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预算范文

时间:2023-10-14 08:49:50

全面预算

全面预算篇1

【关键词】 财务预算 全面预算 区别 联系

近几年,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激烈,施工企业为尽可能地提高利润、创造价值,在管理中越来越重视预算管理。常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算是企业组织管理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种管理方法,能够有效指导资源的配置活动,实现企业规范化管理。目前,大部分施工企业加强财务预算的同时,也提出了全面预算管理。但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对财务预算及全面预算不能有效进行区分,甚至将财务预算混同为企业的全面预算,这种认识误区导致企业不能有效利用预算指导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因此,企业应当明确区分财务预算与全面预算,把握二者的联系及区别,充分利用预算方法,发挥预算管理的重要作用。

一、财务预算与全面预算的概述

1、财务预算的介绍

财务预算是围绕战略规划,对预算年度内企业各类经济资源和经营行为合理预计、测算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收支等各种预算的总称。财务预算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编制财务预算时应当首要确定企业的财务目标,包括销售收入目标、成本费用目标、利润目标及现金流量目标,以此作为编制财务预算的基础资料。

2、全面预算的介绍

全面预算是企业对一定时期内各项经营活动、投资活动、财务活动等作出的预算安排。它是在总体的科学预算和决策的基础上,围绕产、供、销、人、财、物等环节,以数量金额等形式而展开的一系列内部管理活动。通过全面预算能有效地对企业各部门、各单位的财务及非财务资源进行分配、控制、考核,以监控生产经营活动的实施,衡量企业生产经营目标的实现情况。全面预算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是被现代企业证明行之有效的管理系统。

3、财务预算与全面预算的关系

对于大部分施工企业来说,财务预算等同于全面预算,或者二者没有本质区别,这是认识上的一个误区。首先,全面预算也包括财务预算,财务预算是全面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既有共性,又有区别。管理人员应当准确区分财务预算与全面预算,更好地利用预算管理体系增强企业管理水平。

二、财务预算与全面预算的联系

财务预算与全面预算都是属于预算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都具备预算管理的特点,两者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财务预算是全面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财务预算和全面预算都属预算管理体系,都需要通过预算的科学编制、严格执行、认真分析差异及考核结果等手段,来对企业的施工生产进行管理。财务预算是总括反映业务预算和资本预算的结果,是全面预算的集中反映。而全面预算的集中反映就是预算财务报表及附表。因而,全面预算中不能缺少财务预算,而财务预算也不能脱离全面预算而单独存在,即企业如果要实施财务预算,则必须实行全面预算,这样财务预算的编制才能有依据,预算才能得到落实。因而两者是具有密切联系,相辅相成,不可或缺,也不可分割的。

2、财务预算与全面预算都为企业发展战略服务

预算是企业未来一定时期内经营、资本、财务等各方面的收入、支出、现金流的总体计划。企业全面预算和财务预算的制定,都必须为企业发展战略服务。通过全面预算,将根据发展战略制定的年度目标进行分解、落实,将长期战略规划与年度目标紧密结合,化“战略为行动”,确保发展目标的实现。没有全面预算的有力支持,企业战略只会成为空中楼阁,难以实现。而作为企业发展战略子系统的财务战略,又必须通过财务预算进行控制。具体来说,就是通过筹资预算、投资预算、现金流预算等多方面管理,考察企业可持续盈利、经济增加值最大化等财务目标,进而通过财务战略分析,判断企业实施某一决策或者某一期间的经营是否遵循企业发展方向,能否达到企业经营目标,以利于企业朝着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前进。

3、财务预算与全面预算都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防范风险的重要手段和措施

预算的本质是内部管理控制的一项工具,不论是全面预算,还是财务预算,本身都不是最终目标,而是为企业实现目标而采用的管理与控制手段,从而有效控制企业风险。二者都是企业未来奋斗目标的具体化。通过全面预算的编制,能够将未来期间的产量、收入、成本、毛利率、营业利润等这些重要指标设定在合理的范畴内,将企业日常经营活动进行细化。这样,在未来实际生产经营活动发生偏离时,可以尽早进行比对,分析偏离的原因,将生产经营活动保持在可控范围之内,使得预算能够真正成为控制生产经营活动的依据。

4、财务预算与全面预算的编制都具有全员性

全面预算的编制首先需要依据工程合同,施工组织方案,以工程量为基础,参照资源价格及调配方案等各方面情况,采用固定预算、零基预算、概率预算等各种方法,由管理层、项目部、施工队、作业组各个层次协同参与共同编制,从而将企业的经营目标转化为各部门、各个岗位以至个人的具体行为目标。全面预算的内容涵盖了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因此全面预算工作具有全员性及全过程性。而财务部门在编制财务预算时,同样也需要工程部、物资部、综合部等各个部门配合。各部门需要及时将业务预算信息向财务部门汇报及沟通,财务预算的编制并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也不仅仅是各部门预算的简单汇总,而需要各部门与财务部门反复沟通,也需要管理部门进行协调,它是各业务预算的价值的总括反映。因此,两者都需要全体员工及各个部门的共同参与。

三、财务预算与全面预算的区别

目前来说,施工企业对预算重视程度不够,制度还不配套,容易将财务预算与全面预算进行混淆,认为财务预算就是全面预算,其实,这二者存在本质区别,下面我们具体探讨一下财务预算与全面预算的区别。

1、财务预算与全面预算的含义不同

从财务预算与全面预算的概述,我们可以知道,财务预算是在企业预测与决策的基础上,围绕战略规划,对预算年度内各项经济资源及经营行为进行合理预计、测算并进行财务控制和监督的活动。而全面预算是企业一种现代化的管理模式,通过对企业财务资源、业务资源、信息及人才资源等进行有效的协调,使得企业价值最大化。财务预算主要是对资产、负债、收入、成本、费用、利润这些核心指标进行确定,而全面预算主要是对企业所有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保持企业作业活动的协调,为企业发展战略的实施服务。因此,财务预算与全面预算含义上存在根本差别,这也决定了财务预算与全面预算其他方面的差别。

2、财务预算与全面预算所包含的范围不同

施工企业由于施工范围广、项目多、人员复杂等行业特点,致使全面预算成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全面预算是一系列预算组成的相互衔接和勾稽的综合预算体系,具体包括特种决策预算、日常业务预算及财务预算。其中日常业务预算又包括销售预算、生产预算、材料采购预算、直接人工预算、产品成本预算、管理费用预算等,涵盖企业施工生产的全方位,能将企业的资金流、实物流、业务流、信息流、人力流等各方面资源相整合,因而是全方位全过程的。而财务预算一般指现金预算、财务费用预算、预计利润表及预计资产负债表等,相对全面预算范围要小,也更有针对性,更具体。主要是指用货币综合反映企业某一个期间的现金流动状况、经营成果状况及财务状况。财务预算是从价值方面对业务预算及资本预算的总括反映,是全面预算体系中的最后环节。

3、财务预算与全面预算反映内容不同

全面预算由于是全方位全过程的控制管理体系,因而需要更多的指标对预算结果进行反映。既包含货币金额指标,也包含实物量等非财务指标,或综合利用实物量和货币金额反映预算情况。如销售预算、直接材料预算、直接成本预算等利用实物量反映预算,也利用金额反映预算;生产预算只利用预计生产量反映预算成果。财务预算是用货币反映预算情况,现金预算、预计资产负债表、预计利润表都只利用金额反映预算结果。因此,财务预算与全面预算反映的内容不同,财务预算是利用金额集中反映全面预算的结果。

四、理清关系,加强全面预算

目前,施工企业受外部环境及内部体制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认识不清财务预算与全面预算的关系及其重要性,普遍存在重财务预算、轻业务预算、轻全面预算等现象。然而要想在日益竞争激烈的建筑施工市场立足脚根,进而实现利润,创造企业价值,企业就必须认清两者之间的关系,在加强财务预算的同时,也下大力气推行全面预算,完善全面预算体系。首先要加强全面预算工作的组织领导,设立预算管理委员会,明确管理体制及各预算执行单位的职责权限、授权审批程序和工作协调机制。其次要加强预算的编制,这是全面预算管理的关键环节。然后要加强预算的执行环节,建立健全预警体系,加强事中的执行控制过程。最后建立预算管理定期分析制度,认真总结,并通过内部审计机制,完善考核。把预算执行情况与经营者、职工的经济利益挂钩,奖罚分明,从而使经营者、职工与企业形成责、权、利相统一的责任共同体,最大限度地调动经营者和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 陈敏:浅析财务预算管理与全面预算管理的区别[J].中国总会计师,2010(3).

[2] 苏琳:浅谈全面预算管理在成本控制中的作用[J].财经界(学术版),2011(7).

[3] 严志刚:我国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应用研究——现状、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1(12).

[4] 李贤贞:实施财务预算管理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J].现代企业教育,2008(10).

全面预算篇2

【关键词】财务;预算;意义;全面预算;体系

财务预算是专门反映企业未来一定预算期内预计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收支指标的各种预算的总称。具体包括现金预算、预计利润表、预计资产负债表和预计现金流量表等内容。编制现金预算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全面预算为企业整体及其各个方面确立了明确的目标和任务。同时也是评价企业生产经营各个方面工作成果的基本尺度。全面预算是所有以货币及其他数量形式反映的、有关企业未来一段时期内全部经营活动各项目标的行动计划与相应措施的数量说明,具体包括特种决策预算、日常业务预算和财务预算三大类内容。

特种决策预算最能直接体现决策的结果,它实际是中选方案的进一步规划,如资本支出预算,其编制依据可追溯到决策之前搜集到的有关资料,只不过预算比决策估算更细致、更准确一些。财务预算作为全面预算体系中的最后环节,可以从价值方面总括地反映经营期决策预算和业务预算的结果,亦称为总预算,其余预算则应称为辅助预算和分预算。显然,财务预算在全面预算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全面预算体系

全面预算是由一系列预算构成的体系,各项预算之间相互联系,关系比较复杂。企业编制全面预算的一般思路为:根据长期市场预测和生产能力,编制长期销售预算;以此为基础,确定本年度的销售预算,并根据企业财力确定资本支出预算。销售预算是年度预算的编制起点,根据“以销定产”的原则确定生产预算,同时确定所需要的销售费。生产预算的编制,除了考虑计划销售量外,还要考虑现有存货和年末存货。根据生产预算来确定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预算。产品成本预算和现金预算是有关预算的汇总。预计利润表、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是全部预算的综合。

全面预算按其涉及的预算期分为长期预算和短期预算。长期销售预算和资本支出预算属于长期预算,有时还包括长期资金筹措预算和研究与开发预算。短期预算是指年度预算,或者时间更短的季度或月度预算,如直接材料预算、现金预算等。长期和短期预算的划分以一年为界限,有时把2~3年的预算称为中期预算。

全面预算按其涉及的内容分为总预算和专门预算。总预算是指预计资产负债表、预计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它们反映企业的总体状况,是各种专门预算的综合。专门预算是指其他反映企业某一方面经济活动的预算。全面预算按其涉及的业务活动领域分为销售预算、生产预算和财务预算。前两个预算又统称为业务预算,用于计划企业的基本经济业务。财务预算是关于资金筹措和使用的预算,包括短期的现金收支预算和信贷预算,以及长期的资本支出预算和长期资金筹措预算。企业预算的编制,往往涉及经营管理的各个部门,只有执行者参与预算的编制,才能使预算成为他们自愿努力完成的目标。

二、现金预算与预计财务报表的编制

(一)现金预算的编制

1、编制现金预算的依据

现金预算亦称现金收支预算,它是以日常业务预算和特种决策预算为基础所编制的反映现金收支情况的预算。这里的现金是指货币资金,广义的现金收支预算主要反映现金收支差额(又称现金余缺)和现金筹措使用情况,有时也要求反映期初、期末现金余额。该预算中.现金收入主要指经营业务活动的现金收入;现金支出除了涉及有关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经营费用及管理费用方面的经营性现金支出外,还包括用于缴纳税金、股利分配等支出,另外还包括购买设备等资本性支出。

现金收支差额与期末余额均要通过协调资金筹措及运用来调整。应当在保证各项支出的所需资金供应的前提下,注意保持期末现金余额在合理的上下限度内波动。因为现金储备过少会影响周转,现金过多又会造成浪费,所以现金余额不是越大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因此.企业不仅要定期筹措到抵补收支差额的现金,还必须保证有一定现金储备。当收支差额为正值,在偿还了利息和借款本金之后仍超过现金余额上限时,就应拿出一部分钱用于有价证券投资;但一旦发现还本付息之后的收支差额低于现金余额下限,就应抛出一部分有价证券来补足现金余额;如果现金收支差额为负值,可采取暂缓还本付息、抛售有价证券或向银行借款等措施。

2、现金预算编制的流程

为了能比较全面地介绍现金预算,先分别介绍各项业务预算,以及这些预算如何为编制现金预算准备数据。

(1)销售预算。销售预算通常要分品种、月份、区域销售、推销员来编制。为了简化,本例只划分了季度销售数据。销售预算中,通常还包括预期的现金收入,其目的是为了编制现金预算提供必要的资料。

(2)生产预算。以销售预算为基础,可进而编制生产预算。产成品的期初、期末存货所以要作为生产预算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并进行统兰酌预计,是因为企业的生产和销售不能做到产销平衡,需要设置一定量的存货,以避免存货太多形成资金积压,或者存货太少影响下一季度销售活动的正常进行。一般来说,年初存货是编制预算时预计的,年末存货根据长期销售趋势来确定。

(3)直接材料预算。直接材料预算,以生产预算为基础编制,同时还须考虑原材料的存货水平,直接材料生产上的需要量同预计采购量之间的关系,在直接材料预算中,通常还包括材料方面预期的现金支出的计算,为现金预算的编制提供必要的资料。在材料方面预期的现金支出,包括上期采购材料将于本期支付的现金和本期采购材料应由本期支付的现金。

(4)直接人工预算。直接人工预算也是以生产预算为基础编制的,以各期完成的产成品数乘以生产单位产品需用的工时,得到各期需用的直接人工总工时;再以各期需用的直接人工总工时乘以每小时的直接人工成本,就可以得到各期预计的直接人工成本。由于人工工资每期都需用现金支付,所以不需另外再计算各期的现金支出,各期人工总成本的金额.可直接参加现金预算的汇总。

(5)制造费用预算。生产成本中不属于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的部分,都计入制造费用。制造费用按其性态可以分为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制造费用两部分。变动制造费用预算可以根据预计生产量和预计的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来计算。

(6)产品成本预算。产品成本预算是生产预算、直接材料预算,制造费用预算的汇总。其主要内容为产品的单位成本和总成本。产品单位成本的有关数据主要来自前述三个预算,生产量、存货量来自“生产预算”,销售量来自销售预算。生产成本、存货成本和销货成本等数字,根据单位成本和有关数量得出。

(7)销售及管理费用预算。销售费用预算,是指为了实现销售预算所需支付的费用预算。管理费用预算,是指企业为了进行管理而发生必要的费用预算。在编制销售及管理费用预算时,要分析企业的业务成绩和一般经济状况,务必做到费用合理化。销售及管理费用预算一般以过去的实际开支为基础,按预算期的可预见的变化来调整。重要的是,必须充分考察每种费用是否必要,以便提高费用效率。

(8)现金预算。整的现金预算,应包括四个组成部分:现金收入、现金支出、现金多余或不足、资金的筹集和运用。现金预算的编制,以各项营业预算与资本预算为基础。它反映各预算期的收入款、项和支出款项,并作对比说明。其目的在于资金不足时筹措资金,资金多余时及时处理现金余额,并且提供现金收支的控制限额,可以发挥现金管理作用。

(二)预计财务报表的编制

预计的财务报表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工具,包括预计的利润表和预计的资产负债表等。预计财务报表的作用与历史实际的财务报表不同。所有企业都要在年终编制历史实际的财务报表,这是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其主要目的是向外部报表使用人提供财务信息。当然,这并不表明常规财务对企业经理人员没有价值。而预计财务报表主要为企业财务管理服务,是控制企业资金、成本和利润总量的重要手段。

1、预计利润表。预计的利润表与实际的利润表内容、格式相同,只不过数字是面向预算期的。它是在汇总销售、成本、销售及管理费用、营业外收支、资本支出等预算的基础上加以编制的。通过编制预计的利润表,可以了解企业预期的盈利水平。

2、预计的资产负债表。预计的资产负债表与实际的资产负债表内容、格式相同,只不过数据是反映预算期末的财务状况。该表是利用本期期初资产负债表,根据销售、生产、资本等预算的有关数据加以调整编制的。编制预计资产负债表的目的,在于判断预算内所反映的财务状况的稳定性和流动性。如果通过预计资产负债表的分析,发现某些财务比率不好,必要时可以修改有关预算,以改善财务状况。

全面预算篇3

【关键词】全面预算 管理应用

一、全面预算管理作用

(一)预算管理保证了目标完成

公司根据年度销售订单确定销量并组织生产,订单销售量确定后,公司的销售收入和利税目标基本确定,围绕公司的经营目标,确定公司的各项费用预算,全面确定公司的经营预算、投资预算和财务预算,通过围绕战略目标,分解制定预算指标,最终确保公司总体目标的实现。

(二)全面预算加强了资源充分共享

集团化公司在资源的调配上拥有很大的空间和主动权,公司无论在实物资源还是人力资源等方面都能实现充分共享。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实现公司人力、财力资源的协调配置,全面共享。

(三)全面预算增强了内部的沟通协作

集团化公司运营,不同的历史,不同的生存及成长环境,要使内部子公司在求同存异中完成公司的预算指标,就要求加强沟通协作,提高工作效率,全面预算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内部的沟通与协作,更进一步促进了子公司的融合。

(四)形成预算管理文化

全面预算通过预算编制,指标分解落实,使上至领导、下至员工都能对预算管理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全员预算控制意识逐步增强,预算文化逐步形成。

二、公司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全面预算员工参与度不高

目前,大多公司虽然建立了全面预算管理组织体系,保障预算管理组织和制度基本建立,都是但在全面预算管理上,存在认识不到位情况,大多业务部门认为是财务部门的事,员工对全面预算的编制和执行参与度不够,直接导致全面预算不全面。

(二)全面预算量化指标不能体现应有的管理水平

年度预算指标是子公司、各职能部门应达到的管理量化目标,此量化目标也是公司业绩考核、评价或奖惩的主要依据。但是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子公司为争取达到好的业绩评价,编制预算讨价还价,设法留有余地,以轻易完成预算指标。同时由于集团总公司对子公司的实际情况缺乏了解,很难对子公司的预算指标进行科学合理的评定,往往以历史指标作为主要评定依据,预算指标并不能真正体现子公司的实际管理水平和能力。

(三)全面预算不能对公司的长期目标作系统计划

公司全面预算往往关注年度的销售量、收入或税利等短期指标,且部分财务指标预算仅建立在上一年历史数据基础上,进行简单的增加或降低,无论是公司发展战略总体目标,还是基于总体目标下的人力资源目标、财务管理目标或销售目标在预算指标中都体现不明显,预算短期指标与企业战略方面的长期目标系统衔接程度不够。

(四)全面预算管理缺乏信息系统支持

目前许多公司在人力资源、目标考核等信息化管理方面投入大量资金,但是在全面预算管理方面,可以说基本没有一套专业的预算管理信息化系统进行有效支持,全面预算管控主要靠手工操作,预算指标数据的取得、加工和分析量大、面广、数据处理复杂,全面预算管理的动态性、实效性较差。

三、关于全面预算管理应用的几点思考

英国管理史学专家威策尔说过一句话:“管理中的一切都是全新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对全面预算管理模式的创新是企业做大做强的根本。在新时期新形式下,集团公司要实现战略管理目标,就必须建立一个快速适应市场变化,提升内控水平的预算管理方式。不仅要完善预算控制体系,更要在制度和管理方式上进行探索和创新。全面实施基于全面战略目标实现下的全面预算管理,形成以预算管理为中间结点的战略、预算、绩效、薪酬的闭环管理体系,实现从事后管理,向事前控制,事中监督的重要转变。

(一)树立预算战略导向管理理念,体现预算目标的长期性

全面预算管理必须基于公司发展战略,集团公司的战略导向是预算管理的灵魂,没有战略,全面预算就会失去方向,失去存在的价值和意义。集团公司决策部门基于战略研究规划部门的研究成果制定的公司预算目标往往更贴近实际,且具有较强的先进性和前瞻性,体现预算目标的长期性。

(二)完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保障预算有效实施

全面预算管理需要企业管理层和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员工的参与必须借助于一定的预算管理体系,根据公司的组织架构,预算管理体系要建成“金字塔”式多层次互相关联的管理体系,预算管理体系由领导机构和具体执行机构组成,形成预算工作小组―预算管理办公室―预算管理委员会,一级对一级负责的管理机制,逐层分解落实预算指标,确保预算的执行及预算目标的达成。

(三)逐级分解预算指标,增强员工自主管理责任意识

逐级分解预算指标,使决策权力从公司上层管理者向经营层次的管理者及其团队转移,使基层员工既拥有更多的创新自由决策权力,使他们拥有自己的判断,主动地去创造价值。同时让各级都承担起指标责任,创造一种员工自我管理的工作环境和个人勇于承担责任的意识和氛围。

(四)建立相对业绩评价体系,确定更有吸引力的预算指标

建立弹性目标的相对业绩管理体系,业绩评价不仅着眼内部,更要以外部公司作为标杆,和标杆相比,评价业绩做得如何,标杆可以是竞争对手、行业水平,也可以是内部的各子公司之间。建立相对业绩评价体系,可以不断激励有远见的员工,提高公司的整体业绩。

(五)强调动态过程管理,提高预算管理的灵活性

预算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着市场情况发生变化。因此,要注重预算的动态过程管理,根据市场情况对预算指标适时调整,总体控制。不因为预算管理限制自己,而是让公司根据市场变化来动态调整和实施行动计划,以适用多变的市场环境,提高管理的灵活性,更好的实现战略目标。

(六)建立预算控制信息系统,实现预算的适时控制

在全面预算管理上,实行专业化信息系统集中管理和监控,将全面预算管理系统作为财务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块之一,与资金控制、会计核算整合或衔接,利用信息化手段对预算执行过程适时控制,避免由于财务数据统计滞后造成的超预算支出。

参考文献

[1]张改革.集团性企业全面预算执行问题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09(22).

[2]肖宇.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02)

[3]安改风.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中的意义及应用[J].科技信息.2009(25).

全面预算篇4

继ERP、CRM、SCM、BI、协同等企业管理软件应用热潮之后,一种新的管理软件正在兴起,它就是引起企业尤其是大中型企业追捧和关注的全面预算管理软件。从某种程度上说,全面预算管理软件的流行是企业追求精细化管理的必然结果。因为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传统的人工预算已经不能满足现有企业的需求,企业在项目投标或者项目进行时需要有一套全面的预算系统来执行分析。目前,大部分管理软件都集成了全面预算管理功能,不过,从使用效果上来看并不理想。笔者认为,一套第三方、非财务为核心的预算管理软件及服务体系更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全面预算管理不同的财务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是指对与企业存续相关的投资活动、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的未来情况进行预期(预测与计划)并控制的管理行为及其控制安排。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原因,全面预算管理软件以及由此产生的先进的企业管理方法未能得到及时的推广和普及,从而导致了当前有些企业和个人对其存在误解,认为全面预算管理只是单纯的财务部门的管理,和其他业务部门没有关系,这样的认识是片面的。

全面预算管理不仅靠软件技术支撑,更重要的是要靠管理思想、管理方法支撑,其核心是管理,软件只是辅助管理的工具。全面预算管理软件更多体现的是管理方法,而财务软件体现更多的是软件应用工具。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流程和企业会计制度中规定的财务管理不一样,它是符合现代企业业务发展管理流程的,而不是符合企业财务部门的管理习惯。因为财务管理是非常专业的,也是非常格式化的,把财务放在业务部门来管理这是不现实的。项目预算的立项、申请等应该由业务部门来提,财务部门只作为支撑和辅助,这是可行的。目前来讲,国内大多数企业预算管理都是由财务部门“一手包办”,由于部门隔阂或信息不对称从而造成了业务部门人员对项目预算管理不明白,对预算编制、申请等业务部门都不清楚,财务部门的这种全面预算管理完全是按照国家会计制度来实行的,事实上,业务部门是不懂会计制度管理的,所以最后做出的全面预算不科学,也很难执行。全面预算应该是企业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共同参与制定,并以业务部门意见为主、财务部门意见为辅,这样,才能真正做好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

全面预算管理要为“老板”着想

目前市场上的全面预算管理软件从应用需求层面上来划分,大概分为四类: 一类是以“财务为中心”的全面预算管理软件,如用友、金蝶等,这类软件功能侧重于财务管理;一类是以“流程为中心”的全面预算管理软件,如厚盾、久其等,这类软件功能侧重于企业业务流程数据管理; 一类是以“协同为中心”的全面预算管理软件,如浪潮等,这类软件功能侧重于部门业务协作管理; 一类是以“数据分析为中心”的全面预算管理软件,如海波龙等,这类软件功能侧重于数据分析管理。

事实上,这几类全面预算管理软件都在不同程度上满足了客户需求,如海波龙给中石油做的预算管理主要是侧重于数据分析,因为中石油公司太大,跨部门业务多,只能侧重于数据分析与管理,这是它的长处;而用友、金蝶等为企业所提供的全面预算管理重点在财务预算管理层面,但对于现代企业来讲,单纯的财务预算管理是无法满足企业发展需求的,也无法适应企业发展。因为全面预算管理的核心是管理,而财务软件的管理是在遵守国家会计制度下进行的财务管理,这样的预算管理是受限制的。但是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不一样,每一家企业在业务、管理等许多方面大不相同,各有特点。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全面预算管理软件侧重于管理,更侧重于业务管理,它要反映的是企业战略实施和业务流程等管理特点。事实上,全面预算管理软件体现的管理思想一定是反映企业老板和管理决策人员的想法,代表着企业管理层的利益,从某种程度来讲,这是适应现代企业管理需要的,这样的管理思想和方法也是对的。只有这样,全面预算管理软件在企业不同的管理模式下推广应用起来才是最有效的,也是最成功的。

当前,国内企业在全面预算管理方面还不如国外企业成熟,很多企业无法定位自己的战略等,多数企业仍处于发展期。所以,国内企业首先要做好预算编制管理工作。预算编制的前提是要做好销售预测,没有科学的销售预测是不可能判断、分析生产预算的。但是,目前国内除了少数的几家垄断企业之外很少有几家企业可以做到销售预测。可见,预算编制对于企业做好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是多么重要。目前,市场上只有少数几家厂商提供的全面预算管理软件能轻松地帮助企业进行预算编制、预算控制、预算分析,帮助企业判断预算编制是否合理、预算分析是否科学等,让企业及时了解全面预算管理情况,包括预算差异、预算趋势分析等,做好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控制工作。

理解编制、控制、分析三要素

首先,从全面预算编制的角度讲,针对不同行业、领域,要做好全面预算编制的定额和标准成本。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业务特点,定额标准都不一样。通过预算定额和标准成本,一方面为企业提供更准确的预算编制,另一方面研究行业里的标杆值。所谓的标准成本是有限制条件的。例如,要考虑目前国内的工艺、成本、技术手段等。如果某企业标准成本要远远高于标杆值,就说明企业的竞争力不好。在全面预算编制的前期,应该研究这个标准成本是多少,这样一方面是帮助企业做好预算,另一方面是帮助企业定好位,在这个行业里离标杆值有多远,是超了?还是低了?这是预算编制需要做的工作。这些预算编制模型建立后,才能提高全面预算管理的准确度。没有这些预算模型基础的研制,做预算就不准确。

第二,从全面预算控制的角度讲,需要建立全面预算控制模型。用它来控制全面预算管理的及时性,去适应不断调整并不断优化的企业业务流程,让企业能够及时适应市场变化。市场决定了企业管理是多变的。从全面预算管理到事前、事中、事后控制也应该是多变的。从这个角度来讲,倒推过来,全面预算管理的流程,也应该是结合企业的业务流程的调整而调整的,而且要讲究及时性。及时性要求很高,包括企业预算指标调整、经营方向调整等。相应的全面预算管理也要进行调整。从市场发展来讲,企业不做调整是不可能的,必须调整。预算不等于计划定下来后,一成不变。及时的调整就需要后台的全面预算管理流程进行调整。它涉及两个方面,一个是业务流程的调整,一个是预算指标的调整。

全面预算篇5

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对未来整体经营规划的总体安排,是一项兼具控制、激励、评价等诸多

功能的一种综合贯彻企业经营战略的管理工具,是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的一种主要方法,能帮助管理者进行计划、协调、控制和业绩评价,是指企业在战略目标的指导下,对未来的经营活动和相应财务结果进行充分、全面的预测和筹划,并通过对执行过程的监控,将实际完成情况与预算目标不断对照和分析,从而及时指导经营活动的改善和调整,以帮助管理者更加有效地管理企业和最大程度地实现战略目标。

二、预算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1.提升战略管理能力。通过预算监控可以发现未能预知的机遇利挑战,这些信息通过预算汇报体系反映到决策机构,可以帮助企业动态地调整战略规划,提升企业战略管理的应变能力。

2.有效的监控与考核。预算的编制过程向集团企业和子公司双方提供了设定合理业绩指标的全而信息,同时预算执行结果是业绩考核的重要依据。将预算与执行情况进行对比和分析,为经营者提供了有效的监控于段。

3.高效使用企业资源。通过全面预算的编制和平衡,企业可以对有限的资源进行最佳的安排使用,避免资源浪费和低效使用。

4.有效管理经营风险。全面预算可以初步揭示企业下一年度的经营情况,使可能的问题提前暴露。参照预算结果,公司高级管理层可以发现潜在的风险所在,并预先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从而达到规避与化解风险的目的。

5.收入提升及成本节约。全面预算管理和考核、奖惩制度共同作用,可以激励并约束相关主体追求尽量高的收入增长和尽量低的成本费用。

三、全面预算的工作组织

企业设预算管理委员会,预算管理委员会一般由企业的董事长或总经理担任主任委员,吸纳企业内部各相关部门的主管为成员。预算管理委员会是预算管理的最高管理机构;预算执行与控制部门是公司预算管理委员会的执行机构,以处理与预算相关的日常事务。各责任中心是预算管理的实施主体。

四、全面预算管理的基本内容

(一)全面预算的内容

全面预算包括特种决策预算、日常业务预算与财务预算。

特种决策预算是指企业不经常发生的、需要根据特定决策临时编制的一次性预算,特种决策预算包括经营决策预算和投资决策预算两种类型。

日常业务预算是指与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直接相关的经营企业的各种预算。

财务预算具体包括现金预算、财务费用预算、预计利润表、预计利润分配表和预计资产负债表等内容。

(二)全面预算管理的基本内容

1.预算的编制。是以预算目标为依据,对预算总目标的分解、具体量化,并下达给预算执行者的过程,是预算管理的起点,是基础性、关键性环节。

(1)预算编制宜采用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编制方法

整个过程为:先由高层管理者提出企业总目标和部门目标;各基层单位根据一级管理一级的原则据以制定本单位的预算方案,呈报分部门;分部门再根据各下属单位的预算方案,制定本部门的预算草案,呈报预算委员会;最后,预算委员会审查各分部预算草案,进行沟通和综合平衡,拟订整个组织的预算方案;预算方案再反馈回各部门征求意见。

(2)预算内容要以营业收入、成本费用、现金流量为重点

营业收入预算是全面预算管理的中枢环节,它上承市场调查与预测,下启企业在整个预算期的经营活动计划。营业收入预算是否得当,关系到整个预算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成本费用预算是预算支出的重点,在收入一定的情况下,成本费用是决定企业经济效益高低的关键因素;制造成本和期间费用的控制也是企业管理的基本功,可以反映出企业管理的水平。

现金流量预算则是企业在预算期内全部经营活动和谐运行的保证,否则整个预算管理将是无米之炊。

(3)预算管理工作要建立单位、部门行政主要负责人责任制

开展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强化经营管理,增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长期任务。

(4)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必须切实抓好“四个结合”

第一,要与实行现金收支两条线管理相结合。

第二,要同深化目标成本管理相结合。

第三,要同落实管理制度、提高预算的控制和约束力相结合。

第四,要同企业经营者和职工的经济利益相结合。

2.预算的执行和分析。是调动各级预算责任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强化责任意识,并调动各项经济资源通过人的主动性努力完成预算目标。是预算的具体实施,是预算控制的核心环节。

预算经预算管理委员会审批后下发执行的,各责任中心必须严格按照预算管理的要求执行预算,控制生产经营金过程;预算的执行要求各执行主体对生产经营过程进行真实完整准确的计量、记录;对预算执行主体建立预算激励和预算约束机制,自觉地在预算的约束下开展经营活动。

3.预算的监督。有力的监督是有效执行的重要保证。预算控制部门应通过日常运营信息和动态管理分析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监督,并提出有关战略管理等多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4.预算的调控。预算的灵活性体现在预算面向未来,在执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进行调整。调整的原则是对个别预算项目进行微调,只对预算执行过程中重大变化进行最小程度的调整,并实施监控,使其调整在不影响预算总体目标下适应当前情况。

5.预算的考评与激励。通过预算执行情况与预算目标之间的预算差异分析,掌握进度和状况,及时纠偏补漏,兑现奖惩,为下一步预算调整、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的科学性奠定基础。

“考核与奖惩是预算管理的生命线”。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考核、赏罚分明的奖惩,才能确保预算管理落到实处。业绩考核委员会在预算执行结果评估的基础上,对预算完成情况、预算编制的准确性与及时性进行考核,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制定和实施科学合理的奖惩制度。

五、全面预算管理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目标的制定要符合实际,协调一致。预算目标的制定必须符合实际,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目标制定要经得起市场的考验,与公司的外部环境相适应。二是目标要符合公司内部生产经营的客观实际,与企业的生产能力、技术水平和员工素质相适应,不能过高或过低。

2.建立预算管理的保证体系。企业应结合自身特点制定好各自的《预算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等内部规章制度,严格预算的约束机制,规范完善企业预算管理工作。

3.预算的制定应具可操作性。为了使全面预算管理有效执行,首先要细化预算,将预算的制度、责任、指标、定额和费用等各方面进步细化,分解到管理的各个角落与个人,使他们具有明确的目标和过程监控,从而减少不必要的麻烦,提高预算执行效率。

4.预算管理中,考核的指标和奖惩制度要客观公正、科学合理。全面考虑到差异出现的原因,搞清楚究竟是人为造成的,还是客观环境所致。

【摘要】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可以有效的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但如何构建起一套切实可行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且使其能真正有效贯彻执行,是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就企业如何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做了探讨。

全面预算篇6

【关键词】全面预算 问题不足 未来发展

一、全面预算管理概述

(一)概念

全面预算是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类经济活动计划的数量表达,是企业控制经济活动的依据和考核所属部门、单位经营业绩的标准。全面预算包括业务收支预算和财务预算。全面预算反映的是企业未来某一特定期间(一般不超过一年或一个经营周期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的财务计划),它以实现企业的目标利润(企业一定期间内利润的预计额,是企业奋斗的目标,根据目标利润制定作业指标,如销售量、生产量、成本、资金筹集额等)为目的,以销售预测为起点,进而对生产、成本及现金收支等进行预测,并编制预计损益表、预计现金流量表和预计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在未来期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二)特征

第一,全面性。全面预算管理本身就带有全面的含义,它将企业中所有影响预算目标实现的因素都纳入到了体系之中,使企业中的每一个部门和个人都能充分认识到自身在整个体系中的责任和地位,能够意识到自身的重要性。第二,战略性。全面预算管理是面向未来的,它的目标不仅仅是该预算期结束时所要达到的目标,更重要的是,进行全面预算管理是为了最终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第三,整体性。全面预算管理虽然涉及到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甚至每一个员工,但却是把他们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进行规划和编制预算,以最终实现企业整体的预算目标。

二、现代企业实行全面预算管理

(一)实行全面预算原因

(1)提升战略管理能力;

(2)有效的监控与考核;

(3)高效使用企业资源;

(4)有效管理经营风险;

(5)收入提升及成本节约。

(二)实行预算管理的做法

公司全面预算的编制按时间分为年度预算编制、季度预算编制和月度预算编制。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具体明确了以下几点:①预算编制的原则是以实现经营目标为前提,分清轻重缓急,充分估计了目标实现的可能性。②预算编制的基础是公司下达的年度利润指标。③预算编制的程序是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④年度预算由全面预算造价委员会决定,月度预算由总裁审批。⑤预算编制的重点是资金预算、成本费用预算。⑥针对不同的业务板块,制定符合其特点,各有侧重的目标体系。具体而言:①职能部门板块主要是成本费用指标,包括办公费用、管理费用、修理费用、财务费用等②控股公司板块主要是利润和费用指标,包括主营业务收人、利润总额、管理费用、制造费用、修理费用、财务费用等。

(三)实行预算管理应注意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1)问题。目前我国在全面预算管理应用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第一,对全面预算的理解不到位,企业通常只重视预算编制而轻视预算的执行控制和调整,而且没有员工的参与。第二,在进行预算编制和执行时不能完全以市场为导向,这主要表现在预算目标定位不正确、预算依据不足、预算过繁过细、错将预算这种管理和实现目标的手段当做目标、预算缺乏灵活性等方面。第三,不重视预算管理的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关系,多数企业对预算编制比较重视,而在预算的执行监控和调整等工作中,专门的预算组织却很少发挥出应有作用。第四,预算管理的考核和评价体系不合理,忽视预算的激励作用。

(2)解决对策。针对以上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予以改进:一是建立有效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企业组织结构,在设置预算管理组织时应着重考虑建立专门的预算管理机构和权利分工合理两方面。二是加强组织文化建设,良好的文化主要取决于高层管理者的认同和支持、全员的参与和认同两方面。三是细化预算的基础工作,提高编制质量,这包括制度细化、明确预算目标在管理体系中的地位、改进预算编制方法等方面。四是建立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考核体系,定期对预算执行者进行考核,并通过衡量经营者的业绩,严格执行有关奖惩措施,使预算管理起到应有的激励作用。五是柔性控制与刚性控制相结合,在硬约束的框架下根据实际情况或突发事件进行必要的弹性调整,刚柔并济。六是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保证预算信息处理的及时性,便于管理当局解读和利用预算信息。

三、现实意义与未来发展

(一)实际意义

(1)所有者权益最大化是开展全面预算管理的目标;

(2)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是提高竞争能力的需要;

(3)全面预算是一项科学的控制行为;

(4)全面预算管理是协调的工具;

(5)采取不同的预算编制策略和技巧,是提高预算的先进性、现实性的关键;

(6)推行预算管理责任制,建立考评体系和监控措施,才能保障全面预算管理方案的实施。

(二)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引进和发展,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未来我国企业全面预算管理需要引入战略、需要借助IT工具实施信息化的预算管理,在实行预算刚性管理的前提下也需要能快速响应环境变化的柔性管理,并要做到预算管理人性化。

(1)战略预算管理。全面预算管理需要引进战略思想。战略管理在任何一个现代企业都应该居于核心地位,其他的系统管理都要服从、支持企业战略的需要。缺乏战略引导的预算是没有灵魂的预算,往往导致预算目标的短期化。脱离战略的预算管理只能就财务论财务,难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战略预算管理是平衡计分卡与传统预算相结合的一种新的管理模式。战略预算管理不仅重视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而且以企业战略目标实现情况为核心。战略预算是长期预算,是战略规划的具体落实,是战略行动方案可依托的预算。从本质上说,预算目标应是企业战略目标的阶段性体现。战略预算管理有利于企业战略意图在经营管理中的贯彻,有利于企业长期发展目标的实现,有利于企业积极适应市场需求,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

(2)信息化预算管理。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要更好地发挥预算管理的作用,企业必须实施信息化的预算管理。借助IT技术,实行全面预算信息化,是未来推行全面预算的必然选择。现代IT 技术可以帮助企业将预算管理落在实处。一是在预算编制环节,可通过预算信息化系统落实管理责任、控制编制流程,这样预算的编制质量才能越来越高。二是在预算监控环节,利用数据仓库技术,企业可做到每日、事业部和总部可做到每周实现预核算对比分析监控,且监控界面可充分体现预算执行的进度和相关责任,以便及早发现问题并予以解决。

(3)柔性预算管理。说到预算管理,人们通常的第一反应就是认为预算是企业行为的“硬约束”,即预算是一种刚性管理。的确,预算制度具有很强的约束力。因为预算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已不单纯只是一个企业经营管理绩效优劣的问题,而且是直接关系到企业前途命运与生死存亡的重大战略事宜。所以,预算对企业内部各责任单位存在着“刚性”的约束力。传统企业预算管理是在相对稳定的经营环境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但是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内外环境日趋复杂,使得传统预算管理弊端逐渐凸显,最突出的表现是缺乏柔性。预算柔性管理是指企业快速而经济地处理预算管理活动中由外界环境变化引起的不确定性的能力。这种能力一般由适应能力、缓冲能力和创新能力构成。

(4)人性化预算管理。现代企业管理要讲究“以人为本”,全面预算管理也不例外。

首先,在预算编制环节,企业应尽量选择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编制模式,让一线员工能够参与预算的编制。

其次,在预算执行环节,没有预算的项目要坚决控制其发生。采用费用预算总额控制法,严格控制费用支出。

再次,在预算监控环节,企业应采取人性化的预算集中监控模式。监督和控制必须集中,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够取得各预算责任单位真实完整的信息。

最后,在预算奖惩环节,企业必须把预算管理与奖惩制度结合起来。无论什么样的企业要发展都离不开人的创造力和积极性,因此企业一定要重视对员工的奖励。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多种奖励机制,改变思维模式,真正建立起适应自己企业特色和员工需求的预算奖励制度。

在当今充满激烈竞争的时代,我们对全面预算管理寄予厚望,将它作为增强企业管理能力的一种手段。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来预算管理应当成为企业快速应对市场变化、提高决策效率、加强规划和控制的法宝,让企业不断实现从“价值的规划”到“价值的创造”,逐步提升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陈秀玲.试论全面预算管理对增强集团公司管控力的作用[J].会计之友(中旬刊),2010,(12).

[2]马殷春.全面预算管理的现状及成因分析[J].会计与审计(经济理论研究)74-75.

[3]郭学鹏.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的对策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0,(09).

[4]刘振勇.全面预算管理及其应用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9,(18).

全面预算篇7

1、全面预算简单实用

有一段时间,管理学界有一种观点,认为全面预算管理不利于企业潜力的最大挖掘,因为在讨价还价的过程中,各级都会为了比较容易完成自己的目标或为了下一年度便于完成目标,在预算指标上打埋伏,导致企业资源配置不能实现最优。而且漫长而反复的讨价还价过程让人筋疲力尽。建议使用过程管理,也即公司目标不进行分解,而由总部控制整个运营过程,不断优化(实际就是动态规划思想,每一步都是最优),不断监督和调整下级任务,这样可以有效挖掘出企业最大潜力。

我认为很有道理,就在某企业试行。结果发现理论上美好的东西在现实中不可行。因为他导致管理变得过于复杂,结果反而比全面预算更糟糕。因为要进行过程控制,所以必然要加大总部的控制成本和监控复杂程度,同时事先并未明确各单位的具体指标,在协同作战时,大家根本无法配合,例如销售与物流会打翻天,互相指责对方没有完成任务,出问题也是互相指责。这时总部的协调任务实在过于沉重,比讨价还价要困难得多,因为所有责任都是你的,大家都站在旁边看你怎么指挥和协调。

所以试行一年后,大家一致同意放弃过程管理,恢复全面预算管理。

看来简单的就是美好的,是个真理。

2、全面预算是企业运营的基本地图

从总经理的角度看,全面预算就是把董事会的年度目标,例如销售收入、利润、成本、劳动效率等等目标分解到各个下级单位。(不同的管理运营模式分解流程不同,例如有的分解到战略部门----投资中心,利润中心,成本中心等等;有的分解到运营部门,例如生产部、销售部、财务部等等;有的分解到执行部门,例如工厂、车间等;还有的会分解到岗位)。然后再把各种指标分解到月度、周,甚至有的企业把有的指标分解到天,例如零售业就是把销售额预算分解到天。

全面预算主要包括策略计划(判断市场趋势,制定经营策略,是经营预算的依据和基础)、目标设定(一般采用BSC设定,包括企业整体目标以及从财务、客户、内部营运流程、员工学习与成长四个方面的目标)、经营预算(主要包括销售数量预算表、销售金额预算表、销售成本预算表、期末存货预算表、营业费用预算表、管理费用预算表、财务费用预算表、制造费用预算表、人力资源预算表等)、资本支出预算(包括固定资产的购置、扩建、改建、更新等预算)、财务预算(包括现金预算、预计损益表、预计资产负债表、预计现金流量表、关键营运指标预算表等)、预算说明书(主要说明编制预算采用的会计政策以及与预算有关的重要事项,例如业务前提条件或基础、主要业务交易量、产品毛利率水平、信用政策、折旧政策、税收政策、重要费用支出项目说明、预计已产生但帐面未处理之呆坏帐情况说明、资金借贷及利息费用情况说明等)等等。

制定预算一般使用固定预算,弹性预算,滚动预算等几种方法。

全面预算是企业运营的基本地图,所以非常重要。

3、全面预算管理为什么会失败

制订年度预算是一件劳命伤财的苦差事,部分高级管理人员在制订预算上花费的时间高达其全年全部工作时间的30%。

国内使用全面预算管理的企业很多,但我们都知道,绝大多数只是走走过场,玩玩数字游戏,根本没有起到控制企业运营过程的作用。为什么会这样?

下面我们先看一个真实的例子:

(1)、某零售商业集团公司在8月中旬开了例常的年度第二次董事会,主要讨论企划部根据公司战略规划制定的下一年度滚动计划,确定下一年度主要的工作目标,例如销售收入增长50%,税前利润增长50%,税前销售利润率达到5%等等。

(2)、9月份企划部根据上述指标,开始制定预算大纲:包括预算的总目标及实现目标的主要步骤、次序、要点和PERT图,为预算的制定确定大的方向,并开始准备次年的销售预测和销售计划的相关资料。

(3)、10月份各战略部门(例如各种投资中心、成本中心、利润中心)、各职能部门、各子公司根据下发的预算大纲,结合各单位的KPI编制、提交各自的初步草案,及制定草案的基础资料,由总部计财部开始进行预算平衡,提出预算需使用的一些关键性假设,并使各部门或各单位在这些假设上达成一致,为预算的编制提供坚实的基础。

(4)、制定销售预算。销售预算左右整个企业的所有业务,并且是其他分预算编制的基础。在对关键性假定达成一致后,首先编制销售预算。

(5)、编制其他分预算。

(6)、然后拿到会议上请相关部门和公司领导评审。

由于总部对运营细节了解不够,市场信息掌握不全,加上评审流程和方法有严重问题,对计划本身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不可能提出太多真正有价值的见解,所以评审的重点不再集中在预算本身,而是转到如何进行市场渗透、产品和服务组合清单、现场管理如何改进等业务问题和职能部门的工作重点方面。

(7)、总裁与各单位领导讨价还价,以确定各分预算的最后定案。(这是一个马拉松战争,持续通宵达旦是常事,身体不好的人千万不要试图实施全面预算管理)

(8)、通过两轮评审和修改后,各单位将自己的计划提交公司经营会议评审通过,由总裁办汇总后,经营计划宣告下达。同时,计财部组织各部门准备经营预算,通常会在经营计划下发一个月后把经营预算定下来。而人力资源部则根据经营计划和预算编制考核指标,制定中高层的目标责任书(即绩效合同),然后由总裁代表公司与中高层分别签订,作为绩效考核的依据。

(9)、12月份根据讨价还价结果,计财部对预算进行再次平衡、审核,正式下发实施。

(10)、总裁开始指导各单位倒排时间表

根据年度全面预算,在年度计划中,把每月计划排出,在月度计划中,把每周计划排出。

(11)、总裁开始指导各单位倒排工作流程

由于许多工作是并行的,所以流程是网状交叉的,这时就由总裁负责协调各个单位的协同和配合。总裁必须理出协同计划,也即倒排工作流程。例如制造业一般12月以催收应收帐款为主要任务,那么对应收帐款的控制就必须在以前进行,而应收控制又不能影响销售,如果影响销售又影响生产计划执行,等等如此下去,一直排到原始计划流程。

(12)、总裁开始指导各单位制定任务完成指南和要点

全面预算必须列出主要任务完成的方法。例如应收帐款如何预警,如何催收;产品质量如何检测,包括检测流程、检测指标、检测工具等等,又例如包括对供应商的生产过程如何进行监督,包括监督流程、监督清单、监督控制点的选择等等;又例如物流配送系统如何组织,包括外包管理清单、调度协调工作清单、工作质量控制清单等等,这些就构成了预算的作业指导书,告诉员工怎么完成任务,保证预算可以有序完成。否则对员工来讲,预算只是告诉他们干什么,但怎么干还是不清楚。

接下来,各单位按照下发的全面预算开展各项工作。于是,这时办公楼内,一些来实习的大学生,就拿着各种销售报表、运营周报、服务动态等报告等串来串去,到处散发。各职能部门也经常把自己完成的工作总结总结,然后上报分发。(但实际上没有人会认真去看这些东西。)

为了落实全面预算,总裁办每周组织一次PDCA经营例会,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并安排下周的计划。会议上,各单位自然是对自己工作做得好的地方着力渲染,对未完成的目标和计划则分析原因----基本上的模式是:客观环境和上游环节配合、衔接等原因,谈到自己的问题往往就剩下一条----人手不够!

于是,人力资源部门经理焦头烂额地诉苦:现在招人确实很不容易,况且上个月已经进了不少了。

这时,财务总监开始强调:今年的销售情况比去年可比下降了,人事费用在持续上升,如果不控制人力成本,赢利指标将很难达成。

大家又争吵一阵,总裁一看再讨论下去也不会有什么实质性的结果,赶紧部署一下下周的任务,最后强调大家的目标是一致的,各单位一定要相互配合,力争完成下周的目标。

人力资源部当然不想让绩效考核流于形式。根据年初制定的目标责任书中的指标,他们想方设法搜集考核数据和评价表格,但苦于公司的数据基础比较薄弱,而且必须依靠各单位报数据,各单位主管似乎很不重视,所以部门的统计人员也就应付着完成人力资源部安排的任务。对于报上来的数据,人力资源部由于对业务不熟悉,也无法知道其准确性。有些指标须由相关单位打分评价,评价表格发放下去后,迟迟收不上来,收上来的表格很多一看就知道未认真填写,有些评价表各项的得分基本上是满分,而且各单位间掌握的标准尺度差别很大。到季度绩效考核的时候,只好将就着给各单位评分,大家虽然知道评分不准,但也找不出反驳的充分理由,也就认了,但心理颇为不服,也把怨气发到人力资源部门,认为他们只会做找茬的工作。人力资源部也觉得很委屈,称自己是在做吃力不讨好的工作。

预算监控就更无从谈起了。由于预算本身的准确性和权威性不强,大家根本就没有把预算控制当回事。计财部独立地进行着预算统计和分析工作,按照总裁的指示,每月组织一次预算分析会。在预算分析会上,计财部除了提供一大堆枯燥的统计数据外,就是作一些不痛不痒的财务分析,提供一些诸如控制销售费用、降低运营成本之类的建议。会后,一切又恢复原样。

报表、报告、例会、数据、考核、核算、分析,如此循环往复,一年忙下来,经营状况离计划目标差了一大截,(销售增长只实现了35%,利润增长实现36%,税前利润率4.6%)全面预算宣告失败。

当然,可以简单说预算管理失败,数据不真实是最大的一个问题。主要中层领导应付了事,因为真实数据太多,工作量太大。于是大家都觉得反正都是弄虚作假,又何必做得那么累。

但是从根本原因分析,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企业管理基础不好,二是总裁专业能力不足。

管理基础不好,首先体现在企业运营状态不稳定,企业异常比率经常超过10%,且相同或类似异常经常发生。说明企业管理人员对运营流程的控制是低效甚至失控的。相同或类似异常重复发生,显示异常未能根本解决,资源重置成本高。

其次是各种工作改善措施并未在财务报表上反应出来,只可能是各流程未串联成体系,对改善措施产生抵消作用。

三是不断重蹈覆辙,说明组织并未有一个统一有效的指挥中枢。

四是一线人员工作合格率多次依工作标准抽检,达不到80%,说明组织的培训和考核都严重不合格。

上述问题导致整个预算体系不断出现问题,不是指标完成参差不齐,就是不断出现瓶颈阻塞,不得不中途调整预算,疲于奔命。

总裁能力不足,首先是指在预算制定过程中,总裁整体平衡感不好,把握不住最佳的平衡点,且与下属讨价还价能力不够。

其次是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总裁的指挥协同作战能力不足,没有把握企业实时状态,并对下一阶段主要问题进行预判的能力,且无法组织大兵团在时间、空间上协同,为统一目标努力。形成各自为政,内部竞争,甚至自相残杀。

4、我理解全面预算的特点

(1)、全面预算是一个多目标问题,追求的是非劣解或满意解,而非单目标的最优解。

例如利润与成本就是冲突的目标。过于追求利润最大化,可能会降低企业需要储备的增长潜力,减少研发费用,市场营销费用,售后服务费用;也可能会减少员工福利、薪酬,结果是员工不满,消极怠工、罢工,故意破坏,反而导致利润无法实现。

所以实际上考验的是总经理的平衡能力。

(2)、全面预算的约束条件包括时间、空间、人力、物力、资金和信息,相互之间不是独立的,有关联性、替代性和补偿性。

这种约束条件的特点,使目标实现就有多种不确定因素,讨价还价就成为一个必然过程。

(3)、全面预算的目标实现过程是不均衡的,有的会比较快,有的比较慢,有的前快后慢。所以不断需要协同各单位动作,避免出现窝工、阻塞、瓶颈情况。

所以协同指挥就成为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核心手段。

5、利益平衡

(1)、内外利益平衡

某种程度上,总经理是股东和员工之间的利益中介。股东都是比较贪婪的,恨不得员工都不吃不喝,把所有产生的剩余价值变成分红;员工则希望获得最大的收益。

显然,总经理如果过度偏向股东,帮助其榨取员工血汗,员工将不会卖总经理的帐,这样企业的运营指标将很难完成,最终总经理也得被股东炒鱿鱼。所以员工握着总经理的小命。总经理必须照顾好员工。

但是,如果总经理过度偏向员工,帮助他们向股东争取利益,股东将感到聘请了一个叛徒,也会请你走人。

所以如何在股东和员工利益之间保持平衡,就成为总经理的第一个考题:如何找到平衡感,踩好跷跷板。

而这种平衡感在全面预算上表达出来,就是销售额、利润、成本、人事费用等等指标。

(2)、长短利益平衡

一般情况下,除非你只想干一年,否则必须为企业预留部分发展潜力,例如在研发、市场营销、人才储备等等方面必须有足够投入,否则就是竭泽而渔,第二年将没有任何可以增长的机会。同时,你也不能刻薄员工太狠,削减他们的福利甚至薪酬,否则将导致消极怠工或罢工,甚至故意破坏。反而影响你的理论目标实现。

当然,你也不能不重视当期财务指标,如果太不像样子,董事会立即会让你走人。

所以如何平衡当期财务指标与企业长期增长潜力就成为总经理的一个大问题。反映到预算上,就是利润与费用,与成本的关系。

全面预算心得体会(二)

全面预算管理已逐渐演化成为企业治理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和途径,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按照XX集团公司“总体规划、统一模式、分步实施”的总体要求,自上而下地组织推进全面预算管理,通过强化预算考核评价,推动了公司精细化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领导重视是发挥预算作用的前提

董事会、总经理不仅要挂帅“全面预算管理”的授权、预算的审批等具体环节,而且要将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企业的一项全面系统工程来加以重视。

预算管理工作要建立单位、部门行政主要负责人责任制。开展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强化经营管理、增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长期任务,因此要将其作为加强内部基础管理的首要工作内容,要成立预算管理组织机构,确定预算管理的第一责任人为各单位、部门的行政主要负责人,切实加强领导,明确责任,落实措施。

总会计师应主管全面预算和经济运行责任制考核工作,这样便于从公司层面随时组织、协调预算及考核工作,同时也便于将全面预算和经济运行责任制考核工作结合在一起,使“预算是考核的基础,考核是预算的工具”的理念成为现实。同时,公司财务部也应设立综合管理科从事全面预算、经济运行责任制财务指标考核工作,这样便于预算与考核工作的同步开展,也保证了预算这项系统工程的人员配备。

二、必须推进资金预算管理

三、全面预算的核心在于“全面”

全面预算的全面性体现为全员性、全程性和全方位。全员性是指全面预算管理涉及公司各部门,需要全员参与、共同完成,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整体效益;全程性是指预算管理活动从编制、执行控制、考核分析、绩效评价及奖惩均渗透到公司经营活动中的每个环节,表现为全过程的预算管理;全方位是指预算管理包括经营性预算、资本性预算、资金预算等各方面预算。

按照“制度表格化,表格责任化”的预算管理模式,公司2009年全面预算中包含129张表格,内容涉及生产、销售、材料、职工薪酬、燃料动力、工具工装、试验、废品损失以及折旧、大修理费用、维修费、办公费、招待费、车辆费用等,覆盖了产、供、销各环节及料、工、费各领域。这些表格围绕着兵器集团公司下达的年度财务指标以及本公司的年度经营目标,综合考虑了各项因素,系统地反映了公司的整体预算面貌,便于做出准确的预算决策。

四、预算是考核的基础,考核是预算的工具

为发挥预算的管控作用、体现预算管理的权威性,必须对预算执行结果进行跟踪、分析和考核。如果没有以预算为基础的考核,预算就会流于形式,失去控制力;反之,如果考核没有预算做基础,考核也是无的之矢,既无说服力也无效果。因此,预算考核评价体系与企业原有的经济运行责任制财务考核相互融合的模式会更加有效。

公司原先的经济运行责任制考核是在固定范畴内,在上年度预算执行情况的基础上,相应地增加或减少有关资源项目的预算额,以确定未来一定期间的预算。这样做的弊端有:一是考虑不到公司的整体运营情况,造成“以点带面”的不足;二是基础资料的匮乏,只能使用有限的资料,无法考虑综合因素;三是指标的制定方法单一,且一般一次就确定指标,被考核单位没有申述的机会。这些弊端使考核存在指标不准确,难以评价考核的结果,无法准确地实施奖罚,造成考核乏力。因此,公司2009年经济运行责任制各项财务考核指标全部以全面预算为基础来制定。这样做有以下优点:一是全面预算是综合性预算,从各基层单位的成本、费用确定,到财务报表的编制完成,始终围绕着兵器集团公司下达的年度财务指标以及公司的年度经营目标,采用与先进企业的对标管理,考虑了各方面的综合因素,是真正全面的预算;二是全面预算涉及到生产各领域、各单位,从材料消耗定额、动力能源消耗定额、工具工装消耗定额、产品工时定额到所有各项费用,资料齐全,内容详尽,使用这样的基础资料确定考核指标,能有效提高指标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三是全面预算是按照预算程序几下几上后形成的,各基层单位均有阐述的机会,便于确定合理的考核指标。

五、全面预算应“刚”“柔”并济

随着经济活动的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现代企业管理对全面预算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企业一方面需要预算与其战略目标相协调,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另一方面也需要科学而又切合实际的预算来为其生产经营的高效运行提供必要的保证,这些都要求全面预算管理必须把预算的刚性与柔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对于全面预算管理而言,过度强调预算管理的刚性容易造成“预算死角”,致使预算脱离实际,失去应有的效力;过度强调预算管理的柔性容易造成“预算松弛”,会降低预算的权威性和执行力。企业在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应在年度预算目标、年度预算、全面预算管理组织、预算执行以及预算考评等方面保持一定的刚性,增强预算管理的执行力和约束力,确保全面预算方案的有效实施;同时在预算的整体制订、预算编制、预算指标的分解以及预算适时调整等方面保持一定程度的柔性,季度预算、月份预算在预算年度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应随市场订单而变化,在编制预算时要将资源要素划分为变动费用、半变动费用和固定费用,并以此为基础建立预算数字模型,按照市场变化实现预算的快速反应,提高对预算执行过程中发生不确定因素的弹性适应能力和处理能力。如此一来,在硬约束的框架下根据实际情况或突发事件进行必要的弹性调整,刚柔并济,才能推动全面预算制度在企业的顺利实施,保证生产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

全面预算心得体会(三)

全面预算管理已逐渐演化成为企业治理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和途径,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晋西机器工业集团按照兵器集团公司“总体规划、统一模式、分步实施”的总体要求,自上而下地组织推进全面预算管理,通过强化预算考核评价,推动了公司精细化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领导重视是发挥预算作用的前提

董事会、总经理不仅要挂帅“全面预算管理”的授权、预算的审批等具体环节,而且要将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企业的一项全面系统工程来加以重视。

预算管理工作要建立单位、部门行政主要负责人责任制。开展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强化经营管理、增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长期任务,因此要将其作为加强内部基础管理的首要工作内容,要成立预算管理组织机构,确定预算管理的第一责任人为各单位、部门的行政主要负责人,切实加强领导,明确责任,落实措施。

总会计师应主管全面预算和经济运行责任制考核工作,这样便于从公司层面随时组织、协调预算及考核工作,同时也便于将全面预算和经济运行责任制考核工作结合在一起,使“预算是考核的基础,考核是预算的工具”的理念成为现实。同时,公司财务部也应设立综合管理科从事全面预算、经济运行责任制财务指标考核工作,这样便于预算与考核工作的同步开展,也保证了预算这项系统工程的人员配备。

二、必须推进资金预算管理

三、全面预算的核心在于“全面”

全面预算的全面性体现为全员性、全程性和全方位。全员性是指全面预算管理涉及公司各部门,需要全员参与、共同完成,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整体效益;全程性是指预算管理活动从编制、执行控制、考核分析、绩效评价及奖惩均渗透到公司经营活动中的每个环节,表现为全过程的预算管理;全方位是指预算管理包括经营性预算、资本性预算、资金预算等各方面预算。

按照“制度表格化,表格责任化”的预算管理模式,公司2009年全面预算中包含129张表格,内容涉及生产、销售、材料、职工薪酬、燃料动力、工具工装、试验、废品损失以及折旧、大修理费用、维修费、办公费、招待费、车辆费用等,覆盖了产、供、销各环节及料、工、费各领域。这些表格围绕着兵器集团公司下达的年度财务指标以及本公司的年度经营目标,综合考虑了各项因素,系统地反映了公司的整体预算面貌,便于做出准确的预算决策。

四、预算是考核的基础,考核是预算的工具

为发挥预算的管控作用、体现预算管理的权威性,必须对预算执行结果进行跟踪、分析和考核。如果没有以预算为基础的考核,预算就会流于形式,失去控制力;反之,如果考核没有预算做基础,考核也是无的之矢,既无说服力也无效果。因此,预算考核评价体系与企业原有的经济运行责任制财务考核相互融合的模式会更加有效。

公司原先的经济运行责任制考核是在固定范畴内,在上年度预算执行情况的基础上,相应地增加或减少有关资源项目的预算额,以确定未来一定期间的预算。这样做的弊端有:一是考虑不到公司的整体运营情况,造成“以点带面”的不足;二是基础资料的匮乏,只能使用有限的资料,无法考虑综合因素;三是指标的制定方法单一,且一般一次就确定指标,被考核单位没有申述的机会。这些弊端使考核存在指标不准确,难以评价考核的结果,无法准确地实施奖罚,造成考核乏力。因此,公司2009年经济运行责任制各项财务考核指标全部以全面预算为基础来制定。这样做有以下优点:一是全面预算是综合性预算,从各基层单位的成本、费用确定,到财务报表的编制完成,始终围绕着兵器集团公司下达的年度财务指标以及公司的年度经营目标,采用与先进企业的对标管理,考虑了各方面的综合因素,是真正全面的预算;二是全面预算涉及到生产各领域、各单位,从材料消耗定额、动力能源消耗定额、工具工装消耗定额、产品工时定额到所有各项费用,资料齐全,内容详尽,使用这样的基础资料确定考核指标,能有效提高指标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三是全面预算是按照预算程序几下几上后形成的,各基层单位均有阐述的机会,便于确定合理的考核指标。

五、全面预算应“刚”“柔”并济

随着经济活动的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现代企业管理对全面预算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企业一方面需要预算与其战略目标相协调,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另一方面也需要科学而又切合实际的预算来为其生产经营的高效运行提供必要的保证,这些都要求全面预算管理必须把预算的刚性与柔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对于全面预算管理而言,过度强调预算管理的刚性容易造成“预算死角”,致使预算脱离实际,失去应有的效力;过度强调预算管理的柔性容易造成“预算松弛”,会降低预算的权威性和执行力。企业在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应在年度预算目标、年度预算、全面预算管理组织、预算执行以及预算考评等方面保持一定的刚性,增强预算管理的执行力和约束力,确保全面预算方案的有效实施;同时在预算的整体制订、预算编制、预算指标的分解以及预算适时调整等方面保持一定程度的柔性,季度预算、月份预算在预算年度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应随市场订单而变化,在编制预算时要将资源要素划分为变动费用、半变动费用和固定费用,并以此为基础建立预算数字模型,按照市场变化实现预算的快速反应,提高对预算执行过程中发生不确定因素的弹性适应能力和处理能力。如此一来,在硬约束的框架下根据实际情况或突发事件进行必要的弹性调整,刚柔并济,才能推动全面预算制度在企业的顺利实施,保证生产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

六、将民品合同作为项目管理

从去年开始,以原材料为代表的商品价格持续上涨造成民品生产成本急剧加大,而各生产厂家为保市场占有率,销售价格并未相应提高,能否解决成本与价格之间的矛盾就成为产品能否赢得市场的关键。为此,公司要求“既要保市场,又不做亏本买卖”,提出了“民品合同当作项目管理”的新思路,采用“变动成本毛利法”,在全面预算提供的定额、费用、物流资料平台基础上,快速启动预算体系,以市场为导向,采用倒推成本,逐项核实预算。公司成立了六个部门组成的快速反应小组,提高决策层次,以民品项目预算管理为载体,合理平衡“市场、价格、利润”的关系,牵动成本核心要素,推动精细化管理。这项工作的基本流程为:经营单位从市场上取得合同意向或订单财务部填表立项确定项目负责人了解订单基本情况六部门专项小组成员按照变动成本毛利法,在全面预算提供的定额、费用、物流资料平台基础上,分别进行成本预算财务部汇总报价意见向经营单位出具报价意见签订合同确定预算目标成本跟踪合同发生的实际成本实际发生成本与预算目标成本对比分析得出合同与预算盈亏结论及客户信用评价提出激励建议纳入经济责任制考核并兑现。

全面预算篇8

【关键词】全面预算编制;探析

全面预算通常以企业目标利润为预算目标,以营业收入为基础,以现金流量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综合考虑企业内外各种因素,以货币为计量单位,来计量、规划、控制企业未来一定时期内的全部经济活动,是协调的工具,控制的标准,考核的依据,是企业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的基础。

一、当前企业开展全面预算存在的一些问题

1.对全面预算的认识不够

当前有不少企业还没有完全意识到全面预算在企业管理中的积极意义以及在企业管理中的所产生的重大作用。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他们抱着“走一步,看一步;再看一步,走一步”的态度,对企业的发展没有一个长远的经营目标,也没有自己的战略决策,这样势必会削弱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甚至影响到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

2.预算的准确率难以把握

在市场经济形势下,市场情况风云变幻,由此导致了市场信息的瞬间万变,信息的捕捉及反馈是否及时,直接影响到了全面预算准确率的高低,因此,企业对预算的准确率往往难以把握。

3.责任不明确

全面预算涵盖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涉及到各职能部门,其责任应落实到各职能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但从现状来看,财务部门几乎承担了全面预算工作的整个责任,如:全面预算的编制、监控以至全面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等等,这样不仅加重了财务部门的工作压力,而且使得全面预算“名不符实”,也使得全面预算在编制、执行过程中难以达到全面平衡与协调。

4.激励机制与全面预算衔接不够紧密

为实现既定的战略决策和未来一定时期内的经营目标,企业为此实施了全面预算。但倘若不将全面预算与激励机制紧密结合,就难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也就难以充分发挥全面预算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无法达到全面预算的预期效果。而现在有不少企业中普遍存在这一现象。

二、全面预算的编制

1.编制原则

(1)要立足于市场

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发展、壮大,就必须立足于市场,制定出自己的战略决策及未来一定时期内的经营目标,编制出与自身实际情况相符的全面预算。

(2)要以企业的战略决策和未来一定时期内的经营目标为导向

企业进行全面预算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战略决策和未来一定时期内的经营目标,因此,全面预算在编制时就应该以企业的战略决策和经营目标为导向。

(3)要基于现实面向未来

预算指标必须客观可行,因此,全面预算指标的编制就要基于现实面向未来,即应充分考虑企业现阶段生产经营活动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4)要从全局出发,避免局部最优化

全面预算在制定时要从全局出发,避免局部最优化,应充分考虑企业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工作关系,使企业的整体生产经营活动协调一致。

(5)要有弹性,留有余地

为了适应将来实际情况的变化,预算必须具有一定的弹性,留有余地,以免在意外情况发生时,造成被动,影响总体平衡。

2.全面预算的编制流程

全面预算的编制流程如下:

(1)预算部门根据公司制定的战略决策和未来一定时期内的总体经营目标,将总体经营目标予以具体化,层层分解落实至各职能部门。

(2)各职能部门根据企业预算的编制要求,对上一年度本部门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后,结合自身实际及行业的发展趋势等,草编本部门预算(含年度预算、季度预算、月预算)。

(3)预算部门将其他各职能部门编制的预算,进行审查,予以通过或者驳回修改预算。

(4)预算部门协调、平衡并汇总预算。

(5)总体预算获公司董事会的批准。

(6)将批准后的总体预算具体化、分解到各职能部门执行。

3.全面预算的编制方法

(1)根据预算编制所依据的业务量变动与否,全面预算分为固定预算和弹性预算。

固定预算又称静态预算,它是以预算期内某一固定业务活动水平为基础,来确定相应预算指标的一种编制方法。一般情况下,对于经营活动比较稳定的企业、社会非盈利性组织以及不随业务量变化而增减的固定成本(如折旧费、保险费等)项目的预算等,可以采用固定预算法进行编制。弹性预算以预算期内各种可预见的业务量为基础,根据业务量、成本和利润之间的关系来编制,弹性预算编制所依据的业务量有产量、销量、直接人工工时等。弹性预算较固定预算具有预算范围宽、可比性强的优点,适用于编制与业务量有关的预算,实践中,主要用于成本费用、利润预算的编制。

(2)根据预算编制的时期有定期预算和滚动预算。

定期预算是以不变的会计期间为预算期来编制预算的一种方法,使预算期与会计年度相一致,便于考核和评价预算的执行。滚动预算又称永续预算,预算期与会计年度相脱离,并且随着预算的执行不断延伸补充,逐期向后滚动,始终保持为一个固定的期间。滚动预算按预算期间又划分为逐月滚动、逐季滚动和逐年滚动。

(3)根据预算编制的基础有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

增量预算是指新的预算使用以前期间的预算或者以实际业绩作为基础来编制,在此基础上结合预算期内业务量及影响成本等相关因素的变动来进行的一种预算编制方法。零基预算则是指新的预算期间必须重新判断全部成本费用,而不考虑以往会计期间所发生的费用项目和费用数额,一切从实际需要和可能出发,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进行预算的编制。零基预算能够识别和去除不充分或者过时的行动、促进更为有效的资源分配、应对环境的变化等,但它的编制过于复杂且耗费时间过长,要求管理者掌握必要的技能。而增量预算相对容易操作和理解、容易协调预算,具有简便易行的优点,因此,为大多数企业所采用。

4.全面预算的编制内容

全面预算能全方位地、系统地协调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各个方面及各个环节,因此,在编制时应紧紧围绕资金收支两条线,将销、人财物全部纳入预算管理的范畴。全面预算的具体内容包括:⑴收入、税金、利润及利润分配预算;⑵产销量预算、生产成本、期间费用预算;⑶材料、物资采购预算;⑷职工薪酬预算;⑸维修费用预算;⑹固定资产更新改造预算;⑺筹资、投资预算等。具体见下表:

管理费用及营业费用预算表

2015年度

编制单位:单位:万元(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三、全面预算的执行与控制

全面预算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所必须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在编制完成报经董事会批准后,应及时具体化、分解至各个职能部门以便贯彻执行。企业在全面预算的执行过程中,应当定期进行预算执行情况分析,找出实际与预期之间的差距,分析产生差距的原因,及时提出解决方案,寻求改进方法,确保企业未来一定期间预算目标的实现。全面预算的控制应结合企业的内部控制、业绩评价,并制定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采取一定的奖励措施,通过奖惩并举来实现预算控制的目的。

总之,全面预算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的要求应运而生,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强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在企业管理中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高莉,《做好财务预算,规避企业财务风险》,财会月刊 2005第7期.

[2]沈军,《对企业财务预算的几点认识》,财经时报 2006第2期.

[3]伯龙,《财务预算管理的思考》,中国总会计师月刊,2005第6期.

上一篇:全面预算管理论文范文 下一篇:动物检疫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