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时间:2023-11-15 14:24:42

烹饪专业技术总结

烹饪专业技术总结篇1

摘 要 为了提高职业教育中烹饪教学的质量,实行有效的教学改革,本文通过回顾了中国烹饪产业中的文化精神与文化内涵,对职业教育烹饪教学改革问题做了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 烹饪文化 职业教育 教学改革 措施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的不断改善,文化已经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烹饪作为一门技术性、科学性和艺术性文化艺术学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同时也烹饪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如何提高烹饪教育的教学水平、改革烹饪教学方式、在传播烹饪知识的途径和方法手段上进行突破 ,建立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中心的教学体系,是摆在烹饪教师面前的一个严峻的课题。

一、中国烹饪文化内涵

中国烹饪文化已经历了四五千年的发展历史。它由历代宫廷菜、官府菜及各地方菜系所组成,主体是各地方菜系,回溯中国烹饪的历史长河堪称世界一流,中国烹饪是文化,是科学,是艺术,其高超的烹饪技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一直影响着世界烹饪文化的发展。

烹饪是人类在烹调与饮食的实践活动中创造和积累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含烹调技术、烹调生产活动、烹调生产出的各类食品、饮食消费活动以及由此衍生出的众多精神产品。中国烹饪文化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东方魅力,主要表现为以味的享受为核心、以饮食养生为目的的和谐与统一。

中国的烹饪艺术是在烹饪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丰富起来的,其具有实用目的和审美价值紧密相联的特点。中国的烹饪艺术虽然受到烹饪技术和烹饪原料以及食品实用功能等因素的制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与其它艺术种类相比较,其却有独特的艺术特点,它融合了绘画、装饰、雕塑以及园林等艺术形式,而且它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通过肴馔本身的色、形、香、味、滋与筵席组合来窥其一斑。

讨论了中国烹饪艺术的实际文化内涵后,联系到中国烹饪文化的研究现状,可以帮助我们澄清许多模糊的认识,并结合高等职业教育自身的特点,在高等烹饪职业教育和教学活动过程中,根据其目标定位,在培养方案、培养途径、教学计划、师资建设、教材编写等方面作进一步改革,以利于高等职业烹饪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烹饪职业教育改革的目标

在最近颁布的《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规划纲要》提出,职业教育要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基于纲要的改革目标,烹饪职业教育的改革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烹饪技能的人员,即中级烹调师、面点师等。

对其知识、技能、能力的具体要求是:

1.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2.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掌握烹饪专业必需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职业技能。

3.要具有继续学习深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应变能力。

4.在学习中逐步形成创新创造精神、动手实践能力和立业创业的能力。

5.身心健康,具备基本的欣赏美的能力和水平以及创造美的能力。

三、烹饪专业教学改革具体对策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素养

专业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烹饪教学改革的前提,要培养合格的职业烹饪人才,必须造就一支思想先进,既擅长实践操作,又具有丰富理论知识的复合型烹饪师资队伍。并且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作为烹饪专业教师除了必须具备一般教师应有道德修养和道德行为外,还应具有烹饪行业所必需的职业道德,这就是作为一名合格的烹饪工作者应具备的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公平处事、服务大众以及奉献社会的崇高的厨德。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发挥好的导向作用,引导、启发和教育好学生,使他们成为当代合格的职业教育“三创”新人。

2.专业教师要具有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

教育的思想观念是教育教学行为先导。有什么样的教育思想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教学行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教学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学习。当前情况下,某些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滞后于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求。因此,要使教师教育理念做到与时俱进,就必须树立终身教育理念,而教师只有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从过去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传统角色中释放出来,以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为重心,才能真正促使学生的和谐健康的发展。作为烹饪专业的教师更应打破传统的师带徒的旧式教育方式,不断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切实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是实现我国“科教兴国”宏伟目标的关键。

3.专业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强化自身的专业技能的素质

烹饪教学是一门综合边缘性学科,烹饪专业教师在技能教学中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就必须不断充实与烹饪专业相关的各科知识。化学、美学、解剖学等,烹饪专业教师只有凭真才实学和广博的知识才能做到授业有其道,解惑有其法。此外,烹饪教师还要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对各种菜系的烹调方法和菜肴品种都能熟练操作,对食品的雕刻、面点工艺以及西餐烹调能运用操作自如,只有这样才能成为烹饪专业的多面手和合格教师。而且教师应经常了解行业的新动态,并经常去行业生产的第一线锻炼专业技能,使烹饪专业教师的观念及时得到更新,专业技能不断得到提高。

烹饪专业技术总结篇2

一、中国烹饪文化的内涵

中国烹饪文化已经历了四五千年的发展历史,它由历代宫廷菜、官府菜及各地方菜系所组成,主体是各地方菜系,回溯中国烹饪的历史长河堪称世界一流,中国烹饪是文化,是科学,是艺术,其高超的烹饪技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一直影响着世界烹饪文化的发展。

烹饪是人类在烹调与饮食的实践活动中创造和积累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含烹调技术、烹调生产活动、烹调生产出的各类食品、饮食消费活动以及由此衍生出的众多精神产品。中国烹饪文化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东方魅力,主要表现为以味的享受为核心、以饮食养生为目的的和谐与统一。

中国的烹饪艺术是烹饪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丰富起来的,其具有实用目的和审美价值紧密相连的特点。中国的烹饪艺术虽然受到烹饪技术和烹饪原料以及食品食用功能等因素的制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与其它艺术种类相比较却有独特的艺术特点,它融合了绘画、装饰、雕塑以及园林等艺术形式,而且它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通过肴馔本身的色、形、香、味、滋与筵席组合来窥其一斑。

讨论了中国烹饪艺术的实际文化内涵后,联系到中国烹饪文化的研究现状,可以帮助我们澄清许多模糊的认识,并结合高等职业教育自身的特点,在高等烹饪职业教育和教学活动过程中,根据其目标定位,在培养方案、培养途径、教学计划、师资建设、教材编写等方面作进一步改革,以利于高等职业烹饪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烹饪职业教育改革的目标

在最近颁布的《规划纲要》中提出,职业教育要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基于纲要的改革目标,烹饪职业教育的改革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烹饪技能的人员,即中级烹调师、面点师等,对其知识、技能、能力的具体要求是:①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②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掌握烹饪专业必需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职业技能;③要具有继续学习深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应变能力;④在学习中逐步形成创新创造精神、动手实践能力和立业创业的能力;⑤身心健康,具备基本的欣赏美的能力和水平以及创造美的能力。

三、烹饪专业教学改革具体对策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素养。专业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烹饪教学改革的前提,要培养合格的职业烹饪人才,必须造就一支思想先进,既擅长实践操作,又具有丰富理论知识的复合型烹饪师资队伍,并且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作为烹饪专业教师除了必须具备一般教师应有道德修养和道德行为外,还应具有烹饪行业所必需的职业道德,这就是作为一名合格的烹饪工作者应具备的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公平处事、服务大众以及奉献社会的崇高的厨德。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发挥好的导向作用,引导、启发和教育好学生,使他们成为当代合格的职业教育“三创”新人。

专业教师要具有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教育的思想观念是教育教学行为先导,有什么样的教育思想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教学行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教学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学习。当前情况下,某些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滞后于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求,因此,要使教师教育理念做到与时俱进,就必须树立终身教育理念,而教师只有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从过去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传统角色中释放出来,以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为重心,才能真正促使学生的和谐健康的发展。作为烹饪专业的教师更应打破传统的师带徒的旧式教育方式,不断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切实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是实现我国“科教兴国”宏伟目标的关键。

专业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强化自身的专业技能的素质。烹饪教学是一门综合边缘性学科,烹饪专业教师在技能教学中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就必须不断充实与烹饪专业相关的各科知识。化学、美学、解剖学等,烹饪专业教师只有凭真才实学和广博的知识才能做到授业有其道,解惑有其法。此外,烹饪教师还要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对各种菜系的烹调方法和菜肴品种都能熟练操作,对食品的雕刻、面点工艺以及西餐烹调能运用操作自如,只有这样才能成为烹饪专业的多面手和合格教师。而且教师应经常了解行业的新动态,并经常去行业生产的第一线锻炼专业技能,使烹饪专业教师的观念及时得到更新,专业技能不断得到提高。

烹饪专业技术总结篇3

论文摘要:本文探索了烹饪与营养教育本科专业课堂教学的创新思路与实践方法从理论和实践上提出了构建烹饪教学资源库的必要性、重要性和迫切性,以提高学生学习烹饪学科知识的效率和增强学生的专业素养。职称网

一、引言

烹饪文化是我国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经济获得了极大发展,旅游餐饮业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高效烹饪专业担负的重任是,向旅游餐饮业输送能熟练应用成熟技术和传播、推广新技术,并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面对旅游和餐饮业发展的新形势,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在培养目标、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相对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作为一个新型本科专业,本科生的教学创新问题一直比较难,如何区别于普通的职业教育,全方位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也是我们一直努力探寻的。本文提出构建教学资源库优化烹饪课堂教学的思路,探索烹饪本科教学的创新思路、特点、内容和操作方法。

二、什么是教学资源库

教学资源库是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的素材、课件、案例的集合,包括校园网内和因特网上的资源。教学资源库的使用,可以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是当前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当前国内外关于学习资源的使用在理论研究较多,个案的使用也不少,但在实践上还不够系统和完善,尤其是学习资源库在烹饪专业的使用的研究在国内还很少见。职称网

三、烹饪专业构建教学资源库的重要性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的认识不是由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由外界刺激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根据这种观点,学习过程被解释为每个学习者根据自己的态度、兴趣、爱好并利用过去知识与经验对当前学习者的外部刺激(例如学习内容)做出的主动的、有选择的信息加工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把教学视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包括文字教材、音像资料、多媒体课件、软件工具以及从Internet上获取的各种教学信息等),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

“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形式使学生被动地适应教师,被动地适应教师背后指挥教师的教育制度和教育管理者。在这种专制模式下,只有符合教师愿望的行为才是“好的”,而学生的那些建设性的发现、突发奇想和超前性思考得不到鼓励,创造性能力无法得到培养。而我们烹饪这个行业有个必要的能力就是继承和创新。当前课程整合提倡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设计从以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资源为巾心,学生在占有丰富资源的基础上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实现各种能力的培养,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基于资源库的学习的教学设计模式采用的是“主体一主导”的教学设计。教师尽量要用课件(多媒体)上课。常用的有投影仪、幻灯片、笔记本电脑、课件、贴板图画、挂图等等教育学、心理学研究结果示:人们在学习新知识时,通过听觉记忆15%,通过视觉记忆25%,同时利用视觉和听觉则能记忆65%,通过人体多种器官的共同参与,则能记忆 80%一90%。所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调动学生多种器官的共同参与,对学生进行多层次、多形式的教学,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用于烹饪教学的媒体信息除了录像带、VCD、图片外,其他的资料不多,也没有现成的教学课件可使用。必须利用先进的数码摄像机、数码照相机、扫描仪等工具,将与课程有关的媒体信息收集起来,以备多媒体教学的使用。

当前餐饮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期,增长势头十分强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在这个关键时期,有必要在教学内容方面进行改革,以紧跟不断变化与发展的餐饮业。教学内容的改革应突出强调如下“三性”:一是包容性,即教师讲授的内容源于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要在联系实际中拓展,在理论前沿上深化,在学科交叉中融合一句话:凡是与教学目标密切相关的虽然教材中没有,都应该充实到教学内容之中;二是前沿性,即着眼于未来餐饮业发展需要,贴近餐饮业建设实际需要,反映餐饮烹饪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和餐饮烹饪技术实践的最新经验。只有保证教学内容的前沿性,从高等烹饪院校走出来的学生才能很快地融入到餐饮业的发展中去;三是应用性,高等烹饪教育因专业性质决定了其具有很强的职业教育的特性,反映在教学内容上突出强调了理论知识与技术的应用性,在理论教学中不仅要理论阐释清楚,而且要给学生评介其应用的价值、范围及方式方法启发学生“以问题为中心”的深层次思维:在技能教学中,不仅要传授技术方法,而且要给学生揭示技术规律与技术应用,启发学生“以应用为中心“的新技术突破。

构建教学资源库优化烹饪课堂教学的意义在于探索在烹饪教学中使资源库有效地支持教学的途径。探讨如何运用学习资源库,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机整合,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学习过程在教师的主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如何构建烹饪专业教学资源库职称网

烹饪专业的教师(红案、白案、食雕、营养卫生等)可以使用现成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或多媒体素材库,选择其中合适的部分用在自己的教学中;也可以利用PowerPoint、FrontPage、Flash等一些多媒体制作工具,编写自己的演示文稿或多媒体课件,具有一定利用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的能力。现在来看,这方面教学国内大部分还停留在作为演示工具的阶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只停留在辅助教与学的初级阶段。教师对媒体的应用层次有待深化。对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有待提高。各类学校的烹饪专业基本上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本条件、工作基础,比如已经具备电脑、多媒体教室、数码设备等基础设备。另外一般都有烹饪工艺实验室可配合使用,能够实现构建教学资源库的目标。

构建教学资源库优化烹饪课堂教学以烹饪学科为切人点,从理论和实践上去论述构建烹饪教学资源库的必要性、重要性和迫切性。根据系统论的方法和教学设计的思想,提出了信息技术在烹饪教学中应用的实践研究,它是为提高学生学习烹饪学知识的效率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而设计的教学结构形式或过程。

它虽以烹饪学科为切人点,但在实践研究中,不仅探讨了信息技术与烹饪学科内的整合,还探讨了与烹饪相联系的各门学科之间的整合。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案例,并对案例进行了分析、反思和评价,以验证此项实践研究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效果、合理性与局限性,证明信息技术应用于烹饪教学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创新能力和养成良好的生态观等方面有着较好的效果。

烹饪专业技术总结篇4

关键词:烹饪工艺美术;造型;视觉艺术;吉祥文化

烹饪及美学是一门富有特色的烹饪专业的课程,具有系统性、实用性、科学性的特点。随着人民物质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加之商业经济、旅游事业的迅速发展,在烹饪事业中对美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总结和发掘中国烹饪美的丰富遗产,建立中国烹饪工艺美术及美学的理论体系,培养具有较高美学素养的烹饪专业人才,是烹饪专业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烹饪造型的视觉艺术

1.视觉,是人类首当其冲的感觉,视觉过程是人类生存中如此基本而又奥妙的经历,以致我们把所有的精神活动都与视觉联系在一起。目前心理学界理论研究认为,人类对外界事物的感受有80%左右来自视觉所传达的信息,只有20%是由听觉、触觉、嗅觉等引发的。“色恶不食”、“秀色可餐”、“赏心悦目”、“观之者动容,味之者动情”等经典语言说明,视觉的作用实际上已影响到了我们的认识、思维和感觉。烹饪造型艺术则是欣赏与食用并存,将艺术之美赋予烹饪之中,是精神与物质的统一,是人类生活水平提高的表现,是烹饪发展之必然。

2.烹饪工艺美术的艺术观

烹饪工艺美术是一门研究烹饪造型的视觉艺术,中国烹饪自古以来就注重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和谐统一,始终将味美可口与色、形的美观相结合,特别注重外表的视觉作用,讲究一菜十法、一饺十变、一酥十态等特色,充分运用艺术变化规则和烹饪工艺造型技法,使烹饪造型生动有趣、朴实自然,富于时代气息和民族特色。烹饪造型艺术的主要宗旨是以欣赏促食欲,在食者进行美的艺术享受的同时,增进食欲享受。

3.烹饪工艺美术实践的全过程

在烹饪工艺美术的研究中,以宴席菜点为媒介,使制作者与食者之间产生共鸣,出现了一种美的和声,一种美的共同追求。烹饪工艺美术自始至终贯穿于烹饪实践的全过程,不管是高档的宴席酒会、精致讲究的菜点、玲珑剔透的食品雕刻,还是大众化的饮食及一般的菜肴,都离不开烹饪工艺美术知识。正确认识、深入理解烹饪工艺美术的艺术观,并在实践中合理地运用,是当前烹饪工作者刻不容缓的任务二人的食欲因生理条件所限,总有一定的“量”和“度”,因此人类的食欲享受是有限的,而艺术享受是无限的。随着人类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人类社会不但需要烹饪,更需要用烹饪艺术方法去丰富烹饪、美化烹饪、提高烹饪。

4.审美观和创新能力

目前,烹饪界虽然创新了不少艺术菜点,也出现了若干色彩、造型、用料、口味及工艺和谐统一的好作品,但也存在着许多不足。就整体而言,烹饪艺术与其他姐妹艺术相比,差距还很远。不少宴席菜点的造型不美、水平不高、片面追求菜点表面形式的倾向仍然存在,使创新的艺术菜不伦不类,或毫无食用价值。有的地方把衡量菜点的艺术水平仅限于是否出现食品雕刻和围边上,许多人不理解烹饪工艺美术的含义,一提及烹饪艺术,不管是冷菜还是热菜,都是放上几朵雕刻小花。如此做法不仅降低了中国菜的格调,而且有损于中国烹饪的声誉。因此,烹饪工艺美术主要目的是为了研究、提倡、推广烹饪造型的艺术规律,提高、拓展烹饪作者的审美观和创新能力

二、烹饪的吉祥文化

在现代烹饪美术教学设计中,如何引导学生掌握具有专业性和艺术性的现代烹饪理念的关键。但这样的一种结合,并不是对传统图形进行纯粹的拷贝或者简单的挪用,教师首先应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传统图形,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会逐步挖掘、变化和改造传统图形,基本掌握烹饪工艺造型中常用的素描、图案、色彩等工艺美术基本知识及技能。学习烹饪造型艺术过程中的美学基本原理,并懂得如何实现饮食最佳美学境界的具体途径。让传统图形成为他们进行设计的一个新的创意点和启示点,从而焕发生命力的中国烹饪吉祥图案。

中国传统美学强调的是主客统一的整体意识和“求全美满”的美学观念,认为万事万物都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都遵循同一个本质规律。因而中国古代的艺术家始终致力于“以整体为美”的创作,将天、地、人、艺术、道德看作一个生气勃勃的有机整体,以人的情感赋予物的形式,借物抒情,“以形写意”,“形神兼备”,这是一种善和美的行为和意志。在传统图案的题材和构成形式上,都表露出我国人民那种“善始善终”的处世哲学。中国吉祥装饰艺术不重“写实”重“传神”,不重“再现”重“表现”,提升为“物我同一”的审美观念,是中国人文化意识和形态哲学观念的体现。即使吉祥主题的装饰在传统观念中仍具有神性的一面,但它还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其深层的装饰动机是创造一个吉祥化的世界,表达一种对安定、和谐、康富生活的企盼。

中国吉祥文化是东方文化的一处独特景观。它题材之广泛、内涵之丰富、形式之多样、流传之久远,是其他艺术形式难以替代的。它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宝库中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即使立于世界艺术之林,它那独特的东方文化魅力也丝毫不会逊色。把吉祥符号的精神元素融入现代烹饪美术设计之中,必定会使烹饪美术吉祥图案的设计更具文化性与社会性。

参考文献:

[1]周文涌.烹饪工艺美术[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06-29

[2]周明扬.烹饪工艺美术.[m]中国纺织出版社.2008年1

[3]谢先平.传统吉祥图案在烹饪美术设计中的运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年9期

[4]隋国荣.现代本科教学中科学发展观运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年9期

[5]卢麒.浅议传统陶瓷装饰吉祥图案的文化意蕴中国陶瓷工业[j].2010年3期

[6]盛键.传统吉祥纹样在现代设计中的重生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j].2005年6期

[7]孟建华.浅析传统美学观念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影响[j].中国包装.2010年8期

[8]陈岚.浅谈吉祥观念及在标志设计中的应用[j].科技创业月刊.2006年7期

烹饪专业技术总结篇5

一、烹饪造型的视觉艺术

1.视觉,是人类首当其冲的感觉,视觉过程是人类生存中如此基本而又奥妙的经历,以致我们把所有的精神活动都与视觉联系在一起。目前心理学界理论研究认为,人类对外界事物的感受有80%左右来自视觉所传达的信息,只有20%是由听觉、触觉、嗅觉等引发的。“色恶不食”、“秀色可餐”、“赏心悦目”、“观之者动容,味之者动情”等经典语言说明,视觉的作用实际上已影响到了我们的认识、思维和感觉。烹饪造型艺术则是欣赏与食用并存,将艺术之美赋予烹饪之中,是精神与物质的统一,是人类生活水平提高的表现,是烹饪发展之必然。

2.烹饪工艺美术的艺术观

烹饪工艺美术是一门研究烹饪造型的视觉艺术,中国烹饪自古以来就注重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和谐统一,始终将味美可口与色、形的美观相结合,特别注重外表的视觉作用,讲究一菜十法、一饺十变、一酥十态等特色,充分运用艺术变化规则和烹饪工艺造型技法,使烹饪造型生动有趣、朴实自然,富于时代气息和民族特色。烹饪造型艺术的主要宗旨是以欣赏促食欲,在食者进行美的艺术享受的同时,增进食欲享受。

3.烹饪工艺美术实践的全过程

在烹饪工艺美术的研究中,以宴席菜点为媒介,使制作者与食者之间产生共鸣,出现了一种美的和声,一种美的共同追求。烹饪工艺美术自始至终贯穿于烹饪实践的全过程,不管是高档的宴席酒会、精致讲究的菜点、玲珑剔透的食品雕刻,还是大众化的饮食及一般的菜肴,都离不开烹饪工艺美术知识。正确认识、深入理解烹饪工艺美术的艺术观,并在实践中合理地运用,是当前烹饪工作者刻不容缓的任务二人的食欲因生理条件所限,总有一定的“量”和“度”,因此人类的食欲享受是有限的,而艺术享受是无限的。随着人类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人类社会不但需要烹饪,更需要用烹饪艺术方法去丰富烹饪、美化烹饪、提高烹饪。

4.审美观和创新能力

目前,烹饪界虽然创新了不少艺术菜点,也出现了若干色彩、造型、用料、口味及工艺和谐统一的好作品,但也存在着许多不足。就整体而言,烹饪艺术与其他姐妹艺术相比,差距还很远。不少宴席菜点的造型不美、水平不高、片面追求菜点表面形式的倾向仍然存在,使创新的艺术菜不伦不类,或毫无食用价值。有的地方把衡量菜点的艺术水平仅限于是否出现食品雕刻和围边上,许多人不理解烹饪工艺美术的含义,一提及烹饪艺术,不管是冷菜还是热菜,都是放上几朵雕刻小花。如此做法不仅降低了中国菜的格调,而且有损于中国烹饪的声誉。因此,烹饪工艺美术主要目的是为了研究、提倡、推广烹饪造型的艺术规律,提高、拓展烹饪作者的审美观和创新能力

二、烹饪的吉祥文化

在现代烹饪美术教学设计中,如何引导学生掌握具有专业性和艺术性的现代烹饪理念的关键。但这样的一种结合,并不是对传统图形进行纯粹的拷贝或者简单的挪用,教师首先应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传统图形,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会逐步挖掘、变化和改造传统图形,基本掌握烹饪工艺造型中常用的素描、图案、色彩等工艺美术基本知识及技能。学习烹饪造型艺术过程中的美学基本原理,并懂得如何实现饮食最佳美学境界的具体途径。让传统图形成为他们进行设计的一个新的创意点和启示点,从而焕发生命力的中国烹饪吉祥图案。

中国传统美学强调的是主客统一的整体意识和“求全美满”的美学观念,认为万事万物都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都遵循同一个本质规律。因而中国古代的艺术家始终致力于“以整体为美”的创作,将天、地、人、艺术、道德看作一个生气勃勃的有机整体,以人的情感赋予物的形式,借物抒情,“以形写意”,“形神兼备”,这是一种善和美的行为和意志。在传统图案的题材和构成形式上,都表露出我国人民那种“善始善终”的处世哲学。中国吉祥装饰艺术不重“写实”重“传神”,不重“再现”重“表现”,提升为“物我同一”的审美观念,是中国人文化意识和形态哲学观念的体现。即使吉祥主题的装饰在传统观念中仍具有神性的一面,但它还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其深层的装饰动机是创造一个吉祥化的世界,表达一种对安定、和谐、康富生活的企盼。

烹饪专业技术总结篇6

关键词:安徽科技学院;烹饪与营养教育;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7-0193-02

安徽科技学院食品药品学院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是2005年申报并获批的,2009年开始招生,发展至今有5年的时间,可以说是非常年轻的专业。专业下设4个方向,烹饪营养、餐饮管理、西餐面点及师范教育。标准学制4年,修业年限3~6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作为新开专业,专业的发展受老牌烹饪高校的指导与帮助,同时也有着自己独特的发展优势。我们立足安徽,以普通本科教育为主,社会需求为导向,面向全国,培养知识结构优、实践能力强、敬业精神强、创新创业意识强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总结这几年专业的办学经验、成果与教训,立足专业长远发展之考量,我们仍需为烹饪高等教育发展提建议,谋划策,为专业发展尽自己绵薄之力。

一、重视烹饪高等教育科研活动的开展

烹饪高等教育发展之初提出的培养能够从事大中型烹饪企业的烹饪工艺组织工作,能够从事科研,能够从事教学工作的“三合一”式人才培养目标,现今看来科研能力培养这方面最薄弱。用季鸿昆先生当初的分析,从事烹饪方向的科学研究需要教师、学生具有广博的生理、化学、生物、物理以及一系列技术科学知识。烹饪高等教育发展之初,由于师资力量的缺乏,学生文化基础的薄弱等因素,并没有重视烹饪专业的科研发展,直至近些年,烹饪专业的科研活动才初露头角。维持烹饪专业长期而稳定的科研活动发展,需要从多方努力,下面以安徽科技学院为例提几点建议。

1.基础课程设置应符合普通高等教育规律。烹饪隶属于自然科学范畴,以高等教育形式发展烹饪教育,是烹饪中等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然产物。因经验缺乏,烹饪专业在基础理论课程设置方面主要以普通高等教育思路为指南,专业教育方面则沿用烹饪中等教育的教学计划加以扩展或是加深。基础理论课设置方面主要以自然科学为参考,开设生物化学、大学物理、基础化学、大学数学等基础课程。这些自然科学的烹饪基础课程在它们原来的领域里并不深奥,但把这些课程与烹饪结合却是比较困难的。烹饪高等教育过程中曾以课程内容与职业能力提升关系不大,学生文化基础薄弱等理由而大批砍掉这些基础课程,直到近些年,烹饪高等教育往科学化、高学历化发展口号的提出,这些基础课程才慢慢有选择性地被恢复。

2.教材选用应符合普通高等教育规律。烹饪高等教育经过31年的发展,不论是生源素质还是教育者的专业、文化素养较之初有了很大的成长,我们不仅要培养高素养的技术能手,更需培养具有科研能力的高素质职业能手,这是新时期我国烹饪事业往高新科技之路发展的需要。因此,在专业教材的选择上更需用心。烹饪专业现用教材较混乱,不少专业基础课教材是在中高职教材的基础上进行的改编,如烹饪高等教育“十一五”部级规划教材《烹饪化学》即由原来高职《烹饪化学》改编而来,教材内容上存在很多错误;有些专业方向课程的教材甚至是直接沿用高职教材,如《营养配膳与设计》、《现代厨房管理》等。我们需要高质量的符合普通高等教育需要的专业教材,因此,我们需要将人才拧成一股绳,重新探讨烹饪高等教育的教材的修订,走出发展的一步。

3.毕业考核方式符合普通高等教育规律。烹饪专业学生取得高等教育毕业和学位证书至今无统一标准。有些高校采用毕业考的方式考核学生大学四年的学习情况,在修完四年本科所需要的学分基础上,毕业考试合格者即可获得高等学校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现如今,烹饪高等教育发展已进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统招生)时代,采取毕业考的方式已然不再符合普通本科院校学生毕业的要求,因此近些年有些学校采用做毕业(设计)论文的形式进行考核,比如安徽科技学院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经过两年的试行与验证,表明烹饪专业学生做毕业论文是可行的,可选课题较丰富,但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师资、科研基金方面的不足,实验设备不齐,等等,这些问题的逐步解决,烹饪专业学生做毕业论文将更加得心应手,毕业生的质量也将大大提高,烹饪高等教育真正实现培养“三合一”人才的培养目标。

4.实验室建设应跟上发展步伐。烹饪高等教育发展至今,从生源素质到师资力量都有很大幅度的提高,尤其是师资方面,以安徽科技学院为例,烹饪与营养教育教研室有教工8人,具士学历1人,硕士学历5人。师资力量相对较厚实,可相应的实验室建设却跟不上发展步伐,存在较多问题,不能满足正常或是较高水平的研究需要,学生做毕业论文、老师做科研大多靠外借,严重制约科研活动的进行与发展。

二、重视烹饪高等教育的职业属性

烹饪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毕业后大部分直接服务于这个行业,因此其职业属性是非常明确的,但这点往往容易被忽视。以安徽科技学院的为例,提几点意见与建议。

1.理论课程与实操课程的协调统一。院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从课程教学大纲分析,可明显发现理论课程开设偏多。以专业方向课西餐制作课程为例,总学时数为36学时其中理论课学时为30实验课学时为6,这种理实学时搭配明显重理论课教育;对于学生需重点掌握的一些专业基本功,如刀、勺、翻锅、面团调制等实训课程在学时数安排上虽不少,但大多集中在学期末的最后两个星期集中上课与理论课联系不够紧密,且因实验室硬件条件的限制多进行小组练习无法做到每个学生都动手操作。这种偏“文”式人才培养在学生就业实习时很容易暴露弊端,当实习单位没有那么多管理或是行政岗位职缺时,大部分学生是被安排进一线岗位的,学生心理上容易有较大的落差,职业认同感急剧下降,不愿意实习或是频换单位实习的现象较常发生。因此在课程教学大纲制定与校对时,我们要充分结合这些已显示出的问题,因地、因时制宜,做到理实协调的统一。

2.继续推进与深化产学研合作。安徽科技学院作为安徽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其产学研合作办学方面有较好的基础与优势力量,以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为例,专业与企业联合办学,办企业冠名班,“订单式”培养人才,企业注入资金,借助学校的专业师资,帮助解决企业问题,培养企业所需要的专门人才;企业也经常性派领导、专业技术人才进学校课堂,帮助深化人才培养。这种以社会企业或是单位需求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考虑到了专业的职业属性,安徽科技学院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教研室,在产学研合作办学中获得了不少成果,发表专业相关学术论文数十篇,帮助解决企业不少疑难问题,获批国家专利7项,指导学生申报部级、省级、校级大学生创业创新课题几十项。我们现在或将来需要做的是:继续推进并深化产学研合作,力争创建产学研合作联盟或是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推进专业科技成果向企业转化。

3.学生企事业单位实习效果评价由结论式向过程式转移。安排学生进企业或是单位进行实习其目的之一是为了锻炼学生的职业能力。时间安排上,以安徽科技学院食品药品学院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为例,学生进企事业单位实习的时间为一年。作为校内人才培养方,我们的学生进了企业,对学生出勤情况、学习情况、学习效果等方方面面的监管不能完全放手,认为学生进了企业一切都由企业接受管理。我们教师作为学生校外实习指导教师,应确确实实为学生校外实习做好指导与服务工作,重在过程指导,如:以周为基本单位,收集学生周实习报告,重点关注学生实习心理变化,实习中所遇各种问题,在能力范围内及时与企业沟通,保证学生实习工作的顺畅;以月为单位,指导教师进企业与学生面对面做阶段性工作汇报,针对普遍或是突出问题进行心理或是技术指导,并指导与帮助学生做好实习资料的整理工作,重在过程指导,切实帮助提高学生们的职业能力。

三、与时俱进,革新教育教学方式

烹饪高等教育发展至今,区别于传统的师傅带徒弟或是教师课堂示范演练学生模仿的教育教学方式,我们要做的是在学生有限的4年本科学习教育生涯中,帮助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现、解决及实际应用等多方面的能力,这就是现在应用型本科高校所大力倡导的能力本位教育。它是一种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为基础,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体系,对我们高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及更高的要求。以往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传授课本知识,这种“填鸭式”、被动式教学法已然不再适应或是满足能力本位教育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培养人才,我们的教育观、教学法应与时俱进,哪种方法能够更好地帮助我们培养人才,达到或是超出预期目标,我们就该勇敢地革新,而不是坐在传统的板凳上观望别人探索。不断学习,努力提高教学与教研能力及水平,多元化教育教学模式相结合,从这些方向着手进行教法改革,相信我们定能培养出优质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周爱东.能力本位教育在现代高等烹饪教育中的实现[D].扬州大学,2007:12-13.

烹饪专业技术总结篇7

关键词 行动导向教学 中职学校 烹饪课程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4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2002年和2005年国务院相继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决定》,2014年国家提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可见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是国家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定位。中职办学理念是“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这与行动导向教学的理念是一致的,也是这几年来中职教育界一直倡导的教学理念,行动导向教学的特点是强调能力为本位,它要求中职学校的教学计划要按企业生产任务的要求组织教学,要用职业行为体系代替专业学科体系,要求职业教育的目标要全面包含“知识、技能和关键能力”。以学生为本,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职业教育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力。而当前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在课程的内容定位、课程的层次定位、课程的结构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而中职烹饪课程教学更是如此,实践性强,应用型广,课程的定位和内容设置对课程教学至关重要,因此,如何在行动导向教学理念下进行中职学校烹饪课程教学改革显得十分重要。

2当前中职学校烹饪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是中职学校课程教学与教材缺乏一定的规范性、科学性和广泛性,目前的教材编写很难达到十分规范,如基于行动导向,划分工作模块进行教学的教材很难找到,一定程度上不适应餐饮业发展和学生个人全面发展的需求。新形势使得烹饪课程教学整体改革迫在眉睫。

(2)是教学标准很难统一。目前,中职学校烹饪课程教学计划和大纲有多套标准,如结合商务部有关要求制定的技能培养为主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也有根据人力资源部对各种证件考核为主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还有一些结合实际情况自编教学计划和大纲,因而导致了烹饪课程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缺乏规范性和相对的一致性。

(3)是课程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问题。据笔者利用朋友资源展开的调研显示,目前,中职学校多数烹饪课程的理论教学部分的教学手段基本上仍然停留在教师口头讲授的形式上。如以烹饪原料课程内容为例,多数学校还没有设置烹饪原料标本室,也无烹饪原料标本的幻灯图片;有些学校虽然建立了烹饪原料标本室,但其标本数量有限,使用率不高,达不到直观教学的效果。而烹饪实训课作为反映学生实际操作水平的技能训练,其教学手段和方法在许多学校仍旧沿袭已往的教师口头讲解和制作演示,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4)是教材内容迫切需要改革。如教学用书与资格考核用书不统一。理论教材未突出应用性,这主要表现为内容陈旧、重复。例如有些教材当中烹调技术内容仍然沿袭以前的烹调技法,未引入新设备、新加工方法。教材内容安排刻板,缺乏直观性,其知识内容很难适应烹饪教学技术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影响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那么为什么会导致这些问题呢?或许其中有许多原因,其根本原因,还是课程的问题,传统的“三段式”课程模式与现代职业教育严重背离。“从理论到实践”是目前烹饪课程职业教育课程框架的主要支柱之一,这种逻辑不仅存在于职业教育课程的整个结构中,而且存在于每一堂课的实施过程中。

总之,导致上述问题的产生,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与新形势下行动导向教学理念相背离的,因此,迫切需要建立在行动导向教学理念下改革中职学校烹饪课程教学。

3行动导向教学理念下中职学校烹饪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

行动导向教学理念下中职学校教学改革要按照教育部《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精神,中职学校应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企业人才需求为出发点。坚持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前瞻性和可持续性,反映行业企业需求和学习者发展要求,培养合格中等职业技术实用型人才。

具体针对中职学校烹饪课程教学来说,行动导向教学理念下中职学校烹饪课程教学改革突出烹饪岗位的实际需求,把有关知识模块、能力模块、岗位能力模块进行归类、实行模块教学、工学结合,课堂教学与实训并进,让学生比较熟练掌握中式烹调技艺、中式面点技艺、中式热菜制作、中式面点制作等技能。通过烹饪课程的教学让毕业生能面向餐饮等服务业,从事烹饪岗位(红案、白案、中餐、西餐等)工作,具有中级烹饪技术,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

4行动导向教学理念下中职学校烹饪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

一是烹饪课程教学改革要针对烹饪岗位要求开展。餐饮业是一个集采购、加工、生产、服务、销售、经营管理为一体的特殊行业,对从业人员的素质、知识和能力要求具有一定的综合性。这就要求烹饪课程教学中注重提高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二是烹饪课程教学改革须重视共性并兼顾个性。烹饪课程的教学改革在技能方面既要重视全国性规范 (下转第65页)(上接第52页)化的技艺标准,又要充分兼顾各地风味流派的技术特长,这就要求整体教学改革注意烹饪课程技能操作的基本技艺与各地风味流派的技术特色相结合。

三是烹饪课程教学改革需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烹饪课程教学改革要以继承传统技艺为基础,以创新为重点,同时注意借鉴吸收外来的技术精华和优秀成果,从而使课程的教育教学不断改革与发展。

四是烹饪课程教学改革要兼顾理论知识教学与实际操作。烹饪技艺的养成是技能反复操作、熟练的一个过程,其知识教学与实际操作呈现出紧密结合、不可分割的状态。如基础知识的教学缺乏规范性和实践性,则难以为学生烹饪技艺的形成提供良好的基础,更会影响学生对职业岗位的适应性。

5行动导向教学理念下中职学校烹饪课程教学改革的对策建议

5.1运用“三到位”教学思路于中职学校烹饪课程教学改革当中

“三到位”教学思路,概括地说就是:一是入门指导,演示到位,教师做好烹饪的技能演示;二是巡回指导,点拨到位,通过学生亲身体验,教师为其查找问题,并给出具体改进方法,使学生的操作动作规范,操作方法科学,操作程序合理;三是结束指导,讲评到位,讲评要讲到点子上,要讲到实质上,要讲到关键上。

5.2做好烹饪人才需求和课程教学改革调研基础性工作

联合同类同专业学校及骨干教师共同对行业企业的人才结构现状、专业发展趋势、人才需求状况,职业岗位群等进行调研。同时,可以召开烹饪课程工作任务分析和课程分析会议。邀请一些知名餐饮企业的行政总厨、厨师长等活跃在一线的“行业专家”,在课程专家的组织引领下,围绕烹饪课程的岗位群特征,对烹饪课程进行“核心技能”分析,界定出主要工作任务和能力培养目标。

5.3制定与完善烹饪课程标准

在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出与核心技能相对应的烹饪课程标准,依据岗位、任务、产品流程,注重理实一体、注重实战型的课程体系与内容,并征得行业专家与课程专家们的鉴定认可。

5.4以职业能力发展为主线,重构课程模式和教学模式

烹饪课程改革要体现以全面素质培养为基础、以职业能力发展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构建项目化的多元整合的课程体系,加快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整体改革,形成鲜明的烹饪课程教学特色。为学生提供适应劳动力市场需要和有职业发展前景的模块化学习资源及创新的空间。

此外,还应充分开展烹饪课程教学项目设计征集与评比活动。教学项目设计的开发也是课程改革过程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新教材的建设和教学资源的积累做好铺垫,为推动和推广课程改革的实施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蔡秀芳.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9(5).

[2] 熊曦.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的工业产业主导发展方向选择研究[J].发展研究,2013(1).

[3] 秦耀文.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J].世界职业技术教育,2012(5).

烹饪专业技术总结篇8

【关键词】烹饪职业道德 课程设置

烹饪类专业教育体系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2C-

0045-03

市场经济的发展为烹饪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条件,其自身的优势使烹饪行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与此同时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在烹饪行业的各个方面也有所反应。我们已经震惊地看到了厨师集体跳槽,超标准使用化学添加剂,使用廉价的地沟油,厨师缺乏敬业精神和责任感等带来的损失。分析这些事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菜品的生产者缺乏基本的厨师职业道德仍是主要原因,这也正是当前烹饪教育体系的缺陷所造成的后果之一。

一、烹饪职业道德规范

(一)烹饪职业道德的内涵

烹饪职业道德是职业道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职业道德的共同特点。同时,根据烹饪行业自身的特殊性,它还有独特的内涵。在烹饪职业活动中,必然要在其外部和内部产生各种利益关系,包括该职业与社会、与国家、与市场、与服务对象,该职业与其他职业、与从业人员及该职业内部从业人员之间都会存在利益关系。这些关系中包含着各种伦理道德要求。

烹饪活动本身的性质决定了职业道德关注的内容。首先,从事烹饪职业,就意味着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责任是社会对该职业的职能、目的、任务以及工作方式的规定,是职业产生和存在的基础。是否履行了烹饪职业责任,是最基本的要求。其次,从事烹饪职业,就享有一定的社会权利,也就是对自己岗位上的某些社会资源具有使用、操作、管理、支配的权利,具有一部分的社会公共权利。是否公正、合理、有效地运用社会公共权利,是烹饪职业道德关注的重要内容。第三,从事烹饪职业,必然享有一定的利益包括职业群体的利益、从业人员的利益,处理好各种利益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烹饪职业道德关注的核心问题。

(二)烹饪职业道德规范内容

1.遵纪守法、廉洁自律。遵纪守法、廉洁自律既是行政和法律的要求,又是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搞好企业经营管理、纠正不正之风的重要保证。制定纪律的目的,在于确立和维护良好的工作秩序与生活秩序。遵纪,就是遵守规定的行为规范;守法,就是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与烹饪直接相关的法律、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等。廉洁自律就是不贪不占、不损人利己、不损公肥私,就是以人民的利益为最高利益。作为以制作营养美味菜点为己任的餐饮行业全体从业人员,更应该学法、懂法、守法。

2.讲究卫生、保证健康。讲究卫生、保证健康,是厨师职业道德的具体体现,厨房菜肴生产和对客服务工作人员必须持《健康证》上岗,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要讲究个人卫生和食品卫生,个人卫生要做到勤洗手、勤剪指甲、勤洗澡、勤理发、勤洗换工作服。俗话说“病从口入”,食品加工过程应遵守卫生制度,不加工变质原料、不加工不符合卫生标准的原料。工作时,工作服、工作帽必需穿戴整齐,不抽烟、不穿工作服到厕所等。保证广大顾客就餐时不受病毒的传染、危害。

3.敬业爱岗、忠于职守。敬业爱岗、忠于职守是烹饪职业道德最基本的规范,是成为一名合格的烹饪从业人员必须遵守的一条职业道德规范,是发挥从业人员潜在能力、提高服务质量的道德基础。敬业就是尊重所从事的烹饪事业,爱岗就是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忠于职守就是严格遵守职业纪律,尽职尽责,具有强烈的职业责任感和事业心。把自己从事的工作看成生活的目的、生命的一部分,并把自己的心血倾注到所从事的工作中去。这种事业心和敬业精神,是成为一名合格的、有高尚职业理想的烹饪从业人员的道德基础。

4.钻研业务、提高技能。钻研业务、提高技能是烹饪职业不可缺少的基本规范之一,是烹饪从业人员搞好本职工作的关键。它的基本含义是:只有具有丰富的业务知识和熟练的职业技能以及过硬的基本功,才能为餐饮消费者提供优质的服务,才能尽到自己的责任,为企业赢得声誉,为我国烹饪行业的发展作出贡献。钻研业务、提高技能既是向顾客提供优质服务、履行好职业责任、为国家和社会作贡献的前提,又是烹饪从业人员求得自身发展进步的重要基础之一。

5.热情友好、宾客之上。热情友好、宾客至上是烹饪职业道德中最基本和最具特色的一项道德规范。它是烹饪行业热诚欢迎宾客的直接表现,是烹饪从业人员敬业、乐业精神的具体体现,是发展我国烹饪行业的需要,也是我国烹饪行业指导方针和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热情友好,既是一项道德情感,又是一种道德行为。要求从业者倾注满腔热情,真诚友好地接待每一位客人。宾客至上就是把宾客放在第一位。在烹饪活动中,就餐者、住店者等是宾客,从业人员是主人,把宾客放在首位,一切为宾客着想,一切使宾客满意,尽力为宾客服务,是每一名烹饪从业人员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二、将烹饪职业道德纳入烹饪类专业教育体系的重要意义

烹饪职业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烹饪职业道德纳入烹饪类专业教育体系,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对于解决烹饪行业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促进烹饪行业的健康发展,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烹饪职业道德现状呼唤烹饪职业道德教育

由于烹饪行业的特殊性,烹饪高等教育不够发达,因而从业人员的文化水平总体上不高,短时间内很难有质的飞跃。如果任凭当前的职业道德继续下去,将会导致一系列严重的问题。行业中的一些从业人员见利忘义、以次充好、牟取暴利,或以消费能力决定服务态度,甚至有人烹制出售国家保护的野生动植物。随着中国对外经济交往的加深,外国服务进入中国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服务水平高的地区往往烹饪就兴旺,地区经济效益就更好。因此,大力开展烹饪职业道德建设工作显得十分重要而且非常紧迫。

(二)将烹饪职业道德纳入烹饪类专业教育体系,有利于促进本行业健康发展

各类职业教育机构是厨师职业道德建设的主阵地,对塑造人的灵魂、培养理想信念、保证方向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烹饪职业道德作为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有职业道德的共同特点,又具有进步性、崇高的目的性、广泛的适应性和高度的自觉性及实践性等特点。抓好烹饪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高广大烹饪从业人员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增强他们爱岗敬业和服务意识,不仅能更好地提高我国烹饪行业的形象,也能充分开发我国餐饮文化资源,让中国餐饮走向世界,成为名副其实的烹饪大国。

(三)将烹饪职业道德纳入烹饪类专业教育体系,有利于提高社会道德水平

烹饪行业具有服务层次多、接触面广、服务对象流动性大等特点,因此烹饪行业从业人员的道德状况,可以通过一传十、十传百的传播方式,在众多成员中产生影响。烹饪行业从业人员道德感情的感染力越大,其对社会的影响就越深远。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改善,社会风气的好转,社会的安定团结,往往就是在道德感情潜移默化的传递和感染中实现。因此,将烹饪职业道德纳入烹饪类专业的教育体系中,必将净化社会风气,促进社会安定团结,促进整个社会道德面貌不断发展和进步,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

三、目前我国烹饪类专业教育中烹饪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及其影响

自上世纪80年代,我国正规的烹饪学校教育已发展成为包括烹饪初等职业技术学校、烹饪中等专业学校和烹饪高等专科学校(或大专院校烹饪系)等在内的不同层次的较完备的学校教育体系。这种教育体系的形成不仅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中高级人才,而且为我国烹饪理论和实务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但是随着人们消费理念的不断变化,餐饮企业竞争的多样化及服务对象的多样化,社会对烹饪行业人员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然而,目前我国的烹饪教育模式往往只注重烹饪技艺的传承、烹饪理论的传授,至今尚未开设厨师职业道德教育课程,而且社会劳动培训机构也是如此,通常是七门课程:烹饪基础技能、中餐烹调技法、食品卫生与安全控制、营养配餐、烹饪原料识别与选用、中国名菜制作技术、面点制作技术等,严重影响了烹饪职业道德的养成。当前烹饪教材种类很多,有部委组织编写的教材、有行业组织编写的教材、有相关学校联合组织编写的教材,也有书商组织拼凑的教材,但其中涉及职业道德教育的教材几乎是空白。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实际经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忽视在专业技能的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

另外,目前我国烹饪专业教育仍然注重于知识灌输、技能训练,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抄;老师演、学生看”。整个教学过程过度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上述原因导致烹饪职业道德教育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这严重削弱了烹饪类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大大影响了烹饪类专业毕业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修养,使烹饪人员的职业水平与职业道德水平出现下降的趋势。随着餐饮市场的日益发展,对从业人员的烹饪职业道德的要求将越来越高。时代呼吁有良好职业道德水准的员工,作为这一行业的教育者,我们更应意识到职业道德教育的分量举足轻重,只有在思想上意识到它的重要性,才会在教学过程中有地放矢地渗透职业道德教育。

四、将烹饪职业道德教育纳入烹饪类专业教育体系的具体措施

烹饪类专业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培养学生在毕业时成为一名烹饪工作人员,还在于培养学生成为一名烹饪工作人员所应具备的素质。烹饪职业道德教育就是为了使烹饪类学生在毕业以后履行烹饪职业道德义务,遵守烹饪职业技术道德规范,而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教育活动。这就需要改革现有的烹饪教学内容,改革烹饪教育的环境和教育资源,提高烹饪类专业教师的整体素质,适应市场变化对烹饪工作人员的新需求。

(一)健全烹饪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学内容

职业道德有很强的时代性,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职业道德标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烹饪工作人员应当以优良的“厨德”指导自己的职业行为。因此烹饪职业道德教育应包括以下方面:

1.职业基本教育,即对学生从事烹饪职业应当具备的基本职业道德进行的教育,包括遵纪守法、廉洁自律、讲究卫生、保证健康、敬业爱岗、忠于职守、钻研业务、提高技能、热情友好、宾客至上等教育。该类教育可以通过设置思想品德修养、烹饪职业道德等课程完成。

2.法制教育,即培养学生遵法守法的意识,让学生知法守法,培养学生学习和执行有关法规政策的自觉性。该类教育可以通过设置法律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等法规课程,将相关法规知识渗透到烹饪专业课程之中。

3.专业素质教育,即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教育,向学生传授完成专业工作所需的技能和经验,使学生掌握烹饪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方法,具备运用烹饪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该类教育可以通过各类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选修课、综合实训课等课程完成。各烹饪学校应通过专业设置,有计划地把烹饪职业道德教育纳入专业教学体系之中。同时,应在烹饪教学中相应增加烹饪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或者组织学生进行关于烹饪职业道德的专题讨论,让学生接受职业道德教育。

(二)创新烹饪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学方式

在当今信息时代,许多知识与技能的有效性在日益缩短。因此,必须转变教育教学方式,运用启发式教学、案例分析、项目教学、情景教学等方法,从专业灌输转向综合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获得能够使其终生受益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意识,以便适应日益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

(三)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教师在人才培养中占主导地位,人才培养质量的好坏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学生的文化素质是其成才成人的基础,而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文化素养的高低。新课程需要全新的教师,但更需要“师德高尚”、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的教师。这就需要烹饪类专业教师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专业教师经常深入一线进行调研,积累实际经验,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贯穿职业道德教育,在向学生传授烹饪技术的同时,及时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

(四)培养学生省察克制的方法

省察克制既是一种自我修养能力,也是一种职业道德实践的方法。省察,它要求经常自我反省,即检查自己的思想行为;克治,就是自我改正,即克制自己感情用事并自觉修正其言行。通过省察克制,自觉克服不足,使自己的行为始终遵守道德规范。烹饪行业从业人员每天与形形的人打交道,接触各种各样的事,只有不断地反省、不断地做自我批评,才能不断地完善自己,培养自己良好的职业道德。

【参考文献】

[1]熊四志,唐文.中国烹饪概论[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8

[2]刘彤.旅游烹饪职业道德[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

[3]江南雨,刘思羽.职业道德学习读本[M].北京:中国党史出版社,2001

[4]刘本基.厨师的职业道德[J].烹调知识,1997(8)

[5]王德信.加强职业道德训练与养成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30)

上一篇:口腔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下一篇:审计专业技术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