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理论知识范文

时间:2023-11-24 21:49:51

政治理论知识

政治理论知识篇1

论文摘要:做好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需要运用心理学知识研究人们心理活动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知识,可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科争性、预见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心理学是研究人们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它侧重于从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和生理机制方面来研究人。运用心理学知识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科技含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

人的行为和表情是人对某种客观事物的特定反应,是受人的心理支配和调节的,是人的心理活动的直接表现。人的心理活动是由客观事物引起的,又会在人的行为和表情中显露出来。我们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中,运用心理学知识对被教育者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特点进行研究,可以掌握被教育者的心理活动和思想状况,这有助于我们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预见性。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运用心理学知识,对被教育者心理活动规律进行探讨和分析,可以把握被教育者的思想动态,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针对性。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推广运用心理学中的心理引导、心理相容、心理共振、心理趋同等一系列原则和方法,可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有效性。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运用心理学方法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掌握个体差异理论,使教育更有针对性。

所谓个性心理,是指人在自身的心理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这种特征主要体现在人的气质、性格和能力等三方面。只有了解和掌握每个人的个性心理特征,才能因人而异,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第一,要注意了解人的气质特征。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气质有多种。懂得不同气质类型的特:征,就可以在教育中采取不同的方式,使各种气质类型的人的积极方面得到发展,消极方面得到克服。第二,要掌握人的性格特征。性格是表现在人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人的性格不同,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也应有所不同,要针对具体人和具体问题实施不同的教育方式。第三,要注意人的能力特征。我们要根据不同情况,把处在不同状态下具有不同能力的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2.研究特殊心理活动,预防和消除学生逆反心理。

所谓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在接受教育过程中产生的与教育者愿望背道而驰的心理。预防和消除逆反心理必须做到:第一,坚持实事求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讲真话,不讲假话;讲真道理,不讲假道理。第二,提高教育的艺术水平。教育者要注意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工作能力,掌握教育的科学方法,讲究艺术性,增强感召力。第三,教育者要同被教育者心理相容。心理相容表现为互相信任、感情融洽。如果教育者态度诚恳、感情真挚,讲话多一些人情味,多站在学生立场上进行换位思考,则道理更容易被接受。第四,对青年人的好奇心要积极引导,帮助他们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

3.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自身人格魅力。

政治理论知识篇2

关键词:知识分类;政治课教学;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07)01-0043-02

收稿日期:2006-10-10

作者简介:胡根发(1966-),男,江苏江都人,中学高级教师,从事中学教 育和高中政治教学研究。

课堂教学要优质高效地达到目的,完成预期任务,需要进行细致的安排和周密的设计。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普遍存在教了知识却没有形成一定能力的现象,不能做 到知识和能力的有机结合。这一状况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课堂教学设计缺乏科学性。由于缺乏现代知识分类学方面的知识与技术的指导造成了教学设计的先天性不足。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可以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三大类。利用学习心理学原理进行教学设计,首先必须对所教的知识类型加以鉴别,也就是说必须确定所教的是哪一类知识。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合理地进行教学设计。每一类知识的特点不同,教学设计的要求也就不同。

一、陈述性知识的教学设计以对知识的理解、认知结构的形成为核心

陈述性知识,指个人具有的有关“世界是什么”的知识。从行为表现的角度看,凡是需要学生有意识地回忆出来的知识称为陈述性知识。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陈述性知识主要指概念和命题。命题主要有两种形式:(1)简单命题知识或事实知识。如学习“我国实行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这样的单个命题所获得的知识就是这类知识。(2)有意义命题的组合知识,即经过组织的言语信息。如陈述“发展第三产业的意义”所需要的就是这类知识。

陈述性知识的教学设计的重点是如何帮助学生去理解这种知识。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对这类知识的教学过分强调了学生死记硬背,只做粗略、原则、机械的命题解释,目的只是给一个标准式的答案,严重忽视了学生对陈述性知识中符号或词语意义的获取。

陈述性知识的教学设计过程,一定要注重意义学习的过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知识的理解过程。一些教师强调,学生的“理解”主要靠学生的“自悟”,而不是通过千方百计地教实现的,所以,教师应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这种“悟性”。为了解决 好这个问题,就要按照认知结构理论的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找到新知识与原有相关知识的结合点,并讲清二者相互发生作用的过程。如在学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时,先复习生产关系的内容(原有相关知识),再由生产关系的内容分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新知识);在学习我国国家职能时先复习国家职能的一般理论(原有知识),再分析我国国家职能的内容(新知识)。这样,使学生明确后者是前者的具体反映和表现,两者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从而顺利实现知识的同化。

其次,陈述性知识的储存和提取的关键是编码,教学设计以知识理解为核心,才能有利于按意义进行编码和组织,从而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如在学习“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是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时,作为陈述性知识的学习,我们没有简单地解释这一理论,而是结合当前国际形势创设了以下情境:

“九一一”事件以后,布什政府开始向以色列施压以缓和巴以冲突。为了避免对阿富汗的军事打击遭到阿拉伯国家的反对,美国以“公平调停者”的姿态拉拢阿拉伯世界,然而,以色列不买账的强硬政策却使美国很为恼火。因此,一直保持亲密同盟关系的美国和以色列之间史无前例地出现了裂痕。俄罗斯总统普京于2001年12月份对美国进行了正式访问。观察家认为,“九一一”事件为俄罗斯修好与美国的关系、重塑大国形象提供了契机,而美国也明白,在全球范围内反恐离不开俄罗斯的支持。利益需求使得俄美关系升温,与此同时,也会使他们之间产生新的摩擦。

思考:“九一一”事件后美以不再亲密,俄美迅速接近说明了政治常识的什 么道理。

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学生认识到“出现了裂痕”、“关系升温”是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变化,而这种变化是由于国家之间利益的一致或相悖引起的,从而更为深刻地理解了 “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是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这一理论。

根据陈述性知识的特征进行教学设计,有利于知识储存,也便于知识的提取和回忆。确定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回忆知识的能力,检查这种能力的方法是要求学生口头或书面陈述学到的知识。我们反对死记硬背,但并不反对建立在知识理解和认知结构形成基础上的知识记忆。正如列宁所说:“我们不需要死记硬背,但是我们需要用基本事实的知识来发展和增进每个学习者的思考力。”(《列宁选集》第四卷第348页)

二、程序性知识的教学设计以概念、规则的应用为关键

程序性知识是个人具有的有关“怎么办”的知识,是在掌握概念和命题形式表达的规则的基础上,将已知的概念和规则运用于与原先学习情境相似或完全不同的新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程序性知识学习的前提是陈述性知识,所以程序性知识的教学设计首先应让学生理解有关概念和规则,这一点同陈述性知识的教学设计相同。程序性知识主要涉及概念和规则的应用,教学设计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使学生的部分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也就是如何将储存在头脑中的原理等命题知识转化为技能,实现由静态向动态、由储存知识向转换信息、由缓慢地再现知识向自动激活知识转化,从而实现学习的发展。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陈述性知识都要转化为程序性知识,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要搞清哪些陈述性知识是必须转化为程序性知识的,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对学生的这类学习要注重过程的指导 。现在老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时,有这种培养和训练意识,但缺乏对这个过程的周密分析和步骤排列,使学生不能全面地实现上述发展。

程序性知识的教学设计应确立的教学目标,是解决学生应用概念和规则解决问题的能力。检验这种能力的行为指标,是能否将学过的概念与规则应用到与原先学习情境相似或完全不同的新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检验掌握程序性知识的程度。如知道“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是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这一原理或能陈述该原理仍然停留在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层面,而要将它转化为程序性知识必须能应用这一原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如果学生能够运用这一原理分析中美关系的曲折发展的原因,分析朝鲜和韩国和解的原因,分析美国决定退出《反弹道导弹条约》的原因等问题,我们就会认为学生顺利实现了这一转化。

因此,程序性知识的教学要有充分的练习设计。特别要注意用事物分类知识来解释在教材中出现过的不同现象,来检验掌握程序性知识的程度。即使是在概念练习时,也应该注意正反例的应用。规则也有反例,应配置一些练习,引导学生将学习的规则运用于新情境,做到一见到适当的条件,便能立刻做出反应。此时规则完全支配人的行为,技能达到相当熟练的程度。

三、策略性知识的教学设计以内隐思维活动可以仿效为重点

策略性知识也是回答“怎么办”的问题的知识。但与一般程序性知识不同,它所处理的对象是个人自身的认知活动的知识,是一种内在思维活动。这套规则不是用来对外办事的,而是用来控制自己的认知过程以提高认知活动的效率的,是对内进行调 控的。在在具备了陈述性知识的条件下,学生面对同样的问题,有些人显得聪明灵活,有些人则显得笨拙,应变能力差,这种在学习上的差异是由策略性知识的差异所引 起的。

根据策略性知识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必须自觉地把认知策略的训练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个目标。策略活动是一种内在思维活动,教师必须提高对内在的思维进行 描述的能力,使学生可以想象,使这种内隐的活动便于学生仿效。如在学习“我国的国家机构实行依法治国原则”时,我们按照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要求进行了教学设计。为促进学生程序性知识的获得,我们提供了以下情境材料:

湖南省保靖县复兴镇人民政府组织修筑公路时,需占用土家族女村民彭正梅家的一块承包林地。在未达成协议的情况下,镇长下令毁掉彭承包的经济林木。彭向镇政府提出行政赔偿申请,镇政府一直不予理睬。彭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向保靖县人民法院提出了行政诉讼,把镇政府推上了被告席。后因县法院判决不公,彭又上诉到湘西土家族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后州法院做出终审判决,撤销县法院的判决,彭得到了应有的经济赔偿。

请结合政治常识的有关知识,从依法治国的角度谈谈你对这一案例的认识。

我们发现,由于缺乏策略性知识的支持,学生往往不能顺利地将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去解决问题。

我们要求学生对情境材料的分析遵循以下方法操作:(1)带着问题阅读材料,即先看问题后看材料,提高阅读的目的性、针对性。(2)阅读材料时以句为单位,不是以字 或词为单位。(3)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划分层次关系并进行概括。(4)找出行为主体,分析主 体行为,进行理论抽象。

有了上述策略性知识的支持,学生就能够对材料提供的信息进行处理了。

从学生能顺利地从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公民的角度分析依法治国的道理看,提供 策略性知识指导也是很重要的。

政治理论知识篇3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 知识教育 信仰教育教育手段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的开设为党和国家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但是在看到思政课在大学生成长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还必须清醒的看到,思政课教学在解决大学生深层次信仰教育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针对性和时效性还很不强,整个教学过程流于形式。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思政课必须实现从单纯知识教育向信念教育的转变。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性质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知识传授课。思政课的设立是社会主义大学区分于其他大学的重要标志,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者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教育,中国的基本国情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教育、公民的道德修养与法律知识的普及教育、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教育等。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着眼于培养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和思想政治素质出发,认真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阶级性和坚定的无产阶级立场。思政课还是是高校的一门专业课程。每一门课程都有其系统的知识体系,具有很强的学术属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重各门课程的知识体系和逻辑结构,突出理论体系特点。思政课的功能就是要通过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来武装青年学生的思想,提高大学生利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其形成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一重要使命的实现是以青年学生的丰厚扎实的知识底蕴为基础的,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保证的。否则是不可能使其形成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的人,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大学生只有具备了必备的科学文化知识,并学会运用科学文化知识来分析社会实际问题和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把思想觉悟和行动统一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来。

思想政治理论课更是政治信仰课。思政课在社会主义大学是大学生一门非常重要的政治信仰课、它在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高校开设思政课的宗旨和目的就是要培养大学生坚定的政治立场,培育大学生坚定的政治信仰,努力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要求思政课的教学要从时展的角度出发,以培养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为目的,通过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来达到培养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政课的宗旨好目的鲜明地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用什么理论培养人,培养出来的人为谁服务的价值取向。

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一方面是培养学生掌握先进的科学知识和未来的工作能力,提高学生认识自然和社会、提高自我生存的的能力;另一方面是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的成长和成才与国家和社会的要求相一致,能够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逐步确立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大学生思想中的指导地位。

二、知识教育到信仰教育转变的途径

处理好教材和教学的关系, 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变。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换主要表现为教学内容的创新上。教学内容创新的总体要求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当代学生的头脑,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富有时代感和针对性,真正实现“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的创新涉及诸多方面,其中最主要的路径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对教材内容进行有机整合。这是实现教学内容创新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其次,厘清教学重点和难点问题。最后,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内容的创新离不开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思想政治理论课每门课程除了有固定的讲授环节之外,还应该有其他一些辅的教学环节。教学环节的设计与教学内容的创新是一个有机整体,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多样的教学环节,才能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处理好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关系,实现从教师“我来教”向学生“我要学”的转变。传统的思政课教学强调教师的“教”,教师在有限的时空里把教材知识传给学生,强调所教知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教师在教学中占主导地位,而忽视学生的积极参与,过分注意学生对外在于自身的理论知识的“占有”以及学生思维培养。

一提到信仰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就想到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仰。这种更高层次的信仰靠硬性灌输的方式是无法触及学生的心灵,得到学生感应的,只会适得其反。人们对“真”的执着追求是一种信仰,对“善”的追求是一种信仰,对“美”的追求也是一种信仰,思政课教师要除了对教材知识进行必要讲授外,还要告诉学生什么是真的,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什么该坚守不能突破,什么该放弃……知识可教,信仰可导,书本上的知识可以靠教育和灌输来实现,而信仰这种意识、意志层面的东西,要靠外在的引导及自身的体验来形成。“导”的形式多种多样,有引导、指导、开导、因势利导等等。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应注意的是,要从学生的信仰现状、日常生活出发,引导学生找准发展方向;为学生为人、做事、与人相处提供现实指导;对学生关于社会、人生的认识偏差进行适时开导;结合社会的重点、热点问题及学生的兴趣点、热衷点、利益点,因势利导,正确看待社会和人,不断激发他们新的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提升他们进行信仰选择的能力。在“导”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也转变为领航者、对话者、交往者和示范者而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播者。

处理好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既有很强的理论性, 同时又有很强的实践性, 它是与社会生活关系极为密切的生动活泼的课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作用, 在于它能够科学地回答和阐释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现象和问题。因此, 对学生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不能是从概念到概念的空洞说教, 而是要时刻关注现实问题, 善于总结实践经验,融入新的实践理念, 拓展理论视野,做出理论概括, 帮助学生提高科学认识和分析复杂社会现象的能力。

三、知识教育到信仰教育转变的手段

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政治素养。思政课作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理论课,首先要求我们的教师必须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坚定信仰者,这样我们的教师才能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信仰马克思主义,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系统的科学真理,是先进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因此,只有教师从思想上真正信仰马克思主义,在行动上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才能够在精神上给予学生以正确的引导和帮助,教师因为有了自己坚定的政治信仰,在讲行理论讲授时才能够对学生产生强烈和持久的感染和影响。所以,教师首先必须下工夫学习理解、弄通弄懂马克思主义的真谛,方能游刃有余地传授给学生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然后,认同、体验、升华马克思主义,活学活用,运用它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式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系统性,学生容易认为课程太抽象、晦涩,犹如在听“天书”。因此,为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有必要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和教育模式。在一些重大问题上树立正确认识,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此外,教师通过丰富生动的教学课件、精选视频、课堂讨论等手段,以及与辅导员、党团组织等部门合作,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实际,答疑解惑,同时,开辟第二课堂,拓展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的新领域,把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由课堂延伸到课外,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传媒教育手段,把广播、电视、网络平台打造成高质量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基地,多方位增强教育教学效果。

政治理论知识篇4

关键词:心理咨询;高校思想教育;创新化;人性化;自我效能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1-0281-02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大学生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社会对于大学生无论是心理还是技能方面都有着更高的要求。然而要培养出真正优秀的学生,还得提高我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自身的素质和专业性,使得心理学知识真正运用及落实到大学生思想教育中。

经过调查,我国大学生虽不是心理疾病的高危人群,但是几乎每年都有不少高校学生因为心理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解决而走向极端道路。每年有不少大学生的负面新闻频频报道,说明心理健康问题还是不容忽视的一个大的问题。有的大学生是因为感情问题而患上心理疾病,或者是因为家庭因素,或者是因为社会的原因导致的。但无论是什么问题导致,我们首先要找到原因,经过分析比较,才能得出最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文主要探讨高校教育者如何重视运用心理学知识为其解决问题,以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二、相关对策

(一)心理学知识在思想教育中的运用方法

1.在高校开设心理咨询办公室

在高校开设心理咨询室以后还要在学校里面贴上宣传的广告,鼓励遇到问题的大学生到咨询室对心理辅导员进行咨询。宣传广告最好附上心理辅导员的联系电话,告知学生前来辅导之前打电话或者短信预约,与辅导员约定好咨询时间,以免出现同一时段很多人出现在咨询室门口,学生一旦看到人多,便会选择不去咨询,从而延误辅导员为其及时解决问题的时间。开设心理咨询办公室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求辅导员在心理学方面有更加专业的知识,这需要我们的高校辅导员自身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够有足够的耐心和心态面对出现问题的大学生,能够正确运用专业的心理知识为有需要的大学生进行心理疏通和开导,使其真正走出目前面临的困境。

2.对特殊情况下学生谈话的保密性原则

如果学生遇到了生活上的、感情上的或者精神上的挫折,心理辅导员要做到对学生所说的内容进行保密,这也是对一个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的基本职业道德的要求。只有要让来访者充分信任辅导员。才有利于辅导员与来访者之间的谈话。

交谈以后,辅导员要为出现的问题建立一个案例归档,但是档案中不得出现患者的真实名字,这样做是为了积累经验,方便以后发现类似的问题进行比较和分析。

3.对来访学生的理解与支持的原则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性格,辅导员作为倾听者要能根据来访者独特的性格进行分析问题,不能排斥来访者,要根据其独特的性格进行分析,最后找到方法来解决来访者遇到的问题。辅导员要特别注意自己说话的方式和语气,因为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还是很脆弱的。辅导员的表情、声调、谈话的方式都会影响其心理变化。正确的运用心理学知识及其技巧与来访者进行交谈能够促进辅导员对学生的心理疏通和开导起到正面、积极的作用,所以辅导员应该不定期地参加专业学习和培训,以增加专业方面的知识及技巧。

4.与学生保持距离的情感限定原则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分为两种,一种距离是实际距离,实际距离指的是两个人之间的实际上的尺寸距离。而另一种距离则是心理距离,心理距离指的是两个人心理感情的亲疏远近。而实际距离与心理距离是有相辅相成的关系的。我们从两个人的实际的距离大概可以看出两个人心理距离的亲疏。例如甲与乙是好朋友,那我们从外表来看的话,就会发现两人经常走到一起,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两个人走得很近。但若甲与乙不是好朋友,而是敌对或者是陌生人的关系的话,两个人就会出现疏远或者根本不来往的现象。所以心理辅导员就要把握好与来访者的实际距离,与学生挨得太近则会让学生有反感,让辅导员失去权威;离得太远,会让来访者觉得自己不受到重视,距离的最高境界就是若即若离。要让来访者感到辅导员对其的关心与诚意,辅导员不仅仅是一个方向标,更要做到和来访者平起平坐,要能与学生成为朋友,减轻来访者的心理负担,让辅导员与来访者之间的谈话变得更加自然和流畅。

5.遇到重大决定要延期的原则

当辅导员遇到情绪波动很大,情绪不是很稳定的来访者的时候,要实施延长咨询的时间的原则,心理辅导员首先要先稳定住来访者的情绪。欲速则不达,如果辅导员过于心急,还没稳定其情绪就开始进行心理咨询,那来访者很有可能会反悔,然后选择放弃咨询求助的机会。遇到这种情况,如果此次咨询不成功,在来访者同意的情况下,辅导员与来访者互相约定下次咨询的时间,以延长咨询的时间。另外咨询室内最好准备饮水机,可以在来访者情绪不稳定的情况下给来访者递上一杯茶水,用来稳定其情绪。让来访者放松情绪也是专业心理咨询师的一个咨询技巧。

6.培养学生积极心态的原则

学生前来咨询,肯定是遇到了问题才会来咨询,一般情况都是负面的。而辅导员进行心理咨询的目的无非就是疏导学生的不良情绪,帮助学生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辅导员要从正面积极地培养来访者的自信心和积极的心态,让学生知道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应该怎样面对和解决。然后让学生学会推己及人,以后遇到其他同学发生类似的情况,可以及时进行朋辈心理辅导,进行有效的开导,以减少悲剧的发生。

三、利用自我效能感理论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政治理论知识篇5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21―0063―01

一、漫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漫画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具有非常显著的意义,这是因为高中政治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感性思维能力具有很高的要求,一些学生在政治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感觉非常吃力,而漫画的应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破解政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有效地提高高中政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其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由于政治课理论性较强,难免会让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乏味,甚至一些学生对于政治课程的学习具有抵触情绪,加之有些教师也难以把握教学的切入点,进一步影响了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而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漫画可以有效增强政治教学的趣味性,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形象展示深奥的政治理论知识。政治教学过程中往往会涉及诸多政治学原理和知识,理解难度较大,然而通过漫画可以将这些难以理解的原理进一步直观化,让学生能更加轻松地理解、学习。同时,通过生动形象的漫画,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高中政治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进而推动高中政治教学质量的提高。

3.促进政治课程教学方式的创新。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对高中政治教学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而漫画具有图文并茂、便于理解的特点,对于提高政治教学效率有着积极的意义,可以更好地促进政治教学的生活化,有助于政治教学方式的创新。同时,漫画运用夸张的表现手法可以更直接地表达观点,符合学生的阅读需求,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程的兴趣,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应用漫画的措施建议

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发挥漫画的积极作用,需要教师结合政治教学的现状,加强教学方式创新,合理运用漫画这一教学手段。

1.漫画与生活现象相结合。学以致用是当代教育提倡的一种重要理念。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漫画教学手段,也需要结合生活实际,以加强学生对政治理论知识的理解。通过漫画的形式将生活中的社会现象转化为学生可以理解的政治理论知识,不仅可以更好地充实政治教学内容,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理论的积极性,进而促进学生政治学习成绩的提高。当然,通过这种形式也可以提高学生运用政治原理分析和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2.漫画与政治理论知识相结合。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应用漫画,可以有效地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程的热情,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能过于重视漫画的娱乐功能,要注意加强漫画内容与政治理论知识的结合,不能喧宾夺主,忽视了漫画教学的政治性。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应用漫画也要注意贴近理论知识,关注社会热点中所反映的政治理论。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合理应用漫画需要结合政治教学目标,以政治理论知识为载体合理开展漫画教学活动,结合政治教材理论知识合理选择漫画形式,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理论的积极性。高中生在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借助漫画,可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我国国情,增强参与国家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政治理论知识篇6

【关键词】中学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

一、中学政治课堂生活化教学内涵

新课程标准认为中学政治教学应该树立崭新的教学理念:注重政治W科和生活实际的联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时刻把握课堂教学和现实生活的高度关联性,并以此作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因此中学政治教学采取生活化教学方式是非常必要的,如果学生能够在生活中体验和感悟政治理论,那么对其的理解和感悟则能够更加深化,学生的学习热情能够得到空前的提升。通过引入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教师能对政治、哲学、经济学和文化的理论内涵和思维模式能够有本质上的认识,激发学生主动去思考社会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形成独立思考和质疑批判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到学以致用的乐趣,感觉到课堂就在自己身边,生活处处是课堂,体会到政治学习的乐趣,被政治理论和政治教师的学习真正地吸引。

二、中学政治课堂生活化教学的实际意义

第一,生活化教学方式对学生深刻理解政治学科大有裨益。传统的中学政治课堂倾向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和教学,着重引导学生去学习初步的哲学、政治学、政治经济学知识,教师一直以来也秉承着这样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所以教师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一直强调理论知识的接受和把握,却忽视了政治学科本身和生活实际的联系。政治教学的生活化为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和生活实际结合在一起提供了契机和桥梁,能够让学生在生活化实践的过程中加深对政治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第二,推进政治学科教学改革。教育的理念、趋势和变革的方向一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而不断变化,从而满足时代变迁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新课程标准对各个学科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学以致用。也就是说中学政治教学应该把握这样一个原则:让政治理论知识融入到生活之中,使得理论知识环节能够得到有效的实践,根据政治、哲学、经济和文化不同模块的知识开展多元化实践模式。中学政治教学要实现学科知识培养和生活知识培养的双重目标。由此可见,中学政治教学是推进政治教学改革、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局限和转变学生对政治学科刻板认知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第三,满足学生政治学习需求,转变学生对政治学科的认知。我国社会目前正处于急剧变化的历史时期,单调的政治理论教学已经和时代需求想脱节。教师需要努力营造多元化和生活化的课堂氛围,提升学生政治学习兴趣,改善对政治学习和政治学科枯燥乏味的印象。政治知识的学习和生活实际是难以分离和割裂的。在政治教学中融入生活元素有助于学生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能力的提升,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政治学习兴趣,促使政治学习发挥出其应有的效应。

三、中学政治生活化教学的探索和与实践

第一,要构筑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和谐与否直接决定了政治学科教学的成效,是落实中学政治生活化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课堂教学中师生共同构成了教学主体,唯有二者形成之间形成了平等、互助、相互尊重和相互理解的师生关系,那么和谐和融洽的教学环境才有实现的可能。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升学生兴趣的利器,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应该注重师生互动,关注学生的思想状况、性格状态和身心特征,从情感着手进行教学开展并正视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观念。平易近人的态度、风趣幽默的教学语言都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理论学习、构筑生活化课堂的有效对策,能够为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实施提供坚实的基础。

第二,要构筑生活化教学情境。中学政治教学素材应该突破单纯的课本教材范畴,引用多元化和多种类的教学方式。教师在备课和设计教学方案的环节应该引入与教学重点相呼应的生活化案例或者情境,将封闭式课堂转变为开放式课堂,将生活融入到理论之中。另外,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对政治教材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深度生活资料挖掘,以学生乐于接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教学,在生活化教学情境中既可以提升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把握程度,又能够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以理论为鱼竿,垂钓出无处不在的政治理论。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布置与生活联系紧密的作业,引导学生吃透理论知识,巩固理论知识体系。教师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使用多媒体资源,比如说指导学生每天通过微博和微信搜寻新闻焦点,并书写调查报告和新闻心得,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培养自身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的政治综合素养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第三,要在政治教学中引入生活素材。当今中国社会处于迅速变化的历史时期,教师仅仅在课堂上传授学生书本上的政治理论和知识是远远不足的。因为课堂环境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广泛、庞杂的政治知识的学习来说存在着显而易见的缺陷。因此,政治教学不能局限在死板的教学环境之中,教师必须要善于那些和课本教材有着直接关系的生活案例和道具引入到课堂之中,利用学生对生活案例和道具的好奇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潜移默化中转变学生对政治知识的认知,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政治理论。比如说教师在教导文化交流和传播的相关知识的时候,可以为学生制作多媒体课件来展示生活案例,组织学生进行知识辩论,在相互辩论和争论的过程中理解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引导其在之后加深政治知识学习。

四、结论

通过上述论述我们可以发现,中学政治教学采取生活化教学模式是顺应时代要求和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重要变革之一,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在生活这个重要平台之中,政治学习可以让学生找到课堂内外的结合点,对丰富多彩的社会、自然和生活有着更为深刻的认识,开阔自身的视野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生活化教学是中学政治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和强化的课题。

参考文献:

[1]陈知初,杨拓.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J].当代教育论坛,2010

[2]李源.浅析中学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存在的误区及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2007

政治理论知识篇7

【关键词】 企业;政工干部;素质

一、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

政治上的坚定来源于理论上的清醒,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坚定的基础。基础理论,主要是指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以及党建方面的理论知识。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显微镜、望远镜,是我们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我们企业政工干部的必修课。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党和人民团结一致,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思想保证。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最根本的就是要把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党和国家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

二、要有坚定的立场

政治素质反映的是一个人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和政治思想的素养情况,它在人的思想品德方面起着主导和核心的作用。思想素质指要有一定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要学习和掌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忠实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模范遵守党纪、政纪和国法;密切联系群众,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表里如一,光明磊落,从不隐瞒自己的政治观点。

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

所谓专业理论知识,主要是指思想政治工作专业理论知识,包括专业理论、历史和现状的知识。专业理论是指思想政治工作的原理和方法、邓小平理论(包括邓小平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经济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历史知识包括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史、外国思想政治史;现状知识是指政治思想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等。这就要求政工干部要了解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党中央加强和改进政治思想工作的基本思路、对策和措施;掌握政治思想工作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明确宣传思想工作的重大任务;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政治思想工作的基本规律和有效途径。

四、具备现代科技知识

现代科学技术给人类提供了知识和方法,正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同志为《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一书作序时说“抓紧学习和掌握现代科技知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政工干部要从事关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高度来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增强学习的自觉性。”这也是对我们政工干部学习科技知识的要求。了解和掌握现代科技知识也是时展对政工干部的基本要求。

五、要有强烈的求知欲望

首先要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敏锐的政治嗅觉。但作为以人的思想为研究对象的政工人员,仅仅懂得政治理论也是难以展开工作,特别是目前职工们有意无意地接受着当今信息时代所带来的多种学科知识的渗透,整体素质逐年提高,没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知识面,是难以解疑释惑的。

六、能够统观全局

宏观意识、全局观念对思想政治工作非常重要,只有从全局出发,才能明确要抓的大事,才能有为全局服务的意识。它要求政工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有“全国一盘棋”观念,不为本位利益破坏大局利益;要驾驭全局,事事从全局出发,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克服狭隘的小集团观念和利已思想,不为一已之私利而动情,不为小团体利益所左右。

七、要有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

企业保卫工作,涉及面广,千头百绪,更需要千方百计、克服困难、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工作中要有预见性,想在前边,起点要高,想得要远,有措施,有办法。要开动脑筋,联系实际工作,查找思想观念和精神状态上的差距,针对问题对症下药。要有主动服务的意识,紧紧围绕中心工作,不断提高办事效率,确保自己担负的工作科学、高效地运行。面对任务重、头绪多、涉及面广的情况,要有甘当老黄牛的精神。工作再多、再难、再累也要干好,不能讲条件,知难而进。我们工作稍有不慎,就会引起一些人的误解甚至不满。政工人员特别是在领导身边工作的同志,在工作、生活中应率先垂范,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风格。

八、能够排出干扰,权衡利弊

拍板决策容易,排出干扰难。干扰往往来自决策者的上级、权力部门或亲朋好友。这就要求干部要摒弃杂念,出于公心,既要坚持原则、公断决策,又要处理好上下、左右之间的关系。在利弊之间,两利相衡取其重,两害相衡取其轻。

总之,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必须紧紧抓在手上。政工人员要把抓好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义不容辞的政治职责,不断加强学习,塑造良好的人格形象,增强工作的感召力和说服力,以过硬的综合素质迎接各方面的挑战。

参考文献

政治理论知识篇8

美国当代教育家舍恩通过对“技术理性”的批判,肯定了教师这一专门职业,并为教师专业化奠定了理论基础。他在《反思性实践者――专业人员是如何思考的》中指出,教师是典型的反思性实践者,教师专业知识是在“对行动反思”和“在行动中反思”中产生的,当实践者如此反思时,就会成为实际情境中的研究者,并在这种过程中获得“正式的和严谨的专业知识”,而且这种知识是“默会的”、“直觉的”,“行动中的知识”。

(一)学科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分析

一般学者都认为作为学科教师的专业知识就其外延而言,主要包括两大范畴:具体的学科知识,有关教育学活动的知识。美国教育家舒尔曼特别强调有关“内容”的知识,主要包括两类:学科知识和学科教学知识。他定义了构成教学的知识基础的七种类别的知识:学科知识、一般教学知识、课程知识、教学内容知识、学生及学习特点的知识、教育环境知识和关于教学目的和价值的知识。

(二)高中政治学科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分析

传统教师专业知识的研究基本定位于“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模式。而针对具体的学科教育背景,比较扎实地就具体学科教师专业知识发展进行深入的研究甚少。更何况,对于高中政治这样一门特殊的学科,国外学者没有也不可能进行深入的研究,国内关于高中政治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专业知识,在一些论文中有所涉及,但也不够系统。但从几十年几乎不变的大学本科师范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可推断出大家比较公认的高中政治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知识。我们认为,林崇德教授等学者从教师专业知识功能出发的分类(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文化知识)既较全面地刻画了教师专业知识的内容,又清晰明了。因此,我就以此分类模型为依据解析高中政治教师专业知识的结构。

1.高中政治教师的本体性知识。本体性知识即学科专业知识。一直以来,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都被放在首位。对于高中政治教师而言,本体性知识就是指高中政治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主要包括相关政治理论学科基础知识和政治理论发展史的基础知识。

(1)相关政治理论学科基础知识。政治理论基础知识是政治教师开展教学的基础,是政治教师专业知识结构中的主要部分。教师对基础知识有完整、系统、精深的掌握,才能在教学中统观全局地处理教材内容。(2)相关政治理论发展史的基础知识。从相关政治理论发展的角度来说,发展史集中体现了政治主要概念、理论的发展历程,包含着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因素,包含着深刻政治理论和观念的变革,包含着探索者的思索、创造、艰辛与悲欢。

2.高中政治教师的条件性知识。条件性知识是教师所具有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涉及教师如何教的问题和如何使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把学科知识转化为学生可以理解的知识,是对本体性知识的传授起理论性支撑作用的知识。条件性知识是教师顺利进行教学的重要保障。对高中政治教师来说,条件性知识包括一般教学知识和政治课教学知识。

(1)一般教学知识。一般教学知识范围相当广泛,包括教育科学理论、心理学基本理论、教育心理学、教育改革与实验以及现代教育技术知识等。政治教师只有全面系统地掌握一般教学知识,才能确立先进的教育思想,正确选择教学内容与方法,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科学地传递给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政治课教学知识。由于高中政治课本身具有的理论性、时政性、教育性等特征,因此高中政治课教学具有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学的特征。新课程对高中政治课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强调政治课教学不只是教知识技能、教技巧,还要教政治思想方法,把政治的学术形态转变为教育形态,努力去体现政治课的文化价值和政治课的教育价值;注重政治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3.高中政治教师的实践性知识。高中政治教师专业知识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第一,高中政治教师专业知识是在政治课教学实践中建构的;第二,高中政治教师专业知识是关于政治课教学实践的,多是具体的小叙事,比如:“这个概念学生理解起来较困难”;第三,高中政治教师专业知识是指向教育实践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更好地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教师的实践性知识主要由策略性知识、情境性知识、自我知识等组成。

(1)策略性知识。高中政治教师的策略性知识是指政治教师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和评估教学效果而采用的灵活多变、适应性强的教学策略与方法,如教学反馈、先前知识回顾等。它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对理论性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是基于政治教师个人经验和思考的实践性知识。(2)情境性知识。高中政治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在特定情境的教育现场中不断形成的,是政治教师从处理各种教育事件的历史经验中逐步积累起来的,它依赖于政治教师对情境的敏感性、对学生及其特点的了解和感知、课堂教学与管理技巧的掌握和变通等。

4.高中政治教师的文化知识。有学者在谈到“专”与“博”的关系时曾说过,使用某种“专业知识”时,常常需要更多的“一般知识”来做它的后盾,像冰山一样,浮出海平面的一部分,需要一个巨大的基座来支持它,而这个巨大的基座指的就是教师广博的文化知识。政治教师的文化知识包括:文学艺术的一般知识,现代科学技术的一般常识,社会科学发展的主要理论与观点,法律知识、经济学和社会学的一般分析方法等。

二、高中政治学科教师专业知识发展的路径

实际上,教学是建立在对教材内容理解的基础上,教师的教学其实就是传授“教师个人对中小学教材内容的理解版”的知识。而对教材内容“理解”需要几个方面的知识支撑,理解就是教师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包括学科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知识、相关学科知识、实践知识等)对教材内容从教学角度给出的个人诠释,包括教材内容的理解、侧重取舍、如何讲解、如何呈现等。在这个理解过程中,学科专业知识可以使教师从高观点或宏大的境域中去理解教学内容,以致更好地把握教学内容;相关文化知识帮助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融会贯通、知识的通俗理解和讲授、类比比喻和表征等策略的良好运用;教育教学知识帮助教师选择更好的更有效的方式手段将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实践知识是经验、智慧,是教师教学抉择的基础。

那么,作为高中政治学科教师,我们应当如何发展、提升这些知识呢?主要的路径有:

(一)多看书

对教材中某些知识理解不透的,必须找相关专业书进行系统学习,不能简单地上网搜索一下,要理解其理论的来龙去脉。同时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看一些时事评论等杂书,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多看书主要是解决学科专业知识、相关文化知识的问题。

(二)多听课评课、多反思研讨

教育教学知识、实践性知识等都是在教学实践中产生的。通过听课评课,相互研讨以及对自身教学实践反思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认识,不断增长我们的教育教学知识、实践性知识。而这些知识只能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多听课评课、多反思研讨来获得。

(三)特殊路径――研究高考试题和尝试编制试题

研究高考试题之所以能够促进教师专业知识的发展和提升,其根本在于高考试题本身的特质。众所周知,高考试题是众多例题专家的学科智慧和优秀学科思想的结晶,可以说,高考试题最大限度地体现了中学学科核心内容知识及学科思想方法本质。研究高考试题对新手教师来说更是具有特别的意义,因为新手教师往往对高中学科教学深度把握不准,知识理解不透彻,知识表征单一,知识应用能力有限,通过研究高考试题,对他们尽快掌握高中学科教学要求非常有益处。

上一篇:修改病句练习题范文 下一篇:壶口瀑布在哪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