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官员”话微博

时间:2022-07-20 03:56:47

【背景资料】

官员开博渐趋活跃,成为微博世界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有文章这样描述官员微博:“他们之所以备受瞩目,是因为他们的体制内领导身份。他们用电脑、手机拉近了和公众的距离。他们是官员,他们有微博。”

如何对待微博上的各种声音、如何处理职务角色与个人身份之间的关系……本刊特别邀请了两位政府公职人员,请他们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当下的官员微博热。

直面网络新宠

能否简单介绍下您的微博经历?

■夏效鸿:微博刚出现时我就在关注,但一直没有去体验,很好奇又心存疑虑,担心作为一个政府机关的工作人员开微博会不会产生“负面效应”。后来在朋友的鼓动下,才开始“织围”。

我开微博的初衷是希望借助这个平台展示我的理念、观点、感悟和研究成果,尤其是在楼宇经济、总部经济等方面的学术研究内容。

■金中一:一开始是出于好奇心,但逐渐喜欢上这种形式。我经历的岗位较多,拥有的业余爱好也很多,微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

微博最吸引您的地方是什么?

■夏效鸿:最吸引我的有三个方面:一是微博应用的大众化、平民化;二是微博渠道的便捷性、实用性;三是微博传播的快速性、广泛性。

■金中一:微博只需要140字,更方便快捷,不需要像博客那样写很长的篇幅。有想法、感悟,就可以马上写到微博上。

架构交流平台

现在,越来越多的官员开设了微博。作为最早开设微博的一批官员,您怎么看待这一现象?

■夏效鸿:我认为微博为“三种官员”找到了出路:第一,为有思想、有个性的官员提供了“展现价值的渠道”;第二,为“善作秀”、“博眼球”的官员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第三,为颇失意、轻官场的官员提供了“展拓人生的平台”。

但开好微博要注意三点,概括地说,要有特色、善亲民、现真诚。只有有个性的官员才会开出个性化的微博。

■金中一:的确,开设微博的官员越来越多,特别是愿意公开官员身份的官员微博也在逐渐增多。我认为这是一个好现象。

其实,应当有更多官员开微博与网民直接对话,目前还是太少了。

微博被认为是官民沟通的新形式。您对此怎么看?

■夏效鸿:作为一种官民沟通的新形式,政府通过官方微博及时公布政情、资讯,实现与民众更多、更快、更直接的沟通,尤其在一些突发事件、中,作用更为明显。

但我认为,“微博问政”一定程度上是“微博问情”。它虽然在部分层面上解决了“从群众中来”的问题,但不能以微博代替解决“到群众中去”的问题。

■金中一:通过微博,百姓要找到官员很方便,我把这种现象称为“网络时代的群众路线”,要求官员放下身段,友好平等地与网友进行交流。

很多情况下,由于各种因素,官员并不能够获得真实的民意。即使是下基层考察,能够听到的真话也很少,都被屏蔽了。微博提供了一个倾听民意的新途径,让网友“无接缝”地与官员进行沟通。

有报道认为,在中国,微博的媒体属性被无限放大了。国外的媒体主要承担的是传递信息和舆论监督的功能,而中国的媒体同时还承担着为老百姓解决问题的功能。

此外,在某种程度上,网络舆论与现实社会的舆情并不完全对应,比如还有偏远地区群众、老年人等“未触网”群体。如何看待微博上的各种声音?

■夏效鸿:目前,我的微博上,大多是“粉丝”对我研究的学术问题的探讨和对楼宇经济的咨询等,还没有遇见老百姓要求帮助解决问题。

对于“微博问政”,我认为,要强化微博的信息搜集、信息反馈、舆情、舆论监督、政府形象展示等功能,弱化其干预个案处理的功能。要强化微博的信息搜集、信息反馈的辅助功能,弱化其作为主渠道的替代功能。

■金中一:这说明我们在为老百姓解决问题方面的途径还不够。我认为,网络上的声音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具有代表性的。

对于微博,人们也担心,它是否会和过去的电子邮箱和博客一样,承载着民意沟通渠道的期许出世,最终却陷入无所作为的尴尬?会不会“忽然热了,迅速冷了”?

■夏效鸿:微博作为信息的平台和沟通交流的渠道应该是有生命力的,但我不看好“微博问政”的功能。现在了解民情、处理民情的渠道很多,微博只是路径之一。

微博是一种绝妙的公共管理艺术,也是一把“双刃剑”,要避免陷入“长官意识”导致“有名无实”,最终无所作为的尴尬。概括地说,应当要善引导、重规范和强监管。

■金中一:微博作为新兴的网络产物,让人们发表观点言论更方便、更快捷,也更为现代化。除非有新的技术将其替代,我还是很看好微博的生命力的。目前,微博有其他平台、其他渠道不具备的功能。

从一定程度上说,微博引发的透明政务能够加快推进社会向民主法治的方向发展。

应对身份转换

许多开设微博的官员都进行了实名认证,真正“浮出水面”。怎么看待网络微博身份认证?

■夏效鸿:通过认证,你的身份公开了,别人能放心地“粉”你。同时,也要提醒自己应当谨慎对待一言一行,不能不负责任地胡言乱语。

事实上,我并没有想借助“官”来提升“博”,相比“官博”认证,我更希望以学者的身份认证。

■金中一:官员微博通过实名认证,进而公开自己的身份。虽然身份的“暴露”可能会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招来负面的评价甚至是网友的责骂,但我认为是值得的。这种做法能够增强个人的公信力、诚信度。

开设官员微博,意味着主动把自己推向台前。如何处理职务角色与个人身份之间的关系?在微博上发表观点,是否会有顾虑?

■夏效鸿:我微博的内容主要是展示自己的理念、认识、观点、感悟和成果。这些都是我业余时间的个人爱好,与工作单位、职务没有任何关系。

我一向奉行讲真话、讲实话,而不讲大话、讲套话,不以个人身份讲官方的话,不以“雷人”的观点、话语博取“眼球”,也不因有官方身份,有很多人关注而刻意地隐藏或者凸显什么。尽管真话不中听,但只要心是真诚的、出发点是好的,就不惧议论。

■金中一:我认为应当将政府部门的官方微博与官员个人的微博区分开来。让政府部门的官方微博来发表官方的立场观点,当然在这过程中要注意网络语言的使用,要学会人性化交流,也要注重用词上的严谨。

作为官员微博,更多地还是以普通公民的角度来发表,平等地与网友互动。但不能忽视公职人员这一背景身份。比如发表观点言论都应有一定的法律、道德底线。

随着关注度的不断攀升,是否会有压力?在您看来,微博对官员最大的考验是什么?

■夏效鸿:“粉丝”的增加、关注度的上升,说明你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如果说有压力的话,这种压力应该体现在时刻提醒自己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思考新问题、提出新见解。“粉丝”是动态的,如果你的微博里都是一些没有特色的“大路货”,根本无法吸引“粉丝”的关注。

微博对官员最大的考验在于它一定程度上是对官员自身的素养、品位、能力、水平的展现和检验。

■金中一:压力肯定是有的,特别是在“粉丝”数不断攀升的情况下。但这同时意味着对自我要求的不断提高,说话、做事都要更加严格要求。

我认为,微博对于官员最大的挑战在于勇气,即是否愿意把真实的自我展现出来。官员也是普通人,要用平常心来与网友交流。当“粉丝”达到一定数量,微博就是“公器”,我们要善用公器,慎用公器。

官员微博,也让大众看到了文字背后官员的不同个性。这似乎改变了大众以往对官员的刻板的印象。您对此怎么看待?

■夏效鸿:“文如其人”,官员微博的确能够反映出官员的不同个性。因此,官员微博也从一个侧面展示了官员的学识、品位、能力、水平。“官博”的评委不再是组织部门,而是“粉丝”和百姓等大众评委。

■金中一:这是件好事,能够让百姓对官员有立体的了解。

之前百姓对官员的了解多是单向的,媒体怎么描述,大家就怎么来看。现在变成双向、互动式的沟通,增加了社会对官员的了解,改变了以往官民之间不平等的对话方式,现在是平起平坐地来对话。

(夏效鸿:微博名:“夏效鸿”,杭州市政府政策研究室副处长。金中一:微博名:“中一在线”,海宁市司法局局长。)

上一篇:浙江海洋经济建设回顾与展望 下一篇:警惕“少数派报告”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