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图书管理范文

时间:2023-11-15 17:10:53

数字化图书管理

数字化图书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图书馆 数字化管理 自动化服务

一、前言

21世纪是一个集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为一体的时代。那数字化必然是图书馆的未来方向,因而数字化图书管理将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本文将对数字化的图书管理提出自己的见解。

二、何为数字化图书管理

所谓数字化图书管理就是对各种各样的图书馆运用现代数字技术加以处理和储存,其实质就是一种多媒体制作的分布式信息系统。这样不仅是当地即便远程读者也可以满足自己对文本、图像等所需信息的需求。

三、数字化图书馆的特点

(一)管理方式计算机化

数字图书馆就是将计算机数字化应用与信息处理特长与图书馆资源相结全并进行管理与应用,让图书馆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计算机操作来进行传统的管理工作,达到便利、准确等效果。

(二)信息存储数字化

数字化图书馆的一切特点与优势都建立在计算机信息存储数字化的基础之上。而图书馆资源数字化主要由以下几点组成:1.传统馆藏的数字化;2.一些电子出版物如光盘之类的;3.包括网络传输的文字信息、图形、图像信息以及声音、视频、动画等数字式信息的组织管理;

这样数字化技术就很大程度上节约了存储空间,加速了信息的检索还能促进远程交流,而且还保护了一些类似古籍珍善本和历史遗物的文献。总之,信息资源数字化数字图书馆采用数字化信息存储处理技术,对信息资源建立分布式的大型文献信息库及超文本检索系统,提供了必备的条件。

(三)查询手段便捷化

读者可以通过互联网等电子通信手段,与数字图书馆网上信息中心相连接,查看想要的信息与资料,图书馆数字经参后可以为用户提供各种信息数据库的联网查询服务,为信息检索提供了快捷方便的服务形式。

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不仅可以实现信息资源数字化,还可以利用信息传递网络化的功能的同时实现信息网络共享化。网络信息随着现代社会信息的发展,内容非常丰富。利用数字化网络平台将各高校的图书馆均是数字化的管理可以共建共享信息资源,那么用户足不出户就可以得到自己所需信息那么就会使得资源共享跨地域、跨国界。

(四)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问题以及对应策略信息资源建设

数字图书馆建设主要指的是信息资源的建设。而在本文中,提到的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问题,更多的是各高校自身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以及在网络中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四、 数字图书馆的意义

数字化的图书管理相较于传统的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变革,他将运用网络以及科技技术等代替传统的信息存储、加工、管理、使用、传播的方式,从而使得用户对于信息资源有效利用和共享。在对于文献的处理上传统的图书馆是用户必须直接接近文献才能得到从而使用文献,而数字化图书馆可以将图书或其他出版物、字符文本或图像等,可在终端显示、打印、记录在别的载体上事先,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查找联机目录和其他数据库确认所需资料这样简单又省时方便。

当代社会的信息极度丰富,数字图书馆可以进行网络资源的检索,可以有效利用网络上丰富的资源,实现网络信息的共享,以提高信息的利用率,极大的解决传统图书馆的贮存空间不足,购买图书的经费不够的问题,可以使图书馆流通简单化。数字图书馆可以进行传统图书馆无法进行的全文检索、图像检索。

五、数字图书馆的优越性

(一)计算机在数字图书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计算机已经大量应用于图书馆管理工作中,占据了管理工具非常重要的位置,也就是说现代图书馆管理工作已经离不开计算机了,图书馆管理工作通过计算机不仅可以获取出版社的新书信息,网上购书,而且还可以把买进的新书编入数据库,省去制作数目卡片的繁琐工作。总之,计算机的出现帮我们省了很大的人力和物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了操作的自动化管理。

(二)网络的出现使数字图书馆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约束,把世界各地的知识库和数据库有序的连接起来,让阅读者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里自由的从数字图书馆获取他们所需的信息。计算机的出现不仅实现了资源共享,还避免了大量重复繁琐的操作和建设。

六、数字化管理的要求

图书馆在现有条件逐渐自动化和网络化前提下,应该在业务流程的展示管理机制上有所突破并打破传统,在业务结构体系上也应该重新组合,建立起我国各阶层人士,对各行业人员对图书的现实需求给予快速解决方案,网络化的快速发展应用督促我们要建立一支很专业的管理队伍,管理最主体因素就是管理队伍本身,从设备到文献资源的现代化,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因此要将培养人才作为重点发展战略,为挑战知识经济提供可靠的力量。

图书馆员在网络快速发展的环境中遇到的挑战巨大。图书馆要在专业水平知识上对专业人员的不停的更新拓展,让其在创新拓展能力和业务水准都得以提高。让所需要信息服务在现代科技推动下的得到适应,并在技术上对图书馆数字化发展提供巨大支持。

七、结束语

图书馆作为高校文化的一部分,它为学校培养人才也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发展数字化图书馆正是为了更好的完成图书馆的职能的一种手段方式。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发展,数字化图书馆不仅仅只局限于为高校服务,数字化图书馆将能过数字网络服务于全社会,来而完成数字化图书馆新时代新时期赋予的使命。

参考文献:

[1] 王彤.论数字化图书馆.山东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06-15

数字化图书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图书馆;数字化;管理;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发展建设的日新月异,我国的图书馆理是一个集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为一体的时代。那数字化必然是图书馆的未来方向,因而数字化图书管理将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本文将对数字化的图书管理提出自己的见解。

1 建设数字图书馆的意义

数字化的图书管理相较于传统的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变革,他将运用网络以及科技技术等代替传统的信息存储、加工、管理、使用、传播的方式,从而使得用户对于信息资源有效利用和共享。在对于文献的处理上传统的图书馆是用户必须直接接近文献才能得到从而使用文献,而数字化图书馆可以将图书或其他出版物、字符文本或图像等,可在终端显示、打印、记录在别的载体上事先,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查找联机目录和其他数据库确认所需资料这样简单又省时方便。

当代社会的信息极度丰富,数字图书馆可以进行网络资源的检索,可以有效利用网络上丰富的资源,实现网络信息的共享,以提高信息的利用率,极大的解决传统图书馆的贮存空间不足,购买图书的经费不够的问题,可以使图书馆流通简单化。数字图书馆可以进行传统图书馆无法进行的全文检索、图像检索。

2 数字化图书馆文化建设的特点

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可以推动数字化教育的发展,同时还可以促进网络的发展。大学院校图书馆的数字化的特点包括:开放性、灵活性。

2.1 开放性

大学院校图书馆的数字化来源于计算机与互联网的发展,所以它有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开放性的他点。大学院校图书馆的数字化也应从开放性开始,即每个在校学生登录校园网都可以查到校内图书馆的书籍情况,这样既能清楚明了的知道自己所需要的图书,也能节省时间,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2.2 灵活性

灵活性市图书馆数字化的重要标志之一,经过数字化的图书资源,可以任用同学调用,比如,他需要一本书,他可以去学校的网站进行查询,看看这本书是在图书馆还是被其他的同学借走,如果被其他的同学借走,还可以根据图书馆所提供的信息找到该同学进行借阅。这样既节省了图书管理人员在管理的上麻烦,也用了最快且有效的方法找到自己想要的图书。

3 大学院校图书馆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图书馆要构建“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图书馆核心文化,实际就是把方便读者、满足读者需要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用最好的服务态度给读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推进人性化的流通阅览服务,书刊流通服务仍然是目前最基本的读者服务工作,是图书馆面向读者的最重要窗口,因此要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能力,就要从书刊流通服务做起,延长开放时间,调整服务功能,优化服务环境,提高服务质量。深化服务内容,拓宽服务的范围,大力加强网络化服务和参考咨询服务。针对大学院校师生文献信息能力普遍薄弱的现状,强化师生信息素养教育,多途径培养用户的信息素质,提高利用文献信息资源的能力。积极推进个性化服务,探索融入教学、嵌入科研的知识服务。

3.1 营造富有理性氛围和人文气息的图书馆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是图书馆文化建设的基础,是图书馆文化水平的外在标志,包括环境建设、馆藏资源建设和技术设备建设等。

加强环境建设,营造人性化、人文化、生态化、现代化的育人环境。图书馆的环境建设主要包括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建设。大学院校图书馆的物质环境是指建筑、设施、功能布局等所体现出的环境氛围,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文献布局管理上应用“一站式”借阅管理模式,采用“藏书、阅览、流通、书目检索、查阅、咨询”一体化的先进管理方法。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营造富有理性氛围和人文气息的整体环境,创设人性化、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公共空间,打造生态环保图书馆,提高环境的亲和力。针对各功能区域的服务对象和主题,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黄河口区域文化、优秀企业文化等元素,使其逐渐成为展示我校办学特色的“窗口”。重视新媒体、新技术的应用,加快管理工作自动化、馆藏资源数字化、信息服务网络化,进一步强化网络化、数字化设备设施的升级拓展,为数字化资源的利用提供高效率、安全、稳定的运行环境。积极应用新技术、新媒体,建立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为读者提供“一站式”的学习、研究、交流、培训环境。

3.2 加强信息资源建设,构建具有特色的文献资源体系

大学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应通过信息服务深入了解读者的资源需求,本着“为用而建”的原则,凸显大学教育的资源特色。一是围绕我校的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地方财政重点支持专业、省(院)级示范专业、特色专业等收集文献资料,形成我校以重点专业为核心的文献资源体系。二是大力加强电子资源建设,有计划地增加电子资源的比重,图书馆完善的数字资源体系将极大地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提高文献的保障率,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提供全面的文献保障。三是开展馆际合作、区域间合作,积极参加联盟运作。

3.3 建立以科学的管理和人性化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制度文化

图书馆制度文化是图书馆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既是图书馆物质文化的工具,又是精神文化的产物,构成图书馆员工行为与活动的习惯规则,包括图书馆的组织方式、管理方法和各项规章制度,是塑造和延伸图书馆文化的有力手段和坚实保证。大学图书馆的功能和定位强烈要求图书馆完善传统的流通服务、开展深层次的信息服务。因此,一是调整组织架构,重组和优化图书馆业务流程,提高组织效能,实现分级管理,增强执行力,发挥业务骨干作用,实现精细化管理。二是实行目标管理,实行“定目标、定任务、定责任、定时限、定人员”五定责任制,强化员工主动服务的意识,挖掘馆员的内部潜力,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三是制定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业务工作运作规范,形成制度合理、纪律严明、管理科学、行为规范的制度文化,不断提高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4 总结

图书馆作为大学院校文化的一部分,它为学校培养人才也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发展数字化图书馆正是为了更好的完成图书馆的职能的一种手段方式。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发展,数字化图书馆不仅仅只局限于为高校服务,数字化图书馆将能过数字网络服务于全社会,来而完成数字化图书馆新时代新时期赋予的使命。

参考文献

[1]王彤.论数字化图书馆[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2000(06).

[2]赵国荣,赵勇俊.浅析高校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与共享[J].晋图学刊,2011(03).

作者简介

数字化图书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必要性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3)12-0175-01

图书的有效管理是图书使用率的重要表现。在中国的高校图书馆管理,运用数字化对图书的管理还不够完善,尤其在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中还应用到许多新科技,其中就包括多媒体数字库技术、资源分布式网络技术等等。这就需要我们了解高校图书馆问题及相应的对策之后在进行完整的数字化建设。

一、图书馆数字化的必要性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方式也有了很大的改变。从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上来说,其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读者对现代信息的要求,因此,实现高校图书馆数字化是发展的必要趋势。

图书馆的数字化是信息技术广泛发展影响下的必然产物,它的特点就在于它应用了各种技术,是一个结合体,也是一个整体,作为一种新技术而存在。相较于之前老式的管理模式,数字化图书馆可以更加清晰

现在许多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高校图书馆已经完全数字化,我们建立数字化也是与国际接轨的需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地球时代的到来种种背景下,建设数字化图书馆合理的顺应了时代的要求。

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的重要性还在于现在的图书资源越来越丰富,类型越来越多,对于管理人员来说这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稍有不慎就会造成管理上的漏洞和资源上的流失。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就是建设数字化,这样既可以减轻管理人员的负担,同时也可以在准确无误的情况下,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图书资源的完整性。

二、图书馆数字化管理可行性分析

数字化图书馆的可行性分析也就是它在操作上的问题,从目前发展的形式上看,已经可以充分证实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是可行的,所有的问题不在于是否可以建设,而是在于该如何建设。

可行性分析的目的是:一方面对高校图书馆字化进行评估,、采集以及系统分析,另一方面要分析形同需要解决的问题,重点要把握好系统的实用性。无论用户出于何时何地,都可以对书籍进行在线的借阅,这不仅是高校图书馆数字化服务的一个重要特点,而且延伸和拓展了传统图书馆的服务功能。

三、高校图书馆数字化管理模式的构建及系统的分析设计

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动态模式的构建过程中,网络是进行结构建设的基础条件,数字化建设就是利用网络,使得读者、图书管理工作人员以及图书馆中的图书资源之间能够进行及时的、有效的紧密联系。

而对于高校图书馆数字化的静态模式的构建也是一个重要的部分,处于信息化的高校图书馆建立信息数据时更多的是采用面向对象法进行相关的设计及建设,这样就更具有针对性,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节省时间及资源。

图书馆数字化的实现和发展完善方面。系统的设计的关键在于首先要明确系统中所包含的元素和部分的元素之间的搭配组合的规律所在,明确数字系统的各个系统间的关联性和差异性,然后进行综合的设计,最后运营到实际生活中。

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模式的实现环境和系统结构需要采用系统分析与设计系统的静态结构可以通过这几种图来描述:对象类图、对象图、组件图、配置图;系统的动态也可以拥挤中途来描述:顺序图、协同图、状态图、活动图。一个完整的设计必须包括这些元素。

每一项都相当于一个事件,完成需要若干相对对象之间的相互合作。这种协作关系可以通过绘制顺序图以及协同图来帮助观察和理解。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的基本流通服务可以通过流程行说明。用户登录并通过验证后,然后提交服务请求才能阅读或借阅书籍。

动态和静态的完美结合构成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管理模式,因此,同时具有静态结构和动态结构才能实现数字化,使绝大多数高校的图书馆管理进入数字化管理,这样大大的提高了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水平。

四、图书数字化的特点

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可以推动数字化教育的发展,同时还可以促进网络的发展。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的特点包括:开放性、灵活性。

(一)开放性

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来源于计算机与互联网的发展,所以它有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开放性的他点。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也应从开放性开始,即每个在校学生登录校园网都可以查到校内图书馆的书籍情况,这样既能清楚明了的知道自己所需要的图书,也能节省时间,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二)灵活性

灵活性市图书馆数字化的重要标志之一,经过数字化的图书资源,可以任用同学调用,比如,他需要一本书,他可以去学校的网站进行查询,看看这本书是在图书馆还是被其他的同学借走,如果被其他的同学借走,还可以根据图书馆所提供的信息找到该同学进行借阅。这样既节省了图书管理人员在管理的上麻烦,也用了最快且有效的方法找到自己想要的图书。

五、关键技术问题

字化图书馆是采用现代的高科技所吉利的系统,信息技术的集成在数字化图书馆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具体的来说,1) 在数字化图书馆中标准与法规的制订和实施应该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与教训不断地完善我国的数字化系统。2)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的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都必须建立在丰厚的数字资源上,否则实现数字化就是一句空话。高校的图书馆应该根据自身的真实情况,将本馆的资源数字化。3)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离不开人才。数字化图书馆要求管理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学历和专业素质,而且必须对计算机能进行熟练的操作。

首先,建立一个可执行的系统,需要经过系统分析与设计之后,根据设计的模型在具体的环境中实现系统,生成系统的源代码和可执行程序,以及建立对应的软件文档,之后还需要对该系统进行检测,来确保系统的完善性。检测结果之后必须保证系统可以正常运行和其可靠性。

数字化管理的运行中也会出现问题,比如: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就目前的情况看来,我国许多高校图书馆管人员的专业素质低,有时系统出现一些故障不能独立解决,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这样才能确保高校图书馆数字化的实施更加顺畅。

其次,高校图书馆的图书资源的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知识的需要更加的广泛。许多人认为图书馆的书籍的都是属于经典的,对于刚刚发售的或者刚刚流行的书籍没有高度重视,这也使得高校图书馆之注重数量而忽略了质量,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对于这种情况可以在图书馆的首页进行浮动宣传,吸引同学们的注意,保证书籍的有效性。

六、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正处于初级阶段,处于传统图书馆向现代化的图书馆迈进的趋势。在这个时期,高校图书馆的宗旨不会改变,依然是全心全意的为广大的学生提供好的服务和高质量的书籍,让同学们可以有更好的环境学习。并且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人员也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素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数字化图书馆水平会有一个质的改变。

参考文献:

[1]卢建萍.现代图书管理数字化技术[J].应用与管理,2012(10)

数字化图书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校;图书管理;数字化模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数字信息化的生活模式已经深入人心。数字化生活带来的快捷与高效使人们对其产生了极大的认可度与依赖性,尤其数字化深入到图书阅读之后,方便了人们的阅读,也改变了以往的传统阅读习惯。大学图书馆作为高校图书的管理重地,也同样应当适应时代的需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将数字化的管理模式应用其中,让图书的管理更加现代化,也让学生享受到高效管理所带来的便捷。

一、大学图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在进行图书管理中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其管理存在很大的空缺与漏洞,甚至一部分高校存在的问题较为严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图书资源渠道狭窄,更新速度慢。我国社会的发展使社会进入到快节奏生活状态中,人们对于知识的需求也在不断更新,并且对于图书的更新速度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但是,当前阶段,大学图书馆中的藏书的更新速度并没有满足学生及教师的需要。尤其因为校图书馆的图书资源购进渠道狭窄,造成了图书馆内的藏书不可能及时进行更新,一些技术型书籍还停留在多年前的版本使用中。一部分高校重视古典书籍的藏书数量,对于现代的新书籍则选用较少,造成图书资源种类的偏差。

(二)图书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升。我国高校图书管理人员大多并非直聘教师,一部分管理人员是因为人员安排需要而进入校图书馆工作,这样就使图书管理人员的素质出现参差不齐情况,专业素质不高,在进行数字化管理的时候难以达到管理模式的需要。同时,图书馆管理人员的调动性较小,使管理人员在图书馆的工作年限较长,很多管理人员从青年工作到中老年,造成管理人员的年龄偏大,对于新知识、新技术的接受程度较低。

(三)大学图书馆受众面较窄。目前,大学图书馆主要针对本校的教师与学生,其受众面几乎局限于此,因此,大学图书馆的开放程度较窄,基本不对外开放。大学图书馆受众面的局限性使图书馆的作用主要用于学生与教师进行资料的查阅使用,其他用途则较少,这也使得大学图书馆的更新不会成为必然需要,在更新速度较低的情况下,受众面所反应的问题较少。

二、大学图书管理数字化模式的构建策略

大学图书馆进行数字化管理模式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在图书馆进行数字化模式构建的过程中需要对以下方面引起注意,以便更好的进行数字化管理模式的构建。

(一)加强数字化图书管理系统的构建和标准化。将图书管理系统进行标准化可以让图书信息更加准确,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更加方便与快捷。建立完善的图书管理系统,能够让校图书馆的图书及资料管理更加容易操作,通过对访问权限的限制或者设定,使读者从网络或者多媒体介质上获得自己需要的图书信息。此系统的构建比较简单易行,权限限制、维护都比较容易实现。

(二)加强对数字化工作的组织与管理。数字化图书管理系统的设计及实施并非一个部门的工作,其需要多个部门进行分工及配合,因此,做好各个部门的组织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管理人员要与各个部门进行协调、沟通,在数字化模式构建过程中做好统筹及调配工作。在数字化建设的过程中,可以分设数字化建设部门、数字化组织部门、系统维护部门、数字化提供部。建设部门做好数字化系统的录入工作,做好图书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上传、筛选,做到网络上传信息的系统化。数字化组织部门则需要做好图书的管理工作,包括图书的整理、保管、加工等组织性工作;系统维护部门则需要做好关于系统的维护和管理工作,对图书数字化系统提供坚固的、强有力的安全保障;提供部门则需要做好后备工作,其主要针对用户,做好用户的回馈工作、咨询工作、提供相关信息工作,保证数字化图书馆的有效运营。几个部门要做好配合工作,相互之间要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及时监督、管理图书数字化模式有效运行,保证数字化图书馆给人们带来更好的精神享受。

(三)注重安全性建设和版权保护。图书数字化运行模式需要注重安全的防护,因此要对其做好安全性建设,保证其运行的安全性。对于数字化运行模式的安全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建设:第一,对用户设定一定的使用权限,保证用户在获得所需要的资料的前提下做好用户的安全保障;第二,加强网络防范,同时对管理人员进行相关安全知识和操作技术的培训,提高其安全管理意识;第三,做好相关资料的备份工作,在系统出现问题的时候能够做到及时恢复;第四,做好图书资料的版权保护工作,可以对图书阅览设定pdf或者caj格式,或者通过添加水印的方式保护图书版权,防止部分不良用户的盗用企图。

三、总结

大学图书管理的数字化模式的构建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其需要大学领导对此系统构建的重视,需要人员素质的有效提升,需要各个部门的积极配合,坚持“人人动手”,才能让图书的数字化模式得到有效建立,得到顺畅运行。

参考文献:

[1]黄茜.高校图书管理数字化模式探究[J].改革与开放,2011(22).

[2]冷梅.浅析信息时代高校图书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1(11).

数字化图书管理范文第5篇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现代图书管理的理念是要求以人为本。图书管理的数字化关系到数据库、信息管理结构以及资源数字化等等方面,这方面的建设要和现代信息技术完美结合。但就现状来说,该模式的建立以及运用还不够熟练和完善,在宏观上的组织和把握也不够完善。这个过程是相当复杂的,要完成不同系统和数据库的集成,还有不同级别的用户。但图书管理实现数字化的趋势是势不可挡的。

二、数字化管理的概念

网络技术飞速发展,在文献的出版和信息的传播上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使传统的图书管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源自于科学技术的成熟,数字化技术在图书管理的广泛应用,随之产生数字图书馆。和传统的图书管理方式相比较,数字化的管理模式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数字化,操作简便,信息的存储规范,传播网络化,资源共享化以及结构的整体化。数字化的图书管理方式将会塑造一个综合性的信息中心。在外延上,大部分的知识信息来源不在被局限在一个图书馆或者几个图书馆,而是大部分的信息提供单位;在内涵上,知识的中心不再是各种各样的原始信息,而是经过筛选和重新组织开发的信息,继而产生多层次的产品。另外,数字化的图书管理更方便的还是在其利用上。首先,它不再受时空的限制,只要可以利用网络,用户就可以获得其想要的信息;其次就是图书管理数字化模式启用以后,将是以用户为中心,实现用户的利益最大化。它让读者以最小的代价,最方便的获得最有价值的信息资料。基于以上这些优势,数字化的图书管理模式正在不断的完善中,来适应现代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字化的最大的优势就是其在用户操作上的快捷和简便上,不同区域的不同读者可以利用该模式获得其他地区的文献书刊,也就是实现共享。但是这种共享还是有很多的主观和客观的因素,要想最大化的实现数字化管理的模式发展,就要好好解决这些因素。

三、现代图书管理的特征

(1)数字网络化是图书管理的发展趋势。知识经济时代中是以现代的高新科学技术为中心的,很多产业都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存储、使用以及消费上,主要依赖于高新技术的人力资源。在这全球的数字信息化时代,人们要有很好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善于接受新鲜信息,并具备处理这些信息的能力。在数字信息技术时代,很多的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都应用到了图书馆中,图书馆要向全社会提供全面的信息服务,将自身转变成现代的信息中心。图书馆负责着传播文化知识,教育社会。一方面,潜移默化的塑造社会人的道德行为和规范;另一方面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快速更新,必将会形成终身教育。图书馆是公开、开放的,贴近群众,每个人都可以自由随心的进行学习。所以图书馆的图书管理数字化模式必将取代传统图书馆。数字化模式建设是现代图书馆进行图书管理的主要发展方向,我们并不是对传统的图书馆图书管理的方式全盘否定,而是在适应时展的需要,跟上现代的科技发展,进行技术的革新,只有这样才可以激发出新的活力。真正的实现馆藏资源信息化、社会化和社会信息数字化、馆藏化,图书信息实现大范围的信息共享,让其能够效益实现最大化,这才是现代图书管理方式发展的必要趋势。

(2)高素质的图书管理员是数字化模式的资源。图书管理方式真正实现数字化以后,其中的管理员不再是简单的负责书本的借借还还,服务工作实现了多方位和开放性的服务。其中的管理员要做到真正的信息向导和管理者等多种角色。所以这就需要图书管理员一定要有强的现代信息意识和宽泛的专业知识面,要有很强的创造力,敏捷的思维和事业精神。在美国,图书馆服务的作用,只有5%是来自建筑,20%是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剩下的75%都是由馆员的素质决定的。由此可见,要想实现现代图书管理的数字信息化,优秀的馆员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资源。

四、图书管理数字化模式的分析和设计

图书管理数字化模式的实现和系统结构要进行分析和设计,系统的静态结构和动态行为说明如下。

(1)图书数字化管理拥有的大量信息资源拥有不同的媒体和格式,其中又是相互联系着的。其中数据量是很庞大的,信息长短不一,结构化与非结构化的信息都是同时存在的。以前传统的数据管理在模型和系统的结构等各个方面都无法实现信息的数字化管理和操作。所以要采用面向对象的方式来创建数字管理模式和数据库。在系统的最底层就要把握图书信息资源的特点,打好下一步的基础。在创建模型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将类似的元素进行结合,在高层次上管理图书数字化的系统模型。

(2)关于动态结构,我们可凭借现代的网络环境,来完成图书管理数字化系统中不同层次的服务,并且建立在公开、开放的信息架构上。图书管理中的每个服务在系统中都是一个事件流,完成一项都需要很多的相关对象的合作。这种协作的过程行为么,在图书数字化系统的内部可以通过顺序图和协同图来辅助理解。其中数字化的基本流程服务可以用电子书刊的顺序图说明。用户登入的用户的接口,一旦经验证合法后,在提交服务给系统的电子书刊模块,在只有经过验证的电子书刊才可以实现同一个用户在同一时间只可以借阅一份资源。比如,一个简单的例子,一本电子书的10个副本,图书管理员利用数字化系统不仅要保证用户能够在同一时间都借阅到该书刊,另外还要保证出版商的合法权益,所以就要限制所有用户对这份电子书的不正当的复制行为。这个过程就是满足用户对书刊的借阅,归还、预约以及续借等等的要求服务,知道最后的退出。子系统的接口和书刊流通模块的消息交互都能通过顺序图清楚的看到,这样对系统的顺序行为和交互控制行为都是有益的。图书馆内的图书数字化的事件流在网络环境下是很复杂的,要从顶层到底层进行详细的分解,再加上详细的分析说明,通过反应动态结构的图来实现该要求。

五、图书管理数字化的实现

数字化,要真正创建一个可执行的系统,在经过系统的分析和设计,根据相关模型在具体环境中生成并实现源代码和可执行的相关程序,建立相对应的文档或者软件等。然后还要对系统进行很多的检测试验,不断的完善系统。试验结果一定要保证真实可靠,并且能正常运行。最后就是在系统正式的投入使用之前进行系统配置解决一些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六、结束语对于图书管理实现数字化,目前正式其从传统到现代的过渡期。信息化的进程加快以及公共信息资源的共享趋势的带来,无疑都是对图书管理的一个挑战。在这个转变期间,要想顺利完成转变,就一定要应用好最新的科学信息技术,再配备高素质的管理人才,从而达到利用和共享信息的目的,实现全面数字化,与国际接轨。

数字化图书管理范文第6篇

Abstract: in twenty-first Century, the arrival of the information era to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ibrary management brought enormous challenge, university library management into modern, networked, digital age. University library management must change the traditional management methods and service mode, promote university library management of the digitization process, improving the digital management mode.

关键词:高校 图书管理 数字化模式 探析

Key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ibrary management digital model analysis of

作者简介:黄茜(1978―),女,本科,商丘职业技术学院馆员;研究方向:图书分编

数字化的高校图书管理系统在我国高校中的建设和运用还不够成熟。高校图书管理的数字化模式关系到许多现代科学技术的运用。包括:多媒体数据库、信息管理系统、资源分布式网络、资源数字化等诸多方面的技术。本文就高校图书管理的问题和数字化模式的分析与运用进行简要的探析。

一、高校图书管理现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一)高校图书管理现状与问题

首先是图书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我国图书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与管理技能不能达到数字化图书管理模式的要求。调查显示,目前我国高校管理员年龄比率如下:30岁以下6.8%,30―40岁50.6%,40―50岁38.5%,50岁以上2%。文化水平基本上是以专科文凭为主,一些本科生、研究生都是近几年才新注入的。

其次是高校馆藏资源的问题,存在馆藏资源过时的弊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知识的需求也在不断更新、进步。目前大多数高校陷入了馆藏经典书籍的误区,大量收藏古典书籍,忽视了对馆藏资源的更新换代,甚至只是重视馆藏的数量而忽视了馆藏资源的质量。同时,大多数的高校还存在中收藏轻管理的弊端,对图书的管理缺乏科学、合理的系统。

最后是受众即读者的狭窄性问题;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受众几乎是本校学生和老师,只有少数高校的图书馆是对外开放。

(二)提高高校图书管理水平的对策

首先,完善评价与反馈制度。健全、科学、合理的评价与反馈制度可以帮助图书馆员找到图书管理中的问题,针对问题进行有效措施的制定与执行,满足读者的需要。广大师生的意见是图书管理的指向标,只有有了正确的方,才能更好地进行高校图书管理工作,进行相关的改革。

其次,重点关注,打造特色。每个学校都有自我办学的特色,图书馆的馆藏也要体现学校的特色,根据特色专业打造特色藏书,突出本校的馆藏特色。加强重点学科与专业的打造,避免馆藏资源出现重复多余,实现高校图书馆藏专业化、特色化。

再次,注重图书管理员综合素质的提升。图书管理员需要具备的素质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水平、较高的专业化水平和一定的外语水平等等。

最后,建立健全的数字化图书管理模式。馆藏资源不再完全纸质化,便于管理与收藏。信息平台的建设很容易了解到读者的需要并及时进行相应的处理,满足读者的需要。

二、高校图书管理的数字化模式与特征探析

(一)高校图书管理数字化模式分析

目前,我国高校图书管理的数字化模式主要组成部分是“Use Case图”、“动态结构图”、“静态结构图”对高校图书进行管理。动态结构图主要有:顺序图、状态图、协同图三种。静态图主要有:对象图、对象类图、配件图、组件图等。

(二)高校图书管理数字化模式特征分析

高校图书管理数字化模式的特征是:数字化图书资源丰富;数字化图书资源之间的联系密切;智能化的图书检索系统;网络化、信息化、开放化等特征。数字化模式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便捷了读者和管理员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同时,突破了高校服务的受众面狭窄的局限。

三、如何建设高校图书管理数字化模式

(一)动态结构的设计与建设

动态结构的设计与建设是高校图书数字化管理模式建设中最主要的部分。网络是动态结构建设的基础条件。它是利用网络,使用户、图书管理员、电子资源之间进行及时有效地密切联系。但是,高校图书管理的数字化管理流程在网络环境下是十分复杂的,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详细研究,一层一层对管理流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完善动态结构的所有构成动态图的建设。

(二)静态结构的设计与建设

信息化时代的高校图书管理采取的是面向对象法来建立数据信息库,有针对性,避免产生多余的信息。同时,从底层抓起的特色使数字化 模式的管理层层递进,元素、模块之间联系紧密。

动态结构与静态结构的结合组成了我国高校图书管理的数字化模式,也只有兼顾动态结构与静态结构的建设,才能够从整体上推动高校图书管理的数字化进程,提高高校的图书管理水平。

四、结语

我国高校图书管理的数字化进程仍然处在建设的初期,正处于从传统管理到数字化管理的过渡时期。在这个过渡时期,高校图书管理的目标是利用科学技术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要,系统化高校图书管理模式。在不断提升高校图书管理员的综合素质基础上,相信我国的高校图书管理水平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从而促进高校的整体建设,提高高校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张碧莹.新时期图书管理人才培养刍议[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2005.

[2]邢海棠.图书管理人员素质浅论[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

数字化图书管理范文第7篇

关键词:图书馆理;数字化;必然性;发展与前景

一、图书管理数字化的必然性

第一,随着科技产品种类不断增多,而人们整逐渐地利用手机、电子书等智能产品代替纸张读物,而我国图书馆虽然能够持续发展,但由于社会水平以及人们对多元化阅读模式的喜爱与追求已逐渐代替了在图书馆中阅读的形式,因此图书管理工作必须通过数字化进行提升;第二,由于图书馆中藏书较多,而大部分图书的纸张因年代久远而不断出现断裂、老化等损坏现象,而其中部分珍贵的书籍字迹也因墨迹不断消失而出现缺少的情况,不得不耗费大量人工修图际醯仁侄卫唇行还原;第三,由于我国大部分青年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较为繁忙,同时由于生活节奏过快,使之无法拥有在图书馆内进行阅读的时间,从而对图书馆的经济效益产生一定影响;第四,由于图书馆内图书资料等占据了大部分面积,且种类繁多,如需要查阅资料时,因其种类过多而难以寻找,消耗的时间较多,导致图书管理效率无法提升,而读者在查阅过程中逐渐失去耐心。

由此可见,传统的图书管理已无法适应现代社会中人们的节奏,因此,对其进行数字化改进与发展是必然的。

二、图书管理数字化的发展现状

1.图书管理数字化有效推进数字化教育的发展

知识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能源和关键动力,图书馆面向社会提供信息服务,担负着传播文化知识、教育社会群体的重任。图书管理工作质量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国民的整体素质甚至整个社会的知识经济发展水平,高质量的图书馆工作推动着国民的整体素质提升和整个社会的知识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由此可见,强化图书管理工作尤为重要。图书管理数字化打破空间的局限性,实现多元化资源的有效共享,读者只需在一定空间依托网络技术,便可以进行在线阅读、下载、分享等操作,且资源内容可涉及多个领域、多个地区,满足了不同读者的多元化需求。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谁率先掌握了信息,谁就占据了先机。图书管理数字化将有效推进国家数字化教育的发展,增强国民素质,提升综合国力。

2.图书管理数字化提升了纸本资源的利用率

图书、论文、期刊、文献、报纸等这些纸质文本,通过电子化、数字化、无纸化处理后,形成信息的数字化传播,便于收藏管理,提高利用率。进行数字化管理后,复本便有了无限性,不存在图书或资料被一人借阅后其他读者无法借阅的情况。图书资源得到了更广泛的共享,只需通过复制、网络传送等功能,便可以惠及无数受众。

3.图书管理数字化采用智能系统,提高工作效率馆藏、分类、编目、查询、资源共享、传递等都是图书管理人员的日常管理内容,采用数字图书馆后,以上步骤都只需在网络上操作即可完成。数字化图书馆采用现代化设备,配备智能检索软件,每一项操作都是精心系统设计的成果,有效减轻了图书管理的负担,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有效节约读者检索、共享时间。数字化还扩展了图书资源的存储空间,先进的信息技术改善了以往单纯依靠地面空间存放图书的现象,转化为电子存储空间后,图书馆便成了超大容量的数据库,极大地丰富了馆藏资源。数字化的图书管理还有效地避免了管理上的漏洞,如传统查询可能存在资源遗漏现象、传统维护还可能滋生管理人员投机取巧的取向,数字化管理将有效改善以上弊端。

三、图书管理数字化的发展与前景

1.加大资金和技术的投入

改善硬件是图书管理数字化建设的基础,数字化发展,硬件先行。需加大资金投入,建立一套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和灵活的结构化布线系统。为数字化建设留足发展空间,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访问馆藏资源、网上资源的需求。

2.加强个性化管理

个性化服务是图书管理数字化的重要方向。要建立有效的个性化信息服务平台,进而满足不同读者的不同需求,加强针对性。如根据馆藏资源,做好分类整理工作,使读者在最短时间内获取自己需要的资源;做好一对一的服务工作,保证各得其所;通过读者的检索记录,分析读者的阅读喜好,进而为读者提供定向服务,最大限度满足读者的需要。

3.研发特色产品和服务

图书管理数字化不仅是对馆藏资源的数字化,还应是针对本馆读者和用户需求,将自建文献和商品化、网上文献数据整合,建成特色化检索体系。图书馆要建立区别于他人的特色化的数据库,这需要对图书馆的原有资源进行合理整合,最大限度地挖掘信息资源的潜力。同时还要树立市场营销的观念,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不断开发潜在的市场资源,根据自身优势,制定完善的数字化发展战略,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促进图书馆良性发展。随着移动数字终端设备的发展,人们利用智能手机、电脑等工具便可快速地搜索、查询、浏览,可研发特色终端软件,方便读者使用浏览和存储使用。

4.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第一,在聘请图书管理工作人员时需要充分考虑其年龄与工作能力,优先选择年龄适宜且具备数字化设备操作能力与管理能力的人员,提高整体图书管理人员队伍的科学素质及数字化使用能力;第二,对图书管理人员进行职前培训,使其充分了解自身岗位的重要性与相关职能,能够提高对读者的帮助,同时通过人性化的图书管理服务使读者感受到数字化管理带来的便利,提高图书馆的整体效益;第三,当图书馆内引进最新管理数字化技术时,应提前对图书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与指导,使管理人员成分掌握该技术并能够熟练应用,确保图书馆管理数字化模式的先进性,保证时刻以高品质的管理水平与服务质量提高图书馆的整体水平。

5.加强日常安全管理和维护

加强日常的维护是保证图书管理数字化运行操作的关键,图书馆需建立专门的部门进行维护,避免出现系统故障,影响正常的管理和读者使用。

四、结束语

综合目前实际情况,图书管理数字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而且将在深度和广度上不断进步和拓展。但是由于技术、环境等方面的原因,我国图书管理数字化的起步相对较晚,还处于过渡阶段,即从传统的管理模式到数字化模式转变的阶段。但随着国家支持力度的加大、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综合能力的提升,图书管理数字化的速度会越来越快。

参考文献:

[1] 张萍.高校图书管理数字化模式探究[J].通讯世界,2014(22).

[2] 拉巴卓玛.图书管理数字化模式探究[J].商,2015(36).

数字化图书管理范文第8篇

关键词: 提升 数字化 图书管理 素养 促进 跨越

震殇

5.12灾难突袭,紧邻震中,我市遭到重创。学校在此次地震中损失惨重,全部校舍受损,山区和沿山各镇学校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尤为严重。有5个乡镇9所中小学校图书及设施几乎完全报废,其他乡镇共32所学校图书及设施有不同程度损毁。全市共损坏图书架153个,期刊架损坏27个,报架损坏29个,图书柜损坏40余个,图书管理系统及电脑损坏或丢失4台(套),图书损毁9万余册……

重生

三年灾后重建,校园重生尽展新颜。校园文化更需重建,学校图书馆不容置疑地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优越的图书环境、优厚的图书资源实实在在需要优秀的图书管理员。而如何提升图书管理人员素养,正是我们现在需要思考和面对的,特别是掌握和利用好现代教育技术,全面实现我市中小学图书管理信息化,图书流通信息化,这就要求图书人员必须能掌握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科学管理图书日常工作和读者服务工作。真正用好、管好这些来之不易的资源,为学校师生服好务,实现我市中小学图书事业发展的新跨越。

一、提升图书馆管理人员自身素养

1.政治思想素质 这是最重要的,只有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有使命感和责任感,有崇高的职业素养,才能做到对工作的尽职尽责。在当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和知识经济突飞猛进的时候,要不断进取,勇于创新,乐于奉献,勇于吃苦,在工作中勤于思考,多探索,多学习,充实自己,不断提高业务能力,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才能与时代俱进。

2.性格作风素养 我们提倡图书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力争做到:遇事果断,具有快节奏的作风,讲究时间效率;热情、和蔼、耐心、勤劳;宽容、虚心;锐意进取、钻研业务、团结协作。

3.专业素养 此乃关键之所在。这里所说的专业素质包括业务知识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长期以来,手工操作方式制约了流通服务的水平和质量,我市图书管理人员大多数是新手,只有通过加大对他们的培训力度,才能使其具备丰富的图书情报专业知识,熟悉图书馆工作的规律和特点,熟练掌握自己工作岗位的业务技术。每学期两次以上的培训和经验交流、现场观摩活动让他们的业务水平有所提高,对图书、期刊、报纸的采访、订购、验收、登记、分类、编目、入藏、借阅、查询、读者管理、统计以及科学排架、规范上架、保管、装订、维护等等已基本能够独立完成,图书管理常规方面的借阅、开放工作开展得也有声有色。但这远远不够!如今网络通讯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图书馆领域的广泛应用,带来了传统图书馆管理方式和服务方式的全面改革。计算机取代手工工作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避免了体力和简单脑力劳动的重复。读者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办理完图书的借阅手续,因此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成为图书管理人员的必备素养。在加强馆员爱岗敬业的服务意识的同时更要加强对馆员的专业技术培训,尤其是计算机现代化技术的培训。

二、创建学校信息服务特色

随着电子信息和通信网络的发展与完善,图书馆的信息服务一改传统做法。读者能利用电脑在家里或学校直接存取电子信息资源。这样大大方便了读者,读者可以足不出户,就能直接查到所需的信息。我市中小学不少学校响应号召专门为图书室配置计算机,创建并完善自己的书目数据库。改变了单一的借还图书的服务方式,既节约来了时间,又节省了人力,加快了流通频率,提高了开放效率。我市隐峰学校还自发研制了一套系统软件,通过图书借阅查阅平台,在家里、在学校上网都可以事先选好想看的书籍,再到图书馆借阅。甚至学生们还可以和家长一起选书、借书、看书、讨论,这样大大促进了父母与孩子心与心的沟通。实验小学也自己设计开发了一套借阅系统,从学生借书证、图书编目(设置条码)着手,只需一下扫描,就可以迅速完成借书、还书所有开放情况记载,无需老师手工记录。这两项成果将在我市全面普及,它也许不是最高端的,但它一定是简单实用的,易于操作。可以看出我们的图书管理人员在成长,同时他们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水平也在提高,他们正依靠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拓宽服务方式,优化图书管理服务模式,为我市中小学图书事业发展实现新跨越做出了不少的贡献。

三、注重信息服务 推进校际资源交流

把信息服务工作落到实处,引向深入。积极推进校际图书馆之间的互借工作,特别是图书复本量大的学校更要注重这种方式,走出封闭独立的自我管理,与其他学校密切合作,互通有无,扬长避短,以最大限度的满足师生需求,为读者提供主动的、高层次的服务,充分发挥图书馆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四、立足传统(图书馆)放眼数字(图书馆)

当今是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化图书馆共存的时代。传统的纸质文献仍然是图书馆信息资源的重要组织部分和读者服务的重要物质基础。不同年龄、层次、专业、需求的用户对信息载体的偏好不同,改变人们的阅读习惯是不容易的,而且目前的电子阅读方式还没有普及,还有不少缺陷。因而,纸质文献将继续拥有大量的用户,传统图书馆的职能仍将将继续发挥作用。

图书馆的服务方式也不应该局限于到馆获取实物资源,也要向在线传输等网络服务方式转变。因此数字图书馆的发展也成为必然趋势,2011年9月由发展基金会和书香中国组委会共同发起的并由发展基金会和中国数字图书馆负责具体执行的“书香中国公益捐助行动”,已向我市中小学捐赠书香中国公益性数字图书馆分馆32所,这是一个良好的契机,它昭示着我市中小学图书事业会有一个更好的起点、更好的发展前景。

数字化图书管理范文第9篇

[关键词]图书管理;数字化;信息服务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8.131

[中图分类号]G250.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18-0-01

1 数字化图书管理的必要性

1.1 数字化图书管理的优势

首先是图书借阅更加方便快捷,读者坐在家中、办公室里或是任何有互联网连接的地方就能查阅书籍信息,只要完成各种点击操作就可借阅图书。其次是图书复本的无限性,不存在图书被他人借阅而使其他读者无法借阅的情况。最后是资源的广泛性,用户查询的不仅是一家图书图书管理机构,而是整个互联网的信息库,很多珍本、孤本也可以被借阅,弥补了部分图书不能被借阅的缺憾。

1.2 数字化图书管理对传统图书管理的冲击

首先是图书存储方式方面,数字化图书管理的载体发生了变化,其馆藏量明显高于传统图书图书管理机构,数字化图书管理也打破了传统图书管理的时间、地域限制,扩大了图书资源的受众。其次是信息传播方面,传统纸质印刷品的“厚重”制约了信息的传播速度,而数字化的图书载体是通过网络传播的,传输速度更快,且其包含更多的形式,如图像、视频、音频等。最后是图书检索,传统图书管理是通过索引、目录和参考目录进行检索的,而数字化检索只需输入关键词即可,相比之下,数字化图书管理更符合人们的使用习惯。

总而言之,数字化图书管理的种种优势,迫使传统的图书管理朝着数字化方向转变。

2 数字化图书管理的可行性

首先,网络时代的到来为图书管理的数字化提供了环境基础。因特网的普及使图书管理机构有了拓展网络业务的可能,很多图书管理机构纷纷加入Internet,将服务对象由区域扩展到全球。其次,软件技术及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为图书管理的数字化提供了技术支持。软件与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使数字化图书管理减轻了对人员数量的依赖,只需几个关键岗位上的技术人员,就可实现对系统的维护,在使用中,用户通过点击几个选项就可实现图书借阅,便捷的使用与维护,成为推动数字化图书管理的一大动力。

3 数字化图书管理的转变措施

3.1 馆藏文献数字化

每一个图书管理机构都拥有大量馆藏文献,馆藏文献数字化,需要工作人员利用键盘录入、OCR扫描、语音识别等手段将文献录入数字化信息资源库,并上传到网上。这不但能缓解馆藏文献的借阅压力,还能提供更多的资源共享,充分发挥馆藏文献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馆藏文献的数字化时,图书管理机构可以与原作者、出版社联系,直接利用他们的数字化产品,以减少扫描、输入等工序,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3.2 构建数字化图书管理模式

为实现数字化图书管理,图书管理机构要增加经费投入,加快专业人才培养,建立符合本机构实际情况的学科专业导航库和图书数据库,并依托成熟的文献检索系统,如“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国期刊网数据库”等,开展与图书数字化专业机构的合作,从而建立具有本机构特色的数字化图书管理体系,为广大用户提供全天候、全方位、多层次的信息服务。

3.3 开发专业数据库导航系统

图书管理机构可利用自己的技术力量,或借助外部技术力量,建立自身的专业搜索引擎以及数据库导航系统。当前,很多图书管理机构都建立了自身的网站,但在网络资源管理方面还比较混乱。鉴于此,图书管理机构要开发专业数据库导航系统,通过近线存取、在线存取、脱机存取以及IP存取等方式开展图书搜索、整合与链接服务,引导用户学会使用数据库导航系统,帮助他们获取资源信息,这也是现代图书管理机构实现数字化的必经之路。

3.4 多渠道获取数字化文化信息产品

当前,互联网上有海量的、形式各异的数字化产品,图书管理机构要想增强自身的影响力,就必须拓宽数字文化信息产品的供给渠道。可通过建立免费数字化产品获取通道、允许用户下载数据库试用版本和网上订阅新型学科数据库等方式优化数字化产品。总而言之,数字化图书管理水平的高低不仅依靠馆舍大小和馆藏量多少,更多的是其帮助用户获取资源的能力。

4 数字化图书管理的未来展望

毋庸置疑,数字化图书管理将会是图书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但这并不意味着数字化图书管理能完全取代传统的图书管理及服务形式。数字化图书管理作为一种虚拟存在,必须依托众多的硬件设备、实体文献等的支持,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知识产权法规,用户阅读习惯等,硬件设施的局限、软件安全风险等都是影响数字化图书管理的重要因素。因此,数字化图书管理的真正实现还需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在此期间,其将与传统的图书管理共同服务于读者群体。

5 结 语

信息技术对图书管理的影响极为深远,随着网络技术及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图书管理机构必然成为信息集散中心,也必然向着数字化图书管理的方向发展。各图书管理机构应依托网络,在提供传统服务的同时提供信息化服务,还要通过信息数据库把分散的图书管理机构整合成相互依存的图书管理联合体,提供信息咨询服务,这也是图书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

主要参考文献

[1]卢建萍.现代图书管理数字化技术应用与管理[J].赤子,2012(13).

[2]方晓平.数字化时代高校图书管理问题研究[J].经济视野,2013(1).

[3]董春华.数字化图书馆环境下图书管理员职能定位及素质培养[J].中国报业,2012(16).

数字化图书管理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高校 图书馆 数字化 模式

实现数字化模式是高校图书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高校馆藏资源高效利用最为有效的方式之一,虽然高校图书管理在数字化的进程中会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但是我们有信心去一一克服这些障碍,下面就来做具体的研究和探讨。

一、高校图书馆数字化的基本含义

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简而言之就是数字化图书馆,数字化图书馆是信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数字化的实现使图书管理工作进入了一个更加高效和快捷的时期,数字化图书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包含诸多技术,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电子通讯技术等,数字化图书馆的形成就是把上述各种技术进行有效的加工和整合,在此基础之上,使之形成完整的一个整体,最后作为一个高新技术项目而存在,这就是所谓的高校图书管理数字化。

二、高校数字化图书馆的基本特征和模式

(一)高校数字化图书馆的基本特征

一般来讲高校数字化图书馆具备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一是高校数字化图书馆拥有大量的数字化资源和馆藏资源,这是数字化图书馆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二是高校数字化图书馆资源在检索的过程中必须达到智能化的程度,检索的智能化是实现图书馆数字化的重要标志;三是高校数字化图书馆在运行的过程中是以信息结构为基础的,这种信息结构具有分布、开放的特征,此外数字化运行还必须要依靠高速可靠的网络环境;四是高校数字化图书馆资源之间并非独立分割的,而是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以上就是高校数字化图书馆最显著、最突出的四个特征。

(二)高校数字化图书馆的运行模式

高校数字化图书馆在运行的过程中,用户通过网络以及通信系统,会连接到一个咨询系统,这个咨询系统是隶属于高校数字化图书馆,在这个统一的访问界面上,用户可以很方便的获取任何自己想要咨询的信息和资源。此外高校数字化图书馆还需要建立所有不同需要的文档,创设这些文档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方便对一些大型复杂的系统进行可视化的说明,在此基础之上,形成最终的系统模式,那么在建构这些系统模式的过程中,具体需要哪些操作和流程呢,可尝试通过“Use Case图”、“静态结构图”及“动态行为图”这三种图形来建立系统模型,其中静态结构图又包括对象图、组件图、配置图及对象类图四种,动态行为图包括状态图、活动图、顺序图及协同图四种,使用这些类别的图使系统可视化从不同的抽象角度来实现,一般它具有一下几种特征:可视化,表示能力强;容易掌握,方便使用;直接面向对象,简单明了。

三、高校图书管理数字化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一)图书管理数字化模式的必要性分析

图书管理数字化模式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为高校广大师生提供高质量服务的需要,图书管理的数字化不但顺应了时展的潮流和趋势,还为广大师生的科研教学和资料的查询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促使馆藏资源的利用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无形中推动了图书馆的快速发展;二是方便图书工作人员对图书进行高效管理,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馆藏资源日益丰富,这种状况无疑加大了管理人员的负担,客观上造成了管理的漏洞和困境,而图书管理数字化的实现,不但可有效减轻管理人员的负担,还可大大提高了图书管理的水平和质量,可谓一举多得;三是与国际接轨的需要,随着地球村时代的到来,出现了资源有限性的问题和矛盾,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实现图书管理的数字化,数字化模式可有效促使图书资源和资料的全球运用和流动,进而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

(二)图书管理数字化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图书管理数字化模式可行性分析通俗来讲就是管理化的操作性问题,从当前发展的情形来看,实现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是完全可行的,问题的关键是建设的系统分析和设计方面,首先在静态结构的设计方面,当前图书馆运行的传统数据库管理系统早已经不能满足实践的发展和需要,为了实现信息资源的丰富性和关联性,必须在静态设计方面下工夫,秉持面向对象的原则,积极构建数据模型及管理模型等,这样就从源头抓住了设计系统最关键、最基础、最重要的工作;其次是动态性的结构设计和分析问题,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建立在网络环境和更为开放的信息结构基础之上,其基本流程是非常方便简单的,可以通过一个外化的顺序图来反映,先是用户通过登录流通系统的用户使用的页面,接着输入密码及验证码等,顺利进入系统内部,然后用户根据自身需要输入指令,传达到电子书刊所对应的模块,最后通过系统总程序的控制和操作来向客户提供具有独立版权的电子书刊,整个流程快捷方便高效。

四、结语

实现高校图书管理的数字化并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但是这是图书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非常具有可行性,因此我们要做出积极努力,切实为实现图书管理的数学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张勇,张岩.浅论高校图书管理数字化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1).

[2]苏洁.浅析高校图书管理数字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22).

作者简介:

高虹红,女,1959年1月――,湖北荆门人,汉族。

上一篇:消防专题培训范文 下一篇:电影文学常识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