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课堂笔记范文

时间:2023-10-08 07:47:43

济南的冬天课堂笔记

济南的冬天课堂笔记篇1

【关键词】重视板书;精心设计;优化课堂

地理板书是教师在认真钻研教材、确定教学目标后,结合学生实际,在黑板上用简洁的文字、符号、图表等形式呈现出来的概括性的教学内容,是整个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一节课中,板书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板书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对教材重点内容进行整体把握。一般说来,学生常常喜欢把板书抄在笔记本或书上。耳、眼、手多种感官协调活动所产生的记忆效果,当然远远超过“耳听”的记忆效果。有时候一节课尽管内容很多,又有一定的难度,但学生往往凭借板书就可以把这节课的内容完整地复述下来,甚至过了很长时间,依据板书也可以把这节课的内容和情境再现出来,这就是板书的功效。其次,板书是教师教学思路的整体体现。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思路按教学进程的需要,有步骤地在黑板上边教边写,非常方便。再次,板书有助于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思考。第四,板书虽有很大的预设性,但也相对灵活,课堂的生成充满变化,这也是现代多媒体预设的板书所不能替代的。尤其在现代教育技术普及的今天,板书不能没有,而且还要精心设计。重视板书,精心构思,设计板书,可以增强课堂的有效性,优化地理课堂。

板书设计,形式可以多种多样,笔者在从教十余年的实践中,做了以下几种形式的尝试,对课堂教学都起到了很好的优化效果。

一、提纲挈领,呈现重点

这种形式的板书是对教学内容的高度概括。教师详略得当地处理教材,将重点知识合理清晰、有条不紊地用板书的形式展现出来。这种形式的板书最常用。学生可以根据板书提纲学习、复习,思路明确,重点突出,利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也有利于记忆。

二、表格比较,清晰明朗

根据教学内容设计表格,让学生通过看书、读图、思考、讨论或探究,提炼出简要的词语填入表格中。这种板书形式简明、扼要,对比性强,能使学生对比较的地理事物获得深刻、鲜明的印象。

如笔者在处理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第二节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的第3课时季风气候显著时,比较我国的冬季风和夏季风而设计的板书:

通过比较,学生对冬季风和夏季风有了非常清晰的了解,在图上判断冬季风和夏季风就比较容易,具有很好的效果。

三、图文并茂,形象直观

在黑板上画简图,配上文字等,图文结合,形象地表现事物,激发兴趣,引起联想,加深理解。

如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势和地形第2课时“中国的主要山脉”的板书设计,笔者就采取边画图,边板书的方法。(不同走向的山脉用不同颜色的粉笔画出来。)

不同走向的山脉:

1.东西走向:北有天阴燕,中部昆仑秦,南岭在南方

2.东北—西南走向:西列二、三阶梯分界线,中列长白武夷山,东列山脉在台湾

3.南北走向:横断山脉

4.西北—东南走向:祁连山和阿尔泰山

5.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

画图可以让学生对山脉所处的位置有一个更清晰的把握,而对于山脉比较多的东西走向和东北—西南走向,用口诀的形式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印象,同时也有利于记忆,从而提高课堂实效。

四、综合设计,体现思路

板书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加工和提炼,反映了教师对教材的把握程度和处理能力,巧妙处理板书能体现教师对教材的深刻理解,显示出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风格。如笔者在设计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节《水资源》时,整个一节课围绕“水资源短缺的原因以及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解决”展开,感觉很完整,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板书设计也是围绕这个主题一步步展开。

再比如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的设计,以语文课本中“美丽的西双版纳”导入,问学生西双版纳美在哪里,也正因为这里很美,加上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优惠的政策,促进了西双版纳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经济的发展。也正因为经济的发展,所以对旅游业的投入越来越大,又使得西双版纳更加美丽。最后以宋祖英的《越来越好》结束本节课。板书设计也主要体现笔者的这种教学思路,有一气呵成之感,整体和谐、美观,收到很好的效果。

总之,地理板书不仅可以完整地表明地理知识结构、体系,而且可以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地理能力。设计和运用好地理板书是完成地理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所以有必要对地理板书这一课堂教学艺术进行研究和探讨,以优化我们的地理课堂。

【参考文献】

[1]《浅谈地理教学中的板书设计》

——湖北省宜昌市地理学科专家组成员枝江市白洋中学 刘学明

济南的冬天课堂笔记篇2

关键词:初中语文;互动教学;策略

引言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1 互动教学的内涵

互动教学意指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教师以主体的身份遵循一定的规则、规范――这些规则、规范是参与者双方共同接受、共同认可而达成的同意、一致和普遍性,进行的教学领域中的物质的、精神的交换和传导的活动。传统语文教学课堂互动大多单一地表现为师生互动,在师生互动上又单一地表现为教师提问。新课程背景提出学生不是知识的容器,学生是带着脑袋走进课堂的,通过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和同伴的互动学习,教学内容可以由学生解决。因此有效的课堂互动应该是多维主体的互动,不仅包括师生互动,而且包括生生互动学生主体和知识客体的互动。

2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互动低效的原因分析

2.1 初中语文互动的内容呈现出表面化的特征

课堂互动是要促进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但是在实践教学中,课堂互动一方面成为一种形式上的答案验证或者说课本知识点的寻找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传统课堂,更存在于新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中。例如教学济南的冬天时教师将互动问题设置为作者是()原名()字(),现代著名作家,初中生甚至不需要学习新的知识便可以快速在文中找到答案,而“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的睡着了。”使用了怎样修辞手法的类似问题是一些初中生已经早已掌握的知识点,上述问题的共性在于虽然以问题的形式存在,也可以组织学生展开互动学习,但是因为未高于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使得问题成为一种机械的问答而没有引发思维和思想的碰撞。

2.2 初中语文教学中互动角色的被动化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仍然是互动教学的主宰者,新课程引导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引导激发学生的讨论,使课堂成为活的课堂。初中语文教学的改革要顺应其趋势,让学生由课堂的无声被动状态向有声积极的状态转化。这是一种好的趋势,是初中语文课堂改革的动力。在实践中。某些教师却歪曲地理解学生的发声权。学生可以互动,但互动的时间和互动的内容由教师决定,互动内容的评价教师也可以决定,教师通过缩短互动时间给予自己认为正确答案的学生展示权及对这些所谓正确答案的表扬,使自己的思想仍在班级互动中占据主导地位,这就使得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在互动过程中仍然处于被动局面,语文知识的学习仍然停留在知识层面的记忆,而没有关于学习能力的提高。

3. 促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互动的策略

3.1 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学生与教师一样,都有独立的人格,每一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以及丰富的内心世界,都享有足够的表决权和话语权,都需要受到教师的理解和尊重。所以教师要转变自己总处于绝对权威地位的想法,善于在教学中创设一种民主、平等、信任的和谐氛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与学生之间只有彼此敞开心扉,真诚交流和沟通,才能讲互动式教学顺利的开展下去,实现共同提高。在互动教学活动中,教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学生可以完全根据自己的理解从不同角度去看待问题、理解问题,且有保留自己意见的权利。师生在这个民主、和谐的氛围里相互合作,共同探讨,必定会促进创新精神的不断提高。

3.2 以学生为主题展开课堂教学互动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互动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知识的能力,强调在师生、生生的交流和互动中解决问题,因此,互动教学反对传统的单向传授知识的接受模式,要求改变传统的知识记忆学习方法,提倡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建构新旧知识的联系,通过互动学习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例如济南的冬天的学习目标是:第一,学习作者抓住特征运用贴切手法描写自然景色的写法。第二,体会作者通过景物描写所抒发的情感。以第二个问题为例设计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在此,教师让学生用五个词语写下自己感受过的冬天,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济南的地理位置思考济南的冬天,并把学生心中济南冬天的词语写在黑板上,然后组织学生展开朗读比赛,读老舍笔下的济南的冬天,体会作者通过对济南景色的描写,表达的对济南的思念,济南是老舍的故乡,回忆起故乡老舍的心中总会泛起暖流,即使是故乡的冬天在老舍的心中也是温情的。

3.3 通过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的互动,进行互动课堂的构建

我国大多数初中语文的授课过程中教师都只是针对授课要求进行授课,很少对课内的内容进行课外的延伸,导致学生的学习非常片面,不能全面的对知识有一个更加具体的理解,进而导致学生死学、死记现象的发生。其实教师应该对课外的知识进行一定的延伸,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一些知识,把课内的授课内容与课外的一些知识进行互动式的交流,促进互动课堂的构建。例如,在对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进行讲解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把一些课外的知识带入课堂,教师不能只对作者鲁迅的生平进行讲解,也要针对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时间以及涉及的一些课本中没有提到的有关的一些人物或者事件作出一些讲解,把课内的内容与课外的知识进行互动,进而达到构建互动课堂的目的。

4 结语

初中语文课堂互动教学是适应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对此,初中语文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到互动教学的积极作用,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坚持以生为本,在语文课堂上给学生更多的主动权和互动空间,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语文课堂教学氛围,促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 张良峰.构建初中语文互动新格局的综合策略[J].教学与管理,2009(8).

[2] 班灿忠.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营造师生互动的良好氛围[J].中学教学参考,2012(25).

济南的冬天课堂笔记篇3

90岁的柏耐冬,蓄着长长的胡须,戴着薄薄的老花镜,衣着整洁,一派“仙风道骨”。

1984年济南市老年大学开始创建,柏耐冬成为这所大学的第一期学生。然而25个寒暑过去了,学生走了一拨又一拨,他居然还逗留在校园里。

“如果没有去上老年大学,我的生活真是不敢想。”柏耐冬捋了捋长长的白胡须,一边感叹一边饶有兴致地说。1984年离休后,64岁的他感觉精力还很旺盛,呆在家里连个懒觉都睡不着,感觉憋得慌,总想找事做。听说济南刚刚建立了老年大学,联想起自己12岁就被迫离开了学堂,现在突然有这么好的一个学习机会,他就抢着去报了名。

翌年3月,学校正式开课。自幼对书法很感兴趣的柏耐冬,在这里开始登堂入室。从初级班、进修班,直到研究班,一学就是6年。

眼看着课程全学完得毕业了,柏耐冬居然不想离开,他还想从头再学。于是,继续交学费,一年又一年,他开始了传奇的“留级”生涯。

提起笔来练字经常忘了吃晚饭

在老年大学,柏耐冬最初六年学楷,再六年学行,又六年学篆,还六年学草。他以王献之的故事自勉。他说王献之用完三缸水,还没有学到王羲之的一点,自己应该更努力才行。

书法上日渐出彩,他不但被授予老年书法家等艺术称号,而且作品还屡屡获奖并展出。

虽然名气不小,但柏耐冬对书法依旧精益求精。对待老师布置的书法作业,更是万分认真。

每天下午1点半左右,他就要写作业了。摊开纸,上好墨,压好戒尺,静下心来,聚精会神地提笔开写。写字讲求一气呵成,他讨厌这个时候被打扰,此时一旦被打扰只能重新再写。而哪怕是最后一个字让他觉得不够满意,他也要毅然重新再写。时间在笔尖下不知不觉地流动,当恍然醒过来,往往都近6点了,忘记了晚饭。

只要身体允许就坚持学下去

83岁时还骑自行车的柏耐冬认为,能上老年大学这么久,首先离不开自己良好的健康状况,身体是学习的本钱。

五世同堂的柏耐冬依旧耳聪目明,思路清晰,没有蹒跚的步履。他生活非常规律,早睡早起,他每天5点半起床,洗漱后就出去锻炼身体,中午休息到午后1点,然后才吃饭。之后又开始练字。6点半左右则准备睡觉。

除了有规律的作息,柏耐冬很注重保持年轻和平和的心态。“在老年大学,我从不觉得自己老。”他也从不疑心自己有病,也不被诸多俗事所累。除了一手好字,柏耐冬还打得一手好太极拳。这两件事在他看来,能很容易地使人心情平静。

济南的冬天课堂笔记篇4

关键词:情景教学;初中语文;写作能力培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推广,情景教学法在初中教学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青睐。情景教学法以课堂创设真实情境为基础,使学生们能够亲身感受课堂教学内容,与之产生共鸣。因此,只有语文教师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才能强化初中写作教学的效果。

一、现阶段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式单一,无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现在,仍然有很多学校在教学方法上面没能及时改变和创新,依然使用较传统的教学方式,比如,在写作课堂上,教师提供写作模板,学生的任务就是单纯地记住这些模板,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对写作教学的内涵和意义产生误解。有些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并没有让学生对既定的主题进行预先设计和构想,以致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写作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更严重的是产生厌恶写作之感。此外,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展时期,其心理状态还不是十分成熟,因此,对其来说兴趣更重要,如果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学生的这个特点,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就会严重削减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课堂教学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2.忽视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导致学生写作基础薄弱。一些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把教学生写作看做是不必要的教学环节或者采用相对落后的教学方式。在初中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不重视对学生写作基本功的训练,甚至对语句的表达方式或者造句等基本问题一笔带过。此外,我国农村的教学质量和师资力量都相对较为落后,一些语文教师的专业知识不扎实,欠缺语言表达能力,更不用说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面对这种状况,学生就单纯地把写作教学当成一种任务或者负担,极少有学生能够主动地把写作当成是表达情感的手段。

3.忽视阅读的重要作用,导致学生缺乏语言积累。现阶段的初中生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升学压力较大,因此,学校将全部精力几乎都用到了专业课的学习上,基本上很少有时间阅读一些文学著作,这就导致初中生的阅读量有限,而且知识面较为狭窄,缺乏语言积累。长此以往,学生在写作时就会感到不知该如何下笔,即使写出来,也常常是语句不通顺或者前言不搭后语。同时,教师的不合理的教学方案有可能导致写作教学效果不佳。比如,教师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向学生传授一些写作技巧或者文章题材的写作要求,而忽视了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就难以与学生产生共鸣,不利于师生之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情景教学法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有效应用的措施

1.设计有吸引力的课堂导入。在初中写作教学中,课堂导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个行动且具有感染力的课堂导入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想强化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效果,就要十分重视课堂导入工作,在开始上课之前将自己的身心状态调至最佳状态,并且仔细分析课堂教学内容。只有将课堂导入与教学内容有效结合起来,才能设计出理想的课堂导入,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比如,在学习《济南的冬天》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设计一个有吸引力的课堂导入创设课堂教学悬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教师可以对学生们说:“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了瑞士,把春天的美丽赐给了西湖,秋和冬的完美都留给了济南。济南的冬天在老舍先生的笔下充满了温情,被阳光朗照的小山给人慈祥和温存之感,而被凝雪覆盖的小山又显得更加秀美,那么你心目中的冬天或者你所见过的冬天是什么样的呢?”教师可以让学生将现实与幻想相结合,写出自己心目中最理想最喜欢的冬天,从而完成有效的写作教学。

2.强调与实际相结合,创设生活情境。每门学科的理论知识都来源于实践和生活,因此,在初中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从生活中选取一些写作的主题或者内容,让学生能够更加富有情感地进行写作。比如,教师在以“记忆中做难忘的人或者事情”为主题进行写作教学时,就可以创设一些生活中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回忆一些对自己有重大影响的人或者是事,然后让学生们进行讨论,在分享的过程中,他们有可能会联想到自己的真实感受,从而就有话可说,有事可写。

3.创设教学情境,加强情感共鸣。写作本质上就是一个情感表达的过程,借助有感染力的生活场景唤醒学生的写作灵感,可以使学生快速地确立写作的主题和表达的中心思想。因此,在写作教学中,为了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教师必须创设形象、生动的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比如,在练习写物作文时,教师就可以借助事物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共鸣,在情感的指引下,发现自身最喜欢或者最感兴趣的事物,从而完成写作任务。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多媒体教学手段具有传统教学媒介无可比拟的优势,不仅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而且可以极大地提高初中写作教学效率。

三、结语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从而达到语文写作教学的目的。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使用情景教学法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摆脱以往语文写作教学的束缚,使初中语文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化和形象化。在初中写作教学中,学生通过亲自感受课堂情景,使写作语言变得更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参考文献:

[1]姜兴民.新课标下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初探[J].科学咨询,2004.

[2]赖业伟.情景教学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3.

[3]叶善华.如何提升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质量[J].学周刊,2014.

济南的冬天课堂笔记篇5

关键词:新课标 师生互动 活学地理

中图分类号: G632.0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2-0165-01

今年是笔者参加工作的第五年,对于地理教学也渐渐有了一些感悟。地理在初中阶段被视为豆芽科,不怎么受到重视。学生往往把地理课堂当作休息课,发呆课。整个地理课堂都死气沉沉的,学生觉得没意思,教师更是觉得累,处于一种被动状态。怎样才能让地理课堂活起来呢?下面,笔者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1 让地理课堂活起来,教学内容要“活”

地理是一门与生活联系很紧密的学科,我们的衣食住行都会涉及到地理。为了能让学生动起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让学生用学到的地理知识去生活中验证,或者用生活中的例子来总结出地理知识。比如讲到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别大时,就可以提问“冬季,同学们最想去我国什么地方旅游?”大部分同学自然会想到海南,因为那里暖和,而此时哈尔滨却是冰天雪地。这两个跟生活贴近的例子就有助于学生记住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这个特点。

再比如讲到黄土高原时,在上课前先播放《黄土高坡》这首歌,且这首歌可以穿插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比如歌词中提到“大风从坡上刮过”,可以总结黄土高原的气候特点,歌词“还有身边这条 黄河”告诉我们黄河流经黄土高原。这样用一首歌就能记住该课大部分重点。学生便会渐渐发现地理的趣味性。

2 让地理课堂活起来,教师要先“活”起来

“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合今天的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理念中,地理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使学生享有对教育的“参与性”和“选择性”。在课堂上,以学生学习为主,教师及时引导为辅,突出学生的主动学习,实现平等教学。教师要当好“学生”,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随时插问“不明白”的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如此既能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又能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只有在这种平等、民主、自由的课堂氛围中,教学才能争辩质疑,标新立异,才能思维活跃,大胆探索。唯有这样,学生的创新思维才能得到训练,才能养成不唯书、不唯师,独立思考,敢于求异的思维习惯。比如在讲到《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时,当同学们都了解了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自然资源很丰富后,我又突然在多媒体屏幕上打出表现该地区很贫穷的图片。然后提问,“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在自然资源上是富裕的,为什么人们还是那么穷?”,学生听到这个问题后,很感兴趣,于是开始思考并踊跃的说出自己的答案。而笔者则耐心的倾听他们的答案,当同学们提到它是“以初级产品为主的单一经济”时,笔者再提问“同学们,知道了它贫穷的原因,我们来替他想想办法,拯救一下它吧”。于是同学们激烈的讨论起来,期间笔者会适度引导,比如将日本这个严重缺乏资源却很富裕的国家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作比较。学生通过比较这两个地区找到拯救的办法,对本课的学习印象也更深刻。这样随着问题的层层深入,学生不断的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答案会比老师告诉答案更开心,课堂自然活跃,学习主动性无形中增强了。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给予期待或鼓励,注意维护学生的自尊心,调动他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另外,开放性的答案能使学生人人都觉得“我能行”“我愿意尝试”,使学生感到教师对其信任与尊重,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教师先“活”起来必须要有学问,有教学个性。新教材课文的文字很少,图,活动题很多都是知识点。作为一个地理教师,专业知识要比较全面,就一张图补充出相关的知识点,就一个活动题,培养学生的某种地理技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懂得灵活取舍、补充教学内容,“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3 利用多种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地理课堂活起来,其次重在利用多种途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方法多种多样,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游戏法、角色扮演、探究法等等不胜枚举。值得一提的是讨论法。地理课堂上使用讨论法,不仅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而且可以让学生感觉自己是课堂的主人,有责任来保证课堂的秩序和课堂活动的开展。在使用“讨论法”教学之前,先要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教会学生从哪些方面分析地理。

以《亚洲》为例,《亚洲》是本学期的第一节课,从这课开始,就要逐步教会学生分析地理的方法即从哪些方面入手。《亚洲》分为“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部分,而其实在以后学习其它地区或国家时也是从这两方面入手。因此从《亚洲》开始,就要教会学生学习地区与国家时要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入手。同时,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什么是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他们可能没什么概念。所以本节课笔者还着重指出了自然环境包括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位置,地形,气候等,人文环境包括人口,文化,经济等。在这节课里,主要是笔者按照这些方面引导学生边看图,边找出答案,并且反复强调以后的学习中要按照这些方面分析。在以后的教学中,笔者将每个步骤列在黑板上,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找出信息,和全班同学分享自己的成果。而笔者则成为了一个“观众”,只需在适当的时候提出“为什么”,让他们层层深入的讨论下去找到答案。这样的上课方式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取得较好效果。

济南的冬天课堂笔记篇6

一、熟读成诵,培养做笔记的习惯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记诵是有效的积累方法。如朱自清的《春》,优美如诗的语言把春天的新、美、力写得活灵活现;再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作者对济南的山山水水一往情深,冬天的济南一切都是美的,一切都是可爱的,美好的画面,深情的笔触,让人不能不想去放声的朗读,深情的去朗读,更不能不去背诵。自然,通过记诵大量古今中外名篇美文,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平时授课时要引导学生注意知识的串联,比如在学习《钱塘湖春行》时,我让学生先把写春天的诗句找出来,学生很快找到了“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那么写春的诗句还有哪些呢?”我紧接着问。此时,同学们纷纷举手,个个都想一显伸手。同学甲: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迟日江水丽,春风花草香。同学乙: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同学丙: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整个课堂成了众言堂,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了,大家积极参与,热情高涨,同时对旧知也进行了一个系统的复习。另外,平时的作业摘抄我也要让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分类,如最常用的精彩语句之古代哲理名句,最常用的精彩语句之优秀题记,百部世界名著中最经典的一句话,分类的目的是便于学生更好的去积累,去记诵。在不断的摘抄过程中你会慢慢品味出中国语言的博大精深,渐渐喜欢上写作,深深爱上语文这个学科。“花朵把春天的门推开,绿荫把夏天的门推开,硕果把秋天的门推开,飞雪把冬天的门推开,真诚把友谊的门推开。”“爱,有的时候不需要山盟海誓的承诺,但她一定需要细致入微的关怀与问候;爱,有的时候不需要梁祝化蝶的悲壮,但她一定需要心有灵犀的默契与投合;爱,有的时候不需要雄飞雌从的追随,但她一定需要相濡以沫的支持与理解。”类似这样优美的语言难道还不能深深的打动你吗?

二、师生互动教学,培养自主学习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课堂上教师要避免满堂灌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要多启发、多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自主学习,使学生能独立思考问题,并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对问题进行合作式地探究,以获取知识。在课堂上,教师主要应起到引导的作用,而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而不能让学生只充当收音机和“书记员”,死记老师的答案而没办法真正进行独立的思考。教师则应在问题的设计上下功夫,让问题尽量具有开放性,培养学生多角度、多侧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课堂的阅读教学应当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两者共同参与、协调完成、沟通交流的信息传递过程。教师只有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才能增强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锻炼他们积极思维的能力和勇于质疑的胆量,让他们尝到“跳一跳就能够得到”的甜头,让学生不仅主动参与学,也参与教。如果教师只是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或直接或抽象地告诉学生标准答案,那就难以把教学任务落到实处,也很难影响到学生的心理意识的接受,更何况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思想也会一如既往,因此,学生的主体意识就不会被激发出来,他们就永远是臣服于知识的“奴隶”,是知识的“记事本”。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尝试着让学生参与教学,体现真正的学。

三、指导阅读,培养阅读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在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的确,要想学好语文,仅靠书本上的一些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才能获取更多的有益知识。古今中外的名著应让学生多阅读。起先教师要求学生一个月至少要读一至两本课外书,再慢慢增加数量。同时,教师可提供给学生一些必读书目,多给学生推荐一些好书,让学生做参考,以避免学生漫无目的地随便阅读。另外,可适当利用一些时间让学生互相交流阅读心得,还可让学生比比谁看的好书多,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可让学生介绍课外书里的故事情节,让其他学生产生想读的欲望,从而使学生养成看课外书的习惯,以扩大其知识面。笔者在阅读教学中总是想方设法让学生自己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教学《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时,在预习的基础上,要求每位学生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问题,谁提出问题最多,就给谁表扬鼓励。学生先后提出:(1)针鼹为什么被称为稀有动物?(2)课文标题是“珍奇”的稀有动物,它的“珍奇”和“稀有”各体现在哪里?(3)针鼹为什么会成为人类的朋友?(4)为什么只有澳洲有针鼹呢?……问题共有十多个。这样课堂气氛热烈,思维活跃,学生发问,师生商讨,一方面对课文的理解由浅入深,另一方面即使平常不愿提问的学生在这样的氛围熏陶下也跃跃欲试。

要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必须促进课内外的有效衔接。一是要带领学生直接走进生活去体验、感悟、印证。要教育学生形成一个大语文的概念,让学生理解生活,品味生活,感悟生活,这就是语文,让他们清楚语文无处不在,只要用心,何时何地都可以进行语文学生。二是要广泛涉猎。仅仅靠教材的几篇课文的学习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不够的,也是不现实的。没有大量的阅读就不会有阅读能力提高的可能。鲁迅说过:“大可看看各样的书,即使和专业毫不相干的,也要泛览。”对这一点是有着广泛的共识的。新颁布的课程标准就充分体现这一点,并作了规定:初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得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同时在“名著推荐与阅读”中列出了多部古今中外名著。

济南的冬天课堂笔记篇7

一、选择学生喜欢的内容学习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是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选择喜欢的那部分内容进行重点阅读。如《陋室铭》是极富哲理一文,老师指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划出相应的句子、词语,通过反复朗读,找出能体现作者写作主旨的一句,这句话是怎样引出的?学生会说:

生1: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生2:这句话先说由“山”、“水”,然后引出“德馨”的。

师:陋室陋吗?

生:不陋。

师:那么,本文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陋室不陋的?试结合文章的语言加以分析。

生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这里是写陋室的优美的自然环境。

生2:“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这里是写陋室主人的情趣。

生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这里是写陋室往来客人的不俗。

生4:“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这里作者引用西汉扬雄,大教育家孔子的事例及名言,有力地证明了“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实践表明,教育无须面面俱到,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内容,去感悟学习,老师也可以选择学生喜欢的内容进行重点教学,然后让学生以相同的学习方法,触类旁通,由于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学生学习起来肯定效果更好。

二、选择学生所喜欢的方式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把选择的权利还给学生,就是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就是尊重了学生的心理需求,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学《济南的冬天》一课,在初读了课文后,学生了解到,课文是按空间顺序:“阳光―山―雪―水”来描绘济南冬天的美景。那么接下来怎么学习呢?多数教师是按由“阳光”到“水”课文的排列顺序来逐段学习。这样教师牵到哪儿,学生跟到哪儿,抑制了学生主动性。

老师不妨对孩子们说:“你最喜欢的是济南冬天里哪里的美景呢?你从哪些词句体会到济南冬天的美呢?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分组学习。能用语言表达美景的同学可以说一说,当当小导游;喜欢收集资料的同学可以把收集到的图片、资料互相交流;喜欢画画的同学可以把你喜欢的美景描绘下来;喜欢朗读的同学可以尽情地读出感情。如果用其他方式也可以。当然,这些活动都要在找到济南冬天的美景的词句后进行。”老师选择学生所喜爱的学习方式去引导体现了以生为本,立足于他们的个性特点,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又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达到良好的效果。

三、选择学生所喜欢的方式展示

爱活动、爱表现是中学生的特性。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他们的这些个性特点,适时安排活动,给足他们表现的机会,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以提高学习的效率。

如在教学《干将莫邪》时,学生理解课文,了解寓意后,鼓励学生创作课本剧,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课文展示给大家。给出孩子们一定的准备时间,结果学生给出了不拘一格的表现形式:有的学生采用朗读课文的方法;有的学生用连环画表现故事的方法;有的表演展示课文的方法;有的用简笔画加重点词语的板书方法……真可谓众芳摇落独喧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精彩纷呈,令人应接不暇。

这样的教学结果出乎笔者的意料,实践表明,学生在参与展示的过程中,不仅要研讨课文,体悟全文,还要进行归纳总结,布局谋划,从内容到形式都要亲身实践。

笔者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学生自由地选择画一画(说明文),辩一辩(议论文),演一演(传记小说),读一读(散文诗歌),编一编(传记小说),唱一唱(唱诗、剧本)等形式对课文进行自主学习,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始终处于极佳的情感状态,教学效果很好。

济南的冬天课堂笔记篇8

1 温故知新导入

掌握和巩固知识的问题,为许多教育家所重视,孔子要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就语文课来说,不少课文之间或者在题材、思想内容,或者在写作体裁、表现方法等方面都有比较紧密的联系。因此复习、联系旧课或已有的知识可以作为学习新课的开始,运用新旧知识的联系,能使学生由已知领域进入到未知领域,让新旧知识相连,从而不断加宽加深学习的内容。如在教学《济南的冬天》一课时,我是这样导入的:“春夏秋冬,四时更替,我们伟大的祖国四季如春,景色美不胜收。上一课我们领略了《春》的绿满天下、花开遍地的美景,现在让我们再来观赏一下老舍老先生笔下《济南的冬天》的美景吧!” 这样教师充分利用了注重温故知新,架桥铺路的“温故知新”方法,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便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新知识。

2 多媒体导入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多媒体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进入了我们的课堂教学,能够“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繁为简”强化视觉,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这是一种利用先进科学技术手段的导入方式,条件好的学校可充分地利用。又如我在讲解《美猴王》时,我先播放了相关时代背景的课件,是从电影《西游记》中剪辑的片段,激起学生的学习乐趣。哇,上课看电影啊!学生个个无比激动,看完后我让学生分析美猴王具有哪些特点,他们争先恐后地抢着说。

3 语感传送导入

语言是表达感情的主要手段。在教学中,教师用优美、生动的语言,通过富有感情的朗诵,会把学生带进教材内容的情境之中。日本心理学家泷泽武久用大量的实验结果表明:一旦学生对学习失去感情,则学生的思维理解、记忆等认识机能会受到压抑阻碍。强烈的情感,能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因此,语言感情对一堂课的导入是很重要的。如:学习《纪念白求恩》一课,针对初一学生,我就选用了朱子奇的《白求恩纪念歌》用富有感情的语调朗读:“秋风吹着细雨/延水奏着哀曲/从遥远的五台山/传来了悲痛的消息……”把学生引入对白求恩逝世的悲痛和悼念的情境之中。

4 故事导入

故事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因为它有生动的情节、丰富的内涵。通过生动形象地讲述故事或事例来感染学生,从而顺利、生动地导入新课。比如在讲述《天上的街市》时,可以让学生先讲述牛郎织女的故事,然后提问在诗人的笔下,牛郎织女的结局又是怎样了,从而导入课文。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需要,用故事导课,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轻松愉快,思维活跃地投入课堂学习之中。

5 设置悬念导入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新课的导入,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既体现教学重点又饶有趣味的问题,诱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创设逐疑探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如《夏感》一课,我这样导入:历代文人墨客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但是当代一位叫梁衡的作家独辟蹊径,大声赞美黄金的夏季,而且出言:“语不惊人死不休,文无新意不出手”,想知道他的文章有着怎样的新意吗?不如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夏感》去找寻答案吧。这个导语在设计上用设悬念的方法制造了一个学生渴望的心理状态,激发了学生浓烈的学习热情,促使他们潜心学习文本。

6 激情导入

“激情”就是激感。教师一上课就用声情并茂的开场白,把学生很快带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意境和氛围中去。若要学生动心,教师先要动情。因此,讲述时教师的情绪要尽快“到位”。语句要说得有感染力。在上《五柳先生传》第二课时,这样问道,“大家看这篇文章有多少个“不”?为什么有这么多“不”呢?作者要通过这些“不”告诉我们一些什么信号呢?”这样,一下子把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起来了,大家飞快的找“不”字句,这些句子找到后,大家又思索这些“不”要说什么?一个不慕名利的陶渊明就在大家眼前展现出来,效果就可想而知。

7 歌曲导入

上一篇:我还年轻我还年轻范文 下一篇:增广贤文全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