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名言范文

时间:2023-11-22 06:44:06

微博名言篇1

从3月16日起,新浪、搜狐、网易、搜房等微博用户将全面完成“真实身份注册”工作,届时未经认证的博主将只能“围观”,不能发言和转发。如想继续“织围脖”,可随时验证身份,恢复“发言权”。

本期,《电脑爱好者》杂志侃侃三人谈栏目将对微博实名制做一个探讨。

CFan:欢迎大家参予我们话题的讨论,首先介绍小K,我们栏目的老嘉宾。他是个“微博控”,之前在微博上都是用匿名,微博实名制后,如果小K后台注册信息不使用真名,将会失去发言和转发的机会。小K对此怎么看?

小K:我对此持观望态度,实施实名制后,我觉得有几点还要慢慢接受。第一是不太习惯,虽然这次政策是“后台实名,前台自愿”的方式,要是自己说错了话,是不是会被追究?第二是个人信息是不是会有泄密的可能,这次注册将有自己相关的证件号码,如果网站遇到黑客攻击,是否会对自己的个人信息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第三是之前在微博上发言自由惯了,冷不丁被人管束,觉得不太自由了。在这些疑虑没有打消前,我暂时观望。

CFan:小K的担心代表了大多数网民,之前在网游上也实现了实名制,而在几年前的全国两会上,就有代表的议案提出互联网实名制。微博作为较新的互联网形态,却为实名制试刀,为什么?

于斌:微博作为新媒体形式的出现,迅速得到网民的认同,而现在实行的微博实名制,实际上是对网民言论自由的一种变相的遏制行动。比如2011年比较大的“郭美美炫富”事件,使得红十字会在群众信任度上被降低到冰点。再比如“卫生局长微博调情”事件,这对政府的正面形象也造成了一定的损伤。所以,从高层角度来看,微博实名制势在必行。

张清:随着微博的繁荣发展,今天的微博不再简单的是一款互联网应用,而是一款社会应用。微博所产生的影响不单单是网络舆论,还有很多线下的行为。

在微博线下与线上共同左右的今天,微博的作用被延伸,在一些公益性实体行动有了效果。恶意攻击的言论越来越多,微博欺诈传播影响恶劣,各种微博炒作、营销手段越来越多……

实名制拿微博开刀可以看出推行微博实名制的人群想把微博的影响力控制在可控的范围之内。“占领华尔街运动”当中,Twitter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同样的道理,就不多言了。

CFan:韩国作为世界上互联网实名制推行较早的国家,在近期也要取消实名制,为什么我们却在跟进网络实名制?

于斌:韩国取消网络实名制是被迫的,因为民众的信息安全泄漏已经愈演愈烈,韩国无法应对民众的逆反情绪,所以才拟定取消实名制。而我国互联网发展尚处于中期阶段,对实名制没有更好地把控,各种应急措施也准备不到位,所以,一旦实行微博实名制,将会对网民的信息安全造成极大威胁。

张清:其实网络技术这么发达,实名制不实名制区别并不大。如果有人使用网络作恶,犯了大错,就算是黑客也可以被抓到。熟悉网络的的网民都知道国内的人肉搜索很强大,很多事件幕后的操作人都可以被“人肉”出来。其实微博实名制更大的意义在于一种言论的约束,提醒网民要对自己的言论负责,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微博实名制之后,如果有人用微博作恶,会更容易被找到。

韩国在经历了黑客攻击之后,实名制的弊端凸显。目前我国国内微博实名制也只是一种尝试,具体能不能成功,实名制会出现哪些现象,是好是坏,现在都无法估计。反过来看,中国的微博用户比整个韩国的人口都多,市场越大越难管理,实名制也许会对微博上的恶意言论起到控制作用。

CFan:从推出的时间来看,今年年初相关城市就出台了微博实名制的明确规定,但却有一个等待期,到3月16日正式实施,为什么会选择这个时间点正式实施这一规定?

于斌:选择这个时间点,是因为两会刚过一周的时间,在这个时间段,作出适当的网络监控行为,对政府的形象有一定提升。

张清:微博实名制的消息早就放出来了,从放出消息到按规定执行之间的时间是为了网民对这一消息进行消化。微博企业也需要对实行新规定做好准备,毕竟微博实名系统需要做吧?其他与微博相关的产业也需要对这些改变做好准备,从制定规定到实施是需要一段时间准备消化的。

CFan:微博实名制的消息传出后,新浪当天的股价下跌。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由此可以看出,市场对于微博实名制的信心负面多于正面。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微博实名制后,人们的言论可能不那么自由了,这是否会影响到运营商用户的流失?微博实名制对运营商的机遇和挑战表现在哪些方面?

于斌:微博实名制必然会造成微博用户的流失,这从一些地方社区执行实名制后的流量就可以看出端倪。因为网络是一个虚拟社区,网民们都是畅所欲言,一旦实行实名制,不但网民们的幕后身影会暴露,甚至会威胁到自身的信息安全。对于运营商来说,可以把手机号绑定微博的做法继续下去,并且在流量费上给予微博用户以优惠政策,借此来挽留微博用户,这同时也是为运营商的流量经营打下用户基础。

张清:这肯定会影响运营商用户的流失。首先中国人有传统的中庸心理,很注意自我保护,实名制可能会对其产生不必要的麻烦,这些人群宁可不使用微博也不愿意实名,他们可以选择其他平台去发言,网络平台又不只有微博一家,微博平台会给其他网络应用带去新的发展机遇。

不过用户的流失要看是什么样的用户了,微博不是实名只是不可发言,不可以转发评论,但是还可以浏览,本身就有很多人是用微博浏览信息,微博实名制对于这类人群影响不大。

另外就是微博大军当中存在大量僵尸粉,实名制并不会使僵尸粉减少,因为实名制之后很难判断哪些是僵尸粉哪些是未实名的微博用户,所以实名制抑制僵尸粉的快速发展还是有效果的,但是对于清理僵尸粉的作用有限,毕竟为了保持注册用户的数量,微博平台也会留有一定僵尸粉充充门面。

CFan:有评论认为,微博实名制不仅是政府驱动,而且也是市场驱动,在实名制之后,一些认证公司将获得较大的益处,对此您怎么看?谁将是微博实名制的最终受益者?

于斌:政府受益大于市场受益,微博实名制实施之后会意味着认证账号会增加,认证账号一旦增加,政府就会把一些意见领袖加入到舆情监测数据库中,只要该账号发了一些不利于政府形象的言论,那政府就会迅速解决问题,以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对于认证公司来说,无非就是通过更多的认证账号进行产品或品牌的宣传,所以市场利益远远小于政府利益。

微博名言篇2

现在就介绍增加微博粉丝的12大锦囊妙计:

第1计:抢占先机

兵法上常讲“时机”,所以凡事先入为主、先发制人总会占得优势。所以,*占先机是非常*要*。拥有550*多名粉丝的巫先生表示:“可能我的微博开得比较早吧,当时微博还没那么多人。”在新浪微博开始起步的时候,巫先生就注册账户了。

所以,想出名还得趁早啊。

第2计:职业色彩

不容忽视的是,职业也是微博粉丝大量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很多社会职业,由于其特殊性,在微博上有着自然的吸引力。比如,有一条微博就说:“如果往微博里一块石头砸下去,砸中的不是记者就是编辑。”随即有评论回复说:“这一砸,砸得真准。”

新闻媒体的从业人员在微博中的比例相当的高。这一方面,是媒体人员需要从微博当中获取更多的信息;另一方面,媒体人员也经常在微博上信息,很多相关行业的人士也会对媒体人员的微博举动加以关注,以期获得这些信息或动态。

实际上,与此类似的还有很多职业,比如公务员、公安、房地产、金融行业等,越是敏感的行业,可能被关注的程度越高。

第3计:起个好名

名字就是一个人最大的名片,所以在微博当中起个好名相当重要。微博的名称起得古里八怪,自然很有创意,会增加特定粉丝的数量。

不过,最典型的好名称还是自己的真名。很多报社的记者、编辑直接打上“某某报(网站)××”的名称,不少业内的专家、行家也直接以自己的名字作为微博名,如此发言的分量就颇具权威性了。

第4计:增加简介

光有微博的内容还是显得有点“冷”,尤其是那些对你还不太熟悉的陌生人而言,要想让他们成为你的粉丝,还得增加自己个人的信息量。很多来自平民老百姓的“微博红人”,往往都在微博上有自己的个人简介。这会让很多粉丝在你的特点中找到他(她)的兴趣关注点,从而成为你忠实的粉丝。记者的微博,在添加上了出生地之后,马上有很多“老乡”粉丝加入,显然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被“老乡”所关注了。

第5计:成为“话痨”

微博当中有两个极端,一个极端就是“话痨”,有些人成天挂在微博上,在微博里的话比现实中还多。看到什么就说什么,或者看到别人说什么,自己也跟着说什么。微博当中有很多信息是共享的,每个人说的话都很快就被上传到网上去,有些还是循环出现。总有人会看到你说的话,也总有人会对你说的话产生好感和共鸣,自然地他(她)就很快被你“俘虏”而成为你的粉丝了。

第6计:关注名人

在微博上,要想粉丝多,也还是需要“傍大款”的。那就是要关注微博上的名人,因为名人往往有很多有特色的发言或者图片,也会透露出很多信息。关注名人之后,你兴许也会发表一些言论,由于微博的通透性很强,每个人的微博发言都可能被其他人所关注到,因此你也可以傍着“大款”,让其他人关注到你,从而成为你的粉丝。

第7计:提高身份

“信息来源于身份显著的人或者权威,往往传播力较强。”这是传播学上最为经典的一条原理。这也是为何名人的微博有那么多粉丝的原因。跟名人相比,普通老百姓虽然在身份上差了不少,但在实际生活的群体中,也有身份上的差异。比如单位的领导、行业的领头羊、业内的知名人士等等,这些人往往是公认的“身份显著的人或者权威”,他们自然很容易成为“舆论领袖”。

而在微博世界里,其实有很多“群”,也就是很多“圈子”,往往熟悉的人或者一个圈子的人会经常聚在一起群聊。这个时候,如果身份相对显赫,自然也很容易成为“舆论领袖”。所以,要想粉丝多多,首先得提高自己的身份。巫先生之所以那么受欢迎,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其职位为部门副主任。

第8计:官方认证

微博出现之后,很多与博主名称相近的各种“山寨版”甚至假冒版微博也纷纷上线。比如韩寒的微博,在其关闭之后,还出现了“韩寒01”等“山寨版”,言语风格跟韩寒还有颇为相似之处。

而有了“官方验证”验明正身之后,个人身份的权威性得到了大大的加强。很多粉丝在3000个以上的博主坦言,增加了官方验证之后,微博粉丝的数量也大大增加了。这得益于官方验证对于其他仿冒版的过滤。因此,官方验证也有望增加自己的粉丝数量。

第9计:更换头像

“我更换了一个头像,粉丝就马上增加了很多。”这是某网站的谢主编的感言。开微博的时候,谢主编随手找了一个头像,粉丝数量增加得并不快。善于动脑筋的谢主编,随即找了一张拍得有点特色、自己很满意的头像,粉丝数量马上增加了很多。

在文字居多的微博里,如果想让自己的微博出位,显然要在图片上下功夫。帅哥、美女以及有意思的图片,是人见人爱的。选择自己的写真照片,或者颇有特色的照片,哪怕是动漫作品,也会增加自己的人气。

第10计:频发美图

“要想粉丝多,要不你就发自己的裸照,或者发别人的裸照。”这是粉丝数量达3500多的董先生的经典之语。虽然有点夸张,但是却表明了一个道理,微博上好看好玩的图片越多,粉丝也就越多。

这就与更换头像一样,频发美图,可以改变微博上光是文字的不直观、不生动的状况,通过图片的吸引力,增加自己微博的人气。所以要经营好自己的微博,首先得把图片做得丰富有趣。看看人家名人姚晨的微博,不就是靠一张张闲言碎语式的图片取胜的吗?

第11计:妙语连珠

微博当中的另一个极端,就是有些人不喜欢说太多的话,而是字字珠玑、句句经典,力求达到“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效果,这样的人往往发出来的微博会非常有震撼力。比如一个叫“十二郎段子精选”的微博,几乎每句都很有韵味,蕴含人生哲理,甚至是很多人生经验的总结。配上精彩的图片,自然是深得人们的喜欢的,目前微博的粉丝数量已经达到了2万多人,算是非常成功的微博了。

比起“话痨”来说,这样的微博更精彩,也更容易被人们记住。

第12计:关爱粉丝

微博在网络上给了人们平等交流的机会,人们日常的互相尊重和理解也是不能少的。都说“仁者无敌”,在成为微博红人的同时,适时关爱你的粉丝,也能够带起更多的粉丝进入。所以,最好在别人成为你的粉丝同时,将他们作为自己的粉丝。

微博名言篇3

[关键词]微博;名誉侵权;救济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29-0190-02

1当代大学生心理分析及使用微博现状

1.1大学生心理分析

中国大学生的心理普遍比较不成熟,这与国内教育机制有很大关联。大学生一直以来成长于象牙塔内,年龄比较集中于二十岁左右,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分析一下,大学生的压力与正值青年,个体的生理发展已接近完成,心理发展逐渐成熟大学生的压力来源有助于正确了解大学生普遍心理特征。当前,国内政治等局势比较稳定,学生兴趣更多放在自己周边事件身上,学习成绩、社交能力、工作去向和家庭背景等成为当代大学生主要压力来源。成长环境的优越性和接受观念的开放性,新一代大学生有着很强的自我中心主义,强调个性,追逐独立。在人际圈方面,由于网络的发展,学生们的交流早已跨越地理障碍,呈现出分散、广泛的特点。在这些因素催发下,大学生心理有着一些共同的特征:

(1)社会背景差异较大,成长环境导致的心理距离。新同学交流更依赖于网上信息,国内外最新事件等,对网络依赖程度加深。

(2)特立独行,追求个性的张扬。政治局势等总体稳定,大学生将目光聚焦于个人的自我表现上,获得心灵上的愉悦。

(3)社会化程度提高,社会化意识不断加强。大学生群体渴望了解社会,接触社会。

(4)心理比较脆弱,孤独感较强。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以及激烈的竞争体系,使得越大的人越缺少心灵上的交流。这是一个渴望爱却又不相信爱的时代。尤其是从小娇生惯养的大学生们,承受挫折能力弱,把自己的内心囿于那一方狭小的空间。防范心理较强,不愿吐露自己的内心,自我中心,与室友等相处矛盾较多。当下,大学生普遍存在较强的孤独感,他们渴望与人交流,谈吐心事。

1.2大学生使用微博主要有以下特点

(1)普及度较高。微博广泛分布在桌面、浏览器、移动终端等多个平台上。但在关注数量和粉丝数量上有较大差别,大部分人都把微博当成展示自己特立独行的魅力的平台。是网络虚拟与现实生活的交叉,具有演绎实时现场的魅力,多数人愿意晒更多自己的信息。

(2)开通目的性。大学生开通和使用微博一般有自己的关注对象或群体。Follow自己感兴趣的人或关注社会、娱乐、美食、旅游、政治等方面。

(3)融入生活方式。每天刷微博,用于社交的巩固和交际圈的扩大。

(4)对微博传递的信息有一定自己的判断力。但对博文的欣赏鉴别能力不同。对于微博上传的信息是偏向于接受和认可,基本相信的。

2微博名誉权界定

名誉权是人格权的一种,分为公民名誉权和法人名誉权,是一种法定权利、人身权利、精神权利。

微博名誉权是指人们在微博这个平台上依法享有的保有、支配和维护名誉的权利。博主是现实人,当然享有名誉权。微博名誉权在实质上仍等同于传统名誉权,只是人们保有和维护名誉权的环境发生了变化,在微博环境下呈有一定的特殊性。尽管给微博扣上了私人空间,言论自由的王冠,但微博用户是和真实主体相对应的,微博名誉侵权的后果具有现实性,对大家熟悉的微博上没有认证的用户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现实生活的主体。比如“E神”、“仔仔”、“范爷”,虽然没有认证,我们依然知道他们是陈奕迅、周渝民、范冰冰,在微博上对他们诽谤和侮辱,依然会在生活中对他们造成影响。所以,只要满足侵权要件的,在微博上同样也可以造成对公民名誉权的侵犯。

3大学生微博侵犯名誉权形式及特点

大学生心理比较脆弱和不成熟,其微博名誉权侵权的类型主要如下:

发泄性质名誉侵权:为了一己私利,报复别人或是为了泄一时之气,诬陷他人而造成的侵权行为;吹嘘型名誉侵权:为了满足自己虚荣心,提高粉量,提高自己的知名度造成的名誉侵权行为;跟风型名誉侵权:尤其关于明星的八卦,大家都享受这种跟风的乐趣,例如方寒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网友的加入才是这场纠纷浩大的根源。在这场名誉对战的狂欢中,也使得网民认识到言论自由的多面性,如何将言论自由建立在名誉保护的基础上才是此类事件的一个评判标准。

微博名誉权侵权特点:

(1)言论自由与名誉侵权的争辩。侵权者在行使侵权行为后,往往戴一顶言论自由的高帽子,以此来混淆视听。言论自由通常被认为是现代民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概念,但其界限越来越模糊。多数情况下,以其言论的真实性来鉴别言论自由与名誉侵权的界限。但对于一些个人思想,往往根本不存在错误的思想和正确的思想之分。使得言论自由与名誉侵权难以区分。

(2)侵权行为的隐蔽性,网络名誉侵权的责任者难以界定。微博借助网络这个虚拟的平台来运行,就必然带有一定的虚拟性。网友的名字多是虚拟的,上传文字或者图片等资料在上传后可以删除,这就使得侵权者难以察觉。他大可注册一个账户用于上传信息,达到损害他人名誉的目的。且我国现状,只有注册需要认证,且对于用户注册的真实信息的要求很低,追踪侵权者的信息很难。对于网络接入及服务提供商,设备提供者的责任界定也不是很明确。

(3)侵权行为的快捷性与传播性,使危害后果难以估计,影响呈上升趋势。根据侵权要件中很明显构成微博名誉侵权,可如果其同学相信并进行不好评论进而转发的话,对于受害人构成不好影响,成为间接侵权人是很有可能的。从而,在短期内,侵权行为影响传播扩散更快,受害人名誉损失更大。

4微博名誉权救济途径

4.1细化法律体系,加强司法救济

英国法学家韦德曾指出:没有救济的权利是没有保障的权利。只有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给“博客”的发展提供法治的平台,制定相关政策及具体的操作规范来指导网络用户。法律建设的具体性和可操作性是微博名誉权救济的一大途径。比如对于博主在自己的私密日志中发泄心情,对他人名誉有冒犯。但是,博主设置权限,仅为个人可浏览。他人盗号或者黑客侵入账号使之公之于众。此种情况,可以设置具体法律条文,使得案例审理有具体依据。

前面说明微博侵权特点之一言论自由与名誉侵权的界限问题的不清晰性。对于诽谤侮辱,我国立法比较粗糙。在最高人民法院审理案件中是否构成侵犯名誉权依据名誉被损害的事实、行为人行为违法、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有因果关系、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来认定,但对于具体侵权情况无法律条例。采取“是否真实”这一检验标准来评判言论自由与名誉侵权的界限,本例中邹某传播内容明显不属实,故可以判定为诽谤侮辱。但微博案例中有些难以衡量真实性,比如个人意见性的言论。可以借鉴美国最高法院提出的可证伪性标准检验,即对于一个陈述言论正确与否的判定取决于法院的解释,而法院则采取“合理正常人标准”来评判意见性言论的对错。

侵权行为管辖地也是名誉侵权案的一大争议热点。微博侵犯名誉权中,由于微博快捷性与互动性,其侵权言论瞬间可以传遍全世界。而依通常做法,由被告所在地和侵权行为地管辖,对受害人来说就相对不公。微博传播比较快,有时候找不到始作俑者,侵权带来的传播性和危害性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形下,可以适当变通,以原告所在地为管辖地,这种情形可以在立法中作为书面规定。

4.2网络运营商加强诚信建设和监管

一是微博运营商在侵权责任中的地位很尴尬,具体说很难评断。基本上认为,运营商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是可以免责的;但如果已经知道或被告知侵权事件后,未及时删除或关闭相关网页信息,继续造成受害者名誉损失的,应视为有连带责任。我国现行《侵权责任法》规定:“网络用户利用网络服务实施侵权行为的,被侵权人有权通知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网络服务提供者接到通知后未及时采取必要措施的,对损害的扩大部分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6]网络运营商作为微博管理者,应该加强自身的责任意识。积极开发相关技术,对微博上的内容进行监督和管理,对其内容进行过滤。应加强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的预警机制,应与公众建立监督检举的交流渠道,高度重视公众的质询和报告,不要等到有一天这个现时代的微博宠儿发展成为一个怪胎,名誉权官司泛滥,人们对其绝望摈弃后后悔。

二是微博平台管理者要加强自身形象建设,让网友对其有信心,相信运营商。从而推动我国微博客的改革,推进网络实名制的发展,推行实名制,建立校园微博使用平台。

大学生的加盟造就了微博的流行局面。如今,MSN,QQ,人人,微信等交友软件对微博大军进行着有力冲击。建立微博实名制,可以有效减少名誉侵权案,同时可以开发出一些微博衍生物,如大学生微博使用平台。广大学生微博使用平台里,可以开发一些关于旧教材,学校最新信息,班级信箱等板块,从而使微博散发出更大的生命力。校园微博的实名制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使信息与人的身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成功遏制了各种有毒信息的流通,营造了一个干净祥和的交流氛围。实名制下网友为自己的言行负责,防止了相互谩骂,恶意中伤的情况,名誉案件纠纷自然减少。微博的出现,暗合了大学生的心理,加上其自身的强大功能,它的发展日新月异,大量大学生微博用户的存在,校园微博平台的发展前景一片坦途。

4.3加强网络维权机制

网络维权机制简单成本低且影响力大,可以突破地方保护网,媒体参与力度大。政府对于公众言论关注力度较大。加强网络机制维权,首先要有相关法规作支撑。现有法制与网络监管有序结合,司法部门建立一条通畅的网络监管专门渠道。可以对网上信息真实性进行初步审核,利用网络快捷,低成本,低风险的优势,加大对微博名誉侵权关注与处理,成为对司法的有力补充。

观念是制度的灵魂,公民提升法律意识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基础。中国微博侵权第一案的风波可能让每一个网友对微博侵权震惊。微博是一个考验全民素质的平台,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识,是提高网络建设的根本途径。只有明白名誉权的真正含义,才能尊重他人名誉,尊重法律的尊严。

5结论

作为一名博友,我们都具有双重身份。既可能侵犯他人权利也可能成为受害者。这时候就更需要我们了解法律知识,正确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对于别人在微博上诋毁我们名誉的言行,我们要及时保留证据,利用法律武器讨回自己声誉。

作为当代一名大学生,我们要明辨是非,学习法律知识,对网络信息有自己的判断。同时,敢于担当时代责任,普及微博法律知识,推动微博健康发展,走在时代前沿。

参考文献:

[1]陈友云.微博:站在法律的断桥上——言论自由与名誉权保护之间[J].现代经济信息,2011(23).

[2]吴晓冬.近十年我国大学生心理研究综述[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9(5).

[3]禹云闪.90后大学生新特征下的心理健康探索[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6).

[4]李梅,孙丽娜.当代大学生使用微博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12).

[5]徐园园.微博名誉侵权法律问题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2.

[6]王浩.微博名誉侵权中的法律责任[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2).

[7]可为.网络维权问题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2.

[8]戎双双.网络环境中名誉权侵权与保护对策[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9(2).

[9]孔维明.博客上的名誉侵权问题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2.

微博名言篇4

【关键词】舆论监督;微博;语言

舆论是需要就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引起公众的讨论和评析,如果公众没有参与,很难称得上是舆论。与传统媒介相比,网络是新兴媒体,广泛受到年轻人的青睐。近年,因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网络的推广应用,这一媒体在舆论监督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在网络舆论监督中,新兴的微博又凭借其特殊的语言运用方式,成为当下网民交流的最重要的工具。微博正是通过它特殊的语言模式和语言艺术,扩展了普通群众表达意见观点的渠道,为他们提供了参政议政的平台,使其参与舆论监督的诉求得到很好的释放。

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微博实际是通过关注来分享即时短信息的社交网络平台。用户开通微博,可以通过发表新信息,来吸引他人关注。或者通过主动关注他人来获取信息。“微博”限定以140个文字为上限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140字以内的篇幅,更强调即时性与精炼性。相比博客,微博降低了民众表达意愿的门槛。传统的新闻评论由决策者和知识分子精英所把持,主流话语结构单一,政治语言高度专业,它使得民间话语表达不够充分。微博的产生正是为民间性的话语表达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媒介平台,形成了兼具通俗化、平易化并带有网络语言特色的新舆论监督平台。

一、舆论监督的微博新词汇

2011年5月,教育部、国家语委了2010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报告指出,2010年微博的兴盛,推动了一大批新词的产生、传播。微博、新词语、热词语成为新的信息传递方式。报告指出,2010年中国互联网开办了“微博”服务,随着微博的发展,它在人们生活中发挥着日益举足轻重的作用,围绕着“微博”,产生了一系列新词,如“微民”、“微博控”;体现微博舆论监督的“微动力”;在文化领域,“微博控”们运用“微博体”写“微小说”,看“微小说”、“微喜剧”,读“微新闻”;在生活中,人们体验“微博游”,用人单位进行“微博招聘”,恋人们写“微情书”等。生活在“微时代”的人们在经历着由微博引发的传递方式、生活方式、社会生态等方面的“微革命”。

随着微博网络信息平台兴起,信息呈现爆炸式增长,新词汇在新媒体——微博中不断衍生,微博的传递速度使新词语表达的信息高度浓缩,有利于民众舆论监督实现。当然,同时也应该注意到和舆论密切相关的新词语的隐退、消亡也十分迅速。不断产生的新词语记录历史、描述社会、反映生活以形成舆论,成为时代网络舆论监督的新特征。

微博在发展过程中,公众广泛应用这一传播媒介形成舆论力量,这其中,许多词都由微博“草根“创造。如几大类词缀“X哥”、“X帝”、“X二代”、“X体”,及由微博衍生出的“微词汇”等词使用率居高不下。草根阶层的,带有领袖色彩的“哥”、“帝”,代表的是平民阶层意见领袖的能力,这种意见领袖是舆论监督的主力军,也因此受到推崇。他们创造的词汇更多地包含了群众对于当下社会现象的阶级差异分化、社会公平性问题的思考以及调侃性批判。例如,微博词汇“二代”之后的衔接是官二代、富二代,这些在词典中原本中性的名词,现在在微博的转发过程中体现了群众对其负面感彩。“二代”,使得这种正常的现象成为一种不正常的官场体制或官场形态的代名词,就等于把公权变成了私人的东西而世袭,就触及了社会制度中最基本的底线。

二、微博监督的语言能力环境

近年来,随着社会思想活跃,电子媒介技术进步,更多的公众寻求公开表达个人意见的平台,希望能够积极参政议政。社会各界的各种观点、建议、呼声都登上了“微博”。 “微博”文章重在“微”字,文章短而不凡,或取材于报刊的事例,或从现实中捕捉题材,但往往表现了受众关心的现实问题。

微博进行舆论监督,其语言应微言善出。网络舆论监督的建立离不开和谐社会的新要求。由于微博是用户间的信息分享,缺乏“把关人”,而140字有时不能起到很好的描述和讨论,导致信息的不完整、不真实,甚至偏激引导舆论,无法达到舆论监督的正面效果。切实起到舆论监督的语言应是“微言善出”,确保、转发的已知信息完整真实。

“微博”几何级的传播量,直达受众的传播方式,简单快捷的网络语言,被称为“将平民和莎士比亚拉到了同一水平线上”,拥有特殊的、草根化的话语环境。也使一些官员“重新学会说话”,成为了调节社会矛盾、聚焦新闻热点引导舆论的可用工具。

三、微博凶猛:语言暴力和舆论审判并存

微传播时代,每个人都能让别人听到自己的观点。看似能够起到舆论监督公正作用的微博,却在某些程度上沦为了网络时代的大字报。负面情绪化、片面化、煽动性的语言频频出现,错误引导舆论导向。网民通过海量转发,往往把充斥着语言暴力多重复制,错误的进行舆论审判,湮没理性。

微博用最简短富有冲击力的语言吸引受众注意力,被大量转发的微博多具有独特的新内容或者刺激性煽动性的语言。北大教授孔庆东“三妈门事件”一度在微博上产生了轰动效果,粗口微博被海量转发,传统媒体闻风而动,过激的情绪感染了微博。在这一事件中,网民忽略了粗口微博缺乏现实依据,只是为了一味满足情绪宣泄需求,不管不顾的进行所谓的舆论审判。

微博140字的发帖限制,也说明在微博上清晰论理是很难实现的,微博缺乏理智讨论,因此引发的语言问题有以下三类:

1、谩骂型语言

谩骂型的语言早在网上聊天之时就产生了,微博的语言暴力更是融合在几个字之间,形成了一些代名词。如“翔”、“伤不起”。防止语言暴力扭曲微博的舆论监督作用,成为了引导微博的重大课题。

2、粗俗型语言

微博的迅速性和跟风转载不知不觉造成了信息源的不可查性和粗俗语言的不可遏制传播,本身应该起到舆论监督效果的语言,却同时携带了负面的粗俗语言信息。整个春节的网络最火的是“骂战”,对当事双方韩寒及方舟子来说无分输赢,双方对骂愈演愈烈,包含了粗俗语言的成分。网民们也许并不关心韩寒手稿的真伪、方舟子的文本分析有无逻辑,而只是想用转发求得一个最简单的结果,使得语言肆意传播,降低了网络素质。

3、欺骗与怀疑型语言

网络匿名和假消息泛滥,微博语言的真假难辨、法律难以追究,舆论监督的功能性遭到了减弱。

针对以上情况,有些微博网站已经着手通过采取管理员辟谣等方式进行对信息真实与否以及网络用语是否文明进行筛选规范;公安部也通过其官方微博来核实信息语言的真实性。但当消息被证明是假消息时,带有粗俗语言的小道消息、八卦或者谣言可能已经在网友群体快速转发中背离了舆论监督初衷。有人发言评价微博的走向应该是:“有责任和怀疑一切新闻,尊重大众渴望偷窥的道德风尚和热衷造谣的审美情趣,开展非建设性的舆论监督,探索不客观的报道模式,努力重组时间、通过想象再造一个事实。”

四、规范舆论监督,对微博语言进行治理

规范微博舆论,对克服语言暴力带来的危害,治理舆论监督环境具有重大的意义。针对这样的情况,专家和学者们提出了一些策略,比如对微博进行实名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提高网民的媒介素养等等。

就微博采取大范围实名制来说,微博匿名性是其舆论监督的一大特色,匿名性有助于建设畅所欲言的领域,是网络监督平民化的重要表现。而且,微博实名制并不能完全杜绝微博舆论监督时的语言伤害,个人网络炒作不可能完全消除,负面个人暴露的炒作现象也无法完全杜绝,即使微博逐渐开始鼓励实名制认证,起到了较好的效果,但也并非意味着网络微博语言暴力因此消失。

针对微博独特的传媒语言形式,进一步加深社会道德感,将法律制度应用到微博网络传播中,才是促进微博实现网络舆论监督的唯一解决之道。

参考文献

①陈力丹:《舆论学》,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

②藏晓雯,《“围观”的力量——浅析微博给网络舆论监督注入的力量》,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7)

③高源,《自媒体语境下微博舆论监督的功能及模式研究》,《新闻天地·下半月刊》,2011(1)

(作者:河北大学新闻学院研究生)

微博名言篇5

【关键词】微博 微博暴力 名人 媒介素养

美国学者拉扎斯菲尔德和莫顿曾指出:“大众媒介是一种既可以为善服务,也可以为恶服务的工具;而总的说来,如果不加以适当的控制,它为恶服务的可能性更大。”①而大众媒介“为恶服务”的可能性已借助网络渗透到了网民的行为之中。

2012年3月初,甄子丹和赵文卓骂战拉开帷幕。其中,舒淇因为力挺甄子丹,而遭到网友围攻,甚至在天涯论坛上将其成名前所拍摄的古装色情照片翻出,对其进行辱骂。为此,3月26日凌晨,舒淇将其1000多条微博全部删除,宣布暂离微博圈,以此表示对“微博暴力”的抵制。随后,杜汶泽、王晶等也退出了微博圈。3月31日,新浪腾讯公告,暂时关闭了微博评论,网络留言也加强了对敏感词的屏蔽。“网络暴力”再次成为关注焦点,引发了人们的反思。

一、网络暴力的新途径——微博

2009年以新浪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始,微博正式进入中文上网主流人群视野。因其方便、快捷、简单的特点,随手就能信息,并且根据“关注”“评论”“转发”等功能,及时获取并传播信息,形成了网络围观的特殊现象。作为一种全新的媒体形式,微博借助其庞大的用户群及裂变式的传播模式,使其信息量具有“井喷式”的特点。我国现阶段网络还没有形成完善的监管机制,网络舆论很容易因为其传播信息的失真或者缺乏道德约束而对当事人形成巨大的舆论压力,当网络舆论介入到现实社会中,对于当事人来说,就是一场网络暴力。而“微博暴力”伴随其“井喷式”特点更是让当事人措手不及。

二、“微博暴力”N次方效应

“微博暴力”因为产生于虚拟的网络,但对于当事人的影响却不小于现实社会中的暴力。同时,“微博暴力”借助微博本身的功能及特点,其传播力与影响力产生了N次方的扩大,对于当事人的伤害也就扩大。

1、裂变式传播,“井喷式”暴力

微博并不似QQ、MSN等点对点的交流工具,它的交流没有特定对象,它的传播,像核裂变一样,具有爆发性。因为微博操作便捷,随手就可评论和转发,让传播的速度和范围都扩大了N次方倍,在极短的时间就可以变成一张“天罗地网”。在这张网里,信息的传播与再传播,不仅是传播范围扩大,也使得信息自身通过解码—编码的过程产生理解偏差,这对于事件当事人本身影响是巨大的。而这种“井喷式”的信息量一时之间无法得到遏制,哪怕有关部门及时作出反应,伴随着信息传播的惯性,其传播力与影响力也不容小觑。

2、微博围观及群体心理作用

自互联网走入人们的生活,并迅速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一个重要渠道后,许多人已不满足当传统意义上的大众传播过程中信息的接受者,他们也想通过互联网来表达自己展现自我,而网络媒体正好提供给他们最好的平台,其最大化的自由度和匿名性使得他们在网络上可以畅所欲言。②微博是自媒体时代的产物,每个人通过微博140字就可以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话语空间,而且操作便捷,哪怕无法连接网络,一条短信也可以借助微博的方式成为宣泄情绪的通道。同时,借助微博的传播力,形成了一种微博的围观,让大众都来关注同一个信息。

当一个事件或信息出现,形成围观后,围观的网民自然地在心理上形成一个群体,群体容易接受暗示和轻信。过激的言辞、明星的花边新闻都很容易引发群体的冲动心理,很容易形成网络舆论暴力。

3、实名认证要求不一,认证用户或成“放大镜下的蚂蚁”

在虚拟社会中,个人是以“符号”作为身份在活动,只能靠个人自觉来维持道德规范,很难对其行为加以确认、监管。③我国宪法赋予了我国公民言论自由的权利,网络的开放性给网民提供了一个言论的平台,网络可以使人的真实身份隐藏起来,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任意创造网络中的自我角色,强调其言论自由的权利而淡化其为言论负责的责任。④

2012年3月16日新浪、搜狐、网易等各大网站全部实行微博实名制,采取的都是前台自愿、后台实名的方式。但是,根据笔者验证,实名认证也是形同虚设。另一方面,有部分微博用户是通过真实资料进行实名认证了的,比如名人,这样对于进行实名认证的用户来说,等于放弃了自己匿名的权利,也增加了自己成为众矢之的的机会。网络暴力的危害不是在于网络舆论本身,而是在于对舆论当事人在现实中的影响,就像“放大镜下的蚂蚁”,聚焦不当,便会引火上身。

三、“微博暴力”的特殊对象——名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权,但是名人因为曝露在公众的目光之下,似乎被公众剥夺了这些权利。特别是在自媒体时代,这个舆论更为自由与昌盛的时代,让诸位名人倍感压力。

1、云储存,过去不可抹去

互联网是一项很强大的发明,它不仅将世界变成一个“地球村”,还可以永久性地储存信息,只要信息者或者有关管理部门没有将信息删除,信息都可以通过搜索引擎被挖掘出来。明星们昔日的辉煌,在网络上一搜索,可以说是一目了然,但是难堪的过去,同样也被留在了网络上,即使可以除去也必然会留下些痕迹。比如之前舒淇删微博的事件,就是因为网络上存载了许多舒淇昔日的信息,包括她的艳照、视频还有网络上曾经对她的负面评论,所以导致这次的“微博暴力”具有了攻击点。在网络还没出现的年代,阮玲玉已经不堪重负,留下一句“人言可畏”离开了世间,现在这个网络云储存的时代,一切“旧账”都是有板有眼,证据确凿的,网络时代的舆论冲击已经不再是“人言”那么简单了。

2、名人不得不面对的微博评论

微博名言篇6

【关键词】微博;假新闻;防范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2011年微博这种新兴网络媒体的影响力日益深广。“从普通网民与公安部门、媒体等社会力量结合一起的微博‘打拐’,到对长江中下游旱情的微博援助;从高晓松醉驾案、药家鑫案的微博关注,到对火灾、爆炸等突发事件的微博直播;从娱乐八卦到‘咆哮体’、‘丹丹体’、‘私奔体’的一夜走红……无不显现微博的传播力、渗透力及影响力。”[1]作为新媒体的标签,微博因其便捷性、时效性而备受民众推崇,它不仅可以用来记录自己的心情和状态,也为相距十万八千里的人实时相互关注和交流创造了条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的门槛降低,使得“人人都是信息者”,获取、分享和传播信息极为简便,信息内容极大丰富,信息的自由达到了一个新高度。但伴随着微博的盛行,不和谐的声音层出不穷,由微博传出的假新闻花样繁多,大量的虚假不实信息充斥着互联网,假新闻使微博从最初“言论自由”的阵地渐渐转化成“胡言乱语”的居所,对网民乃至社会影响极坏。因此,对微博假新闻的防范和治理刻不容缓。

假新闻:微博时代挥之不去的阴影

微博其实就是“迷你版”的博客,它继承了博客的简单与及时,同时融合了邮箱、社区、即时通信等特征,并革命性地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两大传播平台有效结合起来,人们可以通过手机、互联网随时随地更新自己的个人微博。发表的便捷大大增强了微博消息的实时性和现场感,这一点是很多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另外,微博更适应现代人快捷的生活节奏和快餐式的文化消费习惯。短短140个字,不顾及话语的前后逻辑,不需要说明前因后果,只有信息片段,阅读与传播都极度简单方便。

正因如此,微博不仅仅是自我表达、人际交流的工具,而且迅速崛起为新的社会化媒体,成为当下一个公共发言平台和信息传播载体,在社会上发挥着愈来愈大的影响力。在各种突发事件中各媒体还没开始发声或是还没反应过来,微博上就已经有了一手信息或是已传播得满天飞了,在网络舆论监督和公共事务讨论中,微博也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微博用户除了有普通网民、各界名流之外,各大媒体、政府行政机关等都注册了自己的官方微博。政府信息的公开、公安部门寻找案件线索、行政机关澄清相关谣言、相关部门应对突发事件等工作都可以通过微博实现。全民微博时代已经到来。

微博时代,用户自由而主动,信息丰富而多元。但不可否认的一点是,从诞生之初,假新闻的阴影就一直笼罩微博,其信息的可靠性远不及传统媒体,许多假新闻都是始于微博并盛传于微博,从“金庸去世”到“鲁迅大撤退”,从“北京看海”到“小孩被抢”,从中国谣传抢盐到英国伦敦街头骚乱,微博假新闻在社会上影响十分恶劣。在微博迅猛发展的同时,假新闻也呈现出泛滥、失控的状况,微博似已成为假新闻的最大滋生地。

微博假新闻产生原因分析

任何事物都不是凭空产生的,有因才有果。微博假新闻的产生主要有四方面原因。

信息内容的零碎。微博用户所的消息,通常是不超过140个字的简短消息,三言两语,无头无尾,很多内容都是个人的心情记录与情绪表达。这与传统的新闻活动中完整、均衡、严密的专业化写作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微博信息内容的零碎,虽降低了写作门槛,契合现代人“浅阅读”浏览式的阅读习惯,但碎片化的文本,劣势显而易见。有些复杂的新闻事件是无法用140个字或一张简单的图片来概括的,零碎的信息内容往往会误导读者,助长假新闻的产生。同时在某些时候主观情绪的表达会被误读为新闻信息而得以传播,这同样会以讹传讹,形成另一种假新闻。

把关审核的缺失。在微博网站中,媒体把关人的角色被大大弱化了。微博用户在注册时不需要通过身份验证的审核,即可拥有自己的微博账号,因此在发表微博的时候,也就不用担心自己的言论会给真实社会中的自己惹祸上身。网络的匿名性使用户处于一种没有社会约束力的状态中,这导致很多人失去社会责任感和自我控制能力,有些人为了吸引眼球就一些耸人听闻和刺激的信息,这是微博造假的心理基础。另外,把关审核的缺失会使微博信息的可靠性大打折扣,微博用户在使用微博时,在信息框内输入文字或添加附件之后,点击“”,一条微博在一秒钟之内就可得到发表。经过不断地转发,消息在网络上快速传播,快得让人根本来不及查证它的真实性,这就为假新闻的产生提供了温床。

传播方式的变异。微博在传播方式上没有了以往的人际传播、群体传播和大众传播之间的严格界限,它是融合了三种传播类型的一种全新的传播形态。在微博上,每个人可以自主选择进行“加关注”,与其他人形成点对点的人际传播;也可以加入群体、热点的圈子,构成群体传播;同时由于众多传统媒体纷纷登录微博,设立账号新闻信息,这就形成了典型的大众传播模式。正是由于在微博这一传播平台上,多种传播方式融合的特点大大突破了单一传播方式的局限,使其兼具人际传播的互动性、群体传播的聚合性和大众传播的广泛性,因而大大提升了传播的时效。[2]传播方式的变异使微博拥有了无与伦比的传播力与渗透力,一旦有假新闻经此传播,其速度、广度是惊人的,影响力也是巨大的。

而微博最具特色的传播方式就是名人效应引发的粉丝传播。在各大微博网站上,都有不少商界、政界、文体界的名人安营扎寨。他们都拥有大量的跟随者,一个名人的粉丝可以有几万、几十万、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数量,这就说明,名人一条微博就有这么多人能看到,影响力甚至远超一份成熟的报纸。名人微博在网络上扮演着一个强大的“舆论领袖”角色,是一个强大的传播中介,通过一个名人转发得到的信息往往有很多人关注和持续转发,会迅速形成热点事件。一则假消息如果仅仅是通过草根的普通用户传播,是不可能有很大影响的,但如果是名人微博,则充当了假新闻“扩大器”与“扩音机”。

狂欢心理的助推。BBC全球新闻部主管理查德・塞姆布鲁克曾用五个字概括网络等新媒体在传播领域的意义:“观众上场了。”[3]这也是微博的生动写照。微博快速的信息流动,即时的交流互动,开放、宽松的海量信息,聚集多种传播类型的优势,为人们提供了尽情发声的温床,各式各样的人都粉墨登场,并引起人们毫不间断的关注热情。

正因如此,作为“草根”特色媒体的微博,人人都可以有话说。任何人都可以在微博中表达自己、展现自己,用微博就是为了消遣放松,呈现出不承担后果、无责任的网络“围观”心态。事情新鲜,够夺人眼球即可,对信息的真实性不在乎,懒得深思,凭第一感觉去回复去转发。在这种网络狂欢心理的作用下,微博对很多人物与事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成为假新闻滋生与传播的“帮凶”。

微博假新闻的防范

针对微博假新闻泛滥的现实,可以采取以下对策来进行处理:

首先要强化监管,加强把关。这可以通过两方面来进行。一是利用官方辟谣,提高微博自我净化能力。官方辟谣是微博网站针对典型的谣言在第一时间将辟谣信息以通知的形式发给所有微博用户,帮助网友分辨真假,从而避免谣言的进一步扩散。2011年8月,新浪官方“微博辟谣”向所有用户发了一条通知,内容为“‘无偿献血被红十字以一袋200元卖给医院’说法不实”,事件起源是那段时间有用户在微博上称无偿献血被红十字以200元一袋卖给医院,医院又以500元一袋卖给病人,据调查后证实此说法是子虚乌有,同时还附上了人民网和新华网相关报道的网址,供网友查证。除此之外,官方辟谣的主页每天都会就微博上传出的虚假消息进行澄清,在对事件进行调查确认之后发出澄清的微博,并对散布谣言的微博用户实行注销账号、暂停微博和暂停被关注等处罚。二是加大网络监测,强化网络管理员的把关人功能。微博网站中的网络管理员直接扮演着“把关人”角色。虽然很多微博网站都有自动纠错的功能,但这种体系无法形成有保障的机制,网管人工检测是非常必要且是必需的。管理员在发现了微博上的不实言论后,应该联系该微博用户,让其自己删除微博,若此举行不通,再通过管理员的特殊权力强制删除微博以制止虚假信息的进一步扩散。

其次是强化认证,加强管理。微博作为一个信息的公开平台,只要注册一个账户,任何人都可以在上面传递消息、表达观点。而信息者良莠不齐,难免产生假新闻。要改善这种状况,可以强化注册认证,推行微博实名制,特别是名人微博。相对而言,名人微博一般是比较慎重的,在未明确信息的真实性之前,不会轻易地转发微博。同时,名人微博在打击假新闻、维护微博秩序上有强大的作用。在“金庸被去世”这个事件里,著名战地女记者闾丘露薇率先在自己的微博上替金庸先生澄清,闾丘露薇有一定的知名度,她的微博辟谣效果很好,不少她的关注者跟着转发她的微博,同时,金庸先生也主动现身,谣言不攻自破。相反,郭美美事件就是因为其身份的认证出了问题,产生了很多不必要的纠纷。所以微博必须强化认证,加强对用户的注册管理,同时适当提高认证门槛。

最后是强化自律,加强他律。广大微博用户是新闻信息活动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用户们在发表微博的时候要严格遵守自律的原则,严守新闻道德的底线,不哗众取宠,不为了吸引关注量和粉丝一些虚假而劲爆的内容。不管是自写还是转发都应该注明信息来源,对负面消息更应核查清楚再,不可随意炒作、任意转发。特别是作为媒体人的微博更应该强化自律,哪怕是私人微博也要避免个人情绪与主观,核实新闻信息的准确性后再,减少假新闻的产生。

在强化自律的同时,要加强他律,发挥法律、经济等手段的调控功能。目前我国在网络法律层面还存在很多缺失,因此要尽快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对微博造假者的曝光力度,建立起标准的惩处细则,让造假行为得到应有的惩处,对微博造假者形成法律威慑。另外,还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健康向上的网络文明、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只有将道德的人人自律与合理的制度他律相结合,才能让假新闻从根本上失去生存的“土壤”,保证微博发展的文明与健康。

微博的出现,就像电影《阿凡达》中的灵魂树一样,让社会上的人们建立起自由的沟通,享受信息无障碍的传播与发送,而假新闻的存在也是目前微博发展中必然的产物,正如任何媒体都无法避免假新闻那样。因此我们必须正视这个问题,要积极地厘清微博假新闻产生的原因,要更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措施,对其进行预防与治理,使我们拥有一个更加美好的微博时代。

(本文为广西师范大学青年项目“全媒体背景下高校校园舆情表达与引导机制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刘方志.微博时代来临官员如何应考[N]现代快报,2011-07-12(12).

[2]周来光、范夏薇.微博――传播时代的微革命[J].新闻爱好者,2011(1下):17.

[3]胡泳.众声喧哗:网络时代的个人表达与公共讨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71.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微博名言篇7

叶青显然不是唯一的“两会微博控”,仅统计新浪、腾讯、人民网三大微博平台的数据,2012年两会代表、委员开通的实名微博总量就达到786个。其中,论影响力,当属政协委员韩红;比粉丝,无人能敌政协委员刘翔;而发表微博数量最多的,则是人大代表迟夙生,截至2012年3月14日零点共发表微博13456条。

微博已然成为代表、委员征集两会议案、提案的一条新途径。

蔡奇,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在微博上拥有粉丝630多万。2月20日,蔡奇开始在微博上征集议案。12天后,两会召开之时,微博上的转发和评论超过了12000条。“这次会上共提交议案、建议及发言50件,95%都是来自网友建言整理的。”蔡奇在微博上公开表示。

3月11日,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和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分别作工作报告后,蔡奇发表微博称,“两长向大会报告工作非常认真”,但“还存在不尽如人意之处”。这条微博被网友转播评论1072次,网友纷纷评论称“支持蔡叔”。

“蔡叔虽然不是微博界选出的全国人大代表,但您最大化地利用了微博这个平台广纳网络民意。”网友认为,这体现了蔡奇“对网络民意的重视和对博友意见及建议的尊重”,是守职尽责的。

“人大代表中开通实名微博的,大部分是官员和企业家。”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专家委员会副主任、著名公共管理和电子政务专家汪玉凯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对于官员而言,政务微博和个人微博的界限模糊,所以他们一般对于微博态度谨慎,而敢于开通实名微博的官员,他的这种行为本来就可以证明,他是开明并且敢言的。”他认为,微博的使用,不仅拓宽了人大代表获取民智的渠道,也为人大代表提供了一个新的表达途径。

“我可以和BBC PK一下!” 全国政协委员、人民日报海外版原总编辑詹国枢在微博上表示,要以一人微博之力,与实力强大的BBC(英国广播公司)在报道两会上一较高低。

“BBC直播两会,需要一个团队;我一个人,既是委员又是记者。” 詹国枢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我可以拿到第一手的资料,可以提前播报,还可以以政协委员的身份去评价政府工作报告,这一点BBC做不到。”

今年是詹国枢委员在微博上进行两会直播的第三年。3月2日开始,他每天挑选有价值的两会提案或会议现场进行微博报道,虽是兴之所至,却也煞费苦心。13天积累下来,竟发了222条。入驻两会当天所发关于“停止评选三好学生”的微博,转发和评论总量达到13033条,其中高达95%的支持意见,让詹国枢感觉,这份提案是大多数民意的体现。

詹国枢认为微博是个“消费品”,“网民们喜欢看,便会逐渐形成一定的品牌效应。”他的微博,已经具备了这样的“品牌效应”:他在人民网开通的实名微博,长期占据热门关注榜首;而在新浪微博评出的两会代表委员微博影响力排行榜中,他的微博从未出过前十。

今年两会期间,詹国枢、韩红、葛剑雄、郑明明等政协委员,占据了新浪微博代表委员影响力榜单前十名的绝大多数席位。3月8日,9名政协委员的微博盘踞榜上,人大代表仅有李东生的微博占领一“席”之地,排名第三。

在汪玉凯看来,政协委员的微博在数量和影响力上均高于人大代表,是理所应当的。政协委员大多开通微博的时间比较早,使用比较频繁,发微博是“信手拈来”;另外,他们都是处于行业顶端的精英,本身就具有“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号召力。

微博名言篇8

16号,北京市的四个部门公布了《北京市微博客发展管理若干规定》,要求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在注册微博客账号时,应使用真实身份信息。北京由此成为我国第一个明文对微博进行规范的城市。我们首先来通过一个短片了解一下新规定的具体内容。

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市公安局、市通信管理局和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共同制定的《北京市微博客发展管理若干规定》提出,通过微博客制作、复制、、传播信息内容,应当使用真实身份信息注册账号。

北京市互联网宣传管理办公室常务副主任佟力强解释说,真实身份信息只用于后台注册,前台发言则可以继续使用匿名,因此不会影响用户的微博体现。对使用微博浏览信息的用户,则没有限制性规定。也就是说,用户在微博上发言时,可自行选择以真名或昵称笔名‘示人’,但在注册时不完整提供真实信息,用户就只能浏览,不能发言。

另外,有意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也都必须先向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内容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接受审核。至于已经开展微博服务的网站,需在三个月内依规定申办手续,并开始推行措施对现有用户进行规范。至于几时必须完成规范工作,并没有明确设下期限。

此外,《规定》也明确指出,网站有义务保护用户信息安全,落实技术安全防控措施,并严禁泄露用户信息。

对于北京市新出台的这份规定,新浪、搜狐等多家微博运营商17号纷纷表示了支持,很多网友也认为,通过实名制,微博的明天将更加美好。不过,也有网友担心,实名制虽然能减少不良信息的和传播,但将手机、身份证号这些个人隐私资料上网,安全性引人担忧。还有网友表示,现实社会中各种“假”证比较泛滥,网络平台也很难认定姓名和身份证号就是申请者本人的。

的确,实名制能有效减少不良信息的,但有上述担心的人也不在少数。接下来,我们把目光转向国外,看看其他国家是怎么做的。

微博最早发端于美国,那么美国是如何进行管理的呢?我们听听环球资讯驻美国记者韩曙的介绍:

记者:美国开通社交网络和微博时,为了联系方便,很多人都会用自己的实名。尤其像linkedin这样,着重于商务的社交网络,更是需要用实名,有时还需要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也因此,在美国,有86%以上的人担心自己的隐私会被泄露。例如在维基泄密事件中,就有人担心微博服务商‘推特’向美国政府泄露用户的互联网信息。不过在美国,保护个人隐私的法律相对比较健全,国会也正在谋求修改互联网服务商向第三方提供用户信息的条款。今年5月份,微博服务商‘推特’也表示将加强在互联网隐私方面的的保护,该公司在公告中表示,他们将在与第三方应用共享信息上给予用户更多控制权。用户使用的应用软件在访问用户的私人信息时,需要用户再次确认。而推特的竞争对手Facebook‘脸谱’、苹果公司和谷歌,都将就移动设备数据收集问题作出更多的改变和努力,以保护用户的隐私权。

虽然内容不仅仅只涉及微博实名制,但是可以看出,美国政府在个人隐私保护方面是在不断进行法律法规的完善。而在韩国,他们在2002年开始推行网络实名制,我们一起听听环球资讯驻韩国记者张玲的介绍。

记者:为了维护网络的健康和安全,韩国政府从2002年起就推动了网络实名制。所谓的网络实名制呢,就是网民若想在网上“发言”、申请邮箱或注册会员,要事先填写真实姓名、身份证号、住址等详细信息,系统核对无误后,才能拥有自己的账号并留言的制度。2006年底,韩国国会通过了《促进使用信息通信网络及信息保护关联法》,规定韩国各主要网站在网民留言之前,必须对留言者的身份证号码等信息进行记录和验证,否则对网站处以最高3000万韩元的罚款,并对引起的纠纷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而在2008年因发生网络谣言导致著名影星崔真实自杀事件后,为预防以匿名方式在网络上恶性攻击他人等现象,韩国放送通信委员会于2008年11月起执行“信息通信网络法施行令修正案”,进一步扩大了适用“网络实名制”的网站范围,将此前只适用于每日点击量超过30万的门户网站和每日点击量超过20万的媒体网站,扩大到每日点击量超过10万的所有网站。

上一篇:初中二年级数学范文 下一篇:公司培训体系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