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慕蓉范文

时间:2023-10-29 20:07:35

席慕蓉篇1

“马有马心,人有人心,马心通人心,马也会想家。”2016年9月19日晚间,台湾著名诗人席慕蓉现身天津,在南开大学开讲“母亲的草原”,倾诉“原乡”情。

一切都似曾相识

席慕蓉1943年出生于重庆,成长于台湾,父母皆为来自内蒙古的蒙古族人。她是台湾现代散文家、女诗人、知名画家,曾于东海大学美术系任教。1981年,台湾大地出版社出版席慕蓉的第一本诗集《七里香》。出版后引起轰动,热销致短时间内重印6次,风靡华人圈。

近些年,席慕蓉常常回返大陆,在各种场合演讲中尤喜谈草原故乡。对于久居南方的席慕蓉来说,远隔千里的蒙古高原一直是她生命中不可磨灭的情思。1989年,46岁的席慕蓉才第一次见到内蒙古大草原。在那里,她追寻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流。天空、草原、牧民……故乡的一切都强烈地撞击着诗人的心灵。

记者近几年数次接触席慕蓉,无论是公开的演讲还是私底下的讲述,她的主题永远是“原乡”―那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

“当我第一次踏上草原时,我的第一感受就是我好像来过!”席慕蓉说:“我觉得我走在自己的梦里,一切都似曾相识。”

一段时间以来,席慕蓉一直在为这种感觉寻找一种合理的解释,直到2014年10月,有三位医学家被授予诺贝尔医学奖,他们的研究成果表明:潜藏在人类大脑深处的海马回掌管着人们的空间认知,这样的认知是祖先留给每一个人的生命密码。

“原来我们的乡愁是有科学根据的生理上的乡愁,这是解决我的疑惑的最好的证据,原来在我的海马回里,还包括我的先祖的一层一层的记忆。当我站在‘父亲的草原’上,面对高原原貌的时候,我觉得好像一泓清泉,解我心里面的渴。所有祖先曾经见过的草原,他们所有的资讯,在我到了草原的那一刻醒了过来,我走在祖先的梦里。”2015年10月,席慕蓉同样在南开大学的演讲中如是说。

因为这个缘故,席慕蓉应著名歌唱家德德玛之邀创作了歌曲《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父亲曾经形容草原的清香,让他在天涯海角也从不能相忘,母亲总爱描摹那大河浩荡,奔流在蒙古高原我遥远的家乡,如今终于见到辽阔大地,站在芬芳的草原上,我泪落如雨,河水在传唱着祖先的祝福,保佑漂泊的孩子找到回家的路。”歌词里写尽了席慕蓉作为一个游子的心声。

2005年,席慕蓉又做了一件被人称之为大胆的事。她带着81岁高龄的同族诗人叶嘉莹来到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使叶嘉莹成为家庭里第一个踏上蒙古原乡的人。短短8天的行程里,席慕蓉与叶先生东上大兴安岭,西到巴尔虎草原,还登上了北魏拓跋鲜卑先祖所居石室嘎仙洞。一路上叶先生神采奕奕,诗兴大发,几乎每到一处都要口占绝句一首。“已是故家平毁后,却来万里觅原乡”“护我更如佳子弟,还乡从此往来频”“伫立中区还四望,天穹低处尽吾乡”……一路上,席慕蓉被叶先生的诗人风范深深吸引。“最佳勇气奖应该颁给叶老师”,席慕蓉如是说。

“看到叶老师第一次来到蒙古高原的模样,我想到了自己。”席慕蓉说道:“当我第一次踏上原乡,与族人低头叩首时,我深切地感受到自己是这个小族群的一份子,虽然共同怀着对祖先的愧疚和思念,但内心却有一种幸福感。”

2015年7月,席慕蓉在草原见到了青铜时代游牧民族为了纪念男女英雄而留下的鹿石纪念碑,它告诉后人先祖曾经怎样生活过。

“我要把这个写出来,在见到鹿石时,我感到诗来找我了。”久未写诗的席慕蓉这样说。

在母亲的草原上遇见铁蹄马

2016年4月27日,席慕蓉首次参加了成吉思汗查干苏鲁克公祭仪式。她告诉记者,为了参加这一盛典,自己五天前专程从台湾赶来。她称,20世纪90年代当她第一次来到成吉思汗陵时,第一感觉是,跪下去、跪下去,告诉祖先这个远方的孩子回来了。

席慕蓉透露,在中国台湾地区,和她一样的蒙古人约有400人,每年到了成吉思汗查干苏鲁克公祭这天,总会自发地在家中对着祖先朝拜。这一次能来这里亲自参加祭拜仪式,是第一次,也圆了自己的梦。

除了草原和人,席慕蓉多次提到草原上的马。她认为,草原上的马也对自己家乡的方向十分敏锐。

此次天津演讲,席慕蓉又特意以“在母亲的草原上遇见铁蹄马”为题开讲。“马和草原似乎有一种注定的联系,这让牧人即便在摩托车、汽车等现代交通工具普及的今天,仍然不愿放弃自己的马匹。”席慕蓉演讲中展示了自己在寻访蒙古高原的旅程中所拍摄的一张张照片,岩画、雕塑……饱含着游牧民族对自然的敬仰。

“草原上的马对自己家乡的方向十分敏锐。”席慕蓉说,20世纪60年代有一匹被送去越南的战马,花了不知多久的时间回到了乌兰巴托,瘦骨嶙峋、浑身是伤。见到主人后,大颗的泪珠滚出老马的眼眶,主人与它“抱头”痛哭。

席慕蓉还讲到,同时期一位蒙古画家来到越南,一匹又脏又瘦的蒙古马慢慢向他走近。画家知道马在说:我知道你是从蒙古来的,你可不可以带我回家?

“马有马心,人有人心,马心通人心,马也会想家。”席慕蓉说,草原上一种珍贵的蒙古马“铁蹄马”还让她忧心不已。此马因蹄质坚硬而得名,相传曾是成吉思汗禁卫军的专用马匹。面对现代生活方式对养马、牧马的冲击,席慕蓉还与一些专家和两位淳朴而坚毅的牧民一道,在母亲的草原上开启了一段寻马、护马的苦旅。

席慕蓉篇2

1、席慕蓉古乐府所表达的感情:每一次爱恋都是一次心碎的过程,愿幸福的继续幸福,孤单的不再孤单。

2、席慕容,女,台湾著名诗人,散文家,画家。祖籍内蒙古察哈尔盟明安旗,是蒙古族王族之后,外婆是王族公主,后随家定居台湾。她于一九八一年出版第一本新诗集《七里香》,在台湾刮起一阵旋风,其销售成绩也十分惊人。一九八二年,她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集《成长的痕迹》,表现她另一种创作的形式,延续新诗温柔淡泊的风格。代表作品有《记忆广场》、《成长的痕迹》等。

(来源:文章屋网 )

席慕蓉篇3

我们所处的世界是牢,到处都是框框条条,束缚着人们渴望自由的心。我们是蝴蝶,拥有薄弱到透明的翅膀和微不足道的力量,而社会是一个透明的杯子,明明能看见外面的世界,却因为一次次的受伤而胆小。但有这样一个女子呐喊着:“这世界有着太多的这样那样的限制与隐秘的禁忌,所以我们能够做的,只是找一个静静的地方,让自己静静地思考,明白该如何做,从中吸取经验,吸取力量,继续坚定地前行。”这个女子便是席慕蓉。

席慕蓉是蒙古人,她爱着蒙古,故乡只能在回忆中捉风捕影,儿时的歌谣被修改得残破不堪,蒙古特有的节日――那达慕大会变成了世界希望变成的模样。她说:“所有最美最好的艺术品都是从人们的心里自然地生长出来的,没有任何人可以去改变去塑造的。”她找不到家,她是一个一直在流浪的女子,她的家乡不是一个地理坐标,而是一段记忆,一段受现实一遍遍冲刷,变得如同蝶翅般脆弱的记忆。这也就是为什么她在听了一段改编后的牧歌后,写下了“请你们不要碰我的牧歌”这样孩子气的话。

席慕蓉一直心疼着这片沧桑的土地,这片土地上敏感的人们。当年她身处异国他乡,听闻有人希望他们做这样一份工作:身着清朝的长袍马褂,以卑微的中国人这一形象出现,只为了给一个退休的老总管送上一份礼物,当时在场的所有中国人都愤怒了,包括记录下这一切的席慕蓉。百年国耻竟然这样被他人嘲笑和利用,像结疤的伤口再次裂开,痛觉沿着神经一次次刺激着大脑,但始作俑者却毫无知觉。他们比利时同学说:“这是你们自己心里有病。”――他认为这段历史是过去,不是现在。但席慕蓉觉得这是成见,无关时间。她说:“民族与民族之间成见真是有一道恶意的藩篱呀!”像藩篱一样长满了尖锐的刺,疼得看不清彼此。从她的情愫很清晰地看到,她热爱中国,所以即使她只是一只小小的蝴蝶,也会使出所有的力量去反驳错误的言论,像个孩子一样直率,像个战士一样勇敢。

“不肯回来的大概不只那些云彩了。”席慕蓉曾看着天写下这句话。在她的回忆中总会出现花,微笑的马樱丹,小朵灿烂开放的鸡蛋花,艳丽绚烂的杜鹃花,字与字之间仿佛真实绽放了一般。席慕蓉的童年生活总在这些花中开始,在马樱丹中体味逃课的紧张刺激,回忆与母亲一起摘花的童年。在鸡蛋花树下寻找过去的影子,回想与好友爬树的过去。席慕蓉心中那片童年的草地,那片云飘得飞快的天空,那个花丛中美丽的身影,歌声和她与姐姐的嬉戏打闹全被杜鹃花看在眼里,与杜鹃花一起花开花落。时光与记忆的关系就是你在巷口吓跑了一只猫,它飞快地逃走,在你的视野里留下一截短短的尾巴便消失了。短暂的过去和模糊的记忆,这是每个人生活中的缺陷,席慕蓉也一样,只是她更简单执着地相信自己的笔与画。

这样倔强的生命像极了席慕蓉,看过各路对于她的评价,搭成了温柔知性的形象,但是在她的文字间我却看见了一个热烈不羁的女子,脱离了原有的模样,但我总觉得这个才是真实的她。

蝶翅身后花欲放,每一秒都充满了生机和美丽。

评点:叶颖

席慕蓉的一言一行,一字一句,一幅画,一段童年的回忆,一次国外的不愉快经历都牵动着她,让作者反复回味,根据文章里的几句话去推测想象当时的情景,将自己的生活体验与之交汇融合,仿佛她一直追随着席慕蓉一般。所谓的“神交”大概不过如此罢。

席慕蓉篇4

——席慕蓉

我喜欢那点点意外的惊喜,亦如偶然买到的《温暖等待》。喜欢作者雪晴那干净,透彻的文字,她所阐释的一切,温暖,明亮而忧伤。

我就这样一页页翻过去,很突然的,便触到了席慕蓉这首精练的小诗,心便很细腻、很轻微的痛,一点点把我推向痛苦的边缘。很无来由的,泪,狠狠的滴了下来。冥冥之中,我只觉得感到一种玩味生香,仅仅这几行简短的文字。

搜集为她活了一次的美丽,或者说,搜集的是生命中平凡的美丽;搜集情感的理由;搜集一次冲动的感觉;搜集一枚蝴蝶般的枫叶……。。这些忧伤似的花蕾,为生存在,为亡存在,这并不对立。因为这些值得搜集的美丽和生命,这些花蕾顿时开的娇艳玉立,含蓄着一种说不出的风韵,说不出的忧伤,说不出的痛。

人的生命是一季,又一季的花期,那忧伤、纯粹的花蕾,似人的悲欢,开了一季又一季。就突然那么一天,打个盹儿,便不在醒。那些花儿,在坚持了一期又一期后,终于开始了最后的凋零。那些残片,为亡存在,傲然向人们宣告曾经那一季花开,曾经一个美丽的生命。这些明亮,仍然,不!依然被人们竭力地搜集进记忆的匣子。残缺,皓然显示了一种值得搜集、珍藏的,为她,为生命活了一次的美丽!

第一次用心穿越了那几行短促的文字,穿越了一份简单与精致。我并没有读懂什么叫残缺之美,但这种生命的阐释,作者雪晴那单纯的文字,席慕蓉的简约、深刻,我欣然接受,也算接受一个活了一次的美丽吧。

波澜不惊地运笔,把一抹沉淀的情愫暗暗注入其间,同时,接受一份思想流淌的温暖。

席慕蓉篇5

她十分担心,唯恐补考不过关。第二天,上数学课时,老师讲到一半时,忽然间停了下来,没头没尾地在黑板上写下了四道题让全班学生演算。

这四道题在下午补考之前出现在黑板上,又与正在教授的内容毫无关联,再笨的孩子也会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

于是,她忽然间成了全班最受关爱的人,几位同学边笑边叹气边把四道题的标准答案写出来教她背诵。她终于背会了三道题,在下午的补考中得了75分,终于能够参加毕业考,终于毕了业。

后来,那堂数学课连同数学老师怜爱和赏识的眼神,一并成为她生命中最温馨而美丽的回忆。

可是,另一个女孩却没有那么幸运。

她在读初中时,作文极好而数学很差,几次考试都不能及格。

为了对得起父母,对得起老师,她硬生生地把数学题死背下来,三次小考,数学都得了满分。

数学老师认为她成绩的提高百分之百是因为作弊。她偏偏是个倔强而又敏感的女孩,并不懂得适度地忍耐更能够保护自己,就理直气壮、直言不讳地说:“作弊,对我来说是不可能的,就算你是老师,也不能这样侮辱我。”大有苏格拉底的“吾爱吾师,更爱真理”的气度。

但是,那老师却没有柏拉图般的胸怀,就居心叵测地单独给她发了一张她根本没有学过的方程式试题,让她当场吃了鸭蛋,之后就拿蘸了墨汁的毛笔,在她眼眶四周涂了两个大圆饼,然后让她转身给全班看。

这个倔强的女孩哪里能够承受得住这样的侮辱?终于休学在家,自闭了七八年;铸成了她终身悲观、敏感、孤独的性格,若干年后,最终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尽管她一生走过48个国家,写了26部作品,用自己的作品帮助许多人树立起豁达、坚强的人生信念,但是她自己始终没有走出那心灵的阴影。

第一个女孩是席慕蓉,第二个女孩不说大家也知道,是三毛。她俩都是我们深爱并曾为之迷恋的女作家。

为什么外表平常的席慕蓉既让人心仪又令人神往,而美丽倔强的三毛却总是让人心疼又让人绝望?这与她们年少时在数学课上的经历有很大关系。

席慕蓉是幸运的,她遇到了一位网开一面、赏识“偏才”的老师;而三毛是不幸的,她碰到的是一位看重成绩而忽视人格的,具有强烈的权威意识的老师。

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同时,每一个人也应该去赏识别人。赏识与被赏识是一种互动的力量之源,赏识者必具有愉悦之心,仁爱之怀,成人之美的善念;被赏识者必产生自尊之心,奋进之力,向上之志。因此,学会赏识是一种做人的美德。与赏识对立的是漠视与诋毁。

培根说:“赏识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长年盛开的花朵,漠视者冰结心城,四海枯竭,丛山荒芜。”

席慕蓉篇6

摘要席慕容的诗歌之所以开阔空灵,在于她很好地把参禅与做诗融合在了一起。她的诗总是在人心灵最静谧的时候给人以新鲜的启迪,禅意在其诗歌里得到了最好的表现,诗歌也因为有了禅意而更深邃辽远。本文试从爱情和人生两个主题;禅意、禅境和禅的意象三个角度对席慕容的诗歌进行解读,从而让读者看到一个真正的由爱入禅的席慕容。

关键词:作诗 禅意 禅境 禅的意象

中图分类号:I207.2文献标识码:A

严羽《沧浪诗话》中云:“大抵禅道唯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把禅学融合于诗学之中,相当于哲学汇入艺术形式之中,其理解起来是极为抽象和玄妙的,有一种“可意会不可言传”之感。席慕容诗中的“禅”大约就是处在妙悟里的大道,就是一种生活的哲学与美学。

以禅学融入诗学,这在我国古代便已有多种试验。但是席慕容不似别的诗人或以诗示禅;或以禅喻诗,她是在无意中做到了诗禅相融。

所谓诗禅相融,即诗人并未以禅典、禅语入诗,而是在现实生活的描述中,不自觉地进入禅境,透露出某种禅意和禅味,臻于无意为禅而禅意、禅味自至的境界。“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可感而不可解,或可解而不可尽解。更进一步说,这种无意中为之的禅境本身便是诗人自身对红尘参透领悟的结果。

席慕蓉的诗自然流畅,给人的感觉仿佛不是故意写出来的,而是从心中缓缓自然地流淌出来的。正如她自己所说:“我从来没有刻意地去做什么努力,我只是安静地等待着,在灯下,在芳香的夜晚,等待它到我的心中。”

正为这随意,她的诗全然没有雕琢的痕迹,浑然天成。而其内容,也自然地形成三个如歌旋律:其一是一种乡愁的情绪,其二是一种对爱情的信仰,其三是对生命的理解。这三个旋律汇成席慕蓉所独有的情致与境地,浓缩成一个爱的世界,而那淡淡的感伤,空灵澄澈而极富内涵的文字,又使其诗歌具有极富魅力的美的意味。而她的参禅哲学主要体现在后两种诗歌里。

一 关于爱情

在席慕容的爱情世界里,缘分和宿命论占有很大的比重。这使得她的爱情诗不同别的爱情诗的苦闷、哀怨笔调,读她的爱情诗,就算爱而不得,我们也只感到一种超然的洒脱,无怨无悔也无恨。她的新颖也在于在爱情上追求至高的美学境界,探索爱情的神秘色彩,表现爱情的空灵韵味,在实指与神会之间、淡泊与玄幽之间,揭示其微妙飘逸的神韵。

1 禅意与禅境

提到这种神韵,我们不得不提到席慕容诗歌里的禅意。禅是一种境界,是一种生活境界;禅又是一种受用,一种体验。席慕容的诗歌就像是一册册爱的经书,总是在你心灵最静谧的时候给你新鲜的启迪,禅意在诗歌里得到了最好的表现,诗歌也因为有了禅意而更开阔空灵。

诗集《七里香》的献词写道:“献给爱与生命―――两者皆由天赐。”本文就从这本诗集中的《一棵开花的树》说起:

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长在你必经的路旁/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当你走近请你细听/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朋友啊,那不是花瓣/是我凋零的心。

佛说:“见缘起即见法,见法如见佛。”“缘起”即诸法由缘而起―― 一切事物或一切现象的生起,都是相待的互存关系和条件,离开关系和条件就不能生起任何一个关系或现象。特别是情事,没理由,任怎么在佛前求,都无济于事。此诗表达了一厢情愿的悲情。“我”化作树,因等待而开花而颤抖的叶,最终失望落了一地的,“是我凋零的心”;“你”走过竟无视这盛开的花、这颤抖的叶,形同陌路之人,令人扼腕。

诗人用一个画家、一个女人、一个对生命一往情深的人所特有的温存,表现了一种绝对宽容、绝对真挚、绝对无怨、绝对美丽的爱情观。她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时空张力,使人感到爱情的永恒与真挚、唯美的禅境和佛意,让人为爱的纯洁而感动。她恰当地继承了中国古诗的传统,其诗意象营造唯美清新,而其禅意的惟妙惟肖配合着超画面的巧妙情节,使得平实的语句更具经久不衰的诗性,正应了那一句“佛曰:不可说,不可说”的空灵。

2 禅的意象

席慕容在很多诗歌中,将自己的感情都诉之于意象的运用之上,通过意象对诗境进行渲染,使得这些具体化、静态化的意象承载着她的感情,蕴含着丰富的禅意。

上面列举《一棵开花的树》的意象是“一棵树”,衍生出花朵、叶子等子意象,直至繁华落尽,却臻于变化之美。

另外,席慕容还喜欢借助“明月”的意象,来抒发“寂寞”、“哀意”,以及爱的空灵美丽,营造出一种空灵辽阔的禅境。例如《山月之一》:

在山中/午夜/松林像海浪/月光替松林剪影/你笑着说/这不是松/管它是什么/深远的黑/透明的蓝/一点点淡青/一片片银白/还有那幽幽的绿/映照着/映照着/林中的你/在你的林中 你殷勤款待因为你是富豪/有着许许多多山中的故事/佛晓的星星林火/传奇的梅花鹿/你说着说着/却留神着不对我说/那一个字/我等着,化石般的耐心/可是月光使我聋了/山风不断袭来/在午夜,古老的林中百合苍老。

诗中的“古老的林中百合苍白”,可谓是画龙点睛,给年轻时代的爱情做出一种最终的结论,爱情就是这样缓缓地从色彩斑驳的热恋变成单调苍白的回忆,这也是诗人对爱情的参透和领悟而得出的结论。

世上所有的感情其实都没有结果,有的只是过程而已,而最终的回忆也不过就是由这过程而决定的。正是诗人这种透彻的爱情观使得她无意中能够作出这样并不是为禅而作的禅诗。

“松林”在你眼中已不是原本,禅宗里的“是”与“不是”皆是同一,这种物我两忘的虚幻之境,就是心灵直觉的顿悟,是超越分别思量的境界。自性的超越性之一是身心脱落,即脱却身心的一切烦恼妄想,而跃入真空无我的自由。这意味着诗人在用般若空观遣荡一切之后,无有挂碍的心灵已经和明彻自然的万物冥合为一,在此期间对爱情的“悟”也能“明心见性”。

诗人因感于物而浮想联翩,沉思默想,徘徊于宇宙万物之间。“写形传神,既是随物宛转,遣词用语,又必须结合自己的思致而细心琢磨。所强调的也是作家的主观精神与客观物境的契合交融。”

又如《山月之二》:

我曾踏月而去/只因你在山中/而在今夜诉说着的热泪里/犹见你微笑的面容/丛山黯暗/我华年已逝/想林中次次春回,依然/会有强健的你/挽我拾级而上/而月色如水,芳草凄迷。

诗人在此表白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在大自然的怀抱中,顺从自然,忘却自我的存在,同山月林树化作一起,自由自在,与万物融为一体,可是诗人踏月只为追寻山中的爱人。

席慕容的这些诗中流露出的禅趣具有一种充满生命力的蓬勃生机,是一种体悟自我内心与外界物象相和谐、相统一的空旷与超脱。没有尘世的烦琐烟云,没有人间的喧嚣烦躁,给人一种灵动和谐的幽美。这种追求空寂境界的禅趣在席慕容诗中是屡见不鲜的。

禅本是静虑、止观的意思,强调心灵的参悟,它的最高境界乃是“空”,让人追求心无挂碍的灵魂空悟诗与禅结合,自有新境界出现,即心与物交融而使美的情感与物象合一。

“花”也是席慕容爱情诗中一个出现得非常频繁的意象,如《盼望》:

其实,我盼望的/也不过就只是那一瞬/我从没要求过,你给我/你的一生/如果能在开满了栀子花的山坡上/与你相遇,如果能/深深地爱过一次再别离/那么,再长久的一生/不也就只是,就只是/回首时/那短短的一瞬。

《短歌》:“在无人经过的山路旁/桃花纷纷地开了/并且落了”;《鸢尾花》:“到了最后/我之于你/一如深紫色的鸢尾花之于这个春季/最后仍要互相背弃。”《结局》:“春天再来的时候/遗忘了的野百合花/仍然会在同一个山谷里生长/在羊齿的浓荫处/仍然会有昔日的警香/可是没有人/没有人会记得我们/和我们曾有过的欢乐和悲伤/而时光越去越远/终于/只剩下几首佚名的诗/和/一抹/淡淡的斜阳”。

席慕容笔下的“花”都有一种“花开花落”、“自生自灭”的宿命感和轮回观。她的“花”都是“自然的,生生不息的,有缘分的,天定的”。从作者本身来看,这正是一种自我内心的抒情言志,是自我生存状态的写照。她本身就有一种刻骨的宿命观,如“轮回”、“尘缘”、“来世”等等的词语常常出现在她的诗歌里面。

她的诗歌中融汇了佛教之观念,显现出灵动之美,非常平淡,非常自然;没有目的,没有意识。诗人的宁静淡泊的心情,大都借助于平凡的景物形象表达,而非直接抒发。正因此,这些诗歌便显得不激切、不怒张,既蕴藉含蓄,又冲和平淡,那情绪,淡到似乎令人觉察不到。而这些诗的平淡,又都有着悠远的韵味,也因为这种禅意的融入,使得诗歌理性与悟性并重,哲理与诗情圆通,生动地再现了禅诗独到的哲学意蕴和美学品质。

二 关于生命

生有涯而死无涯,以有限的生命去迫逐无限的时光,人就如同“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难免会产生浮生若梦的感觉,而席慕蓉的一些诗便抒写了这种感受。面对时光的流逝,诗人悸动不已,但她也十分平淡地看待这场人生的戏,该走就走,该完就完,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这过程的基调便是“爱”与“美”。

看这首《咏叹调》:

不管我是要哭泣着/或是/微笑着与你道别/人生原是一场难分悲喜的/演出/而当灯光照过来时/我就必须要唱出那/最最艰难的一幕/请你屏息静听/然后/再热烈地为我喝彩/我终生所爱慕的人啊/曲终人散后/不管我是要哭泣着/或是/微笑着与你道别/我都会庆幸曾与你同台。

诗人在这里,把我们带入一个禅意流溢的境界当中,“而当灯光照过来时/我就必须要唱出那/最最艰难的一幕”,这一句在字面上仅是描写了一场演出里的一个场景,但实际上它是极具禅意的。这灯光的照临或许可以理解为人生的必然,人生的某种仿佛宿命的性质,当然也可以理解为人自身生命力的某种不由自主的冲动和创造。

从意象上面来看,人生是一场演出,本身就已经很具有禅味了,演出的开始与落幕都不是我们所能主宰的,并且是必然的,没有哪场演出不落幕,一场演出的落幕或许正是另一场演出的开始而已,这是一种宿命的、轮回的观点。

再者,诗人在这里说的灯其实也并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用来照明的灯。灯,是佛教中一个文化内蕴深厚的意象。禅灯可以是你的生命之眼,携你去承担现在的“应然”。在禅的典籍里,无处不在传述光明的心灯,照亮人生的光明面。而当我们处于这种“灯光”的照临时,人自身的行为,实际上具有着某种不由自主之感,不管这个“演唱”有多么艰难。这样深刻隽永的意味,席慕蓉实际上并没有直接地告诉我们,而仅仅通过一个精妙的意象或场景就不留痕迹地表现了出来。而我们便在这一有限的短暂的观照中,悟出了人生、爱情的某种隽永的意味。

这些便是席慕容的禅诗不同于其他台湾诗人的禅诗的地方,比起台湾著名诗人周梦蝶的禅诗来说,席慕容的诗作更平和自然、更空旷辽远,诗思优美,禅味也表现得不露痕迹。

然而诗人对于人生并不是悲观的,而只是用一种看破红尘的顿悟透彻的心理来看待这世间万物,于是在诗人的意识中,至关重要的是追求生命的美满与融洽。诗人以自己的兰质慧心感悟着生命,表达出单纯而又深邃的意趣,用平凡的内心将过去、现在与未来贯通,从而体验生命中真正的喜悦与愁苦、激荡与平静,我想,也只有这样的心境才能真正参悟禅道吧。

参考文献:

[1] 吴言生:《中国禅学》(第一卷、第三卷),中华书局,2003年版。

[2] 杨菲:《慢板的音乐,清澈的山泉――读席慕容的〈七半香〉》,《哈尔滨学院院报》,2006年第1期。

[3] 张海宁主编:《水中之月――中国现代禅诗选》,上海文化出版社,2009年版。

[4] 郑茜:《无・有――禅与诗》,宗教文化出版社,2007年版。

[5] 吴言生:《禅宗诗歌境界》,中华书局,2001年版。

[6] 席慕容:《在黑暗的河流上》,海南出版社,2003年版。

[7] 孟乙冬:《意境与禅玄》,《北京大学学报》,1996年第4期。

席慕蓉篇7

3月4日~9日 自治区教育厅组织法纪教育宣讲团,在我省9所开设中职班的职业院校巡回开展法纪教育宣讲活动。

3月5日 省教育厅印发《江西省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校舍改造类项目管理办法》和《江西省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教学装备类项目管理办法》。

3月6日 省政府副省长朱虹在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虞国庆等领导的陪同下,专程赴教育部汇报我省教育工作发展情况和争取教育部支持的事项。教育部杜占元副部长和有关司局负责人出席座谈会。

3月7日 江西省首批“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新生开学典礼在江西农业大学举行。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莫建成出席并讲话,省教育工委副书记史蓉蓉出席典礼。

3月10日 由光明日报社和江西省委宣传部、江西省委教育工委、江西省教育厅、南昌大学联合举办的“师德标兵石秋杰事迹报告会”在北京举行。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副部长申维辰,江西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姚亚平出席报告会并讲话。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虞国庆,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史蓉蓉出席报告会。

3月12日 省政府副省长朱虹在南昌大学视察调研。省政府副秘书长肖 根,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副厅长彭世东等陪同调研。

3月13日 省委副书记、省纪委书记尚勇,省委常委、省政法委书记、省公安厅厅长舒晓琴,省委常委、南昌市委书记王文涛,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姚亚平到南昌市第二十九中,亲切看望慰问挺身抓小偷的张彬等五名见义勇为学生。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史蓉蓉陪同看望慰问。

省政府副省长朱虹到江西师范大学视察调研。省政府副秘书长肖 根,省教育厅副厅长洪三国陪同调研。

3月15日 省政府副省长朱虹到江西农业大学视察调研教育教学工作。省政府副秘书长肖 根,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史蓉蓉,省教育厅副厅长洪三国陪同调研。

3月16日 江西科技学院举行揭牌仪式,省政府副省长朱虹,省政府党组成员、顾问孙刚出席揭牌仪式。省政府副秘书长肖 根出席并宣讲教育部和省政府的批文,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虞国庆出席并讲话。省教育厅副巡视员杨慧文等出席揭牌仪式。

3月20日 省政府副省长朱虹在江西财经大学视察调研。省政府副秘书长肖 根,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虞国庆,省教育厅副厅长洪三国陪同视察调研。

3月22日 由江西省教育厅和宁波保税区管委会联合举办的“2012年江西―宁波保税区综合人才校企对接会”在南昌举行。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副厅长彭世东出席会议并讲话。

南昌大学石秋杰事迹报告会在南昌举行。省委书记苏荣在滨江宾馆接见报告团成员。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赵智勇,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姚亚平,省政府副省长朱虹,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副厅长彭世东等陪同接见。

3月23日 全省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版)通识培训会在南昌举行。培训会特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原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巡视员、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任朱慕菊作专题报告。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副厅长程样国出席会议并讲话。

3月26日~27日 南昌大学“211工程”三期建设项目验收会在南昌大学前湖大厦多功能报告厅举行。省政府副省长朱虹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虞国庆主持开幕式。省政府副秘书长肖 根,省教育厅副厅长洪三国出席开幕式。经过专家组两天紧张、有序、严谨的工作,南昌大学顺利通过项目验收。

3月27日 省政府副省长朱虹前往省八一保育院、省直属机关保育院、省直属机关第二保育院进行调研。省政府副秘书长肖 根,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副厅长程样国陪同调研。

3月29日 第十九次全省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在南昌召开。省委副书记、省纪委书记尚勇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莫建成主持会议,省政府副省长朱虹出席会议,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虞国庆作工作报告。

2012年全省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工作会议在南昌召开。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虞国庆出席会议并讲话,省纪委副书记陈尚云出席会议并讲话,省纪委正厅级纪检员、监察专员姚平和委厅领导彭世东、傅鹏鹏、郭奕珊、万普海、宋雷鸣、刘润保出席会议。

3月30日 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虞国庆在省教育厅副巡视员杨慧文的陪同下到江西泰豪动漫职业学院视察调研并出席座谈会。

3月31日 江西国际商务职业教育集团成立大会在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举行。省教育厅副厅长洪三国,省商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刘翠兰出席会议并揭牌。

席慕蓉篇8

电影所衍生和带动的书

8月最热的,是一系列的“赛德克・巴莱”书。

九月是赛德莱・巴克月。包括将在“总统府”前广场办首映会在内,电影《赛德克・巴莱》先期宣传奠下厚基,未映先轰动。导演魏德圣赶在“自己还是自己”的宣传期之前完成的拍片手记书《导演・巴莱》出版了。人生真是多煎多熬峰回路转,魏德圣的第一本书是《小导演失业日记》,经过《海角七号》的奇迹,他才有机会以创下台片纪录的七亿资金拍摄原住民抗日史诗《赛德克・巴莱》。对于《导演・巴莱》这本书,同是导演的作家吴念真说,是导演工作日志、教材,也是一本给电影寻梦人的导览之书。

一部电影搭配五本书,这已不属常态。包括电影小说《赛德克・巴莱》、魏导工作日志《导演・巴莱》、幕后花絮报导《梦想・巴莱》、重编出版的《漫画・巴莱》(即1990年出版的邱若龙漫画《雾社事件》)以及十月将出版的《真相・巴莱》,《赛德克・巴莱》总共衍生了五本书。

《赛德克・巴莱》进入宣传期间,台湾发生了一件震撼人心的事,台新金控总经理林克孝坠崖身亡。林克孝去年初出版的唯一一本书,和金融并无关系,而是写他六年来在南澳山区追寻沙韵之路的《找路》。沙韵,泰雅族少女,传说为了替日本老师送行不幸落水,也因此有了一首纪念她的歌。关于沙韵的故事有多种版本,林克孝则近乎痴迷地钻进无路的两千多公尺深山中重构这一段路程。林克孝赴美取得经济学博士,回台后投身金融,但另一个他,高中就开始写诗、爬山,浪漫至生命的最后,生前曾赞助泰雅族寻根电影《不一样的月光》的拍摄,在《赛德克・巴莱》中饰演莫那鲁道泰雅族牧师的林庆台也参与演出。

《找路》与畅销书站成遥远的距离,出版之前甚至因出版社“无法归类”而遭婉拒。这本流浪过几个大出版社的书,如今因林克孝的罹难而成为书市焦点,终于林克孝的故事成了传奇,感谢老天,他留下了这本书。一个金融圈高层和他所追逐并奉献的山野梦想,这个时代,是不会再有这样的故事了。

作家的亲子教养书

一直以来,覆盖面最广的书之一乃是亲子教养书。父亲节前夕,文坛两大作家张大春和杨照同时出版亲子教养新书,张大春《送给孩子的字》是《认得几个字》的续集,介绍了三十六个中国字,并穿插父子、父女之间的犀利对话。杨照散文集《我想遇见你的人生》是一个父亲写给女儿的情书。文学圈皆知,张大春和杨照肝胆相照,两家的孩子也是一起长大的。杨照女儿读音乐班,开过钢琴演奏会;而读张大春与孩子的对话,发现要“对抗”大文学家父亲,做孩子的也确实必须有两把刷子才行。

张大春和杨照二人在诚品信义店为新书举办“特别的父亲,不一样的孩子”对谈,的夫人周美青也到场聆听,成了新闻焦点。

对作家来说,母职或父职经验作为写作资本,或灵感来源,表现形态各异,有的谆谆教诲、苦苦告诫,有的重新检视自我,有的是成长的陪伴纪事,有的探讨教育的艺术,也有坦然书写与子女的尖锐对峙,或者纯粹感情的释放。朱天心《学飞的盟盟》、简o《红婴仔》、《老师的十二样见面礼》、小野&李亚《面对:小金刚世代与野草莓世代的深情对话》、龙应台《亲爱的安德烈》、陈浩《女儿父亲》到《送给孩子的字》、《我想遇见你的人生》,都是作家出手的亲子教养书。有人因写亲子教养书而成了作家,作家则是先成为作家,再写亲子教养书。

不过也有特例,侯文咏还没有写亲子教养书,倒是投资电影去了。

小说家的创作高潮

这也是个小说家迎接创作高潮的夏天。

高翊峰交出“十年代表作”《幻舱》。文宣说这是华文版《白噪音》,唐德里罗写出了人类对死亡的恐惧,高翊峰则写出我们对“爱”最绝望的怯懦,是“生命里最安静恐怖的海啸”、“令人坐立难安”。除了某种氛围,某种生命的处境,这么说我们当然还是不知小说到底写了什么,值得一提的是它的推荐策略,从北京莫言、广州肖锋、上海路金波、香港黄宝莲、马来西亚黄锦树到台湾骆以军、南方朔…… 25 位名家共同背书,形成一股巨大的能量;另一层意思则是,“台湾小说”已有自觉汇入“华人小说”的洪流以争取更大市场。

八年前张耀升28岁,以《缝》震惊文坛,此后封笔,消失八年,念书、流浪、拍MV,还担任过重金属乐团吉他手。如今以《彼岸的女人》再现身,一个雕刻师,一个闯进他生命的女人,鬼魅与的交缠,这是他要说的故事。作家面对创作有各种态度、各种姿势。高翊峰在北京担任时尚杂志总编,却“依赖着小说才能活下来”;张耀升最大的梦想是拍电影,他不满意台湾文学读者像一群同人志里的小圈圈,文学评论界则令他感到失望,也“不相信有什么不得不写的冲动”。对文坛来说,张耀升曾经是消失了;对张耀升而言,创作无所不在。

纪蔚然又是另一种类型,他在台大戏剧系教书,他的剧本《黑夜白贼》、《夜夜夜麻》写出整个世代的焦虑与社会的疯狂,他的嘲讽杂文高明到会让读者上瘾。三年前,因为“长期嘲讽愤怒乃至陷入终极虚无”、“自嘲与刻薄到无以收拾的地步”,他决定停下来想想自己,看看路边风景,每天从长兴街出发走很长的路,走着走着,便想何不写这些地方的故事?这就是他在56岁交出的第一本小说,侦探推理的《私家侦探》,主角是“对学院的迂腐僵化感到厌倦,对剧场的自以为是与浮夸肤浅感到绝望,对情感变质的婚姻感到无奈”的大学戏剧系教授吴诚, 有一天他递出辞呈,脱离剧场,干私家侦探去的故事。

写小说也许是绝望中年男人的出口。

李昂《附身》写一名西拉雅族女巫,不断迁移后来到鹿城,汉人称她为“兑獭保后建立“云从堂”以其灵异能力为人“办事”的故事,隐约承认“某种神秘的力量”,并以此隐喻台湾一再被殖民的命运。而这应该是从演艺界习来的新招,李昂在新书发表会上测字,测得新书大卖,这在小说家这一行,也算艺高人胆大。

因为席慕蓉,社会大众才找到打动他们的读诗,有诗陪伴度过成长岁月。因为席慕蓉,我们才能藉由诗的翅膀飞抵她的蒙古故乡。席慕蓉诗集《七里香》出版至今三十年,从1981到2011三十年来从不曾被遗忘,如今已是“国宝”级诗人的她,推出诗创作三十年代表作《以诗之名》,书封是蒙古沙漠特有的天蓝色,收录2006年以来未曾出版,甚至未曾发表的诗作。新书会上,她以蒙文签上“席慕蓉”,并解释“慕蓉”之意为“大江河。

席慕蓉用这本诗集整理自己,整理过去,同时“轻轻地”纪念离开人世的丈夫刘海北,她说这是“一本以诗为名,来将你我时光层层交错在一起的作品。”

八月上市的大书,宣传上铺陈许久的郑丰《神偷天下》不可不提。从《天观双侠》、《灵剑》到《神偷天下》,武侠研究者乃赖认为郑丰做到了三件事,一:使历史上的杂学趣味变得严肃起来,这是深耕自传统武侠的优点;二:更贴近真实的真理求索;三:历史的再创作。总归起来,“华文武侠文坛,真真切切地出现了一位向武侠大家之路迈进的创作者”。

这纯属不易,毕竟金庸之后再无金庸。

再次刮来的西幻之风

西方奇幻,乃是中国之武侠。

HBO(Home Box Office,有线电视网络媒体)改编自乔治・马汀奇幻小说《冰与火之歌》首部曲《权力游戏》的电视影集将在台湾播映,媒体反复送讯息:因为HBO,在美国,《冰与火之歌》系列第五部《与龙共舞》上市两天便创下三十万册销量,台湾出版商则卷土重来推出由谭光磊翻译兼总策划的全新译本。有些书必须经历漫长的等待才发光发热,《冰与火之歌》如今已是公认的二十年来最伟大的奇幻小说,但十五年前《权力游戏》首次出版时,销量普通,谭光磊认为,这是读者还没有准备好接受奇幻“新史诗”的进化状态,这个状态,简单说,就是善恶对立的铁则,并把现实世界的险恶和模糊的道德分界带进幻想世界。

武侠与奇幻把人带离现实,可终究逃避不了现实。

“传说中的启蒙经典,25年后首次登台”,这说的是英国作家珍妮特・温特森的《柳橙不是唯一的水果》。温特森在台湾早有不少读者,特别是外文系里的“非主流”学生,譬如如今任教于政大的作家纪大伟。情势改变了吗?“书中呈现的‘不自然的激情’,在当时的英国要咬牙捍卫,在今日的台湾也要好好疼惜”纪大伟说,因为“想要箝制扼杀非主流情爱的势力,具有控制狂的家长,仍在围杀我辈,而且他们是来硬的”。

有些议题历久弥新,无论文学或非文学。多年前时报出版过一本翻译书《塑料》,当时距离塑化剂事件还很遥远。现在出版的这一本《塑料》,可谓天时地利。因为写塑料,出版社还当真用了一层泡泡塑料套粘在书封上,撕下来后黏乎乎的,不撕下来又显得难看。生活亦复如是,我们不喜欢塑料,有时还禁用塑料制品,但除非漂流到无人荒岛,否则无论如何就是离不开塑料,所以这本书有了一个副书名:有毒的爱情故事。

人生如塑料,毒素无所不在。

上一篇:临安春雨初霁范文 下一篇:祖国祖国我们爱你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