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基金范文

时间:2023-10-11 16:27:54

社保基金

社保基金篇1

据媒体报道,中国经济学家李稻葵,在近日出席美国经济学会年会上透露,他已经将自己撰写的“以社保基金买入大小非”建议案提交中国国务院,并且对管理层接受这一提议表示乐观。这也意味着社保基金可能在中国股市中扮演另类的“平准基金”角色。

消息一出,立即引起了市场的憧憬,A股放量大阳。然而对于这条消息,专家们似乎分歧不小。“大小非”一直是悬在市场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现在能有解决之道,自然有人欢迎。而反对者也有他们的道理,那就是社保基金是老百姓的保命钱,可不能让“社保基金来扛大小非”。

可以肯定的是,即使国务院批准了这条建议,社保基金也不会乱动手,因为它不是“傻瓜”,其背后有很专业的投资团队。衡量是否能够买入的标准,仍是估值和安全边际,符合条件的就买,不符合条件的就不买,这个起码的常识,他们不会忘记。比如,对于一些炒得高高的、脱离基本面的题材股,社保基金会去接其“大小非”的盘?答案是否定的。那些股票的“大小非”想忽悠人接盘,最多也只能忽悠那些刚入市的小散户,社保基金自然不会上当。

现在市场上,已经有种看好部分“大小非”抛售股票的资金,开始进场吸纳它。这种资金是冲着这些股票的好质地和低价格来的。社保基金不过是相比这种力量更大的一股资金力量,如果有超大盘的解禁,股东可以改善现金流,而社保基金可以得到廉价的大量筹码,并且比起它在二级市场上搜集可能时间更短,成本更低,那么又何乐而不为呢?更何况客观上又达到了管理层稳定市场的目的,一石三鸟,皆大欢喜。

现代社会衡量一件生意是否成功的标准,就是能否双赢,甚至多赢。对于“大小非”而言,它本身并不是洪水猛兽,关键还是在于价格和价值。有人认可,有人接盘,那就不会对市场造成伤害;无人认可,那就只能面临连续的跌停。市场就是这样的现实,甚至某天或许大家都觉得它们被低估了,为了达到快速搜集筹码的目的,溢价收购又如何?这并不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关键在于预期的改变。

社保基金篇2

    社保基金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社会保障基金的增加,给社保基金监管提出了新挑战。从当下基金监管情况来看,仍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社会保障基金使用效能的发挥,其具体表现在:

    1.对基金认识度不够。社会保障基金作为社会性、公共性资金,其用途在于实现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以及社会救援,但是,很多地方政府将社会保障基金作为政府公共资金,运用在修公路、搞开发等地方性建设中,非法挪用大量社会保险基金,而这些基金在投入建设后,有的血本无归,这就造成基金资源浪费。很多地方政府,基于地方企业的发展,将大量的基金用于企业建设中,或是以“借贷”名义赠送给企业,而在市场竞争冲击下,很多基金无法收回,更甚的是,一些机关、政府将基金纳入个人经济实体中,这就造成资金风险。

    2.监管独立性不强。在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模式中,地方政府的社保部门具有一门多职的特征,将委托人、投资人、资产管理人等角色融为一身,这就容易形成角色模糊、政企不分等缺陷,进而影响了监督独立性的提升。同时,在社会保障机构内部权力上,与其他国家地方政府仅仅是裁判的做法相比,我国社会机构的权力过于繁杂,在多重权力的制约下,监督管理职能并不能有效发挥,这就严重危及了社保基金的安全运行。

    3.监管法制不健全。法制保障是实现监管的基础,但是现阶段,我国相应的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并不完善,现行的法律解决机制以及相关性的监督机制,并不能有效解决社保基金收支、运营等环节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这就降低了监督管理的实施力度。如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仅仅是要求雇主对员工实行社保,但是并没有进行强制性的规定,这就造成被雇者保险享受权益受阻。尤其是一些私营企业,只是打着“要办养老保险”的幌子,而并没有真实办理养老保险,这对弥补社会保障基金缺口、提升员工工作热情、以及维护社会和谐都是极为不利的。

    4.监督力度不够。监督力量是实现社会保障基金科学运营与管理的重要条件,但是,从监督部门建设以及人员配置上来看,并不能适应现阶段社会保障基金监管的要求。虽然自1998年以来,建立了多个社会保障监督部门,但是仍有一些省份并没有设置专门的监督处,而是与其他处室合设,这就造成监督独立性的缺失。从人员配置上来看,专门性的监督人员较少,而且整体素质较低,缺乏坚实的职业素质基础和业务能力,这就影响了监督效能的发挥。另外在监督资金、硬件投入上,并不能适应监督要求,如办公经费缺乏、办公人员待遇低、办公设备简陋等,这就严重削弱了监督部门的物质实力。同时,在执法权威性和稳定性不足的影响下,地方监督往往缺乏后备强制力支持,而且在执法过程中,往往仅对下级部门起作用,而横向部门却很难受到监督制约。

    提升社保基金监管水平的措施

    在现代市场的作用下,社会保障基金的社会影响力逐渐增大,其应用合理性不但关系到基金走向、资源利用率,而且代表政府的服务方向,影响社会的安定和经济发展。社会保障基金监管工作的根本职能在于实现社保基金的合理应用,通过社保基金服务社会群体。适应于现代市场经济作用之要求,必须以制度保障、部门互动、各方监督、优化管理等措施,强化社会保障基金监管部门职责,实现社保基金安全运用和保值增值目标。

    1.明确目标,定位基金使用方向。社会保障基金监管有安全目标和增值目标两个目标,在进行两者地位定位时,一定要将安全目标放于首位,当两个目标发生冲突时,保值增值目标要让位于安全目标,其原因在于社保基金是维持社会稳定性、实现基层民众利益的社会公共基金。当然,要适度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不要过度强调安全目标,要使两者尽量保持平衡。社会保障基金主要用于社会保险领域,是一项特殊的社会公共资金,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工伤保险基金、医疗保险基金以及生育保险基金,基金的安全性直接关系到社会群体的利益,影响着社会稳定性。因此,社会保障基金管理者、各地政府部门等必须端正认识,正确定位社保基金的使用范围和领域,并依据地区人口结构、经济状况、社保资金基础,明确各部分基金使用数额,避免产生基金使用不明、挤占挪用基金现象的发生,进而保障社保基金安全性,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2.完善制度,保障基金监管运行。完善、严格的社会保险监管法制是实现社保基金监管的重要条件,也是实现社保基金监管目标的最权威性、稳定性的支持条件。其一,提升立法层次。随着我国法律法制的不断完善,社会保险法制取得了一定发展,在完善过程中,要充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权威性的法律,制定完善的《社会保险法》,充分依据劳动法,体现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依据保险法保证社会群体的利益,并结合我国市场经济特征、社会人口结构等,对《社会保险法》的目的、保障范围、应用原则、保险项目、具体待遇标准等各项内容进行细化完善。其二,强化部门沟通。社会保障基金监管的情况复杂、内容较多,其涉及的部门较多,且关系到社会各个方面的利益要求,因此,在制度完善以及监管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多部门的协作效能,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落实的监管体系,充分发挥人社部门的带头作用,并对专项工作进行狠抓落实,建立责任制度。从部门、岗位、个人等方面定位权责,制定各部门基金管理方案,并在强化部门协作的基础上,落实社保基金的安全性。其三,完善内部制度。依据“五项制度”要求,完善企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机关单位社会保险以及农村养老保险等内部控制制度,并对各个制度进行细化管理,规范其工作流程,提升业务操作力。将基金监管任务与监管形势相结合,积极探索常态化管理的长效机制,并依据新形势进行制度更新与改革。在落实基金监管制度的同时,强化财务管理,形成财务、基金两条线同向发展,并对收支情况进行全面化分析,以全面了解基金的应用情况。根据市场变化,建立完善的基金风险预警机制,并加强对运行基金的动态管理,实现科学化、制度化的社保基金管理,加强基金档案管理制度建设,规范基金档案管理,最终推动社保基金安全运行。

    3.强化监督,实现多方监督效能。监管力量无法适应现阶段监督工作的需求是制约社保基金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强化相关监管力量,以适应社保基金运营与管理的需要。其一,坚持自身监督。社保基金监管涉及的范围较广、内容较多,要实现监督有效性,必须将监督制约贯穿于社保基金运行的全过程中。依据实际制定相关性监督方案,并对项目使用基金进行检查,明确社保基金的支出、收入以及积累情况,对社保基金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进行解决,并做好工作记录。在现代网络技术的作用下,计算机技术被应用到社保基金监管中,并发挥着积极性的作用。要积极开展社保基金监管软件试点工作,实行网络化监测,力图实现基金征集、支付、收入、积累各环节统一化、网络化管理,并实现对社保基金的流动管理,防止基金流失。将现场监督与网络监督相结合,从现场监督中总结经验,并运用到网络监督中,利用网络监督对现场监督进行指导,实现两者协作,有效提升社保基金的监督效能。其二,运用社会监督。社保基金最终要运用到服务民众上,要落实社保基金的作用,必须充分发挥工会、舆论、民众等监督力量,发挥企业、职工等作用,建立社保基金管理委员会、社保监督委员会以及社保专家委员会,形成监督共同机制。强化媒体、舆论、民众监督,充分运用媒体资源,提升社保基金监管的透明性,并通过电话投诉、信访等方式,促使社保基金合理运用。其三,加强内部审计。专门性的审计监督是实现社保基金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审计部门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定期进行审计,落实重点社保基金的使用状况,形成专项审计报告后,及时呈报给相关部门,并将社保基金收支、结余以及增值情况如实、及时的公布,并对社保基金投资管理制度进一步的强化与规范,促使社保基金安全使用。

    4.落实监管,发挥基金监管职能。社保基金监管工作涉及到征缴、支出、存储等环节,在监管过程中,要全面认识各个环节的独立性和联系性,落实到对各环节整体性的监管工作中,以保证社保基金能够安全运营,并促使社保基金保值增值。其一,强化征缴。社保资金征缴环节是实现社保基金监管的基础。在征缴管理中,要严格按照《社会保险费征缴条例》规定,充分发挥政府、企业领导等带头作用,并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到社保基金缴纳之中。同时加大社保征缴的执法力度,力图实现应收尽收,为实现社会保险服务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其二,合理支付。在支付管理中,首先要明确社保基金的支付标准、支付范围以及应用项目,按照社保基金审批程序,认真对基金进行调度和使用,并加强用款规划。要对基金支付进行现场监督管理,全面提升社保基金应用的透明性,防止社保基金运用到非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等项目中。完善基金支出和收入账户管理制度,并规范社保经办机构行为,按时发放社会养老保险金、失业保险金、医疗保险金等,保证应保尽保。其三,规范存储。社保基金存储是实现基金安全性的重要保证,在存储管理中,要落实“保证发放、确保安全、组合管理、最大增值”的原则,严格执行相关性制度,在保证社保基金安全性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各种存款方式的经济价值比例,将社保基金结余用到定期存款及国债中,以实现增值最大化。

    5.提升素质,提供高质量人才支持。随着市场开放性的加强,以及网络信息化进程的加快,社保基金管理的风险性不断提升,这就要求具备专业性、高素质的社保基金管理人员对社保基金进行管理。通过定期学习、短期培训以及实践训练等方式,促使社保基金管理人员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经济知识、法律知识、计算机网络知识等,提升社保基金管理者的业务能力。要创造条件,对外学习,积极引进外国先进监管方法,提升监管信息的准确性,降低监管成本,实现社保基金保值增值。加强社保基金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社会责任感、个人品格培养,建设一支高素质、高能力、高技能的社保基金监管队伍,以有效实现社保基金信息的真实性。

    结语

社保基金篇3

一、拓宽社保基金投资领域的必要性

(一)社保基金存量有必要拓宽投资领域。根据2001年度嘉兴市本级社会保障基金决算反映,市本级五项社会保险基金年初余额为24428万元,年末余额为44912万元(其资金分布情况为:经办机构支出户银行存款13139万元,财政专户存款28405万元,暂付款563万元,债券投资3888万元)。从年度社会保险基金存款余额的变化情况看,市本级社会保险基金存款余额已经走出了前几年的下降趋势,并逐年在增加。

根据浙江省财政厅《2001年度养老、失业基金决算情况》通报反映,嘉兴市本级养老保险基金支撑能力为15.1个月,高于全省9.9个月和全市13.4个月的水平。从市本级2001年社会保障基金收支情况分析,在社会保险扩覆不开展的前提下,如果从2001年存量资金中留出15000万元作为2002年的收不抵支部分,留出投资国债和定期存款未到期部分10000万元,还有20000万元可以用于其他投资。

(二)社保基金增值有必要拓宽投资领域。根据2001年度嘉兴市本级社会保障基金决算反映,市本级五项社会保险基金年度利息收入774万元,年综合利率2.23%。从目前我国经济形势分析,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完全淡出前,银行储蓄存款利率的走势预计在三、五年内仍将维持现有水平,目前存货款利率差在加大。

(三)政府资金经营需要拓宽投资领域。目前,政府一方面要通过建立投资性公司向商业银行贷款并以贷款利率支付利息,另一方面则将大量的社会保障基金存入银行,以银行存款利率得到利息。按照现行存贷款三年期年利率进行测算,存款利率3.24%、贷款利率5.76%、差额2.52%,如按5亿元社会保障基金存款进行测算,年基金少收入利息1250万元。

(四)依法参保意识的提高和行政推动力度的加大有必要拓宽投资领域。近年来,省市人大、政府加大了对社会保险工作的领导,地方政府、职能部门对社会保险工作的管理,用人单位参加社会保险的法制意识,劳动者的维权意识和社会的监督力度,参保单位、参保职工、缴费基数三个不到位的状况正在加强或改善。社会保险参保扩覆工作的开展,从根本上解决目前存在的参保企业不到位的状况,使当年社会保险基金达到收支平衡并有结余,使存量资金增加。这就有必要考虑社会保障的投资方向和较大限度增值的问题。

二、拓宽社保基金投资领域的模式选择

笔者认为:社会保障基金投资对中央政府而言,选择适宜的模式入市至关重要。从允许将社会保障基金投资于股市的国家看,社会保障基金入市的途径为社会保障基金——基金公司——证券市场,即将社会保障基金投资于基金公司,再通过基金公司投资于股市。而对地方政府而言,将社会保障基金拓宽投资领域,除按照规定安排好支出所需的资金和购买分配的国债以外,投资于地方政府承担最终兜底责任的社会公益事业发展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是切实可行的。一方面,可以增加社会保障基金的增值率;另一方面,可以加快地方社会事业的发展速度,减缓对银行贷款的依赖程度。投资方向可以确定为:市本级的高速公路、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设出资部分,高等教育、高中教育的基础性发展项目,以及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模式,在现行政策制度不作调整的前提下,地方政府可以从以下三种形式中选择:

——委托贷款项目模式。根据商业银行当前的委托贷款制度规定,资金所有者将银行存款指定对象和项目,由商业银行根据规定手续与贷款方和委托方签订三方合同,并由商业银行办理贷款和结算手续,按规定收取手续费,但不承担委托贷款资金风险。这种模式的优点是从社保基盘管理本身来说,其资金反映在银行存款科目中,因而不违反国家现行对社保基金管理的制度,同时有利于基金的增值;缺点是银行不承担风险,同时要向银行支付手续费。

——直接投资项目模式。这种模式是指在众多社会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项目中。选出发展潜力较大且稳定的项目作为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对象,由政府组织对项目的政府责任的论证。对于必须由地方政府承担最后兜底责任的项目,可以确定为社保基金投资方向,由市财政(社保基金管理中心)办理基金投资手续。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在基金增值的同时节约了手续费;缺点是超越了国家现行社保基金投资的范围。

——投资开放式基金模式。开放式基金是指基金规模不固定,基金单位可随时向投资者出售,也可按投资者要求买回的运作方式。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投资收益高于国债和储蓄、低于股票;缺点是投资风险高于国债和储蓄,同时需支付手续费,而且国家至今末规定可以作为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范围。

笔者认为,上述三种模式比较,选择委托银行贷款模式较为合适。在确保社会保障基金安全的前提下增加了利息收入,同时又不违保障基金管理制度。

三、拓宽社保基金投资领域的可行性分析

选择委托银行贷款方式拓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领域,笔者分析是可行的。

——从政策角度分析具有拓宽投资领域的可能。(1)综观世界各国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政策,其基金结余的投资方式除储蓄和购买债券外,还有以下几种:一是投资于国家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将社会保障基金投资于交通、电力、通讯等社会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其回收期稍长但收益较稳定可靠,既有经济效益,又能兼顾社会效益。二是投资于股票市场。将社会保障基金投资于国内或国外股票,以获取股息收益或股票增值。三是投资于不动产及各类贷款,如抵押贷款、商业贷款、住房贷款、个人贷款等。(2)在我国,根据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社会保险基金财务制度>的通知》规定,“基金结余除根据财政和劳动保险部门商定的、最高不超过国家规定预留的支付费用外,全部用于购买国家发行的特种定向债券和其他种类的国家债券”。而在按照规定购买国家发行的特种定向债券和其他种类的国家债券后,剩余资金则存入银行。

综观上述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方式,按照风险和收益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储蓄、政府债券、基础设施、公司债券、股票和不动产。总的来看,各国对社会保障基余的投资营运都控制得非常严格。储蓄和购买政府债券是所有国家都认可的投资方式,而对基础设施、股票、不动产和贷款等风险大的项目,有的国家是严格禁止的。不过,从一些国家的统计分析来看,社会保障基金投资于股票市场的回报率在各项投资项目中是最高的,因此,不少国家对社会保障基金投资于股票市场解开禁令。

——从投资对象分析具有拓宽投资领域的空间。“九五”期间,政府对本级范围内通过向商业银行贷款形式,投入40多亿元兴建了大量的社会公益事业和城市、交通等基础设施项目。“十五”期间,还投入巨资兴建文化中心、体育中心、杭州湾跨海大桥等社会公益事业和城市、交通基础设施项目。这些项目的建设,均将逐步到达还贷期和贷款期,而已经建成项目目前尚未具备还贷能力,需由政府财政给予支撑,待建项目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才能启动,这些因素均给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渠道的拓宽提供了方向。

——按投资项目分析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较高的投资收益。将社会保障基金投资于政府承担最后兜底职能的社会公益事业和城市基础设施、交通设施项目,可确保社会保障基金的安全性。同时,可以增加较多的利息收入,如按照三年期存货款年利率计算,社会保障基金年利率可在目前2.52%的基础上提高到5.58%.如按3亿元资金量进行测算,年度利息收入可从存款的756万元提高到委托贷款的1674万元。

四、拓宽社保基金投资领域的意见

(一)统一思想、确定投向。由市财政局按照嘉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会同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对文体、教育、交通、建设等部门纳入“十一五”规划的项目进行评估,选择提出社会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投资项目,提交市政府决策。

(二)落实数额、明确责任。由市财政局会同劳动保障局及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慈善总会等部门,对存量社会保障基金银行存款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社会保险扩覆工作和社会保障基金收支趋势进行预测,确定年度社会保险基金银行存款余额计划,提出分年度投资总量。在此基础上,山市财政局出面与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衔接,确定委托贷款银行。

社保基金篇4

关键词社保基金;欺诈;骗领;预防惩治

随着我国社会保险事业的蓬勃发展,在社会保险基金的支付、发放环节,以欺诈手段骗领社会保险金的现象时有发生。各地相继发生的社会保险金诈骗案件,给社保基金的长久健康运行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同时非常不利于社会保险事业的发展。本文所称骗领社会保险金行为是指单位或者个人通过隐瞒事实真相、虚构相关条件、伪造变造相关材料等方式领取或者提供相关证件、支付凭证协助他人领取社会保险基金的行为。

一、骗领社保基金的危害

(一)社保制度的重要意义

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需要劳动力的不断再生产,同时工业化生产所带来的各种风险又影响了劳动力的再生产和劳动者的生活,这些风险远非单一组织和劳动者能够承受,因此,国家为了保障所有成员的基本权利设立了社会保险制度,对疾病、残疾、工伤、失业、年老、生育等典型的可能危及劳动者基本生活的风险给予保险。当时保险事由出现时,由国家给予被保险人必要的物质帮助,使其渡过难关,摆脱困境。作为一种风险预防制度,社会保险制度对于稳定社会生活秩序、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发展,有不可或缺的作用。社会保险是是国家提供给全体公民的公共产品,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经济工具,是国家进行国民收入的二次分配,促进社会公平、和谐的重要手段。

(二)骗领社保基金的危害

随着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完善,广大参保群众的民生得到普遍改善的同时,一些不法分子也试图通过骗保发不义之财,有的不惜以社保基金的较大损失为代价来贪图小利,有的通过虚构社保待遇长期获取非法收入,这种行为如果得不到有效遏制,就可能有越来越多的人效仿这些做法,“占国家的便宜”,可能导致国家用于发放社会保险的资金大量流失,甚至动摇相关社会保险制度所赖以维持的资金基础。正因为如此,国家对社会保险基金理应提供严密的保护,危害社保基金安全的行为也理应受到严厉的惩罚。

二、骗领社保基金行为的常见做法和特点

(一)骗领社保基金的做法

司法实践中骗领或协助他人骗领社会保险金的行为多种多样,依照险种的特性方式也各有不同,常见的主要有:1.虚构劳动关系、虚构享受社会保险待遇条件、提供虚假证明材料或伪造、变造、非法更改个人身份证明及档案材料,骗取社会保险参保资格。此类行为的目的是让不符合参保条件的人获得参保资格,以便领取社会保险金。例如某职业介绍服务中心保障部职员利用其职务便利,趁其负责为一家公司的员工代缴社会保险费之机,私自为其无职业的父亲设立员工社保账户。2.伪造、变造、冒用他人社会保险证件或者支付凭证,骗领社会保险金。此类行为不但侵害了社保基金的安全,而且侵犯了合法社保证件持有人的权益,一旦事发,社保机构首先会向合法持有人追索损失,甚至可能暂停支付合法持有人正当申请的保险金。3.虚列、虚报、虚增社会保险服务项目和金额。此类行为是合法参保人为多领取社会保险金,而通过提供虚假证明等手段,享受自己本不应享受的保险待遇的情况。例如由某下岗企业职工甲通过贿赂公司劳动人事科干部乙,让乙帮助自己伪造曾从事十年瓦工工作的档案材料,后利用伪造的档案材料办理了特殊工种提前退休手续。4.将社会保险证件或者支付凭证交给他人,供其骗取社会保险基金。这种情况下行为人虽然没有直接骗领社会保险金,但可能因为给实际骗领人提供必要条件而获利,他们这样做的原因大多是碍于面子不好拒绝骗领人或者为了贪图小利。例如身体健康的参保人丙将自己的医保卡交给丁,丁采用欺诈手段为该卡办理了糖尿病门特,并用该卡取降糖药后变卖,每月交给丙一定数额的现金作为报酬。

(二)骗领社保基金案件的特点

综合考虑以上手段,此类案件的主要特点有:第一,手段简单,动机均为贪图经济利益。骗领人可以通过不同方式获利:有的通过在多家医院大额取药,将正常服用以外的药品变卖牟利;有的利用职务便利,修改或增加养老保险记录,挪用其他单位缴存的保险金,骗领退休金;有的隐瞒亲属的死亡事实,骗取其所在单位的退休金。行为人一般并未考虑到其做法是违法的,甚至可能涉嫌犯罪,只是想到这样做是一种“赚钱”的手段。第二,其中可能涉及到社保部门、劳动部门、医院等社保政策的执行机关工作人员的贪污、受贿、渎职行为。社会保险制度本身设置了一定的审查和监督程序,规定了享受各项保险待遇的条件,但是这些防范骗保的措施却因为相关部门、机构人员的腐败或违规行为而形同虚设。社保部门工作人员利用他们增加账户、修改社保账户信息的职权,劳动部门、医院等社保相关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利用他们提供劳动关系、社会保险待遇条件等证明材料的职务便利,以非法获利为目的,为参保人伪造、变造、非法更改个人身份证明及档案材料,帮助参保人骗取社会保险参保资格或虚列、虚报、虚增社会保险服务项目和金额。例如第三种做法中劳动人事科的干部乙收受贿赂,利用本单位存在特殊工种的便利条件,为甲办理虚假材料,是甲能够违规获得提前退休待遇的关键一步。再如第一种做法中行为人正是借助在劳动部门供职的机会,才挪用缴费单位的资金,为其父建立了养老保险账户。第三,犯罪实现既遂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社保制度的设计漏洞和对内部人员的监督制约的不足。社保制度中存在同类系统重复建设和信息不能及时制度化沟通的问题。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皆属于医疗保险制度,却分别由社保、卫生等部门管理,并且没有实现信息共享,给了不法分子重复投保重复理赔的可乘之机。一些慢性病的药物在一家医院不能超用量领取,但只要多去几家医院,就能够用一张医保卡领取几倍于同期最大用量的药品。对于社保机构的工作人员修改账户记录的行为,登记系统缺乏灵敏的纠错能力,不能及时发现工作人员误报、错报账户信息的问题,让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产生了借此牟利的侥幸心理。如果劳动部门在办理退休手续时有严格的审查程序,很容易就会发现突然增加的“从事十年以上瓦工工作的职工”,是没有任何存档记录的,公司劳动人事科干部的欺骗行为就不会得逞。

三、对此类行为的现有处罚方式的弊端

(一)立法未能足够关注此类行为,处罚手段较少

2010年10月28日出台的《社会保险法》的第七十七条和第七十九条规定了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对社会保险基金的支付情况有监督检查权,却未明确参保单位和个人如果不配合监督检查有何后果,这两条规定有可能因此沦为一纸空文。此外,在该法的社会保险监督和法律责任两章中,较多关注了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和用人单位的义务,对采用欺诈手段骗取社保金的行为则仅有第八十八条之规定,以欺诈、伪造证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骗取社会保险待遇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退回骗取的社会保险金,处骗取金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该条规定远未涵盖骗取社保金行为的诸多手段,处罚方式也仅限于罚款,不能不说是该立法的一个重大缺憾。实践中,对于尚未达到犯罪程度的骗取社保金行为,处罚措施主要是行政制裁中的罚款手段以及对社保经办机构人员的行政处分手段,而没有限制其今后享受的社保待遇及禁止经办人员从事相关工作等措施。

(二)刑法对骗取社保基金犯罪的惩治缺乏针对性

刑法作为惩罚和预防犯罪、保护人民的最后堤坝,在维护社保基金安全的过程中责任重大,必须为其保驾护航,发挥最坚实后盾的作用。由于骗取社保金对于社会保险制度的重大危害,达到一定数额的行为应在刑法中予以罚当其罪的惩处。目前,司法实践中对此类案件的处理主要以诈骗罪定罪处罚。这一处罚方式有诸多弊端:一是此类案件发案特征明显与诈骗罪的构成要件不符。在此类案件中,犯罪分子是利用社保系统的漏洞和监管缺位,采用简单的手段,骗取钱物。社保系统作为国家机制,没有独立的意志,其对欺诈行为的反应只是一个现有制度的执行过程。而诈骗罪要求有被告人虚构事实隐瞒真相、被害人听信谎言、被害人自愿交付财产的具体过程。被告人和被害人之间应当有交流,而诈骗既遂则是交流的结果。这显然与此类案件的特征不符,没有体现这类犯罪的本质属性。况且,很多被告人在被追究刑事责任之前只是认为自己是占了“公家”的便宜,而不认为这是一种诈骗行为,一种犯罪行为,以诈骗罪对其定罪处罚,难以让被告人和普通群众理解这样的判决,起到教育宣传、预防犯罪的目的。二是以诈骗罪对此类案件定性忽视了这类行为对社会保障机制的特殊危害。此类案件手段简单而隐蔽,点多面广,事后监管难度大,犯罪分子有时不惜以社保基金的巨大损害为代价换来自己获得较小的利益(如用医保卡超额取药后低价变卖),案发时,被告人远远没有赔偿社保基金损失的能力,每一个被告人的行为看似只是挖了某一地区社保资金的墙角,其实质都是侵害了全体参保人的长远利益。而普通诈骗案件只是侵害特定自然人和法人的财产权益,并不会对全社会造成直接的危害。以诈骗罪对此类案件定罪量刑,忽视了它蚕食全体参保人共同利益的严重后果,在量刑上也难以体现对这一后果所给予的相应处罚。三是以诈骗罪定性不利于通过对此类案件的查处,分析制度弊端,来完善社保制度的监督机制。此类案件发生的重要原因在于社保制度设计中的漏洞和监督机制的不完善,每一个骗保案件都是一个鲜活的标本,可以指导司法机关和社保机构亡羊补牢,为改善制度设计提出建议。而诈骗罪在刑法中属于侵犯公民财产权利的犯罪,对于该罪的预防来说,主要是避免群众贪小便宜的心理,不要轻信犯罪分子的谎言,与制度无关。以诈骗罪对此类案件定罪处罚,就忽视了办理此类案件最重要的意义,而如果不从社保制度机制完善上杜绝这种行为,并加大处罚力度和增加处罚手段以震慑此类犯罪分子,将导致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基金大额亏损,长此以往,终将严重损害全体参保群众的福利。

四、需要多种手段预防和惩处骗保的行为

社会保险制度的运行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相对于整个国家制度体系而言,则具有一定从属性。因此,预防和惩处骗领社保基金的行为,要将社保制度的内部规范与相关其他制度的外部协同规范相结合,才能既保证制度自身的安全,又为制度的良性运行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内部与外部不能相互割裂而应有机结合,共同构建起一个严密的制度保护网,从而确保整个社保制度的完善,共同打击侵害社保基金的行为。然而目前,如上文所述,无论是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内部规范,还是外部规范,均不够完整。笔者建议从以下方面加以改进:一是骗领社保资金的行为应以单独罪名定罪处罚。应设立社会保险诈骗罪,并确定与普通诈骗罪不同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金额起点。这样有助于根据政策和对已有犯罪行为的分析,确定和调整惩罚的力度,有针对性的打击此类行为,教育犯罪分子,并配合以法律宣传,避免以诈骗罪作为口袋罪进行笼统的处罚。二是对此类犯罪的防控应重要于事后惩罚。一方面要建立参保人诚信监控体系,将出现过骗保行为的参保人列入黑名单,并联网记入各类社会保险的登记系统,时机成熟时还可以向商业保险机构报告,让有不诚信记录的人在享受各项保险待遇时都受到限制或提醒承保人理赔时严格审查;另一方面要健全定点医疗、药品机构污点档案,达到一定标准不但要取消其医保定点医院和药店资格,还要课以高额罚款,严厉惩戒医院、药店违规多开药的行为,使其无法承受违法成本。三是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相关部门要加强联网信息化。各个种类的医疗保险,如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分别由社保、卫生等部门分别管理,不但没有实现信息共享,反而还出现重复建设,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如果实现联网统一管理,就可以较为容易的发现重复投保;如果能够建立公安机关死亡证明信息传输机制,在公安机关制作死亡证明之后一定时间内将死亡人的信息告知其现住地社保部门,再由社保部门视具体情况通知其领取社会保险金的财政部门或单位,就能避免案例四中在五年后才被发现的情况。四是要改善社会保险机制,弥补其漏洞,并明确执行和监管机构及人员的职责,从制度上防止骗保行为的发生。如在登记系统中设置严格的权限,并对每一次增减和修改强制留痕,对涉及缴费的项目由财务部门和业务人员同时更改记录,财务部门的记录直接与账目进行核对,并设置系统巡逻车,对存在矛盾的记录及时报警,以避免案例三中操作员擅自将系统中未交费的记录改为已交费,或对补缴费用的参保人不予修改记录。打击骗保行为要惩防并举,预防为主,不仅需要司法机关积极的收集证据、严谨的认定事实,更需要使社会保险的体制机制更加科学、严格,确保资金有效利用,才能真正让国家保障民生的政策落到实处。

社保基金篇5

一世界发达国家社保基金监管的经验借鉴

(一)根据国情,依照法律,确立行政、监管分立或统一的监管结构

社会保障基金监管较成功的国家在推进社会保险制度时,都首先注重法制建设,以其作为强制性监管的依据和行为规范。如英国1911年颁布的《国民保险法》、美国1935年颁布的《社会保障法案》、瑞典1962年通过并颁布实施的《国民保险法》、新加坡1955年7月通过的《中央公积金法》,都作为本国综合性社会保障法律确立了各自的社会保障体制。

在具体监管结构上,各国依据国情不同,分别建立起行政、监管分立或统一的监管结构。如美日等国实行行政与监管的分立。在美国负责社保基金监管的机构包括:劳工部、国内税务局、社会保障局、养老金收益保险公司、社会保障信托基金委员会等,其中,联邦社会保障计划的监管组织以财政部和独立的社会保障局为主,劳动部配合;作为第二支柱的私有养老计划的监管以劳动部为主,财政部等起配合作用。具体行政管理部门为联邦政府的社会保障署,在全国有1000多个分支机构,具体从事社会保障税缴纳情况记录、受益资格认定、咨询以及资金发放等工作。在日本,监管与具体执行机构分立,其监管机构包括中央和地方两级,中央行政管理机构为厚生省和劳动省,地方行政管理机构为都道府县,其国民年金课负责有关年金的行政管理工作,并对所辖市村町进行指导;保险课负责健康保险的实施及指导、监督工作。执行机构也分中央和地方两级。中央执行机构为社会保险业务中心,负责汇总、处理地方执行机构的投保人资料。地方执行机构为社会保险事务所(全国共304家),负责投保人加入健康保险和年金的资格认证、注册、档案记录和保险费收支手续等方面的工作。

英国、瑞典等国建立了行政、监管统一的监管结构,其监管主体具有较强的独立性。英国社保基金由社会保障部集中统一领导,并由各相关机构分级执行。就国民保险和社会救助而言,社会保障部不仅是其监管机构,亦是直接办理组织,从个人保障账号的管理、待遇资格的审查,到资金的发放,都由社会保障部负责,社会保障部既是规则的制定者,又是规则的执行者、监督者。在瑞典,社会保障基金统一由国家社会保障委员会进行管理,该委员会设在国家社会保险局。各级地方政府成立专门的社会保障管理机构,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独立、统一的专门网络。

(二)强化执法权威,确立监管主体独立性,加强垂直管理,加强各监管主体协调机制

社保基金是保障国民福利的重要公共基金,各国都建立了法律法规以确保基金的安全管理与运营。各发达国家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管组织各具特色,但都表现出以下特点:社会保险行政管理部门都注重强化执法权威,确立监管主体独立性,加强垂直管理,并确立各监管主体的协调机制。

以美国为例,其监管结构中十分重要的社保和医疗统筹基金信托董事会,由财政部长任董事会主席,劳工部部长、医疗卫生部部长和社会保障总局局长为董事,另有两名独立董事,由总统任命,参议院批准。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监管权威,同时加强了各部门协调。社保局在1994年克林顿总统改组社保体系时,升级为独立的、直接向总统和国会汇报的机构,其各种具体的制度规定是全国统一的,各州不得与之相抵触。此外,1994年,克林顿总统创立常设的“社会保障咨询理事会”(SocialSecurityAdvisoryBoard)是一个跨党派的咨询机构,独立于行政部门,进行整体监督咨询和评估,保证了监管体系的独立、总体协调。

英国由社会保障部集中统一,各相关机构分级执行。瑞典社会保障基金统一由国家社会保障委员会进行监督、管理,该委员会设在国家社会保险局,各级地方政府也都成立了专门的社会保障管理机构,这些社会保障管理机构作为一个独立的行政部门或全额事业单位,不依附于任何别的部门,并按照行政区划分级设置自上而下的独立体系。

二、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监管的有效性研究及政策建议

(一)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监管现状

1997年,我国实行社会保障基金收支两条线管理模式,财政部介入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和运行并承担相应的财务监管职能。1998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设立了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司,各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也设置了相应的基金监督机构,初步确立了我国社保基金监管体系。

在基金管理方面,存在着管理体制不顺畅和监管建设滞后等问题。地方政府违规现象频繁,部分地方没有将社保基金当做公共资金,对基金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将其作为地方性的资金。监管力量较薄弱、监督体制不顺。同时,由于立法层次较低,执法缺乏相应的权威性和稳定性。横向对有关部门,纵向对地方政府,都存在一些监督不力的问题。逐步搭建企业年金的制度构架和市场化管理运营的基本模式,亦日益成为提高社会保险基金监管有效性的重要课题。

(二)完善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加强监管有效性的政策建议

1.强化监管力量,适当集中,加强社保基金监管体系改革。

目前,每年五项社保基金的收支规模超过2万亿元,监管力量与当前监督工作的需要不匹配,监督力量薄弱。可适当强化相关监管力量,以满足社保基金运营、管理的需要。在监管组织结构方面,从社保基金监管组织结构的国际发展趋势、我国现实国情及长远的制度稳定出发,可采用以法制监管为核心、适当集中的综合模式,在现有制度的基础上加强监管的集中度,以构建一个主辅分明、多重监管的社保基金监管组织结构。当前,需要积极研究探讨基金监督独立于社会保障行政事务的设立。

2.提升统筹层次,加强垂直管理。

目前,大多数国家的基本社会保障采取由中央政府集中统筹的方式进行管理和运作。在这种模式下,中央政府负责统一制定重大的全国性社会保障政策,具体事务绝大部分由中央政府在各地的派出机构承担,地方政府只是根据自身财力大小提供一些补充性的、地方性的社会服务。在中国目前以县级统筹为主的条件下,社保基金的管理和运作更多地集中在地方政府的手里,如果制约和监管不利,就会为一些挪用和违规案件提供机会。因些,无论从防范化解风险的角度,还是从基金管理和监督的角度,提升统筹层次、加强垂直管理是下一阶段中国社保基金监管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3.推进社会保险基金监管的市场化。

目前,欧美发达国家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向市场化发展,拉美、东欧国家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市场化的步伐亦在加快。我国近年来相继颁布的企业年金法规和规章,已逐步搭建起企业年金的制度构架和市场化管理运营的基本模式。市场化运营以后,企业年金的管理体制发生变化,社保经办机构不直接参与管理,企业年金按照相关规定进入资本市场运作,金融机构成为社保基金管理运营主体。监管机构可综揽全局,强化各种制度,规范市场行为,加强监督检查,进一步推进社会保险基金监管的市场化。具体如:对原来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向企业年金制度过渡的指导意见,按照平稳、有序、合规、安全的原则,指导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做好接收管理运营工作;总结第一批企业年金管理机构资格认定工作经验,对有关机构管理资格进行适当整合,适时进行第二批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资格认定;继续完善企业年金配套政策,研究拟定企业年金集合计划管理办法,解决中小企业参加企业年金的实际问题;会同有关金融监管部门、组织中介力量,对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内控制度、市场运营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巴曙松,《中国金融市场大变局》[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巴曙松,“基于风险的企业年金监管框架构建:对中国监管状况的评估及其发展展望”,工作论文。

3.巴曙松等,“社保基金管理探寻制度优化之路”[N],第一财经日报,2007.1.4。

4.林治芳,《社会保障资金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5.邓聿文,“社保基金面临监管和投资模式的创新”[J],中国社会导刊,2007.4。

6.张国平,“我国现行社会保险基金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会研究,2005.2。

7.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统计局,“2005年度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R],2005。

8.范晓勇,“陈良司长访谈:审计是社保基金监督体系中的重要环节”,2007.4。

9.袁泽春,“刘梅同志访谈:基金监督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新形势”,2007.1。

10.吕学静,日本社会保障制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

11.和春雷,社会保障制度的国际比较[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12.和春雷等,当代德国社会保障制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13.李珍,社会保障理论[M],北京:中国劳动与社会保障出版社,2001。

14.顾俊礼,福利国家论析[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15.孙建勇,社会保障基金运营[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16.StiglitsJ.E.andAndrewWeiss,1981,CreditRationinginMarketWithImperfectInformation,AmericanEconomicRevier,73(3):393-410.

17.MeltzerA.H.1967,MarginsintheRegulationofFinancialInstitutions,The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VOL75:482-511.

18.Goodhart,C.A.E,etc,(1977)FinancialRegulation:Why,HowandWhereNow?BankofEngland.

19.DavidBlack.PensionSchemeandPensionFundsintheUnitedKingdom[M].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1995.

20.SvenEOllson.SocialPolicyandWelfareStateinSweden[M].Lund:Arkivforlag,1993.

21.AlexzanderDavidson.TwoModelofWelfare:theOriginsandDevelopmentoftheWelfareStateinSwedenandNewZealand1888-1988[M].Stockholm:StockholmUniversityPress.1989.

22.ArthurGould.CapitalistWelfareSystems:aComparisonofJapan,BritainandSweden[M].London:Longman.1993.

社保基金篇6

作者:卢纯佶

按照《社会保险法》对社会保险基金监管的组织体系、主要内容、保障措施、处罚方法、纪律要求、刑事责任等作出的具体规定,尽快出台具有可操作性的《社会保险基金监管条例》,确定社会保险基金监管体系框架,重点解决监管主体和监管政策问题,理顺监管体制,规范职责权限。要抓紧制定社会保险基金监管核查工作规定等配套文件,规范监管核查程序,通过一系列法规制度的建立,尽快使社会保险基金监管走上规范有序的轨道。同时,要进一步规范完善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制度,重点要建立一些直接关系基金运营效益的制度。

针对我国社保基金运营效益差,未能建立社保基金运营考核制度,社保基金运营中吃大锅饭现象比较严重的实际,建议尽快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基金运营生息考核制度,及时对各地基金运营情况进行量化考核。并按照《社会保险法》规定,定期向社会公布社会保险参保情况以及社会保险基金的收入、支出、结余和收益情况。要把社会保险制度改革以来,国家出台的社会保险基金征收、拨付及结余投资的管理政策、法规进行梳理,按照《社会保险法》进行完善规范。要通过这次贯彻《社会保险法》,全面完善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监管制度,真正使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依法加强监管体系建设社会保险基金监管体系,是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对社会保险基金实施监管的组织体系,《社会保险法》专门提出建立涉及各部门监督的监管体系,为依法建立监管机构,实施有效监管提供了法律依据。依法建立社会保险监督机构。首先,尽快建立由用人单位代表、参保人员代表以及工会代表、专家等组成的社会保险监督委员会。其次,抓紧落实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的监督机构。各地应配备足够数量的监督人员,专门负责对社会保险的监督工作,各地政府应全力支持县级行政部门建立的监督机构工作,要做到人员、经费、场地三落实。再次,要按照《社会保险法》建立完善社会监督、行政部门监督、审计机构监督、财政部门监督、人大监督的机构,从组织上解决监督问题。依法明确各监督机构的职责。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要听取和审议本级人民政府对社会保险基金的收支、管理、投资运营以及监督检查情况的专项工作报告,组织对《社会保险法》实施情况的执法检查,依法行使监督职权。社会保险监督委员会负责掌握、分析社会保险基金的收支、管理和投资运营情况,对社会保险工作提出咨询意见和建议,实施社会监督。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对社会保险基金的收支、管理和投资运营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存在问题的,应当提出整改建议,依法作出处理决定或者向有关行政部门提出处理建议。财政、审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对社会保险基金的收支、管理和投资情况实施监督。加强基金监管人员的培训社会保险基金运营效益好坏,主要取决于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监管人员的监管能力。要把社会保险管理好、监督好,必须加强对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监督人员的培训教育,努力提高他们管理社会保险基金的能力。首先,要加强对基金管理、监督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培训,使他们真正明白社会保险基金是参保人的“保命钱”,管好社会保险基金就是最好的为民服务,进而树立起全心全意为老百姓管好社会保险基金的思想,充分运用现有政策规定,想方设法为老百姓管好基金、力促基金多增值。其次,要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习《社会保险法》,使他们透彻懂得对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监管的有关法律规定,并能运用这些法律法规为老百姓管理好社会保险基金。再次,要组织社会保险管理、监督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使他们能熟知、精通社会保险基金的征缴、拨付业务,特别是熟知银行存款利率政策及其利息计算方法,能熟练掌握银行活期存款与银行定期存款的利率差别等业务,适时运用专业知识和相关业务,为老百性管好社会保险基金。最后,要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考核。每次、每项培训都要进行考试,把考试成绩列入个人年度工作业绩考核内容中。

依法开展基金监管工作建立社会保险基金监管考核制度。要把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工作列入各级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对各地社会保险监督机构建立情况,工作开展情况,监管人员培训情况,社会保险基金收益情况进行考核,采取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的方法,全面落实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工作。制定监管工作计划,扎扎实实开展监管工作。人大、行政、财政、审计、社会监督机构,都要按照各自职责制定切实可行的监管工作计划,对照各自职责范围对基金收支、运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督查,定期开展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督工作,每次监督要写出书面工作报告,总结经验,提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意见。突出重点,抓实监管工作。社会保险监管工作的重点,是征缴和基金投资运营问题。要针对征缴及其基金保值增值工作出现的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实施监管,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作严肃处理。通过监管做到社会保险费应收尽收,社保基金收益率明显提高。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监管信息化工作。认真做好社会保险基金数据信息的安全管理工作,确保信息安全。积极做好社会保险基金监管信息系统的开发应用,在使用中不断根据实际情况完善软件功能,切实提升软件应用水平,努力增强数据分析能力,及时研究解决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尽快实现社会监管信息现代化。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工作的调查研究。及时发现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努力探索新形势下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及时完善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制度,不断使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工作能适应社会保险制度改革需要。

社保基金篇7

社会保津是通过社会力童为丧失劳动能力以及需要特殊帮助者提供的保护,它依照政府法规,通过税收、强制性或自愿性的储蓄等多种筹资方式,建立起一套自我循环体系的专项基金,以保证社会保障目标的实现。 社会保障的目标是公平与效率。即一国公民在需要基本生活保津时,社会能给予之;在实施社会保障时,社会保障基金这一资源能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 体现这一目标的内容是社会保津基金的“三性”,即安全性、流动性和增值性。社会保障基金是构成社会保津体系的内核。基金,顾名思义,是一定单位的货币量,这一货币童的存在是任何塞金存在的物质前提。而这一单位货币量—社保基金的生命力在于其本身运作的安全性、流动性和增值性。安全性是社会保障基金的本质要求,在所有的基金中,它具有最广泛的社会公平性,因而,安全性成为社会保障基全的第一性。流动性,是指社会保降基金的运作状态,没有运动的绝对静止的基金根本不可能存在。增值性,是指社会保障基金效率要求的客观必然性,一碗水套一碗水或丁吃卯粮的基金仅存在于短期的瞬间。然而在这“三性”的相关性表现为安全性与流动性具有负相关的关系,即安全性最大时,流动性为饥流动性最大时,安全性为O。在资本运作市场上,基金品种交易换手率越大,其投机性就越强,而其风险也就越大。为使安全性或风险度处于最合理区域,流动性应相机而动即先安后动。安全性与增值性具有正相关关系,即增值性越大,安全性就越强。流动性和增值性,流动性是增值性的前提条件,就资本运作而言,它们具有正相关关系,即资本投资周转率越高,资本增值的概率就越大。总之,社保基金这三性,是公平与效率这一目标的基本属性,安全性决定着公平的实现程度,流动性和增值性体现着效率的高低。从而,在制定社会保阵基金政策时,必须遵从“安全性第一,增值性最关健,流动性是必要条件”的原则,使基金存黄在安全中流动,在流动中增值。 自单位支付(主要是国有企业)约占75%,来自乡村统筹供给约占5%,来自个人缴纳的部分约占2%,来自福利和福利服务收费、福利工厂收益的约占2写,来自社会捐献近1%①。可以看出,其中国有企业承担的供款任务最重,政府次之,个人承担的缴费责任较少。 中国社会保障基金的体制是部门分管。 行政管理职能的部门主要有民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三个,而卫生部、教育部等政府职能部门及一些半官方机构亦在职责范围内行使着对部分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权,其中财政部门与其它有关部门存在着一定的交叉关系。 中国社会保障基金的监督机制是综合的。如构成基金主体的财政部门,既是部分社会保障基金的直接管理部门,同时也是整个社会保障基金的综合监督部门。 中国社会保障基金的运营现状是现收现付制度与部分积累制度的共生。所谓现收现付体制,即以当年收支平衡的原则筹集保障基金,不保留储备金。部分积累制是将筹集起来的基金的借方留有余额,以备急需或自我发展。近10年开展社会保险改革以来,政府对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采取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筹资模式,对住房福利采用公积金制度,从而使社会保障开始有了基金积累,并面临着基金保值、增值的压力,结果,基金存量的运营便成为人fl7广泛关注的问题。 由于财政性社会保险基金属于预算管理,企业保障基金属于企业财务管理,民营性保险基金受民营机构和捐献者的意愿支配,这些基金的营运要求不是很大,因此,中国社会保障基金的运营实际上是指社会保险基金与住房公积金的运营。在下文讨论中,主要是这“两金”存量的管理和营运问题。在社会保险签金中养老基金和失业保险基金约占90写以上,它已从1987年的19亿元增加到1996年的116.9亿元,年均增长22.37%,年终滚存余额从1987年的24.41亿元增加到1996年的739.4亿元,年均增长40.08%;目前的住房公积金积累达814亿元,二者之和达到1553亿元之巨②。但由于我国社会保障基金征收管理和运营的机构多元化且分散,导致具有规模效益的基金的细分和效益低下,风险凸现。所以,尽管基金存量数量大,但相对于基金的动态和结构性的需求而言,这一存量既有量上的不足,又有基金的漏出效应。从而造成基金供需的巨大缺口。 造成我国杜会保障基金供需缺口扩大的原因 (一)基金的静态形式:来源和需求的分析 在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方面,供给是有限的。一是国有企业亏损面不断扩大,社会保障基金征缴率低。据统计,到1998年6月底,全国地方企业欠缴养老保险费累计达348亿元,相当于1997年全国地方养老保险基金支出总额的36.8%。二是社会保障覆盖面不广,社会保险统筹层次低。到1997年底,参加养老保险的职工为8770万人,仅占全国城镇从业人口20207万人的43.4%,如果考虑乡村企业和私营企业的从业人员,则这一比例还要降低到26.1%。③而在社会保险统筹层次上,多数地区实际上停留在其市级统筹层次上。尽管中央政府多次强调实行省级统筹,但因历史债务未能清偿,在实践中出现了社会保险基金逆向流动的现象,从而使大量的保险基金存量不能得到统一管理。 在社会保障基金的需求方面,需求量是庞大的。其一,老年化“银发潮”的来临。我国老年人正以13.5%的速度增加,到2010年,中国老年人(65岁以上)将达到20350万,若按平均每人每月200元的养老费计算,每年养老费支出将达到4800亿元之多。其二,下岗失业人口与日俱增。当前,国有企业改革、下岗分流为大势所趋,截至1998年底,没有参加失业保险的职工17627万人,占全部城镇从业人员的55%(《中国保险报》,1999.4.16)。按照今年9月23日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制定的国有经济有战略地收缩防线的精神,预计现在在岗的国企职工下岗分流的比例将相对地进一步扩大,所需的失业救济金发放规模将更大。 (二)基金的动态分析#p#分页标题#e# 在社会保障基金运作管理方面,管理效果不理想。一是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机制不完善,管理成本偏高。如政事分开的原则虽然已经确立,但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机制却未真正确立,财政与劳动保障部门仍然存在着职责不明确的问题:基金的运作机制还未有相应的政策规范;基金的监督机制也不健全。1995年有59亿元基金被违规挪用,1996年上升到68.5亿元,1999年上半年达到150亿元,其中56亿元尚不能收回(((中国保险报》1”9.3.9)。二是基金管理缺乏专业人才,由于社会保障基金机构具有官方性质,管理人员多由行政直接任命,因而他们在决策基金运作时,因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会出现“道德风险”的投资,造成不可挽回的坏帐风险。 (三)基金的历史分析 在传统体制上,历史包袱沉重。过去的体制中,我国模仿苏联的“重建设,轻福利”,使几千万的中老年职工养老金早被国家投资花销殆尽,形成了约3万亿元的历史赤字。这一方面使职工个人帐户的积累成为虚设的“空帐”,另一方面,政府以债务的形式来承担,并迫使社会保障机构用提高缴费标准的办法来维持基金的收支平衡。这使得担负缴纳大头基金费用的国有企业雪上加霜。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的社会保障基金供斋缺口是巨大的,现存的积累基金余额相较之,犹如鸡蛋比西瓜。为填补这一缺口,采取社会保障系统内的增收节支措14施,如加强征缴力度,扩大受保搜盖面,配备合格的基金管理专业人才,进一步实施省级统筹的纵向管理、广泛接受民间慈善救助等,是非常必要的,但仍显身单力薄。这样,就僻要从基金存量的运作方面人手,寻找解决基金供需缺口的办法。一个资本量的扩大,既可以通过资本的集中来实现,也可以通过盘活资本存量来达到。在福利性机构中,更富有意义的资本扩张是在于资本存量的扩张,即社会保障基金的自我增值。 社会保障基金的增值是当务之急社会保障基金的大小和分配,体现着一个国家的社会公平程度,而检验福利好坏的标准,按庇古的观点,一是国民收人是否大量增加,二是国民收人在社会各阶层间的分配量是否平等,三是国民收人是否稳定。在我国现有社会制度下,增加国民福利,提高国民生活水平,是我国政府正致力实现的目标。然而,在国家财力有限的条件下,如何增大福利、增加社会保障基金,就成为政府当前的工作重点。 1996年,我国颁布的《保险法》明确规定了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运作途径:社会保障基金除留足2个月支付额外,80%必须用于购买国债。这样,中国社会保障基金的增值就仅限于国债利息收人。国债利息虽稳定,但由于1996年至今央行七次存贷利率的下调,使得同期的国伎利率也下降至历史最低点,而以国债为主要投资品种的社会保障基金收人也就受到极大的损害。然而,我国国债余额以年均39肠的速度增加,债务负担率(即国债余额/GDP的比率)也以年均23.3%的速度增长。现在的国债就是即未来的税收(李嘉图—巴罗等价定理)。国债规模的高速扩张,意味着未来国民税收的加重,也即以购买国债为主的社会保障基金又将成为未来政府财政赤字的最大的敌人。世界银行专家们认为,社会保障体制应被看作一种保险体制,而不是通过税收或举债支持的保障系统,社会保障基金收支也不应成为国家正常预算内的项目。所以,依靠财政来支持保障基金的运作,是不符合中国国情的。这样,就必须从基金存量本身寻找答案。因此,以国债作为社会保障基金增值的绝对优选途径在长期来看是应该修正的,根据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的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经验,笔者认为,我国的社会保障基金的增值应该借鉴投资基金管理模式,将基金的40%用于购买国债,30%用于购买投资基金,20%用于银行存款,10%用于投资实业。这一比例划分仍然符合基金的“安全性第一(国债+银行存款),增值是关键(投资基金+实业投资)”的原则。在这里,也为当前我国资本市场,特别是为解决股票市场资金的严重缺血的现状提出的;而将社会保障基金投人实业投资是基于扩大就业面和增强实力方面考虑的。从长远来看,我国社会保障基金应该是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模式,而不应完全依仗政府财力的支持。另外,社会保障基金的自我壮大,对于解决我国历史债务缺口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社保基金篇8

社保基金的投资现状

社保基金是人民的“保命钱”,因此社保基金投资必须全面考虑其安全性、增值性和流动性,三者不能偏废,其中最为根本的是安全性。2009年,全国社保基金将控制投资风险,审慎进行股票投资,增加投资产品,改进对投资管理人的管理;调整投资结构,逐步减少固定收益产品的投资;完善股权投资管理办法,积极参与对中央企业控股公司、地方优质国有企业和重大基础设施的直接股权投资,扩大对股权投资基金的投资。这体现了社保基金以长期投资、价值投资和责任投资为准则,安全至上、控制风险的投资理念。

长期以来,我国社保基金投资渠道较为单一,通常只依靠存入银行或购买国债获得利息收入进行保值增值。除此之外,社保基金也可以用于债券、基金、股票等投资,以股票投资为例,《全国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管理的暂行规定》中明确规定:社保基金投资于股票的比例应控制在30%以下,绝对不能超过40%,又因为我国资本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只有10余年的时间,市场成熟和制度完善程度都还不高,因此系统性风险大于西方资本市场,由此导致社保基金的资本市场投资收益一直不够理想,收益率仅略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远低于国外社保基金投资的收益率。

基于我国目前社保基金的投资现状,为了避免在未来发生支付危机,社保基金寻求新的投资渠道已经迫在眉睫。

社保基金投资新方式

(一)拓宽海外投资渠道

社保基金在海外的投资机构的选择在初期最优方式是,在国际市场上甄选出富有国际投资经验和业绩稳健的国际专业投资公司来管理和运作社保基金。可以采取招标竞争的方法,本着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吸引国际上知名的基金管理公司参与竞标。但需强调的是,社保基金作为风险厌恶型的机构投资者,出于对资金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考虑,它在海外投资的品种和比例上初期应受到较为严格的限制。

(二)参与助学贷款

有国家担保的助学贷款是优质的金融资产,因为国家对助学贷款进行贴息和担保之后,能将放贷银行的损失控制在平均坏账率之下,使其收益率得到保证且高于国债收益率。而社保基金机构拥有学生就业、薪酬、劳动保险和医疗保障信息,拥有与用人单位之间密切的业务联系网,拥有与商业银行之间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可以有效地监控、跟踪学生状况及回收贷款。社保基金参与国家担保的助学贷款,既可以大幅降低还款违约率,又能使社保基金安全地保值增值,实现双赢。

(三)参与金融衍生品投资

根据投资学的基本原理,收益与风险正相关,高收益伴随高风险,但通过投资组合可以有效降低组合风险,实现收益最大化。我国社保基金投资渠道少、保值增值困难的根本原因是我国资本市场不发达,可供投资的产品太少,难以构造出优质的投资组合,既控制风险又能最大化收益。因此社保基金可以参与开发资本市场具有潜力投资品种和金融衍生工具,如信托产品、优质理财产品等。投资渠道越多,投资组合分散风险的能力便越强,社保基金保值增值能力也就越强。

(四)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长期股权投资

众所周知,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时间跨度长、资金需求量大,会给国家财政造成较大的融资压力,而我国社保基金积累了大量资金,完全可以满足大型基础建设项目投资周期长、规模大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将社会保险基金的一定比例投入到盈利前景好的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之中。由于基础设施建设的回报稳定、风险低的特点,也能充分满足社保基金保值增值的需要。因此,在保证充足偿付能力和流动性的前提下,社保基金可以作为一个投资主体介入一些盈利前景良好的基础设施项目,以获得长期较稳定的回报率。

上一篇:网络创业范文 下一篇:创业计划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