况。

就MRR标准而言,测试的是系统得出的替换项集中正确答案的平均排序位置。由实验结果可以看出,人物类的MRR值最高,主要原因是事件中涉及到的人名往往不多,并且通过词语结构过滤器也易于辨别过滤;而时政类MRR值较低的原因主要来自词语结构过滤器未能将正确答案筛选出来。

3.2信息源可信度分类实验

本实验主要考察基于SVM的分类算法的性能。基于60个经过人工搜集、验证的命题( 包括50个正确命题和10个网络中高频的错误命题),在网络搜索到1 172个正例和102个反例,共1 272条数据。在实验的过程中,采用了LibSVM进行信息源的可信度分类。将采用SVM、Bayesian、KNN等算法进行了实验比较,实验结果如表2所示。

SVM的效果明显好于Bayesian和KNN,虽然训练语料相对比较少,但从实验效果可以看出SVM分类效果还是相当不错,进一步表明了支持向量机在解决小样本、非线性及高维模式识别问题中具有许多独特的优势,SVM不仅对两分类问题具有良好的分类效果,在多分类问题上也表现良好,是目前文本分类效果最好的单分类器之一。

3.3不同可信度评估方法对比实验

本实验的基准实验为日本京都大学的“Honto? Search”系统所采用的网络覆盖率来评估信息的可信度。实验通过准确度和MRR 值比较两种评估方法的优劣。实验结果如表3所示。

本系统通过加入信息源的可信度评价并结合其他统计特征,将准确度提高到89%。这说明本文的两层特征空间能够更好地为用户提供可信度高的答案。MRR值也略有提高,但不够理想,原因主要是实验过程仍然会受到噪音信息的影响,在候选信息的提取部分和可信度计算部分都需要进一步研究,提高最佳答案与非最佳答案的区分度。

4结束语

信息及其特征篇8

1.现有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共有八个特征指标,可根据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将其分为两个层次:基本特征和其他特征。

(1)基本特征

会计信息的基本特征包括真实可靠性、相关性、及时性和可比性。之所以称其为基本特征,是因为它们反映了会计信息的实质。会计信息必须拥有这些特征才可能有用。

①真实可靠性。它要求会计确认和计量的事项与所反映的经济内容保持一致,同时要求会计数据在加过程中没有差错。并且具有可验性。真实可靠性是会计信息的生命。如果会计信息失真,将会导致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失误,这样会计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

②相关性。它要求会计信息反映的内容(如企业财务状况,经济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与其使用者的经营决策相关联。相关系数越大,其价值也越大。也就是说会计信息必须具有预测价值和反馈价值。预测价值是指会计信息能为其使用者预测未来年度的决策提供依据。反馈价值是指通过反映上期的经营状况影响将要作出的决策。

③及时性。它要求会计信息必须及时呈报给会计信息使用者。具体来说,在会计核算中,对当期发生的会计事项应当在当期内及时地进行会计处理,不能拖延;会计报表也应在会计期间结束后及时编制和呈报。其实及时性是相关性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会计作为一种信息同其他信息一样具有时效性。要是会计信息不及时,就是再好的信息也失去了影响决策的能力,便与决策无关了。

④可比性。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是要求会计信息不仅在同一空间的不同时间里会计采用的核算方法相对一致,使其具有纵向可比的价值,而且在不同空间的同一时间里采用的会计方法也是相对统一,使其具有横向比较的价值。其实可比性是相关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一些文献将可比性列为会计信息的次要特征,本文认为如果没有可比性,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就要大打折扣,所以将其列为基本特征。

(2)其他特征

它包括明晰性谨慎性和实质重于形等。之所以将其列为第二层的特征以为它们是会计信息应具有的特征但不如真实可靠性和相关性重要而已,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除了具有上述两大类特征外,还应做到会计信息反映的内容容易被使用者理解;对于一些不确定会计事项,要以谨慎的态度予以反映,避免信息使用者产生过于乐观的态度;对以重要事项要加以重点说明,以引起信息使用者的重视。

2.基本特征与其他特征之间的关系

基本特征与其他特征都统一在会计信息有用性的旗帜下,它们之间是一种主次的关系。基本特征从主要方面描述了会计信息的基本要求,其他特征从次要方面描述了会计信息的其他要求。基本特征是事物存在的只要方面,占统治地位;其他特征是事物存在的次要方面,起到辅助的作用。两者相互依存,共同为会计信息有用。

二、会计信息特征的两个基本特征及其关系

1.现有企业会计准则中八个信息特征指标是从两个方面来说明会计的信息特征的,这两个方面就是:真实可靠性和相关性。

(1)真实可靠性

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是会计信息的基本特征之一,如果会计信息不真实可靠性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会计准则》制定了一系列的原则,这些原则包括真实可靠性原则、明晰性原则、谨慎性原则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这些原则以不同的层次从不同的角度对会计信息的真实程度进行规定,以确保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充分信任而放心的使用。

(2)相关性

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是会计信息的基本特征之一,它是回答会计信息使用者需要什么信息的问题。《会计准则》制定了一系列的原则,包括相关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及时性原则和重要性原则。这些原则以不同的层次从不同的角度要求会计信息满足使用者的决策需要。

2.信息的真实可靠性和相关性是统一辩证的关系

(1)二者统一于会计信息的有用性

尽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相关性从不同的角度对会计信息质量提出要求但它们都统一于会计信息有用性之下,缺一不可。两者相互依存,互为前提,共同构成会计信息有用性的坚实基础。如果会计信息失去真实性,即使信息再相关也只能给使用者造成错误的决策并带来损失;如果会计信息与使用者需要不相关,其信息再真实也是没有用的。可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相关性是联系在一起的。它们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2)二者的矛盾性

从上表我们知道,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相关统一在会计信息有用性下,但这是它们的一个方面。然而另一方面,它们之间又存在矛盾,有时候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种此消彼长的联动关系。在实际生活中,当想提高信息的可靠性时,可能会损伤信息的相关性,例如,企业的应收账要等到真正收到了款才报告,这时信息的真实性加强了,可相关性却削弱了;反过来说,当想提高信息的相关性时,可能会失去可靠性为代价,如披露不确定事项时,这无疑增加相关性,但信息不一定真实可靠。

三、会计信息特征要求在会计活动中的作用和地位

1.可以说整个会计活动要回答三方面的问题:一是谁需要会计信息,二是会计活动能提供何种会计信息,三是以何种方式提供会计信息。谁需要会计信息其实就是会计目标,即为投资者,债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提供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方面的会计信息;会计活动能提供何种会计信息就是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即为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实可靠的,与其经营决策相关的财务信息;如何提供会计信息就是会计核算方法,它包括会计确认方法、会计计量方法、会计记录方法和会计报告方法等。

2.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处于会计活动中的核心地位

(1)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是会计目标得以实现的保证

实际工作中只有按照质量要求,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才能有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正确地进行经济决策,实现会计目标。

(2)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统领整个会计核算工作

要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实现会计目标,会计在信息处理过程中必须认真做好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记录和会计披露等方面的工作。

①会计确认就是对会计初始信息的定性,即按会计信息发生的时间认定它们属于那类会计项目。这里包括初始确认和再确认两个阶段。前者是指对经济数据是否进入会计处理系统的识别;后者是指会计数据从凭证、账簿到报表的整个过程中还需要一步行识别。

②会计计量就是以统一的计量单位、按规定的计量模式和计量的时间坐标给各类经济业务以特定的数值。

③会计记录和会计披露就是经济数据进入会计系统后,经过凭证、账簿对其进行处理,然后以报表的方式将信息传递给其使用者。

上述任何一项工作出现差错都会降低会计信息的质量,直接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也就制约着会计目标的实现。由此可见,会计信息的质量是会计的生命所在,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是会计工作奋斗的目标,它处于会计工作的核心地位。

参考文献:

[1]杜萌: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的分析.今日科苑,2008(2)

[2]罗霞: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分析.西部财会,2008(2)

[摘要]《企业会计准则》中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原则在会计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更好地理解这些原则,有助于指导会计实践工作。

上一篇:长安夜范文 下一篇:句子成分划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