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法范文

时间:2023-03-17 12:34:43

统计法

统计法范文第1篇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以下简称《统计法》)的规定,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统计法》所指的统计,是指运用各种统计方法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等活动的总称。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项目分类,由国家统计局规定、调整。

第三条国家有计划地用现代信息技术装备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建立健全国家统计信息自动化系统。国务院各部门根据工作需要,有计划地用现代信息技术装备本部门及其管辖系统的统计机构。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国家统计信息工程建设列入发展计划。国家统计信息工程建设,由国家统计局统一领导,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分级负责。

第四条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实行工作责任制,实行考核和奖惩制度,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依法独立行使下列职权:

(一)统计调查权——调查、搜集有关资料,召开有关调查会议,检查与统计资料有关的原始记录和凭证。统计调查对象应当依照《统计法》和国家有关规定,如实提供统计资料和情况,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不得伪造、篡改。

(二)统计报告权——将统计调查取得的统计资料和情况加以整理、分析,向上级领导机关和有关部门提出统计报告。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阻挠和扣压统计报告,不得篡改统计资料。

(三)统计监督权——根据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监督,检查国家政策和计划的实施,考核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工作成绩,检查和揭露存在的问题,检查虚报、瞒报、伪造、篡改统计资料的行为,提出改进工作的建议。有关部门和单位对统计机构、统计人员反映、揭露的问题和提出的建议,应当及时处理,作出答复。

第五条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各部门、各企业事业组织,应当根据国家统计任务和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需要,在下列方面加强对统计工作的领导和监督:

(一)领导和支持统计机构、统计人员和其他有关人员执行统计法规和统计制度,准确、及时地完成统计工作任务,加强统计工作现代化建设;

(二)吸收和组织统计人员参加讨论有关政策和计划、研究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的会议,发挥统计的服务和监督作用;

(三)根据国家统一部署,组织实施重大的国情国力普查;

(四)按照规定审批统计调查计划,切实解决经批准的统计调查需要的人员和经费。

第六条国家统计局及其派出的调查队、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是国家执行统计法规和统计制度的机关,负责监督检查统计法规和统计制度的实施,维护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的职权,依法查处违反统计法规和统计制度的行为。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依法查处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统计违法行为;在国家统计局派出的调查队组织实施的统计调查中发生的统计违法行为,由组织实施该项统计调查的调查队负责查处。

第二章统计调查计划和统计制度

第七条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按照下列三类情况,分别建立统计制度,编制统计调查计划,按照规定经审查机关批准后实施:

(一)国家统计调查,是指全国性基本情况的统计调查,包括国家统计局单独拟订的和国家统计局与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同拟订的统计调查项目。国家统计调查计划中新的、重大的统计调查项目,由国家统计局报国务院审批;经常性的、一般性的统计调查项目,由国家统计局审批。

各地方、各部门、各单位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统计调查方案实施国家统计调查。

(二)部门统计调查,是指各部门的专业性统计调查。部门统计调查计划和统计调查方案,由该部门的统计机构组织本部门各有关职能机构编制。其中,统计调查对象属于本部门管辖系统内的,由本部门领导人审批,报国家统计局或者本级地方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备案;统计调查对象超出本部门管辖系统的,报国家统计局或者本级地方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审批,其中重要的,报国务院或者本级地方人民政府审批。各部门统计调查管辖系统的划分办法,由国家统计局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提出,报国务院批准后实施。

(三)地方统计调查,是指地方人民政府需要的地方性的统计调查。地方统计调查计划和统计调查方案的报批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规定,报国家统计局备案。

第八条部门统计调查和地方统计调查不得与国家统计调复、矛盾。

国家统计调查与部门统计调查、地方统计调查的分工,由国家统计局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具体商定。

第九条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的综合协调部门需要的统计资料,应当从本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搜集;确实需要直接进行统计调查的,应当编制统计调查计划和统计调查方案,依照《统计法》和本细则的有关规定,经批准后实施。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组织实施的部门统计调查,应当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报送基本统计资料或者综合统计资料。

国家统计局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应当定期、无偿地向本级人民政府部门提供有关综合统计资料。

第十条统计调查计划按照统计调查项目编制。统计调查项目,是指一定时期内为实现特定统计调查目的而组织实施的统计调查。统计调查项目的计划应当列明:项目名称、调查机关、调查目的、调查范围、调查对象、调查方式、调查时间、调查的主要内容。

编制统计调查计划,必须同时编制统计调查方案。统计调查方案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供统计调查对象填报用的统计调查表和说明书;

(二)供整理上报用的统计综合表和说明书;

(三)统计调查需要的人员和经费及其来源。

第十一条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各部门统计机构对送审的统计调查计划和统计调查方案的必要性、可行性、科学性应当进行严格审查;对不符合本细则规定的,应当退回修改或者不予批准。编制和审查统计调查方案,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在已经批准实施的各种统计调查中能够搜集到资料的,不得重复调查;

(二)抽样调查、重点调查或者行政记录可以满足需要的,不得制发全面统计调查表;一次性统计调查可以满足需要的,不得进行经常性统计调查;按年统计调查可以满足需要的,不得按季统计调查;按季统计调查可以满足需要的,不得按月统计调查;月以下的进度统计调查必须从严控制;

(三)编制新的统计调查方案,必须事先试点或者征求有关地方、部门和基层单位的意见,进行可行性论证,保证切实可行,注重调查效益;

(四)统计调查需要的人员和经费应当有保证。

第十二条国家建立周期性的普查制度。周期性普查由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一领导,组织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共同实施,所需要的经费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负担。

进行经常性抽样调查,应当通过基本统计单位普查和行政记录的方式,查明基本统计单位及其分布情况,建立科学的抽样框,按照随机原则在调查总体中选取足以代表总体的样本单位,减少抽样误差。

第十三条按照规定程序批准的统计调查表,必须在右上角标明表号、制表机关、批准或者备案机关、批准或者备案文号、有效期限。

对未标明前款所列内容或者超过有效期限的统计调查表,有关统计调查对象有权拒绝填报,统计机构有权废止。

第十四条统计调查方案所规定的指标涵义、调查范围、计算方法、分类目录、调查表式、统计编码等,未经批准该统计调查方案的机关同意,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修改。

第三章统计资料的管理和公布

第十五条各地方、各部门、各单位应当健全统计资料的审核制度,保障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各部门、各企业事业组织提供的统计资料,由本部门、本单位领导人或者统计负责人审核、签署或者盖章后上报。有关财务统计资料由财务会计机构或者会计人员提供,并经财务会计负责人审核、签署或者盖章。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乡、镇统计员提供的统计资料,由本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负责人或者乡、镇统计员审核、签署或者盖章后上报。

第十六条各级领导机关制定政策、计划,检查政策、计划执行情况,考核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工作成绩,进行奖励和惩罚等,需要使用统计资料的,必须依照《统计法》第十三条的规定,以统计机构或者统计负责人签署或者盖章的统计资料为准。

第十七条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必须做好统计信息咨询服务工作,充分利用可以公开的社会经济信息为社会公众服务。

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在《统计法》和统计制度规定之外提供统计信息咨询,实行有偿服务。具体办法由国家统计局会同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制定。

第十八条各地方、各部门、各单位必须执行国家有关统计资料保密管理的规定,加强对统计资料的保密管理。

第十九条各地方、各部门、各单位必须建立统计资料档案制度。统计资料档案的保管、调用和移交,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档案管理的规定。

第二十条国家建立健全统计资料定期公布制度。

国家统计局统计调查取得的统计数据,由国家统计局公布。国务院有关部门统计调查取得的统计数据,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公布;其中,与国家统计局统计调查取得的统计数据有重复、交叉的,应当在同国家统计局协商后,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公布。国务院有关部门公布统计数据,应当自公布之日起10日内报国家统计局备案。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公布其统计调查取得的地方统计数据,比照前款规定执行。

第二十一条国家建立健全统计数据质量监控和评估的制度,加强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重要统计数据的监控和评估。

第四章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

第二十二条国家统计局履行下列职责:

(一)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政策和计划,制定统计工作规章,制订统计工作现代化规划和国家统计调查计划,组织领导和协调全国统计工作,监督检查统计法规和统计制度的实施;

(二)健全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和统计指标体系,制定全国统一的基本统计报表制度;制定或者与有关部门共同制定国家统计标准,审定部门统计标准;

(三)在国务院领导下,会同有关部门组织重大的国情国力普查,组织、协调全国社会经济抽样调查;

(四)根据国家制定政策、计划和进行管理的需要,搜集、整理、提供全国性的基本统计资料,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统计预测和统计监督;

(五)审查国务院各部门编制的统计调查计划和统计调查方案,管理国务院各部门制发的统计调查表;

(六)检查、审定、管理、公布、出版全国性的基本统计资料,定期全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的统计公报;

(七)统一领导和管理国家统计局派出的调查队;

(八)组织指导全国统计科学研究、统计教育、统计干部培训和统计书刊出版工作;

(九)开展统计工作和统计科学的国际交流。

国家统计局派出的调查队承担国家统计局布置的各项调查任务,依法独立开展统计调查,独立上报统计资料。

第二十三条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履行下列职责:

(一)完成国家统计调查任务,执行国家统计标准,执行全国统一的基本统计报表制度;

(二)制订本行政区域内的统计工作现代化规划、统计调查计划和统计调查方案,统一领导和协调本行政区域内包括中央和地方单位的统计工作,监督检查统计法规和统计制度的实施;

(三)根据本行政区域内制定计划和进行管理的需要,搜集、整理、提供基本统计资料,对本行政区域内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统计预测和统计监督;

(四)审查本行政区域内各部门的统计调查计划和统计调查方案,管理本行政区域内各部门制发的统计调查表;

(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检查、审定、管理、公布、出版本行政区域内的基本统计资料;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定期本行政区域内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的统计公报;自治州、县、自治县、市、市辖区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按照本级人民政府的决定,本行政区域内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的统计公报;

(六)组织指导本行政区域内各部门、各单位加强统计基础工作建设,加强统计教育、统计干部培训和统计科学研究工作;对本行政区域内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干部和乡、镇统计员进行考核和奖励。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受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的双重领导,在统计业务上以上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的领导为主。

第二十四条乡、镇统计员执行乡、镇综合统计的职能,履行下列职责:

(一)完成国家统计调查和地方统计调查任务,执行国家统计标准,执行全国统一的基本统计报表制度,执行统计法规和统计制度,监督检查统计法规和统计制度的实施;

(二)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搜集、整理、分析、提供和管理本乡、镇的基本统计资料;

(三)组织指导本乡、镇各有关单位、人员加强农村统计基础工作建设,健全本乡、镇的统计台账制度和统计档案制度,组织乡、镇以下的统计业务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统计法》等有关规定和统计工作的需要,设置专职的或者兼职的统计员,建立健全乡、镇统计信息网络。乡、镇统计员和乡、镇统计信息网络在统计业务上受县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的领导。

村的统计工作,由村民委员会指定专人负责,其在统计业务上受乡、镇统计员的领导。

第二十五条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的统计机构或者统计负责人执行本部门综合统计的职能,履行下列职责:

(一)组织指导、综合协调本部门各职能机构(包括生产、供销、基建、劳动人事、财务会计等机构)的统计工作,共同完成国家统计调查、部门统计调查和地方统计调查任务,执行统计法规和统计制度,监督检查统计法规和统计制度的实施;

(二)制订本部门的统计工作现代化规划、统计调查计划和统计调查方案,组织指导本部门及其管辖系统内企业事业组织的统计工作,加强统计队伍和统计基础工作建设;

(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上级领导机关和本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报送和提供本部门的基本统计资料,会同计划和其他有关职能机构对本部门执行政策、计划和经营管理效益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统计预测和统计监督;

(四)管理本部门制发的统计调查表和基本统计资料;

(五)会同本部门的人事教育机构,组织指导本部门的统计教育和统计干部培训;对本部门统计人员进行考核和奖励;加强本部门统计科学研究工作。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统计机构的设置,应当根据实际需要,本着精简、效能的原则,依照《统计法》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六条企业事业组织的统计机构或者统计负责人执行本单位综合统计的职能,履行下列职责:

(一)组织指导、综合协调本单位各职能机构和下属机构的统计工作,共同完成国家统计调查、部门统计调查和地方统计调查任务,制订、实施本单位的统计工作计划和统计制度,执行统计法规和统计制度,监督检查统计法规和统计制度的实施;

(二)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报送和提供统计资料,对本单位计划的执行情况和经营管理的效益,进行统计分析和统计监督;

(三)管理本单位的统计调查表和基本统计资料;

(四)会同本单位有关职能机构完善计量、检测制度,建立健全原始记录、统计台账和核算制度。

企业事业组织的统计机构或者统计负责人在统计业务上,受所在地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或者乡、镇统计员的指导。

中小型企业事业组织不单设统计人员的,可以指定人员专门负责统计工作。

第二十七条统计负责人,是指代表本部门或者本单位履行《统计法》规定职责的主要责任人员。不设统计机构的,一般应当由具备相当统计专业技术职务条件的人员担任统计负责人。

第二十八条各地方、各部门、各单位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工作需要,设置统计专业技术职务。

第二十九条具有统计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的调动,应当分别征求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统计机构或者统计负责人的意见;其中,具有中级以上统计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的调动,应当征得上级统计机构的同意。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主要负责人的调动,应当征得上一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的同意。乡、镇统计员的调动,应当征得县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的同意。

各部门和企业事业组织统计负责人的调动,应当征求上级主管部门和所在地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的意见。

第三十条国家统计局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应当有计划地对统计人员进行培训,加强对统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国家统计局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增加和补充统计人员,应当从具备统计专业知识的人员中选调。

第五章奖励和惩罚

第三十一条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各部门、各企业事业组织,应当依照国家或者企业事业组织的规定,对有下列表现之一的统计人员或者集体,定期评比,给予奖励:

(一)在改革和完善统计制度、统计方法等方面,做出重要贡献的;

(二)在完成规定的统计调查任务,保障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及时性方面,做出显著成绩的;

(三)在进行统计分析、统计预测和统计监督方面,有所创新,取得重要成绩的;

(四)在运用和推广现代信息技术方面,取得显著效果的;

(五)在改进统计教育和统计专业培训,进行统计科学研究,提高统计科学水平方面,做出重要贡献的;

(六)坚持实事求是,依法办事,同违反统计法规和统计制度的行为作斗争,表现突出的;

(七)揭发、检举统计违法行为有功的。

奖励分为:通令嘉奖、记功、记大功、晋级、升职、授予荣誉称号,并可以发给奖品、奖金。奖金按照国家或者企业事业组织的规定在有关经费中开支。

第三十二条下列行为,属于《统计法》第二十七条第一款所称情节较重的违法行为:

(一)虚报、瞒报、伪造、篡改统计资料数额较大或者占应报数额的份额较多的;

(二)虚报、瞒报、伪造、篡改或者拒报统计资料,二年内再次发生的;

(三)虚报、瞒报、伪造、篡改、拒报或者屡次迟报统计资料,被责令改正而拒不改正的;

(四)虚报、瞒报、伪造、篡改、拒报或者屡次迟报统计资料,造成严重后果或者恶劣影响的;

(五)在接受统计检查时,拒绝提供情况、提供虚假情况或者转移、隐匿、毁弃原始统计记录、统计台账、统计报表以及与统计有关的其他资料的;

(六)使用暴力或者威胁的方法阻挠、抗拒统计检查的;

(七)国家统计局依法认定的其他行为。

第三十三条企业事业组织有《统计法》第二十七条第一款所列违法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或者国家统计局派出的调查队予以警告,并可以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

个体工商户有《统计法》第二十七条第一款所列违法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或者国家统计局派出的调查队予以警告,并可以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四条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有《统计法》第二十九条第二款所列违法行为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可以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可以处3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的组织、个人需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进行统计调查活动的,应当委托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具有涉外统计调查资格的机构进行。

统计调查范围限于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的,应当持有关证明文件和统计调查方案,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提出申请,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审批;统计调查范围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的,应当持有关证明文件和统计调查方案,向国家统计局提出申请,由国家统计局审批。

统计法范文第2篇

结合我县统计工作计划,,2005年,我县的统计法制工作继续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统计,要充分发挥统计法规的保障作用,切实加强统计执法队伍建设,稳步推进全员执法,努力提高法制宣传的实际效果,为提高全县统计数据质量,加快信息现代化建设营。今年以来,我县的统计法制工作在县委、县政府和市统计局的关心指导下,进一步加大了统计法制宣传和检查工作的力度,坚决制止和纠正各种统计违法行为,切实提高了我县的统计数据质量。在检查和执法过程中讲求方法与策略,严肃查处统计违法案件,统计法制工作取得新的成绩。在此,将有关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2005年统计法制主要工作

2005年,我县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形式多样地开展统计普法宣传活动,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宣传专栏、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扩大统计执法的宣传报道,加大统计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营造知法、懂法、守法的社会氛围,推进统计普法宣传教育工作全面深入开展。我县根据市统计局统计法制工作安排,结合工作实际情况,我县统计执法检查工作从二月份就开始,分为自查、检查、处理、总结四个阶段,作到长抓不懈。我们向统计调查单位和基层统计机构下发了《关于在全县开展统计执法大检查的通知》(安府办字[2005]42号),要求各单位围绕检查的范围、内容、检查的步骤和要求,先作好认真的自查,填好自查情况表,写出自查报告。针对统计人员持证上岗工作,我县统计局还专门下发文件,加以布置安排。从上报的自查表和自查报告可以看出,大部分单位都能实事求是、认真开展组织本单位的统计法制自查工作,及时上报各种有关材料与表格。对存在的问题,都能提出中肯的整改意见。大部分单位领导对统计执法检查有一个比较正确认识,对统计执法比较支持理解。

二、全面完成统计“四五”普法宣传教育工作

(一)2005年是统计“四五”普法宣传教育的最后一年。我县的法制宣传教育注重了实际效果,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体,以及宣传画、宣传栏等灵活多样的形式搞好宣传。同时要对我们在工作中查处的典型案件进行曝光,以取得统计执法工作的最佳社会效果,提高统计执法的威慑力。

(三)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按照市局的统一部署,确保统计人员资格认定工作的可操作性。组织好统计人员从业资格的培训、考试、《资格证书》的核发和管理工作以及统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

(三)利用统计“四五”普法的机会,在县委党校全县性的科级后备干部培训上,由我局有关人员讲座《江西省统计管理条例》及有关知识问答。在12月4日的全国法制宣传日,在县城街心公园进行了《统计法》、《江西省统计管理条例》的大型宣传咨询活动,共发放有关材料800多份,接受群众咨询500多人次。通过以上措施、大造声势、有效地营造了统计执法大检查的良好工作氛围。

强化措施、努力做好统计执法工作

(一)高度重视、明确职责,认真开展统计执法大检查。为了认真抓好我县的统计执法大检查工作,我县统计局高度重视,迅速统一了思想,大家一致认为:统计执法检查必须搞,也一定能搞好。局领导多次向县委、县政府汇报执法检查事宜,积极争取支持,以县政府名义下发文件、多次召开会议、专题讨论执法检查工作。在县统计局树立全员执法意识,将统计法制工作列入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及时调整《安远县统计局目标管理考评方案》,进一步完善《统计执法工作考评办法》,明确每位干部的身上的重任。

(二)强化措施,确保统计执法检查持续深入开展。我局将全局执法人员分成4个组,每个组2个人,明确每个组在今年之内要完成查处统计违法案件5起以上,罚款金额总计在2000元以上。大家在合理安排统计专业报表与执法检查工作时间的前提下,每个组自主开展统计执法检查工作,任何一个统计起报单位都可以去检查,给每个组工作上于充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规范执法,促使统计法制工作步入正常化、制度化。在各单位自查结束后,我县抽查了26个单位,其中乡镇5个、工业企业7个、其它企事业单位15个。在抽查中发现有统计违法现象的,进行认真的立案、调查、处理。在查处统计违法案件的实践中,我们做到了:程序合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准准确、处罚得当,严格以程序办案。到目前止,我县共查处包括县自来水公司、县通威公司、县粮食局、县果业局、县社会福利院、县农业银行和双芜乡政府等在内的18个单位,对其中12个单位进行了经济处罚,罚款金额共计15000元,对另外6个单位进行了全县的通报批评。强有力的统计违法案件查处四度有效地促进我县统计工作环境的好转。全县各单位对《统计法》和统计工作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为全县做好统计年报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我县法制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统计数据真实性有待进一步提高,统计人员队伍不很稳定,统计基础有待进一步提高,统计执法的难度加大、氛围有待进一步营造;争取县委、政府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的支持方面有待进一步努力。面对存在的问题,我们深感统计工作法制化的道路还任重道远,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在认真总结往年统计法制工作好的经验的基础上,查找出原因,在工作实践中加于改正与提高,采取更为有力的措施,促使我县统计工作规范化、法制化。

一是层层落实执法工作责任,实行目标责任制,加强全员执法工作。

二是健全法制机构,充实、加强统计执法检查力量,强化执法工作。配齐不少于8人的统计执法检查队伍,使之与所承担的统计执法检查任务相适应。

三是加强对统计执法大队、各专业(股)室的统计执法检查工作的考核制度,促进各项执法检查任务的落实,统计执法股采取对被检查单位进行回查访问的方式核实统计执法工作质量。

统计法范文第3篇

2010年金川乡统计法制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做到“提高一个水平,加大三个力度”,即:提高依法治统水平;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加大我乡统计法制队伍建设力度,加大统计执法力度,促进统计法制建设再上新台阶。

㈠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做好统计工作必须坚持依法统计,依法管理,才能不断提高统计工作的水平,推动全乡统计事业的发展和统计现代化建设。要进一步加强领导,积极协调,督促指导,把全年的工作任务纳入2008年全乡的折子工程,进行任务分解,责任到人。

㈡加强统计职业道德建设,倡导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

2010年在全乡统计系统开展统计职业道德教育,使全体统计人员做到讲诚信,说实话,报实数,发挥统计信息、咨询、监督的职能作用,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㈢进行目标考核,增强责任意识

继续对全乡各村及乡直有关部门的法制工作进行目标考核,每月按照工作项目打分,并进行公开,做为全乡统计先进单位的条件之一。对于长时间工作被动,工作成效不明显的村及乡直单位,乡统计局要给予具体的帮助和指导,推动全乡统计法制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

㈣执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做好监督检查

对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所有被处罚案件一律经过乡党委会讨论决定,进一步规范执法文书的使用。执法人员要熟练掌握执法程序,做到规范严谨,执法案卷要达到优秀。

二、加大对统计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力度

在全乡范围内开展形式多样的统计法律、法规宣传,并要取得明显成效。如利用黑板报、墙报等对《统计法》、《安徽省统计管理监督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同时定期对全乡各村及乡直统计员进行统计法律、法规培训。结合“五五”普法,进一步宣传。

三、加大统计法制队伍建设的力度

统计法制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提高统计执法人员的素质,达到政治强、作风硬、业务精。不断提高乡镇及村级统计员的政治素质,要求他们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执法、检查工作要求执法人员素质要全面,善于处理各种复杂的问题。既要敢于执法,维护法律的尊严,又要善于执法,保证执法工作的顺利进行,还要做到执法和服务相结合,促进统计工作的发展,积极投入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活动中,扎实工作。

四、加大统计执法力度

统计法范文第4篇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以下简称《统计法》)的规定,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统计法》所指的统计,是指运用各种统计方法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等活动的总称。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项目分类,由国家统计局规定、调整。

第三条国家有计划地用现代信息技术装备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建立健全国家统计信息自动化系统。国务院各部门根据工作需要,有计划地用现代信息技术装备本部门及其管辖系统的统计机构。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国家统计信息工程建设列入发展计划。国家统计信息工程建设,由国家统计局统一领导,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分级负责。

第四条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实行工作责任制,实行考核和奖惩制度,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依法独立行使下列职权:

(一)统计调查权调查、搜集有关资料,召开有关调查会议,检查与统计资料有关的原始记录和凭证。统计调查对象应当依照《统计法》和国家有关规定,如实提供统计资料和情况,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不得伪造、篡改。

(二)统计报告权将统计调查取得的统计资料和情况加以整理、分析,向上级领导机关和有关部门提出统计报告。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阻挠和扣压统计报告,不得篡改统计资料。

(三)统计监督权根据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监督,检查国家政策和计划的实施,考核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工作成绩,检查和揭露存在的问题,检查虚报、瞒报、伪造、篡改统计资料的行为,提出改进工作的建议。有关部门和单位对统计机构、统计人员反映、揭露的问题和提出的建议,应当及时处理,作出答复。

第五条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各部门、各企业事业组织,应当根据国家统计任务和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需要,在下列方面加强对统计工作的领导和监督:

(一)领导和支持统计机构、统计人员和其他有关人员执行统计法规和统计制度,准确、及时地完成统计工作任务,加强统计工作现代化建设;

(二)吸收和组织统计人员参加讨论有关政策和计划、研究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的会议,发挥统计的服务和监督作用;

(三)根据国家统一部署,组织实施重大的国情国力普查;

(四)按照规定审批统计调查计划,切实解决经批准的统计调查需要的人员和经费。

第六条国家统计局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是国家执行统计法规和统计制度的机关,负责监督检查统计法规和统计制度的实施,维护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的职权,同违反统计法规和统计制度的行为作斗争。

第二章统计调查计划和统计制度

第七条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按照下列三类情况,分别建立统计制度,编制统计调查计划,按照规定经审查机关批准后实施:

(一)国家统计调查,是指全国性基本情况的统计调查,包括国家统计局单独拟订的和国家统计局与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同拟订的统计调查项目。国家统计调查计划中新的、重大的统计调查项目,由国家统计局报国务院审批;经常性的、一般性的统计调查项目,由国家统计局审批。各地方、各部门、各单位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统计调查方案实施国家统计调查。

(二)部门统计调查,是指各部门的专业性统计调查。部门统计调查计划和统计调查方案,由该部门的统计机构组织本部门各有关职能机构编制。其中,统计调查对象属于本部门管辖系统内的,由本部门领导人审批,报国家统计局或者本级地方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备案;统计调查对象超出本部门管辖系统的,报国家统计局或者本级地方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审批,其中重要的,报国务院或者本级地方人民政府审批。各部门统计调查管辖系统的划分办法,由国家统计局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提出,报国务院批准后实施。

(三)地方统计调查,是指地方人民政府需要的地方性的统计调查。地方统计调查计划和统计调查方案的报批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规定,报国家统计局备案。

第八条部门统计调查和地方统计调查不得与国家统计调复、矛盾。国家统计调查与部门统计调查、地方统计调查的分工,由国家统计局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具体商定。

第九条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的综合协调部门需要的统计资料,应当从本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搜集;确实需要直接进行统计调查的,应当编制统计调查计划和统计调查方案,依照《统计法》和本细则的有关规定,经批准后实施。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组织实施的部门统计调查,应当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报送基本统计资料或者综合统计资料。

国家统计局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应当定期、无偿地向本级人民政府部门提供有关综合统计资料。

第十条统计调查计划按照统计调查项目编制。统计调查项目,是指一定时期内为实现特定统计调查目的而组织实施的统计调查。统计调查项目的计划应当列明:项目名称、调查机关、调查目的、调查范围、调查对象、

调查方式、调查时间、调查的主要内容。

编制统计调查计划,必须同时编制统计调查方案。统计调查方案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供统计调查对象填报用的统计调查表和说明书;

(二)供整理上报用的统计综合表和说明书;

(三)统计调查需要的人员和经费及其来源。

第十一条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各部门统计机构对送审的统计调查计划和统计调查方案的必要性、可行性、科学性应当进行严格审查;对不符合本细则规定的,应当退回修改或者不予批准。编制和审查统计调查方案,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在已经批准实施的各种统计调查中能够搜集到资料的,不得重复调查;

(二)抽样调查、重点调查或者行政记录可以满足需要的,不得制发全面统计调查表;一次性统计调查可以满足需要的,不得进行经常性统计调查;按年统计调查可以满足需要的,不得按季统计调查;按季统计调查可以满足需要的,不得按月统计调查;月以下的进度统计调查必须从严控制;

(三)编制新的统计调查方案,必须事先试点或者征求有关地方、部门和基层单位的意见,进行可行性论证,保证切实可行,注重调查效益;

(四)统计调查需要的人员和经费应当有保证。

第十二条国家建立周期性的普查制度。周期性普查由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一领导,组织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共同实施,所需要的经费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负担。

进行经常性抽样调查,应当通过基本统计单位普查和行政记录的方式,查明基本统计单位及其分布情况,建立科学的抽样框,按照随机原则在调查总体中选取足以代表总体的样本单位,减少抽样误差。

第十三条按照规定程序批准的统计调查表,必须在右上角标明表号、制表机关、批准或者备案机关、批准或者备案文号、有效期限。

对未标明前款所列内容或者超过有效期限的统计调查表,有关统计调查对象有权拒绝填报,统计机构有权废止。

第十四条统计调查方案所规定的指标涵义、调查范围、计算方法、分类目录、调查表式、统计编码等,未经批准该统计调查方案的机关同意,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修改。

第三章统计资料的管理和公布

第十五条各地方、各部门、各单位应当健全统计资料的审核制度,保障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各部门、各企业事业组织提供的统计资料,由本部门、本单位领导人或者统计负责人审核、签署或者盖章后上报。有关财务统计资料由财务会计机构或者会计人员提供,并经财务会计负责人审核、签署或者盖章。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乡、镇统计员提供的统计资料,由本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负责人或者乡、镇统计员审核、签署或者盖章后上报。

第十六条各级领导机关制定政策、计划,检查政策、计划执行情况,考核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工作成绩,进行奖励和惩罚等,需要使用统计资料的,必须依照《统计法》第十三条的规定,以统计机构或者统计负责人签署或者盖章的统计资料为准。

第十七条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必须做好统计信息咨询服务工作,充分利用可以公开的社会经济信息为社会公众服务。

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在《统计法》和统计制度规定之外提供统计信息咨询,实行有偿服务。具体办法由国家统计局会同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制定。

第十八条各地方、各部门、各单位必须执行国家有关统计资料保密管理的规定,加强对统计资料的保密管理。

第十九条各地方、各部门、各单位必须建立统计资料档案制度。统计资料档案的保管、调用和移交,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档案管理的规定。

第二十条国家建立健全统计资料定期公布制度。

国家统计局统计调查取得的统计数据,由国家统计局公布。国务院有关部门统计调查取得的统计数据,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公布;其中,与国家统计局统计调查取得的统计数据有重复、交叉的,应当在同国家统计局协商后,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公布。国务院有关部门公布统计数据,应当自公布之日起10日内报国家统计局备案。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公布其统计调查取得的地方统计数据,比照前款规定执行。

第二十一条国家建立健全统计数据质量监控和评估的制度,加强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重要统计数据的监控和评估。

第四章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

第二十二条国家统计局履行下列职责:

(一)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政策和计划,制定统计工作规章,制订统计工作现代化规划和国家统计调查计划,组织领导和协调全国统计工作,监督检查统计法规和统计制度的实施;

(二)健全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和统计指标体系,制定全国统一的基本统计报表制度;制定或者与有关部门共同制定国家统计标准,审定部门统计标准;

(三)在国务院领导下,会同有关部门组织重大的国情国力普查,组织、协调全国社会经济抽样调查;

(四)根据国家制定政策、计划和进行管理的需要,搜集、整理、提供全国性的基本统计资料,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统计预测和统计监督;

(五)审查国务院各部门编制的统计调查计划和统计调查方案,管理国务院各部门制发的统计调查表;

(六)检查、审定、管理、公布、出版全国性的基本统计资料,定期全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的统计公报;

(七)统一领导和管理国家统计局派出的调查队;

(八)组织指导全国统计科学研究、统计教育、统计干部培训和统计书刊出版工作;

(九)开展统计工作和统计科学的国际交流。

国家统计局派出的调查队承担国家统计局布置的各项调查任务,依法独立开展统计调查,独立上报统计资料。

第二十三条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履行下列职责:

(一)完成国家统计调查任务,执行国家统计标准,执行全国统一的基本统计报表制度;

(二)制订本行政区域内的统计工作现代化规划、统计调查计划和统计调查方案,统一领导和协调本行政区域内包括中央和地方单位的统计工作,监督检查统计法规和统计制度的实施;

(三)根据本行政区域内制定计划和进行管理的需要,搜集、整理、提供基本统计资料,对本行政区域内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统计预测和统计监督;

(四)审查本行政区域内各部门的统计调查计划和统计调查方案,管理本行政区域内各部门制发的统计调查表;

(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检查、审定、管理、公布、出版本行政区域内的基本统计资料;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定期本行政区域内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的统计公报;自治州、县、自治县、市、市辖区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按照本级人民政府的决定,本行政区域内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的统计公报;

(六)组织指导本行政区域内各部门、各单位加强统计基础工作建设,加强统计教育、统计干部培训和统计科学研究工作;对本行政区域内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干部和乡、镇统计员进行考核和奖励。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受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的双重领导,在统计业务上以上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的领导为主。

第二十四条乡、镇统计员执行乡、镇综合统计的职能,履行下列职责:

(一)完成国家统计调查和地方统计调查任务,执行国家统计标准,执行全国统一的基本统计报表制度,执行统计法规和统计制度,监督检查统计法规和统计制度的实施;

(二)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搜集、整理、分析、提供和管理本乡、镇的基本统计资料;

(三)组织指导本乡、镇各有关单位、人员加强农村统计基础工作建设,健全本乡、镇的统计台账制度和统计档案制度,组织乡、镇以下的统计业务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统计法》等有关规定和统计工作的需要,设置专职的或者兼职的统计员,建立健全乡、镇统计信息网络。乡、镇统计员和乡、镇统计信息网络在统计业务上受县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的领导。

村的统计工作,由村民委员会指定专人负责,其在统计业务上受乡、镇统计员的领导。

第二十五条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的统计机构或者统计负责人执行本部门综合统计的职能,履行下列职责:

(一)组织指导、综合协调本部门各职能机构(包括生产、供销、基建、劳动人事、财务会计等机构)的统计工作,共同完成国家统计调查、部门统计调查和地方统计调查任务,执行统计法规和统计制度,监督检查统计法规和统计制度的实施;

(二)制订本部门的统计工作现代化规划、统计调查计划和统计调查方案,组织指导本部门及其管辖系统内企业事业组织的统计工作,加强统计队伍和统计基础工作建设;

(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上级领导机关和本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报送和提供本部门的基本统计资料,会同计划和其他有关职能机构对本部门执行政策、计划和经营管理效益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统计预测和统计监督;

(四)管理本部门制发的统计调查表和基本统计资料;

(五)会同本部门的人事教育机构,组织指导本部门的统计教育和统计干部培训;对本部门统计人员进行考核和奖励;加强本部门统计科学研究工作。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统计机构的设置,应当根据实际需要,本着精简、效能的原则,依照《统计法》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六条企业事业组织的统计机构或者统计负责人执行本单位综合统计的职能,履行下列职责:

(一)组织指导、综合协调本单位各职能机构和下属机构的统计工作,共同完成国家统计调查、部门统计调查和地方统计调查任务,制订、实施本单位的统计工作计划和统计制度,执行统计法规和统计制度,监督检查统计法规和统计制度的实施;

(二)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报送和提供统计资料,对本单位计划的执行情况和经营管理的效益,进行统计分析和统计监督;

(三)管理本单位的统计调查表和基本统计资料;

(四)会同本单位有关职能机构完善计量、检测制度,建立健全原始记录、统计台账和核算制度。

企业事业组织的统计机构或者统计负责人在统计业务上,受所在地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或者乡、镇统计员的指导。

中小型企业事业组织不单设统计人员的,可以指定人员专门负责统计工作。

第二十七条统计负责人,是指代表本部门或者本单位履行《统计法》规定职责的主要责任人员。不设统计机构的,一般应当由具备相当统计专业技术职务条件的人员担任统计负责人。

第二十八条各地方、各部门、各单位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工作需要,设置统计专业技术职务。

第二十九条具有统计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的调动,应当分别征求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统计机构或者统计负责人的意见;其中,具有中级以上统计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的调动,应当征得上级统计机构的同意。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主要负责人的调动,应当征得上一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的同意。乡、镇统计员的调动,应当征得县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的同意。

各部门和企业事业组织统计负责人的调动,应当征求上级主管部门和所在地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的意见。

第三十条国家统计局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应当有计划地对统计人员进行培训,加强对统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国家统计局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增加和补充统计人员,应当从具备统计专业知识的人员中选调。

第五章奖励和惩罚

第三十一条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各部门、各企业事业组织,应当依照国家或者企业事业组织的规定,对有下列表现之一的统计人员或者集体,定期评比,给予奖励:

(一)在改革和完善统计制度、统计方法等方面,做出重要贡献的;

(二)在完成规定的统计调查任务,保障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及时性方面,做出显著成绩的;

(三)在进行统计分析、统计预测和统计监督方面,有所创新,取得重要成绩的;

(四)在运用和推广现代信息技术方面,取得显著效果的;

(五)在改进统计教育和统计专业培训,进行统计科学研究,提高统计科学水平方面,做出重要贡献的;

(六)坚持实事求是,依法办事,同违反统计法规和统计制度的行为作斗争,表现突出的;

(七)揭发、检举统计违法行为有功的。

奖励分为:通令嘉奖、记功、记大功、晋级、升职、授予荣誉称号,并可以发给奖品、奖金。奖金按照国家或者企业事业组织的规定在有关经费中开支。

第三十二条下列行为,属于《统计法》第二十七条第一款所称情节较重的违法行为:

(一)虚报、瞒报、伪造、篡改统计资料数额较大或者占应报数额的份额较多的;

(二)虚报、瞒报、伪造、篡改或者拒报统计资料,二年内再次发生的;

(三)虚报、瞒报、伪造、篡改、拒报或者屡次迟报统计资料,被责令改正而拒不改正的;

(四)虚报、瞒报、伪造、篡改、拒报或者屡次迟报统计资料,造成严重后果或者恶劣影响的;

(五)在接受统计检查时,拒绝提供情况、提供虚假情况或者转移、隐匿、毁弃原始统计记录、统计台账、统计报表以及与统计有关的其他资料的;

(六)使用暴力或者威胁的方法阻挠、抗拒统计检查的;

(七)国家统计局依法认定的其他行为。

第三十三条企业事业组织有《统计法》第二十七条第一款所列违法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或者国家统计局派出的调查队予以警告,并可以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

个体工商户有《统计法》第二十七条第一款所列违法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或者国家统计局派出的调查队予以警告,并可以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

统计法范文第5篇

1、切实提高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按照《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的要求,把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提升依法统计水平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统计法制工作,切实提高统计部门依法管理统计工作的能力,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统计改革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为全区统计工作的开展提供法治保障。

2、切实加强对统计法制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由统计部门主要负责人牵头的依法统计领导协调机制,统一领导本地区、本系统推进依法统计工作开展,建立健全组织指导、考核奖惩、督促检查等工作制度。

3、切实发挥统计法制工作的规范引导和支撑保障作用。认真研究实施企业一套表、联网直报环境下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明确统计法制工作思路和基本要求,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为四大工程建设保驾护航。

二、深入开展法制宣传,增强统计法律意识

1、研究制定计划,确保统计普法工作扎实推进。按照区统计局、区司法局关于转发《宿迁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宿迁调查队、宿迁市司法局<关于认真做好2011-2015年全市统计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通知>的通知》(宿区统[2011]15号)精神,制定年度普法工作计划,明确宣传工作内容,确定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强化职责、要求和保障措施,确保统计“六五”普法工作的顺利实施和扎实推进。

2、多种形式并用,积极开展统计普法宣传活动。充分利用纪念新中国政府统计机构成立63周年、开展重大统计调查项目、实施重要统计改革等重大事件,以及“12.4”、“12.8”等全国法制宣传日、中国统计开放日和《统计法》颁布日、修订日、实施日等重要时点,上下联动,内外配合,组织开展普法宣传活动。

3、创新宣传方式,不断拓展统计普法领域范围。通过发放宣传材料、张贴标语、召开座谈会、制作专栏、组织竞赛、广场等方式组织开展统计法制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体以及学习培训,大力推进《统计法》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进一步拓展普法范围,引导社会公众自觉遵守统计法,维护自身在统计工作中的合法权益。

三、加强统计执法力度,提高执法综合效能

1、组织开展专项执法检查。结合“企业一套表”的组织实施,开展以服务业、工业生产、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开发等专业为重点的统计检查,针对“三上”企业及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迟报、拒报统计资料进行专项整治,切实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依法保障“四大工程”顺利实施。

2、强化对基层统计工作的监管。确保乡镇(街道)、开发区统计队伍稳定,加强统计调研、统计考核,进一步健全完善乡镇(街道)、开发区统计数据质量审核、评估和检查等管理制度,不断强化统计数据质量意识,着力推进统计诚信建设。

3、严肃查处统计违法违纪案件。坚持统计检查和统计调研相结合,进一步加大统计检查工作力度,对屡次迟报、拒报或提供不真实、不完整统计资料等统计违法违纪行为进行严肃查处,对情节严重的统计违法违纪案件,要公开曝光并依法追究责任,进一步树立统计法律权威。

四、夯实统计基础,提升制度执行能力

1、加强执法队伍建设。要加强统计执法人员业务培训工作,积极组织统计执法人员参加省、市组织的各项统计法制、业务培训,努力提高统计执法人员业务素质和新形势下做好统计法制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地发挥统计法制在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统计工作的保障作用。

2、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着力抓好依法行政各项配套制度的贯彻落实,加强重大行政决策的合法性审查,建立和健全政务信息公开、行政权力阳光运行、自由裁量权基准动态更新工作机制,进一步规范统计行政行为,接受社会监督。

3、加强执法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统计执法机构和专职执法人员组成的执法体系,努力提升统计执法监督能力;要完善和健全统计执法检查人员日常培训工作机制,做好执法检查证的换发、核发工作;要完善执法案卷评查制度,开展案卷评查和评讲,提高办案质量。

统计法范文第6篇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制度建设,积极推进依法行政

(一)进一步健全推进依法统计的领导体制和机制,建立由主要负责人牵头的依法统计领导协调机制,领导本地区推进依法统计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统计法制工作考核办法》,建立健全组织指导、考核奖惩、督促检查等工作制度。

(二)树立统计执法机关形象、提高统计工作权威,维护统计工作秩序、改善统计工作环境,把统计法制工作当作一项事关全局的基础性工作来抓,使依法统计真正成为广大统计人员共同的责任。

(三)切实增强政府统计人员特别是统计领导干部依法统计的意识和能力,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提高依法统计水平,带头学法、尊法、守法、用法,切实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统计改革发展中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能力。

二、采取有力措施,努力提高统计法制宣传教育的水平

(一)积极与司法部门联合开展统计法的学习宣传。今年,省委普法办已将新统计法列入全省“六五”普法宣传学习规划,各县要结合当地实际,积极组建普法领导机构,加强与司法部门联系,打造学法、用法、守法的良好氛围。

(二)针对不同调查对象,采取不同方式,有重点的开展普法宣传,并层层加以落实。继续加强统计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特别是加大新法新规的学习宣传。着力提高领导干部依法管理、依法支持统计工作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其法律素质和依法行政能力。特别要加强对新出台或者新修订的统计法律法规的学习,依法维护统计工作的严肃性,切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同时,加大对外宣传的力度,让社会公众知法、懂法、守法,认真履行统计调查对象的义务,改善和提高其配合政府统计调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

(三)切实加强统计法制建设,密切法制与业务工作的联系。离开了统计业务工作,统计法制工作就会失去目标和生命力;离开了统计法制工作,统计业务工作就缺乏有力的保障。统计法制工作与中心业务相结合,是统计法制工作取得成效的关键环节,服务服从于统计工作大局,是统计法制工作的根本出路。要利用统计工作会议、统计专业会议及各种普查,把《统计法》的学习宣传融入其中。要以四大工程建设为重点,以推进规范统一、改革创新、公开透明为主线,着力促进普法工作与统计业务工作的紧密结合,努力提升普法效果。要把统计普法渗透到统计报表布置、统计业务培训、统计资料、统计咨询服务及统计执法检查过程中。要把握时机开展重大普法活动,要充分利用统计法律、法规、规章的颁布日、修订日、实施日等特殊时机,充分利用“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活动。

三、加强统计监督检查,严肃查处统计违法行为

(一)加强对乡镇统计站依法统计和依法调查的指导检查力度,进一步加大统计法制巡查工作,建立长期监督机制。针对2010年大检查和巡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事后监督检查,对统计违法违纪行为查处情况采取“回头看”,通过巡查进一步强化指导,督促改进。

(二)加大统计数据质量的检查力度。适时开展统计执法检查,重点查处行政领导非法干预统计数据、统计人员参与弄虚作假行为,要认真查处非法统计调查、非法提供或者泄露统计资料、非法公布或使用统计资料的违法行为。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对统计基本单位的专项巡查或检查活动,对名录库中的单位进行认真地核查,确保基本单位名录库不重不漏、真实准确。要开展对联网直报企业的检查,确保联网直报的操作规范。要以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贸易、房地产开发等专业数据为重点进行监督检查,进一步净化统计工作环境。

(三)加强对企业统计基础工作的督导。要督促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原始记录和统计台账,建立健全统计资料的审核、签署、交接、归档等管理制度,配备具有统计从业资格的人员,从事统计工作,强化统计工作责任,促进企业统计工作的规范化。要通过执法检查,加强对企业的统计业务指导,规范指标填报,严格报表审核,确保源头统计数据质量。

(四)严肃查处统计违法行为。加大直接查办案件的力度,严肃查处在统计上弄虚作假的行为。州统计局要直接查办在全州有重大影响的统计违法案件,并积极指导下级统计机构的案件查处工作。各县统计局要加强查办统计违法案件工作,按质按时完成及上级局交办的案件,保证处理到位。

(五)进一步完善执法工作制度,规范统计行政处罚自由裁量的规则,进一步规范自由裁量权的行使。要完善统计违法案卷评查制度,通过案卷评查,找出不足,进一步提高统计行政处罚案件办理质量和水平。要建立和完善案件通报制度,加大对典型违法案例的公开曝光力度。要积极拓展执法领域,要针对不同的执法内容,努力创新执法方式,提升执法效能。

(六)加大执法工作保障力度。各县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支持,建立专门的统计执法机构和县级专职执法人员组成的执法体系,充实执法检查力量,加大执法投入,为案件查处提供必要的条件。

四、依法监督统计行政审批管理工作

州局要进一步加强对各县的督促指导,各县要认真贯彻执行《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办法》和《行政许可法》,进一步规范统计行政审批等各项工作。

五、加强法制队伍建设,提高统计法制工作能力

(一)强化对新统计法的学习、深刻理解新设置的统计违法行为及对违法性质的认定,正确应用法律法规,不断提高执行法律法规的能力。一是要进一步发挥法制工作机构在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统计方面的骨干、参谋和助手作用,促进本地区统计工作依法开展。二是要认真研究统计执法工作,积极查办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敢于执法,善于执法,不断提高查办案件的能力。三是要认真研究基本单位名录库管理、实施联网直报、推行企业一套表制度及报表签收制度执行中产生的各种法律问题,努力提高新形势下做好统计法制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二)进一步树立全员参与执法的观念,推动统计法制工作的有序开展。全员参与、形成合力,是推动统计法制工作有力保障,积极依靠全局乃至全系统的力量,分工协作,群策群力,充分调动广大统计人员特别是专业人员积极参与统计立法、普法和执法活动,进一步壮大统计执法力量,使统计执法与业务工作结合得更加紧密,执法效果得到巩固和提高。要认真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强化法规机构督促指导,逐步做到各专业直接查办案件。

(三)充实统计法制机构人员和加强队伍建设。进一步充实统计执法力量,使法制队伍与新时期承担的职责和任务相适应。要加大对法制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的培养、使用和锻炼力度,造就一支政治素质高、法律素养好、工作能力强的法制队伍。要在积极探索和总结统计执法培训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培训制度,重点从执法技巧和执法程序上加强培训,切实提高执法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加强统计行政复议工作,切实提高执法监督水平

行政复议是政府履行层级监督的重要法律制度,也是妥善解决行政争议、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行政复议制度的建立,旨在通过行政机关内部层级监督的法律程序,公平、公开、公正、理性地把行政纠纷化解在行政机关内部。通过统计行政复议工作,是维护调查对象合法权益,及时纠正下级统计机关不正当的具体行政行为,保障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能力,依法、公正、高效地办理行政复议案件。

统计法范文第7篇

一、继续推进依法统计工作,提高统计工作法治化水平

(一)建立健全依法统计的领导体制机制。全市统计系统要充分认识全面推进依法统计的重要性,切实将其作为一项全局性、战略性、基础性工作抓紧抓好。严格依照《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坚持由主要负责人牵头的依法统计领导协调机制,健全组织指导、考核奖惩、督促检查等制度,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二)大力提升依法统计的意识和能力。广大统计人员要积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牢固树立依法统计理念,始终恪守职权法定原则,自觉养成依法办事习惯,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统计改革、推动统计发展、化解统计矛盾、维护统计秩序,创造统计工作更加规范、有序、透明、高效的工作环境。

二、扎实开展“六五”普法工作,努力营造良好工作环境

(一)继续开展统计“六五”普法工作。要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制定完善普法年度计划。各统计站要积极组织统计普法骨干参加各类培训工作。

(二)围绕统计业务工作做好普法宣传。围绕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着力促进普法工作与统计业务工作的紧密结合,努力提升普法效果。要把统计普法渗透到统计报表布置、统计业务培训、统计资料、统计咨询服务及统计执法检查过程中;要突出抓好“三上”企业和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单位负责人、统计人员的普法教育,努力提高广大企业对统计工作的支持配合程度,为推进“四大工程”建设提供法制保障。

(三)把握时机开展重大普法活动。要充分利用《统计法》颁布30周年、开展经济普查等重大活动,以及“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等重要时点,上下联动,内外配合,通过召开座谈会、举办知识竞赛和演讲比赛、征集书画作品、开展夏令广场普法宣传等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系列宣传活动,大力提高社会公众对统计工作的支持配合程度。

三、强力推进统计执法检查,保障统计源头数据质量

(一)突出查办企业“一套表”联网直报中的统计违法行为。要继续将“四条红线”执行情况作为统计执法检查的重中之重,坚决查处统计违法行为,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严格依法依纪处理相关责任人,努力排除对企业源头数据的各种干扰,保障企业独立真实报送数据。

(二)切实加强统计专项执法检查。要围绕基本单位名录库、“三上”企业的基础工作、工业、投资、能源和服务业统计、统计人员持证上岗情况等主动地、有计划地开展统计专项执法检查,为建立健全统计数据质量控制体系、完善统计数据质量评估机制提供重要依据。

(三)认真做好经济普查执法工作。要高度重视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执法工作,将其作为保证普查顺利实施的重要措施。及时组建普查执法机构,健全普查执法工作机制,设立普查举报电话、邮箱等。根据三经普的特点,研究确定普查执法工作的内容和方式,尽早做出工作部署。

(四)建立统计执法考核制度。要制定具体明确的统计执法检查计划,确保全年立案查处各类统计违法案件30起,其中经济处罚(批评、警告)案件10起。各统计站要有具体明确的统计执法检查计划,彻底扭转执法不力甚至执法空白的局面。

(五)建立统计违法案件通报和曝光制度。按照省和市统计局的要求,建立统计违法案件通报制度,定期通报或曝光典型的统计违法案件。

(六)加大对上级统计部门转办、督办案件的查处力度。要积极配合上级统计部门做好统计违法案件的查处工作。

(七)发挥统计执法的服务功能。要适应建设服务型统计的要求,将服务理念贯穿统计执法全过程。继续推行并不断完善统计法律事务告知制度,使广大调查对象明确自身的权利和义务。加强对企业的业务指导,推动企业依法设置原始记录、统计台账。认真做好对被检查地方、被处罚单位的回访指导工作,巩固执法成果。加强正面教育和宣传,树立统计守法先进典型,引导和鼓励企业诚信统计。

(八)加强对统计执法行为的监督。要严格执行统计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行使标准,积极开展案件评查工作,严格执行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认真实施立案、结案报告制度和重要统计违法案件备案制度,不断强化对日常执法工作和办案质量的监督检查。

四、建立健全统计法规制度,夯实统计法制工作基础

(一)配合上级局做好统计法规制定修订工作。今年,国家统计局将开展对《统计法实施条例》的审核论证和《民间统计调查管理条例》的调研论证工作,要进行《统计执法检查规定》修订和提出统计活动管理办法等。《省统计管理条例》的修订工作也被省里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市镇两级统计系统要积极为国家、省一系列统计法规的制定、修订工作建言献策,认真做好各项征求意见工作。

(二)加强规范性文件的审查和备案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省行政程序规定》,对制定的各项规范性文件进行严格的合法性审查,坚决杜绝超出法定权限或违背法律法规规章的现象,保障法律制度的统一性和严肃性。要将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及时向本级政府和上级统计机构报送备案。

(三)全面提高统计执法人员法律素养和执法技能。各统计站要积极参加政府法制部门和上级统计部门主办的普法、执法骨干培训班。通过培训,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适应新时期需要的,忠诚法律、作风过硬、业务精湛、敢于执法、善于执法的统计执法队伍。

统计法范文第8篇

一、加强领导,推进依法行政

1、成立县统计法制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局长负责制,局分管领导具体抓,专业负责人全力抓的责任制度。把依法统计法制工作作为当前的一项全局性中心工作来抓,采取有力措施,提高了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提高了统计数据质量。

2、制定统计行政执法责任制。明确行政执法职责,在完成梳理统计行政执法依据,分解统计行政执法职权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行政执法责任;健全和完善行政执法考核机制;建立案件审议小组,推行案件处理的集体研究制度;加强统计行政许可工作,提高服务质量。

二、认真做好统计法制宣传工作

按照统计“六五”普法规划,制定年度普法工作计划。针对不同的普法对象,确定不同的普法内容,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统计普法工作。

1、深入开展《统计法》宣传工作。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广泛宣传统计法律法规知识。一是在电视台滚动播放统计宣传口号;二出动宣传车巡回宣传;三是印刷宣传资料,广泛散发宣传;四是悬挂横幅80多条;五是在LED屏播放宣传标语不断提升统计法规知晓率;六是利用3.8(妇女节),3.15(消费者权益日),12.4(统计法颁布日),12.8(宪法颁布日),等多次上街宣传。

2、建立领导班子和干部学法制度。认真贯彻《省统计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各级统计局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统计能力的意见》,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建立统计系统领导干部法律知识考核制度,坚持和完善领导学法制度,并将学法情况作为统计系统公务员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2016年,领导班子集体学习法律、法规12次。

3、举办《统计法》知识讲座,宣传法律、法规知识。2016年,我局举办《统计法》知识讲座培训班,参加人员121人,通过培训使基层统计人员能学法、懂法、守法。

4、印发《统计法》和《国家统计局10号令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办法》宣传单,宣传《统计法》和《国家统计局10号令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办法》。上半年,印发了《统计法》和《国家统计局10号令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办法》宣传单1000份。

三、开展统计执法检查,依法查处统计违法行为

年初,我局对统计执法工作进行了认真研究部署,不断完善统计执法基础工作,加大统计执法检查力度,依靠法制手段推进统计改革,维护统计数据的真实性。

1、抓好专业法制基础工作。做好统计继续教育和统计从业资格培训和考试工作。超额完成统计从业人员报名考试工作。

2、开展统计执法。局统计执法人员对全县部分企事业、及行政单位进行统计法制工作专项检查,把检查的情况向局领导汇报,对有统计违法的单位列入案源,组织力量按法律程序进行查处。统计执法严格按程序办事,做到从检查、立案、调查、处理、结案全过程行为规范。进行了统计执法检查25个单位。通过检查发现有统计违法行为的5个单位,立案查处5起,结案5起,其中通报批评2起,警告并罚款3起,罚款1.8万元。有力的纠正了个别单位在统计数据上弄虚做假的违法行为,增强了基层统计人员的法制观念和工作责任心。

四、今后努力方向

1、加大统计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通过各种途径来提高领导干部和广大统计员的统计法律意识,牢固树立统计法制观念,在社会上营造一个依法统计的良好工作氛围。

2、按照年初安排,继续做好统计执法工作,为统计业务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统计法范文第9篇

深入开展统计普法宣传,年全区统计法制工作依照全市统计工作会议的安排。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不时提高执法效能,为全区统计改革与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和法制保障。

一、建立完善街乡统计法制工作考核制度

结合我局开展修订《区街乡统计工作考核方法》工作,1依照市统计局《关于修订区县统计业务工作考核方法的通知》津统【7号文件要求。把“统计法制工作”内容列入《街乡统计工作考核方法》中,将统计普法、统计执法检查、统计从业资格认定与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作为统计法制工作考核的主要内容,进一步加强街乡统计法制工作,推进依法行政,确保统计资料的及时、准确和完整。

二、继续抓好新《统计法》学习宣传工作

进一步提高社会公众统计法律意识。结合开展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有力时机,2继续深入开展新《统计法》统计违法违纪奖励条例》宣传贯彻活动。充分利用各种会议、培训机会,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统计工作者、企业法人以及广大公民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

掀起年度普法高潮,3积极参与全区统一组织的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和“12.8统计法》公布纪念日宣传活动。继续利用《今日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等媒体广造声势、扩大社会影响面。为依法统计发明良好的社会环境。

动员各街乡(功能区)及区直综合单位,4抓好街乡(功能区)统计普法工作。制定年度普法工作计划。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统计普法宣传,加大对各村(居)委会及企事业统计人员的法律知识学习培训力度,鼓励、支持各街乡及村居委会自行开展有特色的普法活动,增加统计普法经费投入,确保统计普法宣传取得效果。

把新《统计法》和相关法律法规列入年内召开的统计年报会议和布置专项统计业务工作会议上的必讲内容,5认真落实统计普法与开展统计业务工作相结合的宣传制度。不时丰富普法宣传内容。扎实做好统计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认真做好统计“五五”普法考核验收工作。6依照市统计局统计普法考核验收工作要求。

三、加大统计执法检查力度。

为统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做好执法保证。全年计划检查70家企事业单位,7认真贯彻落实新《统计法》和《统计违法违纪奖励条例》严厉查处统计违法行为。检查工作从4月初开始至10月底结束,对在执法检查中查出的各种统计违法行为,区统计局将严格依照新《统计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认真进行处置,对典型统计违法违纪案件将予以曝光,更好地发挥“查处一案、教育一片”社会效果。

圆满完成市统计局安排的各项执法检查任务。8积极配合市统计局开展全市统计执法大检查工作。

四、搞好统计执法队伍培训、统计从业人员资格认定和统计继续教育工作

统计法范文第10篇

一、指导思想与工作原则

(一)指导思想

第五个五年统计法制宣传教育(以下简称统计“*”普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我市“十一五”规划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以及建设法制南平的总体部署,按照依法治国方略和依法治市的要求,坚持法制教育,增强普法实效,推进法治实践,全面推进依法统计,为统计工作内创和谐、外树信誉、优质服务和全面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和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工作原则

1、坚持服务大局原则。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统计工作大局,安排和落实统计法制宣传教育各项任务,服务于统计改革和建设,服务于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建设,服务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坚持以人为本原则。从社会公众和统计调查对象的法制需求与实际出发,提高统计法制宣传教育的有效性;关注和研究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依法做好释疑解惑工作,在服务群众中教育群众,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3、坚持求真创新原则。在总结过去法制宣传教育经验的基础上,适应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的形势,适应新时期统计工作的发展变化,与时俱进,创新载体、创新手段、创新形式,努力拓展统计法制宣传教育的深度与广度,切实增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实效性。

4、坚持分类指导原则。要根据不同对象、不同阶段、不同情况,确定不同的统计法制宣传教育内容,因人施教、因时施教、因地施教,提高统计法制教育的针对性。

5、坚持齐抓共管原则。要在各级党委、人大、政府的统一组织领导下,坚持条块结合,实行联合互动,形成工作合力。省、市、县统计部门上下协力,充分发挥积极性,齐抓共管。

二、总体目标与主要任务

(一)总体目标

统计“*”普法的总体目标是:通过深入扎实的统计法制宣传教育和法治实践,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统计法制观念、广大统计工作人员的法律素质和全社会的统计法律意识;增强统计机构公职人员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增强统计部门依法治理的自觉性,提高科学决策、依法管理和服务社会的水平。

(二)主要任务

统计“*”普法的主要任务是:

1、进一步学习宣传宪法,努力提高法律意识。学习宣传党和国家关于民主法制建设的理论、方针、政策和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法规,广泛开展以“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为主要内容的法制宣传教育,注重培养广大统计人员的国家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以及权力与职责统一、权利与义务统一的现代法治观念,增强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自觉性。

2、紧密结合统计工作的重大部署,深入学习宣传统计法。扎实开展“视统计信誉为生命”等统计法制宣传教育主题活动,大力推进统计法制宣传教育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使全社会了解统计法、遵守统计法,为推进依法统计、科学统计、阳光统计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3、坚持普法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统计。以统计法制宣传教育为基础,以依法行政、依法统计为目标,坚持学法用法相结合,法制教育与法制实践相结合,运用统计监督检查等方式,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依法治理工作,努力提高市、县统计机构依法行政水平。

三、重点对象与基本要求

统计“*”普法的对象包括所有与统计活动有关的人员。重点对象是:地方、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和分管统计工作的领导干部,市、县统计机构的领导干部和统计工作人员,承担经常性统计任务的调查对象及其统计人员。

(一)积极组织地方、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和分管统计工作的领导干部认真学习《统计法》和统计知识,使他们明确自身在统计活动中的责任,充分认识统计工作在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中的重要作用,牢固树立依法管统计、依法用统计的观念,依法设立统计机构,设置统计人员,积极支持统计机构、统计人员依法独立行使统计调查、统计报告和统计监督的职权,为保障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提供有力支持,为贯彻执行统计法、查处各种统计违法行为提供坚强后盾。

(二)统计机构的领导干部和统计工作人员要重点学习和掌握《统计法》和依法行政理论,牢固树立依法统计、科学统计、阳光统计的理念,牢固树立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究的观念,牢固树立以维护统计信誉为荣、以损害统计信誉为耻的观念,坚决抵制和排除对统计数据的干扰,做遵守《统计法》、执行《统计法》的表率。要学会运用《统计法》管理各项统计工作,切实保障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在统计活动中的合法权益,着力提高依法行政和依法统计的能力。

广大统计法制工作人员要带头学法用法,真正树立依法行政、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的思想,真正树立公正执法、规范执法、文明执法的观念,进一步提高知法、守法、用法、护法的能力与水平,推行统计执法责任制,确保统计法的正确实施。

(三)承担经常性统计任务的调查对象及其统计人员要进一步提高统计法律意识,自觉遵守《统计法》,依法准确、及时提供统计资料,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各级统计机构要把统计法制宣传教育融入到各项统计调查工作中,引导广大统计调查对象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更好地支持配合统计工作。

四、阶段区分与实施方法

统计“*”普法从20*年开始至20*年结束,共分三个阶段组织实施。

(一)宣传发动阶段:20*年。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成立统计“*”普法领导机构。市统计局成立全市统计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局主要领导任组长、其他局领导任副组长,办公室、政策法规科、综合科、监察室等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政策法规科,负责全市统计普法和依法治理的日常指导工作。县级统计局要在11月底前,成立普法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

2、制定统计“*”普法规划。要根据《福建省统计法制宣传教育第五个五年规划》、《全市法制宣传教育第五个五年规划》和本《规划》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制定适合自身特点的统计“*”普法规划。各县(市、区)统计局制定的统计“*”普法规划应于20*年12月*日前,报市统计局备案。

3、启动统计“*”普法动员部署工作。结合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的宣传和“12.4”全国法制宣传日,进行统计“*”普法的动员和部署,启动宣传发动工作,为统计“*”普法开好头,起好步。

4、编写普法宣传资料。市统计局将从实际出发,编发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的统计“*”普法资料。

(二)组织实施阶段:20*年至20*年。主要任务是:

1、制定年度统计法制宣传教育计划。市、县统计机构每年根据普法规划和统计中心工作制定年度法制宣传教育计划,积极组织各种形式的统计法制培训和宣传教育活动,扩大统计法的社会宣传。加强媒体法制宣传工作,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的法制专栏、专版、专题节目等形式,开展统计法制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南平市统计信息网、政务公开网等,办好法制宣传教育栏目。

2、建立健全统计“*”普法的各项工作制度。一是根据国家、省统计局的要求,落实统计普法合格证制度;二是加大对统计普法工作的指导力度,实行统计普法形势分析与交流制度;三是加大对统计普法工作投入,建立统计普法人财物保障制度;四是加大对统计违法案件的曝光力度,落实统计违法案件定期通报制度;五是加大对统计“*”普法工作的检查,建立考核与奖惩制度。

3、培训统计法制宣传教育骨干。做好统计“*”普法法制宣传教育骨干的配备与培养工作,积极组织市、县统计机构统计法制宣传教育骨干参加国家、省局的培训,确保市、县统计局至少有一名统计法制宣传教育骨干。

4、积极开展对地方、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和分管统计工作的领导干部的统计法制宣传。要采取各种办法,积极推进市、县(区)领导干部学习《统计法》。根据省委组织部、省委党校、省行政学院和省统计局《关于加强各级领导干部统计知识特别是统计法学习培训工作的通知》(闽统〔2005〕综86号)文件精神,统计法作为党校、行政学院的教学内容今年已在我市及各县(市、区)全面启动,今后几年将继续坚持和落实。

5、加大对市、县统计机构领导干部的普法力度。落实党组中心组集体学法制度,把统计法律法规作为党组中心组的学习内容,每年安排1-2次。加强对统计机构工作人员及统计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坚持统计普法教育与统计岗位知识培训及业务培训相结合,坚持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市、县统计机构每季安排集中学习不少于1天,统计人员每年自学时间不少于50个小时,进一步提高统计机构工作人员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能力,提高自身法律素质,培养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侵权须赔偿的观念。加强对统计法制工作人员的培训,积极组织市、县统计法制工作人员参加省处开展的法制业务培训,在每年的统计法制工作会议中开展业务培训,努力提高依法行政、依法办案的能力水平。

6、深入开展以承担经常性统计任务的调查对象及其统计人员为重点对象的宣传教育,把统计法制宣传教育融入统计工作和统计服务的全过程。紧密结合农业普查、经济普查、人口普查等重大统计活动,采取看得见、听得懂、记得住的表现形式,积极开展统计法制宣传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的“六进”活动,切实提高全社会的统计法律意识。近段,要结合农业普查入户调查,宣传《全国农业普查条例》,把调查过程作为统计普法和农普宣传的过程,解除农民的各种疑虑,提高报表的填报质量。把好基层统计人员“入口关”,结合统计从业资格培训,宣传普及统计法和统计知识。坚持惩罚与教育相结合,在统计执法检查的同时,向当事人宣讲统计法律知识,促进其主动纠正统计违法行为,自觉遵守统计法。要将统计法制宣传教育纳入统计监督检查的内容。要加大对典型统计违法案件的曝光力度,以案说法,提高统计法的震慑力。

7、每年“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和12月上旬全国统计法制宣传旬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形式多样的统计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扩大影响,营造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8、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建立执法责任制、执法公示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建立统计执法质量考核评议与案卷评查制度,建立健全行政许可、行政审批、规章制定、行政复议、行政应诉、政务公开等制度,保障各项工作有序推行。

(三)考核验收阶段:20*年

根据《福建省统计“*”普法考核验收办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南平市统计“*”普法考核验收办法》,在考核验收的基础上,组织评选、表彰统计“*”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五、组织领导与保障

(一)加强对统计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领导,把统计法制宣传教育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精心组织实施。健全工作机构,明确领导职责,协调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统计法制宣传教育的工作机制,精心组织。严格考评,确保法制宣传教育各项任务的落实,确保统计“*”普法不走过场。

上一篇:英国文化范文 下一篇:统计数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