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字楼装饰范文

时间:2023-10-15 21:41:02

写字楼装饰

写字楼装饰篇1

关键词:装饰施工;材料选用;铺贴

一、工程概况

某高级写字楼建筑面积为2856m2,现浇框架结构。整个平面呈圆弧(圆环)形或圆环与直线相交形成的“月”形,最大圆弧半径为196米。室内地面由南向北呈台阶形布置,地面最大高差为1.48米。外装饰除局部为玻璃幕墙及干挂石材外,其余均为水泥砂浆粉刷(按800×1600mm方块分格,设20mm宽分格缝),灰色金属漆及樱花红真石漆罩面。金属漆施工面积8.620平方米,真石漆5430平方米。该工程经7个月的施工,如期交付使用。

二、外墙金属漆施工技术

(一)材料选用金属漆选用国产的鸽牌。其主要材料用量:720#油性底漆0.16升/m、700#T弹性中涂0.44kg/m、灰色金属漆0.17升/m、聚氨酯罩面漆0.07升/m。

(二)施工条件及准备工作外墙粉刷面基层必须充分干透,粉刷面平整度误差不得大于2mm,不得有开裂、空鼓等现象,喷漆时应无劲风、无降雨,空气湿度应小于85%。同时将分格缝处贴好美纹纸,将门窗部位用塑料纸遮挡完毕,同样配电箱、消防箱也应同时加以遮盖保护,以免施工时被污染。

(三)施工机具搅拌器(手电钻)、空压泵(压力8kg/cm)、喷枪(喷嘴直径1.2-1.7mm),塑料桶、勺、量杯。

(四)施工组织考虑工程进度要求,其施工其安排4班人员,每班5人。

(五)施工顺序及工艺流程施工顺序:按墙面分格缝由上向下依次施工;工艺流程:基层清理与检查一刮腻子一打砂纸一滚底漆一滚弹性中涂一喷金属漆一喷聚氨酯罩面漆一验收与整改。

(六)施工操作

10#柔性腻子的批嵌:用铲刀或刷子清净水泥砂浆基层上的杂物灰尘,在分格缝上贴上美纹纸,将腻子乳液加75%的水稀释均匀后加入腻子粉料搅拌均匀至适当粘度,注意不要打出气泡。静止15分钟后即可批嵌使用,每次配好的腻子应在2小时内用完。腻子的批嵌视墙面平整光滑情况,批嵌一至二道,完毕24小时后以砂纸打磨,以保证其基面光滑,并用毛刷清扫灰尘。

720#油性底漆的滚刷:在前道工序施工完24小时后即可用滚筒涂刷油性底漆,因该底漆靠有机剂挥发成膜,可加10%体积的专用稀释剂稀释,底漆的涂刷要均匀,不得有流坠、漏刷等现象,涂刷完毕干燥后对墙面进行检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重涂底漆,否则在以后的工序中整改将不宜达到所要效果。

700#T弹性中涂的施工:在基层处理达到要求后,选用专用造型滚筒进行弹性中涂的涂刷,涂刷要均匀。弹性涂料的纹点要一次性施工完成,特别是施工接槎处,所有最后一道均应自下向上滚涂,否则将会造成纹点不均匀,施工中如涂料粘度过大,可加少于2%的水稀释,搅拌均匀后施工。该工序与前后道工序施工间隔应在24小时以上。

金属漆喷涂:将空压泵压力控制在6-8kg/cm,喷枪选用口径为1.2—1.7mm,金属漆搅拌均匀,确保桶底无硬性沉淀。被涂面必须充分干燥,避免水分过高而导致涂层有气泡产生。喷涂作业时应先水平方向涂敷,再竖直方向,同时保证喷枪的喷嘴同被涂面距离控制在20cm左右,并保证垂直。喷枪的运行轨迹同被涂面平行,运行速度均匀一致。特别要注意交接重叠处涂膜的厚度,避免出现涂膜厚度不一,明暗色差的现象。金属漆之间施工间隙控制在8小时以上。

聚氨酯罩面漆施工:按金属漆喷涂方法,喷涂聚氨酯罩面漆,干燥24小时后,掀去塑料保护膜及美纹纸。

三、外墙真石漆施工技术

真石漆施工较金属漆简单,只有三个施工程序。油性底漆及聚氨酯罩面漆的施工与金属漆相同,仅真石漆主涂层施工不同于金属漆,具体做法为:喷枪喷嘴直径应根据不同涂刷效果选择,压力控制在6—8kg/cm。真石漆可分一至二道喷涂,每道间隔24小时。施工时要注意控制厚度,防止漏喷、流坠、透底、不均匀等现象;喷枪喷射距离宜控制在40—60cm,喷枪运行中喷嘴中心线应垂直于墙面并沿墙面平行移动,运行速度要保持一致,连续作业。涂罩面前,一定要确认真石漆已干透。

四、小半径弧形平面地砖铺贴施工技术

写字楼装饰篇2

1 房顶的装饰特点

关中地区民居的屋顶以坡屋顶为主的,从建筑的功能上讲屋脊是防渗漏和加固建筑物的,屋脊也是屋顶砖雕重要和集中的装饰部位,一般会选用吉祥花卉、博古等传统纹样进行满脊通饰,然后再安装不同寓意的砖雕脊兽。房屋的脊兽可分为正吻、垂脊吻、蹲脊吻、合角吻、角戗兽、套兽等多种形式。古代建筑大多是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的房子,木材最害怕的是火,一般脊兽都具备一个相同的特征就是和水有一定关系的传说的兽类。水是能灭火,而且在传统文化中水是财的征兆,屋脊上的砖雕脊兽种类繁多、千姿百态、生动活泼,格外引人注目,起到非常好的装饰作用,同时脊兽也体现的是关中百姓祈望得到保佑和祝福而创造的祈福迎祥、驱邪避灾的象征手段。脊兽的设置,不仅反映了民间的信仰习俗,更增添了建筑物的壮观和神秘感。关中地区民居的屋面主要是由小青瓦组合成具有韵律的仰式瓦阵,形成了很强的韵律节奏。远处看又像鱼的鳞片,瓦当滴水上大多都刻有一些吉祥的图案和文字,如蝙蝠、兽面、植物、文字等,起到很强的装饰效果,同时也寄托了主人美好的愿望。例如扶风县的温家大院所运用的砖雕图案运用花卉寄托主人富贵平安之意。

2 墙壁的装饰特点

关中民居的墙面是施用砖雕的主要位置,有檐墙砖雕、廊心墙砖雕、山墙砖雕、院墙砖雕等空间位置类型,一般院内墙体的漏窗的装饰不厌繁复,内容比较丰富多彩,使整个院落具有生机和情趣。

漏窗,俗称花墙头、花墙洞、漏花窗、花窗,是一种满格的装饰性透空窗,外观为不封闭的空窗,窗洞内装饰着各种漏空图案,透过漏窗可隐约看到窗外景物。为了便于观看窗外景色,漏窗高度多与人眼视线相平,下框离地面一般约在1.3米左右。也有专为采光、通风和装饰用的漏窗,离地面较高,一般不可用于墙上。还有一种不透空的漏窗,则是在墙的一面做成漏窗的样子,实际不是通透的,漏窗的背面依然是普通的墙面。不透空的漏窗一般使用在墙上。明代造园理论家计成撰写的《园治》一书中把它称为“楼砖墙”或“漏明墙”,并解释说:“凡有观眺处筑斯,似避外隐内之以。”漏窗本身和由它构成的框景,犹如一幅立体图画,小中见大,引人入胜。边框是清水磨砖的砖圈,形状有方、圆、六角、八角、扇形等多种。窗心图案丰富,包括几何形态、自然形态及十分浓厚的文化元素。按窗心图案线条形式可划分为硬景和软景两种类别,硬景是指窗心图案线条都是直线,线条棱角分明,顺直挺拔,将整个窗心分解成若干块有角的几何图形;软景则是指窗心图案线条多为迂回曲折的线条,所呈现的图案没有明显的转角。

廊心墙又叫廊墙,是位于山墙里侧檐柱与金柱之间,就是樨头里侧的延伸部分,廊心墙从下而上为下肩、廊心、象眼。廊心墙砖雕构图上是有中心花加岔角花的规则样式,有绘画式的自由构图。装饰题材包括人物、动物、花草、文字题跋以及各种寓意吉祥的几何纹样,如三原周家大院内东西两面看墙的砖雕分别刻画的是“唐尧放象”和“大禹牧牛”的传说故事,从雕刻的技法上来讲是以写实的手法雕琢将人物、动物雕刻的栩栩如生。山墙上面的装饰主要集中 在墀头上,雕饰的题材都是带有象征意义的吉祥图案。其纹饰题材广泛,多为“喜鹊登梅”“凤穿牡丹”“狮子绣球”等寓意吉祥的纹样。盘头部分雕饰以卷草之类的连续纹样为主。

3 门楼的装饰特点

关中人对住宅门楼的装饰极为看重,视其为“门脸”。无论富贾豪门还是村民百姓,门楼、门罩都是其建筑雕刻的重点所在。自古就有“宅以门户为冠带”之说,这足以说明大门具有形象展示的作用。门楼上的砖雕主要集中装饰在斗拱、通景、方框、元宝、挂落、垂花柱等建筑构件上。

(1)斗拱砖雕大多都装饰了仿木结构的砖雕斗拱,斗拱本是承重部件,但发展到明清时期砖雕斗拱已经没有了承重功能,其装饰功能已经远远超出了它的实用功能,并且此处构件常雕刻有龙头、凤首、象鼻等形象,使门楼更显华丽、壮观,富有气势。

(2)通景砖雕是为门楼装饰最为精彩的部分。通景是由水磨青砖拼成,大多综合运用浮雕、透雕、圆雕、半圆雕、线刻等方法,雕刻出的层次比较多,使人物和主要建筑物的立体感比较强烈,高低起伏变化具有节奏感,在光线的投射下有阴影衬出,整幅画面极富层次感和生动的光影效果,显示出建筑的无穷艺术魅力,同时给人以愉悦享受。

(3)元宝和方框砖雕。方框和元宝是在通景下面的位置,在门楼的位置也很显眼,一般会雕刻有两个、四个、八个不等的方框或元宝装饰,方框和元宝内的图案内容相对比较独立。

(4)挂落砖雕。挂落在门楼上也作重点装饰,其垂挂的边缘的形状有方、圆、八角等形状。常为透雕,挂落如装饰花边,镶嵌在主体画面的下方,使图画空阔的上部产生了变化,出现了层次,具有很强的装饰效果。

(5)垂花砖雕。垂花,另称吊桶,上段为斗形,中段为圆筒形,下段雕成莲花、花篮或绣球等形式,位于门楼两侧,垂花柱末端上的装饰有石榴头、莲瓣、串珠、绣球、花篮等形状,因其造型多样、雕刻精美,表达了主人对幸福生活、富贵长久的愿景,以及超凡脱俗的品位和高雅心境。

4 影壁的装饰特点

关中民居地区的影壁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门外影壁,通常与宅院大门相对,主要以“一”字影壁为主,即平面呈“一”字形,或者在院内,最为入内的屏障。关中民居住宅的大门多设房屋的一角,进入大门,便见一座影壁。这是关中民居院落中传统做法。影壁是由壁顶、壁心和壁座三部分组成,砖雕一般位于壁心的中心及其四角上,饰纹题材广泛,包括“福、禄、寿、喜”等吉语文字以及寓意吉祥的吉祥花卉、祥禽瑞兽、门神等图案,也有福、禄、寿、喜等吉祥文字。如党家村影壁题刻大字“忠、孝、福”等,不仅有美化建筑空间的效果,还具有跨越时空对多代人进行教化的功能。砖雕影壁纹饰烘托了宅内的气氛,提升了建筑的整体气势。

参考文献:

[1] 朱光宇.中国传统建筑门窗、隔扇装饰艺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2] 潘鲁生,赵屹,唐家路,孙磊.民居宅院[M].山东美术出版社,2005.

[3] 刘鹏羽.关中民居的地域特质与现代传承初探[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

写字楼装饰篇3

关键词:古代建筑;装饰设计;书法艺术;装饰

中图分类号:J501 文献标识码:A

Calligraphy Decoration of Ancient Chinese Architecture

YIN Juan

书法艺术是中国独有的艺术,书法艺术在建筑上的运用,使得中国古代建筑具有其它民族建筑体系无法比拟的深度和丰富性。即使在今天,加强对书法艺术的发展及运用,仍然是中国建筑语言探索中的一个卓有成效的努力方向。建筑装饰是以美化建筑及建筑空间为目的的行为,是建筑的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得以实现的关键。中华民族从远古起,就有着独特的居住和生活方式。与原始的生产方式相适应、相促进,中国建筑逐渐形成了以木质作为基本的建筑材料,以梁柱构架为组合形式,讲究中轴对称具有稳定特征的方式和格局。中国的建筑装饰有着稳定、独特、丰富的面貌,也造就了众多的艺术特色,其中汉字书法装饰就是其典型之一,这种传统的装饰方法形成了独一无二的“中国风”。早期的书法比较具象,重视文字的象形性,随着文化的发展,象形字减少,书法更多通过结构疏密、点画轻重、行笔缓急,来表现人们对形象的情感,抒发意境,逐渐由写实走向写意。建筑中的碑碣、摩崖、匾联等大部分是研究书法艺术的宝贵资料。优秀的书法作品不仅自身造型美,而且书体气质和所在的建筑环境高度相协调。例如王体行书洋溢着环境之妩媚,颜体楷书增添了环境之壮美,汉碑体势可使环境有古朴的内涵,怀素的草书神韵使环境充满动态之美。书法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在提高建筑文化品位、深化建筑意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汉字书法作为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艺术,以其装饰建筑,更体现了中国建筑的民族特色。中国古建筑的汉字书法装饰,大多表现在建筑构件上,如文字砖石、门、墙;文字瓦当、影壁上镶嵌的书法雕刻等。构建上附加的物件如匾额、楹联、书条石、题刻等上均有汉字书法装饰的体现。文人士大夫是中国古代社会结构中的一大阶层,他们的书法文化观,直接影响着古代汉字书法装饰风格的走向。他们的书法文化观偏于书法的趣味和意境,他们的观念使古代汉字书法装饰向艺术升华。在“文士”书法观的影响下,书法艺术作品也渐渐作为装饰元素进入建筑,如楹联、匾额、屏风等。文人气息的掺入,使得古代汉字书法装饰在重视雕刻等工艺制作的同时,更注重再现笔墨的传情达意。中国古代建筑上的汉字书法装饰自汉代以后便大量使用并沿袭至今。

一、文字瓦当

古代建筑构件上汉字书法装饰的形态主要是瓦当与砖文。瓦当与砖文是中国古代传统建筑的主要构件材料,西周时已经开始使用。“瓦当”俗称“瓦头”,是筒瓦顶端下垂部分,能庇护屋檐避免遭受雨水侵蚀,一般有半圆形和圆形。“砖”,是由粘土制坯,入窑烧制而成,用于砌墙、铺地、贴壁灯,一般有方形和长条形两种。瓦当和砖应建筑构件的功能需要而产生,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一些重要的建筑物向装饰化发展,从而导致砖瓦类也趋于装饰化。因此出现了画像瓦当、几何瓦当、文字瓦当等;砖也由素面砖发展为文字砖、画像砖等。在装饰性强的汉代瓦当文字、砖文中,几乎都以篆书为载体,究其因,大抵是因为篆书本身象形、会意成分多,点画、结构可塑性、装饰性比较强,横平竖直容易通晓、笔画珠圆玉润、清秀雅致;且篆书在汉代已经不作为日常书体使用,在客观上有利于文字装饰的设计。古代建筑上的文字瓦当和砖文,主要是从笔画的形态变化和结构的屈曲扭动等方面凸显了整体的装饰意味,具体表现在装饰笔画姿势、装饰结构形态、装饰的整体意识等方面。瓦当文字内容包含面也很广泛,主要有:纪事类的“汉并天下”、官署类的“都司空瓦”、宫殿类的“蕲年宫当”、私宅类的“吴尹舍当”、吉语类的“长乐未央”、“长生无极”等(图1),品种多样、内容丰富,在书法艺术中独树一帜。

瓦当融绘画、书法、工艺及雕刻于一身,是实用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北宋时期就已见于著录,如北宋王辟之所著的《渑水燕谈录》载:“秦武公作羽阳宫,在凤翔、宝鸡县界,岁久不可究知其处。元佑六年正月,直县门之东百步,居民权氏浚池得古铜瓦五皆破,独一完瓦。面径四寸四分,瓦面隐起四字,曰‘羽阳千岁’。”文字瓦当的大量出现,不仅完善了瓦当艺术,也更加鲜明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经济和思想意识形态。汉代建筑更加普及,皇室贵族的建筑日趋豪华,一般平民的居室普遍舒适美观。汉赋中也出现了很多词藻来赞美汉代的楼阁等建筑。用作建筑装饰物的瓦当,调动和发掘了艺术家的才智。瓦当在文字之余常配以图案、乳钉,字为画添趣,画为字增色,虽然字少却生动活泼,图文并茂,毫无单调呆板之感。曲折方正的文字和单线云文相映成趣,富有装饰意味。瓦当圆圈的形状,根据记载文字字数多少,分割成半圆、扇形等,极大地发挥了艺术家的想象力、创造力,获得出神入化的文字变形,在变化中追求本质的和谐。①

二、匾联 我国自古讲究人有人名,地有地名,一切事物都有名称。各种建筑中,从单座房屋到大的建筑组群也都有名称。建筑的名称因其外观形状或主人的身份地位特征被人们口头传播而约定俗成,如“花厅”、“白家牌坊”、“八角楼”、“九间头”等;而大部分则以匾联形式表明。我国古建筑上用的匾联有两种意义:一是表明建筑名称,另一种是建筑主人对事业、环境、建筑本身的赞扬语句。匾联以文字艺术表现,用语言文字进行装饰,意境深远、意义深邃。它又是一种装饰手法,若没有匾联,则总感觉缺了些什么,名不正,言不顺,建筑的妙处就不能深刻地传达。②匾联为建筑画龙点睛,这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蔚为大观。虽然匾联只是附属于建筑的一个名称、代号,但其内容丰富多彩。在房屋或者殿堂的房檐下,门上挂一个牌子,在牌匾上注明什么堂或什么厅,一目了然。比较重要的建筑前端横匾两侧还要挂上诗文条幅,这叫做对联或楹联。这一套方式称为匾联。③匾额、楹联与古建筑融合密切,与建筑浑然一体,既标明建筑的用途、意境,又解读了建筑物的内涵、风貌、周围环境等。在《营造法式》中,专门设置了匾额(牌)的形式与做法的内容。匾联是我国古代的经伦义理、经史文字、三纲五常等在建筑上的体现, 既给人们精神享受,又体现出华夏文明。匾联一般用于大门、二门、佛殿、佛龛、牌坊上。我国浙江、福建的民居住宅大院都有名称。例如敬爱堂、展鸿堂、福和堂、风云堂、喜望堂……用堂之名来代表大住宅之名。吉林、黑龙江一带,也有许多堂名。如 “东盛堂”代表吴家,“百忍堂”代表张家等等。公共建筑更有许多牌匾及对联。和普通民宅不同的是,在庙宇、宫廷、佛寺等大建筑组群中,匾联一般用木板刻制或者石材雕出匾联的字样,终日悬挂或是平时摘下保存,节日才安装挂起。匾联及其文字既有了装饰的意义,又别有风味,温文尔雅,体现出一种诗书门第,光宗耀祖的思想。(图2)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图片来源:《桃花源里人家――黟县》,安徽文艺出版社)[KH*2]

(一)匾额匾额是古建筑的必然组成部分,相当于古建筑的眼睛。匾额中的“匾”也作“扁”字,《说文解字》对“扁”作如下解释:“扁,署也,从户册。户册者,署门户之文也。”而“额”字,即是悬于门屏上的牌匾。用以表达经义、感情之类的属于匾,而表达建筑物名称和性质之类的属于额。故对“匾额”作定义为:悬挂于门屏上作装饰之用,反映建筑物名称和性质,表达人们义理、情感之类的文学艺术形式即为匾额。也有人认为,横着的叫匾,竖着的叫额。匾额一般挂在门上方、屋檐下。如果建筑四面都有门,四面都可以挂匾,但是正面的门上必须有匾,如皇家园林、殿宇以及一些名人府宅莫不如此。 匾额原用于标明建筑物的名称,后来发展为多种类别,包括商业字号匾、文人斋馆匾、堂号匾、喜庆匾、牌坊匾(图3)等。南朝宋羊欣曾记载:“前汉萧何善篆籀,为前殿成,覃思三月,以题其额。”

(图片来源:《桃花源里人家――黟县》,安徽文艺出版社)[KH*2]

说明西汉时已经出现在建筑上悬挂匾额。匾额的书法装饰多为长方形,其中竖式的常称“华带型”,横式的常称“大匾”。华带牌一般用于宫殿、庙宇、寺院等古建筑的殿堂,如北京故宫各个殿宇的正门中间部位都悬挂有“华带牌”(图4)、浙江普陀佛庵的门头也是如此(图5)。匾额的制作一般是书写或者刻在木板上,悬挂在需要的地方,有的做成砖雕或石刻,镶嵌在需要装饰的建筑部位。匾额书法的字体根据其装饰的用途而不同,如门楣、厅堂等重要的位置多用篆书、隶书、楷书,以示端庄;书斋、庭院、台榭、庭阁等位置的匾额字体则较为自由。

匾额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诗文辞赋、建筑艺术、书法篆刻等融为一体,集字、印、雕、色之大成,以凝练的诗文、深远的寓意、精湛的书法,指点江山、评述人物,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匾额按其性质来说,大致分为五类:(1)堂号匾,例如纪晓岚的阅薇草堂;(2)牌坊匾,常用作表彰;(3)祝寿喜庆匾,这类匾额较为常见;(4)字号匾,如北京的同仁堂、荣宝斋等;(5)文人的题字匾额,即具有文学色彩或是座右铭式的匾。

匾额就题材而言大概分为:(1)楼堂殿阁的名称,如“滕王阁”、“望月亭”、“望江楼”等;(2)商家字号的名称,如“荣宝斋”、“同仁堂”等;(3)歌功颂德的题词,如“桃李满园”、“高山仰止”等;(4)绘景抒情的题词,如“山清水秀”、“春和景明”等;(5)述志兴怀的题词,如“天道酬勤”、“海纳百川”等。(6)庆典开张的题词,如“生意兴隆”、“财源广进”等。

纵观屋舍或者景点的匾额装饰,都表达了劳动人民向往、追求美好生活的意愿。民居屋舍匾额大致都是:芝兰入室、忠厚传家、安乐等;或者是自然景观的如:山清水秀、碧水萦绕之类。这些象征着吉祥、安宁、祥和的文字,表达了我国人民的吉祥愿望、幸福追求和欣赏趣味。祠堂府第、民居屋舍的匾额,大多数反映了传统的伦理观念和道德观念,也有部分具有积极意义。如“世德流芳”、“五马流芳”等,具有一定的教育和启迪作用。各种匾额文字大多拜求名人或文人泼墨书写,这类匾额集字、印、雕、色于一体,辞藻华美、言简意赅、书法精湛,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民俗等。

(二)楹联楹联不同于喜庆时张贴的对联,是指雕刻在木板上,长久悬挂于厅堂阁楼,与建筑融为一体,作为抒发和寄托情怀的载体。楹联是一种集书法、雕刻、诗词、建筑艺术为一体的立柱装饰艺术。④与匾额同样是我国古典文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往往与匾额同时配合使用。楹联也称“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根据《宋史•蜀世家》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曾在岁除之日写了“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的桃符联语,挂在宫中迎春祈福,后将此引为对联的初例,距今已逾千年历史。楹联的文字较之匾牌更多,更为详细深入地描写、表述这一建筑、景区、景点、景物的内涵和环境。对联挂在中堂上称“堂联”,附在楹柱上称“楹联”或“柱联”,贴、镶在门上或者门框两侧称“门联”,吊挂在佛寺、道观等建筑空间称“吊联”。对联的上下联字数相等,句法相似,平仄协调,结构相应,其书法形态是对称的。附于建筑上作为装饰,有一定程度的公共性,与中国古代建筑结构中轴对称的特点相得益彰。名胜古迹处的亭台楼阁,骚人墨客纷纷题联装饰;皇家园林、私家园林也少不得对联点缀胜景;另外,宗族祠堂、庙宇牌坊、佛寺道观也都有对联装饰;一般百姓家也在春节或者其他喜庆之日张贴对联于门上、中柱上等,尽显中国古代建筑装饰的特色。书法对联多以立式长条形成对出现,对联在古代建筑上的装饰手法有多种,有直接雕刻于楹柱和门框两侧,有的雕刻于木板上分别挂在对称的两根楹柱上、门窗两侧或者中堂两边(图6),也有装裱成挂轴悬挂在中堂、斋馆等需要装饰的地方。对联的书体也有相应的要求和选择,在皇宫、佛殿、道观、祠堂、庙宇、牌坊、衙署以及私宅的厅堂等重要的地方一般用庄重的书体,主要有楷书、篆、隶。在风景名胜的楼阁亭台、园林等地方,对联书体相对自由,草书、行书等常见使用,更注重书法的艺术性。明代起,对联的使用渐渐盛行,或题咏山川名胜,或歌颂风物岁时,或抒怀心意,成为广泛应用的文体表现形式。

[HT5”,6H](图片来源:《中国古建筑砖石艺术》,楼庆西,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KH*2]

中国建筑与文学艺术相结合的特色不仅表现在帝王宫殿、园林、寺观、风景名胜等等之上,还表现在广大的民居宅第之上。普通老百姓过年过节也要在柴门、草房的门上贴上对联以增喜庆。名人故居大门或厅堂、亭阁之间的匾额、楹联就更讲究了,内容和书法的精品与故居融为一体,交互生辉,成为一份完整的文化遗产,值得很好地保护和弘扬。

三、店铺招幌

店铺招幌是为了告示店铺经营的类别、品种和特点以及店铺的字号。很多店铺把幌子高高挂在店前柱子上,尽其所能地吸引着行人的目光,通过这些附加在幌子上的装饰、文字彰显其寓意的经营范围。⑤我国古代的招幌,分为幌子和招牌两种基本类型,主要用于商店的标识。幌子原为布幔,后扩展到多种可悬挂的实物形式。幌子主要表现经营的商品种类或不同的服务项目,可称之为行业标记;招牌最初是一种无字的布帘,后来在帘上题写了店铺的名号,继而以木牌代替布帘,在木牌上题写文字,大多用来指示店铺的名称和字号,起店铺标记的作用。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可以看到,店铺林立,招幌也琳琅满目,图中有数十个形态各异的招幌(图7)。招幌作为中国古代社会商业广告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明显的行业特征,洋溢着丰富多彩的商业民俗气息。

店铺招幌最初仅仅用于告示的目的,后来为了招揽生意,店家开始重视其装饰性,并逐渐把招幌视为自家店铺的门面。于是就成为建筑上实用和装饰共存的汉字书法形态。店铺招幌的汉字书法装饰特点主要有:字体庄重且活泼;书法和纹饰共存且相得益彰;招幌色彩稳中求变等。招幌横跨唐、宋、元、明、清千余年,作为一种广告装饰形式,同时也作为概念化的符号而成为古代商业街市景观的一部分,它既具有个体的形式美,同时也是整体环境中的一个装饰元素和组成部分。古代各种招幌千姿百态,形成了中古古代建筑上汉字装饰的一道风景线,例如明刊本《红拂记》中的酒店招幌(图8)。

中国古代的招幌广告是中国古代商业广告的重要组成部分,招幌的萌生和演化,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商品经济和商品交换日趋繁荣的历史进程,显示了古代商人对广告表现手段、方法的总结和广告艺术形式的加工、提炼过程,也从一个独特的角度折射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商业民俗和商业文化。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四、中堂、条幅、扇面等

与建筑上附加的汉字书法装饰的制作形式相对固定不同,古代建筑室内陈设的汉字书法装饰形态具有一定临时性,可以经常更换。常见的有:中堂(尺寸小的称斗方)、条幅、扇面、插屏等。“中堂”书法是一种比较大型的立轴字幅,一半悬挂在厅堂正面墙剧中的位置作为主体装饰。中堂位于堂正中,视觉醒目,要求端庄大方、轩昂俨然。条幅是较为狭长的立轴书画品式,源于有书画的屏风,亦称“单条”或“单幅”。条幅书法一般装饰在室内侧墙上,可以裱成挂轴,也可以装成木框或者制成瓷片,载体多样。明清时条幅书法多为行草,从上到下纵引的笔势一泻千里,以适应高堂大屋的空间需要。扇面书法装饰源于扇子上的题书图画。明代起就有这种装饰形式。另外还有其他一些书法装饰形态,如书条石、室外假山石上题刻书法、园林等建筑群的碑亭等都可以视作室内外书法陈设。总之,古代建筑上的汉字书法装饰形态丰富多彩,它们既各自尽显其美,又可以在统一平面内有机组合,致使形式统一中有变化。书法有着为建筑服务的特殊功效,建筑物则为书法提供了展示艺术水准并且流传后世的平台和窗口。换言之,书法为建筑物正名、添彩、增辉,使其达到一目了然的效果。一个好的书法牌匾,能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给商号提高档次、加大知名度。古代汉字书法装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它形成了独特的建筑形态和形式构成等特殊的文化现象,反映了中华民族深层思维结构和认知方式,并且从审美、价值取向上对中国文化发展起到一定的规约作用。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发展,中国古代汉字书法装饰不断延伸、演变和扩展,多样性和统一性高度协调。其形式的构成和审美特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征,其内涵则有人文属性和社会属性,形式和内涵共同造就了古代汉字书法装饰的一般规律。

① 中国收藏交易网,。

② 史仲文主编《中国艺术史――建筑雕塑卷》,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6年版,第186页。

③ 建筑论坛,省略/jzsb/read.php?cate=5&recid=16366。

④ 教育,88mm.省略/bencandy.php?id=3333 Treedu。

⑤ [日]伊东忠太原《中国古建筑装饰》(中),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第429页。

写字楼装饰篇4

关键词:建筑工程现场施工 质量控制观感控制

Abstract: With the progress of the society, the office, especially high-grade office building decoration requirements are also gradually improved. This paper focus on senior office space large aluminum ceiling installation quality and perception of control by working practice.

Keywords: construction project;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perceptions of control;

中图分类号:[TU76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工程概况

本工程施工为某高级写字楼,建筑物共60层,本施工段为1到30层,每层装修面积约2500平方米,开放式办公区天花吊顶采用1250*1250mm铝板天花,铝板厚度0.7mm。铝板吊顶安装方便,铝板在工厂已经加工成型,并可以加工成任意形状,造型灵活。作为半成品,安装完毕即可达到装饰的目的,不需在表面再做其他装饰。

2、质量控制方面

2.1安装龙骨安装龙骨,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放线,并依据施工方案将材料不同、作法不同的区域分开安装,将组装好吊挂件的龙骨,按分档线位置安装。调平龙骨是整个铝板吊顶工程中重要的一道工序,龙骨是否调平,也是吊顶质量控制的关键。因此只有龙骨调平才能使饰面达到理想的装饰效果,否则波浪式的吊顶表面,宏观看上去就不合乎要求。针对这一重要工序,应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控制龙骨的平整度,拉纵横标高线,从一端开始,一边安装,一边调整,最后还要精调一遍,特别在两个流水段交界处更要下功夫,使得标高一致,无错台、错缝现象。 2.2安装铝板 安装铝板是在龙骨调平的基础上进行的,依照铝板控制线从中间向一个方向依次逐次安装,采用配合吊顶的扣件固定到龙骨骨架上。大面积铝板安装完毕后,由于重量的变化将会再次使龙骨产生挠度变化,造成面板局部平整度出现误差,待变形稳定后,对铝板进行调平工作,消化龙骨变形对面板平整度的影响。

3、观感控制方面

3.1铝板刚度控制

由于单件铝板面积比较大,为解决单件铝板的刚度问题,图纸深化的时候,每件铝板背面增加瓦楞板衬底,增强铝板刚度,保证铝板不出现下坠,从而达到整体平整的目的。

3.2设计理念是讲究线条简洁、铝板的分隔与周边幕墙立柱相对应,所以在测量放线的时候必须需要结合施工现场实际尺寸进行模数分配,根据实量尺寸下料订货,保证天花线条与四周外墙的玻璃幕墙立柱相对齐,达到天花与幕墙融合在一起的目的。

3.3为了保证靠核心筒墙面的收边铝板安装规整,不出现大小头现象,在安装轻钢龙骨维保板墙面的时候,调整轻钢龙骨与墙面距离,把原建筑结构尺寸偏差消除。

3.4铝板天花与周边玻璃幕墙、圆柱的收口,一定要在天花的大面完成以后,根据现场实际尺寸放样丈量,再进行板材编排,做好编号,作为异形板订货,按实际编号对号安装,保证圆弧与平面的过渡部位接口顺畅,缝隙均匀。

3.5灯具、送回风口、烟感、喷淋头、喇叭等末端安装的部位,根据末端设备的实际尺寸,设置限位装置,限制了末端设备不会因为工人操作差异而出现里陷或突出现象,从而确保末端装置安装完成后全部在同一个平面上。喷淋头、喇叭等需要在铝板上开孔安装的,在铝板下单生产时,用图标的形式在图纸上标注,统一在生产厂家加工成型。

4、结语

写字楼装饰篇5

[关键词]和平古镇;砖雕;寓教于美

[中图分类号]J314.9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009-3729.2013.01.022

和平古镇坐落于福建省邵武市城南45 km,是一个有着近1 400年历史的古镇。古镇坐北朝南,东西环绕的和平溪、罗前溪交汇于镇区南面。古镇共辟8个城门,东西南北4个主城门上建有谯楼,整个村落是典型的城堡式布局。2005年,和平古镇被国家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006年被福建省授予“福建省最美的乡镇”称号。

和平古镇现存古迹众多,有闽北历史上最早的和平书院,有袁崇焕题写塔名的聚奎塔,有旧市三宫(天后宫、万寿宫、三仙宫)、旧市义仓、分县衙门(县丞署)和众多祠堂,还有近300余幢明清民居建筑。和平古镇建筑规模宏大、富丽堂皇,大夫第、司马第、郎官第精美壮丽,商贾宅院及民居小舍布局活泼自由,是闽北古民居建筑群的典型代表之一。这里的建筑大多为封闭的多进院落,院落的布局为一字形或八字形,厅堂多为穿斗式构造,柱底使用石柱础[1],四周为砖墙围护,挑檐的马头墙此起彼伏,建筑外部的门楼、门罩、墙檐、门楣、墀头和窗额等处都镶嵌有精美的砖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寓意深刻,表达出古镇先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和谐社会秩序的渴望以及对田园风光的依恋。本文拟对古镇建筑砖雕的艺术风格作研究探讨。

一、吉利祥福的题材选择

祈福纳吉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周易・系辞》中有“吉事有祥”的句子,说明吉祥的本意是美好的预兆。[2]中国传统吉祥纹样的题材大部分来源于现实生活,将一些带有吉祥寓意的人物、植物、器物、祥禽瑞兽等,与现实生活的场景,通过比喻关联、寓意双关、谐音取意、传说附会等表现形式,巧妙地组合在一起,通过物化或艺术化来达到审美意识的追求,以满足人们对吉祥纳福的期盼。这一点也是传统建筑装饰纹样的共性。

和平古镇民居建筑中人物类吉祥纹饰砖雕作品题材以福、禄、寿三仙居多。“恩魁”门头上有三幅砖雕,中间以“三星高照” 为题材,两边各有一幅 “麻姑献寿”图,每幅作品有三个人物形象,表现出屋主遵循中国文化中“以九为大”的传统礼制。作品采用高浮雕的刻绘技艺,人物表情生动,动态协调,并有正面、侧面之分,寓示幸福生活长长久久。

和平古镇民居建筑中以植物类吉祥图案为主的砖雕作品以黄氏大夫第门楼砖雕(见图1)最具代表性。该门楼为砖石结构,呈四柱三间牌坊式八字形,高挑的门楼双檐下镶嵌着层层叠叠的植物类砖雕,装饰繁缛,富丽堂皇。大门两侧依次分布着以松树、牡丹、腊梅、翠竹等植物为装饰题材的四组大型砖雕,喻示着“松鹤延年”、“富贵长留”、“锦绣美满”、“竹报平安”的美好祝愿,其中“富贵长留”、“竹报平安”两幅作品四周还镶嵌着缠枝牡丹纹饰砖雕。此外,还有象征吉祥福禄的花卉瓜果纹饰与佛教的“八

吉祥”、道教的“暗八仙”以及钟鼎古彝等组合在一起,表达出人们祈望吉祥幸福、家族昌盛的愿望。

此外,和平古镇民居建筑砖雕作品常用的祥禽瑞兽纹饰有龙、凤、马、鹿、鼠、鱼、麒麟、狮子、蝙蝠、仙鹤、锦鸡、喜鹊、鹌鹑等。这些纹饰通常采用谐音、假借等手法,衍化出诸多的表现形式,如蝙蝠和寿字组成“五福捧寿”,用鹿、鹤组成“鹿鹤同春”等。自古以来,龙、凤的形象既是吉祥的寓意,又是权贵的象征。李氏大夫第门楼题额上方左右两边砖雕图案上,分别刻有一只凤和一条龙,奇特的是龙被安排在凤的下方,与传统的龙在上凤在下正好相反,这种排列布局在古建筑装饰中实属罕见,是典型的清代同治年间产物,有着强烈的时代特征。[3]

二、寓教于美的集中体现

古人善于运用“寓教于美”的形式赋予雕刻艺术作品以惩恶扬善的社会功用,反映了古代审美的伦理性特质,把审美的情感体验与道德伦理融合在一起,极具东方美学神韵,发人深省。[4]

和平古镇民居建筑砖雕深受儒学思想影响。屋主通过砖雕艺术表现形式表明处世准则,同时借助其深刻寓意来规范后辈的行为意识。李氏大夫第八字形门楼上,有四幅刀马人砖雕,作品以《三国演义》里的斩颜良、华容道、长坂坡、博望坡故事情节为题材,采用了多种雕刻手法把人物表情、衣饰胄甲、山石树木清晰地刻绘出来,画面注重人物之间的呼应关系和人物与景物的相互衬托,从而形成了虚实相生的视觉效果,使得作品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和可读性。“斩颜良”雕的是在官渡之战中关羽大战颜良的战斗场景,关羽的形象被安排在画面左上角,挥舞着青龙偃月刀,身体前倾,身穿盔甲的颜良却策马逃窜,动态十足,人物和战斗场景被表现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二十四孝”砖雕表现儒学文化的“孝”,有一幅“乳姑不怠”的作品刻绘得尤为精致,画面布局合理,人物之间的关系生动具体,左边是丰润的媳妇在用乳汁孝养年老的婆婆,右边是嗷嗷待乳的小儿,画面感人。这些砖雕作品,都折射出屋主崇尚中国传统文化中 “忠”、“信”、“义”、“孝”的儒学思想,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及教化功能。

古人根据植物的生长规律和外形特征,赋予其崇德慕贤、追求君子之道的内涵。荷花具有品行清廉的寓意,李氏大夫第门头刻有大量的荷花纹饰,有一处砖雕荷花尤为精致。整个纹饰采用写实的表现手法,运用了浅浮雕、深浮雕、半圆雕、减地与镂空等多种雕刻技艺,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推进,很好地表现出荷花横向生长的态势,有强烈的立体感和意趣性。郎官第门头上有两扇砖雕窗花,刻绘着大量元宝纹饰,其中夹杂着梅花图案,寓示着苦尽甘来之意,也起到教化子孙的作用。

此外,屋主还常用琴棋书画、文房四宝等作为装饰题材。廖氏宗祠的门楼上就有几组器物类砖雕,作品运用了深浮雕、线刻的表现技法,画面中高矮不一的博古架上放置各类宝瓶,穿插琴棋书画、文房四宝等纹饰,图案通过绸带连接在一起,寓意博古通今,志趣高雅。

三、闲情雅致的精神追求

儒家的入世哲学,就是通过读书实现超越阶级的终极目标,这成为中国历代知识分子追求人生、实现价值的最佳选择。和平古镇地处闽、赣交界处,在古代是江西入闽的重要通道,很多中原移民迁居到此,其中不乏一些出身书香门第、家学渊源深厚的名儒大宦,使得这里读书之风炽盛,文人志趣强烈。据史料记载,这里曾走出137名进士,有祖孙三代“一门四大夫”、祖孙四代“一门九大夫”的名门望族。这些文人墨客常常将闲情雅致的审美情趣融合到建筑装饰中,使其与古镇中的青瓦白墙、庭园草木、深街悠巷相互映衬,融为一体。透过这些作品我们能够解读出古镇先民们的生活情趣、思维方式和美学意向。

“鲤鱼跳龙门”是中国装饰图案的传统题材。唐代李白在《上韩荆州说》中写道:“一登龙门,则身价十倍”,内含一种进取的精神和幸运的愿景。在和平古镇司马第门头上有四幅“鲤鱼跳龙门”的砖雕作品(见图2)。与其他地方同样题材的砖雕作品不同,这些作品中没有威严的龙门,只是将肥硕的鱼、虾、蟹进行自由组合,丰满的构图彰显出富贵气象,整个砖雕图案犹如水族馆里的场景,充满着闲情雅致的生活情趣,每幅作品都暗藏着“鱼化龙”的造型,昭示出屋主积极进取的精神,体现了古代工匠们高超的刻绘技艺和屋主高雅的审美格调。

根艺是一种雕刻奇巧、天人合一的独特造型艺术,创作者将充满自然美的根材进行形态加工,创造出多姿多彩的艺术形象,强调的是形态神似和内涵意蕴,为历代文人所喜爱。和平古镇民居中砖雕作品中出现了大量以根艺花瓶、根艺笔筒和其他根艺摆件为题材的砖雕图案。以“平升三级”为题材的砖雕作品,在各地的古建筑雕饰中常有出现。这类砖雕的主体构图是:在一只直颈圆腹的宝瓶上插三把古代作战兵器的戟,以“瓶”同“平”、“ 戟”通“ 级”来寄寓官运亨通、晋升迅速的含义。李氏大夫第门头上有多幅“平升三级”砖雕(见图3),原本常见的直颈圆腹形的宝瓶被造型古拙的根雕花瓶所替代,再配饰花草、奇石,整个图案既蕴含深刻的吉祥寓意,又表现出朴实的诗情画意,给人以与众不同的视觉效果。

菊是花中“四君子”之一,宋代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写道“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黄氏大夫第门

头砖雕上有大量的纹样,门楼匾额上的通景图就是一组约3 m长的四方连续的缠枝菊纹砖雕作品,整个纹饰缠绕绵绵,首尾相连,并以蝴蝶、蜻蜓等乡间常见的昆虫和鸟雀纹样点缀其中,表现出主人隐居于此、尽享田野生活的审美情趣,同时也营造出一派闲情灵透、志趣雅逸的意境。

此外,门楼上还有大量的高山流水、茅舍竹篱、亭台楼阁、渔船小桥等砖雕作品,这些作品往往还饰有人物,塑造出一种诗情画意的空间氛围,传达出屋主闲情雅致的生活状态。

四、造型丰富的装饰形态

装饰形态不是生活的自然形态,也不是构成艺术那样的纯理性形态,它是人们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对自然形态深刻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创造的审美形态。[5]

和平古镇民居建筑砖雕图案的造型有绘画型和装饰型两大类。绘画型图案主要是以相关物象为本体,对其进行重塑,而装饰型图案则通过夸张美化的手法,增强对象的美感和趣味性。无论是绘画型还是装饰型,都采用了对称与均衡、对比与统一、节奏与韵律等美学法则,将相关物象融入其中,并以点、线、面的构成手法进行组合,从而使得砖雕作品的层次更为丰富和灵动。

和平古镇民居建筑砖雕图案还十分注重线条的运用。工匠们利用纯熟的刀法将线条的粗与细、曲与直、虚与实、转折与顿挫、节奏与韵律等表现得淋漓尽致,使砖雕作品展现出独具魅力的艺术风貌。例如,这些门楼墙檐下砖雕斗拱的纹饰就很有代表性,其斗为方形,拱为弧形。弧形拱上依形就势刻满了各式各样写意的变形花卉纹饰,柔美的线条流畅自如,极富动律感,曲线与直线对比鲜明,形成了曲中有直、直中有曲、刚柔相济的视觉效果。这使得整个斗拱别具一格,形式更加独特,层次更加分明,稳定而不失动感,庄重而不显呆板。

此外,和平古镇砖雕图案还十分注重构图和整体布局。儒家历来讲究“执两用中”的意旨,这种思想也被广泛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和平古镇古民居大多采用中轴对称布局的形式,作为依附于建筑的砖雕作品基本上也采用成组对称布局的形式,但同组砖雕作品在内容题材和表现形式上不尽相同。门楼砖雕往往还根据装饰部位的不同,呈独幅式和连续式的构图形式,采用长形、正形、圆形以及各式各样的异形进行穿插组合,使得门楼装饰布局统一且富有变化,这种表现形式展示出古代工匠高超的造型、刻绘能力和对文化、审美的深刻理解。

五、多样风格的相互融合

各地区自然环境和风俗人情不同,地域文化的传承也有较大差异,因此各地砖雕也呈现出不同的风格特征。总体来说,以京津、晋中地区为代表的北方砖雕工艺纯熟,风格朴实,造型较为粗犷;而以苏州、徽州为代表的南方砖雕刻绘手法多样,造型精致,层次感强,呈现出秀丽雅致、精巧细腻的美学特征。[6]

和平古镇位于福建西北边陲,与江西接壤的地缘因素使其建筑的整体布局和装饰表现基本沿袭了婺源和徽州的风格,砖雕表现形式大多以缜密、繁复、细腻、严谨的结构和富有装饰趣味性为主。黄氏大夫第建于清代嘉庆末年,为奉直大夫、直隶州五品知州黄映壁宅第。黄映壁长年在北方为官,自然而然地受到当地文化的影响,对北方建筑装饰有某种认同感,并将北方的建筑装饰风格沿用到家乡府邸的建造上,如“松鹤延年”、“富贵长留”、“锦绣美满”、“竹报平安”四幅砖雕,作品呈正方形,宽幅为1.1 m,采用六拼法拼接而成,作品具有北方砖雕饱满壮硕的风格,浑厚朴茂的刀法将松树、梅花、牡丹和竹子表现得栩栩如生,粗犷而雄浑。“松鹤延年”中松皮表现技法极其独特,它将事先捏塑好的松皮造型入窑烧制,再用特制的粘合剂粘贴到树干上,松皮的自然、苍老质感显现无遗。这种技法弥补了雕刻难以表现出的艺术效果,使得整幅作品既写实亦写意,意境含蓄深远。这种融“捏塑”与“粘贴”为一体的表现手法在闽北砖雕作品中极为少见。

廖氏大夫第建于清同治年间,宅主为朝议大夫、四品广东候补通判廖玉堂。整个建筑为前院后屋式格局,宅院整体构架粗犷豪放,建筑装饰独特。宅院内外墙体借用江南园林“墙上开洞”的方式,开设多个造型独特的漏窗和洞窗,有长方式、六方式、宝鼎式、汉瓶式等,洞窗往往用青砖直接砌合而成,而漏窗则是在青砖上绘刻出相关纹饰后,再采用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的排列方式拼砌而成。这里的漏窗纹饰线条较为粗短,有些纹饰略带欧式风格,这与广东地区古民居漏窗极为相近。

古镇先民大多有在外生活的阅历,他们或为官、或求学、或经商、或游历,生活经历使得他们在归乡时或多或少地将异乡的民俗、文化以及艺术表现形式带回了家乡,并将其运用到宅院的装饰上,这也使得和平古镇民居建筑砖雕作品在装饰特征和表现手法上,既保持了徽派砖雕的精髓,又融入了京津、晋中、湖广等地区砖雕的特色,形成了多样化装饰风格相融合的艺术特色。

和平古镇作为福建境内目前保存较好的明清建筑群落之一,其民居砖雕历史悠久、题材丰富,刻工精湛,风格多样,不仅体现出和平古镇往日的繁荣,承载着闽北地区悠久的历史文脉,同时也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艺术财富。在新时代背景下,对和平古镇民居建筑砖雕艺术的研究,能使我们正确认识其艺术特征和审美内涵,这对和平古镇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对设计师开启现代设计智慧均具有重要意义。

[参 考 文 献]

[1] 福建博物院.福建北部古村落调查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55.

[2] 郑军.中国装饰艺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415.

[3] 马建荣.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之四中国古村镇的典范――和平古镇[J].政协天地,2009(6):60.

[4] 王强.中国传统砖雕的审美意蕴――以天津老城砖雕为例[J].江西社会科学,2009(2):141.

[5] 唐星明.装饰文化论纲[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127.

写字楼装饰篇6

论文关键词:唐诗,“红裙”意象,服饰文化

《全唐诗》中,“红裙”这一意象共出现15次,自成一道独特的风景。文人何以如此爱恋“红裙”?红裙在唐代是哪些社会层面女性的装束?看白居易的“红裙明月夜,碧殿早秋时”①、“楼中别曲催离酌,灯下红裙间绿袍”、“几度听鸡歌白日,亦曾骑马咏红裙”、“绛焰灯千炷,红裙妓一行”;万楚的“眉黛夺将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杜甫的“越女红裙湿,燕姬翠黛愁”;韩愈的“不解文字饮,惟能醉红裙”;皇甫松的“晚来弄水船头湿,更脱红裙裹鸭儿”;元稹的“舞旋红裙急,歌垂碧袖长”“红裙委砖阶,玉爪朱橘”……

通观《全唐诗》中涉及“红裙”的诗作,把诗句放回到原诗中,不难发现,唐诗中涉及“红裙”的多是写妓女或者歌妓的,而只有极少的篇目是描写普通民家少女的——

唐代文人阶层与妓女的交游是很平常的事情,他们的社交似乎总离不开妓乐歌舞、红裙侑觞。如白行简的《李娃传》、蒋房的《霍小玉传》都是士子和妓女恋爱作品的典型代表。审视唐诗中含有“红裙”意象的诗篇,从题目看:万楚的《五日观妓》、杜甫《陪诸贵公子丈八沟携妓纳凉,晚际遇雨二首》都是直写妓女或者说是歌妓。从诗歌前后语境看:白居易《杂曲歌辞·小曲新词》“霁色鲜宫殿,秋声脆管弦……红裙明月夜,碧殿早秋时”写的是歌妓。韩愈的《醉赠张秘书》:“不解文字饮,惟能醉红裙。虽得一饷乐,有如聚飞蚊”写的是与歌女畅饮的场面。元稹的:《晚宴湘亭》“舞旋红裙急,歌垂碧袖长”写的是观歌舞妓跳舞夜饮的场景。其《闺晚》“红裙委砖阶……夜色侵洞房”也不是写闺中少女或少妇之怨,这里的洞房乃是青楼妓馆中妓女接待客人的房间。白居易的《江楼宴别》“楼中别曲催离酌,灯下红裙间绿袍。缥缈楚风罗绮薄,铮鏦越调管弦高”乃是与歌女离别夜宴的场面。白居易的“几度听鸡歌白日,亦曾骑马咏红裙。吴娘暮雨萧萧曲,自别江南更不闻”乃是追忆与歌妓美好的往昔,其《山石榴花十二韵》“绛焰灯千炷,红裙妓一行。此时逢国色,何处觅天香”是作者将歌舞妓比作石榴花的咏物之作。李郢的《自水口入茶山》“蒨蒨红裙好女儿,相偎相倚看人时。使君马上应含笑,横把金鞭为咏诗”是写与妓女的缠绵悱恻。韦庄《赠姬人》“莫恨红裙破,休嫌白屋低。请看京与洛,谁在旧香闺?”是写给姬妾的,告诉小妾不要嫌弃自己贫穷,调侃的说出富贵之家大多喜新厌旧的习性。皇甫松的《采莲子二首》“晚来弄水船头湿,更脱红裙裹鸭儿”则是唐诗中极少的用“红裙”写少女的诗篇。

妓女或者歌妓,在现代社会称之为“小姐”,她们真的清一色的都穿红色的裙子么?社会其他阶层的女性就不穿红裙子了么?似乎不是,《红楼梦》中王熙凤初会乡下人刘姥姥时“穿着桃红撒花袄,石青刻丝灰鼠披风,大红洋绉银鼠皮裙,粉光脂艳……”②凤姐是荣国府的当家人,自然是贵妇人的装束,可见“红”不仅仅歌妓们的专署。

唐代的经济繁荣,其服饰可谓百花齐放。妓女虽靠出卖色相为生计,却深知服饰的艺术效果,她们在服饰方面更是极尽所能、别具匠心。每个朝代消费时尚流变从妓女的服饰上便可看出,她们的着装常是开一代服饰之先河——是服饰革命的急先锋。所以,她们不可能一色的穿着红色的裙子,那就太雷同、太煞风景了。福建师范大学李连秀在其硕士毕业论文《隋唐五代时期下层妇女的社会生活研究》一文中提及:“白居易《卢侍御小妓乞诗座上留赠》有‘郁金香汗裹歌巾,山石榴花染舞裙’。……由此可见,盛唐妓女流行红裙之盛。”【1】李连秀这种看法是不确切的,正如古代把妓院称之为“青楼”、“怡红院”、“勾栏”、“烟柳之地”,把妓女称为“红裙女儿”,甚至“红颜知己”一样,把妓女称为“红裙”是文人士子对妓女的一种感性表达或委婉称谓。在语言学中,词有理性意义和色彩意义之分,理性意义如:桌子、椅子、茶杯、妓院、妓女,色彩意义如:“子衿”表男青年、“结绿”表美玉、“勾栏”表妓馆……“神女”、“勾栏美人”都指代妓女。“怡红院”、“红颜”、“红裙女儿”……这些带有“红”字的词似乎更多的与妓女有关系(《红楼梦》中贾宝玉命名之“怡红院”,以及唐宋诗词极少的用“红裙”来指代民家女子的不在此列)。而李连秀的理解就有些狭隘、偏颇,甚至把诗歌理解的太过于僵化、死板了。在中国古代,最初把红这个字用在花上,如张籍的“新红旧紫不相宜,看觉从前两月迟”;因为女儿如花,文人又喜欢把红这个字用在女儿身上。如“ 当户理红妆”③、如王勃的“歌屏朝掩翠、妆镜晚窥红”都是指女性……文人士大夫与妓女的交游甚至相恋,大都建立在尊敬的基础上,所以可能不愿意直呼为妓,而更愿意采取较为委婉的称呼,比如“红颜”、“红裙”、“红裙女儿”这样的字眼儿。

结语:

唐诗中的“红裙”意象,它只是唐诗之沧海一粟,然而却折射着士人阶层的生活状况。研究唐诗中的“红裙”意象,有利于我们走进唐朝士人阶层的生活世界,了解他们和妓女的郊游往来,研究妓女的服饰穿着,更能走进唐代的服饰文化悠悠世界,对现代服饰的研究,也有积极的作用。

注释:

①【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二八.白居易《杂曲歌辞·小曲新词》,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本文所用唐诗皆出于《全唐诗》,以后援引不再出注。

②【清】曹雪芹《红楼梦》,《贾宝玉初试云雨情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第六回),北京:中华书局2010年

③【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木兰诗》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

参考文献:

【1】李连秀,隋唐五代时期下层妇女的社会生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写字楼装饰篇7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陕南羌族人民的建筑也在不断地变化,由原来的穴居、崖居到茅草房、石头房、竹木房、土木房、吊脚楼,直至先进的楼房。羌民族在传统的民居建筑类型上的分类方法较多,大多的学者是按建筑的外观形态或建筑自身的使用功能来化分,大致可分为碉楼、民居、桥梁、栈道、村寨这几类。羌族民居装饰艺术主要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泥石修砌民居,房屋四周用泥石砌筑,俗称石头房子,就是全用石料建筑的房子,这里又分为墙承重与梁柱框架承重两小类。第二类是黄(泥)土夯筑而建的民居,当地人称之为黄泥巴房,房屋的四周都用黄泥夯土筑成墙,或是用土胚切成筑成墙体的。第三类是板屋,人字顶的两坡斜屋顶,内墙是以木梁结构框架使之承重,房屋建筑的四周是用木板来围护的。承重墙的结构是底层用石板或黄泥在四面筑成墙体,再将横梁直接搁在承重墙上,在横梁上铺设木楼板。

而以梁柱为框架的承重结构是在底层先立梁柱,后再穿横梁形成框架的结构,四周用石板砌筑或是用黄泥夯筑而成的墙体,这样还能使房屋起到冬暖夏凉作用。在陕南羌族民居建筑的格局上,清、民时期基本上是“长三间带转阁”、“长五间带转阁”、“四间两头转阁”等。这种格局早在三百多年前的羌民居中就已定型。加之陕南羌族所处的地理环境,对清、明时期居舍影响很大,至今延续不衰的是木楼结构,而宁强现今境内现存的八十余年前的青木川大院,一百五十年前的苍社乡“杨家书院”和近二百年前的子砭庙子岭周家贡院(残迹)等遍布宁强的百年老屋,就是和羌族的木楼一脉相承。这种传统传承的羌族民族元素对垂花门的沿用,也从而体现了当地羌族民众对门神的尊敬与崇拜。无一处不体现羌族对石砌文化的传承、对羊神的崇拜。当地羌族也同样沿用着雕楼。屋顶采用的是平屋顶,房屋的四个角堆砌着白石,楼梯是用青石片做的贴面,房屋的阳台部分是用木质的条子做成封闭式阳台,墙是用万字的花格或各类团花图案纹饰来装饰布置的。平屋顶的沿用与对白石神的崇拜,对羊角花(杜鹃花)的喜爱,这也源于雕楼阁楼,羌绣图案。在当地羌族民居的门窗、屋脊、山墙上有不错的雕刻装饰,门、窗都用木质框架,瓦头上也有烧制的花纹。大门的门楣上会设置两个门爪,门楣上方做一门头板,上边要么作画,要么写一些吉祥祝语。门槛两端会设置石质或木质的门枕,门槛内部分凿圆窝,称之为门盏,门槛外部分雕为方形,俗称门墩。在民居装饰纹样及图案中,他们沿用着羌族木质窗与羌族十字形窗子形状,在粉墙回廊上往往镂刻一孔孔或一扇扇的花窗,这些花窗较小,利于防寒、防盗,门窗多依据房屋坐向而定,大多开在房屋的前面,还可利用院中天井、屋内天窗来增加屋内的自然采光,通风排烟的使用是以天窗为主。另外,烟有熏屋固墙防蛀的功效,对建筑物的木结构部分起着十分重要的保护作用。花窗也叫镂窗,是独特的建筑艺术之一,犹如一幅立体的浮雕,其种类大致分为砌砖、石雕、瓦拼、木刻四类。透过花窗,院内的景致若隐若现、美不胜收,给人以美好的视觉享受。花窗的实际作用,除了能采光、通风之外,还能使高大、连绵的建筑一扫沉闷压抑的感觉,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建筑空间增大拉长,深邃无穷。

宁强县的青木川古镇的民居古建筑风格兼容南北,古朴典雅,雕梁画栋,在一些古旧民居、家具、器物、寺庙等建筑上面的雕刻版绘也十分精到。在其雕刻的装饰纹饰有如意云头纹、冰裂纹、卷草纹、回纹、雷纹等;形饰有拐子龙形、如意形、菱形等;图饰有双龙戏珠、状元及第、麒麟献瑞、丹凤朝阳、三星高照、四季太平等。在羌族民居建筑装饰中的彩绘图案主要以人物历史故事和动物为主,人物都穿上靴子或毡靴,头上插着翎毛,这也是从事游牧业羌人的着装特点所在和羌民族的生活习惯、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那些动物兽头图案不仅是为了装饰美化庙宇建筑,也是更真实地反映当时羌民族对图腾的崇拜的真实写照。在宁强县毛坝河镇,草川子坝是羌民族聚居的地方,在其神仙洞上端的出口处,临崖有“鸿蒙一家、何必问津”的摩崖,可得知当地的羌汉民族和睦相处,犹如一家。在石刻上的瑞兽更是丰富多彩,如石狮子、寿龟、瓦猫、貔貅等,动物如鸡、猴、牛、羊、马等及各式人物造型、神话传说故事、吉祥之物等,这类图案在陕南羌族地区羌人的墓碑、水缸、柱础雕刻随处可见,上面的图像生动再现了羌族人民生活的场景,在展示羌民族的精美石刻、木雕艺术的同时,也表明了羌族人民的、生活习惯和理想志趣。

陕南羌族的民居建筑的装饰艺术,是目前国内保存比较完好的少数民族传统民居建筑装饰艺术,有很高的民族文化旅游价值和民族历史文化研究价值,能充分体现羌族民居装饰艺术的建筑特色。对我们今后在研究汉水上游陕南羌族文化的功能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其中羌族传统民居建筑装饰艺术的装饰美、色彩美所具有的独特的审美气质、文化内涵、研究价值。中国民族传统文化与居住艺术的传承在当今社会得到了较好的合理运用,也为今后文化艺术等多方面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源泉和借鉴,也为汉水上游陕南羌族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明晰的方向和多种可能性。

写字楼装饰篇8

(1)应用联。包括贺联、挽联、春联。

贺联,是用于节日贺庆、结婚、寿诞和其它喜事贺庆的对联。

挽联,是用于对死者表示深切哀悼和纪念的对联。

春联,是用于描述迎接春天的来临,借此说吉祥话,恭喜发财,万事如意,喜庆丰收,宣传党和国家政策,颂扬新风尚等的对联。

(2)装饰联。是用于美化环境的对联,也是装饰亭、台、楼、阁、名胜古迹、书房、卧室,名画宝砚的对联

二、对联写作要求:

(1)对联的思想内容要健康,符合社会公德、人们道德、国家法律标准,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

(2)对联要反映不同地区、不同对象的特点和特色

三、对联的写作格式

(1)上联和下联必须字数相等,句法相似,才能对得起来。它有四字对,五字对,六字对,七字对,最多有几百个字的对子。

(2)上下对联要对仗。古人讲对仗的花样很多,什么实字对实字,虚字对虚字等等。如“天”对“地”就是实字对,“无情”对“有意”就是虚字对。还有什么人名对人名,地名对地名,数字对数字等。我们现在做对联可以学习古人的对仗技巧,但不要过于受它的约束,甚至为了将就字数与对仗,硬把词语拆开或生造词语。

(3)做对联要讲究声调的和谐,每个字的读音高低不同,就有了平仄声的差别。旧社会做对联很讲究这个平仄声,如果上联声调是“反仄平平仄平”,下联就是“平平仄仄平平仄”。这个平仄学起来很麻烦,我们现在做对联不必过多讲究这一套,只要做到声调和谐、读起来顺口、响亮、易懂,就可以了。对联除了上下联以外,还有横联。横联就是贴在两个对联中间上面的,一般是四个字的。它的作用是把上下联的中心思想概括出来。如果横联与上下联联系不紧或无关,就不好了。这是有的写对联的人不懂横联的作用造成的

上一篇:现代主义美术范文 下一篇:游戏美术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