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产品的经济特性范文

时间:2023-11-13 17:36:16

数字产品的经济特性

数字产品的经济特性篇1

[关健词]数字商品 互联网经济 电子商务模式 信息服务

一、引言

随着internet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经济也日益繁荣起来。互联网经济(也通称数字经济)的主要特点是其向无形化的转换,非物质化内容的数字商品的创造与操作成为经济价值的一项主要来源。数字商品的产生和发展影响涉及各种不同领域的许多活动,它深刻地改变了经济关系及其相互作用,改变了开展交易的方式,然而,以数字商品为代表的无形经济并不限于互联网。广播电视的日益普及,可以预测在不久的将来将会使媒体一体化的程度进一步提高,数字商品也会随之越来越普及。

二、数字商品概述

通过电子途径交易的数字商品是指在internet上或通过其它在线方式交易的数据、信息与知识。包括各种在线报刊、杂志、音乐、教育、可检索数据库、咨询及专门知识与意见。数字商品不受特质障碍限制,也不限于诸如“耐用”、“笨重”、“独特”、“稀缺”等传统经济特征。相反地,无形商品可同时“既经久耐用又易于破损,既笨重又可无限分割,既独特又普遍,既稀缺又充裕”。纯粹无形商品的贸易与传统电子商务截然不同,因为传统电子商务主要限于有形商品或有形商品与无形商品的混合物质的交易,或者是为此种交易进行准备,交易数字商品需要新的交易模式和程序。www.133229.Com传统的观点认为,信息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减少不确定性。然而,在互联网经济中,信息及其内容则既是生产资本同时又是商品。

三、数字商品的属性

概括地讲,数字商品具有五个基本属性:

1.无形性。数字商品是一种无形商品。尽管现实中的许多产品都包含有形因素,又包含无形因素(即包含专有技术或品牌认同等无形因素)。

但数字商品作为一种虚拟商品,不包含任何有形成分。

2.非损耗性。同一数字商品可由同一消费者或者不同消费者反复使用。某一个人的消费并不会减少别人的消费量。

3.擅变性。数字商品易于修改,从会导致巨大的产品变异与定做数量。

4.可再生性。快速低廉的再生能力会引起规模经济与版权保护问题。

5.时效性。数字商品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也就是时间从属性,(如股市信息,气象信息等),而不具有时间独立性(如字典信息),也不具有任何居间性质,如驾驶员的行车地图、旅馆信息与电话号码。时效性的标准对按照一贯贸易模式交易的同类包装的数字商品的鉴别非常重要。

由于上述特性的缘故,数字商品的排他性难于长久保持,分享是同时的或相继的,并能影响到产权的配置。尽管实物商品的销售商要失去其所有权,数字商品的销售商则能继续持有。

四、数字商品的定价问题

传统的定价与交易机制只适用于数字商品经济价值的获取。产品的价格一般包括三个因素:生产成本、协作成本和利润。协作成本包括全部信息的交易成本。信息处理对于协调那些执行主要工序过程的机器与人力的工作十分必要。现在日益明朗化的是,随着变量——生产成本趋向于零,以及由于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应用而极大缩小的交易成本与当前贸易模式中日益减少的利润,在决定数字商品的价格时,必须引进新的概念。生产成本不能作为定价指南,因为投入和产出之间没有多大联系。规模消费不需要规模生产。规模经济是由消费决定的,而不是生产决定的。数字商品的生产制作中的规模经济是有限的,但是其经销中的规模经济却相当显著。

传统上,内容的定价一直以给付媒介为基础——主要以方便程度来衡量,而不是以实际质量为基础,例如,书的价值主要取决于印刷质量与页数,但是好书与坏书的价格却常相差无几。数字商品的电子交易意味着非联系性,即内容的定价可以脱离媒介,允许在内容估价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偏差。这种非联系性也会引起一些问题,如管理变得更加复杂。

消费者的支付愿望通常受其他消费者的消费或者不消费影响。与此相应,考虑到复制/分享与相关外在化的容易程度,对评估数字商品的价值不是一种适当的方法。另外,对消费者来说,在不了解内容的情况下,要确定购买某一种数字商品是否值得是很困难的。

再者,当数字商品的价值属高度时间密集型时,数字商品的定价问题常常引发估价的内在不稳定性这个根本问题。

数字商品定价方案的范围越来越广,越来越复杂。互联网为销售、共享与放弃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可能性。而且,既可以按照“数字商品的实际利用”向消费者收取费用,也可以按照固定方式收费。

五、数字商品的电子商务模式

数字商品的电子商务模式主要有四种:网上订阅模式、付费浏览模式、广告支持模式和网上赠与模式。

1.网上订阅模式(subscription-based sales)。网上订阅模式指的是企业通过网页向消费者提供网上直接订阅、直接信息浏览的电子商务模式。网上订阅模式主要被商业在线机构用来销售报刊杂志、有线电视节目等,主要包括:

在线服务(online services)指在线经营通过每月向消费者收取固定费用,提供各种形式的在线信息服务。

在线出版(online publications)在线出版指的是出版商通过互联网络,向消费者提供除传统出版物之外的电子刊物。

在线娱乐(online entertainment)在线娱乐是软体产品和服务在线销售中引人注目的一个领域。

2.付费浏览模式(the pay-pet-view model)。付费浏览模式指的是企业通过网页安排向消费者提供计次收费网上信息浏览和信息下载的电子商务模式。

3.广告支持模式(advertising-supported model) 。广告支持模式是指在线服务商免费向消费者或用户提供信息在线服务,而营业活动全部用广告收入支持。这是目前最成功的电子商务模式之一。

4.网上赠与模式。网上赠与模式是一种非传统的商业运作模式,它指的是企业借助于国际互联网全球广泛性的优势,向互联网上的用户赠送软件产品,扩大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六、结论

在电子商务领域内存在许多根本不同的商品,有实物型的产品,也有数字型的产品,它们有着各自的特点并通过不同的贸易模式交易本文对数字商品的定义、特性、定价及交易模式做了初步探讨,以便使数字商品成为贸易领域的后起之秀而引起人们的重视。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会带来新的贸易机会。随着网上信息、内容和知识数量的迅猛增长,如果没有效挖掘利用这些未开发的资源,则是一种巨大的经济浪费。

参考文献:

[1]王忠诚.电子商务概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2]stuart barnes, brian hunt.赵科杰,陈龙译.电子商务与虚拟商业[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3]万菁菁.好看、好听、更好买——虚拟产品体验实现研究[j].电子商务2008,(1):36-39.

[4]张文杰.电子商务下的物流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数字产品的经济特性篇2

关键词:数字经济;中小企业;信用风险

一、数字经济与信用风险的关系

(一)数字经济的内涵与特征

1.数字经济的内涵

“数字经济”这一术语最早是在1996年DonTapscott撰写的《数字经济:智力互联时代的希望与风险》中出现的;是在1998年美国商务部发布了《新兴的数字经济》报告将“数字经济”的提法正式成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成熟及经济社会数字化程度不断提升,“数字经济”的内涵和范畴进一步扩大,2016年G20杭州峰会发布的《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给出了一个权威的定义,指出:“数字经济是指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这是G20对数字经济的界定,得到了各方广泛认同。数字经济时代,运算速度快,存储量大,也会创造出一个全新的虚拟空间,也会因人类过度依赖技术的发展而给自身安全造成极大的风险。这是数字经济相比传统的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的真正内涵体现。

2.数字经济的基本特征

不同经济术语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相对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当下迅速发展的“数字经济”,体现出主要特征如下。第一,快速迅捷性。数字经济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互联网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互联网的发展推进,无线网络、云计算、云储存等信息基础设施的普及和推广,使得整个世界紧密联系起来,各种经济活动信息可以快速地呈现于线上,缩短了距离,节约了时间,加快了速度。第二,强力渗透性。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生产要素。数字经济依赖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数字经济”OFLiaoningEconomyVocationalandTechnicalCollege有着极高的渗透性,使得信息服务业迅速地向农业、工业扩张,出现了三大产业之间界限模糊、相互融合的趋势。第三,生产消费直接性。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经营者与消费者在经营循环链条上的位点不同,具有不同层次构造。而网络的发展,使得处于网络端点的生产者与消费者可直接联系,从而降低了传统的中间商层次存在的必要性,节省了时间,显著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第四,经济可持续性。数字经济离不开网络的发展,通过网络,供需双方能方便合理分析市场,发现什么方面短缺,什么方面过剩,什么方面影响生态环境,选择必要的经营方向,合理消耗有形资源,降低加工成本,降低环境污染与生态恶化的整治成本,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信用风险的内涵与特征

1.信用风险的内涵

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是指借款人、证券发行人或交易对方因种种原因,不愿或无力履行合同条件而构成违约,致使银行、投资者或交易对方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此概念反映的信用人(受信者)比较广泛,不局限于金融机构借贷中形成的信用人,符合了本文涉及的中小企业的概念范围。企业发展中面临许多风险,其中不可忽略的一个风险就是信用风险,如企业可能因经营管理不善而亏损、因市场变化出现产品滞销、因资金周转不灵不能按期还本付息等种种原因,导致到期不能偿还债务。信用风险的发生严重一点可能直接会断送企业的发展,是企业发展中不可以忽视的风险。信用风险,对于大企业和中小企业都存在,是他们的共性。但是由于中小企业存在灵活性、随意性、目标不准确性、规模小无力性、道德偏差性等原因,会加大信用风险。在如今“数字经济”时代,加大信用风险的这些原因还会存在,信用风险亦然潜在。

2.信用风险的基本特征

企业在经营中会遇到很多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及其他风险。信用风险是最重要的一种风险,是企业在融资过程中投资者首要参考的目标,也是企业交易资金顺畅流转的重要保证。企业信用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客观存在性。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由于人的思维与行为的不确定性,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必然导致违约即信用风险的存在,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可能消除。二是实体间的传染性。经济的发展在实体之间具有链条性。实体一方出现信用问题,很可能会导致下一个或几个实体的经营困难或破产,从而导致信用链条的中断和整个信用秩序的紊乱。三是管理者与信用风险具有相关性。中小企业主要的一个特点是由投资者即所有者自主决策与管理,企业所有者的话语权在日常经营和重大决策中占最重要的地位。这是自主灵活的一面。不利的一面,这种管理方式缺乏必要的制约和规范机制,企业管理者个人的信用观念和信用行为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信用,企业的信用风险与管理者个人素质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四是信用风险具有可控性。有经营就必然蕴涵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是不可能消除的,但并不意味信用风险不可控制,该风险可以通过控制降到最低。信用风险是可以控制的,企业应该去探索研究风险的可控性,为企业后续长久发展规避风险。

(三)数字经济与信用风险的关系

“数字经济”是一个时代、是一个平台,是一个舞台。这个舞台上,演绎万象。数字经济本身与信用风险不是因果关系,信用风险在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就已经存在。而数字经济作为一个经济时代,在发展中,信用风险依然存在,只是会变因演绎,演绎的手段可能不同、演绎的多少不同而已,就需要法律手段要更新了。

二、数字经济背景下基于中小企业特征分析

信用风险经济发展中,各类企业并存。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大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石,有着不同于大企业的特征,潜伏着一定的信用风险。特征之一,资产规模小,资金薄弱。这是中小企业的本质特征,是企业类型划分作为中小企业应具备的根本标准。“资产规模小,资金薄弱”特征,是中小企业不利的一面,意味着生产经营规模不大,经济业务品种少,经济能力不强,抗风险能力差,存在潜在的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尽管处于数字经济时代,数字经济依赖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迅速发展,具有强力渗透性,会助推经济,一定程度上会降低信用风险。但是作为信用风险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可能消除。特征之二,员工人数较少,组织结构简单。这个特征,从有利的一面看,便于人力资源管理,对员工进行有效的激励,具有决策与执行的快速性,及时抢占经济的有利点。有利有弊,决策与执行的快速性,意味着实现的是少数人的意志,意味着考虑得不周全,意味着潜藏着信用风险。人是企业发展的根本生产力,优秀的规模队伍才是维护最佳信用的基础与动力。数字经济的发展,固然能提高员工的生产力,但只要有人在,就有信用风险,人员越少,信用风险越大。特征之三,经营决策灵活,市场反应灵敏。中小企业资产规模小,人员少,自然具备着在经营决策上有更大的弹性和灵活性,能较快地调整经营方向、调整产品结构,收效较快,数字经济的发展也会助推决策灵活性与市场反应灵敏性。从另一角度看,中小企业的决策亦然依赖于少数决策者的判断能力,存在着决策失误的风险,也就自然存在着信用风险。特征之四,更多关注细微市场,专营某细小方面。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小,人、财、物等资源相对有限,无法与大企业竞争。因而,其往往会关注于那些被大企业所忽略的细微产品市场,专营于某一细小方面。这个细微方面,在数字经济时代下会更容易分析发现。不利的一面是细微产品经营取向的选择仍然取决于人的意志,细小方面的市场仍然具有竞争性,细小方面选择的决策依然存在取向失误的风险,存在着信用风险。特征之五,科技创新较快,生产取向小型化、分散化。科技创新,是指工业企业用于科技创新和技术开发方面的具体活动。现代科技在工业技术装备和产品发展上有两大发展方向,一是向着大型化、集中化发展,二是向着小型化、分散化发展。产品生产小型化、分散化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不利的一面,科技创新伴随着一系列原因形成的信用风险,系列原因包括人才问题、技术应用问题、资金问题、市场问题等等,都会导致信用风险的潜在性。

三、中小企业经营过程中潜在的信用风险应对的措施

数字产品的经济特性篇3

[关键词]数字产品;电子商务;课税;税制改革

1

1 电子商务课税研究的现状

目前,对数字产品电子商务进行课税的研究,绝大多数研究者(包括官方观点)都是主张不开征新税,而沿用现在的税制。在这一共识的基础上,对如何适用现行税制,即征收哪种税,则产生了严重的分歧。比如,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网上提供的数字产品(如计算机软件),究竟是有形货物、劳务服务,还是特许权转让?有形货物适用增值税,劳务服务、特许权转让则适用于营业税。

已有的观点及理由如下:

1.1 认为是销售货物,应征增值税

此类研究者认为,通过网络直接发送或下载的数字产品(如电子书刊、音乐和影像等),在流转税属性上与其有形的形式,在功能用途上基本相同,在税收上应该与其有形的形式同样对待,视同货物销售,征收增值税。

1.2 认为是网络服务或授权行为,应征营业税

认为在线交易中,卖方提供的并非是有形的货物,而是无形的数字产品,或者是转让、许可使用数据资料著作权的行为,应该像无形劳务或特许权转让一样对待,征收营业税。

1.3 认为应该区别对待

持此种观点者认为,数字产品的性质介于有形货物和服务之间,应分类区别对待。其中像计算机软件、电子书籍等,尽管是通过网络传输,也应认定为有形货物销售。至于音乐、影像和动画之类的数字产品,依据消费者是否能通过网络合法下载并可永久性储存于储存装置内,可区分为购买有形商品或服务。近几年来,此类研究基本上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研究结论与以上观点大同小异,分歧和争论一直持续着。

2 现有研究的评价

现有的对电子商务课税问题的研究,始终没有摆脱传统思维的束缚,在研究的视角、研究的方法以及研究的思路等方面,均存在着严重的缺陷。

2.1 研究视角的时代错位

现有研究中的分歧,主要源于对数字产品认识上的模糊,即并未认清数字产品的时代属性,数字产品是知识时代的产物,已经不属于工业时代。当研究者试图用工业时代的税制,去对知识时代的数字产品征税时,发生了时代错位。

2.2 研究方法的形而上学

所谓形而上学,就是指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去看待事物,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孤立的,永远不变的;如果说有变化,只是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这种增减或变更的原因不在于事物内部而在于事物外部。现有研究者没有摆脱传统的思维方式,把数字产品只看成是工业时代产品在形式上的变化,而没有看到其性质的改变,最终得出错误的结论。

2.3 研究思路的舍本求末

现有的研究思路是对现行税制进行微调,以适应数字产品这一新生事物,着眼于怎样适用现行税制。结果陷入“数字产品属于哪种课税对象、征什么税”的细枝末节的问题中去,既浪费了时间精力又难以形成一致意见。而没有关注数字产品属性的根本变化,以及由此产生的“应不应该适用现行税制”的根本问题。

3 数字产品的特征

数字产品是指用数字格式(即编码成一段二进制的字节)进行表示,并可通过计算机网络传输的产品或服务,包括计算机软件、电子期刊、各种网上音频视频产品、股票指数、电子邮件、定制服务和数据库等。数字产品作为信息产品,与工业产品有本质区别,具有显著的物理学和经济学特征。

3.1 数字产品的物理特征

(1)非物质性。数字产品不同于工业经济中的物质产品,它也许只是一个方法、技术,或者是一个创意、理念,属于信息产品。其存在不具有一定的形态(如固态、液态等),不占有一定的空间,属于无形产品。

(2)可复制性。数字产品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它们可以很容易地以低成本进行复制,即可以无限次地复制而不影响效用。而工业产品的复制,只能是再造一个“同样”的产品。

(3)可修改性。数字产品由载体的物理性质决定,其内容存在可变性。从数字产品的生产,一直到其消费的全过程中,它们随时可能被修改。在生产时、网络的传输途中、到达用户手中后以及生产商对它们进行升级,都可能造成数字产品的改变。

(4)非磨损性。数字产品一旦创制出来,就能永久存在,是名副其实的“耐用品”。不像传统的有形工业产品,会随着使用时间和频率增加慢慢磨损,直至被消耗掉。

(5)传播的快捷性。该特征是虚拟的数字产品所特有的。人们通过网络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把数字产品传送至世界任何地方,如发送电子邮件。而工业产品只能借助各种交通运输工具进行传送,但再快的交通工具也无法与数字产品传播速度相比拟。

3.2 数字产品的经济特征

(1)生产方面。数字产品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制造过程和销售过程,研发后可以大量低成本复制,零库存,成本的虚化,收益的长期性,遵循边际收益递增规律,采用与工业品完全不同的定价方法。

(2)流通方面。数字产品的销售和货款的结算可以在线完成,贸易无形化,可以广泛地、快速地传送。传统的中间流通环节消失,生产消费直接接触,国际交流极为便捷,国际服务贸易持续增长。

(3)分配方面。数字产品在分配上采用更有效的技术,以一种产品或服务代替已过时的产品或服务,或通过其他方式改变获取数字产品的途径,都会导致数字产品分配与利用状况的改变。

(4)消费方面。数字产品属于经验产品、外部性商品。因其可复制性和共享性,又具有公共物品性质,在消费上有非排他性。

4 基于数字产品的课税对策

在认清数字产品的物理和经济特征之后,就要纠正电子商务课税的传统研究视角、方法和思路,立足时代高度进行创新,抛开时代错位下的关于税种适用的无谓纷争,创建知识时代的电子商务新税制。

对电子商务课税实行的具体对策是:本着“简税制、宽税基、低税负、易征管”的思路,设置一个新税种,实行单一比例税率,以在线电子商务交易额为计税依据,以购买方为纳税人,以资金支付环节为纳税环节,以购买地为纳税地点。

在税收征管上,由现行控制信息流变为控制资金流。因为在数字产品的电子商务交易中,物流消失了,而资金流的控制节点少于信息流,实践可操作性更强。为此,要在买方通过金融机构或第三方支付进行电子商务交易付款环节,植入计算机程序,自动扣缴税款入库。这种自动扣缴模式,忽略对交易内容信息的监控,免除普通税务人员的人工干预,可极大地简化征管工作,且基本不损害交易者的隐私权。总之,通过在资金支付环节自动扣税,可以形成一个税制简单、征管效率高、征收成本低、完全自动化的新型电子商务课税模式。

参考文献:

[1]陈雪.数字产品研究综述[j].天中学刊,2007(4).

[2]翟姗姗.数字产品的定价策略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8(2).

数字产品的经济特性篇4

关键词:数字艺术传播;德性;本体论

数字艺术正以逐渐增强的手段出现,并且它要求人们应该培养新型图像或者是文化的判断力及美学的相应标准,同时,要求人们消除那些迷信地、根深蒂固地进步观,以及艺术创新一定会传承艺术经典的局限性思维开始,重新考虑数字艺术的表现特征,及其对人类文化价值和社会历史带来的相关影响。

1 数字艺术传播的德性建设机制

在整个艺术系统中艺术传播占据一定的地位和相应的作用,它在艺术生产转变为艺术消费这一循环互动的过程中担负着中介的角色。艺术产品为艺术进行传播的关键要素,其是艺术产物中凝聚着艺术社会及经济价值的产物。艺术产品在投入当下这一经济市场时,就转变为相应的文化商品,且其自身具有使用价值及价值两重商品属性。艺术产物的价值在相应的传播中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而形成价格,经过交换来实现其价值。基于分工方式的不同,艺术行业同其他产业一样,为了可以继续扩大再生产就应该将相应的产品销售出去,从而换回相应的资金,以便购买所需的相关生活原料及艺术原料,最终实现艺术的社会价值及经济价值。若艺术产品销售不出去,那么艺术家肯定会面临一定的生存危机。绘画家凡高便是个活灵活现的例子。

基于这种现象的出现,我们可以得出数字艺术传播的德性结构及生成起点是通过相应的艺术传播或者是营销方式以最大程度来实现艺术的社会及经济价值,从而为艺术的再生产及扩大创造相应的条件,并最大限度地让消费者对于艺术的审美需求得到相应的满足,也就是说一个有价值的、理性的艺术传播应该有下面这两个基本条件:第一,实现艺术产品的扩大再生产;第二,让消费者对于艺术的审美需求得到相应的满足。

依据我国目前的基本国情来看,数字艺术传播的机构及组织以艺术消费者的基本需求为导向,在以往的原子艺术传播过程中受到一定压制的经济效益已经高调登场。从而这种数字艺术传播的德性就较彻底地将原子艺术以往的那种轻经济效益重社会效益的传播德性消除。

2 数字艺术传播的德性本身的相应特征

2.1 数字艺术传播德性中的低成本性特征

从整体上来看,艺术的传播需依赖于相应的艺术媒介。所谓的艺术媒介是指相应的传媒介质,伴随大众传播的到来,其中的艺术传播机构以一种社会分工的形式从艺术生产过程中逐渐分离出来,并很快地变成艺术进行传播时的通道,为艺术产品进行广泛传播的相关传媒媒介。如,影视艺术作品中出现的色调、画面、声音等,绘画作品中出现的光影、色彩、线条等,音乐作品中出现的节奏、旋律、乐音等,及文学作品中的出现的语法及文字等。其中,相关的质料媒介一般是指承载、显现艺术符号的相应的物质性材料。

在以往的原子艺术系统中,一般情况下传媒介质是对实体文本媒介进行相应的传播,也就是说传播是依附于物质性材料上(质料媒介上)的一种形式媒介。这种文本媒介一般具有体积、重量的等相应的物理实体。如,要对一部文学作品进行传播时,就需出版社或者是杂志社或者是报社等相关的印刷传播机构对其进行相应的印刷,之后出厂运输,最终通过报摊、书店等一些设施性的传播机构将其出售流通,这一过程下来所消耗的成本较大,不及现在的数字艺术传播。

2.2 数字艺术传播德性中的自由准入性特征

从本质上说数字艺术为人本主义的艺术。对于普通的网民来说,它在文化素养、技术及成本等各方面进行参与的门槛都比较低。在这一过程中,一般网民的话语权受到历史性的张扬和尊重,这不仅表明普通大众可成为艺术产品的主体,而且还表明数字艺术传播不是单纯地依赖于原子艺术传播的相应机构及组织等方面的局限。想传播自己创作的数字艺术作品,不管这种数字艺术是照片、文章,还是自己录的小视频、动画短片等,均可以选择一个自己比价喜欢的贴吧、网站或者论坛等对其进行相应的传播。在对其进行传播的过程中所依靠的贴吧、网站或者是论坛等传播平台对于数字艺术作品是以一种零门槛形式的准入点让其自由进入,也就是说不需要自己一定是有艺术修养的艺术家,也不需做出质量为艺术作品中的上乘。

2.3 数字艺术传播德性中的传播主体身份多元性特征

艺术消费、艺术传播及艺术生产为艺术作品运营中互相独立的环节。且这三个环节之间的关系犹如物理学中电路串联的线性关系。基于这种现象的出现,若艺术传播这一环节受到相应的阻碍,就会中断整个串联的电路。在新型的数字艺术体制基础上,数字媒介用较强的、发达的科技作为其依托,有效的把消费、传播、生产相互凝聚为高速运转的过程,这三个环节的界限在艺术产业链上变得比较模糊,并且相互交叉重合。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表现在传播主体身份及地位发生的重大变化,同时传播主体的身份出现多元化现象,并且在艺术进行传播互动过程中有效的实现艺术传播主体身份多元化的相互置换。艺术传播主体多元化特性使艺术传播渠道相应的出现多元化。原子艺术系统内以艺术分工形式而出现的专业化艺术传播机构,如,网易、搜狐、淘宝、优酷等。但在以市场为主体的竞争中它以独特的竞争形式出现,常常用契合广泛人们的需求对艺术传播的内容也就是艺术产品进行相应的改造、加工、筛选等,如,百度及优酷视频等传播电视剧的网站,它们比较热衷于购买当下热播电视剧的版权之后对其进行网络传播等。

3 结束语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的物质方面及精神方面均有相应程度的提高,进而人们对于艺术的要求也就相应的出现一定程度上的转变。好的艺术在传播流通技艺本身就存在一定的消费传播取向。这也就是说人们对于艺术消费德性的高或者是低,均会同样的反作用于艺术传播的相关德性上。基于艺术同数字艺术之间的关系从哲学角度出发,可以描述为普遍性同特殊性之间的关系,因此,上述关于艺术传播的普遍性就会成为保障数字艺术传播的德性基础,应该更好的调整它们之间的关系,以便促进艺术健康、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梁媛媛,马立新.数字艺术传播德性本体论[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3,29(01):126133.

[2]邱秉常.数字艺术传播的表现特征[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1(04):105109.

[3]徐立萍.数字艺术的快速发展及人才教育培养的反思与探讨[J].科教文汇,2012,15(09):5960.

数字产品的经济特性篇5

[关键词]数字经济;数字鸿沟;消费结构;可支配收入

一、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现状分析

(一)居民消费规模持续上升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居民收入的提升,居民消费规模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对经济增长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从规模上来看,居民消费绝对值持续上升。自2012年以来,占GDP的比例超过40%以上,对实体经济的拉动作用持续增强,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2021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5128元,同比增长8.1%。在全年1143670亿元的GDP收入中,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65.4%,拉动GDP增长达5.3%,成为传统“三驾马车”中对实体经济增长贡献最主要的驱动力。

(二)数字经济消费成为消费新趋势

2021年,我国消费领域最大的变化当属“数字化浪潮下的消费结构优化”趋势。新冠疫情的常态化也加速了我国消费端的数字化。消费者从消费升级到消费分级,消费需求向细分化方向发展。在数字经济背景下的消费结构优化,是我国消费领域最为显著的变革。在数字技术和数字产品的广泛应用的背景下,数字网上消费的规模在持续攀升。2021年,全国实现网上零售额130884亿元,占到了全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三分之一。随着物流配送、在线金融、协同平台等配套设施的完善,数字经济在重构商业生态,促进线上线下融合的新零售产业形态。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云端存储等数字技术以及数字化的物流配送体系,直播电商、共享经济等新模式新业态需求激增,形成了全新的商业格局,不断涌现出注重消费者体验和跨界消费场景于一体的新零售业态。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完善,消费的重心逐渐转至线上,而数字经济则成为了消费的重要驱动力。

二、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存在的问题

(一)消费两极化趋势明显,数字消费鸿沟加大消费差距

从我国历年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情况来看,占到消费支出中最大的两个部分是“食品烟酒”和“居住”,合计占到了消费支出的60%左右。而教育、医疗、生活服务等消费升级的品种合计仅为20%。在社会发展不断完善和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以文娱、旅游等为代表的服务消费增长相对缓慢。可以说,刚性的消费需求制约了我国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同时也传导至实体经济,导致相关产业缺乏消费提振。疫情对传统实体消费造成了冲击,加速了数字消费时代的到来。以文娱消费为例,网络游戏、网络文学、直播经济、视频连线等推动线下文娱活动加速向线上转型。同时,在线上消费方面,其绝对数也在逐年上升。2020年和2021年平网上零售额增长15%。在数字消费飞速发展的同时,也要注意到数字经济下的消费升级所带来的问题:如数据隐私、数据保护以及数字消费普及问题。在老龄数字鸿沟方面,无论是网购还是外卖,其受众者主要是年轻人,老年人则成为了“数字弱势群体”。在数字技能使用方面,老年人使用搜索引擎的比例仅为4.4%,使用微信的比例仅为24.2%,造成消费方面的不平等。

(二)可支配收入相对不足,影响消费规模扩大

在我国疫情逐渐控制好转后,期待中的“消费叠加冲击”却没有到来。其中虽然有零星疫情突然集中爆发的原因,但更主要的是国民收入增速放缓,居民可支配收入无法与消费升级相匹配。2021《中国家庭金融报告》显示,“我国有近一半(49.78%)的家庭零储蓄”。人民银行数据显示,2018年后,我国家庭存款余额增速也一直在10%左右,处于改革开放以来的低谷水平。两者相互印证,反映出了我国居民家庭财富的缩水。另外,家庭债务比率的高企也降低了消费。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我国居民杠杆率从21世纪初的10%上升至2020年的58.7%,增速在全球首屈一指。其中,个人按揭贷款成为家庭债务的重要推手,居民的住房债务压力对消费增长带来“挤出效应”。

三、我国居民消费结构优化对策

(一)从功能型消费向数字型消费过渡,利用数字经济引领消费结构升级

在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下,平台经营者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借助数字化技术来重构零售。帮助零售企业全面在线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继而帮助零售企业更加全面、直接的连接消费者和提升服务水平,最终使消费者获得更好的消费体验。同时,要加速数字化技术在实际应用场景的落地,提高效率,促进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

(二)消除数字消费鸿沟,优化消费环境

提振消费、促进消费、畅通消费需要推广到我国各阶层和各年龄段的消费群体中。当前,我国在进入数字社会的同时,还逐步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老年抚养比的比例超过20%,老年人成为数字消费中的“弱势群体”。在消费数字化、智能化,以及各种新消费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的情况下,“适老化”是数字消费所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提高服务“银发经济”的效率,进一步提供实时快捷、互联智能、信息共享的养老服务。在优化消费环境方面,政府要助力商家降本增效,企业要坚持贴近消费者的经营策略,优化供应链,完善增值服务,避免多渠道管理带来的成本增大和客户沉淀问题,进行全渠道的一体化经营和数字化经营。总的来说,为了消除数字鸿沟和优化消费环境,企业在供给方面所要做的主要是“缩短距离”,增进商家与消费者的互动性;“扩大连接”,进行线上线下,城市乡村消费的有机融合,增强消费活力;“精准有效”,助力企业了解消费者的真实想法,进行个性营销和精准营销,满足消费者更高水平的需求。

(三)提高权益类资产配置,增加居民财产收入

1.居民财富从房产向金融资产“搬家”宏观经济转型升级的背景下,要对我国居民家庭财富进行大力优化和引导。要加强家庭资产多元化的配置,构成金融资产与其他资产相协调的家庭资产配置结构,增强居民家庭资产的抗风险能力和流动性。鼓励家庭资产在房产外多元化配置,促进家庭资产结构优化,鼓励家庭资产配置的重心从房产向金融资产转移,引导家庭投资者更加合理均衡地配置资产。长期投资者是资本市场长期稳定发展的关键因素,从美国的金融市场发展经验来看,正是由于共同基金、保险基金等专业机构投资者与家庭投资的深度结合,才有了美国股市的长期繁荣。而这又促成了美国居民家庭资产增值与上市公司获得融资、进行优化升级的双赢局面。因此,从我国产业转型和经济持续发展的长远观点来看,积极引导家庭资产的金融化配置,是增强资本市场财富管理能力的一个重要任务。2.实施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增加可支配收入要采取措施切实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提升消费潜力。可以考虑制定实施全民收入倍增计划,壮大中等收入群体。“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始于日本,在实施期间实际工资平均增长超过90%,也拉动了消费和实体经济的相互促进、协同发展。以国民收入倍增而不是以经济总量为目标,经济发展的持续性得到了保证,而且也是以人为本的施政理念,凝聚了民族自豪感。当前,我国收入倍增计划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通过实施这一计划,健全工资的合理增长机制,鼓励企业通过提质增效拓展工资增长空间,实施社会工资的联动增长机制。这样可以充实社会资本,优化产业结构,形成一个强大而稳定的中产阶层,确保社会安定。在具体实施中,要注意通过完善制度安排,兜牢民生底线,关注帮扶弱势群体,积极发展公益慈善事业,推动共同富裕。通过调整收入分配持续推动基尼系数下降,缩小收入差距,形成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和提振内需的基础。3.通过改革公积金制度,释放消费潜力自20世纪90年代我国从新加坡引入公积金制度以来,公积金在30多年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较为有限。特别是在当前保障性住房供给相对萎缩的情况下,公积金制度也逐渐暴露出利益分化、缺失公平、收益下降等问题。具体来看,公积金在不同部门、行业及缴存主体中产生难以调和的利益分化,拉大了收入差距。在当前疫情和外部负效应的共同冲击下,公积金制度也逐渐成为“鸡肋”,造成了社会资源的错配和浪费。因此,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改革公积金制度。可以将公积金转变为年金,保证收益;公积金贷款可以按照LPR利率执行为优惠贷款,降低家庭按揭还款压力;对于当前6%的缴存公积金要逐步计入可支配工资收入,提高资金使用的灵活性;在公积金使用方面,还可以借鉴美国401K制度,加大对于权益类资产的配置力度,提高公积金的收益率;简化便利提取公积金的方案,在房贷房租之外,可以考虑将子女入学、老人养老、充电学习、旅游文化等方面加入提取公积金的情况,提高公积金的使用灵活度,促进消费增长。另外,通过发放消费券也可以提高消费热情,进而对实体经济产生乘数效应。从提振居民消费需求和促进居民消费升级的角度来看,扩大产品供给和优化供给结构才能增加有效需求。一方面,供给创造需求;另一方面,需求也引导供给。通过消费券的发放,特别是限定消费时限,可以实现消费的高水平发展。在消费券的发放过程中,也要积极利用微信、支付宝等数字支付手段,提升整个社会的数字应用和治理能力,实现数字化的升级改造和线上线下的连接。4.加快居民养老财富储备,解决消费后顾之忧为推动我国养老困境的解决,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在完善政策顶层设计方面,政府及社保机构要进一步加快居民养老财富储备。要借助数字技术,建立“多层次、多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信息化数字平台,增强养老保险产品的普惠性和便捷性。完善相关养老数据,为养老财富规划提供数字支撑,提高政策的目的性和时效性。国家及各行业协会要注重养老金融教育的权威性和覆盖度,建立行业标准,搭建养老金融职业教育平台。金融机构要建立专业化的养老金融团队,提供针对性和可信赖的养老财富规划服务;在养老金融产品供给方面,要积极进行产品创新,助力民众选择专业养老金融机构。依托数字技术,做到养老服务的规范化、系统化、多元化和个性化。

四、结论

在当前我国经济提质增效和“双循环”的背景下,扩大居民消费是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决定力量。在新冠疫情之后,线下消费受到相当的冲击,数字消费得以快速发展,促进了消费的改善提升。我国的消费结构正在发生着根本性的改变,数字经济下我国居民消费还有很大的恢复增长空间,特别是可以通过制定实施全民收入倍增计划,提高权益类家庭金融资产配置比例,利用数字经济引领消费结构优化升级,从而带动实体经济的持续高效增长。

数字产品的经济特性篇6

关键词:数字经济;丝绸品牌;精准营销;智能

杭州正在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致力于深化数字技术对传统产业的全方位、全链条的改造。数字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对品牌营销产生重大的影响,数据加智能已经重新定义品牌的营销路径。杭州丝绸品牌实施数字经济下的营销转型升级,从而促进其高质量发展。

1数字经济下的杭州丝绸企业品牌营销现状

1.1品牌营销数字人才质量有待提升

丝绸品牌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已开始重视数字技术的应用,特别是在品牌营销方面,杭州丝绸企业在通过内培、外招的形式组建企业的数字营销人才。数字营销人才需要深度接触数字化营销行业生态链,了解从品牌打造到市场份额与销售提升的解决方案,透过过程中的观察、参与和实践,提升整体综合能力。但是,杭州丝绸品牌数字营销人才在数字化思维、快速学习、敏捷应对变化、横向协同运营、跨界创新等能力方面还有待提升。

1.2品牌营销数字化管理思维有待加强

杭州丝绸品牌通过对数字经济的实践与研究,虽然在设计与运营方面都在运用数字技术,但依然未实现品牌营销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由于丝绸品牌数字化营销管理思维滞后,存在着库存管理机械数字化、单纯的营销数字化而非真正的数字化营销、无法系统科学地降低产品库存成本解决供应链协调运作等问题,品牌营销数字化管理思维有待加强。

1.3品牌营销数字化技术投入有待增加

从品牌数字化到数字化品牌,实现数字技术与品牌营销的深度融合,品牌建设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需要投入大量的数字技术与人才。当前杭州丝绸品牌通过品牌营销数字化建设,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从长期建设来看,还需要进行大量的数字化技术投入。后疫情时期,丝绸品牌的资金压力将持续增加,品牌营销数字化建设在用户的情感交互、AI个性化营销等方面的技术投入有待增加。

2杭州丝绸企业品牌营销转型面临的问题

2.1品牌营销转型的成本问题

杭州丝绸企业品牌营销转型最大的问题是成本,不管是线上引流还是线下体验,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线下实体店受疫情防控影响,客流减少的同时店铺租金、人力成本却在增加;线上多媒体平台由于资源有限,平台流量引入成本提高,导致品牌利润减少。丝绸品牌在考虑营销转型成本的同时,还要考虑生产、设计、原料等诸多方面的成本问题。

2.2品牌营销转型的供应链问题

供应链是服装企业品牌营销的重要组成部分,杭州丝绸品牌的供应链已相对成熟和稳定,但在疫情防控、新零售、抖音平台等因素的影响下,品牌的供应链受到了一定的冲击。数字经济下品牌供应链要求信息反应快、数据共享高、协同能力强,因此,从营销到设计、再到丝绸产品的生产,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收集、分析,需要丝绸品牌提升供应链的反应能力,打造供应链数智化管理。

2.3品牌营销转型的消费心理问题

丝绸产品消费群具有一定的特定性,青年群体对丝绸制品缺少需求,再加上丝绸产品的色彩与图案时尚性不强,使丝绸产品营销受到很大的制约。对于消费者心理而言,丝绸饰品与现代服装搭配性不强,产品价格过高且日常打理繁琐。数字经济下,丝绸品牌营销要解决消费者的精神需求,因而只有从消费体验方面来提高服务质量,并通过数据分析重构个性化需求。

3数字经济下的杭州丝绸企业品牌营销转型升级研究

3.1开展数据智能建设研究,打造“生产+销售”的精准营销

2020年9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了《蚕桑丝绸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提出到2025年,实现丝绸生产智能化、综合利用产业化。数智化是以数字化为基础向智能化方向进行迭代升级[1],数字经济为杭州丝绸企业品牌营销转型升级提供了数据智能建设方向。数据智能可以提高品牌对行业大数据的精准识别,在丝绸产品端进行智能化生产,满足不同群体的消费需求;在丝绸营销端采集消费轨迹、消费喜好,实施精准化数字营销。杭州丝绸企业进行了智能生产的建设研究。例如,达利丝绸的智慧工厂建设,实现车间的智能化管理;凯喜雅的“工业、商贸数字研究,通过数字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具有不同结构与图案的丝绸数字产品。在生产环节,数据实时收集、智能排程、智能调度,提高生产效率,实现智能化的精准生产与营销;在店铺的终端销售环节,对顾客角色视觉、心理、生理等方面进行描述,运用数据分析、信息化手段进行销售终端的数智设计;同时对消费者追求个性化高品质的丝绸产品,丝绸品牌可以打造一批小批量柔性化的个性化产品,从而提升品牌的营销精准度。

3.2开展全域营销建设研究,创建“线上+线下“的文化营销

全域营销是指在新零售体系下以消费者为核心、以数据为驱动,实现全场景、全链路、全媒体、全渠道的营销[2]。杭州丝绸品牌在全域营销方面也进行了一定的尝试,如万事利品牌创立的“中国好丝绸”丝巾B2C(即“商”对“客”)营销平台,以微信分享、积分返利进行的线上多向营销。这种营销方式让顾客具备了消费者和卖家的双重身份,从营销方式上获取了具大的流量,但是从营销角度来说,缺少丝绸企业自身的品牌特性。丝绸是中华文明的标志,杭州丝绸品牌是传统经典文化产业,丝绸营销应与中国文化息息相关,因此,杭州丝绸品牌进行全域营销研究时,需要考虑如何将文化融入品牌营销,实现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双重获益。丝绸产品文化营销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丝绸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数字经济赋于了丝绸品牌“线上+线下”的文化营销模式。数字经济下的杭州丝绸品牌在线下文化营销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积极研究探索。万事利丝绸品牌的丝绸文化博物馆,组织丝绸文物展览,宣传传统丝绸文化,普及丝绸知识,通过组织举办各种形式的丝绸文化研讨,促进丝绸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在丝绸品牌营销终端店铺,可以通过设计具有丝绸文化的橱窗、卖场氛围、商品陈列而体现品牌的文化底蕴;在线上的文化营销方面,可通过打造具有丝绸文化形象的视觉营销平台,创建丝绸文化专栏和丝绸文化小视频,传承丝绸文化。

3.3开展体验消费建设研究,营造“社交+体验”下的场景营销

“场景”一词原本是戏剧学理论的概念,后演化为影视专业术语,多用于文学艺术作品的创作。场景主要是指在特定时空里复杂的人物关系及其行为,通过人物表现剧情发展[3]。数字经济下,人们的社交活动已经不受空间、时间等条件的约束,这对丝绸品牌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丝绸品牌可以通过手机小程序的打造,进行“社交+体验”的场景营销,通过移动用户大量的内容分享,提升用户数量,利用社交裂变促进产品销售。基于网络社交平台的体验式场景营销,能通过数字化分析,对顾客进行精准商品投放,利用抖音、小红书、社群等平台帮助消费者作出消费决策。杭州丝绸品牌可以通过VR、AR、MR作品为消费者们创造新的丝绸文化场景体验,观者从最初的消费者转变成了参与者、传播者,通过沉浸式场景体验提高品牌信任度。

参考文献:

[1]杨成延.“数智化”助力精益供应链构建与运营[J].物流技术与应用,2019,24(11):126-131.

[2]百度百科.全域营销[Z/OL].(2019-10-19)[2020-03-31].

[3]蒋晓丽,梁旭艳.场景:移动互联时代的新生力量——场景传播的符号学解读[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6,38(03):12-16;20.

数字产品的经济特性篇7

[关键词] 电子商务 经济学特征 经济结构

在电子商务中,许多产品是数字产品,包括计算机操作系统、办公生产性软件、电子图书、音像制品及信息、服务等。这些产品有区别于传统商品与服务的许多特征,生产数字产品的企业所遵循的规律也不同于传统企业,呈现出许多电子商务新的经济学特征,这些特征也必将对经济结构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数字产品就是信息内容基于数字格式的交换物。数字产品既可通过载体以物理方式运送,也可通过因特网以电子方式运送。

一、生产数字产品的电子商务企业应遵循的规律

在要素投入方面遵循边际成本递减规律。一般工业企业的成本曲线呈U字型,产量超过一个适度规模以后,随着产量的继续增加,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开始上升。而数字产品在理论上可允许无限多的人同时共享,可以零成本复制,平均固定成本随产品数量的增多呈下降趋势,平均可变成本与边际成本相同趋于零。

价值的不确定性在于企业生产数字产品的原始成本是固定的,但由于其边际成本趋向于零,销售数量的不确定性及对不同消费者效用大小的不确定性决定了其价格的不确定性。边际效用递增性是指信息与财富在边际效用上恰好具有相反的性质,即一个人拥有的信息越多,每增加一条信息对这个人的效用就越大。

二、电子商务新的经济学特征

由电子商务而派生出的新经济特征与以往的经济形态大相径庭,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主要体现为如下经济学规律:摩尔定律、梅特卡夫法则、马太效应、边际报酬递增规律等。

1.摩尔定律:摩尔定律是网络信息技术功能价格比的变化规律,它揭示了信息技术产业快速增长和持续变革的根源。按此定律,计算机硅芯片的功能每18个月翻一番,而价格以减半数下降。摩尔定律反映了信息技术产品的性能价格比,揭示了信息技术产业高速增长的动力源泉。该定律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依然发挥作用,并在今后会持续发挥作用。计算机性能的不断改进与价格的快速下降导致了人类计算成本的显著下降。

2.梅特卡夫法则:根据梅特卡夫法则,网络价值等于网络结点数的平方,或网络价值随着网络用户数量的增加而呈指数增加。信息网络的扩张效应受梅特卡夫法则支配,或者说梅特卡夫法则反映了信息网络扩张效应。互联网用户大约每半年翻一番,互联网的通信量大约每100天翻一番,这种爆炸性增长必然会带来网络效益的迅速增长。

3.马太效应:新经济是以信息流组织与支配商品(包括货物和服务)流、资金流、技术流、人力流的经济。在信息活动中,由于人们的心理反应和行为惯性,在一定的条件下,优势或劣势一旦出现,就不断加剧而自行强化,出现滚动的积累效果,即所谓的马太效应。

4.边际报酬递增规律:在电子商务时代,信息资源成了新经济中的主要资源,这种资源是可再生和重复使用的,具有无排他性,它的成本不随使用量的增加而成比例增加。 这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工业经济中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存在的条件,出现了要素边际报酬递增规律。在社会经济的投入产出系统中,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要素投入的持续增加,其边际报酬(即边际产出效益)呈递增的趋势。

三、电子商务新特征对经济结构的影响

大多数经济学家都认为市场是一种对稀缺资源进行分配的有效机制。然而,今天有大量的商务活动是发生在大的等级制企业组织的内部。当交易成本很高时,商人就会创立企业,这种企业用一套等级制的监督和控制系统来代替在市场上的交易协商活动。尽管创立和维护一个监督和控制系统的成本可能会很高,但在很多情况下这些成本低于交易成本。

经济学家奥立弗?威廉姆森把科斯的理论推广了一步。他认为,那些生产工艺复杂、采用流水线作业的行业倾向于有更多的等级制企业,最终更容易实现垂直一体化管理。企业界的生产和管理创新大大提高了等级制监督活动的效率。流水线和其他大批量生产技术可以把复杂的工作分解成小的、易于监督的步骤。计算机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上级管理者监督和控制其下属具体活动的能力。高层经理使用的一些直接绩效测量技术甚至比一线监工的监督更加有效。

从工业革命到现在,随着监督手段的日益普及,企业垂直一体化的规模和层次都在不断地增加。然而,在一些大型企业里,监督系统不能适应企业规模的扩大。由于企业的整体经济可行性取决于它有效地监督各级企业业务活动的能力,问题就出现了。这些企业只好采用分权管理,让不同的业务单位像独立的企业那样运作,它们彼此之间按市场模式协商交易,而不像同一企业不同部门那样进行交易。这些分权化的方法只是简单地回归到高效的市场机制,这种机制在企业垂直化之前是行之有效的。

企业和个人采用电子商务可以改善信息的流动、协调不同活动、降低不确定性,从而降低交易成本。通过降低收集潜在买主和卖主信息的成本、增加潜在市场参与者数量,电子商务可以转移很多企业对垂直一体化的注意力。企业在销售商品和处理订单时,用电子商务可以降低销售询价、提供报价和确定存货等活动的处理成本。正如电子商务可以增加卖主的销售机会一样,它也给买主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企业在采购时利用电子商务可以找到新的供应商和贸易伙伴。利用WWW可以高效地传递报价和交易条款,提高了企业间信息交换的速度和准确性,降低了交易双方的成本。 虽然现在还不清楚电子商务的广泛采用是否会使等级制组织回归到它们以前的基于市场的结构,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电子商务的广泛采用会对经济结构产生重大影响。

1.在市场模式方面。很多企业和战略业务单位都是在介于市场型和等级制两种经济结构之间的中间模式下运行的,这种中间模式就是网络型。在这种网络经济结构下,不同的企业根据共同的目标建立长期的稳定关系,以协调它们的战略、资源和技术组合。这种网络型的组织特别适合于信息密集的高技术行业。电子商务可以使这种主要依赖信息共享的网络更容易建设和维护。一些研究者认为,商务活动的这种网络组织形式在未来将占据主导地位。

2.在市场竞争方面。一家企业在网上做的广告可以把企业的促销信息传递到世界各地的潜在顾客的手中。企业也可以通过电子商务送达在地理上极为分散,而需求非常狭小的目标市场。因特网和WWW在创造虚拟社区方面特别有效,这些虚拟社区可以成为企业理想的目标市场。虚拟社区是指具有共同兴趣的人的集合,但这种集合不是发生在现实世界,而是出现在因特网上。电子商务企业实时生产,零库存销售及差别规模经济的运营模式,打破了大型企业的垄断地位。虚拟企业的出现和贸易环境的改变也削弱了中小企业的进入壁垒,从而增强了市场的竞争机制。在梅特卡夫法则的作用下,较好地解决了传统市场上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商品价格不断向成本降低,在达到价格底线后便不再下降。它在这一水平的停留最终导致价格失去导向作用,市场中更多依赖的是非价格竞争。

3.在资源配置方面。电子商务这种新的运行模式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市场效率,资源配置将趋向最优状态。电子商务改变了传统经济运行方式中各环节的比重。经济运行的中心环节呈现出逐渐从生产和流通向设计和消费转移的趋势。传统商务体制下形成的资源配置结构,必将在电子商务状态下发生重大转变,朝着信息化和科学化的方向转变。

4.在产业结构方面。第三产业将会获得更大的发展,比重将大幅度提高,特别是服务性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将逐渐增加。同时,行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电子行业以及与电子产品制造业有关的行业将会取得高速的增长,其他行业的发展相对缓慢。

5.在国际经济结构方面。影响将在多个层面上产生:一是促进国际经济的一体化,各国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连接度会进一步提高;二是各国国民经济结构将在国际经济结构的整体构架下按资源合理配置的原则进行分布,由国际经济结构决定各国的国内经济结构。

参考文献:

[1]姚学礼 刘秋丽: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探讨[J].安阳大学学报, 2007,(02)

[2]汤兵勇:网络经济时代的企业增长战略探讨[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7)

[3]蒋恩尧 陈寿金:浅析网络经济下如何取得竞争优势[J].商业研究, 2006,(03)

数字产品的经济特性篇8

论文摘要:数字娱乐产业作为信息技术和文化产业相结合的新兴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本文通过对重庆市数字娱乐产业的研究分析,在分析重庆市乃至西部地区数字娱乐产业发展的优劣势的基础上,探讨了重庆市的数字娱乐产业发展战略。并针对重庆市在数字娱乐产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措施。

数字娱乐狂潮正席卷着整个世界,并已成为当今信息产业中最具商业价值的新兴产业。数字娱乐产业的发展研究是“十一五”规划实施的主要内容之一,随着西部大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推进,数字娱乐产业也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一个新的增值点,西部地区如何缩小与我国发达地区的“数字鸿沟”已成为政府部门所关注的热点。本文立足于数字娱乐产业涉及的各个层面,以重庆直辖市为例,对西部地区的数字娱乐产业发展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数字娱乐产业的发展现状,为“十一五”建设期间的数字娱乐产业规划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思路,并对如何提升西部省区数字娱乐产业竞争力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建议。

1.数字娱乐产业与知识经济发展

现代信息技术革命迅猛发展,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决定性作用越来越明显。社会的信息化建设已成为经济增长的源泉,着力发展信息技术及其相关产业,已经成为全球的共同趋势。信息技术不仅是未来知识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和推动力量,而且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先导和支柱,其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和综合实力的标志[1]。随着精神文明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文化知识的渴求,加速发展西部数字娱乐产业,是重庆和西部省区顺应时代潮流,缩小与东部地区发展差距,发展知识经济的必然要求。

1.1精神文明需要发展数字娱乐产业

可持续的发展大局要求各个产业的发展更加有效、敏锐,其中也包括数字娱乐产业。我国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数字娱乐产业普遍存在着盲目性,大起大落的现象屡见不鲜,更重要的是,其兴衰已经不仅仅是数字娱乐产业本身的、局部的、行业的事情,而与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加速发展西部地区数字娱乐产业,是“十一五”建设中数字娱乐产业乃至信息产业由大到强转变的有力推进,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有助于确保重庆及西部省区城乡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顺利实施。

1.2协调发展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文化产业是国民经济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传统工业经济的增长是建立在大规模消耗自然资源的基础之上,因此传统经济的增长不具有持续性。而信息产业作为一种高新技术产业,主要依靠知识资源来推动经济增长,是一个与传统产业完全不同、可节约资源、实现持续发展的产业,具有可持续增长的特点。加之,其产业的发展不仅能够对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节约资源,而且还能形成新的产业,开拓新的市场,势必大力加快城市信息化、数字化建设的步伐。因此,重庆及西部省区数字娱乐产业的发展对促进该地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3发展文化产业建立民族文化品牌

通过最大限度地追求标准化、规模化和专业化来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是现代产业区别于传统“行业”的一个本质特征[2]。正是在这种对标准化、规模化和专业化的追求中,才使文化产业成为第三产业中最富现代意义,与高科技尤其是数字娱乐技术发展结合最紧密的产业。当代数字娱乐业发展的状况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信息文化水平及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推动下,中国正在掀起一场“创意文化产业”建设热潮,许多地区都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推动本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纷纷提出了“文化强省”、“文化强市”、“文化之都”等战略性的口号,“文化产业园区”相继兴建[3]。加快重庆及西部省区数字娱乐产业的发展建设步伐,有助于推动打造西部省区民族文化产业品牌,提高西部省区的影响力。

2.重庆数字娱乐产业发展条件分析

2.1具有较好的经济基础和发展潜力

重庆市正面临世纪性的发展良机。设立直辖市后,重庆抓住中央直辖、三峡工程建设、西部大开发三大历史性机遇,大力调整经济结构,积极扩大开放,深化体制改革,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其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显著提高。“十一五”规划以来,重庆市不断加大对信息产业的投资建设力度,“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使其成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支柱。目前重庆市已拥有较雄厚的技术经济基础和实力,特别是在高新技术产业聚集了一大批优秀的科技人才和精良的科研设备。如今数字娱乐产业作为新兴的一项科学技术与文化并进的产业,其发展的潜力很大。

2.2产业发展初具规模

随着重庆市高新技术产业带的建设,其数字娱乐产业的发展已初具规模。例如宏信软件公司,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通用游戏开发平台及引擎,在游戏和动画制作领域均取得了较大的成功;朝华数字娱乐有限公司,集数字娱乐和文化传播于一身,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网络游戏引擎WHALE达到了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天极信息发展有限公司,作为重庆市最大的SP运营商,先后推出了重庆复生记、天极夺宝奇兵等无线游戏,并通过天极无线平台投入运营,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4]。同时,重庆市拥有众多的高新软件园、电子工业园,目前在重庆大学城正在兴建重庆数字娱乐动漫基地,基地将建立产业孵化园,创办动漫杂志和专业网站,筛选塑造大众喜爱、具有商业价值潜力的动漫形象,开发动漫产品。可见,重庆市数字娱乐产业加速发展的大环境已初步形成,并成为带动重庆市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力量。

2.3产业发展投资环境正在改善

重庆市具有良好的数字娱乐产业链基础。重庆市具有完整的出版发行机构,也有著名的信息类门户网站——天极网,具有良好的市场推广基础。在衍生产品设计和制作领域,重庆本地低廉的生产成本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库,为游戏和动画衍生产品提供了大规模生产的条件。重庆是长江中上游信息中心,凭借其通信和互联网发达的优势,为数字娱乐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如开发大量高水平的基于电信的增值服务[5]。另一方面,重庆与国际上的交流合作越来越频繁,来渝投资的外商日益增加,客观上促进了重庆地区国际文化交流。因此,在数字娱乐领域可以较容易地与国际市场接轨,快速引进国际先进的营销理念和市场运作手段,站在一个较高的平台上发展数字娱乐产业。目前,重庆本地已有部分企业与国际著名游戏开发企业展开合作,这将促进国际产业界深入了解重庆,关注重庆经济发展,并为展开进一步的合作打下坚实基础。

2.4高校密集智力资源丰富

重庆是西南地区的核心城市,高等院校云集。重庆大学、四川美术学院、重庆邮电大学等高等院校每年将培养大量的信息类和艺术类专业人才,为数字娱乐业游戏和动画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满足数字娱乐业对人才的巨大需求。同时,重庆市拥有的各类科研机构、科研人员、科研经费收入及支出均为西部地区领先水平,作为西部大开发中的核心发展力,重庆市的人力成本相比北京、上海等地更为低廉,可人才质量毫不亚于东部发达地区。因此重庆完全具备大规模发展数字娱乐产业的人才基础和智力资源。

2.5制约因素

“十一五”期间,重庆市紧密结合经济和智力资源优势,在发展数字娱乐产业方面有巨大的潜力,可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在宏观区位中远离经济技术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不利于对人才的吸引;多数企业对数字娱乐高新技术的接受能力还较差,尊重知识和尊重人才的风气还有待进一步浓厚,数字娱乐产业兴起的宏观环境还有待改善;知识产权的观念较为陈旧,技术成果转化还比较困难,自主知识产权意识还比较淡薄;目前企业普遍处于散、小、弱的状态,未能有效地采取大公司战略,强化产业链的优势作用,导致竞争力较弱。3.发展战略与对策措施

3.1发展战略思考

针对上述情况,发展战略应立足于:以政府指导和市场需求为导向,依托高新区、大学城、软件园及数字娱乐产业化基地大力提高数字娱乐企业和市场的核心竞争力,积极倡导技术创新和民族文化品牌意识,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娱乐技术产品,发挥本土区域经济科技和生产力布局优势,因地制宜,构建重庆乃至西部省区数字娱乐产业发展的动力基地和示范基地,调整和优化当前经济结构,促进数字娱乐走向市场化和产业化。

3.2对策措施建议

3.2.1完善数字娱乐产业化基地建设,促进数字娱乐企业集群化发展。数字娱乐产业主要是由数字娱乐企业和数字娱乐技术产品组成,而数字娱乐开发基地则是数字娱乐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6]。近年来,国内各地兴起了一股动漫热,许多地方都搞起了动漫产业基地或动漫园。重庆市正在建立沙区大学城数字娱乐动漫基地、九龙坡区美视动漫产业及教学基地等一系列的动漫基地。重庆市应在动漫业不断完善的同时,积极拓宽数字娱乐产业的发展途径,结合重庆本地3G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全国数字电视系统的建设。对数字娱乐产业基地提出以下两点措施:

(1)目前重庆市的数字娱乐产业基地建设力度主要放在招商引资上,大部分的开发区和技术城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结合还不够紧密,在“产学研”一体化方面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该地区密集的高校资源和科研基础建设成果尚未很好的充分利用。今后应该在已有数字娱乐产业基地开发区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众多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作用,进一步加快数字娱乐科技园区的建立和技术水平的发展提高,加快“产学研”一体化的建设步伐,不断拓宽数字娱乐产业的发展途径。

(2)采用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实施“集群化战略”。目前重庆本地数字娱乐企业还基本处于散、小、弱的状态,没有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数字娱乐产品,也还没有本土大型数字娱乐集团性企业。因此,应逐步扩大企业集团的范围,对成员企业进行整合,以资本为纽带、以数字娱乐园区为载体,逐步实现研发、运营的一体化机制。

3.2.2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数字娱乐产业化基地。如何完善城市形象是重庆市政府不断思考的一大问题。重庆市的形象宣传近几年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巴渝文化”、“红岩精神”形象的树立,让“新重庆”这块投资热土持续升温。而企业作为城市持续发展的经济基础,其企业品牌是城市形象的视觉窗口,实施“品牌战略”是塑造“新重庆”城市形象的必然手段。数字娱乐产业作为重庆市“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的目标是建设成为国际数字娱乐领域的孵化器,起着政府与企业沟通桥梁的作用。重庆市应采取城市数字娱乐产业发展与城市形象提升的互动模式。大力推动“十一五”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构想,抓住重庆本土特色,挖掘历史文化资源,选择“数字三峡”、“数字红岩”、“数字磁器口”等具有重庆历史文化特色的精品工程,树立重庆市数字娱乐产业的形象和品牌,为整个重庆的产业化进程增值,使数字娱乐产业成为重庆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3.2.3转变企业赢利模式,发展风险投资,拓宽融资渠道,形成产业规模。数字娱乐企业作为数字娱乐产业重要的“孵化器”,风险投资尤其对地处西部的重庆来讲更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重庆应该抓住本土人才智力资源丰富和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优势,加强政府对动漫及数字娱乐产业的支持,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比如动漫业,应从高附加值的动漫延伸领域获利,积极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本土原创作品,吸引外资,发展风险投资,拓宽融资渠道。重庆市应尽快在香港、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或地区与当地数字娱乐企业展开合作,并建立商业合作促进中心,逐步将重庆本地数字娱乐企业融入国际产业链当中;加深与国际产业巨头的合作,通过龙头企业的示范,承接国际游戏和动画制作的外包业务,并形成一定规模,带动本地中小企业的发展;通过版权合作或者转让的形式,开始向海外市场出口自行开发或制作的游戏和动画产品,打造民族数字娱乐品牌。

3.2.4以科技为导向,以人为本,实现重庆及西部地区数字娱乐领域价值增值。以重庆大学、四川美术学院等高校为依托,在高校及企业生产研发基地的发展基础上,开展数字娱乐关键技术研究,进一步完善基地环境和条件建设,将已有的制作研发机构进行统一规划与整合,初步建成一个功能完善、结构合理的人才培训中心及体验实训中心,打造多层次、高水平的西部数字娱乐产业研发、培训一体化的基地,并在基地的建设中探索符合中国特色的数字娱乐产业开发人才培养的新型模式。同时采取“产学研”合作的形式,争取国家“863”、“十一五”等攻关项目的立项研究。鼓励自主创新,使重庆成为数字娱乐领域的核心地区。

3.2.5完善数字娱乐产业链条,促进区域经济全面协调的发展。数字娱乐产业化实质上包含了两个层次的任务:第一层次是将数字娱乐技术成果商品化,数字娱乐商品产业化,数字娱乐产业国际化;第二层次是利用数字娱乐业的研究成果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和优化,实现产业信息化[6]。目前重庆市数字娱乐企业和产业化基地的发展,没有与该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传统产业的改造很好的结合,数字娱乐产业的辐射和扩散作用远没有发挥。因此,今后重庆市数字娱乐产业的发展应该在继续抓好产业化基地,高新区、开发园以及数字娱乐企业和关键技术研究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重视数字娱乐产业链的结构优化。以数字娱乐产业化基地为中心,建立重庆市数字娱乐产业链条,形成一条由数字娱乐产品的研发、生产到产品的市场营销,再到形成版权的授权,最后到衍生产品开发和营销的完整的产业链条模式。通过行业间穿插,使数字娱乐产业链条得以扩展和延伸,开拓数字娱乐产业市场。

3.2.6强化政府的导向作用,加强宏观调控,在企业与文化间发挥调节作用。针对目前重庆市数字娱乐产业发展中,技术人才优势仍不明显,投资环境培育还不佳,产业链整合不尽完善等问题,政府应强化其导向作用,加强宏观调控。一方面要积极引导科研机构搞好转制工作,找准市场定位,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政策环境与金融环境的改善以及造就一大批科技型企业家等途径着力营造有利于数字娱乐产业科技转化的社会环境。营造充分的市场竞争环境,培育市场的自主调节能力,必要的时候弥补市场缺陷,如给出优惠政策。另一方面要引导和帮助企业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加快数字娱乐技术人才的培养与引进等工作,增强对数字娱乐技术成果的吸收和消化能力,更好地适应知识经济和信息产业发展的要求。数字娱乐产业也属于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必须以强大的文化资源为后盾,这就需要政府在企业与文化之间发挥适当的调节作用。长期以来,大家都认为是没有优秀的产品导致中国的动漫不景气,实际上这与市场的开拓、策划也有一定的关系。企业和政府不重视民族文化产业品牌的发展,未能满足动漫受众审美心理和消费需要才是主要差距。例如,包括重庆在内的中国动漫业,特别是动画片,说教味太浓,作品缺乏新颖的创意[7]。政府在这方面应该适当放开,让企业慢慢成长起来,积极鼓励民族文化数字娱乐的发展,打造“文化创意产业”的数字品牌。

3.2.7构建数字娱乐公共技术服务及支撑平台。美国产业发展的经验表明,平台化运作是产业市场化发展的关键;产业平台建设与风险投资结合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加速器[8]。近年来,在市场巨大需求的牵引和政策的扶持下,重庆从事数字媒体产品开发的企业和团体迅速增加,但存在着院校和科研机构与企业脱节,企业和市场脱节,技术与产业脱节的现象,无法支撑数字娱乐产业有效发展。对于高投入的数字娱乐产品开发而言,显然企业开发资金有限,若有标准化、高性能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可供利用,则可把有限资金应用到产品的设计和创意中去。其次,通过平台的建设,可为重庆数字娱乐创业团队提供工作和发展环境,避免人才外流,也就保证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重庆市应通过集成和开发数字娱乐产品生产流水线的软、硬件资源,打造该市的数字娱乐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重庆市数字媒体中小企业、创业团队软件平台租赁服务以及增值技术服务,通过资源共享,降低数字娱乐产业的进入门槛,以促进数字娱乐产业的繁荣;该平台还可利用自己所处“产学研”交集点的优势,为企业提供顾问咨询、技术指导和培训,实现资源的共享,以加快数字娱乐产业集群化,并推广自主知识产权软件及高级产业人才培养。通过重庆数字媒体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建立,提高重庆数字娱乐产业的技术水平、开发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使重庆本土数字娱乐精品大幅增加,为重庆数字娱乐产业的快速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陈禹.科学的发展观和信息产业的地位及作用[J].通讯世界,2004,17:15-19。

[2]王文博.发展高新技术促进西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J].兰州商学院报,1999,15(4):31-34.

[3]李思屈.数字娱乐、营销传播与民族品牌[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2:32-33.

[4]卓武扬.网络游戏产业研究[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1:54-55.

[5]叶绿.中国移动数字娱乐服务业现状分析[J].计算机系统应用,2005,4:2-4.

[6]张素娟.数字娱乐产业新的“组合拳”[J].中国电子商务,2005,11:36-38.

[7]伍利华.三大因素制约数字娱乐发展[J].中国电子商务,2005,11:33.

上一篇:海洋科技发展的现状范文 下一篇: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性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