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弓蛇影的道理范文

时间:2023-11-20 20:15:11

杯弓蛇影的道理篇1

1、事实真相尚未揭晓,我们先不要杯弓蛇影,庸人自扰。

2、杯弓蛇影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遇事不能惊慌,而要善于发现现象背后的原因。

3、我们所以反对儿童看恐怖电影,就是怕他们会杯弓蛇影,吓坏自己。

4、你一直这样杯弓蛇影到时候你自己也很迷茫。

5、目前这时刻,最怕大家疑神疑鬼,杯弓蛇影,弄得人心惶惶。

6、那里又不是龙潭虎穴,你就不要杯弓蛇影,疑神疑鬼了。

7、做了亏心事的人,就会整天杯弓蛇影,心神不宁。

8、他胆子很小,常常杯弓蛇影,自己吓自己。

9、大伙儿看了这恐怖片都没事,只有他吓了一身汗,真是杯弓蛇影。

10、我给你讲的都是一些真理,你就不要到处杯弓蛇影的了。

11、她不知道从哪里听到要地震的消息,整天杯弓蛇影,稍有动静就慌作一团。

12、这会儿是他在摇桌子,不是地震,()你别杯弓蛇影地吓自己了。

13、看你杯弓蛇影,焦虑不安的样子,我只好告诉你事情的真相。

14、自从上次从世纪欢乐园的“鬼屋”中出来,他就一直杯弓蛇影,疑神疑鬼。

15、你别笑我杯弓蛇影,凡是遭过小偷的人,一有风吹草动便觉惶惶难安。

16、凡是杯弓蛇影的人都不会把一个真理坚持很久的,要不了多长时间他就会动摇的。

杯弓蛇影的道理篇2

含有蛇的成语

1、骇龙走蛇

2、牛鬼蛇神

3、龙蛇飞舞

4、行行蛇蚓

5、长虺成蛇

6、龙头蛇尾

7、岁在龙蛇

8、蛇欲吞象

9、为蛇画足

10、鲸吞蛇噬

11、笔底龙蛇

12、毒蛇猛兽

13、飞鸟惊蛇

14、笔走龙蛇

15、灵蛇之珠

16、为蛇添足

17、强龙不压地头蛇

18、蛇食鲸吞

19、一龙一蛇

20、杯蛇鬼车

21、一蛇两头

22、虚与委蛇

23、蛇蝎为心

24、龙鬼蛇神

25、蛇化为龙不变其文

26、虎头蛇尾

27、龙屈蛇伸

28、膝语蛇行

29、为虺弗摧为蛇若何

30、打蛇打七寸

31、枭蛇鬼怪

32、龙蛇混杂

33、佛口蛇心

34、贪蛇忘尾

35、打草蛇惊

36、封豨修蛇

37、拨草寻蛇

38、蛇蝎心肠

39、握蛇骑虎

40、杯蛇幻影

41、弓影杯蛇

42、蝮蛇螫手壮士解腕

43、长蛇封豕

44、惊蛇入草

45、一字长蛇阵

46、蛇口蜂针

47、画蛇著足

48、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49、杯中蛇影

50、春蚓秋蛇

51、蛇头鼠眼

52、三蛇七鼠

53、人心不足蛇吞象

54、打草惊蛇

55、草蛇灰线

56、豕分蛇断

57、壁间蛇影

58、杯弓蛇影

59、龙蛇飞动

蛇的成语解释

1,飞鸟惊蛇 比喻:像飞鸟入林,受惊的蛇窜入草丛一样。形容草书自然流畅。

2,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比喻:比喻在某件事情上吃过苦头,以后一碰到类似的事情就害怕。

3,蛇食鲸吞 比喻:蛇食:像蛇一样吞食。鲸吞:像鲸一样吞咽。比喻强者逐步并吞弱者。

4,毒蛇猛兽 比喻:泛指对人类生命有威胁的动物。比喻贪暴者

5,恶龙不斗地头蛇 比喻:地头蛇:比喻称霸一方的人。比喻外来者尽管很厉害,也斗不过本地的恶势力

6,春蛇秋蚓 比喻:见“春蚓秋蛇”。

7,蛇蝎心肠 比喻:蝎:一种毒虫。有蛇蝎一样狠毒的心肠。形容人心狠毒。亦作“蛇蝎为心”。

8,杯蛇鬼车 比喻:指因疑虑、惊惧导致幻觉中产生的怪物。杯蛇,“杯弓蛇影”之省;鬼车

9,龙蛇飞动 比喻:仿佛龙飞腾,蛇游动。形容书法气势奔放,笔力劲健。

10,人心不足蛇吞象 比喻:比喻人贪心不足,就象蛇想吞食大象一样。

11,杯中蛇影 比喻:同“杯弓蛇影”。

12,龙鬼蛇神 比喻:喻奇诡怪僻。

13,一龙一蛇 比喻:比喻人的处藏或出或处,或显或隐,随着情况的不同而变更。

14,一蛇两头 比喻:比喻阴险凶恶的人。

15,强龙不压地头蛇 比喻:比喻实力强大者也难对付当地的势力。

16,杯影蛇弓 比喻:同“杯弓蛇影”。

17,虚与委蛇 比喻:虚:假;委蛇:随便应顺。指对人虚情假意,敷衍应酬。

18,龙头蛇尾 比喻:比喻开头盛大,结尾衰减

19,笔走龙蛇 比喻: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

20,长蛇封豕 比喻:长蛇和大猪。比喻贪暴者。

21,封豨修蛇 比喻:见“封豕长蛇”。

22,封豕长蛇 比喻:封:大;封豕:大猪;长蛇:大蛇。贪婪如大猪,残暴如大蛇。比喻贪暴者、侵略者。

23,惊蛇入草 比喻:形容草书写得矫健而活泼。

24,画蛇添足 比喻: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

25,龙蛇飞舞 比喻:见“龙蛇飞动”。

26,蛇头鼠眼 比喻:形容人的面相丑恶,心术不正。亦作“蛇眉鼠眼”。

27,弓影杯蛇 比喻:见“弓影浮杯”。

28,蝮蛇螫手,壮士解腕 比喻:手腕被腹蛇咬伤,便立即截断,以免毒液延及全身,危及生命。比喻事到紧要关头,必须下决心当机立断。也比喻牺牲局部,照顾全局。

29,骇龙走蛇 比喻:龙蛇被掠走。形容声势浩大。

30,蛇蝎为心 比喻:蝎:一种蜘蛛类的毒虫。形容心肠狠毒。

31,打草惊蛇 比喻:原比喻惩甲菟乙。后多比喻做法不谨慎,反使对方有所戒备。

32,打草蛇惊 比喻:见“打草惊蛇”。

33,拨草寻蛇 比喻:比喻招惹恶人,自找麻烦。

34,杯弓蛇影 比喻: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35,虎头蛇尾 比喻:头大如虎,尾细如蛇。比喻开始时声势很大,到后来劲头很小,有始无终。

36,贪蛇忘尾 比喻:比喻只图眼前利益而不考虑后果。

37,蛇化为龙,不变其文 比喻:比喻无论形式上怎样变化,实质还是一样。

38,行行蛇蚓 比喻:形容字体如蛇蚓盘绕,难以辨认。

39,蛇口蜂针 比喻:比喻恶毒的言词和手段。

40,枭蛇鬼怪 比喻:比喻丑恶之徒。

41,打蛇打七寸 比喻:比喻说话做事必须抓住主要环节。

42,草蛇灰线 比喻:比喻事物留下隐约可寻的线索和迹象。

43,画蛇著足 比喻: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同“画蛇添足”。

44,佛口蛇心 比喻:比喻话虽说得好听,心肠却极狠毒。

45,蛇欲吞象 比喻:蛇想吞下大象。比喻贪欲极大。

46,豕分蛇断 比喻:比喻支离破碎。

47,杯蛇幻影 比喻: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同“杯弓蛇影”。

48,鲸吞蛇噬 比喻:像鲸鱼和蛇一样吞食。比喻侵吞兼并。

49,握蛇骑虎 比喻:比喻处境极其险恶。

50,养虺成蛇 比喻:比喻纵容敌人,听任其强大起来。

51,为虺弗摧,为蛇若何 比喻:虺:小蛇;弗:不;摧:消灭。小蛇不打死,大了就难办。比喻不乘胜将敌人歼灭,必有后患。

52,壁间蛇影 比喻:比喻疑神疑鬼,徒自惊扰

53,龙蛇混杂 比喻:比喻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

54,一着被蛇咬,三年怕井绳 比喻:比喻在某件事情上吃过苦头,以后一碰到类似的事情就害怕。

55,蛇心佛口 比喻:佛的嘴巴,蛇的心肠。比喻话虽说得好听,心肠却极狠毒。

56,一字长蛇阵 比喻:排列成一长条的阵势。形容排列成一长条的人或物。

57,笔底龙蛇 比喻:犹言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

58,春蚓秋蛇 比喻:比喻字写得不好,弯弯曲曲,象蚯蚓和蛇爬行的痕迹。

59,为蛇画足 比喻:《战国策·齐策二》:“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后以“

60,龙屈蛇伸 比喻:喻君子受屈而小人得志。

61,三蛇七鼠 比喻:比喻为害的东西多。

62,佛心蛇口 比喻:比喻话虽说得好听,心肠却极狠毒。

63,膝语蛇行 比喻:跪着说话,伏地而行。极言其畏服。

64,蛇影杯弓 比喻:把酒杯中的弓影当成了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自惊自怕。

65,岁在龙蛇 比喻:《后汉书·郑玄传》:“五年春,梦孔子告之曰:‘起,起,今年岁在辰,来年岁在巳。’既寤,以谶合之,知当命终,有顷寝疾。”李贤注:“北齐刘昼《高才不遇传》论玄曰‘辰为龙,巳为蛇,岁至龙蛇。贤人嗟,玄以谶合之’,盖谓此也。”岁,岁星;龙,指辰;蛇,指巳。后谓命

66,牛鬼蛇神 比喻:牛头的鬼,蛇身的神。原形容虚幻怪诞。后比喻社会上形形色色的坏人。

67,为蛇添足 比喻:见“为蛇画足”。

68,长虺成蛇 比喻:虺:小蛇,毒蛇。指养奸遗患。比喻纵容敌人,听任其强大起来。而留下

69,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 比喻:比喻遭过一次挫折以后就变得胆小怕事。同“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70,灵蛇之珠 比喻:即隋珠。原比喻无价之宝。后也比喻非凡的才能。

杯弓蛇影的道理篇3

在这如此纷繁的情绪面前,人们显得那么茫然、无奈。有时它像明媚的阳光,有时却如满天的阴霾,这阴阳两面,既给人喜乐,也给人阴郁。高兴时人们会扬眉吐气,忧郁时人们却独缩一隅。那么,中医如何对待这变幻莫测的情绪带来的心理疾患呢?

“心病还须心药医”,是历代医家在长期医疗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条治疗经验。它告诉我们,精神因素引起的疾病,单纯依赖药物治疗是不能奏效的,而只有从心理方面去寻找“钥匙”,才能促进疾病的痊愈。

“世界心理学的第一个故乡是中国”

古往今来,人们对此作了大量的研究。美国学者墨菲曾说过:“世界心理学的第一个故乡是中国。”这可从中医学的奠基之作《内经》中得到证实,此书所论及的医学心理学内容极为丰富,从基本理论到临床实践涵盖极广。情志是《内经》尤为重视的,提出了“七情”致病学说,同时还着重讲述了“悲胜怒”、“恐胜喜”、“怒胜思”、“喜胜悲”、“思胜恐”的情志相胜法,通过转换情志刺激系统来调和七情。后世医家无需药物,只用此几种情志相胜法来治疗七情失调的病症,往往都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唐代由我国官办的第一所医学专科学校“太医署”,就将咒禁作为独立的学科而出现,实际上咒禁是从“祝由”发展而来的一种心理调整术。它是用来叱责天地中的“神灵”作怪,力图驱逐天地“神灵邪魔”的一种治疗方法,有其封建迷信的色彩,其中不乏糟粕,但它同时也有心理暗示的治疗作用,是一种用心理疗法控制疾病的方法。中医心理疗法可谓丰富多彩,妙趣横生,千百年流传下来了许多诊疗奇闻佳话。

激怒法,文挚冒死治好齐王

据史书记载,最早在临床上应用心理疗法的是战国时代(距今2500多年)的民间医生文挚,他成功地运用激怒法治好了齐王的忧郁症,自已却被怒气冲天的齐王残酷地杀害了。

文挚是宋国人,他洞明医理,晓通医术,因此,救人无数,名扬千理。有一次,齐国国君齐王得了忧郁症,终日胡思乱想,闷闷不乐。太子和大臣们很是着急,商议决定到宋国去请文挚来为齐王治病。

文挚来到齐国,通过了解病情及详细诊断后,认为齐王是气阻不通,引起胸膈三焦不畅,郁闷在心而发此病。便退出来对太子说道:“大王所患的忧郁症我可以治愈。不过,大王在病愈后一定会杀掉我。”太子听后感到很惊讶,文挚解释说:“大王的忧郁症可以用使他发怒的方法来治愈。若不使大王发怒,症就治不好;若使大王发怒,则大王必杀文挚无疑。”太子听罢,向文挚深深一拜,恳切地说:“父王的病就全靠您来治疗,请您千万不要有所顾忌。如果父王病愈之后要杀您,我和母后一定以死相救。父王会看在我和母后的面上饶恕您的。”文挚思索片刻,定下决心说:“好!我愿意冒死的危险为大王治病!”

于是,文挚便把如何激怒齐王的治疗方案详细地向太子说明。太子听后,连连点头:“好!好!”文挚说罢就径直走了。齐王三次请他,他都没有去,齐王已经生气了。第四次再约文挚,他一到连招呼也不打,穿着鞋子登上了齐王的床,齐王很不高兴,又见文挚用鞋踩着他的衣服大声询问病情,语言粗鲁,出言不逊,齐王气得把头侧过来,不理睬文挚。文挚这时又火上加油地向齐王说了一些不三为四的话,对齐王充满了讽刺、挖苦、讥笑之意。齐王万万没有想到,平时各国国君见到自已都毕恭毕敬,唯唯诺诺,这么一个普普通通的民间医生,竟然如此妄自尊大、目中无人。他再也按奈不住心头怒火,怒不可遏地从床上跳起来,呵斥文挚。突然,齐王觉得一阵恶心,接着哇哇大吐。吐后,顿时觉得心胸开朗,精神爽快,过了二、三天便恢复了健康。

齐王的病虽然好了,但是怒气未消,他念念不妄文挚对他的无礼,一定要杀死文挚以解心头之恨。太子和王后齐齐跪在齐王面前,讲明事情的缘由,苦苦地哀求齐王敕免文挚。但是,齐王一向刚愎自用、专横跋扈,哪里听得进去,非要杀死文挚不可。最后,齐王到底还是用油鼎把文挚活活地烹杀了。

这个历史事件,被史学家记载下来,成为医学史上首次运用心理疗法的记录,文挚也因成为首次运用心理疗法的医生而名垂千古。然而,这样一代名医,竟然被治愈的病人――齐王残酷地杀害了,这不能不说是历史上的一大悲剧!

文挚治疗齐王的忧郁症,运用的是中医五行学说“思伤脾”、“怒胜思”的原理。齐王长期忧伤思虑,致使脾、胃功能受损失调,不能消化饮食,饮食不消化则停滞于胃脘中,使齐王更觉得心胸满闷,更加忧郁,从而形成恶性循环。齐王的盛怒刺激了脾胃,使其加强了蠕动,因而将停滞于胃中的宿食吐出,于是顿感心胸宽畅,精神爽朗,忧郁尽除。这种有意识地采用相对的情志,通过刺激和调节的作用,从而达到控制和战胜疾病的疗法,就是“以情胜情”。

“以情胜情”疗法与中药治病的“以毒攻毒”原理是相同的,所谓寒症用热药,热症用寒药也是这个道理。非正常的情绪变动,对人的肌体是一种不良的刺激,甚至可以导致疾病的发生。但是由于补偏救弊的协调原理,使致病的情志反过来又能起到治病的作用。这种“以情胜情”的心理疗法在传统的中医学上确实有着特殊的意义。

转移法,叶天士妙治红眼病

转移病人注意力,也是心理治疗常用的一种方法,这一方法适用范围较广,可用于因过分注意而产生的病态条件反射;以及由于患者过分关注自已的病痛,以致对疾病的治疗、康复产生障碍者。古代医家擅长此法者不乏其人,许多成功的医案对后学者有极大的启示作用。

据说清代名医叶天士曾经遇到一个红眼病人。此人双目红肿,经久不消,患者忧虑万分。叶天士给他作了检查,开了药方,并且严肃地对他说:你的眼疾并不严重,吃一两帖药就会好,我担心的是你的脚在7天之内必会生痈毒,弄不好可能有生命危险。患者一听,大惊失色,哀求他设法防治。叶天士告诉他说,活命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从即日起,每天用右手擦左脚左脚心三百六十次,用左手擦右脚心三百六十次,连续7天,可能还有一线希望。那人回去后依法行事,果然脚上没有长出痈毒,红眼病也好了。当他向叶天士道谢时,叶氏笑着说:“脚底生痈是假的,我见你因患眼病而忧心忡忡,而这眼病恰恰又与精神忧郁有关,不解除你的心病,眼病怎么会好怩?叫你按摩脚底是分散你对眼病的注意力,这样,红眼病就容易痊愈了。”

叶天士的治法极妙,对迫在眉捷的目疾轻描淡写,却反将患者注意中心引向足心。这样做一来转移了患者对病位的过度关注,二来蕴含了中医上病下治之理,因足心乃肾经井穴涌泉,而目红肿痛属实属火,心注于足,手擦足心可起到降心火、升肾水的作用,水火交泰则益于目疾消除,真可谓一举两得。

无独有偶,现代著名老中医蒲辅周也用过这样的心理疗法。浦老在临床曾碰到一反胃病者,一闻药味,立即作呕。蒲老深思熟虑后,以小半夏汤(半夏、生姜)加红糖治之。他首先向病家解释,这不是“药”,而是生姜红糖汤。其次说药后两脚心可要发热,如果脚心发热,病就痊愈。病者服后,用意于两脚心,结果一口也没呕,待药力发挥作用后,反胃呕吐就此止住。

悲胜喜,御医以悲情治笑病

以“悲胜喜”的典型实例也有很多,如有一前辈李某,是归德府鹿邑县人。李某世代为农,癸卯年间乡试得中举人。他的父亲因为高兴,禁不住放声大笑。到了春天,李某又考中进士,他父亲笑得更加厉害了,过了十年,李某又提升为谏院的官员,他父亲的大笑也就成了难以治愈的病症。开始时,李某父亲的大笑时继时续地发作,后来就从早到晚不能停止了。

李某为此非常忧虑,顺便把这个情况告诉了太医院的一位御医。御医授意李某,就让家中人欺骗他父亲说:“大谏李某得病已经死了!”他父亲听了转喜为悲,痛哭欲绝,几乎昏死过去。就这样经过了十天,他父亲的笑症逐渐地好了。家中人又谎言李某来信说他的病得到御医赵大夫的治疗,死而复生。他父亲也就不再悲伤,从此笑症没再发作病就好了。

这则典故绘声绘色,治法也实在有趣。《素问・宣明五气》说:“精气并于心则喜。”《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心,在志为喜,喜伤心,恐胜喜。”此故事因过喜则伤到心志,故反之以悲情治疗,属“实则泻其子”之法,最终使病人能不药而愈,可见这位御医真是高明的医生。

思胜恐,乐广化解“杯弓蛇影”

《晋书・乐广传》记载了这样一则成语故事:从前有个做官的人叫乐广。他有位好朋友,一有空就要到他家里来聊天儿。有一段时间,他的朋友一直没有露面,乐广十分惦念,就登门拜望。只见朋友半坐半躺地倚在床上,脸色蜡黄。乐广这才知道朋友生了重病,就问他的病是怎么得的。朋友支支吾吾不肯说。经过再三追问,朋友才说:“那天在您家喝酒,看见酒杯里有一条青皮红花的小蛇在游动。当时恶心极了,想不喝吧,您又再三劝饮,出于礼貌,不好拒绝乐广的好意,只好十分不情愿地饮下了酒。从此以后,心里就总是觉得肚子里有条小蛇在乱窜,想要呕吐,什么东西也吃不下去,到现在病了快半个月了。”

乐广心生疑惑,酒杯里怎么会有小蛇呢?但他的朋友又分明看见了,这是怎么回事儿呢?回到家中,他在殿内里踱步,分析原因。他看见墙上挂着一张青漆红纹的雕弓,灵机一动:是不是这张雕弓在捣鬼?于是,他斟了一杯酒,放在桌子上,移动了几个位置,终于看见那张雕弓的影子清晰地投映在酒杯中,随着酒液的晃动,真像一条青皮红花的小蛇在游动。

为了解除朋友的疑惑,乐广马上用轿子把朋友接到家中,请他仍旧坐在上次的位置上,仍旧用上次的酒杯为他斟了满满一杯酒,问道:“你再看看酒杯中有什么东西?”那个朋友低头一看,立刻惊叫起来:“蛇!蛇!又是一条青皮红花的小蛇!”乐广哈哈大笑,指着壁上的雕弓说:“您抬头看看,那是什么?”朋友看看雕弓,再看看杯中的蛇影,恍然大悟,顿时觉得浑身轻松,心病也全消了。“杯弓蛇影”这一成语由此而来,也作“蛇影杯弓”,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虚惊一场。

这一成语典故,说明恐惧引起的疾病,可以用“没思”的方法来解除,从而使疾病消除,恢复健康。以思胜之,主要是通过“思则气结”,以收敛涣散的神气,使病人主动地排解某些不良情绪。同时这则故事还向我们说明了一个道理,即心病还须心药来医,乐广明白客人得的是心理疾病,所以用心理暗示的方法引导客人,对症下药,使得病人“豁然意解,沉疴顿愈”。

杯弓蛇影的道理篇4

迈步走进校园大门,在走道的两旁,细心的你会发现这里多了一到靓丽的风景线——成语OK漫画秀。  一幅幅风格各异的漫画吸引着我的脚步,我想画廊走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色彩斑斓的漫画——守株待兔。那只兔子膘肥体壮,穿着白色的衣衫,可惜已经折断了脖子,躺在地上奄奄一息了。旁边的一个农民放下手中的锄头,两眼闪着贪婪的目光。灰色的木桩,嫩绿的禾苗,湖蓝的天空,色调是那么夸张,让人眼花缭乱。我边看边想:可怜的兔子呀,你后面有恶狼的追捕,前面有木桩挡住去路,慌不择路的你最终还是狠狠地撞在木桩上,悲惨地死去,成就了农夫的一顿丰盛的晚餐。愚蠢的农夫心花怒放,白捡了一只硕大无比的肥兔子,还以为老天显灵,赐给他一根神奇的木桩,让他从此以后不用劳动,天天可以吃到鲜美的兔子肉了。直到田野荒芜,杂草丛生,守株待兔的人最终两手空空。  旁边是一幅“百步穿杨”的漫画。那射手信心十足,微微地扬起嘴角,眼里流露出一丝自信的微笑。一个扎实的弓步,挽弓搭箭,直指前方。前方有的是什么,没有大杨树,只有一个立着的靶子,红色的靶心正在等待飞箭的到来。这画面栩栩如生,把射手胳膊上每一块结实的肌肉都表现地恰到好处,他的眼光有着鹰隼一般的锐利。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仿佛从他威武完美的姿势里看到他经年累月练习射箭洒下的汗水。  “画蛇添足”的漫画显得有点异类,因为周围的漫画都是尽量多地涂上色彩,惟有它是用黑色的线条勾勒的。一条长蛇趴在地上,在身体的两侧是笨拙的四条腿。像龙吗,龙没有这么瘦小的身躯;像蜥蜴,蜥蜴也没有这样绳子般的尾巴;那蛇眨巴着眼睛似乎在抱怨,我“蛇行”的样子向来是优美无比,现在这个样子让我寸步难行啊!黑色的线条是那么流畅,简单的几根线条给人无限的想像。我猜想:这幅画的作者一定是个国画高手,能把把墨线处理地如此精省,肯定是下了不小的苦功。  还有“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杯弓蛇影”、“南辕北辙”等许多漫画都能给人美的享受。“成语OK漫画秀”让我们在想像的海洋中遨游,增长的见识,陶冶了情操,丰富了课余生活。

杯弓蛇影的道理篇5

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及解释:

狐朋狗x:泛指一些吃喝玩乐、不务正业的朋友。

行同狗彘:旧时指人无耻,行为和猪狗一样。

蝇营狗苟:比喻为了追逐名利,不择手段,象苍蝇一样飞来飞去,象狗一样的不识羞耻。

猪卑狗险:比喻卑鄙阴险的人。

椎埋狗窃:指抢杀偷盗,不务正业。

狗心狗行:比喻歹毒的心肠、行为。

狐鸣狗盗:指作恶偷盗之徒。旧时统治者对造反者的贬称。

狐朋狗党:泛指一些吃喝玩乐、不务正业的朋友。

行若狗彘:指人无耻,行为像猪狗一样。

行同狗豨:豨:猪。人的行为丑恶,如同猪狗一样。形容人的行为卑鄙恶劣到了极点。亦作“行如禽兽”、“行若狗彘”、“...

鸡肠狗肚:比喻狭窄的度量,狠毒的心肠。

鸡飞狗叫:把鸡吓得飞起来,把狗吓得直叫唤。形容乱成一团。

鸡飞狗跳:把鸡吓得飞起来,把狗吓得到处乱跳。形容惊慌得乱成一团。

狼嗥狗叫:形容恶人狂呼乱叫。

驴鸣狗吠:形容文字言语拙劣。同“驴鸣犬吠”。

牛黄狗宝:牛黄,牛胆囊中的结石;狗宝,狗脏器中的凝结物。两者都是内脏病变的产物,因以喻坏透了的心肠。

狐群狗党:比喻勾结在一起的坏人。

鸡飞狗走:走:跑。鸡乱飞,狗乱跑。形容因极端惊恐而混乱不堪。

鸡零狗碎:形容事物零碎细小。

鸡鸣狗盗:鸣:叫;盗:偷东西。指微不足道的本领。也指偷偷摸摸的行为。

鸡鸣狗吠:鸡啼狗叫彼此都听得到。比喻聚居在一处的人口稠密。

狼心狗肺:形容心肠象狼和狗一样凶恶狠毒。

狼心狗行:心肠似狼,行为如狗。比喻贪婪凶狠,卑鄙无耻。

驴心狗肺:比喻人心凶狠恶毒。

声色狗马:声:歌舞;色:女色;狗:养狗;马:骑马。形容剥削阶级荒淫无耻的生活。

鼠窃狗盗:象老鼠少量窃取,象狗钻油偷盗。指小偷小摸。

鼠窃狗偷:象老鼠少量窃取,象狗钻油偷盗。指小偷小摸。

兔死狗烹:烹:烧煮。兔子死了,猎狗就被人烹食。比喻给统治者效劳的人事成后被抛弃或杀掉。

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

【鼠】鼠目寸光 鼠肚鸡肠 鼠窜狼奔 鼠迹狐踪 鼠窃狗盗 投鼠忌器 贼眉鼠眼 胆小如鼠

【牛】牛鬼蛇神 牛鼎烹鸡 汗牛充栋 对牛弹琴 九牛一毛 小试牛刀 卖剑买牛 气壮如牛

【虎】虎视眈眈 虎口余生 虎头虎脑 虎背熊腰 虎头蛇尾 虎落平阳 虎穴龙潭 放虎归山 谈虎色变 如虎添翼 骑虎难下 为虎作伥 与虎谋皮 藏龙卧虎 狐假虎威 羊入虎口 狼吞虎咽 龙行虎步 龙吟虎啸 龙争虎斗 龙盘虎踞 龙腾虎跃 生龙活虎 降龙伏虎

【兔】兔死狐悲 兔死狗烹 狡兔三窟 鸟飞兔走 守株待兔

【龙】龙腾虎跃 龙飞凤舞 龙马精神 龙凤呈祥 画龙点睛 来龙去脉 攀龙附凤 群龙无首 降龙伏虎 一龙一猪 老态龙钟 笔走龙蛇 龙潭虎穴 叶公好龙 望子成龙 车水马龙 人中之龙

【蛇】蛇蝎心肠 画蛇添足 惊蛇入草 龙蛇混杂 杯弓蛇影 牛鬼蛇神 打草惊蛇 虚与委蛇 笔走龙蛇 春蚓秋蛇

【马】马到成功 马不停蹄 马革裹尸 一马当先 老马识途 汗马功劳 万马奔腾 犬马之劳 万马齐喑 一马平川 天马行空 快马加鞭 走马看花 信马由缰 蛛丝马迹 兵荒马乱 人仰马翻 人困马乏 鞍前马后 人强马壮 猴年马月 青梅竹马 单枪匹马 招兵买马 心猿意马 悬崖勒马 千军万马 香车宝马 指鹿为马 害群之马 厉兵秣马 塞翁失马 盲人瞎马 脱僵之马 金戈铁马

【羊】羊质虎皮 羊肠小道 羊入虎口 亡羊补牢 虎入羊群 歧路亡羊 顺手牵羊

【猴】猴年马月 沐猴而冠 尖嘴猴腮 杀鸡吓猴 杀鸡儆猴

【鸡】鸡毛蒜皮 鸡鸣狗盗 鸡飞蛋打 鸡犬不宁 鸡犬不留 鸡犬升天 闻鸡起舞 杀鸡吓猴 杀鸡取卵 偷鸡摸狗 鹤立鸡群 小肚鸡肠 鼠肚鸡肠 呆若木鸡

【狗】狗急跳墙 狗尾续貂 狗仗人势 狗血喷头 犬马之劳 猪狗不如 鸡犬不惊 鸡零狗碎 兔死狗烹 鼠窃狗盗 狼心狗肺 狐朋x友 狐群狗党 偷鸡摸狗 画虎类狗 丧家之狗 关门打狗 白云苍狗

【猪】猪突豨勇 猪狗不如 杀猪宰羊 封豕长蛇 凤头猪肚 蠢笨如猪 一龙一猪

【鸟】鸟尽弓藏 笨鸟先飞 如鸟兽散 小鸟依人 惊弓之鸟 飞禽走兽 珍禽异兽 衣冠禽兽 凤毛麟角 鸦雀无声 燕雀安知 鹤立鸡群 鹤发童颜 风声鹤唳 莺歌燕舞 草长莺飞 燕语莺声 鹊巢鸠占 鹦鹉学舌 蜻蜓点水 一箭双雕

杯弓蛇影的道理篇6

其实,事情一经人做,就会打上当事人的性格烙印。文如此,诗如此,画如此,事也如此。如此推知,事业也便有了性格,有了风格。当然,事业的性格就是人性格的反映。这在历史中,生活中,都不乏其例:殷纣王残暴,所以多酷刑;隋炀帝好色,所以乱人伦;李世民通达开明,所以广开言路;周厉王刚愎自用、胸襟狭小所以杀戮止谤。像胆小者随众,寡断者徘徊,慷慨者大方,吝啬者小气。这都是性格在行为中的具体显现。

近来,粗览了宋史,便想起了宋朝的事业和宋朝事业的性格。

宋朝最突出的性格就是多疑。特别表现在对军队的多疑,对武人的多疑。

一、怀疑为宋朝辟疆扩土,与宋朝同甘共苦的开国武臣王守信、王审琦等人。宋王朝建立以后,对王守信、王审琦等这些帅才能将,不是量才录用,将其放在相应岗位,而是用“酒杯”,解其职,削其权,下放老家,让其无所事事,安享晚年,唯怕其生篡逆之心。像这样对待忠臣良将,不仅是对人才的极大浪费,也不能不让忠臣义士沮丧寒心。

二、怀疑将帅。为了防止将帅有篡逆行为,宋王朝把发兵权和握兵权一分为二,使调兵权和领兵权一分为二。既不敢不依靠将帅,又不敢全权依靠将帅。这正犯了“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大忌。有道是“兵贵神速”,像这样握兵者不能发兵,能发兵者又无兵可发的状况,万一有紧急情况,将帅又怎能应急救险。为了防止将帅的篡逆行为。宋王朝还利用更戌法让士兵经常换防,使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师无常帅,帅无常师。这种兵不知帅,帅不知兵的做法,实在有违“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古训。军帅连军队都不知,如何能决胜千里,如何能使军帅士兵团结一心,一致对敌。

三、怀疑主战的忠臣能将。宋是一个疆忧边患很重的王朝,他既怕匈奴入侵,又怕手握重兵的大将有不轨之心。所以很多抗金英雄都遭陷害,不被重用。不是常被冷落,就是下场悲惨。杨老将被困狼山,得不到救兵,痛失五子,壮烈李陵碑;岳飞不能趁大好战机,收复失地,被强令撤回,风波亭遇害;宗泽被贬,陆游空怀恢复大计,辛弃疾慷慨激昂,壮志难伸。如此种种,都是忠而被谤,能而见疑的见证。

为什么宋朝的事业如此多疑呢?那是因为宋太祖的多疑,宋太祖是靠实力、军权、阴谋当上皇帝的。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是他觉得,如果兵权在握,当皇帝是如此容易。所以,他总是担心瞬时之间,都会江山变色,黄袍改姓。因此他江山一坐,便寝室难安。急急的酒杯释兵权;削去了帅才能将的军职军权还不放心,又派大量的文臣到军中任职,对将帅进行牵制和监督;甚至设立特务组织对将帅进行地下监控。真是到了疑心重重,杯弓蛇影的地步。

大宋有必要这样杯弓蛇影,寝食不安吗?如果说毫无必要就过于绝对。因为五代十国时期,因军事兵变所引起的朝政更迭确实很多。但如果因此就吓得谨小慎微,疑神疑鬼,实在没有大家风范。“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针对的应该是一些庸人,对于有帝王之资的大宋来说,两朝被蛇咬,也不应一年怕井绳。大宋不必如此紧张,理由有三:

一是,赵匡胤黄袍加身是因为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所有因素。后周柴荣病死,幼主主政,此是天时;大军屯兵京城之外,有了充分的自由和回旋余地,此是地利;手握重兵,将士拥戴,此是人和。而大宋不是分析具体情况,具体对待,而是凡兵谨慎,凡将必疑。这不能不说是愚蠢至极。

二是,治国治军重在用人,一国之君最不可缺少的就是知人善任。知人就是知其才,知其德,然后用之。识其德可知其忠于职守,识其才可知其胜任其位。知德知才便无疑心。而宋王朝是帅就疑其谋反,使将就疑其二心。这说明宋朝昏庸,难称明君。怪不得宋王朝,奸佞多专权,忠臣多劫难。这都与不明多疑有关。

三是,宋王朝总是忧虑大权旁落,被人篡位。这实在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一个人又无异心,重在德行操守,而与有无兵权关系甚小。像杨家将、岳飞、文天祥、宗泽等人,即使让其谋权篡位,岂能得乎?因为己有篡位之心,有篡位之举,就疑心天下人都有其心,思其举。这种思想怎能不贻笑大方。

史书上说,宋朝利用酒杯释兵权、更戌法、军权握调分离等措施进一步巩固了封建中央集权,具有积极的作用。我实在是不敢苟同。这种措施不仅造成了后来的冗兵、冗政、冗军,使军政开支庞大;从绝对强大的意义上讲,是削弱了集权统治。如果针对国防来讲,那简直就是自毁长城了。

宋王朝第二个性格特点是软弱可欺。军队强大是国家强大的重要标志。宋朝害怕自己的军队强大会对政权有所威胁,所以对军队建设是多限制,少加强。受到限制的军队,自然会严重影响它的发展壮大。军队不强大,受到外来欺负和入侵就是自然的了。这就是大宋靖康之耻,偷安江南,一再受到金辽骚扰,终于被蒙古灭掉的原因。

宋王朝的第三个性格是惧内宽外。宋太宗曾说:“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唯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这话说得实在浅薄而无远见。外忧是外忧,内患是内患。虽二者会相互影响,但并无必然联系。难道无外忧就一定会有内患吗?实在逻辑不通。“外患不过边事,皆可预防”说得真是轻描淡写。把国防大事看的如此容易,实在无知。“唯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为可惧”这话说得似乎有点道理。但太宗所指,指的仅是军事叛乱,对当朝的奸佞当道,社会矛盾并无列入其中,实在是认识浅薄。最后宋朝灭亡于边患和政治腐败,实在有很多人为的因素。

宋朝是多疑的、软弱的、惧内的。这是因为宋朝事业的性格是多疑的、软弱的、惧内的。宋朝事业性格的多疑、软弱和惧内是因为宋太祖是多疑、软弱、惧内的。宋太祖的多疑、软弱、惧内,与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其独特的经历有很大关系。可以说,北宋建国之初,宋太祖就为宋王朝的这种悲剧性格谱写了基调,而后来的宋王朝,又只知遵照古训,不知灵活变通,这种悲剧性格就只能贯穿在宋王朝的整个历史之中了。

杯弓蛇影的道理篇7

蛇?冷静!你们人类对我们蛇的误解实在是太深了!十二生肖中,我们的“人气”才比人人喊打的老鼠高一丁点儿。今年是蛇年,借这个机会,我酷小蛇就代表蛇类大家族,好好地跟你们说一说。

蛇的种类

我们蛇类属于爬行纲蛇目,大部分是陆生,也有半树栖、半水栖和水栖的,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及新西兰、爱尔兰等岛屿之外的世界各地。从动物进化史来看,我们蛇类在地球上居住的时间可比你们人类长多了,你们见了我,得管我叫“前辈”呢!

目前世界上已知的蛇类有3000多种,比你们人类的人种可丰富多了!这些世界之最,你了解吗?

体形最大的蛇是

体形最小的蛇是

毒性最大的蛇是

短途爬行最快的蛇是

最耐寒的蛇是

怎么样,我们蛇类够酷吧?有你们人类的地方就有我们蛇类的踪迹。在世界历史的长河里,许多民族的文化中都衍生出了与我们蛇类有关的内容。以下这些成语,你能补全吗?

杯弓 笔走

打草 虎头

,伏沿千里

一朝被蛇咬,

还有一个“知名度”很高的成语——画蛇添足,里面的故事说的是几个人为争一壶酒,比赛画蛇……什么?老掉牙了?好好好,来点新鲜的。

蛇的故事

在基督教《圣经》故事里,蛇是魔鬼的化身,亚当和夏娃就是因为受到蛇的诱惑,偷吃了智慧树上的果实,才被逐出了伊甸园。但在古罗马和古埃及神话里,蛇却是人类的保护神。

传说古罗马曾经遭受了一场空前的瘟疫,疾病肆虐,夺去了无数人的生命。人们把化身为巨蛇的亚希彼斯请来,瘟疫就立刻消退了。在《埃及古代神话故事》里:

拉是太阳之神,位居众神之首。他隼(sǔn)首人身,头顶一盘日轮,日轮周围盘着一条眼镜蛇。

拉神把太阳眼化为这条竖立起来的眼镜蛇,用它来保护自己免受敌人的攻击。

于是眼镜蛇的形象就成为后人心目中保护神的化身。

中国的神话传说也有不少与蛇相关,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白蛇传》,主角就是一白一青的两条蛇。呵呵,如果你们还知道别的故事,不妨写下来推荐给其他同学,看谁写得精彩!

我推荐的故事

故事梗概

推荐理由

瞧,这些老百姓口耳相传的有关蛇的成语、故事够多吧!想知道这些文化的渊源,就得听我酷小蛇谈一谈有关蛇的图腾崇拜。

与蛇相关的图腾

这幅图取材于远古的图腾神话。认出来了吗?图中这两位人面蛇身的大神,就是被奉为中华民族始祖的伏羲和女娲呀!

原始社会的人认为,每个氏族都和某种自然物(多为动物)有亲缘关系,他们用不同自然物作本氏族的名称或标志,尊奉为图腾。这些动物分别是哪个民族的图腾,你知道吗?

狼——( )

鹰——( )

狮子——( )

大象——( )

说起来,作为中华民族象征的龙图腾,也是在我们蛇的基础之上神化而成的呢!至今在中国民间,老百姓还习惯于把我们蛇称作“小龙”。

看这位长“角”的蛇兄,啧啧,绝对是我们蛇族中的美男子。要是把你们人类喜欢画蛇添足的那位老兄请来,画上四肢,再添几根胡须,可不就是一条黄龙!

我们蛇的形象,不单出现在人们口耳相传以及创作的各类文学作品中,音乐、戏曲、电影、军事等领域中,都有我们的身影。你来连连看!

《金蛇狂舞》 赤道带星座之一

《狂蟒之灾》 红外制导空对空导弹

“响尾蛇”AIM-9 生物灾难影片

蛇夫座 民族器乐曲

好了,说了这么多,大家对我们蛇的了解是不是深入一点了?其实,所有的生命都有各自的精彩与美丽。作为一种在地球上繁衍生息了上亿年的古老生物,我们渴望平静安宁的生活,也非常愿意与你们人类和平相处。来吧朋友,伸出你的手,我和你,心连心,永远一家人!

杯弓蛇影的道理篇8

关键词: 故事感悟法 七年级思品课 道德品质 心理素质

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对七年级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作了如下明确规定:“对学生进行良好心理品质、高尚道德情操和正确思想方法的教育,使他们懂得磨炼意志、优化性格、自尊自信、陶冶情操、严格自律对个人成长的意义;引导他们正确对待社会,培养健全人格;使他们具有面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和对待成功的正确态度,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它要求教师通过教学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一系列与心理素质有关的问题,培养健全人格,促进全面发展。

七年级学生具有好玩、好动的特点,感性思维胜于理性思维,单纯的理论知识很难引起他们的兴趣,因此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就成了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故事,就是一种很好的激趣手段。生动有趣的故事不仅能吸引人、娱乐人、感动人,还能教育人,唤起人们真、善、美的情感,激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并引发思考,感悟人生、感悟世界。经过长期的摸索,我运用故事感悟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所谓“故事感悟法”是指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学生在故事中感受、体验,悟出道理、形成认识,并用以指导实践,克服和纠正不良的心理状态、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

一、采用故事导入,激发学习动机

故事导入体现了情趣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热情地投入到对问题的探索中,活跃课堂气氛,也为整节课的成功做好铺垫。在学习《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时,我采用这样一个故事作为导入:相传古代有位老禅师,一日晚在禅院散步,突见墙角有一张椅子,他一看便知有位出家人违反寺规越墙出去溜达了。老禅师也不声张,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而蹲。少顷,果真有一小和尚翻墙,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当他双脚着地时,才发觉刚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但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件衣服。”小和尚听了老禅师的话,后悔地说:“师傅,我错了,以后再也不会发生这样的事了。”学生全神贯注地听完故事,我立即抛出问题:“老禅师没有责备,却让小和尚认识到了错误,这是一种什么力量哪?”导入本课题的学习。

七年级学生往往活泼好动,课前准备较为无序,且政治课一般安排在第3、4节,学生比较疲乏,课堂上常常无精打采。我以故事导入,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调整课堂秩序。因此,每次备课我都针对内容准备一个故事,进课堂的第一句话是:“下面我给大家讲个故事。”闹哄哄的课堂立即就会安静下来,趴在桌子上的学生立刻就有了精神。这样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创设故事情境,提高学习效率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应注重学生的心理感受、体验和领悟,这一切都离不开特定的故事情境创设,没有了故事情境,就没有直接的感受,领悟就无从谈起。运用故事感悟法教学,要创设恰当的故事情境,它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效。

1.故事情境要紧扣教材

教师创设的情境应围绕教学目标,与所要领悟的知识具有很强的对应性,创设的故事情境必须能诱发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探索、领悟新知识的状态。故事要有科学性,这样才有助于学生感悟。如在教学《丰富多样的情绪》时,我讲了两个故事:一是英国科学家法拉第的故事。法拉第年轻时体质较差,加上工作紧张,用脑过度,身体十分虚弱,多方求治也不见效。后来,一位名医让他经常去看马戏和喜剧。精彩的表演常常令他开怀大笑,久而久之,法拉第的身体逐渐康复了。二是“杯弓蛇影”的故事:古时候,一个人到朋友家吃酒,突然发现酒杯里有一条蛇影,随之心情紧张、疑虑、心境颇坏,不久身体颇感不适,不思饮食,最后患了一场大病,后来,他得知那杯中的蛇影原来是朋友挂在墙上的一张弓的影子,这才解除疑虑,恢复了心情的平静和身体的健康。引导学生讨论、比较这两个故事,自然而然明白了情绪对身体的影响,很快领悟了教材知识。

2.故事情境要让学生体验

感动中国人物――刘伟的故事:10岁那年的一次触电事故,让刘伟失去了双臂。12岁那年,他进入北京残疾人游泳队,两年后在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上夺得两金一银。由于过度的体能消耗导致免疫力下降,他患上了过敏性紫癜。必须停止训练,否则危及生命。无奈之下,刘伟放弃了游泳,走进了音乐世界。开始用双脚弹钢琴。练琴的艰辛超乎常人的想象。每天七八个小时,练得腰酸背疼,双脚抽筋,脚趾磨出了血泡。三年后,刘伟的钢琴水平达到了专业七级。“我的人生中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在《中国达人秀》的舞台上,刘伟演奏了一首《梦中的婚礼》,全场静寂,只闻优美的旋律。曲终,全场掌声雷动,他是当之无愧的生命强者。

这是学习《挫折面前也从容》一课时我课前准备的故事,在课堂上我声情并茂地讲述完这个故事,有的学生感动得流下眼泪,个别学生却不以为然。我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思考,了解到要让学生感悟知识,就要让学生亲自体验感受,只有通过真切的体验,才能身临其境,才能触景生情、情由心发、心有所悟。我邀请几个学生扮演残疾人,要求他们双手不动,把衣服从身上脱下来再穿上,结果学生根本做不到。通过这种亲自体验,学生更强烈地感受到了刘伟对待挫折的坚强意志。

3.故事情境要搭配相关设问

要使学生获得感悟,内化知识,并以此指导行为,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就必须设置问题让学生思索,帮助学生领悟知识,实现升华。

首先,要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问题的设计应难易适度。

其次,提问不可太随意,对每一个问题都要有强烈的目标意识和明确的思维指向性。要让学生明白教师提的是什么问题,切忌提一些空泛的大问题。

再次,问题之间要有联系、有层次,能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如讲完刘伟的故事后,我设置了三个问题:(1)面对困难和挫折,刘伟采取了什么态度?(2)如果他屈服于“失去双臂”的挫折,结果会怎样?(3)从刘伟的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样的启示?三个问题层层递进,紧密联系,不断引导学生的思路,从故事―问题―认识,学生很容易就明白了如何应对挫折,将感性知识转化为了理性知识,实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统一。

三、使用故事感悟法应注意的问题

1.故事的选择要恰当

首先,故事选择应遵循正面性的原则。故事内容应是积极向上、令人感动或催人奋进的。这个时期学生的可塑性较强,还处于喜欢模仿的年纪,因此,我们多讲述一些美好的故事,就会使学生产生对真、善、美的积极向往和对假、恶、丑的憎恶,起到塑造学生美好心灵的作用。

其次,故事贴近学生生活。教师应该选取一些趣味性较强的小故事,以小见大,从小故事中发现大道理。如讲述名人故事时,可以说些名人小时候的故事,这样就能引发学生共鸣,让学生觉得名人其实也是普通人,离我们没那么遥远,更容易接受。

再次,故事题材多种多样。课堂所讲故事,既可以是学生喜欢倾听的成语故事、历史典故、民间传说、新闻故事,又可以是发生在学生周围的故事,古今中外,均可采用。一节课选择一两个有代表性、典型性的故事讲述即可,否则有“鸠占鹊巢”之嫌。

2.讲述故事的方式可多种多样

故事的讲述形式不一定只是教师主讲,可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可以课前让学生搜集故事,安排学生主讲。如在讲《杯弓蛇影》的故事时,我问学生:“你们谁知道这个故事,讲给老师听听好吗?”结果,很多学生争着举手。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表演展示故事,更可以借助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看故事。利用多样的形式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

上一篇:学困生转化案例范文 下一篇:用字母表示数练习题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