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育范文

时间:2023-03-05 05:43:44

化学教育

化学教育范文第1篇

2.提高化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良好教学策略的应用 崔伟

3.应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进行化学教学的探索 隋良永

4.新课程中情境教学对提高学生化学问题解决能力的研究 李昕

5.谈新课程化学课堂教学中情境的创设与优化 左京平

6.高一化学"研究性学习"的探索和实践 王芳

7.以"氨"为例谈元素化合物教学的体会 杨晓琳

8.运用建构主义理论进行化学教学的尝试 周业虹

9.面向新课标的化学课堂教学设计 张欣然

10.生命生存的重要资源:水——化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袁丽秋

11.化学实验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途径 徐京汉

12.化学实验创新中的绿色化学理念 隋良永

13.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化学"模块教学体会 徐京汉

14.北京高考化学实验题考查动向及复习启示 刘元媛

15.新课程视角下化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张琳

16."常见的碱"教学设计 张欣然

17."生活中的过氧化氢"教学设计 王红

18."金属钠的性质"教学设计 陈红

19."醇的性质和应用"教学设计 左京平

20."弱电解质的电离"第2课时教学设计 崔长东

21."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教学设计 崔伟

22."苯酚"教学设计 董爽

1.结构适应性原理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 郭世豪,GUO Shihao

2.酸碱指示剂的发展方向 徐慧,徐强,XU Hui,XU Qiang

3.实验与科学学习——一种认识论的反思 刘瑞,郑长龙,姚金月,LIU Rui,ZHENG Changlong,YAO Jinyue

4.解读日本新订初中理科课程标准——以化学内容为例 刘继和

5.课堂观察视野下的科学探究活动——安徽省高中化学优质课评析及反思 夏建华,曹淑芳,XIA Jianhua,CAO Shufang

6.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实验研究化学——以"葡萄糖"探究式课堂教学为例 王飞,包朝龙,WANG Fei,BAO Chaolong

7.新课程课堂教学如何整合教学内容 郑永信

8.化学教科书插图修改的分析——以人教版高中《化学1》3个版本教科书为例 刘冠运,麦裕华,钱扬义

9.促进学生有机物性质认识能力发展的"醇类"教学研究 陈颖,李慧珍,王磊,丁惠娟,杨雪梅,吴卫东

10.化学概念教学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和认识发展——"混合物和纯净物"教学案例透视 何彩霞,HE Caixia

11.浅析"电解水实验"在不同教学阶段的应用 秦蕾,QIN Lei

12.从中英3节同题化学课教学设计的比较看我国科学探究教学改革 郭春旺

13.基于趣味化学实验的小学生化学启蒙教育 陈凯,陈博,赵钧若

14.高考化学选考题难度等值问题研究——基于2010年新课程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 陆军

15.化学中考试题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初探 张志红,张雨强,周传昌

16.优化教学程序提高高考化学复习的效度 王愫懿

17.第21届国际化学教育研讨会报道 陆真,陈欢欢

18.高师院校化学(教育)专业实验内容改革探索与实践 熊言林,魏先文,朱昌青

19.化学教师"创意教学行为"的发展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盖立春,郑长龙,邝文波,GAI Lichun,ZHENG Changlong,KUANG Wenbo

20.理科教师首先要有创造精神 张学方,王爱君

21.阅读理解与学生知识建构的调查分析 崔海林,张珺,CUI Hailin,ZHANG Jun

22.化学课堂"垃圾时间"与课堂效率的调查 相佃国

23.培养高一学生化学实验的规范性 陈峰,刘玉荣

24.农村初中化学教师实验操作技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柏品良

25.不可忽视的"化学实验教学设计" 韩程明,HAN Chengming

26.以粉笔为载体的几则高中化学实验改进 袁东霞,郭宝峰

27.稀硫酸与石灰石反应的巧妙设计 戚万友,QI Wanyou

28.乙醚易燃性及其蒸气与空气密度大小比较的实验创新设计 丁明珍,于海燕,吴美芳

29.第十届全国化学实验教学创新研讨会分析与反思 王金龙,鞠东胜

30.溴水长期存放橙色会消失吗 刘怀乐,LIU Huaile

31.探究制备氢氧化亚铁的实验方法 吴名胜,WU Mingsheng

32.氢氧化亚铁制备实验的再改进 梁峻峰

33.从甘肃省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分析中学生成才因素 莫尊理,孟淑娟,郭瑞斌

34.我国有机化学命名法的历史演进 江家发,郑楠

1.陶瓷的美和化学 孙叶,王伟群,王妍,SUN Ye,WANG Weiqun,WANG Yan

2.玉石的化学知识与人文内涵 郭士成,余天桃,GUO Shicheng,YU Tiantao

3.中学微型化学实验发展的若干思考 陈凯,周志华,CHEN Kai,ZHOU Zhihua

4.从中加化学教材比较看绪言的功能 童孝建,靳莹

5.我国近半个世纪中学化学教学大纲的回顾(下) 梁英豪,LIANG Yinghao

6."消费化学"情境创设课件设计 莫尊理,孟淑娟,郭瑞斌,蔺惠萍

7.3个版本《化学2》教材比较研究及教学建议——以"元素周期律"为例 赵玉玲

8.化学新课程该如何教——展示课"镁的提取"的教学评析 刘革平,龚继新

9.优化教学常规环节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铁的重要化合物"教学全程感悟 徐泓

10.因地制宜地开展自主研究性学习——化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案例 许世生,董占伟,袁东霞,XU Shisheng,DONG Zhanwei,YUAN Dongxia

11."化学键"单元教学设计的认识过程与思考 杨艳红

12.原子结构相关化学概念学习的个案研究 李玲,李广洲,LI Ling,LI Guangzhou

13.基于实验探究的整合教学模式案例研究 富瑶,尹冬冬

14."钱学森之问"与中美教育模式之差异——从一堂化学课说起 彭秀丽,徐疾

15.高校应用化学专业课双语教学模式探讨 徐世美,封顺,王吉德,彭秧

16."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卫校化学教学中运用的探讨 黄俊娴

17.农村化学教师对化学核心概念理解转变的实践研究 梁永平,尤月红,LIANG Yongping,YOU Yuehong

18.高中化学教师公开课的调查与思考 陈益

19."动手-动脑"教学中教师自我效能感的调查研究 张莹,王淑娟

20.化学仿真课件在训练学生发散思维过程中的作用 余薇薇,何佳莲,段辉,冉鸣

21.充分挖掘学生家庭实验的教育功能——"原电池"家庭实验的教学课例分析 孟海燕,MENG Haiyan

22."加热铝箔"实验的不足与探究 龙威,徐文媛

23.创评奥运五环的趣味实验 俞晨秀,陈艾霞

24.不同纸质上的潜指纹碘熏实验探究 熊言林,王华

25.一个简单易行的物理化学综合型实验 李俊华,邝代治,冯泳兰,屈景年,许万霞

26.丙烷气体水合物合成实验的设计与研究 王燕鸿,樊栓狮,郎雪梅,WANG Yanhong,FAN Shuanshi,LANG Xuemei

27.富勒烯能否互称为同素异形体 周改英,ZHOU Gaiying

28.2种制氧气反应的探讨 严宣申,YAN Xuanshen

29.苯酚水溶性实验原理分析 张平

30.化工先驱侯德榜——纪念侯德榜先生诞辰120周年 罗明勋

31.促进太平洋地区拥有健康和可持续的未来——走近2010年太平洋地区国际化学大会 闫蒙钢,程华

1.谈谈离子水的特征和应用 王超文,彭蜀晋,张莉,陈颖,胡洪宇,WANG Chaowen,PENG Shujin,ZHANG Li,CHEN Ying,HU Hongyu

2.N-乙酰葡萄糖胺的性质、制备及用途 马子川,张英锋,郑晓珍,赵琳,MA Zichuan,ZHANG Yingfeng,ZHENG Xiaozheng,ZHAO Lin

3.论差异性实验的化学教学功能 王后雄,廖唐斌,WANG Houxiong,LIAO Tangbin

4.深港两地高中化学教科书的比较研究——以"乙醇"为例 黄菲菲,陈潇,钱扬义

5.我国近半个世纪中学化学教学大纲的回顾(上) 梁英豪,LIANG Yinghao

6.创设问题情境启发自主探究提升科学素养——"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问题情境设计及评析 莫明远,王祖浩,MO Mingyuan,WANG Zuhao

7.在化学新课程中培养学生元认知能力的教学策略研究 蔡文联,饶志明,张金含,CAI Wenlian,RAO Zhiming,ZHANG Jinhan

8.校际"同课异构"课的观察比较视角 马春生,龚国祥,MA Chunsheng,GONG Guoxiang

9.构建基于设计的化工技术内容教学模式——以"接触室"教学为例 曾涛,张新宇,ZENG Tao,ZHANG Xinyu

10.初高中化学衔接亟待解决的问题及其对策 高明

11.生成智慧的化学教学——一个将知识教学发展为观念教学的方向 程同森

12.基于学生自主选题形式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王建军

13.民间乡土化学教学资源的开发与渗透探究 陆光海

14.化学教育论文中使用表格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乔金锁,刘毓芳

15.《化学教育》期刊对化学教研论文写作的启示 严平,曹小华,陶春元

16.高中新课程化学实验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来自浙江新课程实验区的调查报告 汪纪苗,史定海,倪国君

化学教育范文第2篇

《化学教育》(CN:11-1923/O6)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半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化学教育范文第3篇

一、“绿色化学”的提出和内涵

“绿色化学”这个名称最早出现在美国环保局的官方文件中,以突出化学对环境的友好。1995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副总统戈尔专设了“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以推动社会各界进行化学污染预防和工业生态学研究,鼓励支持重大的创造性的科学技术突破,从根本上减少乃至杜绝化学污染源。由于上述原因,使得“绿色化学”这个名称广为流传。

“把绿色化学融合与中学课程教材改革和和课堂教学改革之中,便绿色化学成为中学化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是中学化学教育的崭新课题。”

二、“绿色化学”在中学化学中的渗透

1.立足课堂,渗透绿色知识

化学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向学生传授环保知识的好场所。绿色化学要求与环境教育宗旨是高度一致的。在实施环境教育的过程中,要向学生阐明绿色化学的观点,要求使他们树立起防止污染、保证人类生存质量的责任感。化学教师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环保知识内容,采取渗透的方式,在介绍某种物质或操作方法是自然的引入相关的环保知识,让学生增长环保知识。如讲二氧化碳时,我就向学生说明它是一种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他和氮氧化合物都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空气中二氧化硫70%来源于工业燃料,12%来源于工业燃油,其余则来源于生活燃煤等。它既直接危害人的身体健康,又可以导致水质酸化,水生动物减少或绝迹,树木、庄稼枯死,还能腐蚀建筑物和文物。通过介绍是学生充分认识到二氧化硫是污染大气得有害气体之一。最后让学生讨论,如何让学生讨论:如何防止和减少二氧化硫的污染,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立足实验,培养绿色习惯

化学实验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观察到用语言难以表的清楚的清晰的实验现象,增强直观的感性认识,而且能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实验必定会涉及到有害、有毒的物质,从某种意义上讲学校中环境污染主要来源于化学实验。实验教学和绿色化学联系最为紧密,最为直接,在实验教学贯彻绿色化学思想是非常必要的。

(1)药品的贮存的规范化。如易挥发的液溴、浓硝酸、浓盐酸等用钟罩封闭贮存;对大多数有机物如苯、甲苯、丙酮、甲酸等用专柜避光保存;对剧如汞、白磷等用专柜上锁保存,定期检查贮存情况。

(2)演示实验中尾气的吸收处理。如在制取硫化氢、二氧化硫、氯气、氯化氢、一氧化氮、二氧化氮、氨气、一氧化碳等气体时一定要通过演示实验讲清吸收的原因(有害气体不允许直接排放到大气中),强调尾气吸收的重要性,使学生深深认识到只要涉及气体的设备问题就应考虑尾气处理。

(3)规范实验操作。化学实验中,师生都要接触有害物质和无害物质,在实验中也会闻到有害和无害气体。因此,必须知道学生要严格按照实验操作的程序,有条不紊地进行各种实验。正确的闻气体、取药品、取有毒性原料,甚至如何盖瓶盖、放置试剂、取药品的各种工具的选用、取用药品量的多少都要向学生交代清楚;改进试验方法,设计合理的实验装置。尽量采用封闭措施,减少师生被动接受有毒有害气体的污染。实验结束后,处理化学废物和实验中产生的废气。把仪器洗涤干净放回原处,擦洗干净实验桌面,这些都要认真细致指导,使实验活动从始至终成为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课堂。

(4)实验微型化。目前在常规实验中,药品用量较多不仅造成浪费,还污染环境。因此,在实验中用玻璃管制成各种加热仪器的替代实验仪器、用点滴板进行微型系列实验。这种方法药品用量少、反应产物少、操作安全,实验不会造成危险,对环境的污染程度较轻。同时也达到了实验的目的。

3.立足课外,提高绿色素质

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绿色教育的主阵地,但课外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是课堂教育的很好补充。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绿色素质,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课外社会实践活动。

(1)专题讲座。对教材中讲的少而对环保具有重大意义的内容,可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向学生介绍,如针对有的学生认为环境污染主要是由于工业生产造成的,与自身没有太大的关系。可见环境保护不只是国家、环保部门的事,每个人都应从家庭污染出发保护环境。通过这些信息的介绍,使学生感到自身在知道污染破坏环境,是多么可怕多么可悲,要从自身做起,节约用水,少使用一次性餐具,少用化学用品,以减少污染,为保护环境而改变生活习惯。

(2)课外实验。积极使用课外实验配合课堂教学,开展环保教育。“河水,雨水酸碱性的检测”、“模拟水体受硝酸汞、硫酸铜等污染的检测及危害”、“干电池的收回和利用”等,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既锻炼动手能力又强化了绿色意识。

(3)实地参观社会调查。组织学生参观本地邻近的自来水厂,污水处理站,化工厂并进行实地调查。如空气污染调查,水污染及对策调查等调查报告,并进行交流。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而且使他们感知环境污染的危害性及环境保护的迫切性。

(4)展览板报、墙报。利用教室及校园的黑板报、墙报进行环保展览宣传,以增强环保安全等意识。组织学生植树种草,绿化环境,减少噪音,为保护环境出一份力量。

化学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化学教学 绿色化学

一、“绿色化学”的提出和内涵

“绿色化学”这个名称最早出现在美国环保局的官方文件中,以突出化学对环境的友好。1995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副总统戈尔专设了“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以推动社会各界进行化学污染预防和工业生态学研究,鼓励支持重大的创造性的科学技术突破,从根本上减少乃至杜绝化学污染源。由于上述原因,使得“绿色化学”这个名称广为传播。

二、“绿色化学”在中学化学中的渗透

1.立足课堂,渗透绿色知识。化学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向学生传授环保知识的好场所。绿色化学要求与环境教育宗旨是高度一致的。在实施环境教育过程中,要向学生阐明绿色化学的观点、要求使他们树立起防治污染、保证人类生存质量的责任感。化学教师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环保知识内容,采取渗透的方式,在介绍某种物质或操作方法时自然地引入相关的环保知识,让学生增长环保知识。

2.立足实验,培养绿色习惯。化学实验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观察到用语言难以表达清楚的清晰的实验现象,增强直观的感性认识,而且能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实验必定会涉及到有害、有毒的物质,从某种意义上讲学校中环境污染主要来源于化学实验。实验教学与绿色化学联系最为紧密,最为直接,在实验教学贯彻绿色化学思想是非常必要的。

(1)药品的贮存的规范化。如易挥发的液溴、浓硝酸、浓盐酸等用钟罩封闭贮存;对大多数有机物如苯、甲苯、丙酮、甲醛等用专柜避光保存;对剧如汞、白磷等用专柜上锁保存,定期检查贮存情况。

(2)演示实验中尾气的吸收处理。如在制取硫化氢、二氧化硫、氯气、氯化氢、一氧化氮、二氧化氮、氨气、一氧化碳等气体时一定要通过演示实验讲清吸收的原因(有害气体不允许直接排放到大气中),强调尾气吸收的重要性,使学生深深认识到只要涉及气体的制备问题就应考虑尾气处理。

(3)规范实验操作。化学实验中,师生都要接触有害物质和无害物质,在实验中也会闻到有害和无害气体。因此,必须指导学生要严格按照实验操作的程序,有条不紊地进行各种实验。正确地闻气体、取药品、取有毒性原料,甚至如何盖瓶盖、放置试剂、取药品的各种工具的选用、取用药品量的多少都要向学生交代清楚;改进实验方法,设计合理的实验装置。昼采用封闭措施,减少师生被动接受有毒有害气体的污染。实验结束后,处理化学废物和实验中产生的废气。把仪器洗涤干净放回原处,擦洗干净实验桌面,这些都要认真细致指导,使实验活动从始至终成为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课堂。

(4)实验微型化。目前在常规实验中,药品用量较多不仅造成浪费,还污染环境。因此,在实验中用玻璃管制成各种可加热仪器的替代实验仪器、用点滴板等进行微型系列实验。这种方法药品用量少、反应产物少、操作安全,实验不会造成危险,对环境的污染程度较轻。同时也达到了实验的目的。

3.立足课外,提高绿色素质。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绿色教育的主阵地,但课外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是课堂教育的很好补充。为了全面提高每个学生的绿色素质,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课外社会实践活动。

(1)专题讨论。对教材中讲的少而对环保具有重大意义的内容,可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向学生介绍,如针对有的学生认为环境污染主要是由于工业生产造成的,与自身没有太大的关系。可见环境保护不只是国家、环保部门的事,每个人都应从家庭污染出发保护环境。通过这些信息的介绍,使学生感到自身在制造污染破坏环境,是多么可怕又多么可悲,要从自身做起,节约用水、少使用一次性餐具、少用化学用品,以减少污染,为保护环境而改变生活习惯。

(2)课外实验。积极利用课外实验配合课堂教学,开展环保教育。“河水、雨水酸碱性的检测”、“模拟水体受硝酸汞、硫酸铜等污染的检测及危害”、“干电池的收回河利用”等,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既锻炼动手能力又强化了绿色意识。

(3)实地参观社会调查。组织学生参观本地邻近的自来水厂、污水处理站、化工厂并进行实地调查。如空气污染调查、水污染及对策调查等调查报告并进行交流。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而且能使他们感知环境污染的危害性及环境保护的迫切性。

(4)展览板报、墙报。利用教室及校园的黑板报、墙报进行环保展览宣传,以增强环保安全意识。组织学生植树种草,绿化环境,减少嗓音,为保护环境出一分力量。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一场绿色变革浪潮正席卷全球,二十一世纪将成为绿色世纪。绿色化教育有利于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学化学必须体现绿色化学教育,要让绿色化学的思想和内容贯穿于整个教育活动之中,真正做到绿色无所不在,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够充满生机,绿意盎然。

化学教育范文第5篇

一、初中化学素质教育的要求

1.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劳动技能素质

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运用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的能力,引导学生设计、组装实验,启发学生的思维。实验中要严格要求,操作要规范,科学合理,注意安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学习方法。鼓励和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些家庭化学小实验,帮助和支持学生适当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激励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探索研究的精神。

2.全面培养学生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质

初中化学教学中要处理好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关系。知识和技能是学生形成能力的基础,而能力是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必要条件,是提高学生科学文化水平的重要因素。在教学中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要重视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既要注意概念的科学性,又要注意概念形成的阶段性,引导学生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要加强化学用语的教学,重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引导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了解一些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制法和用途间的联系,加强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指导作用。学习一些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的基本技能,初步认识化学在实际中的应用,并能引导学生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现象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3.教育学生全面发展,提高身体心理素质

在化学教学中,教育学生要树立自信心,克服自卑感,勇于战胜困难,树立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要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勤奋善学、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作风,遵纪守法、勤俭节约、团结互助的品德。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点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关心学生的体质和健康,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提高身体心理素质,让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方面全面发展。

4.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育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善了人类的物质生活条件,也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学习化学的目的之一,是要用化学知识进行环境治理。在教学中可以结合空气、水的污染和防治,水与人类的关系等内容的讲授,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原因,及防治污染的知识。此外,在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过程中,教育学生正确处理废水、废气、废渣,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同时应让学生走出课堂,了解我们生活的环境状况,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积极参与治理环境的活动,培养学生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教学中还要结合化学反应产生的现象、反应的本质等知识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破除迷信的教育,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

二、素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1.认真学习教育理论,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要认真学习《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学习和研究教学大纲,真正认识到九年义务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实施素质教育,使初中化学教学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树立素质教育观点。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和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教育目的。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热爱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积极参加教育改革,精心组织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

2.研究教学大纲,用好化学教材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教学大纲规定了初中化学教学目的、内容和注意事项,新教材体现“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精神,妥善处理传统知识同现代科学知识的关系,充实学生能够接受的现代科学知识,新教材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选择教学内容,适当降低了理论概念的难度,删去了繁杂的化学计算,加强了实验教学。在教学评价方面列出了“常识性介绍”,“了解”,“理解”和“掌握”四个层次的基本要求。只有认真学习新的教学大纲,研究新教材,明确和掌握教学内容的深广度,使之难易适度,减轻学生不必要的负担,真正用好教材,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提高民族素质奠定良好的基础。

3.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教育的出路在教改。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学习并借鉴一些先进、行之有效的国内外中学化学教学经验,积极参加教学改革,精心组织教学,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真正、彻底改变“满堂灌”、“题海战”、“黑板上做实验”的落后教学方法。教师应由勤奋型向科研型发展,要走:学习―思考―实践―总结的道路,用启发式教学思想为指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将来能够终身不断继续学习,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4.加强实验教学,开展课外活动

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教师要认真做好演示实验,创造条件完成学 生实验,可以把一些知识改为学生实验,提高实验质量。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化学实验课外 活动,提高学习兴趣,开阔视野,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

化学教育范文第6篇

于人为或自然的原因,引起泄漏、污染、起火、爆炸,造成环境污染、人员损害或财产损失的事故。当

今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但却不能使化学灾害绝迹,反而还有明知会带来化学灾害,为了经济利益却故

意为之的个别现象。于此,我作为一名化学教育工作者,这里简单谈谈化学灾害教育的意义。

一 化学灾害教育能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化学与化学灾害

化学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科学。因为人们的衣、食、住、行,处处有化学,时时用化学。但是

,社会上却有许多人把化学看着是很多灾害的罪魁祸首,这种思想往往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造

成不少学生对化学科学存在不同程度的偏见。在潜意识中,他们把化学与中毒、污染、爆炸、致癌等联

系在一起,接触化学时存在畏惧心理,这就使要培养他们对化学产生兴趣常常会很费周折。解决这一问

题的办法可以从培养学生的化学灾害意识入手。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人类一刻也不能离开化学,如呼吸

的、吃的、穿的、住的、用的(空气、食物、衣服、房屋、笔、墨、纸、砚等等),都含有化学研究的

物质。可以这样讲,没有化学和化学反应,就没有人类,在现实生活中回避化学是不可能的。其次,具

体分析一些化学灾害产生的原因和背景。例如:我国去年发生的婴幼儿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事件的原

因。使学生懂得化学灾害有其发生的原因和漫延的客观规律,只有掌握了化学规律,才能最大可能地避

免化学灾害的发生,认识到"天灾八九是人祸"的惨痛教训,以致消除学生对化学学科的误解。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化学灾害的教育对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化学与化学灾害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 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

化学带来的灾害是由物质的性质决定的,所以剖析化学灾害的产生过程的同时,也是掌握化学知识和提

高运用化学知识的过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有机物甲烷这一节时,除对甲烷的组成、结构、性质作为重

点知识学习外,教师还应该让学生了解甲烷的存在及可能带来的危害。让学生了解沼气、坑气、可燃冰

、瓦斯等的主要成分都是甲烷,学生就容易明白甲烷可能带来的危害了。如我国的煤矿工业屡屡发生的

瓦斯爆炸事故,是以甲烷为主的的气体与空气混合后,因点燃而在有限的空间内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的

结果。

在此,如果我们能正确的引导学生,引起瓦斯爆炸的要素有:

1.存在甲烷与氧气的混合气体在爆炸浓度范围内的危险区;

2.在爆炸危险区域内存在火源。

通过这种引导分析,学生就很容易掌握甲烷的性质,并了解到在现在科技条件下,对瓦斯浓度的监测是

完全可以做到的,关键是要求各项安全生产措施能落到实处。这样让学生了解了这些知识,我想如果今

后让这些学生去从事有关矿业的工作,矿业中的瓦斯事故应该可以大为减少。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扩展好

化学灾害知识教育,对巩固好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都具有较为重要的作

用。

三 化学灾害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应对危机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自救和救助能力

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做实验前,教师都要介绍实验的正确操作方法,课本中也不乏

此类提示。但在实验操作过程中,伤害事故却不能杜绝,这有其一定的客观性。因为实验是由人去操作

的,而人的素质差异又是客观存在的,同时化学反应特性各异,又有不同的复杂性。因此,一些意外事

故的发生是难以避免的。所以教师在介绍了正确的实验操作方法以后,还应该根据不同的实验,介绍可

能出现的各种不同的意外伤害的处理办法,让学生在实验前就有良好的应对意外伤害的心理素质,特别

是不同的灼伤、不同的中毒的急救处理办法等。由于这些知识关系到自身的安全,故学生都非常愿意听

,接受效果也很好。所以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意外事故存在的客观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应对危机的心理

素质,从而提高学生在不同的意外化学事故中的自救和救助能力。

四 化学灾害教育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学生终久是要走入社会的,而且现阶段的学生,今后将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肩负重

任,所以培养好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可以说是我们教师极为重要任务。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上,让学生了

解化学灾害有其人为性,对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科学素养,增强环境意识,体会人与环境必须和谐相

处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让学生做Fe粉和S粉混合加热的实验前,首先让学生讨论,Fe粉与S粉混

合加热后的固体能否直接弃入废液缸?为什么?学生就能根据所学的相关知识分析出:不能将以上固体

直接弃入废液缸,这是因为,可能会有FeS+ 2H+ = Fe2+ +H2S反应的发生,产生的H2S有剧毒,以致于

损害健康。

这样在平时的教学中,用可能会产生化学灾害事故的具体实验,让学生充分讨论与分析,使学生在学习

化学知识的过程中,意识到化学实验时,若粗心大意,就有可能带来不必要的化学灾害事故。借此,就

可以教育学生在做实验前,应该充分考虑实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事故或可能带来的伤害,并且怎样才能

最大限度的消除这些事故或危害,进而培养好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总之,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做好学生的化学灾害教育,对于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化学与化学灾害、巩固

学生的化学知识、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应对危机的心理素质和自救救助能力、增强

化学教育范文第7篇

实行新课标之前,化学老师因为升学压力等原因只注重学生的做题能力,考试成绩成为唯一衡量学生能力的标准。但是,实行新课标后,化学教育应该注意课堂和课下相互联系,开放教学,让学生不再只是死记硬背化学常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化学老师要加强和初中学生的互动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例如,在学习一些有害气体会危害环境时,环境污染是当今备受关注的问题,可以利用环境问题引起学生积极性,在学生热情被调动起来以后提出要学的物质SO2,SO2是污染大气的主要成分之一,火力发电厂排出的废气中主要成分就是SO2,老师可以向学生提问,SO2还有什么别的危害?或者,除了SO2还有什么样的物质可以污染环境?这两个问题的提出促使学生进行思考,除了学习到了课本知识还拓宽了知识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有利于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积极的对问题进行思考、研究。

二、化学教育要实现素质教育

初中化学教育不应该只是初中生升高中的梯子,化学教育应该是启发学生的思想,为以后的社会生活和工作提供智力支持,应试教育只能培养出学习的机器,我们要的是学生在化学学习上的主动和创新。所以化学老师在教学中不光要教给学生理论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最终实现学生整体能力的提高。初中化学教育已经开始注意实验教学的应用,要求学生掌握自主进行实验的步骤,锻炼操作能力,老师一定要贯彻素质教育的精神,让学生走进实验,亲自操作实验,通过自己的努力得来知识。比如,课本在讲述氢气的章节提到了氢气的燃烧特性,纯净的氢气可以燃烧,并且会发出轻微的响声,但是不纯净的氢气就可能出现爆炸的声响。因为这个实验有一定的危险性,教师在实验前一定要向学生强调注意事项,先亲手做示范给学生看。在实验中先把装有氢气的瓶子打开,在瓶口点燃氢气,让学生对这个时候的反应进行观察,分辨声音。而后把瓶子中混有空气的打开在瓶口点燃,继续观察,留意声音。这个实验操作规范是没有什么危险的,所以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但是一定要牢记注意事项,课程完成后,学生一定会深刻记忆氢气这种气体,并且锻炼了学生动手的能力。

三、化学教育的关键之一是老师

老师是课程的讲授者,老师也应该是学生的朋友,是学生情感的指引者。在新课标背景下的教学,化学老师应该以身作则,一切为了学生,以学生为中心。要想让学生把自己当做榜样学习,化学教师就应该去做一名好老师,在学生面前展露自己的才华,让学生充满学习的动力。如何去做一名合格的老师呢?化学老师要认真对待自己的教学工作,认真积极的备课,精心设计化学课堂的教学活动,讲课时要把课堂当做自己的舞台,要有激情,正面的情绪会感染学生,切忌将负面的情绪表现在课堂上,这会影响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在生活中也能体会化学学习的兴趣和重要性,多喝学生进行交流,共同参与和化学有关的活动,促进师生关系和谐。老师如果能做到这些,学生也会乐意和老师交流沟通,遇到问题和老师探讨,这样学生学习化学的效果会越来越好。

四、总结

新课标下化学教育的职能就是为了学生一切,一切为了学生,这对我们的教师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要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习化学,提高化学知识素养,成为优秀的人才。化学教师也应该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丰富自己的知识,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化学教育的创新,努力实现化学教育的职能。

化学教育范文第8篇

1、以情育情,发挥教师主体性,学生主动性

心理学认为人格是人的素质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的心理面貌的重要反映。健全人格应具有积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客观理智的自我意识,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才能在学习之中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上,教师要以富有情感、生动形象的语言,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感到教学内容生动有趣。教学语言要饱含对学生的引导,凝聚对学生的期望。如经常用“你能用几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谁能想出更好的方法”、“请你来试试,好吗”之类的言语,引导、激励学生积极思维,及时给予肯定性评价。因此在教学过程应正确树立学生观和教学观,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强化有差别的教学活动。培养他们的求异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尊重学生的创意承认学生的学习过程,要通过教师求实的科学态度、良好的道德品质、过硬的工作作风和高尚的人格力量来教育影响学生。

2、在教学情景的设置中贯彻情感教育

创设学习化学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和兴趣。所谓兴趣是指“人们力求认识和获取某种事物并于积极`肯定情绪想联系的个性倾向。毫不夸张的说,情感是化学教学中的剂,兴趣是化学学习中的催化剂。学生对社会热点有一种新鲜感及了解内容的强烈欲望,因此要把握好理论和社会的联系,引发学生求知欲望进而培养他们的思维全面发展和变通走向。人的任何心理过程和行为总是带有某种情绪色彩,对人的环境应起着这样和那样的作用。所以中学生化学学习的情景设置中应考虑到中学生情感发展的特点:心理压力大,耐挫折能力弱;自我中心意识强,人际交往能力差;学习目的性模糊;家庭学校和社会缺乏心理疏导。所以在情景设计中应该指导他们学习的目的情感符合社会的需要、明确社会价值方向,深入分析学生学习心理而设计情景完成教学内容。

苏霍姆林斯基说“热爱学生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一旦教师的真情被学生所理解,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就一定能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内在积极因素,产生有效的正迁移变为学习动力。情感教育在培养学生化学素质的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即使在目前的应试教育制度下也能将化学教育发展为一个新的高潮。在情感体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用直觉的情感体验来分析学生的学习情感。

3、提供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巧妙的组织讨论教学

陈景润说过这样一句话“首先应该有自信心,没自信心什么事情也干不成。”在化学的教学中课堂问题与讨论至关重要。有的学生不喜欢在课堂发言讨论问题,教师应该指导并积极鼓励这一部分学生的讨论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把时间留给学生,要求教师以指导的形式组织课堂丰富课堂教学气氛,让学生有一个思考的空间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操作能力、以及练习和提取问题的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和提出的问题,及时发现学生问和答的过程中有意义和价值的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学生一起改善课堂环境或以分组形式或以坐位形式来进行生生交流,使教室成为学生主体参与的学习乐园。明确教学目标合理规划课堂教学开发学生研究问题和讨论问题的积极性。提高讨论能力也是学习化学疑点和难点的一个方法。

4、紧密联系实际生活中的化学教育尤其注意农村化学教育

加强课程内容和学生生活以及现在社会科技的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广大农村中的化学教育,本着实验少、实验难的观点,在生活中谋求基础实验或叫生活实验。从学生的现实经验出发,才会对问题情景产生一种真实感,亲切感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尤其是在广大的农村教育之中找到适合农村学生生活经验的问题情景才能激发他们学习知识的积极性。

二、实验部分教学

化学实验是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首要外部因素,要使学生喜欢化学,学好化学就必须重视和加强化学实验。实验是获取知识,进行知识创新的重要手段。在生活中我们的情感载着我们的行为,教育心理学曾用性格差异来划定学生发生学习的速度和质量。所以我们的化学教育要用情必真,实验要用情必慎。陶行知说的好“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所以在化学实验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积极动手的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培养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的化学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三个基本原则,即:客观性原则;严谨认真的原则;尊重学生,灵活引导的原则。

1、尊重客观规律,坚持实事求是。在平时的学生实验中,经常出现这种现象:当实验得不到正确结果时,学生常常是马虎应付,实验课堂一片混乱,铃声一响学生不欢而散;当老师催要实验报告时,他们就按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填写实验报告;还有的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不成该做的实验项目,就抄袭他人的实验结果,或凭猜测填写实验结论等等。这样就不能达到实验教学目标。可见,对化学实验教学,必须要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实验教学技能,树立严谨细致、认真科学的态度,要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实实在在地引导学生完成实验教学的任务,才能达到理想的目的。

2、认真完成实验环节,注重操作引导。在实验教学工作中,无论是实验员准备实验,教师演示实验,或者指导学生实验,以及对待实验的严格态度等方面,处处、时时、事事都要体现教师的言传身教,只有教师教得扎实,学生才能学得牢固。因此,严格搞好实验课的“备、教、导”是上好实验课不可或缺的基本环节。

因此化学实验部分,无论教还是学,都必须坚持客观、严谨、认真、扎实的作风,教师才能教好,学生才能学好;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和效果。

化学教育范文第9篇

1.开展公众化学教育以提高国民科学素质科学素质是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决定民族素质和国家智力水平的基石.要想很好地驾驭科学技术,使其为人类带来无尽的福祉,不仅需要大量的科学家和工程师进行创造性的研究工作,更需要全体公民对科学和技术有相当程度的理解和掌握.公民科学素质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到个人的幸福和健康,而且也直接影响国家的经济和政治生活,对整个国家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和公民的参政议政能力带来直接的影响.

2.开展公众化学教育以适应人才培养的需求化学是重要的基础科学,应重视其基本理论研究和其长远价值.能源、粮食、环境、健康、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需要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化学与物理学、生物学、地理学、天文学等学科相互渗透,也推动了这些学科和技术的发展.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的专门人才,诸如新材料、生态环境保护、能源资源、航空航天、海洋等领域人才的培养与化学教育密不可分.当公众对化学学科失去兴趣和信心的时候,自然不能吸引更多的人学习和研究化学,更遑论优秀化学人才的出现.

3.开展公众化学教育可以帮助公众正确了解化学误解的根源是不了解,公众对化学品担忧的原因之一是缺乏化学品对人体健康及环境影响的了解.对公众开展相关化学知识及信息教育,增加化学品透明度,不但能够帮助公众避免使用含有危险化学品的产品,而且能够帮助他们做出趋利避害的明智选择.

4.开展公众化学教育可以帮助公众应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我国发展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压力,进行公众化学教育可以帮助公众树立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引导公众用化学知识去观察生活、解释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处理身边化学问题,自觉地抵制愚昧、不理.

二、如何有效开展国内公众化学教育

1.借鉴国际社会的成功经验联合国大会宣布2011年为“国际化学年”,活动主题是“化学———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未来”.“国际化学年”纪念活动旨在彰显化学对于知识进步、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重要贡献.化学年中,各国之间进行了专题讨论会、交易会、展览会、博览会、讲座公开讨论、研讨会、问答比赛等各种以化学为中心的活动,在全球范围内对化学科学起到促进作用,增加了公众对于化学的欣赏和了解,提高了年轻人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对化学未来发展的热情.美国从1989年开始举办“国家化学周”的年度活动,通常在每年10月份举行,每年都推出一项全新的活动主题,美国化学周活动主题的内容涉及化学的方方面面,但都与公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保持了与全美化学周口号———“让化学走向公众”的高度一致.历年活动主题有:地球化学、多彩的世界、向聚合物致礼、食品化学、化学与艺术、清洁化学、地球及远地大气、玩具的乐趣等等.活动形式包括实践活动、论证演示的推理、实验设计、信息搜集与检索、软件开发以及视频播放等,形式简单易参与,可以满足各个年龄段和各个知识面水平的参与者.美国举办化学周的有益经验无疑值得我国学习与借鉴.

2.开展专题形式的公众化学教育我国从2001年开始,每年5月第三周,由国家科技部组织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国家科技周”活动.每年的国家科技周都有不同的主题,如“科技在我身边”“科技创造未来”等.从2006年至今,国家科技周的主题都是“携手建设创新型国家”.具体活动形式都是结合科学展览、科技讲座.为满足公众化学教育的要求,应该开展化学专题公众教育活动,可以是“化学周”、“化学日”,每年都应确立不同的主题,关键是在调动广大青少年的积极性上多做文章.

3.注重学校化学教育的公众化人们头脑中的科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是在学校读书时学到的,假如在学生时代对某一知识产生了理解的空白和误区,那么成年之后,对于这一部分知识的刻板印象及粗浅认识,就可能严重影响成年后对这一学科的接受.基础教育中应树立学校化学教育公众化的理念,即将化学知识作为公民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化学教育帮助学生开启了一扇观察与理解外部世界的大门,在学生时期就能理解化学在社会中的作用,并能够对自己及周围社区或全球与化学有关的问题做出自己的判断.

4.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公众化学教育的手段应该是多样化,并随着现代媒介的发展而更易于为大众接受.过去传统的大众传播媒介,即报纸、广播、杂志、电视,如今,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手机通讯等传播媒介来传播科技信息和科学知识.

5.加强社区群体传播社区是公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群众基础机构,是公众信任的一个基础机构.社区除了管理、服务、保障功能之外,还有很重要的教育功能,即提高社区成员的文明素质和文化修养.社区可以发挥地缘优势,以活动为主线,组织协调当地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开展有关化学与社会生活的专题讨论,或开展专题讲座或倡导正确利用化学知识的生活方式,使得化学知识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渗入人心.

化学教育范文第10篇

【关 键 词】 情感教育;学生情感;课堂情绪

教师、学生和化学教材是构成化学教学中认知系统的三个基本要素,同时这三个基本要素中所具有的情感因素,也是构成化学教学中丰富而复杂的情感现象的三个源点。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也具有一定的情感,也能接受外界的情感刺激,并对周围同学乃至教师施与情感上的影响,他们的情感直接影响其学习热情、学习效果与质量。个人认为,凡能满足人的需要或符合人的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就能使人产生愉快、喜爱等肯定的情感体验,反之,就能使人产生烦闷、厌恶等否定的情感体验。而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围绕着教材所进行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它既是以传授和吸收人类间接经验为主的实践活动,也是特定情境的人际交往活动。因而,师生之间不仅有认知方面的信息传递,而且也有着情感方面的信息交流,情感以其不容否定的事实参与教学活动,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教学因素。笔者认为,从化学教学活动这一特定的背景上审视学生情感,可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对化学学科的情感

学生对化学学科的情感,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所以,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积极的情感体验,唤起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如在介绍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时,联系到喜庆时所燃放五颜六色的烟花,它们都是燃烧剂、助燃剂[Mg、Al合金,KNO3,Ba(NO3)2]、发光剂(金属盐类)等组合的燃烧现象, 如NaNO3、NaHCO3发出的是黄光,BiNO3发出红光,Ba(NO3)2发出绿光等。此外,还可以利用教材中相应的语言、图片和照片,多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二、对教师的情感

学生对教师的情感最初总不免带有敬意的色彩,尊敬是对教师的最基本的情感成分。但随着师生接触的深入,这种情感也会发生变化。有的学生由对教师的尊敬,发展为敬爱、爱戴;有的则由尊敬演变为敬畏、畏惧;有的甚至恶化到对抗、憎恨的地步。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情感教育会用爱心和真诚感人,个人认为“情之感人往往超过理之感人”,应该善于将深厚的情感传递给每一位学生。最重要的是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应该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每位学生做朋友,积极为学生提供交往、沟通和探索的机会。如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就会多给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讨论和辩论时,让学生据理力争,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促使他们在相互交流中达到启迪思路、发展思维,动情、晓理、端行。会尽力做到对学生不指责、不急躁,多给予热情鼓励和引导。这样,学生可能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更加热爱学习。

三、主导情绪状态

这是指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情绪状态的基调。这种情绪基调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有着直接的调节作用,对学生各方面都将施与极为重要的影响。在笔者的实际教学中,我把学生的主导情绪状态大致分三种情况:有的学生处于积极的、快乐的兴趣情绪状态;有的学生则处于相对中性的情绪状态,既不快乐,也不厌恶;有的处于消极的,不快乐的情绪状态,如焦虑、紧张、厌倦、烦躁、委靡等。在课堂上,我经常以富有情感、生动形象的语言,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感到教学内容生动有趣。教学语言要饱含对学生的引导,凝聚对学生的期望。如经常用“你能用几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谁能想出更好的方法”“请你来试试,好吗”之类的言语,引导、激励学生积极思考,并及时对学生给予肯定性评价,这样一来,学生既保持了积极向上的情绪状态,同时还能体会到了读书的快乐感。

四、课堂情绪气氛

这反映的是课堂中学生相互之间心理关系的一个主要方面。他与上面提到的情绪状态不同。情绪状态是侧重反映学生个体的情绪,而情绪气氛侧重反映学生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群体情绪。不同的情绪气氛也同样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特别是影响学生之间认知信息的交流。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建立一个温暖的、学生彼此熟悉、相互接纳的学习场所。要达到这一目的,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可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多开展集体活动,如化学科学家故事演讲比赛;也可以利用化学反应中的一些有趣现象,如“冰上着火”“喷雾作画“等,开展化学晚会。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还可以使学生之间建立信任、互助的关系,并由此带入课堂,形成开心、幸福的乐学课堂。

总之,学生作为教学的对象,又是处在身心发展过程中的尚未成熟的个体,在教学活动中,他们更多的是接受外界的情感刺激,并进而促使其内部情感的形成和发展。充分认识教学过程中的学生情感,有利于我们教师挖掘刺激学生心理的情感源泉,并通过恰当的途径和方法,激起学生健康、积极的情绪体验,使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得到和谐的统一,会让我们的教育及教学达到更高的境界。

【参考文献】

[1] 周丽佳. 新课程目标下的化学情感教育研究[J]. 华章,2011(9).

[2] 张娜. 把握好中学化学的情感教育[J]. 考试周刊,2010(52).

上一篇:幼儿园教育范文 下一篇:大学教育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