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工程范文

时间:2023-11-08 11:08:38

数字经济工程

数字经济工程范文第1篇

刚才,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对“数字*”工程建设的两个方案和一个规定作了相关说明,市通信公司的领导作了表态性发言。省里把我市定为全省数字化城市建设三个试点城市之一,要求元旦前启动开通“*数码城”,时间紧,任务重,各地、各有关部门都要立即行动起来,抓好落实工作。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深刻认识“数字*”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

“数字*”工程建设,是贯彻十七大“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加速实现现代化”要求的具体步骤,“数字龙江”工程建设被省政府列为今后五年重点工作之一。因此,各地一定要从加快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数字*”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是启动“数字*”工程是参与经济全球化竞争的需要。信息化作为全球经济竞争的制高点,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竞争力、综合国力、现代化程度和经济成长性的重要标志。世界各国和地区都把信息化纳入国民经济的总体战略,强力推进,竞相发展。事实证明,谁重视信息化、发展信息化,谁就会在经济全球化竞争中获得先机。从这个意义上讲,普及和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可以有效增强城市活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二是启动“数字*”工程有利于提升城市功能和品位。北京、上海、广州等40多个城市,已经作出加快数字城市建设,采用数字城市技术进行城市管理和辅助决策的部署;哈尔滨数码城已全面启动。我们通过数字化城市建设,能够有效整合城市信息资源,快捷全面地向外界展示城市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形象与风貌,提高知名度。

三是启动“数字*”工程有利于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和决策水平。十七大报告中明确要求:“进一步改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开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数字*”工程恰恰是以电子政务为切入点,以整合信息资源、消灭信息孤岛、解决信息不对称、实现信息共享为目标,最终建立起政府、企业、社会和家庭之间的网络互动关系。因此,可以有效增加行政透明度,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各级政府管理与服务水平。

四是启动“数字*”工程有利于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新型工业化的核心是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数字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实际上是高新技术和传统产业的结合,是经济发展融入全球信息化浪潮的首要和必要条件。我市是一个传统农业地区,工业基础薄弱,传统产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通过数字化城市建设,推广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有效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实现企业生产流程再造,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总之,“数字*”工程建设,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系统工程,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切实抓好。

二、抓住重点,全力推进“数字*”工程建设

按照《“数字*”工程建设方案》的要求,“数字*”工程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年元旦开通*数码城门户网站,到*年构建起数字化城市的基本框架,2010年基本完成“数字*”工程建设,使智能化和信息化渗透到城市生活的各个方面,确保我市综合信息化程度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带动全市各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对此,各地、各部门一定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确保完成工作任务。

一要统筹规划。“数字*”工程建设由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代表市政府组织实施,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信息产业局)负责制定方案、分解任务、组织实施、规划指导和监督检查,代表市政府对工程建设进展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和考核。各部门要全力支持,密切配合,按《方案》要求,做到统一信息标准,统一信息平台,统一规范流程,统一应用推广,避免重复建设和各自为政。

二要全面启动。各县(市)区要按照《“数字*”工程建设方案》要求,抓紧制定本地数字化城市建设方案,成立组织机构,明确任务分工,抓紧组织实施。其中,肇东、*和兰西三县(市)要作为全市数字化城市的建设试点先期启动,确保明年3月底前正式开通门户网站,其余县(市)区的门户网站要在明年6月底前开通。

三要各负其责。各部门要按照《方案》的具体分工和信息采集的具体要求,按栏目内容和格式版本要求,在*日前完成首期数据采集工作报市信息化办公室。市信息化办公室要协同市政府办,对各地、各部门上报的信息认真把关,既要符合安全保密的有关规定,又要保证信息质量高,充分展示新世纪、新*、新形象,服从服务于“六个规模推进”的新要求,对质量不高的信息,要坚决按标准推倒重来。市通信公司要抽调精干力量,确保按时完成制作上网任务。

四要有序整合。按照“需求在先、应用贯穿”的方针,以需求为突破口,以应用为出发点,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协调作用,全面整合网络资源和信息资源,将各部门、各单位的现有资源联动起来,进而提高信息资源的共享性和利用率。

五要规范运作。“*数码城”的开通,是提高全市信息化水平的一项标志性工程,启动的目的在于应用。因此,各行业、各部门要按照《*市门户网站管理暂行规定》,结合本部门实际,及时更新部门信息,具备条件的部门要建立部门网站和主页,及时更新栏目,使网站生动活泼,赋予生机,为部门工作和工农业生产及人民生活提供有效服务。

三、加强领导,保障“数字*”工程建设顺利进行

“数字*”工程建设,是一项全新的事业,涉及面广、任务重,面临的困难也很多,各地务必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第一,要加大领导力度。各县(市)区、市直各行业、各部门都要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日程,将数字化城市建设纳入本地、本部门整体工作之中。主要领导要亲自部署,亲自落实,打破部门和地区利益封锁,全力支持和密切配合各级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工作。

第二,要明确目标责任。各县(市)区、市直各部门要形成完备的工作运行机制和工作流程,确定主管领导具体抓,指派专门科室、专门人员全面抓。要分解任务,将数据采集上报工作作为本地、本部门的一项长期任务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同时,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协同市政府办公室对各地和市直部门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并建立必要的跟踪问效机制,确保数据采集、信息整合、传输上网和资源共享各项工作有序有效地进行。

数字经济工程范文第2篇

借优势拓展经济新空间

2月6日,贵州印发《贵州省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17年-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这是国内首个省级层面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我省发展数字经济的优势是什么?

谢晓尧:贵州的优势总的来说有4个方面,一是战略优势,国家大力支持,数字化发展态势逐渐形成。先后获批建设全国首个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区、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试验区,获批宽带乡村、远程医疗、物联网重大应用等试点示范,在大数据方面相继出台《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若干政策的意见〉》等系列相关文件,为发展数字经济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是资源优势,数据加速累积,应用模式和种类不断丰富。全省数据中心服务器承载能力达37万台,安装使用服务器5.1万台。云上贵州系统平台已承载481个应用系统,三大电信运营商贵安数据中心正式投入运营,数据共享开放实现突破,云上贵州政府数据共享交换平成升级改造,完成353个数据资源目录的梳理和170个数据集上云,共享数据集118个,108家网站与省政府门户网站实现数据交换等。

三是环境优势,软硬生态良好,发展条件和氛围持续优化。我省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生态和气候条件,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和宜居宜业环境,推动大数据等新经济形态发展,开展大数据先行探索,营造全社会关心、重视、参与大数据发展的氛围,形成全国大数据“试验田”的先行优势和数字经济发展良好的环境优势。交流合作环境不断优化,贵阳数博会成为全球数字经济领域重要的高端交流平台,中国痛客大赛、中国“云上贵州”大数据商业模式大赛等一批创业创新平台不断涌现。

四是后发优势,发展速度加快,为数字经济融合发展提供了新空间,我省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化带动主战略,经济加速发展、综合实力快速提升,工业实力明显增强,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旅游业井喷发展,一些优势产业在全国地位夯实,全省在西部地区实现了赶超进位的历史性突破,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连续五年位居全国前列。

发展“四型”数字经济

《规划》中提出了发展“四型”数字经济,“四型”所对应的经济业态是什么?

谢晓尧:“四型”经济即资源型数字经济、技术型数字经济、融合型数字经济、服务型数字经济,是贵州发展数字经济的主要内容。一是资源型数字济,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分析挖掘、数据可视化、数据交换交易等领域产业。这部分对应大数据核心业态部分。二是技术型数字经济,主要是数字技术硬件产品研发制造、软件开发和技术服务,包括智能终端产品、软件开发、信息系统集成、网络通信服务、数字安全等技术领域以及虚拟现实、可穿戴设备、人工智能等领域产业。这部分对应大数据关联业态部分。 三是融合型数字经济,包括数字技术与一、二产业的融合应用,智能制造、数字农业、智慧绿色能源、区域特色产业数字化等新型业态,促进产业资源优化配置,推动实体经济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和提质增效,形成数字融合型经济新增长极。四是服务型数字经济,包括数字技术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积极培育数字化、网络化的现代服务产业新业态,着力提升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再造数字消费“新蓝海”。

当前,我省正深入推进大数据战略行动,发展数字经济和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是什么关系?

谢晓尧:数字经济有很强的大数据特征,我们用大数据战略行动统揽数字经济发展,把数字经济作为我省大数据战略行动的重要方向,作为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建设的重要内容。

项目“牵引”培育市场主体

《规划》不但提出了我省数字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而且明确了四个支撑性目标。怎样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谢晓尧:主要以六个方面为抓手:一是抓信息基础设施。大力提升现代信息网络发展水平,加快形成宽带、泛在、融合的信息基础设施体系,构建数字流动新通道。二是抓发展载体。以创建贵安数字经济部级创新示范区,打造贵阳数字经济示范城市、遵义数字端产品制造集聚区,建设贵阳-遵义-贵安数字经济核心引领带和一批省级数字经济示范基地(园区、小镇)。三是抓重点项目。每年谋划、和实施一批引领性、应用性、支撑性的数字经济重点项目。四是抓融合应用。抓各行各业的大数据应用,抓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推动转型升级。今年我们将实施“大数据+产业深度融合行动计划”,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促进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经营模式创新,重点建设120个典型示范项目。五是抓企业培育。千方百计打造一批引领企业、龙头企业,培育一批中小微企业。六是环境营造,持续营造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试验田”环境,让企业愿意来贵州投资、创业,愿意来贵州试验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

《规划》明确,数字经济是我省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重点,我省在发展数字经济方面具体如何布局?

谢晓尧:一是全力推动数字经济项目建设。为推进数字经济重大项目建设,今年1月10日,我省了数字经济重大工程包。重大工程包从资源型、技术型、融合型、服务型数字经济四个方面,优选了97个引领性、应用性和支撑性项目,总投资达到653.8亿元。对工程包中的项目,积极争取国家支持、推进前期工作、项目融资、督察促进等方面已开展了相关务实工作。目前,数字经济重大工程包项目正按照年度计划加快推进建设,将为数字经济起到稳固发展支撑、搭建发展载体、培育发展动力的重要作用。

数字经济工程范文第3篇

“数字黄河”工程是借助现代化及传统手段采集基础数据,对全流域及相关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等要素构建一体化的数字集成平台和虚拟环境,以功能强大的系统软件和数学模型对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的各种方案进行模拟、分析和研究,并在可视化的条件下提供决策支持,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预见性。

“数字黄河”工程将能为流域治理开发及调度管理提供信息及技术手段的支持:

(1)提供全面、系统、及时、可靠、权威的信息资源;

(2)提供全面、系统、科学的分析、评价、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手段(规划决策);

(3)提供解决实时调度(防汛调度、水量调度)问题的方法及手段。

“数字黄河”工程除了现阶段提出的在防汛减灾、水量调度、水质监控、水土流失治理与监测、水利工程运行与管理等五个应用方面之外,“数字黄河”工程在流域规划研究中也有巨大的作用。规划研究工作是黄河治理开发的基础,需要在探索流域各种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根据实际需求提出流域各种可能的治理开发方案,然后通过各种先进的手段对各种方案进行分析评价,最终找出流域治理开发的最优方案。流域规划研究目标是追求整个社会效益最大化,而调度管理工作是追求在现有的工程条件下调度管理效益最大化。流域规划研究工作更需要采用“数字黄河”的方法提高规划决策水平,保证所有对于“原形黄河”的规划方案都是最优的。

通过“数字黄河”的建设,可以把黄河上几乎所有的研究问题通过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综合信息平台集成到一起,可以对各种问题进行集成分析综合研究,同时“数字黄河”的建设将为流域水管理提供一个先进的、多方位的信息平台,基于此也可以结合各种可能的新技术对黄河流域可能出现的各种危机进行科学有效的规划、管理、决策,使有限的资源发挥其最大的效益,实现流域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2流域规划工作主要内容及工作流程

流域规划需要根据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针对流域特性、治理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按照统一规划、全面安排、综合治理、综合利用的原则,从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提出流域治理开发的方针、任务和规划目标,选定流域治理开发的总体方案及主要工程布局与实施程序。

现状黄河流域规划工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规划:流域整体规划、流域水资源规划、流域防洪规划、干流工程布局规划(流域水能资源开发规划)、流域水资源保护规划、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规划等。以上几个规划之间存在着有机的联系,单方面考虑任何一个规划都是不全面的,流域可持续发展规划应综合考虑以上规划内容,从全面、系统的角度去分析问题。流域规划总的工作流程如图1。

对规划工作来说,工作流程比较简单,但方法复杂,需要深入的研究流域自然、社会、经济的发展规律。流域规划成果的质量决定规划工作者对于自然规律、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程度,而要很好的认识规律关键在于掌握全面系统的基本资料及探索规律的技术方法及手段。

3“数字黄河”工程在流域规划中应用设想

从流域规划工作的内容及工作流程可以看出,一个高水平的流域规划需要建立在基础资料的真实性、丰富性和现势性,以及规划方案的完备性、方案论证的充分性和技术手段的先进性之上。规划工作需要大量的信息支持,特别是流域规划工作,需要从大量的信息资料之中找出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对未来的各种水需求进行预测,拟定各种可能的规划方案,采用尽可能先进的手段对不同的规划方案进行模拟、分析、评价,最终找出总体最优规划方案作为流域治理开发方案。

“数字黄河”工程最大的特点就是能通过先进的技术及时获得流域内全面系统的各种信息资源,同时还提供了各类信息的集成分析环境及先进的方案评价手段。“数字黄河”工程将为流域规划提供全面系统的技术支持。

“数字黄河”工程在流域规划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数字黄河”工程可以为流域规划提供全面系统的基础信息资源;二是“数字黄河”工程可以为流域规划提供先进的模型和算法;三是“数字黄河”可以为流域规划提供综合模拟、研究、决策的可视化分析环境。

3.1“数字黄河”工程可以为流域规划提供全面系统的基础信息资源

规划工作的基础是全面系统的基础数据,其所需数据涉及领域较广,如流域水资源规划所需的基本资料就涵盖了流域自然概况、经济社会、水文、水资源利用、空间基础信息以及研究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发展规划、重点水利工程发展规划、法律法规等多方面多领域的数据。在以往的及现在的规划工作中,基础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是一项非常复杂和庞大的工作。

根据“数字黄河”工程的功能描述,“数字黄河”的“数字采集系统”将可以提供大量的与流域空间数据相对应的自然环境数据、社会经济数据、水文气象数据、防汛与工程管理数据、水资源保护数据、水量调度数据、水土保持数据等。这些数据将被存贮在“数字黄河”的数据中心被共享使用。这就方便地为规划工作提供了较为全面、系统、规范的基础数据,为做好规划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2“数字黄河”工程可以为流域规划提供先进的模型和算法

“数字黄河”工程将为流域规划方案的生成、模拟、比选提供先进的模型和算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模型和算法:

(1)反映水文气象基本规律的数学模型,主要有: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产汇流分析数学模型;基于地理信息系统降雨径流预报数学模型;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洪水演进模型;河道及水库泥沙模型;水库群调度模型;水文分析计算模型;地下水数值模拟模型等。

(2)反映社会发展规律数学模型,主要有: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社会经济发展预测数学模型;人口增长预测模型;电力负荷预测模型;经济分析评价模型等。

(3)反映流域工程地质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主要有: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有限元分析模型、渗流稳定性分析模型、边坡稳定分析模型、围岩分析模型、地下水流场分析模型等。

(4)反映水资源承载规律数学模型,主要有:水资源评价模型;需水预测模型;环境容量分析数学模型;污染扩散数学模型;供需平衡分析模型;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模型等。

(5)反映流域土壤侵蚀规律的数学模型,主要有: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土壤侵蚀模拟模型;区域产沙模型等。

3.3“数字黄河”可以为流域规划提供综合模拟、研究、决策的可视化分析环境

“数字黄河”工程将建立内容全面的知识库,知识库应涵盖诸如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各种政策,历史上处理同类问题的经验和教训,流域规划、区域规划、工程规划的布局及其具体要求,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等内容,从而形成一个方案决策的大背景,将数学模拟的各种方案结果置身于这一大背景下进行优化分析,从中选择一个可行的方案。同时能提供可视化的决策分析环境。

通过“数字黄河”工程提供的决策分析环境,建立黄河流域规划决策支持应用平台,通过该平台可以把所有的规划内容及规划方案放到流域规划综合大背景下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研究,直观的表现不同的专项规划与流域总体规划及其它专项规划之间的关系,在可视化的条件下进行优化决策,确保所有的规划方案对于流域整体来说都是最优的。

4结语

“数字黄河”工程在流域治理开发中的作用是巨大的,建设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作为规划部门我们将积极参与“数字黄河”工程的建设,在工作中树立“数字黄河”的理念。在建设中要坚持,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分步实施的原则,同时要以我为主,博采众长。随着“数字黄河”建设的深入,解决黄河水问题的手段和方法将更为科学。

数字经济工程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数字城市;数字衡阳;信息基础设施;地理信息系统

Abstract:In the new century , the tidc of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The degree of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in one has become the most important mark of the ievel of society , economy and culture development. As a potential city in deveopment , it is very indispensable and necessary to construct digital Hengyang. Based on the fundamental theory of digital city, many important problems such as the general frame , the key technique , the safeguard system we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At last , it put forward some important projects during th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Key words:digital city; digital Hengyang;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GIS

中图分类号:TU984.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08)08-0097-03

1引言

1.1背景

当前人类社会正迈向信息时代,而一个国家、地区信息化的程度和水平已经成为衡量其社会、经济发展综合实力和文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1998年1月31日,美国前副总统戈尔首次提出了“数字地球”的概念,引起全世界政界和科技界的高度重视,世界各国纷纷制订计划,力图抢占信息的制高点。于是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数字化的浪潮,“数字中国”、“数字省区”、“数字城市”等计划相应提出。

数字城市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数字城市即指城市信息化,又可以叫做信息城市(informationcity)、信息港(information port)或称智能城市(intelligencecity)。具体是指通过建设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和多媒体信息网络平台,整合城市全部的信息资源实现城市社会经济等的信息化。狭义上的数字城市是指利用数字地球理论,综合运用遥感(RS)、遥测(TM)、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网络、多媒体及虚拟仿真等关键技术,深入开发和应用城市空间信息资源,对城市的基础设施、功能机理进行自动采集、动态监测管理和辅助决策服务的技术系统[1-2]。

1.2基本概念

1.2.1衡阳市和数字衡阳

衡阳市位于湖南省南部,为湖南省第二大城市。近几年来,衡阳市的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总体城市规划已刻不容缓。建设数字衡阳是衡阳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大战略,是提高城市首位度,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客观需要。

数字衡阳就是利用数字城市的基本理论,基于3S(RS、GPS、GIS)等关键技术,实现城市地理、社会、经济、文化教育、自然资源与环境、政务管理、信息服务等各领域的数字化,在整合城市各种信息资源的基础上,促进资源的优化配制,为政府正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社会生产、人们生活提供便捷的服务。

1.2.2指导方针与原则

数字衡阳的建设要符合国家关于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方针,即统筹规划、国家主导、统一标准、联合建设、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建设过程中还要坚持:标准化、开放性、先进性、实用性、安全性、可扩充性等原则,同时要考虑到数字衡阳的大部分使用对象为公众的现实,要遵循“以人为本”、“宜人为本”的原则。

1.2.3研究内容

城市的所有问题归结起来只有3点,即建设、管理与服务。数字衡阳的研究内容也应依托于这3点,实现各个领域的信息化、数字化如:城市基础地理、城市规划与管理、政务信息化、城市基础设施、智能交通管理、地籍与房地产管理、能源管理;企业与社区、工业与商业、金融业、科技与教育、医疗保险、旅游、人们生活等各个方面和领域。

1.2.4数字衡阳的目标

2001年11月8日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吕新奎指出,城市信息化的目标是:通过信息技术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人民生活和城市环境的质量,并为领域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数字衡阳的建设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在城市社会、经济、文化、科教、人们生活等各方面向公众提供管理与服务。同时要以数字衡阳的建设为契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信息化和工业化同时并举和跨越式发展,带动整个湖南的信息化和现代化。

2数字衡阳总体框架

数字衡阳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规模宏大,建设要搞好规划和设计。结合数字城市的理论,提出了数字衡阳的总体框架(如图1所示)。该总体框架以信息基础设施为平台,以基础层、决策管理层和应用服务层3个部分为主体工程,以政策法规、技术标准为保障体系,构建了数字衡阳的总体结构,并搭建了面向公众服务的衡阳市综合信息平台(informationplatform)。

基础层包括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基础设施和技术支撑三部分。这是数字衡阳工程最核心、最重要的部分,也是决策管理层和应用服务层的重要支撑。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包括:数据、标准、技术、政策、组织等。其中,数据最为基础,它包含了大多数组织所使用的地理数据专题,即大地测量控制、正射影像、高程、交通、水文、行政单元和地籍信息[2]。数据按其来源和性质可分为硬数据和软数据。硬数据即关于地理位置、地形、自然资源、城市建筑、交通设施等方面的数据;软数据即关于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科教、历史、人口等方面的数据。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即建设新一代高速通信网络,实现电话网、有线电视网和互联网(internet)的互联,建成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

决策管理层即为城市和居民提供管理和决策的系统。本层是城市资源的管理者,并对城市建设与规划、城市发展战略和关系公众利益的重大问题做出决策,以网络技术和空间信息资源为基础构建一个分布式协同计算与辅助决策支持环境。具体实现是负责城市管理和决策的各个部门。

应用服务层是建设数字衡阳的最终目的。据统计城市基础数据的用途有80%是面向公众的,而面向管理和特殊应用的加在一起只有20%[3]。可见应用服务层建设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数字衡阳工程的优劣。初期应该重点建设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金融、网上教育、数字社区、智能交通、数字旅游等与广大市民关系密切的几个重要工程。

综合信息平台涵盖了决策管理层和应用服务层的所有内容,同时为二者的正常运行提供数据来源与技术支持。这是一个面向更广大公众的网络系统(如对本市、对湖南省乃至全国提供服务)。目前情况下,首先要建成数字衡阳的综合信息平台。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规范则属于数字衡阳的保障体系。

3数字衡阳的核心支撑技术

数字衡阳的核心支撑技术是建设数字衡阳的关键,是建设数字衡阳的灵魂所在。结合当今数字化的发展趋势和衡阳市的具体应用实际,提出了建设数字衡阳重点要解决的关键技术(如表1所示)。

3.1空间数据获取技术

空间数据的获取是建立数字城市的前提,没有数据来源,数字衡阳只能是一句空话。空间数据获取技术主要有遥感、遥测、GPS等技术。其中高分辨率的卫星遥感图像尤为重要,它能够提供多时相、非均质、多尺度的空间地理数据。

3.2基于网络的数据共享与交换技术

数据共享与交换技术包括:OpenGIS、WebGIS标准,基于WebGIS、ComGIS的、互操作与互运算技术,空间数据交换技术等。信息共享的关键是信息的标准化问题。数字城市的建设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城市里的各行各业及各个部门,所以必须要保证建成后各部门的信息能够共享,否则整个数字城市便会变成“信息孤岛”。

3.3Metadata技术

Metadata即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数据”或“关于信息的信息”,它在地理信息中用于描述地理数据集的内容、质量、表达方式、空间参考系、管理方式以及数据集的其他特征,是实现地理空间数据共享的核心技术内容之一[4]。元数据技术可以解决不同部门的重复性建设问题,并协调不同部门之间的资源共享。

4建设数字衡阳的保障体系

4.1标准体系建设

在数字衡阳的建设中,标准化建设是一重要内容。标准化工作的主要内容即建立数字衡阳标准体系。标准体系的建立应在国家信息化标准体系和全球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基础上,结合衡阳市自身特点提出具有本地特色的信息化标准体系[5]。

数字衡阳的建设是一个跨多个部门及多个领域的巨大工程。由于历史原因,不同的部门对技术的要求不同、习惯不同,并且由于涉及了众多的领域,所以标准体系建设的任务十分庞大。标准化工作要结合衡阳的实际,按城市对标准的具体要求,确定所需的标准类目和内容。结合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统筹规划,需定轻重缓急,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同时标准的研制要紧密结合衡阳市的特点,重视研制地方标准,尽可能研制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并争取其成为更高一级的标准,标准的研制对衡阳市的当前和将来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4.2组织体系

数字衡阳的建设由于涉及到城市的各个群体与部门,在当前的条件下,由于部门利益等,势必造成不必要的不协调。所以数字衡阳的建设应该是一个“市长工程”,要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协调各部门,依靠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企事业单位的积极参与和开发,并吸纳广大市民参与监督才能完成。数字衡阳的建设应采用工程化的思想,建议设立由政府主管部门参加的联合领导机构,协调各方,实施重大决策;在联合机构下建立项目执行委员会和项目专家委员会。项目执行委员会具体负责整个工程的执行,并接受专家委员会的监督,专家委员会负责对工程的总体设计和评估审查[6]。

数字衡阳的组织体系如图2所示。

由于数字城市是20世纪90年代末才兴起的新技术,所以数字衡阳的建设要保证其技术的先进性,使用上的方便可靠性,应该委托相关高校和有实力的科研单位参与开发与建设,特别是湖南大学和武汉测绘学院的参与,以促进这一具大工程的优质高效完成。

4.3人才培养与知识普及

数字衡阳的建设是一个具大的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参与,特别是需要大量有相关技术和有实践能力的技术人员的参与、开发和给护。信息人才的培养是确保数字衡阳顺利实施的关键和基础。没有一流的开发和研究人才,就不可能有一流工程质量。人才的培养已成为当前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数字衡阳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应用,而且其用途大部分是面向公众的。所以,这就要向普通市民群众传授信息技术知识,以便能更充分地利用信息技术。为此,建议政府采取一些措施以便使普通民众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比如,开发社区培训班、成人夜校、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等,而且应该建一个“数字衡阳展示馆”以方便市民更充分地利用它学习及获取新知识。

5建设数字衡阳测绘行业需做的几项工作

5.1 在我省拟建C级GPS或现有的一、二等三角点和Ⅰ、Ⅱ等水准网的基础上,建立覆盖全市范围内约15310km2的D,E级GPS平面控制网和三、四等水准网。

5.2 完成全市范围内1:1万全要素地理信息,衡阳市城区、各县区及各建制镇、厂矿单位规划区1:2000全要素地理信息,市县镇各建城区1:500全要素地理信息的数字化建库工作。及协助“数字衡阳”建设的1:10000数字正射影像,数字高程模型和道路交通、水系、境界、地名等矢量数据的采集建库工作。

5.3 对市县级各建城区的自来水、市政、电讯、电力等主要管线进行全面普查工作,并建立综合地下管线信息系统。

5.4 开展市县级规划、国土、房产、交通等方面测量调查工作,建立规划、国土、房产、交通等专业管理信息系统,并定期向社会各类信息。

5.5 建立市县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基础地理信息空间数据库实际上是一个公共平台,为自然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等信息提供一个共同载体,是各行各业信息系统建设的基础。具体包括:数字正射影像数据库、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库、数字栅格地图数据库、框架要素矢量数据库、地名数据库。

6数字衡阳的作用和意义

6.1数字衡阳的几个重点工程

数字衡阳的建设将会给衡阳市带来巨大的变化,使衡阳市的整体水平更上一个新的台阶。在实施的过程中应重点建设以下工程: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数字企业)工程、城市规划与管理工程、智能交通管理工程(城市一卡通工程)、城市生态环境监测工程、网上招商引资工程、城市综合信息系统等。

6.2作用和意义

建设数字衡阳将会对衡阳市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显著影响,具体如下:

6.2.1可极大地提升衡阳市的形象。近年来衡阳市的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势头,社会经济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但由于种种原因,衡阳市的经济地位在湖南省内,特别是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还不是太高。数字衡阳的实施将极大地提高衡阳市的信息化水平,树立衡阳在湖南乃至全国的良好形象。

6.2.2可以实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建设数字衡阳可以带动信息产业的发展,同时也会对传统产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6.2.3可以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提高全民的信息化水平和综合素质,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

总之,数字衡阳的建设可以大大改善衡阳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提高衡阳市的城市综合竞争力,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全面发展,进而促进整个湖南省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晓艳,林晖,张宏.虚拟城市建设的原理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 王家耀等.关于建设数字郑东的构想[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4,23(2):88-91

[3] 陈军,邬伦.数字中国地理空间基础框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数字经济工程范文第5篇

“数字黄河”工程是借助现代化及传统手段采集基础数据,对全流域及相关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等要素构建一体化的数字集成平台和虚拟环境,以功能强大的系统软件和数学模型对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的各种方案进行模拟、分析和研究,并在可视化的条件下提供决策支持,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预见性。

“数字黄河”工程将能为流域治理开发及调度管理提供信息及技术手段的支持:

(1)提供全面、系统、及时、可靠、权威的信息资源;

(2)提供全面、系统、科学的分析、评价、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手段(规划决策);

(3)提供解决实时调度(防汛调度、水量调度)问题的方法及手段。

“数字黄河”工程除了现阶段提出的在防汛减灾、水量调度、水质监控、水土流失治理与监测、水利工程运行与管理等五个应用方面之外,“数字黄河”工程在流域规划研究中也有巨大的作用。规划研究工作是黄河治理开发的基础,需要在探索流域各种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根据实际需求提出流域各种可能的治理开发方案,然后通过各种先进的手段对各种方案进行分析评价,最终找出流域治理开发的最优方案。流域规划研究目标是追求整个社会效益最大化,而调度管理工作是追求在现有的工程条件下调度管理效益最大化。流域规划研究工作更需要采用“数字黄河”的方法提高规划决策水平,保证所有对于“原形黄河”的规划方案都是最优的。

通过“数字黄河”的建设,可以把黄河上几乎所有的研究问题通过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综合信息平台集成到一起,可以对各种问题进行集成分析综合研究,同时“数字黄河”的建设将为流域水管理提供一个先进的、多方位的信息平台,基于此也可以结合各种可能的新技术对黄河流域可能出现的各种危机进行科学有效的规划、管理、决策,使有限的资源发挥其最大的效益,实现流域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2流域规划工作主要内容及工作流程

流域规划需要根据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针对流域特性、治理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按照统一规划、全面安排、综合治理、综合利用的原则,从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提出流域治理开发的方针、任务和规划目标,选定流域治理开发的总体方案及主要工程布局与实施程序。

现状黄河流域规划工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规划:流域整体规划、流域水资源规划、流域防洪规划、干流工程布局规划(流域水能资源开发规划)、流域水资源保护规划、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规划等。以上几个规划之间存在着有机的联系,单方面考虑任何一个规划都是不全面的,流域可持续发展规划应综合考虑以上规划内容,从全面、系统的角度去分析问题。流域规划总的工作流程如图1。

对规划工作来说,工作流程比较简单,但方法复杂,需要深入的研究流域自然、社会、经济的发展规律。流域规划成果的质量决定规划工作者对于自然规律、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程度,而要很好的认识规律关键在于掌握全面系统的基本资料及探索规律的技术方法及手段。

3“数字黄河”工程在流域规划中应用设想

从流域规划工作的内容及工作流程可以看出,一个高水平的流域规划需要建立在基础资料的真实性、丰富性和现势性,以及规划方案的完备性、方案论证的充分性和技术手段的先进性之上。规划工作需要大量的信息支持,特别是流域规划工作,需要从大量的信息资料之中找出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对未来的各种水需求进行预测,拟定各种可能的规划方案,采用尽可能先进的手段对不同的规划方案进行模拟、分析、评价,最终找出总体最优规划方案作为流域治理开发方案。

“数字黄河”工程最大的特点就是能通过先进的技术及时获得流域内全面系统的各种信息资源,同时还提供了各类信息的集成分析环境及先进的方案评价手段。“数字黄河”工程将为流域规划提供全面系统的技术支持。

“数字黄河”工程在流域规划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数字黄河”工程可以为流域规划提供全面系统的基础信息资源;二是“数字黄河”工程可以为流域规划提供先进的模型和算法;三是“数字黄河”可以为流域规划提供综合模拟、研究、决策的可视化分析环境。

3.1“数字黄河”工程可以为流域规划提供全面系统的基础信息资源

规划工作的基础是全面系统的基础数据,其所需数据涉及领域较广,如流域水资源规划所需的基本资料就涵盖了流域自然概况、经济社会、水文、水资源利用、空间基础信息以及研究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发展规划、重点水利工程发展规划、法律法规等多方面多领域的数据。在以往的及现在的规划工作中,基础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是一项非常复杂和庞大的工作。

根据“数字黄河”工程的功能描述,“数字黄河”的“数字采集系统”将可以提供大量的与流域空间数据相对应的自然环境数据、社会经济数据、水文气象数据、防汛与工程管理数据、水资源保护数据、水量调度数据、水土保持数据等。这些数据将被存贮在“数字黄河”的数据中心被共享使用。这就方便地为规划工作提供了较为全面、系统、规范的基础数据,为做好规划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2“数字黄河”工程可以为流域规划提供先进的模型和算法

“数字黄河”工程将为流域规划方案的生成、模拟、比选提供先进的模型和算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模型和算法:

(1)反映水文气象基本规律的数学模型,主要有: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产汇流分析数学模型;基于地理信息系统降雨径流预报数学模型;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洪水演进模型;河道及水库泥沙模型;水库群调度模型;水文分析计算模型;地下水数值模拟模型等。

(2)反映社会发展规律数学模型,主要有: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社会经济发展预测数学模型;人口增长预测模型;电力负荷预测模型;经济分析评价模型等。

(3)反映流域工程地质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主要有: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有限元分析模型、渗流稳定性分析模型、边坡稳定分析模型、围岩分析模型、地下水流场分析模型等。

(4)反映水资源承载规律数学模型,主要有:水资源评价模型;需水预测模型;环境容量分析数学模型;污染扩散数学模型;供需平衡分析模型;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模型等。

(5)反映流域土壤侵蚀规律的数学模型,主要有: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土壤侵蚀模拟模型;区域产沙模型等。

3.3“数字黄河”可以为流域规划提供综合模拟、研究、决策的可视化分析环境

“数字黄河”工程将建立内容全面的知识库,知识库应涵盖诸如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各种政策,历史上处理同类问题的经验和教训,流域规划、区域规划、工程规划的布局及其具体要求,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等内容,从而形成一个方案决策的大背景,将数学模拟的各种方案结果置身于这一大背景下进行优化分析,从中选择一个可行的方案。同时能提供可视化的决策分析环境。

通过“数字黄河”工程提供的决策分析环境,建立黄河流域规划决策支持应用平台,通过该平台可以把所有的规划内容及规划方案放到流域规划综合大背景下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研究,直观的表现不同的专项规划与流域总体规划及其它专项规划之间的关系,在可视化的条件下进行优化决策,确保所有的规划方案对于流域整体来说都是最优的。

4结语

“数字黄河”工程在流域治理开发中的作用是巨大的,建设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作为规划部门我们将积极参与“数字黄河”工程的建设,在工作中树立“数字黄河”的理念。在建设中要坚持,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分步实施的原则,同时要以我为主,博采众长。随着“数字黄河”建设的深入,解决黄河水问题的手段和方法将更为科学。

数字经济工程范文第6篇

关键词: 数字化管理;社区服务平台;数字化社区

中图分类号: F2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8153(2015)03-0076-03

作者简介: 喻 立(1968-),男,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外语与经贸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知识管理;魏 敢(1969-),男,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外聘专家,博士,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物联网工程、知识库管理。

一、引言

20世纪以来,社区被看作是促进政府、社会、市场共同作用的社会治理格局的一支重要力量[1]。西方社区研究沿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是随着社会学学科的分化,社区研究越来越专业化,形成了不同的社区理论,主要是人文区位理论、社会体系理论、社会交往理论;二是应用性在不断加强,社区研究者在城市规划、社区发展、社会工作等方面越来越多,对政府决策具有很大影响[2]。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成熟,社区利益主体的多元化、资源配置结构的多元化和动态化、社区组织和非营利组织的蓬勃发展,特别是管理理论被引入到社区的实践中来,运用现代管理理论进行社区研究成为了学术界的新热点[3]。

近几年来,清远市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广东省实现了经济增速的“七连冠”,在社区建设和管理方面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随着社会转型的加快和人们各种公共需求的快速增长,传统的社区管理已经越来越显得力不从心,迫切需要一个更加开放、便捷、高效的服务管理平台弥补传统手段的不足,从而实现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各方共同参与、资源有效整合的综合治理格局。

二、数字化社区服务平台功能描述

数字化管理(Digital Management,DM)是指利用计算机、通信、网络、人工智能等技术,量化管理对象与管理行为,实现计划、组织、协调、服务、创新等职能的管理活动和管理方法的总称[4]。通过数字化社区建设,可以有效实现社区管理的“全员化、精细化、动态化、信息化、智能化”,充分整合力量和资源,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并拓展社区公共服务领域,强化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数字化社区建设是一个综合性系统工程,不仅要从智能化的角度来考虑其功能、性能、成本、扩充能力及现代相关技术的应用等问题,而且要从现代城市社区管理和数字化城市建设的角度出发,切实考虑数字化系统在未来运行的实用性、可操作性,以及系统的运行与维护的成本[5]。

借鉴北京、上海、广州、厦门等地数字化社区建设的成功经验,清远市将在区域物理网格划分的基础上,以清城区启明社区作为试点及创新示范建设项目进行逻辑网格划分,实施对不同服务对象群体个性化服务需求的精确定位,实现社区服务由共性化向个性化的重心转移。清远的数字化社区建设重点是实现逻辑网格内包括信息服务、教育培训、文化服务、休闲保健、医疗服务、网格经济等内容的“社会服务”的预期目标。

1.信息服务

通过清远市知网工程信息平台的建设,可以更及时地、准确地采集、分析各个物理网格的人口、物件的各种具体信息,同时更可以通过各种行业专业数据的逻辑关系,为满足社会管理的各种要求提供信息化的服务平台。知网工程信息服务平台系统,将主要包括物理网格中的所有信息,同时按照知识经济社会的特点,对各个行业专业进行具体的划分,通过行业专业的逻辑网络的建立,为清远的社会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社会稳定的建设,提供多维空间的数据信息服务。系统建成后,可以通过互联网连接全区各地,包括各个市、县(市、区)工作部门都能够共享相关的网格数据,以提高数据的使用效率以及政府工作效率。同时,系统还可以为各县(市、区)预留相关的数据库或程序接口,以便将原有的或新建设的政府服务平台接入系统,实现清远市社会管理的互联网运行,促进全市社会的网格化信息管理,同时也为清远市下一步的智网工程打下良好的信息资源基础。

2.文化服务

在知网信息平台的建设当中,将进行清远市城区数字文化平台的规划与建设。把我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触角通过互联网络不断延伸,争取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大力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努力使文化资源向基层延伸,形成清远市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比如,把相关的数字影院,各级美术场馆、文化馆、乡镇文化站,甚至农家书屋等所有的文化场所都纳入到知网工程的综合管理当中。让全清远市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通过知网工程的普及不断提升,以此提高清远网格人群的文化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通过日益完善的知网工程之文化服务项目,真正让清远市人民群众享受着“政府买单,群众受益”的公共文化服务硕果。

3.教育培训

联合国的教科文组织《塑造未来教育――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计划2012报告》指出,教育培训将成为现代城市社会发展原动力,这是一个全球化的动态,各国、各地区的全面进步都离不开教育培训。我们党的十报告也明确指出,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就业稳定性。”我们的知网工程,不仅要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D2020)》要求的“大力发展”,而且还要加速度,快步伐,目的是满足清远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多样化教育的需求。也就是说,清远知网工程的教育培训,将充分考虑地方经济的需要,主动适应地方产业升级转型的需要,为地方经济、地方社会管理服务。

4.休闲保健

伴随人类对健康的追求而衍生的休闲、养生、保健产业已成为朝阳产业,拥有广大的市场,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休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休闲娱乐、养生保健、康体健身等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注重休闲养生、崇尚健康的时代,清远作为广东的后花园,是珠江三角洲乃至广东的健康生活居所,在休闲保健方面有独特的环境基础!随着清远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和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生活环境与生活质量都有了显著的提高,生活观念已发生了很大转变。把休闲保健纳入清远社会管理知网工程的范畴,不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规范当前休闲服务质量问题过多、休闲保健往往涉嫌黄赌毒等诸多问题,从而为社会的发展与稳定奠定基础。

5.医疗服务

近年来,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人们对于医疗服务质量和生活质量的要求也随之提高。网格管理把医疗服务纳入其中,作为网格社会其中的基础元素,将可以直接提高清远社会人群的生活质量。通过网格的精细管理与政府的有效干预,进行社会资源(如各个医疗点、医疗设备、税收等)再分配,对弱势群体(孤寡老人、低收入群体)提供补偿,将是减少贫困问题,缓和社会问题(医疗卫生事件、药物问题、就诊问题等)的有效方式。这些,无疑对增进社会整合、促进社会进步和协调社会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决定性作用。在网络管理的系统之中,一方面可以把群众关心的医疗卫生服务融入到社区的服务当中,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医保、社保系统的接口,创建清远的医疗服务特色,尽可能地让群众享受到在信息时代医疗服务的便捷性。

6.网格经济

通过前一阶段网络系统的建设与运用,在此阶段的网格管理中,可以考虑充分挖掘网格系统的经济性。这里的网格经济,我们可以理解为网络经济。是指建立在信息化基础之上,各类应用群体利用信息和网络技术整合的信息资源,所进行的各种商务活动。最直接之处,是网格系统的研发、使用、管理活动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它建立在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基础之上,改变了传统经营模式、经营理念。我们平常所说的电子商务、办公自动化等,都属于归于网络经济的范畴。在清远知网工程的网格系统中有意识地嵌入相关的经济活动模块,比如物业管理系统、居民小区电子商务系统等功能,可以让社区的经济活动得到更有效的规范与监管,既可能减少了各种日常商业纠纷,也可能为网格系统的管理创造新的赢利模式,为网格系统的深入开发与应用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

三、清远市数字化社区的实施与推广

1.基础阶段――社网工程

首先,在清城区选代表性社区作为试点并作为创新示范社网工程建设项目进行建设,探索出社区内区域物理网格划分的科学依据和原则,把试点培育成特色明显、成效显著、运行成熟的品牌示范性社区。在创新示范社网工程建设的基础上把城市社区社网工程全面推广到我市大部分城区,通过区域物理网格的合格划分和服务资源的有效配置,实现包括治安管理、计划生育、房屋拆迁、矛盾化解、文体保健、企业经济等内容的“维护社会稳定”的预期目标。

其次,在我市村镇选代表性社区作为试点并作为创新示范社网工程建设项目进行建设。在创新示范社网工程建设的基础上把村镇社区社网工程全面推广到我市大部分农村地区,以实现包括种养培训、营销服务、资金支持、计划生育、教育医疗、集体经济等内容的“经济发展”的预期目标。

再次,在我市少数民族区域选代表性社区作为试点并作为创新示范社网工程建设项目进行建设。在创新示范社网工程建设的基础上把少数名族社区社网工程全面推广到我市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以实现物理网格内包括创业培训、资金支持、物资支持、居住环境、个体经济等内容的“脱贫致富”的预期目标。

2.提升阶段――知网工程

首先,在区域物理网格划分的基础上,在清城区选代表性社区作为试点并作为创新示范知网工程建设项目进行“逻辑网格”划分,实施对不同服务对象群体个性化服务需求的精确定位,实现社区服务由共性化向个性化的重心转移。在创新示范知网工程建设的基础上把城市社区知网工程全面推广到我市大部分城区,以实现面向社区居民个性化需求的包括信息服务、教育培训、文化服务、医疗服务、网格经济等内容的“社会服务”的预期目标。

其次,在我市村镇选代表性社区作为试点并作为创新示范知网工程建设项目进行建设。在创新示范知网工程建设的基础上把村镇社区知网工程全面推广到我市大部分农村地区,以实现逻辑网格包括内治安管理、计划生育、房屋拆迁、矛盾化解、文体保健、企业经济等内容的“维护社会稳定”的预期目标。

再次,在我市少数民族区域选代表性社区作为试点并作为创新示范知网工程建设项目进行建设。在创新示范知网工程建设的基础上把少数名族社区知网工程全面推广到我市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以实现逻辑网格内包括种养培训、营销服务、资金支持、计划生育、教育医疗、集体经济等内容的“经济发展”的预期目标。

3.高级阶段――智网工程

首先,在清城区选代表性社区作为试点并作为创新示范智网工程建设项目进行智慧网格划分,依托数据挖掘、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构建全方位的社区管理与服务决策支持系统,实现信息获取和服务资源匹配的智慧联动,使社区管理的组织机构进一步扁平化、智能化。在创新示范智网工程建设的基础上把城市社区智网工程全面推广到我市大部分城区,以实现更加高效智能的包括自我管理、相互服务、智能管理、资源共享、外向经济等内容的“社区自治”的预期目标。

其次,在我市村镇选代表性社区作为试点并作为创新示范智网工程建设项目进行建设。在创新示范智网工程建设的基础上把村镇社区智网工程全面推广到我市大部分农村地区,以实现包括信息服务、教育培训、文化服务、医疗服务、网格经济等内容的“社会服务”的预期目标。

再次,在我市少数民族区域选代表性社区作为试点并作为创新示范智网工程建设项目进行建设。在创新示范智网工程建设的基础上把少数名族社区智网工程全面推广到我市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以实现包括治安管理、计划生育、房屋拆迁、矛盾化解、文体保健、企业经济等内容的“维护社会稳定”的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Salamon,L.etal.Global Civil Society: Dimensions of the Nonprofit Sector, Baltimore: Johns Hopkins Center for Civil Society Studies, 1999.

[2]Williamson, peter J. Corporatism in perspective: An introductory Guide to Corporatist Theory. SAGE Publications Ltd, 1989.

[3]高润超.基于供应链的数字社区体系结构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1.

[4]谭力文,徐珊,李燕萍.管理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211-215.

[5]陈宏伟,阎辉.数字化社区建设框架研究[J].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3):40-41.

数字经济工程范文第7篇

一、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对于促进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大意义

第一,广播电视数字化是党和政府的一项“政治工程”。

广播电视是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入千家万户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是我们国家“十一五”期间的工作重点。有线电视数字化能够有效防止“”等组织的破坏活动,确保网络传输安全,净化环境,维护阵地,真正成为党和人民群众的喉舌。

第二,广播电视数字化是推动党政机关政务公开的“阳光工程”。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总体趋势,通过广播电视数字化,推动“数字政务”建设,对于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加强政府监管,提高行政效率,开展反腐倡廉,建设精干、高效、透明的政府,促进我市的“政治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广播电视网络以其安全可靠、保密性强、贴近群众、普及化程度高、费用低廉的优势,在打造“数字政府”方面将大有作为。

1、办公信息化。通过广电网络,可建立起从市政务中心到市直各部门及各县(市)的政务办公系统,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实现政府与相关部门间的无纸化办公。

2、沟通信息化。政府机关可通过公众信息网向群众法律法规、政府公告、政府文件、重要新闻、热点专题、今日临汾等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信息。还可通过广电网络公开办事程序,增加政府办公透明度,并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3、市场监管信息化。通过广电网络,可建立起工商、税务、环保等政府有关部门与相关企业、市场、商场间的网络系统,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并可对相关市场主体进行实时监管,准确把握市场动态,规范市场行为,提高政府对经济的管理水平。

第三,广播电视数字化是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系统工程。

信息化程度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质量的重要指标。广播电视网络可为我市的企业、商家提供优质的网络服务,为打造“数字商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挥应有的作用。

1、建立结算中心。通过建立覆盖全市各有关金融机构、酒店、商场、超市、企业、家庭的支付网络,基本实现企业、个人与银行间资金往来的网上结算和支付,从而促进交易、结算信息化进程。

2、电视会议系统。基于广电网络,为跨地区的大型企事业单位提供异地远程电视会议服务。

3、小额支付平台。广电网络可将相关的企业、商场、超市、银行的内部网相连,建立客户小额支付平台。客户可通过手机在商场购物、支付停车费,可利用会员卡在网上购买商品、办理转账、交纳水、电、煤气等费用。

4、公众调查系统。通过数字电视,企业或其他机构可以在线式准确调查所需要的各类信息。

第四,广播电视数字化是惠及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人们对电视节目的个性化、人性化、智能化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由于数字电视的优越功能,能够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完成由“看电视”到“用电视”的历史性飞跃。

1、彻底改变传统收视习惯。数字电视除了提供传统的电视节目以外,还可以实现视频点播、收费电视等具有多互式功能的电视节目,用户由传统的被动接收变为由自己有选择地接收和随时点播,更好地满足观众个性化、人性化的收视要求。

2、画面更清晰,内容更丰富。数字电视信号具有超强的抗干扰能力,使受众能够享受到逼近演播室现场的视听效果,并将逐步增加高清电视节目套数。同时,广播电视数字化大大增加了广播电视的频道资源,使原来几十套节目的传输能力扩展为500套左右。

3、电视机成为多功能信息终端。数字电视使广大用户不出家门就可掌握大量信息。目前,为用户提供的服务内容主要有:公益信息广播、在线式信息、股市行情、远程教育、互动游戏、可视电话、网上医疗等。

第五,广播电视数字化是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我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强市工程”。

数字电视产业是21世纪发展前景最广阔的产业之一,专家预测在未来15年内,我国数字电视市场价值将达到13.5万亿元。数字化将极大地解放广播电视生产力,促进文化资源的优化配置,迅速壮大信息产业实力,提升绿色产业在我市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同时,还将带动文化、教育、媒体、信息、服务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广电网络的发展,还将催生和扶持一系列居于产业链上游的包括设备制造商、内容提供商、软件开发商、电器销售商在内的相关企业,为我市的经济结构调整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总之,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是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内在要求,是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体现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一项“政治工程”、“小康工程”,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实践。在我市大力推进广播电视数字化整体平移,对于建设“数字临汾”、“信息临汾”,实施“文化强市”战略,提升临汾对外形象,促进我市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实现“中部领先,进军百强”的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二、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扶持力度,确保我市数字化整体平移工程顺利进行

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平移工程是一项巨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单凭广电一个部门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需要党委的领导、政府的推动、社会的支持、群众的参与。为此,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扶持力度,确保整体平移工作顺利进行。为此,我局对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平移提出如下建议:

1、将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平移工作列入市政府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的主要议事日程。

市政府应将推进我市广播电视数字化工程作为重点工程,纳入本市的总体发展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广泛动员,狠抓落实。

2、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形成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市、县两级应参照省数字化整体平移领导组的组建形式,尽快建立健全由市、县主要领导挂帅,各主要部门一把手参加的领导机构。各级整体平移领导组,要组织相关部门,尽快制定整体平移实施方案,采取必要保障措施,及时了解、定期研究和解决整体平移工作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切实加强对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平移工作的领导,确保整体平移工程顺利进行。

3、明确目标,落实责任,严格考核,充分调动各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以市委、市政府的名义召开*市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平移工作动员会,并按照我市数字化整体平移的实施方案,与相关县(市)签订目标责任书,进一步明确目标责任,加强督促检查,严格考核奖惩,加快数字化的推进速度。

4、大力扶持,多方支持,共同推进我市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平移。

数字电视是高科技的产物,同时也是高投入的项目,如此巨额投入仅靠广电一家是难以承受的。为了有效推进此项工程,国务院及相关部门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如国家发改委和广电总局联合颁布了《有线电视基本收视维护费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免征*市有线电视数字电视收入营业税的通知》;国家开发银行与广电总局签署了《开发性金融合作框架协议》。同时,省委、省政府在*办发[20*]25号文件中也对数字电视整体平移工作中各部门的职责作出了进一步的规定。因此,我们请求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在各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第一,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市、县两级政府要把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平移工程列入“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市发改委等有关部门应将此项工程列入全市调产项目,在政策方面予以倾斜。

第二,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借鉴兄弟省市经验,请求政府以贴息贷款、适量财政补贴等形式予以资金支持;财税部门应参照*市的做法,申请予以减免有线电视收入营业税;城建部门应将整体平移与城市建设结合起来,将发展数字电视列入城建设计规划,减少重复投资。

数字经济工程范文第8篇

一、“东数西算”将优化西部算力资源,支撑东部数据运算

当前,人类社会生产力已由人力时代和马力时代转向动力时代,现正加速转向算力时代。算力,如同农业时代的水利、工业时代的电力,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生产力,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我国对算力的需求十分旺盛,预计未来每年仍将以20%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但是我国东西部算力资源分布极度不均衡,供求矛盾突出。东部地区经济发达,拥有众多的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公司,算力需求旺盛,但是东部地区资源有限,尤其是电力、土地价格高企,不利于大型数据处理中心的建设和运营;我国西部地区资源丰富,电力、土地、人工便宜,气候适宜,而算力需求较少,具备发展数据中心、承接东部算力需求的潜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东数西算”工程应势而生。“东数西算”工程中,“数”指数据,“算”指算力,“东数西算”通过构建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一体化的新型算力网络体系,旨在利用西部丰富的可再生资源,建设数据中心,承接东部的算力需求,打通东西部数字经济发展的大动脉,助力我国数字经济和东西部协调发展。我国国家算力枢纽节点根据地理位置和发展定位不同,可分为两大类,详见表1所示。一类枢纽节点是位于东部地区的京津冀枢纽、长三角枢纽、粤港澳大湾区枢纽和成渝枢纽。这四大枢纽节点计划布局六大国家数据集群中心,其地理位置与我国四大城市群高度重合,所在地区用户规模大、算力需求旺盛,主要用于满足本区域算力需求,需要进一步统筹好城市内部和周边区域的数据中心布局,实现算力部署与当地资源的协调可持续,不断优化数据中心供给结构,拓展算力增长空间。另一类枢纽节点是位于西部地区的贵州枢纽、内蒙古枢纽、甘肃枢纽和宁夏枢纽,计划布局四大数据集群中心。这四大地区资源丰富、气候适宜,是算力设备的天然冷却场所,同时土地、电力、劳动力等成本低廉,数据中心绿色发展的潜力较大,用来打造面向全国的后台加工、离线分析、存储备份等延时要求低的非实时性算力保障基地。“东数西算”工程对于优化西部算力资源、支撑东部数据运算、提高数据要素利用效率具有重要作用。位于东部地区的四大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布局在我国四大城市群内部或者周边地区,主要服务于东部地区延时要求较高的电子商务、在线支付、在线游戏、金融证券、灾害预警、视频通话等业务;位于西部地区的四大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可以充分利用当地丰富资源,承接东部地区延时要求较低、价格敏感度高的数据运算、存储服务,比如存储备份、后台加工、网站维护、制造业研发设计等业务,分担东部地区算力压力,更好服务于我国数字经济发展。

二、通过算力设施向西布局,带动相关产业有效转移转化

业内人士预计,“东数西算”工程启动后,对相关产业的拉动杠杆效应达到1∶8。十大数据中心集群建设前期有望涉及到温控设备、电力设备等机房配套设施采购,后续随着流量及算力需求的增加或将为服务器、交换机、光模块等IT设备带来进一步增量。“东数西算”投资总额度目前没有官方数据,类比“南水北调”“西电东送”和“西气东输”,可以预见的是,“东数西算”项目建设将是一项长线工程,同时作为重资产投资项目,投资体量或在数千亿级别。根据相关机构测算,到2025年“东数西算”工程仅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建设的总投资规模就有望达4000亿元~5000亿元。根据投资的杠杆效应,“十四五”期间,“东数西算”工程每年将带动4000亿元以上的相关投资,被誉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南水北调”工程。“东数西算”工程有助于进一步激发东部地区产业创新,提高有限资源的利用效率,不断加快东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东数西算”工程可以缓解东部地区能源资源紧张局势,将有限资源集中用于发展科技含量更高、技术前景更广的产业,有助于东西部产业分工和协调发展。“东数西算”工程叠加数字经济的发展方向,对整个数据通信领域将是确定性较大的机会,将带动数据中心相关的IDC、ICT、光模块、运营商、温控设备、光通信等领域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而这些产业及核心技术大都分布在我国东部地区,这些企业将会通过持续的技术进步实现高质量发展。随着“东数西算”工程的推进,数据要素及其配套资源将在东西部之间跨域流通。一批数字经济相关产业和基础设施以及人才、技术等将会从东部地区转移到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的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企业将会在中西部地区布局,使中西部地区逐渐开始发展技术含量较高的数据加工、数据清洗等数字产业,将自身资源丰富的“瓦特”经济转化为科技含量高、未来发展潜力大的“比特”经济,从而拉动和促进我国中西部地区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增长,实现产业升级,拉动当地就业,促进东中西部地区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数据集群中心的产业链条长、涵盖门类广,将有助于培育和打造西部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数据集群中心的产业链条既包括传统的土建工程,还涉及信息技术设备制造、信息传输、基础软件、清洁能源供给等。“东数西算”工程将带动相关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和技术向西部地区转移,拉动西部地区的新基建投资,加快西部地区通信设施升级,实现云网协同,提升算力服务品质。当数据中心向西部地区集聚之时,数字经济产业在西部地区便有了萌芽乃至发展壮大的可能。以贵州为例,贵州早在2014年便开始布局大数据产业,目前已有阿里巴巴、华为、苹果等5000多家企业落户,数字经济产业增速连续六年位居全国第一,成为当地五大支柱产业之一,贵州也跻身全国数字经济重镇。内蒙古、甘肃、宁夏等地,同样有望借助“东数西算”工程实现数字经济产业的腾飞,从而带动本地乃至整个西部地区数字经济的发展。

三、我国算力网络创新体系建设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综上所述,“东数西算”工程将为我国数字经济和东西部协调发展带来诸多裨益,但是我们要认识到我国数据跨域流动和算力网络体系创新建设尚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引起关注。问题一:数据作为继劳动、资本、土地、技术之后新的生产要素,具有可复制性、易传播性、产权界定不够清晰等特点,这给数据的跨行业、跨地域流动和数据共享带来诸多阻碍,一些保密要求高、靠数据构建竞争壁垒的政府组织或企业出于安全考虑可能不愿将数据交由其他机构进行处理,尤其是远距离异地处理加工和存储。问题二:西部地区存在的数字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网络带宽有限、产业配套不够齐全、人才技术缺乏等短板,会制约西部地区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和数据中心集群对东部地区算力需求的承载力和吸引力,无法满足东部地区对数据计算、存储、运输等较高的延时性、准确率等方面的迫切要求。问题三:由于运营商竞争、地方保护主义等人为因素导致数据传输和跨网转换环节出现阻碍,使数据跨域流动和处理时间过长,无法满足部分对延时性要求较高企业的急迫需求。此外,数据处理的结算和定价标准等制度不健全也会导致网络延时问题时有发生,不同数据类型、不同企业对数据处理和传输的速度和准确率要求不同,未建立精准的算力资源供需分配机制。

四、如何提升我国算力网络创新体系建设能力

为不断提高我国算力网络创新体系建设能力,顺利推进“东数西算”重大工程建设,更好服务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本文提出加快算力网络体系关键核心技术突破、逐渐破除体制机制壁垒、不断完善数据中心绿色发展能力等政策建议。第一,加快算力网络体系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不断提高数据处理、存储、运输能力,促进数据资源高效利用。加快国家算力枢纽节点的电网、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与“东数西算”相适配的“电网”和“数网”体系。优化提升电信网络布局和通信能力,提高数据远距离接收和反馈的传输效率,满足算力需求企业的延时性要求。加快数据计算、数据存储等数据处理软硬件的研发和技术突破,不断提高算力网络体系的数据处理、计算、存储能力。第二,不断破除数据流通、数据共享、跨行业跨地区流通的体制机制壁垒,提高数据资源的充分流动性,提升数据资源利用效率。逐渐完善作为生产要素的数据资源的产权界定,对数据资源的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进行明确区分,建立数据“可用不可见”等共享机制,促进数据在不同行业、不同层级、不同区域之间的充分流动,最大化数据资源的社会价值。加强不同运营商之间的合作,使数据在跨网传输环节流通顺利,实现“数网”“电网”和业务层面的“三网融通”,解决数据跨网跳转带来的网络延时问题。第三,不断完善数据集群中心产业绿色生态体系建设,促进云网融合、数据安全流通等绿色创新技术的融合发展能力。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建设和数据集群中心建设要立足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定位和高度,充分利用西部地区风电、水电、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为数据中心建设和运营提供能源,同时利用西部地区气候适宜的特点为数据处理设备提供天然的冷却场所,为节能减排助力。同时要继续探索和突破清洁能源发电、设备冷却等节能减排技术,我国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力争成为我国超大型用电设备绿色节能可持续发展的标兵,推动十大国家数据中心集群成为产业绿色发展的创新高地。

数字经济工程范文第9篇

关键词:经济发展;工程测量;数字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U448.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1-00-01

一、数字技术的应用在工程测量中的优势

(一)通过计算机的模拟可以在屏幕上直观生动地反映出地形、地貌特征及地籍要素,数字化测绘产品在使用、维护和更新上具有方便快捷的特性,随时保持产品信息的现势性,补充修改,随时出新图提供使用。利用数字化测绘成果作为底图,可在计算机上进行各种规划与设备,可方便地进行许多方案的设计,分析也方便、准确。提高了测绘生产作业的科学化、自动化、规范化程度数字化测绘产品的应用水平也将达至新的高度,数字技术的应用在其他方面对比传统测绘还显示出很多优越性。

(二)地图处理技术,是用来对纸质地图进行自动化的扫描录入、分析、修补、完善,以实现对于纸质地图的现实性、比例尺、精准性等各项信息的有效反映。成图技术是以全站仪与电子手簿等设备,通过电子平板、内外业一体化等工作模式进行工作,对具有较大比例尺的地形图、工程图实施数字化的测绘,可以突破各种限制进行精细的操作,数字化是现代测绘的发展方向。

二、数字技术测绘的作业模式

(一)一体化。通过测量人员具有深厚的操作技术及施工经验,测量人员使用全站仪以及电子平板进行联机的野外作业,对各测点进行图形绘制,但容易出现错误,所以并不常用。

(二)全站仪与电子平板的配合。主要包括有码作业和无码作业,其中无码作业在测量中更为常用。有码作业需要测量人员根据各测量点的类型及几何关系的编码,将编码输入到计算机,借助棱镜和测站对各测量点的信息进行交流,容易出现错误效率也不高,所以并不常用。

(三)经纬仪和测距仪配合。测量人员使用数字通讯设备借助于测距仪人工对控制点进行定向及方位角检查、高差和水平距离计算等工作,利用经纬仪和测距仪进行配合作业,将业外的观测数据录入微机设备,对数据进行转码,由内业工作者借助图形编辑软件将接收到的数据编码转变成实际的图形,最终呈现出来。

三、数字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具体应用

(一)地面数字化测图技术的应用。地面数字化测图技术多在大比例尺的地图测量中应用,仅需要应用扫描仪器、电子计算机、绘图仪器、数字化测量仪、数字化数据处理软件等相关仪器进行配合就可以完成作业。在进行数据采集时,数字化测绘技术可以实现自动采集、自动存储以及自动处理数据,降低了人为操作中的误差。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测绘精确度的同时也节省了人力、物力的投入,使任务的完成实现了高质量和高效率。数字化的产品信息既可以在硬盘中存储,也可以在图纸上绘制出来进行直观的表达,且同人工绘制相比更加的美观规范。其数据成图满足CAD技术的需要,使图形坐标和点间距离的读取更加准确。

(二)数字地球中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数字地球作为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于计算机中的一个框架体系,囊括了社会和经济发展等多方面的内容信息,并将其实行地理坐标的统一构建。在数字地球中,将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等各个方面的相关信息,应用数字储存来进行统一整理并呈现在计算机系统中,更方便个人或企业对信息的获取。数字地球系统需要将信息技术、空间科学、地球知识等众多学科进行整合应用,数字地球是一个巨大且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与之关联的部门和项目很多,技术水平要求也相对较高,信息收录功能强大,需要多方合作才能完成。相关人员必须加强对数字化测绘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将数字地球系统与数字化技术相结合,更好的实现地球的数字化、科技化,不断将将空间科学、信息技术、地球知识等众多学科进行整合应用。

(三)数字化技术在原始图中的应用。常用矢量化图形扫描、GPS输入和手扶跟踪三种数字化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对现有的地形图进行整理并采用扫描仪、数字化的软件、绘图仪等,对已有的纸质地图进行处理转变成数字化的地图,来实现原始图件实现数字化,开展测量工作并且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取测量结果。

(四)航测数字成图。当一个地区很大时,可以利用航空摄影机在空中摄取地面的影像,通过外业判读,在内业建立地面的模型,通过计算机用绘图软件在模型上量测,直接获得数字地形图,数字摄影测量不久将得到推广。

四、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

(一)测量机器人将作为多传感器集成系统在人工智能方面得到进一步发展,其应用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影像、图形和数据处理方面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二)在变形观测数据处理和大型工程建设中,将发展基于知识的信息系统,并进一步与大地测量、地球物理、工程与水文地质以及土木建筑等学科相结合,解决工程建设中以及运行期间的安全监测、灾害防治和环境保护的各种问题。

(三)工程测量将从土木工程测量、三维工业测量扩展到人体科学测量,如人体各器官或部位的显微测量和显微图像处理。

(四)多传感器的混合测量系统将得到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如GPS接收机与电子全站仪或测量机器人集成,可在大区域乃至国家范围内进行无控制网的各种测量工作。

(五)GPS、GIS技术将紧密结合工程项目,在勘测、设计、施工管理一体化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六)大型和复杂结构建筑、设备的3维测量、几何重构以及质量控制将是工程测量学发展的一个特点。

(七)数据处理中数学物理模型的建立、分析和辨识将成为工程测量学专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工程测量学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从1维、2维到3维、4维,从点信息到面信息获取,从静态到动态,从后处理到实时处理,从人眼观测操作到机器人自动寻标观测,从大型特种工程到人体测量工程,从高空到地面、地下以及水下,从人工量测到无接触遥测,从周期观测到持续测量。测量精度从毫米级到微米乃至纳米级。工程测量学的上述发展将,直接对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起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浩.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应用初探[J].中华建设,2011,6(11)159-160

[2]覃其进.浅谈数字化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IM1南宁广西地质出版社2001

数字经济工程范文第10篇

关键词:CDIO教育理念;数字经济;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

随着信息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普及应用,数字经济浪潮势不可挡,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各方行业共识。据上海社科院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数字经济体量为31.3万亿元,占GDP比重超过三分之一,达到34.8%,数字经济对GDP增长的贡献率高达67.9%,中国正从数字经济的追随者转变为领跑者[1]。百行百业开始意识到,在国家数字经济战略背景下,外部环境的数字化转变已经决定数字化转型将会是未来传统企业的必经之路和战略重点,谁能率先在包括企业战略、营销、商品、商业模式、管理乃至企业文化和思维方式等整体的数字化转变升级中成功推进并取得成效,谁就能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下抢占未来发展先机[2]。在产业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应用型数字人才将成为未来市场上最为短缺的专业人才。一方面,数字技术和数字产业对传统产业和原有就业岗位造成冲击,造成就业岗位大幅度消减,同时数字技术及其相互融合也会催生出许多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继而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3]。数字技术与数字化转型带来的上述双重效应必将在未来重塑就业市场结构,同时伴随着对就业人群数字能力的升级需求,应用型高素质数字人才将成为未来市场上最为短缺的专业人才。波士顿咨询公司认为,当前中国数字人才缺口巨大,预测到2035年中国整体数字经济就业容量将达4.15亿,拥有“特定专业技能(尤其是数字技能)”对获取中高端就业机会至关重要[4]。因此,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如何培养与时俱进的数字经济专业人才是当前地方高校急需面对的重要问题。

1CDIO教育理念

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它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5]。CDIO教育理念是:充分利用大学学科齐全、学习资源丰富的条件,以尽可能接近工程实际,涉及技术、经济、企业和社会的团队综合设计大项目为主要载体,结合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在CDIO的全过程中不断地在理论知识、个人素质和发展能力、协作能力和对大系统(集社会、历史、科技为一体)的适应与调控能力四个方面得到全面的训练和提高。作为高度重视数字技能的应用型本科专业,数字经济专业是系统培养具有利用数字技术来分析解决经济问题,掌握在产业数字化过程中综合性问题的发现、分析、设计、评价和改善能力,适应新型经济业态发展所需要的复合型、高素质、应用型数字人才,这与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大体上相吻合,因此,基于CDIO教育理念来构建数字经济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理论上是一种可行的选择途径。

2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数字经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1研究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数字人才需求特点,数字经济专业培养目标的设置必须体现以下三个特色:第一,注重应用。据波士顿咨询公司预测,未来不仅需要拥有特定信息专业技能的人才,还需要大量与信息专业技能互补协同的跨界人才,具体包括数字战略管理、深度分析、产品研发、先进制造、数字化运营和数字营销等六类数字人才,这些人才需求无不体现出实践性与应用型特点。第二,注重学科交叉融合。数字经济专业办学面向国家数字经济战略和数字化转型背景,培养的是需要熟悉中国数字经济运行规律与改革实践,将来能够从事有关区块链、人工智能、电子商务等新兴领域的宽口径人才。这种人才呈现出显著的、具有多学科背景的复合型人才特征,因此培养目标需要综合考虑多学科的交叉融合。第三,强调数字化能力。数字经济专业培养面向企业数字化背景下的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特别是数字化能力,将是未来企业用人最重视的部分。培养学生包括数字战略管理、数字产品、数字化运营以及数字营销等方面的数字化能力,是人才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方面。

2.2研究构建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的导向下,基于CDIO教育理念,从系统工程的视角来研究设置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审视并处理好各门具体课程的逻辑关系,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教学方法等方面来组织课程大纲建设,优化课程体系。首先搜集政府部门、企事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代表,同类院校或相关专业的专家代表,本学科带头人以及本专业教师代表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充分调研市场人才需求特点来设置课程体系。在专业核心课程方面,注重包括经济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统计学、数据科学等多学科之间存在交叉性的内容,根据CDIO教学理念及其“做中学”的教学方法论,以尽可能接近企业需求或工程实际,涉及技术、经济、企业和社会的团队综合设计大项目为主要载体,有针对性的培养数字化思维、实现数字化价值的综合能力与素质,以此为导向来构建课程实施大纲。

2.3基于CDIO理念开展案例教学、SPOC、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教学方法革新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市场需要的是知识与能力双优的高素质数字人才,在知识体系方面,需要掌握与技术快速发展相匹配的新技术、新产品,在能力构建方面,需要匹配岗位要求,不论从事服务、市场、还是研发岗位,既要具备良好的实践技能,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利用当前“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教育理念、教育技术和教学成果,采取SPOC或雨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将更多的网络课程资源利用结合到传统课程教学中来,丰富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深度,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改善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在专业必修课(特别是多学科交叉的课程)开展案例教学,通过搜集行业应用案例,基于CDIO教学理念及其“做中学”的教学方法论,实施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具有实际应用背景的场景或问题中来,引导学生通过沟通与合作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让学生在“做中学”的过程中体会和掌握数字技能在各行业数字化转型中的应用。该部分的重点,一是优化数字经济专业的案例教学课程体系。明确案例教学法应用的课程,明确课程中的案例教学基本知识点与教学单元。二是建设案例库资源。作为案例教学的基础,案例库将围绕课程知识点,以尽可能接近企业需求或工程实际的综合性项目来进行建设,兼顾体现专业办学特色。三是组织实施案例教学、SPOC、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通过组织实施符合数字经济专业培养目标的教学过程,并合适选择案例教学、SPOC、混合式教学方式,讲解、讨论、归纳来向学生展现一个真实应用场景,学生按照问题或任务来开展组织多样化的学习过程。

2.4根据CDIO教育理念推进产教融合,打造产、学、研、创一体化的校企深度合作模式

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动下,未来5-10年是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时期,而国内高校开展云计算、大数据等高端数字化人才培养的时间不长,独立于企业的学校教育在瞬息万变的技术市场上不能满足社会需要,市场上掌握相关技术和应用的人才十分短缺,几乎供不应求。根据CDIO工程教育模式,实行符合国际标准、以工程项目生命周期全过程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我国高等教育数字化专业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考虑校企深度合作方案,打造产、学、研、创一体化的校企合作模式,推进产教融合,一方面充分利用企业市场触觉敏锐、反应快的特点以及优质数字人才资源,为高校专业教师和学生的数字化知识快速更新提供支持;另一方面,组织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训或实习,或将企业现实项目或企业员工培训工作直接带入高校课堂,基于企业运营管理中完整的项目实施过程,引导学生参与到包括设计、部署、运维、优化等各项目阶段,注重培养学生规划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组织沟通能力,通过熟悉企业项目流程规范,提前理解和把握企业对人才素质与技能要求,体会并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工作流程与工作模式。

2.5构建数字化教学信息平台,充分挖掘学生数据价值

传统教学方式通常严重依赖于教师个人的教学经验来把握学生学情和教学方式,其弊端是无法客观而准确刻画真实学情,并且无法向其他课程教学进行复制和推广。利用大数据信息技术构建数字化教学信息平台,充分吸收当下“大数据+教育”的创新理念和思想,合理应用当前最新的教育技术和教学成果,可有助于实现上述“经验式”教学向“大数据服务式”教学的转变,有效加强课堂教学和人才培养的精细化管理,走出一条具有数字化特色的新型教学之路,增强专业办学的竞争力与吸引力。该部分的重点有两个方面。一是深度挖据学生数据的信息价值,促进个性化教学。利用后台数据库统计学生各方面信息数据,利用大数据技术和统计分析方法获取学生画像与学情报告,研究其学习过程存在的规律、特点和代表性问题,并对这些现象进行归因,然后利用当下“大数据+教育”的创新理念和创新方法,研究设计符合学生性格特点和学习规律的教学情景和教学方案,采取具有针对性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实现因材施教。二是开展研究和探索在线教学方式。大数据技术与丰富的优质网络教学资源使得在线教学成为未来教育的一种可行方式,可以联盟兄弟院校相关专业,以课程共享的形式推动各校优质教学资源的开发和校级共享,竭力打造出多门精品课程,逐渐扩大平台课程资源的广度和深度。

2.6构建科学而多元化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显而易见,面向数字化转型背景的应用型数字人才培养体系不能依靠单一化的评价方式,必须重点突出包括评价目标、评价主体、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等方面在内的转变,构建科学而多元化的数字经济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构建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第一,教育评价。利用数字化教学信息平台进行数据挖掘获取学生特征,对照CDIO教育理念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要求,从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等方面进行评价,为提升教育质量和决策提供可信依据。第二,学业评价。利用考试评价、考核测评以及心理测评等多种方式对学生完成学业所应掌握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进行科学评价。第三,社会评价。通过电话、邮件等多种途径回访用人单位和企业,设计调查表及时了解用人单位或企业对实习生或毕业生的满意度情况,全面收集和分析用人单位或企业对人才培养工作的评价意见和建议,并汇总反馈给学院主管领导、专业教师以及学工进行调整改进。

3结语

国家数字经济战略和社会数字化转型趋势对未来就业人群的数字能力提出了升级需求,在上述背景下,本文以CDIO教育理念为指导,研究构建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数字经济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法以及人才评价等多个方面进行研究和探索,以适应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数字人才需求,研究结果可以为地方高校推进数字经济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和探索提供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全力推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N].人民邮电,2019.[2]胡青.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机制与绩效[J].浙江学刊,2020(2):146-154.

[3]紧跟国家战略,实现高质量发展——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周汉民在第五届中国物业管理创新发展论坛上的演讲[J].城市开发,2019(22):24-26.

[4]檀盼龙,邵欣,张建新,李云龙.基于OBE+CDIO理念的工业机器人技术实训项目设计[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35(11):189-193.

[5]崔智勇,邱晓红,凌云.CDIO理念在物联网专业课程开放式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5):216-217.

上一篇:社区清廉文化范文 下一篇:城市客运管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