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转化案例范文

时间:2023-12-13 08:46:04

学困生转化案例

学困生转化案例篇1

小池,男,14岁,原校14中。父亲是长途货车司机,母亲在家开一杂货店,兄弟两人,其哥哥初中毕业后,待业在家。据父母反映该学生从小性格执拗暴躁,比较调皮,学习成绩差,与同学交往时经常恃强凌弱。升入14中后,由于其坏习惯不改,经常跟班主任闹矛盾,于是觉得教师有意找茬,同学也瞧不起自己,开始自暴自弃,最终导致人人都讨厌他。七年级开学不久将小池转到我校进行教育转化。

二、成因分析

1.外界因素

学生父亲文化不高,性格急躁,在教育孩子时方法非常简单粗暴。从小只要有同学家长或者教师反映学生的错误,家长就采取“狠揍一次”的棍棒教育来试图解决问题。学生母亲性格柔弱,在孩子犯错误时也不能及时有效地劝阻教育。久而久之,这样不恰当的家庭教育方法和态度加剧了小池与同学、教师的对立情绪和逆反心理,让他埋下了“我就是个坏孩子”的心理阴影。

2.自身因素

学生本身性格冲动任性,桀骜不驯,不合群,如同一个刺猬,时刻防备别人伤害他,同时又时刻准备伤害别人。该生心理上自卑又自尊,逆反心理重,上课时,不遵守课堂纪律。该生还存在一定的社交障碍,不仅学习态度差,还经常恶语伤人,班中无人愿意和他交朋友。该生在自我认知的过程中出现偏差,只注意消极的信息,易下武断推论。比如,上课教师批评他不遵守课堂纪律时,他不仅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反而对教师说:“老师,你处事不公,其他同学也在捣乱,为什么只批评我?”

三、辅导措施

1.师爱勇于付出

爱是教育转化好学生的前提。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发自教师内心真挚的爱,才能给他们以鼓舞,才能使他们感到无比的温暖,才能点燃学生追求上进的心。实践告诉我们,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师情感可以温暖一颗冰冷的心。当学生体验到教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就会变得“亲其师而信其道”。

2.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把握教育契机

教师要设身处地,理解学生,善于触摸学生的心灵。上学期,他因为偷拿宿舍其他同学的东西被查出后,情绪波动很大想转回原校。于是我把他叫到办公室谈话,他开始一脸戒备站在我面前。我只是轻轻拍了他的肩,没有严厉的批评。我只是告诉他,这件事情老师会替他保密,叮嘱他如果回去一定要改正错误。这孩子或许从我眼神话语中感受到了什么。在送他上出租车回家时,他低下头,真诚地说了一句:“老师,谢谢您!”虽然学生最终没有回到原校,至今学习成绩仍不理想,但我能感觉到学生灰色的心灵天空正在变蓝。

3.创建和谐的班集体,借助集体的力量

教师的力量是有限,同学友情感化的力量帮助对一个学困生来说,有时是胜过教师力量的。其实大部分学生不喜欢教师过于直接的批评。此时通过同学的教育、感染,促进了同学间的情感交流,在转化小池工作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常常鼓励小池多帮助同学,让他把教师发给他的小奖品与同学分享。同时,我有意安排班上性格随和、乐于助人的同学和他交朋友,让他们互相交谈,成为好朋友。小池与同学交往的技巧,并安排他参加体育比赛、春游等集体活动,加深与同学的友谊。

4.与家长沟通与协调

通过家访、电话联系、家长到校面谈等多种方式,与家长沟通思想,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对家长的教育态度表示理解,同时指出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但得不到效果,反而会令孩子自卑逆反的心理加重。要求父母多抽时间和孩子沟通交流,对孩子的进步给予及时的鼓励,共同商讨解决办法做好学生的转化工作。

四、转化效果

通过一年多的努力,小池的改变非常明显,由刚入校时的学习差、思想差、表现差的人见人怕的“三差学生”到现在能尊重师长、与同学友好相处、思想健康向上。过去他看见教师的抵触表情不见了,现在常找机会主动和老师聊天;原来的陋习也改了许多,与同学交流时也不再像以前那样蛮横无理,性格也开朗了,身边也有了朋友。

五、转化反思

如果学生人人都是优生,教育还需存在吗?面对这些特殊孩子时,我们应变嫌弃为喜爱,变冷漠为关注。教师要多跟他们沟通,善于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多给他们鼓励。小池的改变也让我有了许多的思考,这孩子刚刚到来的时候,每个和他接触过的人都会感到棘手。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个孩子,在学校和教师给予他时间、空间上宽容后,他正逐渐被我们这种润物无声的教育感化。面对着他的改变,现在谈成功与否似乎过早,但是我想经过我们的努力,他一定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学困生转化案例篇2

各类教育报纸杂志也大量刊载关于学困生转化的案例和研究成果,让我们欣喜地看到了学困生的可转化性和现实效果。但遗憾的是:放眼望去,几乎所有刊载出来的文章全部都是对“差生”成功转化的案例:毫无基础的学生变成了年级第一、从不读书的学生能兴味盎然沉浸在课本中、沉迷网络游戏的学生一转身成了机器人高手、十几年的问题学生一朝浪子回头还特别优秀了……

所有这些案例都令我们为教育的神奇而振奋,让我们为身边转化效果不佳的学困生而惭愧不已,让我们因转化学困生不力而不时有退位让贤以免误人子弟的羞耻感。所有这些案例似乎也在不断地注释着曾经让中国教师痛苦不堪的名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在这种学困生转化无比成功、无比神奇、到处喝彩声的时刻,置身于教育这个谜局中,我们似乎应保持清醒的头脑,时不时站到局外,认识到教育的功能是有限的,它是建立在社会基础上的。如果把教育宣传成是“万能转化器”,那是不负责任和无益于教育发展、无益于树立人才正确培养观的,千万不能将教育研究纯粹理想化、唯美化、泛成功化。具体而言,学困生转化有如下问题是需要我们注意的。

一、解铃还须系铃人

学困生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原因是学校教师能解决的,如对基础较差学生加强辅导、对经济困难学生进行适当资助、对缺少关爱学生以师爱和同学之爱加以弥补等。但是原因有深层次的社会、经济、文化、家庭因素等,把这种种因素造成的学生问题都推给学校是不公平的,片面宣传个别成功转化案例容易造成社会对教育的误解,特别是家长可能会觉得,同样的问题学生,虽然是家庭原因造成的,但是别人报道了能转化为什么你不能转化呢?这就给教师群体施加了不应有的额外压力,长远看增加了教师工作的难度、强度。

例如,在经济大潮冲击下,大量高中生出现不思学习而尝试打工、经商现象,教师的教育究竟能否抵挡住整个社会对学生及学生家长思想观念和行为的选择的影响?当我们的教育收益与教育付出根本不成比例甚至是负相关的时候,当我们国家每年有上百万大学生不适应社会需要找不到合适工作的时候,教师拿什么去转化这些学生?把学生留在学校、留在班级,是否就是真正的对学生负责?

又如,有教师转化因父母离异而情绪大变、无心向学的学困生,安排学生家长在孩子面前假扮恩爱,给孩子一个家庭温馨的错觉,以让学生回归学习的“正轨”。当我们在理解教师良苦用心时,手心里却不禁捏出一把汗:感情破裂的夫妻在一起凑合着做戏,能真和谐不?会出意外不?以牺牲父母双方追求新生活的代价来蒙骗孩子在校读书符合人道不?

以上分析,并非对教师努力的否认,我对教师转化学生的努力是钦佩的,也时时鞭策自己更用心做好自己的教育工作。但是,所谓因果,有因才有果,真正对学生的转化应当解决其真正原因,不应把社会、家庭因素造成的学困生全推给学校教育、推给教师。笔者始终坚信:教师的教育不可能是万能的,解铃还须系铃人。

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有些案例学生对象是从小不喜欢读书学习的,荒废了几年甚至是十来年之后,受教师感化后努力读书,大有进步甚至名列前茅的。接触这类案例时,我常感慨别人的学生怎么学习能力一下子这么强?几年的荒废一朝补了上来,还往往学得比别人好。

这中间很难说没有修饰的成分。如我们熟知的:高中知识尤其是工具科―――语、数、英,以以前学习内容为基础,以前学习内容除了知识外,还有锻炼思维能力的作用,学生身心与学识增长是逐渐累积并培育起来的,学生真能一被感化就把以前落下的知识补上?

以我接触到的学生分析,学生如果一直荒废学业,等到他们升入高中以后,即使因为体会到父母苦心、认识到前程需要学识而重视学业,也学得极其痛苦。没有一定的字词积累、没有一定的功底,要把高中八百字左右的作文写好确实不易,一些学生到了高中以后,不仅是知识没积累,字也写得歪歪扭扭的。这样的学生把某一科用心学起来,达到中等左右水平都需要耗费巨大的精力和毅力。尤其是数学科,有些学生到了高中连初中基础的代数、几何知识都没掌握,这样的学生如何叫他在高中阶段一下子开窍在立体几何和解析几何的海洋中遨游?

哲学上强调主观能动性、强调人的意志力的作用是有前提的,这个前提就是不能违背客观规律。人的学识增长也是有规律的,耽搁时间越长、错过关键发展期越久,学生应付出的努力也就越大并且效果不一定理想。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解冻的过程也需要假以时日,容许学生一步步前进,而不是期许学生以满腔热情一朝融化坚冰。

三、众生平等,关注公平

学困生由于是我们关注的特殊对象,是我们一定时期工作的重点,我们给予他们以更多的关注是应该的,但这种特殊的关注与帮助,最好是额外的,是保证正常水平学生受到合理教育之后的关注与帮助。如果为一个学困生而让全班学生跟着学困生的步子学,则明显有失公平。

有这样一个案例,在初中教学中,某教师为了让某学生学会拼音规则,便在课上让她反复练习给字注音,由简单到复杂。在这里我们就不禁要思考:课上让她反复练习的意思究竟是什么?是不是在课堂上,专门找些字来给她练习,进行提问、纠正、鼓励、帮助?假如是这样的话,课堂上专门为某个学生拿出这个时间对多数学生来讲是否是公平的?因为我们知道,只要是正常学习水平的初中生,拼音规则的掌握是不成问题的,到了初中阶段,语文教学的任务已不再是拼音规则而是上升到更高阶段的内容了。现在为了一个学困生,“让她在课堂上反复练习”,是否占用了全班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教师的教学过分关注这一个学生的一个学习障碍,能否保证正常教学任务的完成?

所以,在这个具体案例中,教师用课下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是可取的,但是在课堂上专门为一个学困生教学、练习小学的内容是否公平则是值得商榷的。

四、立足实际,不事空想

经验教训要想推广、要想有借鉴意义,必须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包括学生问题的相似性、工作环境与生活环境的相似性。但现实中有些教师的做法明显带有矛盾的特殊性,让人无所学起。

例如,曾经有优秀教师介绍转化学生的案例时提到:为了使学生早上上课不迟到,这个教师干脆搬到学生家里去与学生同住,每天督促学生起床再一起到校上学。当时读到这个案例让我热泪盈眶,对这个教师的工作热情深深佩服。但过后回忆起来却不免多了些顾虑:教师住到学生家里,教师的人身安全谁来保障?教师自己的家庭需不需要照顾?学生家庭突然多了一个人来住,会不会产生新的矛盾?学生的家人如果不欢迎外人来住怎么办?教师与学生家庭在这个过程中产生误解算工作纠纷还是家庭纠纷?

诸如此类的问题在教育中是常见的,如学生迟到可能是每一所学校都会碰到的。但我们能不能学上面这种做法却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看,假如能取得学生家长的谅解、假如教师本身家庭没有多少负担、假如学生是可教可感化的,采取这样的教育方式我相信是有效果的,但是,假如家长不理解,那么教师的这种教育方式就可能产生相反的效果。另外,我们在宣传这类教师成功经验的同时,也要给予整个教师群体中不能做到这种程度教育的成员以足够的理解和宽容,因为教师不仅仅是教师,他们也往往具有家庭的角色和社会的角色,如果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绝对不可能顾及到家庭的。而一个连家庭都照顾不好的教师究竟能算多好的教师恐怕也值得我们深入思考。这在现实中已经出现一些转化学困生突出的优秀教师,自己孩子反而成了令人头痛的“问题生”的例子。

五、客观审视教育误区

现在学困生转化研究成果满天飞,给人的一种错觉是不管什么样的学生都可以转化,只要我们关注了、付出了,我们就一定能够得到回报。但现实的社会教育真能做到这样么?

我们现在采取的主要是班级授课制,这种教育方式固有的优点是有利于大规模低成本地培育大量的人才。缺点就在于它无法针对每一个学生的不同水平来因材施教,因为它教学的受众是整个班的学生,我们只能力求我们的教学照顾到尽可能多的学生,却绝对不可能在这种教育模式下要求照顾到每一个学生。

如果把我们教师的工作宣传得好像完全消除了班级授课制的弊端,恐怕也是不诚实、不负责任的。我们碰到了问题,我们的工作有困难,有些并不是教师的错而是整个社会对某段时间最佳教育模式选择必然要付出的代价。作为教育民主化、法制化的体现,我们无须讳言。

学困生转化案例篇3

学习困难学生是指与其同年龄的大部学生相比,在学习上有明显困难,需要特殊教育措施予以补偿的学生,他们学习成绩低下或行为习惯偏差。和大家分享关于学困生转化措施例子材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参阅。

材料一

一、学困生的界定

学习困难学生是指与其同年龄的大部学生相比,在学习上有明显困难,需要特殊教育措施予以补偿的学生,他们学习成绩低下或行为习惯偏差。

学困生一般分为二类:

(1)学习困难学生。主要指学习成绩明显落后于其他同学的学生,这一部分学生是学困生的主体,具有较大潜能。

(2)行为习惯偏差困难学生。这部分学生在行为习惯上,存在较大问题,影响班级正常课堂教学。后两类学生是转化的重点。

二、帮教学习困难学生的具体措施

1、“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根据我班对“学困生”的界定,由教导处统一设计,班主任和语文、数学、英语任课老师对各类学困生进行成因分析(包括思想状况、原有水平、知识结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由年级组按类别进行归类,建立各年级“学困生”成长跟踪档案。

2、营造温馨人际环境

推进“温馨教室”创建,坚持以班主任老师为主体,各科老师协同的团队帮教模式,关注学困生,关心学困生,鼓励他们参加班级活动,不孤立“学困生”,重点做好与学困生的交流沟通、家访工作,保证家校合力,教育同步。各班主任做好典型案例的详细描述和分析工作并记录在《班主任工作手册》。

3、加强学习辅导和管理

备课有层次。教案设计中体现针对“学困生”的内容与问题。 上课有参与。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适当降低难度,调控节奏,鼓励学困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融入课堂。

作业有坡度。加强作业的有效管理,减少数量,注重注重基础题和拔高题。分层设计,勤诊断,勤反馈,勤面批,千方百计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

辅导有策略。课内、课外辅导有机结合,注重学法指导和知识结构梳理。

评价有激励。善于捕捉“学困生”点点滴滴的闪光点,注重学习过程的激励评价,树立“学困生”学习的信心。

4、做好心理辅导工作

做好“学困生”的心理疏导,以个别辅导和团体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排除不良情绪;做好“学困生”档案跟踪和个案研究工作;做好和教师在教育方式上的沟通工作,把握规律,开展转化辅导。

三、总结

学期末时,针对自己的帮教措施,对所帮教的学生结果做出全面分析,并为下一年的帮教措施提供材料。

案例

一、案例介绍

袁某某,男,小学五班学生。成绩较差,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一直昏昏沉沉、无精打采,老是趴在课桌上。不肯写作业,有时干扰同学上课.父亲没读过书.也没有心思管他,似乎对他放弃了。

二、案例分析

产生这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家长方面,家长都较为信奉高标准、严要求这一信条。这样,不但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而且容易让孩子产生挫折感。对于有的孩子来说,尽管自己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可还是不能达到家长和教师的要求。但在教师和家长的眼里,只看到成绩不理想、没有达到他们的期望这一结果,却没有看到孩子为此所付出的努力。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兴趣荡然无存。

2、学生方面,学生的纯朴、善良固然是其优点,但同时也存在少人管教,懒散的缺点。放学后自由的时间较充足,活动的空间大,自有他们的自由天堂,所以学习上的事常常因为现而忘了。有的孩子对于挫折的归因总是倾向于外界或者他人,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所应该承担的责任。久而久之,很容易养成推卸责任、怨天尤人的不良习惯。

三、辅导策略

而针对上面学生的案例,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展开教育教学活动。

1、个别谈心。老师经常与其个别谈心,以全面了解其心理状况、问题行为产生的心理原因。

2、注意多表扬。赞扬可以对儿童产生奇迹,过多批评则塑造自卑、怯懦的“绵羊”;惩罚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和报复心理。在教育过程中注意对他的进步即便是点滴进步也予以及时、热情的表扬。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让他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使他对学习、对生活、对自身逐渐积累信心。

3、与家长沟通与协调。 通过家访,电话联系,家长到校面谈等多种方式,对家长的教育态度表示理解,同时指出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但得不到效果,反而会令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要求家庭多给孩子温暖,共同做好转化工作。指导家庭对策。(如定期检查孩子的作业;指导学习,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多抽时间与孩子交流,对孩子的进步给予及时的鼓励。)

教育孩子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责任,我们不仅仅只停留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更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发现问题及时教育、疏导,使他们成长为具有健康人格的。

材料二

为了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使教育教学工作能面向全体,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让每一个学生掌握“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健体,学会劳动,学会审美”等基本技能。特制定“学困生转化”的具体措施:

一、学困生的确定:简单地说就是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哪学科成绩不合格既为哪科学困生。

二、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在全面调查了解,充分辨别分析,认真摸准情况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学困生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对心理障碍型的管增,重在端正态度或治疗心理疾患,相应方式为个别谈话、心理辅导。对意志薄弱型林家豪,重在意志锻炼;知识断层型谢和兴,重在接上知识链。

三、主动辅导,人格感化。对学困生用爱心、耐心教育学困生。学困生是在学习上出现了困难,在自觉遵守纪律上出现了问题,他们在困难之际,最需要的是恩师的教诲,同时学生的向师性也决定了教师人格感化有重要作用。要善于抓住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教育,因势利导,因材施教。

四、在班级里实行“一帮一”活动,安排特殊座位,以优带差。

五、抓学困生“闪光点”、“传情报”、“送喜报”以激励他们进步。

六、正面鼓励,侧面教育。各班级采取激励措施,对学困生给以适当奖励。哪怕发现学困生身上一点闪光之处,即予以表扬,哪怕发现学困生的一点进步,即予以鼓励,哪怕发现学困生的一处创新,即予以赞美,做到表扬多于批评,做到正面鼓励为主,侧面教育为辅。学困生,更多的是要在爱心呵护下成长。

七、定期做好家访,及进了解后进行的学习和思想状况,努力形成学校、家庭教育的合力,促进学困的转化,并作好记录。

八、“学困生转化”工作中,要全面渗透激励教育,多鼓励、少指责、多表扬,少批评。每一个学生都是发展主体,我们要让学生自我提高,主动发展,把潜能挖掘出来,心理障碍型学生要让学生自觉认识到学习的意义,明确学习的目的,要让学生在外界影响下心理自我健全;意志薄弱型学生要让其自我监督;知识断层型学生要让其主动补习断层所学;环境困惑型学生要让其主动克服家庭困难、社会不良诱惑,摆脱环境阴影。给以期望,发挥罗森塔尔正效应作用。

九、建立“学困生成长档案”,建立学困生跟踪辅导档案,制定计划全程、系列帮扶学困生,能更好地使学困生早日脱困,并促其成才。学生之间结对帮扶,让好的结对榜样带动学困生,发挥榜样作用、监督作用、同化作用。

十、重视学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从根本上转变学困生的思想。

十一、持之以恒,教育不懈。学困生今日脱困了,明日在另一点上又形成新的断层,今天能管住自己,后天就不能管住自己了,因此,使学困生真正走出困境,必须持之以恒,教育上不松劲,行动上不懈气。

总之,“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复杂而有辛勤的劳动,也是一项艰难而长期的工作,决非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不断的开拓探索前进,不断完善和提高。

学困生转化案例篇4

关键词:高职学困生 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近几年,由于高等职业院校大量成立及普遍扩招使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转向大众化,高职院校正在迎来一个低分学生时代,我们将这部分低分学生统称为“学困生”,学困生是指那些学习没兴趣,基础比较差,失去学习信心,在行为习惯和学习方法有明显缺陷的学生。对于学困生,教学方法与手段在育人和知识的传授上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在课堂上使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已经成为当前高职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对高职学生心理特点的分析

对我校部分高职学生进行心理特点的不记名问卷调查,此次问卷调查共发出213份,收回196份。

1.调查大学生的自我评价。从总体上来看,大部分学生对学习自信心不是很足。

在“你是否觉得自信”的调查中,有46%的人选择了有时不大自信,9%的人选择了很自卑,30%的人选择了较为自信,15%的人选择非常自信。

2.大学生活的压力。67%的学生选择压力不是很大,20%的学生选择就业产生的压力很大,其他学生选择没有压力。

3.对知识的获取。43%的学生选择上大学就是为了学知识,37%的学生选择上大学是为了提高个人能力,20%的学生选择两者均得。

4.对专业了解。67%的学生选择“了解”,其余选择无所谓。

5.学生的人际关系。大部分学生感觉跟同学相处的很融洽,只有很少的同学不愿意跟同学沟通了解。

6.学生的学习环境。基本满意。

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心理非常阳光,但是对学习充满了畏惧和自卑,枯燥的理论授课是学生最不愿意学习的,而对动手操作非常感兴趣,部分学生荣辱感不强,自暴自弃,对任何事都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学习被动,课堂气氛不活跃,缺少互动,学生对以后的工作充满了好奇和害怕。

二、帮助学生建立自信

高职学生普遍基础差,存有严重的自卑心理,有些学生从初中甚至从小学就被贴上差生的标签,一点进取心也没有,把大把的时间用到游戏、娱乐、上网、交友等方面。父母也觉得“望子成龙”无望,对孩子失去了信心,放弃教育,有些家庭甚至父子关系紧张。

既然学生存在自卑心理,进入高职学院后,老师首先应该帮助学生建立学习上的自信,不能让学生仍然处在原来的状态。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可以多管齐下,我们这里主要讨论教学手段上的激励。比如,学生在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的Word操作时,可以让学生首先做比较简单的文档,先做个两三页的求职简历、然后图文混排、最后进行几十页的毕业论文的格式设置等一步一步地提高,在对学生的作品点评的过程中多进行鼓励,一定不能贬低学生的作品,告诉学生不要认为自己不行,一定要相信自己,再联系到学生的作品上,每个学生都有做得好的地方,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如果再尽点力就可以做得非常完美,在这方面也可以成为“最优秀的”。

三、强迫学生克服惰性心理

“学困生”之所以学习困难多数是因为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懒得学习,有些学生坐在教室里只是迫于压力不得不这样做,根本不是抱着学习的目的来的,所以在课堂中表现出消极的态度,不是学不会,而是根本懒得学,需要在老师的反复强调或提醒下才能学点。对于学习中遇到的困难通常采取回避的态度,对于不懂的问题采取不管不问的方式处理。

对于惰性太大的学生,可以说用一般教育的方式可能不会奏效,就要采取必要的“强迫”手段去帮助他们克服其自身的惰性,就像拉车的毛驴,必须让人在后面敲打着屁股才能快走。在上课过程中,当讲完一个任务后,马上停下来要求他们在一定的时间内把刚刚讲过的内容做一遍,并且计入考试成绩,这样就强迫学生必须认真听课,每门课的老师都联合起来建立一个协同机制,慢慢就能让学生走出以前的懒惰状态。

另外,给惰性大的学生多布置一些作业,甚至抄书的作业,对于完成任务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同时在“强迫”中,要不断地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鼓励,多督促,逐渐养成习惯,从而最终变“被动”为“主动”,由一个学习的“奴隶”变成学习的“主人”。

四、将德育教育融入课堂

针对学生荣辱感不强的问题,我们在每堂课的教学设计中融入德育教育案例,如在艺术1201班图像处理教学中讲到了镜像效果的制作,这时候我们穿插了德育教育的案例,首先由教师阅读了魏朝曹植的《七步诗》,然后讲述了《七步诗》的由来,从反面教育我们亲人之间不可互相迫害,应和睦相处,同学之间就跟兄弟姐妹一样,要相互爱护。学生听完后感受颇深,有的学生还留下了眼泪,学生听课的注意力也比以前好了。目前,我们在图像处理、3DMax两门课中整理德育教育案例78个,起到了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主要是增强了学生的荣辱感。

五、设计精彩的45分钟

越是不好的学生越要讲究教学方法和手段。课程的设计主要体现在教案设计上,为此我们精心设计了图像处理和3DMax两门课的教案,除了将德育教育案例融入课堂我们还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设计:

1.转变教学方式,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分组分层次开展教学,教师完成了由主导者到引导者角色的转变。

2.采取“1例2提高”模式,解决了学生基础弱的问题,挖掘了学生的创造力。例如,我们在讲到软皮抄封面制作的案例时,教师先讲了一个成熟的案例,学生根据所学基本操作利用课上和课外时间制作两个类似的案例。

3.课堂教学以学生动手为主,教师讲解为辅,发挥高职生动手能力强,喜欢动手的特点,学生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

六、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

动手能力强是高职生的优势,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根据培养方向,我们安排了一些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课程,避免一些枯燥的理论课程,并配备了来自企业的经典案例,我院装潢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在修改前实践课时占55%,修改后实践课程占73%,大大提高了实践课的比例。在课程体系中新增加了就业指导课程,就业指导课程的实施以模拟企业招聘为主,并聘请了企业人事部门的员工组织模拟面试,此举消除了学生对就业的恐惧,掌握了面试的技巧。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对教师的要求高了,教师要理实兼备,随机应变,知识面丰富。

好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有助于全面提升高职院校学困生乃至全部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先进的人才培养方案、合理的课程架构、精彩的一堂课和先进的育人理念这些都有助于改善教学方法和手段,从上而下,整体到局部开展实施。

参考文献:

[1] 何兆菊.做好高职学困生教育转化工作的途径.职业教育研究,2010,(2).

学困生转化案例篇5

关键词:心理健康辅导;后进生;转变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3-147-01

一、案例基本情况

学生姓名:王某 年龄:9 年级:三年级

二、案例社会背景

在当今经济大潮流社会,每个人都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去获得财富,但很多家长投身在紧张的工作之中,久而久之,淡化了与孩子的相互沟通,以至于许多,家庭出现了父母与孩子交流困难,甚至无法沟通的问题.孩子经常性的缺少与父母的沟通,就慢慢地出现了厌学、孤僻、情绪不稳定等一系列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与生活。

三、案例调查

经过调查了解,该生父母常年在外外出打工,处于无人看管状态,生活无规律,思想不稳定,情绪波动较大,导致了他在学习上的松散。

四、个案处理

我认真分析了形成这些不良行为的最关键问题就是:由于家庭的原因,该生长期生活在孤独的环境中,缺少了“爱”的关怀,我认为该生的思想意识中存在一种“爱”缺失。因此,我决定对该生进行充分的心理沟通、交流与指导,重点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对其进行“爱”的教育,采取措施如下:

1、用爱心唤醒沉睡的心灵

“亲其师,信其道;恶其师,疏其道。”爱心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教师爱学生,学生才能理解,理解才能沟通,才能接受。

密切师生关系,教师必须先关心爱护学生,平等待人。教师应该做到让后进生从内心里明白,老师是不会放弃他的,他也是老师眼中的一分子,是班集体的一成员,老师和同学们都是爱自己的,自己也应该关心和爱戴老师和同学们。

为此,我积极创造和该生多沟通的机会,使该生愿意接近自己,对自己说心里话,使之“信我道”。做后进生的朋友,少一些指责,多一些帮助,少一些责备、训斥和白眼,多一些信任、赞扬和期待,设身处地的为后进生着想,帮助他摆脱困境。公正、合理、一视同仁,公平相待每一位学生,不能有亲疏之分,不偏心、不袒护一样的关爱他们,全心全意的教育好每一位学生。教师要言必信,行必果,说话守信用,办事要公道。

2、用“爱心”树立“自信心”

作为后进生,他们的内心深处已经很没自信,他们的心里认为老师不喜欢他们,家长不喜欢他们,同学看不起他们,连他们自己也讨厌自己。有一部分后进生还会出现自卑心理和逆反心理。在这种阴影下,尽管他们还尚存一丝上进心,也会无法对抗强烈的厌学情绪,也就无法对学习产生兴趣。厌学情绪会战胜了他们的学习热情,最终导致恶性循环。我想:此时帮助他树立战胜自我的信心是最关键的。

因此,我本人并要求其他学生,尊重后进生,多鼓励后进生,使之树立自己的自信心。我用信任的眼光看待他,用真诚的言语激励他,及时了解他的想法,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我给他讲述了许多中外闻名的名人,在小时候的学习成绩也是不理想,但经过努力最终成为世界名人的故事。同时告诉他:人的潜力是无穷的,只要充满信心,努力奋斗,就能实现目标,从而形成健康向上的个性心理品质。同时,我也采用了“一帮一”的学习方法,让班里最好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帮助他学习。

3、捕捉其“闪光点”,促其发扬光大

学生是有个性差异的,每一个学生身上都会有其闪光点和不足,后进生也不是“一身黑”,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其身上的闪光点。通过观察,我发现王同学非常热爱劳动,在劳动中还具有一定的指挥才能。我让他担任劳动组长,让他更好地融入到集体中去。我会及时地表扬他,通过劳动方面带动他的学习,从而提高他的学习积极性。

五、案例反思

学困生转化案例篇6

现代艺术设计工作越来越依赖于电脑软件完成,诸如Photoshop、CorelDRAW、AutoCAD、3dsMax一类的艺术设计软件,被认为是进入艺术设计专业领域的敲门砖。在高校设计学专业(代码1305)的课程体系中,艺术设计软件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也占了相当一部分课时比重。然而,设计软件课程同时也是设计学类专业整个课程体系中教学难度较大的,普遍存在学生操作和应用能力培养不够、初学者理解软件知识概念难度较大等等问题。本文从改变设计学专业设计软件课程现有教学模式,提升学生软件应用能力的角度出发,分析现有设计软件教学模式的不足,结合教学实践,探求设计软件课程教学更加合理的教学模式。

二、功能型教学模式与案例型教学模式的对比分析

艺术设计软件课程的教学模式与方法,从教学组织形式上来讲,不外乎以下两种教学模式:一种是以软件各项功能的逐个讲解为典型组织形式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软件教学最为基础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这里,将这种教学模式称为功能型教学模式或功能教学。另一常见教学模式是以案例的逐层深入讲解为典型组织形式的教学模式,在这里,将这种教学模式称为案例型教学模式或案例教学。功能型教学模式与案例型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各有利弊,通常功能型教学模式更着眼于软件基本功能和基础知识的掌握,而案例型教学模式则更强调软件应用能力的习得。这两种教学模式的优缺点对比如表1所示:就两种教学模式而言,案例型教学模式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更利于应用能力的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高;短期内教学效果显著。另外,从设计学专业大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较强而抽象思维能力不足的思维方式特征来看,照葫芦画瓢式的案例教学模式也更符合设计学专业大学生的思维特征。此外,设计软件操作知识多为程序性知识,以教师演示示范和学生复现操作为主要教学方式的案例型教学模式也更适合程序性知识的习得。因此,在实际教学中,以案例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似乎更受教师青睐1。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功能型教学模式与案例型教学模式并非绝对对立的,而往往是可以相互补充的。还有一些观点将艺术设计软件的案例教学表述为“项目化教学”2,其实这两种表述本质都是相通的,都是以案例为主的教学方式。但若要严格辨析,则项目化教学法更强调学生自主动手完成一个设计项目,这种教学方法更适合于高年级的专业核心课程,而对属于低年级专业基础课程的软件课程而言,学生尚不具备独立实施设计项目所必须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因此,严格来说,软件课程是不适合项目化教学的,称之为案例教学更加准确一些。

三、单纯案例教学失败的成因分析

尽管案例教学模式较之功能教学模式有诸多优点而更受青睐,但单纯案例教学存在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其中最显著、对教学影响最大的问题莫过于在案例讲解过程中出现学生思维和理解上的卡壳。在案例讲解的过程中的某些知识点和操作可能出现这样的问题,表现为学生照着教师的方式能做出来,但为什么这样做却不清楚。这些知识点和操作,仅凭案例演示而缺少了对功能原理的认识,有可能成为学生难以逾越的障碍,影响了整体学习过程。而另一方面,这种学习的卡壳往往是隐性的,难以发现问题的存在。缺乏原理性的认识,当变换一个问题情境时,便造成了“照葫芦不能画瓢”“举一不能反三”的情况,从而造成案例教学实质性的失败。据笔者教学的经验来看,这样的问题在设计软件案例教学当中是非常容易发生的,尤其是当学习者为没有计算机和软件操作基础的新手时。学生在软件案例学习的过程中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首先必须明白一点,采用案例教学的前提条件是案例中涉及到的知识点是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点或轻易就能被理解的新知识点。对于初学软件的学生而言,计算机创设问题情境和学生已有认知结构、思维方式及认识经验之间差异较大。在学习软件的过程中我们都是以已有认知结构中的一些知识和经验为原型来理解新的问题并构建新的知识,当这些知识和经验的原型缺失或不易构建起来时,便造成对新知识的理解困难。在软件案例教学中,新的知识点以案例的形式组织起来。就这些知识点而言,有些知识点的认知逻辑是符合学习者已有认知结构的(例如Photoshop中的图层,我们很容易把它想象成透明玻璃纸)。但有些知识的认知逻辑与已有认知结构是不相符的(例如Photoshop中的通道及图层蒙版的概念、3dsMax中材质贴图的概念等,初学者很难想象它是什么),在初学者认知结构中缺乏与之同构的知识或经验,便造成了理解的困难。显然,案例教学中如果对这样的知识不加以提前讲解而直接应用在案例中,便造成了学生思维和理解上的卡壳。从教育心理学的观点来看,有意义的学习的前提条件是在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具备与新知识相联系的知识准备,即先行组织者。在应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某知识点的先行组织者缺位,就容易造成学生理解的困难和学习的卡壳。在软件案例教学中,这样的情况是教育者应该极力避免的。同样,这种案例教学失败的原因也提示了,应对不同性质的教学材料,应该就受教者和知识点本身的认知理解特性来决定是否适用案例教学。因此必须对软件教学中一味鼓吹案例教学的风气提个醒:案例教学不可盲从,先分析一下教学材料和受教者知识结构是否适合采取案例教学!

四、功能先导,案例为主的教学模式

通过上述对案例教学失败原因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中窥见,成功的案例教学必须在纯粹案例型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做一些改进:首先,在备课阶段明确哪些知识点对于学生而言,可能存在认知理解的困难;第二,在案例教学之前要对可能存在认知理解困难的知识点进行功能原理的先期讲解,促使学生在认知结构中建立起进一步理解这些知识的同化点固着点,以便后续案例教学的顺利展开。对于可能存在认知理解困难的知识点进行先期讲解的阶段适用功能型教学模式,对于认知和理解难度不大的知识点,在案例当中直接引出即可。笔者将这种综合性的教学模式称之为“功能先导,案例为主”的教学模式,其本质依然是功能型教学模式与案例型教学模式取长补短的综合运用,但在两种教学模式的适用性和分工上,有着对受教者知识结构以及课程知识体系结构中各知识点认知特性的微观考量。具体说来,功能先导,案例为主的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过程包含以下一些步骤:课程准备阶段:1.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梳理课程的知识点,整理出课程的知识结构体系;2.对课程知识结构体系中的各个知识点按照认知理解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类,找出学生在认知和理解上可能存在困难的知识点,作为在案例教学先期需要单独讲解的知识点;3.根据授课专业培养目标和本专业软件应用方向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教学案例。教学案例的设计要将大纲要求的主要知识点有效地组织起来并融会贯穿在其中;课程实施阶段:4.课程初期,以功能讲解的方式讲授从课程知识体系中单独分类出来的,学生在认知理解上可能存在困难的知识点以及必要的基础知识,授课过程强调对原理的理解(功能先导)。5.在对认知和理解上可能存在困难的知识点的先期讲授的基础上,展开案例教学,完成主要教学过程(案例为主)。6.根据教学实时反馈,对学生尚未很好理解的案例部分及案例未涉及的知识点进行补充教学。为了验证这种功能先导、案例为主教学模式的有效性,笔者在教学中,对环境设计专业AutoCAD、3dsMax课程,尝试实施了这种功能先导、案例为主的教学模式。以3dsMax课程为例,在课前准备方面:首先,根据教学大纲整理出包含所有知识点的本门课程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又在这些知识点中筛选出学生学习时可能存在认知理解困难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主要集中在灯光、材质、渲染部分)。其次,结合环境设计专业的培养要求,设计了居住空间设计效果图制作的教学案例,作为课程教学的主体展开案例教学。在课程实施方面:首先,讲授软件视图操作、基本工具使用、基本几何体创建等基础知识(功能先导)。第二,以案例教学的形式讲授居住空间及内部家具模型的建立方法。此部分涵盖了修改器建模、复合对象建模、多边形建模、面片建模等多个方面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易于理解,采用案例型授课模式(案例为主)。第三,讲授各种灯光、材质和渲染的基本原理知识。这些知识点对于初学者而言存在理解的困难,顾采取功能型授课模式(功能先导)。第四,以案例形式讲授室内空间模型的各种灯光、材质的创建,以及不同流程的渲染设置,并渲染出图,进行后期处理(案例为主)。这里只笼统讨论了3dsMax课程知识结构的认知特征。以上四个步骤,仅为教学过程总体轮廓的描述,在具体知识点和在每一步的执行过程中,均会涉及到功能——案例的进一步分工,具体实施方法不再赘述。从课程作业水平来看,运用了这种教学模式的实验班级作业水平要显著优于以往仅采用案例型教学模式的参照班级。五、功能先导,案例为主教学模式的注意事项经过不断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功能先导,案例为主的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当中还必须注意以下一些事项才能到达理想的教学效果:1.学生在认知和理解上可能存在困难的知识点并不一定都是难点知识。尤其对于初学者而言,某些基础知识点、易混淆知识点也可能成为认知理解有困难的知识点。比如在3dsMax教学中,如不先期辨析“旋转视图”和“选择并旋转(对象)”这两个基本工具的用法(易混淆的基础知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会混淆这两个工具的用法。因此,在功能导入阶段,要视情况选择需要讲解的知识点。2.在案例设计时,有时仅凭一个案例是难以覆盖大纲要求的所有知识点的。如有必要,需设计多个教学案例,但教学案例不宜过多(不宜超过4个),太多的教学案例反而会琐碎、重复而疏于概括性。3.采用案例型教学模式就必须打破以往的章节教学观念,如3dsMax室内效果图制作的讲授,在案例教学中,建模、材质、灯光、渲染几部分间或有之,就不能按照传统的章节结构来安排教学,应视案例设计和教学情况灵活调整。

作者:滕兆烜 谭琢麒 刘宏利 单位: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注释:

1.张光俊.案例教学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美术大观,2011(02):202-203.

2.吴营.艺术设计软件项目化案例教学法探讨[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27(2):122-123.

学困生转化案例篇7

1.推广实践教学

理论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指导实践,教师和学生均应转变观念,理论学习并不是最终目的,实践才是最终目的。对此,首先,教师要完善相关实践配套教材,用于指导学生进行实践,工商管理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教师安排课程要做出改变,避免出现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脱节的状况,合理安排课时,做到学生在学习基本的理论时候可以有足够的时间去实践;再次,学校要筹集足够的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只有当相关基础设施完备时,学生才有机会进行实践。为此学校必须要多方面筹集资金,与此同时,必须培养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使其为实践教学做出贡献。

2.开展案例教学模式

牛顿曾说过:“我成功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功的案例对于工商管理教学而言至关重要。首先,案例的建立要适应教学的需要,要与教学内容相适应,这样才能让学生从中得出正确的思考;其次,对于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而言,要提供不同的案例,这样学生才能从中学到自己的知识,太过简单或太过困难的案例都是不合理的,不利于学生消化吸收。就工商管理专业而言,有些知识较易理解,在这一些问题上,案例可以相对少些;对于那些理解起来相对困难的知识应该多一些案例,以便学生可以从中吸取实践经验。案例教学模式的开展不仅需要国家加大对案例的搜集工作,将合理的案例收入库中,也需要教师对案例有所研究,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案例的理解。

3.实行研究型教学模式

工商管理这门学科需要培养相关的创新型人才,以便为未来社会的发展打下基础。而研究型教学模式正是致力于开发学生的创新思想,在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他们的思维得到了极大的开阔,实践能力也会有所提高。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实现需要教师从权威者转变为指导者,学生要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吸收;研究型学习模式的开展需要学校与社会有良好的交际,以便为学生提供相关的案例依据,这就需要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努力。

二、工商管理教学模式的转变也需要师生的一些转变

1.教师需做出的一些改变

上面提到的一些新的教学模式均需要教师在角色上有所转变,而且对教师能力的要求也较高。对于工商管理这个实践性知识重于理论性知识的专业而言,教师更应转变自己的角色,为学生提供实践性指导。而在此转变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加强对自己专业课的实践理解能力,加强对案例的思考,以便引导学生从理论学习的层面向实践学习的层面转变。

2.学生需做出的一些改变

工商管理教学模式的改变是为学生服务的,是为了培养更多的有用人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新的教学模式的开展离不开学生的一些改变。学生在新型的教育模式中,应该在对自己有信心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对自身思考能力及创新能力的提高,这就需要学生学会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发现并解决问题。无论哪种新的教学模式,均需学生独立思考,得出对问题的看法,这样才会有利于自己未来的就业。

以上对于工商管理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以及一些新的教学模式的思考只是初步研究,相信经过众学者的讨论研究会得出更好的建议。总之,工商管理教学模式的转变至关重要,这对国家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有极大的影响。

学困生转化案例篇8

通过这些直观的案例,引起学生的兴趣,再由这些案例引导学生思考:(1)什么是药物?(2)药物中间体可以分为哪些大类?它们化学结构特征分别什么?(3)药物存在的意义何在?不同的药物中间体分别起到什么作用?(4)我国是否存在滥用药物的情况?要杜绝这种情况有什么有效的措施?针对上述提出的问题,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首先在此教学过程中把学生分成了四组,每组学生各自进行讨论,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他们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分析问题,讨论并解决问题,并要求各组选择一名同学对本组讨论内容进行总结归纳,而后教师深入细致讲解药物中间体的理论知识并最后总结:药物指用于诊断、防治疾病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和生物制剂。生活中常见的药物主要含以阿司匹林等药物为代表的解热镇痛药,抗菌药,消化系统药,镇咳、祛痰、平喘药,镇静催眠药。它们已经深入了大家的生活,但我们要理性看待药物,既要看到药物对于人类的巨大贡献,也要做到不滥用药物。

2案例教学法教学效果评价

2.1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积极性案例教学法重视学生参与,选取与他们生活相关的案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找到了获得专业知识的有效途径,让学生感受到专业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使精细化学品化学课程变得更加丰富,不再单调无味。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双向和多向互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带给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主动参与的乐趣。

2.2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案例教学是一种开放、动态的教学方式,在这种良好、宽松的创造环境里,学生具有较大的自由度和展现自我的机会,使得学生不固守陈规,能积极探索,能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推断出多种新的、合理的答案。通过案例教学,激发了学生的这种创造性思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2.3促进了理论知识向实践的转化,提高了教学质量案例教学法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特定的教育情景,学生在短时间内具有接触并处理大量实际问题的机会,从而成为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使学生感同深受,促进学生利用已学的理论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加深对精细化学品化学课程的理解,提高了学习能力,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高。

3结语

案例教学法是精细化学品化学教学中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它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将理论知识向实践转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但在实施案例教学的过程之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如在课程教学中有些知识点由于案例选择存在困难,或选取的案例不够准确,因此在案例的累积和选择上对教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讨论的过程之中也存在部分学生参与不够积极等问题。因此,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形式,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努力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上一篇:非主流伤感范文 下一篇:杯弓蛇影的道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