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知识范文

时间:2023-11-25 18:46:07

基础会计知识

基础会计知识篇1

[关键词]会计;基础知识;教学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8.156

[中图分类号]G642;F2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8-0-02

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过程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但是与此同时,还必须要认识到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尤其是在会计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明确基础知识教学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地位,不能够因为过度关注实践教学,而顾此失彼,加大会计基础知识教学力度,提升基础知识教学水平,成为了当前会计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科研内容。

1 中专学校学生会计基础知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基础知识薄弱

受学生数量变化的影响,一些高中开始扩招,学习好的基础知识理解能力都不错的初中生选择上高中,而那些基础知识薄弱的则选择了去中专学校,这些学生的分数都比较低。还有一部分学生是在外漂泊了很久,长时间没有接受教育,只想通过中专这个途径来谋求一份稳定的职业,这些学生在学习会计基础知识时,多数都会产生抵触情绪,然后对这门功课产生厌烦,最后变成不愿学这门知识。

1.2 学生知识面狭窄

上中专以前,受中国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只是单纯地掌握了书本上的知识,知识的层面也只是停留在初中语数外及理化生等基础课程上,学生、教师、家长都不注重学生在课后关于财经知识方面的积累,就算是会计生也未必能每天都为自己的专业去努力,关注与专业有关的知识。此外,学生在学习一天的课程后,多半选择娱乐等消遣方式打发时间,不会再去关注有关课堂的知识。所以,学生对于会计的基础知识不是非常了解。会计是一门属于经济管理范畴的学科,这门学科由于所应用领域的特殊性,就会产生一些专业的术语,而这些术语在书中却没有明确的释义,这些都需要学习者通过生活中的经验自行积累。会计知识十分广泛,学生没有办法通过死记硬背专业术语而不去理解其中的知识进行记忆,这就使教师没有办法按照计划的时间完成教学工作,每节课都拖延教学时间,也彻底打乱了整体的教学计划。

1.3 学生耐心不足、学习方法不对

当学生首次进入课堂时,对于会计基础知识是十分陌生的,出于好奇或者想去了解这门学科等原因,学生会十分认真地听讲。但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一整节课都保持十分兴奋有活力的状态,所以,一些学生没有办法完全掌握课上的内容。一些简单的基础会计知识,学生会有兴趣,也会十分认真地对待,但是稍微增加一点难度,爱动脑筋的学生可能还会坚持学习,而比较懒惰的学生多半会选择放弃,长此以往就会对这门学科产生厌烦,从而无法学好这门学科。会计基础知识都是一环扣一环的,在任何一个知识结构上脱轨,都会导致以后的知识无法正常学习、理解,所以,如果没有掌握好前期的基础知识,想要学会以后更高难度的知识是很难的。

2 提高会计基础知识教学水平的对策

2.1 紧紧抓住并围绕一个“启”字

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跨级基础知识的热情,培养自主学习会计基础知识的能力,教师就要发挥职业特长,精心地组织安排活动,以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一些有难度、深度、新颖的设计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直观地面对问题,通过积极思考去解决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兴趣。

2.2 正确运用一个“导”字

教师在教导学生时,要做到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这样去解决问题,从问题的根本上让学生明白怎么做。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鼓励学生思考问题的解决途径,不要单一地向标准答案靠拢。发掘学生思考问题的固有思维模式,培养学生直觉思维、求异思维和逆向思维的能力,鼓励学生去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多思路、全方位、多层次地思考问题等。“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要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本领,让他们自己去寻找属于自己的思考方向。

2.3 课外活动中,突出强调一个“用”字

“学有所用”是现代教学力求达到的一种教学水平,不断通过实践让学生不在死记硬背书本的知识,从而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通过不同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账目方面得到一些训练,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这也充分突出了会计基础知识教育的重要性,也为学生日后踏入社会奠定了基础。

2.4 在日常生活中,鼓励提倡一个“问”字

发散性思维是教学中最为实用有效的一种思维模式,这是一切创造型人才必须具备的技能。这种思维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思考问题,掌握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在会计基础知识里是非常实用的技巧。通过思考,对问题进行重新理解,假设出更多的解决方案,从而筛选出最佳的办法来解决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思维模式,培养学生思考问题时思维的流畅性和独特性,鼓励学生通过思考解决问题,不怕学生出现错误。让学生积极提问,对于不懂的地方马上提出问题,教育学生要注意观察日常生活,引导学生思考,找出更多解决办法,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耐心,这些都是一个好的教育工作者需要考虑的问题。

3 创新会计基础知识教学方法

3.1 案例教学

即突破传统教学理念的死板性,运用现代化设备,不断地通过各种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考察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最初学习会计基础知识时,不应该给出一些综合性十分强的经济案例,要贴近现实的生活,对学生提出一些熟悉的、容易理解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案例分析,将案例上升到理论,更加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了解,走出理论知识难以掌握和学习的误区。

3.2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强大内驱力,而兴趣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基础会计的学习中,会计基础理论部分理论性强、枯燥无味。教师如果照本宣科肯定会降低学生原有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厌学情绪。所以为了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教师可以创设一些生活化的情景,将索然无味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生活中活生生的案例。引导学生从生活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认识到会计知识不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而且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而产生探究乐趣,让学生化被动为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乐学”。

3.3 启发式教学,引导思考

在课堂教学中,要确立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关键是“导”,是启发、是引导,当好“导演”而不是主演,不再仅仅是告知结果,而是要学生思考为什么。这就要求教师对课堂教学精心设计,精心安排每一个环节,教师可以在讲解新知识点时,根据已学的知识设置适度的疑难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问题、探究问题,以此来学习新知识。同时,营造课堂讨论氛围,把握课堂讨论的契机,给予每位学生参与发言交流的机会,在此基础上,再由教师整理学生发言,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最终师生共同得出结论,达到掌握新知识的目的。

4 结 语

在会计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关注基础知识的教学,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会计基础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奠定学生会计学习的基石。本文通过对会计基础知识教学的研究,从两大方面明确了会计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希望能够为相关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

主要参考文献

[1]孙家能.中美高校基础会计教材比较[J].经营管理者,2016(16).

基础会计知识篇2

 

关键词:理论教学 实训 并重  

《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是进一步学习和理解后续各门专业课程的先修课程。由于该门课程涉及的概念多,理论抽象,核算复杂,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而会计学本身是一门操作性、技术性很强的课程,讲授起来显得比较枯燥,如果教师一味的讲述理论知识,不辅助一定的实训或实训工具,面对一群对会计知识一无所知的学生,要提起他们对该课程的兴趣和一定的感观认识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在注重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实训的重要性。通过实训增强学生的感官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基础会计专业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过程式知识,分别通过会计理论教育和会计实践两条途经获取。这两条途径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一、扎实的理论知识是实训的基础  

众所周知,中国教育正朝着把大学教育普及的方向快速发展,就业成了教育中最突出的一个问题。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年代,大学生是不愁工作的,但在教育全面扩招的今天,就业成了国家、企业、家庭中最大的问题。是工作机会减少了吗,不全是;是我们的用人单位太挑了吗,也不全是。因此,我们的教育单位“觉醒”过来了,是我们培养的学生不能适应了。所以很多院校都在改革,针对用人单位的普遍意见(学生缺少实践能力),都在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培养上花了很多的成本。但在改革的过程中,又走入了一个误区—忽略的理论知识。在近十年的会计教学中,笔者发现,会计实训是很重要的,但理论知识的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面对初学会计的学生来说,应如何打好他们的基础呢?笔者认为教师在教授课程中应做到语言风趣,尽可能的列举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很抽象的概念。比如,在基础会计教学中,大多学生对于生产成本这个会计科目非常难理解,我举了一个炒“宫爆鸡丁”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把“直接材料”的投入、“直接人工”的投入、“其他直接支出”的投入和“制造费用”的分配转入比喻成 “鸡丁”的投入、“花生米”的投入、“油盐”的投入和“水电煤气”的分配转入,增强了学生的感官认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实训和实训工具是理论知识的保障  

注重理论,加强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基础会计教学的根本任务。在基础会计教学中,每当碰到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内容时,在课堂上很难下定义和解释,如果教师只是照本宣科,即使花费了大量精力,其效果仍不理想。如果我们在会计实验室中进行实物教学,复印一些典型的原始凭证, 购买各种格式的记账凭证、报表,要求学生完成填写、鉴别、审核原始凭证,正确填制记账凭证,自己动手装订凭证,编制汇总记账凭证,登记各种明细账和总账,编制会计报表,依次完成整个会计循环。若有条件可领学生到实习企业进行参观, 在参观中让学生多了解一些工厂的生产流程、业务内容; 在实习企业会计工作室, 让学生多看一些不同类型的原始凭证, 了解从原始凭证到会计报表的整个核算过程和会计工作组织知识。这样学生所接受的将不再是空洞的理论,而是实战演习,从初始记账、算账、报账到关键的用账、可以弥补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缺憾,可以为我们培养出理论够用、技能过硬、素质全面的会计人才。

三、理论知识应和实训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基础会计知识篇3

1.将日常生活用品穿插到课堂中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但要熟悉它们的分类和用途,同时还要清楚它们的外观和特点。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记忆,可以将生活中的物品引入教学活动中,更真实更具体地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知识。比如,在原始凭证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搜集平时购物时的发票,上学时的汽车票,出远门时的火车票等等。让学生通过观察,直观地了解它们,以生动具体而形象的实训活动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要点。

2.将实际的参观穿插到课堂中

会计理论知识都是一些抽象的概念,枯燥乏味且不易理解。因此,教师在对理论知识讲解的同时,可以根据相关知识内容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外出参观,来帮助学生理解。比如,在讲到资产概念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深入工厂进行实地参观,参观的同时让学生理解机器设备、厂房、材料、半成品、成品以及现金都是资产,除此之外,企业商标同样也是资产。

3.将会计工作穿插到课堂中

在会计教学中,教师应该将学生放入主动位置。在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时,注重会计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可以将会计工作的整个流程穿插到课堂教学中,不断让学生填写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同时还让学生做会计分录,会计明细等等,在训练的过程中,可以将真实的凭证和账页发放给学生,让学生亲自动手登记,帮助学生真实的去感受和体验。

4.将实践活动穿插到教学中

会计是一门具有极强实践性的学科,因此,它需要长时间的实践训练来作为教学的辅助,而训练基地可以为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场所。在学校建立会计模拟实训基地,一方面,可以针对会计内容,让学生进行模拟实验,另一方面,可以仿真企业实际情况,使学生产生置身于企业本身的感觉,身临其境地去感受财会业务,加强学生实际操作的效果。此外,可以加深学生对会计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提升,将理论更好地联系实际。

二、结语

如果缺失了理论知识,那么实训活动将无据所依,而缺失了实训活动,理论知识也只是纸上谈兵。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将会计理论知识与实训活动并重,平衡两者之间的比重,让学生能够在提高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

基础会计知识篇4

【关键词】 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基础会计》是财务会计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也是中等专业学校学生学习该专业的入门课程。作为初学者的学生,“会计”是个全新的概念,全新的知识,如何使之在学习中理解并掌握它,真正认识到财务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为以后的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该课程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三方面的教学,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之在以后的工作中能胜任财务会计工作。

一、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教学中的地位

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三方面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在教学中具有同样的重要地位,不能片面的强调其中的一个方面而忽视了其他方面。在《基础会计》教学过程中,忽视基本理论,只讲会计制度;忽视核算原理,只讲具体操作,把会计课程变成了制度的讲解和方法的介绍或者认为实际工作中怎样做,课堂上就怎么教,假如这样就只能使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被动的接受,不能从理论上解释,到了实际工作中,也只能做学校里学习、模拟过的作业课程,不能灵活运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如果只讲基本理论,忽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将造成理论与实践相互脱离,那么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就会出现不了解财务制度,不认识凭证帐薄,不会做帐,在实际工作中束手无策。由此可见,在《基础会计》教学过程中,我们既要加强基本理论教学,又要加强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

二、加强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学

1、基本理论教学

《基础会计》是一门理论性和实战性都很强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先掌握理论,打好理论知识基础是第一位的,因为只有弄懂吃透了理论,掌握会计规律,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领会会计的特点,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式会计发展的需要。

《基础会计》中基本理论很多,诸如:“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会计要素、会计等式……”等等基本理论,对学生来说既是新鲜的,又是抽象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讲清讲透彻,才能使学生在基础知识和技能方面有更深刻的理解,如:只有明确资金运动周转的过程,才能理解工业企业主要生产经营过程的核算;只有明确权责发生制等原则,才能很好地确认收入和费用等业务;只有明确了会计等式的平衡原理,才能实际地开展帐务工作……只有如此,才能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在基本理论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很简单的帐务处理也做不出来。初学者若遇到这样的挫折,很容易打消其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对会计专业失去兴趣。这个问题看似是个技能问题,实则却是个借贷记帐法的原理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第一步,明确经济业务中资产、负债或者所有者权益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第二步,找出相应性质的帐户;第三步,运用借贷记帐法下各性质帐户增减的记帐方向,做出帐务处理。只要按照这三个步骤来做,学生基本都能掌握借贷记帐法的原理并能实际运用了。

2、基础知识教学

基础知识主要包括经济业务知识,会计核算知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教育等几方面的内容。

(1)经济业务知识。《基础会计》是以工业企业主要经济业务为例,阐明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主要经济业务内容及其帐务处理。主要经济业务内容可分为材料物资供应、产品生产和产品销售三个过程,在这三个过程中,会引企业的资金以货币资金――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货币资金的形式不断运动。会计是对企业资金运动过程的核算和监督,资金运动又会影响企业的供、产、销。因此,在教学中必须使学生熟知会计中的经济业务知识,理解经济业务与会计的关系,才能得心应手地做好帐务处理。

(2)会计核算知识。会计核算知识主要指经济业务发生时的帐务处理知识,填制及审核会计凭证的知识,设置和登记会计帐薄知识,会计报告编制知识等。

(3)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教育。会计人员是市场经济活动中的特殊从业人员,不仅要有良好的业务素质,还应有较强的政策理念和职业道德,应受到法规制度和职业纪律的约束。当今,假帐泛滥,会计信息失灵问题日益严重,更有一些会计从业人员受个人利益驱使,放弃职守,监守自盗。道德和诚信,这个对会计从业人员最基本的要求,在实践工作中却成为最高要求。对于初学会计的学生,在刚刚开始的教学过程中,就应该加强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教育。会计的各项规章制度,如:《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使会计工作者的行为规范,也是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的衡量标准。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穿插式教学,把法规、制度的有关内容结合在教学过程中讲授,也可在每周教学中,专设1―2节课时讲解。这样不仅拓展了学生会计专业的知识面,更重要的是规范了会计行为,培养了专业素质,并提升了会计职业道德水平。做到不仅知法、懂法,并能够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更要学会用法来保护自己,筑起严格的自律防线,真正做到“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

3、基本技能教学

中等职业学校的目标是培养实用型人才,会计专业更是一门实践性和技术性都很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1)多用实物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可用实物展示的尽量用实物展示,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比如:讲原始凭证时,可把日常搜集的一些票证、发票、收据、单据等给学生传阅,使学生真正理解原始凭证的概念,讲授记帐凭证填制、会计帐薄登记、报表编制时,就把往界学生实习时的帐薄拿出来让学生们翻看,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2)强化实习训练。在日常教学中,做好模拟实习是强化技能的重要内容。学生的实帐练习可进一步巩固学习成果,对所学知识,通过动手动脑来提高操作技能,培养其按记帐规则记帐,正确的凭证填制,帐薄登记规范化的好习惯。

总之,在《基础会计》课程中应加强基本理论,基础方法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为学生以后进一步学习各门会计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中国财经出版社《基础会计》教材.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讲话.

基础会计知识篇5

【关键词】大学通识教育;基础会计教学;优劣势分析;对策

教育部2011年7月28日颁布实施的“本科教学工程”的意见中明确指出:“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实施‘本科教学工程’旨在针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还不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突出问题,特别是要在高校专业结构不尽合理、办学特色不够鲜明、教师队伍建设与培养培训薄弱、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不强等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上,通过一段时间的改革建设,力争取得明显成效,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需要。”正是基于培养这三型人才的要求,大学本科教学应采用通识教育模式。

一、大学通识教育的必要性

1、满足社会发展对劳动力素质的需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将要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劳动者的素质要求发生了根本变化。过去,计划经济条件下,劳动者一旦就业,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一般都是在某一个岗位上“从一而终”;基于这样的社会现实,高校在人才培养上采用的是专业化的教育模式,教学中专业与专业之间的“楚河汉界”非常分明,学生的知识结构单一,就业时也很注重“专业对口”。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劳动者就业是市场化导向,而市场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变化迅速:今天还蓬勃发展的产业,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就已是“夕阳西下”了;因此,劳动者在其一生中要根据劳动力市场的变化而不断调整自己的职业和岗位,这就对大学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学教育就不该再是专业界限分明的专业化教育,而应是培养学生适应工作需要的能力教育,即要从专业知识培养转变为一般能力培养,而与此相应的培养模式就是通识教育。

2、矫正前大学教育不良后果的需求

众所周知,我国高中教育采用的是文理分科的模式,它将学生硬性划为文理两科,使学生在高中阶段形成被动偏科:学文的理科知识涉猎不足,学理的文科知识涉猎不足,导致了学生知识结构不合理,影响到学生日后能力的提高和素质的全面发展。为此,大学教育阶段要针对性地弥补这种缺失,矫正此不良后果。因为,大学教育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所需人才的重任,这种人才应该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知识结构合理的、素质综合的。而通识教育正能解决此问题。因为在通识教育模式下,制度规定学生要在学校提供的所有公选课中选择数门非专业课程进行学习,这就能使学生在主要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兼顾非专业知识的学习,有可能弥补或是文科知识不足,或是理科知识不足的缺陷,从而成为一专多能、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劳动者。

3、满足学生个人兴趣爱好的需求

因我国的高考制度,使许多学生为了能进入大学学习,在高考时并不是按其兴趣爱好来选择学校和专业,而是以哪个学校和专业容易考上为导向,这就导致进入大学学习的学生,不少人对自己的专业不感兴趣;另外,因高中阶段的学生心智还不够成熟,他们往往不能完全意识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到底是什么;再者,人们的兴趣爱好随着他们对世界的了解和知识的丰富而发展变化着,许多学生在进入大学后才发现他们自己真正的兴趣点。如果我国大学的教育体制如一些西方发达国家所是,那么,学生就可以随其兴趣爱好和个人意愿来随时转换专业,以便能学习他们感兴趣的知识。但目前我国大学的教育体制只给学生提供了很小的转专业余地,而且,有时候只有学习成绩名列班级前茅的学生才有此机会,大部分学生都不能如愿以偿。这时,通识教育就能发挥其作用,来满足这部分学生的需要;也就是说,这些学生可以在学校提供的通识课程中选择他们感兴趣专业的课程进行学习,以便从知识积累上靠近他们的兴趣方向,形成复合型人才。

二、大学通识教育对象学习基础会计的原因及期望目标

大学通识教育的对象一般是非会计专业的学生,他们往往来自于不同的学科领域。如笔者所代通识课程——基础会计学,班上同学就来自于陕师大不同学院的不同专业:有物理、数学、化学、生物、计算机、地理、哲学、汉语、行政管理、历史、食品等专业;这些同学选修基础会计课程的初衷各不相同。笔者曾在所代班级做过问卷调查,得知学生选修该课程的原因有下述方面:第一,对课程的内容感兴趣,这部分同学占全班人数比例为25.8%;第二,为帮助将来就业,这部分所占比例为59.7%;第三,为修够学分,这部分所占比例为4.8%;第四,为了解这方面知识,这部分所占比例为3.2%;第五,为掌握一种技能,这部分所占比例为1.6%;第六,为将来生活中会理财,这部分所占比例为4.8%。根据调查,我们还得知学生对基础会计知识掌握的预期目标有:一般了解(占比11.3%),基本掌握(占比53.2%),完全掌握(占比35.5%)。从上述两方面的统计结果看,以帮助就业为目的选课的学生约占总人数的60%,想基本或完全掌握会计知识的学生约占总人数的90%。这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基础会计课程的突出特点:它是应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学习它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更利于培养出应用型人才。

三、大学通识教育对象学习基础会计的优劣势分析

1、学习基础会计的优势

第一,具有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统计数据表明,约26%的学生选修基础会计是因兴趣使然,约60%的学生选修基础会计是因就业目的;还得知,想基本和完全掌握该知识的学生比例为90%。基于学生这样的选课原因和预期目标,学生自然会有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为,兴趣是成功的驱动力;纵观历史上的成功者,鲜有不是在兴趣的驱动下成就伟业的,如达尔文、爱迪生等,都是首先因对所从事事业的兴趣,进而通过不懈的努力探索,克服了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后才收获了成功。利于就业的目的也会对学生产生激励作用,使学生尽力学习和掌握基础会计知识;明确清晰的目标也能增进学生的学习干劲。因此,通识教育的对象不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是他们学好基础会计的优势之一。

第二,具有较好的数学基础。通识课程基础会计的选修者中有相当部分是理工科学生(笔者代过的班中理工科生一般占比约70%以上)。基础会计学虽然不用太多的数学知识,但其中也还有些数学计算方法,并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特别是如果学生想沿着会计学的知识阶梯继续前进,数学基础好当然是优势了。特别是涉及到管理会计内容和会计信息系统知识时,数学基础好就能学得比较得心应手。因此,通识教育对象在学习会计学的内容时,由于他们数学基础较好而能更好地掌握会计知识。

2、学习基础会计的劣势

第一,缺乏经济及管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基础会计教学中,常会涉及到一些经济及管理类的基础知识。对专业学生来讲,他们在学习基础会计前,一般都已经具备了部分必要的经济类知识。大学通识教育对象因其来自非经济及管理专业,他们不具备学习基础会计所需要的任何前期知识,所以,当学习中遇到基于经济及管理类的知识之上的会计内容时,往往理解不清楚。

第二,学习时间易被挤占。由于通识教育的基础会计课程是选修课,当学生的专业课程负担较重、精力无法顾及全部课程学习时,学生往往就会首先牺牲选修课来保证专业课的学习,这就会影响到基础会计课程的学习效果。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不止一次地遇到过学生为此类问题前来沟通交换意见的。

第三,教学课时少致使学习内容不完整。由于通识课程安排的课时都比较少,一般是每周两个课时,长点儿的学期可能是38课时,短点儿的学期是34课时,都超不过40课时。而基础会计课程的内容至少需要50-60个课时才能讲完。这样一来,通识教育中基础会计的内容常常介绍不完,致使学习内容不完整。

第四,缺少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会计类课程都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讲,学习了一段书本知识后,都要进行实习,以便通过现实中的操作运用,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得更深刻、掌握得更牢固。但对于通识教育的学生而言,由于课时紧张、没有实习安排等问题而导致所学的理论和书本知识无法通过实际操作而掌握得更好。

四、大学通识教育中基础会计教学效果提高的对策

1、选择合适的教材

就笔者所在的学校讲,通识教育中会计课程仅有基础会计一门,后续会计知识的学习要通过学生跨院选课来实现。考虑到学生抱有的选课目的及预期目标,要满足学生对会计知识的需要,就要重视教材选用。从目前情况看教材有三类:一适用于会计专业,这类教材会计理论内容多,核算原理讲述细,会计方法介绍完整,能为学生奠定扎实的会计知识基础,便于其进一步深造;二同时适用于专业和非专业,这类教材会计理论较前少,核算原理讲述简明,主要介绍核算方法和体系;三适用于非会计专业,这类教材只讲最必要的会计理论,介绍基本的核算原理,重点在核算方法上。基于此,适用于通识教育的应是第三类,因为它叙述简洁、内容完整,易于理解;用它不仅能满足学生学习目的和预期目标,还能在有限的课时内给予学生完整的会计内容和知识体系。

2、补上或缺的知识

前已述及,通识教育中的学生不具备任何基础会计的前期知识,从而常导致其理解会计知识有难度。为解决这类问题,教师讲课时,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听课反映,同时,还应通过互动式教学方式及时发现学生在哪些知识理解上有问题,针对性地为他们补上缺乏的知识。笔者在教学中就遇到过此类情况:如学生不知道什么是“资金的时间价值”,为此,笔者讲课时结合相关知识的介绍,专门把该问题给学生做了较详细的介绍,清除了学生掌握会计知识的障碍。

3、创造实践的机会

因通识教育无法安排实践教学,为解决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笔者以为,可以在现有条件下尽量创造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进行学习实践。具体方法可以是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会计业务处理所需要的各种凭证以及账表等,临时创造出一个会计核算的环境,让学生在一种身临其境的状态下模拟会计业务处理,弥补缺乏实践机会的不足。

4、增强讲课的吸引力

由于班级规模过大和专业课程压力等方面的问题,再加上基础会计知识比较枯燥,常会影响到学生的听课积极性和注意力。为此,授课教师要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授课中要祥略得当,重点难点突出,特别是要通过联系社会现实问题的讲述增强教学的吸引力;还可以通过使用会计课件添加一些生动活泼的图画、音乐等以增强授课的趣味性;以此吸引学生积极上课,认真听讲,保证基础会计的教学效果。

【作者简介】

基础会计知识篇6

【关键词】高职教育 教学改革 教学探讨

一、《会计基础》教学的现状

(一)《会计基础》教学中有很多专业概念和科目名称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吃力

目前高职会计专业学生一入学学习的专业课就是《会计基础》,该门课程涉及到很多专业概念,很多学生的反映是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也比较抽象。甚至存在个别学生听不懂而对这门课程失去兴趣的现象。至于科目名称,很多学生存在概念不清,容易混淆的情况。比如“应收账款”和“预收账款”,“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很多同学往往区分不了它们的不同点。很多学生只是机械地记住了会计科目的名称,并不能透彻地理解和运用,练习题稍微变了形式,换一种形式考查,就往往用错了会计科目。

(二)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联系不是很紧密

《会计基础》教材上讲的都是一些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和原理,介绍会计的基本知识体系,也讲述了运用会计知识去处理企业中的业务问题。但是这些知识只有运用到实践教学中去,通过会计的实践教学才可以让学生增强感性认识,真正理解、消化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学以致用才可以更好地吸收理论知识。但是在教学中发现,很多教重视理论知识教学,轻视实践教学,觉得实践教学费时费力,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联系不是很紧密,对实践教学有抵触。

(三)部分教师教学存在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

《会计基础》这门课理论内容比较多,如果在教学中灵活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现代化立体教学,采取项目教学和翻转课程的创新教学形式将使得原本枯燥乏味的单一教学形式变得生动易懂,直观明了。然而部分教师存在讲述方法单一,“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形式。上课缺乏和学生有效互动,学生参与度不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学生普遍反映,教师上课沉闷,照本宣科,教学方式单一,对学习兴趣不高。

二、《会计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造成的不利影响

(一)学生不能透彻理解和运用理论知识,不利于以后的专业课学习

该门课程涉及到很多专业概念,很多学生的反映是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也比较抽象。由于《会计基础》是会计专业学生的入门基础课,此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帮助初学者理解会计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学会会计学的基本方法,了解会计学的知识体系,为以后后续学习《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务会计》等专业课打下基础。如果学生在此门课程的学习中对概念没有透彻理解,对会计原理和会计科目混淆不清,对账务处理不熟悉,将不利于以后的专业课学习。

(二)重理论,轻实践。导致理论知识没有感性认识

《会计基础》教材上讲的都是会计学的基本理论,介绍会计的知识体系,也讲述了运用会计知识去处理企业中的账务问题。但是这些理论知识只有运用到实践教学中去,通过手工做账,模拟真账练习等实践教学方式才可以让学生增强感性认识,真正理解、消化所学知识,做到学以致用。重视理论知识教学,轻视实践教学,会导致学生缺乏实战能力,对具体的账务处理只是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也不利于理论知识的消化吸收。

(三)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从而影响学习积极性,不利于高职教育的发展

由于部分教师存在讲述方法单调,上课缺乏和学生有效互动,导致学生参与课程程度不高,上课低头玩手机的现象居多,学生对学习提不起兴趣。上课迟到、旷课现象时有发生。这种情形将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利于专业知识的掌握和高职人才的培养。

三、改善高职《会计基础》课程教学的措施

针对高职《会计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一)教师应认真备课,熟读课本内容,精讲课本理论知识

第一,由于《会计基础》是会计专业学生的入门课,所以要注重基本理论知识的讲述,把基本概念讲清讲透,给学生打好基础。因此要求每个上课教师要认真备课,熟读课本内容,对课本内容融会贯通,这样才能把理论讲透。

第二,在具体授课过程中,教师要以“教学大纲”为原则,把课本重点的内容进行梳理,并引导学生对学习的要点进行归纳,总结。

第三,本课程的基本原理对于初学者理解起来有难度,理解起来比较抽象,这要求教师授课的时候理论联系实际,多举生活中的例子,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能力为本位,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和特点进行精确的讲授。

(二)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紧密结合

既要重视理论知识教学也不能轻视实践教学,只要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才可以让学生对理论知识增强感性认识,加深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通过实践教学,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操能力,锻炼职业能力,对以后就业有帮助。笔者所在的学校会给会计专业的学生开设一门课程《会计综合实操》,这门课程是《会计基础》实践教学的配套课程。《会计综合实训》就是让学生在实训室里面采取真账实操的形式进行审核原始凭证,登记记账凭证,账簿和编制会计报表。通过这个实践教学的配套课程,让学生增强了实操能力,也加深了对《会计基础》课程的理解和学习。

(三)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一,教师应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生动的立体教学,采取项目教学和翻转课程的创新教学形式将使得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易懂。教师在制作演示文稿的时候应尽量使得课件生动,图文并茂,多用图表法,对于一些类似的知识点进行对比,最好附上与课程有关的小视频,可以提高学生的上课兴趣。

第二,教师上课时要改变讲述方法单一,“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形式。上课要和学生有效互动,不照本宣科,让学生参与到课程教学中来,可以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畅所欲言,师生互动加强了,学生学习效果也大大加强,这样他们才可以更好地学习这门课程。

参考文献

[1]周成银.《会计基础》教学方法的探讨[J].中国科技投资.2013(17).

[2]吕中芬.《会计基础》教学问题研讨[J].财会月刊.2013(18).

基础会计知识篇7

关键词: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基础会计课程作为一门经济管理应用的基础学科,是会计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经济管理学科类的公共基础课程,对于其他专业来讲,该课程是了解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途径,有助于完善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我国著名会计学家杨纪琬生前曾指出:“在现代,不懂得会计知识、不理解和不善于利用会计信息的人,是很难从事经济工作的”。《基础会计》课程的理论性、实践性、技术性和操作性都比较强,这就增加了高职院校非会计专业学生学习的难度。如何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会计这门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用所学的会计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碰到的会计问题中,应是《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条件下,高职学院生源质量相对较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态度都有较大差异。传统的会计教学模式和方法忽略了学生的个体性、缺乏趣味性,教学效果不佳,如果依然采用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法,势必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失去学习兴趣,难以实现培养目标。究其根源是教学内容与方法亟待改革,而基础会计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显得尤为重要。笔者结合多年的《基础会计》教学经验,对本课程

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改革设想。

二、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现状

1、教材陈旧,教学章节安排不合理。当前会计专业学生所使用的基础会计学教材中的会计理论,基本是在手工会计模式下形成的,并与后期设置的《会计电算化》两本教材脱节严重,很少考虑计算机进入会计领域所带来的影响,这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是不相适应的。

2、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脱节。会计学的理论教学过程,在内容上依次分为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基础会计知识覆盖面大、理论性较强、较为抽象。学生在高中从未接触过这方面的知识,进入高校后,突然“遭遇”会计专业理论,总是一时难以适应。因而,在基础会计教学中首先应让学生对其有感性认识。

3、教学方式单一。受传统教育思想影响,会计教学重知识、轻能力,重教、轻学;片面强调以教学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注入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造能力。以往的《基础会计》教学方法多是“填鸭式”课程讲授教学,未能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也没能科学地运用案例教学,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4、成绩考核方式不科学,不能真正反应学生的真实水平。任何一门学科的考核问题始终对学生的学习起“指挥棒”的作用。目前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考核主要通过期中、期末考试再加上平时的作业成绩等,确定总评成绩,以此决定学生某一门课程是否通过。这种考核和评价方式存在问题最突出的是考试成绩的单纯记忆成分较大,综合分析判断能力很难考核。

5、非会计专业任课教师专业素质参差不齐。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的作用。教师的素质直接决定着所培养的学生。知识经济时代对管理类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培养人才的会计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素质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目前,我国会计专业的师资队伍存在着诸如业务水平参差不齐、相关专业基础知识欠缺、重视会计专业授课、忽视学生综合分析与判断能力的培养和授课方法内容陈旧等问题。

三、提高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效果的改革设想

笔者认为,高职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应强调以理论为基础,以实践为主线,来培养出优秀的经济管理人才。改革传统教学方法是高职教学的必然选择,具体设想如下:

1、明确教学对象及目标,强调有的放矢。现代会计人才需要丰富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综合能力,为此高校在会计教育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对于初学者来说,《基础会计》最大的特点是概念的抽象性,经济业务的连续性、整体性和多变性。许多学生从未见过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缺乏会计基础知识和感性认识,对整个会计工作流程和业务缺乏整体认识。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科特点进行必要的教法创新。例如,我院会计系往年模拟实习账簿都有存留,如果我们把这些成套的账簿放在模拟实验室中,每桌一本,在基础会计学概述教学中便带学生观看、了解,以便增强其感性认识。多年的从教经验告诉我们,基础会计教学应当重视实践性操作的渐次引入,这实际上是一个把抽象学习内容具象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不断引导学生关注会计实践,使其在感性、具体认识中培养起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接受快、兴趣浓,而且知识掌握得比较扎实。

2、整合教学内容,改变知识结构。《基础会计》教材有多种版本,其内容安排各不相同,教师必须集体对教材进行整合。首先改变教材的顺序,将资产计价、权责发生制及账项调整两章移到会计报告的后面,并加入所有者权益的经济业务,使各章的例题相互衔接,共同构成某企业一个月的正常经济业务。例如,上第一课时,我没有按常规讲会计的概念,而是先向同学们简单地介绍设置账户、复式记账、编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报表这七个核算环节,使同学们对所学的基础会计内容有了初步的认识,也了解了基础会计所要学的内容,知道了基础会计入门的重点和难点,为以后教学打下基础。调整教材顺序,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内容。例如,在讲会计凭证这一章时,为了使学生领会各类会计凭证的编制,我把第六章经济业务核算部分内容适当提前,学生掌握了经济业务核算之后才能编制正确的会计凭证。又如,在学习主要经济业务核算时,我把供应过程的核算和供应过程成本计算、生产成本核算和生产成本计算、销售过程的核算和销售成本计算结合起来讲,这样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所学知识。另外,教学时,对于课时的组织留有余地,对学生提出的疑问及时做出答复。

当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针对传统教学内容的缺点,把基础会计理论教学内容模块化。把基础会计的知识划分为四大模块:(1)认识会计模块。教学内从会计报表及入手讲授会计的概念:会计的职能、会计的目标、会计对象等。这一部分学习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对会计工作有一个整体的理解,建立起大略笼统的知识框架。(2)会计资料模块。主要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认识会计工作的主要过程与主要内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并知道学会填制简单的会计凭证,登记简单的会计账簿,明确会计的工作过程。(3)复式记账模块。用一个完整的企业会计资料作为模拟会计实训内容,通过模拟实训,边讲边练,让学生掌握会计具体核算,学会用借贷记账法处理企业基本的经济业务。(4)知识总结模块。重新讲授会计基本概念、会计前提、会计基本原则等基础理论。通过具体的核算,学生已经亲自动手处理了会计业务,这时再回到会计基础理论的学习,用理论知识解释实践中的一些问题,使学生对原有的知识有进一步深刻的理解,有不同的收获,以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3、引入案例教学法,结合身边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提高学生的交流技巧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长期以来,我国的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教学方式一直以灌输为主,这种方式无法调动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对于增强其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判断能力、促进学习的主动性无法起到积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高新技术的发展,人们经常在不具备可靠、完备的信息资料前提下,做出判断并采取行动,这需要我们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培养学生思考、判断和采取行动的能力。在提升思维能力方面,案例教学是一种没有唯一正确答案的教学方法,而恰恰是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独立思考,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创新精神。通过案例教学方法,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有极强的针对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例如,在《基础会计》关于各种结算方式的程序等内容的教学中,若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则免不了教师逐条讲解,学生却很不耐烦的局面,而实际工作中,学生仍可能不会操作。如果采用案例教学法,则可将全班同学分成四组,分别扮演付款单位、收款单位、付款单位开户行及收款单位开户行,让其模拟整个结算过程。在几轮模拟中,注意让学生进行角色互换,从而熟悉各环节的具体操作程序,这样一来,教学活动生动有趣,学生不仅熟练掌握了各种结算方式的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还能在活动过程中发现课本中没有提及的问题,并且通过一种结算方式的模拟操作,学生还能举一反三地掌握其他结算方式的具体使用方法。

通过案例教学,学生亲身感受到了获得知识的过程,体验到了综合知识对解决问题的益处,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会计学的兴趣。通过给学生提供一种认识和解决经济问题的模拟机会,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会计工作不仅仅是记账、算账和报账的过程,而且还是要运用会计资料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提高企业效益的目的,使其思维能力和技能得到充分的锻炼。

教材中抽象的概念可结合生活实例讲解,以求通俗易懂。例如,对资产概念的学习,在讲解之前列举几个典型的实例,如石油开采企业本年度打了10口井,只有一口井有油气,每口井都花费巨额资金,问打出来废井如何处理、油田资产如何计价?让学生思考,然后结合教材的定义来学习。又如,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两组概念,可通过以下举例讲解:企业需租房一年,有两种付款方式,一为预付方式,租用之前1次付清(也许这样可以少付租金);二为后付方式,即租期结束后才付款(也许是熟客户的原因)。问怎么处理租金费用?将会计学知识结合身边的事情来讲解和学习,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4、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计算机多媒体教育技术是将现代音像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融为一体的现代信息技术,它将许多数据、文字、图片组合在一起,形象直观地表达相关的教学内容。例如,将真实的凭证、账簿、报表反映在屏幕上,形象直观。用图、文、声并茂的方法揭示会计等式的形成过程等。

5、会计模拟实习实践教学。会计教学中很多流程或操作是需要实习来辅助认识的,尤其是学生刚接触财会工作,对会计中的凭证账簿、职能岗位、操作流程等缺乏感性认识,因此会计实践教学是会计教学的重要环节。会计实践教学包括校外实践与校内模拟实习。当然,到企事业单位去参加会计实践,是会计教学中最直接、最有效的学习方法,但是目前到企事业单位去参加会计实践面临重重困难,处于一种举步维艰的状况。因而我们只有通过完善校内会计模拟实习,加强会计实践教学。

6、教学效果考核方式多样,注重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对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课程的考核,应努力做到使学生在考核中能尽量发挥创造性的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不拘于考核的形式。对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可采取闭卷方式,对分析性较强的课程采取开卷方式。通过考核和评价方式的改进、变“死学”为“活学”,变被动为主动,变知识的学习为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素质。通过考核方式的改革,引导学生学习观念、态度和方法的转变,增强学生学习创新的自觉性。在保持合理和公平的前提下,重视个性的发展,同一问题可以不同答案,评分时呈现学生的创造能力,激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个性,使考核真正起到强化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

7、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确保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质量。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培养学生利用会计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运用的知识、有限的技能和落后的手段无法满足这一要求,为此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教师除了需要传统的教学与两方面的能力以外,还要具有一定的社会实践经历和管理学、经济学的相关专业知识。教师既要会讲,又要有研究成果来支持教学,两者都不能少;科研不仅加快教师的知识更新,还可促使教师对于专业问题的理解和思考。任何一门学科的理论知识都是来源于实践,因此教师应深入会计实务工作中,为教学内容的改革和方法的改进积累素材。各高校应积极通过校企联合来提高教师实践技能,如选择一些经济业务全面、规模较大、人员素质较高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开展实践;学校还可以派送教师到企事业单位直接参与会计核算,以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由于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面向的学生具有一定的本专业知识,因此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教师,不应仅仅满足于自身所具有的会计专业知识,还要积极学习相关专业知识。

总之,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经济生活对高层次管理人员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管理人员对会计知识的需求也越来越多,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育已成为会计教学的重要内容。高等学校所培养的管理人才应具有什么样的会计知识以及他们如何应用会计知识帮助其进行科学决策,这些问题都是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

(作者单位: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施金影.项目教学法在《基础会计》教学中应用的思考[J].会计之友,2008,(4).

[2]刘英男,梁杰.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中国市场,2007,(48).

[3]程先发,程莉.论我国会计专业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33).

[4]于雪莲,蒋萍.浅谈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教学改革问题[J].市场周刊.2008,(6).

[5]谭晓兰.如何提高《基础会计》教学效果[J].经济师,2007,(5).

[6]任秀云.基础会计教学的集体备课与教研[J],商业现代化.2008,(6).

基础会计知识篇8

关键词: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问题;举措

目前,计算机技能成为用人单位对求职者一个不成文的硬性要求,而高等学校担负着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人才的重任更应该注重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当今是个信息腾飞的时代,计算机已经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和领域并成为其发展不可缺少的必备要素,高等学校为顺应时展的潮流,促使计算机基础课程成为考核大学生能否顺利毕业的一个基本性标准。然而,我国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活动筹建的时间比较短,还存在着不完善的地方,这就需要高等学校教育系统统筹计算机基础教学活动,直面存在的问题探索积极策略促其健康发展。

一、剖析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不完善

在高等学校的决策层和管理层方面还存在对基础性计算机学科认识不到位,认为基础性计算机学科是其他性专业学科的辅学科,课程的设置上应该处于次要性的地位。这就使得对基础性计算机课程设置上存在着偏薄现状,开设的基础性计算机课程比较少,且有时基础性计算机课程要让位于其他学科设置,其他课程优化设置后才对基础性计算机课程进行安排,这就使基础性计算机课程设置与学科基本特点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想脱节,在一定程度上潜在地对基础性计算机学科的发展形成了阻碍,不利于基础性计算机学科的有效开展。

2.基础性计算机教材不先进

从我国高等学校的基础性计算机学科发展来看,开设的时间比较短,基础性计算机学科设立远远落后于西方其他国家,最为明显的一个方面就在于基础性计算机教材的选用上不能够与时俱进,还采用以往老版教材。这势必使基础性计算机内容不能够得到及时更新,大学生的计算机知识结构陈旧不能够适应时展的需求,更不能够使其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中,这必然使大学生对基础性计算机学科自主性和主观能动性不高,也必然使高等学校基础性计算机教学活动流于形式,最终不利于大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从而不利于大学生的顺利就业。

3.计算机基础教学活动不科学

基础性计算机学科的教师教学观念还处于原有僵化性的教学状态上,对于基础性计算机学科教学活动采用全课堂式教师灌输教学方式,而这种教学方式仅仅围绕着课本进行照本宣科式讲授,而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需要学生对学习进行探究,更忽视了计算机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实践性学科需要加强性教学活动使理论得到应证。这样的教学方式导致基础性计算机学科教学活动失去生机和活力,导致大学生对基础性计算机学科失去激情计算机知识得不到补充,更导致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存在着缺失不适应社会对人才发展的趋势潜在地导致大学生就业难。

4.师资力量不完备

担任高等学校基础性计算机教学活动的教师存在着不专业化现象,从事这一学科教学活动的教师往往是有一些计算机技能的非计算机专业性教师或者是较早计算机专业出身的老教师,这些教师存在着知识结构陈旧不能够站在计算机发展的时代现状和前沿更新自我的知识结构从事计算机教学活动。同时,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不能够严谨从事于学科教学活动,存在着基础性计算机教学活动演化为学生自修活动,计算机机房演化为学生玩游戏和聊天的娱乐性场所,这势必使基础性学科内容不能够有效得到传授,势必使基础性学科流于形式,最终使大学生的基础计算机知识匮乏阻碍了学生的进一步成才发展。

二、探讨解决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问题的举措

(1)从高等学校决策层和管理层来说,首先,合理规划基础性计算机课程的设置,特别是要把基础性计算机课程与其他专业学科有效结合起来进行优化组合,使两者同时得到有效发展;其次,完善计算机基础教学活动的硬件和软件设备,建立完备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活动电子教室,引进先进的基础性计算机学科发展理论和知识书籍,以便于引领高校基础计算机学科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2)从高等学校基础计算机的教师来说,首先,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基础性计算机教学活动的开展要以时代和大学生自我需求角度为出发点重构计算机基础教学活动,使教学活动体现时代性和学生个性性,最终使基础性计算机学科为高等学校的发展打下扎实性基础;其次,教师要具有与时俱进的思想意识,不断探究计算机学科发展的新形态,不断地完善自我的知识结构并提升教学水平,最终为学生的计算机知识输送源源不断的知识养料。

(3)从大学生来说,首先,要树立成才和成长意识,自觉主动地利用一切网络信息平台进行计算机知识的学习,以便于提升自己的计算机知识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其次,转变轻计算机基础学科而重视专业课学习的观念,要意识到计算机学科已经成为其他专业性学科发展的必要性辅助手段,重视计算机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可操作性实践学习,积极主动地完善自我计算机技能,为社会和个体发展提升自我综合素养。

三、结语

当前,信息数字时展的要求计算机基础教学活动成为高等学校必要的教学活动,要求大学生必须具备熟练操作计算机的基础性技能。基于我国高等基础性计算机教学活动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这就需要高等学校以时代和大学生成才发展为依托建构计算机基础教学活动,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输送大量的富有现代化气息的高素质性人才,最终为中华的复兴提供原动力。

参考文献:

[1]韦立军,刘新光.医学院校大学生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华夏医学,2014,27(1):164-165.

[2]李媛媛.新疆高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9.

作者简介:

上一篇:正月剪头范文 下一篇:奥巴马演讲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