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制度范文

时间:2023-10-09 07:16:45

内部审计制度

内部审计制度篇1

摘要: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其组织模式要与企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其职能、方法要要所完善和创新,人员素质应进一步提高,使内部审计真正成为企业管理的臂膀,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现代企业制度内部审计提高发展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企业改革的方向,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内部审计作为企业自我约束和监督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加强内部审计则是企业转化经营机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客观要求。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对内部审计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1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

我国于1985年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要求县级以上政府部门和大中型企业组织应当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在各级主管部门的积极推动下,内部审计蓬勃发展,为我国企业的健康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与社会审计和政府审计相比,我国内部审计不论是在法律法规制度的建立上,还是在机构设置、人员数量和质量上以及在职能作用的发挥上都明显落后,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企业经营者对内部审计的认识不足。受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部分企业领导人片面认为内部审计就是检查经济问题,会影响企业的团结和稳定,有的认为内部审计限制了自己的经营自,削弱了自己的权威,有的将内审机构形同虚设,使内审人员无职无权。

(2)内审机构不健全,设置不合理,影响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有的企业将审计机构和监察合并,有的在财会部门内设审计人员,有的干脆不设审计机构和人员,致使许多内部审计流于形式,缺乏自身应有的地位和威信,根本无法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3)一些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偏低,影响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主要表现在一是文化知识、理论水平和业务技能偏低,多数内审人员来自财会部门或从其他部门改行而来,专职人员少,兼职人员多,缺乏必要的审计专业知识和技巧;二是个别审计人员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丧失职业道德,利用手中的权利送人情,甚至,降低了内审人员的威信和形象。

2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的完善和发展

2.1提高认识,健全机构

提高领导者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是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保证。领导干部的思想要实现由“要我审”到“我要审”的转变,实现由被动地接受审计人员的审计到主动请审计人员审计的转变。同时要使内部审计机构成为企业管理机构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机构,使内部审计人员在稳定的环境中工作。

2.2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内部审计模式

在现代企业制度中,股份制是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股份制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组织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2.2.1监事会领导的组织模式。监事会是公司的监督机构,主要职权是对董事、经理在执行公司职务时是否违反法律、法规和章程进行监督。监事不能兼任公司经营管理职务,因此它不能直接服务于经营决策,也就难以实现通过内部审计,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2.2.2总经理领导的组织模式。这种组织模式使内部审计接近经营管理层,能直接为经营决策服务,有利于实现内部审计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保持了审计的独立性和较高的地位。然而,总经理领导的组织模式难以对本级公司的财务和总经理的经济责任进行监督和评价,还需要社会审计的帮助。

2.2.3董事会领导的组织模式。董事会是公司的经营决策机构,职责是执行股东大会的决议,决定公司的生产经营策略以及任免总经理等。在这种组织模式下,内部审计能够保持较高的独立性、权威性和地位。但是由于董事会集体讨论决定制,会影响内部审计的正常进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在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由执行董事和内部审计人员组成,内审机构在审计委员会的领导下进行工作。这样的组织模式是比较理想的模式。

这几种组织模式各有利弊,企业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陕西某有色企业改制以后的审计组织模式及选择第三种----董事会领导下的审计委员会。

2.3内部审计职能应以经济效益审计为中心

传统的财务审计,主要是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进行审查、评价及报告。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则应该以经济效益审计为工作的中心,着眼于挖掘企业增加利润的潜力;注重对本企业经济活动的效率、效果进行审查和评价;注重于如何当好经营管理的参谋,发挥内部审计建设性的职能作用。

2.4内部审计方法应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

企业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的一个管理职能部门,是企业管理机能的一部分。随着企业经营活动的多元化和企业管理里的现代化,单纯的事后审计已不能对企业的经营活动作出全面、科学、准确的评价。因此,内部审计要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贯穿于经营管理的全过程。首先,要对企业的计划、决策进行审计,审查决策方法的科学性、资料、数据的可靠性。项目上马后,要进行跟踪审计调查,对计划的实施、方案的落实进行审查。经济活动结束后,应对完成情况作全面审查、分析和评价,总结经验教训,并提出改进意见。通过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的方法,可以降低企业在项目建设中的消耗,挖掘企业的潜力,从而保证企业预期效益的实现。

2.5提高内审人员素质

企业内部审计制度能否真正地为企业实现最终目标服务,最重要的是需要有一批合格的、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员。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员除应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高度的责任心,还须有过硬的业务能力。要健全我国内部审计人员的从业资格考试和考核制度,加强对内审人员的后续教育工作,使内审人员及时更新知识,掌握新的技能和方法,成为既懂财务会计、熟悉审计业务,又具备经营管理、工程技术、经济法律等各方面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从而建立一支知识结构多元化、专业知识技能化、技术职称资格化的内审专业队伍,提高企业内审质量。

2.6进一步强化审计监督,推行总审计师制度

总审计师制度是指总审计师在企业法人代表领导下,协助法人代表工作,主管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的制度。推行总审计师制度可概括为3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设立总审计师;二是建立审计委员会;三是建立每半年一次的审计通报制度。实行总审计师制度,可使企业经营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得到客观评价,降低了企业法人对企业的驾驭难度,使企业内审领导机制更直接、更具体,提高了内部审计的地位,提升了监督层次,加大了内部审计力度。

内部审计制度篇2

【摘要】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教育结构的重大调整,高校呈现出历史性和跨越式发展,高校内部审计面临着新的挑战,本文从高校内部审计观念、体制、人员、职能、方法等几方面对审计创新提出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高校;内部审计;创新

高校内部审计是指高等院校所设置的审计机构及其专职人员依法独立地对本部门、本单位及其所属单位的财务收支等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监督、评价、鉴证和服务的活动。它是确保高等教育目标实现、依法治校、强化管理和自我约束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投入的大幅度增加和高校多渠道办学能力的逐步增强,高校建设步伐明显加快,高校规模也不断扩大,其组织管理幅度更宽,教学、经济活动更丰富,财务预算资金更大。高校内部审计作为一项高层次、综合性经济监督与管理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明显。尽管许多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来看,我国高校内部审计同高校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因此,高校内部审计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1高校内部审计观念创新

从我国内部审计工作长期实践的经验积累讲,内部审计要发挥作用,必须要适应国家经济形势的变化,遵从审计内在的客观规律,审计人员必须要有创新思维。内部审计人员要从“经济监督”的传统思维定势中解放出来,强化内部审计服务的“内向性”,内部审计要生存并发展,就必须走服务内向性的道路。因此,审计人员要消除“局外人”意识,要更多地从被审计单位和被审计人的角度研究审计出现的问题,改变被审计单位对内部审计“敬而远之”的心态,在内审工作中实行服务形式多样化。

因此,高校内部审计必须与内部管理的需要保持和谐一致,正确认识并全面履行高校内部审计监督与评价职能,使内审工作与高校依法治校、深化改革、快速发展的形势相适应,使内部审计管理、内审机构的“人、法、技”建设与内部审计业务工作的发展相适应,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基础工作。在实际工作中,突出“内向服务”,通过开展正常的审计业务,监督、评价本单位对国家法律、行业政策法规和本校有关规章制度的遵循情况,及时发现违背管理原则的活动,向管理者提供针对性较强的各种帮助;为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效益”提供合理保证,促使内部审计工作从以发现问题为己任向坚持标本兼治转变,使内部审计工作目标与学校发展目标保持高度一致。

2高校内部审计体制创新

2003年5月1日起实施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第四条规定:“内部审计机构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或者权利机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照此规定,我国高校的内部审计机构应该是在校(院)长的领导下及校(院)党委或校董事会等权利机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但是,由于认识问题或其他原因,我国高校的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形式却是多种多样。如部分学校还存在由主管财务的副校(院)长领导下的内部审计机构、由纪检、监察部门领导下的内部审计机构等不合理的机构设置形式。领导体制很直接地表明了审计机构的地位与权威,一般内部审计组织机构的主管领导级别越高,则审计机构的地位也越高,越能保证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如由校长直接领导的内部审计组织机构的地位和权威要相对高一些。目前,除部分高校独立设立审计处外,多数高校没有独立的审计机构,而是与纪委、监察处合署办公,这种情况下的内部审计组织机构独立性较差。由于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实践中,具体的审计项目或多或少会受到来自校级领导、被审单位或相关人员的干扰或影响,这使得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独立性就成为高校审计人员特有的问题。

3内部审计人才培养机制创新

内部审计工作作为一门专门管理技术,其工作内容涉及到高校管理的多个领域。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和较强的业务能力,除审计、财务知识外,还必须具备管理、法律、经济以及基本建设等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胜任这种专业性极强的技术工作。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内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理论功底差,知识面狭窄,业务技能单一,缺乏必要的专业培训和再教育,这就使得审计工作缺乏深度与广度,在工作中很少有突破性的发展。因此内审人员应通过工作实践不断提高专业素养,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和培训,努力提高法规运用能力、审计技术水平和现场审计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尽可能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4高校内部审计职能创新

传统的高校内部审计往往偏重于监督和事后审计,仅有少数高校开展了内部控制评价、风险审计等工作。大部分高校内审工作只局限于对高校自身预决算的编制、财务收支活动的审计与监督,很少介入到经济活动的事前审计把关和事中审计控制,忽视了对管理及效益的审计,给高校违法违纪等腐败案件以滋生的土壤,忽视了内部审计的服务职能,未做到监督与服务并重,在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没有从加强管理、提高效益、防止风险的角度介入到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只强调监督而很少考虑如何为单位增效,使内部审计工作陷于被动地位。

高校内部审计要在强调审计监督职能的同时,重视服务效能,实现面向对管理、效益等多方面、多领域的审计,通过“参与式审计”与被审单位座谈、商讨,共同分析存在的问题,共同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方法,及时解决问题,实现高校内审机构职能的正确定位,从而促进高校加强管理、避免和减少损失、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健全内部控制、保障高校资产的安全与完整。

5高校内部审计方法创新

目前,高校已经普遍实现了会计电算化,大多数高校甚至实现了财务管理的网络化,快速发展的财务管理方法和手段,要求审计技术和方法跟上财务管理手段的发展,但是内部审计无论在审计人员素质上、还是在审计方法手段上远远不能跟上财务管理信息的发展。内部审计技术手段还比较落后,内部审计人员多数还停留在查错纠弊、手工审计、详细审计的业务水平上,只把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差异性作为审计的重点,忽视学校教育资金使用的合理性、效益性,忽视对学校教育经费整体运作的定性分析、对未来效益的预测、对偿债能力研究以及对经济责任界定。审计的深度不够、内容单一、范围狭窄、作用层次低,难以适应现代高校快速发展的需要,严重影响了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也给审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风险。

内部审计制度篇3

第一条 为了加强委机关和所属单位的财务管理,使委内部财务管理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最大限度地发挥所有资金的效能,更好地为委内部建设和发展服务,特制定财务内部审计制度。

第二条 坚持财经工作基本原则,依据国家制定的各项财经法规和制度,强化本委财务管理,使之做到公开、公正、透明,防止财经工作中的腐败现象,保护和调动干部职工当家理财的积极性,坚持开源节流、增收增效原则,合理安排和使用资金,促进委的各项事业健康协调发展。

第三条 加强内审工作组织领导,成立内部财务审计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委主要领导担任,副组长由分管机关副主任、纪检组长担任。委监察室和办公室具体组织并协调熟悉财务的人员实施内审工作。

第四条 实施内审的范围是:委机关及经费独立核算的所属单位。内审的主要内容:

(一)执行国家、省和市财务制度的情况;

(二)执行委内财务管理制度和规定的情况:

1、财政拨款收支情况;

2、争取项目资金收支情况;

3、委及所属单位房屋租赁、水电费、办公经费等收支情况;

4、机关房改和评估房补交款收支情况;

5、差旅费和公务接待费开支情况;

6、按照相关规定发放各类奖金情况;

7、机关及所属单位购置办公设备开支情况;

8、委基本建设投资及开支情况;

9、党费收支情况。

第五条 内审的时限和要求

1、每半年或一年进行一次内部审计,必要时,可随时审计;

2、财务室和涉及到的科室,要积极协助,密切配合,提供真实的凭证、数据等相关情况;

3、审计专班人员要认真履行职责,严格遵守工作纪律,不得向无关人员透露审计相关信息;

4、审计结果经审计领导小组核准,提交委办公会或党组会审定后进行公示,接受监督;

5、实行责任追究,对审计中违规违纪的责任人,将依照党政纪和相关财经法规,按组织程序进行责任追究。

第六条 本制度自之日起施行。

内部审计制度篇4

关键词:财政部门 内部控制 内部审计

财政部门的内部控制体系是为实现部门的财政收支平衡。促进地方经济稳步发展而制定的。通过编制财政预算,制定出相关执行内部规章制度的内部审计体系,对各个方面的财政活动进行约束与调节。通过相关制度体系可将财政资金效率发挥到最大化,是整体资金运营高效合理。审计制度则是由专门的财政监督机构人员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对财政部门的资金收入以及支配等资金活动进行有效的经济控制与监督管理,对资金记录和财政报表等进行客观评价。通过控制与设计制度的合力工作可以使财政部门内部形成一种科学合理并且相对完整的财政监督审查体系,从而实现控制资金合理流入与支出。

一、当前财政部门内部控制与设计制度现状

(一)财政工作重视程度

在财政部门内部,领导人员对于整体的财政工作监督审计重视度不足。对于领导自身来说,日常工作中更善于监督其单位职工的工作情况,往往忽视了自我监督管理。所以在自身工作认识上以及重视度上都略有欠缺,很多地方表现不明显。首先在财政部门内部,其自身认识就存在极大不完善的地方,这也就导致了财政内部监督控制设计制度的不完善。

(二)机构与队伍建设不完善

想要将财政部门的整体内部控制与审计制度具体化,就需要相关机构的建立,并创建一支具备应有素质的管理队伍。但目前来看,这一情况并不乐观。很多财政部门内部并没有建立应有的管理机构,而且人员上缺少专业型。这也就导致了整体的财政控制与审计制度的手段缺失,给正常的财政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三)内部监管手段渠道不通

当前的财政部门内部各监察机构建立并不完善,监督审计工作处于被动地位,内部监管的独立性较差,范围相对狭窄。监管渠道的拓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人的自身素质水平。就现在来看,我国的相关管理领导人自身专业素质水平较低,使监管审计渠道面临着极大的局限性。在系统上并未建立有效的管理系统,整体财政资料掌握不全面,对内部监管的预防发挥不了最大的效率。

二、改革措施合理化建议

(一)领导责任制加强

对于财政部门内部整体构建来说,其具体改革需要从多方面入手。首先就要将领导责任制度的具体细节加强,实行有效的一把手负责,将具体职责明确,将单位的党风建设情况直接与领导人的薪酬挂钩,实行有效的量化考核。整体收益在年终总结上结算。通过领导人思想意识的牢固,使得财政部门的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制度的整体构建有了基本保障。

(二)建立完善的监管制度体系

制度对于财政部门内部的控制与审计来说是基本前提与保障。根据当前德尔情况,应建立一套科学完整、规范的监管制度体系。对于财政上的支出与收入应有合理的检查力度。单位财政部门内部要对此问题报以严谨的态度,审批上应严格对待,具体经费依情况有所控制,将额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对各个环节的加强把控,将使得整体的监管制度体系清晰明确,具有较强的系统性,从而使整体的财政部门财政控制水平提升。

(三)财务管理力度加强

对于财政上严重违反相关规定的内部工作人员,应严格依据相关规定进行惩罚。同时,财政部门内部应大力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对铺张浪费现象进行杜绝。对于情节严重的违反现象,要给与党政纪处分,触犯法律的行为要依法处理。在此方面的加强整改,对于个人以及财务管理整体制度来说都是极为有效的约束手段。

(四)内部与外部的合作监督

对财政部门的控制设计不能仅仅只局限在内部,应在外部管理上也下足功夫。整体监管分为内部监管与外部监管。通过内外合作的方式,将整体上加强财政部门内部的自律性,从而实现整体制度的构建。

(五)提高监督人员自身素质

进行监管工作的前提是监督工作人员自身专业水平过硬,并且有一定的自律性,能严格进行这一工作。因此,在整体队伍的建设上,就需要在人员选择上进行严格把关,保证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水平。只有在监督人员自身素质过关的前提下,才能保证财政部门内部的体系制度完善。

三、构建展望

根据当前的财政部门现状来看,目前在内部控制与审计制度上还存在较大的不足。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这些问题也将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在财政体系上,财政部门将会构建的越发完善,财政控制也会得到明显的提升。制度上的构建完善也将对我国整体经济建设有着明显的提升作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财政部门的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制度需要加强的地方还有很多。如何将整体制度构建完善,使其功能有效是我国相关部门应解决的问题,同时这一工作也将对我国整体的财政管理有着极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影.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抑制会计舞弊的新举措――日本审计制度的考察[J].会计之友,2011

[2]江其玟,陈良华,胡幽妍.地方财政部门内部控制体系构建[J].华东经济管理,2011

内部审计制度篇5

1999年6月26日由120多个国家参加的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就内部审计的定义进行了新的解释: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以增加组织的价值和改善组织的经营。它通过应用系统、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的《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五号――内部控制审计》对内部控制的描述是:“内部控制是指组织内部为实现经营目标,保证资产完整,保证对国家法律、法规的遵循,提高组织运营的效率和效果,而采取的各种政策和程序。”

二、企业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1.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内部控制由内部牵制制度经过内部控制制度而发展到内部控制结构和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过程中,内部控制的内容得到了不断得的丰富和发展,监督成为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2008年由财政部等5部委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要求“内部审计机构应当结合内部审计监督,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内部审计机构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应当按照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程序进行报告;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有权直接向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监事会报告。”

2.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内部审计相对独立于各项生产经营活动之外,能够在不影响或尽可能小地影响经营管理活动的情况下,通过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运行与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对企业已经发生的错弊及时予以纠正,并对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薄弱环节失控性质、失控程度、潜在影响以及各控制点,在实际工作中执行与否和执行程度进行分析评价,然后将改进意见反馈给管理者,提供完善内部控制建议,可见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

3.内部控制评价是内部审计的重要内容和方法。内部审计作为内部控制的一个构成要素,担负着对组织内部控制的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并提出改进建议的职责。内部审计不仅将内部控制系统作为实质性检查的基础,内部控制评价作为对内部控制系统的监督评价手段,担负着对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和评价的功能,是对组织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内部控制评价是内部审计的重要内容和方法。

三、企业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中的地位和作用

1.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中的地位。随着内部审计的角色由监督者逐步转变为控制者,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对内部控制的运行进行监督,提供管理咨询已成为内部审计的日常性工作,这种日常监督也是组织内部控制整体中的一部分,它有利于保持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是实施内部控制环境的基础环节,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在内部控制中发挥着评价内部控制、监督内部控制运行的重要作用。

2.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1)对企业经济绩效进行评价。通过对被审计对象的经济活动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经济绩效的审计,着重考核和评价其预测、决策、目标和计划是否先进可行,经济活动是否按照既定的决策和目标进行。(2)对企业质量进行控制。企业质量包括产品质量、生产质量、管理质量、销售质量等等,而无论产品、生产、管理和销售都跟企业内部审计有着密切的关系,离不开内部审计的监督和管理、优化和促进,做好了企业质量的审计,也就基本上完成了内部审计的职责所在。

四、企业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审计的实施

1.确定审计重点,编制内部控制审计计划。(1)审计部门根据本企业的工作目标和重点,提出内部控制审计的重点内容和重点审计单位,编制年度、半年内部控制审计计划,并根据实际工作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及时对计划进行调整、修改和补充。(2)根据上级部门和有关领导直接布置的专项工作制定专项内部控制审计计划。

2.组建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组。根据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的性质、业务量、难度及时间进度,并结合有关领导及部门对内部控制审计任务的特殊要求和规避原则,组织有经验的审计人员和聘请有关专家,组建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组,任命工作组组长,并对工作组成员提出任务性质、工作量、完成时间、注意事项等要求,同时进行审计前有关法律法规、主要业务培训,为现场审计打好基础。

3.编制内部控制审计方案。(1)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组组长负责编制内部控制审计方案。(2)内部控制审计方案主要内容包括内部控制审计的目的、审计的时间、审计的范围、审计的方式、审计的内容、人员的分工等。(3)内部控制审计方案要保证能够使审计工作达到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内部控制理论与实务》.中国世代经济出版社

内部审计制度篇6

摘要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内部控制不健全等问题,严重限制和阻碍了其发展,因此加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显得尤其必要与紧迫。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方面主要存在内控环境、人员风险意识、会计信息失真、内部监督等问题,应加强其内部审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同时在执行过程中要强调服务、关注方法、提高业务技能。

关键词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内部控制加强及关注点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从当前实际看,许多中小企业的内部审计、内部控制问题非常突出,进而影响了中小企业的经济效益,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一、目前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内部控制问题很多,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自身的内部控制环境问题。任何一个企业的内部控制必然受到法人治理结构、管理理念、组织制衡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控制环境是企业内部审计、内部控制系统的核心,它决定着其他要素能否发挥和怎样发挥作用,影响着控制目标的实现。中小企业的控制环境很不完善:一是对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无章可循或有章不循的现象较为严重。目前,仍有不少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基础薄弱,相当一部分单位的领导对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够重视,对内部会计控制建设持冷漠态度。

2、人员的风险意识问题。中小企业的人员意识问题集中表现在风险意识淡薄、风险评估不够,普遍存在着对内部控制认识不到位的现象。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的意识偏差,会导致内部制度局部形同虚设,造成企业管理整体混乱。

3、内部监督机制问题。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对建立内部监督不够重视,内部监督体系残缺不全、有关内容不够合理或流于形式,失去了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不少的中小企业没有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即使有内审机构的企业,其职能也已严重弱化,不能正确评价财务会计信息及各级管理部门的绩效。有的企业没有制度化的内部审计,严重影响了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执行力,损害了企业的利益。

4、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中小企业信息系统存在最为严重的问题是会计处理缺乏一贯性与完整性,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普遍存在。企业财务基础薄弱,中小企业因其规模小、业务少、交易额小等特点,不易引起各检查机关的足够重视,于是有些企业领导就利用这一点,指使会计做假账、报虚数,人为捏造会计事实、篡改会计数据、设置账外账等。

二、加强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

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内部控制的建设需要做系统性的规划,循序渐进。为使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内部控制的建设更有成效,需要重点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切实提高单位负责人对建立内部审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重要性的认识,建立良好的适应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控制环境。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化,单位负责人支配的权利与承担的责任比以前都有显著增加,在设立内部会计控制时,单位负责人的认识和态度至关重要。只有单位负责人不断提高自己执行财经法纪的自觉性,切实加强对本单位会计工作的领导,理顺会计工作关系,才能保证中小企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合理设置和有效执行。

2、注重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内部会计控制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其执行上。一项制度制定的再完善、再合理,如果没有负责的、称职的人来执行,其作用将大打折扣,甚至没有作用或起反作用。企业会计系统从事按规定进行各项经济业务的鉴定、分析、归类和编制财务会计计划和报告。健全的会计控制应实现下列目标:明确企业各资产和负债的经管责任,审定和登记一切合法的经济业务;对各项经济业务进行适当的分类作为编制财务报表的依据;将各项经济业务按适当的货币计价,以便按照会计期间进行记录;从财务报表中恰当地传达企业生产经营结果,经济业务引起的资产变化,以及有关内容的信息。

3、企业内部控制的程序。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程序指管理当局所制订的用以保证达到一定目的的方针和程序。它包括下列内容:经济业务和经济活动的批准权;明确各个人员的职责分工,防止有关人员对正常业务图谋不轨的隐藏错弊;职责分工包括:指派不同人员分别承担批准业务、记录业务和保管财产的职责;凭证帐单的设置和使用,应保证业务和活动得到正确的记载。对财产及记录的接触和使用要有保护措施;对已登记的业务及计价要进行复核。在各类企业中,由于大量存在不可知因素,业务活动生成的技术凭证、经济凭证和结算凭证签单应按控制程序操作,明确审批权的归属。同时,尽量减少不可预见因素的付款,采取成本风险包干方式。

4、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机制,加强内部监督。加强企业内部监督,必须重视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又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它通过对内部控制的检查与评价来协助管理者完成管理目标。中小企业的内部监督可以通过日常的、持续的监督活动来完成,也可以通过个别的、单独的评估来实现。企业应该设立完善的内部审计监督体系,并由专门机构或指定人员从事审计工作,赋予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充分的权利,对具体负责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各级管理层的财务活动和管理活动进行评价, 从而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更加完善和严密。

三、做好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1、强调内部审计的咨询服务功能。内部审计是一种控制,它的作用在于检查和评价其他控制的适应性和有效性。它包括保证和咨询活动,目的是治理、风险与控制领域内采取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为机构增价值。内部审计适应形势的发展,实现同微观环境的良好循环,首先应当充分的认识到内部审计同国家审计、社会审计的性质有所不同,牢固树立内部意识,实现审计观念的转变,解决审计相容性问题。强调内部审计的咨询功能,关注管理层的意愿。因为内部审计的目标是帮助企业组织增强持续发展的能力,所以,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必须既处在总体管理的位置上,也充当管理部门角色,去为中小企业提供建设性的服务。

2、关注内部审计的方法。将审计时间前移,变事中、事后审计为事前审计,真正做到“事前反馈”的作用,使内部审计更好地在公司治理、风险与控制领域为机构增加价值。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应具可操用性,注意原则和灵活性相结合,不脱离实际,不搞纸上谈兵,以促进企业内部控制不断健全和完善。

3、研究不断变化的审计环境。根据企业需要及时变更审计范围和发挥作用的方式。在项目安排上,不仅围绕财务收支,更要从管理角度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各层级的需要。如经济效益的审计、内部控制审计等;另外,实现同审计的良性循环,不仅知道需要做什么,还应该需要知道怎样去做。盲目夸大审计职能,不顾自身条件和客观限制做一些做不到的或根本做不好的工作,不仅对企业无益,也损害了审计本身的形象。

4、正确处理好与其他职能部门的关系。企业内部审计是一个职能部门,它通过对管理和业务人员工作行为的合法性、合理性、有效性进行监督评价,以促进管理、堵塞漏洞、减少损失浪费达到其内部控制的目的,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内部审计和其他部门工作内容虽不同,但目的是一致的。在工作中应当讲求工作方式和方法,查错并不是目的而在于促进,是一种高层的服务。查错误还应该查原因,如果是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上存在的漏洞,应该向领导提出建议;如果是执行上出现的偏差和疏忽,就应该理解,提出切实可行的改正措施。消除或减少被审计部门的对抗情绪,以有利于获得企业内部广泛的支持。

5、内部审计人员应提高业务技能,具备管理审计相关的专业知识。与传统审计不同,管理审计本身涉及到企业战略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等,如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和人力只停留在财务会计方面,显然是不够用的;所以,内部审计人员应注意学习与管理有关的专业知识以能胜任工作。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各种信息的迅速扩展,计算机的普遍应用,网络技术的普遍运用,审计人员必须不断提高整体素质,工作中规范审计方法,提高审计质量,满足中小企业对审计工作的需求。

内部审计制度篇7

关键词:内部控制制度;审计;手段;方法一、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的含义

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进行有效管理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内部控制制度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内部管理控制制度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然而一个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和有效,不仅直接反映这个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而且与现代审计活动的开展关系极大。现代审计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在评价被审计对象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上,决定进一步审计工作的范围、程序和方法。所谓内部控制制度审计是指以内部控制为对象,在评审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上,决定抽查会计资料的内容、范围和程序,据以进行符合性和实质性测试的一种审计方法。它是从传统的会计事项为基础的详细审计转化和发展过来的一种新型审计方式,由于这是一种科学的审计方法,不仅减少了审计的风险性,而且提高了审计工作的质量和审计效益,故被许多国家确定为审计标准之二、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的基本内容

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的对象是各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在进行审计时,应从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内容进行,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各项管理制度之中。

1.责任控制制度。责任控制制度是以确定经济组织内部各部门、各环节、各层次及其人员的经济责任为中心的内部控制制度。它由工作岗位责任制和各部门、各环节、各层次的责任制两方面组成。这种制度主要是检查各种岗位责任制赋予各职能部门和经办人员的责任是否达到分工明确,职责分明的目的。

2.内部牵制制度。内部牵制制度为了保证会计资料的正确性、可靠性及保护财产而形成的一种制度。它主要检查会计事项的处理或不相容的职务是否遵循必须经过两个以上的人员或部门的原则,以防止差错、舞弊的发生。

3.会计控制制度。会计控制制度是指经济组织为了保证会计数据的正确性和可靠性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方法,主要是各种凭证的记录、传递,资金的使用,债权债务反映,会计报表编制等各个环节的控制制度和程序。主要是通过帐证、帐帐、帐表之间的相符关系,检查会计数据的可靠性;通过帐实核对检查帐实是否相符,以保证会计数据的真实性;通过严格的复核审批制度,以保证会计业务处理的合法性;通过定期编制计算平衡表检查所有数据的正确性等。

4,经营方面各个循环系统的控制制度。它是经济组织内部为实现经营目标而实现生产经营和管理所必须经过的环节和业务操作的控制制度。如成本控制、购销控制、物资控制、生产经营过程的控制制度等。通过检查这些环节的控制是否严密,反映企业是否能正常地进行经营活动及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5.财产、凭单管理制度。财产、凭单管理制度是为了确保经济组织的财产和各种凭证单据而建立的控制制度,它包括财产管理责任制和凭证单据管理责任制两部分。如财产物资的保管、清点、验收、领用、计划、预算、合同、单据等各个环节,都应实行专人管理。

进行内部控制制度审计,其重点是放在对于制度内各个控制环节的审查上,目的在于发现制度中控制的薄弱环节。

三、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的手段和方法

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的范围是极为广泛的,其手段也是多种多样的,但内部控制制度审计一般包括内部控制制度的方法和评价两方面,大体上分三个步骤:

1.了解和描述内部控制制度

这一步骤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一定手段,了解被审单位已经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及执行的情况,并对其进行描述。

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的第一步工作就是进行了解,这一步骤可以通过查阅有关规章制度、方针及政策等文件,查看组织机构系统图,询问有关人员进行实地观察、查阅前期审计报告或审计工作底稿等手段来实现。它为描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奠定了基础。描述反映企业内部的制度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书面说明法。即将所了解掌握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实际情况完全以文字的形式描述出来。这种描述方法一般是按不同的业务经营环节,分别说明各个业务处理环节上应完成的各种工作,办理业务所填制的各种凭证,有关人员所管的记录和实物,以及他们的职务分工情况等,表述控制点存在情况。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比较灵活,又能表达被审系统的一切特殊情况,不受什么限制。几乎适用于任何类型、任何规模的单位。其局限性是对于业务环节较多的大型单位,用文字说明显得冗长,对复杂情况不易说明清楚。

(2)调查表法。调查表法是指利用表格形式,通过查询来了解内部控制制度强弱情况的一种方法。例如,审计人员可以把被审单位业务环节的控制点及其主要问题预先编制一套标准格式的调查表。在表中,为每个问题设置“是”,“否”,“不适用”和“备控”等专栏,通过填写结果,了解被审单位内部控制情况。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便易行,节省审计工作量,对表中列示的“否”专栏,可以引起审计人员的关注,其缺点是调查表格式固定,缺乏弹性,遇有特殊情况,往往因“不适用”栏境得过多而作用不大。

(3)流程图法。流程图法是指用图解形式来描述业务程序及其控制点,显示有关控制环节和凭证记录的产生、传递、检查、保存及其相互关系,便于直观地表现内部控制制度实际状况的一种方法。它是目前在国外审计工作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要求审计人员熟悉每一业务环节及其相互关系,识别其中的控制点,牢握制图的技术与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形象直观,便于评审,能帮助审计人员进行思考,并较快地检查出被审系统逻辑上的薄弱环节,并且应用灵活方便,只需变动图中的若干符号,就可更新整个流程图。其缺点是绘制新图,特别是描绘较复杂的业务环节时技术难度较高。

上述三种方法,并非孤立应用,相互排斥,在描述某一单位内部制度制度时,可对不同业务环节使用不同的方法,三者结合使用,往往比采用一种方法效果更好。

2.评价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审计制度篇8

为了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财政部于2012年11月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该规范自2014年1月1日起在全国施行。该规范的施行,是预防、促进行政事业单想位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的有效手段和必然要求,也是行政事业单位引进现代管理理论的体现。

关键词:

内部控制;作用;对策

任何制度只有得到贯彻执行才有生命力,才会发挥效用。财政部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要求于2014年1月1日正式施行。结合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出台的一系列财经政策,如何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使内部控制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是当下迫切关注的问题。

一、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问题

1.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不健全

主要表现在:一是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评价操作指南。虽然2003年审计署颁布了了《审计机关评价标准》,没有在操作上解决审计人员测试内部控制的规范性问题,内部控制的定义局限于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程序和措施的过程。二是内部控制评价侧重于微观,忽视宏观的控制环境与风险评估。目前,我国审计机关对于政府部门内部控制偏重于以合规检查为目标的控制监督,使得审计建议的视角过于微观,侧重于问题的披露,难于挖掘问题背后的控制环境。同时事业单位的各项控制活动均以标准化的规定、说明书作为执行的依据,缺乏先行思考内部各种状况的风险程度,也很少对其进行科学的风险评估。三是缺乏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和公示制度,责任追究执行不到位等问题。

2.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意识较为淡薄

许多单位的“一把手”缺乏对内部控制知识的基本了解,认为事业单位业务较单一,没有必要进行规范的内部控制,或者仅把内部控制作为管理职工的一种手段,认为只要普通职工遵守就可以,领导不受内部控制制约等。管理者对建立健全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认识不够,极有可能使得单位整个内部控制制定、实施和管理流于形式,使各项工作漏洞增多,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营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3.缺乏内部控制构建的积极性

虽然单位内部自身已经建立了一定程度的内部控制制度,但这些内部控制制度是针对不同部门或业务设置的,属于部门内部或某个业务的自我管理,没有形成体系,没有在内部控制制度上形成整个单位的统筹管理。各部门平时沟通不够畅通,对内部控制构建缺乏积极性,过时的制度得不到及时修订,新的规章制度没有及时配套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

4.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到位

有的事业单位制订了一系列内部控制制度,如预算控制制度、资产管理制度、财务报销制度等,并以各种形式展现了这些制度,如将制度张贴于办公室显要位置,印成制度手册等,但实际执行过程中却是制度归制度,执行归执行,使制度流于形式,丧失了制度的约束力。

5.忽视对内部控制的考核评价

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是否科学合理,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与否,以及执行是否有效及有效的程度,在实际工作中缺乏科学的考核评价,使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力降低。

6.财务预算没有发挥其应有的控制作用

财务管理重视不够,财务人员配备不足,基础工作薄弱,资产管理无序,如部分单位的财务部门只能起到付款的作用,对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对单位事项的决策、实施过程和结果均不了解。固定资产、票据管理、现金管理方面也存在一定的漏洞。预算编制方法不够先进,内容不够详实;预算的制定科学性不足,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需要调整指标,严重削弱预算的约束制约力度,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对策

1.健全机制,完善内部审计体系

不断创新审计体制,避免利用固定的审计体制而扬长避短或隐瞒部分事件。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直接影响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关系到树立审计监督的权威性以及审计监督的力度。内部审计机构不能隶属于任何其他职能部门或于其他职能部门合并设置,而应该直接对单位中具有足够领导权力的领导人负责。

2.高度重视,加强内部信息沟通

事业单位在建设内部控制的过程中,首先,必须提高管理层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知,明确管理层在内部控制建设过程中的责任,使其知悉内部控制的具体实施内容及实施要点,强化其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其次,在内部控制设计阶段,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员工代表大会进行讨论,通过课堂或宣传等形式自上而下向员工传递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及控制要点和要求。在内部控制执行阶段,通过加大内部控制的宣传力度以及开展相关培训,最终使单位全体员工对内部控制制度有明确的认知,能按内部控制的要求开展经济业务活动,并对执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反馈,以使内部控制制度不断得到完善。这样,有利于单位形成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为内部控制的顺利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

3.评估风险,细化业务层面控制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经济活动风险定期评估机制,对经济活动存在的风险进行全面、系统和客观的评估。以此为基础,结合单位实际情况,进行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的控制,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合理的低水平。在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当中应该重点关注制衡机制是否有效地得到了发挥。结合实际情况,细化预算业务、收支业务、政府采购业务、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合同管理等的控制流程和制度,使各业务层面的控制要求清晰具体,明确界定各项经济活动所涉及的表单和票据,并要求相关工作人员按照规定填制、审核、归档、保管单据,提高内部控制的可控性和可操作性。省林业厅出台的“六个十”项制度(规定、办法),形成了一个较为全面的业务控制体系。涵盖的业务范围主要有:预算管理、资金管理、行政许可工作管理、国有资产管理、会议管理、培训管理、公务接待管理、公务用车管理、临时人员管理、党务政务及经费公开管理等,明确业务流程,明确相关责任,形成一个全方位的内部控制体系,在全厅范围严格执行,并将各单位的执行情况列入内部审计的评价范围。

4.加强监督,推进信息内部公开

信息内部公开是内部控制的一种控制方法。“阳光”是最好的杀菌剂,信息内部公开可以对各类舞弊形成强大的压力,增强了领导干部对规章制度的敬畏之心。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经济活动相关信息内部公开制度,根据相关规定及单位实际情况,确定信息内部公开的内容、范围、方式和程序,并严格执行。为了落实相关内部控制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增加资金使用透明度,落实单位干部职工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对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内部公开。对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定期内部公开,每年两次。公开的内容明确,格式统一,做到财务收支整体情况公开、支出按内设部门科室公开、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按单车公开、因公出国(境)费和公务接待费按事由分明细公开、领导干部职务支出按人分明细公开、培训费和会议费按事由公开、新增资产分明细公开、基本建设项目执行情况公开等。通过财务公开,各单位的财务收支更加规范,“三公”经费支出明显下降,会议费和培训费支出大幅降低,资产配置和处置更加规范,职工的监督参予意识极大提高。

三、结束语

完善内控制度,健全审计机制,才能保护单位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提高会计资料的正确性和可靠性,能够遵循国家的财经纪律和法规,能够合理的对企业内部各个职能部门和人员进行分工控制、协调和考核。促使单位各部门人员各司其职,明确目标。强化控制,防范风险,实现经济安全规范运行。

上一篇:混凝土施工技术范文 下一篇:监督检查制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