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检测技术论文范文

时间:2023-10-21 10:05:36

生物检测技术论文

生物检测技术论文篇1

受限于当时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及人类的认知水平,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时代。1859年达尔文出版《物种起源》,提出了举世闻名的“自然选择”学说,成为了生物学发展的里程碑。但生物为什么能将性状遗传给下一代,如俗语说的“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并没有得到阐明。随后,奥地利修道士孟德尔在观察了2.1万株不同性状的豌豆后,提出了遗传法则,瑞士生物学家弗雷德里希·米歇尔于1869年分离出了核酸,在其他科学家的努力下逐渐发现了染色体及其成对现象、观察到了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排布方式,并提出染色体携带遗传信息。1911年,遗传学家摩尔根提出了基因学说,阐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提出亲本将遗传信息传递给子代的过程中染色体重组形成独特新个体的理论。之后,科学家发现传递遗传信息的物质为DNA,研究了DNA的化学成分和基本结构,并发现DNA中四种碱基(鸟嘌呤:G、腺嘌呤:A、胸腺嘧啶:T、胞嘧啶:C)的含量比例是一定的。英国生物物理学家罗莎琳德·富兰克林在1951年拍摄到了核酸X射线衍射照片,在此基础上,1953年,美国科学家詹姆斯·沃森和弗朗西斯·克里克提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该在《Nature》杂志上。1977年,科学家弗雷德里克·桑格、沃尔特·吉尔伯特等发明了DNA测序技术,开启了分子生物学发展的新篇章。

二、分子生物学相关技术的临床应用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对于生物大分子的检测技术也在不断的更新,针对核酸的检测技术包括:Southernblot、Northernblot、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insituhybridization,简称FISH)技术,定性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简称PCR)、实时荧光定量PCR、一代测序技术及二代测序技术等;针对蛋白质的检测技术包括:Westernblot、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简称ELISA)等。而精准医学及个体化治疗时代的到来,使得分子生物学的很多技术已经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到医学的临床诊断,如孕妇唐氏筛查(21、18、13-三体综合征)、病毒感染分型及载量检测、肿瘤放化疗耐性基因检测、靶向药物基因检测、代谢综合征临床用药指导等。现代测序技术日臻完善,成本逐年降低,2014年6月30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审查通过了二代测序技术(测序仪及检测试剂盒)用于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T21、T18、T13)检测。2015年6月8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简称发改委)了《新兴产业重大工程包》通知,新型健康技术惠民成为六大工程之一。首先,以遗传性耳聋和唐氏综合征等遗传性疾病基因筛查为重点,推进基因检测技术在遗传性疾病、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和感染性疾病等重大疾病防治上的应用,促进健康惠民[1]。其次,快速推进基因检测技术在遗传性疾病大规模筛查上的应用,探索基因检测技术在个人基因组检测、基因身份证等新领域的产业化应用[1]。分子生物学技术成为了临床医学诊断、用药的支撑体系,伴随着个体化治疗理念的逐渐深入,需要大量的相关检测技术人才。但是传统的分子生物学教学并没有把相关的理论及技术体系与医学的实际应用有机的结合起来,造成了人才培养与实际需求的脱节,一方面生物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面临着找工作困难的窘境,另一方面医学及相关检测机构需要大量的检测技术人员,但普通的生物学专业本科生达不到相关的要求。随着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增加,很多新生刚入学就面临着就业的迷茫,不知道毕业以后能从事什么样的工作,甚至很多有转专业的想法。因此,在进行专业授课时,尤其是分子生物学的授课时,改变既定的教学模式,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就变得尤为重要了。

三、分子生物学课程讲授模式探索

分子生物学的内容抽象复杂、讲解困难,学生不易理解,所以我们选用了RobertWeaver编著的《MolecularBiology》作为分子生物学教材,该书语言流畅、内容丰富、科学性强,通过实验及结果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易于理解;同时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2]。在我从事分子生物学教学时,在开课之前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60%的学生列举不出分子生物学相关技术的实际应用,更不了解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课余时间跟学生交流时发现:很多学生对这门课没有清楚的认识,只是为了考试而学习,学生呈现出的问题是不知道学完分子生物学能做什么?将来能从事什么行业?针对学生的困惑,我改变了既定的教学模式,利用第一、二节课对分子生物学的技术体系及发展趋势进行概述,并且与实际的应用尤其是在医学上的应用进行了结合,解读了相关的法规、政策文件,使得学生对分子生物学有一个概括性的认识,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讲到相关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时,会对该技术的现实应用或最新前沿动态进行延伸,增加学生学习的信心。对于复杂的技术体系或理论体系,采取制作直观、生动的幻灯进行讲解,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同时鼓励学生课前预习,课后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印象;并组织学生进行相关资料汇总、交流,在课堂上进行分组讨论,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加深了认识。通过灵活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式,学生对分子生物学的学习兴趣十分浓厚,积极性非常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分子生物学实验课与理论课的脱节,实验课提前完成,与理论学习没有同步进行,削弱了学生对相关实验的认识及理解。在讲到相关技术原理时,问答过程显示,大部分同学并不能把相关原理与所做实验进行有机的联系,没有起到加深认知的作用。建议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理论讲授与实验操作紧密配合,便于学生理解。

四、分子生物学教学改革的一些建议

结合分子诊断技术的临床应用,对分子生物学的教学改革提出以下建议:(1)对于复杂的理论与技术体系,采用多媒体教学与板书相结合的方式,易于学生理解掌握。(2)掌握著名科学家研究过程中的一些典故,增加教学的故事性及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3)加强分子生物学相关技术与实际应用的联系,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4)传递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临床应用的相关政策、法规,增加学生就业的信心。(5)相关技术的理论讲解与实验紧密结合,增加学生的理解深度。(6)理论联系实际,带学生参观医院的检测平台及医学检测机构的平台,使学生有更直观的认识。(7)推荐学生到医院及医学检测机构实习,完成毕业设计,不仅完成了毕业论文,而且使得学生提早接触社会,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3]。

五、展望

科学技术、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和标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要求高校对人才培养的目标也要随之做出调整,这就要求对具体的课堂教学及考核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4,5]。随着分子生物学相关技术在临床的应用以及相关法规、政策的出台,分子诊断技术相关检测人员的需求会越来越多,如何应对新的发展形势,增加生物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增添就业信心就成为了相关领域教师教学迫切需要考虑的问题,尤其是分子生物学教学。改变现有教学模式,顺应就业发展需求,不仅要培养出科研战线的研究型人才,更要培养出相关专业技术人才,扩展就业渠道,满足社会需求,促进社会健康发展。

生物检测技术论文篇2

关键词:食品;微生物检测;检测技术;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S207.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24-000-01

微生物感染是食品生产过程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质量缺陷,形成的原因主要有生产原料微生物感染、加工过程微生物感染、储存过程微生物感染以及运输过程微生物感染等等。食品被微生物感染之后会产生对于人体健康构成极大的威胁,是影响食品健康安全质量的关键性因素。因此在食品安全检测过程中的微生物检测是确保食品卫生质量,保证社会民众生命健康安全的重要环节,目前我国主要采用生物传感技术、现代免疫学理论及技术以及分子生物技术等等,这些技术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国食品微生物检测过程的质量和效率,为我国食品的健康安全提供了保障。

一、目前我国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分析

目前我国的食品微生物检测的重点项目包括大肠菌群、细菌总数以及致病细菌等等,这些指标都与人体的健康有着密切的关联,并且这些检测指标能够有效的反映食品生产企业的卫生管理水平,同时也能够准确的反映待检食品样品的卫生状况,是衡量食品健康安全质量的重要标准。在通常的食品微生物检测过程中,对于上述指标,只要其中一项指标不符合相关的要求,则待检食品样品就可以被认定为不合格。这些指标之中,大肠菌群指标是检测的重点,因为大肠菌群能够准确的反映出食品样品是否存在着变质现象。

目前我国食品微生物检测手段主要包括微生物生理生化试验、血清学分型鉴定、微生物形态观察、噬菌体分型、试管凝集试验以及急性病毒试验等等,通过这些手段能够准确的反映食品样品中的大肠菌群数量、致病菌种类和数量以及细菌总数量等等。检测过程对于试验手段有着很高的要求,目前所采用的实验手段主要有三糖帖试验、硝酸盐还原试验、淀粉水解试验、Kovac试验、糖醇解试验、明胶试验等等。目前食品微生物检测中所使用的试验手段虽然具有很高的准确性,但是相对比较的传统,而且操作不论是在繁琐程度还是在耗时方面都有着一定的劣势。

二、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的发展分析

1.放射测量法

放射测量法所测量的主要指标是细菌代谢物中的C14放射量,其基本原理是将含有微量放射性C14的碳水化合物加入到细菌培养液之中,让细菌在代谢的过程中分解这些碳水化合物,因为细菌在代谢和繁殖的过程中会将培养液中的碳水化合物吸收并分解成为二氧化碳和水。细菌代谢物中的二氧化碳就会含有微量的具有放射性的C14,然后再利用放射性检测仪器检测细菌代谢物中的C14放射量,从而断定细菌的代谢状况,并进而推定细菌的总量。利用这种放射性元素的测量方法能够准确的推定出食品样品中的微生物总量,并且整个过程所花费的时间更少,操作也更加的简单。

2. PCR技术

PCR技术是目前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科技含量较高的一项技术,该项技术的基本操作流程是将食品样品至于人为制造的高温环境之中,微生物在高温的条件之下其内部的蛋白质会发生变性,同时双链DNA分子会解旋成为单链DNA,在这过程充分完成之后立即将温度降低,在相对低温的环境之中,微生物中的DNA分子会发生逆反应再次结合成双链DNA,同样也是在这个过程充分完成的基础之上进行再次的升温,将整个过程循环往复,循环次数一般限定在20至30次之间,整个过程大概需要60分钟左右,在整个过程中微生物中的DNA分子会扩大到原来数量的100倍以上,然后利用PCR技术能够在非常短的时间之内准确的将食品样品中的病原菌数量进行推定。该项技术不仅时耗短,而且灵敏度极高,即便是食品样品之中仅有一分子病原菌DNA,PCR技术也能够准确的将其检测出来。并且PCR检测技术的成本很低,对于特异性较高的病原菌也能够准确的进行检测。但是目前PCR技术仍有明显的缺陷有待克服,就是对于操作的规范性要求很高,要求操作人员具有很高的熟练程度以保证PCR产品在检测过程中能够不被污染。

目前我国食品微生物检测过程中所使用的PCR技术已经能够涵盖大肠杆菌、痢疾杆菌、金黄葡萄球菌以及沙门氏菌等多种病原微生物。针对于PCR技术产品易污染的问题,我国在PCR传统理论的基础之上延伸出了荧光定量PCR技术,该技术应用了荧光染料和探针技术,利用荧光信号强度与新增产物数量成等比关系的原理,能够更为准确的推定食品样品之中微生物的数量,并且将产品污染对于检测结果的影响大幅度的降低。

3.电阻抗技术

电阻抗技术主要是根据培养基在细菌培养前后的导电能力改变来推断食品样品之中细菌的生长和繁殖状况,因为在培养基中,细菌不断的繁殖和代谢活动会对培养基内的物质成分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改变培养基的导电能力,细菌的繁殖和代谢能够将原本培养基中导电能力较差的大分子物质转化成为导电能力较强的小分子物质,这就会改变整个培养基的导电性能,电阻抗技术正是利用了细菌繁殖代谢的这个特点来进行微生物生长繁殖状况的推定。该项技术的操作更为简便,耗时更短,具有很强的重复性,而且精确度也丝毫没有受到影响,目前我国电阻抗技术已经在食品微生物的检测之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检测细菌种类包括沙氏门菌、支原体、菌落总数以及大肠杆菌等多种微生物。

三、结语

在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之下,食品安全问题是全社会所关注的话题,做好食品微生物检测工作是确保食品质量,保障社会民众生命健康安全的重大举措,在食品微生物检测工作中作为检测人员应该对于目前广泛使用的检测技术有着高度的认识,认清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掌握各项检测技术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在检测过程中有效的发挥各项技术的检测效果,为我国食品的健康安全给予最为可靠的保证。

参考文献:

生物检测技术论文篇3

关键词 环境检测;地表水;检测

中图分类号X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103-0134-02

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全世界范围内都在兴建工厂,大部分工厂总产生的废弃物都直接牌放在大气和河流中,大自然的承受能力正在面临极大的挑战;除此之外,在二战期间,人们在生活水平上的有所提高,使世界人口逐渐增长,人们开始在大自然中开采各类资源,并对其进行加工,将所产生的废物任意排放。近些年来,环境破坏所导致的结果逐渐体现出来了,为人们敲响了警钟,人类开始采取一系列方式对大自然进行保护,例如各项污染指标检测、预防等等,尽管如此,环境的恶化并没有停止脚步。在诸多环境问题中,水的环境问题是最为严重的,地表水检测已经成为了我们保护水资源的重要举措,下面,本文就针对环境检测中地表水检测现状及进展进行讨论。

1环境检测中地表水检测的重要性

在大自然众多类型的资源中,水是与人们生活最为贴近的一种资源,人们的日常生活及工作都离不开水,可以说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人类的身体若想保持正常的新陈代谢,就必须依靠水质优良的水源。水一旦受到污染,就很可能直接影响到人类的健康,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据相关统计显示,地球上每天有2000左右人受到污染水质的影响死亡,水体污染问题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尤其是在中国这种发展中国家,由于必须依靠工业来带动国家的经济增长,其污染物排放量巨大,每年有三分之一的死亡是由水体污染而造成的,这个数据足以引起我们对水污染的重视。

在中国水资源分布不均匀,东西部分水资源稀缺,常常面临干旱等问题。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工业用水和农业用水量逐年攀升,我国对于水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我国九层以上的地表水都已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虽然城镇都设有各种污水处理厂,但是由于设备和技术的局限性,很难彻底去除水中的污染物,这就导致了中国民众处在用水不安全的状况下。据调查显示,在我国农村中,约有2亿人饮用的水中含有程度过高的有害物质,对人类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除此之外,随着工业生产用水及人民生活用水量的增长,其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也越来越剧烈,导致饮用水中仅有百分之六十左右是达标的。综上可知,我国对于地表水检测方面的工作刻不容缓,应加大力度进行实施。

2我国环境检测中地表水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及纠正措施

我国地表水检测工作至今为止已经经历了30余年的发展历程,在30年前,我国地表水检测工作经历了风风雨雨,进行了多次整改,最终发展成为现有的检测系统,但是总得来说还是缺乏相应的技术和人力,如今我国政府已经在这方面加大了投资力度,为地表水检测工作配备了专业设备及高素质人才,致使其得到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我们去共同解决。

2.1法律不完善而导致部分检测项目缺失

经过专业检测机构多年来的检测数据得知,目前地表水质中主要包含的物质有重金属离子、微生物、矿物质等,在我国传统的地表水检测工作中,仅仅针对其水的浓度进行测量,这种测量方式是不全面的,它不能对水质的整体情况和污染程度进行一个有效的评估,因而也难以针对现状寻找解决措施。除此之外,在水质中存在的部分污染物也没有受到测评人员的重视,人们仅仅通过BOD和COD两项指标来评估水体污染严重度,光靠这两项指标来进行评估是远远不够的,它并不能全面衡量水体对于人类和自然的危害程度。经过近几年的数据表明,有机污染物已经逐渐成为我国各大河流的主要污染源,该理论已经得到多位专家的证实。因此,针对以上现象,我国应加强对于地表水有机污染物的检测与研究,根据研究结果来确定我国水体中主要存在的有机污染物类型,并研发针对性检测技术,实现水体综合情况的评估。

2.2地表水质的检测技术及设备不达标

国外在地表水质检测工作方面较我国来说历史更为悠久,因此无论是在检测技术还是检测设备方面,相对于发达的西方国家而言,我国都较为逊色,仅有30余年的历史。目前我国在进行水质检测工作中,最常用的检测方式为理化监测方式,在其他检测方式的使用上相对落后,很少使用技术含量较高的检测技术,例如水质自动检测技术在我国就非常罕见。一些非传统的检测技术可以对传统的检测技术进行有效地补充,弥补传统检测技术中存在的空缺。例如生物检测技术能够对衡量污染物进行准确地测量,并量化到具体的指标,并对水域中长时间存在的生物危害性进行监测与分析,很大程度上保证了人类的饮水健康,造福了人类。相比之下,遥感检测技术可以快速为检测机构提供更加全面的污染物检测信息,可以指导检测机构作出一些重要的环境决策。水质自动检测技术相比前面几项技术而已,具有更强的实时性和针对性,它可以对水质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并可以针对不同的水域采取不同方式的检测,对我国一些突发性污染事件提供更加完善的监测系统。虽然有很多种水体监测技术可供我们进行选择,但是这项技术目前仍然处在发展阶段,尚未成熟,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方可有效操作,再加上其先进的技术含量,需要投入较高的资金支持运作。总得来说,我国到目前为止尚未建立一个健全、鞍山的地表水检测系统,健全的检测系统应该能覆盖从微观至宏观、局部至整体。基于以上几点分析可以得知,我国应该在水体检测方面努力加强投资力度,为其研发出更多的先进技术,并配备高素质的专业检测队伍,这样我国地表水检测系统方可建立完善。

参考文献

[1]徐顺涛.饮水关乎民生健康[J].环境保护,2009(14).

生物检测技术论文篇4

【关键词】PCR技术 食品工程 应用

PCR技术又称聚合酶链反应,是一项DNA体外扩增技术,它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较高的灵敏度。所以,它自从问世以来,就被广泛的应用在医学、生命科学、医学、农业科学等多个领域。目前,PCR技术在食品工程领域中越来越受到关注,特别是转基因食品技术的迅猛发展,导致转基因食品安全性问题逐渐被人们所重视。正因为如此,PCR技术是1995年由美国发展的,能快速体外复制扩增DNA的专项技术手段,因此,它在食品检验等方面发挥了很大的潜能。

1 PCR技术的原理及特点

PCR技术是体外对某种特定的DN段进行复制,又称为基因体外扩增法。它需要以DNA的一条单链为模板,以人工合成的核糖核苷酸为引物,在热稳定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在体外进行特异I生扩增。根据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使引物与DNA的一条单连进行碱基互补配对。从而形成一条完整的DNA单体。新和成的DNA也可以作为一条单体,采用加热的方法使其变形为单链,在根据PCR技术的原理进行合成,形成新的DNA。如此往复,可以将一个DNA单链扩增到它的近百倍。由于PCR可以对某段特意的DNA进行碱基互补配对,所以PCR技术具有较强的特异性,使其更快速、敏感,更具有针对性。

2 PCR技术在转基因食品中的应用

2.1 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食品又称为转基因改性食品,也就是利用生物技术,将某些外源基因转移到的动物或者植物体内,来改变生物遗传特性,使其表达多种产物的技术手段。而利用转集团因生物制成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例如,在植物中转入杀虫、抗除草、抗旱等功能的基因。然而,基因在生物体内能否表达出对人体有害的遗传性状或者物质,最为人们所担心。

2.2 PCR技术在转基因食品中的应用

目前,检验转基因食品中是否有外源基因DNA或者蛋白质的主要手段就是PCR技术。因此,外源基因中的目的基因就是食品开发研究中的重点,由于转基因食品种类的不同,在其中转入的外源基因也就不同,因此,如果以检验外源基因中的目的基因来检测食品难度较大。所以我们要在转入时使用相同的启动子和终止子或者标志基因,由于他们的特异性强,使检验变得简单、方便、快捷、准确。

2.3 PCR技术在准基因食品中的发展趋势

随着转基因生物食品的快速发展,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于食品安全的争论,这成为了关乎每个人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为了促进转基因食品的发展,政府部门加大了转基因食品的研制、生产以及食品检验、销售等环节。常常利用PCR技术对其进行针别,因而,PCR技术就显得尤为的重要,但是,PCR技术的准确性容易受到影响,所以在,在实际应用中,要将现代技术分析手段与PCR技术相结合,令PCR技术更上―个新的台阶,也将会成为其发展的―个新的方向。

3 PCR技术在微生物学中的应用

P C R技术检测微生物的基本原理就是检验其微生物的核苷酸,在PCR的技术下经过高温变形、低温退火等步骤进行大量的复制扩增。传统的方法检测食品检测步骤十分繁琐,他们需要经过培养、观察、生理生化反应、血清鉴定等过程,这种方法难以对其进行检测。而利用PCR技术,就需要几个小时,对细菌中保守的DNA进行复制,通过离心沉淀、滤膜、过滤等方法获得细菌,最后利用电泳法和特异性核酸探针进行检测其扩增的序列。

理论上,只要有一个分子就可以复制出多个DNA,也可以利用PCR技术进行检测,随着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基础免疫学等学科的发展,我们从科研上升到一个多角度、多层次的高度,尽管目前的分析精度已提高到分子水平,然而微量检测在生命科研以及食品工程等方面还有待于提高。

总之,食品在生产、运输、销售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污染,所以,食品检验就成为了食品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工序,但是,常规的方法不能达到进行快速的检测的目的。随着PCR技术的发展,人们将该方法引入食品检验中,以便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使人们对食品安全放心。

参考文献

[1]高秀丽.基因芯片检测转基因植物方法学的建立[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2004年.

[2]李娜,周艳明,李彩卫,黄开华.PCR技术在转基因农产品检测中的应用[J].粮油加工,2006年10期.

[3]杜巍.定量PCR技术在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J],食品科学,2006年04期.

生物检测技术论文篇5

关键词:PCR;改进技术;食品检测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食品的标准也越来越高,无论是食品出口,还是进口,对于食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由于现在食品受到污染的范围比较广,所以,在食品检测中应用的技术也要求越来越先进。而PCR技术则是在食品检测中使用范围最广,使用率最高的检测技术。

一、关于PCR及其改进技术

(一)什么是PCR

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的缩写,中文意思是: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或者也可以叫做多聚酶链式反应技术。从本质上来讲,它是一种实验室诊断方法,常用于放大特定的DNA。具有快速、简洁、方便、敏感、重复性好、易自动化等等显著优点。

(二)传统PCR与改进后的PCR

1.传统的PCR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具体应用

(1)对食品中病菌的检测

在1992年,就曾经报道过关于PCR技术[1]在食品检测[2]中的应用,但是,被广泛应用到食品检测中,却是最近几年才发生的。像是比较常见的食品:牛羊肉,就可以通过PCR技术,来检测出牛羊肉中是否隐藏着大肠杆菌。

(2)对食品中所包含的成分的检测

还是以肉类为例,现在,我们所买的肉类,不仅要担心其是否被注水,想买的是牛肉,会不会被商家用其他的肉类代替,同时,还担心其是否得过疾病,例如,疯牛病,诸如此类的状况在现实生活中是确实存在的,而PCR技术则可以方便、快速的把这些隐患检测出来。

(3)对食品中所蕴含的有效物质的检测

现在的人们,注重的不单单是食品的味道了,还非常注重食品的营养,就连探亲访友的时候,所拿的礼物基本上都是营养品,那么,这些食品中是否具有营养物质则是一个未知数,这时候就需要使用PCR技术来进行检测。由于我们买的食品基本上都是经过加工的,所以,用肉眼根本就看不出来食品质量的好坏,用PCR技术可以清晰的检测出食品中所蕴含的营养成分占多少比例。

(4)对转基因食品[3,4]的检测

也许许多人都不了解到底什么是转基因食品,像是我们经常吃的番茄、大豆、玉米等都是转基因食品,也许这时会有人问,转基因食品是不是就是我们常说的农作物,其实不然,像是鱼、鸡、鸭、鹅等也都属于转基因。对于转基因食品的检测,PCR技术是使用次数最频繁的一种检测技术了,因为PCR技术可以清楚的记录出转基因食品中所包含的DNA。

2.PCR改进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具体应用

PCR改进技术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PCR-DGGE技术、二是实时定量PCR技术、三是多重PCR技术。

(1)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DGGE技术,是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的缩写,中文意思是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PCR-DGGE技术,就是把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与聚合酶链反应技术结合到一起而形成的一种新技术,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特点。使用PCR-DGGE技术时,要先提取食品中的DNA,利用基因和食品中的核酸来进行对食品的进一步检测。以奶酪为例,PCR-DGGE技术就可以充分的检测出奶酪中是否含有乳杆菌、乳球菌、乳酸菌和污染物。

(2)在食品检测中的具体应用

实时定量PCR技术,就是在PCR技术的基础上,结合荧光信号来进行实时检测。实时定量PCR技术主要采用的是完全闭管检测,在所有检测工程中,是操作最方便、结果最准确、用时最短的一种检测技术,现在,被各种食品检测广泛使用。

(3)多重PCR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具体应用

多重PCR技术就是在传统的,并且单一的PCR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的一种技术。传统的PCR技术一次只能检测出一种病菌,而多重PCR技术一次则可以检测出多种病菌,像是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属、霍乱弧菌等菌类均可一次检测出来。而且,多重PCR技术的操作简单,结果快速且精准,多用于对番茄、大豆、玉米等转基因食品的检测。

3.PCR改进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PCR改进技术与传统的PCR技术相比,具有许多较明显的优点,但是,PCR-DGGE技术、实时定量PCR技术、多重PCR技术在某些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缺点。

(1)PCR-DGGE技术[5]虽然一次可以检测出食品中蕴含的多种物质,也就意味着PCR-DGGE技术的检测结果有可能存在着一些误差,DGGE技术所处理的片段是有限制的,不能超过500bp,而电泳条件和微生物的不同排列顺序的问题,就会影响到DGGE技术的检测结果。

(2)虽然使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知道最准确的结果,但是,因为使用实时定量PCR技术需要有专门的仪器,所以实时定量PCR技术的成本比较高;再加上PCR长度的影响,也有可能造成结果出现误差。

(3)多重PCR技术具有非特异性结合的缺点,在使用多重PCR技术的时候,要重点考虑样本与样本之间作用和反应,避免出现假阳性或是假阴性的现象。

二、关于食品检测

(一)什么是食品检测

食品检测所包括的内容非常丰富,主要有对食品营养成分的检测、对食品污染成分的检测、对食品是否具有添加剂的检测、对食品质量的总体检测等等;还有就是对食品的内、外包装的检测、食品标志的检测、食品外观的检测等等。

(二)食品检测的主要内容

1.食品检测内容

(1)食品检测的指标

食品检测的指标主要包括:成分分析、农药残留分析、食品添加剂分析、微量元素分析和有害物质分析等。

(2)食品检测的方法

食品检测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传统的常规分析方法,二是仪器分析方法。其中,仪器分析方法是进行食品检测的主要方法。

2.食品检测的检验要求

(1)要严格按照标准中规定的分析步骤依次进行,在实验室中,要对所有的不安全因素采取防护措施,其中,不安全因素都包括:爆炸、腐蚀、烧伤等等;

(2)在实验室中,要准确记录检测的方法、数据等;

(3)在食品检测结束后,检测人员要认真填写好检测记录。

三、讨论

(一)对PCR及其改进技术的讨论

与传统的PCR技术相比,改进后的PCR技术在食品检测方面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因为传统的PCR技术无论是在检测的时间上,还是检测的结果上,仍然存在着许多漏洞,需要去填补、去解决;随着食品检测的需求和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PCR改进技术得到了食品检测机构的认可,并且,广泛的应用到了实践当中,再加上PCR改进技术具有准确度高、检测速度快、检测步骤简洁、操作简便等优点,逐渐成为了食品检测的首选技术。虽然,PCR改进技术在一定的程度上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这些不足也会渐渐地被弥补,完美的运用到食品检测中。

(二)对食品检测的讨论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困扰着人们的严重问题,而且,不但得不到解决,反而有逐渐加重的趋势。像是苏丹红鸭蛋、三聚氰胺奶粉、甲醛奶糖、地沟油、瘦肉精、毒豆芽、毒生姜等等这样的污染食品,已经渗透到我们的身边了,严重伤害到了我们的身体健康。

造成食品不安全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有些生产厂商缺乏社会诚信意识,为了获取更多了利益,即使知道所生产的食品不合格,但是,在利益的驱使下,还是继续违规经营,做黑心生产;再有就是社会监管不到位,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对黑心厂家的监管力度不足,处罚力度不到位,处罚最常用的手段就是罚款,由于罚款的数额远远小于盈利的数额,所以,生产厂家即使被处罚了,依然不会收敛,反而变本加厉;还有就是有的生产厂家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在食品中添加大烟等容易令人上瘾的物质,导致大多数人为了满足一时的美味享受,便大量食用这类的食品,直接的助长了生产厂家继续生产有害食品的气焰。

为了有效地制止黑心厂家继续生产,让人们可以放心的食用各种食品,首先,要使人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提升人们对食品的安全意识,因为人们是消费的主体,只要每个人都有一个正确的消费观念,主动对不安全的食品进行抵制,那么,生产不安全食品的厂家自然而然的就慢慢消失了;其次,要提升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因为即使是监管部门,也不能对每一个不安全食品的工厂或是路边小吃做到了如指掌,如果每个公民都能具有一份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看到不安全食品摊位就可以及时的向监管部门举报;最后一点,是针对监管部门的,作为监管部门,对于一些小摊贩、小作坊一定要严格监管,对不服从监管的小摊贩、小作坊要根据其放抗的程度进行不同程度的处罚。

四、总结

“民以食为天”,单单从这句话,我们就可以清楚地了解到食品对于人们的重要性,所以,对于食品安全问题,一定要重点把关,采取最有效且最先进的检测技术来对食品进行检测,那么,随着PCR技术的进步,不仅推动了食品检测技术的发展,而且,还确立了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使PCR及其改进技术正好可以充分的发挥其在食品检测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曹泽虹,李勇.用PCR法快速测定食物中毒病原菌[J].微生物学通报,2001,28(4):73-76.

[2] 罗梅兰,叶云,梁超香.生物检测技术在食品检验中的研究[J].食品与机械,2006,22(3):63-64.

[3] 王庆华,吕振岳,黄东东.转基因食品及其检测技术的发展现状[J].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2002(3):35-37.

[4] 宋姗,龚加顺.转基因食品及其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5,26(5):131-134.

生物检测技术论文篇6

[关键词]红外成像;无损检测

中图分类号:V448.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4-0399-01

无损检测指的是在不对被检测物体破坏或者损伤的情况下,对被检测物体进行检测的一种技术,主要检测其物体是否存在缺陷同时检测出缺陷的具体信息,从而判断物体所处的技术状态。红外热成像检测作为无损检测的方法之一,受到了广泛的运用,相较于传统的无损检测技术而言,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技术能够改善检测效果,有着精度高并且检测方便等特点。

1、红外成像无损检测技术的运用领域

1.1、电力设备的检测

在国外,红外成像技术很早就用于了电力设备的检测,并且成立了有关的学会和机构,专门从事该项服务。而对于我国将红外成像技术运用至电力设备检测中的时间虽然较短,但目前也还是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并且发展至今,获得了比较大的成效以及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1.2、混凝土的检测

混凝土在受到火灾或者是冻融的侵害后,它的强度会随着侵害程度的不同而产生不同情况的下降,但是,目前还是没有比较有效的手段能够对其下降的程度进行检测。国内的研究机构在进行相关实验发现,通过对混凝土进行热照射,受到侵害部位的温度场分布会与未收到侵害有着非常明显的差别,那么,通过红外成像技术对侵害部位进行识别成为了可能。

1.3、石油化工设备的检测

在石化的生产流程中,基本上都着热交换,设备的热故障等会体现在石油化工设备的表面温度上。例如加热炉,它是在热状态下工作的,因此该设备的表面温度反应着它的工作状态,而表面温度又可以通过红外成像技术进行检测,因此,红外热成像技术可以对石油化工设备的状态进行检测,从而判断其是否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目前,红外热成像技术在石油化工设备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可以初步的实现诊断,但是,并没有上升至理论阶段,检验的过程还需要依靠大量的经验。

1.4、金属材料的检测

无损检测中一个最重要的部分就是金属材料的探伤,通过红外成像技术对金属材料进行无损检测,基本上可以做到非接触、定量化且快速的检测。同时,对于一些粘贴钢板强度的检测,传统的检测方法有敲击法,该方法主要还是需要依靠认为的估计,主观性比较大,很难进行掌握并且推广,无法做到精确的估计,而红外成像无损检测技术可以完全的克服上述的缺点,做到精确的判断。

1.5、建筑物的渗漏检测

建筑物的老化是一个无法避免的问题,在老化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个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建筑物的渗漏,在通常情况下,渗漏的源头往往非常难找到,只能凭着个人的经验对寻找源头,非常的不准确,无法有效的对相关问题进行解决。采用红外成像技术就可以非常容易的解决该问题,它可以轻而易举的检测出一些隐蔽部位的渗水源头。

2、红外成像无损检测技术的优势

2.1、非接触式

红外成像无损检测技术室非接触式的,检测的结果是直接通过图像的方式显示出来,非常的直观,可以直接的对缺陷的大小和位置进行显示,还能够对其进行定量的分析。对于传统的无损检测技术超声波探伤,它的检测方式是接触式的,通过波形幅度来对检测结果进行表示,通常需要根据经验来进行判断,这无疑有着一定的主观性,经验不丰富的检测者很可能就得出一些错误的结论,同时,超声波探伤技术还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例如散波等,从而容易导致检测错误。

2.2、速度快

红外成像无损检测技术有着极快的速度,因为其采用了成像技术,对于一个部件的检测,一般只需要几秒钟就可以完成。这可能在检测少数几个部件时,体现的还不是很明显,但是如果检测是大量的部件,那么,采用红外成像无损检测技术,可以极大的提升检测的效率。

2.3、通用性强

红外成像无损检测技术有着很强的通用性,可以运用的领域十分的广泛,如电力设备的检测、混凝土的检测等,既可以运用于金属材料的检测,也可以运用至非金属材料的检测,同时,即使面对受检测物的表面非常的复杂或者是存在着氧化层的情况,都能够有效的进行检测,例如对车辆中的一些部件进行检测,该部件可能是车辆中比较的重要的受力部件,此时采用传统的无损检测方法可能无法进行检测,但是,如果采用红外成像无损检测技术,就能够有效对车辆中的部位进行检测,从而判断其是否符合要求。

3、红外成像无损检测技术的劣势

3.1、图像解析能力较差

红外成像主要是根据设备表面温度的不同而成像,然而设备表面的温差并不会有较大的差别,所以采用红外成像无损检测技术得出的图像的对比度都非常的低,从而造成图像的解析能力较差,对细节的分辩较为困难。

3.2、穿透性较弱

由于t外成像主要是根据设备表面温度的不同而成像特点,产生的另外一个缺点就是无法透过透明的障碍物成像,例如玻璃这种透明的障碍物,检测设备无法通过红外成像检测出透明物后物体的温度差异,所以无法看清透明物后的障碍物。

同时由于红外成像的基础是扫描受检测物理的表面温度,但是在固体中,红外辐射的穿透能力十分的有限,对于金属导体,最多能够穿透的厚度只有μm的数量级,对于非金属导体,其穿透能力也不到1mm。所以,在一些复杂的设备中,如果该设备的发热量非常的小,或者发生故障的地方距设备的表面非常远,热量从故障处传递至设备表处已经非常的不明显,或者设备内部热量的交换十分的复杂,那么通过红外成像的效果就会不明想,甚至是无法检测出相应的故障。

3.3、检测设备昂贵

现如今,制约红外成像无损检测技术普及的一大原因就是成本问题,红外成像仪有着较高的成本,导致其在民用领域还是不够普及,但是,随着一些技术的突破。如肖特基势垒非致冷红外焦平面阵列的出F,使得低成本的红外成像仪成为了可能,随着今后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生产效率的不断提高,相信该检测设备的成本会不断地降低。

4、结论

红外成像无损检测技术的通用性使得其运用领域十分的广泛,采用该项技术有着十分明显的优势,无论是检测金属材料还是非金属材料,对于复杂的部件也能蜃龅接行У募觳猓同时,不仅能够对材料是否存在缺陷进行评价,还能够对生产工艺进行分析,从对产品的生产工艺进行优化。

在不同的领域,采用红外成像技术进行检测已经形成了不同的标准,它已经从理论阶段逐渐发展成为了适合各种工程用途的检测手段,在各行业的产品检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各个行业的发展奠定的着良好的基础,同时,操作人员的持证上岗,也保证着该项技术推广的技术性。

参考文献

[1] 陈大鹏,毛宏霞,肖志河.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技术现状及发展[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6,(04).

[2] 曾金晶,仪向向,杨随先.热成像无损检测技术比较研究[J].中国测试,2015,(02).

[3] 吴龙国,何建国,刘贵珊,贺晓光,王伟,王松磊,李丹.基于近红外高光谱成像技术的长枣含水量无损检测[J].光电子.激光,2014,(01).

[4] 张慧慧.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技术原理及其应用[J].科技信息,2013,(35).

[5] 肖长华.浅谈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技术及其应用[J].企业技术开发,2013,(23).

[6] 汪子君,刘俊岩,戴景民,王扬.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系统建立与试验分析[J].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11,(02).

[7] 刘慧.超声红外锁相热像无损检测技术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

[8] 何炜.红外热成像和光锁相热成像用于无损检测中的实验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

[9] 李振龙.红外热波无损检测锁相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

[10] 肖劲松,严天鹏.风力机叶片的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的数值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6,(01).

生物检测技术论文篇7

(广西岑溪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岑溪543200)【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食品的生产与保存方法也在日益进步,但随之而来的食品安全问题也越来越不容忽视。食品检验,特别是食品微生物检验方法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检验方法更是不断推陈出新。本文通过对不同食品微生物检验方法进行分析,从而探讨食品微生物检验方法未来的发展方向。【关键词】食品;微生物;检验方法【中图分类号】R15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669-01 据有有关单位统计,每年全球增加的腹泻病例达15亿个,由此造成的儿童死亡多达300万,其中约有70%是由于食用的食物或水中含有致病性微生物导致[1]。微生物污染造成的食源性疾病是世界食品安全中最突出的问题[2]。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食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单纯的味美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要,快速方便的食用方法,新奇的食材,离奇的生产方式成为消费者与商家追捧。由此伴随而来的食品安全问题也日益严重,传统的食品安全检查方法已不能满足需要,快速、可靠的食品微生物检验方法成为了学者们研究与讨论的重要课题。我国的食品卫生微生物指标以食品被有害菌污染的状况为标准,并规定了各类食品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的限量以及不得检出致病菌的要求指标。但是随着食品行业新技术的发展、新方法的引入,食品中微生物的种类与以往大不相同,现用的检验方法无法检测到食品中的某些微生物,影响了对食品中微生物污染状况的客观评价[4],由此也发展出各种新型食品微生物的检验方法。本文通过对各种不同的食品微生物检验方法予以分析,从而讨论食品微生物检验方法未来的发展方向。1、传统方法传统的食品微生物检验方法有:形态检查、细胞培养、生化试验、血清学分型、噬菌体分型、毒性试验及血清试管凝聚试验等[4]。这些检验方法检测结果灵敏可靠,但是受试验工作过程繁琐,检测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等不利因素限制,在实际工作中已很少使用。2、酶触反应及代谢产物检测法酶触反应及代谢产物检测法是根据微生物生长过程中会产生特定活性酶或代谢物的原理,通过特定试剂检测其特定产物,从而确定食物中所含微生物的检验方法。根据此种方法制造的试剂盒使用十分方便、检测结果快速准确,如美国3MPetiffilmTM微生物检测试片可快速测定细菌总数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等[5]。3、电阻抗法电阻抗法是应用微生物增长过程中会将培养基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电惰性物质代谢为乳酸盐、醋酸盐等具有电活性的小分子物质的特点,通过测试培养基导电性的变化,检测微生物的方法。这种新兴的生物技术近年来已经应用于细菌总数、大肠菌群、酵母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的检验[6]。4、分子生物学法核酸探针法,指将已知的特异DN段使用特定方法进行标记,利用碱基互补原则,特异DN段会与目的DNA杂交形成双联,通过检测特定标记测定微生物的检测方法。此种检测方法的DNA标记使检测变得直观、准确,例如用于检测沙门氏菌的AOAC990.1 3GENE.TRAK和用于李斯特氏菌的AoAC993.09GENE.TRAK。但是这种方法一种探针只能检测特定一种微生物,且检验样品需要培养时间,且其敏感度不高,因此在使用上有很大的局限性。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是在核酸探针法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一种可以在体外进行DNA扩增的高特异性、高灵敏性、简便快捷的检测方法。这种方法于1983年,由美国Getus公司和加利福尼亚大学的Hulis和Erlich联合创建,利用将双链DNA进行高温变性、低温退火(复性)及适温延伸等几步组成一个反应周期,循环反应,进而使靶DNA迅速扩增的原理,从而可以快速准确检验微生物。聚合酶链式反应法虽然需要配备特殊设备才能使用,但其具有特异性高、灵敏性强、简便快捷的检测特点,不仅可以用于食物中的微生物检验,还可用于疾病的诊断或任何存在DNA的检验,因此这一技术有着广泛的发展前景。5、免疫学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利用特定抗原或抗体受特异性反应酶催化作用而产生的微生物检测方法。这种方法的抗原或抗体遇到底物时会受特定反应酶催化产生出可用肉眼分辨或用仪器定性、定量的变化,从而确定微生物的种类。荧光抗体检测法,是在酶联免疫吸附法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通过在特定抗原或抗体上标注荧光从而快速检测微生物的方法。此种方法简便、快速,但容易受到样本中非特异性荧光干扰,且荧光显微镜价格昂贵,不适合广泛使用。免疫磁珠分离法,指应用抗体包被的免疫磁珠,通过磁场装置从食品中分离特定微生物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分离出样品中的少量微生物,并且避免了选择性培养基对特定微生物的抑制作用,检测数据快速、准确、有效。6、仪器法随着微生物检测方法的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的半自动或全自动仪器的发明与问世大大简化了检验工作,减少了检验中人力的投入,提高了检验的速度与准确性。如,Bactometer系统,由培养箱和分析器组成,通过培养箱培养微生物,检测培养基电阻抗、电容抗等相关指标,自动生成检验结果;流式细胞仪可以使微生物从悬液中快速分离,从而快速、定量检测微生物;免疫磁珠分离仪利用免疫磁珠分离法将特定微生物分离出来,从而方便检验检测;微型全自动荧光酶标分析仪利用酶联免疫荧光技术,具有无可比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利用微生物鉴定和药敏试验方法,结合计算机技术,可以自动读取、打印鉴定结果;ATP生物发光仪利用生物发光法,可以在几分钟之内判断微生物种类和数量。7.结论随着科学研究与技术的发展,食品微生物的检验方法也将推陈出新,综合以上对各种检测方法的研究分析,笔者认为食品微生物检验应向分子生物学及免疫学方面发展,同时配合各种仪器的使用,今后食品微生物检验将全面自动化、标准化、高精准度化。参考文献[1]雷建晓.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应用[J].投资与合作,2010(10):133-134.[2]王云国,李怀燕.食品微生物检验内容及检测技术[J].粮油食品科技,2010,(3):40-43.[3]张代真.食品微生物检验方法问题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23):325-326[4]林文辉.浅谈食品微生物检测方法的进展[J].医药与卫生,2010,(3):295-296.[5]王英芳. 食品微生物检验内容与检测技术分析[J].商品与质量 学术观察,2011,(7):321-322.[6] 张洁梅.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的研究进展[J].现代食品科技,2005,21,(2):221-222.

生物检测技术论文篇8

关键词 进出口食品;安全检测;微生物检测技术;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 TS20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0-0286-02

现阶段,在进出口食品检验检疫的实际工作中,微生物超标占据着不合格产品中较大的比重,而微生物超标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是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进出口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则是减少这种疾病的基础。因此,快速、准确地检测出食品中微生物的残留是现阶段进出口食品安全检测问题的重要部分[1]。目前,我国进出口食品安全微生物检测技术逐步走向标准化的发展道路。进出口食品微生物检测方法的逐步完善,为我国进出口食品微生物检测的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其安全意识也在逐渐增强,人们对食品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的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在进出口食品安全检测中起着愈加重要的作用[2]。我国目前在进出口食品微生物检测的方法比较多,该文主要针对部分重要进出口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的主要内容以及应用和研究状况进行论述和探讨。

1 进出口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研究的主要内容

现阶段,进出口食品安全微生物检测技术研究的内容主要有快速生化检测方法、微生物免疫学、蛋白质芯片、代谢学技术、免疫传感器技术、PCR技术等,对这些技术进行简要的介绍。

(1)快速生化检测方法。快速生化检测方法主要有生化试剂盒和生化鉴定管法、鉴别培养基法、快速测试片法以及快速生发检测仪器法。①生化试剂盒就是将多种细菌生化分析试剂、培养基集成在一个特定的装置中,这样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结果,起到节约样品分析时间、节约成本的作用。②鉴别培养基法是在培养基中加入特定的试剂,使那些难区分的微生物呈现出明显的差别,从而快速鉴别某些微生物。③快速测试片法是用纸片等作为培养基载体,将特定的培养基附着在载体上,通过微生物在上面的生长以及显色来测定食品微生物。④快速生化检测仪器法是一种微生物的自动化检测方法,这种方法具有操作标准、简便、快速的特点。

(2)蛋白质芯片技术。蛋白质芯片技术是一种将捕获配基密集点阵于一特定的载体上形成探针,通过各种检测设备对试验结果进行定性分析的技术。这种技术具有高通量的特点,但是该技术芯片的制作过程比较复杂。样品的制备以及标记也相对比较复杂,因此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这种技术在病源微生物检测中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3)代谢学技术。主要有电阻抗法、微热量计法、放射量计法以及接触酶测定技术等。①电阻抗法的原理就是在细菌生长过程中将大分子物质降解成带电的活跃的小分子,通过测定器阻抗的变化,测出其细菌数量。②微热量计法是根据细菌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变化来鉴别细菌。③放射量计法是根据细菌生长时将碳水化合物分解成CO2这个原理将放射性标记物引入到碳水化合物中。细菌在生长过程中会放出一些含有放射标记的CO2,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测定食品中的细菌。④接触酶测定技术是通过计算含有接触酶的纸盘,在盛有H2O2的试管中的漂浮时间来测定细菌的数量,接触酶腐败微生物多数为噬冷性细菌,而这些细菌呈阳性。因此,可以利用接触酶来测定食品中的噬冷性的细菌。

(4)PCR技术。PCR技术就是聚合酶链式反应,即无细胞克隆系统。PCR技术检测食品中微生物,首先要富集细菌细胞,从样品中获得微生物细胞,然后裂解细胞,让细胞中的DNA释放,接着根据微生物特有的特性来设计引物,最后利用电泳法来检测扩增细菌性的DNA序列。PCR技术具有快速、特异性强以及敏感度高等特点,可以检测出食品中的沙门氏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肉毒梭状芽孢杆菌、单核细胞增多行李斯特杆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等[3]。因此,PCR技术在进出口食品安全检测方面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2 进出口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在进出口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食品安全的概念主要有广义和狭义两方面,广义的食品安全主要包括卫生、质量、数量、营养、生物以及可持续性安全6个要素,而狭义的食品安全则专指卫生安全。食品安全是威胁全球卫生安全的重要问题,食品污染现象在各个国家都普遍存在,食源性疾病的发病率也比较高,而进出口食品安全作为其重要的组成环节之一,在出入境检验检疫的把关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4]。因此,进出口食品微生物检测是衡量进出口食品安全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1)免疫学检测技术在进出口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免疫学检测技术的仪器装置造价相对较低廉,操作也比较简便,实用性比较强。在进出口食品微生物检测中应用比较广泛。检测的细菌主要有沙门氏菌、李斯特菌、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真菌主要有黄曲霉素以及食源性寄生虫等。

(2)核酸探针技术在进出口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利用核酸探针可以快速检测食品中存在的李斯特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志贺菌等。利用核酸探针可以不受待测样纯度的影响,能够直接进行检测,但是由于核酸探针的技术比较复杂,费用也比较高,所以大多数都只能在实验室中进行。

(3)蛋白质芯片技术在进出口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蛋白质芯片技术可以一次性检测出多种潜在的病菌,能够对食品进行高通量的病菌检测,操作比较简单、快捷,其特异性以及灵敏性都比较高,进行一次检测花费的时间也比较短,往往只需要几个小时就可以全部检测。然而,蛋白质芯片比较复杂,该技术大多还处于试验阶段,尚未得到广泛的应用。

(4)生物传感器检测技术在进出口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污染食品的微生物种类很多,主要以细菌为主。该微生物主要分为腐败菌及病原菌。腐败菌主要是通过对食品成分的分解和破坏而产生有毒有害物质来对人体造成危害,其本身并不致病。生物传感器检测技术可以快速检测酿酒酵母、乳酸菌等常见腐败菌的数量。病原菌主要有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李斯特菌等,生物毒素主要有细菌毒素、真菌毒素以及其他毒素等,生物传感器检测技术对这些病菌都可以进行检测。在实际工作中,生物传感器检测技术并没有真正地用于食品安全检测。

3 进出口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在进出口食品安全检测应用中的发展趋势

现阶段,进出口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主要是依靠高新技术,利用大量仪器设备,更加注重快速、准确与实用,这些都是现代进出口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最突出的特点。食品微生物检测仪器具有微型化、低能化、功能专用化、成像化以及一体化的特点,是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载体。现代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与生物技术相结合,核酸探针技术以及PCR技术在进出口食品微生物检测方面得到了广泛的使用。虽然进出口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在进出口食品安全检测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仍然有很多技术并没有真正地应用在进出口食品安全检测中。因此,要将现代进出口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完全应用于进出口食品安全检测中,仍需要一个试验过程和发展过程,这些技术还需要进行继续开发和完善。在今后的进出口食品安全检测中,要大力发展那些无损的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对于那些破坏性的微生物检测手段要进行淘汰。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应用于进出口食品安全检测的微生物技术会越来越多,这些检测技术对进出口食品安全将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4 结语

随着中国进出口检验检疫事业的迅速发展,进出口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已备受国家、政府和人民的关注,而进出口食品微生物快速检测方法的应用和研究作为增强中国国门进出口把关力度的一项利器,已越来越受到重视。进出口食品安全控制技术可以消除进出口食品中的危险因素,但是仍然存在不足之处。因此,对进出口食品安全检测技术要进行不断地完善和改进,建立更有效、灵敏、简便、准确、廉价的微生物检测技术。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各种新型的微生物快速诊断技术将取代传统的微生物检测技术,为进出口食品安全保驾护航。

5 参考文献

[1] 杨喻晓,张瓅文,丁美会,等.基因芯片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J].粮油食品科技,2009,17(1):68-70.

[2] 李勤.微生物检测技术及其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2,33(9):217-220.

[3] 宋岱松.多重PCR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J].山东畜牧兽医,2009,30(5):57-58.

上一篇:ppt课件论文范文 下一篇:财政学教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