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媒体专业论文范文

时间:2023-12-02 06:47:07

数字媒体专业论文

数字媒体专业论文篇1

关键词: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数字媒体 教学体系

一、引言

高等教育中的数字媒体专业是一个新兴的交叉学科,它是顺应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升级而兴起的一个新兴学科,是信息学科向文化艺术领域拓展的新方向,是当今最前沿的、将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一个宽口径应用型专业。数字媒体艺术是文化、艺术与技术的融合,在艺术创意与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数字媒体从业人员要具有创新意识。在数字技术不断发展更迭的时代,数字媒体艺术的创作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它还需要创作人员具有完善的知识结构和全新的认知与判断能力。也就是说数字媒体艺术人才不但需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较高的数字技术能力,还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开阔的艺术创作思维。只有具备应用实践技术基础,创新性才能得以发挥,如虎添翼。

二、数字媒体专业教学现状分析

为了培养社会急需的高素质数字媒体技术人才,国内外不少高校重视数字媒体专业的人才培养。在人文艺术素质提高的同时,加强学生面向网络、新型的数字媒体技术研究与开发能力,得了可喜的成果,大大推动了数字媒体产业的蓬勃发展。究其成功的因素,大致有以下几点:

1、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数字媒体专业应用性强,实践教学内容针对性和实用性强。可根据课程特点,采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将项目或完整案例分解为多个局部案例,对应不同的知识点和技能点,通过案例精讲理论和方法,通过课内实践基本掌握局部技能点。

2、加强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数字媒体专业应培养学生较强的多媒体技术应用和开发能力,同时具有艺术鉴赏基础,从而使学生既具有计算机数字媒体专业设计和制作能力,又具有艺术创意能力。

3、个性化培养方式灵活。各个高校也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选择范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学校按照自身学科的发展和学生的选择进行特色教育。

但就各高校数字媒体专业的发展现状看来,传统的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虽然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实践教学缺少层次化。而数字媒体专业不同于传统的专业,是一个复合交叉专业,因此,人才培养更应该循序渐进,按照由低到高、由基础素养到专业技能再到创新能力这样一个完整的体系,培养厚基础、强实践的应用创新型数字媒体专业人才。

三、基于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平台的数字媒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1.数字媒体专业主干课程的综合案例设计。对每门主干课程,要将课程中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术相结合,设计一个囊括该课程主要理论、算法、原理和软件操作技术或编程技术的综合案例,将这些案例作为主线构成数字媒体基础实验项目和应用实验项目。学生在实现该项目的过程中,可培养分析和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2.围绕综合案例开展新型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中,可将案例分解成与各个主要知识点对应的小模块,教师讲解每个模块的实现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并将每一模块都设计成可专项训练的实验项目,学生自主完成各模块并最终整合成整个案例。

3.将案例教学与培养学生专业技术能力的各类科技竞赛相结合。可将案例与齐鲁软件大赛、ACM大赛相结合,案例中涉及这些大赛所需的知识、获奖大赛中的题目作为案例的一个组成部分,从而激发学生对专业基础实践项目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

四、总结与展望

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改变,教学实践体系也将不断改进。我们将继续加强与企业的合作,跟踪数字媒体专业的发展趋势与企业需求的新变化,不断完善我们的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促进文化产业、数字媒体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廖琪男 廖玉 龚秋华 佟小娟 王继军 面向应用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计算机教育,2009,(18)。

[2]尹文龙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教学实践体系探讨[J].计算机教育,2008,(15),23―27。

[3]田茵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特色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03)。

数字媒体专业论文篇2

关键词:媒体类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就业;互动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1)07-100-03

一、媒体类专业及媒体类人才的“新”特征

媒体类专业可分为传统媒体类专业和数字媒体类专业,传统媒体类专业包括新闻与传播学下属的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播电视编导、播音等专业,数字媒体专业是基于数字化网络媒介平台而设立的数字媒体技术、数字媒体艺术等专业。与其他专业教育相比,媒体类专业具有如下三个方面的显著特征:

(一)知识结构的变易性。受媒体技术革命的影响,媒体从以印刷技术为主流的报纸媒体、以电子技术为主流的广播电视媒体、发展为以数字技术为主流的网络媒体,媒体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格局也呈现为从新闻专业向广播电视专业、数字媒体技术与艺术专业的跃迁,媒体类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也相应地具有与时俱进的变易求“新”的特征。

(二)知识类型的综合性与实践性。正是由于媒体类专业的技术规定性,决定了媒体类专业由文学艺术、传播学理论向兼具技术和艺术,并向整合心理学、哲学、文化人类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知识的综合性知识体系转移。专业人才既需要掌握宽广深厚的理论知识,又需要具有现代高科技的实践创新能力和文化创意能力,因此,媒体类专业人才的知识体系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特征。

(三)知识转化的时效性。某种意义上说,媒体类专业永远都是“新”媒体人才的培养基地,它既要求人才具有坚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更要求人才的知识能力迅速转化为产业创新能力。媒体类专业人才的创新能力是媒体产业的动力源,其所具备的创新能力素质对行业发展有着引领作用。其创新能力体现在与时俱进的“新”技术能力和“新”艺术创意能力上。

可见,“新”是媒体类专业人才的基本特征,“新”媒体技术应用开发与艺术创作能力、“新”媒体理论研究能力、“新”媒体文化创意能力与“新”媒体行业前瞻能力构成的综合性实践创新能力是媒体类专业人才核心素质。

二、国内外基于就业导向的媒体类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分析

(一)国内高校媒体类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与就业关系分析。自1996年清华大学开设了新媒体研究专业和“新媒体研究”课程,特别是2004年,浙江大学在国内最早开设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以来,以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和浙江大学等高校为代表形成了相对具有特色的媒体类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1.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设计系:开设信息艺术概论、信息图表设计、动态表达基础、数字动态设计表达、互动媒体设计、脚本语言基础、数字影音设计、信息设计方法、信息结构设计、界面设计、人因工程与可用性评测、新媒体艺术、信息设计、交互技术、设计社会学等课程。人才流向国家重点发展的信息产业、动、漫与游戏产业及其相关领域(影视动画、数字娱乐、网络游戏)、交互界面设计、移动通信应用服务、多媒体应用与内容制作、公共信息设施设计、新闻和娱乐媒体、数字博物馆、数字图书馆、媒体艺术机构等。其人才培养创新性体现在超前的理念和前沿的课程,如人因工程与可用性评测等特色课程。

2.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该校国内首创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填补了中国高等教育相关领域的空白。该专业下设三个方向:数字影视制作方向、网络多媒体方向、游戏设计方向。教育目标是培养出在影视特效艺术以及网络多媒体艺术领域中进行创作实践、科学研究和教学的高级专门人才。偏重艺术实践,就业导向型,注重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3.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培养计划是,使学生学习和运用数字媒体技术基本理论及专业知识,接受数字媒体的软件开发与设计制作的基本训练,具有新媒体艺术创作能力以及面向网络的、新型的数字媒体研究与开发的综合知识和技能。就业方向包括影视、动漫制作和电子游戏企业,出版、图书、新闻等文化媒体行业,国家机关、高等学校、电视台以及其他数字媒体软件开发和产品设计制作企业。该专业科研实力雄厚,有一个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注重IT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

以上三所高校的媒体类专业培养方式各有特色,对于创新能力的理解也各不相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重视媒体设计思想及视觉传达的创新,中国传媒大学则偏重实务及从实践中创新,作为科研型的浙江大学则重视技术工具的创新运用能力。三种培养方案对于媒体类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都有重要的启示:一是艺术主导型的院校通过艺术创意培养推动了媒体设计理念及其艺术化表达的创新;二是应用主导型的院校通过实务训练达到熟能生巧后推动了媒体技能创新;三是科研主导型的院校通过基础研究推动了媒体领域的技术革新。

(二)国外高校媒体类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与就业关系分析。比较而言,国外高校“新”媒体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历史长,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培养体系。我们选取麻省理工学院、普渡大学、包豪斯大学等著名高校相关专业为例:

1.麻省理工学院传媒艺术与科学系:该系属于建筑设计学院的一部分,它分博士、硕士和本科公共课三个层次来进行数字艺术教育,强调科研和实践。所有研究生都参与媒体实验室工作和获得资助。培养高端的媒体人才,为科研院所及尖端领域提供数字艺术人才。以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闻名于世。独特的实验室模式,使科研和实践创新能力并重。

2.普渡大学计算机图形技术系:该系将专业分为四个方向:互动多媒体、动画技术、工业设计和建筑设计,可分别授予理学士和硕士等学位。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为全美最好的电脑图形业界的参与者、管理者和领头人。毕业生因过硬的技术本领,深得就业市场的青睐。重视计算机技术在图形图像领域的深度创新运用。

3.包豪斯大学媒体学院:该学院有三个专业,即媒体(经济)文化、媒体(艺术)设计与媒体(技术)系统。媒体文化、设计与技术一体三面,构筑媒体人才全面的知识结构。文化、设计与科学三位一体的媒体学科架构,是媒体学科上的创新之举。设置众多的项目课程。文化素质与科学技能并重,以项目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精湛的技术与大师思维。

以上可见,麻省理工学院和普渡大学为理工科院校提供了一个媒体类人才创新能力培养很好的借鉴,前者的实验室模式以及后者在电脑图形领域的特色研究,都为学生的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包豪斯大学的课程安排注重对学生项目

设计能力的培养,“项目课程”的分量非常重,学分也非常大,是包豪斯大学媒体学院的重要教学计划内容,强调在“做”中学习的“项目课程”对增进就业助益颇大。

三、媒体类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模式与就业互动机制的个案分析

在国内高校新媒体类专业中,哈尔滨工业大学媒体技术,与艺术系(以下简称“媒体系”)自2000年建系以来,历经十余年的发展,完成了由“传播学”向“媒体技术与艺术”专业的转型,初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媒体类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增进就业的良性互动机制。这个机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动态的创新性人才培养计划结构,二是创新型项目带动人才培养机制。

(一)建立面向就业的动态培养计划体系。2004年媒体系对培养计划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在2004年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中,影视制作类课程下降了2个百分点,而计算机类课程提高了3个百分点,其他综合类和基础理论课程都有所增加,其中类似《C++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课程体现了技术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

这一次培养计划的调整,对学生的就业导向和增进就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我们运用统计学的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对媒体系对毕业生就业情况的统计资料进行了分析,通过对SPSS统计软件频率分析所取得的图形化数据进行研究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第一,从培养计划的角度来看,IT业、广播电影电视业、教育机构(考研、在高校任职或任教)这三大类型基本上是培养目标所指向的范围,最近几年七成左右的毕业生流向了这三种类型。第二,从2004年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本科生从事IT业者为零,到所占比重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吻合了媒体系培养目标从传统媒体逐渐向数字媒体转变的思路,也可以看出课程调整提供给学生的知识结构对学生就业有较大的影响。第三,硕士毕业生IT业从业者呈波动上升趋势,2008年(占总毕业生数的1/3)和2009年(占总毕业生数约1/4)明显高于2006年和2007年所占比重。显示了数字媒体行业渐次成为媒体系的主要毕业去向,这与媒体系的培养目标吻合。第四,广播电影电视业就业人数近年基本上呈收缩的态势,而广告业历年所占比重都不大,并非媒体系毕业生的首选行业。一方面,由于偏重技术的数字媒体广告职业被划归到IT业;另一方面,传统广告业所要求的设计和策划技能并非媒体系教学计划所专注的目标。第五,商业、服务业以及其他职业类型所占比重较轻,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经过本科或研究生阶段的专业培养,学生的就业被纳入到既定轨道,培养计划对初次就业流向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对媒体系广播电视编导专业2004届至2008届从事IT业的本科毕业生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其中x轴为时间轴,y轴为IT业就业者占当年总就业人数的百分比。为了简化回归系数,将年份自变量x转换为1-5的等差数列,最后得到如下回归曲线。可以看出前五年的IT就业基本拟合三次方程模型,在这五年内媒体系的IT业就业学生增速呈先慢后快的增长趋势。

从图1可见,由传统媒体向新媒体人才培养计划的调整与学生的就业之间存在互动关系:一方面,创新的内容对学生就业有导向作用;另一方面,学生就业的流向指导着培养计划的调整。

2010年媒体系针对三网融合的就业市场进行了第二次大的调整,实行以数字媒体技术与数字媒体艺术为主要内容的媒体类人才培养计划:第一,在2010年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中,其中计算机类占比29%,比重明显加大(增加10个百分点),而影视制作类占18%,压缩了9个百分点。这些变化是系教学委员会根据数字媒体技术就业市场反馈调整的结果。第二,除了计算机类和影视制作类的变化较大,其他四种类型保持相对稳定,增减在5个百分点以内,但是课程安排有了一定的变动。为了适应数字艺术发展的需要,美术类课程在2010年的培养方案中增添了“数字表现技法”课程,艺术理论类课程新增“心理学与接受美学”、“网络虚拟艺术”课程,补充了从传统艺术向数字媒体艺术转变过程中需要掌握的基本理论。第三,为了区别于计算机系、艺术系的培养方向,媒体系在加大计算机类课程比重的同时,却没有削减艺术方面的课程比重,这是保持媒体类专业艺术特色的举措。2004年艺术理论类与美术类课程的总占比为20%,2010年这两门课程的总占比为21%,艺术理论类10%,美术类11%,增加了一个百分点,说明重视计算机技术的同时也重视学生艺术素质的养成。

(二)建立以项目带动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增进就业机制。技术开发能力和艺术创意能力的培养,还需要一种前沿的视野,以项目带动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是增进就业的途径之一。媒体系以部级、国家部委及省各级科研项目、校企合作项目带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在校期间参与2010上海世博会黑龙江省网上虚拟体验馆、非接触式人机交互界面设计、基于数字仿真模型的网络舆论引导规律研究、古代孔庙祭祀的数字化复原研究、虚拟博物馆藏品数字化三维展示系统、基于动作感应技术的虚拟现实空间交互研究、与黑龙江晨报合作成立新媒体形态设计联合实验室等项目,为学生技术创新与创意设计能力的培养提供了高平台,可以使学生的创新研究站在研究的前沿,这些项目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具有战略意义。具有良好创新素质的优秀毕业生先后进入到百度、华为、中兴、腾讯、奇虎、新浪、盛大、水晶石等新媒体领域,在手机、数字电视、网络媒体三网合一的时代,站在了行业最前沿。

四、结论

媒体类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与就业之间是一个互动的机制,这主要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其一,由于媒体专业的特殊性,面向就业的媒体类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应该是一个动态的结构,随着就业市场的需求即时调整创新课程的教学内容。其二,面向就业市场的创新性教学内容设计,不仅增进就业率,还能提高学生就业的平台。高平台的就业去向又增强了在校学生实践创新学习的热情。其三,正确预见就业市场的动向,是制订科学合理的培养计划的关键。其四,以前沿性实践创新项目、校企合作项目带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既增强了学生就业竞争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先进理念和创意能力,使之不仅具备专业技能,还可以成为行业先锋。诚然,在探讨媒体类人才创新能力培养和促进就业问题中,还有许多更复杂的因素需要考虑,但营构动态的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与就业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是媒体类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最重要的一环。

参考文献:

[1]彭兰.中国网络媒体的第一个十年[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333.

[2]叶福军,潘瑞芳.浅谈我国高校数字媒体专业的建设状况[J].新闻界,2010,(5).

[3]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官方网站[EB/OL].http://tsinghua.省略/pubHsh/.

[4]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官方网站[EB/OL].http://animation.EUC.省略.

[5]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EB/OL].http://cs.zju.省略.

[6]肖永亮.美国的数字媒体学科发展[J].计算机教育,2006,(5).

数字媒体专业论文篇3

关键词:数字艺术;计算机技能;实践教学;文化创意产业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进入21世纪,随着计算机技术、CG产业和游戏娱乐业的快速发展,以计算机技术为依托,以艺术设计为基础的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十一五”大力发展的产业。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正是适应技术人才的需求而发展的新专业。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以传统的艺术设计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为依托,将严谨的数字技术与设计艺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的一个多学科交叉的专业。该专业主要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以及美术修养,既懂技术又懂艺术,能熟练利用计算机新媒体设计工具进行艺术作品的设计和创作的复合型应用设计人才。该专业学生能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能熟练掌握各种数字媒体制作软件,具有较好的美术鉴赏能力和一定的美术设计能力,能应用新的数字媒体创作工具从事平面媒体设计、网络媒体制作、游戏、动画等互动媒体制作的专业技术人才。

在当今人才竞争激烈的社会,要想提高学生的竞争力和就业能力,就必须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使学生毕业后就能满足公司的入职条件。对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这个新专业来说,探索和实践完整的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成为高等教育工作者的使命。

2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实践技能需求

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工业产品、农业产品以及属于第三产业的电视、网络、广告、游戏娱乐等文化产业都需要利用数字技术对产品进行设计、包装和。目前,数字媒体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平面媒体、三维媒体、互动媒体等三种形式。随着计算机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媒体传播的形式一改过去报纸、电视的单一表现形式,逐步发展成为以Internet互联网、报纸、电视、手机移动设备等为主体的多媒体表现形式。网络媒体因其传播方式的不同,媒体内容包含图形、图像、动画和互动交互数字媒体内容,同时网络媒体的表现对网络数据库方面的知识要求较高,在数字内容制作和传播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的知识体系结构和技能训练目标必须围绕着平面媒体、三维媒体、互动媒体和网络媒体需求来设立。

3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知识体系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课程体系结构紧紧围绕平面媒体、三维媒体、互动媒体和网络媒体来设立。该知识体系结构中不仅包含相关的艺术素养基本训练课程,而且包含相关的计算机技术基础和媒体创作技能培养课程。整个专业的知识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数字媒体艺术整个专业理论知识体系包括三方面内容:计算机技术基础、艺术设计基础和数字媒体内容创作。

(1) 艺术设计基础。加强学生在艺术素养方面的训练,主要包含数字平面构成、色彩和空间造型基础。在培养学生手绘技法的同时注重手绘和电脑绘画的结合,培养学生数字内容艺术设计基础。

(2) 计算机技术基础。主要包括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基本理论基础和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课程。尤其是注重培养学生脚本编程和网络数据库开发能力,为后面的网络媒体综合实践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3) 数字内容创作。主要是培养学生如何将艺术设计理念和设计手法利用计算机的媒体创作工具表现出来,如何设计平面、三维、互动媒体和网络媒体等。

3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实践技能体系

围绕专业人才市场需求和实践技能训练所培养的人才技能体系如图2所示。数字媒体艺术实践技能训练始终围绕着平面媒体、三维媒体和互动媒体三方面的技能而展开。

平面媒体主要培养学生平面广告设计、展板设计和产品概念设计等方面的创意和设计技能。三维媒体主要培养学生三维图形、影视动画、电视栏目包装、建筑场景设计等方面的技能。结合北京林业大学学科专业特色,主要培养学生在建筑效果图和建筑景观表现方面的三维设计和表现手法技能。互动媒体主要培养学生人机界面设计、互动产品的展示技能,以游戏互动设计为主要培养特色,培养学生游戏娱乐的交互设计方法。网络媒体以网络为媒介,用图像、图形、动画和音视频等媒体形式表现内容主体,涉及平面、三维和互动三大媒体的设计和创作手法,同时需要学生掌握扎实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如计算机网络、网络数据库技术、网络脚本编程等,主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网站设计和网站数字内容创作的实践能力。

4实践教学环节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就业时,用人单位很注重学生的作品创作能力。尤其是很多文化创意产业公司一般多为几十个人的公司,他们很希望毕业生毕业时即能满足公司的入职条件,不需要进行二次培训。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整个教学大纲的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践、作品创作、公司实习和毕业设计等。

(1) 课程实践。主要针对单门课程的实验来设计,提高单门课程的实践动手能力,一般为小型的目标性很强的技能训练。

(2) 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有二维平面课程设计、三维课程设计等,一般是学生学习了相关系列课程后,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作品设计。比如二维课程设计是在学生学习了数字色彩、数字造型、数字空间艺术、平面图像创意和二维图形设计等课程后进行的综合课程设计。一般课程设计题目比较综合,鼓励学生进行原创艺术作品创作。

(3) 作品创作和专业实践。专业实践周安排在三年级和四年级,学生基本上学完了专业骨干基础课。在专业实践周,指导导师根据学生兴趣分组指导学生进行作品创意和设计,指导学生综合运动所学知识进行数字媒体内容创作。

(4) 公司项目实习、实训。主要安排在三年级和四年级。根据实习基地建设的项目需求,指导教师带队到公司参与实际的设计项目的实施,了解设计项目的规划、实施、运作整个过程。

(5) 毕业设计。毕业设计为本科阶段最后的实践技能训练。在毕业设计指导中,指导老师一般结合科研项目、公司设计项目等,训练学生创意、策划、规划、管理、实施和运作全过程,要求学生做出原创作品参与公司的招聘。

5创新实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方法探讨

北京林业大学“数字媒体艺术”专业2002年开始招生,通过近几届学生的专业实践教学探索,结合培养过程中学生存在的实际问题,在教学实践中逐步探索出了一些有益的方法与大家一起分享探讨。

5.1结合学生特色培养分层次人才

目前许多高校“数字媒体艺术”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都是按理工科招生,不是按艺术类招生,一般也不进行艺术基础课加试。这样学生的入学条件、艺术基础各不相同,大部分学生没有美术、绘画基础。通过一、二年级艺术基础课程学习,大部分学生能掌握较好的艺术基础。但是艺术素养有时是需要天赋的,对于少数学生来说,通过短期的课程训练很难达到课程要求,因此可以通过电脑软件技能的训练弥补手绘技法的不足。对于专业学生,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在数字媒体创意设计、数字内容制作技能、网络媒体互动编程等方面要分类培养,分类指导,培养多层次的艺术设计人才。

5.2以实训项目为主设计实践教学内容

实践教学内容设计最好来源于实际的设计项目,由公司设计师和专业导师共同指导。公司注重项目的实际客户需求,专业教师注重创意和数字内容制作的技术含量,这样可以吸纳两方面的优势。

5.3以作品案例为主开展实践课程教学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进行原创艺术作品的创作能力。作品创作是学生综合能力素养的体现。实践课程教学围绕实际的作品创作开展,分析作品的创意手法、制作技法等。在作品案例制作中,增加电脑软件设计技能与手绘设计技能的衔接和有机结合,强调电脑的实际操作能力。

5.4以学生为主导开展作品讲评

设计作品的评价采用学生和指导教师共同参与,并通过作品答辩的方式进行。这样学生可以在评鉴同学的设计作品、分享别人的成果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对于老师也是一个学习和再创作的过程。这也能提高学生的创作激情,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和热情。

5.5发挥实习基地作用,培养高素质人才

文化创意产业公司对学生的专业实践经验要求很高,一般都要求学生有一年以上的从业经验。为了实现高校到公司的“无缝”衔接,实习基地的建设和公司的实训项目就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目前和水晶石公司、艾迪斯通游戏公司、迪生动画公司保持密切合作,联合建立了专业实验室和实训基地,为学生的专业实践和项目实训提供了方便。

5.6注重第二课堂实践技能训练和指导

目前,国内外每年都举办各种各样的平面广告设计、动画短片创作、游戏动画设计、网站设计等专业大赛。指导学生进行第二课堂的作品创作,也是提高学生技能,扩大学校影响和展现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北京林业大学数字媒体专业从大二开始设立“导师制”培养模式,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选定专业导师,指导学生进行第二课堂作品创作,专业学生在国内外动画短片和游戏作品大赛中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我们还在校内开展“电脑文化节”,鼓励在校生进行作品设计和创作,现在该活动已经扩展到“学院路”共同体,产生了较大影响。

6结束语

作为21世纪最有希望的朝阳产业、绿色产业,文化创意产业蕴含的市场潜力不言而喻。我国政府已经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当前重点发展的行业给予政策支持,目前,全国已经有20多个省市大力发展动漫、游戏和数字内容产业。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震撼的视觉和光效动画,给全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创意和中国风。如何对电视广告、栏目、产品进行包装设计,利用数字技术展示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成为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的使命。相对于国外,我国创意媒体专业设立较晚,专业人才匮乏一直困扰着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培养富有原创精神,掌握扎实专业理论基础知识,熟练运用电脑动画创作工具进行数字内容创作的复合型技术人才,已成为高等学校数字媒体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这些人才专业实践技能的提高和培养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提高。

参考文献:

[1] 常跃中. 艺术设计基础课多媒体教学设计探讨[J]. 艺术•生活,2006(3).

[2] 肖永亮. 数字媒体在创意产业发展中的地位[J]. 现代传播,2005(5).

[3] 黄心渊,翟海娟,杨刚. 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4] 李四达. 数字媒体艺术教育探索[J]. 装饰,2008(11).

数字媒体专业论文篇4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一体化”;教学模式

数字媒体艺术以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技术为基础,近年来被广泛应用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在这种时代形势下,我国对数字媒体艺术人才的需求量日益提升。根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已经有大约1200所高校开设了该专业。数字媒体艺术涉及领域广泛,包括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建筑设计、美术和音乐、影视等。因此,数字媒体技术的课程设计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由于各个高校的教学目标与定位不同,其在数字媒体艺术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方面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教学质量也参差不齐。如何提升数字媒体艺术课程的教学效率,是当前教育教学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之一。“一体化”教学模式以其独有的优势条件,近年来逐渐被引入高校教学中,且取得了显著成绩。因此,高校若要提升数字媒体艺术课程的教学质量,就必须深入研究“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

1 基于数字媒体艺术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设备不完善

数字媒体艺术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而教学设备则是实践活动的基础,因此,高校在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时,应当完善教学设备,为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生的实际操作提供基本保障。由于数字媒体艺术课程具有明显的交叉性特点,涉及工业产品设计、数字媒体制作、网络游戏开发、影视后期、CG造型制作等,因此这些课程实践都需要高配置的实验室,这对资金投入的要求较大。但目前,部分高校由于缺乏教学资金,对数字媒体艺术课程教学设备投入较低,导致教学设备不完善且许多课程实践无法完成,无疑严重影响了课程教学的效率。

1.2 缺乏师资力量支持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取得飞速进步与发展,与之相对应的是我国各个领域对数字媒体艺术人才的相关要求越来越高。教师作为培养数字媒体艺术人才的主要实施者,其素质直接影响课程的教学质量和“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调查显示,当前许多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师的素质较低,难以满足产研“一体化”的教学需求。数字媒体艺术课程教学要求教师一方面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另一方面要求其掌握一定的现代化传媒科学技术。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虽然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但却未能掌握必要的现代科技手段,这使得产研“一体化”教学模式难以开展。部分高校的数字媒体艺术教师虽然具备传媒技术,但是缺乏艺术文化底蕴,其知识结构体系单一,同样无法在数字媒体艺术课程教学中准确把控教学进度和计划。

1.3 实践与理论不统一

当前,许多高校在数字媒体艺术教学中未能与时俱进,导致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模式单一,经常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轨的现象。尤其在实践过程中,一些教师或用人单位认为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大学生缺乏工作经验,因此,其多将学生安排在缺乏创造性的固定工作岗位上。这无疑严重制约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根本无法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也不利于提升“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效率。

2 基于数字媒体艺术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

数字媒体艺术课程教学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在美学和艺术理念影响下,积极探索数字理念、技术和创意的结合点,进而开展一系列艺术创造活动,可见,数字媒体艺术的创造性活动,必须重视技术掌握。因此,高校数字媒体艺术课程应当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即将课程作业、综合练习和毕业设计有机结合在一起。调查显示,我国大部分高校数字媒体艺术课程实践、综合练习与毕业设计都是相互独立的环节,未能形成相互支撑的实践课程体系,这显然不符合“一体化”教学理念的内在要求。高校若要促使学生掌握数字媒体艺术知识,具备艺术创新思维与能力,则必须构建“一体化”教学体系。首先,要整合、梳理与数字媒体艺术相关的实验课程,并思考实验课程之间的联系与融合。其次,还要根据大学各个阶段专业课程的不同层次,将实习、创意和艺术认知等引入不同年级的综合实践中,促使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生对实习形成正确认识,并根据自身情况确定制作项目;进而使其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围绕这一项目进行相关的专业知识研究和专业技能训练,将这一项目制作延伸到毕业设计,最终经过长期积累和训练形成毕业论文和设计项目。再次,要依据课程体系,科学地安排这些环节,使毕业设计、实习和实验在保持独立的同时,紧紧围绕课程体系有序开展。具体而言,要确认实践项目,在大学二年级的认识实习阶段,高校就应安排选题的综合训练,组织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学生参加专业讲座、参观实习基地等。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学习兴趣、专业基础,制定合理的项目计划,并要求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有计划地完成这一设计项目,并鼓励学生认真探究虚拟现实、动漫、网络、影视等方面的知识,进而确立毕业实习、创意实习、毕业设计的项目。此外,高校还应当加强学生的技能融合训练,鼓励学生在创意实习阶段自主选择项目,并依据相关要求进行技术组合训练。这有助于学生整体把握专业知识,打破单一的知识认知,进而产生相关的创意。最后,高校还应提升学生的技术能力与设计理念。在毕业设计、实习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在积累知识和技术的基础上,不断拓展自身的文化视野,并积极探索与制作项目相关的设计理念、资料与技术,制定切实可行的项目制作方案,进而促使其完成毕业论文和设计。

参考文献:

[1] 韩华静,黄心渊.关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培养方案的一点思考[J].计算机教育,2008.

[2] 杰.高校数字媒体艺术课程体系的研究与教学探索[J].A章,2009.

[3] 田茵.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特色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科技信息,2012.

数字媒体专业论文篇5

Abstract: "Undergraduate course catalog(Revised draft)" that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recently announced expanded "cross—class" in the "engineering" disciplines, which contains "digital media professional", instead of the original digital media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Digital media arts professional, Movie and TV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Digital game design professional, meets the goal of optimizing the structure of professional disciplines, embodies the composite and cross of the digital media. Combined with our construction of practice platform of digital media,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construction of multi—disciplinary and the construction content of practice platform, the importance of the construction.

关键词: 多学科;数字媒体;实践平台;民办高校;交叉性

Key words: multi—disciplinary;digital media;practice platform;private college;cross properties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7—0219—03

0 引言

数字媒体是以信息科学和数字技术为主导,以大众传播理论为依据,以现代艺术为指导,将信息传播技术应用到文化、艺术、商业、教育和管理等领域的科学与艺术高度融合的综合交叉学科[11]。作为21世纪知识经济的核心产业,数字媒体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支持,并且逐渐成为市场投资和开发的热点。在我国,数字媒体行业虽然起步比较晚,但是发展速度很快,而且其拥有最大的互联网用户群体,前景非常看好。为了加强数字媒体相关的技术研发和加快数字媒体人才的培养,国家从2004年开始同意包括中国传媒大学等多所高校开办数字媒体相关专业。2005年,国家发文,在上海、北京等地建立“国家数字媒体技术产业化基地”,随后召开系列研讨会,探讨我国数字媒体技术与应用发展方向,规范并部署国家数字媒体技术产业化基地建设工作等[1,8]。

1 多学科的建设

作为一个新兴的交叉学科,数字媒体正在改变着人类的行为、生活以及思维方式,并且延伸到对消费业等各个领域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数字媒体产业的迅猛发展和数字媒体产品的广泛应用,带动了数字媒体人才的需求[12]。

我校是一所民办高校,其独特的优势就是灵活性和适应性。04年筹备,06年我校已经得到国家教委的批准,开始招收本科生。07年我校决定申报数字媒体本科专业。

根据相关资料得知,当时已经有很多的高校开设数字媒体方向相关专业,分布在文科、工科、理科等不同科系,而且以理工为背景的数字媒体技术学科相对交叉复杂[10]。

07年我校有信息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新闻传播学院,都有与数字媒体相关的专业,可以申报数字媒体专业。但是信息技术学院的硬件条件以及师资相对比较强,06年已经开始招收第一届本科生,而且有一个多媒体技术专科专业,已开设多年,积累了很多的经验和资源。考虑到各个学院的软硬件实力、以及专业平衡等原因,在召开了若干次研讨会之后,学校、学院等领导经过讨论决定在信息技术学院开设数字媒体本科专业。自此我校构建了和数字媒体相关的多学科的建设局面。

在高等教育中,实践教学一直是实现知识与能力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训练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重要途径。数字媒体是在新的技术支撑下的新的媒体形态,实际上就是将计算机等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于各类现代媒体设计之中,强调技术与艺术的高度融合[14],所以学生必须进行大量的实验。在我校的数字媒体专业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同样,实践环节也一定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另外一方面,在已经开设数字媒体专业的高校内进行调查,都认为数字媒体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必须加强教学过程的实践环节,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满足数字媒体行业的人才需求。

数字媒体专业论文篇6

关键词 数字媒体艺术 教学模式 问题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 我国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发展概况

20世纪80年代,数字技术的发展迅猛,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便依托技术的发展而迅速发展起来。进入90年代,数字技术更加成熟,多媒体类的电子产品成为人们日常沟通交流的主要通讯工具,数字媒体艺术进入全新的阶段并逐步形成势头强劲的产业。

我国数字媒体产业起步比国外晚了至少十年,但近几年的不断努力,中国已经进入到一个混沌中发展的阶段。现在已形成动画、网络、数字设计等为主体形式,以数字化媒介为载体的产业链,涉足传播、信息、广告、通信、电子娱乐、网络教育等多个领域,形成较庞大的产业队伍。据相关统计,我国数字媒体产业产值至2008年已经达到9000亿元,成为我国的支柱型产业。

目前,我国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发展是必然趋势。本国从事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人才正在成为市场中非常具发展潜力的一个新群体,吸引着大量的年轻工作者投入到数字媒体的设计工作中。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目录外专业,是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心专业学科,其交叉性强、应用领域广。因此目前,各相关学校都在积极申办该专业,截至2009年,全国开设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院校54所。由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涉及了科技、传播、艺术(设计)等学科相关知识以及在各个领域里的广泛应用,因此开设该专业的学校大多都结合本校的优势学科有针对性设置相应的专业课程,以体现本校专业特色。数字媒体产业的迅猛发展,人才缺口的巨大,使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得以在全国高校普遍展开。

2 当前数字媒体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2.1 人才培养方案定位不准

面对新的数字时代的到来,一些院校借鉴国外办学经验的同时,从课程结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由于数字媒体艺术是一门新兴的艺术形式,目前国内外尚没有深厚的理论积淀,国内在数字媒体艺术教学中突出缺乏理论基础和创意启发。在制定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存在偏重计算机操作,而忽视艺术美感培养和扎实的艺术理论知识。由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一门集文理、艺术、技术综合型的学科,需要有相关学科的只是作为理论背景来进行艺术创作。而高校过分注重软件的学习,院校开设的数字媒体艺术设计课程实际上就是大量数字媒体设计涉及的软件课程,美术理论课程只是蜻蜓点水带过。过多停留在技术层面上,最后培养出只能成为一个复制现有数字媒体作品的技师,毫无自己想法和创意的学生。这对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造成极大的局限性。

2.2 专业师资和教材缺乏

许多高校在组建数字媒体专业教师团队时,都遇到很大的困难。由于数字媒体体专业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专业教师接受的教育多数都是传统的美术教育或者传统的理科教育,部分教学者也是本身对“新媒体艺术”的概念缺乏清晰的认识情况下,进行教学实践活动。这些也是成为制定一个合理的数字媒体艺术人才培养方案的障碍。国内根本没有对数字媒体的专业培训机构,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也成为了难题。也正因为学科年轻,国内与数字媒体专业相配套的教材也十分缺乏,而教师也就只能就地取材,甄选一些较为符合要求的教学教材。

2.3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有待完善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一门艺术性与技术叉很强的学科,这要求我们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要打破传统的艺术教育方式。根绝专业特点对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调整,过于艺术过于理科都不行。教育方法上要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生的素质,不断进行教学方法上的创新尝试,让学生更加快更加好地接受知识。此外,还要有相应的新设备来作为强有力的保障。新思维、新创意以及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新软件的层出不穷,教学设备的不断更新换代直接引来了一场数字艺术教育领域的革命。而高校现实教育过程中很多教育方法和理念以及技术设备问题由于种种原因得不到很好的解答而很难贯彻到教学中。

3 数字媒体艺术人才培养的新思想

首先是认识的问题,数字技术在艺术设计领域的应用大致可以归纳三个大的方面:(1)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2)数码新媒体艺术设计(包括网络、多媒体、电子产品、动画、游戏等方面)。(3)非商业化艺术类数码艺术创作在平面、环境等一些学科方面,数字技术是一种辅助手段,而在广告、新闻等方面它是传媒的载体和形式,或是一种工艺和创作手段。(4)数字媒体设计是随着数字技术快速发展和艺术结合的新型学科,同其他的艺术学科相比,它具有实用性、时代性、跨学科和符合性的特点。对于新媒体艺术需要有新的思考和理解,如果还保持原有对艺术类理念的认识,它既不符合学科的发展,也不符合市场的需求,因此正确地认识理解和探索新媒体艺术及其相关领域对于数字艺术设计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其次是教学模式的改革。数字媒体艺术的教学模式应该要分成两大模块,一块是艺术理论模块,一块是计算机软件模块。这两个模块既要互相有所区别,也要有所联系。艺术理论对学生深厚的人文素养和美学素养的培养是做出有内涵和深度作品的基础。所以在艺术理论在授课过程中,要多注重学生美学素养的培养。教导学生如何去欣赏和分析市场的多媒体作品,重点剖析作品制作过程。在制作数字媒体作品中,要更加注重人机交互方面的设计。在数字媒体产品不断飞速发展的今天,用户对数字媒体产品提出了越来越人性化的要求。设计者不能再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如何去设计产品,更多时候需要站在用户的立场去设计产品。只有做到以人为本的设计,产品才更加容易在短时间得到用户的信赖和支持。

再者是学生生源的改革。国内许多高校在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招生中,只招收艺术生或者文科生。由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一个交叉性很强的学科,所以需要不同类型的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对问题的思考,也会有不同的角度和想法。所以在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招生中,应该招收艺术、文、理科目的学生。让不同类型的学生在一起共同学习、思考和交流,有利于学生在此过程中开阔思维,产生更多富有创意的想法。

最后是学校多支持教师外出参加国内有关数字媒体课程的培训,提高教师对数字媒体艺术的了解和认识,才能将知识更好地教授给学生。对国外一些最新关于数字媒体的资料和教材,应及时地购买,以保证教学资料的品质。

传统的媒体产品逐渐地被数字媒体产品所替代,人们依靠数字化媒体更加及时、方便、快捷地获得大量的信息。数字化环境的形成,改变了并将更加深刻地影响人们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在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密切地关注市场的动向,与时俱进,只时调整教学模式和方案,培养出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数字媒体艺术人才。

参考文献

[1] 景东,易龙.论复合型数字媒体人才培养目标下理论类课程的设计及教学模式[J].继续教育研究,2012.1.

[2] 潘瑞芳,叶福军,钱归平.数字媒体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探究[J].新闻界,2009.3.

数字媒体专业论文篇7

一、媒介理论是理解数字媒体艺术理论的核心

从媒介演化史上看,数字媒体艺术应该属于广义的媒体艺术(mediaart)的一种。媒体艺术作为“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本雅明语),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西方现代主义的诞生。区别于传统绘画、雕塑等手工艺术,媒体艺术依附于技术、商品和传媒,通过摄影、电影、海报、招贴、广告、印刷图像、机械装置等非传统艺术形式,将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消费紧密联系在一起,也由此启发和影响了近百年的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思潮。例如,20世纪30年代的未来主义招贴(见图1),杜尚的动力装置,罗钦可、汉密尔顿的摄影拼贴,利希滕斯坦、安迪·沃霍尔的丝网波普以及白南准的录像装置等都是这种艺术形式的体现。20世纪50年代,伴随着战后资本主义文化工业和大众传媒的兴盛达到了历史的高峰,媒体艺术无论是基于印刷媒介、光学媒介、电子媒介或数字媒介,通常都蕴涵了机械、技术、大众、民主、传播、通俗、解构、恶搞、拼贴、时尚、商业和娱乐等要素。因此,理解数字媒体艺术必然要追溯媒介艺术的观念和技术史。曾经撰写过《电影的虚拟生活》、《数字的解读》和《新媒体诞生后的哲学》的新媒体研究知名学者、哈佛大学教授大卫·罗德维克认为:“从当代的角度来看,电影应该仅被作为源自19世纪的媒体考古学的一个分支,是复杂的各种媒体技术发展的整体历史中的一支。它包括计算技术的系谱学,以及扫描、电子记录和传输的系谱学。”他进一步指出,“每一种艺术的媒介都是不断创新的,我们就可以通过提供一种新的材料从而形成一种新的概念,引领我们走向新的艺术媒介。”同样,我国新媒体艺术研究学者邱志杰等人也从艺术媒体演化史的角度研究新媒体艺术的发展脉络。他通过考察录像艺术的四个发展阶段——从乌托邦到语法阶段,再从诗学阶段到它的边缘化时期,由此归纳和暗示了一种更为普遍的媒体艺术发展规律。邱志杰指出,新媒体艺术产生于现代主义对技术的矛盾:一方面,现代主义对于新技术、新世界充满着乌托邦的热情,由此产生了未来主义、构成主义和立体派的技术崇拜美学;另一方面,出于对机器的恐惧和对原始乐园的怀念,则产生了达达和超现实主义的梦魇。

传播学大师麦克卢汉(MarshalMcLuhan)关于新旧媒体演化的观点有助于人们更清楚地认识数字媒体艺术的本质和意义。麦克卢汉指出:“任何新技术都要改变人的整个环境,并且包裹和包容老环境。它把老的环境改变成一种艺术形式。”麦克卢汉认为,媒介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总是“后浪推前浪”,它们之间的矛盾关系包括既排除(新媒体使旧媒体成为老旧过时)但又包容(新媒体以旧媒体为其内容)的演进历程,从口语、书写、印刷到电子媒介莫不如此。麦克卢汉的这一贡献使人们认识到:“媒介即讯息”,所有媒体的“内容”便是另一个媒体。借用麦克卢汉的思想可以看到,当代社会的数字媒体正是在利用、改造、解构、拼贴和重构传统媒介(如文本、影像、图像、版画、电影、动画、音乐、戏剧或表演)的过程中,将旧媒介作为内容或艺术形式,并由此建构出自身的“数字化”媒体艺术特征和体系。因此,媒介理论是理解和掌握数字媒体艺术本质的钥匙。

二、符号学和语言学是建构数字媒体艺术理论的工具

人们对当今时代有着形形色色的命名:全球化时代、消费时代、后现代、后工业时代、信息时代、数字时代、读图时代、影像时代、视觉文化时代……或许可以概括地说,这是一个数字媒体文化时代。在全球化、网络化和跨国资本主义语境中,电子传媒和数字媒体导致了虚拟现实的凸显与数字化时代的来临,多媒体性、超链接性、虚拟性和互动性等新特征导致一种迷宫式、镜像式的“碎片文化”特征的浮现,传统的文化传媒模式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正如有“新麦克卢汉”之誉的“后现论

先锋”让·鲍德里亚(JeanBaudrilard)指出的那样:当代的社会是一个“拟像的社会(societyofthesim-ulacrum)”,其文化特点就是传媒符号的激增,其结果造成表征与现实关系的倒置。鲍德里亚借鉴了索绪尔语言学和符号学,并对媒介符号的意义进行了深入研究。鲍德里亚认为,不同于早期资本主义大机器生产对于产品或艺术品的复制,现代社会的复制则是一种无本无源的符号意象的增殖;艺术和传媒用符号来使实在消失并掩盖它的消失。在他看来,“在符号统治一切的社会中,一切存在应该是符号物的存在,真实、原件和原初都已荡然无存,虚拟是这个社会真实的存在。”数字媒体艺术正是当代社会“虚拟化”的写照。这种艺术形式(如虚拟现实、多媒体互动装置、软件艺术和网络艺术等)无一没有虚拟、沉浸的美学特征和超现实体验,借助强大的计算机技术,数字媒体艺术构建符号或虚拟的能力已经大大超出了艺术再现的议题,使艺术创作不仅不再局限于“再现真实”,甚至也不再需要真实的语境。例如,2010年的电影《阿凡达》凭借强大的数字建模、数字3D虚拟摄影和“表情捕捉”创造了潘多拉星球美轮美奂的奇观和异族纳美人的形象,这种完全凭借概念设计和数字技术创造出的虚拟存在,恰恰说明了数字媒体艺术所具有的符号学与虚拟美学上的重要意义。

新媒体艺术理论家列夫·曼诺维奇(LevManovich)指出:“在计算机时代,数据库作为一种文化形式而起作用。被某个程序所使用的信息就是使用者认知过程的输出。”

他还提到,数字媒体艺术的实质在于它体现了一种数字化和虚拟化的存在。非物质性(nonmateriality)或符号性是这种存在方式的基础。从这个最基本的性质又可以推导出数字媒体物质层面的其他一切特性(图像思维模式、非线性表达、正在进行时的时空特性以及交互性的艺术体验)。曼诺维奇进一步认为,数字媒体有五个原则:数值化、模块化、自动化、可变性和编码译码。其中数值化是首要的原则。数字媒体可以描述成数字函数,可以用数值来计算或编程。而数据化使现实世界“分散、重组与合成”成为可能。正因为这种数字特性,使得数字艺术的虚拟存在和交互成为可能。正如大卫·罗德维克在《电影的虚拟生活》中指出的,虚拟的含义远远超过了人们在一般语境下认为理所当然的意义。建构数字媒体艺术理论必须理解虚拟的含义,而符号学和语言学正是人们借以理解虚拟世界的工具。

三、数字媒体艺术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领域

根据媒介理论、语言学、符号学以及传播学、艺术学的原理和观点,可以进一步梳理数字媒体艺术的基础理论的研究课题。其内容应该包括:①数字媒体艺术本体研究。包括该学科的界定、门类、特征、美学、交叉领域、表现规律等内容。数字艺术发展史的研究。包括历史、事件与发展趋势研究,探索媒介和“媒介艺术”的演化规律。③数字媒体艺术创意方法学的研究。包括广告、影视、媒介公司的案例研究,创意思维、作品分析、调研与统计、受众行为和心理研究,以及设计步骤与流程研究等内容。数字媒体艺术应用领域研究。其重点在于理清学科与就业的关系,在专业课程设置上体现出系统性和科学性,特别是要注重其交叉和重叠的应用领域的研究。此外,国内的一些新媒体艺术研究学者如许鹏教授等还建议将中国新媒体艺术的民族特色内容纳入研究范畴,提出“从中国的新媒体艺术实践中探索出中国特色的新媒体艺术理论。”该建议从另一个视角拓展了数字媒体艺术的理论研究方向。

为了进一步梳理和归纳数字媒体艺术在应用领域中的分支和相互关系,结合目前国内外高校在该领域的课程设置与专业方向设置的资料,本文通过信息视觉化的方法归纳和总结数字媒体艺术作为媒介产品的结构体系,如图2所示。数字媒体艺术的主要学科内容如下。

(1)时基媒体领域,数字电影、电视广告、动画、动态媒介(片头、栏目包装、MTV等)、Flash、DV等归于此。按照新媒体研究学者、美国德克萨斯A&M大学教授兰迪·克鲁福的观点,该领域属于叙事逻辑的领域,与视听语言、蒙太奇理论、戏剧结构、角色造型、场景、表演、剪辑、媒介艺术史等课程相联系,它们同样具备大众性、商业性和娱乐性的特征并更侧重观赏性。

(2)交互产品领域,包括网站设计(博客、购物网、体验馆、视频网、SNS社区、游戏社区等)、

手机软件设计、iPad内容设计、电子出版物、多媒体产品、交互设计、信息设计、UI界面设计等。其知识体系属于数据库逻辑,克鲁福认为:“在叙事逻辑中,控制权在讲故事的人手里;在数据库逻辑中,控制权在接受者手中,……所以是用户控制导向的。”因此,该领域更侧重用户的需求性以及交互性的研究,包括信息架构、视觉传达、工业设计、认知心理学、人机工程学、用户体验、界面设计和社会学-人类学方法等。

(3)互动娱乐领域,主要指电子游戏、网络游戏、装置艺术、交互动画、虚拟漫游、交互墙面艺术等,既有“时基媒体”的特征又有“交互性”的特征,并属于更侧重观众或玩家“体验性”的艺术。这部分内容同样与上述两个领域存在相互重叠区域。

(4)传统媒体延伸领域,主要指基于纸媒或户外展示的平面设计、摄影、广告、插图与漫画设计、

信息导航设计等。该领域往往更强调数字设计工具的高效率和丰富性。此外,在图2中,数字媒体艺术创作、与传播中的计算机创作语言、工具或平台用虚线表示,其与媒介产品设计的重叠可以表示这些创作工具所涉及的领域。

四、结束语

将符号学、语言学引入到数字媒体艺术理论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按照符号学和语言学观点,数字媒体艺术应该归纳到人类文化的范畴,这不仅可以解决长期困扰数字媒体艺术学科的“技术还是艺术”之争,也可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来理解媒介所具有的延续性、普遍性和特殊性,并可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观点将数字媒体艺术置身于印刷、电影、动画、广播、录像、电视等一切媒介环境中,从媒体考古学和媒介演化等宏观角度来把握数字媒体艺术的本质和发展趋势。同时,将符号学、语言学引入数字媒体艺术教育,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理解“旧媒介”与“新媒介”的辩证关系,还可以从学科交叉的角度了解媒体艺术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和创新性。因此,基于符号与媒介理论来深入探索数字媒体艺术的本质,不仅有利于学科理论建设,而且对于相关领域的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数字媒体专业论文篇8

广播电视学VS新闻学

相似指数:

在2012年9月教育部颁布实施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将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更名为广播电视学专业。更名后,广播电视学专业所涉及的领域比广播电视新闻学宽泛了一些。原来的广播电视新闻学主要针对媒体,但广播电视学就可涉及广播电视艺术、学术以及其相关领域。相应的,该专业的招生渠道也会拓宽,以后会逐渐招收一定的艺术生。与广播电视学最相近的专业是新闻学,不少人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容易将其弄混。下面,我们从这两个专业的课程设置、就业方向等方面进行比较。

简单来说,广播电视学专业注重广播电视技术的学习,而新闻学专业的学习比较偏重于文字方向。但是,这两个专业都非常注重实践,一般都会要求学生从大一的假期起,就进入各媒体、出版单位或宣传部门实习锻炼。

广播电视学是个学得比较杂,内容涉及比较广的专业。要求学生基本理解报纸、新闻、电视、广播一类的知识,可以用现代传播技术采、编、播新闻消息。该专业注重综合应用,注重电视新闻写作、新闻栏目编排和策划、现场口头报道与镜前采访、电视节目主持、网络新闻采编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学生毕业以后可以在各级广播电台、电视台从事媒体采访、编辑、策划、经纪、主持人工作。

新闻学则研究新闻信息及新闻事业的特点和规律、新闻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和作用。该专业主要针对的是新闻采集、编辑、播报,比如报社的记者,比较注重文字功底。该专业的学生毕业之后主要是在报社、电台、电视台和通讯社等新闻媒体担任记者、编辑等职务,也可以去政府部门、宣传部门、新闻与出版单位、学校、大型企事业单位从事采编、公关策划和宣传工作,主要是偏文字的工作。

从开设的课程来看,新闻学专业的主要课程有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中外新闻史、新闻业务等。另外,新闻学专业对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和综合知识含量要求比较高,所以政治学、经济学方面的课程也会涉及。当然,英语和计算机更是必不可少的基础课。广播电视学除了需要学习新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如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等基础学科,还需要涉猎的课程有广播电视技术基础、广播新闻与电视新闻、新闻摄影、电视摄像、现场报道、电视编辑与制作、主持人节目、节目策划与编导等课程,还要接触一些电视媒体及电脑知识,如非线性编辑软件的使用。

院校推荐

关于这两个专业哪些高校比较好的问题,在新闻学界一直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北人大,南复旦。”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是业界公认的新中国新闻事业重要的人才库、智囊库。该学院成立之初,许多新闻教育界的泰斗级人物过来执教。此外,由时任《人民日报》的副总编牵头,具备大量新闻实战经验的媒体志士也纷纷加入到该系的教学岗位中,师资雄厚。北京作为我国的政治中心,对于从事新闻工作、学习新闻或者研究新闻的人来说,这都是一个制高点。学生们的走向更偏向于官方的机关单位或者新闻媒体。在其他的传媒院系中,能跟中国人民大学旗鼓相当的便是复旦大学。复旦大学的新闻学院享有“记者摇篮”之称,在新闻学界流传着“复旦新闻馆,天下记者家”的美誉。该学院由上海市和复旦大学共建,这是中国新闻教育界的首创。毕业生主要活跃在一些传媒机构尤其是一些新兴的传媒干线上。

其实,中国传媒大学、浙江大学、暨南大学、厦门大学也是赫赫有名。除此之外,还有部分或强调特色,或打造品牌的优势院校,比如: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新闻大篷车”阳光课堂直接将新闻采写实践的触角深入到楼兰古城、内蒙古的额尔吉纳沙尘暴源头、斯里兰卡、太行山老区等地,注重实用,定位职业教育;华中科技大学的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主打网络新闻学品牌,成为武汉地区第一家大学新闻教育机构;武汉大学新闻学院将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等方面的课程知识学习列入培养计划,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开办“体育新闻”,培养体育记者、编辑、主持人、解说员、评论员、媒介公关或信息主管,以及体育节目策划、体育设计、体育赛事与体育组织营销等方面的人才;中国政法大学定位“法制新闻”,以法学为依托,以法制新闻为专业方向,以培养专业的法制新闻人才为目标,注重法学和新闻学的交叉和结合,专业设置具有专门性和复合型特点;西南财经大学依托学校财经学科优势和财经人文背景,首开经济新闻方向。

新闻学VS传播学

相似指数:

新闻学曾是传播学的前身与源头之一,传播学形成独立的学科以后,与新闻学形成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关系。目前,中国的传播学已成为21世纪的朝阳学科与基础学科,那么它与新闻学相比,又有着怎样的区别呢?

新闻学主要研究新闻媒介内部的规律,以新闻事业、新闻工作作为学习研究的重点,可以说它只研究新闻媒介。报纸的四大块――新闻、评论、广告、副刊,它主要研究前两块。广告研究近几年才起步,副刊只略微涉及;至于电视,只研究其新闻部分,60%以上的娱乐节目不属于新闻学的研究范畴;广播亦然。传播学则研究媒介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影响。关注的是包含新闻、广告、公关宣传在内的一切传播活动,侧重于研究分析传播的控制、媒介、受众、内容、效果。它对报纸、网络、户外、电视、广播、杂志这六大媒介的全部内容都研究,与新闻学相比,领域要开阔得多。

新闻学以古老的“报学”研究为基础,偏重于微观研究、局部研究和单向研究;传播学以新兴学科的知识为基础,侧重于宏观研究、整体研究和双向研究。新闻学的研究对象是新闻信息的现象;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是传播活动的现象。新闻学是具体科学的研究,对传播学研究有提供材料、充实内容的作用;传播学是一般科学的研究,对新闻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有规范、指导的作用。总的来说,新闻学是报刊新闻时代的产物,侧重于实践能力的养成,是一种“术”的研究;传播学是电子新闻时代的产物,侧重于理论研究,乃是一种“学”的研究。

传播学处在多种学科的边缘,它与新闻学、社会学、心理学、文化人类学、政治学、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等学科有着诸多联系,彼此相互影响,互相渗透。传播学像其他的社会科学一样,并不会教你一项具体的技艺,只是为你打开一扇窗,提供不同的视野和思路,让你看得更高、更深、更远、更接近真相。传播学给予你的高度会让你受益无穷。如果你当记者,你不会沦为“新闻民工”,或是新闻流水线上的一颗螺丝钉。因为,洞悉了受众心理的奥秘,创造出流行的文化产品就轻而易举了。(推荐高校:复旦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

就业

就所学内容来说,传播学比新闻学更侧重于理论,对社会学以及社科理论的涉猎更广,新闻学侧重于实践,有新闻单位的实习经历很重要。因此,一般来说,新闻单位、文化单位、报社等相关单位,会倾向于要新闻学的学生。大的公关公司、广告公司、大型企业,会倾向于招聘传播学专业的学生去从事文化经济活动策划、计算机网络课件开发制作等相关工作。

此外,传播学专业的学生还可以从事各种专职社会性传播活动的工作,比如各种文字和新传播技术信息作品的创作工作,进入新闻与出版机构、网络媒体、政府部门、学校、企事业单位,从事数字媒介内容的表达、创意、管理和营销工作,或者在教育与研究机构从事有关新闻传播的学术研究及教学工作。

网络与新媒体VS数字出版

相似指数:

伴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发展,新闻传播报道又多了一个新的媒介――互联网。而数字出版的快速发展,涌现出了各种数字出版物和数字阅读载体,使得人们的阅读模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新闻传播学也在传统的专业设置上进行了拓展,以顺应信息化、数字化的社会发展趋势。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和数字出版专业正是在这样的趋势之下产生的,二者都是新闻传播学体系内新增的特设专业,都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和流媒体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专业。那么这两个专业到底学些什么?主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又有何区别呢?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和数字出版专业虽然都是信息化时代产生的特设专业,但是两者的区别还是很明显的。前者主要是培养具有计算机应用、网页设计与制作、电视电声制作技术以及电子设备维护等方面的创新型传媒人才;后者则更加侧重于培养出版发行、内容编辑等相关方面的数字出版人才。但是不管是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还是数字出版专业,就现在的发展形势看,国家现有的政策是非常支持的,为其就业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后盾,行业前景相当可观。

新媒体是指在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触摸媒体等。从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名称设置可以看出,这是一门实践性、专业性非常强的专业。该专业课程主要分为四大块:英语能力、网络新媒体的专业技能、新闻报道的业务基础和社会人文科学知识。其中,前两者是培养的重点。该专业正是以网络新媒体为媒介的新闻传播,对于网络新媒体的技术掌握也是必需的,所以该专业会很注重培养学生具备多媒体新闻制作、数据库与媒体信息处理、电视电声系统音视频技术、专业网页制作以及管理和维护现代电子设备的能力。(推荐高校:中国传媒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河南工业大学等)

从就业方向上看,由于未来各行各业都会涉及网络与新媒体,所以学生的就业面很宽泛:

(1)在门户网站、搜索网站、新闻网站、数据库服务、数字出版、电子商务、数字内容服务、网络公司等互联网信息服务及新媒体单位从事产品开发、信息编辑、项目策划、服务推广、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实务和研究工作。

(2)在政府部门、大中型企事业单位从事媒体计划、网站开发设计、信息服务与管理、信息监测与风险管理、对外宣传效果分析及应用等方面的实务、管理和研究工作。

(3)在数字通信、固网通信、移动通信、多媒体通信等信息服务企业从事产品和服务的规划和开发、项目策划、推广和运营、监测管理等方面工作。

(4)在传媒效果调查与分析、互联网管理、数据发掘与分析、网站分析与诊断服务、数字媒体分析咨询等领域从事实务和研究工作。

数字出版是指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内容编辑加工,并通过网络传播数字内容产品的一种新型出版方式。数字出版专业就是培养既能宏观把握数字出版发展节奏,又了解数字出版发展趋势;既懂出版专业知识,又懂数字出版技术;既能有效进行数字产品与项目策划,又具有产品设计包装与营销综合能力的综合性、高端数字出版复合型人才。该专业要求学生具备宽广的知识面和文理兼备的知识结构:要学习出版方面的知识,但却不是专门为编辑或者印刷而生;它要学习计算机技术,但却不是依靠这些技术来开发软件、写程序。该专业要做的是用出版学的眼光找出数字出版业的突破点,然后应用所学的计算机技术考察数字化技术开发的可行性,最后交付给专业IT人,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武汉大学创办了该领域国内最早的本科专业,文理兼收,隶属于信息管理学院,在出版产业界和教育界享有盛誉,被誉为中国出版业的“黄埔军校”。

上一篇:报业广告论文范文 下一篇:商业地产营销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