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早教法范文

时间:2023-11-27 20:03:03

立体早教法篇1

[关键词]婴幼儿社区早期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基地建设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11 — 0166 — 0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要充分利用幼儿园、社区的优势,面向家长开展多形式的早期教育、指导等服务,促进幼儿家庭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可见,只有幼儿园、社区、家庭三方有效互动,教育一致,才能促进早期教育提高质量,使婴幼儿成为真正的受益者。我园作为常州市《0—3岁婴幼儿社区早期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研究》的教育实验基地,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和经验基础上积极探索具有区域特色的婴幼儿社区早期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实践模式。

一、0—3岁婴幼儿社区早期教育公共服务基地建设的背景

(一)常州市政府的高度重视

《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常州“经济社会深度变革,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多层次的公共服务需求还不能得到较好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多元化,社会矛盾和社会风险可能进入高发期,要求我市以民生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提高全体市民的幸福感,以民生幸福保障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加大幼儿教育和医疗卫生投入,……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常州作为苏南经济发达地区,加快建立与常州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优质教育环境,较好地解决民生问题,更好地服务常州区域经济,势在必行。而学前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市民提供优质高效的社区早期教育服务是市政府关注民生工程的重要举措。

(二)社区家长强烈的早期教育需要

早期教育是涉及千家万户的民生问题,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家庭幸福与教育公平,关系到人口素质的优劣问题,随着常州市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市民对优质早期教育的期盼日益增强。而常州市机关幼儿园是“中国人口早期教育暨独生子女培养示范区实验基地” 、“常州市早教示范基地”实验点,积累了丰富的早教办学经验,形成了具有园本特色的早教课程。幼儿园有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和骨干教师队伍,具有满足常州市家长早期教育需求的优质人力资源。因此,常州市机关幼儿园于2012年9月创办“常州悠悠早教培训中心”,成为常州市机幼早教茶山办学点。

二、0—3岁婴幼儿社区早期教育公共服务基地建设策略

悠悠早教自开园来,受到各级政府领导和社会各界关心,秉承总园办园思想,坚持“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争创一流”的办园宗旨,遵循“让每一个孩子拥有最佳的人生开端”的教育理念〔1〕,开拓亲子早教工作。在工作中,注重创新,打造科学早教,优质培训。一年多来,全日制苗苗班、亲子早教、社区活动等各项工作逐渐步入正轨,发展态势良好,得到了领导、家长和社会各界的认可与信任。

(一)遵守法律法规,坚持依法办园

常州悠悠早教培训中心于2012年下半年向常州市教育局终身教育处,申请民办非企业办学,各项办园手续齐全,由物价部门对收费项目进行重新核定并对外公示,坚持办人民满意幼儿园。中心组织专业人员对悠悠早教环境进行整体装修设计,室内环境布置,对教学设施设备、教玩具等进行比价采购等事宜。温馨、舒适、美观充满童趣的早教中心于2012年10月份全部完工到位。在园领导班子的统一部署下,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早教的搬迁工作,帮助家长和宝宝在较短时间内适应了新环境。

悠悠早教自办园以来,以发展为目标,以服务质量为核心,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依法办园,积极贯彻落实“江苏省0-3岁婴幼儿教养方案”。根据自身优势,对早教市场进行多方调研,科学分析,拓宽思路,对早教的办园模式,办园思路、教师队伍建设、课程管理等各方面有更深入认识。在办学中,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等法规、文件,正确把握教育方向,确保悠悠早教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健全组织机构,科学管理机制

悠悠早教培训中心成立以总园行政领导为主要成员的理事会,作为最高决策机构。定期召开理事会,审议早教的计划、执行及重大事情的讨论决定。总园派驻优秀教师担任中层以上管理人员,选派分管早教副园长到中心担任校长,挑选优秀亲子骨干教师任教,党务、群团、人事、早教、师生饮食等由总园各条线负责两园一体化管理,亲子教师、培训教师、后勤服务等人员由园部统一调配。班级管理采用一主、一助、一保的三位一体的班主任责任制,教师选择优秀的、有特色课程教学经历的亲子骨干教师,不仅承担班主任工作,还兼任亲子课。助教由专业的育婴师组成,以游戏为主要教学活动,宝宝的餐点采用厨工总园配送的方式,保育员做好安全卫生及配合工作;接待、招生、报名、开票由专人负责,收费采用银行托收转账的方式,教学具的采购、保管也实行申请、审批、入库等规范程序。

悠悠早教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如报名制度、帮教制度、安全制度、消毒制度、教研制度、早教收费制度等,细化每个工作环节,为家长和宝宝做好亲子早教服务,逐步形成具有机幼特色的管理模式,为提升早教办学力量和服务质量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统筹规划园所,优化办园环境

悠悠早教培训中心总面积670平方米,中心借助原有场地布局进行了整体设计和装饰布置,以亲子俱乐部的形式呈现,环境色调温馨舒适、设置功能齐全,不仅为宝宝们提供了聚会、游乐、交往的场所,也为家长们交流育儿经验、提升教育素养搭建了平台。

中心有接待大厅一个,班级活动室四个,创设了宝宝阅读室、巧手坊美劳室、智慧星思维室、感统游乐厅宝宝专用活动室,宝宝盥洗室一个,消毒间一个,户外有人造草坪宝宝活动区。分园投入开办资金,为中心各个区域投入了适宜的设施、设备,精选了环保有趣的游戏材料,保证中心宝宝的健康成长。中心还装备了全方位的安监系统,110报警系统,配备了投影仪1台,按4个班的配置,每班配置笔记本电脑、液晶彩电、数码相机、面包机等电教设备,配备电子琴、玩具柜、消毒灯等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以及教玩具,投入教育设施设备经费充足。

(四)搭建交流平台,提升服务质量

“绝大多数家长在选择早教机构时更重视早教人员的专业性”〔2〕,因此不断加强社区早教师资队伍的建设,是从根本上提高社区早教服务质量的重要途径。为加快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园内定期组织亲子大教研活动,择优培养亲子教师;安排教师定点定人一对一听课,在悠悠早教培训中心成立之际,采用教师自主申报的方式,让更多持有幼儿园教师资格证和育婴师资格证的双证教师充实到亲子队伍中。

为提高教师能力,中心定期开展亲子教师上岗培训活动,聘请早教专家讲座,转变教师的早教理念,明确早教的意义和目的,掌握早教的内容和方法;定期开展亲子教师素养培训活动,亲子组集体研究亲子早教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提升教师开展早教活动的能力;定期由培训组制定培训计划,架构培训内容,探索园本培训课程,开展教师“一课一游”交流活动,从设计电子图书、智力游戏、美劳操作等方面进行课堂观摩活动,让教师在交流研讨中提升业务水平;定期开展“机幼亲子教玩具评比”活动,提高教师的创造力和对教玩具的研究开发能力,目前已为宝宝们设计制作了安全、有趣味的游戏材料约200余个;后勤组定期开展早教活动餐点服务项目研究,精心安排科学的宝宝营养膳食,促进0-3岁婴幼儿身体健康发展;早教教师团队分工明确,多措并举,优势互补,切实提高了亲子早教指导水平和服务水平,打造出早教优质团队。

(五)加强课程建设,拓展教育视野

早教中心坚持科学指导、专业引领、规范操作,把不断完善园本课程作为发展的重要抓手,积极开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创新活动。目前已完成0—3岁婴幼儿亲子指导手册的出版工作,并对家长免费发放指导手册;与常州非常律动音乐工作室合作,组织编写了早教指导手册配套音乐教材。

在早教课程上,重点完成6—12月龄宝宝的的亲子案例创编工作,同时关注亲子游戏化、情景化的亲子综合课程,进一步改进提升课程质量。开展“漂流图书”活动,运用分享阅读课程渗透主题教育,建立宝宝成长档案。为进一步提升0-3岁婴幼儿社区早教服务质量,悠悠早教积极申报各级各类科学研究与教学研究课题,以课题为载体,提升早教质量。目前,通过备案申报审批的培训项目多达20多项,项目设置关注课程教学的动静交替,婴幼儿智力开发、体能运动、艺术修养等方面,致力于做好悠悠培训项目的设置和课程的架构,依托培训帮教组系统化设置教学计划和课程。在专业性强的课程上,引进优质资源择优选择专业教师培训任教。

(六)社区联动服务,树立品牌形象

0-3岁社区婴幼儿早期教育公共服务是保障儿童接受学前教育权利、维护教育公平的重要保证。因此,悠悠早教特别强调服务的公益性与公平性,力争让每一个0-3岁婴幼儿与家庭,特别是散居儿童及其家庭,都得到基本的关怀、支持与服务。中心充分利用社区资源,采用多种方式免费为家长和宝宝做好亲子活动、专家咨询、热线电话、资料宣传、育儿沙龙等早教服务,成为面向社区的科学育儿指导基地。

本着服务大众,惠及社区的教育服务理念,中心建立了由地方教育部门牵头,联合所在街道、医疗卫生、妇联、计生委等部门相关工作人员共同参与的早教服务指导模式。常州市计生委主任、市生协秘书等高度关注社区早教服务工作,亲自到现场观摩指导中心工作;中心还与所在茶山街道计生科、同济桥社区联合推出“悠悠早教幸福直通车”项目活动,邀请茶山街道五个社区120个婴幼儿家庭来中心进行“健康宝宝”亲子游艺体验活动;定期邀请常州市儿科专家为社区家长做专题讲座;教师组织丰富有趣的亲子游乐、咨询服务等活动,为社区宝宝和家长搭建了早教交流平台,丰富了家长育儿经验,促进了婴幼儿健康和谐发展。

常州市悠悠早教培训中心的创办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和实践,为常州市0-3岁婴幼儿社区早教发展开启了新旅程,对于完善常州市早期教育体系的发展机制,提升早期教育发展的整体水平,促进常州市教育和社会的公平具有重要意义。

〔参 考 文 献〕

〔1〕缪建东.教育社会学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家庭与社区,2009,(08):245.

立体早教法篇2

关键词:服务育人;公寓文化;德育建设

国外的高等学校的学生公寓管理与中国比较存在较大的差异,而在学生公寓文化建设方面则有更大的不同。国外高校办学自在国外普遍称作大学自治,以美国和欧洲的大学自治具有代表性,而其他们对学生的管理采取了自行发展、个性鲜明的主张。这有效阻止了世俗观念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

纵观国外高校的学生公寓管理理念,其不断地发掘学生自我思想和对学生自我的控制力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这种理念保障大学生尊重自身的发展规律而不是依照行政的规则与意志来,让五湖四海大学生的思想得以汇合,创造了缤纷多彩的寝室文化,保全了人与人的个性不同,为社会提供了一批批拥有创新意识的优秀人才。然而现今国内高校的公寓文化单一,无法满足当代大学生对公寓文化需求,使学生的人文情感和创造力无法与国外同等学子一较高下,成为了妨碍学生全面发展的“拦路虎”。

一、大学生公寓现象分析

问卷情况:为了更好地掌握现如今大学生公寓生活,笔者选择了我校共75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且选择了其中的部分学生进行了访谈,分析数据如下:

从表中可以发现,学生对此份问卷调查参与积极性比较高,在回收的问卷调查中,学生答卷态度认真,对其中的主观题均有详细做答。通过对问卷分析发现,大学生在寝室时间大一最多,大二增加,大三减少,大四增加趋势。在寝室80%的时间是消耗在电脑上,有的同学用来查阅资料,大多数同学则将时间浪费在网络游戏上面,令人心痛。

二、当前我国高校公寓文化建设面临的严峻挑战

当前我国高校公寓文化建设面临着好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现实挑战,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在当今新的教育大环境下受到市场经济影响,高校公寓自主建设越来越困难,市场意识严重影响高校自由化发展。公寓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与否,它对高校公寓文化建设承担着重要的角色。管理权力分散,热点话题集中的地方,不能积极面对市场经济产生的各种意识的负面效应,不能正确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把虚幻的理想,当做奋斗的目标,不能正确面对挫折与失败所带来的绝望与沉沦的低迷情绪,导致高校公寓文化健康发展存在难度

三、提升学生公寓“服务育人”水平、打造服务育人“第二课堂”

3.1大学生班级宿舍化,宿舍单元化服务理念

本论文通过在职高校公寓辅导员实践一年得出的成功服务理念,主旨增强学生自我管理、服务他人意识,具有一种主人翁的精神,培养学生独立做事的能力,团结协作的精神,使其较早地接触社会、观察社会、学习社会,让更多的学生自信、乐观。大学生班级宿舍化,宿舍单元化服务理念是对学生自治管理的一次尝试。高校大学生公寓分配主要以专业班级划片区域划分,班级区域自治管理成为现在公寓管理的主要形式,也是较好的方法。学生管理班级化,一方面能够得到班主任老师的重视,另一方面得到辅导员的重视,通过公寓辅导员的桥梁沟通,更好的将三部分管理者集中在一起,集中式管理,更好地提升管理学生的质量与效率。

3.2一名党员一面旗帜,支部组织进公寓

学生党员是一批优秀的大学生中的优秀学生,能够很好地团结在组织周围,为学校老师工作,为学生服好务。在公寓楼内,实现“一名党员一面旗帜”评比活动,以公寓楼为单位,对每名党员实行监督管理、服务管理两步走。监督旨在对党员同学公寓内日常学习、生活、行为的管理评比,每位党员都要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力争使自己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学习的标杆,像一面旗帜一样引领同学前进。服务旨在大学生党员也是学生,也是我们服务的对象,对这一部分群体不仅要在日常生活中服好务,更要在党课教育,实践培训等方面提供丰富的学习内容,打造有战斗力的精品化“公寓第二课堂”党员教育。

3.3众人划桨开大船,齐抓共育

在我院改革发展中,班级实现班导师制度由专业教师担任导师,公寓设立公寓管理委员会由公寓辅导员主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则由专业的辅导员负责,但同时,大家达成共展。四是早教机构唱戏,即公、民办早教机构共同合作,开展形式多样的早教活动,如家长讲座、育儿指导、亲子早教课、亲子游戏、大型宣传活动、人家庭一对一指导等。

2.开发三类系列活动。家长导师系列、亲子课程系列、入户导师系列三类早教活动,既让社区婴幼儿享受到早期教育,又为婴幼儿家长科学育儿提供有效指导,帮助家长树立早教的主体意识。

(三)建立早教培训机制,增强早教内驱力

早期教育活动的开展主要依靠早教教师,她们直接面对婴幼儿和家长,是早教机构内早期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家园融通的沟通者,是早期教育的探索者,她们的专业素质直接影响着早期教育的质量。必须高度重视早教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培训机制,多途径、多形式加强职前培训和职后培训,提升教师理论和实践操作水平,打通“多证”

(幼儿教师资格证、育婴师资格证、亲子教师资格证)教师培养渠道。

(四)建立多元早教模式,扩大早教覆盖率

早教模式的多元化有利于满足不同婴幼儿家庭的早教需求,让更多的婴幼儿和家庭受益。如:婴幼儿集中教养模式,分为半日制和全日制,此类模式类似幼儿园模式,早上家长送婴幼儿入园,婴幼儿在园接受教育和养育,中午或下午家长再接婴幼儿离园;幼儿园中的亲子中心(即园中园)模式,即在入社区摸底调查,了解本区域婴幼儿基本情况和家长教育需求的基础上,分年龄层次、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早期教育特色活动;公、民办早教机构合作模式,即以公办幼儿园优质资源带动民办早教机构的发展,以民办早教机构为基点扩大早教覆盖面。

(五)建立早教宣传机制,扩大早教影响力

一是组织大型早教公益活动。定期由教育、卫生、计生、妇联、社区等各部门共同组织大型早教公益活动,扩大了早教覆盖面,提高早教影响力。

二是利用媒体立体宣传,如传统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区域早期教育工作的相关信息要多在各类媒体上报道,扩大社会影响;各公、民办早教机构在本机构网站、微信平台、园内橱窗等上创设早教专栏,多途径向家长宣传科学的育儿理念,提高一些科学育儿的方法,引导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

立体早教法篇3

一、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宣传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普及育儿知识,提高婴幼儿家长与抚养者的认识及教育技能

1. 定期开展早期教育咨询活动,宣传早期教育的新理念、新方法

我们与幼儿园周边的社区合作,定期开展咨询、发放宣传材料,并当面解答家长在教育中的困惑和问题。向家长介绍早期教育的重要性,0~3岁婴幼儿脑发育的特点,早期教育应向幼儿“教”什么,亲子活动对促进幼儿发展的作用等。

2. 召开座谈会,与家长共同探讨早教问题,宣传早教的作用

我们多次召开家长座谈会,与近百名家长座谈交流,了解家长的需求,听取家长的建议,通过与家长的交流,增强了我们开展早教工作的信心,确定了我们工作的目标和方向。这一方法取得了直接的效果,加强了彼此的沟通与了解。

3. 建立了“阳光BABY”亲子早教网

我们将园所、社区、家庭的人力资源、环境资源、文化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实现资源互补、资源共享,开设了“阳光BABY”亲子早教网。网站共有“亲子园动态”“育儿知识”“亲子游戏”“教师手记”“家长心声”等栏目。家长可以通过网站了解亲子园举行的各类活动及幼儿在亲子活动中的表现,并可以进行育儿知识的交流。

二、探索亲子教育的途径与方法,为婴幼儿成长创造条件,为家庭教育提供指导

1. 亲子中心结合节日、季节邀请家长参加各类大型亲子活动

(1)“我健康 我快乐 我运动”亲子运动会。活动以亲子互动游戏为主架构,建立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的基本理念,强调家庭运动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元素,会场上家长们摆脱了平日的矜持,孩子们展示了本有的天真活泼,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发自内心的快乐笑容。(2)迎新年亲子活动传祝福。每年的1月1日,亲子中心的家长和幼儿都欢聚在一起,通过动听的歌曲、优美的舞蹈庆祝小宝宝又长大一岁了,感受成长的喜悦。(3)和妈妈一起过节。小朋友们通过和妈妈一起游戏,动手为妈妈做礼物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增进亲子间的情感交流。

2. 亲子体验活动,提高家长对亲子早教的认知

我们每学期免费为家长提供亲子体验活动,让家长在与教师、幼儿的互动中学习、领悟科学育儿的方法和技巧。同时,家长与家长也可以在交流中体会、检查自己教育方法。如我们设计的亲子活动《快乐小厨师》,通过走进奥尔夫音乐、做饼干等环节,让家长了解了如何指导幼儿进行音乐活动,怎样培养和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家长切实感受到了参与亲子活动能学到有效的科学育儿的方法。我们亲子中心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开设系列的亲子活动,至今为止已有近千位幼儿参加了体验活动,现在这些家长成为了我们亲子中心的义务宣传员,扩大了阳光BABY亲子中心在社区中的影响。

3. 借助优质教育资源,建立特色亲子课程

我们在深入研究《江苏省0~3岁婴幼儿教养方案》的基础上,根据0~3岁幼儿的生长发育规律和动作特点,依托江苏省幼儿基本体操训练基地的专业师资,将体操基本动作与音乐、儿歌、游戏相结合,创编出简单易学、富有情趣的亲子体操,请家长走进亲子体操,感受亲子体操。如我们开展了亲子体操会演、“金点子”采集等。许多家长渐渐对体操有了较充分的认识,也切身体会到了作为家长在活动中的作用。

4. 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实现家园共育

家庭是幼儿生活中最亲密的环境,家庭的生长环境对婴幼儿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引导家长为幼儿建立一种色彩丰富、便于幼儿主动活动的物质环境,而且注重这种物质性的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对孩子的认知、情感、思维产生的效应。同时,注重将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结合起来,使在家庭中的幼儿感到安全,感到欢乐,感到被尊重,感到自尊、自信,感到获得成功。

两年多的亲子早教活动给幼儿园带来生机,给幼儿园教育注入了活力,让幼儿、家长、教师变得积极、主动,为我园亲子早教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引发了我们更为深刻的思考,那就是如何更好地立足社区、服务社区,发挥亲子中心的早教示范作用,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扩大我们的影响力。

立体早教法篇4

关键词:自闭症;早期融合教育;幼儿园;支持体系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4-0262-03

早期融合教育是服务学龄前特殊需要儿童的世界潮流。我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中明确指出:各地要将残疾儿童学前教育纳入当地学前教育发展规划,列入国家学前教育重大项目。支持普通幼儿园创造条件接收残疾儿童。支持特殊教育学校和有条件的儿童福利机构增设附属幼儿园(学前教育部)。随着早期融合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自闭症儿童进入普通班级尤其是普通幼儿园接受教育。然而,自闭症是一种较严重的儿童综合性发育,主要表现为社交困难、言语发育迟缓以及刻板行为。自闭症儿童在各种障碍类型中属于个别差异较大的障碍类别,在同样的融合环境下,自闭症儿童的教育方法明显不同于其他障碍儿童。因此,自闭症儿童的融合教育更需要特别关注和完善的配套措施。幼儿园作为自闭症儿童早期融合教育的主阵地,是完整支持系统中最为关键的一环。教师作为早期融合教育的重要参与者和实施者,其支持主导作用会对自闭症儿童早期融合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本文以早期融合教育幼儿园中的教师作为调查和访谈对象,以他们的工作经历作为背景,期望在一定层面反映我国自闭症儿童早期融合教育中幼儿园支持现状,在此基础上尝试提出建构自闭症儿童早期融合教育幼儿园支持体系的建议。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自闭症儿童早期融合教育幼儿园支持体系调查”自编问卷进行资料收集。为了保证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研究者将问卷编制好之后对南京市开展融合教育的幼儿园中20位教师进行了初测,根据结果对问卷进行了一定的修改。最终确定调查问卷包括三部分内容:基本信息、教师对自身从事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认识以及教师对幼儿园给予自闭症儿童早期融合教育支持的认识,调查问题由封闭式问题和开放式问题组成。

本次调查选取南京市5所有自闭症儿童就读的幼儿园,请75位幼儿园教师填写“自闭症儿童早期融合教育幼儿园支持体系调查”自编问卷,收回问卷72份,有效问卷72份,回收率为96%,有效率为100%。

二、调查结果

1.教师基本信息。调查发现,所有教师都具有学前教育专业背景,然而,仅有11%的教师具有学前特殊教育专业背景。(1)教师与自闭症儿童的接触。仅有7%的教师直接从事自闭症儿童早期融合教育,55%的教师认为自己在生活中接触过自闭症儿童,或者是幼儿园其他班级中有自闭症孩子,或者是自己生活周围有这样的孩子,他们仅限于观察或者尝试着和这些孩子交流过,并没有深入与这些自闭症孩子互动,更没有直接教育过这些孩子。(2)教师对早期融合教育的认识和态度。所有教师都对早期融合教育有所了解,都支持幼儿园开展融合教育,但是80%的教师对在自己班级开展自闭症儿童早期融合教育持中立态度。

2.教师对自身从事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认识。

从表1可以看出,幼儿园教师对自身从事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信心不足,仅在创设环境一项信心较高,其他关于自闭症儿童知识、技能以及教育方面都显示出教师对自身的主观认知,但值得肯定的是,教师都有学习自闭症儿童知识的需求。

3.教师对幼儿园给予自闭症儿童早期融合教育支持的认识。(1)幼儿园是否努力建设全员参与的早期融合教育接纳氛围。早期融合教育的全员参与涉及管理人员、教学人员以及幼儿园孩子。对于这个问题,多数教师认为幼儿园在努力建立全员参与的早期融合教育接纳氛围方面做得的还不够,需要加强和引导。(2)幼儿园是否建立完善的幼儿园支持体系。

(3)幼儿园在其他方面对自闭症儿童早期融合教育支持现状。

表3显示,幼儿园在自闭症儿童早期融合教育支持方面还需努力,加强对教师特殊教育知识技能的培训,加大与自闭症儿童家长的合作以及对自闭症儿童家庭教育的引导。

三、研究结论

1.我国自闭症儿童早期融合教育中幼儿园支持体系尚未建立。

2.我国从事自闭症儿童早期融合教育的教师对自己从事这一工作的能力不自信,需要得到多方面的支持。

3.我国开展自闭症儿童早期融合教育的幼儿园在支持工作方面还需做多种努力。

四、讨论与建议

多年的摸索与实践证明:物理环境的融合只是体现了融合教育的形式,这种融合并不能满足自闭症儿童社会化发展的需求,自闭症儿童早期融合教育的关键在于对自闭症儿童的了解程度、接纳水平以及所能提供的满足其特殊需求的支持性措施。对自闭症儿童而言,到位的政策支持、结构化的教育环境、良好的接纳氛围、区别性的课程设置以及针对性的教学方法等是满足其特殊需求的基本条件。目前,我国要发展早期融合教育,提高自闭症儿童早期融合教育质量,就必须从当下我国自闭症儿童早期融合教育现状出发,从各方面给予自闭症儿童早期融合教育支持,建立完善的教育支持体系。

1.加强对早期融合教育的宣传,建立完善的早期融合教育政策。政策支持是教育开展的硬性保障。在我国,人们对早期融合教育意义和价值的认识正在逐渐深入,教育部门也逐渐出台相应教育规划发展融合教育,如我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首要目标便是“全面推进全纳教育,使每一个残疾孩子都能接受合适的教育。”但仅有计划是不够的,必须建立完善的融合教育政策,在教育场所、实施人员、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这样才能做到有令可行。因此,在推进自闭症儿童早期融合教育过程中,只有依靠“权利和义务”框架下的制度性构建,才能够对自闭症儿童进行“零拒绝”的融合教育。

2.引в锥教师形成正确的自闭症儿童早期融合教育态度。普通幼儿教师的态度对于自闭症儿童是否能够真正被融合在全纳的教学环境中接受适合他们身心发展的教育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1]。近年来,国内学者通过调查和访谈的方式来了解普通教师对早期融合教育的观念或态度。谈秀菁等发现,当面临学前特殊儿童,绝大多数普通幼儿园教师持否定态度,他们认为自己不能胜任学前全纳教育的要求并对现有的教育资源缺乏信心[2]。幼儿教师对早期融合教育认识不足,对幼儿园招收自闭症儿童持中立态度,这些都不利于自闭症儿童早期融合教育的真正融合与发展。当务之急,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对幼儿教师早期融合教育的引导,为建立自闭症儿童早期融合教育幼儿园支持体系做好准备。

3.建立全员参与的早期融合教育接纳氛围。全员参与的接纳氛围是自闭症儿童早期融合教育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就幼儿园而言,全员参与的接纳氛围意味着幼儿园管理人员、幼儿教师以及幼儿都能够对自闭症儿童的融入真心接纳。然而,不管是全纳教育发展很好的美国,还是处于融合教育发展初期的我国,全员参与的接纳氛围还有待发展。有研究指出,美国普通学校对自闭症儿童的接纳深度仍然不够,教师在对自闭症儿童学习特性和教学策略的了解掌握上相对不足[3]。在我国的相关研究中,也有信息显示,很多教师因为对特殊儿童不了解,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不知道该如何对待这些特殊儿童,所以不愿意接纳特殊儿童随班就读[4]。在普通幼儿中,有大部分的普通幼儿不喜欢残疾人[5]……因此,如何在全员参与接纳态度初构的基础上,将其转化为每一位成员的具体行动是我国自闭症儿童早期融合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

4.提升幼儿教师自闭症儿童早期融合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只有接受了额外教育干预支持的自闭症儿童才可能在普通班级中获得长足的进步。本次调查研究中,80%左右的教师对自己能否胜任自闭症儿童早期融合教育持怀疑态度,75%的教师认为自己还不具备为自闭症儿童设计个别化教学计划的能力值得肯定的是,在有时间、精力和机会前提下,所有教师都表明愿意学习掌握自闭症儿童相关知识和技能,因此,在教师有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为教师创设或提供机会,参加自闭症儿童早期融合教育研修班或各种培训会议,为教师购买相关书籍,适当减少教师其他工作,保证教师的学习时间等措施,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幼儿教师相关自闭症儿童早期融合教育专业知识技能,从而促进自闭症儿童早期融合教育幼儿园支持体系的建构。

5.设置资源教室,引进或培养资源教师。资源教室方案是一种极具弹性的教育服务措施,其服务对象是融合教育班级殊需要儿童,在每天或每周的一部分时间开展特殊教育指导,指导内容包括评量、教学及咨询。但是从调查结果来看,本次研究所涉及的几所幼儿园中还没有专门的资源教师,老师们也不清楚什么是资源教师和资源教室。可见,资源教师和资源教室还没有成为广为人知的普遍内容,作为融合教育中极其重要的支持要素,我们必须加快资源教师和资源教室知识的普及,同时在高校特殊教育专业或课程设置中开设相关专业或课程,从而培养融合教育中急需的资源教师。

6.努力建构完善的幼儿园支持体系。幼儿园支持是早期融合教育支持体系的核心。目前我国自闭症儿童早期融合教育幼儿园支持体系的建立还需努力,急需从以下方面加以建构:增强教师特殊教育知识技能,加强教师从事自闭症儿童早期融合教育信心,让教师能够从内心真正愿意接纳自闭症儿童;多种途径为教师提供学习自闭症儿童早期融合教育知识技能的机会,引导教师掌握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在专家引领下设置适应自闭症儿童学习特点的弹性课程;对幼儿园孩子进行引导,正确对待自闭症儿童;有条件的幼儿园设置资源教室,引进资源教师,从多方面齐头并进,加快自闭症儿童早期融合教育幼儿园支持体系的建构。

参考文献:

[1]Zhang,KC.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nd special education:how well do they mix[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clusive Education,2011,15(6):683 - 697.

[2]谈秀菁,尹坚勤.普通幼儿园殊教育服务现状调查与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08,(5):13 D 15.

[3]Myles,B.S.,Simpson,R.L.,Ormsbee,C.K.,et al.Integrating preschool children with autism with their normally developing peers:Research findings and best practices recommendations.Focus on Autistic Behavior,1993,(8):1-18.

[4]于玉东,郑艳霞,王新.河北省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中国特殊教育,2008,(1):14.

[5]刘颂,钱红,付传彩.北京市学前融合班级中普通幼儿对残疾的认识与接纳态度[J].中国特殊教育,2013,(10):6-7.

Abstract:The article investigat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five kindergarten support systems for early childhood integration in autistic children and finds that teachers who are engaged in the early integration of autistic children are not confident in their ability to engage in this work. The early integration support of autistic children in kindergartens System has not been established,need to do a variety of efforts. In view of this,the article proposed to strengthen the early integration of education publicity,to enhance early childhood teachers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for children with autism expertise and other skills.

立体早教法篇5

【关键词】中学生;早恋;原因;策略

随着时代的进步, 社会的转型, 年轻人的观念日趋开放, 中学生早恋现象近年来更是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早恋”主要有两个顾虑:一是怕分心而导致学业下降; 二是怕出现伤风化、悖伦理的行为。

一、早恋的概念

提起“早恋”这个词,绝大多数人觉得它是一个不言自明的问题,早恋一词是中国本土化概念。在欧美国家,强调个性和尊重个人权力,社会尊重青少年谈恋爱的权力,甚至包括性权力,不回避恋爱和性的问题。对于早恋的界定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观念。

梁卓欣认为,“青少年到了18岁性发育开始成熟,因而18岁以后的恋爱也不能算是‘早恋’,‘早恋’应该指十二三岁到十八岁之间,即中学这个年龄段的青少年,性未发育成熟而过早地恋爱”,李学铭在《青少年心理学》一书中把“早恋”看作是14岁以前的青少年在心理和行动上表现单恋、自恋、两性间相互恋、相互爱等现象。

不同的学者根据不同的标准对早恋进行了不同的界定,本文中所指的早恋主要是指“年龄尚小,过早地谈恋爱”,它指个人在性发育成熟后、思想还不够成熟、心理尚不稳定、经济还不独立时发生的恋爱行为。它不符合社会行为规范,为社会所禁止,在学校中属“违法”行为,本文主要以中学生早恋为主要对象。

二、中学生早恋的社会心理原因分析

早恋,不仅是一个学校极为敏感的话题,同时也是一个不能忽视的社会问题。对于早恋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就成为一个社会、家庭共同的课题。它是多种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主要是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原因。

(一)青春期独有的心理特征好奇心理。随着青春期的到来, 第二性征的出现, 性的成熟等生理的急剧变化, 必然伴随着心理的相应变化, 他们在心理上对异性产生好奇, 也产生朦胧的需求和爱恋。于是急于尝试和证实这种新鲜的感觉, 这正是出于相互交往又互相探索的欲望。

(二)性教育的落后和信息媒体的不良影响产生模仿心理。目前我国青少年的生殖保健、性教育非常薄弱。由于青少年对性知识的空白, 而且也不能从学校这一正规渠道来填补, 他们就只能从其他一些地方去寻觅了。现在社会中关于性这一方面的刺激越来越多, 在影视片里、广告里、杂志里, 情爱都频繁出现。对于这方面很感兴趣的青少年就受影视媒体、不健康的书籍及社会上一些不良气习的影响, 便随意模仿。

(三)寻找归属感的空虚心理。孤独空虚是青春期青年的一种心理反应和情感体验。随着自我意识的觉醒,他们开始封闭自己, 但又渴望被别人接近和理解.更希望得到异性的理解和关心, 甚至爱情。另外,每天“宿舍-饭堂-教室”三点一线的单调的生活也使部分学生产生空虚、无聊感。学习之余如果得不到有效地调节,不免感到单调空虚和莫名的烦闷,于是,有的就用恋爱来调节了。与此同时,当代中学生最缺少的是理解,在沉重的学习负担中, 在家长一味地望子成龙成凤的企盼中, 在离异家庭或特殊组合家庭的冷漠情感中, 承受着大人们难以想象的心理重荷。这部分学生生活中屡受挫折, 又得不到正确、及时地引导和帮助, 计划生育与两代人的代沟, 促使中学生找异性朋友倾诉衷肠。毕竟和同龄的异性相处比与同性相处更有安全感,归属感。

(四)家长和教师的压抑性教育,激发了青春期孩子的逆反心理

所谓逆反心理, 脚心理学上说, 就是作用于个体的同类事物超过个体感官接受的限制. 使个体感官饱和后产生的一种相反经验。本来挺好的同学关系, 突然来自于权威方面的压抑和限制,在逆反心理的作用下, 被限制的双方会立即增加接触的次数, 甚至使双方的心理产生微妙的变化, 于是就产生了“罗米欧、朱丽叶效应” , 干脆真正谈起恋爱。

三、应对中学生早恋问题的教育策略

(一)加强中学生的青春期教育

我们应摒弃那种“谈性色变”的落后错误的观念, 积极开展青春期教育。青春期的教育内容应包括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这三方面内容。适时、适度、适当地开展青春期教育不仅能使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生理变化, 而且可以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道德修养, 懂得自理、自护、自爱、自重、自强。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防止“早恋”、“性罪错”等问题。学生到校,除了学习知识以外,还应接受思想教育以及其他诸如情感、意志、态度、兴趣等方面的教育,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学习观和生活观,建立正确的友谊观,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教导他们从小确立崇高的理想并为之终生奋斗。

(二)拓展其兴趣,分散注意力

采用“转移兴趣法”,引导学生脱离早恋的感受阶段,帮助他们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并想方设法提高其审美情趣,以丰富多彩的课外科技活动和业余文化生活去引导他们树立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冲淡其对异性评价的过分关注和感受。同时要应采取“分散注意法”,利用多种方式,给学生摆事实,讲道理,开阔其视野,使其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从而跳出对某异性过分注意阶段的心理障碍期。

(三)净化社会氛围,正确引导

教育青春期孩子抵御不良风气影响和腐朽思想侵蚀, 也是防止中学生青春恋的必要措施。全社会要营造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让那些泛滥成灾的爱情小说、爱情电视剧、爱情歌曲、爱情时装、爱情文具等远离校园,远离中学生,培养他们朴素大方的着装仪表、严谨认真的学习习惯更是老师和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

(四)讲究疏导方法,提高教育水平

对待早恋学生我们要尊重他们, 从理解爱护帮助的角度出发, 切记态度粗暴、方法简单。要针对他们不同心理特点, 寻找教育突破口, 因势利导, 采取最佳方法, 方可取得事半功倍之效。有时候, 一个贴切的比喻, 几句知心言语会起到特殊的作用,防止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发生。

(五)优化家庭结构,营造教育气氛

首先,对缺乏家庭温暖的学生,要做好家庭沟通工作,减少家庭不良刺激的影响。家长要关心子女,成为子女的朋友,减少代沟冲突,增进感情。其次,家长必须了解、掌握一定的性生理和性心理知识,促使孩子全面健康发展。另外,家长要和学校、社会多方面配合,发挥教育合力。

【参考文献】

①李阳,谷传华,胡靖宜.早恋概念的科学性辨析[J].班主任之友,2006(12).

②刘阳平.当代中学生早恋现象的生成原因与应对策略[J].教师教育,2012(9).

③黄平.中学生“早恋”问题分析与对策[J].教师教育,2011(8).

④黄巨球.中学生早恋的原因及对策[J].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20(4).

立体早教法篇6

关键词:素质教育;语文朗读;情感体验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早读心境直接影响学生的课堂学习情绪。充分利用一天中记忆力最旺盛的绝佳时间,为了更有效地开展早读,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安排具体,目的鲜明

早读课最主要的任务是朗读与背诵。那么读什么、背什么、完成多少任务,都要在教学计划和课前明确确立。学生没有明确的早读任务,就没有压力,早读的实际效果就不会很大。特别是将早读课内容分解到各周早读课上,各节早读课既独立又有联系,构成一个完整的阅读系统。还要有明确的要求,根据不同的早读内容,教师要讲明早读的要求。早读的要求要切合学生实际,要使大多数学生都能完成,从而让学生在完成任务、达到目标中体验到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管理到位,及时检测

教师要分工明确,确保任务的具体落实。可把班上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小组长负责督促检查,教师利用早读时间抽查。并且要一周或一月以笔试的形式检测小结,以便掌握真实的情况,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的脉络。

三、加强检查,重在落实

安排了早读的任务还需要检查。如不检查效果,学生朗读目标不清楚,缺少压力就没有了动力,自然早读就达不到预期效果。检查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材施教,利用多种检查形式,可以是教师组织考试,也可以是同学间口头检查,还可以是教师抽查。没有完成早读任务的学生则采取“穷追不舍”,约定时间再次检查,直到完成任务为止。只有这样,才不会使朗诵流于形式。

四、引领示范,得法入境

合格的语文教师应该是一名朗读爱好者,是一名朗读示范者,还须背诵一定量的名篇佳作。首先要通过示范朗读让学生领悟基本方法,要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情感、读出风格、读出意境。教师最好亲自示范朗读某一作品,让学生心悦诚服,群起效仿,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爱上早读,爱上作品,走进作品,读懂作家,读懂作品。

立体早教法篇7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调查表明,越来越多的3岁以下婴幼儿家长希望将孩子送入托幼机构接受早期教养。因此,加强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工作,已成为新形势下教育行政部门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职能。上海,作为中国学前教育的前沿阵地,早在1999年就印发了《关于推进上海市0~6岁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若干意见的通知》,要求全市构建0~6岁整体、系统、科学的学前教育体系,为上海0~6岁学前教育整体协调发展打下了基础,上海的早期教育也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黄浦区早期教育第二指导中心:质与量的追求

回想十多年前,政府提出开展早教指导服务工作的要求至今,早教工作不断推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一路走来,我们在“质与量”的问题上一度纠结,不停摇摆。我手中的这本早教手册见证了我们探索的历程。

发展之初,“没有量何谈质”占据着我们的思路:我们中心统一印发了早教手册,将手册的意义宣传为“入园报名”的必要材料之一,以此招徕家长;将手册的内容设计为早教活动数量的记录,呈现“每年4次”的目标定额,以此留住家长。事实证明,这一招确实有效,上门宣传时一句“报名时要看的哦!”还真能拉来不少家长。但是家长获得早教手册只是为了日后顺利入园报名。随着早教活动质量的提升,家长变“要我来”为“我要来”,显然原来的早教手册已经失去了它的价值,我们在调查听取家长需求、精心设计早教活动的基础上,重新审视了“早教手册”的意义,这本手册的意义不应只是一份“死”的记录,更应成为“活”的家教指导工具。由此出发,我们中心牵头启动了对早教手册的修订。我们将早教手册的修改作为“早教课程研发”的重要方面,结合对《上海市0-3岁教养方案》的研究,以课题引领,进行系统探索,逐步将早教“记录”册改造为早教“指导”册。修订后的手册内容上不仅仅是次数的记载,而是在结合0~3岁婴幼儿各月龄的发展要点的基础上,增加了对早教活动期间幼儿发展的质量评价,对家长观察要点的梳理,填册的人员不仅仅是教师,更需要家长的观察和参与,让家长的关注点能从量上转移到质上。此后,随着实践和研究的深入,我们增加了系统的0~3岁婴幼儿发展评价,帮助家长对婴幼儿的成长常态地进行科学观察与评价;增加了婴幼儿生理健康发展的相关要点,如生长曲线图表、意外伤害防范等,帮助家长树立了“医教结合,科学育儿”的理念。中心还陆续举办“早教手册”的使用培训,并配以相关咨询,帮助家长科学、合理、有效地对婴幼儿实施观察和干预。在早教手册的指导下,家长开始与早教指导者共同辨别孩子的不能和不为,家长开始了解并尊重宝宝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成为孩子成长中的观察者、支持者、引导者。

科学的指标、切实的指导,我们的专业性在小小的手册上得以彰显,以此赢得了家长的认可。如今,家长依然对早教手册孜孜以求,但不再是为了入园报名,而是为了从中获得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导。正如家长对于早教指导的参与,也不再是被动地参与,而是主动地需要。除此之外,早教指导中心还研制了《早教指导活动课程大纲》和《早教指导活动方案》,形成了《不同月龄段语言有效指导策略》等,并通过“育儿小报”“网上沙龙”将这些专业指导广泛辐射。我们指导中心专业的引领,分中心质量的提升,最终实现了覆盖率、参与度等一系列数据指标的飞跃。

着眼当前,我们将继续在“质与量”之间徘徊,但不是纠结,而是辩证地思考。面对家长“早教意识不断增强、早教需求更加多元”这些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为选择公益性早教的家庭提供更优质、更多元的服务,赋予质与量新的发展内涵,将成为我们对于“质・量”的新追求。

(作者单位:上海市黄浦区早期教育第二指导中心 王静萍)

宝山早教指导中心:医教结合,提质早教

2009年,我们成立了医教结合课题组,但是如何做到医生和教师手拉手、肩并肩?我们在探索着,实践着,这时一个孩子的故事引发了我的思考。

航航有一个漂亮的哥哥,从小患有脑瘫。在爸爸38岁,妈妈37岁的时候又生下了小航航,不幸地是他是一个轻度窒息的高危儿。孩子19个月的时候,不爱笑,不说话,怕陌生,也不会独走。每周二在康复中心训练,每周四在早教中心进行融合早期教养指导。每一次我们都会询问家长,医生是如何训练的,训练的内容是什么?早教老师把医生训练的内容变成游戏,编成儿歌,和孩子、家长快乐地玩耍。妈妈把孩子的点滴进步写成了日记,征得家长的同意,我拜读了妈妈的日记。从中我了解到一个母亲的欣喜,一个母亲的无奈,一个母亲的彷徨,一个母亲的焦虑,一个母亲的眼泪和辛苦。在种种复杂情绪的牵引下,我想到可以请医生到早教中心来观摩,让医生了解我们如何和孩子、家长做游戏,如何和家长进行互动,以便于医生进行科学干预,同时我们也可以派老师到医院去,观摩医生帮助孩子的训练,把这些内容融入早期教养指导中,这样的医教结合:刚柔并济。航航通过这样的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其实对于高危婴幼儿,是可以通过全身运动质量评估也就是GMS筛查技术和Gessel筛查法来进行早期筛查的。Gessel筛查法主要对婴幼儿的动作能、应物能、言语能、应人能进行检测。一个正常的孩子这四个方面的发育水平是平行的,相互密切联系并彼此有所重叠,而异常的孩子在这四个方面的反应往往是参差不齐,有显著差异。全身运动质量评估(GMS)筛查法,可以通过1个月以内和3个月的婴儿在快乐活动时拍摄的10分钟左右的全身运动录像,作出超早期脑瘫的筛查。

琪琪生于2012年4月,是个早产儿,变成高危儿的可能性很大。出生后教师和医生共同对他进行了筛查,密切关注孩子的发展。我们观察孩子的四肢运动,发现他的运动是复杂的,动作的起始点是有变化的,是连续的并带有未知性的,且有旋转弧度,这表明琪琪是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相反,如果患儿的动作是单调的,没有连续性的,起始点没有变化的,那这个孩子向坏的方向发展的可能性会增大,这些孩子是要关注的。另外,如果这个孩子永远是同手同脚的,那这个孩子一定是脑瘫,这些孩子是要特别关注的。

到了孩子100天左右,孩子处于不安运动时期,如果孩子的手腕,脚腕、膝盖、全身抖动运动是自发的,这就给外界传递了一个好的信息。缺乏不安运动的孩子,肯定是有问题的,问题可能是来自运动方面,也有可能是来自智力方面。

(作者单位:上海市宝山早教指导中心 丁玉)

闸北区教育局:

实施“四三二一”工程,确保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发展

闸北区学前教育联席会议办公室自2012年起,启动了区域推进早教工作“四三二一”工程,保障早教工作目标的实现:即建立四级管理网络,建设三支早教队伍,发挥两种体制作用,成立一个研究中心。

一、架构四级管理网络――整合部门资源优势

为了推进学前教育科学发展,充分调动协调社会各方资源,我区成立了学前教育联席会议,坚持聚焦学前教育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每年确定一个专题,召开一次会议,解决一个问题。近五年里,联席会议先后进行了两次针对早教工作的会议,2012年又出台了《推进闸北区0~3岁婴幼儿科学育儿指导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构建了区域早教工作的四级管理网络。

区学前教育联席会议由11个职能部门的分管领导组成,由分管区长担任第一召集人,并明确了各自职责。

区早教工作小组统筹规划全区0~3岁早期教育工作,制定早教工作年度计划,共同协作。同时联手编写推出《上海市闸北区0~3岁科学育儿指导记录册》发放至区内每个0~3岁新出生婴幼儿家庭,凭此记录册提供每年四次免费的科学育儿指导活动。

区早期教育指导研究中心加强对全区0~3岁早教工作规范性、科学性的指导,定期开展研究,对区内各早教指导服务点进行系列培训和指导。

全区各早教指导服务点对辖区内的散居儿童和家庭要做好一年四次的科学育儿指导工作。

二、打造三支队伍――确保早期教育工作的持续发展

一支强有力的专业队伍是早教工作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多年来,我区逐步建立了一支从事早教工作的志愿者队伍,目前共有早教志愿者362人,由教育、计生、卫生、妇联四部门人员组成,各方协同配合,分层负责,向社区家庭提供科学育儿指导服务。

为进一步推动和保障我区早教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我们正在努力打造三支队伍。

一是依托专家研究团队,强化专业素养。在专家团队的引领和指导下,以课程建设为突破口,研发可供区域共享的区本课程,使课程研发过程成为专业研修、培训的过程,努力提高专业素养。

二是携手专业指导团队,深化医教结合。携手本区教育内部的专业人员、高校研究人员,卫生部门的专业儿童保健医生、营养专家等,尝试建立医教结合的家庭教养指导和预防性干预系统,有效促进早教工作的内涵发展。

三是拓展志愿服务团队,建立质量标准。要使区内每个0~3岁婴幼儿家长及看护人每年接受四次以上有质量的科学育儿指导,单靠早教机构及专职育儿指导人员是远远不够的。为此,我们在全区各专业部门及社区、家长中积极宣传早教理念,鼓励有专业背景、有志早教的人员参加志愿者队伍。到2016年,全区要形成500人左右的早教志愿者队伍。

三、发挥两种体制作用――实现公民办互补

由于全区学前教育资源总量的限制,公办机构又要优先满足3~6岁幼儿入园需求,因此0~3岁婴幼儿早教资源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但我区坚持在30%公民办园所设置0~3岁早教实体班,并在公民办各设一个早教研究点,还积极出台各项政策,给予民办园所各种政策上的倾斜,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办学。民办早教资源的加入,满足了人们对教育的不同需求,增加了教育供给方式的多样性和选择性。公办园所要提升课程的科学性,民办园所要发挥机制的灵活性,通过双向辐射,实现两种体制的优势互补。

四、建设一个中心――实施专业引领的早教研究

为进一步促进早教事业的内涵发展,我区成立了“闸北区早期教育指导研究中心”,中心在发挥其管理、辐射、培训作用的基础上,重点加强早教专业研究。依据《上海市0-3岁婴幼儿教养方案》,以实体班幼儿为载体,进行03早教课程和教玩具的研发,根据婴幼儿年龄特点,我们制定《15―24个月婴幼儿总体发展记录表》,依据婴幼儿发展总目标,我们设计《活动方案》,并建立了《婴幼儿个体观察卡》,开发并自制大量教玩具,有感知与运动、认知与语言、情感与社会性等200多种,以满足婴幼儿不同的认知、动作和兴趣等水平的发展需要。经过多年积累,中心汇编了《0~3岁婴幼儿活动方案设计与指导》,并正式出版。中心已形成7~36个月的共5个年龄段的亲子系列课程,并全面运用于我区一年四次的科学育儿指导活动中。中心以实体班为观察对象,通过现场实录、案例分析、观察量表等操作手段,对已有教玩具进行微格教研,形成典型案例。

立体早教法篇8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一位小数的加减法计算。

2.通过解决有关小数的实际问题,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究精神。

4.体会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并根据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一位小数加减法的算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究方法

师:同学们,你们今天早晨吃什么早餐了?

生1:米饭和西红柿炒鸡蛋。

生2:面包和火腿肠。

生3:馒头和粥。

师:想知道老师今天早上吃什么早餐了吗?

生:(兴奋)想。

课件出示 :

牛奶 火腿肠 面包 粥

2元 3.2 元 2.5元 0.8元

师:看,这么多的早餐,老师只选择了两样,你猜猜是什么呢?

生1:可能是牛奶和面包。

生2:老师选择的可能是肠和粥。

生3:可能是面包和粥。

师:恭喜你,猜对了。谁再来说一说老师吃了哪两样早餐,分别多少钱?

生:面包2元5角钱,一碗粥8角钱。

师:谁能根据老师所吃的早餐情况,提一个数学问题?

生:老师一共花了多少钱?

【评析:教师设置了生活中常见的购物情境,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通过让学生观察主题图,获得数学信息,引出本节课要探究的学习内容――小数加法。】

二、自主探究,获得新知

师:这个问题应如何列式呢?

生:2.5+0.8= 。

师:谁能说一说老师早餐一共花了多少钱?

生1:一共花了3元3角,因为2.5元是2元5角,0.8元是8角,5角加8角是1元3角,加上2元一共是3元3角。

生2:老师,我也认为是3元3角,因为2.5元是25角,0.8元是8角,25角加8角一共是33角,也就是3元3角。

师:太好了,你能联系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很有数学头脑!

师:这是一道小数加法题,用竖式该如何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采取小组合作、小组汇报的方式进行学习。

出示小组合作学习提示:

1.你是怎样计算的?与组内同学交流一下竖式计算的过程和方法。

2.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些什么呢?

(学生小组内活动。)

【评析:在小组活动之前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使得小组合作不流于形式,使每一个学生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都投入、深入地进行学习。】

三、汇报展示,强化重点

1.小数加法

师:刚才在小组内合作时同学们都十分投入。下面哪个小组愿意到前面来汇报一下,你们的学习成果?

生汇报:

生1:下面由我们小组进行展示汇报。

生2:我们是用竖式解决的。先算5加8等于13,写3进1,再算2加0等于2,加上进来的1,等于3,所以这道题等于3.3元。

生3:下面由我来总结一下,计算小数加减法第一步要将数位对齐,第二步是从最后一位算起,第三步是哪一位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我们要提醒同学们注意,在计算的时候,小数点千万不要忘记落下来。

生4:下面我来评价一下我们组的表现。生1声音很洪亮,生2说话很有条理,生3虽然说话不太流利,但是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我认为我自己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安排得很有序,在汇报的过程中也能认真地倾听别人的发言。

生4:我们小组汇报完毕。

师:这个小组汇报得精彩极了!同学们有什么质疑的吗?

【评析:依托情境和学生已有的竖式计算经验,通过小组展示的方式,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小数加法的竖式计算,让学生再次品尝探索成功的喜悦。而且在小组学习过程中注重全体参与,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角色进行展示,注重全体学生的倾听、质疑能力的培养。】

生:老师,我认为这个小组汇报得很好,但我想问一下他们,你们是怎么把相同数位对齐的呢?

师:这个问题真好,这个小组能给予解答吗?

生:能,我们觉得只要把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就对齐了。

师:你对他们的解答满意吗?

生:非常满意,我们也是这样想的。

师:很感谢这个小组精彩的汇报,更要感谢这名提问题的同学,让我们知道了小数加法相同数位对齐的方法。

【评析:通过学生间的质疑、提问,突出了小数点对齐的重要性,水到渠成地突破了教学重点。】

2.练一练

师:刚才,通过计算老师早餐的总价问题,同学们知道了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你想计划一下明天早餐选择哪两样食品吗?需要多少钱呢?

(学生独立计算。)

【评析:让学生自己计算早餐需要的钱数,学生兴趣十足。在此活动中也看出来老师设计的用心,有整数加小数的情况、有得数是整数的情况、有小数加小数的情况,通过学生的计算,将所有情况罗列出来,使学生对小数加法的计算更加明晰。】

3.小数减法

师:刚才同学们计算了明天早餐需要的钱数,哪位同学愿意汇报一下?

生1:我选择的是牛奶和面包,2+2.5=4.5元。

生2:我选择的是肠和粥,3.2+0.8=4元。

生3:我选择的是肠和牛奶,3.2+2=5.2元。

师:请这位同学到前面来,她早餐需要5.2元,老师早餐需要3.3元,你能根据我们两个早餐钱数的情况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比老师多多少钱?

师:怎么列式呢?

生:算式是5.2-3.3=。

师:这是一道小数减法运算,你们能解决吗?

生:(信心十足)能。

(学生独立完成后与同桌说说自己的想法。总结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评析:在研究小数加法的基础上,教师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理解小数减法的算理,自主探索类推出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这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练一练

师:你的早餐钱数和老师的相比是多是少,差多少钱呢?

(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四、巩固应用,深化拓展

师:同学们通过计算早餐的价钱问题探究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老师这里有两道题目,敢挑战一下吗?我们比一比哪个小组做的又快又准。

1.用竖式计算

9.6-8.2= 6.8+8.7=

师:汇报时说一说计算方法。

师:还记得老师是来自哪里的吗?

生:老师来自七台河市第八小学。

师:你的记忆力真棒,我们学校举行了计算比赛,我班的小明同学得了第一名,想知道他的分数吗?

2.七台河市第八小学举行了计算竞赛,小明口算得9.8分,笔算得9.6分,他共得了多少分?

(生独立计算。)

3. 你想买些什么呢?需要多少钱?

师:六一儿童节马上就到了,让我们一起去文具店去逛一逛吧!

课件出示:

橡皮泥 格尺 钢笔 橡皮 铅笔 日记本

5.8元 1.2元 3.2元 0.7元 0.4元 3.4元

生1:我想买一把格尺和一支钢笔,1.2+3.2=4.4元。

生2:我想买一块橡皮和一支铅笔,0.7+0.4=1.1元。

生3:我想买一桶橡皮泥、一个日记本和一块橡皮,5.8+3.4+0.7=9.9元。

师:同学们在逛文具店的时候,将3个小数相加的问题都解决了,真是了不起。

【评析:结合学生购物经历,激发学生的兴趣,由两个加数相加拓展到3个、4个加数相加,使学生对小数加法的认识更加深刻。】

四、课后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关于小数的加减法,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生1:我学会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我想提醒同学们注意的是要把相同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就行了。

生2:我还想提醒同学们注意,计算时一定不要忘记把小数点落下来。

【评析:教师能及时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收获,特别是注意了对探索过程的回顾,突出了对过程和方法的训练。】

总评:

隋吉玲老师执教的“小数加减法”一课是计算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运算的算理,提高通过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也是这节课的训练目标,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突出体现了以下四方面的特点:

第一,关注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计算教学往往让人感觉比较枯燥而又乏味,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学生积极性很难调动起来。隋老师选择生活中的早餐问题,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出发,引导学生发现、提出早餐中的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简单的人民币计算,发展到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进而迁移人民币计算和整数加减法计算的方法,探索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学生在计算老师早餐钱数、自己早餐钱数的过程中,在计算自己的早餐比老师的早餐多(少)多少钱的实际问题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

第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和规律,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重要方法。创新意识的培养应该从义务教育阶段做起,贯穿数学教育的始终。”隋老师的教学始终注意创新意识的培养,课的开始通过师生聊早餐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老师早餐两样食品的钱数,根据钱数提出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流计算方法,在交流过程中训练学生学会思考,训练分3个层次:一是训练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有条理地说清楚人民币的简单计算的思考过程;二是用“先……再……所以……”的句式说清楚小数竖式计算过程;三是用“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注意问题……”总结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在训练学生学会思考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质疑,通过质疑进一步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

第三,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隋老师的教学别注重培养学生面对问题独立思考的习惯,每一个问题都是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尝试解决;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习惯,在展示交流活动中,小组成员有明确的分工,有书写的、有介绍的、有总结方法的、有学习评价的;培养学生反思质疑的习惯,在小组汇报后,引导学生质疑,能质疑出有价值的问题,会得到隋老师较高的评价。这样也培养了学生边听边思考的习惯,因为只有边听边想,才能有效质疑。良好习惯的培养,促进了学生学习方法的建立,学会思考的训练,使学生在独立学习过程中能有序些思考;汇报展示的训练,使学生学会合作交流的方法;质疑习惯的培养,使学生获得了边听边思考的学习方法;学习评价的训练,使学生正确评价自己和同伴的学习效果。习惯的养成,方法的习得,必然帮助学生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使学生借助已有经验,发展数学学习能力。

第四,充分体现“设疑中引思,探索中创新”的教学风格特点。隋老师遵循设疑、引思、探索、解难的教学思路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经历过的购物计算总价的情境理解算理、探索算法,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究的时间,注重让学生在多样化、个性化地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充分交流和共享,并进行了有效的优化和规范化,较好地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较好地突出了理解算理、探究算法这个教学重点。在整个学习活动中,老师不但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了探索、发现、总结的空间,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同伴互助等形式下完成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探究过程,让学生真切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初步掌握思考问题的方法。隋老师的这节课朴实而有趣,真实而有为,充分利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适时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有趣的练习让课堂“活”起来,使原本枯燥的计算教学像磁铁般吸引着学生。

隋老师的课堂教学给我最大的感受可以用一句诗概括:“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映入眼帘的是清新的、用心勾勒的水墨画。处处简约,处处都是风景。师生如话家常般聊着平平常常的生活中的早餐问题,借助已有经验,学生轻松愉快地理解了小数加减法的运算算理,探索出了计算方法,获得了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基本活动经验。简约中浸润着教师的教育智慧――学生学得轻松、愉悦、自信。

课后有老师提出是否通过复习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在此基础上实现知识迁移,在比较中总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问题。有些相隔久远的学习内容是需要教师设计复习内容,为学生知识发展提供可借鉴的方法和经验,但是多数课还是不要处处为学生搭梯子,梯子多了,就会减弱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寻求方法和经验。本节课虽然教师没有设计复习环节,学生面对问题,首先想到的是人民币的简单计算的知识,整数加减法计算的方法,学生自己找到了知识之间的联系,自己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建构新的知识。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学生创新意识就会得到发展,学习能力就能得到提升。

对隋老师的课有两点建议:

第一,关于小组学习评价。隋老师特别注重小组学习习惯的培养,应再加强小组学习评价。每个学生都是小组的成员,每个学生的学习成果都落实在小组学习成果之中,这样能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为争得集体荣誉,激发学生间的互帮互学,小组成员在交流过程中主动完善学习成果,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

上一篇:自动化生产线设计范文 下一篇:冬夜读书示子聿的诗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