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社保 模式探讨

时间:2022-05-18 11:53:53

国外社保 模式探讨

国外社会保障制度有很多种,在覆盖面、保障水平和管理模式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其中以英国和北欧国家为代表的国家保障模式、以德国和法国为代表的社会互济模式与以新加坡和智利为代表的强制性储蓄积累模式最具典型性。进入全球化时代以来,各种经济要素加快了全球性的流动,以国家为基本单位的社会保障制度也相互影响、互相借鉴,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模式,即以一种模式为主,多种模式为辅的混合发展之路。

国家保障模式

英国和北欧等国实施的国家保障模式为全民提供保障,资金来源于国家一般税收,不要求享受者预先缴费。国家在社会保障制度中承担主要管理责任,包括直接向老年人发放养老保障金,承担全体国民的基本医疗费用并且控制卫生资源的分配,向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穷人家庭、单亲家庭和多子女家庭发放津贴等。

这种模式覆盖面广,社会公平程度高,能够为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但是由于权利与义务脱节,容易引发“道德风险”,出现滥用权利现象。例如,由于疾病津贴过高,瑞典的病假率曾经高达50%;由于残疾津贴管理松懈,荷兰也出现过不少人通过医生开具假证明冒领残疾津贴的现象。此外国家管理的社会保障机构容易发生管理效率低下的问题,英国实行国家卫生服务制度,病人预约手术的时间,最长曾经达到18个月。在经济全球化和人口老龄化加速的时代,国家保障模式往往难以克服支出增长和税收减少之间的矛盾。因此,英国和瑞典等国家已经开始降低国家保障水平,同时发展与缴费相关联的保障项目。

社会互济模式

德国、法国、日本等国家实施的社会互济保障模式起始于俾斯麦的《社会保险法》,该法案要求雇主和雇员共同缴纳社会保险费,形成专项基金,国家给予免税优惠或财政补贴。

这种模式强调在权利义务对等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团结与互助,资金的现收现付可以避免基金积累带来的贬值风险。但是在老龄化社会里,养老保险缴费者和领取者之间比例失衡,老年人的医疗照顾费用高昂,现收现付的模式使缴费负担越来越重。劳资双方讨价还价的决策方式加强了该制度刚性化程度,保障水平只升不降,导致劳动力成本过高,容易对经济产生抑制作用。此外,这种待遇与缴费挂钩的机制还具有一定的排他性,未参保缴费人员,特别是移民群体往往被排斥在社会共济的利益共同体之外,他们中的贫困者,需要通过其他制度来解决。

强制性储蓄积累模式

新加坡和智利通过立法建立了公积金计划,为每个劳动者建立强制性的个人储蓄账户,将雇主和雇员的缴费计入其中,以备年老、生病等不时之需。个人账户资金实行市场化投资运营,一般分为公营管理(如新加坡)和私营管理(如智利)两种。个人账户的待遇水平取决于包括投资回报在内的个人账户积累额。

这种强制性的储蓄积累模式对个人的激励性强,便携性好,有利于劳动力的流动,其预先积累的方式有利于缓解老龄化的资金压力。但是由于这种模式中不包含社会再分配因素,因此缺乏必要的社会互济功能。此外,市场化投资运营容易使基金受到金融风险、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冲击。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对新加坡公积金个人账户的打击很大。最近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也使各国各类储蓄性养老基金大幅缩水。

混合模式

目前在多数国家里,社会保障制度已经不是通过单一模式,而是通过多种支柱的组合或多层责任的叠加而实现的。在复杂的社会保障体系中,各国政府、社会和个人形成了不同的责任组合方式,有时分工,有时合作,有时甚至相互重复保护,形成了如今各国以一种模式为主,多种模式为辅的混合模式。

在混合社会保障模式中,政府(或地方政府)往往承担一个支柱或者一个层面上的保障职能,其他支柱或其他层面分别由企业、个人等通过缴纳保险或者进行储蓄来补充。在一些国家,有一个层面是为所有的国民提供平等待遇,奉行社会再分配原则,保障费用完全由政府税收来支付,对于高收入和低收入群体一视同仁,是典型的“国家保障”模式。在这个基础之上,设立了缴费与待遇挂钩的社会保险。社会保险一般覆盖就业人群,遵循享受待遇权利与缴纳保费义务对等的保险原则,政府在其中的责任远不及第一层面那样直接。

混合模式中除了分层采取不同的保障方式以外,还可能出现不同保障领域采取不同的保障方式的做法,美国最为典型:基本养老和老年医疗由联邦政府负责,附加养老由雇主和雇员共同承担,医疗留给市场。工伤保险通常是强制性的雇主责任,而失业则由州政府负担,这样就形成了多方承担不同领域保障责任的多支柱结构。

上一篇:“核小国”们的核思维 下一篇:何为“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