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设计范文

时间:2023-11-23 10:54:14

基础设计

基础设计篇1

摘要:本文从设计及施工方面分析了后浇带的应用。

关键词:后浇带;设计;施工

按照习惯作法,建筑物超过规范规定的长度要设置伸缩缝,建筑物超过规定的高差,或地基不均匀产生沉降差,要设置沉降缝,结合抗震要求,还要设置防震缝。这些变形缝处往往出现双梁、双柱、双墙,使结构复杂化。施工也麻烦,有时甚至为建筑功能所不允许。高层建筑与低层裙房紧密相接,一般平面双较复杂,为使结构简化,并使建筑功能合理,就出现了后浇带法。

1.基础后浇带设计

1.1高层建筑主体与裙房的连接,是设计永久变形缝,还是临时变形缝,或不设变形缝,要根据建筑场地地基持力层情况、基础形式及上部结构而定,地基基础及上部结构要考虑其空间整体协调作用。高层建筑主体与裙房的连接处要不要设置后浇带,要做出基础方案,慎重选用。后浇带有其适用条件。

1.2后浇带的位置,应根据基础及上部结构的具体情况,经认真推敲后确定,特别是基础部位,纵横梁交错,结构较复杂,沿理想位置直接贯通断开,已非易事,但应遵循基本原则,即其位置应选出在结构受力较小处。目前,工程设计中,有的要求后浇带设在梁板跨中;有的要求设在梁板跨1/3处;还有的只标注后浇带的大置,而无明确位置尺寸要求,施工的随意性较大,往往达不到设计要求。

1.3对基础后浇带的断面形式,设计图纸应有明确要求,并绘出详图。但有些设计只标注后浇带位置、宽度、对断面形式无具体要求,施工单位根据施工条件,一般做成直缝或斜缝,正确的断面形式如图1所示。

1.4后浇带的钢筋一般以不断开为宜,钢筋在后浇带处连续通过,只是断开混凝土,设计图纸应有明确要求。有的工程,设计为后浇带,施工时先建高层结构,待高层结构完成后,再施工裙房,不留后浇带,不留后浇带,而是预留钢筋,裙房施工时再焊接,造成在较长的同一截面中钢筋焊接接头过多的问题。如果后浇带的钢筋断开,后浇带可做成拐弯式,如图2所示。

1.5后浇带是为解决高层主体与裙房差异沉降的临时沉降缝,待高层与裙房主完成,补齐混凝土后,即取消了沉降缝。但有的高层建筑,当高层与裙房施工至同高时,由于资金等原因,工程暂停,需装修使用。在这种情况下,建设单位急于用房,设计单位认为不按图纸施工,设计不负责任,施工单位只按建设单位要求,将后浇带全部灌注混凝土。可是,将来高层部分再续建时,较大的差异沉降已留下了隐患。

2.基础后浇带施工问题

2.1预留后浇带的两侧必须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一般宜采用钢筋支架镀锌钢丝网或单层钢板网隔断,并按规定留成企口式。后浇带预留800mm宽,钢筋应保证准确位置且连续不断,对钢筋应采取保护措施,但有的工程采用木模隔断做法,由于钢筋不断,木模缝隙较大,浇筑混凝土不易保证质量。后浇带在浇筑混凝土前,应清刷干净、混凝土凿毛并刷界百处理剂,用高一级的膨胀混凝土灌筑。

2.2后浇带混凝土灌筑时间,一般应待高层主体完成后进行,如在施工中观测,高层主体沉降量较小,预计高层与裙房产生差异沉降量也较小,也可在高层主体完成大部后,将后浇带混凝土补齐。但也有异常情况,例如某高民支大厦,地下2层,地上19层,裙房5层,当裙房完成5层,高层完成7层时,因资金等问题停建,建设单位要求将5层部分装修营业。施工单位未与设计部门协商,即将后浇带全部灌注混凝土。今后高层再续建时,沉降问题如何解决,给建筑带来了隐患。

2.3基础后浇带补浇混凝土,与基础同样属于隐蔽工程,因此,在补齐混凝土后,应进行观测,包括基础的沉降情况和后浇带连接情况,待完全符合设计要求后,再进行后浇带处的夯填。

3.几点分析

3.1高层建筑基础埋置较深,对持力层土质情况及均匀性要求较高,当高层建筑基础坐在基岩层或卵石层上,或采用桩基、深墩者,其沉降变形量很小,一般高层主体与裙房基础可连成整体,不必设缝;当地基持力层压缝性较高,且厚度较大,高难度层建筑主体与裙房的高差悬殊,高层建筑主体上部结构荷载较大,高层与裙房坐在这样的地基上,其产生的差异沉降量较大,以设置永久性变形缝为宜,使高层与裙房完全彻底脱开;当地基持力层压缩性不高,高层与裙房沉降差异值不很大,且沉降完成较快,所留后浇带补浇混凝土后,连成整体的结构完全可以承受剩余沉降差产生的结构内力,可设临时变形缝,即后浇带。

图1施工后浇带的断面形式图2钢筋断开时后浇带构造示意3.2后浇带混凝土的浇筑时间,若仅考虑混凝土的收缩变形值,宜在两个月之后,可完成混凝土收缩值的60%以上,但按沉降变形考虑,一般宜在高层主体结构设计完成之后,使高层先施工,先沉降,把高层与低层的差异沉降放过一部分,以减小浇筑混凝土后差异沉降量。后浇带混凝土浇筑的时间,要根据地基沉降及其他情况,区别对待。当高层主楼采用天然地基,或以摩擦桩为主的桩基时,由于高层沉降量较大,应待高层主体结构完成后再浇筑混凝土后浇带;当高层主体基础坐在卵石层或基岩上,或以端承桩为主的桩基时,由于高层沉降量较小,在高层主体结构达到一定高度时,也可浇筑混凝土后浇带;当遇到施工中停缓建时,即高层主体与裙房基本同高或略高,建设单位要求将现已建成部分装修后营业,后浇带必须浇筑混凝土,这是事先预料不到的,设计院部门要慎重处理。一般情况下,可按高层与裙房的差异沉降变形来反算内力,这个差异沉降要按已建成高层部分和裙房考虑,在后浇带处的配筋上予以加强。要设法增加钢筋或钢板,使按计算增强的后浇带能够随日后续建时由于续建的高层与裙房的差异沉降产生的增大的结构内力。

3.3后浇带用混凝土补齐后,虽然把高层与低层差异沉降放过一部分,但仍存在差异沉降问题,这就要求补齐后成为整体的结构随这一部分差异沉降。为减少这部分差异沉降,仍需采取措施,常用方法如下。

3.3.1高层部分采用桩基、其他部分采用人工基础或补偿基础,而裙房采用埋深较浅的独立基础、条基等,使高层沉降小、低层沉降大,这样,就可减小差异沉降。

3.3.2结合高层埋置深度要求,有意识地加深地下室,使持力层落在压缩性小、强度高、承载力大的砂砾石层上,可减小高层主楼的沉降降量。

3.3.3减少裙房基础与地基的接触面积来增大两者之间的单位面积压力,加大裙房的沉降量,使高层主楼沉降量相对于裙房的差异沉降量减小。

3.4考虑到补齐的混凝土和原有混凝土结合可能不理想,可根据受力情况,适当增加一些钢筋,并在新旧混凝土之间做成齿槽连接,以抵抗较大的剪力。例加,某高层主楼采用箱基,而裙房采用独立柱基,柱基的两个方向均做了地基梁,独立柱基与高层主楼相连的地基梁按后期沉降差计算。为减小地基梁的内力,在梁底填松散焦渣,并在梁端设置后浇带。这种后浇带选择方便、受力明确,施工预留也较简单。某高层主楼与裙房的后浇带,选用此种形式较多(图3)。

基础设计篇2

关键字:地基 基础 设计 桩探讨

一、基础的设计

房屋基础设计应根据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建筑体型与功能要求、荷载大小和分布情况、相邻建筑基础情况、施工条件和材料供应以及地区抗震烈度等综合考虑,选择经济合理的基础型式。砌体结构优先采用刚性条形基础,如灰土条形基础、Cl5素混凝土条形基础、毛石混凝土条形基础和四合土条形基础等,当基础宽度大于2.5m时,可采用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即柔性基础。多层内框架结构,如地基土较差时,中柱宜选用柱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中柱宜用钢筋混凝土柱。 框架结构、无地下室、地基较好、荷载较小可采用单独柱基,在抗震设防区可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6.1.1l条设柱基拉梁。无地下室、地基较差、荷载较大为增强整体性,减少不均匀沉降,可采用十字交叉梁条形基础。 如采用上述基础不能满足地基基础强度和变形要求,又不宜采用桩基或人工地基时,可采用筏板基础(有梁或无梁)。框架结构、有地下室、上部结构对不均匀沉降要求严、防水要求高、柱网较均匀,可采用箱形基础;柱网不均匀时,可采用筏板基础。有地下室,无防水要求,柱网、荷载较均匀、地基较好,可采用独立柱基,抗震设防区加柱基拉梁。或采用钢筋混凝土交叉条形基础或筏板基础。筏板基础上的柱荷载不大、柱网较小且均匀,可采用板式筏形基础。当柱荷载不同、柱距较大时,宜采用梁板式筏基。 无论采用何种基础都要处理好基础底板与地下室外墙的连结节点。 框剪结构无地下室、地基较好、荷载较均匀,可选用单独柱基,墙下条基,抗震设防地区柱基下设拉梁并与墙下条基连结在一起。 无地下室,地基较差,荷载较大,柱下可选用交叉条形基础并与墙下条基连结在一起,以加强整体性,如还不能满足地基承载力或变形要求,可采用筏板基础。剪力墙结构无地下室或有地下室,无防水要求,地基较好,宜选用交叉条形基础。当有防水要求时,可选用筏板基础或箱形基础。高层建筑一般都设有地下室,可采用筏板基础;如地下室设置有均匀的钢筋混凝土隔墙时,采用箱形基础。 当地基较差,为满足地基强度和沉降要求,可采用桩基或人工处理地基。 多栋高楼与裙房在地基较好(如卵石层等)、沉降差较小、基础底标高相等时基础可不分缝(沉降缝)。当地基一般,通过计算或采取措施(如高层设混凝土桩等)控制高层和裙房间的沉降差,则高层和裙房基础也可不设缝,建在同一笺基上。施工时可设后浇带以调整高层与裙房的初期沉降差。当高层与裙房或地下车库基础为整块筏板钢筋混凝土基础时,在高层基础附近的裙房或地下车库基础内设后浇带,以调整地基的初期不均匀沉降和混凝土初期收缩。

二、桩基础的探讨:

1 当天然地基或人工地基的地基承载力或变形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或经过经济比较采用浅基础反而不经济时,可采用桩基础。2 桩平面布置原则: 1)力求使各桩桩顶受荷均匀,上部结构的荷载重心与桩的重心相重合,并使群桩在承受水平力和弯矩方向有较大的抵抗矩。 2)在纵横墙交叉处都应布桩,横墙较多的多层建筑可在横墙两侧的纵墙上布桩,门洞口下面不宜布桩。 3)同一结构单元不宜同时采用摩擦桩和端承桩。4)大直径桩宜采用一柱一桩;筒体采用群桩时,在满足桩的最小中心距要求的前提下,桩宜尽量布置在筒体以内或不超出筒体外缘1倍板厚范围之内。5)在伸缩缝或防震缝处可采用两柱共用同一承台的布桩形式。 6)剪力墙下的布桩量要考虑剪力墙两端应力集中的影响,而剪力墙中和轴附近的桩可按受力均匀布置。3 桩端进入持力层的最小深度: 1)应选择较硬上层或岩层作为桩端持力层。桩端进入持力层深度,对于粘性土、粉土不宜小于2d(d为桩径);砂土及强风化软质岩不宜小于1.5d;对于碎石土及强风化硬质岩不宜小于1d,且不小于0.5m。2)桩端进入中、微风化岩的嵌岩桩,桩全断面进入岩层的深度不宜小于0.5m,嵌入灰岩或其他未风化硬质岩时,嵌岩深度可适当减少,但不宜小于0.2m。 3)当场地有液化土层时,桩身应穿过液化土层进入液化土层以下的稳定土层,进入深度应由计算确定,对碎石土、砾、粗中砂、坚硬粘性土和密实粉土且不应小于0.5m,对其他非岩石土且不宜小于1.5m。 4)当场地有季节性冻土或膨胀土层时,桩身进入上述土层以下的深度应通过抗拔稳定性验算确定,其深度不应小于4倍桩径,扩大头直径及1.5m。

四、桩型选择原则

桩型的选择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要求,上部结构类型、荷载大小及分布、工程地质情况、施工条件及周围环境等因素综合确定。

1)预制桩(包括混凝土方形桩及预应力混凝土管桩)适宜用于持力层层面起伏不大的强风化层、风化残积土层、砂层和碎石土层,且桩身穿过的土层主要为高、中压缩性粘性土,穿越层中存在孤石等障碍物的石灰岩地区、从软塑层突变到特别坚硬层的岩层地区均不适用。其施工方法有锤击法和静压法两种。

2)沉管灌注桩(包括小直径D<5O0mm,中直径D=500~600mm)适用持力层层面起伏较大、且桩身穿越的土层主要为高、中压缩性粘性土;对于桩群密集,且为高灵敏度软土时则不适用。由于该桩型的施工质量很不稳定,故宜限制使用。

3)在饱和粘性土中采用上述两类挤土桩尚应考虑挤土效应对于环境和质量的影响,必要时采取预钻孔。设置消散超孔隙水压力的砂井、塑料插板、隔离沟等措施。钻孔灌注桩适用范围最广,通常适用于持力层层面起伏较大,桩身穿越各类上层以及夹层多、风化不均、软硬变化大的岩层;如持力层为硬质岩层或地层中夹有大块石等,则需采用冲孔灌注桩。无地下水的一般土层,可采用长短螺旋钻机干作业成孔成桩。钻(冲)孔时需泥浆护壁,故施工现场受限制或对环境保护有特殊要求的,不宜采用。

4)人工挖孔桩适用于地下水水位较深,或能采用井点降水的地下水水位较浅而持力层较浅且持力层以上无流动性淤泥质土者。成孔过程可能出现流砂、涌水、涌泥的地层不宜采用。

5)钢桩(包括H型钢桩和钢管桩)工程费用昂贵,一般不宜采用。当场地的硬持力层极深,只能采用超长摩擦桩时,若采用混凝土预制桩或灌注桩又因施工工艺难以保证质量,或为了要赶工期,此时可考虑采用钢桩。钢桩的持力层应为较硬的土层或风化岩层。

6)夯扩桩,当桩端持力层为硬粘土层或密实砂层,而桩身穿越的土层为软土、粘性土、粉土,为了提高桩端承载力可采用夯扩桩。由于夯扩桩为挤土桩,为消除挤土效应的负面影响,应采取与上述预制桩和沉管灌注桩类似的措施。

五、结后语

基础设计篇3

关 键 词:设计基础 二维设计基础 空间拓展

一、基础课程对于设计专业的重要性

基础课程作为设计专业的认识观和方法论,在整个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先导作用与重要地位是毋庸置疑的。翻开设计教育史,设计基础课程始终是一个核心问题,为历代设计教育者所重视。如1837年伦敦建立的英国第一所现代设计学校“政府设计学校”,建校初期基础教学内容限定在临摹建筑细节和古代器物上,没有适应设计专业的特色和要求,办学效果欠佳,被认为是皇家美术学院的预科班。第二任校长戴斯以基础课程作为突破口进行了改革,取消了人物素描,有效地将设计教育与美术教育分开,取得了成功。对世界设计教育影响深远的包豪斯也不例外,其基础课程被认为是最具意义和影响力的,作为“解放学生创造力,培养对自然材料的理解力”的课程被放在极为重要的位置。伊顿、克利、康定斯基、纳吉及阿尔柏斯等都在基础课程的教学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创造出各具特色的基础课程,使设计教育不再作为美术教育的附庸,奠定了艺术教育加技术教育模式的现代艺术设计教育基础。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和边缘性的学科,基础是其成长的基石,特别是设计教育步入成熟期的今天,基础的重要性更是日益凸显。

二、传统设计基础课程概述

长期以来,设计基础课程形成了一套相对固定的模式:素描(全因素素描、设计素描等)、色彩、三大构成、装饰基础、摄影基础等结构体系,对培养学生的造型观念、审美意识、设计技巧等基本功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设计已远远超出原有的范畴,形成了一种不断自我更新的文化形态,这就要求对传统的设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学做出新的思考与回应,正如诺贝尔奖得主、美国学者西蒙教授所言,设计教育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只有倡导宽口径、大基础的教学理念,注重融会贯通,注重创造思维和能力的培养,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三、二维设计基础概述

二维设计基础指将既有的形态在二维平面内,按照一定的秩序和法则进行分解、组合,从而构成理想形态的组合形式。作为一门新诞生的基础课程,二维设计基础并非仅是名称上的调整,更是本质和理念上的提升。这一课程构建于现代科技美学基础之上,融合前卫艺术成果和现代设计精神,指导学生在各种实验性视觉体验中探寻各种可能的视觉效果。包括从自然形态到具象形态,再到抽象形态以及组合图形的概括、提炼和整合的过程,给设计基础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观念和要素。二维设计基础内容宽泛、适用性强,注重全方位多角度训练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设计素质,有着广泛的指导作用,是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开端。它是一个载体,探索二维空间的视觉文法,集合了造型语言、造型方式、造型心理等多方面的内容,既有基础训练的部分,又有应用设计的延伸,使二维设计基础能够突破拓展到三维、四维乃至多维设计空间。

四、二维设计基础的优势与特质

1.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思维的创造性

二维设计基础是一个系统化的教学体系,注重基础知识间的延续性和支撑关系,从现有的图形、自然的事物以及艺术大师的作品中去寻找认识造型的基本方法,将形态创造、色彩运用规律及空间秩序组合等知识系统化,达到掌握视觉设计规律的教学目的。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应用型、复合型、创造型设计人才的培养,符合设计学科不断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艺术教育家罗恩菲德指出,“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使人在创造过程中,变得更富于创造力,而不管这种创造力将施于何处”,设计教育的目标不是思想灵性的丧失,思维的创造性训练应贯穿于设计基础教学的始终。创造性思维是扩散性思维、聚合性思维、直觉性思维与逻辑性思维的统合,二维设计基础通过空间维度的变化、造型的变形、色彩的表述、元素的集散组合及其他造型要素,对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造能力进行开发,使学生不断地获得灵感与顿悟。

2.教学理念的多维性和实验性

二维设计基础是以自由表现美为目的的学科,不再仅仅满足于解决表面形式美感的问题,着眼于包括结构、功能、创意等在内的整体设计内容,并随着一定的情感或理念的深化,将不可靠的感觉变成理性的视觉法则。将造型研究对象放在一个动态系统中,进行组合意识、空间意识、抽象意识、符号意识、设计意识等多维度的研究。一是精简,将自然物象简化,舍弃非本质细节,达到造型的单纯化和意象化,再升华到超越自然的意象创造;二是拆解,将自然形态分解为点、线、面、体等视觉造型因素,按新的秩序进行另一次结合和重构;三是变形,想象是创作的源泉,黑格尔说过,“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客观物象本身包含着“启发想象”的暗示,把这些根据人的情感变化和想象力发挥获得的感受来进行夸张变形,能获得意想不到的艺术表现力和“得意忘形”的效果。二维设计基础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方法,打破了原有的界限和束缚,为设计基础教育注入实验性的新鲜血液,学生不再默默无语、埋头应付,取而代之的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思维争论和大胆实验,使基础训练变得活跃而有趣味。创造性灵感往往在实验摸索中闪现,二维设计基础让学生在没有主题先行的束缚下,对任何一个奇妙或荒诞的观念进行随心所欲、天马行空的实验,逐渐了解自己,形成个性鲜明的语言方式。

3.课题设计的科学性与综合性

学生的专业素养并非取决于学校所开设的课程,而在于教学的内容和体系,以及从中获得的知识与能力。二维设计基础关注的是教什么、怎么教,全面地掌控课题训练的对象与范围。按单元分阶段地进行课题设计,构建一系列有机动态的作业内容与形式,注重知识的延续和发展效应。如通过夸张对比、视觉推移、空间错落、形态组合重叠、具抽象转化等课题进入实物联想、科幻构想、异质同构、偷梁换柱等训练阶段,层层深入最终形成综合案例,避免了以往基础课程作业的千人一面。同时引导学生大胆运用不同的材料工具和创作手法,如利用数码相机,采集自然界、生活中各类图形元素,再通过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创造,寻求多种造型表达的可能性,从而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引入到基础课程当中。另一方面,不再局限于技术基础的训练,还要求体现人文科学的特色和成果,要求学生以文字来表达和梳理自己的设计思维,注重作业内涵的表述和设计说明的撰写,用图文并茂的方式来展示自己的创意和观念,提高对问题的阐述能力和思辨能力。

参考文献:

[1]帅民风.基础造型学教育课题初探.广西美术出版社,2003.

基础设计篇4

关键词:地基;基础;处理;方法

一、引言

基础是建筑物和地基之间的连接体。基础把建筑物竖向体系传来的荷载传给地基。从平面上可见,竖向结构体系将荷载集中于点,或分布成线形,但作为最终支承机构的地基,提供的是一种分布的承载能力。

如果地基的承载能力足够,则基础的分布方式可与竖向结构的分布方式相同。但有时由于土或荷载的条件,需要采用满铺的伐形基础。伐形基础有扩大地基接触面的优点,但与独立基础相比,它的造价通常要高的多,因此只在必要时才使用。不论哪一种情况,基础的概念都是把集中荷载分散到地基上,使荷载不超过地基的长期承载力。因此,分散的程度与地基的承载能力成反比。有时,柱子可以直接支承在下面的方形基础上,墙则支承在沿墙长度方向布置的条形基础上。当建筑物只有几层高时,只需要把墙下的条形基础和柱下的方形基础结合使用,就常常足以把荷载传给地基。这些单独基础可用基础梁连接起来,以加强基础抵抗地震的能力。只是在地基非常软弱,或者建筑物比较高的情况下,才需要采用伐形基础。多数建筑物的竖向结构,墙、柱都可以用各自的基础分别支承在地基上。中等地基条件可以要求增设拱式或预应力梁式的基础连接构件,这样可以比独立基础更均匀地分布荷载。

如果地基承载力不足,就可以判定为软弱地基,就必须采取措施对软弱地基进行处理。软弱地基系指主要由淤泥、淤泥质土、冲填土、杂填土或其他高压缩性土层构成的地基。在建筑地基的局部范围内有高压缩性土层时,应按局部软弱土层考虑。勘察时,应查明软弱土层的均匀性、组成、分布范围和土质情况,根据拟采用的地基处理方法提供相应参数。冲填土尚应了解排水固结条件。杂填土应查明堆积历史,明确自重下稳定性、湿陷性等基本因素。

一、地基的处理方法

利用软弱土层作为持力层时,可按下列规定执行:1)淤泥和淤泥质土,宜利用其上覆较好土层作为持力层,当上覆土层较薄,应采取避免施工时对淤泥和淤泥质土扰动的措施;2)冲填土、建筑垃圾和性能稳定的工业废料,当均匀性和密实度较好时,均可利用作为持力层;3)对于有机质含量较多的生活垃圾和对基础有侵蚀性的工业废料等杂填土,未经处理不宜作为持力层。局部软弱土层以及暗塘、暗沟等,可采用基础梁、换土、桩基或其他方法处理。在选择地基处理方法时,应综合考虑场地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建筑物对地基要求、建筑结构类型和基础型式、周围环境条件、材料供应情况、施工条件等因素,经过技术经济指标比较分析后择优采用。

地基处理设计时,应考虑上部结构,基础和地基的共同作用,必要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上部结构的刚度和强度,以增加建筑物对地基不均匀变形的适应能力。对已选定的地基处理方法,宜按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等级,选择代表性场地进行相应的现场试验,并进行必要的测试,以检验设计参数和加固效果,同时为施工质量检验提供相关依据。

经处理后的地基,当按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底面积及埋深而需要对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进行修正时,基础宽度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取零,基础埋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取1.0;在受力范围内仍存在软弱下卧层时,应验算软弱下卧层的地基承载力。对受较大水平荷载或建造在斜坡上的建筑物或构筑物,以及钢油罐、堆料场等,地基处理后应进行地基稳定性计算。结构工程师需根据有关规范分别提供用于地基承载力验算和地基变形验算的荷载值;根据建筑物荷载差异大小、建筑物之间的联系方法、施工顺序等,按有关规范和地区经验对地基变形允许值合理提出设计要求。地基处理后,建筑物的地基变形应满足现行有关规范的要求,并在施工期间进行沉降观测,必要时尚应在使用期间继续观测,用以评价地基加固效果和作为使用维护依据。复合地基设计应满足建筑物承载力和变形要求。地基土为欠固结土、膨胀土、湿陷性黄土、可液化土等特殊土时,设计要综合考虑土体的特殊性质,选用适当的增强体和施工工艺。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现场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确定,或采用增强体的载荷试验结果和其周边土的承载力特征值结合经验确定。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有:换填垫层法、强夯法、砂石桩法、振冲法、水泥土搅拌法、高压喷射注浆法、预压法、夯实水泥土桩法、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石灰桩法、灰土挤密桩法和土挤密桩法、柱锤冲扩桩法、单液硅化法和碱液法等。

二、不良地基处理方法

在确定地基处理时,根据地质情况的不同、建(构)筑物的承载条件需要以及各种处理的成本比对,选择既能达到要求,成本又较低的处理方法。

1.1.1 物理性质

粘粒含量较多,塑性指数Ip一般大于17,属粘性土。软粘土多呈深灰、暗绿色,有臭味,含有机质,含水量较高、一般大于40%,而淤泥也有大于80%的情况。孔隙比一般为1.0~2.0,其中孔隙比为1.0~1.5称为淤泥质粘土,孔隙比大于1.5时称为淤泥。由于其高粘粒含量、高含水量、大孔隙比,因而其力学性质也就呈现与之对应的特点――低强度、高压缩性、低渗透性、高灵敏度。

1.1.2 力学性质

软粘土的强度极低,不排水强度通常仅为5~30kPa,表现为承载力基本值很低,一般不超过70kPa,有的甚至只有20kPa。软粘土尤其是淤泥灵敏度较高,这也是区别于一般粘土的重要指标。

软粘土的压缩性很大。压缩系数大于0.5MPa,最大可达45MPa,压缩指数约为0.35―0.75。通常情况下,软粘土层属于正常固结土或微超固结土,但有些土层特别是新近沉积的土层有可能属于欠固结土。渗透系数很小是软粘土的又一重要特点,一般在10-5~10-8cm/s之间,渗透系数小则固结速率就很慢,有效应力增长缓慢,从而沉降稳定慢,地基强度增长也十分缓慢。这一特点是严重制约地基处理方法和处理效果的重要方面。

1.1.3 工程特性

软粘土地基承载力低,强度增长缓慢;加荷后易变形且不均匀;变形速率大且稳定时间长;具有渗透性小、触变性及流变性大的特点。

杂填土主要出现在一些老的居民区和工矿区内,是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所遗留或堆放的垃圾土。这些垃圾土一般分为三类:即建筑垃圾土、生活垃圾土和工业生产垃圾土。不同类型的垃圾土、不同时间堆放的垃圾土很难用统一的强度指标、压缩指标、渗透性指标加以描述。杂填土的主要特点是无规划堆积、成分复杂、性质各异、厚薄不均、规律性差。因而同一场地表现为压缩性和强度的明显差异,极易造成不均匀沉降,通常都需要进行地基处理。

三、工程地基土的具体特征

基础设计篇5

书籍是人类精神的粮食,是传统文化和文明传承的媒介,幼儿书籍对儿童的成长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和意义。

一、塑造健全的人——智慧(人格)

“智慧”在词典中解释为对事物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解决的能力。世界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智慧训练的目的是形成智慧而不是贮存记亿,是培养出智慧的探索者,而不仅仅是博学之才。”

一本有着生动丰富内容的书籍,可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通过阅读,孩子可以学习语言,学习概念,甚至学会思考和推理;而孩子性格形成与塑造也与书籍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幼儿自己喜欢的书籍,可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有意义的书籍,可以引导儿童自己去发现知识,研究知识、学习知识,运用知识,并且从小就能培养一种解决问题和学习的能力。最具代表性的是,幼儿在游戏互动中是培养其智慧的最佳方式,或者是参与实践,堆积木,拼图等等。目前,市场上很多幼儿书籍的设计都加入互动元素,皆在注重其智慧的培养(如图1所示)。

二、培养智识的人——知识(智商)

一本好的幼儿书籍,对儿童的影响重大,幼儿从书籍中,不仅可以吸取知识,还可以培养其幼儿的观察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分析判断能力、思维能力、应变能力等,这些都是培养儿童智力的体现。

(一)开发幼儿想象力

当今,可供幼儿选择的书很多,选择图文并茂、文字优美、风格多样、富有情趣的优秀作品,往往看似简单的故事蕴含着作者独具匠心的见解,简洁和插图和随意的色彩都能引导和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二)激发幼儿好奇心

幼儿的好奇心使幼儿在阅读中常常因一些我们常见自然的现象去追问“为什么”,则需要大人则会引导他去猜想和假设,支持他把书中的问题拿到实际操作中去探讨。“形成发现问题——提出猜想——付诸实践——寻找答案或再次发现新问题的良好探究过程。” 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实践、创新能力。

三、孕育愉悦的人——情感(情商)

书籍可以孕育愉悦的人,培养一个有情感、有情商的人。所谓“情商”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幼儿书籍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启迪幼儿思想和情感的培养,幼儿可以在人生的起始阶段通过书籍培养真善美。

(一)人性的开发与启蒙

幼儿期正是个性品质初步形成的时期,幼儿书籍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可以对人性进行开发和培养,培养幼儿对生命的尊重、关爱与敬畏,对自然和社会的理解、感恩、回报的情感,从而对理想与未来的向往、追求、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给予启迪。

(二)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

自信来源于对事物的认识,来源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儿童可以通过书籍梳理自己从书中学过来的知识和经验,在日常生活中加以简单的模仿和运用。幼儿一个人在阅读书籍的时候,总喜欢根据书中内容来指导自己的行为,特别是那些日程生活中便于实现的行为。喜欢读书的幼儿面对问题时往往很有信心,相信自己能解决。孩子通过书籍,可以增加知识面,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观察力、记忆力、逻辑思维能力都得到提高,可以从书中直接借用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者是因为在书中培养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找到一条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了成就感。

(三)寻找和体会乐趣

书籍,可以使父母 和幼儿一起寻找书中的乐趣,一起感受知识的魅力,书籍本身介绍的愉快和有趣的故事,可以让儿童去感受和体验,同时,有些设计比较有趣和新颖的书籍,不仅可以得到儿童的喜爱,还可以促进幼儿在书中去发现乐趣,可以转移幼儿的情绪,培养幼儿的审美和情商。

四、提高人的审美——美感(美感)

一本优秀的幼儿书籍设计,最大可取之处是从儿童的角度去挖掘内在美,并作出相应的艺术渲染,从而使书籍更加具有吸引力。幼儿图书是儿童成长的好伙伴,孩子阅读图书,一方面是学习,另一方面是游戏,对于幼儿来说,只有在玩中学习,才能让图书真正发挥它的功能。孩子长到一定年龄,优秀的图书会引导他们认识和感知这个世界,充当他们的良师益友,让他们学习为人处事的道理以及懂得什么是真善美。

五、结语

本文阐述书籍对幼儿成长的作用和意义,其目的在于引述书籍设计对儿童的重要性,我们只有运用自己的创作和智慧,设计和制作出幼儿真正需要的书籍,书籍的作用才能发挥出来。

基础设计篇6

关键词:基础会计;资源建设;中职教育

1“基础会计”资源建设的意义

1.1开发优质资源,促进会计专业长效发展

专业资源建设,是一个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优质教学资源更是教学质量建设的重要载体。“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核心专业课之一,多渠道、多方面人员参与其中,整合零星资源,促进优质教学资源的开发,可以加快教师信息化步伐,提高教学效率,为其他相关专业课程建设提供范例,推动专业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1.2交流融合,服务课堂,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

基于丰富的“基础会计”优质教学资源,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根据学生发展的特点,选用适合的教学方法,真正服务于课堂,进行高质量的教学。学生也可通过资源平台随时随地地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1.3对接企业,满足企业岗位需求

当今就业市场竞争激烈,会计专业的竞争尤为突出,职业学校的毕业生要想获得就业优势,就必须结合当今形势,与岗位紧密结合,教学资源库不断扩充与企业的交流合作,以适应当今社会的岗位需求。

2“基础会计”资源建设的思路

2.1“基础会计”资源库的使用现状调查

为了了解校资源库使用现状,为此,对本校会计专业学生做了一份调查问卷,发出问卷230份,收回212份。调查结果显示,老师布置作业大部分还是纸质方式,另外,学校并未建立强大的专业资源库,学校的资源库只包含一些少量的课件和习题,并未形成网站学习和答疑专栏、师生交流互动专区,更没有相关的教学视频和名师课堂等,本校学生对学习“基础会计”的兴趣较为浓厚,因而,有必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基础会计”教学资源库。

2.2“基础会计”资源建设内容

“基础会计”资源建设从职业教育需求的角度出发,采用整体服务的设计理念,运用信息技术,探讨面向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资源库合理构建的模式,为职业教育提供服务。围绕“基础会计”教学资源开发为主题,建设内容为:(1)构建“基础会计”整体框架。基于问卷调查,“基础会计”资源建设应形成一套以教师、学生、社会学习者为主要服务对象,遵循校际间的交流融合、校企合作的理念,形成可借鉴、可共享的“基础会计”资源建设模式,将其嵌入校级精品课程、名师工作室、专业群建设等校级在线教学平台,对教学资源、专业教师资源和实训资源三大块资源进行重点建设。(2)构建“基础会计”资源库。“基础会计”资源库建设主要从理论、实践、测评三方面入手,既能满足学生理论知识的扩充,又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3构建“基础会计”理论资源库

构建“基础会计”理论资源库,可以方便教师备课,学生自学,在线章节测试,答疑解惑,主要包含以下内容:教案、讲义、导学案,指导用书、习题集,模拟试卷(含单元和综合),在线课堂、名师课堂视频、微课等网络视频资源,在线课堂、名师课堂视频、微课等网络视频资源,会计从业资格大纲、题库、学测题库,会计实务、法规、规章、制度等法律。搜集最新的财经信息,例如《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等,方便教师备课、学生网上学习,并在学习相关内容时,可以参考相关法律,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养成良好的职业操守。

2.4构建“基础会计”实践资源库

“基础会计”资源库单凭理论建设远远不够,还要实践资源库的建设,分为3部分。单项:熟悉各项空白样表(票据结算单、凭证、账簿、报表)并正确填制样表。专项:按照经济业务发展顺序,能够掌握资金筹集过程、供应过程、生产过程、销售过程、利润形成及利润分配过程的凭证填制。综合:掌握证账表的整体编制: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按照编号,进行记账凭证、账簿(日记账、总账、明细账)、报表的编制。通过这样完整的实践过程,使学生整体把握资金运动过程,结合单项、综合实践操作,促进学生对“基础会计”的掌握。

2.5构建“基础会计”测评资源库

“基础会计”测评模式是在“基础会计”课程全部结束后进行,对每一个重点实训模块进行测评,通过仿真的模拟资料,例如结算凭证实操测评、会计凭证实操测评、会计账簿实操测评、会计报表实操测评,学生完成后,系统自动会形成评分模式和解答模式,进行能力评估,还可提供一系列会计实训的模拟资料,安排学生进行证、账、表的综合实操,让学生对“基础会计”有一个更全面的掌握,熟悉每一个单项之间的关系。

2.6“基础会计”资源库建设模式

从职业学校“基础会计”专业课程资源开发角度来探讨,有一定的内驱力,并将资源建设作用于相关专业教师以及受教学生,呈现优质化、多元化、自主化的特点,建立标准的资源库模块,借助互联网资源平台,将资源建设推广与运用,实现课程资源的交流与共享。

3“基础会计”资源建设的要求

3.1注重教师队伍的培训交流与多角色参与

资源建设需要经历一个很长的过程,需要经过教师的消化吸收,才能内化为专业资源。所以,在资源建设上,不能只重视硬件投入,而忽视对教师培训,通过对教师的培训,相互经验交流,不断吸收融合,才能使资源建设达到应有的效果。

3.2加强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运用

资源建设建立在以学生为本的基础上,一方面通过现代化技术手段,给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参与专题实训。另一方面,学生亦可随时随地进行自主学习,通过网上学习,自动练习,能够减少人力成本,通过教学资源平台,将技术和教育融合,达到教学做的融合。

4结语

“基础会计”资源建设需要在前期建设筹划、中期规划建设、后期测试改革中不断完善,通过资源整合,最大限度地模拟会计环境,让会计教师参与到“基础会计”的教学资源建设中来,加快信息化教学的步伐,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搭建多媒体网络资源平台,实现教师交流展示、学生自学自测、专业测评、模拟实训等功能,充分体现交流性和共享性,提高教学质量、更新教学手段和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最终提高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夏迎峰.湖北省高职会计职业教育资源整合的研究[J].商业会计,2016(20):120-121.

[2]何玲.《基础会计理论与实务》课程建设报告[J].财会学习,2016(9):252.

[3]柳晓霞.中职会计基础精品课程建设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6(6):25.

[4]任延冬.基础会计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研究与建设[J].辽宁高职学报,2013(12):30-32.

[5]程华安.基于世界大学城空间资源建设的设计与实施探究——以会计基础课程为例[J].教育观察,2016(9):33-35.

[6]叶怡雄.对会计专业课程信息化资源开发建设的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9):182-183.

基础设计篇7

关键词:框架结构;基础形式;基础设计

Abstract: construction frame structure design is in 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more basic design, also be building in 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the more important one kind of form. This paper mainly in the framework structure analysis based design are also discussed.

Keywords: frame structure; Foundation forms; Foundation design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由梁和柱所组成,是一种抗震、抗风较好的结构体系,这种体系的侧向刚度小,平面布置灵活,易于满足建筑物设置大房间的要求,在工业与民用建筑中被广泛应用。框架结构基础设计是建筑框架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筑设计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为了保证设计的科学合理,保证设计的先进性,相关的设计人员需要对基础的类型有清晰的了解,然后在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正确的选型,此外,还需要对基础进行适当的分析,对其中的条形基础设计等具体内容进行细化分析和选择。

1、基础选型

1.1 浅基础一般而言,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便于施工、工期短、造价低,如能满足地基的强度和变形要求,宜优先选用。浅基础按结构形式可分为: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板基础等。

独立基础是柱基础中最常用和最经济的形式。也可分为刚性基础和钢筋混凝土基础两大类。刚性基础可用砖、毛石或素混凝土,基础台阶高宽比(刚性角)要满足规范规定。一般钢筋混凝土柱下宜用钢筋混凝土基础,以符合柱与基础刚接的假定。同一排上若干柱子的基础联合在一起,就成为柱下条形基础。此种基础有相当大的抗弯刚度,不易产生太大的挠曲,故基础上各柱下沉较均匀。当土的压缩性或柱荷载分布在两个方向上都很不均匀,为了扩大底面积和加大基础空间刚度以调整不均匀沉降,可在柱网下纵横两个方向设梁,成为柱下交叉梁基础。交叉条形基础具有一定的空间刚度和调整地基不均匀沉降的能力,适应地基软弱不均或框架结构各柱荷载大小不一的情况。筏板基础用于多层与高层建筑,分平板式和梁板式。由于其整体刚度相当大,能将各个柱子的沉降调整得比较均匀。筏板基础适用于土质软弱,地基承载力低,上部结构传递到基础的荷载很大及上部结构对地基不均匀沉降敏感的情况。筏板基础由于承载面积大,故能减低基底压力,提高地基承载力,增强基础整体刚度,并调整不均匀沉降。因此要根据使用要求比较确定。

1.2 深基础是埋深较大、以下部坚实土层或岩层作为持力层的基础, 其作用是把所承受的荷载相对集中的传递到地基的深层。因此,当建筑场地的浅层土质不能满足建筑物对地基承载力和变形的要求、而又不适宜采取地基处理措施时,就要考虑深基础方案了。深基础主要有桩基础等基础,其中桩基础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基础形式,下面将予以着重讨论。

桩基础由基桩和联接于桩顶的承台共同组成。若桩身全部埋于土中,承台底面与土体接触,则称为低承台桩基;若桩身上部露出地面而承台底位于地面以上,则称为高承台桩基。建筑桩基通常为低承台桩基础。高层建筑中,桩基础应用广泛,桩基础具有以下特点:

1)桩支承于坚硬的(基岩、密实的卵砾石层)或较硬的(硬塑粘性土、中密砂等)持力层,具有很高的竖向单桩承载力或群桩承载力,足以承担高层建筑的全部竖向荷载(包括偏心荷载)。

2)桩基具有很大的竖向单桩刚度(端承桩)或群刚度(摩擦桩),在自重或相邻荷载影响下,不产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并确保建筑物的倾斜不超过允许范围。

3)凭借巨大的单桩侧向刚度(大直径桩)或群桩基础的侧向刚度及其整体抗倾覆能力,抵御由于风和地震引起的水平荷载与力矩荷载,保证高层建筑的抗倾覆稳定性。

4)桩身穿过可液化土层而支承于稳定的坚实土层或嵌固于基岩,在地震造成浅部土层液化与震陷的情况下,桩基凭借深部稳固土层仍具有足够的抗压与抗拔承载力,从而确保高层建筑的稳定,且不产生过大的沉陷与倾斜。

2、条形基础设计

在条形基础设计中,首先要进行的是条形基础的内力分析,这也是设计的核心内容。

2.1 确定基底反力和基础底面尺寸

根据文克勒地基模型,再加上刚性基础假定,我们可以迅速的推出基底反力为线性分布。如果设条形基础的长为L,宽为B,那按照基础的平衡条件,可以得到基底反力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2.2 静力法

因为沿长度方向等截面的基础梁,它的自重和覆土重,一般不会在梁内产生弯矩和剪力,所以在进行基础内力分析时,基底反力采用通常是不包括基础自重和覆土重的净反力的。在基底净反力和柱子传来的竖向力、力矩作用下,基础梁的任一截面的弯矩和剪力都可以通过理论力学中的截面法求出。通常会选取若干个截面进行计算,然后绘制弯矩图、剪力图。

2.3 倒梁法

倒梁法主要是把基础梁作为以柱子为铰支座的连续梁,通过结构力学中力法、位移法或弯矩分配法可以准确的计算出来。倒梁法是采用基底净反力计算基础梁的弯矩和剪力。然后根据基础梁支座、跨中的弯矩和剪力,可以准确的计算出基础梁支座、跨中的受力筋和箍筋的截面面积,合理配筋。

3、结束语

基础设计篇8

关键词: 沉降缝后浇带 差异沉降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土地的减少,高层建筑也越来越普遍,越来越高。建筑师对外形的需求,出现了大量体型相对较复杂的建筑,写字楼、商场、酒店、住宅等一体综合建筑,由于使用功能的要求,同时需要大量的停车位,为解决足够的汽车停放位置,就必须设置地下停车库。也就形成了主、裙楼一体或主、裙楼很近的建筑。本文结合实际设计工程,就阿克苏地区某综合商业高层建筑基础设计为例,简要谈谈高层建筑基础的设计。

二、工程简介

2.1工程概况

本工程处于高烈度地区,抗震设防烈度8度,地震加速度0.20g,场地类别三类。地下室两层,地上24层,地上高度94米,五层以上立面收进,五层以上平面不规则。结构选型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

2.2工程地质情况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场地土层分布自上而下分别为:①杂填土层,厚度1.4m~2.1m;②粉土层,厚度17.1m~19.7m,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60KPa;③圆砾层,厚度未揭穿,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300KPa。

三、基础结构方案选择

本工程塔楼基础占地面积1576m2,塔楼总荷载重量为617792kN,即要求地基平均承载力为392kPa。基底标高-11.0m,基础持力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仅仅为160KPa,显然天然地基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的地基承载力的需求。地质勘察单位的地勘报告结合当地施工经验给出的方案是地基处理。本工程主楼层数较多,基底压力大,地基沉降量也大,裙房和地下车库层数较少,基底压力也相对较小,地基沉降量较小,主、裙楼的差异沉降也较大。对于高层建筑,变形往往起着决定性的控制作用。本工程基础设计中解决差异沉降是关键问题。

为避免沉降差造成房屋开裂甚至破坏,早期做法通常是在主、裙楼之间设置沉降缝来解决两者间的沉降差,并采用双柱或双墙等措施是结构完全断开,让沉降两侧结构自由沉降。主楼的沉降较大,为避免裙楼基础受到影响,采取如裙房不设地下室或减少裙房地下室层数以及增加主楼地下室的层数,是主楼基础仍有一定的埋置深度及侧向约束;考虑裙房基础避让,裙房基础远离主楼基础等,主楼和裙楼间沉降缝的设置给建筑布局也带来很大局限,双柱、双墙及裙楼悬挑也极不经济。尤其在高烈度地震地区,由于碰撞产生的震害往往比一些地下整体地上分缝的建筑震害大。在本工程中设置沉降缝是实际情况不允许的,只能不设沉降缝,从布置和技术措施上减少沉降差。

主要通过减小主楼沉降的同时加大裙楼沉降的技术措施,以达到减小差异沉降的目的。可选用的技术措施有:1)减小主楼沉降:采用压缩模量较高的中密以上砂类土或砂卵石作为基础持力层,其厚度一般不小于4m,并均匀且无软弱下卧层;主楼采用整体式基础,扩大基础底面面积,减小基底总压力,从而减小基底附加压力;主楼采用加固方法,适当提高地基承载力和减小沉降差;主楼可采用桩基础或复合地基。2)加大裙楼沉降:裙楼基础应尽可能控制底面积不致过大,采用整体性差,沉降量大的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地下水位较高时,可采用独立基础加防水板或条形基础加防水板,防水板下应设置一定厚度的易压缩材料,使之避免因独立柱基或条形基础沉降时与防水板成为满堂底板;裙楼基础埋置深度小于主楼,使裙楼基础持力层土的压缩性高于主楼基础持力层的压缩性;裙楼与主楼采用不同的基础形式,主楼采用桩基础或复合地基,裙楼采用天然地基。

结合实际情况本工程最后确定方案为地基采用CFG复合地基,主楼提高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至400KPa,裙楼及地下车库提高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至250KPa。由于主楼层数较多,基底反力大,地基沉降量也大,决定主楼采用混凝土用量少,结构刚度大的梁板式筏形基础,裙楼层数较少,基底压力也相对较小,地基沉降量较小,并且其中的一个框架柱离主楼较近,裙楼采用条形基础,其余主、裙楼外扩地下室采用独立基础。

四、梁板式筏基的结构设计

4.1 筏板基础的平面布置

尽量使建筑物重心与筏基平面的形心重合。筏基边缘宜外挑,挑出宽度应由地基条件、建筑物场地条件、柱距及柱荷载大小、使地基反力与建筑物重心重合或尽量减少偏心等因素综合确定,一般情况下,挑出宽度为边跨柱距的1/4~1/3。

4.2梁板式筏基截面的确定

筏板基础的厚度由抗冲切和抗剪强度确定,同时要满足抗渗要求,局部柱距及柱荷载较大时,可在柱下板底加墩或设置暗梁且配置抗冲切箍筋,来增加板的局部抗剪切能力,避免因少数柱而将整个筏板加厚。除强度验算控制外,还要求筏板基础有较强的整体刚度。一般经验是筏板的厚度按地面上楼层数估算,每层约需板厚50mm~80mm。本工程主楼地上24层,估算梁板式筏基梁截面900×2000,筏板厚度为900mm;由于板跨较大,在板跨中加设次梁。

4.3基础的内力分析

筏板基础的内力分析常用简化计算方法,其最基本的特点是将由上部结构、基础和地基3部分构成的一个完整的静力平衡体系,分割成3个部分,独立求解。倒楼盖法是应用得最广泛的一种简化计算方法。倒楼盖法适用于地基比较均匀、筏板基础和上部结构刚度相对较大、柱轴力及柱距相差不大;其缺点是完全不能考虑基础的整体作用,也无法计算挠曲变形,夸大上部结构刚度的影响。

上部结构、基础和地基三者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把上部结构、基础和地基三者作为一个共同工作的整体的计算方法,其最基本的假定是上部结构与基础、基础与地基连接界面处变形协调,整个体系符合静力平衡。对于基础,由于考虑了上部结构刚度的贡献,使其整体弯曲变形和内力减小,而取得较为经济的效果;对于上部结构,由于考虑了因基础变形引起的变形,这种变形将使上部结构产生次应力,考虑了这种次应力,结构将更安全。

本工程由于处理后的复合地基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不同,基础形式的差别,在实际设计中对梁板式筏基、条形基础和独立基础分别分两次进行计算基础面积和配筋。

4.4后浇带设置

由于本工程结构长度超出规范要求,为减少混凝土强度产生过程中的收缩应力和消除在施工中产生的不均匀沉降,在主楼内部和裙房一侧设置用于控制收缩和沉降差的后浇带,因为收缩后浇带和沉降后浇带的封带时间不同,要根据实际工程的现场沉降实测值和计算的后期沉降差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后浇带混凝土浇筑。

五、结语

高层建筑基础设计是整个结构设计的重要一环,其设计合理与否,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和使用及施工工期和投资额度。本文通过工程实例,对高层建筑基础设计进行探讨,重点介绍了解决主、裙楼差异沉降的问题和根据场地条件来确定基础选型。

参考文献:

[1] JGJ 3-2010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GB50007-20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3]朱丙寅,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方法及实例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4]李国胜.多高层建筑基础及地下室结构设计[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上一篇:家庭护理范文 下一篇:抗浮设计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