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写作论文范文

时间:2023-12-08 09:26:12

随笔写作论文

随笔写作论文篇1

一、高中生读书笔记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阅读和写随笔随意性,缺乏一个完整体系。一方面没有专门教材,另一方面教师没有系统安排。

2.学生不会阅读和写随笔,不知读写什么,怎么读写。教师也没有对其进行指导,教给学生读写内容,读写方法,并进行有效训练。

3.教师未能培养学生读写习惯,读写流于形式。老师只是一味要多读,对学生的随笔也不看,极大地挫伤了学生读、写热情。

二、高中生读书笔记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从教师角度说,学生在读书笔记中反映的问题首先是教师随意化造成。没有具体教材的指导,没有一个详细的教学安排与计划。再加上缺乏有效指导,读书笔记流于形式。每周甚至每月收一次读书笔记,主要是为了应付学校的检查,而不是以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提高为目标。从学生角度说,受我国传统普通教育的影响,学生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理科学习和外语学习上,没有养成学写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很多学生畏惧写作文,就是良好写作习惯的缺乏。平时不多阅读,不去观察,不进行反思,不练笔等等。

三、解决高中生读书笔记中存在的问题的策略

(一)构建完善的读书笔记训练体系

虽然教材没有给教师有效的指导与安排,但教师自身也不能随之无序随意。读书笔记要结合读书要求,结合必修教材制定好相应计划。这个体系,宏观上要建立三年的读书笔记的读与写安排,同时兼顾到与必修教材形成互为补充的功效;微观上,要具体到每学期、甚至每次写读书笔记怎么安排,读什么,写什么,怎么读,怎么写。

另外,每学期,各年级组围绕三年计划进行具体安排,如一周上一次赏析课,引导学生合理使用工具书及如何搜集信息、处理信息;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提高理解能力、评价人物和事件的能力、想象创新的能力等,以小组讨论和教师点拨为主;一月收一次读书笔记,老师总结反馈。这样三年下来,学生不会再对读写抱着畏惧的心态,也能调动起写作热情,不会随着年级的升高而衰退,写作水平也由最初的模仿、借鉴到最后的运用自如。

(二)学会阅读,为写随笔做好素材储备

林语堂先生说,读书能“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见识,养灵性”。首先,通过赏读,借鉴模仿,学习写作技巧。如鲁迅的论说文,他在《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了吗》中,首先从反面论证,而后笔锋一转提出正面观点自信力。接着,又运用比喻论证、举例论证进行论证。分析发现,他的很多文章都采用了这种写法,这样的写法与我们教学中一贯议论文写作结构模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相比,共同处结构模式相似。其次,利用品读,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深化自我认识。如李密的《陈情表》,围绕“情”“孝”反复陈述自己家庭的不幸,在上任与留下照顾祖母两难之间反复纠结,最后表白先尽孝后尽忠的意愿,将亲情文章与国家尽忠联系在了一起,更加突出了亲情的伟大。废黜黄州的苏轼,在困顿的处境中、失意中,写下了《赤壁赋》,他随缘自适,善于处穷,还不忘时时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中。

(三)指导写随笔,为乐学乐写乐思做好铺垫

阅读中、生活中,面对种种现象和观点,我们不能避免有自己的认识,所以要养成随时写随笔的意识。首先,将书本知识由课内向课外链接,如必修一奥尔多・利奥波特在《像山那样思考》中揭露出了深深的忧虑意识,让我们不由想到,自私的人类如果以付出生态环境恶化的代价,换取所谓物质文明的进步,结果不仅不能为子孙后代建造美丽家园,反而会留下了一个伤痕累累的地球,最终走向毁灭,我想这是人人都不愿看到的一幕。其次,透过现象看本质,兼顾两面性。对于社会上的种种现象,能透过表面看清实质,看到其具有的两面性,既要看到问题所在,也要看到反映出来的闪光点,态度上要保持既不消极、悲观,更不能骄傲、自满。如汶川大地震、洪水、地沟油、三聚氰胺等事件,既暴露出社会的弊端,管理的不完善,人性的险恶,然而我们也要看到这些事件过程中国人表现出来的众志成城,团结互助,人性的善良。

除此之外,教师要把读与写常态化,可以利用评语激励、课前5分钟学生展示、班级辩论会等形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时刻保持新鲜感与成就感。无论如何,提高读书笔记的利用质量,让阅读和写随笔同行,相互促进,必能使思维得到发散和纵深发展,为写作做好丰富的写作储备,也让学生乐学语文,乐于思考,乐于写作成为可能。

随笔写作论文篇2

关键词:中学语文;随笔训练;作文;教学方法

作文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它不仅是思想情感的表达、语文素质的体现,甚至关系到全民族文化素养的提高。很多初中学生对写作文不感兴趣,不知道该如何下笔,这也使得作文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老大难”问题,而随笔训练的方式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帮助学生提高作文水平。本文对初中语文随笔训练及作文教学进行探讨,分别论述了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随笔训练的主要特点以及有效的中学语文随笔训练及作文教学方法,它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写作文的水平,让学生写出更多、更好的优秀作文,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水平。

1 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

1.1教学方式落后,训练形式单一

作文教学的模式基本上就是:写前指导、学生写作、教师评改。这样的方式多年来都没有变动。教师在进行作文讲学的时候,十分看重学生完成作文的速度及其作文结构和技巧,对作文内容的真实性全然不顾,而且有的作文题材用了再用,老话常谈的结果,就是让学生对写作逐渐失去了兴趣。现在的作文教学,把学生困在狭小的教室内,让他们写人、叙事、议论、说明,周而复始地训练,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消磨了学生写作的热情。由此看来,写作兴趣的培养是写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1.2学生积累少,阅读量窄

阅读是一个增加底蕴和涵养的过程,丰富的阅读能够打开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的思路,能够为学生的作文注入思想灵魂。但是在现实中,很多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不知该如何下笔,很大原因就在于他们的积累不够。阅读量少、知识面窄,导致他们的目光短浅、思维局限,反映到作文上,使得文章缺乏灵气和思想,这样很难写出有意义的文章。

1.3作文教学与学生生活脱节

作文表达的是对现实生活的感悟和感触,脱离生活的作文教学无法让学生在作文中表达真情实感,而缺乏真情实感的作文,内容是空洞的,很难让人产生共鸣。初中作文教学,把学生限制在教室里面,让他们闭门造车,这种封闭式的作文训练,导致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不断地东拼西凑,文章内容苍白,毫无生趣可言。

2 中学语文随笔的特点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随笔相对于其他写作形式来说具有其独有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写作形式更加的随意和灵活。学生的随笔可以天马行空,议论、抒情或者是记叙都是可以的。学生对于随笔的选材也是宽泛的,写作题材可以来源于阅读、生活体验、自身经历等。同时随笔是没有字数限制的,追求的是自由、内涵和多样化的内容和感受。第二,表情达意真切丰富。随笔是在学生借助具有表达自身情感和思想的文字将自己的心声和真切的情感展现出来的过程中形成的,是学生自身思想和内涵的寄托和承载,要求将真切和丰富的情感融入到语言文字中,传达自身的期盼。第三,随笔语言呈现个性化特点。随笔是一种随意性的写作形式,因此,学生使用的语言也可以展现出自己的个性特点。

3 有效的中学语文随笔训练及作文教学方法

3.1制定随笔训练目标

明确随笔写作的目标,是初中语文随笔训练的关键。根据学生年龄、年级、认知能力的不同,进行学情分析,情制定不同的随笔训练的目标。在《感受自然》《这就是我》的孙碧训练中,可以这样制定随笔训练目标:一是让学生学会摘抄优美文句,并用简单的话语表达自己阅读后的感受;二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用自己的文字来复述课文;三是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自然的感受,对自己的认识。在《献给母亲的歌》中,可以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对文章进行观察,教会学生用不同的说明方式进行随笔的写作。

3.2营造随笔训练氛围

确定了随笔训练的目标之后,还应该为学生营造舒适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才能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自主投入到随笔写作中来。为营造一个良好的随笔写作的氛围,应从以下两方面重手:一是鼓励学生选择精美且质地好的笔记本作为随笔写作的专用本。如果学生随手拿一个练习本作为自己随笔写作的记事本,那你激发学生随笔写作的兴趣,同时难以引起学生对随笔写作的重视,如果能精心选择自己喜欢的笔记本,学生会从内心油然而生一种愉悦感,并将随笔写作当成一件乐意且有趣的事情去完成。二是命题时应贴近生活,引起学生的兴趣。尽量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题目作为随笔训练,如在《金钱,我们共同的话题》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课文进行续写。还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观看电影、课外实践等,让学生写观后感、学习心得等。

3.3鼓励学生积累素材

初中学生的阅读面相对较窄,写作素材不充足,老师应该注重对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素材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得到积累:一是让学生多阅读,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与兴趣,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二是引导学生养成摘抄的习惯,不管是课内阅读还是课外阅读,遇到优美的文句摘抄下来,反复阅读;三是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培养写作思维,因为想象是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形成不可缺少的因素,因此在在随笔训练中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有具有极强的推动作用。

3.4选择学生感兴趣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作文命题

为了有效地开展中学语文随笔训练及作文教学,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现和培养学生的兴趣点,选择学生感兴趣或者是对学生作文能力的提升有帮助的作文命题。首先,教师可以将课本内容进行延伸,锻炼学生的随笔写作能力。这一方法不仅可以巩固学生的课本知识,也能有效提高训练效果。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和写作素材的积累。丰富的语文课外知识是学生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开阔视野、积累知识和提高作文赏析能力。

4 总结

随笔写作论文篇3

一、了解札记、随笔的文体特点

札记的主要特征是简明、精要,涉及的内容广泛,不论所读何书,凡有心得体会、见闻随想,皆可分条实录,行文简洁自然,无须修饰渲染,旨在达意,字数可多可少。随笔的特点首先表现在“随”字上,写作随笔最为自由,可以随性而书、随情而走、随感而发、随意而就,不拘形式、不限内容、不论篇幅长短,心之所想、目之所见、耳之所闻都可信笔成文;其次表现在“真”字上,内容真实、不虚构,叙写的是自己的真情实感、独特感悟,语言自然流畅、不矫揉造作。

二、掌握札记、随笔的写作方法

(一)札记的一般写法

现代札记除专业的学术著作外,大致可分为读书札记和治学札记两种。

1、读书札记根据所写内容的不同,可以有以下几种写法:

⑴摘录提要式。在阅读中把名言佳句、关键性的语句、感受深刻的有价值的段落以及对自己有用的数据材料、故事实例等抄录下来,或者对所读的文章进行提纲编写,概括成要点,留作思考、分析或引用。

⑵批注评述式。可以在对作品充分理解的基础上,用批注的方法记下自己的看法,叙写自己的感受,表达自己的思想;可以写受到文本启发而产生的新的想法和构思;也可以记下自己对文本中的字、句、章的理解、剖析和评论。

⑶心得感悟式。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往往会有这样或那样的认识、体会、启发或收获,及时地把它们记录下来,整理成文便是札记;也可以在精读原作的基础上,运用联想和想象,把自己的生活经验、相关知识和阅读文本联系起来谈论事理,启发读者,使读者明辨是非。不断地进行这方面的积累,久而久之,我们观察事物就会敏锐起来,思考问题就会深刻起来。

2、治学札记是在治学过程中对某些小问题有新的发现和认识,进行校勘和考证,用假设、推想、质疑、直接下论断等方式表述,以阐明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推行探究性学习的今天,尤其需要同学们有这方面的意识和能力。写作时切口要小,容易让读者抓住问题,把握文章主旨;材料要新,让读者在闻所未闻的感觉中产生浓厚的兴趣;语言平实,用平常语娓娓道来,如与人促膝谈心,让人产生亲切感。

(二)随笔的一般写法

随笔带有强烈的个性色彩,多叙写作者个人的认识、感受和看法,一般用第一人称行文。根据所写对象的不同,作者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立足日常生活,表达个人感受。从生活的小处出发,仔细观察生活的细节,捕捉丰富多彩的生活画面,抓住值得鉴赏的“景点”,写出自己真挚而细腻的情感,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独特见解,从中反映出世俗人情、生活的真谛。

2、关注社会人生,抒写个人思考。人离不开社会,作为青年学生,更应该放眼社会、深入社会,把社会作为自己观察思考的对象,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思想充实,才能写出富有社会生活气息和理性情韵的文字,才能成为人格健全的社会人。

3、描摹山水风物,寄托个人情趣。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可以走进随笔之中,写出特点、写出美感,把描写对象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还要在这些客观物象之中寄托自己的情感和意趣。在观察事物时,我们要用心和大自然沟通,让自己的心灵在与客观事物的碰撞中迸出智慧的火花,这样才会下笔成文。

随笔写作论文篇4

关键词:随笔化写作 写作兴趣 多种能力

初中生对作文往往是望而却步,费尽脑汁挤出的文章往往又假话、空话连篇。针对这种困境,近几年,我校实施了随笔化写作教学,出现了可喜的局面。实践证明,这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

初中语文新课标指出:“在写作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由此可见,初中阶段主要培养学生观察、体验生活、自然,感受、认识社会和人生的。重在表达自己的感情,也就是追求一个“真”字。然而,我们发现学生最怕写作文,老师最怕看到一场语文考试作文中全班有十几个人死去爸妈、有二十几个人生病住院的文章。我们发现甚至一个讲起话来滔滔不绝的学生一碰到作文都头脑空白、语言生硬、假话连篇;还有很多学生一提起笔就抓耳挠腮,无话可说了。

那么,如何突破写作教学这道难关呢?如何才能让学生在作文中说实话、真话、抒真情呢?2011年,我认识了随笔化作文教学,我认为这是一种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教学模式,它能让学生原汁原味抒我心,是一种可取的有效的作文教学方式。

首先,随笔化写作的特点就在于一个“随”字,作文不再高深莫测。

“随时、随地、随意、随形”。所谓“随时”是指学生的写作不再局限于专门的写作课,学生可以随时写,不管在作文课上、阅读课上、还是在周末、假期,灵感现闪之时,情感涌动之际,均可以挥笔作文。所谓“随地”是指写作不再局限于教室和课堂,可以在学校,也可以在家里,或在其它地方:一棵美丽的桃树下、动物园、旅游地……都是写作的场所,只要有感而发,就随手写在纸上、本子上,然后再整理在随笔作文本上。所谓“随意”是指在内容上不受限制,也不苛求主题鲜明,可以描写所见所闻,议论时政热点,透视个人心灵,就像个人博客,想说就说,彰显个性。所谓“随形”是指文体不受局限,可记叙,可议论;可抒情,随心所欲,不拘一格。字数也不受限制,洋洋洒洒几千字,不嫌多;点点滴滴几十字,不嫌少;有话则长,无话可短。尽兴而写,随意而止。也就是作文不一定要写得长长的,短短的也挺好。只要有意思,有味道,可以写长的事情就写长,可以写短的就写短。这样学生就不会认为作文是高不可攀的,也不会觉得是多么的难写。

其次,随笔化写作情境课上由一个游戏开头,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学生往往一提写作就抓耳挠鳃,写什么好呢?而随笔化写作情境课首先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的。大家先一起玩个游戏,既轻松又快乐,学生在玩当中就会尽情地说。写作时,我们只是要求把他们刚才经历的:所见、所闻、所感写出来。此时,他们尽情抒写,作文不再那么难了。比如,我们上过“掰手腕比赛、绕口令比赛、折飞机比赛”等情景课,学生不仅玩得尽兴,而且写得尽兴,一般都能写出六百字以上的文章,最令人欣慰的是他们都是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没有假话、空话。

再次,随笔化写作课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我们要求学生把自己看到的,感悟到的写下来,这样,学生在玩的时候还得注意观察、思考。比如,我们上“我的五样”情景随笔课时,学生不仅要观察每个同学在划去人生中每一样宝贵东西时的反应,而且,自己也要思考:我从中感悟到了什么?因此,这种课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由此可见,随笔化作文教学是符合新课标能力培养要求的有效课堂,我们完全可以拿来为学生服务。当然,随笔化写作有自己的一个完整的系统,我写的只是其中的几个方面。其实,还有读悟评改课、课外读书交流课等都是抓住了语文学科的特点的,它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而且,它还注重课外积累,语文的学习不再局限于课本,而是扩大到吸取人类文化精华。事实证明,随笔化写作是有效的作文教学课型,值得我们去运用。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 初中语文》北京出版社2011.8

2.成浩《随笔化作文导学》 北京:语文出版社 2008.10

随笔写作论文篇5

在职高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具有重要影响。纵观当前的中职学生的作文现状,大部分学生的写作能力较为薄弱,作文中普遍存在言之无物、充斥着虚情假意的现象。因此,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成为职高语文教学任务中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

写作教学 素材 积累

古语有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作文,每每苦于无物,或是空话连篇,毫无真情实感可言。无奈之下,有的语文教师就会在考前对学生临时进行技巧指导,让学生从标题和开头结尾处着手装扮好作文外观,做到“远看一朵花”,但这样的文章经不起细看和品味。有的教师会对自己的这一高明之举而沾沾自喜,但笔者不以为然。究其原因,是没有从根本上提高学生作文的能力。学生作文为何会空洞无物,会虚情假意,正是由于学生写作素材的贫乏,只有教会学生如何去积累写作素材,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言之无物的现状。那么,我们该从哪几方面着手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做到厚积薄发呢?

一、写随笔:深入观察体验

随笔,即随手写来,其风格也是不拘一格,可以是叙事,可以议论,可以抒情,形式多样,且篇幅短小。优秀的随笔以借事抒情、夹叙夹议、语言洗炼、意味隽永为其特色。巴金的《随想录》、鲁迅的《鲁迅日记》、法国蒙田的《蒙田笔记》、英国培根的系列随笔《论人生》《论美》、古代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等都是享誉盛名的随笔典范。因此,学生学写随笔,对提高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写阅读随笔

写阅读随笔,首先读者必须要认真阅读文章,只有认真阅读后读者才能写出自己的认识,才能写出有自己独到见解的感想和体会,也才能通过文章得到启发与收获。阅读的过程是由书面的语言来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价值观的过程,对于学生来说它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通过阅读掌握阅读方法,吸取知识、丰富思想情感的过程。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真实的情感去体会作者所思所想,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生活中的实际经验与作者的写作情感进行相连,切身感受作者的内心情感,感悟文章的主旨,切不可用冷若冰霜的态度来对待。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要用认真的态度全身心投入到文章中,进行独立思考随时记下阅读时遇到的疑问,也才能写出自己的体会与感想。

2.写生活随笔

生活随笔就是我们把生活中的心情、感受,对待事物的看法、观点等写下来,它可以没有华丽的词藻,结构自由又不乏严谨,它形式多样、不拘一格,可以叙述,可以观景描述,可以睹物思情。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观察,感受生活中的事物变化,记录稍纵即逝的情感体会,做到立足生活,用心体会、用眼观察、用耳倾听。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会用心细致、反映敏锐、爱思考的习惯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发现生活中更多美好的事物。同时,及时记录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只要我们真诚生活、用心感受,就一定会发现我们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有它丰富的内涵。

二、做札记:提倡博览群书

1.在博览群书中有所积累

学生要想写好作文,除了要积累生活素材之外,还要广泛阅读课本外的书籍,从其他书籍中吸取创作的精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尝试阅读其他素材的文章,以此扩大自己的知识视野,促进其知识的增长。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教师要不时进行监督,把握学生阅读的尺度,在阅读中培养他们利用其阅读感受与思路学会写作的技巧,使他们在写作水平上有质的提高。教师要教会学生用正确的方法阅读课外书籍,在阅读中跟踪进行指导,对文章的深意进行思考,培养学生养成积累语言素材的良好习惯,例如在遇到文章中华丽的词藻,赋有深意的段落时,可以通过多次阅读慢慢领悟其语言的魅力,这样不懈的坚持一定会提高写作的水平。

2.在札记中有所收获

札记是阅读时把摘录的要点和阅读体会结合起来写成的,常做札记有利于学生酷爱读书习惯的养成,更利于写作素材的积累。学生通过做札记记录下自己的阅读体会,感想与得到的收获,或对文章的某些观点提出批评及意见,也可以对文章中觉得好的段落进行摘抄、背诵。教师可以鼓动学生收集自己喜欢的类型的杂志期刊,并与其同学进行交换阅读,同时在阅读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跟踪指导。实践发现,交换阅读法在调动学生阅读热情方面有显著效果,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读书容量,拓宽了知识面。从另一方面也让学生的人生阅历变得丰富多彩,为写作水平的提升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多感受:鼓励社会实践

有诗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作文写作中也是如此,优秀的作文,来自于日积月累的练笔,也来自于足够多的阅读感受,更来自于丰富多彩的生活。唯有让学生不断汲取“源头活水”,才能更有效、更快速地提高其在作文写作上的能力,唯有如此,学生所写出来的文章才会鲜活、新颖,才够原汁原味。学生要想真正拓宽自己的眼界,积累写作素材,除了通过不断阅读书籍之外,还可以多接触社会,例如来扩宽眼界,积累写作素材外,还可以通过多接触社会上的人和事,来丰富其人生阅历,拓展知识层面。

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把社会热点、时事评论等素材搬出来让学生讨论,以此尽可能营造写作情境,把课堂当成学生能力提高的实验基地。另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多参加学校组织的形式多样的活动,例如:辩论赛、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等,校外,可以组织学生郊游,到工厂参观生产车间,到敬老院做义工服务,体验下岗职工的生活等等,通过参加这些活动可以加深他们对生活和社会的感知,让这些活动素材成为写作的“活水源头”,在写作时不至于觉得乏味、空洞。

随笔写作论文篇6

关键词: 朱自清散文 英国随笔 影响

现代散文大家朱自清,1931年曾留学英国,漫游欧洲,虽时间短暂,但是英国文化对于他的影响却非常深远,特别是在他的散文方面。但是探索朱自清散文与英国随笔之间的渊源关系却一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另外也颇为困难,因为他从未提及过自己受英国随笔的影响。然而,仔细阅读其文章,还是能探究到两者之间的相似与某些渊源。

随笔在英国经过长达三四百年的流行,有堪与诗歌争奇斗艳的辉煌成就,是英国散文最兴盛发达、最引人瞩目的一大品种。朱自清留学期间,虽然英国随笔已不再是兴盛繁荣期,但是作为英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仍然散发着光彩。因此,我们不能否认他受英国随笔的影响,这些我们可以从他的散文理论、创作内容和艺术特征中寻找一些端倪。

一、散文理论

鲁迅先生说过,“五四”时期“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这一客观现实,不仅表现为散文创作的繁荣,而且给中国现代散文理念的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氛围。朱先生正是在这个氛围里,不仅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之作,而且在现代散文理论建设方面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英国随笔的灵活写法和表现内容的随意,给“五四”时期的年轻人带来新鲜的气息,朱自清先生敏锐地借鉴并运用英国随笔这一文学样式来丰富自己的散文,并将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

1.重个性,意在表现自己。

英国随笔艺术的首要特质便是“个性化”。自从蒙田新创随笔体裁,并自称“我写我自己”以来,无论是培根式的论说文,还是兰姆式的絮语文,英国随笔都是作家个人向公众剖示自我内外面生活、交流思想感情的一种有效方式。随笔家总是以个人的立场、眼光和兴趣为出发点,去观察、体验、品评人生世界的五光十色,把自己的阅历、观感、意想和判断作为题旨,统率零散琐碎的题材,从而在每篇作品中留下鲜明的个人印记。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和英国随笔一样非常重个性表现。他在《背影》序中谈到那几年的创作时,深有感触地说:“当时觉得要怎样写,便怎样写了。我意在表现自己,尽了自己的力便行;仁智之见,是在读者。”[1]此时正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退潮时期,社会的动荡不安几乎影响了一代知识分子。他们的人生追求、生活方式、思想品格乃至审美趣味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以作品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上,朱先生以散文为载体,在抒写自己的心声、表达自己的愿望与追求方面独树一帜。在他那精粹的艺术品里,我们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一颗毫无掩饰地“意在表现自己”的真纯的心在跳动。他时而让我们沉浸于“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与“荷塘月色”之中,体味那朦胧、静谧中幽美的诗情画意;时而抒写“背影”之情、“亡妇”之恋、“儿女”之怜及朋友之谊,向我们袒露一颗最真挚的心。这“意在表现自己”的具体化与情意化,的确包涵着个人的性格,包蕴着与众不同的趣味。

2.趣味性。

方重先生曾归纳出英国随笔的艺术特点:“其一,个人的,坦白的态度;其二,闲适的,恳切的格调;其三,内容以日常的形态,意想,或各自的情感与经历为宜。”[2]这些界定和论述,代表了我国学者对英国随笔的基本看法。他们注意到随笔艺术除个人性之外,还有自由性、亲切性、闲适性等特点,而这些特点代表着英国随笔的趣味性。

朱自清散文同英国随笔一样带有一定的趣味性。我们读朱先生的散文,就会不知不觉地被其才华所吸引、所感动。从他每一次对自身情感世界和现实环境的探索与表达中,都不难看出其真实的思想品格和充满活力的审美趣味。的确,我们从朱自清的作品里,同样见着一个“活泼的真实的”朱自清,一个有着“与众不同”的审美趣味的作家。如他在著名的散文篇目《荷塘月色》中,为我们展现了一幅“荷塘月色”图。他用委婉细腻的笔调勾勒荷塘的环境:幽僻的小路、葱葱郁郁的树木、淡淡的月色、婷婷的荷花、脉脉的流水、斑驳的黑影、稀疏的倩影、和谐的旋律,这些都是从人的五官感觉和美感体验来把握其外貌、内质及其情态。这一切都说明了朱自清先生观察生活之细,体验情感之深。

朱先生主张作品有“味”。他说:“味在题材的深处,须细意寻探,才可得着;得着了味,题材的范围与性质都不成问题了。味是什么?粗一点说,便是生活,纯化的生活!便是‘自我’!”[3]所以,在他的笔下,无论何种体裁、何种文体,都能转化为优美动人的散文。在抒情、议论、描写人物,甚至在表现音乐歌声等方面都可以看出朱自清先生的审美倾向,包蕴着与众不同的趣味。因而,他的散文大都能引起读者深深的感悟,究其原因,与其散文的自由、亲切与真挚不无关系。

二、内容及艺术特色

英国随笔那种坦白率直、自由洒脱地表达个人的经验感想、思想情绪、生活态度等的写作态度和艺术内容,不仅从创作原则上启发了朱自清把表现真我作为散文创作的一种自觉追求,而且从创作内容上启发他扩展个性表现的范围,多侧面、多层次、多途径地显现个性的复杂统一。

1.内容的广泛性。

英国随笔大体上可分为抒情性随笔和议论性随笔。前者偏重于记事述感、抒情言志,追求家常絮语般的率真、亲切,如哥尔斯密、兰姆的作品,力求写得轻松活泼、生动感人。后者偏重于载道说理、议论人生,追求哲理性、逻辑性和论辩性,如布朗、罗斯金的作品,就以议论风生、激情充沛而吸引读者。而这大体的两种却把英国的整个社会面貌全带入其中,从培根随笔文章的题目就可以发现他无所不谈的特点:《论真理》、《关于辞令》、《谈嫉妒》、《谈消费》、《父母儿女》等。

纵观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我们也可大致分为这两种类型:议论与抒情。如《生命的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哀韦杰三君》、《旅行杂记》、《海行杂记》等议论性的散文,《背影》《荷塘月色》、《女人》、《给亡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绿》等抒情性散文,同英国随笔一样呈现出包罗万象、无所不谈的特点。

2.幽默的叙述格调。

英国随笔特有的文体笔调和浓厚的幽默谐趣,构成对现代中国散文随笔艺术直接而显著的影响。英国随笔特有的文体笔调,在这指的是兰姆式的随笔艺术。其显著特征是不拘形式,家常絮语,轻松活泼,亲切自然。我国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文坛在英国絮语散文的影响下形成了一种追求家人絮语般的亲切感人效果和自由自在任心闲话的艺术境界的局面。众多的散文家直接受到英国随笔艺术的影响,比如周作人、林语堂、徐志摩、丰子恺、钱钟书等。曾留学英国的朱自清当然也不例外。幽默的引入也是英国随笔对我国现代散文艺术影响的结果。“我们的中华民族,一向就是不懂幽默的民族”,小品文中的幽默味,是在三十年代才逐渐浓厚起来的,这与中国散文受英国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这一幽默品格朱自清在其作品中亦有表现。关于这一点,杨振声先生曾有一番中肯的评价,他在《朱自清先生与现代散文》一文中说道:“我觉得朱先生的性情造成他散文的风格。你同他谈话处事或读他的文章,印象都是那么诚恳、谦虚、温厚、朴素而并不缺乏风趣。”的确如此,朱自清的散文把风华与朴素、幽默与忠厚、腴厚与平淡巧妙地交融在了一起。例如在《房东太太》一文中,作者写到自己在伦敦的房东太太家里曾经住过一个40多岁的英国人,是个买卖人,穷到连房租也付不出了,不但不付钱,有时连午饭也要叨光。如是者两个月,太太只得将他赶了出去。作者回国后收到那位房东太太的信,才知道房东太太的小姐却有点喜欢那个买卖人,大约还跟他来往着。“太太最提心这件事,小姐是她的命,她的命决不可以交在一个‘坏蛋’手里。”――于善意的揶揄中透露着机智与幽默,同时还不失忠厚之情,令人读来捧腹不止,又深为作者对人对事的浓浓爱意而感动不已。

3.口语化色彩。

在语言上,英国随笔作家大都主张用活的口语,形成一种近似谈话的文体,深入浅出地讲述自己的人生观点和个人遭际,使读者读来倍感亲切。英国历史上有很多富有特色的小报,它们所刊载的文章多是街头市民的口味,态度平易亲切,内容也多偏向于风土人情和人们的普通生活。无独有偶,这同样也是朱自清所追求的语言风格。

朱自清主张“活的口语”写作,从而形成作品独特的“谈话风”。正因如此,朱自清的散文风格读来特别亲切有味,自自然然。当然,朱自清使用的口语是在作家选择、提炼之后,重新组织起来的一种现代口语,是一种具有时代特点的“谈语风”的艺术语言。既明白如话,通俗平易,又形象生动,优雅隽永,堪称为一种口语和美文相结合的大雅大俗的文体。例如《伦敦杂记》中《吃的》一文中有这样一段:“吃饭要快,为的忙,欧洲人不能像咱们那样慢条斯理儿的,大家知道。干吗要少呢?为了卫生,固然不错,还有别的;女的男的都怕胖。女的怕胖,胖了难看;男的也爱那股标劲儿,要像个运动家。”这段话,每一句都非常简短,少则三四字,多也不过十几字,仔细分析起来,句子与句子之间,还有不少对偶的意味,显得错落有致,读来更是琅琅上口,既充分显示了口语的魅力,又不是完全照搬口语,不作任何选择,而是一种经过提炼、加工后的口语。

综上所述,朱自清散文受英国随笔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但是并不能把这种影响与关系扩大,因为朱自清散文所表现的内容、语言、情感等都是中国化的。难能可贵的是朱自清先生把两者很好地结合在了一起,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美学风格。

参考文献:

[1]朱自清.朱自清全集.江苏教育出版社,1988.

[2]方重.英国诗文研究集.商务印书馆,1939.

[3]陈孝全.朱自清传.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1.

[4]朱金顺.朱自清研究资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

随笔写作论文篇7

【关键词】引导议论性散文记叙性散文课改

散文,是一种篇幅短小、至真至纯的语言艺术。散文必须以新颖的立意、独特的见解给人以思想启迪和美感享受。散文是四大文学的体裁之一。它往往通过对某人某事的叙述,或对某种事物的描绘,来抒发某种感情、表达某种思想,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和深刻的启迪。

如这几年,散文写作在中考中大行其道。

一议论性散文写作

1.议论性散文的特点:议论文的框架,散文化的笔法

议论性散文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它给读者一种富于理性的形象和情感,从而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索和联想的空间。它往往蕴含深邃的哲理,融情感、哲理、形象于一体。议论性散文属于散文,属于文学作品,而不是议论文。

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议论性散文在说理时常常是运用文学语言来表达的,有时说得很委婉、含蓄。这种散文在说理时还常常伴随着强烈的感情色彩和鲜明的个性色彩。总之,形式灵活、语言精美、渗透作者的感情,这是议论性散文与规范性议论文最明显的区别。WWw.133229.cOm

2.如何写好议论性散文

要写好议论性散文,就必须找准该类文体写作的成功支点,那么,哪些因素是其成功的支点呢?(1)要有明确的观点贯穿全文。有人认为,既然是议论性散文,就可以随意写,不必顾忌论点、论据、论证等。其实,议论性散文是用散文的笔法写成的议论文,同样要有明确的中心论点,只是写法上比规范的议论文要更灵活些,文笔、形式更随意一些。(2)安排好文章的结构形式。议论性散文,有些像随笔,从表面上看,信马由缰,形式多样,而实际上,好的议论性散文也要开合有度,有一个合理、完美的结构形式。(3)要体现出议论的逻辑性。优秀的议论性散文,既能够使叙和议各展风采,又能使叙和议密切联系。议论性散文,属于以议论为主的散文,其内容层次之间应有内在逻辑性。

3.目前中考议论性散文存在的问题

从内容上看,或回到古代,或罗列名人,贪多求全,臃肿庞杂,看不到鲜活的现实,闻不到时代的气息。从感情看,或缺乏真情,或矫揉造作,用成人的体验代替自己的心声,用美丽的词句掩饰自己的浅薄。从语言看,堆砌辞藻,追求虚美,用名言警句撑门面。

二记叙性散文的写作

记叙性散文分写人、记物、叙事等。记叙性散文写作要注意如下几点:

1.感情浓郁,以情动人

散文是情感的载体,应十分重视个性化的体验,以叩击心弦的强烈感情打动人心。

2.联想丰富

散文篇幅短小,容量有限,要想写出有新意的东西,就得提出一种新思想,立意有深度,就得多方开掘。这就要用到联想,没有恰当的联想,文章就放不开。联想的方式很多,由此及彼的横向联想是常用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方法。其类型有相似联想(由此事物想到性质不同的彼事物)、相关联想(由此事物想到与它相关的彼事物)和相反联想。

3.形散神聚,线索连缀

形散,是形式不拘,写法多样,生动灵活。要做到神聚,就得设置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就像放风筝,不管它飞得多高多远,风筝线始终在手里拽着,随时可以把它收回来。线索的主要类型有:(1)以具有象征意义或有深刻含义的某个物件为线索。(2)以人物的思想感情为线索。(3)以某句深刻意义的话为线索。(4)以人物某方面的特点(如:勤劳、勇敢、谦和、豪爽等)为线索。

4.文字清新,拒绝造作

初中语文新课标明确要求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这是非常正确的。但令人深感遗憾的是,缺乏真情实感、徒有丽词佳句的所谓美文,往往受到包括阅卷教师在内的各方人士的青睐,于是许多考生竞相仿效,以求高分。此类毫无实际意义的内容,只求表面华丽之作的泛滥,实在是语文教育的大话题。

5.几种散文的写作模式

第一,写人散文模式。开头:感情化语言概括叙述。“我”和该人,重点在后。介绍该人,如肖像描写;两者关系及该人精神特质的议论。中间:一件事。从开头、发展到结尾,细致的叙述和描写;几件事。每件事即每个层次前,可以用对该人精神特质的一个因素领起。以对该人的感情体验及整体议论来贯穿几件事。结尾:重申特质,照应开头;深化感情关系,发出感慨。

第二,记物散文模式。开头:叙述自己与事物的关系;议论事物和自己。中间:描写物件,分出层次,细致动人。联想发挥,重大意义。结尾:发表议论或感慨。

随笔写作论文篇8

一、开展课前两分钟演讲和课堂辩论活动,以讲促写

针对许多学生懒动口讲,更懒动手写的毛病,笔者利用语文课前时间开展一项活动:每节课前四分钟,分别让两位学生上讲台进行两分钟演讲。演讲内容较为自由,可以是临场发挥,可以是先朗诵一小段美文或一首短诗,然后做简单的赏析,也可以是与台下同学做问答式的对话等,但有一个总要求是事先要自己收集讲话材料,并写成300字左右的讲稿,然后熟悉讲稿,能脱稿演讲。由于此项活动的对象是个体学生,他们为了上台时不至于丢丑,不得不做好充分准备,久而久之,就积累下了丰富、有用的素材。在他们演讲后,笔者适当评价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这样,学生的表现欲就更强了。一来二去,无形的压力逐渐转化为兴趣,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高涨起来,每位学生上台都能讲得清楚流畅。这样以讲促写,既锻炼了学生面对众人从容讲话的能力,又训练了他们的写作能力。

其次,笔者每周抽出一节语文课时间给学生开展辩论赛,辩题也是选择全体学生都感兴趣的话题,然后让他们或以个体为单位,或分成小组预备材料。曾组织学生辩论过“东施效颦好不好”,把学生分成两组,一方持赞同意见,一方持批判态度。在辩论过程中,大家争得非常激烈,都举了很多实例,分析中肯,论据充分,博得了喝彩。经过这样的争论,学生明白了议论文如何去确定中心,如何去为论点找论据,锻炼了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鼓励学生写生活随笔、做读书笔记,积累写作素材

当前,有些中学生一谈及作文便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甚至“谈作文色变”。缺乏一定的生活阅历是一个不可回避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他们缺乏对生活的细致观察、感悟和思考,没有形成记录生活点滴和思想火花的良好习惯。“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因此,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从生活中汲取丰富的写作素材。

笔者鼓励学生写生活随笔,让他们说真话、述真情,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以及快速书写的能力。一开始,笔者只是在写作时间和数量上做了些要求,让他们每天抽出15分钟时间写出300字左右的短文,周末时上交检查。内容方面没有约束,让他们记当日发生的趣事、伤心事,或抓住突然一闪的思想火花,写出对生活的小感悟、小思考。总之,让学生感觉有东西可写,有兴趣坚持写下去。逐渐地,笔者为学生的生活随笔开设了好些具体栏目,如读报有感、新闻点击、家庭记事、心灵独语、人生感悟等。随笔交上来,笔者集中时间批阅,改完后及时拿到班上讲评,写得好的就让作者自己念给同学们听,之后再让其他同学评析,激发了学生较强烈的写作兴趣。在平时,笔者还注意培养学生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做读书笔记有多种方式,或摘录抄写,品味书中的语言;或编写提纲,锻炼分析整合能力;或制作索引便于以后查阅;还可以有感而发,写心得体会。总之,要让学生明白,无论采用何种方式练笔,必须持之以恒,唯有如此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善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中学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多媒体以其图、文、声、像于一体的优势,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有效的途径。而且,网上有丰富的语文资源既可以给学生提供写作素材,又可以提供范文和妙言佳句。利用多媒体的这些优势,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作文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例如:教师在训练学生写景描物的作文时,可以上网搜索相关的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料,然后剪辑成相应的教学课件,通过放映和一定的解说引导,让学生仿佛如临其境,如观其物,写起作文来自然文思泉涌。

四、重视朗读背诵,培养语感,积累语言素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朗读有利于写作能力的提高。通过富有感情的朗读,学生的眼、口、脑、耳都得到了锻炼,这样既可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感受美的能力,又可以把学生带入作品的艺术境界中,通过想象和联想,深入把握作品的语意、语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五、营造民主、宽松的写作氛围

有些教师在布置作文时,要求过高、限制过多,学生为了应付交差,往往不说真话、不表真情,学生写得痛苦,教师看得也无奈。其实,中学生的写作带有一定得练习性质,是需要教师的指导的。所以,教师在写作课上,应营造民主宽松的写作氛围,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大胆写作,鼓励他们说真话、抒真情,及时给予学生一定的表扬和肯定,以激发他们不断写作的热情。

上一篇:外语写作论文范文 下一篇:课堂常规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