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总结范文

时间:2023-11-21 11:10:38

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总结

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总结篇1

关键词:公路施工;沥青路面;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U416.217 文献标识码:A

1前言

随着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公路质量成为公路施工的重点,公路施工质量与安全受到人们的关注。路面是公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路面的施工建设与养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公路路面每天都承载着大量的车辆及货物重量,再加上天气等外在因素的影响,公路路面在使用的过程中受到了严重的损坏,从而降低了其性能。通过加强我国公路施工沥青路面的施工技术能有效地提高我国公路的质量,确保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的稳定,所以加强公路施工沥青路面施工技术的探讨非常有必要。

2.加强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的必要性

2.1提高公路质量的关键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与质量的提高,公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建立舒适、平稳及安全的公路工程对我国未来公路建设有重要的影响,可以通过加强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来提高公路的整体质量。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对公路的使用价值与寿命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加强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是完善我国公路整体功能的重要措施,是提高公路质量的关键。

2.2人们生命安全的有效保障

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伴随着交通事业的发展而不断提高,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威胁。交通事故的发生除了人为的主观因素外,公路的质量是造成交通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很多交通事故发生是由于路面开裂及坍陷,路面的开裂与坍塌致使车辆在行驶的过程中出现很多安全威胁。因此,加强公路施工沥青路面的施工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公路质量,从而降低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对我国人们的生命安全有重要的保障作用。

3沥青路面施工技术

3.1沥青配比设计的控制

沥青配比对路面施工有重要的影响,对其粘合性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是沥青路面施工的基础性工作。所以在沥青路面施工开展之前要做好沥青配比工作,需要由专业的施工人员对沥青的比例进行合理调制。专业施工人员进行沥青配比滞后还要交由相关部门进行检测,检测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沥青配比还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所以施工方在进行沥青配比时还要考虑是否应该添加其它材料。

3.2规范沥青混合料的运输与拌合

沥青具有快速凝结的特点,为了将沥青的温度控制在标准的范围内,需要有足够的车辆及具有巨大容量的自卸汽车来实现运输的有效性。在运输沥青混合料的过程中要始终保持车厢内的温度与沥青材料所需保持的温度相符合,确保沥青材料不受外界的影响。在沥青平铺的过程中,其它的沥青运输车应该在一定的距离内等候,避免出现沥青运输车之间相撞的现象。在沥青材料的卸车过程中要保持相对缓慢的速度,确保运输车内所有沥青材料都卸载完毕,以免出现硬结现象。实现沥青混合料的摊铺效果,需要从沥青配比、拌合温度等多个方面来进行有效控制,在沥青混合料的拌合过程中,要做到尽量降低拌合时间,从而减少沥青混合物成分的挥发统与损耗,确保沥青的质量。

3.3沥青混合料的摊铺

在沥青混合料的摊铺过程中,要保证摊铺的连续性,从而确保路面的平整性。对不同摊铺材料的施工方法来选择不同的摊铺机器。沥青摊铺是公路施工沥青路面施工技术的核心内容,对沥青公路的施工质量有重要的影响。沥青混合料的摊铺工作应根据机械使用的规范流程来进行,当沥青材料出现瑕疵时应及时找到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问题,在沥青混合料的整个平摊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均匀、平整、连续的摊铺原则。一般情况下,在进行沥青混合料的摊铺工作时应该依据具体的流程进行。在施工条件的影响下,沥青混合物的摊铺层也会有所不同,沥青摊铺的过程中会受到气温的影响,所以在进行摊铺工作时应该充分考虑地面的最低气温。一级公路及高级公路施工中沥青摊铺温度不能低于10℃,其它级别公路的施工则不能低于5℃。当遇到天气骤变,有急速刮风下雨降温现象时应停止摊铺工作,当气温环境已经临近最低气温要求时,则要采取形影的措施来促进摊铺工作的顺利进行。比如在进行低温工作时,需要提高碾压时的温度,最后完成摊铺工作后再进行碾压,通过增加碾压机器的数量;缩短碾压机器之间的距离;增加专业碾压人员;降低碾压速度;加热熨平板等步骤及措施来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拌合温度,使其符合摊铺工作最低气温要求。

3.4沥青路面的碾压

碾压工作是公路施工中沥青路面施工的最后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步骤。随着我国公路施工技术的探索与发展,沥青路面施工技术也越来越成熟,总结出沥青路面的压实度对公路的质量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在碾压作业的过程中,碾压的速度与次数存在相互制约与相互作用的关系。当碾压速度过快时,需要增加碾压次数以确保碾压质量,但是这样的话就会降低压实效率。在碾压速度过快的时候还会导致路面推移和裂纹的发生。合理的碾压速度对减少耐压时间及提高碾压效率有很大的作用。一般而言,耐碾压速度应该控制在2~4km/h,如果是轮胎压路机则可以有所提高,但是也要控制在5km/h以内。碾压速度不宜过快也不宜过慢,但碾压速度过慢时,会使得摊铺与压实之间产生空隙,从而影响路面施工的质量。碾压速度的确定应该在保证碾压质量的情况下尽可能地提高碾压速度,从而减少碾压的次数,提高碾压效率。在碾压过程中,除了要考虑碾压速度,还要充分考虑碾压温度,在适宜温度的前提下进行采取合理的碾压速度才能确保路面压实的质量。在碾压作业过程中,要严格把握好碾压速度,通过提高路面的碾压水平来增加压路机的压实功能,确保沥青的压实度,从而确保碾压的质量与路面的平整性,使沥青路面施工顺利开展,提高施工质量。

4结语

现代化城市的发展带动了公路的的建设,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是公路施工技术中的一部分,也是关键部分,在公路建设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沥青路面施工技术,确保路面的施工质量。沥青路面质量对人们的生活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提高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是确保公路质量的前提,也是促进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基础,通过对沥青路面施工技术的不断探索与总结,充分利用这一技术来提高施工质量。无论是在沥青路面的施工过程还是其它公路施工阶段都应该加强质量控制意识,完善施工工艺,从而提高公路工程的整体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张冰颖・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J]・黑龙江科学, 2014(01).

[2]张育人・公路工程路面施工技术要点控析[J]・科技致富向导, 2014(02).

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总结篇2

关键词:沥青冷再生;oregon算法;市政道路;维保养护

中图分类号:U41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16)03-0052-0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极大的促进了国内基础设施的建设。其中,市政道路工程施工建设是交通运输行业建设中的重要部分,它对整个城市的发展以及城镇化进程的推进都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与此同时,随着道路运行时间的增加,市政道路的维护与保养问题显得尤为突出,许多专家、学者针对市政道路出现的塌陷、开裂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研究,特别是沥青冷再生技术领域是近些年研究的重点。沥青冷再生技术对于加强市政道路的维修工作效果明显,能够强化整体路面抗压性、稳定性能,提升市政道路管理维护运行效用。

1定义和特点

1.1沥青冷再生技术定义

沥青冷再生的特点是指充分利用现有沥青道路旧铺层材料,按比例加入一定量的添加剂在自然环境温度下就地连续地完成材料的铣刨、破碎、拌和、整平及压实成型,从而修筑出具有所需性能质量的新底面层或新基层的作业过程。

1.2沥青冷再生技术特点

(1)工序简单

由于原有旧路面的材料全部被就地利用,省略了挖掘、外运、场内加工及回填等一系列工作,使得施工工序简化。

(2)成本较低

与传统的施工方法相比,由于旧的道路材料得以全部利用,随着再生层厚度的不同,大致可以降低成本20%~46%。

(3)生产效率高

就地冷再生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的,除了个别严重的坑槽需要简单的预处理外,其余路面均不需要任何处理,充分地利用了作业时间。

(4)质量控制精准

含水量由冷再生机电脑自动控制,能够在最佳含水量的情况下压实,达到最佳密实效果,泡沫沥青提高了剪切强度,降低了水敏感性。

2Oregon沥青冷再生施工技术

2.1Oregon方法

Oregon方法也称为俄罗岗州法,由美国俄罗岗州地区在进行冷再生沥青配比试验中提出,主要用于确定冷再生混合料中乳化沥青和水的初始用量,具体过程为:

步骤1.刨料蹄分

Oregon方法第一步为刨料蹄分,具体是指在12.5mm、6.3mm和2.0mm的蹄孔对道路铣刨洗刨料进行蹄分;

步骤2.测试针入度

第二步是分别测试材料在25%情况下的沥青针入度,以及材料在60℃情况下的绝对粘度。

步骤3.初始量计算

根据step2计算得到的针入度和绝对粘度,利用以下公式1-1计算乳化沥青初始用量:

ECEST=1.2+4G+AAC+APV (1-1)

其中:ECEST代表初始的沥青乳液用量,单位为%;1.2为沥青乳液用量的最小起点值,单位为%;AG为根据刨料级配进行的调整量,单位为%;AAC为根据沥青含量进行的调整量;APV为根据铣刨料针入度或粘度进行的调整量。

步骤4.用量调整

最后根据Step3计算出来的初始沥青乳液用量、集料配比以及针入度、粘度等指标进行用量调整。

2.2冷再生施工流程优化

冷再生技术的施工技术是对传统施工技术的优化,根据原有沥青路面的材料特性进行乳化沥青配比,直接在原有路面之上进行施工。根据既有的冷再生施工经验,可以将流程优化为下面五个步骤:

步骤1.原始性能分析

首先提取既有道路路面的沥青组合成分,分析其中的有效沥青含量和水泥沙石等集配情况;

步骤2.乳化沥青配置

在分析既有沥青路面的集配情况下,对乳化沥青的初始量进行配置,然后根据沥青量、针人度等参数进行调整,得到最优的乳化沥青配置:

步骤3.水泥用量集配

在确定乳化沥青配置的基础上,参入水泥进行初始测试,进行强度试验,确定最终的沥青、水和水泥的用量配比;

步骤4.配比指标验证

在实验室中先进行配合比设计指标验证,如果不满足要求,则调整孔隙率,直到达到要求之后转入路用性能验证;

步骤5.确定配比生产

如果试验结果符合规定要求,则确定配比,然后进行工程生产;如果路用性能验证,不满足规定要求,则重新对道路路面的继配进行试验。

3实例分析

3.1既有道路情况

本文在这里重点选取了其中某段极为重要的市政道路工程,该段市政道路的总长度为5.6km,道路路面的宽度在16m-21m之间(最窄、最宽,属于当地物流商贸重要通道)。其中,基层为22cm的水泥稳定砂砾,面层为9cm-12cm的沥青混凝土。

3.2集料优化配比

(1)路面数据模拟

针对上述的道路现状,在原有道路路面旧沥青混合料中加入适量的乳化沥青,以及相对少量的水泥材料,形成的再生混合材料强度、抗压度、劈裂程度,基本符合本次柔性基层施丁的规范要求。

(2)设计方案确定

根据对路面的进一步勘察分析,在施工材料及相应比例的选取上,制定为添加剂为7%的乳化沥青再加上1.5%的水泥材料,在7%的乳化沥青当中,所包含的沥青总量占到了30%。在道路结构设计方面,将该市政道路原有9-12cm的面樱施工为柔性冷再生基层,基层上方均匀性铺加3-4cm的刚性沥青混凝土面层。

(3)方案指标试验

在确定设计方案的基础上进行设计方案的指标试验,该工程道路沥青路面基层冷再生混合料的配合比例的相关试验与分析如下表1所示:

在确定孔隙度等指标之后,进行劈裂强度试验,得到结果如下表2所示:

在前面经过试验对比分析,通过方案最终确定了本次市政工程道路施工维修中沥青路面基层冷再生材料的配合比:乳化沥青的用量占混合料总比例的7%,其中基质沥青的含量占30%,而施工水泥的用量占到了混合料总比例的1.5%,2cm级配新骨料的用量占到了混合料施工总比例的15%,沥青路面基层施丁的水用量占2.7%。

4结论

本文主要针对沥青冷再生在城市市政道路中的施工技术流程和方案进行了探讨,采用Orengon方法进行乳化沥青初始量确定,然后以一城市的市政道路为实例进行了分析,得到以下结论:

(1)首先对城市道路进行模拟试验发现,单纯加入水泥的配比试验,其强度与抗压度,基本都不符合新道路的规范要求,而加入适量的乳化沥青,以及相对少量的水泥材料,形成的再生混合材料强度、抗压度、劈裂程度,基本符合本次柔性基层施工的规范要求;

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总结篇3

关键词:沥青混凝土路面;原材料控制;施工技术;路面摊铺;路面碾压

中图分类号: U416.2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进入发展的新阶段,公路建设在取得巨大进步和成绩的同时,公路建设事业迎来的发展的新机遇。在新的历史时期,应该充分发挥技术对公路建设事业的加速作用,更好地完成公路建设任务,实现公路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是进一个时期兴起的一项广泛应用的技术,具有成本低、施工方便、易于推广等优点,建成的沥青混凝土路面使用性能好、抗荷载和侵蚀、维护简单,是公路技术人员应该重视的重点技术之一。实际的沥青混凝土道路路面施工过程可以分为:沥青混凝土原料拌合阶段、拌合物运输阶段、沥青混凝土摊铺阶段、沥青混凝土碾压阶段和沥青混凝土路面处理阶段等几个关键时期,进行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技术控制应该遵循上述关键时期的划分,根据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设计和施工实际加强各关键时期的技术控制,达到对路面施工质量的保证。基层的公路建设技术人员应该将关注点放在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明确相关的技术应用和加强施工要点的监督,实现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的保证,完成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任务。

1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技术

对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的阐述一般先应该按照施工过程合理划分各阶段,并根据划分明确相应阶段的施工技术。本文根据经验采用常见的手段,将整个施工分为:沥青混凝土原料拌合阶段、拌合物运输阶段、沥青混凝土摊铺阶段、沥青混凝土碾压阶段和沥青混凝土路面处理阶段等几个关键时期。

1.1沥青混凝土的拌制技术

基层的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拌合物一般在拌和站拌制,沥青混凝土的原料入站时该出具相关的质量证书和来源合格证明。沥青混凝土拌合中应该注意各原料的配合比,搅拌时加强对温度的控制,根据现场的情况分时对拌合物进行检验。

1.2沥青混凝土的运输技术

要确保温度和颜色不合格的沥青混凝土不能出场。对运输车辆做好保温工作,必要时采用覆盖混凝土的措施。运输车厢内部应该涂抹沥青防粘液。避免运输时间过长或运输过振引起的沥青混凝土离析。

1.3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摊铺技术

沥青混凝土路面摊铺的技术关键是对摊铺厚度的有效控制,一般通过钉钢桩、栓准绳,确定摊铺的厚度,还要根据施工的天气因素控制摊铺的速度和温度。

1.4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碾压技术

初压、复压、终压是沥青混凝土路面碾压技术的三个主要环节,碾压时应该严格控制沥青的温度,并根据实际和设计确定碾压的压力。首先,初压时宜采用静压压路机。其次,复压时宜采用振动压路机。最后,终压时宜采用双钢轮或胶轮压路机。

1.5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后期处理技术

纵向接缝处理一般先采用切齐并将缝边清扫的办法进行处理,为了防止出现纵向沟,应在切口出涂洒少量粘层沥青。横向接缝的处理一般先用双轮或三轮钢筒式压路机进行横向碾压,直到路面新铺层平整后,再改为纵向碾压,消除纵向沟。

2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控制的要点

2.1沥青混凝土原材料的控制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过程中应该加强沥青质量的日常检测,严格按照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设计和技术要求进行规定项目的检测,同时应该确保检测质量和频率。为了提高沥青混凝土结构内部的摩擦力,一般采用机制细沙砂作为细集料,进而提高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稳定性。沥青混凝土填料也应该选择质地细腻的石灰和石粉,要保证石灰和石粉的干燥度。

2.2沥青混凝土施工的技术控制

首先,温度控制是沥青混凝土施工技术控制的重中之重,沥青混合料、原材料和成品温度应该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或技术要求的规定,随时随地进行检验。其次,沥青混合料摊铺应注意温度检验和控制。温度应根据沥青标号、粘度、气温、摊铺层厚度选用,且符合规范要求。其三,沥青混凝土压实是保证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碾压过程中对水德控制是这一时期技术控制的关键,当含水量等于或略大于最佳含水量时就可以开始进行碾压,碾压按照先轻后重、先边后中、由内到外的原则进行。其四,沥青混凝土碾压速度是避免路面问题的重点,压路机的碾压速度不宜过快,一般为1.5~2.4km/h。压路机不得在已完成的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调头或急刹车,以避免破坏基层表面现象发生。最后,做好沥青混凝土路面接缝的技术性处理,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接缝处理比常规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接缝处理要困难许多,因而施工中要尽可能避免冷接缝。因为沥青混凝土混合料一旦冷却后,质量相当坚硬,洋镐、切缝机很难处理,一般在沥青混凝土尚未完全冷却前,用切割机切创好后再摊铺新的沥青混凝土进行下一步施工和处理。

结语

综上所述,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是当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新型公路建设技术,也是公路建设技术人员应该重点掌握的关键技术之一,具有成本低、施工快、易于普及等优点,是进行公路兴建、改造和升级的主要技术。建议公路建设技术人员应该在熟悉沥青混凝土路面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具体情况,在有效确保技术实施的前提下,完成对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管理和控制,找到确保沥青混凝土路面质量的技术要点和管理办法,在不断提升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科学和技术含量的同时,提高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各项性能和安全,发挥沥青混凝土路面建设的总体作用。

参考文献:

[1]张龙.浅谈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及其质量控制[J].科技致富向导.2011(26)

[2]富宝春,张翼.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技术探讨[J].科技信息.2011(07)

[3]厉洪达.浅析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质量控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3)

[4]刘灼荣.结合实例分析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技术[J].广东科技.2008(04)

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总结篇4

关键词:沥青路面;破坏原因;控制对策

一、沥青面层本身的破坏

1、由于水产生的破坏

由沥青面层本身的原因引起路面早期破坏有沥青面层松散、坑洞、泛油等。沥青面层破坏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水所引起的,沥青面层中水的来源有地面降水和路基中挤上来的水,大气降水渗到沥青面层中而排不出去,这样在汽车荷载及温度变化的作用下,沥青面层产生破坏。

2、沥青面层颗料离析

沥青面层集料大,局部粗集料偏多,细集料偏少,不易压实。矿料与沥青的黏结力小,抗剪强度低,容易出现松散。局部细集料偏多,粗集料偏少,热稳定性差,容易出现车辙、拥包等破坏。

3、沥青砼铺装层偏薄

在水泥砼桥面上加铺沥青砼铺装层时,有的设计桥面铺装层厚度偏薄,有的厚度小于5cm,加上基层间不按规定洒布黏层油,黏层油洒布不均匀,在汽车高速行驶时,轮胎后产生真空吸力,这样在行车荷载作用下,容易出现坑洞。

4、沥青被油溶解

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机械在路面上停留而漏油,造成沥青被柴油溶解,使沥青在矿料之间黏绳索力降低,产生剥离、松散、出现坑洞。因此,施工机械在路面上停留,应在机械下面铺垫塑料薄膜或采取其他防油措施,防止油漏到路面上。

5、沥青面层的压实度偏低

沥青面层的压实度对沥青路面的耐久性影响非常重要,压实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沥青路面的使用质量。

二、沥青路面材料方面

沥青路面所铺筑沥青混合料主要由沥青结合料、粗集料、细集料和矿粉等多种成分组成的复合材料,在混合料组成中,由于材料质量的差异和数量的多少,可形成不同的组成结构,表现为不同的物理力学性能。

1、沥青

众所周知,沥青混合料质量的好坏是受沥青结合料影响的,沥青质量的优劣与沥青路面的好坏有密切关系,直接影响到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由于近10年来公路上的交通量剧增,一般沥青材料的品质已不能满足更重交通的沥青路面结构的需要。从大量路面结构损坏原因的调查分析来看,路用沥青品质不良是主要原因之一,中国目前生产和最常用的是石油沥青。石油沥青在道路建筑中使用最广,经合理的组成设计,可以用它在不同地区和不同等级的道路上铺筑各种沥青面层和沥青基层。

2、矿料

矿料质量的好坏质量直接影响到沥青混合料的强度,是沥青路面早期破损的主要因素。碎石的压碎值、摩耗值不符合要求,或使用酸性矿料,造成沥青混合料的稳定度偏低,引起沥青路面早期的剥落。

3、矿料的级配及空隙率

认真选择面层矿料级配非常重要,最主要的指标是混合料的设计空隙和设计空隙率和路面的实际空隙率。

三、管理方面

近年,中国公路建设为了加强质量控制,制订了一系列法规,推行招投标及监理制度,制订了质量评定标准,加强了政府监理,使施工质量大有改变。但在一些地方仍存在管理的不足,具体如下:①按基本建设程序办事,前期工作滞后,路面设计方案研究、试验不够;②未严格实行招投标,一些无路面施工经验,无路面施工设备和技术力量的施工队伍承担路面施工,监理也未严格监理;③工期紧迫,搞献礼工程,不能科学地按施工技术规范要求施工;④发生质量问题,不能认真总结经验,严肃对待;⑤施工技术管理,质量管理不严;⑥对采用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开发研究不够;⑦重建轻养,只管通车献礼,不重视养护管理。

四、严格环节控制,完善施工质量管理措施

1、强化路基质量

路基质量直接影响路面质量,其中以路基压实不足和不均匀沉降影响最大。首先要严格压实控制,确保压实质量,对于易产生不均匀沉降的部位,如软土等不良地基路段及高填,半挖半填路段及填挖交界处,要采取有效措施,认真进行处理,并且加强观测,达到要求后,方可进行路面施工。

2、加强材料控制

(1)沥青的选择应按照公路等级,气候条件,交通组成,路面结构类型及层位,施工方式等,结合当地使用经验,经技术论证后确定。

(2)沥青混合料所用材料必须经过专业化集中生产,集中供料,粗集料必须严格控制针片颗粒含量,压碎值和含泥量,细集料必须严格控制砂当量。

(3)沥青路面使用的各种材料运至现场后,各方要根据进货批量取样进行质量检验,检验合格的材料方可使用,不得以供应商提供的检测报告或商检报告代替现场检测,不合格的要限期退货和清除出场。

(4)对材料的堆放应予以重视,不得混放,避免雨淋,堆放散地必须硬化。

3、改进施工组织

施工前必须制定科学,周密的施工组织设计并严格按设计进行施工,应合理确定各结构层的施工周期,施工间隔及机械组合,路面基层应有足够的养生时间,达到强度要求后,方可进行下一层施工,面层必须防止层间污染,特别是中央分职带,绿化,路肩等的施工不得与沥青面层施工交叉作业,以保证路面强度的整体性和均匀性。

4、控制施工工艺

(1)要高度重视配合比试验和试验段试铺工作。根据试验段结果,调整确定合理的生产配合比;

(2)要采用自动化程度高、计量准确、产量大的拌和楼,并在生产过程中加强对拌和稳定性的控制;

(3)在运输、装卸、摊铺、碾压过程中要采取严格措施减少温度的要求,控制压实工艺。

5、加强预防性、及时性养护

公路养护管理单位要按照质量检评规定的频率,定期对路面结构强度,抗滑性能,平整度和路面破损状况进行检测,并采用路面管理系统对路面使用状况进行科学分析,科学评价,科学制订养护计划,针对路面早期损坏加强预防性,及时性养护工作,延长路面使用寿命

6、加强技术研究和引进工作

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和新工艺是防治公路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的基础,各地交通主管部门要针对本地区公路沥青路面损坏的特点及自然环境条件,组织有关单位和人员结合工程建设进行研究,提出防治措施,成熟经验要及时总结推广,积极借鉴,吸收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先进技术经验,高度重视有关技术标准,规范的制定,修订,完善工作,争取在短时间内实现国内技术领域新的跨越,全面提升我国公路沥青路面建设水平。

7、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

质量最终取决于一线从业人员,要加强对公路设计、施工、监理、养护管理等各方面从业人员,尤其一线从业人员的岗位技能培训,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多种形式的防治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的业务培训,使其掌握正确的技能,增强责任心,不断提高业务素质。

五、结束语

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总结篇5

关键词:沥青路面;层铺法;贯入式;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U416.2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8-00-01

一、施工前准备工作

首先,沥青材料。在公路建设中,主要选择煤沥青、石油沥青作为沥青材料,在使用时,应按照施工方法、交通量、沥青类型等进行选用,沥青标号应按照本地气候条件、路面类型、矿料性质、矿料尺寸、施工方法选用,选用沥青应达到公路沥青使用标准。

其次,矿料。沥青路面通常使用粗集料,例如矿渣、破碎砾石、碎石等,细集料,例如石屑、机制砂和天然砂,和填料。

第三,施工机械检查。在沥青公路施工之前,应全面检查施工机械,机械是否存在故障,是否符合施工要求,在施工时,尽可能减少施工故障。

第四,铺筑试验路段。尤其是高等级公路施工前,可铺筑试验段,以为后序施工积累经验,有效检查施工机械的组合,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主要确定如下内容:机械是否合理、机械数量与机械组合方法;拌和机拌合数量、上料速度与拌合温度;确定摊铺温度、摊铺速度、辗压顺序、辗压速度、辗压温度、辗压遍数;确定接缝方法与松铺系数;试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检查材料、施工质量;确定施工管理体系、施工组织、施工人员、指挥方式。

二、沥青路面的层铺法施工

首先,沥青表层路面。主要指集料、沥青使用拌合法、层铺法进行施工铺设,厚度小于3cm沥青路面,沥青表面的处治厚度为1.6~2.9cm,层铺法有单层、双层和三层法,沥青表面处治主要在三、四级公路总应用。因沥青表面的处治层较薄,通常不能提高强度,主要是抵抗车辆磨耗,提高防水性与平整度,有效改善行车条件。通常在较热、干燥季节进行沥青表面处治施工,经过开放交通进行压实,直到成型稳定。沥青表面处治选取矿料,最大粒径和处治层厚度一致,矿料最大粒径和最小粒径比小于2,在两筛孔间含量大于75%,沥青表面处治可选择乳化沥青、煤沥青和石油沥青进行铺筑。

其次,工序要求。其一,清理基层。在施工之前,清扫路面基层,暴露大部分的基层矿料,确保干燥,对于不平整、坑槽路段,应给予修补、整平。其二,撒沥青。必须均撒沥青,严禁空白、积聚问题,防止日后出现拥包、堆积、松散等现象,按照施工气温、沥青标号确定浇洒温度,防止撒沥青后要等较长时间方可撒材料。其三,撒矿料。撒沥青后,立即撒矿料,一次性撒足矿料,并均匀铺撒,对于局部缺料处,应给予找补。严禁漏空、重叠现象,若选择乳化沥青,在乳液破乳之前,应完成撒集料。其四,辗压。撒矿料后,选择双轮压路机进行辗压,有一侧路缘辗压至路中心。在进行辗压时,轮迹要求重叠29cm的宽度,辗压3遍。

其五,初期养护。待完成辗压后,可立即开放交通,严禁车辆超过20km/h的速度行驶,控制车辆路线,均匀辗压全幅路面,对于局部麻面、松散等问题,应及时给予修整。

三、沥青贯入式路面

沥青贯入式路面在初步辗压矿料上进行沥青撒布,接着分层铺洒嵌缝料、沥青,再辗压压实而成。厚度通常为5~7cm,乳化沥青路面厚度应小于5cm。若贯入式层上部沥青混合料、辅拌,拌合层厚度为3cm~4cm,路面总厚度8cm~9cm,通常在二级、二级以下路面使用。

沥青贯入式路面的稳定性、强度均较高,主要由矿料钳挤、沥青材料粘接力构成路面强度,因沥青贯入式路面属于多空隙结构,为避免水浸入,提高路面水稳定性,通常加铺封层在面层最上层,通常在较热、干燥季节进行沥青表面处治施工.

四、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

热拌沥青混合料是由矿料与沥青在热态下拌和而成的混合料的总称,热拌沥青混合料在热态下铺筑施工成型的路面,即称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

首先,施工准备及要求。其一,面层铺筑前,应对基层或旧路面的厚度、密实度、平整度、路拱等进行检查;其二,若基层为灰土类基层或有抗冲刷要求,为加强面层与基层的粘结,减少水分浸入基层,可在面层铺筑前铺下封闭层;其三,为控制摊铺厚度,沿路面中心线和四分一路面宽处设置样桩,标出混合料的松铺厚度。采用自动调平摊铺机摊铺时,还应放出引导摊铺机运行走向和标高的控制基准线。

其次,沥青混合料的拌合。其一,沥青采用导热油加热,集料温度范围超过沥青温度差值在10到100度范围内;其二,拌合时间确定,间歇式拌和机每锅拌合时间为30~50S;其三,厂拌混合料应均匀一致,无花白料,无结团成块或明显的集料离析。沥青混合料成品仓储温度不低于50度,时间不宜超过24h,最多不超过48h。其四,拌合楼控制室要逐盘打印各种矿料的用量和温度。

第三,沥青混合料的摊铺。摊铺机的组成、可调的活动熨平板或整平组件、修边套筒、夯板和可调震幅的振动整平板组合、足量的受料斗和自动进料控制器、自动整平控制器和横坡控制器、摊铺、夯实板刮平捣实、熨平板按厚度和拱度要求熨平。

第四,碾压成型。宜采用钢筒式静态压路机和轮胎压路机或振动压路机组合的方法,沥青混凝土压实层厚度不宜大于100mm,沥青稳定碎石压实厚度不宜超过120mm,如果采用大功率压路机且经试验证明可以达到压实度要求时,允许增加到150mm。应配备足够的压路机,选择合理的压路机组合方式及初压、复压和终压的碾压步骤。

第五,沥青路面交工质量检查与验收 。沥青路面工程完工后,施工单位应将全线以1~3km或100~500m作为一个评定路段,按照国家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随机选取测点,对沥青面层进行全线自检,计算平均值、标准差及变异系数,向主管部门提交全线检测结果、施工总结报告,以及原始记录、试验数据等质量保证资料,申请交工验收。

五、结束语

总之,在沥青路面施工时,应按照施工方法、交通量、沥青类型等进行选用,沥青标号应按照本地气候条件、路面类型、矿料性质、矿料尺寸、施工方法选用,选用沥青应达到公路沥青使用标准,选择正确、合适的施工技术。

参考文献:

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总结篇6

【关键词】SBS改性沥青;SMA;施工工艺

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tone matrix asphalt,简称SMA)是一种由沥青、纤维稳定剂、矿粉及少量细集料组成的沥青马蹄脂填充间断级配的粗集料骨架而组成的沥青混合料,也是由碎石骨架和沥青马蹄脂结合料。SMA起源于德国,德国在浇注沥青混凝土的基础上为解决车辙问题而发展起来的新型材料。我国92年首先应用SMA技术,河北、辽宁等省市相继做试验路,但由于级配及沥青用量等问题,没有得到良好的效果。在本市通过多年的研究试验,SMA已经在很多工程中得到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时我国也已经制定了公路沥青马蹄脂碎石路面技术指南,并在施工规范及设计规范中都纳入了SMA技术,因此SMA技术已不再是很生疏的技术。通过使用情况总结表明:SMA路面结构不仅在高温、重载时抗车辙性能强,而且低温性能良好。SMA与AC相比,SMA空隙率小,且与集料粘接力好,马蹄脂几乎不透水,所以SMA水稳定性也很好。由于SMA粗集料含量高,表面纹理深度大,有较好抗滑性能;同时SMA由于空隙率小,因此沥青与空气接触减少沥青老化、路面抗耐磨性较好,提高了路面抗疲劳性能。本文主要结合郑州某公路大修工程中SMA-13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从施工角度谈谈SMA路面施工控制及注意事项。

1.施工准备

某公路大修工程上面层采用了SMA结构设计。项目部提议、总监办牵头成立SMA专项技术服务中心,保证上面层SMA结构施工的顺利进行。三标段各项原材料做基本检测外,其中重点要求改性沥青(I-D)必须达到指标要求。同时委托专门的技术服务机构设计目标配合比,并提前铺筑200米试验段,以保证生产配合比尽量接近目标配合比。

2.SMA的生产控制原料控制

(1)SMA材料要求同美国Superpave对集料要求,粗集料坚硬棱角性好、针片状颗粒少等要求,总之SMA归纳三多一少,粗集料多、矿粉多、沥青结合料多、细集料少。

(2)本工程设计纤维采用聚丙烯腈纤维(腈纶)。要保证纤维室内架空堆放,保证纤维材料不受潮。

(3)SMA对沥青的要求要有较高粘度的改性沥青,以保证有高温性能、低温韧性。本工程改性沥青要满足规范规定I-D,PG分级PG76-28要求,基质沥青要满足90#A的要求。

(4)改性沥青运输温度不低于150℃,保温贮存温度不低于140℃,不得长时间存放;对现场加工的改性沥青必须不间断地搅拌,以防改性剂离析。

(5)制作好的改性沥青的温度应该满足沥青泵输送及喷嘴喷出的要求,在满足施工的前提下,沥青的加热温度不应太高,一般控制在170℃~180℃之间。业主和施工对于控制原料的规格和材质特别予以重视。

3.SMA的制拌工艺

在施工期间驻厂施工除常规的设备有效性、计量、原材料的检查外,还应特别注意的是:

(1)沥青混合料拌和时间应以混合料拌和均匀、所有矿料颗粒全部裹覆沥青结合料为度。在本工程生产过程中必须掺入纤维,拌和机应配备专用的纤维稳定剂投料装置,要控制纤维的投放量。加纤维后的混合料应拌和均匀,拌和时总的干拌时间比普通沥青混合料增加5至10秒,但以纤维的均匀分散为原则。

(2)由于SMA使用了SBS改性沥青,拌和温度比拌普通沥青混合料提高了10℃~20℃左右。沥青加热温度掌握在165℃~170℃;矿料加热温度在185℃~195℃;矿粉和纤维不加热;混合料出厂温度控制在170℃~185℃,当混合料超过195℃时,予以废弃。

(3)SMA混合料的储存时间不宜太长,储存温度必须要保证,以便防止混合料沥青析漏及混合料表面成硬壳。

4.SMA的施工控制注意事项

SMA的运输及摊铺温度SMA的温度控制是现场施工工作的重点,温度的控制直接关系到路面的压实度,直接关系到路面整体的施工质量和耐久性。在任何情况下,运输时必须要加盖苫布或棉被,不使混合料接成硬壳。运输车到达现场后应严格检查SMA混合料的温度,不得低于摊铺温度的要求。混合料的摊铺温度宜为160℃~180℃,温度低于140℃的混合料禁止使用。

5.SMA路面平整度、压实度控制

5.1摊铺

由于增加了拌和时间等原因降低了拌和机生产率,因此摊铺机的摊铺速度要与SMA混合料产量匹配,不得随意变换速度或中途停止。本工程现场施工要求摊铺机必须保证匀速摊铺且速度不能超过4米/分钟。同时运料车与摊铺机恰到好处地配合也是保证面层平整度的一个重要方面,必须防止料车撞击摊铺机或将料洒到中面层上。运料车应在摊销机前10~20m处停住并挂空档,卸料过程中由摊铺机推动汽车同步前进,卸料完毕后,即驶离摊铺机。本工程采取全幅摊铺,个别宽路段需要采取两幅摊铺的,总监办要求必须使用两台摊铺机,前后间隔10米以内,以保证碾压温度,在纵向接缝处不留质量隐患。

5.2碾压

本工程采用3台振碾,前轻后重的排列顺序进行碾压。在保证碾压温度的前提下,紧按"紧跟、慢压、高频、低幅"碾压八字方针进行碾压。并按照由两边向中间、由低向高、先静后振、前轻后重的方式,相邻碾压重叠至少50cm,初压时始终让从动轮在后,避免由于温度高轮前易留下波浪,影响平整度。由于本工程改性沥青中掺加了定量纤维,所以施工中严禁使用胶轮碾。

5.3施工管理

SMA摊铺完毕后,施工方必须严格控制交通。以防过往车辆破坏成品。本工程由于施工现场交通原因,摊铺完成后,进行强行降温,要求在温度降到50℃后才能开放交通。

6.结语

通过以上对SMA沥青马蹄脂碎石混合料各项技术及施工现场注意事项的分析,本人总结出以下几点:及时检测,保证工程质量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必须及时对SMA混合料进行现场取样,及时送往有专门技术服务部门进行检测;对已成活路段进行钻芯取样、渗水试验等必要检测。做到当天取样、钻芯,第二天出报告,以对前一天的施工质量进行评定,指导第二天的施工,如发现取样、钻芯后检测的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要及时与相关部门沟通进行及时的技术调整。对施工现场实行跟踪施工为了确保工程质量,现场施工必须对SMA施工现场各个环节进行跟踪施工。做到正确施工操作、原材符合指标要求,对不符合现场人、机、材要求的情况,坚决予以清场。例如:温度不达标的混合料坚决不允许进场;剩余废料坚决予以清出,不允许使用。

【参考文献】

[1]弥海晨.国外小交通量道路研究发展综述[U].中外公路,2008,(4):219-223.

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总结篇7

关键词:SBS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技术要求

 

1. SBS 改性沥青概述

SBS改性沥青是在原有基质沥青(AH- 90)的基础上,掺加2.5%、3.0%、4.0%的SBS改性剂,改性后的沥青,与原沥青相比,其高温粘度增大,软化点升高。在良好的设计配合比和施工条件下,沥青路面的耐久性和高温稳定性明显提高。在SBS改性沥青生产过程中进行了大量的室内试验,生产后对其技术指标进行了现场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外3.0%SBS的改性沥青,软化点、针入度等指标均满足改性沥青规范要求,可用SBS改性沥青做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

2. SBS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

2.1粗集料

粗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有害杂质,且具有一定硬度和强度;集料应具有良好的颗粒形状,破碎砾石用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时,应采用大砾石破碎,并至少应有两个以上的破碎面;抗滑表层粗集料应选择硬质岩(中性或基性火成岩)。由于硬质岩石与沥青的粘接力存在着较大差异,粗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应不小于4级。对于3-5mm 石屑部分由于含量较低,并且该部分对沥青混合料形成嵌接结构有一定的作用,建议用硬质岩石屑(玄武岩)[1]。

2.2 细集料

细集料包括人工砂、天然砂。沥青路面面层宜采用人工砂作为细集料,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有害杂质,有适当的颗粒组成,并与改性沥青有良好的粘附性,天然砂由于质量变化大 (大部分为中粗砂),形状较圆滑,与沥青的粘附性差,对沥青混合料影响较大。对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沥青混合料,天然砂的含量不宜超过 20%,可用 0~3mm的石屑粉代替天然砂。

2.3 填料

用于改性沥青混合料面层的填料应洁净、干燥,其质量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技术规范》规定的技术要求:性沥青混合料填充料宜采用强基性岩石(石灰岩、岩浆岩)等增水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矿粉要求干燥、洁净,不宜使用混合料生产中干法除尘的回收粉;采用水泥、消石灰粉做填料时,其用量不宜超过矿料总量的2%[2];对于沥青表面层混合料不推荐使用混合料生产回收粉,当塑性指数小于4且亲水系数小于0.8时,经过试验可以部分的使用,回收粉用量每盘不能超过矿粉总量的四分之一。

3. SBS 沥青混合料的施工

SBS沥青是一种以弹性塑胶类改性沥青,正确使用可以显著提高沥青面层的抗车辙性能,增加耐久性,增加抗老化能力,延长公路的寿命。与AH- 70基质沥青相比,SBS沥青的粘度和软化点显著增加,SBS沥青的运输储存和路面面层施工有一些与基质沥青不同的要求,只有正确使用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运输的技术要求

SBS沥青在生产工厂装车温度必须保持在160 ℃以上,运到混合料拌合场的温度不应低于140℃,运输车辆须在24 h内运到指定地点,并及时把沥青泵送到沥青储存罐中。

4. 摊铺的技术要求

SBS沥青混合料在摊铺时应尽量连续不断的施工,以减少摊铺机和压路机的停顿,应尽量减少橫缝,提高其面层平整度。为提高路面的平整度,表面层宜采用摊铺前后保持相同高差的雪橇式摊铺厚度控制方式。由于SBS沥青粘度较大,粘附力强,用部分摊铺机的后雪橇是胶轮式结构,胶轮易粘附混合料细颗粒,影响平整度,所以摊铺机后雪橇是胶轮式结构的必须改成钢滑靴式结构。摊铺速度应控制在2米/分钟,做到缓慢、均匀、连续不间断地摊铺,禁止随意变换速度或中途停顿。论文大全。

提高摊铺过程中的预压密实度。改性沥青SBS混合料在高温状态下主要是靠粗集料的嵌挤作用,可适当提高夯锤振捣频率,使剩余压实系数减少,初压的痕迹也极小,进而确保路面的最终平整度。

5. 碾压的技术要求

对于密级配型混合料,其适宜的碾压温度范围是130℃-150℃,其最终碾压温度不低于110℃。

SBS沥青混合料的压实工艺本着以下原则进行:按照“紧跟、慢压、高频、低幅”“碾压八字方针进行碾压,压路机必须紧跟摊铺机的后面,只有在高温条件下碾压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压实速度控制在4-5km/h。碾压速度均衡,倒退时关闭振动,方向要逐渐地改变,不许拧着弯行走,对每一道碾压起点或终点可稍微扭弯碾压,消除碾压接头轮迹。论文大全。决不允许在新铺沥青混合料上转向、调头、左右移动位置。突然刹车或停车休息,通过南二路第一、二合同段SBS沥青试验段,确定的压实工艺为DD110或DD130压路机2-3档各碾压3遍,即初压1遍,高频低幅振动碾压2遍,终压2遍。论文大全。特别注意:施工时若发现压路机粘轮时,用洗衣粉水较好。

6.沥青拌合场储存的技术要求

SBS沥青的储存温度应保持在150℃左右,若温度低于所要求的储存温度,SBS沥青的粘度过大,从而导致沥青罐的油管路堵塞,最后只能停产修理。沥青热拌厂应发尽量少储存SBS沥青,做至随进随用,用进多存,不用时少存,存贮不宜超过24yh[3]。沥青拌合厂储存罐大部分为卧式,为保证SBS改性沥青的均匀性,应在贮存罐顶部安装搅拌器,或用贮存罐中自带搅拌器,搅拌器每3小时搅拌一次,搅拌时间每次20分钟。

7.泵送的技术要求

SBS沥青运输、储存温度要求较高,当生产混合料时需要用沥青泵送到混合料搅拌机中,由于沥青泵带有过滤器易被某些物质堵塞过滤器网眼,从而影响沥青的泵送能力,建议使用网眼较大的过滤器(9.5mm以上),同时加强沥青管线的保温措施,以防止管线中的SBS沥青温度降低堵塞管线。

8. 拌合、运输的技术要求

为保证沥青混合料的质量更稳定,沥青用量更准确,宜采用间隙式拌和机拌和,拌和必须均匀,只有SBS沥青改性剂完全分散在沥青中,才能充分发挥其效能,对于密级配(AC-13I)混合料,应做至拌合后的混合料均匀一致,无细料和粗料分离及花白、结成团块的现象。由于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要求较高,建议拌合温度控制在160℃运输车。

必须加盖篷布或其他保温材料,防止结合料表面结硬,为确保摊铺连续以及平整度大小符合技术规范要求,必须保证摊铺机前至少两辆车等待卸料,决不能出现摊铺机等车的现象。其

9.结束语

随着SBS改性沥青在我国的进一步推广,必将在我国的道路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希望通过以上对SBS改性沥青在生产施工中应注意的施工技术要求,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上不足之处,望各同仁提出宝贵意见。

参考文献

[1]工程建设技术发展研究报告.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与行业发展司、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联合编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中国土木工程学会. 2020年中国土术工程科学和技术发展研究.

[3]牛少儒,丁锐.预应力技术的发展展望.

 

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总结篇8

关键词:沥青路面,施工管理,技术控制

1、引言

我们知道,在市政道路建设中的沥青路面施工,具有系统要求高、施工技术多、施工工序复杂等特点,因此对其进行技术的管理也是比较繁琐的,必须认真对待。

沥青路面施工过程的技术管理与控制,其内容主要包括:对沥青施工原材料的选择、施工设备的检验、沥青混合料的摊铺、沥青路面施工缝的处理、施工人员的调动、施工现场的控制、工程竣工后的检测与反馈等诸多内容。通过对施工技术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可以确保施工人员按照设计图纸实施安全操作,确保施工进度,保证市政道路施工的质量,提高施工单位经济效益。

2、沥青路面施工中的客观问题

沥青路面因其强度高、行车舒适、振动噪声小及抗滑性好、平整度高、稳定性好等优点而从无到有,并逐步得到广泛应用。但其施工质量受施工人员、设备、施工工艺及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研究其具体的影响因素并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对提高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工作中笔者发现,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一些问题不容忽视。沥青路面的病害产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种类繁多,但主要表现为裂缝、车辙、沉陷、坑槽、唧泥、泛油、波浪、拥包、表面磨光、松散剥落等。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很多病害,沥青混凝土大部分设计年限为15年,然而部分地区局部路段路面使用年限2年都不足,既影响使用功效又浪费资源。

3、在沥青路面施工中实施全面质量管理

在沥青路面施工全面质量管理中,质量策划是一项根本的组织活动,贯穿于自设计审查至交工验收的施工全过程,质量策划细化并补充与项目相关的国家或行业技术规范、地方性补充技术条款、工程施工图设计等的执行方案,其内容既包括制定质量目标体系、实施规则、技术要求等预先策划,也包括原材料质量认定、质量检测、中间交验、施工工艺流程审定、质量评定等动态策划,此外还应包括人员培训、技术交流、新工艺与新材料技术研讨等内容。

针对工程项目颁布的《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管理手册》是质量策划的文件表现方式,应作为工程招投标文件的主要组成部分,具有与合同条款同等的契约效应。《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管理手册》是对传统质量管理模式的重要补充,包括的主要技术内容有:(1)针对工程项目的气候、材料、进度、经验特点,详细规定对于承包商人员素质、施工机具、施工组织和监理工程师检测能力与质量保证体系的具体要求;(2)对于现行规范标准或设计文件中存在的未及修改的条款内容与差错不足、特殊要求、执行国外技术标准的工作内容等,应提出相应的质量要求和技术规定;(3)规定施工过程的中间交验制度(如基层交验、路面各结构层交验等)与程序,确定关键工序(如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试验段铺筑等)的质量控制标准;(4)关于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管理过程中进行质量改进的原则规定;(5)与施工质量挂钩的支付条件、支付标准或奖励条件、奖励标准及其实施细则。

尽管质量改进也自始至终贯穿于目前的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管理过程中,但惯例的工程管理缺乏对于质量改进的积极发动意识和有效组织行为,缺少适宜的质量改进效果的评价手段与方法,缺少对于维持质量改进效果的激励手段与方法。实践表明,对于市政道路沥青路面的质量改进活动通常需要包括的内容有:(1)实施质量改进的判断标准。通过适当的程序判断是否需要实施质量改进,明确改进什么,如何改进,确定改进目标。通常需要进行质量改进的内容包括目标配合比设计、沥青混合料生产的稳定性、施工质量的均匀性与离析对策等;(2)现状评价与质量改进效果评价的手段与方法。现行技术规范多采用合格判定准则,质量改进则需要采用优良等级评价方法,必须具备适合这些要求的检测手段与方法。例如为了改进沥青路面离析,不仅需要判定压实度是否合格,还应对施工路段的空隙率或者密度分布进行大样本检测,以评定其质量优劣及改进效果;(3)实施质量改进必须采取有效的组织行动。质量改进将涉及到所有技术环节和参与人员,需要通过发动、实施、评价等步骤完成,采用的技术措施必须具有针对性及实效。特别应该注意针对施工机械配套、运营及机手技术水平等因素的改进措施;(4)维持质量改进效果的方法与手段。质量改进过程中取得的实效与技术进展,需要适时地予以认定,以制度方式延续,以支付和奖惩手段维持。

实施以质量策划和质量改进为核心的沥青路面施工全面质量管理,伴随着管理模式的变化,必然带来质量管理观念的变革。这些变革可能包括:(1)质量验收由合格判定向优良等级判定转换。就目前的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现状而言,合格判定仅仅是完成契约、实现支付的门槛条件,不适于延伸为工程质量优良等级的评定标准,压实度均值水平与控制离析、减少水损害对策无关即为一个典型案例。需要建立评定沥青路面施工质量优良等级的标准体系,确立支付(或奖惩)与质量挂钩的按质支付原则;(2)施工规范由规定方法型向质量保证型转换。发达国家陆续以质保合同取代传统的合格支付合同,并相应地弱化了施工过程和工艺方法类的技术规范。连同按质支付原则,具有技术实力的承包商可以获得更加合理的利润空间得以发展,同时也增强了施工企业的质量保证意识;(3)由事后判定向过程控制的质量管理模式转换。事后检验早已被制造业淘汰,囿于工程造价,每工作日铺筑的沥青路面事实上是一件“单件产品”,不适合采取 “合格”或 “不合格”的判定方式进行质量管理。发展质量过程控制技术至关重要;(4)相应地,检验方法必须由破损检验方式向无损检验方式转换。

4、在沥青路面施工中采取有效的质量病害预防技术与处理方法

4、1裂缝的预防措施与处理对策

(1)产品生产前对原材料特别是沥青做试验,根据《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2)要求,按本地区气候条件和道路等级选取适用的沥青类型。以减少或消除沥青面层温度收缩裂缝。采用优质沥青更有效。(2)合理组织施工,尽量避免冷接缝。对于冷接缝的处理,应先将接缝处沿边缘切割整齐、清除碎料,然后预热软化接缝处,涂刷乳化沥青,再铺筑新混合料。碾压时,压路机在已压实的横幅上,钢轮伸入新铺层15cm左右,每压一遍向新铺层移动15-20cm,直到压路机全部在新铺层为止。对于纵向裂缝,如分幅摊铺时,前后幅应紧跟,上、下层的施工纵缝应错开15cm以上,摊铺时控制好松铺系数,使压实后的接缝结合紧密、平整。(3)沥青路面摊铺前,对下卧层需认真检查,及时清除泥灰,处理好软弱层,保证下卧层稳定。在旧路面上加铺沥青路面结构层前,须铣削原路面后再加铺,以延缓反射裂缝的形成。(4)在路面出现微小裂缝时就必须及时处理整治。对于细裂缝(2-5mm)可用改性乳化沥青灌缝。对大于5mm的粗裂缝,可用改性沥青(如sbs改性沥青)灌缝。灌缝前,必须清除缝内、缝边碎粒、垃圾,并使缝内干燥。灌缝后,表面撒上粗砂或3-5mm石屑。对裂缝很大的情况,必须将裂缝两边沥青混凝土开挖,先处理基层再摊铺新混合料,水稳定性好、收缩性小的半刚性材料是首选基层。如夹有软弱层或不稳定结构层时,应将其铲除;如因结构层积水引起网裂时,铲除面层后,需加设将路面渗透水排除至路外的排水设施。

4、2路面推移及泛油、油斑的预防和治理对策

沥青混凝土面层推移,主要是指混合料在道路的纵向发生位移,它可能是在施工期间发生或者是在道路通车一段时间后产生,尤其在高温天气下。对于路面推移的预防措施和治理措施上应提高混合料在压实后的内在稳定性,适度降低沥青和细集料的含量,提高混合料中多角碎石颗粒的含量,施工摊铺时尽量避免搅拌不匀的现象,如出现时可采用人工局部挑出。另外运输途中绝不能出现颠簸严重,运输时间长情况。出现路面推移情况时只能局部铲除,采用符合要求的新混合料摊铺,并与周边的混合料结合紧密。

路基、沟槽回填土沉陷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是保证路面强度和稳定性的基本条件,由于城市道路的地下部分铺设了各种不同的管线,因此,其沟槽回填的密实度对道路路基的影响很大,道路路基施工中,路堤填筑和管线沟槽回填是路基施工的关键部位。若路基与路面的强度和稳定性不良,在治理方法上应:(1)施工单位向操作者做好技术交底,使路基填方及沟槽回填土的虚铺厚度按照压路机要求而不超过有关规定;(2)在路基总宽度内,应采用水平分层方法填筑;(3)路基地面的横坡或纵坡陡于1:5时应做成台阶;(4)回填沟槽分段填土时,应分层倒退留出台阶,台阶高等于压实厚度,台阶宽≥1m,对填土中的大石块要取出,对大于10cm的硬土块应打碎或取出。

4、3车辙预防和治理对策

主要是提高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近几年来的改性沥青混合料的生产施工实践证明,采用改性沥青混合料是防止或延缓路面产生车辙的有效方法。在沥青中掺入不同的改性剂能改善沥青的很多性能,粘度提高,感温性能稳定,沥青软化点提高,针入度提高,耐老化性能提高,从而也相应的提高了沥青的高温稳定性和抗车辙能力。改性沥青分为三类:第一类为矿物类填料,如碳、木质素、石棉等;第二类为聚合物类,橡胶类sbs、树脂类eva、pa等;第三类为添加剂,包括抗养化剂、抗剥落剂等。从改性沥青混合料生产实践中可知,pe对改善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效果明显,而eva对改善沥青低温延度方面效果明显。

5、结束语

总之,可以说,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质量问题越来越受社会各界的关注,施工中应加强控制、严格施工。首先要加强进料控制、试验检测力度;还应积极学习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科学地进行工程管理,不断提高沥青混合料的科技含量。只有合理地选择混凝土面层的结构形式、强化现场施工质量管理,才能改进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使用质量,延长沥青混凝土路面使用寿命,从而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白贵平。沥青路面施工过程的技术管理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年第17期

2、李长青。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的体会[J],科技信息,2011年09期

上一篇:施工管理个人工作总结范文 下一篇:建筑施工工艺实训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