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能实训范文

时间:2023-09-28 08:49:35

职业技能实训

职业技能实训篇1

关键词:职业院校;专业技能训练;数控技术专业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4-0136-04

科技日新月异,制造业引导着社会发展,制造技术在经济建设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制造业企业要适应竞争,提升企业优势,关键在于技能人才的培养。人才的培养必须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的需求服务,我国在现阶段的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技能型人才、高端技能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及创新型人才。职业教育肩负着技能人才培养的重任,要培养业界和企业认可并接受的人才,培养拥有立足社会竞争所必需的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的人才。

职业院校技能人才的培养如何适应我国的发展需求,满足行业企业的要求,使所培养的学生具有高水平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是职业教育界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职业院校的技能训练是培养人才专业技能的基础阶段,也是培养技能人才专业技能的重要阶段。

笔者拟以数控技术专业为例,结合德莱弗斯兄弟和辛普森提出的技能训练理论,根据职业院校的实际情况,剖析专业技能的训练与养成,深入探讨职业院校技能训练方法体系。

专业技能之养成

专业技能的养成是高素质技能人才的核心,但专业技能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过程,专业技能的获得需要通过技能训练和对专业经验的总结,由量的变化最终达到一种行为的内在的质的变化。专业技能训练不单纯是一种动作的学习,而是一个心理与动作结合的过程,是使多个动作达到一种连锁化程度的过程。

首先,专业技能的获得必须经历动作的学习,其次,动作学习之后要在技能的训练程序下通过时间的积累使动作协调发展,达到动作、身体和心理的协调与连锁,逐步形成专业技能。德莱弗斯(Dreyfus)兄弟通过研究,在大量数据的基础上,提出了技能的发展要经过“新手―高级新手―合格者―熟练者―专家”五个阶段的模式。阶段一:新手。其行为特征是:有限的、不灵活的,受规则驾驭的。阶段二:高级新手。其行为特征是:除了受到一系列规则制约,这类学习者开始学习任务的某些重要情境方面,但是不太可能区分清楚这些情境方面的重要程度。阶段三:合格者。其行为特征是:看待学习行动时已经考虑到目标与计划,会根据当时学习情境的重要特征做出选择,并把这些选择用于指导行动。阶段四:熟练者。其行为特征是:对于行动最佳计划的选择已经达到在潜意识就可以做出决断的程度,对情况的总结与对计划的选择非常迅速。阶段五:专家。其行为特征是:行为表现产生于直觉的对情况的深入理解,这些行为表现不仅出于对规则和特征的意识,而且表现得流畅、灵活和高度熟练。从而可知,专业技能是在实践中形成的,通过实践中的反复训练才能实现由知识到能力的转化,从而养成技能。

以职业院校的数控技术专业来看,培养的学生要能够根据任务的要求顺利完成数控零件加工的任务,必须具有数控加工的专业技能,其中包括工艺分析能力、参数选择能力、程序编制能力、刀具选择能力、机床操作能力、工件装夹能力、刀具装夹能力、加工程序的检查和纠错能力、加工过程中的加工监控与预防能力、工件检测能力等等。这些能力是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伴随着每一个数控零件的加工过程。要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数控加工专业技能,必须将数控专业技能的能力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反复训练,从专业技能的形成过程分析,将一个新手培养成熟练者或专家,不是能一蹴而就的,也需要经历几个阶段和层次。

专业技能训练的层次

辛普森(E J Simpson)于1966年根据技能的复杂程度将技能领域的学习分为如图1所示的七个层次。

在专业技能训练的七个层次中,第一个层次是感知阶段。通过学习与专业技能有关的理论知识,选择并汲取有用的信息,达到对技能的初步认识。在准备层次中,学习者由感知产生心理和生理定向,从而形成一种身体上的调整与适应,使人产生一种意愿,促使操作者的动作产生。有指导的反应层次则是学习者在技能训练的教学指导下或依照评判标准及标准范例,经过模仿,不断练习与纠正错误,获得正确有效的技能。在机械动作层次,学习者对动作已达熟练,并获得了自信,能够自然地把动作自动表达出来。复杂的外显反应层次是学习者对动作技能学习到了很熟练的地步,具体表现为可以完成复杂的动作行为。在此层次学习者获得了技能。适应层次是技能的高级发展阶段,学习者能适时合理地修正自己的动作模式,以适应特殊的设施或满足具体情境的需要。在创新层次,学习者可根据自己的能力、技能和悟性创造出新的动作行为,这是专业技能训练的最高境界。专业技能学习者从感知获得资讯开始,经历各个层次训练的演变,能得到有效的技能训练,获得良好的学习训练效果。

以数控专业为例,在技能训练的机床操作能力中,首先,学生在感知层次中通过教师的讲解并结合操作说明书,实现对机床的初步认识,了解机床的基本结构、坐标轴的分布、操作面板的按键等。在准备层次中,学生通过进一步的学习训练,能够更深入地认识理解机床,知道机床的开启与停止,而后尝试着操作面板按键,操作机床的动作和变换系统的界面,可使学生产生一种操作机床的意愿,能够简单地操作机床。在有指导的反应层次,经教师示范工件、刀具的安装,对刀,已有程序的输入、编辑、修改与仿真,自动加工,加工后工件测量和尺寸控制等技能的操作之后,学生不断地操作模仿和练习,并且不断修正操作过程中的错误,以获得正确操作数控机床的能力。在机械动作的过程中,学生能够独立而高效地编写程序,其正确性得到了显著提高,工件、刀具安装的效率越来越高,对刀更为熟练,加工工件尺寸的正确率也大大提高,学生的信心大为增强,整个操作步骤和流程更为连贯熟练,达到一种自动化程度。继续训练会产生复杂的外显反应,学生的数控专业技能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操作更为熟练,能够独立进行复杂零件的加工,真正获得技能。随着更深入的训练,进入更高阶段的适应层次,学生经过综合训练之后,在进行数控加工之前能够准确预测问题的出现并修正,根据具体的过程判断问题的所在,能根据具体的工件选择适当的加工策略,能够适应数控专业技能的要求。在训练的不断深入中,学生能根据工件要求、机床情况、刀具等因素安排合理的加工工艺和参数,根据具体情况提出合理的加工方案,实现可进行创新思维的目标,达到企业与行业员工的素质要求。

专业技能训练的程序

学习者专业技能的学习从认识开始,动作受个体的神经支配并指导自己的动作,并且在动作过后立刻可以察觉到动作的效果。学习者的技能训练既是多个动作的配合,也是知觉的配合,在学习者的动作训练过程中,有可能表现正确的动作,也有可能产生错误的动作,错误的纠正和减少固然可以通过多次练习来实现,但是要真正避免错误,需要练习者对错误的觉察和纠正,否则,不辨正误、单纯练习只会使正确和错误的动作同时强化。因此,在专业技能的训练过程中,要注意动作技能的纠正,才能使专业技能学习者获得的技能更为精湛。学习者专业技能的训练不能一蹴而就,需要经过几个阶段的专业系统训练才能获得真正的技能,根据技能形成的过程,可将技能的形成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认知阶段。学习者观看教师的讲解、示范和实际操作,或者通过学习说明书和手册,对技能的性质、要点、注意事项充分了解,认识到所学专业技能的正确动作模式和错误动作的发生原因以及如何纠正。本阶段学习者从认知开始,发生的变化是一种心理的变化,是一种内在的变化,专业技能动作经过认知而练习,因练习而熟练,刺激反应的时间缩短,使其反应的连锁性增强,中间反应逐渐减少。

第二阶段是联系阶段。学习者由简单的动作形成复杂的动作,准确无误的动作经过多次重复练习固定下来,成为专业技能。因此,技能学习者要长时间反复练习,经过联系阶段之后,才能获得更为熟练的专业技能。

第三阶段是自动阶段。学习者通过反复训练得到了熟练的专业技能,使用起来得心应手,出神入化,不用特意去注意和纠正,就可以表现出正确的专业技能动作,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机械式的自动动作,并且只要刺激出现,就可以不假思索,即刻反应。要达到这种水平,需要进行专业的、系统的长期训练,并且要在不同的情境下训练,才能使专业技能学习者获得真正的技能。

以数控专业的数控编程为例,在数控专业技能中的数控程序是控制数控机床动作的指令,程序是决定工件加工成败和优劣的关键,也是数控加工技能训练中的重点和难点。学习得好可让学生信心十足,学习得不好会影响学生的兴趣甚至丧失信心。在认知阶段,学生要根据说明书、教材和教师的讲解,系统地学习数控编程指令、相关的注意事项,根据相关的实例和讲解学习程序的编写,通过检查和仿真发现程序中的问题,强化和修正自己的编程能力。在联系阶段,根据不断的工件加工编程训练,使学生的工艺规划、参数选择、程序格式和指令选择得心应手,编写程序准确无误,信心十足。久而久之,学生就不必在加工之前书写程序,只要拿到图纸,可以在机床上直接编程,并且程序的正确性很高,不但可节省时间、提高效率,也可节省成本。在自动阶段,学生在编写程序的过程中会出现指令错误,坐标数值错误、在程序输入机床过程中有输入错误等等,此时可采用仿真软件和机床仿真等方法,通过系统的错误提示报警和仿真图形的错误提醒学习者自觉地修改相关错误,保证在下一个程序中不再出现类似的错误,或者在下一个程序中能马上发现相关的错误并纠正。如此经过专业、系统的长期训练,利用各种各样的工件、机床进行反复的行之有效的训练,最终可使学生获得真正的数控编程技能。

职业院校专业技能训练的方法与策略

首先是职业院校专业技能训练的方法。职业院校的学生在进行技能训练时,要了解技能学习的内容、工作步骤、注意事项等,了解清楚教师的说明与示范后,再进行操作。操作过程中先保证动作的正确,经过反复练习,在正确的原则下再求速度,在有反馈的基础上发现错误并修正错误。职业院校技能训练的教学方法有如下几种:(1)示范教学法。教师实际示范整个技能的一连串动作,让学生连接技能的表象和原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具体解释技能的每一个操作步骤,让学生从感官上进行学习活动。在进行示范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的是必须保证示范动作的正确性、连贯性及系统性,示范动作不能过于凌乱,否则不仅达不到训练效果,还会适得其反。(2)练习教学法。技能是动作的集合,是动作的连锁。要使技能达到自动化程度,并且保证技能准确,必须经过不断的训练。在练习教学法的使用过程中应注意:要在认知和理解的基础上反复训练,而不是机械地盲目训练,反复的练习会产生机械的习惯,多个习惯形成连串的动作,熟练的一连串动作就会成为技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技能训练,效果是很明显的,但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需要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弹性调整教学,才能收到好的效果。(3)教练法。此教学方法一般应用于学习困难的学生以及技能竞赛选手的技能训练中。要注重在技能训练过程中学生的情况,根据情况反馈指导学生进行密集的技能训练。在采用该法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观察、示范,结合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的情况予以反馈,让学生加以校正。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请学习好的学生担任教练,协助教师指导其他学生。师生的互动要紧密配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耐心和热心,不能随意责备学生,以免学生由于心理压力和负担而产生排斥心理,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其次是职业院校专业技能训练的策略。技能训练是职业院校学生获得专业技能的过程,是一个新手从陌生到熟练的过程。可以通过模仿了解技能的步骤和技巧,通过反复练习增进精确度,提高认知,减少错误。经职业院校学生全身感官的配合,加上自我心智的理解、模仿及训练,最后可达到技能获得的目的。在职业院校的技能训练过程中,教师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教师在专业技能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能力以及教材的难易程度等,结合有效的技能教学策略,随时关注学生的训练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和指导学生的训练和学习。(2)指导学生从单一技能、分解技能、基本技能的训练逐步形成综合技能和复杂技能。(3)技能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通过有效的训练才能形成专业技能。(4)要经过模仿和不断训练才能养成精湛的技能。(5)教师要随时指导、鼓励学生并做适当的反馈,必须有效地提示技能训练的动作要点,掌握技能的要点是学生技能形成的关键。

在技能训练的过程中,学习者不但由身体支配动作,也会由感官觉察动作的后果。这可以视为一种反馈,这种反馈伴随在动作之中。近年来,反馈被当作技能训练水平提升的重要手段。首先,反馈可以让学习者知道哪里错了,并为后续动作提供基准。如通过仿真发现程序编制中的指令错误或输入错误,会使学生在下一次操作中引起重视和注意,防止错误再次发生。其次,反馈对技能训练有增强的作用。训练成绩不佳会促使学习者改善训练动机,对学习者形成准确的反馈,有利于提高专业技能训练的质量。教师在训练过程中可采用不同的反馈策略,使技能训练的有效性不断提升。教师要利用与学生的互动,依据动作表现或技能学习的结果提供反馈信息,使学生根据反馈信息对后面的训练作出合理的修正,改善训练的效果。

综上所述,职业院校的专业技能训练是学习者的心理和身体协调动作的结果。专业技能学习者需要从简单到复杂经历感知、准备、有指导的反应、机械动作、复杂的外显反应、适应和创新七个层次,并经历认知、联系和自动三个阶段的循序渐进,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日积月累地进行专业技能训练,才能成长为符合市场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关晶.国际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摘要[J].职教通讯,2002(8).

[2]王坦.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

[3]卢伟健.中等职业教育中的能力培养问题[J].职业教育,2007(10).

[4]徐正来.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电工电子教学中的应用[J].改革探索,2011(10):36-37.

职业技能实训篇2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就业这一主题,以提高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及困难户家庭成员技能素质和就业能力、实现就业致富为目标,积极开展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培养一批具有中初级专门技术能力的劳动者,为促进我县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积极贡献。

二、目标任务

力争到2015年底,全县九年制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100%;全县当年未升学初中毕业生职业技能培训率达到95%以上;全县当年未升学高中毕业生职业技能培训率达到90%以上;全县25周岁以下的未就业困难户家庭成员职业技能培训率达到95%以上;全县具有劳动能力并能够接受培训的适龄特殊、残疾群体职业技能培训率达到100%;县实训基地达到容纳2000人的办学规模,培训和实习基地达到3—5个。

三、组织实施

(一)培训原则

在摸清生源底数、突出培训重点的基础上,坚持“四个结合”(培训与就业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方便群众与保证质量相结合)的原则,按照精确设计、定点落实的要求,明确目标,细化措施,确保全县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和困难户家庭成员职业技能培训工作顺利推进。

(二)培训机构

以县职高、县实训基地为主要平台,积极整合县内其他职业院校、职业中学以及其他具备相关资质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等教育培训资源,承担职业技能培训任务,并确保所有结业学员都能掌握一项或两项技能,至少获得一项职业资格证书。

(三)培训对象

1.当年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但未满16周岁的未升学初中毕业生应该全部参加免费培训;当年年满16周岁的未升学初中毕业生原则要求全部参加免费培训。

2.16周岁以上初、高中毕业生、肄业生,其他无业、失业青年可自愿参加培训;25周岁以下的孤儿、困难家庭子女,以及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可自愿参加免费培训。

3.上述人员的培训费、食宿费全免。

(四)培训内容

围绕培育就业创业能力,结合全县产业发展后备技能人才需求和县培训基地、中职学校专业实际,针对小蓝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所需人才设置专业,坚持以技能操作为重点,主要开设:技能型人才紧缺的制造业、汽车业、电子通讯业、建筑业、物流业、护理业、旅游业、商贸业、现代农业等相关的专业(工种);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业、建筑业和劳动力市场需求量大的服务业等行业、产业相关的专业(工种),如机械加工、电子电器、服装鞋帽、建筑施工、汽车运用与维修、家政与社区服务、酒店与餐饮服务、保健与美容等。同时开展法律法规知识、安全常识、诚实守信等内容的培训。

(五)培训形式和时间

1.职业技能培训:一学期或一学年,分春季班、秋季班,原则上春季班3月份开班,秋季班9月份开班。

2.“订单式”培训:培训基地按照市场需求,与经济技术开发区用工企业签订就业协议,使培训直接与就业挂钩,实现“先培训,后就业”。技能培训一般为3—6个月。

3.以师带徒培训:对不适用办培训班方式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专业性强、实际动手能力强的专业技术工种,按照以师带徒的方式进行培训。通过设立政府津贴等方式鼓励技工导师培养更多的高级技工。同时,对培训考评出的优秀技工给予一定的政策优待。

4.顶岗实习培训:有针对性地将学员安置到企业相对应岗位进行实习,将理论用于实践,并要求企业给予一定生活补贴。

(六)培训经费

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职业教育发展相关补贴资金,合理安排“两后生”劳动预备制培训就业资金,不足部分由县财政负担。县财政局负责资金筹集、拨付和监管工作。

(七)工作步骤

1.调查摸底。一是开展对全县符合条件的培训对象摸底。责任单位:各乡镇、各开发区(新区)、银三角、县教体局、县民政局。二是开展县内企业用工情况的调查摸底。责任单位:小蓝经开区、向塘开发区,县人社局。

2.招生宣传。做好初、高中毕业生的分流和分类统计工作,动员和引导全县符合培训条件的对象到职业学校、培训机构接受职业教育或短期技能培训。责任单位:各乡镇、各开发区(新区)、银三角、县人社局、县教体局、县民政局。

3.制定计划。根据调查摸底情况制定培训计划,下达培训任务;完成实训基地设备购置、师资配备等软硬件建设;确定除县职高、县实训基地之外的培训实训基地;培训学员用工协议签订等工作。责任单位:县领导小组办公室、县人社局、县教体局、县财政局。

4.教育教学。妥善安排培训人员参训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做好实训基地日常管理及基地实训设备的日常保养维修等相关工作。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县教体局、各培训基地。

5.结业考核。对培训学员的职业技能进行鉴定,发放职业资格证书,并做好培训基地有关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拨付等工作。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县财政局、各培训基地。

6.就业推荐及跟踪服务。制定安置就业和跟踪服务的工作规程,统筹组织签订订单、参训人员选送、推荐就业、劳务派遣和跟踪服务等“一条龙”服务。积极拓展就业服务渠道,建立劳务派遣组织网络,提高培训后安置就业和跟踪服务的组织化程度,确保经技能培训后就业比例不低于90%。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县教体局、县民政局、各乡镇(开发区、银三角)、各培训基地。

7.统计建档。对培训人员的有关数据、信息进行统计,建立完整档案和培训学员专门电子档案。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县教体局、县民政局、各培训基地。

四、几点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和困难户家庭成员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是我县重大惠民工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到职业技能培训对于促进、稳定就业和发展劳务经济的重要作用,自觉把做好技能培训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实施方案并抓好落实。

(二)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成立县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及困难户家庭成员职业技能培训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的日常组织和协调等工作。各地、各有关部门既要根据职责分工,认真抓好摸底调查、组织培训、推荐就业、跟踪服务等关键环节,又要加强沟通协作,共商工作措施,形成相互配合、齐抓共管、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

(三)广泛宣传,营造氛围。紧紧抓住中、高考结束前后的黄金时期,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各种宣传媒介,通过培训展示、就业展示等各种形式,开展大规模招生宣传工作,引导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同时,及时总结培训工作中的经验做法,突出典型示范作用,务求培训工作取得实效。

(四)落实资金,专款专用。所需资金按照“渠道不变,用途不变,统筹安排”的原则筹措,做到合理调配、捆绑使用,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由县财政划拨专项资金,对参加培训的学员提供免费食宿、免费技能培训、免费技能鉴定、免费推荐就业、免费跟踪服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添置实训设备,聘请教师授课,满足教学需求;对学校和实训基地的支持、补助资金与培训业绩挂钩,确保职业技能培训资金专款专用。

职业技能实训篇3

关键词:实训教学;职业技能

【中图分类号】 G71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2)02-0022-01

职业技能是一种包含专业素质在内的专业技能,是一种直接的有形生产力。具体来说,职业技能指与操作生产设备直接联系的技能,如数控设备操作、钳工操作;或与实际工作直接联系的技能。职业技能培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出现代社会生产急需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技术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员。

在制造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有效地培养出大批优秀的技工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是职业学校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作为以培养技术工人为目标的中等职业学校应与时俱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大批优秀的技工人才,提高我国劳动者素质。因此,职业学校的教学,特别是机械类专业的教学,更应该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服务地方经济为宗旨”,更新教学观念,加强实训环节,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但是,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的教学除了教材的编写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要求之外,在教学方法上尚有诸多欠缺。

一、车工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实训教材按部就班。如教材内容安排不恰当(例如车完台阶工件后就开始刃磨断屑槽,钻孔车孔练习应安排在车圆锥和车成形面之后等);理论课和实习课脱节;专业术语标准没有更新。如此教学,不仅浪费资源,收效也不高。当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发现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情况与在校所学内容不大相同,从而无法迅速适应岗位工作。

2.无视学生差异存在。实训教学企望按照统一程序和标准制造统一的“标准件”。忽视学生掌握车工技能的实际情况,限制或阻碍学生的发展和在车工技能方面的真正提高,虽然拿到车工的中级证书,但是与工厂的实际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不能完全满足生产一线的实际需要。

3.对车工实习重视不够。作业机械专业,车工实习是实训的基础,学生扎实的技能应该靠车工实训进行培养,通过实训,使学生会磨刀、会合理选择砂轮机,会使用各类刀具、量具及夹具,会选择各类材料的切削用量。目前,车工的实训教材大多是对车刀的角度进行讲解,对刃磨的方法、注意事项等没有详细说明;对量、夹具的使用没有详细内容,只能靠教师在实训教学中凭借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向学生进行讲述,使学生的实训学习受到影响。

二、车工实训教学培养职业技能的应对策略

1.目标分层,面向全体。学生在基础知识、认知能力、认知方式和方法上,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技能的接受能力等诸多方面以及生理、心理等都存在着“差异”,在分层教学前,教师应根据学生学习的接受能力和技能水平,按教学大纲和教材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相应的教学要求。改变过去“一刀切”的做法,对差生采取低起点,先慢后快、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加强指导与辅导等办法,把实训教材的训练目标,分解成有梯度的,连续的几个分目标:由单一内容练习到综合练习,由精度较低到精度较高的单一和综合练习。允许差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分步并逐步达到大纲要求,对动手能力强,接受能力快的同学允许他们加工高精度、高难度的练习。拟定各层次教学要求既不能过高,增加教学难度,练习量过大,容易使学生消化不良,失去信心,也不能太低,降低大纲要求,减少练习量,放慢教学进度,就会完不成学习任务。力求准确地把握各类学生的接受和操作能力,较好地解决“吃不饱”与“吃不了”的矛盾。当学生变化较大时,可通过综合评估后改变其原有的“分层界限”,以便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更加优化车工实训指导工作。通过分层教学,对各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处在不同起点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较好的发展,有效提高实训教学质量。

2.因材施教,共同提高。实行分类型、多形式的辅导。这类辅导以不增加练习、不搞全班加班补课为原则,进行多形式、多层次的辅导。对差生采取个别辅导的方法。从工艺加工路线,切削用量的选择,测量方法等讲解、演示,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思考并完成学习任务。对中等生采用分组讨论,老师提示的方法,重点强调加工中的测量方法和加工精度较高的练习件车削方法。对中差生让他们多到磨刀间刃磨车刀练习和上车床单项练习,提高速度。而优生主要以培养加工技术含量高工件的车削方法、检测方法及精加工车刀的刃磨方法。同时采用优生辅导差生一帮一辅导,会收到收到较好的效果。

3.校企合作,真刀实干。按最新的国家标准和要求编写校本教材,同时结合教学大纲与就业取向,与企业挂钩,加大校企合作,建立实训基地,聘请厂企设计工程师、工艺工程师来校,及时组织学生进厂见习,让学生接触企业生产实际,增强动手能力,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逐步让一些理论成绩好、操作技术强的同学参加校企的生产,这样既确保学生正常实训,又让学生接触真正的产品,了解企业生产的特点。另外有些产品的加工可作为实训的内容,这样既达到了教学目的又节约了实训经费,使实训教学更合理地与教材相结合,更加实用,活化教材,特别适合于对重要章节与环节的教学,使专业的学习更直观、更实用。

4.激发兴趣,提高技能。在车工实训中,以基础知识,基本操作方法为基础性目标,以理论结合实际为提高性目标,指导学生对车床小故障进行维修,对加工方法进行小改进;进行工艺改进,能够设计、制定技术文件、手工绘图等等。通过上述方法和手段,既培养学生学习技能的兴趣,又能使学生提高应用能力,提高解决机械加工中出现的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打好基础。

职业技能实训篇4

关键词 职业技能鉴定 高职教育 融合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A

Exploration on the Integration of Vocational

Skills and Vocational Training Teaching

ZOU Huabin

(Hu'nan Industry Polytechnic, Changsha, Hu'nan 410208)

Abstract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shortcomings in professional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ion of vocational schools, superficial analyzed how to better integrate vocational education training teaching and vocational skills.

Key wordsvocational skills; vocational education; integration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基层、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中、高级实用型人才,所以职业教育最显著的特点是培养学生的动手技能, 以“能力”为核心培养中、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强化技术应用能力,而职业资格认证的考核重点也正是技能操作。近年来,很多职业院校已经开始重视职业资格的认定与考核,并申请成立专门的职业资格鉴定机构,但在实际运作当中仍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把认证工作游离于教育教学工作之外,导致此项工作与教学脱节,不利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推进,不利于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笔者所在的部级示范性高职院校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进行实训教学时,紧紧抓住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契机并把它作为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切入点,从思想上正确认识,从教学上加以改革,从硬件和软件建设上加以完善,使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真正起到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作用。

1 思想上正确认识

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要更多地融入实践要素,这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定位所规定的一个重要方面。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生产、服务与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就是在基层岗位和工作现场做实事、干实务、实践性很强的实用性人才,也就是专门面向“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而这种“一线人才”,不是单单依靠学历教育在学校里就能培养出来的,他们必须也只有在生产和工作的实践中获得能力、提高能力。高等职业教育要有效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就必须强化实训、实习、实验等实践环节,加强高等职业教育与工作体系、工作过程的关联度。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学过程必然要强调实践性,以提高学生适应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缩短从学校教育到实际工作岗位的距离。

高职教育要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高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具有必备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职业技能的训练是实现高职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而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是检验学生实践能力和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手段,我们把职业资格认证和高职教育实践环节联系起来,将职业技能等级鉴定的标准纳入实践教学内容之中,并贯穿于实践教学始终,形成我院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环节的特色。

2 加大教学改革力度

从近年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在职业技术院校中的实施情况可以看到,职业资格认证与学校教学存在着脱节,且各成体系,造成了教育资源浪费,这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首先目前高职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多数是普通高校的“修订本”,其“修订”依据不是现代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实际需要,也没有参照职业技能鉴定的标准与考试大纲的要求,而是课程取舍、简单删减;其次,近年来,虽然高职院校对此也进行了一些改革,加大了技能训练的力度,提倡培养应用型人才,但这些改革基本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的,并没有结合和渗透职业技能鉴定的标准与规范;三是实施教学时,所传授教学内容不能涵盖职业技能鉴定内容,所以,在对学生进行技能鉴定时,不得不对有关知识再进行系统培训,这样对学生造成了经济负担,对鉴定工作增大了工作量和工作协调难度,造成了教育资源的重复和浪费。

3 实训教学与职业技能鉴定的融合

我们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思路,以学生为主体,尊重个性,因材施教;强调“先仿后练”,强化技能训练;注重素质与能力培养,提高实操能力。强化学生加工工艺、突出操作,为学生打下良好的工艺基础。遵从由抽象到形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学习曲线;科学的安排教、学、做;紧密结合企业产品,开展实训教学。

3.1 教学模式的改革

我们以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规范了实训教学过程、完善了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采取项目式教学模式,根据自编教材和规划教材辅以视频教学,要求老师对每个项目使用教案、PPT电子课件、教学挂图、教学模型等,以职业技能标准组织编写自编技能题库、自测习题,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学生自主管理,组织实施实训教学。

3.2 教学内容的充实

我们根据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组织编写自编教材,紧密结合职业技能标准,把技能标准分解贯彻到各工种的教学项目中,分成基础篇、提高篇和高级篇,形成工艺学和技能训练两本教材,分别涵盖工种等级的初级、中级、高级和技师的要求,对不同层次和要求的学生因材施教。学生实训成绩与职业技能鉴定联动,通过职业鉴定获取实践成绩。

3.3 培养模式,以就业为导向

在培养模式上,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结合、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把校企合作产品与实训成绩考核结合起来,把实习同就业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的就业能力。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充分发挥行业优势,建立一大批校外实习基地,作为学生接触实际、实验技能、提高能力的校外课堂,保证实训结束到用人单位能顶岗。通过现场教学等方式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理解和把握,通过学院和用人单位的合作,整合教学资源,共同培养扎根基层、艰苦创业、乐于奉献、能吃苦、能动手、能力强、用得上、受社会欢迎的实用型人才,实现与企业岗位技能对接。使职业技能鉴定和高职实训教学完美融合。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引入职业技能认证制度将对我国人才培养和经济建设起着积极推动作用。在高职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把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纳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体系之中,使之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对于促进我国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加速形成高职教育特色意义深远。作为职业院校的教学管理人员,我们将继续探索,为培养受社会和用人单位欢迎的合格的应用型人才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职业技能实训篇5

Taking Travel Dispatcher for Example

Ye Yali;Chen Xuechun

(Chengdu Textile College,Chengdu 611731,China)

摘要:该文介绍了CETTIC职业培训的基本情况,分析了CETTIC《旅行社计调师》兴起的职业背景,阐述了CETTIC《旅行社计调师》的构建情况与具体实施流程。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basic situation of the CETTIC vocational training and analyzes the background of CETTIC Travel Dispatcher rise, also expounds the situ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ETTIC Travel Dispatcher and concret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关键词:CETTIC 旅行社计调师 职业技能培训

Key words: CETTIC; travel dispatcher; vocational training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9-0114-02

1CETTIC《旅行社计调师》兴起的职业背景

CETTIC职业培训认证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以新职业、新岗位、新知识、新技能、新技术、新工艺、新协作为特色的在全国不同领域不同行业开展的职业培训、师资培训、远程培训、创业培训等培训项目。

计调是旅行社食、住、行、游、购、娱等服务项目的总策划、总设计和总指挥,是旅行社中最核心最重要的岗位。在旅行社工作中计调承担着旅行社产品开发设计、旅游产品定价报价、旅游服务项目的采购,旅游活动全过程的监控等工作。计调工作有一整套的运作流程,需要经过专业培训才能上岗。目前计调人才供不应求,培养渠道不畅,旅行社本身不愿意出钱培训员工,很多高校没有开设《旅行社计调业务》课。缺乏部级计调业务操作流程和服务标准,缺乏系统化的职业培训,大多数计调没有学历,职业能力低下,靠经验和习惯操作旅游业务,制约着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为了提高计调的从业素质、操作技能和管理能力,人保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在2010年9月首次开发了CETTIC《旅行社计调师》职业技能培训项目,目前正在全国推广实施。该项目直接面对旅行社计调岗位,培养既有一定理论基础知识,又具有一定操作技能的旅行社计调人才。

2CETTIC《旅行社计调师》职业技能培训项目的构建

2.1 旅行社计调师的申报条件旅行社计调师是指具有现代旅行社计调管理素质,掌握现代旅行社计调管理全新理念和丰富实战经验的旅行社计调人才。旅行社计调师分为助理旅行社计调师、旅行社计调师、高级旅行社计调师三个等级。2.1.1 初级的条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①中专、职高以上学历或同等学历的应历届学生,从事相关工作一年以上或有一年实习经验者,且按照教学大纲经系统培训80学时;②中专以上学历或同等学历的应历届学生,从事相关工作两年以上者,且按照教学大纲经系统培训80学时;③大专以上学历或同等学历的应历届学生,且按照教学大纲经系统培训80学时。

2.1.2 中级的条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①中专学历、相关专业毕业,从事相关行业连续工作三年以上或具备相同年限实习经历且英语达到三级以上,且按照教学大纲经系统培训100学时;②大专学历,必须在相关行业连续工作两年或具备相同年限实习经历且英语达到三级以上(提供学历证书原件、复印件和所在单位证明原件),且按照教学大纲经系统培训100学时;③本科学历层次及以上相关专业人员(含自学考试)报考,必须在相关行业连续工作一年以上或具备相同年限实习经历且英语达到四级以上,且按照教学大纲经系统培训100学时;④非本专业者,须在相关行业连续工作四年以上,且英语达到三级以上(提供学历证书原件、复印件和所在单位证明原件),且按照教学大纲经系统培训100学时。

2.1.3 高级的条件(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相应领域工作或从事研究、教学8年以上;具有学士以上学位或中级以上职称;两位以上教授推荐;在国外刊物发表相关文章2篇以上;提供5000字以上的论文或项目系统方案设计;须按照教学大纲经系统培训120学时。

2.2 旅行社计调师的考试级别①初级。初级的申请人须通过考试以展示其专业知识水平和职业实践能力,初级考试合格者将获得人保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颁发的CETTIC《旅行社计调师》初级证书。②中级。中级的申请者须通过考试以展示其专业知识水平和职业实践能力,且持有初级证书,从业经验达到三年以上,英语达到三级以上,提供3000字以上的论文,考试合格者将获得人保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颁发的CETTIC《旅行社计调师》中级证书。③高级。高级不设统一考试,实行由专家委员评审的办法,具体申报条件:相应领域工作或从事研究、教学8年以上;具有学士以上学位或中级以上职称,两位以上教授推荐;在国外刊物发表相关文章2篇以上,提供5000字以上的论文或项目系统方案设计。达到以上要求者将获得人保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颁发的CETTIC《旅行社计调师》高级证书。

2.3 旅行社计调师的鉴定方式旅行社计调师鉴定方式可分为理论知识考试和技能考核两种。理论知识考试采取闭卷笔试方式。技能操作考核采取实际操作、现场问答等方式。由2~3 名考评员组成考评小组,考评员按照技能考核规定各自打分,取平均分为考核得分。理论知识考试和技能操作考核均可采用百分制,两门皆达到60 分以上为合格。

3CETTIC《旅行社计调师》职业技能培训项目的实施

3.1 培训目的《旅行社计调师》培训课是计调职业从业人员的必修课,是为培养学员具有计调基础知识、计调实务操作能力、计调业务管理能力而设置的。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员了解旅行社计调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日常工作内容;具备计调应该掌握的各种知识,熟悉计调常用的各种工具、合同及表格,学会制定旅游行程、对旅游产品做出正确的定价和报价;能熟练地掌握计调工作流程及计调部的各项管理工作。

3.2 培训的内容培训内容围绕“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培训理念,力求突出板块化教学,突出技能培训特色,满足职业技能培训的需要。培训内容分为理论和实践两个部分,理论知识包含了三大模快,第一模块旅行社计调师基础知识篇;第二模块旅行社计调师实务操作篇;第三模块旅行社计调师业务管理篇。理论教学采用旅游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旅行社计调师》培训专用教材。实践教学内容包括地接计调业务操作流程、国内组团计调业务操作流程、出境组团计调业务操作流程、专线计调业务操作流程、会展计调业务操作流程等内容。

3.3 培训的流程

3.3.1 确定培训模式旅行社计调师培训项目必须要有旅行社的参与,采取校企合作。根据培训对象的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的校企合作模式。①针对高校在校学生的校企合作培训模式。培训对象是在校大学生,很多学校都没有开设《旅行社计调业务》这门课,学生既没有理论知识,也没有实践经验,培训时只能先理论后实践。如我校与四川康辉国际旅行社联合举办了第一期《旅行社计调》职业技能培训班,先在我校上完理论课,然后由四川康辉国际旅行社部分专家承担实践教学任务,学生取得《旅行社计调师》证书后由四川康辉国际旅行社负责安排工作。②针对旅行社在职员工的校企合作培训模式。培训对象均是旅行社在职员工,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经验。现在他们需要的是系统地提升理论知识和掌握更多的操作技巧。理论课和实践课可以同时上,边讲理论边讲实践。理论知识较强的章节就由高校老师担任,实践性强的就由旅行社相关部门经理担任。如四川省中国国际旅行社《旅行社计调师》培训班全部由该旅行社员工组成,就采用了这种模式。

3.3.2 制定培训计划培训计划最好与旅行社一起共同制定。我校与四川康辉旅行社的总经理、人力资源部、办公室相关人员一起制定了培训计划。共同确定了培训内容、时间、地点及培训教师。

3.3.3 制作招生宣传资料招生宣传资料要突出办学的亮点,把办学的亮点展示在招生简章中,增加吸引力。我校在制作招生简章时突出了几个亮点:一是人保部首次开展《旅行社计调师》职业技能培训项目,我校是首批授权基地 ,二是采用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理论课由学校承担,实践课由企业承担。三是解决就业问题,学生学完规定课时后参加统一考试,合格者由人保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颁发的《旅行社计调师》证书, 学生持证书者由四川康辉国际旅行社安排计调工作。

3.3.4 多渠道组织招生工作一是利用网络招生。在学校网站上《旅行社计调师》认证培训的相关信息。二是在附近各校建立招生。三是在大学校园内张贴海报。四是通过校内老师的宣传。

3.3.5 严格执行培训计划,抓好教学的各个环节一是要求每个教师严格按照培训大纲、培训计划、培训教材进行教学;二是聘请班主任强化管理,负责每天的考勤,要求学生到课率要达到90%以上。三是通过各种方式及时与学生沟通,及时了解培训的情况,便于改进教学方法。

3.3.6 组织考务工作首先是考场环境布置,在考场门口设明显标志说明,制作横幅挂在教室,体现考试的正规性。如我校制作“CETTIC《旅行社计调师》职业培训考试成都纺专考场”横幅挂在教室外面,在考试内张贴了“CETTIC《旅行社计调师》职业培训考试规则”,并在在黑板上写了“诚信考试”等标语。二是安排考场座位,按准考证号安排考生座位,每个座位上张贴了考生准考证号,单人单座考试。三是安排监考老师,每个考室不少于两个监考老师,四是安排相关领导巡考。

4CETTIC《旅行社计调师》职业技能培训项目运作的几点体会

4.1 《旅行社计调师》培训市场前景很好从市场需求来看:《旅行社计调师》培训针对的是具体的旅行社计调岗位,它的诞生正好填补了计调没有专门培训机构的空白,受到了高校学生和旅游企业好评,市场前景很好。如四川康辉把我们的《旅行社计调师》培训班办成了他们的岗前培训班,今后用人就直接选用有《旅行社计调师》证的学生。四川国旅的一些部门经理明确表示拥有《旅行社计调师》证的人员优先录用。从员工自身的发展来看:《旅行社计调师》职业技能培训项目的诞生是对计调工作和计调员自身身份的认可,能够获取一个计调师总比当一辈子计调员要好些。所以旅行社的员工和即将从事计调工作的人员也愿意参加《旅行社计调师》培训,获取相关的证书。

4.2 《旅行社计调师》培训班必须和市场结合才有生命力《旅行社计调师》职业技能培训是针对计调岗位的,不能脱离市场,必须和旅行社联合,采取校企合作模式,由学校企业共同培养人才,实现学校培养人才与旅行社用人之间的零对接,使旅行社愿意接收参加《旅行社计调师》职业培训的学生。如果单纯地为了获取一个证书,不与旅行社合作是没有生命力的。

4.3 学校通过这种深度的校企合作可以获得很多企业的第一手资料校企合作共同举办《旅行社计调师》培训班,由旅行社专家承担实践教学,他们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拥有第一手资料,讲课时课把这些资料提供给学生。如四川康辉旅行社一些部门经理给学生上课时,向学生展示了该部门使用的各种表格和资料,列举了计调工作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参考文献:

职业技能实训篇6

关键词 基地化培训模式;杨凌示范区;虚拟培训组织;职业化农民;非营利性组织

中图分类号 G7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2)13-0079-05

一、问题的提出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农民职业教育培训已初具规模,政府上下联动推动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的格局初步形成,农民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的多元化和民营化不断发展,不同类型农民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的分工与协作关系正在形成,竞争与择优机制不断加强,农民职业教育重点日益突出,职业技能培训模式日趋多样化,培训体系和能力建设逐渐得到重视,其效果也逐步显现。但是,我国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目前的特点是多家参与、多条途径进行,培训往往流于形式、培训效率低、效果差,农民职业教育培训体系缺乏快速集成供给的能力和协调整合各类培训资源的机制[1]。农民职业教育供不应求与供求脱节的矛盾、教育培训形式相对单一、重复浪费现象总体上仍然比较严重,培训单位很少关注培训效果及后期跟踪服务。另外,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管理体制也存在诸多弊端,如农民职业教育制度化和法制化建设仍比较滞后,没有独立的市场化、产业化的教育培训管理机构,这些问题的存在要求必须对农民职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有所突破和创新。

二、杨凌示范区教育资源分析

杨凌示范区是我国唯一的部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区内拥有1所农业高等学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1所部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一个职教中心、多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以及5000多名农业科教专家。这些丰富的教育资源成为发展涉农职业教育的重要基础。同时,杨凌示范区省部共建的体制优势和示范带动功能定位等都为发展涉农职业教育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在杨凌,现在已经形成了现代农业创新园、国际科技合作园、现代农业企业孵化园、标准化生产示范园等示范新区,并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科技推广模式,在青海、甘肃、宁夏等省区新建了一批科技示范推广基地。2011年8月,全国现代农业科技创业孵化联盟在杨凌成立,这是首个全国性农业领域企业孵化的非营利性自主联盟,联盟发起单位42家,包括各类孵化器企业、风险投资机构、农业科研院所、农业企业、专利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

目前,在杨凌示范区内初步形成了以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为牵头单位,纵向上建立了“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硕士学位”相衔接的职业教育体系,在横向上各教育机构充分发挥其特点和优势,举办各类涉农专业特色教育,初步形成了高校、高职、中职、技校、职教中心相互支持配合的“五位一体”多元化办学结构。不同类型与层次的农民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不同,培训内容不同,培养目标不同,如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村官培训工程”和“农业新科技推广工程”,以及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的“新型农民培训工程”等。而杨凌示范区职教中心有近30年的办学历史,拥有现代化的解剖实验室、生化实验室、组织培养实验室、微机室、多媒体电教室等。既能开展学历教育,又能开展短期培训。从教师来源结构看,示范区内农民职业教育师资主要来源于三个渠道:高校教师、专业技术人员和有经验的一线工作人员,分别满足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农民职业教育需求。从农民职业教育的投入分担结构看,由政府、学校和农民三部分来承担。

杨凌示范区内职业教育资源丰富,有开展大规模农民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潜力,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农民职业教育体制不顺,条块分割,教育资源分散,各自为政,以营利为目的,管理松散,利益为先,协调乏力,培训与市场缺乏关联,投入不足,培训管理不完善等问题依然存在,培训潜力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杨凌素有中国的“农业硅谷”之称,但是传统的农民职业教育培训模式和落后的科技推广体系却导致许多新技术、新成果只是专家学者实验室里的展品。新技术、新成果“灯下黑”、“走不出杨凌”的现象,一度成为“农业硅谷”杨凌的尴尬。因此亟需进一步整合示范区内各类教育资源,使之发挥集约优势,并在农民职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上有所突破和创新。

三、构建农民职业技能基地化培训模式的理论基础

(一)农民职业技能基地化培训模式的含义

所谓农民职业技能基地化培训模式即依托杨凌示范区内的资源优势,通过区域资源分析评价,并对示范区内各类教育培训资源进行整合,使其发挥资源的聚集和集约效应,在对农民职业技能培训需求调研的基础上,构建出政府、学校、企业以及民间非营利性组织等的全面参与,以促进农民提升致富本领、促进农业经济繁荣和农村社会全面进步为目标的区域内集约化、多样化、规模化,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的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新形态、新阵地和新课堂。农民职业技能基地化培训模式包括教育培训主体对象、教育培训质量监控系统、教学体系、保障体系、反馈体系等一系列资源和活动在内的总称。

职业技能实训篇7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不可分割的部分,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1]。从发展特性来讲,高职院校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存在很大差别,目前的发展阶段,高职院校在经济社会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是培养高端技能型的人才,重?高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从会计专业本身来讲,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对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有一定的要求,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因此,要不断完善会计专业实训模式,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实践操作水平。

一、高职会计专业实训教学的现状分析

作为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实训教学中需要将会计理论与工作实践结合,在理论基础掌握的基础上对时间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当前,高职院校也逐渐认识到了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进行模拟实训,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实践的机会,学生接触到了更多会计业务工作[2]。但是受主客观条件的影响,实训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1.技能训练较为单一、资料不完善

从高职学校会计实训的设置来看,一般是根据具体的业务要求虚置特定的主体,这些主体并不能代表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会计主体,此外,在经济业务的训练中与实际脱轨,存在生拼硬凑的现象,这样使得会计信息资料与实际不相符,学生很难理解会计工作的整个工作流程。

2.岗位职业分工不明确

在会计实训中,并没有像企业运行中的岗位职责设置来具体划分,学生对会计岗位设置及岗位职责等不了解,实际实训过程中,学生扮演了多个角色,将企业的会计、出纳甚至是销售人员等混为一谈,这样学生对自己的身份和岗位不明确,很难理清头绪,对财务工作的具体工作流程等认识上存在不足,更是忽视了会计工作的连续性和系统性。

3.操作程序多流于形式

从具体实训来讲,实训案例多侧重于会计核算方面,很少涉及到会计监督,在实训中存在重核算轻审核监督的现象。同时很多只是对常见的会计业务进行训练,但是对于一些重要的环节,在其操作的规范性等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很多操作只是流于形式,学生实际掌握的并不多。

二、当前高职会计实训教学模式改革发展的意义

会计专业实训包括校内校外两部分,其中校内主要是实验室模拟训练,校外主要是到实习基地进行实习训练,但是受多种因素(会计信息的保密性、学生自觉性差等)的影响,在专业性的校外实习基地的建立上存在很大的难度,大多数会计实训主要集中在校内进行[3]。校内实训一般采取是学生在掌握基本会计理论基础知识后,采用仿真模拟的做法,对可能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模拟,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对其进行处理。

通过仿真实训,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提高学生的会计业务处理能力,对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验证和巩固学习,但是从具体时间来看,这种模拟教学也存在很多不足,学生无法清晰了解企业会计岗位工作人员的具体流程,更不用说业务创新和职业能力的发展。学生在不如工作岗位后面临着复杂的环境,会计主体也是多种多样,多涉及的业务内容也存在很大差异,书本上所学的知识并不能适应所有的岗位要求,这样就影响到应用性人才的培养,学生在工作中适应性差[4]。因此,新的发展时期,如何提升学生的会计专业能力,不断加强完善专业实训,从而构建科学的实训教学模式,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等,这些都是高职院校在发展中需要探索的问题。

三、高职会计专业技能实训模式的建立

会计实训教学模式在教学改革中,需要改变传统的单一实训模式,转变为技能设计性的实训模式,并将演示行实训等多种实训教学模式进行分阶段的实施,从而促进学生掌握专业的技能,要以提升实践能力为目标,了解会计职业发展环境,对企业单位的会计主体等进行调查,熟悉会计业务的工作内容、具体流程、方法技巧等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模式,从而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保障[5]。以下对几种技能实训的模式进行分析。

1.演示性技能实训

该种实训模式主要适用于会计实训初级阶段的学习者,主要是教师先进行讲解,然后给学生展示操作方法,并向学生讲解操作的规范和要求,最后引导学生进行操作。也可以针对学生在实践中常见的问题进行纠正,指导老师利用一定的实训资料,让学生能掌握并消化相应的理论知识,并掌握职业技能,锻炼自己的实际动手能留,在理论与实践教学融合发展的基础上,提升学生专业能力。

2.验证性的技能实训

主要是在演示性实训结束后,学生对实训有了一定的认识,此时可以采用验证性实训模式,这种模式在当前应用较广。主要是对单位预计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模拟,让学生依据教学中所学的知识(核算程序、方法、计算机操作等)进行业务的模拟,增加学生对具体业务的熟知度[6]。

3.设计性的技能实训

该模式主要是针对学生创新和职业能力提升设计的,要求学生在懂账务的基础上学会“用账”,主要是学生自主设计完成,学生独立完成会计主体的选择、会计核算、岗位分工、具体工作流程、财务关机、账簿资料等。具体的设计内容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选择综合的,遵照提供信息、注重效率的原则,主要是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让学生能对工作内容进行合理规划设计。在具体的执行中,可进行分组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对会计主体进行调查,根据具体的调查结果,学生设计相对应的实训方案,然后由教师进行审核指导,并进行进一步的讨论和学习,最终结合多方意见对实训设计方案进行完善。

4.考核性的技能训练

考核性实训主要是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进行了解,并督促学生更好的学习。与理论课程笔试的考核方式存在于区别,实训教学主要需要建立配套的考核方式,运用方案设计实训教学情境,多方面对学生的业务掌握情况进行检验,并在考核后进行辅助训练,考核的目的在于找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最终提升学生的技术能力。

这四个实训模式并不是孤立的存在,需要与理论知识学习和实际应用相结合,做到在学习中训练,在训练中不断学习,将多个实训模式相互配合,根据学生学习的不同阶段加以灵活运用,让学生能掌握会计工作的规范流程,锻炼其分析问题和自主探索的能力,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岗位适应能力[7]。

四、技能实训模式实施的总体要求分析

1.合理开设专业课程

从专业课程开设来讲,要符合会计专业教学实际,体现出层次性,保证会计专业实训能循序渐进进行。教学设计从简单到复杂,从容易慢慢提升难度,在学科课程的教学中渗透实训教学,让学生由足够的实训时间。此外,在不同的实训阶段,所采取的实训模式也要有所不同和侧重。在大一?A段,主要是进行简单的验证性的实训,让学生能明白实训课程的流程、具体内容等;在大二阶段,要重视实训课程所占得比重,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和职业素养;最后在大三阶段,主要培养学生综合设计能力,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其职业本领。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革新教学方法

会计专业教学的每个环节都需要教师具备丰厚的专业知识,尤其是实训教学,需要教师具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技能,将理论知识讲解与实践相融合,尤其是在综合设计阶段,需要“双师型”的专业人才,提供创新的设计思路,这些思路不能只依赖于理论知识,更多的需要实际经验的积累[8]。但是从现阶段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队伍构成来看,很多教师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储备,但是在实践方面的经验略显不足,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深入到市场和企业发展中进行调研,很多都是借助教材内容或者是网上查阅的资料,但是与实际的会计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很多虽然取得了注册会计师等资格证书,但是对具体的会计业务工作并不熟悉,更不用说指导学生去实践了。

同时,也要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企业发展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因此,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从学生实际出发,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了解高职生的个性发展特点,针对不同层次学生水平进行分层次教学,在教学中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分层次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采用模拟教学,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对话讨论等方式,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并对教学中的知识点进行串联,让学生学会触类旁通,再次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做好实训环境的仿真模拟

当前会计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立难度大,因此多以校内实训模拟教学为主,但是校内模拟的真实性较弱,离真是的会计工作岗位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要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通过制作PPT等,进行模拟办公,并重视办公室硬件设施喝环境的建设,并在人物的穿着、语言和动作等方面进行协调,让学生犹如进入到真实的办公环境中,除了外在环境的模拟,还需要了解会计工作的规范、具体的要求,并对实训工具和材料等进行模拟,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职场的工作氛围,也能更快地适应角色,了解会计岗位职责,在就业中更快适应岗位。

4.选用科学的会计技能实训教材

会计实训教材的选择要结合企业需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多层次、多样化的教学内容,要将核算、审核及监督等包含在内。此外,不同行业的会计实训教材,也要结合行业发展的特点进行选择,尤其是在案例的编写上,要设计典型的经济业务,让学生能掌握多种不同种类的会计业务具体操作的流程,提升其会计职业技能。

5.树立会计基础规范审核与监督意识

在设计实训中,存在一定的岗位分工,但是核算过程中,需要对此过程进行审核,但是学生对此认识上存在不足,往往只是流于形式,没有起到真正的监督作用。因此,教师在实训指导中,要强调审核的重要作用,提供一些不合理对原始凭证,让学生进行审核,并对其不合理的原因加以分析,不断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对会计基础工作进行规范,不断提升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五、结语

职业技能实训篇8

关键词:技能培训 创新能力培养 实践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G7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b)-0017-01

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业自动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工业技术应用的需求也越来越广泛。但由于工科院校的整个课程体系还没有进行适时有效的调整,虽然大部分课程都开设了实验(实践)课,也都基本是以演示、验证性为主,工科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大多只是些“蜻蜓点水”式的认知性实习,深度不够。造成了学生毕业就业上岗后不能立即适应岗位要求的局面。如何拓宽实践教学渠道,使学生经过一定时间的实践操作训练,有所突破,能够熟练掌握一项或几项技能,使他们既掌握大学本科理论水平,又具备高职技能,以适应社会需求?

问题驱使,近年来,我校工训中心进行了一系列尝试,利用计划实习课外的时间,以自主选课的形式,先期,对本校工科专业的157名在校学生,分6期,进行数控车、铣(中级)职业技能培训。开设了数控加工工艺、编程理论、模拟仿真及机床操作训练4项内容,经过理论学习和实践强化训练后,他们全部都能将操作技能和工艺知识灵活运用,经过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考核,一次通过率高达93%,因此还获得,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颁发的,《数控机床(中级)职业技能资格证书》。此后,又陆续开设了电子工程师和CAD绘图员培训,已分别有343和225同学经过培训考核,不仅获得了实践操作技能,还取得了相关行业、部门颁发的《初级电子工程师职业资格证书》和《CAD绘图员职业资格证书》,在后继的“机械、电子、航模、工程能力竞赛、校创新大赛”等大学生技能比赛中取得了多项优异成绩。在就业招聘会上也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认可。同学们普遍认为:“是过硬的实践训练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为工科院校工程训练中心,开设职业技能培训,对知识技能型人才培养,以及大学生双(多)证教育,进行了有效的探索。

经过上述实践,引发以下思考。

1 工科教育要以人为本 适应工程需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要求:高等教育“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目的很明确。工科学生更需要实践知识和技能背景,这种要求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得越来越重要,当人们在积累了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后,就会掌握较强的实践技能,对理论知识进一步理解、深化,产生顿悟,进而提升理论,再去指导实践。工科院校被称为“工程师的摇篮”,工程师应具备的能力包括,研究、设计、开发、生产、维修、保养、管理和教学等许多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由高级技术专家取代普通操作工进行加工、生产、维修,甚至是,提供技术服务的时代,已经到来”。工科院校就是要培养适应工程需要的人!就是要塑造“卓越工程师”的毛坯,而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难以做到。

通过一系列的培训,我们清楚地感觉到:当代的大学生十分清楚社会的发展和企业的需求,在完成必修课程的同时,他们迫切希望掌握熟练的工程技能,以胜任社会需求和自身发展,非常渴望学校能提供相应的机会以弥补自己在这方面的不足!使自己在进入社会前就具备了企业所需要的基本素质。而与专业相适应的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恰好为他们搭建这样的平台。

2 技能训练帮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创新能力,是当前的热点话题,这并不意味着,让学生去搞标新立异的创造发明,而是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科学态度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始于“思维”、基于“技能”、终于“物化”是技术创新的一般规律。当具备了较强的实践技能,在创新思维的激发下,就会产生强烈的创新欲望,在这一过程中,也进一步提高了创新的能力。现在的学生思维活跃,创新意识强,但将“思维”转化为“物质”的“技能”的能力尚未成熟,这就是我们工科院校要努力的目标。倘若,能多开设一些相应的职业技能训练,为有这方面兴趣和能力的学生,提供一个有趣又充实的学习训练环境,会非常有助于他们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学生参加各类课外科技制作和竞赛活动中,我们明显感觉到:经过培训的同学,无论在创作思路、设计技巧和动手能力等方面都比其他同学具有明显优势。同学们也普遍反映,“过去我们比较‘怕’动手,现在不仅不‘怕’,而且喜欢,甚至一看到熟悉的机床,就有一种想加工零件的愿望”。这种观念的转变和能力的提升,是一般实验或实习课程难以实现的。

3 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随着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不断加大,目前,国内的大多数工科院校都已经相继建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工业培训中心或工(实)训中心。

各院校工培中心,都配置数量相当先进的设备,和连网配套的计算机平台。由于受到规模的制约,和学生数量及课时数目的限制,使设备利用率普遍偏低,特别是价格昂贵的先进数控设备,若干年后就会成为淘汰设备,更应该充分利用。还有一支以高级技工、技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本科生、研究生组成的教学师资队伍。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磨练,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教学经验,再加上多次的进修,已成为,既能讲解理论、又能指导实践、甚至还能进行生产的全能型教员,若仅仅完成,常规实习教学,对于设备资源,特别是宝贵的人力资源,也是极大的浪费。

只要我们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人才为目标,以教师为主导,以硬件为依托,制定出合理的培训教学内容并规范管理,完全能胜任知识技能型人才培养。也可以使大量的设备、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4 结语

社会对人才永远是渴求的,人才的培养方法,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开拓、改革、创新。工科院校对在校学生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让学生在校期间尽可能多地掌握操作技能,获得各种操作技能等级(资格)证书,缩短同社会、企业的距离。使他们在刚跨入社会时,就掌握一定的技能,让他们尽快被社会接纳。这是不仅是工科院校,也是我们每一个教学工作者应尽的职责。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

上一篇:软件实训范文 下一篇:钳工实训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