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素质规划范文

时间:2023-10-22 10:08:53

职业素质规划

职业素质规划范文第1篇

1.1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受到重视

随着我国就业压力的增大,高校大学生没有目标、盲目就业成了社会关注的问题。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更加了解和认清自己,对学生的就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就业指导工作具有很大的推进作用。近几年,随着社会对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关注,各个高校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有了一定的重视,很多高校针对大一学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使就业指导学科逐步实现了全程化、专业化。

1.2教学团队基本形成,但缺乏专职教师

2007年底,教育部提倡所有高校开设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截止目前,大部分高校都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和就业指导课作为大学的必修课。随着北森教育的普及,就业指导教学团队开始专业化,学历层次也越来越高,各个高校都开始建立自己的专业团队,但由于学科建设时间短,专职教师比较缺乏。

1.3教学形式单调,课程形式单一

因为职业生涯规划学科在我国起步较晚,目前,教学形式以大班为主,形式相对单调,教学特色也不是太明显。因为大班教学,教师很难顾及到每位学生,在课程设计上,相对比较单一,大部分学校是两周上一次课,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遗忘较多。

1.4针对性的个体辅导较少

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专业教师较少,面对众多的学生,个体辅导非常少,这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对于高校学生来说,个体辅导非常重要,每个学生各不相同,针对不同的问题给予不同的解决办法非常好,但因各高校专业教师太少,这项工作基本很少开展。

2.大学生职业素质存在的问题

2.1职业技能差

目前,我国高校整体教育相对落后,大多还是应试教育,对于知识的掌握靠的是死记硬背,而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快,新兴职业不断涌现。社会中实际工作岗位和大学生教育阶段所学的专业知识很难相对,大学生普遍存在知识面狭窄、专业知识掌握较浅、不能灵活运用等现象。大学毕业生普遍存在技能水平和企业的要求脱节、动手能力差、眼高手底等现象。

2.2工作经验不足

目前,大学的很多实习是“走过场”,大学生没有得到相关职业岗位的切身锻炼,当今人才招聘发现,大部分企业喜欢要有工作经验的,可以降低很多成本,工作经验是阻碍大学生就业的一个很重要原因。

2.3择业观念错误

现阶段,我国大学生就业主要是自主择业,在这种制度环境下,大学生的择业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国家分配制度下,高校毕业生以服从为主,就业率达到100%,大家也没有太多异议。而在自主择业环境下,大学生的就业意愿和择业观念受到了尊重,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是双向选择,大学生根据个人发展、职业选择、个人能力等方面的影响,在择业观念上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一味追求大城市、非大单位大企业不去、公务员热、对预期的收入过高、对工作环境要求过高、不愿意做基层工作等。当代大学生的择业观更多地注入了功利色彩、以自己的个人发展为主要目标,这导致大学生就业的灵活性受到束缚,出现了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2.4职业道德水平较低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个人如果想在职场立足,职业素养非常重要,而对于我国当前的大学毕业生,很多人认识不到这一点,频繁跳槽、缺乏敬业精神、夸大在校成绩、编制工作经验、伪造各种证书等缺乏诚信的问题等,成为用人单位非常头疼的问题。在职场中,不能遵循职业规范、诚信缺失、缺乏敬业精神,是一个人个人品质的展现。对于大学生而言,具备了职业素养才具备了职业选择的权利,是未来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中,发现从自我认知、环境分析、职业定位、计划实施、评估反馈、后续管理等方面都有不同的问题出现。

3.1自我认知不足

高校大学生被誉为天之骄子,在光环下,大学生往往迷失方向,在对自我的认知上,不能客观评价自己,缺乏对自己兴趣、性格、技能、价值观、优势、劣势、情商、智商等方面的准确评价。

3.2缺乏对社会的了解

目前,我国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机会很少,缺乏社会经验,同时对于自己的规划非常乐观,对于社会的职业结构不了解,对自己的专业不了解,进入社会非常被动。

3.3职业规划期望过高

目前,大学生对职业规划急功近利,对于发展的职业目标期望过高,经常做一些“白日梦”,这就导致很少大学生到基层工作,而是“宁要北京一张床,不要西部一套房”的怪现象。在择业过程中,碰到困难就退缩,在行动中不愿意从小事做起,希望“一次规划,终身受益”,急功近利的现象非常严重。

4.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对策

4.1发挥教师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重要作用

学校要转换“学校找到工作、学校完成任务”的陈旧观念,在对学生进行素质培养的过程中,坚守“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在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服务意识,使大学生的学业、职业素养、生涯规划、就业等方面协调统一,互相促进,以培养大学生的职业发展素质和能力为主要目的,帮助大学生去寻找自己的目标,规划自己职业发展的道路和战略。教育是振兴民族的希望,而这个希望实现的主题是教师,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如何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课程越来越重要。但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视程度不够,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师资队伍还非常薄弱,提高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师的专业素质非常重要。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学校要给予充分重视,让职业生涯规划教师更加专业。目前来看,职业生涯规划教师要具备多方面的能力,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教师在对学生的教授过程中要发挥其积极性,具有忘我的奉献精神,关心学生的就业,想学生所想、思学生所思。职业生涯规划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要充满热情和激情,让学生真正得到收获。

4.2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学生是课程学习的主题,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内在表现是职业素养,在对大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过程中,主要包括对大学生就业择业观念的培养、职业道德的培养等。在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过程中,要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水平和对外界及内部环境的分析能力,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不是天之骄子,而是社会中普通的一员。在对工作的选择上,要立足自身,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低姿态进入社会。每位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要有自身的道德标准,遵守职业规范,具有高度的责任感、敬业奉献、诚实守信、职业礼仪、健全的心理素质等。大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对自己的职业素质要加强培养,让职业素质得到长期的提高和发展。

衡量高等教育的好坏,很大一部分在于学生的就业,高等教育是大学生进入社会前的重要程序。目前,我国的就业形势越来越灵活,传统的就业教育已经很难适应这种变化,加强高校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视,对大学生未来的发展非常有用。在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要不断转变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理念,与时俱进,满足大学生的就业需求;丰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让职业生涯规划全程化,在大一时重点对学生进行自我认知的分析,大二时重点是择业观、价值观的培养,大三时重点是大学生求职技巧、大学生就业法律知识的培养,大四时主要是就业政策等方面的培养。高校要充分重视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关心学校的发展,关心学生的成才,让学生到合适的岗位上去,使课程形式多元化。

4.4加强社会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视

在我国,职业生涯规划起步较晚,社会要给予充分重视和指导,优化职业指导人员结构,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建立职业生涯教育认证制度,不断完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充分利用有效资源,使职业生涯规划更加系统化和专业化,进而推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社会化。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目前,我国大学生理论知识掌握很多,而实践环节非常薄弱,需要加强,鼓励学生自觉地加入到社会实践中去。

5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职业素养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项持续的、复杂的、动态的、重要的工作。社会和高校要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等投入,加强和改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以全程导航、全员参与、全方位渗透等方式,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系统,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

职业素质规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成功素质教育;职业生涯规划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是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这应该成为教育工作的主题。”成功素质教育就是通过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和个性的充分开发,培养学生成功素质的教育理念和模式。成功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促使大学生实现积极的、有价值的人生目标,具体来说就是实现学生成功,即学业成功、就业成功、创业成功和事业成功。职业生涯规划无疑是实现成功素质教育目的的重要手段。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和特征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发展和组织发展相结合,对决定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和测定,确定一个人的事业奋斗目标,选择实现这一事业目标的职业,编制相应的工作、教育、培训的行动计划,并对每一步骤的时间、顺序和方向做出合理的安排。成功素质教育将职业生涯规划放在首位,究其原因,在于两个方面:

(一)职业生涯规划具有目标的统一性

对于所有大学生而言,做好职业生涯规划都是为了想取得成功。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大学生充分认识自己,客观的分析环境,科学地树立目标,正确地选择职业,采取有效的措施,克服职业生涯发展中的险阻,避免人生陷阱,从而获得成功。

(二)职业生涯规划具有个性指导的多样性

从职业规划的制定者来说,人的个性心理具有多样性。因此,每个人设计出来的职业生涯规划也不尽相同。就像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一样,世界上也不会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每个人都具有独特性,价值观、动机和职业兴趣不同。从职业规划的方向来说,职业具有多样性,比如自主性、自由度、机构性质、行业性质和地域性。所以才有必要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和选择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二、职业生涯规划对实施成功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一)科学研究发现成功的人生必须进行生涯规划

哈佛大学曾经做过一个非常著名的关于目标对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条件都差不多的年轻人,调查结果表明:27%的人没有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有比较清晰的短期目标;3%的人,有十分清晰的长期目标。25年的跟踪调查发现:那3%的人,他们最后几乎都成了社会各界顶尖的成功人士;那10%的人,他们成为了各个行业不可或缺的专业人士;那60%的人,他们能安稳的生活和工作,但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剩下的27%的人,他们的生活很不如意,常常失业,靠社会救济。目标对人生具有巨大的导向作用,有什么样的目标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增强行动的目的性和能动性,因此是塑造成功人生的重要手段。

(二)职业生涯规划是帮助大学生走向成功的重要手段

在大学校园,会发现有两种人,而且数量不少:一是游手好闲,无所事事者;二是忙忙碌碌,一事无成者。两者的共同特点就是缺乏一个明确的目标,系统的规划。因此,为了帮助大学生更好的准备人生,需要尽快的补上以学校为主渠道的生涯规划和相关的辅导课程。根据我国大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生涯规划辅导的起点,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同时,尊重个体的独特性。

三、科学推进成功素质教育中的职业生涯规划

在成功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对职业生涯进行科学的规划,必须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原则和方法有较正确的认识和把握。

(一)把握好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

1、自我评估。古希腊哲学名言:“人啊,认识你自己。”在人生的旅途中,面临重大的选择时,只有那些善于认识自我的人,才能准确把握自己的发展方向,做出正确的职业选择。如何认识自我呢?一是本为评价,需要考虑家庭、成长经历和职业理想的自主选择等。二是自我和他人的评价,包括性格、能力等。三是借助工具的测评,现在应用比较广泛的是MBTI(梅尔-布瑞格斯心理类型指标)、气质类型测试和一些测试软件。

2、环境评估。这里所说的环境主要包括个体所处环境、社会就业大环境和职业环境三个方面。个体所处的环境,包含所在学校的地理位置、人文环境、经济发展状况等。社会就业大环境方面,可以从国家的就业现状、国家相关政策等方面进行评估。职业环境方面的评估可以从专业往年的就业情况着手,了解企业对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和素质能力要求。通过对比选择未来的发展方向。

3、生涯目标确定。生涯目标的确定是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一个人事业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无正确适当的目标。生涯目标的设定,是在充分进行自我评估和环境评估的基础上做出的职业选择,以个体的最佳才能、最佳性格、最大兴趣、最有利的环境等条件为依据,确定人生目标、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

4、制定行动方案。在确定了生涯目标后,行动就成了关键的环节。制定行动方案,是指落实目标的具体措施,主要包括培训、教育等方面的措施。行动方案的详略程度要根据目标的长短而定,目标的完成时间越短,计划越详细。方案既要详尽也要易于操作。

5、执行、评估与反馈规划评估。俗话说:“计划赶不上变化”。因此,要使生涯规划行之有效,就必须不断地对生涯规划进行评估和修正,修订的内容包括:职业的重新选择、生涯路线的选择、人生目标的修正、实施措施与计划的变更等等。目标确定,制定出行动方案之后,重要的就是要执行,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连续过程,以下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步骤流程图:

(二)把握好职业生涯规划的原则

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时候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职业关联原则。寻求职业和兴趣的结合点。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成功的重要推动力,它能将一个人的潜能最大限度的调动起来。同时,人生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如果经常的更换职业,之前的积累就会付诸东流。因此,建议在确定职业时,寻求职业和兴趣的结合点。

2、可操作性原则。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社会的需求。

3、时间坐标原则。每个规划的目标都要有两个时间坐标――开始的时间和预期的时间。如果没有明确的时间限定,就很容易使职业生涯规划陷入无限期的空谈中。

(三)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

在职业发展规划中常用的技术有以下3种:

1、SWOT法。最早是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来的,其中,S、W是内部因素,O、T是外部因素。进行SWOT分析应遵循以下五个步骤:第一,评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第二,找出你的职业机会和威胁。第三,提纲式列出今后3-5年内你的职业目标。第四,提纲式列出今后3-5年内的职业行动计划。第五,寻求专业的帮助。

2、“五What”法。“五What”归零思考法共有五个问题:“我是谁”:清晰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我想干什么”:每个人在不同阶段的兴趣和目标并不完全一致,有时甚至是完全对立的。但随着年龄和精力的增长而逐渐固定,锁定自己的终生理想。“我能干什么”:一个人职业的定位最根本的还要归结于他的能力,而他职业的发展空间的大小则取决于自己的潜力。“环境支持或允许什么”:这种环境包括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的支持。客观方面包括本地的各种状态,如经济发展、认识政策、企业制度、职业空间等;主观方面包括同事关系、领导态度、亲戚关系等。在明确了前面四个问题后,就会从各个问题中找到对实现有关职业目标有利的和不利的条件,那么第五个问题“自己最终的职业目标是什么”,自然就有了一个清楚明了的框架。

3、职业测评法。职业测评法是一种了解个人和职业相关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方法,简言之,就是应用到职场的心理测评。职业测评有两种用途:服务于企业――帮助企业选人;服务于个人――帮助个人选职业。常见的职业测评的类型主要有5类:第一,职业兴趣测验:了解个人对职业的兴趣,即“你喜欢做什么”。第二,职业价值观及动机测验:了解个人在职业发展中所重视的价值观以及驱动力,即“你要什么”。第三,职业能力测验:考察个人的基本或特殊的能力素质,即“你擅长什么”。第四,个性测验:考察个人与职业相关的个性特点,即“你是怎样的一个人”。第五,职业发展评估测验:主要是评估你的求职技巧、职业发展阶段等。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严峻的就业形势,国家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同时,要求高等院校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及拉动内需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及时调整相关专业后期方向;更加贴近社会人才需求,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加强紧缺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积极组织毕业生参加离校前的实习实践,加强高校毕业生职业技能培训,大力提升他们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职业生涯规划在当今高校的素质教育中展现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参考文献:

1、赵作斌.大学理论与实践[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2、陈传德.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M].人民出版社,2008.

3、陈刚.大学生就业创业[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4、学校部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M].中国言实出版社,2004.

职业素质规划范文第3篇

1结合职业岗位(群)规范,提高学生的职业认知能力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总体上是以专业为招生和培养的基本标准,每个专业对应的岗位(群)都不同于其它专业。专业基础也是学生今后进行职业规划和设计的基本出发点。舍弃这个专业基础而凭靠心理分析、素质测评软件进行的所谓“规划”,其实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是无法真正收到实效的。因此,高职学生的专业素质教育应当与职业岗位群相结合,以本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群及其规范要求,作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切入点,把职业生涯管理理念渗入人才培养的实践中,使学生及早树立职业规划意识。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他们所从事的行业、企业以及相关职业的情况,对相关行业和企业的基本情况有一个清晰认识,知道这个行业目前的发展动态,了解该行业的运作模式,了解该行业在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要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对本行业里的哪个领域更感兴趣,从而发现自己更适合于自己的具体工作岗位,在此基础上,能清晰地描述出自己所要应聘的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流程和工作绩效评价标准等。最后,学生还应当明确本岗位的惩戒性规定,如失职、失误等职业事故引起的惩戒措施,以此为底线要求自己,使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有非常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动机。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层次和岗位倾向性决定了高职毕业生的岗位意识不同于普通高校学生。高职学生面对岗位(群)的硬性要求,必须对此有明确的认识,这是高职学生职业规划的基本出发点。职业是对人们的生活方式、经济状况、文化水平、行为模式、思想情操的综合性反映,也是—个人的权利、义务、权力、职责的体现,在客观上成为一个人社会地位的—般性表征。由于封建传统的官本位、轻视体力劳动、轻视技术工作的腐朽思想影响,高职学生及其家长热衷于当“白领”,追求就业工作条件,忽视社会奉献的思想依然存在,这就需要在职业生涯教育中予以批判。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把为生产和服务业一线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作为自己的追求,把教会学生“是什么”、“做什么”、“怎么做”作为培养学生的逻辑出发点和归宿,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我知道什么”、“我会做什么”、“我该怎么做”作为价值取向,并在实习实训中充分得到锻炼,彻底改变长期以来“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根深蒂固的封建价值观,树立岗位作贡献的职业平等观。随着现代产业技术的提高和经济结构调整,高级制造业勃兴,绿色环保、人性化的职业环境,正带来高职毕业生工作环境的极大改善。高职院校要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培养学生的优良道德品质和崇高思想觉悟,反对现实生活中出现的有业不就、贪图享受的不良职业观,积极谋求职业机会,反对“啃老”、随意抛弃现有岗位的不良现象。认真对待职业,培养职业精神,“尊重劳动”、“劳工神圣”、“敬业乐群”等职业观念(黄炎培),为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

2结合就业“适应期”,增强学生职业适应能力

高职学生的职业核心竞争力不在学历上,不在知识结构上,而是在于能够在工作岗位上“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在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活动中发挥出应有作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针对高职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进行前期训练,通过岗位模拟、顶岗实习、兼职锻炼等途径,提高岗位适应能力,为将来在工作中实现人——职“零距离”对接打下基础。高职学生属于改革开放后、独生子女的一代,从小娇生惯养,在社会适应和环境适应方面缺乏锻炼,需要加强职业适应能力教育和训练。职业适应时期也称工作适应,是指人在职业活动中,对工作提出各种问题时的一系列心理过程,包括指个体对工作环境、工作任务、工作活动的适应,以及对自身行为和新的工作需要的适应。具体地说,就是人在工作生活环境中根据职业工作的性质和外在要求,对自身的身心系统进行评价,对职业行为进行自我调试,并努力达到自我与经验相互一致的心理过程。它包括人对工作环境和职业行为规范的同化与顺应,对职业工作价值和职业生活意义的评价,以及对自身工作能力、工作状态和工作压力的体验与认知。职业适应不是简单的在工作情境中的反应,而是个人心理发展水平的综合表现。能否顺利渡过适应期,是高职学生能否实现职业发展的一道坎。高职学生在工作初期,往往不能适应企业的生产、生活与管理,出现生病、想家、迟到、不愿上晚班、做错产品等现象。这种现象在很多职业院校的实习、实训、工作初期都曾经出现过,需要引起高职院校的重视,并在职业生涯教育中加以重点训练。职业初期的过渡与适应,实质上是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锻炼问题。对当代高职学生来说,提高职业适应能力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艰苦奋斗精神。这是角色转换的重要条件。只有艰苦奋斗、甘于吃苦,才能很快适应工作,及时进入角色和实现角色转换。有的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锻炼,到了工作岗位后怕苦怕累,这必然会影响到角色转换的顺利实现。二是乐于奉献精神。这是完成角色转换的重要体现。高职毕业生应当从一开始就严格要求自己,树立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和积极的奉献精神,不计个人得失,不计蝇头小利,努力承担岗位责任,主动适应工作环境,更好、更快地完成角色转换。三是提高纪律意识,遵章守纪。年轻人刚到公司的时候,对公司的规章制度不重视,迟到、早退、违纪现象多,这些是纪律严明的公司不能容忍的。因此要严格要求自己,不要随便因私事请假。其他方面也要按照要求去做。四是提高身心健康水平。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造就了一个紧张的社会环境,这种环境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加上工作的繁重,从而导致人们精力不足、体质较弱和许多心理疾病的发病率升高。一个身体孱弱、心境烦闷、情绪低落的人不可能有勃勃的兴致及充沛的精力去胜任自己的工作,适应激烈竞争的职业世界。因此,提高身心健康水平是现代社会对职业人的基本要求。最后,高职学生要增强群体适应能力。学会与人相处,搞好人际关系。要本着“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原则。尊重他人,服从领导,不能以自我为中心。要善于发现他人身上的优点,弥补自身不足。这种“学习能力”是现代职场所要求的基本能力之一。现代社会岗位工作要求变动很快,岗位工作内容的变化要求从业者不断更新自己的工作技能,以便适应岗位变化。高职学生也要在职业规划中重视“岗位适应”环境,做到有针对性地学习,以便缩短岗位适应期,早日成为适合岗位需要的人才。

3结合职业发展目标,增强学生的职业生涯管理能力

职业规划的远景是要为个人设置一个可行的职业目标,并通过一生的职业生涯实践活动逐步达到该职业目标。将职业理想分解为阶段性职业生涯目标,这是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中心环节,也是实现职业理想的起点。确定了职业生涯目标,就可以帮助学生顺利就业并乐于从业,为其实现职业理想奠定基础。职业发展目标是个人为职业生涯发展而确立的奋斗方向,职业发展目标可分为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总体目标要符合社会发展方向,起到定向作用,脱离经济社会需要和自身条件而提出的发展目标,就会导致一个人的职业失败。职业生涯的具体发展目标要具体,本着“经过努力可实现”的要求设计出来,直至分解成可采取的具体步骤,将总体目标清晰化、具体化,并使之量化成可操作的实施方案。职业生涯的总体目标相对稳定,而阶段具体目标则是可以根据实际调整。特别是在学生就业之后,有了从业的实践经验,就可以根据从业过程和自身条件的检验,根据环境和自身素质的变化,在职业转换过程中予以调整,制定备选方案,使职业目标始终符合实际,对从业者的职业发展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确立职业生涯目标要落实到具体的阶段性任务上,高职学生在了解本专业对应的职业群及其社会作用的基础上,设计有效的、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职业发展道路。职业发展路线不同,对从业者的要求也就不同。现代企业特别是公有制企业,也注意为员工职业发展设置专业技术型或行政管理型职业发展道路。有的人适合搞行政,可在管理方面大显身手,成为一名卓越的管理人才;有的人适合搞经营,可在商海大战中屡建功勋,成为一名经营人才。多数人要走专业技术发展道路,即通过职业技能的积累和职业资格的提升,达到高级职业技能职称,走专家化发展道路。专业技术型职业,即员工职业开发为工程、财会、销售、生产、人事、法律等职能性专业方向。这种职业要求任职者具有专门技术知识与能力,有较好的分析能力。从事这类职业的员工其兴趣在于专业技术内容及活动本身,并追求专业方面的成就;他们对人际关系不敏感,害怕脱离或丢弃本专业。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高职学生要熟悉双重职业成长道路或途径,既要有一技之长,还要有部门管理经验,能够以管理者姿态处理负责范围内的全局性工作,为职务提升准备基本条件。

职业素质规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素质拓展训练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7-0160-01

一、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现状

随着职业生涯规划概念在中国的传播,以及人们对其重要性的理解,职业生涯规划越来越受到企业、单位的重视。同时,在高校里普遍存在着大学生学习生活目标不清晰、人格缺陷、素质低下、毕业即是失业等状况,各高校也意识到如果大学生能尽早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很大程度上能够避免以上所提的负面情况,甚至能够使大学生更全面地发展。

因此,高校已经纷纷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特别是有一大部分的学校已经将其纳入为常规的教学计划,是必修课程。从宏观的角度上看,成立职业生涯规划教研室,订立课程大纲,这一系列的手段能够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放上了学校总体的日程表上,是推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一大动力。

然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如体育竞技、社会实践等活动,成绩能立竿见影。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成果往往要通过1~2年的时间才能显现出来。而且教育成果显现的方式也不规则,可能体现在某群大学生理念或者是他们的行为特征上。要收集汇总这些成果,也是不容易的。因此,在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支撑力度上,经常出现雷声大雨点小的现象。领导很看重,但是实际考虑问题时不会放在更高的优先级上。具体体现在课程的学时数上经常被压缩再压缩,资金上也没有分配更多的资源,授课老师应该接受的培训也少之又少。

在这些情况之下,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讲授过程中,老师授课时间只够简单介绍规划的意义及一些理论。通过一两次的小游戏,例如六岛环游、价值观拍卖这些游戏,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体验。但是,随着现在学科建设的交汇点越来越多,很多的小游戏已经被其他思想政治学科使用,使学生上课时对这些环节失去兴趣,加之空洞的意义以及理论性强的章节使学生更加产生厌恶的感觉。最终使学生有较高期望值的课程最后变成鸡肋。

二、素质拓展环节的优势及其作用

一些心理学家和军事专家经过研究得出:当灾难来临时,决定你生存与否的关键因素是心理素质。随着大学扩招,人才引进,当今社会人才竞争日益激烈,许多大学生仍然存在以自我为中心、过于自傲或自卑、意志力薄弱等问题,制约和影响了他们的就业和发展之路。素质拓展训练主要是针对心志、身体、品格三种基本素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受训者的人格素质和潜能得到提升。

在职业生涯规划当中,我们一直强调学生的各项素质。在自我分析、环境认知的时候,我们也要求学生对自己的各项素质进行分析。但是,现实上是大部分学生不懂得如何分析,不知道应有的素质是什么,他们是怎么样的,如何去描述、说出来。这些情况应该都是理论教学过多,在解释内容的时候很难达到让学生理解的效果。最后导致学生学完以后都是云里雾里的。

素质拓展是体验式的。素质拓展拥有以下的优势:1.增强个人和团队的自信心;2.增强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与团结;3.促进沟通与交流,提升人际交往的技巧;4.锻炼身体的灵活、协调性;5.培养乐于与人相处共事的态度;6.它还是一种面向问题的学习方法,有助于培养个人的决策意识、领导意识和对团队内成员的强弱项进行分析的意识。以上的一些优势正是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我们培养学生的其中重要的目标。

通过素质拓展环节,能够让学生一方面在体验式的活动中学习到职业生涯规划一些重要的知识,并且能够通过活动的载体清晰地记忆起来,增加了内容的可描述性和可重复性。通过体验式的教学,才能使空洞的、理论化的知识更有效地传播到学生这个载体中去,提高教学的效果和意义。

三、做好素质拓展环节的关键点

总体来说,素质拓展训练在整个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设置中比例是比较小的,甚至没有。要保证素质拓展训练的开展,必须注意几点:1.指导教师的素质。指导老师是整个拓展训练的灵魂。在整个环节当中,指导老师是起着引导、总结、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只有提高了指导老师的素质,素质拓展环节才能够有效果。2.课程学时的支撑。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学时少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只有在增加了现有的学时数上,才能增加素质拓展环节的时间,达到更好的效果。3.场地及设备条件。素质拓展需要一定的场地和设备,所以在考虑课程建设的时候,要考虑到如果整合学校资源,为该环节提供必要的场地和设备支持。4.制定出训练的评价标准。建立起合理的训练效果评估标准,使拓展训练的成果有据可依,有据可查。

【参考文献】

[1]崔建祝,杜峰.高校如何做好学生素质拓展训练[J].经济研究导刊,2010(3).

[2]程金夫.职业院校开展综合素质拓展训练初探[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0(8).

职业素质规划范文第5篇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的发展和扩大,企业单位不仅对对的能力越来越看重,并且对个人的职业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职业素质高、技能强学生的就业机会将会非常多,并且还有较多的选择机会,就业前景比较良好。而一些职业素质较差的学生就可能会出现待业的情况,甚至在短时间内都无法找到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岗位,就业难度相对较大。基于我国社会经济形势和人才市场对人才的基础要求,大学生在校期间就应该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在学习职业技能的同时,还应该提升自己的职业素质,提升自己各个方面的能力。

(1)建立明确的职业理想。大学生想要在校期间科学合理的进行科学有效的职业素质培养,那么就必须先明确自身的职业理想,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那么大学生就很难有效展开职业素质的培养,就算是开展了职业素质培养的活动但是培养效果却得不到保障。由于大学生不能明确自己以后的职业理想,所以就不能知道自己需要哪些方面职业素质,培训时的效果在以后实际工作中也得不到有效的体现,让自己在职业规划上走很多的弯路。因此,大学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理念是非常有必要的。

(2)了解职业的特色,明确职业定位。人与人之间的能力高度和模式都是不一样的,每一个模式下都有相对应的职业岗位,在选择职业岗位时首先应该了解到所选职业岗位的特性和未来发展前景,并且还应该结合自己的职业个性,将自己的职业类别分类,带有针对性的思想去选择职业道路。

(3)增强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意识,提高职业技能的水平。如今国内多数大学都开展了职业素质教育,但是力度还应该加强。目前,我国高校的教育多数还是以理论教育为主,学生在校期间实践的机会还是比较少,自身职业规划和职业技能实践的时间还应该增多,想要在这个残酷的社会中站稳自己的脚跟并不断的发展最终得到成功,学生在校期间,就应该有意识的强化自己的职业技能,为走入社会准备的更加充足,期间大学教师也应该用引导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和职业技能强化。

(4)培养学生职业道德意识,并提升职业素质水平。如今很多企业单位都比较看重学生是否具有积极的职业态度和良好的职业品质,多数情况下都会将这两方面的要素融入到应聘环节当中。在校期间,学生进行团队配合、技术创新、冷静思考、人际关系处理等方面的锻炼都可以提升以后自己在工作岗位上的优势。

(5)激发学生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增强学生职业的核心竞争力。如今的社会工作压力越来越大,不论是无形的还是有形的压力都在逐渐上涨,大学在具有良好的职业技能的同时,还应该具备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和高昂的心理环境。能够通过使用科学合理的方式释放自己的压力,让自己在工作当中随时保持良好的工作心态,控制好自己在工作当中的情绪。一个成功人士的心理通常都是在不断挫折中形成的,其抗压、抗挫的能力也比初入社会的大学生强,并且还能够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断的转变,摆正自己的心态,同时还会不断学习别人长处,时刻检查自己的短处并不断的完善,从而增强自己的职业核心竞争力。

2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主要方式

(1)增强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的力度。政治思想教育是引导大学生创建正确价值观、人生观和职业观的主要方式之一,让在校大学生正确的认识到自己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基础,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我国未来的发展需要得到大学生不断的支持,为我国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但是,目前很多高校只是注重职业技能的培养,对于大学生政治思想的培养还做的不足,因此,为了针对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加大对大学生政治思想培训的力度是非常有必要的。

(2)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大学生毕业找工作的过程中可以重新定义自己和认识自己,看到自己与社会两点之间的联系和距离,并且主动调整自己各方面的要素来适应这个社会。心理问题是大学就业过程最为常见的现象。最为关键的要素就是在问题的基础之上,主动的调整自己的心理环境和心理活动方式,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寻找心理专家帮助引导和疏通。

(3)加大大学生职业能力的教育强度。大学生职业能力是指大学生的实践能力、适应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在我国多数大学教育中,职业技能培训往往只是在书本理论之上,从而造成很多大学生在进入岗位后无法快速的进行工作,缺乏一定的实践经验,只是了解工作的理论知识。所以,大学教育在理论教育的过程中还应该融入职业技能实践教育,让大学生能够在校期间就进行相关的实践操作,从而让大学生具有一定的实践创新能力。

3结语

我国大学生就业难度在逐渐加大,多数大学生都会面临毕业就业难的困境,但是,只是简单的抱怨是没有用的,大学生只有在校期间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够让自己在就业的道路上少走一些弯路,从而找到符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职业素质规划范文第6篇

[关键词]大学生;素质教育;职业生涯规划

一个人的职业生涯是个漫长的过程。无论一生只从事一种还是多种职业,每个人都希望找到一个相对稳定、适合自己的就业机会。因此,事业要朝着哪个方向发展、要从事怎样的职业类型、扮演何种职业角色,都需要提前有所规划。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对人生的战略设计,是成功人生所必须的。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是个体的特性,独特而持久。换言之,素质就是一个人习惯化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反映方式。素质和职业的最佳匹配,会促使个人成为最佳工作者。如果一个人所从事的职业与其素质类型是匹配的,他工作起来就轻松愉快、得心应手;反之则会不适应、困难重重,给个人的发展和组织造成影响。同一职业类型或团体中,往往聚集着素质相似的人。因此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使素质教育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发挥积极作用,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素质教育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分析

对于大学生的教育不仅仅是注重知识和能力的提高,还应包含自身的个性发展,要注重全面发展。素质关系到人才的质量,在职业生涯规划运用中,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既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基本条件。

(一)素质教育是影响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水平的重要外部因素

我国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且各高校的研究尚不成熟。学校开展的基本课程就是就业指导、创业实训等,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来说,这些尚不构成体系。而在中国的基础教育中,素质教育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大部分学生还不能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他们对自身的认识相对较肤浅,对于自身所具备的特点,也还没有清楚的认识,也不知道社会的最新需求,导致无法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道路。为弥补在基础教育阶段职业生涯教育的缺失而导致的缺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该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力度,引导他们做好大学阶段的学习生涯规划,提高他们在大学期间的学习和生活质量。

(二)素质教育是影响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水平的重要内部因素

素质教育以注重提高大学生思想认识、学习态度、专业学习、科学研究等方面的能力为宗旨,之所以提出,其目的是促进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目前,无论是主观方面,还是客观方面,素质教育都不能真正地体现以学生为本。这就迫切需要我们在大学的学习和工作中加强素质教育,使其回归以学生为本。在教育的目标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素质教育是一致的,实质上是素质教育的另一种形式。大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突出的是大学生的个体需要,因材施教,促使每位学生都能制定出适合个人发展的生涯规划目标,促使学生通过素质教育的学习,提升自身素质,使得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更具有教育的针对性以及实效性。此外,素质教育在职业生涯规划中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从目前的就业形势来看,用人单位招聘越来越趋于理性,对学历要求没有那么严格,而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大学生的品德越来越看重,对大学生的素质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将素质教育合理运用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提升自己,促使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适合自己的奋斗目标,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目标。提高个人素质,可以帮助大学生来订立一份合理的、有效的大学职业生涯规划,帮助自己正确、合理地认清自己的个性特征,分析自己目标实现与现实有何差距,并合理地评估实现目标存在什么阻碍。通过运用科学的方法,学生不断增强自身的就业竞争力,进而最终实现成功的就业。

二、素质教育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用中出现的问题

大学生素质教育在职业生涯规划应用中作用显著,但目前大学生素质教育本身存在着一些问题,且有研究发现素质教育在实际的应用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与阻碍。

(一)对学生意志力塑造水平不够

素质教育对学生意志力塑造水平不够,主要表现在不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明显不足,对自己毕业之后所要从事的工作没有具体的计划和目标。一方面不少学生对职业的了解比较肤浅,对自己现在所学的专业,与什么样的职业对口,另一方面对目前的就业形势缺乏了解。这就需要我们在大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实施以素质教育的基础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二)对学生自我认知能力培养的缺乏

素质教育对学生自我认知能力培养的缺乏,表现在学生对自我认知的不全面。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学目的,是让大学生全面、客观地分析、了解自己,包括兴趣、特长等。一个大学生要实现自身的最大价值,必须先全面了解自我,提高自身素质,并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规划职业生涯,以实现规划目标为目的,有针对性的完善自身。然而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很多同学对于自我认识相对比较缺乏,自己也不重视素质教育,片面的、主观地认识自我。这些情况势必会对职业生涯规划目标的制定与实施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大学生涯规划教育的效果。

(三)对学生的培养重理论、缺实践

实践是实施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大学生素质教育也是如此,不能单纯地停留在理论的说教上,必须将教育理论运用于实践中。目前而言,对于大学生素质教育在生涯规划中的应用,只是在课堂上讲授理论知识,其结果只能是空洞的理论教条,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不仅需要掌握教育理论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需要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力求在实践活动中来体现教育理论的价值。换言之,高度重视实践的方式、在实践中不断促进大学生良好的素质及能力的发展,应当是对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一种极其有效的方式。这种有效方式,也体现了在方式上,人的全面发展与大学生素质教育具有内在的联系。尽管大学生对自我综合素质的提升有迫切需求,但素质的培养和提升不可能一步到位,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既要依靠学生自身的努力与付出,也要依靠教师的教育引导,还要营造教育环境,才能达到大学生素质教育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教育成效。

三、对策分析

针对素质教育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应用中出现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一)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相结合

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既要重视课堂上的教学、也要重视对学生的课外教育,注重课堂教学及课外教育的相互促进,努力拓展素质教育提升的渠道。首先要充实教育内容,把素质教育融入职业生涯规划教学课程体系,不断提高大学生素质修养的思想意识,切实增强大学生塑造自身良好素质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在课程体系上的建设;第二要改进教育方式,将素质教育职业从生涯规划课堂延伸到行为实践,拓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学领域;最后,要发挥课外教育的典型作用,将树立良好的素质典型与自身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榜样和典型的示范作用,进一步引导大学生加强提高素质的自我教育,将素质教育不断地延伸到深入学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来,加强学习的实效性。

(二)理论学习与实践教育相结合

通过课堂学习和课外教育的结合,学生掌握了大学生涯规划的理论知识以及相关的专业知识。理论作用于实践,教育者要引导学生有目标地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实践既能培养大学生在职业方面的素养,也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并在实践过程中,对规划进行动态调整。社会实习、实践,可以让学生学到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可以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认清社会现实、了解社会需要。既帮助学生运用在学校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困难,又帮助他们巩固知识,拓宽知识面,加强自身素质、能力的提升和职业素质的提高,避免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与现实社会的需求脱离。

(三)素质教育与考核考评相结合

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提升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应用能力,相对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目的在于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进一步提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主要渠道是课堂教学,校园文化活动是大学生涯规划教育的主阵地。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都是促进大学生进一步地完善自身、提升自我、锻炼社会能力的重要途径。更确切地说,是提升学生素质的最有效平台。我们应该认识到,大学生素质的培养,需要教育者通过合适的测评方法来检验,确认素质是否得到了提升,从而使大学生素质教育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应用得到量化的体验,针对性地促进学生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四、结论

纵观我国目前的教育模式,正处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关键时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旨在引导大学生对各类环境进行综合分析,使大学生认清目前的社会形势,进一步客观分析自己目前所处的社会环境。将大学生的素质教育运用其中,促进大学生自身目标追求与社会需求相结合,进一步树立大学生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观和实现自身理想的价值观,最终在奉献社会的同时,实现个人的理想及价值。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两者相互促进,相互贯通。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研究,对于大学生的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有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蒋超五.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2]李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文献综述[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

[3]刘勇.大学生生涯管理与辅导[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10.

[4]周祥龙.大学生涯规划[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8.

[5]沈烈敏,王玉凤.生涯规划教育的理论与实践[J].教育探索.2007.4.

职业素质规划范文第7篇

[关键词]职业规划 大学生 人文素质教育

[作者简介]庞美青(1979- ),女,山西晋中人,银川能源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宁夏 银川 750105)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11-0168-02

在大学教育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心所在,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切入点。随着时代的进步,国际形势的变化,以及我国经济文化水平的进一步发展,如何因势利导地开展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间,在提高大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提升其整体素质,成为当下高等教育研究专家以及我国高校改革政策决策者关注的课题。本文谈笔者的一些粗浅看法,希望抛砖引玉,引起学界和教育界关注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共同为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开展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等规定中都强调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教育部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以文化素质为基础,文化素质中又以人文素质为重点。人文素质着眼于人文方面的素质,从人文所蕴含的角度入手进行素质教育。所谓的人文指人的人格、气质、修养的总和。可见,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教育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气质和修养,为培养国家和社会所需的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自古以来,我国的先贤和教育家就十分重视人的人文素质,认为一个人没有好的人文素质,哪怕他的才能和知识多么完善,都势必会因之大打折扣,进而限制其后天成就。被尊为“至圣先师”的孔子就把“修身”作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理想的起步点,而民国时期的大教育家、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更是直接认为教育之目的就是要使人养成健全的人格。现在很多大家都认识到这一点,主张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如中科院院士杨叔子教授曾说:“没有科学技术进步,人类将永远愚昧落后;没有人文素质教育,人类将坠入科技带来的黑暗及社会灭亡的深渊!”不过,从哪个角度入手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如何开展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如何保证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取得应有的成绩,是一个见仁见智的话题。笔者经过检索发现,近年来,有关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文章和著作不少,专家学者的研究角度、研究方法以及由此得出的研究成果非常多元,但从职业规划的角度入手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研究的则非常少。与从其他角度研究相比较,从职业规划的角度入手开展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优点和价值如下:一是新时代新形势的需要。时代在不断进步,一些新的影响人才素质的元素,如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职业化、专业化、市场化、竞争化等开始出现,并在社会中日益突出其重大影响力,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应摆脱传统社会意义上的人文素质教育,而指向市场经济以及新的人才需求模式和竞争模式等,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现实需要。二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经过几十年的经济文化发展,我国社会已经初步进入了中等收入国家发展水平的社会阶段,传统只重视传授空洞的、说教化的人文素质教育已经落伍,我国现阶段所需要的大学生,在人文素质方面,不再是纯粹理想化的完美之人,而是能够适应发展需要的具备与之相适应的人文素质的人才,将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与国民经济、市场需要、职业要求相连显得尤为迫切。三是大学生的自我发展需要。人文素质教育对于大学生个人而言,不能将之与其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割裂开来,而应该着眼于其整个人生历程,作为培养大学生评价自我、规划自我、定位自我能力的主要手段,人文素质教育还要服务于大学生未来的职业规划以及人生规划,将之与其未来所从事的职业相连,在实现个人职业发展的同时,最终实现个人事业的提升与个人自我建构的完善。可见,从职业规划的角度开展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研究的意义重大。

二、基于职业规划的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和目标

受市场经济进一步深化、知识发展专业化的影响,近些年,我国大学生整体人文素质呈现弱化趋势,形势不容乐观,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欠佳,直接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有效地在大学生中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必将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许多高校已经开始逐渐重视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并明确了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培养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较高的人文修养、强烈的民族文化精神、高尚的道德情操、较强的理论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高人文素质的大学生。”可见,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必将成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有益补充。人文素质教育必将有助于学生人格的完善,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情感支持,培养出具有较高人文素质和德行高尚的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普遍意义上所讲的大学生人文素质一般包含三大方面内容:一是人文知识的丰富储备,大学生在学习期间,应该具备政治法律知识、历史社会知识、文学艺术知识、哲学宗教知识、伦理道德知识等;人文知识是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第一层次内容。二是人文方法的灵活运用。人文知识的背后是其内在的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人文方法具有普遍性和广泛的应用性,能够指导大学生在面对一些有关人生、社会问题时找到合理、恰当的解决途径,能否依照相应的人文方法思考和解决实际面临的问题是大学生人文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处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第二层次。三是人文精神的深层内化。所谓人文精神是指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方法背后所凝练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由此而积淀出来的精神品格,如民族精神、文化精神、时代精神等属于这一层次,是人文素质的最为深层的内容属性,也是大学生人文素质提升的最根本目标指向。

由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直接关乎其未来的职业选择、就业途径以及由此而来的事业发展与规划,从职业规划的角度看,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和实现目标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与职业规划相关的人文知识与技术的学习。除了普通人文知识的储备外,基于职业规划的出发点,大学生应围绕其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储备相关的与专业关系紧密的人文知识,如自己未来所从事职业需要的法律知识、社交知识、语言知识等,以及基于自己所学专业的历史知识、伦理道德知识、职业规范知识和礼仪知识等,要做到既要精于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也要熟练掌握与专业相关的人文知识,使自己在未来的人才竞争市场上占有优势。二是与职业规划相关的人文方法与能力的培养。人文知识背后的人文方法是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点。大学生除了掌握与职业相关联的人文知识外,更要学会掌握并熟练运用其中的人文方法为自己将来的职业和事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如要学会用其中的人文方法分析自己的短期职业规划、中期职业规划和长期职业规划,做到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对于短期职业规划来说,要善于运用人文方法分析自己不久即将面临的就业市场、人才竞争以及初入工作岗位所要设定的职业定位和发展目标等;对于中期职业规划而言,要善于运用人文方法来分析自己所从事行业的种种特征与发展空间,能够合理规划自己中期的发展定位和理想目标,运用相应的人文方法处理在职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各种压力、困难和挫折,使自己的发展不至于偏离目标;对于长期职业规划而言,要善于运用人文方法将职业规划、事业规划和自己的个人理想、社会奉献充分结合,既要使职业和事业不至于偏废,又要在发展职业和事业的同时,最终实现自我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三是与职业规划相关的人文精神与涵养的积累。人文素质的培养说到底就是大学生个人内在人文精神的培养,从职业规划的角度看,相关人文精神的积累在内容上包括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良好的职业操守、良好的职业素养、良好的职业价值取向以及在此基础而孕育出来的对于自己未来职业的远见和战略把握能力,有些大学生还应借此形成自己在本行业的领袖魅力与魄力。

三、基于职业规划的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实施途径

第一,高校领导者要转变教育观念,落实“以人为本”的大学生培养战略。在传统观念中,教育者常常过分强调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大学生进行相关人文知识、人文方法和人文精神培养。从大学生未来的就业和工作来看,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固然重要,但有统计资料表明,从大学生长期发展来看,真正能够在本专业领域一展拳脚、取得成功的都是那些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更具备相关人文素质的学生。因此,各高校决策者在制定培养规划时,必须改变“重专业、轻人文”的教育观念,加大力度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不断提升学生的气质、人格和修养。

第二,如果说高校决策者改变观念是指挥棒的话,那么,课程调整、改进教学模式、丰富校园文化则是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具体做法。一是调整课程设置。现代科学的发展,使原有学科分工越来越细,研究越来越专业化,新兴学科不断涌现;学科间交叉渗透、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综合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因此,高校在课程设置上要注重人文学科课程的设置,加强文理、文工(医、农)等课程的相互渗透,制定相应的机制,保证与专业相关联的人文学科课程所占比例适当。二是改进教学模式。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发展是教学改革的中心内容,要将职业发展的人文教育贯穿到专业教育的教学模式中。在授课方式上,既要坚持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同时可以采取实践课、专题讲座、师生互动座谈以及借助网络、媒体等手段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三是丰富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高校自然科学和人文精神相结合的一种文化现象,浓厚的学风和深厚的校园文化底蕴会使深处于其中的莘莘学子潜移默化地接受人文素养的熏陶和思想政治水平得到提升,进而内化其身。因此,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必须重视并加大力量进行校园文化建设。

第三,作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主体,大学生是人文素质教育的落实者和受益者,应该积极参与提升自身人文素质的活动。如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选择和职业规划参与相关的社会活动,了解其所要从事行业的文化特性,并在人文知识、人文方法和人文精神等方面进行充电,进而为自己将来能够顺利进入该行业和职业做好相应的准备。学校也可以通过引企业文化进校园、校企合作、邀请学生职业发展方面颇具代表性的企业来学校传授该行业的文化和精神等方式,让学生感受企业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兴趣,并在实践中努力提升自己的人文素质。

第四,全面提高师资队伍的素质。要培养一批具备人文修养、德才兼备的高水平教师队伍。从事相关课程教学的教师要多读书,研究社会,与时俱进,具有高尚的情操和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思想深度、文化水平和人生经验要高于学生,不断提高学生的精神生活品位,提高他们的思想境界。

[参考文献]

[1]陈怡.素质教育:教育理念现代化的集中体现[J].中国高等教育,1999(10).

[2]杨德广.加强人文教育 提高人文素质[J].教育研究,1999(2).

[3]曹细玉.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08(1).

[4]王革.推进教育新理念: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M].西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职业素质规划范文第8篇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 个性化 素质拓展

[中图分类号]G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549(2010)05-0133-02

高校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程,旨在激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自主意识,了解职业特性和社会需求,思考理想职业与所学专业的关系,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形成初步的职业发展规划,确定人生不同阶段的职业目标,增强大学学习的目的性和积极性。作为一门课程,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虽能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对职业生涯有初步的思考和规划,但对于学生而言也有学习一门课程完成一定学分之嫌,对于学生在以后的发展中如果学校没有相应学生发展的规划和引导,其作用也非常有限。多数低年级学生对大学学习和素质培训等自我潜能发掘缺乏合理规划,没有个人培养目标,一些学生有目标有规划,但由于学习习惯或学习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也难以取得较好的效果。鉴于此,本文针对大学生职业规划思想下的大学期间的个性化素质拓展做简要分析。

一、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学生在自己兴趣、爱好前提下认真分析个人性格特征基础上,结合自己专业特长和知识结构,对未来所从事工作做出的方向性的发展方案。按照著名的职业规划大师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大学阶段正处于职业发展五阶段中的探索期,在职业探索期大学生依据对职业生涯发展的主客观条件的分析,结合大学这个职业生涯发展特殊阶段特点,确定相应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拟定实现目标的具体可行的教育、培训计划和行动方案,并在确定的时间期限内完成。

二、职业生涯规划思想指导下的个性化素质拓展

个性化素质拓展是从学生管理的角度,对学生在校几年的发展进行引导并指引学生进行规划,既有统一的要求,又有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

(一)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指导思想:大学阶段是职业生涯的重要准备时期,是扬帆人生的加油站。通过深入了解职业特点,在大学阶段合理、科学地规划人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旨在引导学生完成“个性化素质拓展”任务,即培养一种职业精神,养成两种意识,学会三种本领,为辉煌人生打下坚实基础。

主要目标:个性化素质拓展就是让学生年年有目标、步步有规划、人人有本领,实现阶梯式接近职业理想。通过几年的学习和发展让全体学生成长为有目标有计划、综合素质强、个性化特点鲜明的毕业生。

(二)基本内容

根据职业规划的思想,大学生不同年级应有不同的发展任务,基于低年级学生的发展目标的不确定性和对当前发展任务的不明确性,个性化素质拓展针对大学生从大学第一年到第三年确定三个具体的“123计划”。

大学第一年的“123计划”:突破“1个弱点”,发展“2个特长”,参加“3项活动”。

大学第二年的“123计划”:争获“1项荣誉证书”,达到“2项过级”,至少参加“3项活动”。

大学第三年的“123计划”:探究“1项专业成果”,锤炼“2项专业技能”,实现“3项拓展训练”。

(三)实施的原则定位

导航标:作为学生个性发展的导航标,充分激发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分阶段、循序渐进的开展引导。坚持以学生为本,了解学生个性,为其个性完善、人格健全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实施学习上自主、行为上自律、人格上自尊等有效的人生导航。

反馈:结合专业特点,以Turbo c++、SPSS、MicrosoftExcel软件为支撑,通过对反馈信息的横向、纵向分析,即同一时期不同年级间的反馈信息分析,同一个年级在不同时期间的分析,同一个年级不同班级间的分析,同一个班级不同学生之间的分析找准实施对象的切入点,让资源得以充分整合,真正做到“谋个性之发展”。

调整:从高年级的反馈信息中总结经验并及时调整针对本年级和低年级的“个性化素质拓展”,使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得以在实施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三、个性化素质拓展的具体内容及措施

(一)大学第一年探索期

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程、专题讲座等给学生介绍职业规划的理论和方法,促使学生认识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性格、兴趣等选择和设计职业生涯,并围绕这个主题确定学习目标,制定自己的学业规划。学生要在学生管理工作人员的统一安排下,认真分析自己的个人价值取向,深入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和相匹配的职业特点,发掘需要突破的1个弱点,探寻符合自己价值取向的2个兴趣爱好,初步完成职业规划,计划参加与职业发展相关的3项活动,初定自己感兴趣的职业,并填写出《学生个性化素质拓展“123计划”项目登记表一》。

(二)大学第二年定向期’

通过第一阶段初步的职业规划和一年的实践,学生工作人员要为学生的职业生涯目标号一次脉,认真分析学生初定职业规划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对部分实践效果不太好的学生开座谈会,了解学生对人生的理解,针对学生的现实思想状况,对学生初定职业规划的修改进行指导,帮助学生确定职业规划。学生要主动刻苦地学习自己的专业课,丰富自己的职业技能,提高自己对人生价值的认识,结合辅导员的指导,进一步修改初定职业规划,最终确立基本适合自己的人生规划,为自己人生确立方向,切实加以实施,争取实现至少1项荣誉证书,实现2项过级(英语四级和计算机二级),至少参加有助于职业发展的3项活动,并在这一阶段确定职业生涯目标,并填写出《学生个性化素质拓展“123”项目登记表二》。

(三)大三冲刺期

根据学生大一和大二的职业目标选择和两年的大学学习生活实践,结合学生的职业规划,继续引导学生强化自己的职业目标,对职业素质进行进一步强化,拓展职业能力。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和学生要重点围绕这个选定的职业目标去制订并实现大三的“123计划”。

1.探究“1项专业成果”。对选定的职业进行专业研究,并根据专业特点进行专业成果的研究与整理,形成至少1项专业成果。

2.锤炼“2项专业技能”。特定职业需要特定的职业技能,选定职业目标,就必须具有特定的职业技能,要通过定向培训、专业技能学习等方式锤炼出至少2项专业技能。

3.实现“3项拓展训练”。让自己人生辉煌,事业有成,职业目标的完成需要更加渊博的知识和实践能力,实现至少“3项拓展训练”,为职业目标实现增添筹码。

职业素质规划范文第9篇

关键词:图书馆员;素质提高;职业规划

中图分类号:G25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2-2485(2012)03-0452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网络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信息载体的形式,从原来单一的印刷信息文献,发展到现在的印刷型文献、缩微型文献、 声像型文献、电子数字型文献等多种信息载体并存,信息载体的深刻变化也使作为信息存贮空间的图书馆相应地发生变化,图书馆同时承担着信息存贮及文化传承的功能,这就要求图书馆员具备更高、更新、更强的能力和素质,在新形势下,应把馆员素质的提高和职业生涯规划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馆员和图书馆达到双促进和双赢。下面,就馆员素质的提高和职业规划谈谈自己的一些浅显地认识。

1 图书馆员素质的提高

1.1图书馆员应具备的素质

美国一位图情教授每学期都要做一个调查,让学生用四个形容词来描述他们心中的图书管理员,结果排在前面的总是这样几个词:“有知识的” Knowledgeable ,“乐于助人的” Helpful ,“友好的” Friendly ,“专业的” Professional 。我认为,这应该是新形势下图书馆员应具备的基本而又必备的素质。

1.1.1 有知识的。图书馆不仅要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倡导全民读书,还负有向公众推荐好书的责任。当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 知识不断更新, 传播知识的渠道不断扩大。面对不同知识背景、不同文化层次、不同需求范围的读者, 图书馆员必须不断地开拓视野, 熟悉各门类基本的学科知识。合理的知识结构是能力的基础, 也是胜任工作的必备要件。要做到一专多能, 既是“ 专家” 又是“ 杂家” 。因此,图书馆员必须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博的学科知识,才能担负起向读者推荐好书的责任。

1.1.2 乐于助人的。乐于助人,就是很乐意帮助别人。这是一种朴实的中国传统美德,每个人都有遇到困难的时候,最需要的是别人给予的帮助。图书馆员最基本的工作之一就是为人找书,为书找人。图书馆无论藏书多寡,都会有读者找书的情形出现,这时候就需要馆员充分发挥工作积极性,热情主动地为读者搜寻文献资料。爱因斯坦曾说过: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了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了什么。换个角度来说,一个馆员的价值,就体现在日常繁琐、重复的工作当中,帮助他人找书的过程中,馆员的价值就得到了最好的体现。因此,助人要从日常小事做起,不因善小而不为,所以,“乐于助人的”,不但是读者心目中理想的图书管理者的形象,更应该是图书馆人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

1.1.3 友好的。友好的,按字面上的解释有亲近友善之意。图书馆工作毫无疑问具有很强的服务性质。这就要求图书馆员应当具备“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的工作精神,树立“读者的要求是我们服务的职责,读者的满意是我们服务的标准”的服务目标。图书管理员的工作态度不仅关系到图书馆的外在形象与精神面貌、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读者的心理。因此,图书馆员在工作过程中要亲近、友善地对待读者,一视同仁、热心为读者服务。公平、公正的对待所有到馆的读者,才能体现出“友好的”工作理念。图书馆员在接待读者的过程中要懂得尊重读者、信任读者、理解读者,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柔和清晰的言语、亲切友好的表情、周到细心的关怀,不仅拉近了读者与图书馆员的距离,还能促进读者的求知欲。这就需要图书馆员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与修养,了解读者的内心感受,沟通与读者之间的情感,让读者在馆员亲近友善的工作态度中畅游书海,从而发挥图书馆的最佳社会效益。

1.1.4 专业的。当今的图书馆是现代化的图书馆,无论图书馆如何发展、演变,图书馆员都必须掌握图书馆学专业知识。在专业知识方面需要具备图书馆学、情报学、图书采编、分类学、情报咨询、目录学、管理学、传播学、流通阅览、藏书建设、目录学等基本知识。除了专业知识,图书馆员还应掌握文献信息搜集、处理、研究、开发与传递的技能,要熟悉各种查询工具,比如各种工具书和搜索引擎的使用。馆员必须熟悉各种查询方法和查询技巧,才能为读者快速、准确地查找所需的文献和资料。因此,一名合格的图书馆员只有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掌握各项专业技能,才能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1.2 提高馆员素质的途径

21 世纪,知识经济与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电子图书馆、数字图书馆、模拟图书馆的蓬勃兴起,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普遍应用于图书馆各个部门。图书馆员要想适应新形势下的图书馆工作,只有加强自身的素质建设,不断加强学习,调整知识结构, 掌握新的科学技术, 并且能够利用新的知识和技术来改进信息处理和服务形式,才能胜任信息时代图书馆的各项工作。具体来说,提高馆员素质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

1.2.1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始终遵循“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宗旨,服务态度要友好、专业,对读者的询问要做到有问必答。每一位馆员都应该认识到,没有读者, 图书馆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没有读者来图书馆搜索文献,图书馆员的价值就无处体现。因此,图书馆员应把职业道德教育作为一门必修课贯穿于日常的工作中。

1.2.2 自学。图书馆是知识、信息的汇集之所,更是精神、文化的传播之地。图书馆是人民的大学,首先应该是图书馆员的大学。图书馆员作为图书馆的管理者,有着得天独厚的自学条件,只要树立起明确的学习方向、并辅以适当的方法、持之以恒的进行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及时调整和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才可以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及综合素质,从而使自己成为专业化和技能化的复合型人才。

1.2.3 在职培训及在职学习。在职培训的形式多种多样,一是请进来,图书馆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定期或不定期的把专家学者请进馆来进行专题讲座,专题讲座的内容可以是学术性的,也可以是实际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从而开拓馆员视野,及时了解掌握图书馆事业发展趋势及学术研究的新动态、新观念、新成果。二是走出去。图书馆可以分批次派人参加各种学术研讨会及专题报告会,从而使馆员的学术水平得到提高。 三是组织馆员到先进的图书馆去考察学习,通过馆际交流,使馆员看到自己的不足,既增长见识,又开阔眼界,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充分提高自身素质。其次是在职学习,图书馆应该积极创造条件,为馆员接受继续教育与学历教育尽可能地提供方便,并鼓励馆员开展科研活动,撰写学术论文。鼓励中青年馆员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图书资料情报学的考试,接受专业的在职学习。馆员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继续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以便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

1.2.4 加强岗位管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图书馆应根据本馆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 实行岗位责任制,让每个馆员有章可循,对照岗位要求检查、修正自己的工作。实行按需设岗, 按岗取酬的绩效考核制度。把岗位聘任与职称脱离开, 把岗位聘任与资历、学历脱离开,实现低职高聘, 能者上,庸者下的动态管理模式。人员薪酬与岗位挂钩,与岗位目标任务完成情况挂钩,完全打破论资排辈的旧有模式,充分调动馆员工作积极性。

2 图书馆员的职业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 简称生涯规划) ( careerplanning ) , 又叫职业生涯设计, 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 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 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 结合时代特点, 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 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 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在新的形势下, 伴随着数字化、信息化和网络化不断向纵深发展, 图书馆传统的服务模式也在不断转型、变化、创新和提升。新的服务环境、服务内容、服务方式等都需要图书馆员把握发展趋势, 设计发展战略, 更新服务模式,做好馆员职业规划。

2.1 馆员职业规划的必要性

美国著名职业指导专家施恩教授把职业生涯分为内职业生涯和外职业生涯, 内职业生涯是指在职业生涯发展中通过提升自身素质与职业技能而获取的个人综合能力、社会地位及荣誉的总和,它是别人无法替代和窃取的人生财富。外职业生涯是指在职业生涯过程中所经历的职业角色(职位)及获取的物质财富的总和,它是依赖于内职业生涯的发展而增长的。图书馆员职业生涯规划是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直接关系到图书馆员个人的自我肯定、尊严和成就感。图书馆的发展离不开图书馆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图书馆员个人发展也离不开图书馆的大力支持。图书馆对馆员的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满足馆员和馆内人力资源需要的互动过程。对于图书馆来说,是为了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以保证在工作要求、工作难度发生变化时能够派出具备相应技能和技术的人员到相应的岗位,并确保馆员对该职业的忠诚度;对于馆员来说,是为了使本人在其职业生涯中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获得不断提高,各项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最终实现其人生价值。因此,对馆员职业生涯进行规划是满足馆员与图书馆双方发展的需要,它将二者的需要、目标、利益完美结合,使图书馆员内职业生涯和外职业生涯得到平衡发展,最终达到图书馆和馆员双赢的效果。

2.2 馆员职业规划的方向

拿破仑曾说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句话用于各行各业都有其合理性,所有有上进心的人都希望在自己所从事的行业里有所建树,随着受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每个人都对自身的发展表现出或多或少的期望,这既是自我肯定的需要,也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助推剂,图书馆应把自身的发展和馆员的职业规划统筹考虑,为馆员提供既适合个人发展,又满足组织需要的工作岗位。目前,实现图书馆员职业生涯的路径主要有两条: 一条是管理之路( 具有不同职务者) : 管理者――部门副主任――部门主任―― 副馆长―― 馆长; 另一条是职称之路( 具有不同职称者) : 管理员――助理馆员―― 馆员―― 副研究馆员――研究馆员。由于受职务结构的限制,能够朝这个方向获得晋升的图书馆员只是极少一部分,而对于不能在行政职务上获得晋升的大多数图书馆员来说,技术职称的晋升将成为他们实现自我价值的一条很好途径。因此,图书馆要为那些具备职称晋升条件的图书馆员铺设发展道路,创造条件让他们参加国内外的各种学术交流活动,从而让他们在职称的晋升上得到帮助。

3 结 语

总之,新形势下的图书馆工作既是学术型、技能型和创造型都很强的工作,又是复杂、繁琐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服务性工作。面对新的发展环境,图书馆要想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适应新时期的发展要求。图书馆员作为图书馆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应当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满足新时代的发展需要,不断更新专业知识与工作技能,使自身素质不断提升,同时图书馆也应当把馆员职业规划列为一项重要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使馆员自身的努力和图书馆的需要充分结合,只有这样才能积极推动我国的图书馆事业健康、持续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冯先红.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素质做好新形势下图书馆工作[J].才智,2011(9):344-344.

2 丁振波,杨宇. 谈图书馆员应具备的素质[J].网络财富,2009(9):121-122.

3 朱颂莲. 网络时代呼唤新型馆员[J].福建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05(1):43-44/28.

4 张峰. 浅谈图书馆馆员职业规划管理[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1(6):129-130.

5 王晓欣,翟少华,翟藏库. 关于员工职业生涯管理重要性的调查与思考[J].统计与管理,2010(4):38-38.

职业素质规划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现代企业;培训师;管理创新

[DOI]10.13939/ki.zgsc.2016.22.083

1 企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国网新疆电力公司培训中心现有在岗职工183人,其中专职培训师54人,承担着为新疆电网企业培养技术技能及管理类人才的重任,企业连续十八年保持“自治区文明单位”荣誉称号,获得国家示范性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资质。

企业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人员素质和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但现有培训师队伍还存在一些问题。

1.1 现有素质测评缺乏系统性标准

培训师能力素质测评仅仅表现在学历、职称及技能等级(资格证)的具备与否上,没有开展实质性的能力素质测评,对培训师是否具备所从事专业的学习能力、专业技术水平、专业知识更新未实施实质性的测量和评价,所有培训师在岗位工资无差别,月度奖金的分配也仅仅靠网省的考核层层落实,大部分人干多干少一个样,甚至能干的人越干工作越多,面临的被考核风险也越来越大,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培训师能力的提高和企业的良性发展。

1.2 培训师培养机制体制存在不足

作为企业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企业人才队伍,特别是师资队伍建设严重滞后。突出问题表现为:专职培训师比例偏低,专职培训师和培训管理人员不足。企业师资基本上都是从大学毕业直接进入企业,缺少供电企业生产一线实践经验。从学历教育转型至职工培训时间较短,对培训业务如何服务、适应公司快速发展的理念和能力还存在短板。技能实训教师数量不足,难以满足培训需要。对职工培训的规律、方法研究不够,创新能力不能适应公司人才培养和管理创新的需要,培训需求调研、策划组织、评估改进等仍须加强,培训质量和效果有待提高。师资队伍培养、选拔、使用、考核等激励约束机制不够健全。

1.3 素质测评标准缺失,职业发展通道单一

企业一直以来未建立适合中心培训师发展要求的素质测评标准,基本靠行政提拔才能得到晋升,所有培训师岗位岗级待遇基本无差别,通过建立培训师素质测评标准,规范培训师职业发展通道来解决。

通过以上问题可以看出,因对培训师队伍激励力度不够,造成培训师职业发展的瓶颈,单单通过行政职务的提升很难对培训师形成有效的激励效应。

2 解决问题的做法及措施

2.1 主要思路

构建培训师职业发展通道,着力提升培训师队伍素质,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有效激励培训师工作积极性,实现人尽其才,加强培训师资素质测评体系建设,推进企业稳步发展,建立基于能力业绩、多途径可持续的职业发展通道体系,明晰培训师职业发展途径,形成员工既可以走行政路径,通过职位的晋升得到提升,可通过职业发展通道的评审获得专业技术的提升,引导员工多渠道成才,建立有序合理的晋升机制,支撑企业发展,成就员工价值,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双赢。

2.2 主要做法

员工职业发展通道建设坚持企业主导原则。企业根据战略定位和工作任务,设计、管理、改进员工职业发展通道,审核、批准相关管理制度、办法、标准等。员工结合组织需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和职业发展定位,可选择合适的职业发展通道,力求岗位履职效益最大化。员工按照不同职业发展通道的要求,以专业化发展为主,一专多能,或在一定条件下在不同通道间转换,成为复合型人才。

(1)成立员工职业发展通道评审委员会,提供组织保障。由企业各专业的优秀人才和管理人员担任评审委员会成员,负责规范员工职业发展通道制度,确立员工职业发展与中心发展相统一的发展体系,制定员工职业发展通道评审的标准、方法、程序等指导性工作,负责员工职业发展通道的审批,评审结果的运用,负责中心员工职业发展通道的评估及反馈修正等。

(2)坚持既定标准、动态考核、重在能力业绩的原则。员工个人根据相应通道要求,结合自身能力与上年度业绩,填写员工职业发展通道业绩考核表,并提供相应的资质证明材料;员工所在部门对员工申请进行初审,填写部门评价意见,并分类提交专业评审项目实施组;评审项目实施组受理相应通道员工申请,进行初步审核;人力资源部对申请者提供的资质予以甄别鉴定;评审项目实施组通过集体讨论,按照各通道相应比例进行评定打分,给出评定结果,并报中心评审委员会;评审委员会审定后,公示最终评审结果;评审结果运用,公示后无异议,人力资源部对结果加以运用,并完成相关档案的归档工作。

(3)完善员工职业发展通道管理标准,推进量化考评。培训师通道设置四个层级,设置助理培训师、培训师、高级培训师和首席培训师,分别明确基本要求,包括不同层级对应不同学历、职称或技能等级、工作年限,级别越高,相应要求越高,明确能力及业绩要求,包括授课量、管理创新、科技项目、新闻宣传、论文等,不同等级设置相应的奖金系数,突出向培训一线倾斜的原则。

(4)加强职业发展通道评审结果应用,提高激励工作的时效性。绩效结果在申报各层级通道时,作为一票否决条件;向培训一线倾斜,对高级通道数量做了比例限制,培训师通道高级比例不超过本通道人数的25%,其他通道高级比例不超过20%;突出业绩导向,培训师通道中员工连续两年度绩效考核结果为A及以上,其他通道员工连续两年度绩效考核结果为A+,在确定通道层级时可适当放宽学历、职称或职业资格要求,使积极承担急难险重任务的员工得到鼓励与肯定;鼓励员工积极参加岗位竞赛调考,对于参加竞赛、调考取得前三名成绩者,可直接晋一级。

(5)推进管理手段创新,激发企业员工活力。设置向培训一线倾斜的薪酬模式,提高激励效果。同时严格管理,推进比、学、赶、帮、超的内部竞争机制,对高级通道数量做了比例限制,培训师通道高级比例不超过本通道人数的25%。突出业绩导向,培训师通道中员工连续两年度绩效考核结果为A级,在确定通道层级时可适当放宽学历、职称或职业资格要求,使积极承担急难险重任务的员工得到鼓励与肯定。鼓励员工积极参加岗位竞赛调考。对于参加竞赛、调考取得前三名成绩者,可直接晋一级。增设基础通道,使部分无资质人员、新进人员有了努力和提高的方向及目标。

3 取得的效果和经验

通过近几年的运行,员工主动学习,努力提升自身素质的愿望大大增强,由原来“要我学习”转变为“我要学习”,员工取证热情空前高涨,积极考取企业培训师及其他职业技能等级资格证,目前“我必须学习”的理念已成员工共识。

3.1 人员结构得到极大优化

国网新疆电力公司培训中心自2013年实施员工职业发展通道以来,培训师职业态度、工作精神、工作能力及水平得到较大提高。具有高级职称人员提升3.99%,具有高级技师人员提升26.88%,具有技师人员提升15.44%。人才当量密度由1.0495提高为1.1482,提高0.0987。

3.2 管理创新成果丰硕

员工职业发展通道实施以来,激励员工创新管理方式方法,2014年申报的管理创新项目《提高少数民族员工综合素质的双语培训体系建构与实施》,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基于提高决策能力的电网企业电子沙盘实训系统的创建与实施》,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二等奖;2015年申报的《供电企业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少数民族员工双语培训管理》,获得部级第二十一届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二等奖。

3.3 申请专利,提升企业软实力

2013―2015年累计完成专利申请31项(其中发明专利7项),专利授权15项,科技项目储备17项,QC成果20项。

3.4 获国家能源局首批电力安全培训机构认证

为全面提高电力企业相关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确保公司生产安全稳定,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国家电网安质〔2013〕681号)及《国家能源局电力安全培训监督管理办法》的相关要求,企业通过相关申报资料的报送及安全培训教师资质考证取证工作,顺利通过国家能源局资质评审,企业2015年1月被认定为首批国家能源局认证的45家电力安全培训机构(发电类、电网类)之一,同时也是新疆唯一一家安全培训机构。

4 结 论

上一篇:销售文化培训范文 下一篇:社会科学研究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