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辅导计划范文

时间:2023-09-26 10:34:41

学困生辅导计划

学困生辅导计划篇1

一、制定有关学困生工作计划。

本学期以“提高合格率,优秀率,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为目的,根据本年级本学期的所有知识点,制定《五年级数学(下册)学困生研究单元任务表》,并且在每单元的教学前,根据本单元的知识点制定《单元知识的计划与实施表》,这样不仅使教学更有针对性,而且通过在教学中对学生实际错误的收集与处理,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

二、及时填写好典型学困生个人档案,从学困生的成因入手,找出相应的转化策略,使转化措施更有针对性。

三、 定期做好家访工作,以多种形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争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支持与配合,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和思想状况,努力形成学校、家庭教育的合力,促进学困生的转化。

四、继续以“计算教学”为切入点,扎实开展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计算是数学的根本,在数学教学中继续以“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率”为突破口,辅导学困生注意从计算的方法处着手,通过多种形式去帮助他们正确掌握计算的方法,从会算慢慢过渡到正确、有一定速度的计算,同时,让学困生在计算的过程中,掌握计算的技巧,从而达到提高学困生计算能力及数学学习成绩的目标。

五、多方帮教,共同进步。

在学困生的转化过程中,将继续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继续采用生教生、师教生、小组内合作学习、家庭辅导等帮扶方法,使学困生能学会,优秀生在帮教中得到进一步提升,达到共同进步的效果。

六、利用每周课余时间的“帮扶”活动,指导学困生学习。

每周的课余时间不固定,我将见缝插针地安排对学困生的帮扶活动,对学困生进行已学知识点的巩固,更重要的是对学困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七、改变评价方式,对学困生适时鼓励评价。

课堂上将继续寻找时机多对学困生的课堂表现予以肯定鼓励,让他们增加自信心;在作业批改时,将会继续用一些富有针对性、指导性、鼓励性强的语言评价他们,激励他们按时、独立完成作业;每次测试后将继续帮助他们分析试卷,肯定好的地方,找出不足,点出下一步奋斗的目标等不断的对学困生给予关注、帮助,促使他们不断进步。

八、继续做好各知识点的错题收集与原因分析工作,使自己的教学更有针对性。

九、优化课堂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学困生辅导计划篇2

一、我校学有困难学生的现状分析

从我校学有困难学生反映的情况,绝大多数的“差生”不是由于智力上的原因,而是由于:

1、学习基础较差

有的学有困难学生由于过去学习的知识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陷,导致继续学习中遇到各种障碍,形成暂时落后的局面。如:拼音知识没有掌握影响了今后的识字;乘法口诀没有记牢影响了计算的正确等。

2、学习方法欠缺

随着年级的升高,所学知识的加深,要求不断地改进学习方法;而且各课学习的特点不同,也要求有相应不同的学习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也会导致学习上的暂时落后。

3、学习习惯欠佳

有的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堂上不能较好地听、说、读、写,不能积极动脑,学习上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遇到困难喜欢依赖别人,这些都有可能导致学习上的暂时落后。

4、非智力因素影响

(1)、家庭环境因素影响

我校的学有困难学生大多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父母忙于生计缺乏对孩子教育的帮助和监督,而所处的社区环境也较复杂,难免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

(2)、兴趣、情趣、意志、气质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非智力因素构成学习的内驱力,虽然它不能直接改变学生的智力水平,但却决定着学生的智力潜能是否能得到充分挖掘并得以充分发挥,它对学习成绩的影响比智力因素还要大。我校的学有困难学生,大多是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二、我校对学有困难学生辅导的内容:

1、对学有困难学生进行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的教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有困难学生的学习能力,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在课内外对学有困难学生和因故缺课的学生进行具体帮助,必要时给他们补课。

4、给学生解答疑难问题,指导他们做好课内外作业。

三、我校加强学有困难学生辅导的主要措施。

1、关爱每个学生特别是学有困难学生。这是辅导工作成败的关键。

爱是一切教育活动的源泉,“尊其师”才能“信其道”,只有让学有困难学生真正地感受到老师的关爱,才能切实提高辅导工作的实效。

2、全面观察每个学生,特别是经常调查了解每个学有困难学生的状况。

了解情况是做好辅导工作的前提。教师应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辅导答疑、考试测验以及与学生的谈话、谈心与相关教师的交流,对家长的访问等了解学生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对症下药”。

3、根据具体情况,制定辅导计划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辅导工作应制定周密的计划。我校学有困难学生辅导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辅导的目的、内容,辅导对象,辅导的重点,辅导时间、地点、方式等方面。计划制定得好,辅导就容易见效。

4、主动提出问题

学有困难学生往往基础较差,理解能力较低,学习方法也不好。因而不知道怎样深入学习,不能把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大胆地、明白地提出来。因此,在辅导时,教师要主动提出问题,不要光等学生来问自己;要主动深入学生,不能光等学生来找自己,教师要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有计划地启发诱导学生,解决应该解决的主要问题。

5、采用灵活多样的辅导方式

实践证明,灵活多样的辅导方式可以增强辅导工作的实效。

⑴、集体辅导

①、组成辅导(或补课、结对子)小组。

②、根据存在问题,在课堂上进行讲评。

⑵、个别辅导。

个别辅导应该是主要形式,因为通过个别的交谈,最容易深入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并针对其特点进行指导。

①、利用课堂练习时间,教师在学生中进行巡回指导,个别指点。

②、差生的作业面批、面改,以便及时针对情况进行辅导。

⑶、组织几名各科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成立辅导小组,协助同学解答疑难。

6、认真备课,钻研教材,解读课标,切实提高课堂教育效率。把课堂作为辅导学有困难学生的主阵地。

辅导,不一定就是解答问题,会辅导的教师常常善于提出问题来启发学生思维,如果老师不在课堂教学这个阵地上下功夫,分层设计、分层引导,层层推进,那么辅导工作则会是“无水之源、无本之木”。

学困生辅导计划篇3

关键词:经济困难学生;发展性辅导;体系;实践

作者简介:贺晓丽(1977-),女,河南延津人,天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讲师;翟晓飞(1983-),女,内蒙古多伦人,天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天津 300387)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辅导员专项任务项目(项目批准号:11JDSZ3010)的阶段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5-0227-03

高校经济困难生(以下简称“困难生”)是一个特殊且敏感的群体,约占在校生总数的15%~30%,其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的比例为5%~15%。[1]国家对困难生资助工作高度重视,专门出台《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不断提高资助帮扶力度,力争做到应助尽助,困难生在校期间的经济困难因此得到极大缓解和解决。在此基础上,困难生对自立、发展的需求日益强烈。高校学生工作应该顺应困难生需求,及时调整工作重心,对困难生的资助从经济资助逐渐转向发展资助,工作重点逐渐转向对困难生的发展辅导和教育引导上来。发展性辅导是一种全新的学生工作理念,目标在于预防和及时排除发展障碍,帮助学生实现最佳发展。[2]其对困难生开展发展性辅导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一、发展性辅导的理念

学生辅导通常有两种模式,即障碍性辅导和发展性辅导。障碍性辅导指为有心理、学习、职业选择等问题的学生提供咨询、帮助和治疗,以消除各种障碍,促进其健康发展。障碍性辅导是面向少数问题学生,目标是解决已出现的问题。发展性辅导是指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在学生成长过程中适时地给予引导和辅导,主动提供给学生与其阶段性有关的学习、社会、情感、人格等各种经验,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解决冲突和困惑的方法,避免或预防学生出现各种困难和障碍。[3]

二、对困难生开展发展性辅导的意义

1.开展发展性辅导有利于提高困难生经济资助质量

高校应调整困难生经济资助政策,兼顾帮助困难和支持发展,变单纯的资助经济困难生为资助学习态度端正、肯于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以实现自立自强的经济困难生,将资助导向转移到鼓励学习、鼓励拼搏上来。具体操作中应在困难生享受资助政策和取消受助资格上形成闭环,提前告知学生家庭经济确实困难可以享受国家资助政策,但若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不努力学校有权取消其受助资格。若困难生学习态度转变、刻苦程度提高,仍然可以获得经济资助。使资助学生的过程同时成为困难生受到警示、受到教育的过程,有利于困难生克服依赖、惰性心理。态度端正、刻苦努力、成绩优良的困难生享受国家的资助会在全体学生当中发挥积极正面的示范作用,同时能实现国家资助政策帮助学生困难和支持学生发展的目的。

2.开展发展性辅导有利于促进困难生学业、人格和能力发展

发展性辅导的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学业辅导、人格辅导和生涯辅导。辅导的基本目的是:预防潜在的学业、心理和成长问题;帮助学生达成相应阶段的发展任务;健全学生人格结构;帮助学生发展自己的生涯规划,开发潜能。

发展性辅导注重从早开始、注重全体性和预防性。从新生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以及入学绿色通道开始,学校就可以识别一部分困难生,加上随后的新生班会、学生班主任了解、学生会走访等环节,新生入学一两周内学校基本可以锁定困难生范围。从入学第二个月开始,各学院即可开始对困难生开展摸底调研工作。调研内容基本分为学习方面、心理方面、自我管理方面和职业方面。学习方面主要了解困难生在哪些方面存在困难,如英语听力口语基础差、化学基础差等;心理方面主要了解困难生性格特点、有无人格障碍或交际困难等;自我管理方面主要了解困难生高中阶段的自我管理情况以及效果、大学的自我管理设想等;职业方面主要了解困难生对所学专业的了解、学习的目的和对未来职业的设想以及职业困惑等。通过摸底调研工作,基本可以将困难生按照容易出现问题的类型分类,如易出现学习困难类、易出现心理问题类、易出现自我失控类、易出现目标缺失类等等,对不同类型的困难生分别采取侧重点不同的引导、辅导和管理方法,提前预防各类问题的出现。

三、发展性辅导的体系构建

1.组建“多方参与”的辅导队伍

“成立一个中心”,即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与发展辅导中心,中心的任务是:负责经济困难学生的识别、认定、管理、资助、教育、辅导、服务等。“组建两支队伍”,即一支涉及多个层面、来自不同工作领域、具有不同辅导特长的发展性辅导教师队伍和学生自我管理社团队伍。辅导教师队伍包括分管学生工作的领导、负责学籍和课程管理的老师、分管困难生资助工作的辅导员、负责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的教师、负责心理健康和心理咨询的教师和学生本专业的指导教师(班导师)。学生自我管理社团队伍包括大学生诚信自律社团、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和大学生勤工助学社团。发展性辅导的组织结构模式如图1所示。

2.搭建“多元化”的辅导平台

发展性辅导区别于障碍性辅导的形式在于不仅仅采用单向灌输的教育引导方式,更多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和互动性,在双向的交流和活动的表现中起到辅导的作用。多元化的辅导平台包括学业互助平台、课程引导平台、个性辅导平台、实践锻炼平台和监督服务平台。[4-5]辅导平台的具体内容如表1。

表1 经济困难学生发展性辅导平台设计

学业互助平台 课程引导平台 个性辅导平台 实践锻炼

平台 监督服务平台

一、二学期 班级学习小组 《职业生涯规划》 团体辅导

专题报告 社会实践 经济困难生数据库

三、四学期 本科生导师制 《心理健康教育》 个体辅导

团体辅导 勤工助学

社会实践 学习困难学生数据库

五、六学期 本科生导师制 《创业实训》 生涯规划比赛、职业测评 勤工助学 职业测评服务系统

七、八学期 本科生导师制 《就业指导》 就业服务、应聘技巧 生产实习

就业实习 职业测评服务系统

3.设计“科学合理”的辅导内容

发展性辅导主要体现预防性,时间以一、二年级为辅导重点,以经济资助、学业辅导、人格完善、自我管理、生涯规划为主要内容,对困难生实施适合其成长阶段的辅导内容,目的是使困难生掌握避免问题、解决困难的方法。具体的辅导内容见表2。

4.构建“立体交叉”的评价体系

为了总结发展性辅导开展的效果,积累辅导的经验,在研究和具体辅导过程中,要及时建立困难生发展性辅导反馈评价体系。评价体系包括纵向评价体系和横向评价体系。纵向评价体系是指每名困难生在不同年级所接受的辅导内容、学习成绩、学籍状态、心理状况、学习规划、学业能力成就、就业及发展等方面指标的变化情况。横向评价体系是指同年级接受同样内容辅导的不同困难生之间的对照比较情况。评价体系在辅导的过程中起到密切关注困难生并及时反馈的作用,当困难生毕业后,汇总后的辅导规律起到指导以后辅导工作并调整辅导策略的作用。

四、辅导体系的具体实施方案

“多方参与”的辅导队伍是发展性辅导的实施者,“多元化”辅导平台是实施辅导内容的载体,辅导教师依托辅导平台实施辅导内容,通过“立体交叉”的评价体系来评估和反馈辅导的效果。

对全体经济困难学生,分管资助的辅导老师应该从入学起就让他们了解相关资助政策、识别困难生的原则、各项奖助学金的设置和评定、取消受助资格的条件等。在整个资助工作过程中严格执行取消受助资格制度,凡是学习态度不端正、混学分、旷课严重、作业抄袭、考试作弊、成绩达到预警线的,学校一律取消其当年受助资格,使学生承担自我松懈带来严重后果的责任。困难生除了享受奖助学金外,要积极参与校内外勤工助学活动,锻炼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经济困难的能力。

对易出现学习困难类学生,分管教学管理的辅导老师在第一学期内组织开展大学学习特点和学习经验交流会,组建高低年级困难生之间学习互助小组,定期和任课教师联系,了解困难生课堂学校效果,及时帮助困难生解决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根据教学进程安排,制定适合困难生学习阶段的辅导目标。第一学期的辅导目标是课程不挂科,让困难生能够持续保持高考时期的自信。第二学期开始实行学业规划辅导,由专业教师向学生介绍所学学科专业在全国高校中的地位和存在的差距,引导学生不能妄自尊大也不要妄自菲薄,要了解本学科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以及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第二学期的辅导目标是不预警,使困难生顺利度过一年级这个最关键适应期。[6]学有余力的困难生在三四学期基本能适应和掌握大学的学习特点和方法,可以独立开展学习,此时将学习互助小组升级为科研合作小组,小组成员可以进入同一课题组开展科研工作,保证合作关系的可持续性;按照本科生导师制的要求,科研合作小组由本专业教师担任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可以指导困难生直到其本科毕业。根据调研以及实际工作的总结,工科学生在大学第四学期学籍预警率和异动率达到最大值,也就是说有的学生在度过紧张的适应期后思想上出现了放松。因此针对这一时期学生思想上的松懈我们将二年级确定为加油期,旨在为学生加油鼓劲。第三学期的辅导目标最低确定为不预警,第四学期的最低目标确定为不异动。最低目标以上有多层次目标,由低到高分别是围绕英语四六级开展的辅导、模拟、交流学习活动,围绕学科竞赛、科技竞赛进行的组织、组队、研讨活动,围绕早进课题组、加入专业社团、参与实验、申报创新项目进行的招募、选拔、展示活动等等。总体目标是不能让任何一个困难生在一二年级出现降级或退学等严重后果。经过前两年的适应和探索,进入三年级的困难生大部分会对毕业后的去向有明确的认识和自主的选择,我们称三年级为自主期。困难生由于经济的原因选择出国留学的很少,基本在考研和工作两者之间选择。由于学生自主性高,学习动力足,这一时期是辅导最轻松的时期。只要多进行高年级考研学生的考研心得和学校选择的展示,再做好考研学生的服务工作就可以了。即使在前两年中出现了不及格课程的困难生,由于程度较轻,加上三四年级课程量减少,难度下降,困难生逐渐会补齐不及格课程,仍然可以按时正常毕业。

对易出现心理问题类困难生,负责心理健康和心理咨询的辅导教师依托课堂教学和学生心理健康协会开展积极心理学知识普及活动,介绍常见的心理现象和舒缓心理压力的方法,开展专题团体辅导活动,如“信任之旅”、“我是家长”、“戴高帽”、“面对诱惑”、“无家可归”。[7]举办心理剧展演。开展宿舍文化节和以宿舍为单位的趣味活动,增进困难生的人际关系,并在活动中发现问题。依托新生入学心理筛查、心理预约咨询等手段锁定重点关注对象,对重点关注对象要切实解决他们的困难、合理安排宿舍、巧妙设计集体活动,让其担任教师助手、参与社会工作、定期心理咨询和测试等,使他们在实际参与的体验当中体会信任、懂得感恩、增长自信、改善交流沟通技巧、实现心理成长和人格完善。

对易出现自我失控类困难生,重点是帮助他们明确发展的目标和掌握自我管理的方法。部分经济困难学生由于以前生活环境相对简单,并且高中学校管得过多过严,学生很少自主学习和生活。到大学后,同学之间生活条件之间的差距加大,学生素质也有很大差异,生活环境也更丰富多彩。有的困难生因为自卑而逃避现实,终日沉迷于网络游戏,满足在虚拟世界的成就感;有的困难生面对宽松的学校管理不会学习、不知该如何安排自己的课余生活。辅导老师应该尽早了解困难生高中生活情况,在一年级使用类似高中的管理方法,严格纪律约束,建立“经济困难学生数据库”和“学习困难学生数据库”,及时监控困难生学习情况,让困难生顺利度过从习惯被管理到自主管理的过渡期。到二年级辅导老师应该帮助困难生确定新的学习目标,制定自我管理、实现目标的计划,定期加强督促、检查和评估,让困难生体会到自我管理带来的成就和满足。如果困难生能够顺利度过一、二年级,基本上就可以形成自我管理的意识,对之前学习不到位的地方会主动补漏,对新的学习内容会认真对待。困难生本人的自信心也会增强,可以形成自我管—取得成绩—自信—自我管理的良性循环。

对易出现目标缺失类困难生,重点是帮助学生了解专业和与之相关的职业情况。专业教师要在前两年不间断介绍专业发展情况和相关职业情况,让学生热爱专业,坚定从事该专业工作的决心。负责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的教师通过课堂理论学习、职业测评服务系统和自我探索等专题活动,引导学生了解自我性格、兴趣与职业特征的匹配程度,鼓励个别学生重新选择专业或专业方向,尽量适合个人爱好和特点;在坚定专业理想职业理想基础上,努力提高职业能力;在三四年级增加学生接触工作现实环境的机会,有利于学生克服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职业想法,有助于端正困难生就业观念。

参考文献:

[1]王雄.做好高校经济困难生教育工作的新思路[J].中国青年研究,2007,(9):80-81.

[2]王秀彦,晋媛媛,王立勇.探究以需求为导向的大学生学业发展辅导[J].北京教育(高教),2011,(2):53-56.

[3]曾昭皓.大学生发展辅导模式初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1):153-154.

[4]冯霞.大学生职业发展辅导体系模式的构建[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9,(4):45-47.

[5]暴占光,姜恩桥.大学生职业发展辅导体系建构及实施策略[J].思想教育研究,2010,(l2):67-70.

[6]暴占光,赵瑞君.不同年级大学生心理特点及发展辅导[J].思想教育研究,2007,(10):57-59.

学困生辅导计划篇4

【关键词】家庭经济困难 毕业生 就业援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028-01

2015年7月,教育部《关于做好2015年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各高校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和就业困难毕业生重点帮扶工作,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岗位信息和指导服务。由此可见,针对贫困毕业生的就业援助成为高校就业工作面临的十分紧迫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据统计,我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生总数已高达 500多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20%-25%,而农林、师范类院校比例甚至高达 30%。2015年高校毕业生达749万,这意味着有150-190万高校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加入求职大军,这类学生无论是经济基础、社会资源,还是综合素质、就业能力都处于劣势地位,属于弱势群体。而当前针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的就业援助政策中多采取重“输血” 轻“造血”的经济援助或扶助方式,无法有效解决他们在就业过程遇到的具体困难,更没有建立起就业援助工作的长效机制。因此,如何构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就业援助体系,成为新形势下面临的新课题。

一、高校在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就业援助中存在的问题

1.就业援助主体过于单一

当前大部分高校对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援助政策中,主要的主体是就业指导中心,它虽然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促进援助工作的发展。但建设就业援助体系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凭单独的主体是没办法完成的,应该采取综合援助的办法,让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团委、学生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等各个部门共同参与,才能让就业援助工作效果发挥出它最大的作用。

2.就业援助缺乏有效整合和长效机制

目前高校中很少有关于就业援助效果反馈工作方面的实践探索,缺乏考评机制。政府、社会机构无法全面了解援助的功能实现程度、运行情况、各方对援助体系的期望及评价等多方面情况。援助政策忽视了就业援助政策的可持续发展,难以实现就业援助体系化,致使政府援助、学校援助、社会机构三者之间缺乏有效衔接和相互配合,无法发挥互补互促的作用,难以形成长效的就业援助机制。

3.就业援助导向重经济援助,轻心理辅导

求职阶段是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心理问题高发的时期。目前贫困生就业援助偏重经济资助,而对其思想心理方面的关注还不多,针对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就业心理的专门研究和辅导仍然非常缺乏,当前高校的相关心理辅导机构由于条件、人员限制,多是被动服务,服务面狭窄,方式单一。因此需要主动开展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生就业心理辅导工作,实时把握其就业心理,有针对性地帮助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培养主动竞争意识,正确认知自身和社会,勇敢面对就业挫折。

二、构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就业援助体系的途径

1.高校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就业援助工作要健全长效机制

按照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情况,确定就业援助工作人员及其工作职责,保证援助工作的顺利进行。高校内就业指导中心、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团委、学生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各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要互相协调、密切配合,及时了解家庭困难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工作的落实情况。要对家庭困难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工作进行定期和不定期考核、检查、 督导和指导,确保各项援助工作的顺利开展。

2.高校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就业援助工作要强化就业心理辅导

当前,高校要针对不同类型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的心理特征,制定相对应的辅导计划,尤其要注重解决双困生或多困生心理辅导问题。心理咨询师要善于引导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主动地参与就业心理辅导,引导其表达出内心困惑,增强心理辅导的切合性。通过辅导,帮助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掌握积极的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身的心理承受力。此外,高校还应长期跟踪督导被辅导学生,接收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辅导工作方式方法,即便辅导后的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已经实现就业,也要建立联系,定期反馈其对职业生涯发展的规划。

3.高校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就业援助工作要建立专业指导队伍

建立由学业导师、心理咨询师、就业指导教师、辅导员等成员组成的专业指导队伍,从各个方面给贫困生以最佳的指导。学业导师可给予学业方面的指导;心理咨询师可帮助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更好地分析自己,找准自身定位;就业指导教师则分析就业形势,帮助其确立择业取向;辅导员负责协调各个环节的衔接工作。各方发挥协同作用,形成合力,帮助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提升自身整体素质,顺利地完成从学生到准职业人,从学校到公司的过渡,使其能够掌握求职应聘和职场环境中所需技能,主动赢得目标岗位。这不仅可以预防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择业中的盲目性,更重要的是实现社会人才资源优化配置。

4.高校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就业援助工作要完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高校要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于学生在校教育的全过程,积极开展职业测评,通过科学的专业化测评建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长效机制。学校应对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进行以职业倾向、职业能力、职业适应性为主的心理测试,并在此基础上为他们量身定做个性化的职业生涯发展计划。不断丰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的内容,创新授课形式,帮助贫困生掌握求职简历制作方法,掌握求职礼仪和面试技巧。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内容上要注重贫困生职业能力培养,鼓励帮助他们获得相关专业技能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提升就业竞争力。

相信在各级政府、社会各界的努力下,多元化、多层次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就业援助体系一定能有效形成,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也能在政府部门及社会援助下顺利就业。

参考文献:

[1]苏志富,俞雅芳.地方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1

学困生辅导计划篇5

【关键词】家困生;发展性思维;就业辅导

目前,大学生就业实行双向选择,处于同一学习环境与平台下,相对于非家困生,家困生面对就业,受到了经济条件等客观因素和自我认知等主观因素的影响,使能就业、就好业难上加难。

一、家困生在就业过程中的弱势分析

(一)经济与精神压力大,就业条件受约束

“贫困”是指在经济或精神上的贫乏窘困,是一种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贫乏的现象[1]。高校家困生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心理上更希望能够尽快脱贫,因此在就业时考虑的更多的是尽快稳定下来。另一方面,求职成本有越来越高的趋势,约束了家困生求职择业的选择范围,导致其在择业时难以保持客观、冷静的心态,急于求成,更由于竞争激烈的原因,家困生求职举步维艰。

(二)社会资源匮乏,就业范围小

对于家困生来说,他们认同竞争,赞成双向选择,但是在当今追求经济效益,更加注重事物功利价值的背景下,家困生在社会上,可能会因为其经济条件和家庭背景而备受歧视。另一方面,社会关系会对学生择业就业产生重要影响,客观上造成竞争机会的不平等,为家困生就业带来消极影响,使家困生就业问题雪上加霜。

(三)综合素质欠缺,就业层次低

家困生由于经济能力有限,社交精力有限,很多人不善表达;由于经济限制或精力约束,家困生专业性的学习资源受到很大限制,知识结构和实践动手能力相对比较薄弱。种种因素都导致家困生在就业过程中无法充分建立自身优势,拔高就业层次。

(四)自我定位模糊,就业心态两极化

由于经济或精神上的种种压力,受到家庭和社会观念的影响,家困生的择业就业观念显现出了比较明显的两级化:一方面,家困生渴望在相对更好的岗位上尽快实现经济上的独立,享受精神上的成就感,就业期望过高;另一方面,家困生心理会出现焦虑、困惑、自卑的情绪,一旦在求职过程中受挫,便觉得自己一无是处,难以尽快调节并作出积极应对,就业心态非常不自信。

二、针对家困生的发展性就业辅导策略的内涵与特征

发展性辅导的理念源于埃里克森提出的毕生发展观,以“努力排除正常发展障碍,帮助学生实现最佳发展”为宗旨,在心理辅导领域得到广泛应用[2]。

(一)家困生发展性就业辅导的目标是促进家困生全面发展,提高就业水平

高校对于学生的就业指导具有大众性的特点,在对家困生长远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中针对性较弱。发展性就业辅导以促进家困生全面发展,提高就业水平为目标,注重积极性与预防性的指导,系统性的进行家困生的就业指导,真正从服务于学生成长成才的角度开展工作。

(二)发展性就业辅导的策略是适应学生发展变化

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家困生在进入大学后,人格的塑造与养成仍然是一个渐变的过程[3]。发展性的就业辅导相对于日常对学生进行普遍性职业规划到临近毕业才进行针对性就业引导更加深入,是在其基础上的深层次探究,可以帮助家困生克服心理障碍,实现对自己的清晰了解,将自我发展与外界的发展相结合。

(三)发展性就业辅导的途径是探究型与深度切入型辅导

发展性就业辅导要以学生为主体,在落实就业辅导的过程中,辅导内容应直入家困生思想深处,注重由学生内在解决问题、认可自我,帮助家困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抗挫能力,培育健康人格,切实有效地解决家困生就业深层次的问题,帮助学生适应社会变化及自我发展变化。

三、家困生发展性就业辅导实施体系的构建

(一)发展性就业辅导构建原则

对于家困生培养来说,要以学生工作理念为先导,注重内容创新,帮助家困生实现“经济脱贫,精神致富”,强调家困生的自我认知、自我认可、自我进步,配合长效队伍机制建设,形成学工老师、专业教师、班主任多角度全方位的导学队伍,制定行之有效的就业指导计划,搭建针对家困生的就业辅导平台,形成发展性一体化就业辅导体系。

(二)发展性就业辅导内容

针对家困生的发展性就业辅导就是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开展分段式的辅导计划,从而使学生个体具备与阶段相适应的经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进行相应的导学:

在导学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家困生综合情况,以助学金、困难补助、勤工助学岗位为基本平台,开展以专业为导向的职业平台推荐与选择,鼓励家困生将知识转化为才财富,在减轻经济压力的同时有效提高专业技能。

在家困生的学业规划指导与职业兴趣培养过程中,采用发展性的思维对家困生进行就业辅导。着重引导家困生通过多种途径对自我进行投资,与企业、校友联合,为家困生提供就业贷款,采取先工作再还贷的方式,提升就业起点。

为了引导家困生有清晰自我定位,提升综合素质,针对性开展以培养目标感为主的励志教育,以培养坚定信念为主的抗挫教育,以培养自信度为主的阳光心理教育,在思想上深度引导家困生,丰富就业辅导内容。

(三)发展性就业辅导运行机制

科学合理的机制是工作有效开展的保证。在针对家困生的就业辅导方面更加注重“志愿辅导”性。“志愿辅导”体现了自愿参与的原则,也是“师德”的重要体现,对于学生个人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四、结束语

发展性就业辅导是新形势下高校就业建设新的着力点,能从根本上解决家困生的就业问题,促进家困生的成长与发展。以发展性就业辅导为切入点,对提高家困生就业水平、就业层次,营造良好学风,促进学生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褚惠萍.高校贫困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5,(11).

学困生辅导计划篇6

一、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二、不断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工作原则,一切活动的开展都把同学们的人身安全放在第一位,使同学们在思想上永不松懈,养成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做好内向学生的思想跟踪服务、了解有情绪波动学生的思想动向,做到超前防范,信息畅通,坚决杜绝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在辅导员常规工作中,坚持每周至少要找2~3名学生个别谈心,有计划、有目的地调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对学校各方面工作的意见要求。每两周参加一次学生不同类型的班会、晚自习等活动,贴进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得到学生的肯定。

四、经常与课任教师联系,了解和研究学生的思想及学习情况,不断提高学习成绩。安排好学生课内外学习生活和作息时间,组织学生参加课外各类实践活动和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五、开好主题班会,主题班会是班主任辅导员工作的一种常用且有效果的方法,也是实现班级建设目标,不断强化奋斗目标的常用工具之一,通过精心组织主题班会,既可以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生动活泼的政治、思想、道德、心理、成长等方便的教育,又可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与创造性,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六、学生干部的管理与指导工作,通过每周召开一次学生干部例会,总结上周工作,布置下周任务,加强了的学生干部的组织能力和服务水平,引导他们处理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发挥他们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提高的主动性、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并对学生干部进行周月考评,对他们日常学生会工作的工作态度,完成反馈情况,出勤情况等进行打分,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纠正。

七、勤工俭学,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决经济困难,提高生活水平,培养综合技能,学校提倡和支持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健康有益的勤工助学活动。校外勤工俭学做兼职是校内勤工俭学岗位的一个延伸。同时关注贫困生的学习与生活。贫困生是我们学生中一个特殊的群体,我所带的班中,有不同程度的贫困生,所以关注贫困生也是辅导员工作中的一个重点。

八、继续全面、正确地了解学生,认真做好学生评优、推优工作。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科技活动月以及河北省挑战杯等竞赛和活动,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督促同学们积极学习英语,争取早日通过四六级考试。同时给同学们更好的建议,让考研的学生抓紧一切时间,每个同学都要有自己的打算,充分利用好自己的时间。

九、继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教育者必先受教育,只有具备了良好的综合素质的辅导员,才能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用自己的思想、品德、行为、学识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同时还要在日常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思想理念,最终使自己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学困生辅导计划篇7

一•确定学困生,制定转化计划

在本学年上学期初,根据我所担任的初一三班和初一四班同学平时表现和测试成绩确定六名同学为学困生。这些同学普遍表现为: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作业拖拖拉拉,上交不及时,而且书写太乱。心理方面也存在有以下三个特点:(1)自尊和得不到尊重的矛盾。(2)好胜而不能取胜的矛盾。(3)上进心与意志薄弱的矛盾。

二•建立档案,认真转化

为每一位学困生建立个人档案,通过家访,电话联系,家长会等形式全面了解他们的情况。从而明确导致学困的原因。

了解学困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关心和爱护后进的学生。这是做好学困生思想工作的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爱护学困生是打开后生的心扉的金钥匙。学困生更需要温暖、信任和热爱,所以教育要讲究艺术,做到爱中有严,严中有爱,耐心帮助他们提高思想认识,不能把他们当作后进生看待,任何一个后进身上都可以找到闪光点,对他们的缺点要树立本性可移的信念,,用炽热的爱去点燃他们心灵中的三把火:自信心、自尊心、上进心。

三•利用网络,加入学困生博客

为了更好的利用互联网资源,我同其他实验教师一起加入学困生博客,在自己的博客上将学困生转化的积累进行发表,分别发表了《学困生工作计划》《学困生转化三年规划》《家访记录》等。利用课余时间经常登录学困生转化博客,与其他教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学困生的辅导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工作,要有效地提高他的学习成绩,还要加强课外辅导(学习、心理),除了要在学习上辅导外,对于他的心理变化,教师也要及时了解,才能更好地对症下药,取得事半功倍的作用。

学困生辅导计划篇8

1.积极参加喜欢的社团

大学生社团是由一些有着共同兴趣爱好或特长的人组成的一个公益的或非盈利性质的团体,社团有利于开展丰富的大学课外文化生活,也是学生们的第二课堂,可以扩大学生们的交友范围,提高学生步入社会后的实践能力和交际能力。

2.抓好大学生的自我教育

步入大学校园后,不再有像高中班主任那样耳提面命的教导学生要努力学习,不能迟到早退等,大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对大学阶段的成才起着重要的作用,辅导员要及时指导并纠正出现的问题。一线优秀辅导员工作者曲建武老师,现任辽宁省高校工委副书记曾在《识读大学———一个老辅导员的心声》中写道:“辅导员主题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优势,积极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教育和激励学生自尊、自爱、自立、自强,引导和培养大学生自我教育,是大学生自觉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

二、大一新生中还容易出现很多问题。

1.主动出击,认清现实

在鼓励学生提高的同时,也要给同学们树立危机意识,分析当前的经济、就业等形式,要在入学后树立好职业生涯的规划,一步一个脚印,有目标的成长为栋梁,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2.独立与依赖并存

教育学生进入大学后要学会自学,要主动拓展课本以外的知识,武装大脑,广泛涉猎。在大学校园内借助有利机会多听取名家讲座和报告,重视寒暑假社会实践和公益,努力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等。

3.重点关注“五困”学生

沈阳师范大学学生处充分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提出“五困生”概念,即:学业困难、就业困难、经济困难、交际困难、心理困难。大一新生在入学后成绩均相差不多,但是经过几年的学习后,成绩便拉开了。有的学生年年能拿一等奖学金,考取了计算机、四六级等各种证书;而有的学生连考试还经常挂科,甚至迷恋上网玩游戏等陋习。前者有明确的规划并为之努力实践,后者迷失方向,自甘堕落。对于学业困难的同学,辅导员要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在班级以学习委员为核心成立学习互助小组,尽快帮助学困学生尽快摆脱困境;对于就业困难学生,辅导员要多帮助学生提高就业技巧,扩大就业渠道,甚至推荐等途径使学生摆脱就业困境;对于经济困难的学生,辅导员要在贫困生补助上有所倾向,同时,为学生提供适量的勤工助学岗位,即帮助了他们,也是他们懂得劳动创造价值的道理,促使他们快速成长;对于一些交际困难的学生,多找他们谈心,多多沟通,活动,塑造他们的外向的性格;对于心理困难的学生,及时和学生进行交流沟通,甚至请校学生处的心理健康老师帮助辅导。总之,作为学生工作第一线的教师,我们要本着“一切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一切为了学生的未来”宗旨,努力做好学生的成长引导工作。同时,我们也要不断学习,丰富和武装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工作能力,与时俱进,更好的为学生服务。

上一篇:在线辅导范文 下一篇:课外辅导班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