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援服务范文

时间:2023-10-26 16:37:05

救援服务

救援服务篇1

备注:1.车龄在8年以内(含8年)可无限次免费使用所有服务。

2.这些服务不适用于以营运为目的的车辆,且覆盖了全国大部分城市和区。

3.车辆维修期间,免费3天以内标准4星酒店住宿。或提供回家交通费:1000公里以内――软席火车票或汽车票;超过1000公里――单 程经济舱票。服务均限本人。

4.维修结束后,免费提供取车交通费:(1000公里以内:软席火车票或汽车票;超过1000公里:单程经济舱机票,限1人)。

5.中国银行还提供以下服务:维修养护服务及年检提醒,全程监控服务,紧急口讯转达。

信息来源:各大银行官网和客服中心。详细情况以各大银行公布为准,其中招商银行目前已取消该项服务,但不排除后期再次推出的可能。

注:部分服务限于服务商覆盖范围之内。

中国银行此次当选白金客户最贴心的“护驾行”,可谓实至名归。该行道路救援服务覆盖了持卡人驾车途中汽车故障和交通事故两种可能的情况。服务的亮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亮点一:继续行程服务。

等候车辆维修期间,妥善安排持卡人的继续行程。当故障发生于持卡人居住地,报销返程的出 租车费;倘若事发地点离持卡人居住地较远且维修时间较长,免费提供标准四星级酒店住宿,或返程软席火车票、单程经济舱机票。这是该行此项服务为持卡人做出的最大贡献,也是最大的“亮点”。

亮点二:全天候电话医疗咨询、交通事故咨询、紧急医疗转运等等给力护驾救援措施。

亮点三:递送汽车备用钥匙服务、维修养护服务及年检提醒、全程监控服务、紧急口讯转达等服务更大 程度地满足了持卡人的另类服务需求。

救援服务篇2

南非的矿山救援工作有着悠久的历史。1924年成立的矿山救援机构,经过了88年的实践,因训练有素、装备精良、成绩突出而享誉国际矿山救援界。2000年,由南非矿山救援服务有限公司参与发起的国际矿山救援组织(IMRB)成立,南非成为首任主席国,南非矿山救援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被推选为国际矿山救援组织首任主席。2003年,首届国际矿山救援大会在南非举行。

南非矿山救援的发展历程

随着南非金矿业最为集中的白水岭地区金矿的蓬勃发展及金矿采掘向纵深发展,对灭火和救援的需求也随之加大。1924年,兰德矿山集团在约翰内斯堡建立了一所中央救援训练站,开始从矿工中挑选人员加以训练,作为救援队员。救援站的设施和救援队实际上逐渐为兰德地区的所有矿提供服务,后来服务又扩展到了德兰士瓦省(该省的部分地区就是如今的普马兰加省)的煤矿,甚至也被消防部门所采用。逐渐地,其他矿业集团也纷纷请救援训练站来为其训练队员。1946年起,训练站由德兰士瓦和奥兰治自由州矿业商会的专业管理委员会进行监管。

1961年,南非开设了韦尔科姆训练站,主要为奥兰治自由州和克莱克斯多普地区的金矿提供救援服务,服务的对象还包括开普省西北地区的金属矿。而东德兰士瓦(现在的普马兰加省)的煤田和金属矿的扩张,则促成了威特班克新训练站的成立。后来这个训练站在1982年被搬到了伊万德,以便给附近的金矿和煤矿就近提供设施服务。1925年,纳塔尔煤矿主联合会在敦提开设了一个救援站,为纳塔尔北部的煤矿提供紧急救援服务。1980年,南非关闭了约翰内斯堡救援站,在卡通维尔的德里方登金矿所在地建立了一个新的救援站。成为这一地区规模最大的救援站,它既对约翰内斯堡西边的金矿提供紧急救援服务,也对位于鲁斯腾堡地区的白金矿和铬矿提供紧急救援服务。敦提救援站于2001年8月关闭,夸瓦祖鲁纳塔尔省北部的所有矿山成员单位现在由伊万德救援站提供紧急救援服务。

1996年7月,南非的矿山救援机构迎来了重大变革。根据矿业协会区别对待的计划,救援训练服务组织变成了“自负盈亏”的公司,名称改为“南非矿山救援服务有限公司”。

南非矿山救援的体制机制

会员制

根据南非的《矿山健康与安全法》规定,南非的矿业公司的矿山救援队必须隶属于某个全国性的救援培训与服务机构,而南非矿山救援服务有限公司是南非目前唯一的这样的机构。因此,各个矿业公司必须成为南非矿山救援服务有限公司的成员单位,并缴纳会员费。

南非矿山救援服务有限公司的工作包括:训练抢险队员,使其熟练掌握规定的技能;提供专业的建议和咨询;提供并维护专业设备等。公司下设3个分站,分别为韦尔科姆训练站(为西北省和自由省的金属服务)、伊万德训练站(为主要产煤区普马兰加省的煤矿服务)以及敦提训练站(为纳塔尔省的煤矿服务)。整个公司的管理人员十分精干,仅有35名雇员,其中27名是直接与训练业务有关的教练与助手。

南非矿山救援服务有限公司的成员单位分为A级和B级。A级成员单位是指那些拥有自己的救护队的矿,在发生事故时,首先动用自己的救护队。如果需要,则通过南非矿山救护服务公司向邻近的矿请求救援队支援。B级成员单位是指那些自己没有救护队的矿,在发生事故时,会通过南非矿山救援服务有限公司向邻近的矿请求救援队提供服务。目前,南非矿山救援服务有限公司有成员单位113个,其中A级成员78个,B级成员35个。

经费来源

南非矿山救援服务有限公司是一家私营的非盈利性机构,政府没有拨给任何的经费,所有的运营经费均靠会员费。每年初,南非矿山救援服务有限公司根据上一年度的经费情况,提出新一年的预算,并把年度预算按照一定的比例分摊到各成员单位。会员费是根据矿山井下矿工的人数以及生产的矿石吨数按照一定的比率来计算的。

作为对缴纳会员费的回报,南非矿山救援服务有限公司按照各矿所缴纳的会员费,向各成员单位提供一定名额的免费人员培训,并对其下属成员单位的救援队使用的救援设备实行统一的维护管理,以及在进行救援时使用只有总部才有的一些特殊仪器和设备,如气体分析仪、被困人员定位仪、红外摄像仪等,以及使用救援钻机等专门设备。各个矿山成员单位的救援队员使用的防护设备等,均由各个矿自行购买,不在南非矿山救援服务有限公司的经费支出之列。

救援机制

根据南非法律规定,矿山一旦发生事故,组织抢救的责任人为该矿的控制室经理。控制室经理会在第一时间召集救援队,并通知南非矿山救援服务有限公司和矿产能源部。控制室经理统管整个救援行动,在了解灾情和制定救援策略后向救援队发出指令,开展救援行动。对于A级成员单位来说,控制室经理首先召集并指挥自己的救援队施救。而B级成员单位则通过南非矿山救援服务有限公司,从附近的矿调动救援队前来施救。到场的救援队(包括A级成员单位在矿难规模较大时通过南非矿山救援服务有限公司从附近的矿调动的增援救援队)交由发生矿难矿的控制室经理指挥。

如果矿难较为严重,南非矿山救援服务有限公司的人员会到场做技术咨询,提供的技术咨询,确保矿山控制室经理的指挥严格按照经过实践检验的程序,不会违反救援队行动的原则,比如救援队不能分散行动、要有支援小队才能派救援队下井救援等。但这些只是参考意见,做出决定的还是指挥矿难救援的控制室经理或矿主。如果救援行动失败或发生死伤事故,由矿山管理层负责,而救援队和南非矿山救援服务有限公司并不承担责任。

安全保障

南非的矿山救援队员参加了无数的矿山救援行动,为南非的采矿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几十年来,只有30名救援队员在执行救援任务时以身殉职,其中自1991年至2002年的11年间,南非的矿山救援队每年出动救援上千次,却无1人牺牲。

南非是如何确保救援队员安全的呢?严格的选拔条件是一个重要的因素。首先,在进入救援队之前,候选人必须经过严格的身体检查,而且每半年进行一次复检。在参加救援行动之前,还要进行检查,凡身体不适者不能参加救援行动。其次,为了保证有充沛的体力完成艰巨的救援任务,南非对救援队员的年龄也有严格的规定。只有满21岁才能加入救援队,而在年满46岁的第二天就必须离队。再次,救援队员必须有井下工作经验,而且性格必须冷静,能够和别人合作。最后,在成为正式救援队员前,必须经过体能测试。

此外,过硬的技术训练、严明的组织纪律、先进的技术装备、伤亡案例教育在确保救援队员安全方面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自愿性

南非的矿山救援队员全部是自愿者,这主要是3个方面的因素使然。

荣誉至上。南非的矿山救援队员人数很少,挑选时是在自愿报名的基础上由矿主选定。只有那些在自己的本职工作岗位上出类拔萃的人,才有可能成为救援队员,因此,能够成为救援队员是一种很高的荣誉。在矿山救援队服务满一定年限以后,救援队员可以获得南非矿山救援服务公司发给的纪念品,其名字可以刻在南非矿山救援服务有限公司总部墙上的铭牌上。一旦救援队员以身殉职,他们的名字便会刻在总部的英名榜上。

经济补贴。矿山救援队员平时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工作,一旦发生矿难需要出动救援,他们除了可以拿到原来工作岗位的工资以外,还能从发生矿难的矿里得到一定的补贴。

伤亡补偿。一旦在救援行动中遇难或伤残,救援队员除了获得原来工作的矿给他们买的正常保险补偿以外,还可以从南非矿山救援服务有限公司获得以下补偿:殉职者的家属一次性获得其基本年薪4倍的赔偿(免税);伤残者根据其伤残程度,可一次性获得一定数额的赔偿(免税)。

南非经验的借鉴意义

南非矿山救援体系有诸多鲜明的特点,其中,突出的特点是国家从法律层面规范矿山救护的有关要求,不介入具体工作,更不提供经费,完全由企业自主负担,处处体现、强化企业在安全生产工作上的主体责任。南非矿山应急体系建设的经验对全国矿山应急救援工作都有借鉴意义。

以黑龙江省为例。黑龙江省是全国重点产煤省之一,现有生产矿井875处,年生产能力约1.07亿t。目前,黑龙江省共建有4支救护大队、8支独立救护中队、1支四级资质救护队。其中,龙煤鹤岗分公司救护大队系部级矿山救援基地,龙煤鸡西分公司救护大队系部级矿山排水基地。借鉴南非的矿山救援经验,黑龙江省可以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矿山救援工作。

国家队和省级基地建设。党和政府对应急救援工作非常重视,从国家财政拨出专款建设7个国家队。龙煤控股集团公司鹤岗分公司救护大队为7个国家矿山救护队之一,我们要把救护队设施建好,把大型装备采购到位。

推进矿山救护队的企业化运作。黑龙江省13支专业矿山救护队中,8支是企业性质,已完全企业化保障,但5支地方政府矿山救护队是由当地政府组建的事业单位性质的救护队,人员是事业编制,经费主要由财政负担。推进这5支救护队队员的合同制工作,进而变成由政府监管、完全由煤矿企业成员缴纳服务费作为经费保障的准企业性质的矿山救护队。

继续推进矿山救援有偿服务工作。煤矿救护队是煤矿抢险救灾的特殊专业化队伍,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必要保证。自2008年开始,黑龙江省矿山救援开始实施有偿服务。黑龙江省是全国第一个由省物价局出文规范有偿服务协议的省份,有力推动了全国矿山救援有偿服务工作。

建立协调有序、反应快捷的调度体系。现在地方政府内部和大型国有矿山企业内部的应急救援调度是顺畅的,但是政企之间矿山应急救援还没有建立制度化的调度程序,某种程度上要依赖于行政指挥或者领导之间个人关系进行调度。

救援服务篇3

担纲应急救援的青春力量

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包括政府在内的任何一个公共组织的力量总是有限的,它无法单独满足应对灾难的所有需求。因此,有效地整合社会资源,充分发挥各种社会力量的能动性,是对紧急状态下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及时补充,应急志愿者和应急志愿者组织就起到了这样的作用。贵州省长期以来都十分重视志愿者及其组织在应急管理中的作用,在应急体系的安排中赋予他们重要使命,使他们成为政府机构之外的又一支重要应急力量,在紧急事态管理中越来越显现出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2008年初,贵州省遭遇了50年不遇的大范围凝冻天气,5000余名应急志愿者,投入到各种急、难、险、重抗灾任务中去,在抢险救援、医疗救治、卫生防疫、心理抚慰、物资转运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2008年5月12日,8级强震袭击汶川,25名由共青团贵州省委、贵州省志愿者协会招募的全国首支跨省青年医疗卫生志愿者赴四川抗震救灾,被团中央表彰为“抗震救灾英雄志愿服务集体”和“中国十大杰出志愿服务集体”。

2010年8月13日,“贵州省青年志愿者应急救援服务总队”在贵州省志愿者协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上宣告成立,标志着贵州省应急救援工作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2010年8月13日凌晨,四川省汶川等地的强降雨引发山洪泥石流,多处地震灾后重建地再遭重创。8月14日,刚从甘肃舟曲泥石流救灾现场抢险回到贵阳才一天的贵州省青年志愿者应急救援服务总队奔赴绵竹参与抢险救灾。

2011年1月,一场凝冻袭击了贵州省贵阳市白云区沙文镇靛山村,致使村民无法出行,生活用品出现短缺。贵州省青年志愿者应急救援服务总队派出10余名志愿者为村里因凝冻受困的群众挨家挨户送去了大米、饮用水、食用油等生活物资。

2011年6月6日,贵州省黔西南州望谟县突降暴雨,引发特大洪涝灾害,贵州青年志愿者应急救援服务总队的16位志愿者赶赴灾区参与救援,为当地抗洪抢险救灾作出了重要贡献。

2012年9月7日,距离贵州千里之外的云南彝良突发5.7级地震,9月8日凌晨0时,贵州省青年志愿者应急救援服务总队的13名队员从贵阳市白云区出发,开赴彝良,参加抢险救灾。

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市芦山县20日上午8点02分发生7.0级强烈地震,贵州省青年志愿者应急救援服务总队带着专业的救援设备及搜救犬赶赴灾区参与救援。

2013年7月13日,四川雅安石棉县发生特大山洪,400人失去联系。贵州省青年志愿应急救援服务总队直奔石棉,进入山洪暴发的草科乡参加抢险救灾。

自2002年贵州省率先在全国启动计生志愿者和禁毒志愿者行动以来,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逐渐完善,应急志愿者作为政府救援行动的补充,作为担纲应急救援的青春力量,在贵州省内外紧急事态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奉献精神+专业技能=战之能胜

2012年8月27日,在贵阳市一处岩壁攀岩训练场上,一群头戴救援头盔的“蜘蛛人”,正沿着绳索在30多米高的垂直岩壁上来回穿梭。这是贵州青年志愿者应急救援队员正在进行SRT(个人单绳上升下降技术)训练。本次训练,是贵州省青年志愿者应急救援服务总队为提高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全体人员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而举办的众多训练活动之一。

应急救援是一项急迫性、危险性、专业性极强的工作,志愿者希望能够尽己之力回报社会,除了要有一腔热情和高度奉献的精神外,还须具备相关技能与知识。实际上,无论是废墟中的抢险救援,还是伤员救治;无论是灾害现场应急通讯的建立,还是受灾群众的心理疏导,都需要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作支撑。而应急救援训练就是提高志愿者队伍专业技能和实战能力的重要途径。自成立以来,贵州省青年志愿者应急救援服务总队就以“一队多用、专兼结合、一专多能”为标准,把组织志愿者队伍开展应急救援列为队伍建设的重要工作内容,纳入队伍建设总体规划,每次都会制定详细的应急救援演练方案。正如救援队队长曾亮所说的:“现在进行专业系统的救援培训,着眼实战需要,充分准备、精心演练,等到有灾难的时候,才可以真正做些事,做好事。”

2012年11月21日下午,在金阳奥体中心附近空地上,贵州省青年志愿者应急救援总队投入10万余元制造的无人侦察机升空,进行模拟地震灾害搜救。在救援部队里担任机械师的志愿者颜国正操作飞机对“可疑”部位实施探测,在两部大型货车间的死角,“蜻蜓”不断变换位置,从各个角度完成了人难以拍摄到的画面。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贵州省青年志愿者应急救援总队自成立后,就大力加强应急救援装备设施的建设力度,努力为应急救援工作提供有力支撑和坚强后盾。除了在市场上购置外,志愿者们还充分发挥聪明才智,自制装备。无论是利用普通绳索制作成简易安全带这样的简单自制,还是对液压剪切钳维护工具成功改善这样的复杂工艺,他们都外学内练、力争高效、性价结合、充分发挥。以2012年9月采购的无人机“蜻蜓”技能升级为代表,在该机已有功能的基础上,根据队伍已有的灾害现场实践经验,参考各类用于侦察的无人机构造,从美国、日本、德国等地购进50余种材料,于2012年9月组装出了国内第二部用于灾难救援的无人侦察机“蜻蜓”。先进设备让贵州省青年志愿者应急救援总队如虎添翼,开展起野外救援、应急通信、道路抢修、爆破救援等多种专业、大型的救援工作,一点也不比“国家队”逊色。

奉献精神+专业技能,确保了贵州省青年志愿者应急救援总队的志愿者们在面对应急管理工作时,“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完善机制不断促进新跨越

2010年5月11日,由共青团贵州省委、贵州省志愿者协会主办的“贵州省青年志愿者应急救援服务研讨会”在贵阳举行。与会人员一致认为,建立一套高效而完善的机制,是未来贵州应急救援志愿服务工作发展的方向。

从2002年到2013年,无论是应急救援的成果,还是应急志愿服务、应急志愿管理水平,贵州均实现了十年的跨越,推动了社会的创新成长。如今,贵州省青年志愿者应急救援服务团队已逐步走上了细分化、制度化、系统化和社会化的道路,实现了公益组织有效为政府工作拾遗补缺,开创了社会组织与政府良好合作的范例。

然而,虽然近年来贵州志愿者参与应急救援工作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仍处于起步的阶段,诸多问题尤其是缺乏法律保障和经费不足的问题,对应急救援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形成了制约。

对志愿服务进行立法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但是我国目前还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有的志愿者在参与志愿服务过程中自身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例如,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受伤是否视为“工伤”,如何补偿等问题,目前尚无明确规定;再如,如果志愿者在服务中不幸牺牲了,他们的亲属的抚恤应该由谁承担,也不明确,这容易造成“英雄流血又流泪”的悲剧。可以说,法律法规缺失已经成为制约贵州乃至中国志愿服务事业健康、深入发展的一大瓶颈。为了保证志愿服务事业深入、持久的发展,贵州需要推进应急志愿服务的国家立法,在法律层面对应急志愿服务有关问题做出明确规定,从法律上明确应急救援情况下志愿者与服务对象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在志愿者参与国家应急救援活动的时候,国家和社会为志愿者承担起相应的责任风险。

目前,贵州的应急志愿服务经费来源不稳定,主要由国家支付和民间捐款,数量有限,限制了应急志愿者队伍的扩大。要解决经费不足的问题,贵州的志愿者组织要在引入“自我造血机制”的同时,大力探索国家财政对应急志愿服务所需经费、装备及其他保障的安排,推进建立一个“政策倾斜+财政拨款+基金资助+社会赞助”的资金筹措机制,健全国家、地方、企业、社会相结合的应急保障资金投入机制。

救援服务篇4

关键词:高速公路;突发事件;应急救援;产业化

中图分类号:F512.3;X915.5文献标识码:A

根据《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十二五”末,我国国家高速公路总里程将达到10.8万公里,覆盖90%以上的20万以上城镇人口城市。伴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和快捷、高效、方便的高速公路运输需求的激增,使高速公路将进入突发事件的高危期。然

而,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形成高速公路应急救援产业应有的体系,这也成为了制约高速公路应急救援能力全面提升的一个瓶颈,因而必须加快高速公路应急救援产业的体系建设。

一、高速公路应急救援能力与应急救援产业化

(一)高速公路应急救援能力

高速公路应急救援能力,是指高速公路事件突然发生时,高速公路组织动用各种应急救援资源,启动预先准备好的各种软、硬件程序,实施科学的布局和应对,在对自身有威胁的环境中实施救援,减轻事件的破坏作用。对其内涵,可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是高速公路组织有效地、持续地、高效地执行其社会应急救援的本领。高速公路作为施救主体,本身就处在一种对自身有威胁的变化着的环境中,不仅要开展高速公路突发事件的自我救援,在能力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将会开展高速公路网、网际甚至是路网以外的地区进行紧急援助。这对应急救援资源,特别是公共产品的实时保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第二是关键人员的能力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美国赔偿协会对能力的界定是:对组织成功起主要作用的职员的可观测和可评价技能、知识、绩效行为和个人素质的组合1。高速公路应急救援能力的高低更多地决定于应急决策指挥和决策者的个人能力水平。在紧急情境下,这些关键人员在关键环节发生的作用,对救援全体产生的影响,都切实地关系到应急救援综合能力的高低。

第三是资源配置的能力。资源理论认为,这一能力是为了达成渴望的结果而组合配置资源的能力。在我国,高速公路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要求在极短时间内对多种资源进行组合配置,这包括社会资源,如高速公路管理局、高速公路公司、交警、路政、公安、消防、医务救护、环卫、民政,等等;包括内部资源,如监控系统、物资储备、救援设施、相关规定,等等。高速公路应急救援能力可被定义为执行高速公路应急救援活动所需的资源,与部门间和部门内的各种关系的协调,其中资源包括基础设施和特殊规划资源。

(二)高速公路应急救援产业化的含义和特点

高速公路应急救援产业是指以高速公路应急救援为核心业务,以与之相关的业务形成业务链的高速公路企业群体及其商业化活动。这些业务包括物资保障、技术装备、人力资源、信息共享、交通手段、法律事务等。

高速公路应急救援产业化,就是以满足高速公路应急救援需求为目标市场的企业和相关组织整合为一个产业,以产业运营的方式实现高速公路应急救援产品的供给。其特点为:

一是以保障高速公路通行安全,满足高速公路应急救援需求为目标;

二是以促进应急救援的专业化、体系化与规模化为途径;

三是以高速公路应急救援技术,特别是智能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为支撑;

四是以为高速公路应急救援提品与服务的各类企业与相关组织作为整合的基础;

五是发挥政府和行业的主导机制与市场机制的综合作用。

二、高速公路应急救援产业化的必要性

(一)高速公路突发事件对提供公共产品的时间提出要求

公共产品是“所有那些其供给不是由个人的市场需求而是由集体的政治选择决定的物品,即任何由政府决定免费或以低费用供给其使用者的产品和服务”2。突发事件的不确定性和紧迫性,要求政府必须迅速作出反应,在短时间内高效率地供给多种形态的公共产品3。高速公路突发事件的发生往往没有征兆,因而难以准确把握其发生的时间、地点、方式以及造成的损害程度。突发事件爆发后,一旦预警系统失灵,为了避免事态急速恶化,必须在事件发生后进行公共产品的高效率供给,才能把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此外,每一种高速公路突发事件的发生、发展都具有一定的周期性,每一个级别的突发事件,也都有发生、发展和减缓的阶段,需要采取不同的应急措施4,这就要求公共产品供给要根据突发事件的时间性特点进行适时调整。这就对应急救援资源保障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应急救援产业化是突破救援保障瓶颈的一条高效路径。

(二)高速公路应急救援保障工作的现状不尽人意

在高速公路应急救援保障方面,交通部门做了长期的努力,取得了一些长足的进步,特别是在工作方式和效率上有了极大的提高。但是存在的种种现实问题对应急救援产业化提出了更高的客观要求,需要进一步解决以下问题。

一是应急救援队伍建设需要加强。目前各省(区、市)均成立了省级交通应急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并且各地还建立了专兼职相结合的应急救援抢险队伍,开展了一定规模的应急演练,储备了一定数量的应急运力和物资,但队伍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

二是在应急救援过程中对施救资源配置和施救力量缺乏动态调节手段。这使得在突发事故的应急救援过程中,既不能充分利用高速公路现有的系统资源,也不能充分及时地利用社会其他救援资源。

三是应急救援设备设施配备不足。我国尚未建立专门的应急物资设备的分级分类储备体系,现有物资设备的数量和种类不足。例如为满足高速公路重大事故应对处置的需要,科学配备的标准是每200公里高速公路配备2台50-100T的汽车起重机,但是实际配备情况远远没有达到这个标准。

四是应急信息和通信保障能力不高。与紧急事件处置与救援有关的各个机构部门,由于存在权责交叉的问题,使得高速公路经营公司、路政、交警、消防、急救和沿线地方政府相关机构之间的信息沟通和协调难度很大。

(三)我国高速公路应急救援产业化体系尚未建立

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形成应急救援产业体系,在高速公路体系中,更是如此。虽然2005年,交通运输部制定和了《公路交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各地交通部门也相继制定了地方公路交通应急预案,由此初步建立了我国公路应急救援预案体系。但是,高速公路应急救援体系中,还缺乏专业的高速公路应急救援队伍,高速公路应急物资分级分类储备体系尚未建立,应急救援物资及设备的种类和数量不能满足应急救援需要,应急信息和通信保障平台与应急管理资金的保障渠道均存在有待改进和完善的问题。

三、高速公路应急救援产业化的可行性

(一)应急救援需求对高速公路应急救援提出产业化要求

高速公路应急救援是针对高速公路运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灾害现象,包括气象灾害、洪水灾害、地震灾害、交通事故、交通病害、人为破坏等引起的应急事件,进行施救、减损、安全评估、事故取证、责任取证、责任界定,建立高危应急平台,险前动态平安保障服务以及救援资金结算和善后处置等方面的工作。

高速公路应急救援需求,客观上催生了以满足此救援需求为目标的应急救援类的产品、装备、工程、技术、服务的提供者的市场组织。促进该类企业实现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组织化,就是促使这些企业群演变为应急救援产业的过程。

(二)灾害救援有国际惯例可循

根据国际惯例,应急救援组织和机构,可受政府部门的委托而进行有偿服务,如在特大的地震、水灾等自然灾害中,提供局部或某种专项服务,包括通讯联络、事故协查、运载疏导、后援医疗等。一些发达国家除设立政府救援部门负责国家责任内的大规模救援工作外,同时设立按商业规则运作的紧急救援机构,作为政府救援部门的补充。如果将我国高速公路应急救援中一部分救助减损工作从政府行为中分离出来,转化为可操作的商业化服务,那么将对紧急救援工作逐步走向市场化,建立起一个崭新的公益性与商业性相结合的产业体系,那将会对高速公路应急救援产业化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高速公路经营企业的责任延伸

高速公路应急救援产业化,是高速公路经营企业的责任延伸,它将兼顾高速公路社会责任和经济效益,并推动高速公路经营企业及其沿途的城市和地区更好地协调发展。现在各地许多不断创新经营与服务理念的高速公路经营企业,已在服务区经营、旅游开发、物流园区运作、当地特产销售等领域形成了自己的模式和特色,作为一个经营性企业,亦可以尝试进入应急救援物资和设备的供应业务领域,开展突发事件紧急救助业务,从而将“保障高速公路通行安全”落到实处。

四、高速公路应急救援产业化的内容框架和阶段建设要求

高速公路应急救援产业化的基本工作之一,就是将这些应用于高速公路应急救援活动的所有产品、技术、装备、服务,按照专属类别进行划分。其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专门运用于应急救援的产品;第二类是既可以用于应急救援也可以用于常态领域的应急救援产品;第三类是为应急救援活动过程提供基础的关联性产品。高速公路应急救援产业化建设应以这三类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为对象。

此外,高速公路应急救援产业化建设,在应急救援活动的事前监测预警、事中处置、事后恢复三个阶段的内容和重点是不同的,不同阶段应急救援产品的需求特点和类别也是不同的,这给具有不同生产特点的相关企业提供了不同的产业发展机会。见表1。

表1高速公路应急救援产业建设的阶段要求

阶段阶段需求目标对产业化建设的要求

事前预警阶段需要对高速公路灾害与突发事件安全进行全面的监测、预防与预警的装备和技术对高速公路应急预警技术进行升级,充分保障应急救援装备的储备

事中处置阶段对高速公路应急救援资源的需求最大紧急保障应急救援人力、物资、技术、专用装备、通信设施等

事后恢复阶段需要能够消除事件影响,妥善安置受害及受影响人员,恢复正常秩序的有形和无形资源及时组织相关人员、物资、配套服务等

五、高速公路应急救援产业化的实现路径和策略

国外应急救援产业化的通行做法是,国家主导建立统一的应急救援平台,相关组织和企业按需将其可产业化的部分进行产业化运营。我国高速公路应急救援的产业化,要根据我国国情,在构建高速公路应急救援平台的基础上,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建立、健全和完善。

第一,建立以政府为主导,高速公路经营企业为核心节点的高速公路应急救援平台。目前,民政部中国紧急救援促进中心正在承担着“协调救援资源,促进我国紧急救援体系及相关产业建设” 的重任,并已成立紧急救援产业部专门负责应急救援产业化系列推进工作,但是该机构只是一个事业单位,亟需确定一个具有行政职能的政府机构来主导高速公路应急救援产业化的建设。另外,我国一些高速公路经营企业已经在尝试开拓应急救援产业业务,并积极寻求产业链的延伸和突破,但是企业个体力量毕竟有限,需要一个平台将单个优势联合起来,这样高速公路应急救援才可能发挥出规模化、产业化的优势。

第二,建立以高速公路经营企业为中心的应急救援物资管理系统。高速公路应急救援产业化发展的物资基础,就是能够在高速公路上发生灾害与突发事件时,实现充足的救援物资和装备的供应和分配。这就涉及到这些应急物资的标准化生产、集约化供应、快速化运输、协调化分配等管理问题。遇到重大灾害或突发事件时,有限的应急救援物资应能通过快捷的方式,筹备、组织和运送到高速公路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的第一线。

第三,建立和健全共享的高速公路应急救援信息网络和平台。应急救援时间和地点的不确定性,使得及时而准确地采集应急事件信息成为一个难题。同时,应急救援效率和能力的不确定性,使得应急救援处理和进展信息的实时获得和共享成为应急事件中公众最为敏感和关心的问题。对于高速公路而言,一旦发生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牵一发而动全身”,往往会引发更大范围内的连锁效应,如连环车祸、道路拥塞和长时间瘫痪等,这导致了对高速公路应急救援信息的更高要求。目前,我国只有少数省份的高速公路做到了省内信息联网,要做到省际互联的信息平台还待时日。可见,开发和建立统一的应急救援信息采集和处理系统,是高速公路应急救援产业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高速公路应急救援产业化成功实现的必要保障。

第四,建立多元化的高速公路应急救援产业的市场运作机制。在政府出台相关政策的前提下,各地可以打破当前单一的专业应急救援设备供应模式和武警、消防等专业队伍的应急救援方式,给高速公路经营企业以更大的发展空间。高速公路经营企业可以适当拓宽业务范围,成立专业的应急救援公司,进行市场化的运作,向应急救援物资、设备与队伍的供应商角色转变,从而能够充分地发挥其应急救援需求端和应急救援供给端间的“桥梁”作用。这种模式的优势非常明显:其一,往往能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的第一时间亲临现场,对应急物资和设备的需求情况能够全面、准确地掌握;其二,能够随时了解应急物资和设备的市场信息,把握应急救援行业和技术的发展动态,能保证较高的高速公路应急救援的物资保障和技术水平;其三,专业的公司制运作,企业除了满足本高速公路上的应急救援以外,也可以向社会上其他高速公路或其他服务对象输出专业化的应急救援服务,在不断地学习、培训、演练与积累现场救援经验的过程中,提升救援效率和能力,从而最大化地保证应急救援的需求。可以采取合资、OEM、联合培训以及其他合作方式等,以满足专业应急救援公司的正常运作。

[参考文献]

[1]Zhou Qiwei,Stillman,Martin J.Design of an expert system for emergency response to a chemical spill[J].Journal of Chemical Information and Computer Sciences,1995(6):956968.

[2]史卓顿,奥查德. 公共物品、公共企业和公共选择[M]. 费朝晖,译. 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68.

[3]赵军锋, 金太军. 突发事件中公共产品的需求与供给[J].中国行政管理,2012(1):101105.

救援服务篇5

一、核化应急救援的主要特点及其指挥通信需求

(一)核化事故事发突然,要求形成快速响应能力。核化事故发生后,应急救援通常由军地联合应急指挥机构统一协调各方力量行动,由现场指挥所对随行救援任务的力量实施统一指挥。由于核化工业设施分布广,产品使用范围大,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随机性大,事发突然,救援力量多元、指挥协调难度大,所以各级指挥所和救援队要有更快的反应、应急和通联能力,救援指挥也需要在原有的“垂直指挥”模式下,生成“扁平式”通报、支援和获取其他信息的能力。

(二)核化事故形式多样,要求及时调取预案方案。核化事故的表现形式多样,有普通的核、化学泄露,也有化学物质爆炸,还有自然灾害造成的事故,以及附带造成的环境污染等次生灾害。需要对有关的核化设施和场所提前做好调研、预测和针对性防范,搞好风险评估,形成完备的应急救援预案方案库,能够在发生事故后的第一时间将预案方案推送给各级指挥所和应急救援力量,将事故的影响和传播范围降到最小。

(三)核化应急救援技术性强,要求实现远程技术支援。核化属于高技术领域,核产品、化学和制剂等科技含量高,发生核化事故后,处置的专业性强,难度非常大,对侦查、防护、洗消和救护的技术性要求很高,在专业的应急救援队伍救援的过程中,还需要有专业的技术支援队伍(专家)针对突发疑难问题进行远程技术支援。

二、核化应急救援指挥通信发展方式转变方向

鉴于核化事故和应急救援的上述特点,救援准备和实施阶段都需要高效的通信手段,需要推进指挥通信方式由基于语音向基于数据的转变。

(一)救援行动由先谋后动向谋动一体转变。通过辅助决策系统对关键问题直接明确,讨论的过程即相当于会议研究,最后的结论即为指挥员审定的结果,审定的结果即为应急救援行动有关的命令。核化事故发生后,通报人员能够第一时间上传多媒体通知、事故点的位置信息;军地有关指挥决策人员无需集中,通过分析现场近实时音视频和图文等信息,决定应急救援规模、下达救援命令;救援队收到核化事故通知信息后同步展开救援前有关准备工作,等待指挥员下达有关命令。

(二)救援方式由人工分散向目标协同转变。从力量编组、任务分配到制定救援方案,全部按照职能分工协同作业,不仅加快了速度,而且筹划的合理性也得到了提高。救援队接受命令后,同步制定救援方案、选择救援机动路线、部署救援任务,从而使各方救援力量进入现场后及时展开救援。

(三)指挥调控从基于预案方案向基于态势转变。各级指挥员,通过各方上传的信息,实时掌握救援队准备情况、救援情况和现场发展态势等信息,决定后续救援力量的投入情况。专家组可以通过视频对救援过程中的疑难问题进行远程技术支援。将以往按照预案方案进行救援进程的模式向基于救援现场态势的转变,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指挥与评估的一体联动。

三、基于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核化应急救援辅助决策系统的设计思路

结合核化事故和应急救援的特点及其对指挥通信手段的要求,为了进一步提高核化应急救援的高效作业、自主协调、实时调控,基于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和"Android"系统,设计开发一套信息采集数据化、态势显示实时化、指挥救援协同化、文图生成自动化、行动调控直观化的核化应急救援指挥决策辅助系统,辅助指挥员作出正确的决策,实现各级人员高效的通联。

(一)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主要技术特点。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采用TD-LTE技术,该技术宣传是指TD-SWCDMA的长期演进,其实是TDD版本的LTE技术。有如下几个技术特点:一是采用正交频分复用和多输入、多输出的关键技术,业务定位为语音和各种速率数据业务。二是工作频率为现有2G、3G和3G扩展频段,信道带宽为1.4~20MHz,覆盖范围广。三是下行峰值速率为100Mbps,上行为50Mbps,通信速率大大提高。四是我国自主专利占有一定的比重,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以我国为主的标准技术,安全性高。五是手持终端支持"Android"系统,便于应用软件开发。

(二)"Android"系统可被利用的特点。"Android"系统是基于Linux内核的手机操作系统,在核化应急救援指挥决策辅助系统设计开发中有如下几个功能可以被应用。一是An-droid系统是一个多任务系统,其中的营运程序可以并行地运行,后台运行的程序可以生产通知随时提醒使用对象。二是"Android"系统与硬件的交互非常方便,可以方便地调用和操作麦克风、摄像头、GPS等。三是程序的研发成本较低,并可以实现设计开发可视化,能够保证应用程序有一致的使用界面。四是支持高效、快速的数据存储。

(三)辅助决策系统框架。系统由服务器、指挥员端和救援点端组成,各分系统能够同步存储各方人员的语音、图文和视频信息,以便随时调用。一是服务端负责存储用户信息数据、各救援点信息及应急救援预案方案等信息,客户端通过向服务器端发送请求获取相关的数据资源及保存相关的数据资源。二是指挥员端启动后,根据分发的用户名和密码登陆,进入主界面,主界面提供3个按钮,实现“信息”、“救援点列表”和“搜索”窗体的切换。三是“信息”界面,显示救援点发来的信息。救援点的视频流生成之后,即可被“”到服务器上,同时将信息推送到各级指挥员和专家的手持终端,供有关人员分析使用。四是信息功能可实现指挥员、专家组、救援点,多点全(半)双工音、视频通信,救援点发送的信息同时调用地图定位信息。实现音、视频信息的“保存”、“拉取”和“推送”等功能。五是点击救援点发送的地理信息后,会出现地图窗体,显示救援队当前的地理位置和救援机动路线,出现救援线路的起点、终点、建议机动路线、里程等信息,最后将有关信息和救援队实时位置上传到服务器,以便指挥员调用。六是“救援点列表”界面,显示各救援点,点击后可以查看和调用有关救援点基本情况介绍、方案预案、预设救援路线等信息。七是“搜索”界面可以对所有收发信息记录等信息进行搜索查询。八是救援点端仅有“信息”和“救援点编辑”界面。“信息”界面可实现上述有关通信功能,“编辑”界面根据相应权限连接服务端,可进行该救援点的有关信息编辑更新。

救援服务篇6

美 国

美国的应急产业发展较为迅速,相关企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电子商务业,还有提供服务的第三产业(如提供相关咨询、派遣救援队携带装备进行现场紧急救援等),此外,由于美国的保险业很成熟,因此产业链一直延伸到灾后服务。应急产业中发展最为成熟的产品集中在火灾救援领域,包括防灾救灾装备、培训、应急救援服务等等。还建立了专门的网站,集合了生产防灾救灾产品和提供救灾服务的公司名录。除此之外的应急产品主要集中在危害程度较低、影响范围较窄的领域,针对其他灾害的紧急救援产品生产、研发都比较少。这种产业布局也充分体现了救灾领域中消防工作所占的比重。美国白宫行政和预算办事处的预算计划中,对于火灾的装备和培训也有特别拨款。

总体来看,目前美国应急产业仍然处于对其他产业的依附地位,如附属于建筑、消防、煤矿生产、食品和药物生产等等。美国的应急产业虽然起步较早,但是产品种类还远未覆盖非常态大型紧急救援事件,政府也没有直接针对企业的政策扶持计划。应急产业仍然依附于其他产业和政府采购。

英 国

英国有大量生产应急装备的企业。应急装备包括:医药急救箱、个人防护用品、切割工具,体积较大的急救车辆、救生筏、临时居住房屋等等。产品也符合水陆空各个层次的紧急救援需求。此外也有不少大型网站专门提供消防企业、应急装备企业的名录以供交易。总而言之,英国的应急产业主要关注应急装备的提供,主要集中在救灾阶段,且品种齐全。在所有的应急产品中搜救产品和火灾救护产品最多。但是应急培训咨询服务较少。整个产业呈现出一种纵深式发展态势。

日 本

日本由于自然灾害频发,应急产品和服务主要集中于地震、火灾的减灾防灾上,且关联领域广阔,包括IT技术、机器人技术等。日本的应急产品具有专业性、高科技、系统性、多样性的特点。将先进的IT技术、机器人技术充分利用到灾害救助当中,注重专利发明,小至救生锤大至机器人均有专利扶持。虽然救援产品渗透到应急救援的各个阶段,并且客户对象包括普通大众和企业团体,但是日本的应急救援产业并未独立形成一个产业链。由于国土面积小,日本政府对灾害的控制能力较强,并且具有了S富的应急经验,加之其应急思想根深蒂固,并没有给该产业的发展提供多少新契机,对那些应急设备生产销售企业也没有特别的扶持政策,所以日本的应急产业发展较慢,规模较小。其中大部分应急产品的生产制造企业都是隶属于医药、机械、软件、咨询公司的附属业务。

其他国家

救援服务篇7

一、完善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体系

1、健全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各级安监部门要加强基层预案编制工作的指导,针对容易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重点行业、重点部位和重点环节,建立健全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对于已制定的应急预案,要及时进行修订。

2、建立应急预案备案审查制度。按照《河北省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和市局《关于做好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备案工作的通知》要求,进一步规范应急预案的评审和备案工作,解决在预案编制和管理上存在的质量不高、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等突出问题。同时,对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要实行逐级备案制度。

3、加强应急预案演练工作。依托应急救援指挥系统平台,市局将与重点县区、企业联合开展一次应急救援指挥系统功能演练;各县区、各生产经营单位要把应急预案的演练工作纳入日程,各县区局在年内应组织一次综合性或专业性演练,高危企业在年内应组织一至二次应急演练。

二、积极推动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建设

1、强力推进重大危险源监控报警和应急救援指挥系统建设。4月底前,县区中心端与市中心端实现重大危险源监控报警与应急救援指挥软件联通兼容;6月底前,纳入监控范围的重点企业必须完成内部监控系统建设,并与县区中心端联网,实现市、县区二级实时监控报警;10月底前,市县区重大危险源监控中心要完成重点监控企业的信息数据录入工作;年底前,应急救援指挥功能全面实现。

2、全面掌握应急资源。对应急救援队伍、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救援装备、物资、技术专家等资源情况进行普查登记,掌握各类应急资源,为应急救援和应急平台建设提供保障。

三、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高应急救援水平

1、加强应急救援队伍标准化建设,督促救护队按照《矿山救护队质量标准化考核规范》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技术水平、装备水平和整体素质。

2、积极指导救护队开展专门的救援技能训练,配备相应装备,拓展业务范围,实现一专多能,提高综合救援能力。

3、调整救护队救护服务范围,做好救援服务协议签订工作。指导救护队要立足服务,深入实际,帮助企业解决具体问题,督促救护队对协议服务企业进行预防性安全检查,对不按照规定进行预防性安全检查的救护队,取消其签订服务协议资格。

4、加强救援服务协议签订工作的检查。救援服务协议的签订除作为企业申办和延续安全生产行政许可的前置条件外,各级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部门要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对没有按要求签订的救援服务协议的,要依法予以行政处罚。

5、继续协调组建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伍;继续购置钻机等应急救援设备,不断提高应急救援装备水平。

四、加强应急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提高全社会的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

把安全生产应急宣传教育培训工作与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把应急管理和应急预案知识作为一项内容,纳入三级教育体系。进一步配合做好宣教培训工作,通过开展学习培训,提高各县区应急管理人员、企业安全管理人员的应急意识、知识和能力。充分利用各种方式和载体,宣传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普及事故灾难预防、避险、报警、自救、互救等知识,强化全社会的安全意识。

五、加强重大危险源监管工作

救援服务篇8

【关键词】民间组织 应急救援 协调机制 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国内民间应急救援与政府应急管理模式现状

目前,国内民间救援组织呈现出遍地开花,蓬勃发展的趋势。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约有350余支民间应急救援队伍,其中相对活跃的队伍约100支(主要齐聚于蓝天救援联盟约和壹基金救援联盟两大联盟之内)。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民间救援队伍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集中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民间应急救援组织获得了国家政策扶持。随着政府职能转移与购买服务等行政体制改革进程的逐步推进,民间应急救援组织的法律地位日益明朗、注册程序渐趋简化。鉴于民间救援力量发展迅速,2010年9月1日开始施行的《自然灾害救助条例》明确将民间紧急救援看作自然灾害发生后一股重要的力量,从而使民间紧急救援志愿者的行为有了法律和制度的保障,体现了政府对紧急救援事业的支持和关注。①汶川地震后,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了《关于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意见》(〔2009〕59号),倡导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应急工作。通过多种渠道,努力提高基层应急队伍的社会化程度,鼓励现有各类志愿者组织在工作范围内充实和加强应急志愿服务内容,为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应急志愿服务提供渠道。有关专业应急管理部门要发挥各自优势,把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志愿者纳入应急救援队伍。发挥共青团和红十字会作用,建立青年志愿者和红十字志愿者应急救援队伍,开展科普宣教和辅助救援工作。应急志愿者组建单位要建立志愿者信息库,并加强对志愿者的培训和管理。地方政府根据情况对志愿者队伍建设给予适当支持。

全国各地根据国务院通知精神,在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上投入了相当的财力和物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贵州省青年志愿者应急救援总队。在共青团贵州省委、贵州省地震局、贵州省青年志愿者协会的领导和支持下,该总队救援装备投入资金超过1000万元,是中国民间第一支拥有专业救援装备和重型救援车辆的队伍,专业从事地震救援,同时涉及城市、交通、洞穴、山地、潜水等意外事故救援,曾参加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贵州凝冻、贵州望谟洪灾、贵州旱灾等9次重大救援工作。目前,救援总队有核心队员50名,另有预备队员200余名,随时待命。同样的成功案例还有深圳山地救援队。深圳市政府参照香港民安队的创建和管理办法,将山地救援队以志愿者队伍的身份纳入深圳市应急办公室管理,并向救援队购买救援服务,明确其主要任务是在深圳周边发生户外运动意外时提供技术支持,及在国内发生自然灾害时参与专业的救援。②相比之下,其他省份的民间救援组织

第二,民间应急救援组织专业化程度日益提升,从过去单一的山地搜救型发展到今天门类齐全、功能多样的综合救援型。目前大多省份都有民间救援力量存在,在户外运动开展较早,驴友人数众多,整体素质较高的地区尤甚。这些民间救援队伍虽然在人数、装备、训练、经验等方面各不相同,但他们一致的目标都是:抢险救人。民间救援队伍按技术特长可分为:山地救援型(北京“绿野”救援队)、洞穴救援型(重庆“奥特多”救援队)、水上救援型(惠州“东江舰队”救援队)、水下救援型(乐清志愿救援服务大队)、空中救援型(温州民间空中救援队)、城市救援型(广州“青基会救援辅助队”);按组织性质类型:正式注册型(北京蓝天救援队及温州壹加壹应急救援中心)、临时组建型(汶川地震时的唐山农民救援队和芦山地震时的420救援联盟);按组成人员可分为:业余爱好者型(如由绝大部分驴友组建的救援队)和专业人士型(由登山运动员组成的、青海的登山救援队、由退伍消防战士组成的广东韶关救援队)、以及业余加专业队员构成的混合型;按资金来源可分为:自助分摊型(绝大多数驴友救援队)、民营企业赞助型(“玄奘之路”救援队)、公益基金资助型(壹基金会救援联盟)、国家资助型(北京山岳救援队)。

第三,民间应急救援组织与政府职能部门之间,以及民间应急救援组织之间的合作日趋紧密,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对志愿者的组织协调工作更为及时。如今无论是在山地、海上或空中,处处都能见到民间救援组织参与救援的矫健身姿。如汶川地震救援期间,重庆奥特多救援队用他们的专业技术协助部队将失事直升机人员的遗骸抢运下山;“7・23”甬温线事故救援期间,温州民间空中救援队用他们的动力伞航拍事故现场,为后续救援提供了宝贵信息。

壹基金救援联盟拥有30多支救援队伍,联盟的成员多是拥有救援经验的专业人员。芦山地震发生后,壹基金救援联盟迅速组织了多支救援分队,到芦山各个乡镇勘察灾情,并及时将情况反馈给后方,后方再组织针对性的救援,有效避免了以前那种各自为营、一盘散沙的局面。蓝天救援联盟下属的各支救援队则在北京蓝天救援队总队的统一指挥协调下,依托中国红十字会,高效有序地将人员与装备投入雅安各地灾区。

实践中的问题

尽管国内的民间应急救援组织在历次灾难救援行动中的表现可圈可点,但在协调机制建设和组织管理模式方面仍存在诸多尚待改进之处。自然灾害突发之时,国际社会应急救援的标准程序是先收集信息、评估灾情,再协调力量、组织救援,最后是持续跟进、重建灾区。反观国内民间救援,则尚处于摸索阶段。在汶川地震救援中,约300支民间队伍参与其中,而芦山地震救援中,更有超过700支民间队伍云集灾区,救援行动协调与救援队伍管理问题随之而来,集中反映在以下方面:

第一,从外部环境来看,民间应急救援组织与政府应急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以及民间应急救援组织彼此之间的协调,尚待常态化和制度化。目前,民间应急救援组织与政府应急管理部门之间的合作仍处于“应激反应”阶段。每每自然灾害爆发之时,双方才开始“应急”式合作。而在平时,双方却鲜有经常化和制度化的沟通协作。尽管民政部早在2005年就成立应急救援促进中心,但对民间紧急救援组织的日常管理、对民间救援人员的培训与资格认证方面的工作并没有实现常态化、制度化,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指挥调度与沟通协调机制欠缺。目前分散在各地的民间应急救援队伍大多挂靠在体育局、红十字会、基金会或慈善组织名下,良莠不齐、各自为政,难以实现规范化的管理与培训,尚待民政部门牵头整合资源,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指挥、协调机制。

民间应急救援组织之间跨联盟、跨地域的日常沟通协调同样尚待进一步常态化和制度化。国内的民间应急救援队伍目前主要分属于蓝天救援联盟和壹基金救援联盟。前者依托中国红十字会,采用集中管理模式,统一队名,统一服装,统一制度,统一培训,统一行动;后者在壹基金的支持下,采用分散管理模式,各支队伍在认同“尽我所能,人人公益”的理念基础上,自我管理、自我发展、共同行动。两种管理模式各有优势,难分伯仲。经过历次自然灾害应急救援行动的磨合,民间救援力量已逐渐从各自为战发展为协同作战,然而各支队伍跨联盟、跨地域的日常沟通协调机制却仍未建立起来。蓝天联盟有自己的内部指挥系统,壹基金同样也有自己的内部协调机制(监事会和执委会),但两大联盟之间,以及两大联盟内部成员队伍之间,却缺乏一个沟通协调的平台。

第二,从内部条件来看,民间应急救援组织队伍建设面临身份、资金和素质三大瓶颈。一是身份难求。尽管民间应急救援组织在国家政策和法律层面已有《关于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意见》及《自然灾害救助条例》的支持,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各地对政策的把握与落实不一,客观上造成了民间应急救援队伍的“名不正、行不顺”。迄今为止,正式登记注册的民间应急救援组织屈指可数(如山岳救援队、北京蓝天救援队等),绝大部分民间救援队伍仍然游离于政府应急管理体系之外。身份的尴尬直接导致自然灾害救援时,没有正式身份的民间应急救援组织时常被挡在灾区门口,有力使不上。

二是资金短缺。民间救援组织开展行动大都采取AA制形式,经费自筹、风险自担。然而办公设施租赁、日常培训开支、救援装备购买、志愿人员保险等方面,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因此国内民间应急救援组织普遍面临着经费短缺、难以为继的窘境,更逞论开展救援行动。以全国首支专业水下救援志愿者队伍―三角洲救援志愿队为例子,2006年成立以来,成员最多时曾达100多人,但后来退出的越来越多,新加入的却越来越少,组织者坦言跟费用有关。因为他们参与应急救援没有经济来源,人身安全也很难得到保障。救助过程中,队员受伤是常有的事,一旦有人受伤,就得自己负责。组织者自费20多万元购买潜水服、无线电台、信号弹等专业救助设备,在几个做生意的亲戚捐赠下,该救援队勉强可以维持运作。③

三是素质参差。尽管国内民间救援组织在数量上呈现日益增长的趋势,但在质量上却参差不齐。少数队伍经费充足、装备精良、人员齐整、训练有素,如北京蓝天救援队,多数组织经费匮乏、装备简单、人员波动、训练不足。众所周知,只有平时多流汗(训练),战时才能少流血(牺牲),自然灾害应急救援也是如此。如果志愿者没有紧急救援的基本技能,自救互救都不会,他们自身的安全都成问题,更谈不上去拯救他人。④

民间应急救援组织与政府应急管理模式创新

第一,完善民间应急救援组织与政府应急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实现效能最大化面对自然灾害的挑战,无论是政府管理部门还是民间救援组织都应摒弃成见,以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消弭彼此之间的隔阂,才能争取救援效果的最大化。灾害发生前,各地民间应急救援队伍应主动与政府职能部门取得联系,努力寻求与政府职能部门建立长效合作关系。灾害发生后,民间应急救援队伍应在政府统一指挥下救灾,而非擅自行动。与政府部门的充分沟通、密切合作,不但能在资金上获得有力支持,更能获得及时可靠的救灾信息,在灾害现场作出更大的贡献。民间救援组织应与政府救灾力量相配合,分阶段、按梯次展开救援行动。

第二,建立民间应急救援组织之间的沟通平台。国内各民间应急救援组织之间应在现有的两大联盟基础上,加强横向沟通交流,秉持求同存异的原则,共同致力于公益事业,而不应有于门户之见,人为地画地为牢,各搞一套。各应急救援组之间建立跨联盟、跨地域的日常联系和协作平台,有利于信息互通、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在救援现场迅速开展灾害评估与联合行动,有效克服扎堆救援,浪费资源的现象。只有在平时就建立起沟通联系的平台,才能在急时依托这一平台,共享救灾信息、优化力量配置,而无需在救灾现场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反复沟通,协调行动,在这方面,国外同行的先进经验值得借鉴。以美国的全国志愿者组织联盟为例子,该联盟由7个志愿者组织联合发起,目前有104个成员,其中部级成员50个,州和地方性成员54个。美国救灾志愿者组织联盟是一个交流的平台与协调的机构。各志愿者组织在此分享各自在抗灾救灾过程中的准备、响应和重建等各个环节的经验和资源,从而帮助受害群体和他们的社区。美国救灾志愿者组织联盟通过四C原则(合作、协作、联络和协调),以防止重复行动,最大限度地扩大服务范围。⑤国内方面,壹基金救援联盟和蓝天救援联盟已经作出了表率。作为规模最大的全国性公益救援平台,壹基金救援联盟覆盖了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最高峰时有282支队伍近5000成员加盟,而蓝天也覆盖26个省份,在70个地市设立了直属分队,同样拥有5000名队员。分散的民间救援队伍加盟后,在信息、技术、物资、装备甚至资金方面都能得到联盟的有力支持,而联盟也成为各支队伍之间的互动沟通的平台。一旦灾害发生,各支队伍都能在联盟的支持下,迅速展开救援行动。

第三,通过购买服务与社会捐助相结合的方式将民间应急救援组织纳入政府应急救援管理体系。尽管民间应急救援发展迅速,但一个尴尬的事实却是:国内的大部分民间救援组织游离于政府应急救援管理体系之外,各级政府应急管理部门与本地区的民间应急救援队伍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只有当自然灾害爆发之时,政府部门与民间组织才开始现场沟通、紧急协调。这其中既有相关部门官僚作风问题,也有民间组织不愿“受约束”、“被管理”的心态问题。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雅安地震救援期间,来自北京蓝天救援队、杭州户外应急救援队等民间救援队伍,成为数不多的在交通管制下获发通行证,得以深入震中地区抢险的民间救援组织,除了其自身配备了必须的专业装备外,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们在民政局正式注册登记,具有与所在地政府多次成功合作的经历,且已纳入政府应急救援管理体系。

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强化应急救援协调管理职能。针对民间救援力量各自为政、互不隶属的现状,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积极担当管理者、协调人的角色,以各级地方政府应急办为中心,应将民间救援组织纳入统一管理、统一培训、统一协调的政府应急管理体系之中。根据我国目前行政管理体制的实际情况,民间救援组织通常由市、区(县)地方政府应急办负责日常管理,由当地公安消防、医疗卫生、防汛抗震等职能部门负责对其进行专业救援培训。⑥而民间应急救援组织所需经费宜采取政府购买服务为主、社会捐助为辅的筹措形式,以利于开展日常救援培训、购置专业救援装备、执行应急救援任务。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应加大工作力度,规范管理和行动协调,在这方面,起到了一个示范作用。民政部紧急救援促进中心不但在培训紧急救助员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而且在整合民间应急救援力量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真正实现了掌舵而非划桨的新公共管理模式。

综上所述,历次重大自然灾害救援行动,不但造就了一大批参与意愿越来越强烈的民间应急救援组织,而且推动了政府职能部门管理模式的创新。在社会转型期,要理顺政府应急管理部门与民间救援组织两者间的关系,形成两者间的合力,则亟需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有关规定,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尽快建立民间救援组织管理协调机制,早日形成以国家救援为主、民间救援为辅的完整高效的应急救援体系成为当务之急。

(作者单位:广东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注释】

①王博,司会庚:“‘民间正规军’的救援样本”,《河北日报》,2010 年8月18日。

②桑慧:“政府如何采购民间应急救援服务”,《民营经济报》,2011年5月25日。

③金毅:“民间救援,路在何方”,《 浙江日报》,2011年9月8日。

④方芳:“民间救援队首次有了‘正式身份’”,《北京日报》,2010年9月10日。

⑤黎健:“美国的灾害应急管理及其对我国相关工作的启示”,《自然灾害学报》,2006年第8期。

⑥孙东东:“建立民间救援组织机制”,《北京观察》,2012年第8期。

上一篇:融资融券范文 下一篇:地震救援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