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工程范文

时间:2023-11-08 11:08:38

数字经济工程

数字经济工程范文第1篇

“数字黄河”工程是借助现代化及传统手段采集基础数据,对全流域及相关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等要素构建一体化的数字集成平台和虚拟环境,以功能强大的系统软件和数学模型对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的各种方案进行模拟、分析和研究,并在可视化的条件下提供决策支持,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预见性。

“数字黄河”工程将能为流域治理开发及调度管理提供信息及技术手段的支持:

(1)提供全面、系统、及时、可靠、权威的信息资源;

(2)提供全面、系统、科学的分析、评价、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手段(规划决策);

(3)提供解决实时调度(防汛调度、水量调度)问题的方法及手段。

“数字黄河”工程除了现阶段提出的在防汛减灾、水量调度、水质监控、水土流失治理与监测、水利工程运行与管理等五个应用方面之外,“数字黄河”工程在流域规划研究中也有巨大的作用。规划研究工作是黄河治理开发的基础,需要在探索流域各种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根据实际需求提出流域各种可能的治理开发方案,然后通过各种先进的手段对各种方案进行分析评价,最终找出流域治理开发的最优方案。流域规划研究目标是追求整个社会效益最大化,而调度管理工作是追求在现有的工程条件下调度管理效益最大化。流域规划研究工作更需要采用“数字黄河”的方法提高规划决策水平,保证所有对于“原形黄河”的规划方案都是最优的。

通过“数字黄河”的建设,可以把黄河上几乎所有的研究问题通过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综合信息平台集成到一起,可以对各种问题进行集成分析综合研究,同时“数字黄河”的建设将为流域水管理提供一个先进的、多方位的信息平台,基于此也可以结合各种可能的新技术对黄河流域可能出现的各种危机进行科学有效的规划、管理、决策,使有限的资源发挥其最大的效益,实现流域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2流域规划工作主要内容及工作流程

流域规划需要根据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针对流域特性、治理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按照统一规划、全面安排、综合治理、综合利用的原则,从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提出流域治理开发的方针、任务和规划目标,选定流域治理开发的总体方案及主要工程布局与实施程序。

现状黄河流域规划工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规划:流域整体规划、流域水资源规划、流域防洪规划、干流工程布局规划(流域水能资源开发规划)、流域水资源保护规划、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规划等。以上几个规划之间存在着有机的联系,单方面考虑任何一个规划都是不全面的,流域可持续发展规划应综合考虑以上规划内容,从全面、系统的角度去分析问题。流域规划总的工作流程如图1。

对规划工作来说,工作流程比较简单,但方法复杂,需要深入的研究流域自然、社会、经济的发展规律。流域规划成果的质量决定规划工作者对于自然规律、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程度,而要很好的认识规律关键在于掌握全面系统的基本资料及探索规律的技术方法及手段。

3“数字黄河”工程在流域规划中应用设想

从流域规划工作的内容及工作流程可以看出,一个高水平的流域规划需要建立在基础资料的真实性、丰富性和现势性,以及规划方案的完备性、方案论证的充分性和技术手段的先进性之上。规划工作需要大量的信息支持,特别是流域规划工作,需要从大量的信息资料之中找出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对未来的各种水需求进行预测,拟定各种可能的规划方案,采用尽可能先进的手段对不同的规划方案进行模拟、分析、评价,最终找出总体最优规划方案作为流域治理开发方案。

“数字黄河”工程最大的特点就是能通过先进的技术及时获得流域内全面系统的各种信息资源,同时还提供了各类信息的集成分析环境及先进的方案评价手段。“数字黄河”工程将为流域规划提供全面系统的技术支持。

“数字黄河”工程在流域规划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数字黄河”工程可以为流域规划提供全面系统的基础信息资源;二是“数字黄河”工程可以为流域规划提供先进的模型和算法;三是“数字黄河”可以为流域规划提供综合模拟、研究、决策的可视化分析环境。

3.1“数字黄河”工程可以为流域规划提供全面系统的基础信息资源

规划工作的基础是全面系统的基础数据,其所需数据涉及领域较广,如流域水资源规划所需的基本资料就涵盖了流域自然概况、经济社会、水文、水资源利用、空间基础信息以及研究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发展规划、重点水利工程发展规划、法律法规等多方面多领域的数据。在以往的及现在的规划工作中,基础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是一项非常复杂和庞大的工作。

根据“数字黄河”工程的功能描述,“数字黄河”的“数字采集系统”将可以提供大量的与流域空间数据相对应的自然环境数据、社会经济数据、水文气象数据、防汛与工程管理数据、水资源保护数据、水量调度数据、水土保持数据等。这些数据将被存贮在“数字黄河”的数据中心被共享使用。这就方便地为规划工作提供了较为全面、系统、规范的基础数据,为做好规划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2“数字黄河”工程可以为流域规划提供先进的模型和算法

“数字黄河”工程将为流域规划方案的生成、模拟、比选提供先进的模型和算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模型和算法:

(1)反映水文气象基本规律的数学模型,主要有: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产汇流分析数学模型;基于地理信息系统降雨径流预报数学模型;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洪水演进模型;河道及水库泥沙模型;水库群调度模型;水文分析计算模型;地下水数值模拟模型等。

(2)反映社会发展规律数学模型,主要有: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社会经济发展预测数学模型;人口增长预测模型;电力负荷预测模型;经济分析评价模型等。

(3)反映流域工程地质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主要有: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有限元分析模型、渗流稳定性分析模型、边坡稳定分析模型、围岩分析模型、地下水流场分析模型等。

(4)反映水资源承载规律数学模型,主要有:水资源评价模型;需水预测模型;环境容量分析数学模型;污染扩散数学模型;供需平衡分析模型;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模型等。

(5)反映流域土壤侵蚀规律的数学模型,主要有: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土壤侵蚀模拟模型;区域产沙模型等。

3.3“数字黄河”可以为流域规划提供综合模拟、研究、决策的可视化分析环境

“数字黄河”工程将建立内容全面的知识库,知识库应涵盖诸如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各种政策,历史上处理同类问题的经验和教训,流域规划、区域规划、工程规划的布局及其具体要求,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等内容,从而形成一个方案决策的大背景,将数学模拟的各种方案结果置身于这一大背景下进行优化分析,从中选择一个可行的方案。同时能提供可视化的决策分析环境。

通过“数字黄河”工程提供的决策分析环境,建立黄河流域规划决策支持应用平台,通过该平台可以把所有的规划内容及规划方案放到流域规划综合大背景下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研究,直观的表现不同的专项规划与流域总体规划及其它专项规划之间的关系,在可视化的条件下进行优化决策,确保所有的规划方案对于流域整体来说都是最优的。

4结语

“数字黄河”工程在流域治理开发中的作用是巨大的,建设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作为规划部门我们将积极参与“数字黄河”工程的建设,在工作中树立“数字黄河”的理念。在建设中要坚持,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分步实施的原则,同时要以我为主,博采众长。随着“数字黄河”建设的深入,解决黄河水问题的手段和方法将更为科学。

数字经济工程范文第2篇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之河,黄河的治理开发,历来是中华民族安民兴邦的大事。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社会的发展对黄河的治理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治黄工作仍面临一些难题亟待解决。首先是河床淤积、萎缩加剧,过洪能力急剧下降,洪水威胁依然严重; 其次是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大量生态用水被挤占; 三是水土流失尚未得到有效遏制; 四是水质污染日趋严重,河口生态环境恶化。

数字化黄河

面对黄河的现状,为实现新世纪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的目标,必须运用先进的水利和信息技术,升级改造传统的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手段,提升治黄业务的科技含量和管理水平。为此,2001年7月,黄河水利委员会(简称黄委)正式提出建设“数字黄河”工程。

什么是“数字黄河”呢?“数字黄河”就是借助全数字摄影测量、遥测、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现代化手段及传统手段采集基础数据,通过微波、超短波、光缆、卫星等快捷传输方式,将黄河流域及其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等要素构建为一体化的数字集成平台和虚拟环境。在这一平台和环境中,以功能强大的系统软件和数字模型对黄河治理开发和管理的各种方案进行模拟、分析和研究,并在可视化的条件下提供决策支持,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预见性。

简单地说,“数字黄河”就是原型黄河的虚拟对照体。即通过全数字化数据库平台的构建,建立黄河流域及其相关地区的数字化研究环境,采用数学模型对黄河治理开发和管理的各种方案进行模拟、分析和研究。

通过实施“数字黄河”工程,全面提升了治黄决策的科技水平和决策的预见性、准确性。“数字黄河”工程按规划建成后,形成从空间、地面、地下的全方位的对水文气象、水资源、洪水演进、河势变化、流域生态等的监测系统网络,以及面向应用的专业数学模型和数字仿真模拟系统。“数字黄河”工程以丰富真实的数据为基础、以正确科学的数学模型为核心,有力地支持了治黄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工程的必要性

在黄河治理开发中,工程积累了丰富的基础资料和数据资料,开发了许多应用软件。通过“数字黄河”工程的实施,对数据资源进行了统一规划和建设,充分整合了现有数据资源,完善通信和计算机网络,避免了重复开发和资源浪费。

黄河管理与决策对时效性要求非常高,“数字黄河”工程充分利用遥测、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高新技术改造了传统的信息采集、传输和处理手段,为科学决策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大大提高了管理与决策的时效性。

受地理环境和技术手段的限制,黄河上大多数信息采集只能依靠人工进行,特别是在上游交通不便、经济不发达的地区。通过“数字黄河”工程的建设,增加的自动监测、遥测、卫星和航空遥感等现代化信息采集手段,建立自动化数据处理分析系统,扩展信息的类别和采集频度, 增强了对黄河管理与决策的宏观把握能力。

随着黄河流域经济社会的发展,黄河防洪、供水、发电和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管理和决策的难度也更加困难。通过“数字黄河”的工程建设,利用现代计算机和数学模型技术,开发功能强大的业务应用系统,建立综合决策支持系统和虚拟环境,对黄河管理与决策方案进行模拟、分析和研究,在可视化的环境下提供决策支持,增强多目标冲突的解决能力,提高管理与决策的科学性。

数字经济工程范文第3篇

关键词:经济发展;工程测量;数字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U448.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1-00-01

一、数字技术的应用在工程测量中的优势

(一)通过计算机的模拟可以在屏幕上直观生动地反映出地形、地貌特征及地籍要素,数字化测绘产品在使用、维护和更新上具有方便快捷的特性,随时保持产品信息的现势性,补充修改,随时出新图提供使用。利用数字化测绘成果作为底图,可在计算机上进行各种规划与设备,可方便地进行许多方案的设计,分析也方便、准确。提高了测绘生产作业的科学化、自动化、规范化程度数字化测绘产品的应用水平也将达至新的高度,数字技术的应用在其他方面对比传统测绘还显示出很多优越性。

(二)地图处理技术,是用来对纸质地图进行自动化的扫描录入、分析、修补、完善,以实现对于纸质地图的现实性、比例尺、精准性等各项信息的有效反映。成图技术是以全站仪与电子手簿等设备,通过电子平板、内外业一体化等工作模式进行工作,对具有较大比例尺的地形图、工程图实施数字化的测绘,可以突破各种限制进行精细的操作,数字化是现代测绘的发展方向。

二、数字技术测绘的作业模式

(一)一体化。通过测量人员具有深厚的操作技术及施工经验,测量人员使用全站仪以及电子平板进行联机的野外作业,对各测点进行图形绘制,但容易出现错误,所以并不常用。

(二)全站仪与电子平板的配合。主要包括有码作业和无码作业,其中无码作业在测量中更为常用。有码作业需要测量人员根据各测量点的类型及几何关系的编码,将编码输入到计算机,借助棱镜和测站对各测量点的信息进行交流,容易出现错误效率也不高,所以并不常用。

(三)经纬仪和测距仪配合。测量人员使用数字通讯设备借助于测距仪人工对控制点进行定向及方位角检查、高差和水平距离计算等工作,利用经纬仪和测距仪进行配合作业,将业外的观测数据录入微机设备,对数据进行转码,由内业工作者借助图形编辑软件将接收到的数据编码转变成实际的图形,最终呈现出来。

三、数字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具体应用

(一)地面数字化测图技术的应用。地面数字化测图技术多在大比例尺的地图测量中应用,仅需要应用扫描仪器、电子计算机、绘图仪器、数字化测量仪、数字化数据处理软件等相关仪器进行配合就可以完成作业。在进行数据采集时,数字化测绘技术可以实现自动采集、自动存储以及自动处理数据,降低了人为操作中的误差。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测绘精确度的同时也节省了人力、物力的投入,使任务的完成实现了高质量和高效率。数字化的产品信息既可以在硬盘中存储,也可以在图纸上绘制出来进行直观的表达,且同人工绘制相比更加的美观规范。其数据成图满足CAD技术的需要,使图形坐标和点间距离的读取更加准确。

(二)数字地球中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数字地球作为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于计算机中的一个框架体系,囊括了社会和经济发展等多方面的内容信息,并将其实行地理坐标的统一构建。在数字地球中,将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等各个方面的相关信息,应用数字储存来进行统一整理并呈现在计算机系统中,更方便个人或企业对信息的获取。数字地球系统需要将信息技术、空间科学、地球知识等众多学科进行整合应用,数字地球是一个巨大且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与之关联的部门和项目很多,技术水平要求也相对较高,信息收录功能强大,需要多方合作才能完成。相关人员必须加强对数字化测绘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将数字地球系统与数字化技术相结合,更好的实现地球的数字化、科技化,不断将将空间科学、信息技术、地球知识等众多学科进行整合应用。

(三)数字化技术在原始图中的应用。常用矢量化图形扫描、GPS输入和手扶跟踪三种数字化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对现有的地形图进行整理并采用扫描仪、数字化的软件、绘图仪等,对已有的纸质地图进行处理转变成数字化的地图,来实现原始图件实现数字化,开展测量工作并且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取测量结果。

(四)航测数字成图。当一个地区很大时,可以利用航空摄影机在空中摄取地面的影像,通过外业判读,在内业建立地面的模型,通过计算机用绘图软件在模型上量测,直接获得数字地形图,数字摄影测量不久将得到推广。

四、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

(一)测量机器人将作为多传感器集成系统在人工智能方面得到进一步发展,其应用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影像、图形和数据处理方面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二)在变形观测数据处理和大型工程建设中,将发展基于知识的信息系统,并进一步与大地测量、地球物理、工程与水文地质以及土木建筑等学科相结合,解决工程建设中以及运行期间的安全监测、灾害防治和环境保护的各种问题。

(三)工程测量将从土木工程测量、三维工业测量扩展到人体科学测量,如人体各器官或部位的显微测量和显微图像处理。

(四)多传感器的混合测量系统将得到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如GPS接收机与电子全站仪或测量机器人集成,可在大区域乃至国家范围内进行无控制网的各种测量工作。

(五)GPS、GIS技术将紧密结合工程项目,在勘测、设计、施工管理一体化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六)大型和复杂结构建筑、设备的3维测量、几何重构以及质量控制将是工程测量学发展的一个特点。

(七)数据处理中数学物理模型的建立、分析和辨识将成为工程测量学专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工程测量学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从1维、2维到3维、4维,从点信息到面信息获取,从静态到动态,从后处理到实时处理,从人眼观测操作到机器人自动寻标观测,从大型特种工程到人体测量工程,从高空到地面、地下以及水下,从人工量测到无接触遥测,从周期观测到持续测量。测量精度从毫米级到微米乃至纳米级。工程测量学的上述发展将,直接对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起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浩.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应用初探[J].中华建设,2011,6(11)159-160

[2]覃其进.浅谈数字化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IM1南宁广西地质出版社2001

数字经济工程范文第4篇

【关键词】测绘工程;测量技术;应用

1 测绘工程测量技术概述

所谓工程测量,指的是在工程建设当中,将勘测设计以及施工和管理过程中应用的各种方法和理论技术统称为工程测量。传统的工程测量技术主要的内容是测图和放样,不仅为建筑工程提供相应的测量服务,还服务于水利和交通以及其它工程项目。而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工程测量技术服务的对象不断增加,其包含的内容也更加广泛,技术方式也更加的方便和快捷,使得工程测量更加的智能化和高速化。

2 测绘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

测绘工程测量技术在我国已经有了较长的发展历史,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一些较为先进和便捷的测量工具已经得到运用,随着工程建设的不断加大,其应用也越来越广泛,除电子水准仪、光电测距仪之外,还有电子经纬仪和激光扫平仪等一系列较为先进的专门测量工具被得到广泛运用,除了为测绘工程提供更加便捷和精准的测量数据,还为现代工程测量技术的数字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与传统的测量方法和技术相比,这些技术工具不仅简单和便捷,且较为精准和实用,保证了工程的效率和质量,为工程建设争取到更多的建设时间和质量提升的时间。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测绘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新型数字化技术不断地运用到测绘工程测量当中,在传统的测量技术的基础上,数字化技术将测量数据进行数字化和图像化,将繁琐复杂的数字形象地呈现在数字屏幕上。这样一来,不仅能够直观地了解到所需要的工程信息和数字信息,还能够更加快速准确地进行工程设计和工程执行,保证了工程建设的安全性和高质量。另外,摄影测量技术也得到快速发展。技术人员只需对工程点进行摄影测量,而不需要到工程作业点进行实体测量,减少了工作强度,节约了测量作业的时间。结合计算机对摄影数据和信息进行计算处理,直接得出所需的数据,方便快捷且准确率高。此外,随着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将其利用到测绘工程测量技术当中,能够对自然条件较差的地区进行有效测量,降低了技术人员的工作难度,为我国偏远地区大型工程的建设带来巨大便利。

3 测绘工程测量技术的应用

3.1 数字化测图技术的应用

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化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的地形较过去相比更加复杂,给测量技术带来巨大考验。而数字化测图技术的应用,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数字化测图技术不仅能够对城市地形和工程项目进行工程测量,收集相应的数据,还能够将数据进行整理并加以分析,将数据和信息予以图像化。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收集到相关的数据,还能够将数据进行处理和绘图,简单且快捷。数字化测图技术不单单包含测量技术,还与其它的技术相互关联和支持,如摄影技术来绘图制图,GPS技术进行精准定位,遥感测量技术进行远程数据测量。另外,传统的测量技术只能够将数据进行纸质化呈现,并以纸质的形式进行传递和保存,既不方便快捷,又容易损坏和丢失。而数字化测图技术不仅能够以纸质形式将数据和图形呈现出来,还能够以数据的形式在网络上进行传递和交流,能够以数据的形式加以保存和存储,方便快捷,且安全性较高。

3.2 摄影测量技术的应用

摄影测量技术被广泛运用到城市建设和交通、水利建设当中,主要因为其测量过程不需要直接接触到被测量对象,避免测量人员实地测量,且其测量结果具有高清晰度和高精准度,为工程建设提供了巨大的数据信息保障。摄影测量技术包含着几种高科技技术,数字化测量技术、数字化相机技术和数字信息处理技术,为摄影测量技术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运用航拍和遥感卫星,能够实现大面积和大比例尺地形的测量工作,为大面积测量工作解决了巨大的测量难题。将测量地点的三维空间信息捕捉到并运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从而得到相应的测量数据,方便快捷,为工程测量提供了巨大的便利。

3.3 全球定位技术的应用

全球定位技术发源于美国,并在运用中得到巨大的发展。将其运用到工程测量当中,能够利用其全方位精准定位的优势,对测量区域进行全方位覆盖,只需根据基准控制点的数据信息,就能够对测量区域的主要定点进行坐标数据的收集,并根据所收集的坐标数据进行绘图。全球定位技术不仅能够进行地形的测绘,实现建筑的良好布局,还能够对其它项目进行动态测量和高精度测量。对于自然条件较差的偏远地区,全球定位测量技术能够避免测量人员深入到测量区域,防止人员的伤亡,减少了测量工作的难度。对于我国在偏远地区的大型工程建设,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为测量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4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不断加快,测绘工程测量技术需要不断地发展和进步,才能够满足工程建设和其它项目工程的巨大需求。当前,我国的测绘工程测量技术已经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其提高的速度仍较缓慢,相较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的差距。要想实现其巨大发展,并保证其能够在工程项目中得到充分应用,就应当加大对测量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力度,并不断提高测量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使其既能够充分掌握测量技术的应用方法,还能够在应用当中结合实际进行改进和创新,使得测量技术能够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更强大的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练容进.论工程测量技术的现状及其应用[J].广东科技,2008(16).

[2]严召进.工程测量技术分析与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02).

[3]张赛.浅谈工程测量技术的应用与发展[J].城市建筑,2012(17).

[4]刘艳臣.浅谈我国工程测量技术的现状及未来发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03).

作者简介:

数字经济工程范文第5篇

【关键词】工程 测量 数字化 测绘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技术(GIS)、全球定位技术(GRS)以及数字化技术等多种新兴技术得到蓬勃迅速的发展,并在各个领域中尤其是在工程测量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我国测绘科学技术已经取得较大的成绩,并逐步构建数字化测绘技术体系,以网络通讯、地理信息技术、全球定位系统、遥感技术等中心,大大地提高我国测绘科学技术的整体水平。数字化测绘技术是新时期一种新型的测绘技术,它的产生于发展与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发展、测量仪器的智能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工程测量中,数字化测绘技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得到广泛的应用,促进工程测量工作的顺利开展,目前,随着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广泛应用,我国工程测量的服务领域不断延伸,并逐步向测量数据采集与处理的实时化、处理的自动化以及处理的数字化方向发展,工程测量开始进入一个数字化的时代。

一、工程测量中的数字化测绘技术

现代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解决传统工程测量中无法解决的一些问题,使工程测量迈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工程测量中,主要运用到的现代数字化测绘技术有地图数字化技术与数字化成图手段。

1.工程测量中的地图数字化技术

在以往的工程测量中,由于缺乏一定的科学技术,在此例尺较大的地图中,很难完成输入,地图数字化技术的出现,顺利地解决了大比例尺度地图的输入问题,运用扫描矢量化仪器及手扶式跟踪数字化,就可以对比例尺较大的地图进行输入,大部分的扫描仪器可以对地图中所呈现出来的信息实施数字化处理,数字化处理具有高效、便捷以及准确等特点,对地图信息实施数字化处理时目前设立GIS系统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因而所需的时间也比较多,因此相关的工程测量部门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在确保工作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加快数字化处理工作的速度。

2.工程测量中的数字化成图手段

测绘是工程测量中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工程测量传统的工作之一,但是对于工程图及比例尺较大的地图,则必须实施野外测量工作,野外测绘师一项艰辛且复杂的工作,其周期通常比较长,因此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数字化成图手段的出现,解决了野外测绘的难题,运用数字化成图手段,可以最大限度的提升地图的质量,保持较高的精度,同时,运用数字化成图手段在工作流程简化方面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使测绘变成简单易做的工作,此外,运用数字化成图手段,还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测量人员的劳动强度,对测量数据的存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数字化成图技术主要包括两个模式,即电子平板模式及内外业一体化模式,其中内外业一体化模式是常用的一种模式,它可以借助全站仪及电子手簿等相关的设备,其精度较高,操作简单,因此比较受欢迎。

二、现代数字化测绘技术的优点

与传统手工绘图相比,现代数字化测绘技术具有无可比拟的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与传统的手工绘图相比,现代数字化技术在成图精度方面远远要高得多,数字化成图系统在对外业进行数据采集时,可以选择全站仪现场自动采集地形地物点的三维坐标,并形成自动存储;在对内业数据进行处理,可以较好的保持外业测量的精度,减少或者避免出现人为的误差,同时,通过现代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实施外业工作过程中,可以省略了计算、读数以及展点测绘等一些传统手工绘图中必须实施的外业工序,从而可以减少作业人员的工作量,缩短外业工作的时间,提高外业工作的效率,从而可以大幅度地降低生产成本,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最终目的。

2.运用现代数字化测绘技术,可以对各要素实时数据加工,形成各种不同用途的图件产品,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

3.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测绘对象主要的外貌及形象完整的展现出来,使测量人员一目了然,同时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因而可以改变传统测绘方式存在的一些缺陷。

4.通过数字化测绘技术,可以更好地存放数字化产品,方便与产品的保管,有利于产品的运输,同时也方便于产品的修改,将数字化产品的不变形性及现势性保存下来,减少或者避免出现重复测绘的现象,进而可以避免测绘图纸浪费,提高地形图在工程应用中的实用性,增加用户数量,从而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最终目的。

5.运用现代数字化测绘技术,形成数字化测绘成果,客户可以利用数字化测绘成果在计算机上完成相应的设计与规划,比如对土地资源的饿使用情况进行统一的规划,对城市道路网络进行相应的设计与规划等等。

6.在工程测量中,通过数字化测绘技术,可以大大地减轻测量人员的工作强度,同时可以缩短产品的生产周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满足用户的需求。

7.运用现代数字化测绘技术,可以对测量信息进行相应的修正,同时可以提供修正之后的产品,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产品的质量,提高产品的使用率,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现代数字化测绘技术的有点不仅仅有以上几点,比如它可以一测多用,减少图根点的数量等等,总之,与传统手工绘图相比,现代数字化测绘技术具有无可比拟的有点,同时可以克服传统手工绘图存在的诸多缺陷。

三、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在工程测量中,数字化测绘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并逐渐成为工程测量中不可或缺的技术之一,数字化技术在工程测量中主要应用在两个方面,即在工程测图内容方面的应用即在数字地球方面的应用。

1.在工程测图内容方面的应用

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工程测图内容上,主要包括对原图实施数字化及进行地面数字测图。

1.1对原图实施数字化

在测量工程中,若数字地形无具体的要求或者要求不高,而工程的经费十分紧张,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选择对原图实施数字化,对原图实施数字化可以充分发挥原有图形的价值,同时利用计算机一级扫描输入设备,测量人员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运用数字化软件获取有用的地图。

对原图实施数字化包括两种不同的方式,即扫描矢量化及手扶跟踪数字化。与手扶跟踪数字化相比,扫描矢量化在测量工程过程中具备较高的额精度,其工作效率也比手扶跟踪数字化要高。但是,若与原图进行对比,利用扫描矢量化所获取的数字图,其精度则比较低,这与数字化处理过程中所出现的误差有着密切的关系。此外,由于扫描矢量化通常只能展示白纸成图过程中各个地表及地物的外貌,其所呈现出来的实时性比较弱,因此一般只用于工程测量中的应急性措施。

当条件符合一定的要求时,可以运用扫描矢量化,获取相关的数字地图,但如果单纯使用,则不够科学,所以常常辅以补测及修测等方法,将工程测量中的地表及地物方面的信息与利用数字化技术所扫描出的数图进行有机地结合,参照工程测量过程中的地表及地物信息,对原图中所反映出来的信息进行进一步的修正与完善,尽可能地提高原图的精度。通过这样的方法,地图信息得到进一步的调整,实测地图所呈现出来的坐标也随之得到进一步地修正,从而达到提高地图精度的目的。

1.2进行地面数字测图

在工程测量中,如果要求较高的测量精度,同时缺乏符合要求的、比例尺比较大的地图,这时候可以选择实施地面数字测图。地面数字测图方法是内外业一体化数字测图方法中比较典型的方法之一,在工程测量过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运用地面数字测图方法,可以获取精度较高的数字地图,同时再辅以一定测量手段的基础上,可以将关键的地物及其邻近控制点所具备的精度控制在5cm之内。

2.数字化测绘技术在数字地球中的应用

数字地球是在计算机的基础上,将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内容进行整合,实施地理坐标的构筑统一,形成一个统一的框架体系,同时可以保存重要的社会信息,客户可以运用通信网络,对上述数据进行访问,获取重要的数据与信息,与传统的测绘工程相比,数字地球是一个全新的系统工程,具有复杂、庞大等特点,其科技含量非常高,因此综合性也比较高,并且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广泛,无论是哪个部门,都无法单独完成作业,因此需要各个部门的相互配合与协调,包括空间技术部门、信息科学部门、地理科学部门以及多个应用部门等等。测绘是信息学及地学中关键的内容之一,处于不可或缺的地位,对我国空间数据基础设施的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测绘工作者在工程测量中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获取重要的空间信息,并对空间信息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形成形式多样、内容完整的信息源,客户通过信息高速公路,即可获取重要的信息。

1.2 进行地面数字测图

在工程测量中,如果要求较高的测量精度,同时缺乏符合要求的、比例尺比较大的地图,这时候可以选择实施地面数字测图。地面数字测图方法是内外业一体化数字测图方法中比较典型的方法之一,在工程测量过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运用地面数字测图方法,可以获取精度较高的数字地图,同时在辅以一定测量手段的基础上,可以将关键的地物及其邻近控制点所具备的精度控制在5厘米之内。

2、数字化测绘技术在数字地球中的应用

数字地球是在计算机的基础上,将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内容进行整合,实施地理坐标的构筑统一,形成一个统一的框架体系,同时可以保存重要的社会信息,客户可以运用通信网络,对上述数据进行访问,获取还总要的数据与信息。与传统的测绘工程相比,数字地球是一个全新的系统工程,具有复杂、庞大等特点,其科技含量非常高,因此综合性比较高,并且设计到内容比较广泛,无论是哪个部门,都无法单独完成作业,因此需要各个部门的相互配合与协调,包括空间技术部门、信息科学部门、地球科学部门以及多个应用部门等等。测绘是信息学及地学中关键的内容之一,处于不可或缺的地位,对我国空间数据进出设施的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测绘工程者在工程测量中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获取重要的空间信息,并对空间信息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形成形式多样、内容完整的信息源,客户通过信息高速公路,即可获取重要的信息。

结束语:

数字测绘技术是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应运而生的一项新型的测绘技术,解决了工程测量的很多实践操作中的难题,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范围比较广泛。除此之外,数字化测绘技术还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工程测量工作长足的发展进步,提高工程测量的工作效益的同时又增加了其经济效益。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还需要不断的发展,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测绘工作者要积极的学习相关的专业只是,在实践工作中不断的积累经验教训,实时的参加必要的技能培训,进一步做好工作测量工作。

参考文献:

[1]王 淮 工程测量中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实际应用探析[J] 城市建设 2012(24)

[2]王 培 浅谈建筑工程测量中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应用[J] 科技致富向导 2013(20)

数字经济工程范文第6篇

关键词:环境质量;退耕还林工程;数字林业技术;经济效益;生态效益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人们生活环境质量的改善提供了可靠地保障,促使生态环保理念的影响范围正在不断地扩大。结合目前我国生态环境的实际发展现状,可知其中依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客观地决定了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必要性。这项工程的有序开展,不仅关系着当前我国环境建设的实际作用效果,也对未来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有着深远的影响。

1退耕还林工程的相关内容

我国的人口基数大,对于各种能源的依赖程度非常高,为生态环境质量的增强埋下了一定的安全隐患。结合目前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发展现状,可知其中依然存在着许多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资源短缺、水土流失现象严重、土地荒漠化影响范围越来越大、绿化面积少、森林资源匮乏等。这些方面的不同内容,客观地体现了目前我国环境质量改善过程中面临的巨大挑战。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这种不利的发展现状,国家制定和实施了退耕还林工程,并取得了良好的作用效果。相对而言,退耕还林在减少水土流失、提高森林覆盖率、增加林业资源等方面的实际作用效果显著。在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的过程中,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因地制宜,选择合理的草木树种。这项工程的政策性非常强、持续的时间久、影响范围大、群众参与度高,为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无论是耕地方面的退耕还林,或是荒山造林,都给生态环境质量的提高带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实现了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建设同步发展的战略目标。由于其中的林业资源众多,经济价值和生态效益巨大,客观地决定了采取有效的措施维护好这项工程相关成果的必要性。截止到2015年,中央对新一轮的退耕还林还草专项资金49.64亿元,工作经费一次补助0.36亿元,明显高于2014年。

2数字林业技术的主要内容

作为林业资源管理方面信息化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林业技术在实际的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作用效果。它的本质是指对人类赖以生存环境的有关数字领域方面的科学认识,其中包含着众多的数据信息,是一项研究林业资源方面的重要科学技术。数字林业技术的内涵主要体现在:a.高度智能化的3S技术作用下的林业信息数字化。这种技术最大的优势是具有空间遥感的功能,可以完成实时的图像采集,并对相关的林业信息进行准确的空间定位;b.在可靠的系统平台支撑下,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对信息的存储、分析和处理。目前常用的数字化林业方面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a.数据的实时共享、快速的存储、数据挖掘;b.具有遥感功能的3S技术;c.系统功能完善的虚拟现实及可视化技术。退耕还林工程实施过程中涉及的范围非常大,客观地加大了林业资源方面的数据信息量,为相关的管理部门带来了一定的工作压力。而采用数字林业技术,可以运用可靠的信息化技术进行有效地分析、管理。在其中的中心数据服务器的作用下,大量的林业资源数据通过高速的传输方式实现了数据的存储、共享。通过对海量数据的转换、模型化处理等,可以完成数据的挖掘,。而虚拟现实及可视化技术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实时存储效率高,在退耕还林工程中的应用较多。相对而言,为了获得可靠的数据信息,增强森林防火的实际作用效果,需要依赖具有遥感功能和全球定位系统的3S技术。

3数字林业技术在退耕还林工程中的应用

3.1在退耕还林工程中预防自然灾害方面的应用

退耕还林工程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性工程,在建设和推广的过程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可持续发展战略影响范围的扩大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步伐的加快带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由于其中的林业资源非常丰富,工程涉及的面积非常大,客观地决定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数据处理和管理的必要性。而数字林业技术的出现,为这些发展目标的实现带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尤其是在预防自然灾害方面。比如,运用数字林业技术中的3S技术可以对火灾事故的有效预防和处理提供必要地指导。当退耕还林工程中某些重要的林业带发生火灾时,消防安全中心的工作人员可以与林业技术中心的工作人员及时取得联系,利用3S技术中的遥感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可以及时地了解到火灾事故发生的具体地点、火势的大小、事故发生地的环境特点、火灾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等,从而对事故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做出全面科学地评估,并制定出详细的救援事故,最大限度地缩短救援时间,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这些方面的具体内容,客观地反映了数字林业技术在退耕还林工程中预防自然灾害方面应用的重要性。

3.2退耕还林工程长远规划布局方面的应用

退耕还林工程的顺利实施,不仅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也逐渐地产生了巨大的生态效益,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带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为了使退耕还林工程长远的规划布局更加合理,推动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需要相关的林业管理部分充分地发挥数字林业技术,为相关规划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科学的指导。比如,在工程实施中不同区域对于草木树种的生长特性可能影响不同,需要技术人员对这些区域的土壤特性、气候环境等有着充分地里了解。此时,相关的工程人员便可以充分地发挥数字林业技术,利用这种技术中的数据挖掘功能,可以对不同区域有关气候条件的数据信息进行有效地分析、处理,并在虚拟现实技术的作用下构建可靠的参考模型,为当地草木树种的栽植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这样的举措,不仅有利于提高树木的成活率,也会有效地控制工程的投入成本,实现退耕还林工程效益最大化的发展目标。

结束语

随着数字林业技术的不断发展,退耕还林工程在管理方面有了更多的参考依据。这种技术在实际的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作用效果,为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推动作用。采取可靠的技术增强林业资源的管理能力,为退耕还林工程经济成本的降低提供必要地保障。文中通过对退耕还林工程相关知识的阐述,客观地说明了数字林业技术对于退耕还林工程顺利实施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郭鑫.浅谈“3S”技术在退耕还林工程中的应用[J].安徽农学通报,2015(11).

[2]汪明华.浅析数字林业技术在退耕还林工程中的应用[J].经营管理者,2015(20).

[3]桑娟萍,廖永峰.退耕还林工程中遥感技术应用研究现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2(4).

[4]喻永红.退耕还林可持续性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4(5).

[5]肖庆业.南方地区退耕还林工程效益组合评价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3(9).

数字经济工程范文第7篇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 建设 走向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2-0036-01

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自从1998年8月提出至今,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中国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可以弘扬中华文化、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目前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同时还有诸多问题有待解决。对此,本文笔者将从了解中国数字图书馆建设出发,探究其发展走向,为更好的解决发展问题,推动中国数字图书馆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一、中国数字图书馆建设

1.中国数字图书馆建设成果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我国努力迎合国际数字图书馆发展潮流,这一举措成为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开端。此时此刻,我国政府看到了本国与国际上数字图书馆之间的差距,同时也明确了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重要性,因此高度重视数字图书馆建设工程的落实。1998年8月文化部成立了数字图书馆工程筹备领导小组,开始筹备数字图书馆的建设。2000年4月开展的数字图书馆工程联席会议及2001年9月开展的数字图书馆工程建设专家顾问委员会的召开,对数字图书馆建设作出了规划和操作,自此之后,我国一直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中国数字图书馆建设工作[1]。

截止到今天,中国数字图书馆建设已经取得显著成果,具体表现为:

1.1国家试验型数字图书馆项目的落成

也就是组织国内比较著名的公共图书馆来进行数字图书馆建设。此项目落实中以国家图书馆作为组长单位,成员单位有上海图书馆、深圳图书馆、南京图书馆、辽宁图书馆等。通过积极推进试验型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使其具有较大的区域辐射作用,为进一步推动中国数字图书馆发展奠基础。

1.2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的建设

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的建设是以国际上数字图书馆为标准,将先进的科学技术与政府政策相结合,构建分布式、可扩充式的数字图书馆系统,具有自主版权,可以自行进行科学、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服务,也可以与国内有关单位联系,共同开展业务。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知识的作用,推动本国经济的发展,提高本国国民的素质。

1.3中国数字图书馆有限责任公司的成立

中国数字图书馆有限责任公司的成立,将数字图书馆建设推向市场,使得其与国家经济、金融发展息息相关。此种情况下,结合市场环境、市场发展趋势,有针对性的建设中国数字图书馆,为提高数字图书馆价值、推动数字图书馆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1.4中国数字图书馆联盟的成立

数字图书馆联盟的成立,构建了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协作机制,使数字图书馆建设更加规范化、合理化、科学化,为持续推进数字图书馆建设创造了条件[2]。

2.中国数字图书馆建设问题

当然,在中国数字图书馆建设取得一定成果的同时,还面临诸多发展问题,需要逐一解决,才能促进数字图书馆更好的建设与发展。从中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现状来看,面临的问题有:数字图书馆体系结构问题、知识产权及立法问题、数字图书馆资源库建设问题等[3]。

二、中国数字图书馆发展走向

综合当前中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现状及大环境的发展趋势,笔者认为未来数字图书馆的走向,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标准化建设与技术化操作并存。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运用了多种先进的科学技术,其中包括信息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为了能够更好的推行数字图书馆,那么技术应用应当符合技术标准和通用协议,相应的数字图书馆标准化建设是必然情况。而基于技术支撑的数字图书馆,在应用操作方面必然要像技术化方向发展。

其二,促进全方位国际合作。随着经济一体化、信息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应当向国际迈进,尽可能使数字图书馆达到国际标准。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要积极促成国际合作,借鉴和吸收国际数字图书馆的优点与经验,不断优化建设我国数字图书馆,提升中国数字图书馆整体水平。

其三,加强多种资源的深入融合。资源是支撑数字图书馆多领域应用的关键。为此,在建设数字图书馆的过程中,应当注意知识管理技术、智能检索技术、推送技术等科学技术的灵活应用,使多种资源能够深入的融合,丰富、强化数字图书馆,促使其可以应用在多个领域中[4]。

结束语

中国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不仅仅打破了传统图书馆的模式,还提升了图书馆的价值,使其推动我国知识经济发展、推动社会发展。当然,中国数字图书馆依然在发展的道路上,面临诸多问题。但相信在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下,中国数字图书馆将向标准化、技术化、智能化、信息化方向更好的前进。

参考文献

[1]刘晓穗.中国数字图书馆建设及走向探析[J].现代情报,2014,24(1):116-117.

[2]陈雯.中国数字图书馆新媒体服务创新及策略[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5,32(3):129-132.

[3]王预.中国数字图书馆发展战略及对策研究[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5,17(2):190-192,196.

数字经济工程范文第8篇

关键词:基础测绘测绘科技数字国土

中图分类号:F3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国土资源是国计民生的根本依托,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我国目前土地资源匮乏,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地矛盾日益突出,新时期的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继续加强对国土资源的宏观调控,构建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平稳地运行。“数字国土”工程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促进国土资源调查评价信息化、政府管理信息化和信息服务社会化,在重点完成国家级任务的同时,带动地方部门信息化建设。

一、基础测绘的概念

基础测绘是指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为国家各个部门和各项专业测绘提供基础地理信息而实施测绘的总称。人类活动的信息80%与地理位置相关,地理信息就像是人的第三只眼睛,通过遥感航拍、全球定位,地理信息系统对数据的处理还原,对包括地名、境界等人文要素所对应的空间位置和空间范围,进行准确描述。基础测绘的目的就是要建立和更新地理信息系统,就是要擦亮我们的第三只眼睛。基础测绘是要建立全国统一的测绘基准和测绘系统,进行基础航空摄影,获取基础地理信息的遥感资料,测制和更新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影像图和数字化产品,建立和更新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因而是土地资源管理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料。

二、“数字国土”的概念

国土资源是一定疆域内的自然资源,包括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草原资源、气候资源、能源资源以及自然景观旅游资源等,它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我国国情及其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特点,决定了长期以来主要是依靠本国的资源开发来发展经济。我国经济各项成就大都是在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上取得的。然而,在人口增加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压力下,我国目前国土资源状况并不乐观:耕地减少、林地萎缩、湖泊变小、城镇扩张、土地退化,国土资源短缺日趋严重,生态、环境形势严峻。为顺应经济全球化、全球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为使国土资源工作更好地适应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总结国内外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国土资源部设立“数字国土”工程,旨在通过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实现国土资源调查评价、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现代化,为全社会提供方便快捷的国土资源信息服务,充分发挥国土资源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公益性和战略性作用。实现对国土资源科学管理与规划,必须实施国土资源动态监测。“数字国土”就是把国土方面的有关信息数字化,其本质上是一个信息系统。它是以国土资源为研究对象,以现代化基础测绘技术为支撑的。

三、基础测绘为“数字国土”的构建提供坚实的基础

基础测绘承担着为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科学研究、文化教育、行政管理、人民生活等提供测绘基准、基础地理信息以及测绘技术服务的责任。它是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增强决策能力和决策水平的重要手段,是事关国家、国家安全和民族利益的重要工作。在传统的模拟测图时代如此,在今天的数字化、信息化时代,基础测绘更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基础性工作。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和信息化浪潮的迅猛发展,如今,数字地球已成为发达国家为抢占科技、经济制高点的一个与信息高速公路相提并论的战略。数字地球的核心思想,就是用数字化的手段整体性地解决地球上与空间位置相关的问题,以及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资源。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的核心内容就是基础地理信息。因此,建设数字地球、数字中国,必须基于地理空间框架,而基础测绘正为数字中国提供了统一的、权威的地理空间公共平台。发展基础测绘,就是为数字中国构建地理空间框架。

随着以"3S"为代表的现代化测绘高新技术的不断推广与应用,基础测绘得到迅猛发展,数字化的测绘生产模式与技术体系已经建立,并逐步由传统测绘向现代地理信息产业转化,基础测绘已经被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之中,成为城市规划与国土资源管理的有力保障、社会各相关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托。基础测绘的成果是“数字国土”构建的基础与前提,因此,发展“数字国土”必须首先依据基础测绘的资料和成果,建设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制定空间数据标准,建立地理数据的共享机制,使全社会都能充分共享地理空间数据。

基础测绘部门以现代化测绘技术为手段,对自然地理要素和地表人工设施的形状、大小、空间位置及其属性等进行测定,主要包括:测量控制网(平面与高程)、各种比例尺基本地形图、各种比例尺的正射射影像图、数字高程模型、现状公用设施及相应的属性信息。这些信息满足了“数字国土”建设发展的需要,也为构建“数字国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淮安市国土资源局积极组织开展基础控制工作,建立淮安市统一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基准。截至2008年底,完成控制面积9945平方公里,我市共布设D、E级GPS控制点约470个,三等水准控制测量路线约550公里,四等水准控制测量路线约2400公里,以及淮安全市DOM成果1815幅,这些基础控制成果不仅在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也成为了构建“数字淮安”的基础数据。

四、构建“数字国土”更好的促进基础测绘的发展

常规的国土资源规划和设计都在基础测绘人员提供的测绘图件、资料下进行。由于测绘与规划设计严重脱节,既不能发挥测绘人员对规划设计的参与作用,又难以使规划设计人员吃透客观实际的信息,因而不利于提高规划设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益。 “数字国土”的建设推动了测绘成果的信息化进程,拓展了基础测绘的应用领域,加快了测绘科技创新的步伐,加速了基础测绘由传统模式向基础地理信息产业的转化,为基础测绘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面对新的契机,测绘部门应该紧紧把握现代测绘的发展方向,加快新的测绘技术的研究,促进基础测绘成果和资料的高效利用与空间信息共享,将基础测绘发展到一个新的境界。

“数字国土”的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而空间地理信息是构建”数字国土”的基础数据源,这就要求测绘部门提供高精度的、现势性好的地理空间信息。这就促使了基础测绘部门首先要规范生产与质量管理体系。作为数据源的提供者,测绘部门必须要把质量关,建立健全数字化产品的质量管理体系,提供及时准确的现势性好的基础测绘成果资料和空间数据。其次,建立和完善基础地理信息的更新机制,要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测绘手段,确保各种系列比例尺数字地形图的适时更新。再次, 加大对基础测绘队伍的建设,提高测绘保障能力,通过学习政策法规,加大对测绘人员的业务培训,从而提高测绘人员的政策和业务水平,切实做好基础测绘的组织实施工作,保质保量完成各项任务。

以构建“数字国土”为契机,必将促进基础测绘和现代化测绘技术的更快发展,以适应现代信息社会发展的要求。

五、基础测绘和“数字国土”有机结合更好的服务国土资源工作

“数字国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基础测绘是数字国土的基础系统工程,基础测绘为“数字国土”提供基础数据集,基础测绘的数据成果和空间信息基础设施是建设“数字国土”的基础,而作为这些地理信息的生产者,基础测绘部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促使测绘部门积极发展勘测科技,加强勘测科技的研究,全面提高测绘技术的发展。而测绘技术的全面发展又提供了更加及时准确安全的基础数据和空间信息,为“数字国土”的构建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因此将基础测绘和“数字国土”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以“数字国土”的构建为契机,积极发展勘测科技,加强勘测技术研究,全面实现数字测绘;同时充分利用现代化测绘的科学技术,建设基础空间信息系统,促使“数字国土”更快更好的构建成功。只有将二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才能更好的缓解我国的用地矛盾,更好的为城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服务,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淮安市国土资源信息中心)

参考文献:

孔祥元,郭际明.控制测量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李建松.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沙从术,魏利敏等.谈基础测绘与数字城市建设.工程建设与设计 2006年06期

李宗华,数字城市空间数据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数字经济工程范文第9篇

关键词:数字化电厂;概念;数字化系统

中图分类号:TM62 文献标识码:A

一、数字化电厂的概念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数字经济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逐渐覆盖到了政府、企业以及消费者等多个层面上。数字经济指的是在经济发展和参与的每个环节和每个要素中都广泛地采用软硬件技术及应用和通信技术。数字化工厂的出现就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产物。对于数字化电厂的概念,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我国电力行业将数字化电厂的概念定义为电厂的各级控制和管理系统均进入数字化后称之为数字化电厂。可见,数字化电厂的建立要求电厂的数字化必须达到一定的程度,或者说数字化的全面覆盖。

二、数字化电厂建设的方案

(一)数字化工程

1数字化设计。这是指在整个设计的过程中都利用数字化方式来进行产品的设计。目前与建设数字化电厂有关的数字化设计包括了三维数字化的设计模型,电厂数字化的设计模型以及系统数字化的设计模型。其中三维数字化的设计模型是用来管理电厂建设时期的工程项目,在电厂的运行期,该模型会构成三维数字化的管理系统,将各个系统的信息加以整合,实现电厂运行和维护的统一管控。而电厂数字化的设计模型包括了数字化管理的设计方案,将确定数字化电厂在建立时的系统结构,建立起各个系统之间的关系,明确各项基本技术的要求,保证系统和软件平台的技术。系统数字化的设计模型包括了电厂整体的系统图、安装的仪表和管道图、现场的总线图,还包括了被控对象、控制设备、控制信号等的相关数据。这些数字化的信息将直接用在数字化管理当中。

2数字化采购。数字化采购是建立在数字化设计的基础之上的。在采购之前,要将工作进行步骤分解和编码,对工程物资也要进行编码,然后在采购的过程中按照工程的需要制定采购单,实施整体采购、分批交货的管理模式。数字化的工程采购实现了工程的规模化采购,是数字化工程的实施重点。

3数字化移交。这是数字化电厂建立的基础,是指在数字化的移交平台上将电厂建设中各个环节和阶段的相关数据、资料和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类,最后通过审批后移交给业主。通过数字化移交,对电厂建设时期数据的移交过程进行全面的管控,从而提高数据移交时的质量以及电厂的管理能力。

(二)数字化控制

传统的电厂工人能够有效监控的只有工艺的过程和设备的状态。而在数字化电厂中,锅炉、电气系统、汽轮机、现场仪表以及控制设备都将实现智能化,使设备的整定和维护信息能够以数字化的形式进行控制系统,从而让设备的运行和维护更加的轻松。电厂的数字化控制将包含了单元机组的分散控制系统、电气的控制系统和全电厂辅助车间的控制系统。

(三)数字化管理

在传统的火电厂中,管理系统一般是由管理信息系统MIS,即management inform ation system和厂级监控信息系统SIS,即supervisory information system共同组成,两个系统是相互独立的,但是系统中的功能却存在着重叠。数字化的管理系统中的数据具备了准确性和唯一性,运用了先进的设备来实现生产运营管理和控制的优化,使电厂的资产管理和决策支持等方面都能在数字化的管控下更加的科学。数字化的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了以下四个部分:(1)生产运营管理系统;(2)财物资产管理系统;(3)优化控制管理系统;(4)决策支持管理系统。其中生产运营管理系统不但包含了对生成操作票和技术监督等方面的管理,而且还能够对电厂的重要设备进行早期的故障诊断、故障分析和故障预警,通过这类预测性的维护来帮助电厂降低生产成本,有效提高电力企业的效益。而决策支持管理系统也具备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但为电力企业的高效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而且为电力企业的发展经营决策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和指标,使企业的决策能够更加的科学和可靠,有效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和盈利水平。

三、数字化电厂的优势

(一)数字化

利用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能够将电厂建设和发展各个阶段所反映的现象、本质、规律等的相关文字、符号、数字、声音、图像等模拟信息都转换成数字信息。

(二)信息化

信息化指的是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对信息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促进信息的交流和共享,从而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并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转型。我国政府一直努力将工业化和信息化进行深度的融合,而数字化电厂不管是在电厂的设计、施工,还是在电厂的生产、管理等多个环节都采用了信息技术,所以具备了信息化的优势,成为了推进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部分。

(三)智能化

数字化电厂广泛地采用了现代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和智能测量技术、智能决策的支持技术,使电厂的运行实现了智能化、高效化。保证了电厂生产的经济、安全、环保,符合了社会和时展的要求,保障了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可视化

数字化电厂可以通过对现实进行虚拟,把电厂中的各类实体包括实体的特性用以三维立体等形式直观地呈现在用户面前,其表现形式还会随着时间和空间进行变化,建立用户的交互通道,使用户能够对电厂数字模型进行浏览、模拟、观察和计算,提高电厂设计和规划的效率,使电厂的设计和规划更加的方便快捷。此外,对电厂的设备运行、设备的维护和检修进行仿真模拟,能够有效地提高电力企业的工作效率。

结语

综上所述,建设数字化电厂是一项系统工程,这项工程中包含了多个方面,其构成非常复杂。建立数字化的电厂能够使电力企业具备先进的设计技术、管理技术以及控制技术,实现发电的数字化、智能化和透明化,将推动电力企业的快速发展,值得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危元华,任晓东,李智,等.数字化电厂的概念及方案研究[J].电力建设,2013,34(04):51-54.

上一篇:社区清廉文化范文 下一篇:城市客运管理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