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管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3-09-27 21:20:36

免疫管理论文

免疫管理论文篇1

【中图分类号】R1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544-01

乡村级免疫规划工作在免疫规划工作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如果乡村级免疫规划工作出现问题,免疫规划工作就会受到严重影响,疫苗针对疾病发病率就会随机升高,甚至会引起暴发疫情,对广大群众及儿童身心带来较大痛苦,笔者通过多年的工作发现,乡村级免疫规划工作常常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影响了我县免疫规划工作的质量。

1 存在的问题

1.1 理论基础不扎实,缺乏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

表现在工作中对业务知识掌握不够,对疫苗免疫程序一知半解,对疫苗针对疾病不够清楚,无法对监护人做出清楚的解释,做不到接种前告知,对接种中三查七对工作不落实,为打针而打针,造成监护人对免疫规划工作的不支持,不知晓,不参与,从而导致接种率降低,疫苗针对疾病发病率上升。

1.2 乡级对村级督导不力

表现在乡级对村级的督导流于形式,特别是较大的乡镇更是无法及时深入接种现场进行督导,无法从接种技术,接种中与监护人的交流、免疫程序等方面进行现场督导。对每次冷链运转中村级对疫苗的储存运输情况不掌握。

1.3 少数乡镇专干兼职多,无法完成免疫规划常规工作

表现在全年未进行常规免疫疫苗接种率调查工作,对辖区内免疫薄弱地区掌握不清,每次冷链运转前未统计应种儿童,从而导致影响疫苗特别是麻疹类疫苗的及时接种,无法及时动态更新免疫规划客户端软件数据,数据录入不完整(接种设定:疫苗信息设定、预约参数设定、管理参数设定、其他参数设定,系统管理:基本资料、用户管理);无法及时上报接种统计报表;对资料收集整理不重视,资料丢失现象时有发生;个别乡镇对疫苗疑似异常反应监测不到位,此项工作流于形式。

1.4 流动儿童管理比较困难

我县是全州经济文化中心,流动人口较多,加上我县XX镇是搬迁村,迁入群众对免疫规划工作极不支持,为我县流动儿童的管理带来了较大的难度。

2 对策

2.1 注重对乡村级免疫规划工作人员的培训与提高

县疾控中心分阶段分层次对乡村级免疫规划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工作不能只停留在理论知识的讲授,更主要的是实践技能的培训,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方面乡村级免疫规划工作人员要有紧迫感,充分认识到免疫规划工作在公共卫生工作中的重要性,从而主动学习,自觉从工作中发现问题,再从实践和理论中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并善于总结,如此形成良性循环,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为尽快成长为理论扎实、实践技能过硬的业务骨干打下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要提高疾控中心业务骨干的教学能力,改变以往只讲不授的习惯,培训要做到互动,要做到教员与学员的平等,不仅要讲授理论知识更要结合督导进行一对一的实践技能培训,每次培训结束时要进行理论考试,并对考试成绩优良的学员进行一定的奖励,这些都是激励乡村级免疫规划工作人员积极向上、主动学习的良好条件。从以上方面的努力,切实提高的免疫规划工作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严格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及《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要求及时有效接种疫苗。

2.2 强化乡级对村级督导力度

开展现场督导必须制定督导计划,督导结束后要书写督导报告及督导总结。每次冷链运转要至少覆盖辖区三分之一的接种点,深入接种现场通过观察、讨论和指导,从沟通技巧、接种技术、免疫程序、接种卡证的规范填写等方面开展督导,真正做到通过督导改进工作人员工作能力及效率。各乡镇卫生院院长切实负起责任督促计免专干对村医的督导,并对有些专干无法解决的问题协调解决。

2.3 积极创造条件,让专干专起来

卫生院在不影响正常诊疗工作的情况下,尽量减少专干的兼职工作,使专干有时间和精力从事免疫规划各项常规工作,每年抽调人员配合专干进行两次接种率调查,通过调查切实掌握辖区内免疫薄弱村社,结合每年两次的接种证查验工作及时有效开展查漏补种,从而杜绝本辖区内免疫空白儿童的存在。每次冷链运转后及时动态更新客户端软件数据,做到客户端数据准确完整。

2.4 加强流动儿童管理

村级免疫规划工作人员要做到每月一次的入户搜索,及时掌握辖区内流动儿童,积极协调村干部、有威望的老人或宗教界人士,进行免疫规划相关知识传播,提高群众对免疫规划知识知晓率,从而提高群众主动参与意识,最终消除免疫空白儿童在辖区内的存在。

3 小结

乡村级免疫规划工作的好坏关乎整个免疫规划工作的关键,其工作人员的实践技能好坏直接影响免疫规划疫苗的有效接种,提高乡村级免疫规划工作人员素质及工作积极性,使其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保质保量完成免疫规划常规工作,通过以上对策的实施,我县免疫规划工作将得到较大提升。

参考文献:

《预防接种工作规范》

免疫管理论文篇2

关键词: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管理;管理对策

Current Situation and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 of Immune Planning Management of Floating Children

XIAO Hua-jia

(Shifang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Shifang 618400,Sichuan,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flow EPI management status and related management measures for analysis.Methods Within the scope of the jurisdiction of the county of residence for more than three months in the county accounts 120non-children for the study,its expanded immunization program management interventions,immunization of children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rate of building permits,building card rate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Results After immunization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interventions,liquidity situation h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childhood immunization(P

现阶段,我国在流动儿童免疫规划工作开展上存在一些问题,导致规划工作进入到一个瓶颈[1]。本文将对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管理现状以及相关管理对策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县管辖范围内居住3个月以上非本县户口60名儿童及60名本地儿童为研究对象,流动儿童中男45名,女15名,平均年龄(6.5±5.7)岁,跟随父母外出打工37名,跟随父母经商23名。本地儿童中,男47名,女13名,平均年龄(8.3±5.7)岁,跟随父母外出打工17名,跟随父母经商20名,其他原因23名。流动儿童与本地儿童均为健康儿童,比较两组儿童基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采取随机调查方式,对60名流动儿童及60名本县儿童家庭进行调查寻访,对儿童基本信息、是否办理免疫卡证、现场登记填写表格前后“五苗”接种及覆盖等基本情况进一步了解,对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制定有效措施予以改善。

1.3统计学方法[2]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处理数据,两组数据的组间差距用χ2检验。P>0.05表示对比结果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

2 结果

2.1本县儿童免疫情况统计结果表 干预前:建卡率为8(13.33)名、建证率20(33.33)名、BCG15(25.00)名、DPT10(16.67)名、OPV18(30.00)名、MV20(33.33)名、HBV18(30.00)名、五苗全程免疫覆盖率为14(23.33)名;干预后:建卡率60(100.00)名、建证率58(96.67)名、BCG22(48.33)名、DPT30(40.00)名、OPV60(100.00)名、MV57(95.00)名、HBV60(100.00)名、五苗全程免疫覆盖率56(93.33)名,见表1。

2.2流动儿童免疫情况统计结果表 干预前:建卡率为6(10.00)名、建证率10(16.67)名、BCG12(20.00)名、DPT8(13.33)名、OPV16(26.67)名、MV18(30.00)名、HBV12(20.00)名、五苗全程免疫覆盖率为10(16.67)名;干预后:建卡率60(100.00)名、建证率58(96.67)名、BCG23(43.33)名、DPT630(40.00)名、OPV60(100.00)名、MV57(95.00)名、HBV60(100.00)名、五苗全程免疫覆盖率56(93.33)名,见表2。

3 讨论

现阶段,我国在流动儿童免疫规划中存在各种问题,①基层防疫规划工作不到位、②流动儿童监护人的原因、③流动儿童自身性质的影响。基层免疫规划工作人员编制不足,部分基层免疫工作者缺乏责任感,免疫工作人员待遇无法得到保障[4]。大部分流动儿童监护人都是文盲或半文盲,对防疫接种重要性认识不足。流动儿童居住时间比较短,难以实施长期规范计划免疫规则管理机制,基层防疫人员未能及时掌握流动儿童的动态[5]。

为促进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管理有效开展,相关部门必须大力提高免疫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增加免疫规划经费投入力度,充分保障免疫规划工作的有效开展,免疫工作人员应加强与儿童家长的沟通交流,做好调查工作[6]。此外,还应该加强儿童免疫接种宣传力度,联合当地媒体对免疫接种知识进行宣传,充分消除儿童监护人的不良心理,积极营造良好社会氛围[7]。

本研究中,选取我县管辖范围内居住3个月以上非本县户口60名儿童及60名本地儿童为研究对象,本县流动儿童免疫情况统计结果:干预前:建卡率为8(13.33)名、建证率12(20.00)名、BCG15(25.00)名、DPT10(16.67)名、OPV18(30.00)名、MV20(33.33)名、HBV18(30.00)名、五苗全程免疫覆盖率为14(23.33)名;干预后:建卡率60(100.00)名、建证率58(96.67)[8]名、BCG59(98.33)名、DPT60(100.00)名、OPV60(100.00)名、MV57(95.00)名、HBV60(100.00)名、五苗全程免疫覆盖率56(93.33)名。流动儿童免疫情况统计结果:干预前:建卡率为8(13.33)名、建证率12(20.00)名、BCG15(25.00)名、DPT10(16.67)名、OPV18(30.00)名、MV20(33.33)名、HBV18(30.00)名、五苗全程免疫覆盖率为14(23.33)名;干预后:建卡率60(100.00)名、建证率58(96.67)名、BCG59(98.33)名、DPT60(100.00)名、OPV60(100.00)名、MV57(95.00)名、HBV60(100.00)名、五苗全程免疫覆盖率56(93.33)名[9]。

在对流动儿童免疫情况进行调查时,应对各项管理制度认真落实,增强家长免疫意识,充分提高免疫接种服务质量,改善流动儿童的免疫健康[10-11]。

参考文献:

[1]郑坚.社区流动人口儿童免疫规划管理对策探讨[J].中外医疗,2014(15):136-137.

[2]邓玮.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管理现状以及相应管理对策[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13):6-7.

[3]亢金玲.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现状及管理对策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3):4755-4758.

[4]童乃进.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现状及管理对策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07):1265-1269.

[5]张光,杜晓婷.西安市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现状分析以及对策[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2(05):1177-1178,1183.

[6]杨瑞文.偏关县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工作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2(26):3506-3509.

[7]贾伟华,李蓬.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现状及管理对策[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0(06):484-486.

[8]周皓,荣珊.我国流动儿童研究综述[J].人口与经济,2011,03:94-103.

[9]马俊.长丰县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现状调查分析[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1,04:301-302.

[10]杭纪红,袁卫建,徐建芳.2009年丹阳市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管理现况调查[J].中国校医,2011,09:673-675.

免疫管理论文篇3

关键词 流动儿童 计划免疫 影响因素 对策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水平的快速提升,人口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流动人口逐年增加。流动人口中的儿童因无固定住所,已成为计划免疫工作中的重点、难点,是整个计划免疫工作最薄弱的环节,最突出问题。计划外生育、收入水平较低、居无定所、频繁流动、家长对免疫接种认知度不够等原因,导致流动儿童预防接种工作难以全面落实,增加了管理难度,给儿童免疫规划管理工作带来许多困难。如何管理好这一工作,是免疫规划工作所面临的新课题。本研究针对锦州市古塔区2009~2010年儿童计划免疫的现况进行调查分析,现将资料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年龄0~3周岁儿童,并且到调查日为止在我市连续居住3个月以上,对其接种情况进行调查。

用分层抽样方法抽取10个社区后,采用随机抽样方式在每个社区调查40名适龄儿童,调查适龄儿童接种情况。数据用EPI软件采取双人双份录入,用统计软件分析处理。

结 果

免疫人群现状:本研究调查了适龄儿童(0~3周岁)的接种情况,接种率94.5%,本地儿童374人,流动儿童26人(19人未全程接种)。其中流动儿童常常因为生活条件等有关因素的影响,而不能引起家长的足够重视,并且由于经济、文化素质等因素使家长预防疾病的意识淡薄,很多流动儿童有漏建卡、漏接种现象发生,导致流动儿童接种率仅26.92%。

影响因素:①地缘因素:本次调查中免疫空白、漏种的儿童有86.36%属于外籍户口,即流动人口。②文化因素:在儿童免疫空白、漏种的调查中发现,父母的文化程度是显著的影响因素。父母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子女免疫接种率87.41%;父母文化程度为高中及以上,子女的免疫接种率98.44%。③服务因素:在免疫空白、漏种率有统计学差异的不同地区因素分析显示,免疫服务走访次数明显低于免疫空白、漏种率高的地区。

讨 论

流动人口儿童计划免疫工作的管理亟待加强,提高免疫服务质量以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护了流动人口儿童的身体健康。①地缘因素:由于流动人口多数来自经济相对薄弱的地区,工作不稳定,流动性大,使卫生防疫人员难于进行跟踪服务[1]。②文化因素:儿童家长由于文化层次低,卫生防病意识淡漠,自我保健意识差和对计免的认识不足,从而使得这类儿童计免现状存在着严重的“三低一高”现象,即免疫规划疫苗覆盖率低、建册率低、认识低、相关传染病高[2]。③服务因素:免疫服务不到位[3],服务单位应每月1次对辖区内流动儿童进行调查走访。但少数工作人员没有做到挨门挨户调查走访,导致部分流动儿童漏建证、簿,漏接种。

对策:①加强领导辖区流动人口儿童计划免疫管理工作做好流动人口儿童计划免疫的组织实施、技术指导和效果评价等工作。为流动人口办理落户、登记、流动人口居住证等手续时,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预防接种单位提供所需的流动人口儿童有关信息。②严格执行接种证制度严格执行儿童入托、入园、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应及时向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儿童居住地预防接种单位报告,并督促其监护人及时携带儿童到当地预防接种单位补办预防接种证和补种疫苗。③改变现行管理模式行政部门在为流动人口提供职业指导、就业培训、职业介绍等服务时,应进行流动人口儿童计划免疫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督促适龄儿童及时到预防接种单位接种疫苗。④详细接种工作在辖流动人口聚居地设立规范的接种点。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和完善接种制度,提高预防接种率。要加强辖区内流动人口儿童的登记管理,及时收集辖区内新出生、迁出、迁入流动人口儿童的情况,准确掌握辖区内流动人口儿童基本情况。⑤鼓励与补助工作:收集流动人口儿童资料,对流动人口儿童计划免疫工作所需经费予以保障;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对从事预防接种工作的乡村医生和其他基层预防保健人员给予适当补助。⑥严格执行儿童计划免疫工作要定期组织对辖区流动人口儿童计划免疫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内容包括:是否掌握流动人口儿童数量、免疫服务策略、预防接种服务计划、预防接种实施与效果。若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

参考文献

1 孙美平,马蕊,曾阳,等.北京市学龄前流动儿童强化查漏补种质量评估与实施效果评价[J].中国疫苗和免疫,2008,14(6):543-545.

2 梁家素.沿海开放城市北海流动儿童免疫管理办法的探索.医学信息,2010,23(9).

免疫管理论文篇4

儿童计划免疫是指我国在世界卫生组织对儿童计划免疫的规划前提下,制定《全国计划免疫工作条例》、《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规范要求下,国家根据对传染病的疫情监测和儿童人群免疫状况的分析,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有组织地利用疫苗对儿童进行预防接种,以提高儿童群体的免疫能力,达到预防、控制以至最后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的一项政策。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预防接种意识在不断增强,给预防接种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及变更要求。现对儿童计划免疫现状、影响因素及对策进行如下探讨。

1儿童计划免疫工作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1儿童计划免疫工作现状。

1.1.1我国十分重视儿童计划免疫工作,自70年代中期起,紧随世界卫生组织步伐,相应制定了《全国计划免疫工作条例》和《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这些法律性文件的出台,为我国计划免疫工作提供了规范性依据。

1.1.2根据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0-14岁(儿童)人口占总人口(13.4亿)的16.60%,为2.2亿,其中独生子女约1.2亿。可见,我国目前独生子女所占儿童的比例较大。从目前我国的社会现状看,家长对孩子的重视程度很大,这给儿童计划免疫工作也带来了一定的有利条件。

1.2儿童计划免疫工作存在的问题。

1.2.1宣传教育工作不到位。广大人民群众无法从电视、报纸等城市主流媒体上看到有关儿童计划免疫的宣传,导致相当一部分适龄儿童的家长对儿童计划免疫重视程度不高。

1.2.2流动人口数量多。目前我国流动人口超过2.6亿,这一群体的人口,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承担的工作压力比较大,对适龄儿童计划免疫的重视程度较低。

1.2.3计划免疫的人员配置不够。由于计划免疫工作人力不足,队伍不稳定,而政府部门并没有给予足够的人力和物力的支持,导致主动搜索儿童人数数量不够,而使儿童计划免疫受到影响。在日常计划免疫接种工作中,普遍存在着重医轻防的现象,给计划免疫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危害和不良影响。

1.2.4计划免疫经费不足。计划免疫的经费,是开展此项工作基本保障。根据国家卫生部颁布的《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规定,我国各地区计划免疫规划项目实施免费接种,具体经费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承担,但是由于地方政府的财政紧张程度或者地方政府对预防免疫工作的重视程度存在问题,导致预防接种工作的经费得不到有效的落实和保障,造成儿童计划免疫工作受到了影响。

2计划免疫工作管理对策

计划免疫工作是有计划的利用疫苗进行预防接种,以提高儿童群体的免疫能力,达到控制以至于最后消灭传染病的目的。本文针对目前计划免疫的现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2.1强化各级政府的重视程度。应该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协调和管理作用,使国家有关政策得到落实,计划免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得到解决,同时要有财政、教育、公安、药监等部门有效联络配合,协调一致,共同完成计划免疫工作。

2.2加强宣传教育。利用各种各样的宣传手段,比如通过报刊、标语、海报、电视等媒体全方位的对计划免疫工作进行宣传,普及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知识,营造全民参与国家计划免疫的氛围,使儿童计划免疫家喻户晓。

2.3增强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相关预防接种管理部门应该加强预防接种系统的人员建设,建立健全相关人员的进修制度,积极引进高学历高素质人才投身于儿童计划免疫工作,对所有计划免疫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专业知识培训并进行相应的考核,工作人员要持证上岗,同时还要不断地增强计划免疫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和工作的主动性,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操作。

2.4降低计划免疫的费用。由于经济条件限制,很多家长心有余而力不足,无法给孩子提供应有的保障,对于这种情况有关部门应该制定相关政策,比如给低保家庭的孩子免费注射疫苗,财政部门也加大补贴,降低服务费用,提高服务质量,使更多的儿童享受福利。

3结论

总之,计划免疫是卫生服务领域内的重点和难点,因此要大力推广,不断加强对计划免疫工作的宣传,同时还要完善免疫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意识,把预防接种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到新的高度上来认识,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控制计划免疫相关的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以保证儿童计划免疫的真正全面的落实,推动计划免疫工作的开展,使更多的儿童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傅传喜,王大虎,梁建华等.广州市部分地区儿童计划免疫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5,8(23):1954-1955

[2]王娟娟.泰安市乡镇预防接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预防医学论坛.2008,14(01):81-83

免疫管理论文篇5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苏州 215021)

(Suzhou Institute of Trade & Commerce,Suzhou 215021,China)

摘要: 本文在对“免疫系统”作用机理、内部审计“免疫”功能、内部审计增值途径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构建起内部审计增值的量化模型。

Abstract: Based on research of the mechanism of "immune system", the immune function of internal audit, the value-added ways of the internal audit, this paper builds a quantitative model of the value-added internal audit.

关键词 : 免疫系统;内部审计;审计增值;量化模型

Key words: immune system;internal audit;value-added auditing;quantitative model

中图分类号:F239.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34-0160-02

作者简介:韩正民(1977-),男,江苏丰县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财务管理。

0 引言

2007年12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在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审计是经济运行的“免疫系统”。2008年3月在中国审计学会五届三次理事会暨第二次理事论坛上,刘家义审计长进一步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审计“免疫系统”理论。

1 “免疫系统”的作用机理

人体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受到病毒和其它病原体的侵袭。人体之所以能够保持健康,完全依赖于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系统的作用机理是从发现病毒到消灭病毒,直至产生抗体的整个过程。根据现代免疫学研究成果,人体免疫系统具有免疫监视、免疫自稳和免疫防御三大功能。

1.1 免疫监视——识别病毒 免疫监视功能,是指机体具有的能识别自己(自体物质)和异己(非自体物质)的生理机能。免疫系统在识别“自己”和“异己”的过程中,可以发现病毒等有害物质。免疫系统能够识别病毒等有害物质,是消灭有害物质,从而保证机体免受侵害的前提。

1.2 免疫自稳——消灭病毒 免疫自稳功能,是指机体调动体内各种资源与病毒等有害物质进行斗争,消灭病毒等有害物质,并将病毒等有害物质运出体外,同时修补受损器官和组织,使其恢复原来的功能,以维持自身内环境稳定的生理机能。

1.3 免疫防御——产生抗体 免疫防御功能,是指机体在病毒等有害物质的刺激下,免疫细胞对病原体产生抗体,以防止外来病原体入侵的生理机能。抗体是可以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可以使抗原失去活力,从而保证机体免受再次侵害。免疫系统的作用机理,可用图1表示。

2 内部审计的“免疫”功能

内部审计的“免疫”功能主要表现在审计监督、审计查处和审计预防三个方面。

2.1 审计监督——发现问题 内部审计机构在履行经济监督职能的过程中,通过搜集和分析组织的各类经济信息,对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从而发现经济组织在经济活动中是否存在错误、舞弊和其它违规违法问题。

2.2 审计查处——处理问题 内部审计机构对发现的违规违法行为,有权向领导机构或上级机关进行反映,根据权限对直接责任人进行处理、处罚,或向上级审计机构或者审计机关反映,由上级审计机关运用各种资源及时进行查处。

2.3 审计预防——完善治理 内部审计机构在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的同时,要对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并从管理制度、体制机制方面提出改进的建议,从而促进相关管理制度、工作机制的完善,达到杜绝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的目的。内部审计的“免疫”功能,可用图2表示。

3 内部审计的增值途径

3.1 查错增值 内部审计机构在履行监督职能和查处职能的过程中,可以发现经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对有关问题和相关责任人的查处,可以为组织挽回一定的经济损失。当内部审计机构挽回的损失大于其审计业务成本时,可实现节约增值。

3.2 防弊增值 内部审计机构在履行审计预防职能中,通过提出完善管理制度和体制机制的建议,可以促进经济组织加强内部控制,防范运营风险,防止舞弊行为的发生,从而为企业间接挽回一定的经济损失。当经济组织在防范错弊的过程中获得的收益大于其防弊成本时,可实现防弊增值。

3.3 兴利增值 内部审计机构在履行审计预防职能中,通过提出完善管理制度和体制机制的建议,可以提升组织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组织的运营效率,从而实现组织经济价值的增加。当经济组织通过提高运营效率增加的组织价值大于其预防成本时,可实现增效增值。

内部审计的查错增值属于直接增值,取得成效的时间短,且成效较为明显,一直受到组织的高度重视。作为一个成熟的经济组织,应该更加注重发挥内部审计的防弊功能和提效功能,以实现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和价值增值。内部审计增值的途径可用图3表示。

4 内部审计增值的量化模型

4.1 查错增值额的确定 根据经济学成本效益原理,内部审计创造的查错增值额等于查错收益与查错成本之差。用公式表示为:

查错增值额

=查错收益-查错成本 (1)

①查错收益。查错收益为内部审计机构在开展审计业务的过程中,通过发现和处理违规违法行为,所挽回的直接经济损失。②查错成本。查错成本为审计机构在开展审计业务的过程中,为发现和处理违规违纪问题,所耗用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成本。

4.2 防弊增值额的确定 内部审计防弊增值额应该等于防弊收益与防弊成本之差,用公式表示为:

防弊增值额=防弊收益-防弊成本(2)

①防弊收益。防弊收益为经济组织在审计机构的建议下,通过完善管理制度和体制机制,加强组织内部控制,预防违规违纪行为的发生,从而挽回的间接经济损失。②防弊成本。防弊成本为经济组织在审计机构的建议下,为完善管理制度和体制机制,加强内部控制,预防违规违法行为的发生,所消耗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成本。

4.3 兴利增值额的确定 内部审计兴利增值额应该等于兴利收益与兴利成本之差,用公式表示为:

兴利增值额=兴利收益-兴利成本(3)

①兴利收益。兴利收益为经济组织在审计机构的建议下,通过完善管理制度和体制机制,提升组织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组织的运营效率,而创造的间接经济收益。②兴利成本。兴利成本为经济组织在审计机构的建议下,为完善组织制度和体制机制,提升组织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组织的运营效率,所消耗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成本。

4.4 内部审计增值量化模型 通过对内部审计增值额的研究分析,内部审计为经济组织创造的经济价值是可以进行量化确认的。内部审计创造的价值总额为查错增值额、防弊增值额和兴利增值额之和。

内部审计增值额的量化模型可以用如下公示表示:

内部审计增值额=查错增值额+防弊增值额+兴利增值额=查错收益-查错成本+防弊收益-防弊成本+兴利收益-兴利成本

本文基于“免疫系统”理论的视角,通过对内部审计增值的途径研究,构建起内部审计的量化模型,并举例说明了量化模型的具体应用。对内部审计增值额进行量化研究,有利于管理者对内部审计的绩效进行考核评价,有利于内部审计提高审计业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沈维成.论内部审计与企业价值[J].中国内部审计,2011(8).

[2]朱靖娟.教育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实现的路径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0(5).

免疫管理论文篇6

基于免疫系统功能视角,时现等人分析了审计的本质、职能,认为现代政府审计的本质是经济监督,其职能是经济监督、经济评价和经济鉴证。发挥“免疫系统”功能的实质是要求政府审计进一步发挥“防护、清除、修补”功能。赵彦锋对审计免疫系统论的演进过程、作用机理与实现路径作了详细的梳理,认为我国对国家审计的本质认识经历了计划经济时期的“经济监督论”,到市场经济开始阶段的“经济控制论”,再到现代经济时期的“免疫系统论”三个主要的发展阶段。

微观层面的研究

乔新生认为我们更应该着眼于微观层面上发挥审计免疫系统的功能,也就是说要在经济运行实践和管理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使有限的社会资源得到更合理的配置,建立更和谐的经济系统。孟焰、张军认为:“国家审计发挥免疫系统作用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建立相应的实施机制才能够保障其实现。这些实施机制应该包括优化审计准则制定机制、完善审计质量控制机制、改进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建立审计技术手段跟进机制等。”

付忠伟等对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可行性路径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索,认为必须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涉农资金审计、环境审计、专项资金审计、投资效益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八个方面切入,加强审计机关在审计理念、方法、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建设。何敬和周鑫将风险管理理念引入国家审计,结合医学免疫应答原理,认为国家审计免疫应答机制可分为风险感知、风险特异性识别和评估、风险应对、信息与沟通、监控五个部分,据此设计国家审计免疫应答流程,并针对土地出让金风险以及我国目前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演示了国家审计免疫应答机制的具体流程。郝志远针对国家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发挥途径和方法从八个方面加以具体和系统地论述。

对审计免疫系统理论的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是当前发挥审计免疫系统论作用的重要前提和思想基础。国家审计署荣忠光同志从审计一线的实践和切身体会出发,以审计署太原特派办近两年来贯彻和落实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探索实践为实例,得出了一些重要的启示:只有彻底转变传统审计思维模式,才能积极发挥审计免疫系统的预防功能;只有揭露重大违法违纪问题,才能发挥审计免疫系统的警示功能;只有促进监管机制不断完善,才能发挥审计免疫系统的免疫功能;只有着眼于服务经济发展大局这一根本目标,才能积极发挥审计免疫系统的抵御功能。

金融领域审计与公司内部审计方面的研究

(一)金融领域审计的研究

金融领域是审计免疫系统论的重点之一,目前理论界和实务界主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来加以讨论。理论层面上,学界主要从金融审计的本质、政府监管、制度均衡三个角度探讨了政府审计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基本依据,从基本层次与衍生层次两方面剖析了政府审计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作用机理,并从创新审计模式与构建经济安全审计预警系统两方面探讨了审计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路径选择问题。如张宣波认为,作为免疫系统的国家审计,在应对金融危机中处于重要地位,发挥着特殊作用。他结合当前应对金融危机的形势分析,从树立科学审计理念、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注重防范和控制各项风险、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等方面,对国家审计进一步发挥在应对金融危机中的作用提出了对策建议。

滕晓东、孙红军认为,发生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政府管制的措施跟不上资本市场金融创新的发展,导致资产证券化缺乏透明度,金融衍生品投资过度形成巨大泡沫。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国应充分有效地发挥政府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增强对资本市场的预警作用,及时发现并规范、化解和控制金融风险,为金融与经济的和谐稳定发展发挥效力。

实践层面上,理论界和实务界从金融审计的现状出发,提出了化解金融风险、实践金融审计免疫系统的具体方法和实施路径。如陈艳娇、易仁萍利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2003年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实施以来涉及的所有金融审计结果公告进行完整总结和详细分析,发现我国金融审计在审计对象上仍存在盲区、审计内容上存在薄弱环节、审计目标上较少涉及安全性以及审计层次上有待提升等等缺陷,并据此探索性地设计了一个包含“法律保证、技术保障、人才支撑”在内的三位一体的金融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实现路径。

(二)公司内部审计方面的研究

关于公司内部审计的研究和讨论主要集中在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审计和管理中。如广州市公安局审计处课题组针对审计免疫系统如何在公安系统内部审计中发挥应有作用以及如何具体实施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并做了大量有成效的实际工作。他们认为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从“微观层面看应当切实做好内部审计工作,强化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从预防性入手,着眼于从制度层面的完善去防范和解决问题”。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华南分公司陈继斌的《实现五大转变,发挥内部审计免疫功能,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探讨了新形势下如何发挥内部审计的免疫功能在建设性、预防性、主动性、时效性等方面的理论意义和有效途径,强调了内部审计在促进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和内部控制、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等方面的深远意义。

教育系统审计问题的研究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加快,高等院校办学自得以扩大,在校学生规模迅速膨胀,学校基础建设工程量激增。而随着教育部本科教育评估的进行,各个高校掀起了新校区建设的高潮,新校区基础建设和修缮工程的激增,学校投资融资活动的日益频繁,以及独立学院自主招生等招生培养政策的改革等等,这些在给高等院校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管理上的挑战。这些挑战给我国高校运行和社会发展带来诸多风险。例如,现今许多高等院校因为兴建新校区而承担巨额贷款,这些贷款负担已经成为高等院校正常运行的难题;因建设新校区而出现基建领域寻租,高校已成为违纪违规等腐败案件的重地;因独立学院的招生、培养、就业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已经带来社会管理潜在的危机。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审计若仍采用以往的事后监督审计模式,对一些既成损失往往无法挽回,对一些潜在的风险也无法化解,对潜在的危机无法提出有效对策。要应对诸如此类的挑战,高等院校必须改革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积极发挥高校内部审计免疫系统的作用。如果高校内部审计能够落实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积极主动发现问题,化解风险于事先,我们的高校就能够防患于未然。

国内对于教育系统内如何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讨论目前检索到的研究文章只有4篇(另有关于教育内部审计职能的研究文章16篇,但因不是专门探讨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故不加考虑)。如安徽财经大学的刘博、安广实从高校内部审计的隶属关系、审计职能、审计的方式方法、审计范围等方面分析高校内部审计的现状,建议高校内部审计应打破传统的单纯以监督为主的审计观念,逐渐强化内部审计“保健医生”的角色,积极探索切实可行的审计方法和审计方式,真正发挥内部审计“强管理、防风险、促发展”的免疫作用,实现高校内部审计的转型和创新,促进高校各项事业的发展。另外,洛阳敬业会计师事务所的王高林的《高校内部审计的职能研究》、洛阳理工学院张志强的《高校内部审计发展趋势研究》对高校内部审计也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综上,我国对于审计免疫系统理论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其理论研究的深度仍然有限,其提出的操作方案还有待于实践的进一步检验。

免疫管理论文篇7

【关键词】 免疫接种规划;组织和管理;儿童,学龄前;暂居者和移居者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1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7)11-0985-02

Immunization Situation and Policy for Immigrating Pre-school Children in Chaoyang District of Beijing/LIU Fang.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in Chaoyang District of Beijing,Beijing (10002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mmunization situation of immigrating pre-school children living in the Chaoyang district of Beijing in order to provide effective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standard immunization coverage in children. Methods 46 907 immigrating pre-school children living in the Chaoyang District were investigated in details about their immunization situation. Results Among the children residing in the district over 2 months,65.2% of them had immunization cards and 76.7% had immunization certificates;Percentage of missing the first poliovirus vaccine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second and third ones,however,in the children who seemed to have none vaccination,83.9% had taken with only no documents;Percentage of the other routine immunized vaccines were listed as: Measles (23.5%),DTP (23.9%),Meningitis(26.1%) and Encephalitis B(27.1%). Conclusion Immunization cards or certificate's management over immigrating pre-school children is weak,which restricts the quality improvement of immunization management.

【Key words】 Immunization programs;Organization and administration;Child,preschool;Transients and migrants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人口流动加剧,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给城市儿童免疫规划管理带来许多问题,突出表现为外来儿童免疫接种率较低,削弱了城市本已建立起来的免疫屏障,使原来处于低水平发病的传染性疾病呈现多发、高发趋势。为了解外来儿童免疫规划管理现状,寻找解决外来儿童免疫规划管理相对薄弱的对策,笔者对北京市朝阳区外来儿童的基本情况以及免疫规划相关指标进行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在朝阳区居住的无北京市户籍的外来学龄前儿童。外来儿童是指外地来本地区从事商务、劳务、兴办实业等活动的外省市居民所带来的适龄子女[1]。朝阳区现有外来儿童46 907人,其中在北京出生的15 252人,不在北京出生的31 655人;在北京居住时间1 a的24 218人。

1.2 方法 由各街乡公共卫生委员会负责组织政府相关部门(外管办、工商、公安等)组成调查小组,参照有关部门提供的外来儿童名单及住址,在全区范围内展开地毯式搜索,遇到的每一外来学龄前儿童均登记《外来儿童免疫规划管理情况登记表》。

1.3 判定标准 疫苗漏种以《预防接种工作规范》中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免疫程序》为准。已满某疫苗接种月龄但未接种该疫苗视为该疫苗零剂次。

1.4 资料分析 应用Epi Data 3.02软件建立数据库并录入数据,使用SPSS 11.5软件分析数据。

2 结果

2.1 建卡、建证情况 见表1。外来儿童建卡、建证率随在京居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建证率普遍高于建卡率。在调查地居住2个月以上外来儿童建卡率和建证率分别为65.2%和76.7%,显著高于在调查地居住2个月以下的外来儿童(χ2=2 054.0,1 859.0,P值均

2.2 糖丸免疫情况 由表2可以看出,外来儿童基础第一剂和4岁加强糖丸的漏种率明显高于基础第二、三剂;另外,外来儿童基础第一剂糖丸的漏种率明显呈随年龄增加而上升的趋势,4岁加强糖丸的漏种率则呈现相反趋势。

2.3 疫苗免疫情况 外来儿童麻疹、三联、流脑和乙脑疫苗免疫情况见表3。4种疫苗的零剂次率基本呈现随年龄的增加而上升的趋势,麻疹、三联、流脑和乙脑疫苗的零剂次率分别为23.5%,23.9%,26.1%和27.1%。

2.4 糖丸零剂次原因分析 接种过但无记录的儿童人数占糖丸零剂次儿童总数的83.9%,由于家长不知道要接种以及家长接到通知单但仍未接种儿童的比例分别为10.6%和5.5%。

3 讨论

研究结果显示,北京市朝阳区在调查地居住2个月以上的外来儿童建卡率和建证率分别为65.2%和76.7%,明显低于北京市户籍儿童的相应指标。外来儿童的建证率高于建卡率,分析原因主要有2点:一是外来儿童经常流动,其家长在流动过程中只知道携带预防接种证,很少有人知道需要去有关接种部门转出预防接种卡;二是由于外来儿童流动性大,常常形成“死卡”,预防接种人员或是怕影响其工作质量,或是怕以后工作麻烦,所以不给外来儿童建卡,只给其办证。建立预防接种卡是提高免疫规划管理主动性的重要手段,预防接种工作人员只有通过建立预防接种卡才能全面掌握辖区内儿童预防接种的基本情况,及时发现免疫管理中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免疫接种质量。可见提高预防接种建卡率是改善外来儿童免疫规划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

研究还发现,外来儿童基础第一剂糖丸的漏种率(糖丸零剂次率)明显高于基础第二、三剂。但糖丸零剂次原因分析却发现,83.9%的外来儿童零剂次原因为接种过但未记录。如果不将这部分儿童包括在糖丸零剂次儿童中,那么外来儿童基础第一剂糖丸的漏种率仅为3.6%,与基础第二、三剂相近。郭万申等[2]在进行儿童家长免疫回忆真实性调查时发现,儿童家长回忆孩子接种过疫苗的真实性高达96%以上,儿童家长对已接种过的疫苗的肯定回答具有很高的可信性。提示把接种过但未记录的外来儿童作为零剂次儿童,必将低估预防接种质量,造成外来儿童重复接种糖丸疫苗,不但会造成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浪费,而且会使疫苗异常反应发生率增高。

外来儿童麻疹、三联、流脑和乙脑疫苗的零剂次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上升。但是依据实际情况,外来儿童随着年龄的增加被搜索到漏种疫苗而进行补种的概率也越大,疫苗零剂次率一般不应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考虑出现此种情况可能也与外来儿童接种过疫苗但没有记录有关。再次说明建立预防接种卡证的重要性,因为接种卡证可以清楚完整地记录儿童预防接种情况,即使儿童家长不慎丢失接种证,预防保健医生手中的接种卡仍完整地记录着儿童预防接种情况,可以按照接种卡的记录补填接种证。

总之,外来儿童预防接种卡证管理水平较低,制约了免疫规划管理质量的提高。为更加有效地提高外来儿童免疫规划管理水平,一是加强卡证管理知识的宣传,使儿童家长认识到接种卡、证的重要性,平时注意保存接种证,儿童迁出居住地时不但应携带接种证,还应从有关接种部门转出接种卡;二是制定相关的规范,把外来人口的管理纳入法制管理的轨道,如规定外来人口申报户口或暂住证时必须提供所带子女的预防接种卡、证等。另外,一些地区实行儿童免疫金卡工程,即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中引入儿童预防接种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实施计算机网络管理[3]。儿童家长或监护人只要拨通查询电话,输入孩子的“儿童免疫金卡”号,就能查询到孩子最近应该接种何种疫苗及接种相关信息,实现“一地建卡,异地接种,信息自动交换”,解决了外来儿童免疫信息管理的难题。

4 参考文献

[1] 倪政,余峰,杨海燕,等.上海市闵行区外来儿童计划免疫管理模式探索.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2,16(1):44-46.

[2] 郭万申,张延炀,康锴,等.儿童家长免疫回忆真实性调查.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3):229-231.

[3] 许乐君.儿童预防接种计算机网络化管理的优势.中国计划免疫,2002,8(6):347-348.

(收稿日期:2007-03-21)

免疫管理论文篇8

【关键词】儿童;麻疹疫苗;异常反应

【中图分类号】R1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5-1048-022009年10月咸安区疾控中心根据《湖北省卫生厅关于做好2009年全省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工作的通知》精神,对8月龄-14周岁儿童无论以往有无麻疹疫苗接种史和麻疹患病史,均为强化免疫对象。于2009年10月18日对一男性5岁儿童接种了麻疹疫苗,10月22日受种者接种部位周围出现出血点,随着时间的推移,范围逐步扩大,并逐渐双下肢乏力表现。经流行病学调查,免疫异常反应专家组鉴定确定为接种麻疹疫苗的引起过敏性紫癫的异常反应,现报告如下:1.流行病学调查

1.1受种者基本情况:张XX,男,2004年5月13日出生,足月顺产,第1胎次,出生时体重3.8kg,按免疫接种程序接种了卡介苗、乙肝疫苗、糖丸、百白破三联疫苗、乙脑疫苗、流脑疫苗、麻疹疫苗等常规疫苗的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平常身体健康,家人无传染病及遗传病史。

1.2受种者接种麻疹疫苗情况:该儿童于2009年10月18日在咸安区永安接种门诊接种麻疹疫苗,该疫苗为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批号200810168,有效期为2010415。接种部位:右手上臂三角肌下缘附着处;接种途径:皮下注射,剂量为0.5ml。疫苗外观正常、无裂痕,低温保存,同批次疫苗10080人份。一次性注射器,规格1ml,山西新华美医疗用品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080110,有效期2010165。

1.3疫苗冷链管理和规范接种情况:该批疫苗由咸宁市疾控中心于2009年9月28日用冷藏车运送。疫苗在运输、储存、接种过程符合冷链管理要求,接种单位、接种人员、接种过程符合免疫接种规范,受种者监护人签了预防接种知情同意书,疫苗、注射器有批检合格证明。接种同批号麻疹疫苗未出现类似现象。

1.4受种者就诊治疗经过及随访情况:该儿童于2009年10月18日上午接种麻疹疫苗,观察30分种后无不适离开,10月22日监护人在给儿童洗浴过程中发现儿童注射疫苗部位周围出现米粒大小红色皮疹,压之不褪色,而前往接种门诊咨询,接种医师告之到咸安区人民医院治疗,经门疹对症治疗效果不佳,随着时间的推移,皮疹范围不断扩大,并出现双下肢皮疹和无力的临床表现,前往咸宁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经体格检查:右上臂可见米粒大小的红色皮疹、压之不褪色、黄豆大的暗红色的瘀斑、双下肢可见散在、对称红色皮疹、未见片状融合瘀斑、双膝腱反应正常,其它部位正常。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等各指标数值在正常范围内,肝肾功能正常,尿常规正常,无蛋白、潜血阴性,镜下无红细胞,临床诊断为过敏性紫癫(单纯性)。经予抗过敏开瑞坦、强的松和对症支持治疗,10天后痊愈出院,经出院后1月、2月6月的随访,一切正常,未出现复发现象。2.异常反应的判断

免疫接种异常反应是指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者实施规范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1],根据该定义:一是该儿童接种麻疹疫苗4天后,接种部位周围出现米粒大小的红色皮疹,黄豆大暗红色瘀斑,在时间上有关联性。二是排除了血小板减少引起出血性疾病;三是疫苗、注射器质量合格;四是按免疫接种规范严格操作;五是抗过敏治疗效果好。故此经免疫接种异常反应鉴定专家组确定接种麻疹疫苗后引起过敏性紫癫的异常反应。3.分析讨论

实施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是在一定范围内、短时间迅速提高适龄儿童免疫力水平,形成免疫屏障,阻断麻疹病毒传播,消除麻疹的有效手段。是落实全国、湖北省消除麻疹行动计划(2006-2012),有效预防和控制麻疹的发生和流行,加速消除麻疹工作进程的需要。是最经济、最简单、最有效的方式。接种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减毒的沪191株麻疹疫苗初种或复种时可引起过敏性紫癫实属罕见,但国内曾有数十例报道,其性质属于第Ⅱ型变态反应[2]。而皮肤性病学,认为过敏性紫癫病因可由病毒诱发,发病机制多数与免疫有关,是由于抗原抗体反应,免疫复合物在血管壁沉积激活补体,导致毛细血管和小血管壁及其周围产生炎症,使血管壁通透性增高,从而产生紫癫和各种局部及全身症状[3]。而该儿童是在有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的基础上,强化接种麻疹疫苗后发生过敏性紫癫,经抗过敏治疗后效果良好。该疫苗是减毒活疫苗接种后人体产生类似一种轻度的人工自然感染,麻疹病毒是过敏性紫癫的诱因,发病机制属Ⅲ型免疫反应与皮肤性病学观点一致,同批次其它接种儿童未出现类似反应,属受种者个体差异有关。建议在今后免疫接种工作中,加强接种人员的技术培训,掌握技术规范、接种禁忌症及注意事项,提高免疫接种异常反应的识别和处理能力,实行知情告之,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同时在接种过程中做好宣传解释工作,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参考文献

[1]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

[2]张伟泰.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宣贯手册[S].1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发行,2005、2009.

上一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范文 下一篇:虚拟货币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