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检测范文

时间:2023-03-04 19:55:38

基因检测

基因检测范文第1篇

美国政府问责局(GAO)曾秘密开展了一项针对15种常见病基因检测的研究,这些疾病包括老年痴呆症、乳腺癌和多动腿综合征等。该研究发现情况异常混乱。完全相同的DNA样本的检测结果却大相径庭:四个公司对同一个DNA样本提供者进行高血压和前列腺癌患病风险预测,结论却有低于、等于和高于平均患病风险三种情况。

美国政府问责局报告的结论是,直接推销给公众的基因检测具有误导性,这些项目很少或者说根本没有实际用途。但是,世界各地成千上万的人仍然虔诚地将自己的唾液样本送去检测,并且从中得到能够改变人生的“预言”。到目前为止,这些检测依然评估混乱,且严重缺乏监管。

对于任何担心生活被“过度医疗化”的人来说,基因检测市场无疑是最新的值得关注的领域。这种看似无害的技术,却能把那些健康的人变成惶恐的病患,他们的个人生活也会被各种各样的疾病和早逝的遗传倾向重新定义。

当然,在那些天花乱坠的炒作中,也存在承诺和希望,尤其是涉及罕见的单一基因异常的疾病时。研究人员可以用基因检测来确定婴儿是否患有罕见的糖尿病,在这种检测基础上的后续治疗对那些患病婴儿的帮助很大。然而,也存在许多虚假的希望。比如,尚没有证据表明基因检测对如下一些人有用:有静脉血栓栓塞症病史的人、考虑抗抑郁治疗的人,以及想确认心血管疾病患病风险的人。

一些仅仅在实验室里证明有用的方法,在商人、懒惰的记者和“科学救世迷”的鼓噪下迅速流入市场。这次是以“个性化药物治疗”的形式出现的――承诺根据每个人的基因图谱来进行治疗。

最近的研究报告一方面肯定了不同形式的基因检测具有潜在的好处,另一方面则警告政府应制订相应的理性政策,为评估该技术设立强制性的规则,并规范其市场。

英国纳菲尔德生物伦理委员会的一份报告发现,基因检测结果可能不可靠、难以解释,并且导致更多不必要的检测。该报告的结论是,许多所谓的“个性化诊断和治疗”好像被过分夸大了,因此应谨慎对待。英国保守党委托开展的技术评估则发现,基因检测结果可能不准确且有误导性,该评估报告呼吁对基因检测技术进行“适当的监管”。

位于英国剑桥的“公共卫生遗传学基金会”公开反对对疾病“过早干预”的宣传,并指出这些干预措施的效果需要以科学证据为基础。某国际研究小组曾向世界宣告,根据基因图谱量身定制的个性化诊断距离现实尚有数十年的路要走。

遗传学家戴维・梅尔泽和他的同事在2008年的《英国医学杂志》上发表文章称,常见病的遗传倾向这门学科依然很不确定,以至于旁观者可能会将其视作“遗传占星术”。作者下结论称,在这个以实证为基础的时代,推销评估体系不健全的基因检测技术是一种不受欢迎的行为,并指出防止其误导性是当务之急。

评估基因检测结果是一项复杂的业务,需要评定检测是否达到了其声称的衡量标准、遗传变异预测实际疾病的效果如何、检测结果对治疗是否有用处,以及会引发何种社会及伦理问题。

很显然,当前存在着过分夸大基因检测价值的倾向,这也是德国对直接面向消费者的基因检测实施严厉监管的原因之一。英国的政府咨询机构则了一套原则,并希望将其纳入“自愿行为守则”――这项软弱无力的对策,已被批评为促进基因检测市场化,而不是确保对其进行适当的监管。同时,非营利组织“英国基因观察”的警告称,基因检测可能会被用于向健康人贩卖非必要的预防性药物,并认为应将检测限制在对健康有益以及符合伦理的范围内。

梅尔泽教授认为,基因检测评估不健全是更大的问题。他说,政府应该创建某种强制性的针对基因检测的“维基解密”――披露完整的证据,这样人们就知道他们买的是什么样的垃圾。

基因检测范文第2篇

“朱莉效应”令此前并不为人熟知的基因检测技术迅速受到广泛关注,也在中国国内掀起了一阵热潮。分析人士表示,基因检测市场的未来前景十分看好,但国内在该领域欠缺规范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并不完善,或将限制这一市场的发展。

前景看好

为安吉丽娜·朱莉诊断的生物医药企业万基遗传在5月14日股价涨幅一度超过4%,创下3年来新高。据悉,在美国,有将近15%的人群都知道基因检测这项服务的存在。美国每年进行此类检测和预防性手术的就有400万至500万人。有机构预测称,若基因检测能成为欧美两地400万乳腺癌患者的常规检查,仅此一项就可形成200亿美元的市场。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部经理郭凡礼在接受《中国经贸聚焦》杂志记者采访时表示,相较之下,中国国内基因检测市场的起步其实并不晚,已介入该市场的主要机构能够检测遗传病基因有数十种,疾病易感基因有400多种,奠定了较好的市场基础。

他介绍说,目前国内做的基因检测主要有遗传病基因检测、疾病易感基因检测、个性化用药检测这些类别,主要的作用是通过对基因缺陷的检测分析来判断各种疾病发生的风险,提前采取相关措施预防恶性疾病的发生。

其中,乳腺癌基因检测已经有广州金域医学、深圳华大基因及北京协和医院等多家机构在做。华大基因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基因检测机构,对医院和个人开展高端基因检测是其核心业务之一,2012年公司总营收已超过15亿元。“朱莉效应”亦被这些机构视作推广包括乳腺癌基因检测在内的高端检测项目的一个良机。

就在5月23日,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于莺(新浪微博认证“急诊科女超人”)在微博上坦陈,“刚花了三千多元做了这项基因检测,因为家族有乳腺癌多发的历史……”这是国内公开的一个朱莉“追随者”。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民众健康保健意识愈加强烈,不少业内人士都看好基因检测市场的前景。有分析称,国内每年基因检测量有望至少在300万人次以上,市场空间非常巨大。

收费悬殊

相比朱莉接受的基因检测每次费用高达3000美元,国内基因检测费用相对低廉。除北京协和医院BRCA1/2的检测费用为3000元之外,报道显示,深圳华大基因优康门诊和北京迪诺基因公司的相应报价分别为4500元、9000元。

《中国经贸聚焦》记者在网上以“基因检测”搜索,发现还有大量的基因检测公司、网站和体检机构都声称可以做基因检测,提前诊断疾病,但报价天差地别。

一家北京的体检机构列出了从各类恶性肿瘤到心脑血管、内分泌、呼吸和消化道疾病再到药物毒性、疗效预测等数十个基因检测项目,其中乳腺癌罹患风险检测一项的标价仅为1790元,会员价更只需1250元。另一家基因检测网站的乳腺癌易感基因检测的价格则是2388元,其同时推出了家庭、白领、高管以及领袖等各种价格动辄数万元以上的套餐。还有上海某生物公司甚至称可以进行“定位最高端”的个人全基因组检测。

郭凡礼告诉记者,虽然有些正规机构提供基因检测项目并收取费用,但是目前国内并没有将基因检测项目纳入临床检测,也无明确的收费标准。主要原因是基因检测涉及的方法多样,设备和试剂不统一,选择不同的方法就得对应相关的设备和试剂,所以要订出统一的标准还需通过研究保证其准确性,同时需要相关部门加强监管规范行业。

针对很多基因检测机构都推出了所谓“儿童天赋基因检测”之类的项目,号称可以很方便地让父母了解孩子的兴趣、优势和天赋,郭凡礼则提醒,这类项目空有噱头不足以为信。“虽然基因能够对应某些外在表现的基础性状,但是并不是绝对的,孩子的兴趣、优势和天赋与同基因无关的外在教育培养也是息息相关的。”

市场混乱

国内基因检测市场的混乱远不仅体现在检测项目的收费差异上,更关键的是检测机构水平参差不齐,市场鱼龙混杂。

在不少基因检测机构的网站上,记者发现均有“合作加盟”等字样。例如,一家上海的基因科技公司在其网站上列出了县、市、省三级区域的加盟条件,保证金从3万元到最高150万元不等,并要求相应的销售指标。

有关专家同时介绍说,事实上,基因检测涉及“致病基因”和“易感基因”两个不同概念,前者是指明确会引发疾病的基因,比如BRCA1/2会引发乳腺癌等;后者只是相对的统计学概念,与疾病本身并无必然联系。

“混淆易感基因和致病基因的概念,是很多商家招揽生意常用的伎俩。”迪诺基因首席技术官白玉杰表示,易感基因通常只需设定两组人群,一组为患者,一组为健康对照组,在进行基因测序后,比较两组人群基因差异,一旦发现某个基因在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则可视其为易感基因。而要确定该基因为致病基因,还需要进行前瞻性研究、跟踪性研究、建立动物模型等进一步研究。“正因为易感基因研究过程简单,更新快,因此很多商家为了追求数量,往往将一些针对其他人种、单一地区甚至只有少数人参与的研究结果匆匆纳入基因检测范畴,导致市场混乱,检测结果毫无依据。”

此外,还有单基因疾病、多基因疾病等区分。已知的单基因疾病多达7000多种,包括色盲、白化病以及朱莉的BRCA1突变等。多基因疾病是由多个基因缺陷共同引起的,人们通常认为的由环境、饮食导致的高血压、糖尿病等都是多基因疾病。肿瘤则还包括遗传性肿瘤和遗传易感性肿瘤,遗传性肿瘤只占10%左右,更多情况下遗传的只是易感基因。因此,基因检测并非“万能”,也并不是所有人都有检测的必要。

规范缺失

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遗传与基因组医学中心主任祁鸣看来,选择的基因是否有其科学依据,只是衡量一项基因检测是否合理的第一步。另外,还考虑临床效益和可能的风险,即检测结果对病人是否有帮助,基因检测该不该做;考虑时间性问题,该什么时候做;检测费用的性价比也是需考量的因素;最后是可信度,即检测机构可靠,由真正的专家带领接受过正规培训的技术人员在设备先进管理良好的实验室完成。

祁鸣表示,这些问题都需要有相关规范监督约束。但当前中国颁布的、与基因检测有关的规范,仅有原卫生部2007年6月印发的《医疗机构临床检验项目目录》以及《临床基因扩增实验室》等文件,一方面上述规定与涉及临床遗传学、分子遗传学、基因组学、遗传咨询的理论和技术的临床基因检测学科要求相去甚远;另一方面,对于鱼龙混杂的基因检测商业市场而言,约束效力近乎为零。

而在美国,对于基因检测人员、管理、硬件水平、具体操作项目等都分别有相关的资质认证。例如,美国ACMG(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院)专门制定行业标准和准入规范,包括认证从业人员资格;CLIA(临床实验室促进修正法案)认证实验室资格,CAP(美国病理学院)专门审查实验室是否运作正常。此外,由多个实验室检测的项目,要由CAP定期作室间检查;而由某个实验室独自检测的项目,要提供自身的管理制度、操作方法等相关信息,在州政府备案,接受管理。截至目前,美国临床基因检测实验室约有600个。

“国内基因检测的相关法律法规并不完善。基因检测市场欠缺标准化的管理,缺乏专业性的认证机构,亟待认证认可和实验室的建立。”郭凡礼对《中国经贸聚焦》称,“基因检测不同于其他产品的检测,其检测水平、检测质量、检测标准等,直接与人的健康和生命密切相关,因此对基因检测领域的规范管理应比其他检测领域更加严格。”

基因检测范文第3篇

这让人们对利用基因检测来有效预防疾病(尤其是癌症)投入了更多的期待。

2015年1月,美国癌症协会报告称,美国过去20年癌症死亡率下降,至少有150万人躲过了死神的召唤。美国癌症协会将癌症死亡率下降归结于吸烟人口减少、癌症预防、早期癌症筛查和治疗技术的进步等因素。

而基因检测作为针对癌症防治的分子学方法越来越被人们接受。在美国,每年有四五百万人参加基因检测。

据生物芯片上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北方基地统计,随着中国人消费能力和健康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将认识到基因检测的重要性,预计每年基因检测量至少在300万人次以上。

一个人一生只需做一次

癌症是最常见的基因疾病,所有癌症的发生,都源自DNA序列的异常。这些DNA序列的异常可能从父母中遗传而来,也可能来自于体内外环境造成的突变,或者两者兼具。

“和一般的体检不同,通过基因检测来预防癌症,一个人一生只需要做一次就够了。因为自身所携带的基因是从父母那里遗传下来,所以这些基因不论你从什么时候做,都是一成不变的。” 美国北岸大学健康中心副院长、个性化肿瘤治疗项目主任、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遗传转化和健康干预中心主任徐剑锋对《t望东方周刊》说。

个性化的癌症筛查检测也并非是越早越好。徐剑锋说,“我们一般建议35岁以后的成人可以考虑,新生儿并没有那么紧迫。”

2015年7月,美国人类遗传学会(ASHG)了儿童和青少年基因检测声明。报告的第一作者、犹他大学的Jeffrey Botkin教授表示:“我们只掌握了有限的数据来说明基因检测是如何影响儿童和他们的家庭,所以我们建议,除非通过基因检测数据能够及时获得医疗辅助,否则,基因检测应推迟到孩子们成年后再进行。”

“癌症筛查作为三级预防的重要部分,是降低发病率、死亡率以及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但是按照目前一刀切的标准筛查方案,会导致低风险个体的过度筛查。”复旦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所长傅华说。

在美国,有专门的获得政府认证执照的基因医学咨询师,他们也属于医疗从业人员。患者是否该做某项筛检,以及筛检结果出来之后是否该进行治疗,都由他们提出建议,进而由咨询师和临床医师互相配合开展基因检测。

如何评估遗传风险

在基因技术之前,家族史常用来作为遗传风险评估的重要指标。

但是受家族大小、家族成员间的联系程度等诸多因素影响,仅仅依靠这个指标难以确定遗传风险。也就是说,没有家族史并不意味着没有遗传风险。比如,一个人的家族没有患癌症的历史,但是他却得了癌症。家族史虽然反映了遗传因素,但是这种间接测量遗传风险的方法偏差较大。

“因此我们需要一个更准确、更直接可靠的方法来评估癌症遗传风险。” 美国北岸大学健康中心教授Charles Brendler说,相比之下,自己的DNA所反映的遗传分数更加可靠。“现有的医学证据表明,遗传分数应用于癌症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完全优于家族史的评价。”

科学家们目前已经鉴定出几百个与常见癌症风险相关的位点,将其进行组合,计算出每种癌症的遗传分数。

“对于每一种癌症,每个人都可以获得一个特定的遗传分数。这些遗传分数能够锁定你得哪种癌症的风险比较高。”徐剑锋解释说。

除此以外,科学家们已经鉴定出200多个致癌基因,几乎囊括大多数常见癌症。如果在这些基因中发现一个致病性突变位点,那么患一种或者几种类型癌症的风险就可能较高。

总而言之,个性化癌症筛查就是结合遗传分数、高外显率的致癌基因,以及家族病史,提供全面的遗传风险评估。

“预防死亡”

“基因检测和个性化癌症筛查的重点是预防癌症造成的过早死亡。”徐剑锋说,对于乳腺癌、前列腺癌以及大肠癌而言,早发现意味着90%患者可以生存5年以上。

而对于生存率低的癌症来说,高危人群进行癌症筛查也是有用的。虽然基因无法改变,但是获知自己的患癌风险意味着早有准备。知道自己遗传癌症的发病风险高低,以及是否带有目前已知的致癌基因突变等,可以选择性地设计癌症筛查的起始年龄、筛查方法、筛查频率甚至选择预防性手术等预防措施。

比如,美国演员安吉丽娜・朱莉为了预防乳腺癌和卵巢癌,先后进行了乳腺和卵巢摘除手术。“朱莉身上不仅有乳腺癌、卵巢癌的家族史,还携带有BRCA1这种基因突变,她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风险比一般人高很多。”徐剑锋说。

2014年2月国家食药监管总局、国家卫计委联合为了规范行业发展,叫停了基因测序项目。2014年12月和2015年1月,医政医管局和妇幼健康服务司先后下达通知,基因测序重新被卫计委“再开闸”。 除此以外,2015年6月8日,发改委《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实施新兴产业重大工程包的通知》,其中提到要重点发展基因检测等新型医疗技术,并将在3年时间内建设30个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

现在有不少公司纷纷推出基因检测服务,但无法评估其准确性。徐剑锋说,“就国内的商业基因检测项目而言,检测什么基因、如何解释基因结果,以及如何有效安全实施等,都还需要科学的指南。”

基因检测范文第4篇

与国外出口商的宽心相比,中国公众此次倒吸了一口冷气。尽管政府部门一再声明转基因大豆可以放心使用,但是每一次与转基因相关的技术、实验、种植、贸易、法规和商业化运转有所进展时,都会引起公众极大的焦虑。

事实上,转基因食品并非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中国进口转基因大豆的历史已经长达16年之久。早在1997年,中国就开始进口转基因大豆。而此次中国政府迅速批准了这三种转基因大豆的进口,再一次使这个问题成为舆论的焦点。

转基因食品法规有待健全

一般而言,转基因产品的准入制度,既是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负责,也是一道贸易壁垒,保护本国的农产品。但是,与这种惯例相悖的是,中国转基因大豆的进口并没有受到影响,除了2002年,大豆的进口略有下滑后,此后的10年内,大豆的进口量一路高歌猛进。2010年、2011年、2012年,大豆的进口量分别达5480万吨、5183万吨、5838万吨。与此同时,国产大豆的年产量一直徘徊在1200吨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从转基因产品的进口在中国的发展来看,转基因产品的进口速度远远快于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速度。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想要进口转基因大豆,连安全证书都不需要。

2001年之后,中国开始建立转基因产品的进口规则,先后出台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和《农业转基因生物进口安全管理办法》。

根据规则,国外的转基因产品供应商只有从农业部获得安全证书之后,才能进入中国市场。这张安全证书有有效期,大豆和玉米只有3年的有效期,棉花有5年,过期作废。

出于减少贸易摩擦和技术的考虑,农业部在2002年3月、2002年10月和2003年7月,三次推迟了安全证书制度的施行,境外的转基因公司仍然可以凭借临时证明继续出口转基因产品。

直到2004年2月,转基因产品才有了准入制度。2004年2月第一批拿到安全证书的5种转基因产品来自孟山都公司,分别是一种转基因大豆、两种转基因玉米和两种转基因棉花。

相比较而言,国外的法律法规对于转基因产品的批准则谨慎得多。例如,美国转基因生物的释放和注册,都要环境影响报告,转基因食品上市前需接受公众评议。美国环境署的生物技术科学顾问委员会会议面向公众开放,并将会议记录也会在网上公布。

欧盟也是如此。欧盟食品安全管理局对新的转基因产品出具评估报告之后,欧盟委员会将评估报告公布在网络上,接受为期一个月的公众评议。

而对于中国消费者而言,只是在此条例获批后才“被告知”了这个消息,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审批程序都被指透明度不够。

各国法规不尽相同

根据我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输出国家或地区已经允许作为相应用途并投放市场,是我国申请进口用作加工原料的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的前提条件之一。农业部近日批准的3个大豆品种除输出国已批准相同用途外,也在多个国家获得批准。

据悉,其中巴斯夫农化有限公司抗除草剂大豆CV127,已在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菲律宾、墨西哥、哥伦比亚、俄罗斯、南非、巴西、阿根廷等国家批准用于商业化种植或食用;孟山都远东有限公司抗虫大豆MON87701,已在美国、加拿大、日本、欧盟、墨西哥等地批准用于商业化种植或食用;抗虫耐除草剂大豆MON87701×MON89788已在欧盟、韩国、墨西哥、阿根廷、巴西、巴拉圭等地批准用于商业化种植或食用。

最新全球转基因作物年度报告表明,到目前为止,全球有59个国家或地区批准了两千余项转基因作物申请,这其中食品项目几乎占了一半,远超饲料等其他用途。

以美国为例,美国国内销售的含转基因成分的食品已超过5000种,许多品牌的面包、薯片、蛋糕、番茄酱、鲜食木瓜、酸奶、奶酪等或多或少都含有转基因成分。在美国,转基因食品必须经过食品药物管理局和美国农业部的批准。很多国家会对转基因食品贴上标签,标明这是转基因食物,不过在美国,这方面没有做强制的要求,他们认为默认经过批准的就是安全的,对贴标签是以自愿为主的指导方针。

对于转基因食品的疑虑,世界各国态度不一。在转基因技术使用时间较长的北美,对其顾虑相比欧洲和亚洲等地要低。欧盟则持保守态度,但也批准了一些转基因作物的种植及上市,用于食用和饲料等用途。相较而言,亚洲民众对于转基因食品存在更多的疑虑和担心。

健全转基因食品监测评估体系

目前,国际消费者协会将各国转基因标志政策划分为3类,一是全面强制性标志,如欧盟对转基因产品实行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管理;二是部分强制性标志,如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泰国和中国;三是自愿标志,如美国、加拿大和阿根廷。

在对待转基因食品加贴标签问题上,我国也应持肯定立场,可以参考欧盟对生物技术食品的管理。该管理较为严格,一方面可以缓解国外转基因农产品对我国农产品市场的冲击,为我国转基因农产品的开发争取宝贵时间,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减轻重要贸易对象国技术贸易壁垒措施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

基因检测范文第5篇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试剂与仪器

转基因水稻、大豆、菜籽粕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转基因棉花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转基因玉米1中国农业大学;转基因玉米2(Bt176)和转基因玉米3(Bt11)上海交通大学;质粒PTF102(含GUS、NOS、CaMV35S基因)暨南大学生殖免疫研究所保存。WizardGenomicDNApurification试剂盒美国Promega公司;Taq聚合酶、dNTPs、10×PCRbuffer、MgCl2(25mmol/L)、100bpDNALadderMarker、6×LoadingBuffer、MultiplexPCRAssayKit大连宝生物工程有限公司;EB北京鼎国生物技术有限公司。ZN-02固体粉碎机北京新时利和科技发展有限公司;LG16-W型高速离心机北京医用离心机厂;NANODROP1000生物分光光度计美国ThermoFish-ers公司;PT-1148MJminiThermalCyle梯度PCR仪、Sub-CellGTBASIC型核酸电泳仪美国Bio-Rad公司;AmpGeneGel3000凝胶成像仪北京鼎永科技有限公司。

1.2方法

1.2.1DNA提取采用暨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系食品安全实验室建立的方法提取棉籽基因组DNA[8],采用试剂盒法提取玉米、大米、菜籽粕基因组DNA,并用生物学分光光度计测定DNA的浓度和纯度。

1.2.2引物设计参照国标(行标、农标)的引物在NCBI中检索基因的原序列,利用PrimerPremierV5.0进行引物设计,再利用OligoV6.22对设计引物进行评估,筛选出引物之间相互干扰最小的引物组合,引物由上海生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合成(表1)。

1.2.3内源基因和外源转基因的单一PCR检测单一PCR反应体系包括:10×PCRbuffer5μL,dNTPmixture4μL,MgCl2(25mmol/L)3μL,引物终浓度各0.4μmol/L,模板DNA2μL,Taq聚合酶0.25μL,ddH2O将体积调整为54μL。PCR反应条件为94℃预变性5min、94℃变性40s、60℃退火60s、72℃延伸60s,30循环;72℃延伸5min。取5μLPCR产物,经2%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1.2.4多重PCR体系的建立与检测多重PCR反应体系包括:MultiplexPCRAssayKit中Mix1(含Buffer、dNTP、MgCl2)25μL,Mix2(含TaqTMDNA聚合酶)0.25μL,引物终浓度均为0.4μmol/L,模板DNA3μL(50ng/μL),ddH2O将体积调整为50μL。PCR反应条件为94℃预变性1min、94℃变性30s、60.4℃退火90s、72℃延伸90s,35循环,72℃延伸10min。取PCR产物5μL于2%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1.2.5PCR产物的序列测定PCR产物测序委托上海博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完成,序列结果用NCBI-BLAST在线软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DNA提取和转基因成分单一PCR验证及引物特异性验证使用经改进后的Promega试剂盒提取样品基因组DNA,经生物分光光度计检测,OD260/OD280的比值在1.7~1.9之间,符合要求。经单一PCR反应分别检测SPS、Btc、GUS、Cry1Ab/Ac、Cry1Ab、NOS、CaMV35S,其结果均呈阳性(图1)。

2.2水稻七重PCR体系的建立在同一PCR体系中同时扩增7种基因(SPS内源基因、Btc基因、GUS报告基因、Cry1Ab/Ac抗虫基因、Cry1Ab抗虫基因、NOS终止子基因、CaMV35S启动子基因),对PCR扩增体系中各个引物的浓度配比进行调整,并研究最佳退火温度。当引物终浓度配比为1:1:1:1:1:1:1时,退火温度为60.4℃时,7个基因的条带亮度较一致,多重PCR检测结果与单一PCR检测结果一致(图1)。

2.3七重PCR扩增产物DNA序列测定七重PCR扩增产物委托上海博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进行测序,测定结果在NCBI数据库进行BLAST对比分析。据分析可知,各个基因的PCR扩增产物(SPS、Btc、GUS、Cry1Ab/Ac、Cry1Ab、NOS、CaMV35S)的DNA序列与已知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100%、99%、98%、100%、99%、99%、99%,从而证实PCR扩增产物确为目的扩增片段。

2.4七重PCR体系检测已知转基因样品利用已经建立的水稻七重PCR体系来检测已有的转基因样品,结果如图2所示,泳道1有两条清晰条带,证明此菜籽粕样品中含有NOS、CaMV35S基因;泳道2有3条清晰条带,证明此棉花样品中含有Cry1Ab/Ac、NOS、CaMV35S三种基因;泳道3有3条清晰条带,证明此玉米样品3中含有NOS、CaMV35S、Cry1Ab/Ac三种基因;泳道4有3条清晰条带,证明此玉米样品2中含有Cry1Ab、NOS、CaMV35S三种基因;泳道5有2条清晰条带,证明此大豆样品中含有NOS、CaMV35S二种基因,泳道6有6条清晰条带,证明此水稻样品中含有SPS、Cry1Ab、Btc、Cry1Ab/Ac、NOS、CaMV35S六种基因。转基因大豆经检验检疫行业标准[9]采用荧光定性PCR验证含有NOS、CaMV35S;转基因玉米2(Bt176)品种经检验检疫行业标准[10]采用常规定性PCR验证含有Cry1Ab、NOS、CaMV35S基因;转基因玉米3(Bt11)品种经检验检疫行业标准[10]采用常规定性PCR验证含有Cry1Ab/Ac、NOS、CaMV35S基因;转基因菜籽粕经检验检疫行业标准[9]采用荧光定性PCR验证含有NOS、CaMV35S;转基因棉花经检验检疫行业标准[11]采用常规定性PCR验证含有Cry1Ab/Ac、NOS、CaMV35S基因;转基因水稻经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根据检验检疫行业标准[9]采用荧光定量PCR验证含有SPS、Cry1Ab、Btc、Cry1Ab/Ac、NOS、CaMV35S基因。因而图2中的结果与检验检疫行业标准方法检测结果一致,证明建立的七重PCR检测系统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3讨论

本实验对转基因水稻中常见的7种基因建立了七重PCR体系,该体系只需1次PCR反应就能够检测出水稻中7种基因,大大提高了检测速度和准确性,并利用该体系也能够检测其他一些转基因作物如大豆、玉米等的转基因成分,对于快速检测转基因产品有着重要的实用价值。王小琦等[12]针对转基因水稻中常见的CaMV35S、NOS、Bt这3种转基因成分,建立了三重PCR体系。李伟丰等[13]针对转基因水稻中常见的CaMV35S、NOS、M.100bpLadderDNAMarker;1~7分别为SPS、Btc、GUS、Cry1Ab/Ac、Cry1Ab、NOS、CaMV35S基因的单一PCR产物;8为上述7种基因的多重PCR产物。图1水稻转基因成分的单一PCR检测和多重PCR检测结果;1~6分别为上述建立的水稻七重PCR体系检测转基因菜籽粕、转基因棉花、转基因玉米3、转基因玉米2、转基因大豆、转基因水稻。图2七重PCR体系分别检测各已知转基因样品这6个基因,建立六重PCR体系。多重PCR有两个关键,第1个是扩展的产物片段大小不能太靠近,如果扩展的产物片段大小太靠近,将无法利用凝胶电泳分开,无法得出准确结论。第2个是各对引物之间不能产生二聚体,本研究采用Primer5.0的Multiplexprimer功能,进行多条引物的二聚体检验,为了保证扩增产物片段长度在重新设计引物时不至于太大的变化,检验不合格的引物重新直接在Oligo6.0进行左右移动设计(将发生二聚体反应的那一条引物进行左右几个碱基的移位,这样同时不影响产物片段的大小和另一条引物)。在设计引物时充分考虑了这两点,优先选择目前已经的标准和文献中的引物,Btc和Cry1Ab/Ac参考文献[14],其中Cry1Ab/Ac在参考文献的基础上为了增加Tm值,增加了引物的长度,使Tm值在70℃左右;GUS基因的引物参考了文献[13];Cry1Ab基因的引物参考文献[15];NOS基因的引物参考了国标[16];CaMV35S基因的引物参考了文献[17];SPS基因的引物由本课题组自行设计并在NCBI中验证其特异性。

基因检测范文第6篇

山东有哪些试点单位?相关工作如何开展?重启后的基因检测现状如何呢?

基因检测的千亿蛋糕

安吉丽娜・朱莉通过基因检测,发现自己携带易感乳腺瘤基因,而提前进行了预防性治疗。苹果公司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也曾接受过全基因测序,这使得他在患胰腺癌之前致力于苹果手机的研发。

这些名人效应令普通人开始接受基因检测。

“检测结果让人满意,我得赶紧抽根中华、喝杯茅台压压惊。”市民李先生日前在朋友圈这样写道。

不久前,李先生花了18万元请专业机构解读了自己的基因密码,从抽血到报告出炉,只需要三个星期。

检验报告显示,李先生的“吸烟人群肺癌易感性检测”结果为“野生型”,酒精毒性基因检测结果为“酒精毒性较小”,通俗地说,无论抽烟还是喝酒,他的患癌风险都比较低。

实际上,基因检测就是通过血液以及其他体液或细胞中的DNA或RNA进行检测的技术,从而使人们能了解自己的基因信息,预知身体患疾病的风险。它不仅能够追踪传染病途径,还能预测个体化疾病风险,有效预测癌症、糖尿病、唐氏综合征等多种疾病。有些项目可用于评估某些药物的疗效和副反应,如癌症靶向药物,检测出对药物敏感的基因,从而达到个性化治疗的作用。

在我国,更因为无创产前筛查高通量测序这一项目让基因检测也被人们广为熟知。

数据显示,近三年来我国共有20万孕妇接受产前基因检测,市场规模约为10亿元。业内人士预计,如果无创产检针对30岁以上孕妇实现100%渗透,将为该行业带来76亿元市场容量;若针对全部孕妇实现50%渗透率,那么将带来140亿元市场容量。

不仅如此,采集母体5毫升血液可以同时检测多种单基因遗传病,如地中海贫血、多糖病、鱼鳞病和多种癌症等,而已知的单基因遗传病、染色体异常及线粒体疾病有8000多种,明确与基因变异对应的遗传病有3672种,中国目前批准了其中的20种,而美国批准的数量是2500种――基因检测的可使用范围极具想象空间。

近日,国家卫计委先后了《关于产前诊断机构开展高通量基因测序产前筛查与诊断临床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开展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临床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109家医疗机构和北广深多家检测机构列入试点单位。

山东共有10家医疗机构被列入试点名单,分别是山东省立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济南市妇幼保健院、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烟台市烟台山医院、胜利油田中心医院、潍坊市妇幼保健院、威海市妇幼保健院、枣庄市妇幼保健院等。

记者致电济南市妇幼保健院了解到,目前其正在按照相关要求积极筹备开展相关试点工作,经院方介绍,该项技术是一项无创性的产前深度检测技术,适用目标疾病为常见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即21三体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13三体综合征),即我们俗称的唐氏综合征(先天愚型)、爱德华氏综合征、帕特氏综合征,是通过抽取孕妇的外周血,作相关位点DNA分析,根据检测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确定胎儿是否有相应非整倍体综合征高风险。

从叫停到开闸:游走疏与堵

巨大的市场需求、可观的盈利空间让不少拥有基因检测技术的医疗企业、高端诊所和体检中心尝试以“非临床途径”将基因检测推向市场。

早在2006年,我国的互联网上,就已出现了基因检测的服务项目。三年后,一些省市的三甲医院中的健康管理中心也出现了基因检测的体检项目。

除了人们熟知的亲子鉴定外,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单基因遗传病检测等也已经成为一些人的选择,基因测序是基因检测常用的方法之一。

不少基因检测项目没有技术标准,结果检测设备、试剂混乱,检测人员资质也没有门槛,收费,更是从几百元到上万元不等。

记者在百度上搜索关键词“基因检测”,能看到多家鉴定所、医疗机构、体检中心都声称可以提供基因检测套餐项目,内容覆盖肿瘤、高血压、糖尿病等,价格也从千元到万元不等。如记者看到一家名为“佰美基因”的网站上公布的肿瘤风险预警基因检测项目收费要8800元,个人遗传健康风险基因检测收费更要26800元。而深圳华大基因位于大梅沙的优康门诊部,工作人员表示遗传性乳腺癌和卵巢癌等疾病的相关基因检测服务,收费为5000-6000元不等。

此外,很多基因检测公司还将该技术作为高端体检进行推广,用来预测罹患各种恶性肿瘤的风险。“只要你的一滴血,甚至一点点口水,就可能预测你一生可能遭遇的疾病并加以预防……”将基因检测吹得神乎其神。

2014年2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叫停了高通量基因测序,原因是相关产品和技术没有通过审批便在市场上流通开来。未经审批就做诊疗,算是非法行医,属于严重违法行为。

四个月后的2014年6月30日,食药总局批准了高通量基因测序产品上市。在食药总局叫停到放开基因测序之间,卫计委亦于2014年3月下发试点基因测序临床应用的通知,但对申报条件进行了一定限制。12月22日,国家卫生计生委才开始对这已经叫停近一年的高通量基因测序逐步放开。

“去年2月被叫停之后,不少院士、专家都呼吁基因测序重新放开,因为在某些领域,基因检测确实有存在的必要。”据业内人士透露,这些必要的领域包括新生儿的全基因组测序、癌症的靶向用药等。以孕妇产前唐氏综合征筛检为例,相较于传统技术,基因测序的准确度比传统的血清测试要高出几十个百分点,达到99%以上。在“叫停”期间,不少可以接受无创诊断的高危产妇不得不去接受羊水穿刺、脐血等检测方式。这些方法无论是在测试风险还是后期诊治效果上都远远落后于基因检测方式。

主攻基因诊断方向的浙江大学医学院教授祁鸣说,从国外经验而言,获得药监部门“通行证”的基因测序产品,就能进入临床使用。尽管在国内还需经过卫生部门再次审批,才能被纳入试点范围,但经过“叫停―重启”风波后的产前基因测序,无疑已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重启模式的国标尴尬

重启后的基因检测,现状如何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检测业内人士透露,因为缺乏国标,价格混乱,是当前的乱象之首。

据了解,基因检测有关的规范仅有卫计委的《医疗机构临床检验项目目录》、《临床基因扩增实验室》管理暂行办法以及就近出台的几个通知等少数文件,在中国,基因检测技术和服务管理上仍缺乏公开、透明、开放的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

记者咨询多家声称可以开展基因检测的医疗机构,发现仅仅一项无创DNA产前检测,不同机构的价格就相差近500元。一家报价2980元,检测技术来自北京贝瑞和康。而另一家与华大基因合作的医疗机构,却报价2560元,并声称只有华大基因获批可以开展这项基因检测。

除了价格乱,基因检测结果的解释也缺乏规范。据了解,从人类基因组密码被破译开始,全基因组测序的检测就不再是难题,真正难的是怎样解读基因密码。因此,难以衡量基因检测解读报告的正确与否,成为众多科学家不赞成将基因测序商业化的主要原因。相关业内人士也认为,基因检测结果的解释急需出台国标规范。

问题与风险的存在,并不影响技术本身的发展以及市场的需求。放眼全球,世界各国都在争相发展基因组科学,以争取在生物产业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据悉,目前由卫计委审批的、明确能在临床开展的基因检测项目只有不到200个,检测项目较多的主要集中在感染性疾病、肿瘤分子生物学检测以及遗传病诊断,也有些项目可应用于产前诊断、预防性诊断等。而国外,如美国,就有1066多家医院和653多家实验室提供的43161个检测项目、4118个相关疾病,而且至今已有近千万人次接受了疾病风险基因检测的相关服务。

“实事求是地说,美国的基因测序发展速度明显高于我国。”究其原因,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技术研发中心常务副主任任鲁风表示,这主要得益于美国对基因检测进行了有效监管的同时,并没有浇灭企业的创新热情。

基因检测范文第7篇

真相1:遗传与环境因素缺一不可

天赋基因检测触及发展心理学中的首要问题――遗传和环境因素孰轻孰重。数十年来,人们一直认为是基因决定着生命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蛋白质,决定着生命体的表型。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科研人员发现了一些无法解释的现象。例如具有基因组完全相同的同卵双胞胎姐妹或兄弟,在同样的环境中长大后,在性格、健康等方面会有较大的差异,这并不符合经典遗传学的观点。目前心理学家已达成共识:遗传与环境因素在人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缺一不可,二者相互作用,决定个体的行为表现。

目前已知,基因组含有两类遗传信息:一类是传统意义上的遗传信息,即DNA序列所提供的遗传信息;另一类是表观遗传学信息,提供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去应用遗传信息的指令。此外,基因组还存在基因调控信息。虽然它们不能改变基因序列,却可以通过基因修饰而影响和调节遗传基因的功能和特性,并且通过细胞分裂和增殖周期影响遗传。这就是表观遗传学的理论观点。

真相2:连接环境、遗传有“桥梁”

身处不同的成长环境,我们体内的基因会不定期地发生表观遗传学的变化。很多疾病(如抑郁症)与表观遗传学相关。例如把刚出生的小鼠经常与母鼠分开,小鼠长大后会显得精神很紧张。研究人员发现这些原本正常的小鼠体内与紧张相关的基因糖皮质激素受体的启动子位置发生了表观遗传学的变化。还有很多现象,如记忆、学习、吸毒都与表观遗传学相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精神健康研究所(NIMH)最近正集中力量研究神经系统疾病与表观遗传学的关系。

真相3:检测天赋基因很荒唐

如何去动态监测这些变化呢?家长们要花费多少金钱才能够得到实时准确的结果呢?单从表观遗传学的角度来看,就可以宣告它不过是一个荒唐的神话。

以毒瘾基因为例,研究人员通过分析过去30年中已发表的1000多份有关毒瘾与基因和染色体区域联系的医疗出版物,列出了与吸毒成瘾相关的1500个基因的清单。由于其中一些基因比其他基因出现得更为频繁,科学家们已经将基因清单缩减至396个。

又如智力得分,伦敦精神病学研究院的研究人员根据口头和非口头的推理测试,得出了7000名7岁儿童的智力得分,同时提取了他们的DNA样本,希望确定得分高和得分低的孩子之间的基因差异。在这场大搜索中,研究人员确定了6种基因的37个变体,但它们在个体间的智力差异仅为1%。纽约大学的心理学家认为,智力是一种大脑的整合功能,至少一半基因组归因于大脑这种或那种方式功能,需要数千基因一起运转,共同作用。如果说天赋是指个体智力在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的突出表现,那么可以肯定,它绝不是十几个或几十个基因所能够决定的。

尽管有经济条件的父母愿意为孩子教育倾囊,然而检测如此众多的相关基因是不可能的:一是一般的体检机构不具备这种能力;二是费用过于昂贵,绝不是区区三四千元。更何况儿童天赋基因检测还面临着一系列的社会伦理危机。

真相4:“买断”孩子一生的幸福

人的属性分为自然和社会两个属性。如果只通过基因来看孩子的未来,就等于过分强调了人的自然属性,无论在遗传学还是在哲学上都站不住脚。

如果一个孩子被检测出所谓网瘾基因,家长该如何面对?当父母相信孩子会成为网瘾少年时,在这种压力下,其结果只能是让孩子的网瘾成为又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而真的变成网瘾少年。

所谓自我实现的预言是一个心理学名词。自我实现的预言这种现象被解释为:对一种情景的最初错误解释,会引起某种预料的行为,使错误观念变成现实。

可见,花三四千元进行天赋基因检测,可能“买断”孩子一生的幸福!当人们有了足够的金钱时,教育已不缺乏物质投资,缺的是父母在时间上的投资。父母多学习正确的教育方法,多与孩子沟通互动,做孩子成长的好伙伴,这才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基因检测范文第8篇

通过基因工程,将DNA分子在生物体外插入载体分子,实现物质重组,并转化到寄主细胞中,经过表达形成需要的物质,且稳定遗传下去,称为转基因食品。美国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研究转基因食品,是应用技术最多的国家。继美国之后,阿根廷和加拿大大量应用此技术,其中阿根廷约有30%以上大豆播种使用改变基因豆种,加拿大约有50%玉米及大豆播种食用转基因种子。当前,在世界范围内,约有50个国家进行植物田间转基因试验,且涉及植物较多,约4500种。现阶段,油菜、大豆、棉花和玉米借助此技术已经实现了大面积商品化种植,而木瓜、西红柿、西葫芦、马铃薯等实现小面积种植。借助该技术,粮食食品加工特性及食用品质得到改善,发酵食品品质及风味得到明显改善,附加值及营养价值大大提高。

二转基因食品蛋白质检测

1试纸法

将特异性抗体交联到有颜色物质和试纸条上,特异抗原与抗体互相结合后,与有颜色抗体相互反应,形成三明治机构,且带有颜色,将机构于试纸条上固定,若无抗原,则无颜色。试纸法适用于初筛及现场检测,方法简便,无需特殊设备仪器。

2ELISA

ELISA将酶对底物高效催化反应与抗体、抗原特异性反应互相结合,利用酶对底物产生作用,引起显色反应,抗体与抗原互相结合时,利用荧光反应或比色反应对GMF进行鉴定。酶作用显色与样品抗原含量之间有一定关系,呈正比。ELISA不仅能实现样品的定性检测,也能给予定量分析。有学者借助此方法,对传统大豆的加工产品进行检测,测得RoundupReady2%大豆CP4EPSPS蛋白质。ELISA检测灵敏性及选择性较强,商业利用性强,但检测复杂基质时,检测准确度及准确性受到一定干扰,若外源基因表达蛋白质经热处理变性或水平较低,则检测有效性下降。

3蛋白质印迹法

此技术结合了显色酶反应灵敏性、电泳分离能力及抗体特异性,为复杂混合物特异蛋白质最佳检测方法,灵敏度1-5ng,广泛用于特异目的蛋白质分离及检测。该技术能够确定样品中有无超过预期限值或低于限值目的蛋白质,尤其是分析不可溶蛋白质。有学者对RoundupReady大豆CP4合成酶检测时,运用该技术,检测限105-1%,证实此技术可有效检测RoundupReady大豆蛋白质及原材料产品。

三转基因食品核酸检测

1多重PCR

此技术对常规PCR的改进,在同一反应中增加多个或两个目标基因序列,具有适应性强、可靠性强特点,检测成本相对较低。有研究对转基因食品中多个目标基因序列进行同时检验,排除假阴性,利用此技术检测转基因大豆,试验显示,当含量0.15%时,多重PCR鉴定可靠性较强,提示此方法具有高度敏感性。

2定性PCR

PCR将特定DN段作为模板,借助寡聚核苷酸引物,底物为4种dNTP(脱氧核苷酸),在耐高温的聚合酶作用下,利用模板变性及退火、引物延伸等循环,扩增模板。一般来说,转基因细胞的转入成分有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报告基因,启动子、终止子为基因表达目之必需。常用转基因植物为NOS、CaMV35S,通过PCR扩增序列,为鉴定食品是否有转基因成分常用方法。

3定量PCR

PCR特异性及敏感性较强,核酸在食品加工时的变性程度低于蛋白质,GMF定量PCR包括定量竞争PCR、半定量PCR、实时荧光定量PCR。定量竞争PCR与半定量PCR检测时,面临定量准确度、假阳性污染两大难题。有学者检测转基因大豆RoundupReady时,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灵敏度<0.01%,能够满足检测需要。

4电化学发光PCR

电化学方法能产生特殊物质,电生物质自身之间或与其他物质进一步反应,形成发光现象。此方法为电化学方法、化学发光方法互相结合形成的技术,首次将双探针杂交、电化学发光、PCR技术结合到一起,对CaMV35S启动子进行检测,判定有无转基因成分。此方法较传统凝胶电泳法优势明显,操作简便,且检测线性度较宽。

四结语

目前,转基因食品趋于市场化发展,必须建立有效、完善的检测方法,加强市场监管。转基因任一环节若出现差错,均可影响食品安全,故需做好食品检测。笔者借助相关文献及资料,分析试纸法、ELISA、蛋白质印迹法、多重PCR、定性PCR等检测技术,供学者参考。

基因检测范文第9篇

点评人:梁前进(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副教授)

山东读者郝先生来电说,他看好北京某生物医学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一个招商项目――基因检测。投资者只需投资3~10万元就可成为该公司的零售商、连锁店或地区,与该公司一起拓展基因检测前后之健康服务业务。由于对基因检测所知不多,郝先生想通过《城乡致富》请教相关领域专家,该项目是否可行。

“基因检测”究竟是什么呢?本刊记者分别采访了北京和上海两家较早从事相关业务的公司得知:取受检者指尖血或口腔黏膜细胞,即可通过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受检者对某些疾病是否具有易感基因,从而进行有效干预,避免患病。据介绍,该技术可检测出包括过敏性鼻炎、结核病、白血病、食管癌等近60种疾病的易感基因。目前,基因检测服务已经正式向大众推出(上海公司给出的单项套餐收费2680元,全项检测共需8040元),还有公司已面向全国寻找合作伙伴。

对此,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副教授梁前进先生表示,易感基因并不等同于致病基因,大多数疾病来自遗传基因和环境因素的综合作用。虽然基因检测确实可让科学家在受检者尚未发病时发现其具有哪些疾病的患病倾向,并分析其未来患这些疾病的风险性,但“即使检测到某人对某些疾病有易感基因,也只表示其患病几率高,并不代表着疾病肯定会发生;另一方面,就是没有一个易感基因,也不能对疾病放松警惕,因为辐射、化学、药物、污染、生活习惯等特定的内外环境的作用,可造成基因的损伤或突变,从而诱发某些疾病”。

而卫生部科技司一位官员表示,基因技术尚处于研究阶段,还不是现在就适合推广的技术,此时用于公众的临床检测为时尚早。基因研究是个庞大的工程,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并未完成,人类的很多基因秘密还未被探知,目前揭示出来的只是冰山一角。

该官员还表示,高新技术成果先要进入临床试验,证明研究的科学性后,才能公示出来,被大家认可了,该成果才能扩大试验范围,并按照相关部门的技术要求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及经济适宜性等进行技术评估。然后,相关部门再确定哪些资质的机构、人员可以开展这项技术的推广,并出台相应的管理措施。他奉劝人们不要对基因检测盲目跟风。

基因检测范文第10篇

如果你有一位情投意合的男友,在临结婚前进行基因检测时却发现,他今后注定是个秃子,患上前列腺癌的几率是90%,得肺癌的几率是78%,你还会继续憧憬与他生儿育女的生活吗?

如果你是某所大学的招生主管,在入学新生的基因检测表中发现一位各方面都十分优秀的学生携带暴力/冲动基因,其暴力倾向高出一般人3倍,虽然他并没有前科,但对这样一个校园暴力的潜在危险者,你会不会考虑将其拒之门外?这些情形未必是遥遥无期的科学幻想,事实上,这一切正在悄然发生。

基因早已不再是抽象概念,而是看得见摸得着实物――给我一个基因的名字,我就能告诉你它位于哪条染色体上,我能给你一张这个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图谱,我还能在老鼠体内把这个基因剔除,或者把这个基因转入到苍蝇的体内。基因与性状的关系也不再神秘,不仅是各种遗传疾病找到了致病基因,控制非疾病生理特征的基因(比如毛发颜色、体力大小、身材胖瘦高矮)也正在被揭晓,甚至与精神类疾病、社会行为相关的基因也正浮出水面,例如上文所述的抑郁症易感基因、暴力/冲动基因、自私/冷漠基因等。分子遗传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也使得基因检测已经不再是什么耗资巨大、可望不可及的事情,目前也有了商业化的基因检测流程,甚至已有一些商品化的癌症风险测试的基因芯片。

当基因成为判断和评价一个人的新标准,并将每个人贴上“优”与“劣”的标签时,这会不会带来新的歧视与不平等?

在科幻电影《Gattaca》中就描绘了这样一个以基因划分阶级的未来世界。主人公Vincent一出生就被基因评估报告宣判了命运:注意力缺陷多动症、近视、心血管疾病、早衰、只能活32岁。幼儿园和学校拒收Vincent,因为保险公司不给他提供医疗保险;大公司拒绝雇佣和培训他从事高技术含量的工作。Vincent和其他一些同样有基因缺陷的人只能去做清洁工,他自述道:我被归属于一个不再以社会地位和种族来划分的新下层阶级。

影片中描述的“基因歧视”已不再是科学幻想――2008年美国国会就通过了反“基因歧视”法案 。这部法案并非是国会议员的心血来潮,更不是杞人忧天,因为“基因歧视”就真真切切地发生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2003年,一篇发表于《欧洲人类遗传学杂志》的来自美国人权组织的调查报告列举了几个典型案例。例如一个小男孩因为有学习障碍,医生安排其做基因检测,结果发现男孩有与精神疾病相关的基因突变,保险公司收到医生的报告后,很快终止了男孩的医疗保险。还有一位有家族乳腺癌病史的女性,虽然基因检测有助于其早预防早治疗,但她担心一旦结果证明她携带突变基因,保险公司会取消她的医疗保险,因而始终拒绝做基因检测。

电影中Vincent的父母为了再生育一个基因优秀的孩子,求助于基因工程技术。科学家对Vincent的父母侃侃而谈,为他们挑选了四个体外受精而来的健康胚胎,制定了褐色眼镜、黑头发、白皮肤的特性,剔除了遗传疾病、癌症、秃顶、近视、酗酒、吸毒、暴力倾向、肥胖等不良基因。Vincent的父母表现出有点不适应,他们希望给孩子保留一些自然的属性。然而科学家面带优雅的、自信的微笑说:相信我,我们已有太多的不完美,没必要遗传给孩子,成为孩子的负担;自然受孕上千次也难以形成如此完美的基因组合。

事实上,影片中这位科学家所说的也并非幻想,现在已有“胚胎植入前基因诊断”技术。2009年初在英国出生的“无癌宝宝”就是这项技术的成果。虽然这项技术目前还只能筛选性别、筛查遗传疾病和癌症相关基因,但是谁能预料若干年后,就无法筛查控制秃顶、近视、酗酒、吸毒、暴力倾向、肥胖等性状的基因?如果技术上没有阻碍,你是愿意自然孕育一个有缺陷的孩子,还是愿意“挑选”和“制造”一个完美的孩子?

在一个以基因划分阶级的未来世界中,做父母的恐怕也不得不选择基因工程技术来制造完美孩子,就像现在的很多父母不遗余力地在教育上为孩子投资一样――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以免孩子今后入学受歧视、找工作受歧视,甚至恋爱也受歧视,被归属于一个“基因下层阶级”。

值得庆幸的是,梵高(癫痫、躁狂症、精神分裂症)、纳什(精神分裂症)、霍金(肌肉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这类天才人物,他们都出生在这些技术出现之前。

上一篇:基因工程疫苗范文 下一篇:基因编辑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