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队年度总结范文

时间:2023-10-23 04:41:54

舞蹈队年度总结

舞蹈队年度总结篇1

关键词:社会教育;少儿;舞蹈;教师;建设

少儿舞蹈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社会舞蹈教育近些年获得长足的发展,其灵活的教学方式和丰富的教学内容得到各方认可。与此同时,加强社会教育机构舞蹈教师队伍建设也成为社会共识。

一、社会教育机构舞蹈教师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们常说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社会教育机构总体上都重视舞蹈教师队伍建设,都希望建设一流的教师队伍,但有的囿于财力,有的囿于生源,有的囿于地域,想选择优秀的舞蹈教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一)舞蹈教师“学院派”占多数,理论多实践少

目前,社会教育机构中的很多舞蹈教师都是刚刚离开校门不久的青年教师,多数属于“学院派”。有的教师舞蹈理论知识很丰富,但欠缺舞台表演经验;有的教师急于求成,希望用最短的时间将舞蹈的全部知识灌输给学生,结果揠苗助长,适得其反,学生不仅没有出成绩,反而舞台表现更加不尽人意;有的教师照搬成人授课方法,结果超越少儿的心理接受能力,使少儿产生厌烦情绪。这是教师本身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舞蹈教师稳定性差,流动过于频繁

社会教育机构的舞蹈教师属于合同制,或者合作制,机构与教师之间并不存在人身依附关系,因此,教师往往主动或被动的离开培训机构。有的教师经过历练,经验丰富,在业内有了名气,于是“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仕”;有的教师由于学业深造或有了更适合的工作,主动离开。而更多的是一些教师由于自身水平无法满足学生和家长的多层次需求,承受着教育机构和家长、学生等多方压力,不得不离开;也有一些教师由于整日面对少儿,感觉教学过于单调,产生厌倦情绪;也有一些教师感觉教儿童前途黯淡,很难名利双收,选择了转行。总之,无论是主观原因还是客观原因,社会教育机构的教师流动十分频繁。

二、社会教育机构如何选拔优秀的舞蹈教师

少儿舞蹈教学是对教师基本素质要求较高的行业,少儿和成人在生理、心理、接受能力、辨别能力等各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别,因此,少儿舞蹈教师的素质不但不能低于成人舞蹈教学的教师素质,而且在某些方面还要高于成人舞蹈教学的教师素质。

(1)少儿舞蹈教师要热爱舞蹈及教育事业。少儿舞蹈

教师要想培养出德艺双馨的“状元”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舞蹈的热情,挖掘学生的舞蹈潜力,必须热爱舞蹈和教育事业。如果教师本身对舞蹈缺乏激情,把教育事业看得无足轻重,在课堂上就很难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情绪,很容易造成学生舞蹈理论学了不少,技巧学了不少,就是跳舞时缺乏情感的支撑与内涵。

(2)少儿舞蹈教师要端正职业态度,做的是教育文化,不是生意。少儿舞蹈教育面对的是一些天真无邪、涉世未深的孩子,舞蹈教师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与使命,通过舞蹈课,让学生不仅仅是学会一些基本舞蹈理论知识,学会一些舞蹈技巧,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做事的道理。因此,无论是社会教育机构,还是独立的家庭舞蹈教师,都要有端正的职业态度,不能一味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要让学生学有所用。

(3)少儿舞蹈教师要心地善良。舞蹈教育是知识的教育,也是做人的教育。“上行下效”,上梁不正下梁歪,如果学生有幸遇到善良的教师,那么他会用自己的“善良”去影响学生,会让少儿心底的善萌芽,乃至茁壮成长。相反,如果学生不幸遇到“凶险”的教师,他们就可能接受各种错误的观念,直至误入歧途。

(4)少儿舞蹈教师专业素质与能力要过关。作为少儿舞蹈教师,只凭热情与善良是不够的。大多数家长送孩子学习舞蹈的目的是为了学习舞蹈知识,提高舞蹈水平,一般家长都会比较关注这所学校的教师毕业院校,教学能力如何;而且教师的专业素质与能力直接影响到了机构的发展速度和在校学生的人数。因此,教师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与能力。

(5)少儿舞蹈教师要谦虚,多学习、交流、借鉴。作为少儿舞蹈教师,要在各种荣誉和成绩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有一种“程门立雪”的虚心求教精神。舞蹈教师自己应该不断自觉地提高自身修养,如尽可能的多阅读舞蹈教育相关的书籍,关注舞蹈美学、教育学、儿童心理学等,博采众长并为我所用,使自己的教育水平得到稳步提高。

(6)少儿舞蹈教师要能歌善舞,要全面、终生学习。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少儿舞蹈教学实践证明,舞蹈教师要能歌善舞,善解人意,不仅需要有多方面知识,还要担当不同的角色:舞蹈教师是“舞蹈教师”,为了体现儿童的天真活泼,要编出各种各样的简单舞蹈动作供儿童学习模仿。舞蹈教师是“医生”,要引导孩子在练习过程中积极动脑,及时纠正动作对与错;针对出现的错误和问题,教师分析和示范应准确,找出症结所在,对症下药;还要像心理医生一样,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儿童的心理活动,及时调节儿童的心理情绪。

三、社会教育机构要采取多种措施保障舞蹈教师队伍的相对稳定性

社会教育机构要想做强做大,除了具备满足教学需要的硬件设施外,更要在教师队伍的稳定性上采取多种措施,比如加大经济投入、建立激励措施、完善考核体系等方法,实行良性竞争,优胜劣汰,从而建设一支稳定的舞蹈教师队伍。

(1)加大经济投入。实行规范的合同签署,既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也保障教师管理的规范性。在日常教学中,社会教育机构要设立专项学习资金,积极为教师创造学习交流和培训的机会,为教师提供在职进修的平台。

(2)建立有效的激励措施。一是机构不克扣教师课时工资;二是对于优秀稳定的教师要给予加薪或是缴纳社会保险等福利;三是对在机构中授课满一年,课时稳定,教学成绩良好的临时教师,可以成为全职教师等。

(3)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在教师日常教学中,管理者要定期对任职教师进行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进行测评,为了使测评更加科学合理,应建立一套相对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一是评价内容要有多样性。二是评价对象要有多样性,评价主体教师、学生、家长有机结合。三是评价方式要有多样性,阶段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随机测评与固定测评相结合。

总之,社会教育机构要通过多种方式、多种途径、多种措施来强化舞蹈教师队伍的稳定性,确保教师队伍的专业性,进而保障少儿舞蹈教育达到理想的效果。

作者简介:

舞蹈队年度总结篇2

——2021五四青年节舞蹈比赛方案

一、主办单位:XX初级中学

二、活动时间:2021年5月4日

三、活动地点:塑胶操场

四、活动内容:

上午举行各班级的舞蹈比赛

1、参赛对象为初一、初二各班学生,以班级为代表队,共9支代表队。初三学生为啦啦队,为各比赛队伍加油助威。

2、各参赛队伍要求人数在2至20人之间,不得是独舞。

3、舞种不限,如爵士、民族舞、现代舞、拉丁舞等。

4、各队比赛舞蹈时间总时间在不得超过8分钟。

5、比赛顺序由抽签结果决定,5月3日各参赛班级班主任到初二办公室进行抽签决定顺序。不参加抽签者视为弃权。

6、一支队伍比赛时,其抽签顺序后的一支队伍做准备。

7、各参赛队伍需保持现场秩序。

8、各参赛队伍要求服装统一。

9、5月3日各班把伴奏拷贝到吴芝宜老师处,并进行彩排。

10、比赛评分采用十分制,详见附表。

11、表演类(不参加评分)节目两个,校少年宫舞蹈队准备一支舞蹈,教师准备一支舞蹈。

下午举行课间操《天天向上》比赛

1、参赛对象为初一、初二各班学生,以班级为代表队,共9支代表队。初三学生为啦啦队,为各比赛队伍加油助威。

2、人数要求全班参加,个别有身体残疾的学生除外。

3、着装统一,干净整洁

4、形式多变,进场出场的整齐度以及口号的呐喊,课间操队形可根据音乐旋律各班自行组织变换。

五、比赛流程:

1、8:30各班级就位完毕,播放动感音乐,进行暖场。

2、8:45 校领导就坐,评委就坐。

3、9:00舞蹈比赛正式开始。

4、主持人上场。

5、杨小华校长上台致词,

6、吴芝宜团支书上台致词并宣布本年度入团学生名单上台宣誓,并颁发优秀青年志愿者、优秀团员名单上台领奖。(优秀团员代表上台致辞)

7、主持人宣读舞蹈比赛规则。

8、各参赛选手按抽签顺序上台表演。

9、前三支舞蹈队表演结束后评委亮分,公布前三支队得分情况,后比赛完一个公布前一个合唱队得分情况。

10、主持人宣布最后获奖班级,各班级代表上台领奖(合影留念)。

11、比赛结束,各班秩序离场,并清理现场垃圾。

12、下午两点各班到达操场,并按照指定位置坐好。

13、2:30课间操比赛正式开始

14、前三支队伍表演结束后评委亮分,公布前三支队得分情况,后比赛完一个公布前一个合唱队得分情况。

15、主持人宣布最后获奖班级,各班级代表上台领奖(合影留念)。

六、奖项设置:

舞蹈: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2个)

课间操: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1个)、最佳创意奖(1个)

七、工作人员安排

后勤工作者:

音响:

剧物整理:

评委:

统分:

XX初级中学

舞蹈队年度总结篇3

【论文摘要】舞蹈是古老的艺术,是依靠肢体来传递思想的语言,它伴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从简单的肢体活动到现代种类丰富多样的舞姿,凝聚着人类智慧的结晶。我国自建国以来深受西方文化影响,舞蹈事业蓬勃发展。舞蹈行业在新时代中,需要不停的变革与更新发展方向,凭借有力的艺术潜力领导我国艺术事业发展的方向。笔者在文中给出一些创新发展的认识和途径。

一、前言

舞蹈是一种文化交流的方式,它起源自英国,发展于美国和欧洲,是国际文化交流的手段和方式,是文化艺术的体现方式,是国际一流的运动方式,它集音乐创作、技巧、体能锻炼、表演性为一体,兼有文化娱乐的内涵和体育竞赛的特点,是世界流与分享的手段。是让人们可以陶冶情操,锻炼身体的运动项目之一。我国80年代初,美国杨伯翰大学的舞蹈团来华访问和表演,打开了我国舞蹈业的门户,让我国大多数人认识到舞蹈的文化气息,理解并接受舞蹈的含义和本质,了解舞蹈是绅士和淑女社交和交流的一种形体方式。在后来发展的30年时间里舞蹈便以独特的魅力发展壮大,在全国开展普及和交流学习,舞蹈发展遍及全国,成为我国除奥运会项目中最受欢迎和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随着现代化进程,我国1991年成立中国舞蹈协会,从成立那年开始舞蹈运动被列入正式的比赛项目。1999年在宁波举行的首届全国体育大会上,体育舞蹈就列为正式参赛项目,并吸引了大量的参赛者和观众以及单位参加,超过了体育局班当局和国人的预期。随着舞蹈事业在我国的发展壮大,我国的舞蹈事业不能光依靠本国发展,还需要与国际化接轨,在一定程度上要提升运动技术性和技巧性,普及舞蹈教育,在一些单项舞蹈项目中,在接近国际水平舞蹈事业发展的同时还要积极进行学术和实际操作的交流,保持舞蹈事业发展的规范与创新,增强国际间的交往,丰富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二、中国舞蹈行业发展概况

我国舞蹈发展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交谊舞是第一个进入我国的舞蹈种类,我国30年代后期,交谊舞在天津、广州等大城市广泛流行。解放初期,我国国内盛行单位内部舞会,通常由每个地区级别政府举办,组织本地的工会、共青团组织、妇女联合会组织、国家领导和地方干部与群众交流密切,大家一起通过舞会形式交流与学习。1956年交谊舞陷入低谷发展时期,1979年2月,人民大会堂春节联欢会后,交谊舞重新发展壮大,从此交谊舞的发展奔腾不息,交谊舞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近一步深入,舞蹈事业在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外国专家及优秀选手纷纷来华讲学、表演、交流、培训,我国舞蹈事业迅速从北京、广州向全国推广。1989年,中国舞蹈家协会正式成立了中国国际标准舞总会,发展到90年代后改名为中国国际标准舞学会,并于1987年举办了第一届全国国际标准舞锦标赛,以后每年举行一次。发展至1993年12月,举办了中国上海——北京世界杯体育舞蹈锦标赛,这是我国首次获得世界体育舞蹈职业总会和世界体育舞蹈业余总会认可的世界性公开赛,也是中国最具规模的舞蹈大赛。与此同时,中国体育舞蹈协会和中国国际标准舞学会每年聘请英、日等国,及台、港地区的专家、教师,来华传授体育舞蹈技艺并考核部级、省级教师和裁判,有力地推动了体育舞蹈的开展。 舞蹈艺术事业面临当今咨询的发达、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的挑战,正迅速的接受创新性的变革和国际化的发展趋势。是国际化进程速度的加快导致了舞蹈发展变革,这种发展不容否认和质疑,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但这并不能解释舞蹈事业缺乏观众的原因。在我国未来发展舞蹈事业和舞蹈艺术的过程中需要针对当前形势做好总体的分析和认识,利用国际化的标准和信息技术发展好我们国家的舞蹈事业,用中国特色的方式向世界宣布我国自己的舞蹈艺术的生命力,向世界人民展示她无穷无尽的魅力与价值。

三、中国舞蹈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发展舞蹈事业的目标不明确。这个问题的产生最大的因素是欠缺正确的引导和综合素质培训,对未来的预期不明确导致舞蹈个人发展目标与组织发展目标和国家发展目标不能一致。推动舞蹈事业发展,从政府的出资到社会人的参与,必须形成共识,我国各个层面和范围的舞蹈艺术工作者对目标没有明确认识,对事业比较冷淡,发展舞蹈艺术的观念在大家心里无法形成共有价值观,长期以往导致了氛围的缺失。

2.舞蹈队伍专业性不够强。在国内大多数高校中没有舞蹈课程和平时的参与式练习课程,在小学,初中,高中教学中也没有相应的舞蹈教学辅助课程,没有相应的舞蹈艺术文化的培养,无法为国内舞蹈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我国在资金方面给与额度的扶持还有欠缺,对于残疾人舞蹈事业的扶持力度也相应较小,组建的艺术创作群体需要大量的艺术信息汲取,这需要经费的支持,专业性的培养需要经费和资源,需要聘请外籍教师,这些都是影响我国舞蹈队伍专业性差的根本性因素。

3.高水平多的舞蹈人力资源稀缺。我国在培养方面投入的经费和资源有限,所以在高水平的舞蹈学习者和艺术创作者组织内部,培养出的精英较少,高水准舞蹈人员比较稀缺。因为我国教学环境与体制的限制,导致艺术创作型的教学无法开展,大多创作性的思维与灵感被削减殆尽,学科教育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大大削减了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能力,对于新时期的舞蹈人才培养十分不利,应该运用较强的,较好的方式,发动学生积极性,利用主体式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

四、针对中国舞蹈行业发展中存在问题的一些对策

1.加强我国舞蹈事业的发展力度。增强我国体育事业系统性整体发展目标的确定以及各项改革政策和制度的创新和出台。国家体育总局明确提出,要与国际化体育事业的发展进行接轨,向国际化标准靠拢,改革我国体育制度让体育事业发展向职业化,社会化相适应,这样做可以推动舞蹈事业积极发展。我国十一五规划期间有提案是关于增加艺术工作者的工资和国家补助的,我国政府应该加强对舞蹈事业发展的资金支持力度,积极扩大舞蹈人才的培养队伍,增加师资力量,兴办民间舞蹈教学机构,设立相关的舞蹈培养基地,政府和舞蹈机构组织出面与国外舞蹈文化机构进行沟通和联系,加强互相往来,增进舞蹈和文化的沟通,加强人民友谊发展。以国外先进的舞蹈艺术为目标和方向,学习先进的教学模式,增强我国的舞蹈事业内部的硬实力和软实力,帮助我国舞蹈事业健康发展。

2.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扶持力度。对外高薪聘请高水平的舞蹈专业人才政府每年在财政预算中要切保一定资金作为舞蹈事业发展基金,并按一定比例逐年提高,保证舞蹈艺术事业的正常发展。外聘人才可以长期性和临时性相结合,长期性就是让人才融入我国文化事业中,直接参与我国的舞蹈教学、编导、表演全过程;临时性就是在重大活动之前让人才到我国开展短期指导,让我国的每一项重大活动的舞蹈节目都能做到原创性和地域性的有机结合,以提高我国舞蹈的整体水平,提高在世界舞蹈大赛中的获奖率。多形式开展舞蹈艺术交流活动,整合舞蹈人才资源,扶持舞蹈教学机构与全国乃至国外的一些舞蹈社团取得长期合作,每年邀请专业性较强的舞蹈艺术家和学者,以及舞蹈团体到我国讲课或者演出,同时也让我国的舞蹈团体外出观摩和学习,开展多元化的舞蹈文化交流和合作。对我国现阶段的人才培养,进行一次彻底的摸查,通过计算机录入数据,建立档案,加强组织管理。对有潜力的舞蹈人才实时培养、进修、拓展视野、提高水平。依托舞蹈专业机构和培训中心扶持开展规范系统的舞蹈教学工作,从小开始舞蹈教学和舞蹈人才筛选。

3.加强艺术与企业文化的联系,实现双赢

我国经济总体发展迅速,出现了一些较大规模的企业,但企业文化建设方面一直较弱。笔者认为让大型企业和单位建立业余舞蹈队伍是一种尝试,一方面可以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加强乐趣,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员工自身素质,通过一个统一平台宣传企业文化和品牌的打造,企业文化建设可以提高企业形象和企业知名度。舞蹈教学机构和舞蹈人才要进一步进行沟通和整合,加强联系,促进舞蹈业的发展和创新,加强联盟多的同时可以深入生活,掌握第一手的创作素材,又为舞蹈艺术创造了新方式。同时, 还要积极利用体育舞蹈良好的社会吸引力进行创收, 实现经费来源多元化, 达到以舞养舞的目的。增强企业与舞蹈事业的联系,是为了更好的保障企业内部员工的内部交流和往来,加强内部联系和往来。

五、结束语

舞蹈创新发展对于我国来说是一种挑战,舞蹈是一种外来产品,实施国民舞蹈教育是一个关键,舞蹈教育,在社会教育活动中担负着两大职责,一是为国家培养舞蹈专门人才,二是在社会上进行广泛的审美教育。舞蹈在我国发展的时间很短,因舞蹈自身的形体艺术特点和文化交流特点,让其发展成为一种集体育为一体,高雅、时尚的运动项目,故舞蹈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在我国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舞蹈文化艺术一样急速发展,利用各种机会和国际化的舞蹈文化做交流与合作,学习先进的舞蹈文化艺术,对于我国而言必须在舞蹈事业发展中进行创新,要打破舞蹈事业南北强弱差距的不平衡性,我国舞蹈事业发展的初期阶段这些问题都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所以,更加符合市场经济发展,加大舞蹈体制的改革力度;更加推进舞蹈学会内部的交流与沟通;更加促进舞蹈事业的实体化发展和职业化发展进程;更加注重科研队伍和舞蹈人才的培养等方式来提升我国舞蹈行业的水平。专业的舞蹈事业发展需要大量经济支持,舞蹈业未来发展需要面临一定的发展危机。在西方发展模式的探索中我们还需要更多的探索和认识。

参考文献:

[1] 《艺术百家》2010年第三期《话说中国舞蹈”专家座谈纪要》 赵青

[2] 《大舞何去——从第四届全国舞蹈比赛看中国舞蹈事业发 展》新华社记者.方益波.

[3]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年2月.《二十世纪中国舞蹈发 展历程综述》.朱艳雁.

[4] 《体育学院学报》.2001年9月.《改进和提高体育舞 蹈教学效果初探》.朱鹏屏 王蓉.

舞蹈队年度总结篇4

 

关键词: 舞蹈行业 创新 发展模式

一、前言 

舞蹈是一种文化交流的方式,它起源自英国,发展于美国和欧洲,是国际文化交流的手段和方式,是文化艺术的体现方式,是国际一流的运动方式,它集音乐创作、技巧、体能锻炼、表演性为一体,兼有文化娱乐的内涵和体育竞赛的特点,是世界性交流与分享的手段。是让人们可以陶冶情操,锻炼身体的运动项目之一。我国80年代初,美国杨伯翰大学的舞蹈团来华访问和表演,打开了我国舞蹈业的门户,让我国大多数人认识到舞蹈的文化气息,理解并接受舞蹈的含义和本质,了解舞蹈是绅士和淑女社交和交流的一种形体方式。在后来发展的30年时间里舞蹈便以独特的魅力发展壮大,在全国开展普及和交流学习,舞蹈发展遍及全国,成为我国除奥运会项目中最受欢迎和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随着现代化进程,我国1991年成立中国舞蹈协会,从成立那年开始舞蹈运动被列入正式的比赛项目。1999年在宁波举行的首届全国体育大会上,体育舞蹈就列为正式参赛项目,并吸引了大量的参赛者和观众以及单位参加,超过了体育局班当局和国人的预期。随着舞蹈事业在我国的发展壮大,我国的舞蹈事业不能光依靠本国发展,还需要与国际化接轨,在一定程度上要提升运动技术性和技巧性,普及舞蹈教育,在一些单项舞蹈项目中,在接近国际水平舞蹈事业发展的同时还要积极进行学术和实际操作的交流,保持舞蹈事业发展的规范与创新,增强国际间的交往,丰富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二、中国舞蹈行业发展概况 

我国舞蹈发展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交谊舞是第一个进入我国的舞蹈种类,我国30年代后期,交谊舞在天津、广州等大城市广泛流行。解放初期,我国国内盛行单位内部舞会,通常由每个地区级别政府举办,组织本地的工会、共青团组织、妇女联合会组织、国家领导和地方干部与群众交流密切,大家一起通过舞会形式交流与学习。1956年交谊舞陷入低谷发展时期,1979年2月,人民大会堂春节联欢会后,交谊舞重新发展壮大,从此交谊舞的发展奔腾不息,交谊舞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近一步深入,舞蹈事业在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外国专家及优秀选手纷纷来华讲学、表演、交流、培训,我国舞蹈事业迅速从北京、广州向全国推广。1989年,中国舞蹈家协会正式成立了中国国际标准舞总会,发展到90年代后改名为中国国际标准舞学会,并于1987年举办了第一届全国国际标准舞锦标赛,以后每年举行一次。发展至1993年12月,举办了中国上海——北京世界杯体育舞蹈锦标赛,这是我国首次获得世界体育舞蹈职业总会和世界体育舞蹈业余总会认可的世界性公开赛,也是中国最具规模的舞蹈大赛。与此同时,中国体育舞蹈协会和中国国际标准舞学会每年聘请英、日等国,及台、港地区的专家、教师,来华传授体育舞蹈技艺并考核部级、省级教师和裁判,有力地推动了体育舞蹈的开展。 舞蹈艺术事业面临当今咨询的发达、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的挑战,正迅速的接受创新性的变革和国际化的发展趋势。是国际化进程速度的加快导致了舞蹈发展变革,这种发展不容否认和质疑,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但这并不能解释舞蹈事业缺乏观众的原因。在我国未来发展舞蹈事业和舞蹈艺术的过程中需要针对当前形势做好总体的分析和认识,利用国际化的标准和信息技术发展好我们国家的舞蹈事业,用中国特色的方式向世界宣布我国自己的舞蹈艺术的生命力,向世界人民展示她无穷无尽的魅力与价值。 

三、中国舞蹈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发展舞蹈事业的目标不明确。这个问题的产生最大的因素是欠缺正确的引导和综合素质培训,对未来的预期不明确导致舞蹈个人发展目标与组织发展目标和国家发展目标不能一致。推动舞蹈事业发展,从政府的出资到社会人的参与,必须形成共识,我国各个层面和范围的舞蹈艺术工作者对目标没有明确认识,对事业比较冷淡,发展舞蹈艺术的观念在大家心里无法形成共有价值观,长期以往导致了氛围的缺失。 

2.舞蹈队伍专业性不够强。在国内大多数高校中没有舞蹈课程和平时的参与式练习课程,在小学,初中,高中教学中也没有相应的舞蹈教学辅助课程,没有相应的舞蹈艺术文化的培养,无法为国内舞蹈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我国在资金方面

[1] [2] [3] 

给与额度的扶持还有欠缺,对于残疾人舞蹈事业的扶持力度也相应较小,组建的艺术创作群体需要大量的艺术信息汲取,这需要经费的支持,专业性的培养需要经费和资源,需要聘请外籍教师,这些都是影响我国舞蹈队伍专业性差的根本性因素。 

.高水平多的舞蹈人力资源稀缺。我国在培养方面投入的经费和资源有限,所以在高水平的舞蹈学习者和艺术创作者组织内部,培养出的精英较少,高水准舞蹈人员比较稀缺。因为我国教学环境与体制的限制,导致艺术创作型的教学无法开展,大多创作性的思维与灵感被削减殆尽,学科教育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大大削减了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能力,对于新时期的舞蹈人才培养十分不利,应该运用较强的,较好的方式,发动学生积极性,利用主体式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 

四、针对中国舞蹈行业发展中存在问题的一些对策 

.加强我国舞蹈事业的发展力度。增强我国体育事业系统性整体发展目标的确定以及各项改革政策和制度的创新和出台。国家体育总局明确提出,要与国际化体育事业的发展进行接轨,向国际化标准靠拢,改革我国体育制度让体育事业发展向职业化,社会化相适应,这样做可以推动舞蹈事业积极发展。我国十一五规划期间有提案是关于增加艺术工作者的工资和国家补助的,我国政府应该加强对舞蹈事业发展的资金支持力度,积极扩大舞蹈人才的培养队伍,增加师资力量,兴办民间舞蹈教学机构,设立相关的舞蹈培养基地,政府和舞蹈机构组织出面与国外舞蹈文化机构进行沟通和联系,加强互相往来,增进舞蹈和文化的沟通,加强人民友谊发展。以国外先进的舞蹈艺术为目标和方向,学习先进的教学模式,增强我国的舞蹈事业内部的硬实力和软实力,帮助我国舞蹈事业健康发展。

.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扶持力度。对外高薪聘请高水平的舞蹈专业人才政府每年在财政预算中要切保一定资金作为舞蹈事业发展基金,并按一定比例逐年提高,保证舞蹈艺术事业的正常发展。外聘人才可以长期性和临时性相结合,长期性就是让人才融入我国文化事业中,直接参与我国的舞蹈教学、编导、表演全过程;临时性就是在重大活动之前让人才到我国开展短期指导,让我国的每一项重大活动的舞蹈节目都能做到原创性和地域性的有机结合,以提高我国舞蹈的整体水平,提高在世界舞蹈大赛中的获奖率。多形式开展舞蹈艺术交流活动,整合舞蹈人才资源,扶持舞蹈教学机构与全国乃至国外的一些舞蹈社团取得长期合作,每年邀请专业性较强的舞蹈艺术家和学者,以及舞蹈团体到我国讲课或者演出,同时也让我国的舞蹈团体外出观摩和学习,开展多元化的舞蹈文化交流和合作。对我国现阶段的人才培养,进行一次彻底的摸查,通过计算机录入数据,建立档案,加强组织管理。对有潜力的舞蹈人才实时培养、进修、拓展视野、提高水平。依托舞蹈专业机构和培训中心扶持开展规范系统的舞蹈教学工作,从小开始舞蹈教学和舞蹈人才筛选。  

.加强艺术与企业文化的联系,实现双赢 

我国经济总体发展迅速,出现了一些较大规模的企业,但企业文化建设方面一直较弱。笔者认为让大型企业和单位建立业余舞蹈队伍是一种尝试,一方面可以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加强乐趣,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员工自身素质,通过一个统一平台宣传企业文化和品牌的打造,企业文化建设可以提高企业形象和企业知名度。舞蹈教学机构和舞蹈人才要进一步进行沟通和整合,加强联系,促进舞蹈业的发展和创新,加强联盟多的同时可以深入生活,掌握第一手的创作素材,又为舞蹈艺术创造了新方式。同时, 还要积极利用体育舞蹈良好的社会吸引力进行创收, 实现经费来源多元化, 达到以舞养舞的目的。增强企业与舞蹈事业的联系,是为了更好的保障企业内部员工的内部交流和往来,加强内部联系和往来。 

五、结束语 

舞蹈创新发展对于我国来说是一种挑战,舞蹈是一种外来产品,实施国民舞蹈教育是一个关键,舞蹈教育,在社会教育活动中担负着两大职责,一是为国家培养舞蹈专门人才,二是在社会上进行广泛的审美教育。舞蹈在我国发展的时间很短,因舞蹈自身的形体艺术特点和文化交流特点,让其发展成为一种集体育为一体,高雅、时尚的运动项目,故舞蹈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在我国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舞蹈文化艺术一样急速发展,利用各种机会和国际化的舞蹈文化做交流与合作,学习先进的舞蹈文化艺术,对于我国而言必须在舞蹈事业发展中进行创新,要打破舞蹈事业南北强弱差距的不平衡性,我国舞蹈事业发展的初期阶段这些问题都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所以,更加符合市场经济发展,加大舞蹈体制的改革力度;更加推进舞蹈学会内部的交流与沟通;更加促进舞蹈事业的实体化发展和职业化发展进程;更加注重科研队伍和舞蹈人才的培养等方式来提升我国舞蹈行业的水平。专业的舞蹈事业发展需要大量经济支持

舞蹈队年度总结篇5

关键词:社区体育;舞蹈队;现状

1.社区舞蹈健身队的练习场地及硬件设施

1.1社区舞蹈健身队的练习场地与硬件设施的配备现状

在此次调查的四个社区当中,平凉路、江苏路、曲阳路社区的场地均位于自有社区活动中心内,长桥街道则是借用社区内小学的操场进行活动。除长桥街道外其他三个社区均配备了室内场馆与镜子,每个队伍都配备了音乐播放设备,四个社区的场地以及硬件设施配备基本可以满足队员们的日常练习。

1.2社区舞蹈健身队队员对自己场地的看法

在各个队队员认为自己的场地出现的问题当中,镜子数量不足排在第一位,在各个社区均存在,占总比例的41%;音乐播放效果不好的问题占总比例的14.1%;而地板不平整这一问题则集中出现在长桥街道当中,由于场地是室外操场,所以有时会出现地面不平整、打滑等不安全的现象。

2.社区舞蹈健身队的目标定位

2.1增强居民健康体质

舞蹈、健身操类是以健身为终极目的,以舞蹈动作作为表现形式,以音乐为载体,被广大群众所喜爱和接受的集健身、健心、健体、益智于一体的一类有益的健身活动。而舞蹈健身操属于有氧运动,能够良好的锻炼居民的心肺功能,增强居民尤其是女性居民的身体灵活度和柔韧性,对提高社区居民的身体素质有很大的帮助。这也是成立舞蹈健身队的最根本目的。

2.2培养居民兴趣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愉悦身心

由于舞蹈、健身操项目的特殊性,要求练习者在练习的过程中注重美的展现,同时,也提高了大家欣赏美展现美的能力;而练习时要求有音乐伴奏,这使得居民的节奏感和音乐鉴赏能力也有响应程度的提高。居民们在练习过程中不存在竞争和压力,可以尽情宣泄,自由伸展,让人的整个身心融人欢快有力的节奏中,忘却一切烦恼和优郁,从而使人疲惫的身心得到放松,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2.3成立表演队伍,展现本社区风采

各个社区经常有各种规模的表演及比赛。舞蹈健身操类的项目具有一定的欣赏价值,社区中成立了舞蹈健身队,在日常练习之余排练出各种各样的节目,到时就可以为群众直接呈上精彩的表演,既丰富了群众的生活,又展现了本社区的风采。这也是每个社区在成立舞蹈健身队是的一个初衷。

2.4加强居民间人际交流,培养和睦的邻里关系

江苏路街道的负责人指出,现在大部分的社区居民都从传统的弄搬进了高层的住宅,居民们平时的交流较以前很明显的减少。而舞蹈健身队的练习多数是在开放的、直接的交往互动中进行的,舞蹈健身队的队员们可以通过每周几次的练习,加强彼此之间的交流的次数,之间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此外,通过舞蹈健身队的表演活动也可增强社区内其他居民之间的联系,促进更大范围内的和睦相处,这对构建和谐社会、和谐社区是有益的。

3.社区舞蹈健身队队员的组成情况

3.1社区舞蹈健身队队员的年龄组成

社区舞蹈健身队队员的年龄以40~59岁居多,占全部人员的78.2%。这表明参与社区舞蹈健身活动的多数为中年人士;并且50岁以上的占全部人员的66.7%,而上海市女性的退休年龄为50岁左右,表明大多数队员在退休后拥有充足业余时间来进行练习。而39岁以下的队员所占比例只有7.7%,表明中青年人士参加社区的舞蹈健身队的人数较少,因此,舞蹈健身队应该加强自己的宣传,并设置相对新颖的练习项目,把低年龄层的居民新引进队伍当中,完善队伍的年龄比例。

3.2社区舞蹈健身队队员的性别组成

四个社区的舞蹈健身队的成员均为女性,这与舞蹈健身操类的项目特点有一定关系。舞蹈、操类项目一直深受广大女性的喜爱,并且女性的身体条件更适合练习舞蹈、操类项目,而男性在观念上就认为舞蹈、操类项目不适合男性练习,因此,舞蹈健身队可以设置一些适合于男性参与的课程,比如交谊舞等,来吸引男士加入;除此之外,我国女性大多数退休年龄为50周岁,这使得她们较退休年龄为60岁的男性有更多的时间来进行业余活动。

3.3社区舞蹈健身队队员的职业组成

舞蹈健身队队员中有62.8%的人是属于退休人员,排在第一位,这也与队员们的年龄组成情况相符合,说明退休女性有充足的可支配时间来参与社区内的活动;此外,自由职业与全职主妇们在队员中的比例也已经占到了15.7%,两个职业也都属于有较多可自由支配时间的群体,因此在队员组成中所占比例也排在了2、3位。由此可见,影响社区居民们参加舞蹈健身活动的因素中,可自由支配时间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4.社区舞蹈健身队的组织现状

4.1社区舞蹈健身队的练习时间

四个街道每周的练习次数差别较大,平凉街道与曲阳社区的练习次数相对较多,但是每次练习的持续时间仅为1个小时;虽然江苏路街道每周的练习次数只有2次,但每次练习的持续时间为1.5个小时,因此其每周的总练习时间与前两者持平;而长桥街道每周仅练习1次,但持续时间达到两个小时,容易导致队员们的疲劳与倦怠。所以各健身队应该合理安排练习时数。此外,多数社区把练习时间定在了上午时段,并且在周末均有安排练习,说明充分考虑到了队员们的练习习惯和空余时间。

4.2社区舞蹈健身队的练习形式

我们在走访中发现,四只舞蹈健身队均通过街道社区从外界聘请了专业的教练或者是指导员来指导她们进行练习,并且四个社区舞蹈健身队全部采用授课的方式,由教练或指导员将舞蹈或健身操内容教授给队员,这样的课程每周至少一次,而江苏路街道和曲阳社区每周达到两次。在余下的练习时间中,在教练或指导员不在场的情况下,各个舞蹈健身队则会在队长的带领下自行进行练习,以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

4.3社区舞蹈健身队的练习内容

四个队伍的练习内容均以舞蹈类、操类项目为主,并且都安排了健身操,民族舞的练习内容,说明这两项内容也是在社区中较普及的项目,在练习强度、难度上面也更符合队员们的年龄特点,更容易被队员们接受。民族舞、健身操、广场舞排在队员们最感兴趣的项目的前三位,所占比例分别为69.2%、64.1%和61.5%,社区应多多增加居民们喜闻乐见的项目,并且加强相关运动器材的配备,丰富舞蹈健身队的练习内容。

5.居民在社区舞蹈健身队的参与情况

5.1居民加入社区舞蹈健身队的动机

四个社区居民加入舞蹈健身队的动机呈现多元化趋势,其中,以强身健体为目的而参加练习的人群达到了100%,位于第一,表明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贯彻和落实,人们已经充分认识到了健康的重要性,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已成为大多数人追求的首要目标;以丰富业余生活和社交为目的而参加练习的人数较多,再者是以展现自我为目的的人群,所占比例15.4%,;而希望通过舞蹈、操类练习来调节压力的人群占8.9%。

5.2居民在社区舞蹈健身队的锻炼效果

舞蹈队年度总结篇6

关键词:舞蹈行业 创新 发展模式

舞蹈是一种文化交流的方式,它起源自英国,发展于美国和欧洲,是国际文化交流的手段和方式,是文化艺术的体现方式,是国际一流的运动方式,它集音乐创作、技巧、体能锻炼、表演性为一体,兼有文化娱乐的内涵和体育竞赛的特点,是世界流与分享的手段。是让人们可以陶冶情操,锻炼身体的运动项目之一。随着舞蹈事业在我国的发展壮大,我国的舞蹈事业不能光依靠本国发展,还需要与国际化接轨,在一定程度上要提升运动技术性和技巧性,普及舞蹈教育,在一些单项舞蹈项目中,在接近国际水平舞蹈事业发展的同时还要积极进行学术和实际操作的交流,保持舞蹈事业发展的规范与创新,增强国际间的交往,丰富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一、发展舞蹈事业的目标不明确。

这个问题的产生最大的因素是欠缺正确的引导和综合素质培训,对未来的预期不明确导致舞蹈个人发展目标与组织发展目标和国家发展目标不能一致。推动舞蹈事业发展,从政府的出资到社会人的参与,必须形成共识,我国各个层面和范围的舞蹈艺术工作者对目标没有明确认识,对事业比较冷淡,发展舞蹈艺术的观念在大家心里无法形成共有价值观,长期以往导致了氛围的缺失。

二、舞蹈队伍专业性不够强。

在国内大多数高校中没有舞蹈课程和平时的参与式练习课程,在小学,初中,高中教学中也没有相应的舞蹈教学辅助课程,没有相应的舞蹈艺术文化的培养,无法为国内舞蹈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我国在资金方面给与额度的扶持还有欠缺,对于残疾人舞蹈事业的扶持力度也相应较小,组建的艺术创作群体需要大量的艺术信息汲取,这需要经费的支持,专业性的培养需要经费和资源,需要聘请外籍教师,这些都是影响我国舞蹈队伍专业性差的根本性因素。

三、高水平多的舞蹈人力资源稀缺。

我国在培养方面投入的经费和资源有限,所以在高水平的舞蹈学习者和艺术创作者组织内部,培养出的精英较少,高水准舞蹈人员比较稀缺。因为我国教学环境与体制的限制,导致艺术创作型的教学无法开展,大多创作性的思维与灵感被削减殆尽,学科教育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大大削减了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能力,对于新时期的舞蹈人才培养十分不利,应该运用较强的,较好的方式,发动学生积极性,利用主体式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

四、针对中国舞蹈行业发展中存在问题的一些对策

1.加强我国舞蹈事业的发展力度。

增强我国体育事业系统性整体发展目标的确定以及各项改革政策和制度的创新和出台。国家体育总局明确提出,要与国际化体育事业的发展进行接轨,向国际化标准靠拢,改革我国体育制度让体育事业发展向职业化,社会化相适应,这样做可以推动舞蹈事业积极发展。我国十一五规划期间有提案是关于增加艺术工作者的工资和国家补助的,我国政府应该加强对舞蹈事业发展的资金支持力度,积极扩大舞蹈人才的培养队伍,增加师资力量,兴办民间舞蹈教学机构,设立相关的舞蹈培养基地,政府和舞蹈机构组织出面与国外舞蹈文化机构进行沟通和联系,加强互相往来,增进舞蹈和文化的沟通,加强人民友谊发展。以国外先进的舞蹈艺术为目标和方向,学习先进的教学模式,增强我国的舞蹈事业内部的硬实力和软实力,帮助我国舞蹈事业健康发展。

2.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扶持力度。

对外高薪聘请高水平的舞蹈专业人才政府每年在财政预算中要切保一定资金作为舞蹈事业发展基金,并按一定比例逐年提高,保证舞蹈艺术事业的正常发展。外聘人才可以长期性和临时性相结合,长期性就是让人才融入我国文化事业中,直接参与我国的舞蹈教学、编导、表演全过程;临时性就是在重大活动之前让人才到我国开展短期指导,让我国的每一项重大活动的舞蹈节目都能做到原创性和地域性的有机结合,以提高我国舞蹈的整体水平,提高在世界舞蹈大赛中的获奖率。多形式开展舞蹈艺术交流活动,整合舞蹈人才资源,扶持舞蹈教学机构与全国乃至国外的一些舞蹈社团取得长期合作,每年邀请专业性较强的舞蹈艺术家和学者,以及舞蹈团体到我国讲课或者演出,同时也让我国的舞蹈团体外出观摩和学习,开展多元化的舞蹈文化交流和合作。对我国现阶段的人才培养,进行一次彻底的摸查,通过计算机录入数据,建立档案,加强组织管理。对有潜力的舞蹈人才实时培养、进修、拓展视野、提高水平。依托舞蹈专业机构和培训中心扶持开展规范系统的舞蹈教学工作,从小开始舞蹈教学和舞蹈人才筛选。

3.加强艺术与企业文化的联系,实现双赢

我国经济总体发展迅速,出现了一些较大规模的企业,但企业文化建设方面一直较弱。笔者认为让大型企业和单位建立业余舞蹈队伍是一种尝试,一方面可以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加强乐趣,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员工自身素质,通过一个统一平台宣传企业文化和品牌的打造,企业文化建设可以提高企业形象和企业知名度。舞蹈教学机构和舞蹈人才要进一步进行沟通和整合,加强联系,促进舞蹈业的发展和创新,加强联盟多的同时可以深入生活,掌握第一手的创作素材,又为舞蹈艺术创造了新方式。同时, 还要积极利用体育舞蹈良好的社会吸引力进行创收, 实现经费来源多元化, 达到以舞养舞的目的。增强企业与舞蹈事业的联系,是为了更好的保障企业内部员工的内部交流和往来,加强内部联系和往来。

舞蹈队年度总结篇7

关键词:中国舞蹈 ;历史发展 ;娱人 ;娱神

作为古老文明的多民族国家,中国舞蹈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舞蹈的起源以人类社会之初的原始社会为滥觞,其生成和发展经历了从图腾舞蹈文化到巫术舞蹈文化、百戏舞蹈文化,再到独立的舞蹈艺术文化几个不同的历史阶段。舞蹈作为一种文化的表现形式,其历史发展和社会发展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历史发展的社会形态意识从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我国舞蹈文化的发展状况和舞蹈艺术的形态。本文在梳理中国舞蹈各个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过程中,对中国舞蹈历史发展中的一些特征加以阐释。

一、中国舞蹈早期的“娱神”特征

任何艺术的起源和发展都具有不同的历史轨迹和规律,中国戏曲作为中国艺术领域最为辉煌的艺术形式之一,在最初的形态就具备“娱人”与“娱神”的双重功能,与中国戏曲不同的是,中国舞蹈最初的形态只具备了“娱神”的单项功能,其原形结构则为原始的“宗教礼俗”。这些特征从我国目前发现的古代崖画舞蹈图中可以略见一斑。

原始社会时期,舞蹈是原始人生活中的一部分,并不是出于审美的目的,而是出于原始生活的需要,那时的舞蹈主要表现在“图腾崇拜”“祭祀祈神”“生殖崇拜”“狩猎仪式”等领域。图腾是原始先民氏族神的标记,每个氏族都有自己的图腾崇拜和图腾信仰,图腾崇拜渗透到原始先民生活的各个领域,生活在图腾崇拜下的原始先民,用舞蹈的形式来表现图腾仪式中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如彝族“十二兽神”的舞蹈记载:“舞蹈伊始,男女巫列为一行,各执一柄扇形羊皮鼓,为首女巫击鼓起舞时,笙乐吹奏虎啸声,群巫按笙乐节拍舞蹈,舞蹈的主要情节是由为首的女巫带头表演仿效十二兽的声音和动作,以象征祭日十二兽的降临……”我国各民族之所以有众多的模拟鸟兽的舞蹈,与原始图腾崇拜的文化基因是密切联系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也是从这里开始起步的,从这里可以寻求到其文化原形结构。

二、诗、乐、舞三位一体的综合性形态

远古时期,音乐和舞蹈是相伴而生、相辅相成、并肩发展的,乐和舞密不可分,“乐”时必有“舞”,“舞”时必奏“乐”。在《诗经》时代,随着民间诗歌的兴起,乐、舞又和诗歌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了诗、乐、舞三位一体的文化特征和文化传统。对于这类中国舞蹈题材来讲,发展到唐代以至顶峰,主要有《阴康氏之乐》《葛天氏之乐》《云门大卷》《大咸》《大韶》《大夏》《大镬》和《大武》、唐代的《立部伎》《坐部伎》《十部乐》等古代大型的综合性艺术。

据《吕氏春秋》记载,《葛天氏之乐》就是远古时期一个部落的乐舞,该乐舞共分为《载民》《玄鸟》《遂草木》《奋五谷》《敬天常》《达帝功》《依地德》《总禽兽之极》八个乐段,每段都表现鲜活的主题,表现了先民们对丰收的祈求、对天地祖先的崇拜以及对人类的赞美。三、既“娱神”又“娱人”的双重发展特征。

随着人类社会历史的不断前进,奴隶社会制度和封建社会制度的相继建立,舞蹈也逐渐地告别了它的原始形态,如果说原始社会先民们的最初舞蹈是生命形态的原始记录的话,那么,到了奴隶社会,先民们不自觉地从原始时期的那种神秘崇高的生命形态中走出来,并从全民性的活动逐渐演变为一部分人的艺术活动和宗教政治活动。至此,中国舞蹈就在“娱神”与“娱人”的双重纵深发展。这类舞蹈主要表现在周代的巫术舞蹈、傩舞蹈和汉代的百戏类舞蹈。

巫术舞蹈是巫术祭祀仪式中的舞蹈,是原始的产物,舞者和祭祀者希望通过祈祷、献祭等行为,求得与神灵的相通,达到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如商代的《隶舞》,就是为求雨而作的一种祭祀行为。傩舞也是一种以驱鬼逐役为目的的祭祀仪式,历经历史的洗礼至今也盛行在我国民间,后来逐渐发展成今天的“傩戏”。

在汉代,“百戏”是一种包含音乐、舞蹈、杂技、武术、滑稽戏等多种民间技艺的综合性的演出形式,民间舞蹈成为宫廷乐舞的主要内容,舞蹈通常融于“百戏”中表演。主要有《巾袖舞》《剑舞》《刀舞》《棍舞》《建鼓舞》《巴渝舞》等。舞蹈过程中的以舞说戏、依戏作舞的表演,成为了中国早期戏曲艺术形式的源头。

三、舞蹈发展的程式性与专业性特征

唐代舞蹈在整个中国古代舞蹈发展史中具有很高的历史成就,以其宏大的演出规模,纳多国、多民族的舞蹈演出模式,以及雅俗共赏的姿态赢得了世人的喜爱,从宫廷的最高统治者到民间的老百姓无不好之,达到了一种顶峰时代。宋代舞蹈在历史的转折面前,独辟蹊径,以其独特的方式创造出新的舞蹈的划时代历史,那就是具有程式性特征的“队舞”,绘制了一个新的舞蹈形式。王建《宫词》有云:“青楼小妇砑裙长,总被抄名入教坊,春设殿前多队舞,朋头各自请衣裳。”就是有关队舞的历史文献记载。由于明清时期戏曲艺术的发展,舞蹈作为戏曲艺术表现的手段之一,戏曲表演的程式性特征决定了舞蹈表现的舞姿身段的固定性,形成了宋代戏曲舞蹈的高度程式性和综合性的美学特点。

自远古到明清,中国舞蹈在新旧世纪交替的过程中,承传着舞蹈的精髓和内涵,融合在当代的社会火炉之中,中国舞蹈从明清戏曲舞蹈综合性的形式中走了出来,直接凭借人体身段去表现现实生活和人们的精神情感,将中国舞蹈推向了新世纪的辉煌。中国当代舞蹈是以专业性的舞蹈作品和专业舞蹈表演而着写舞蹈历史的,先后出现了裕容龄、黎锦辉、吴晓邦、戴爱莲、贾作光等着名舞蹈家和一系列的舞蹈精品。专业型的舞蹈家和专业性的舞蹈作品是从这个时期开始发展并壮大的,专业性的舞蹈教育也是从新中国成立以后开始蓬勃发展的,以1954年北京舞蹈学校(现北京舞蹈学院的前身1978年改大学)的成立为标志。

总之,中国舞蹈自先秦以来,历经几千年的变化,先后经历了先秦诗乐舞三位一体的女乐舞蹈和雅舞、汉代的道具舞和舞象、唐代的燕乐舞蹈、宋代的“队舞”、明清时期的戏曲舞蹈、当代的专业舞蹈和舞蹈教育。所有这些在表现形式的演变上,都是一个渐次演进、符合艺术发展规律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李北达.民间舞蹈[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年9月版.

[2]袁禾.中国舞蹈[M].上海外语出版社,2004年9月版.

[3]刘琴.舞蹈的起源与中国舞蹈的发展[J].文史博览(理论),2007.09.

舞蹈队年度总结篇8

关键词:中国舞蹈 历史发展 娱人 娱神

作为古老文明的多民族国家,中国舞蹈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舞蹈的起源以人类社会之初的原始社会为滥觞,其生成和发展经历了从图腾舞蹈文化到巫术舞蹈文化、百戏舞蹈文化,再到独立的舞蹈艺术文化几个不同的历史阶段。舞蹈作为一种文化的表现形式,其历史发展和社会发展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历史发展的社会形态意识从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我国舞蹈文化的发展状况和舞蹈艺术的形态。本文在梳理中国舞蹈各个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过程中,对中国舞蹈历史发展中的一些特征加以阐释。

一、中国舞蹈早期的“娱神”特征

任何艺术的起源和发展都具有不同的历史轨迹和规律,中国戏曲作为中国艺术领域最为辉煌的艺术形式之一,在最初的形态就具备“娱人”与“娱神”的双重功能,与中国戏曲不同的是,中国舞蹈最初的形态只具备了“娱神”的单项功能,其原形结构则为原始的“宗教礼俗”。这些特征从我国目前发现的古代崖画舞蹈图中可以略见一斑。

原始社会时期,舞蹈是原始人生活中的一部分,并不是出于审美的目的,而是出于原始生活的需要,那时的舞蹈主要表现在“图腾崇拜”“祭祀祈神”“生殖崇拜”“狩猎仪式”等领域。图腾是原始先民氏族神的标记,每个氏族都有自己的图腾崇拜和图腾信仰,图腾崇拜渗透到原始先民生活的各个领域,生活在图腾崇拜下的原始先民,用舞蹈的形式来表现图腾仪式中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如彝族“十二兽神”的舞蹈记载:“舞蹈伊始,男女巫列为一行,各执一柄扇形羊皮鼓,为首女巫击鼓起舞时,笙乐吹奏虎啸声,群巫按笙乐节拍舞蹈,舞蹈的主要情节是由为首的女巫带头表演仿效十二兽的声音和动作,以象征祭日十二兽的降临……”我国各民族之所以有众多的模拟鸟兽的舞蹈,与原始图腾崇拜的文化基因是密切联系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也是从这里开始起步的,从这里可以寻求到其文化原形结构。

二、诗、乐、舞三位一体的综合性形态

远古时期,音乐和舞蹈是相伴而生、相辅相成、并肩发展的,乐和舞密不可分,“乐”时必有“舞”,“舞”时必奏“乐”。在《诗经》时代,随着民间诗歌的兴起,乐、舞又和诗歌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了诗、乐、舞三位一体的文化特征和文化传统。对于这类中国舞蹈题材来讲,发展到唐代以至顶峰,主要有《阴康氏之乐》《葛天氏之乐》《云门大卷》《大咸》《大韶》《大夏》《大镬》和《大武》、唐代的《立部伎》《坐部伎》《十部乐》等古代大型的综合性艺术。

据《吕氏春秋》记载,《葛天氏之乐》就是远古时期一个部落的乐舞,该乐舞共分为《载民》《玄鸟》《遂草木》《奋五谷》《敬天常》《达帝功》《依地德》《总禽兽之极》八个乐段,每段都表现鲜活的主题,表现了先民们对丰收的祈求、对天地祖先的崇拜以及对人类的赞美。

三、既“娱神”又“娱人”的双重发展特征

随着人类社会历史的不断前进,奴隶社会制度和封建社会制度的相继建立,舞蹈也逐渐地告别了它的原始形态,如果说原始社会先民们的最初舞蹈是生命形态的原始记录的话,那么,到了奴隶社会,先民们不自觉地从原始时期的那种神秘崇高的生命形态中走出来,并从全民性的活动逐渐演变为一部分人的艺术活动和宗教政治活动。至此,中国舞蹈就在“娱神”与“娱人”的双重纵深发展。这类舞蹈主要表现在周代的巫术舞蹈、傩舞蹈和汉代的百戏类舞蹈。

巫术舞蹈是巫术祭祀仪式中的舞蹈,是原始宗教信仰的产物,舞者和祭祀者希望通过祈祷、献祭等行为,求得与神灵的相通,达到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如商代的《隶舞》,就是为求雨而作的一种祭祀行为。傩舞也是一种以驱鬼逐役为目的的祭祀仪式,历经历史的洗礼至今也盛行在我国民间,后来逐渐发展成今天的“傩戏”。

在汉代,“百戏”是一种包含音乐、舞蹈、杂技、武术、滑稽戏等多种民间技艺的综合性的演出形式,民间舞蹈成为宫廷乐舞的主要内容,舞蹈通常融于“百戏”中表演。主要有《巾袖舞》《剑舞》《刀舞》《棍舞》《建鼓舞》《巴渝舞》等。舞蹈过程中的以舞说戏、依戏作舞的表演,成为了中国早期戏曲艺术形式的源头。

四、舞蹈发展的程式性与专业性特征

唐代舞蹈在整个中国古代舞蹈发展史中具有很高的历史成就,以其宏大的演出规模,纳多国、多民族的舞蹈演出模式,以及雅俗共赏的姿态赢得了世人的喜爱,从宫廷的最高统治者到民间的老百姓无不好之,达到了一种顶峰时代。宋代舞蹈在历史的转折面前,独辟蹊径,以其独特的方式创造出新的舞蹈的划时代历史,那就是具有程式性特征的“队舞”,绘制了一个新的舞蹈形式。王建《宫词》有云:“青楼小妇砑裙长,总被抄名入教坊,春设殿前多队舞,朋头各自请衣裳。”就是有关队舞的历史文献记载。由于明清时期戏曲艺术的发展,舞蹈作为戏曲艺术表现的手段之一,戏曲表演的程式性特征决定了舞蹈表现的舞姿身段的固定性,形成了宋代戏曲舞蹈的高度程式性和综合性的美学特点。

自远古到明清,中国舞蹈在新旧世纪交替的过程中,承传着舞蹈的精髓和内涵,融合在当代的社会火炉之中,中国舞蹈从明清戏曲舞蹈综合性的形式中走了出来,直接凭借人体身段去表现现实生活和人们的精神情感,将中国舞蹈推向了新世纪的辉煌。中国当代舞蹈是以专业性的舞蹈作品和专业舞蹈表演而著写舞蹈历史的,先后出现了裕容龄、黎锦辉、吴晓邦、戴爱莲、贾作光等著名舞蹈家和一系列的舞蹈精品。专业型的舞蹈家和专业性的舞蹈作品是从这个时期开始发展并壮大的,专业性的舞蹈教育也是从新中国成立以后开始蓬勃发展的,以1954年北京舞蹈学校(现北京舞蹈学院的前身1978年改大学)的成立为标志。

总之,中国舞蹈自先秦以来,历经几千年的变化,先后经历了先秦诗乐舞三位一体的女乐舞蹈和雅舞、汉代的道具舞和舞象、唐代的燕乐舞蹈、宋代的“队舞”、明清时期的戏曲舞蹈、当代的专业舞蹈和舞蹈教育。所有这些在表现形式的演变上,都是一个渐次演进、符合艺术发展规律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李北达.民间舞蹈[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年9月版.

[2]袁禾.中国舞蹈[M].上海外语出版社,2004年9月版.

[3]刘琴.舞蹈的起源与中国舞蹈的发展[J].文史博览(理论),2007.09.

上一篇:大一学年度总结范文 下一篇:装配工年度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