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工年度总结范文

时间:2023-09-26 01:11:50

装配工年度总结

装配工年度总结篇1

Abstract: The promoting and application of prefabricated residential buildings has brought new challenges to the safety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sites. This paper divides the prefabricated housing construction safety influencing factors into five types and takes corresponding measures to each factor, which has achieved a good effect in the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instance.

关键词: PC构件;预制装配式住宅;安全管理

Key words: PC artifacts;prefabricated residential building;safety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24-0316-03

0 引言

国家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建筑工业现代化,预制装配式施工方式将成为建筑工业化的主要模式,至2014年,上海完成装配式住宅达187万平方米,按照《上海市绿色建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2016年外环线以内符合条件的新建民用建筑原则上将全部采用装配式建筑,住房城乡建设部的《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已于2016年5月1日起施行。各地纷纷出台相关规划推广工业化建筑,深圳市则宣布政府投资项目将全面推行建筑工业化,装配式施工将是建筑业的一次伟大革新。

安全是各行各业重点关注之所在,建筑业一直是安全事故频发行业之一,建筑业中的安全管理更是尤为重要。住房城乡建设部通报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情况,2015年全国共发生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442起、死亡554人,比2014年减少80起,死亡人数减少94人,事故类型主要为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坍塌、起重伤害等,由此可见,建设工程中的安全管理仍要放在重要位置。预制装配式施工带来的新技术、新工艺、新环境,给建设项目安全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1 建设工程安全管理综述

赵挺生、王欣[1]等针对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提出了全面关怀、全员参与、动态管理、角度改变等观点,并提出了从工人教育培训到技术管理人才培养全覆盖的高等教育新理念。何伯森、张水波[2]等依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并参考国际FIDIC惯例,详细阐述了建设工程各参与方在安全管理方面的职责和法律责任。乐云、毛舒芳[3]首先对建设工程安全事故频发进行了详细的原因分析,包括安全效益特性(滞后性、间接性、潜在性)、施工方多方博弈、企业原因等,提出了逆向保险创新激励机制模型,通过逆向保险体系、建筑安全教育机构、施工企业三方协作,并建议将建设工程安全教育产业化,以期提高建设工程安全管理的效率和效益。

路洪洲、杨高升[4]通过建立初步理论研究模型和修正模型,研究项目管理人员的概念技能对建设项目安全管理的影响,认为优秀的概念技能对建设项目安全管理工作有很好的正影响,安全管理工作又会促进安全领导力,最终提高建设项目的安全氛围。

2 预制装配式施工特点分析

预制装配式施工方法顺应了建筑工业现代化的要求,现将预制装配式施工特点总结如下。

四大变革。首先是工地变工厂,原来繁重复杂的施工作业变为工厂流水线生产,预制柱、预制叠合梁、预制叠合板、预制阳台板、预制飘窗等均在PC 工厂完成。第二,施工变总装。原来的流水施工变为预制装配式构件吊运、安装过程,施工现场如同制造企业的总装车间,将一个个预制构件拼装为我们设计的建筑物。第三,农民工变身产业工人。预制装配式施工现场不再需要高强度体力付出,操作工人只需要掌握预制装配、吊装技术即可。第四,技术工人向操作工人的转变。不是说装配式施工没有技术,而是装配式施工对每一个个人的技术依赖有所降低,由此确保工程质量的可控性、均好性。

构配件的流水线生产。装配式施工下主要构配件实现PC工厂预制加工,容易实现产品的标准化生产,也易于保证质量、大小、产量,最终使整个建设项目的质量、进度和成本进入可控范围。

节能环保。预制装配式施工技术可实现无外脚手架搭设、无现场砌筑、无现场抹灰,最大化实现绿色施工,装配式施工可以节约土地20%,节约材料20%,节约能源70%,节水量更达80%。

现场施工以吊装为主。以剪力墙结构装配式住宅项目为例,其标准层施工工序为:预制装配式构件卸车摆放外支撑架安装划线定准吊装外墙板钢筋校准安装斜支撑安装电梯处钢筋安装PCF板钢筋校准吊装内墙板灌浆封塞现浇部分钢筋绑扎、支模、浇筑混凝土安装叠合板支撑安装叠合板安装楼梯穿管、钢筋绑扎现浇叠合板,传统的“绑钢筋-支模板-浇筑混凝土”转变为吊装PC构件。

3 预制装配式住宅施工影响安全因素分析

考虑以往工程经验并结合预制装配式住宅施工的新特点,装配式住宅施工安全影响因素分为五大类:人为因素、PC构件安装因素、吊装作业因素、技术风险因素、环境因素。具体细分如表1所示。

4 预制装配式住宅施工安全管理方法与建议

海门市新区龙馨家园小区老年公寓项目,地下2层,地上25层,建筑高度85.2m,总建筑面积21265.1平方米,该工程采用预制装配整体式框架――剪力墙结构,除剪力墙部分采用现浇混凝土外,预制装配构件包含:预制框架柱、预制叠合梁(主次梁)、预制叠合板、预制楼梯、预制保温防火外墙板、预制NLC/陶粒混凝土内墙板。该工程结构预制率达到了47.5%,整体装配率达到68.2%,预制装配技术和绿色建造技术的有机结合使龙信老年公寓工程获评三星住宅绿色标准。

以龙信集团老年公寓项目为案例工程,结合预制装配式住宅影响安全因素,在本工程施工过程中采取相应措施和方法。

4.1 人为因素安全管理与措施

管理人员概念技能:对项目部管理人员进行施工前安全专题培训并考核,考核合格方能进场,其中一线管理人员比如施工员、技术员、塔吊指挥员考核等级提高一级;施工班组进场前对班组长进行安全培训教育,考核合格后准许进场;项目部周例会增加安全专题环节,大家畅所欲言,积极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对施工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早发现、早解决,力争将安全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工人安全意识、技术水平:该工程劳务人员均为优秀施工班组,施工人员80%以上具有五年以上现场施工经验,50%具有10年以上从业经验,且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保证技术水平的先进性;进场前,要求施工班组长对所有进场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考核合格准予进场作业。考虑到施工人员实际文化水平,考核方式采用卷面考试加面对面问答的方式,收到很好的效果,施工人员也表示可接受度更高。

4.2 PC构件安装安全管理与措施

支撑系统稳固性:预制保温防火外墙吊装到位后立即进行支撑系统安装,锚固端和支撑端均按设计要求进行操作和紧固,安全员即时检查支撑体系,质量员跟踪检查锚固端、支撑端质量和紧固程度,预制保温防火外墙支撑系统检查率100%;预制内墙板支撑系统检查率100%,支撑系统的稳定性关系到吊装质量,也即反应工程质量,预制墙板单个质量达5吨左右,支撑系统的稳定性对安全的影响不可小觑。

构件连接可靠性:预制装配式住宅施工的难点之一就是各PC构件的连接问题,文章着重考虑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PC构件在PC工厂加工过程不考虑,认为其制作精度满足设计要求。现场各PC构件的连接均按设计要求操作,钢筋套筒连接、焊接均合格,预制柱与下层连接灌浆采用BIM技术模拟灌浆过程,预留溢浆孔和出浆孔,保证连接处灌浆密实。

预制构件精度:文章着重考虑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PC构件在PC工厂加工过程不考虑,认为其制作精度满足设计要求。

4.3 吊装作业安全管理与措施

安全管理制度完善性:龙信集团为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连续五年创“鲁班奖”,安全管理制度相对完善,因该工程为国内首例最高预制装配整体式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专门成立了安全工作小组,制定专门针对预制装配式住宅施工适用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安全管理工作流程,确保工程安全实施。

现场安全管理到位度:针对该工程配备两名专职安全员,自上至下完全按照安全管理制度进行现场安全管理,施工重点、难点区域进行重点监控,有问题第一时间上报。

塔吊交叉干扰程度:该工程施工期间无其他塔吊影响,该工程做好塔吊常规安全管理工作。

PC构件吊点设置:设计阶段,施工方参与方案讨论,设计图完成后,利用BIM技术进行施工模拟仿真,并对PC构件吊点进行方案优化,将结果反馈PC工厂,保证吊点预埋件一次到位,也能保证施工期间吊运过程的安全。

现场检查:此项工作内容与现场安全管理同步进行,重点是安全措施落实情况,“四口”、“五临边”围护情况,现场施工人员、管理人员“三宝”配备情况,安全警示标志、防火设备等。

超载吊运:利用BIM技术进行施工平面图布置,按照PC构件重量确定塔吊型号,施工期间严禁超载吊运PC构件及其他施工材料,塔吊设置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

4.4 技术风险安全管理与措施

基础施工方案:该工程地下两层,属深基坑,按设计要求进行土方边坡支护和降水,保证地基承载力和基础强度。

关键施工技术复杂程度及作业强度:该工程关键施工技术为PC构件吊运与安装,施工前利用BIM技术进行施工模拟动画,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确定作业强度,并针对施工做出了详细的时间节点安排,比如上午几点开始预制外墙板吊装,指导实际施工。

时变结构的安全监测:该工程主要针对地基与基础的沉降进行观测,项目部专门制定了安全隐患预警体系,及时排除安全隐患。

4.5 环境因素安全管理与措施

临边、洞口防护工作由现场安全管理和安全检查督查到位;文明施工,预制装配式施工属于绿色施工范畴,大幅提升文明施工状况;PC构件堆放,利用BIM技术进行施工平面图布置,合理确定PC构件堆放场地,并按PC工厂规格与标准进行现场构件堆放,保证PC构件在卸车、堆放、起吊过程中不发生损伤,防止PC构件发生强度降低的事故。

5 结论

结合预制装配式住宅施工的新特点,确定预制装配式住宅施工安全影响因素,针对这些因素在现场安全管理中采取相应的举措,龙信老年公寓项目无安全事故发生,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赵挺生,王欣,唐菁菁,刘显智.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理念创新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0,43:379-383.

[2]何伯森,张水波,查京民.工程建设安全管理施工合同有关各方的职责[J].土木工程学报,2004,37(5):101-105.

[3]乐云,毛舒芳.建设工程安全管理创新激励机制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4,28(1):1-5.

装配工年度总结篇2

关键词:龙门式;自动化操作;有限元分析;三维建模设计

DOI:10.16640/ki.37-1222/t.2017.10.214

0 前言

近年来,由于金融危机的发生,整个钢铁企业产能过剩,市场需求减少。大型钢铁企业利润逐渐减少,甚至出现逐年亏损的局面。如何提高操作水平、减少钢包浇注过程温降(降低出钢温度),成为各个钢企近来研究的重要课题。 钢包作为炼钢工序与连铸工序之间的盛钢容器,其在生产周转过程的热状态,直接影响出钢和盛钢过程中钢水温度的变化。钢水温度波动对连铸浇铸的影响非常大,并且影响整个生产节奏。钢包在周转使用过程中加上钢包盖后,对于钢包的散热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也使钢包周转过程中的热状态更加趋于稳定,为准确控制钢包温度和温降创造条件,同时也进一步降低了钢包在周转过程的热损失。

湖南华菱湘潭钢铁有限公司二炼钢为降成本,实现节能降耗,将在LF工位及VD工位安装钢包加盖系统。 为此,根据其现场环境设计了一种龙门式钢包加盖机构。

1 龙门式钢包加盖机构总体设计

1.1 钢包加盖机构设计原则

钢包加盖机构设计,将遵循三个原则:安全可靠,开合方便,简单实用。

1.2 包加盖机构所要实现的要求

(1)实现钢包加盖:当钢水包落入罐座时,操作人员通过控制按钮迅速将包盖落下并盖上;

(2)实现钢包揭盖:当钢包需要揭盖时,操作人员通过控制按钮可迅速将包盖揭开;

1.3 龙门式钢包加盖机构总体模型及组成

(1)设计完成后的龙门式钢包加盖机构整体模型如图1所示(见附图)。

(2)龙门式钢包加盖机构组成及参数:龙门式钢包加盖机构主要由龙门架主体装配、小车装配、横移装置、横移油缸、提升油缸、轴承座装配、吊具装配、钢包盖装配、事故吊具、楼梯、维修平台、液压系统、电控系统等模块组成。

设备主要参数:提升距离1米、横移距离1米(平行于龙门架方向)、横移距离0.5米(垂直于龙门架方向)、龙门架宽度7米、龙门架高度6.94米。

(3)液压控制系统:钢包加盖液压系统采用开式回路,多负载并联结构,液压缸的速度控制在上下行30mm/s,泵选用28排量的轴向柱塞泵,电机22KW。

2 关键部位的结构设计

2.1 小车装配的结构设计

(1)在整个龙门式钢包加盖机构中,小车装配的结构设计非常关键。因为本机构中,所有动作包括前后、左右及提升都集中通过小车的结构来满足要求。这样同时可以减小整个结构并使布置更加合理。小车装配主要由车轮轴、轴套、车轮、轴承座、小车架、铜滑条等组成。小车装配整体三维模型如图2所示(见附图)。

(2)车轮轴与轴承之间采用紧配合,车轮轴与轴承座之间留0.5mm间隙以防车轮因受力后卡阻。安装横移油缸位置下部采用加强筋,前端两侧布置配重块,以保车体平衡性能。

2.2 吊具装配的结构设计

(1)吊具装配在整个龙门式钢包加盖机构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上需连接提升油缸,对下连接钢包盖。而且揭盖与取盖动作能否顺利实现,关键在于吊具与包盖之间的关联设计。吊具装配主要由吊具支撑盘、吊具梁、吊具导轴、吊具钩套、吊具挡环、提升油缸销轴等组成。吊具装配整体三维模型图3所示(见附图)。

(2)吊具装配中的三个吊钩分布在直径为2400mm的圆周上,与钢包盖上的吊环相配,呈120度布置。吊钩总高522mm。为方便吊具在现场进行调节方向及安装,吊钩的设计采用活动形式。

3 油缸行程及选型

横移油缸的参数:活塞直径D=80mm,活塞杆直径d=45mm,行程S=500mm。P=250bar,V=30mm/s。

提升油缸的参数:活塞直径D=140mm,活塞杆直径d=100mm,行程S=1000mm。P=250bar,V=30mm/s。

当横移油缸无杆腔进油时,根据公式:

当提升油缸无杆腔进油时,根据公式:

综上计算:龙门式油缸所需流量:

Q=2Q1+Q2=2×9+28=46L/min

4 液压系统电机选型、液压泵阀选型

4.1 电机选型

由于现场实际情况,每个液压站需对应三个工位的钢包加盖操作。经现场与客户当面沟通,客户告知每个液压站连接工作装置同时工作的不会超过两台,每个负载动作都是单动,不存在联动的情况。工作时油缸的流量不会出现分流的情况。根据现场客户的实际要求作出选型。

液压站:P=140bar,Q=Q龙+Q悬=28+28=56L/min

根据以上计算结果,电机功率,为了保证功率储备及散热的功率损耗,P总=1.3P功=19Kw,根据计算结果,选择22Kw的电机。

4.2 液压泵阀选型

根据上述计算,主泵和主阀通过具体的数据匹配选出,为系统合理的提供动力和控制,主泵选择斜轴式柱塞泵,主阀选择华德液压的标准的电磁阀,将控制阀集中在阀块上面,这样利于集中布置和维修。

4.3 电控系统设计要求

因为该液压系统动作少,无需电比例来控制阀的开口,选择开关量来实现动作的开合,电控部分将采用模拟量来控制,并配有操作台,操作台上面将布置各个动作顺序的开关按钮,并会有堵塞和低液位报警的灯,一旦系统油液受到污染,回油过滤器的滤芯将会因大颗粒污染物而堵塞,产生回油压差,进而压差报警启动,提示应该对油液进行跟换或者精过滤。

5 龙门架主体受力分析

5.1 龙门架基本参数

龙门架长7000mm,高6940mm,宽1350mm,总重3.52吨。承受力总重为6吨。

5.2 受力模拟分析

(1)利用三维软件Solidworks对龙门架进行受力分析。模拟出其最大变形范围,确定其结构是否合理,能否承受总重为6吨的力。经过模拟计算,如图4所示(见附图)。

(2)通过分析,图中红色区域为龙门架最薄弱部位,变形为1.067mm,而最小变形处为图中绿色区域,变形为0.001mm。

(3)该龙门架结构简单,在承受总重为6吨力的情况下最大变形才1.067mm。完全符合设计要求。

6 结论

该龙门式钢包加盖机构设计完成后,已应用于湖南华菱湘潭钢铁有限公司二炼钢。经过一年的运行,整体结构牢固可靠,机构动作顺畅,自动化程度高。为企业节约吨钢成本10元左右。

(1)本文通过钢包加盖所要实现的要求及特点,确定了最佳的总体设计方案,满足特定的工艺和运行要求;

(2)合理计算并验证了主要结构参数,尤其对龙门架的结构进行了受力分析,完全能满足设计要求;

(3)这种龙门式钢包加盖机构整体结构简单、紧凑,自动化程度高,为钢铁企业降本增效发挥巨大作用。

参考文献:

[1]何平.钢包全程扣盖保温节能系统开发[M].北京:钢铁研究总院冶金工艺研究所,2012.

装配工年度总结篇3

《意见》提出了发展装配式建筑的三项基本原则:

1.坚持市场主导、政府推动。适应市场需求,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作用,形成有利的体制机制和市场环境,促进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协同配合,有序发展装配式建筑。

2.坚持分区推进、逐步推广。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产业技术条件,划分重点推进地区、积极推进地区和鼓励推进地区,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以点带面、试点先行,及时总结经验,形成局部带动整体的工作格局。

3.坚持顶层设计、协调发展。把协同推进标准、设计、生产、施工、使用维护等作为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有效抓手,推动各个环节有机结合,以建造方式变革促进工程建设全过程提质增效,带动建筑业整体水平的提升。

《意见》提出了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工作目标:

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为重点推进地区,常住人口超过300万的其他城市为积极推进地区,其余城市为鼓励推进地区,因地制宜发展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现代木结构等装配式建筑。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同时,逐步完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监管体系,推动形成一批设计、施工、部品部件规模化生产企业,具有现代装配建造水平的工程总承包企业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专业化技能队伍。

《意见》提出了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八项重点任务:

1.健全标准规范体系。加快编制装配式建筑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支持企业编制标准、加强技术创新,鼓励社会组织编制团体标准,促进关键技术和成套技术研究成果转化为标准规范。强化建筑材料标准、部品部件标准、工程标准之间的衔接。制修订装配式建筑工程定额等计价依据。完善装配式建筑防火抗震防灾标准。研究建立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和方法。逐步建立完善覆盖设计、生产、施工和使用维护全过程的装配式建筑标准规范体系。

2.创新装配式建筑设计。统筹建筑结构、机电设备、部品部件、装配施工、装饰装修,推行装配式建筑一体化集成设计。推广通用化、模数化、标准化设计方式,积极应用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提高建筑领域各专业协同设计能力,加强对装配式建筑建设全过程的指导和服务。鼓励设计单位与科研院所、高校等联合开发装配式建筑设计技术和通用设计软件。

3.优化部品部件生产。引导建筑行业部品部件生产企业合理布局,提高产业聚集度,培育一批技术先进、专业配套、管理规范的骨干企业和生产基地。支持部品部件生产企业完善产品品种和规格,促进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信息化生产,优化物流管理,合理组织配送。积极引导设备制造企业研发部品部件生产装备机具,提高自动化和柔性加工技术水平。建立部品部件质量验收机制,确保产品质量。

4.提升装配施工水平。引导企业研发应用与装配式施工相适应的技术、设备和机具,提高部品部件的装配施工连接质量和建筑安全性能。鼓励企业创新施工组织方式,推行绿色施工,应用结构工程与分部分项工程协同施工新模式。支持施工企业总结编制施工工法,提高装配施工技能,实现技术工艺、组织管理、技能队伍的转变,打造一批具有较高装配施工技术水平的骨干企业。

5.推进建筑全装修。实行装配式建筑装饰装修与主体结构、机电设备协同施工。积极推广标准化、集成化、模块化的装修模式,促进整体厨卫、轻质隔墙等材料、产品和设备管线集成化技术的应用,提高装配化装修水平。倡导菜单式全装修,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

6.推广绿色建材。提高绿色建材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比例。开发应用品质优良、节能环保、功能良好的新型建筑材料,并加快推进绿色建材评价。鼓励装饰与保温隔热材料一体化应用。推广应用高性能节能门窗。强制淘汰不符合节能环保要求、质量性能差的建筑材料,确保安全、绿色、环保。

7.推行工程总承包。装配式建筑原则上应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可按照技术复杂类工程项目招投标。工程总承包企业要对工程质量、安全、进度、造价负总责。要健全与装配式建筑总承包相适应的发包承包、施工许可、分包管理、工程造价、质量安全监管、竣工验收等制度,实现工程设计、部品部件生产、施工及采购的统一管理和深度融合,优化项目管理方式。鼓励建立装配式建筑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加大研发投入,增强创新能力。支持大型设计、施工和部品部件生产企业通过调整组织架构、健全管理体系,向具有工程管理、设计、施工、生产、采购能力的工程总承包企业转型。

8.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完善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健全质量安全责任体系,落实各方主体质量安全责任。加强全过程监管,建设和监理等相关方可采用驻厂监造等方式加强部品部件生产质量管控;施工企业要加强施工过程质量安全控制和检验检测,完善装配施工质量保证体系;在建筑物明显部位设置永久性标牌,公示质量安全责任主体和主要责任人。加强行业监管,明确符合装配式建筑特点的施工图审查要求,建立全过程质量追溯制度,加大抽查抽测力度,严肃查处质量安全违法违规行为。

《意见》提出了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四项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区要因地制宜研究提出发展装配式建筑的目标和任务,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完善配套政策,组织具体实施,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各有关部门要加大指导、协调和支持力度,将发展装配式建筑作为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工作,列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监督考核指标体系,定期通报考核结果。

2.加大政策支持。建立健全装配式建筑相关法律法规体系。结合节能减排、产业发展、科技创新、污染防治等方面政策,加大对装配式建筑的支持力度。支持符合高新技术企业条件的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生产企业享受相关优惠政策。符合新型墙体材料目录的部品部件生产企业,可按规定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优惠政策。在土地供应中,可将发展装配式建筑的相关要求纳入供地方案,并落实到土地使用合同中。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出台支持装配式建筑发展的规划审批、土地供应、基础设施配套、财政金融等相关政策措施。政府投资工程要带头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动装配式建筑“走出去”。在中国人居环境奖评选、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评估、绿色建筑评价等工作中增加装配式建筑方面的指标要求。

3.强化队伍建设。大力培养装配式建筑设计、生产、施工、管理等专业人才。鼓励高等学校、职业学校设置装配式建筑相关课程,推动装配式建筑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建筑行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中增加装配式建筑相关内容。加大职业技能培训资金投入,建立培训基地,加强岗位技能提升培训,促进建筑业农民工向技术工人转型。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引进海外专业人才参与装配式建筑的研发、生产和管理。

4.做好宣传引导。通过多种形式深入宣传发展装配式建筑的经济社会效益,广泛宣传装配式建筑基本知识,提高社会认知度,营造各方共同关注、支持装配式建筑发展的良好氛围,促进装配式建筑相关产业和市场发展。

装配工年度总结篇4

随着制造业的发展,在工业生产中如何提高火焰切割机的加工效率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卞化梅介绍了一种数控火焰切割机床的结构设计方法,对横梁结构和驱动结构的设计思想作了详细的阐述[1]。河南天丰钢结构有限公司的宋统战介绍了一种应用于钢结构制作领域进行多位置切割的自行走式多功能火焰切割装置[2]。为此,本文设计了火焰切割机实验平台的机械结构。

2实验平台机械结构的总体设计

2.1总体方案设计

在借鉴国内外先进产品的机械结构的基础上,结合本实验平台实际应用的需要,切割机实验平台的整体架构模型采用龙门架构,如图1所示。控制平移工作台在Y轴方向运动时采用一个机械传动结构,中同步轮固定在步进电机上,大同步轮固定在光杠的中间位置,二者通过同步带相连接,形成传动链。光杠两端分别固定一个小同步轮,与控制柜另一端支架上的小同步轮通过长条同步带相连接,同步带的某一位置与平移工作台支架紧固在一起。当步进电机收到驱动脉冲后,传动链开始传动,光杠带动同步轮转动,使与之连接的同步带传动,进而带动平移工作台沿着导轨在Y轴方向移动,最终实现对Y轴的运动控制。而控制X轴方向运动相对简便,只需通过一个接口,连接下位机与平移工作台即可直接通讯,从而控制切割机喷嘴沿X轴方向的实时运动。

2.2X轴平移滑台设计

火焰切割机割枪放置在X轴上,X轴的运动由滚珠丝杠驱动,由双光杠支撑。在Pro/E环境下设计的X轴平移滑台三维结构图如图2所示,研制的平移滑台实体图如图3所示。

2.3Y轴机械结构设计

(1)Y轴左右支架设计Y轴机械结构为龙门式架构,两侧采用同步带轮驱动,龙门台架的高度通过定位孔可调,设计的Y轴机械结构的左右支架如图4所示。(2)Y轴传动机构设计Y轴传动由两侧同步带传动机构驱动,并由滑动单元在两根SBR型直线导轨上实现滑动平移。SBR16UU滑动单元标准件与Pro/E模型图如图5所示。本实验平台搭建中选用的是HTD-3MBS型同步轮及与其相配的HTD-3M同步带,表1为同步带参数,表2为采用的同步带与同步带轮参数表。滑块与平移工作台支架相连接,使平移工作台可以沿着导轨平行滑动。滑动单元属于标准件,选取时需要综合考虑负重、摩擦、安装工艺等,可参照各系列实物图进行合理选择。本实验台选用开口向下滑动单元SBR-UU,型号SBR16UU中的16代表内径为16mm,导轨与SBR16UU规格配套。光杆总长650mm,两端各留出105mm,其直径为12mm,用于小同步轮;光杠中间的直径为16mm,其长度为440mm,固定大同步轮。设计的同步带、同步轮组装图如图6所示,研制的同步轮支架三维结构图如图7所示。

2.4切割机控制柜设计

控制柜侧面设计成拉门格式,一方面考虑到电机的安装与布线,另一方面可以放置一些维修工具和切割机其他零件;底端连有万向轮,可自锁,方便移动;平移工作台与滑块连接的支架由槽钢加工而成,在适当的位置布满了螺纹孔,满足Z轴上不同加工高度的需要;坐标轴量程处装有行程开关,保障了加工的安全性与准确性。切割机控制柜三维结构图如图8所示。

3系统在Pro/E环境下的装配

3.1Pro/E简介

1985年,PTC公司开始参数化建模软件的研究。1988年,推出了V1.0版本的Pro/ENGINEER。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在已经推出了Pro/ENGINEER2000i2。PTC的系列软件包括多项功能,主要应用于工业设计、机械设计、大型装配体的管理及功能仿真等诸多领域。此外,Pro/ENGINEER还提供了全面、紧密的产品开发环境。

3.2系统在Pro/E环境下的装配

Pro/E中可进行零件的装配与机械仿真,以校准所绘零件尺寸是否合理,零件之间是否可以正常组装以及所具有的机械传动结构是否能正常工作。装配过程正是模拟实际需要中实验平台的搭建与调试过程。如发现问题,可及时地进行处理,属于前期加工与装配的工艺优化。

装配工年度总结篇5

关键词:非标准工艺装备;总装工艺;快速设计;快速装配

中图分类号:TH16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与工业产品的增加,需要对工艺装备进行快速设计。其中工艺设计是优化配置工艺资源,它是生产准备工作的第一步,也是连接产品设计与产品制造的桥梁[1]。而尤其对于某些以非标准工艺装备著称的装配型企业来说极其重要[2]。本文为此具体探讨了基于非标准工艺装备的总装工艺快速设计过程与装配过程。

1 非标准工艺装备的总装工艺快速设计的内容

(1)审查资料,了解产品结构,审查原始资料的完整性和正确性,并对结构工艺性进行分析。多了解产品结构,明确产品零部件之问的装配关系,为确定装配顺序打下基础。(2)了解产品的装配技术要求和检查验收方法,并分析关键技术问题,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明确应采用的装配方法和组织形式。(3)确定装配顺序。通常对于复杂产品,应将其分成若干个组件、部件,先进行组装,后进行部装,最后进行总装[3]。装配时首先要确定装配基准,再安排零部件的装配顺序,同时要考虑装配的效率、装配精度、装配方法等。(4)编制装配工艺文件。确定装配工序、工步,选择设备和工艺装备,确定检测方法和应达到的技术要求等。

2 非标准工艺装备的装配工艺

装配是按规定的技术要求,将零件或部件进行配合和联系,使之成为半成品或成品的工艺过程。非标准工艺装备介于大批量生产和单件小批生产类型之间,它的特点是生产的产品品种较多,生产具有重复性,每个品种的产量不大,都不能维持常年连续生产,所以在生产中形成了多种产品轮番生产的局面。由于生产的品种多、生产的稳定性差,所以要建立正规的生产线和流水线的难度较大,所以无法采用高生产率的专用生产设备和工艺装备[4]。

2.1 装配单元

在非标准工艺装备装配中,一般先将零件装成合件、组件和部件,然后再装至成产品。合件是装上一个或若干个零件而构成,它是最小的装配单元。组件是在一个基准零件上,装上若干合件及零件而构成。部件是在一个基准零件上,装上若干组件、合件和零件而构成。在一个基准零件上,装上若干部件、组件、套件和零件就成为整个产品。

2.2 装配工艺设计

装配工艺过程设计是在一定的约束和有限的装配资源下为了获得需要的生产目标而制定出工艺方法的活动。非标准工艺装备的装配工艺就是使生产对象在数量和外观上发生变化的工艺过程[5]。在这个过程中,数量的变化表现为在装配过程中,零部件、总成的数量在不断地增加并相互有序地结合起来;外观的变化表现为零部件、总成之间有序结合后具有一定的相互位置关系,导致外形不断地变化,最后成为一个具有预期功能的产品。

3 基于非标准工艺装备的总装工艺快速设计的创新

3.1 传统设计存在的问题

(1)设计周期长:由于传统装配工艺设计周期长,很难迅速响应市场需求,因此它已成为产品生产中的瓶颈问题之一。(2)对工艺人员的依赖性强。装配工艺设计需要有丰富经验的工艺人员,经验需要长期的积累过程,工艺人员的变动都会对工艺设计质量产生影响。(3)装配工艺设计繁琐而不规范。不同的工艺人员设计的装配工艺往往不同,不利于装配工艺的规范化。(4)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今天,传统的装配工艺设计与管理方法不利于信息的集成和先进制造技术与先进制造模式的实施[6]。

3.2 总装工艺快速设计的创新-基于实例的工艺设计

基于实例推理的核心在于用过去实际中所用的实例和经验来解决新问题,它以实例为主进行推理,直接利用以往的设计结果(实例)迸行推理,从而大大减少知识获取量,其优点如下:(1)更符合入的思维过程。当我们对新的零件进行工艺设计时,实例推理模式也就是模拟人的这种相似推理的模式而产生的。(2)对于需重现和大部分借鉴以往设计工艺规划的情况,实例直接从类似实例开始类比推理,这样就提高了设计效率。(3)实例是针对以前设计问题的优化结果,它本身就包含了大量的设计经验知识,以设计实例作为主要的设计依据的实例推理显得更为有效。

4 基于非标准工艺装备的总装工艺快速装配分析-电机

4.1 电机装配关系的确定

本文所选择的132型Y系列电机为非标准工艺装备生产方式,因而装配中为保证质量大多数选用互换装配法。电机中关键件定子铁芯与定子绕组的同轴度,就是靠加工予以保证的。在装配中,电机分解为部件、电机的组合件、电机的零件;电机的部件分解为部件、部件的组合件、部件的零件;分部件再分解为组合件、分部件的零件。根据对电机的研究,将电机进行装配工艺分解,将电机分为定子、转子、前端盖、后端盖、风扇、接线盒这几个组件及其它附件[7]。

4.2 电机装配顺序的确定

装配一般顺序为小组合件-大组合件-部件-基准零件-整机。以定予组件为基准进行装配时,先进入构成定子的组件,后装转子等组件。一般前道工序的结构不得影响后道工序的连接通路,否则调整装配顺序。电机内部结构件及系统件能在前道工序安装的不应转到后道工序。易损组件的装配顺序应尽量往后安排。

总之,基于非标准工艺装备的总装工艺快速设计要尽量采用实例设计法,在工艺设计过程中需要随时引用。在装配中,装配过程的工装、设备、工时等是指导生产的重要依据,与装配流程形成统一的整体。

参考文献:

[1] 谢胜利,黄强,林兰芬,等.基于实例的智能工艺设计系统[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2(9):97-99.

[2] Tsatoulis C,et al,Case Based Reasoning and Learning in Manufacture the TOLTEC Planner[J].IEEE Transactions System[J].Man and Cybemetlcs,2008,23(2):1010-1013.

[3] 赵继云,钟廷修.CBD系统应用于产品变型设计的关键技术研究[J].机械设计与研究,2009,2(2):36-39.

[4] 董天阳,童若锋,张玲,董金祥.多细节层次装配模型及序列规划[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4,10(10):1212-1219.

[5] 王平安.计算机辅助工艺管理的研究及应用[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9,28(6):29-33.

[6] 陈满意,陈定方,吴定川.支持产品复用的集成产品开发研究[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4,12(10):1471-1475.

[7] 慈瑞梅.面向敏捷制造的装配CAPP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2:84-86.

装配工年度总结篇6

服装店长月末工作总结范文一

时间过的真快,转眼又过了一个月。现结合中环店八月份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取得的成果经验教训以及九月以来工作进展情况两大方面对本月的工作进行总结如下:

一、 八月份实际工作开展中取得的成果、经验、教训

㈠ 人员管理方面

1、 爱店思想的树立。

提出开展在本店人人都要树立“以店为家,爱店视家,建店胜家”的爱店思想教育活动至今,每位店员都能通过自己的行动来证明已经树立了我们这种爱店的思想。不论从每位店员平时工作的积极踊跃性、维护集体荣誉感的表现都能让我感觉到大家已经有了:‘店就是自己的家,所做工作就是自己的事业’的思想认识。

九月份以来工作任务量比较大,要完成秋冬产品和春夏产品进行换季上下架工作。一连七八天大家经常加班加点围绕着新货品数量的审核清点、秋冬产品上架的陈列布置、春夏产品退货数量的清点三个主要任务进行攻克,所有几乎员工都有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来店里加班帮忙而且没有一个人有过怨言。这种对待工作的态度也刚刚验证了大家的凝聚力表现和我们‘以店为家,爱店视家,建店胜家’的爱店思想。我相信只要有了好的精神思想作为动力,店里所有同事就会拥有更多的工作激-情来完成好公司交给的各项任务。

2、导购专业技能的掌握

八月份进行的《体验式营销6步法则》的专题学习,在提升我们导购技巧能力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通过利用每日晨会和经营空闲时间统一组织讨论学习营销理论,并运用实践到现时接待顾客中去,在晚会上交流自己总结出的导购‘小技巧,小心得’共大家一起分享,从而使我们整体的导购技巧能力提高很大。

坚持利用每周一、三店堂经营较空闲的时间组织复习在培训时掌握的面料理论知识,并且组织一些〈识别面料认识其特性,争做“面料知识小能手”的小评比〉小竞赛活动,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店里所有员工都能够熟练的掌握现有产品的面料、特性。

人员管理方面的不足:

①在组织店员执行一项细小的任务中,有时只做了些安排但没有具体的监管整个实施过程。

②处理店员违反规章制度问题时,没能严格按照条令条例规定惩罚,让有违反规定的员工可能会出现放松麻痹的思想,不能认识到违反规章制度的严重性。

㈡货品管理方面

1、在严把进货关方面成立验收小组的方法很成功效果显着。

店里现有货品的数量、颜色、尺码都已登记造册,并建立《货品销售库存流水台帐》能够随时根据本店实际销售数据来制定订货计划。

2、店内盘点工作实行初盘和复盘的制度,效果也很明显。

盘点中我们成立的三个小组(清点组、记录组、审核组)以“一对一帮带制度”中两人为一组,并明确提出出现盘点误差的严重性和惩罚力度。现在盘点工作的效率、准确性都有很大的提高。

货品管理的不足:

① 在清点货品数量的准确度上还不够更精确。

②监督收银结算工作时,仔细程度不够高导致出现不应该的错误。

二、 九月份工作的进展情况

本月工作量较大,围绕春夏季产品退货、秋冬新品上市进行换季上下架工作。现将本月重点工作进展情况做简单总结:

㈠ 货品管理方面

1、 春夏季产品的退货工作

春夏季产退货工作“采取点面”结合的方法,以秋冬新品的到店的种类、数量情况为参考,组织人员对相应的春夏季产品及位置进行下架调整。在不影响店堂整体陈列效果的基础上对秋冬新品进行陈列上架销售。至此春夏季产品退货工作已经完成结束。

2、秋冬产品的验收和陈列

秋冬产品的种类、系列、数量多,在进货验收时再三强调清点数量的准确度和重要性,发现误差问题及时和仓库人员沟通处理。秋冬新品的陈列出样按:运动家居休闲区、婴幼童装区、男女精品系列内衣区、男女基础内衣区进行明确划分,在不同区域采取不同陈列方法,运用“两个统一”(统一店堂陈列服装的叠放方法,统一店堂挂衣架的间距),来给顾客一种整体的整洁、层次感,最终寻求整体店堂的陈列出样效果。店内现有秋冬产品陈列工作基本完成。

㈡ 掌握秋冬产品知识方面

1、熟悉掌握秋冬产品的价格、面料、特性、工艺方法。

结合所学面料知识及产品简介牌对今年秋冬新品的价格、面料、特性优点进行共同交流学习。并讨论出最能明确介绍每款秋冬新品优点的语言模块,把我们的产品的优势清清楚楚的介绍给我们的顾客。

2、掌握秋冬产品搭配推荐给顾客的导购技巧。

利用经营空闲时间组织店员讨论店堂现有秋冬产品的搭配效果,在接待顾客时不仅能真正满足顾客的需求同时还得提高单票业绩,从而提高店堂整体业绩。

总结吸取八月份工作中的经验教训,时刻提醒自己需要注意的几点,在下步工作中及时纠正。九月份重点工作任务已经基本完成,接下来的工作重点围绕进一步熟悉秋冬产品、提高导购技能提升店堂业绩、整顿人员作风纪律三大工作。

综上所述从八月份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取得的成果经验教训及九月份工作进展情况两大方面对本月的工作进行简单的总结并明确出下步主抓的工作重点。

服装店长月末工作总结范文二

服装店主对于一个服装店长来说起着领头羊当然作用。对于一个经济效益好的服装零售店来说,一是要有一个专业的管理者;二是要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做后盾;三是要有一套良好的管理制度。用心去观察,用心去与顾客交流,你就可以做好。

具体归纳为以下几点:

1、认真贯彻公司的经营方针,同时将公司的经营策略正确并及时的传达给每个员工,起好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

2、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团结好店内员工,充分调动和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了解每一位员工的优点所在,并发挥其特长,做到量才适用。增强本店的凝聚力,使之成为一个团结的集体 。

3、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同业信息,了解顾客的购物心理,做到知己知彼,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使我们的工作更具针对性,从而避免因此而带来的不必要的损失。

4、以身作则,做员工的表帅。不断的向员工灌输企业文化,教育员工有全局意识,做事情要从公司整体利益出发。

5、靠周到而细致的服务去吸引顾客。发挥所有员工的主动性和创作性,使员工从被动的“让我干”到积极的“我要干”。为了给顾客创造一个良好的购物环境,为公司创作更多的销售业绩,带领员工在以下几方面做好本职工作。

首先,做好每天的清洁工作,为顾客营造一个舒心的购物环境;

其次,积极主动的为顾客服务,尽可能的满足消费者需求;要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并以发自内心的微笑和礼貌的文明用语,使顾客满意的离开本店。

6、处理好部门间的合作、上下级之间的工作协作,少一些牢骚,多一些热情,客观的去看待工作中的问题,并以积极的态度去解决。

现在,门店的管理正在逐步走向数据化、科学化,管理手段的提升,对店长提出了新的工作要求,熟练的业务将帮助我们实现各项营运指标。新的一年开始了,成绩只能代表过去。我将以更精湛熟练的业务治理好我们华东店。

面对明年的工作,我深感责任重大。要随时保持清醒的头脑,理清明年的工作思路,重点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狠下功夫:

1、加强日常管理,特别是抓好基础工作的管理;

2、对内加大员工的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

3、树立对公司高度忠诚,爱岗敬业,顾全大局,一切为公司着想,为公司全面提升经济效益增砖添瓦。

4、加强和各部门、各兄弟公司的团结协作,创造最良好、无间的工作环境,去掉不和谐的音符,发挥员工最大的工作热情,逐步成为一个最优秀的团队。

服装店长月末工作总结范文三

一、了解公司年度市场开发计划

了解公司年度市场开发计划,主要应了解以下方面的内容:增加店铺的数量;扩大单店面积的多少;提升单店增长率的计划;折扣促销、赠送礼品、VIP客户管理计划;地域倾向计划;价格调整计划;广告及媒体宣传计划;上一年度本季资料等。

二、了解设计师对新一季产品的整体设计规划

服装设计师在入行新一季产品设计时,陈列师淘宝开店能赚钱吗要做的并不是等待,而应该随时了解服装设计师的思路及进展,与此同时,启动新一季终端陈列策划案。

三、了解新品上市计划,入行色系整合

在进行陈列策划的过程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程序,即面对上百种面料进行色系整合。服装设计师在进行服装设计的时候不怎样进行网上开店是已经有色彩搭配方案了吗?没错,服装设计师在设计服装的时候一定会有一套色彩搭配方案,但仅有一套而已。作为陈列师,只有一种搭配方案远远不够,因为服装设计师的搭配方案不一定能够应对所有店铺的实际情况,不一定能被市场认可,这时第一反应就是通过更改陈列促进销售,这便是陈列师所准备的第二方案、第三方案大显身手的时候。

四、了解当季库存成衣数量及清减计划表

成衣库存分为两种,一种是销售较好的畅销库存,一种是销售不好的滞销库存。畅销库存自然不必担心,关键在于滞销库存。如何将这些卖得不好的款式与新一季的货品重新组合,带动滞销库存的销售,这是陈列设计师必须考虑的。陈列师有责任通过自己的二次陈列搭配、组合设计为公司清减成衣库存。比如增加上衣与配饰的组合搭配方案dnf怎么开店,增加裤装的搭配、配饰的作用等。

五、了解库存面料及清减计划表

当年非常受欢迎的面料,企业可能会进行大量采购,这种做法很可能导致第二年面料有剩余,企业会将剩余的面料继续设计、生产成好卖的款式。陈列师此时要做的是掌握这些剩余面料的数量,通过剩余面料数量的多少判断该款服装的生产情况,制定相应的陈列方案。另外,一些曾经不好卖的剩余面料也需要陈列师关注,企业可能将它们重新设计成新的款式、重新加工染色或作为服装的辅料。总之,陈列师要了解它们的动向,因为总有一天,它们会变成成品,成为本季服装系列中的组成部分,而提前规划它们的陈列方式,将决定这些库存能否与新一季服装系列完美融合。

看了“服装店长月末工作总结”的人还看了

1.2016服装店长工作总结

2.服装店长带店总结3篇

3.店长每月工作总结范文

4.店长销售月度工作总结

装配工年度总结篇7

关键词:装配式大板建筑;装配式住宅;绿色建筑

引言

预制装配式住宅是用工业化的生产方式来建造住宅,将住宅的部分或全部构件在工厂进行预制,再运输到施工现场,将构件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组装而建成的住宅,也被称作产业化住宅或工业化住宅。

预制装配式住宅有利于实现节能减排、推进绿色安全施工方式和提高住宅质量,改善人居环境以及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是当前住宅建设发展的趋势。我国的住宅产业化已走过了几十年的历史,经过了曲折的探索,从业人员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总结出很多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模式,终于迎来了住宅产业化的大发展时期。

一、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建筑工业化进程概况

建国初期,各项建设均在大规模进行,为了推广设计标准化、生产工业化、施工机械化,对房屋墙体进行改革,出现了四种新型房屋:大板房屋、框架轻板房屋、大型砌块房屋、大模板房屋。其中大板房屋体系较为成熟,自1958年逐步发展起来,到1964年大力推广。由于住房紧缺的问题突出,装配式大板技术主要应用于住宅建设方面。从一九五八年至一九九一年,累计建成装配式大板住宅面积约三百八十多万平方米。

二、装配式大板住宅的阶段性进展、问题及对策

我国的装配式大板住宅从1958年开始研究大型承重墙板的技术改革,以北京市为例,先后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五层单栋装配式大板住宅试点工程;五层装配式振动砖墙板结构和利用粉煤灰、矿渣等工业废料制作硅酸盐墙板住宅建筑的推广;七十年代末内外墙板改用钢筋混凝土构件,装配式大板住宅逐渐向高层发展。

实践证明,在五层居住建筑中采用装配式墙板结构,墙体厚度较一般砖墙减少了近三分之一,自重减轻的同时也增大了使用面积。现场湿作业减少,劳动生产率和施工速度明显加快。

在装配式大板住宅建设初期,由于缺乏经验,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墙板接缝处开裂、灌封材料干缩、施工缺陷等原因导致渗漏;采用混凝土水渣夹心复合材料或粉煤灰膨胀矿渣混凝土单一材料的外墙板出现结露。以来,通过调研和实验,采用以构造防水为主配合材料防水的方法解决渗漏问题;通过研制加气混凝土复合材料外墙等技术解决住宅的保温问题。

1978年十二月,经国家建委批准,《装配式大板居住建筑结构设计和施工暂行规定》首版试行,标志着我国装配式大板建筑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应用普及全国二十多个省、市。

1985年以来,装配式大板住宅渐渐不能满足户型多样化的需求,高层住宅的抗震虽然完成了18层的试点项目,但其建设任务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装配式大板住宅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三、新型建筑工业化的时代

(一)政策及相关文件的出台

1999年国务院办公厅了《关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的若干意见》(国发[1999]72号),提出了四个方面的目标:满足居民居住需求,改善居住环境;建立住宅工业化、标准化生产体系;2005年实现降低能耗50%,2010年再降低30%的要求;科技进步贡献率在2005年达到30%,2010年达到35%。

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发改委和住房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国发办[2013]1号文件,将推动建筑工业化作为重要内容,明确指出要加快标准体系的建设、提高建筑产业化技术集成水平、开展建筑示范试点和推行住宅全装修。

2013年11月7日,全国政协在京召开第二次双周议政会,围绕“建筑产业化”进行协商,对推进建筑产业化在节能节水、降低污染、提高效率等方面的重要性形成了共识。

各地也相继出台了推进住宅产业化发展的政策文件,如北京市出台了《关于产业化住宅项目实施面积奖励等优惠措施的暂行办法》(京建发〔2010〕141号),给予采用产业化方式建造的住宅3%的面积奖励。

(二)装配式住宅与保障性住房的建设相结合

住房水平的衡量不仅依靠数量的增长,还包括品质的提高,未来8年的主要任务是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如北京市出台《关于2012年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推进住宅产业化工作的实施方案》(京建发〔2012〕407号,明确指出2012年在保障性住房中落实240万平方米产业化住宅的目标。装配式住宅具有设计标准化、构配件生产工业化、施工机械化、土建装修一体化、管理信息化的特点,决定了其与保障性住房相结合具有积极的意义。

保障性住房的建设管理主体一般是政府主导,这有利于住房的标准化设计。政府提供的保障性住房在面积上具有系列化的要求,对于几种特定的面积指标能够从厨卫标准化模块到套型模块再到住栋单元,都进行标准化定位。

保障性住房的大规模建设适应装配式的生产方式。将标准化住宅的墙、梁、板进行合理拆分,在工厂集中统一预制,极大的提高了模板的重复利用率,能够降低成本。构件在现场进行吊装、节点现浇的施工技术有效缩短了施工周期,减少现场湿作业和建筑垃圾。土建装修一体化顺应保障性住房的使用特性,有效的控制了二次装修带来的建筑能耗的浪费。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是推进装配式住宅的良好契机。

四、2007年至今我国典型预制装配式住宅实践

(一)北京

表4.1 北京市近几年典型预制装配式住宅项目

(二)深圳

1 深圳龙华扩展区0008地块保障性住房项目

华南地区第一个工业化保障性住房项目。2012年9月竣工,总建筑面积21.62万平方米,提供4002套住宅,采用装配式剪力墙结构,2011年获得中国首届保障性住房设计竞赛一等奖

2 深圳万科第五寓

2009年竣工,采用内浇外挂体系(竖向结构现浇,水平结构预制,包括外墙、楼梯、走道、楼板、梁),是深圳市首个工业化项目,建筑面积11829 m2,,共12层。

(三)上海

1 上海万科新里程20、21号楼

2007年7月竣工,采用框-剪结构,梁、柱、剪力墙现浇,楼板为预制加现浇的叠合板;20号楼共14层,建筑面积7531.9m2,外墙采用先装法(香港预制技术);21号楼共11层,建筑面积6483.4m2,外墙为后装法(日本预制技术)。该项目是上海市“十一五”住宅产业化建筑施工科技创新示范工程,也是万科第一个推向市场的PC商品房。

2 浦江瑞和新城保障房项目

预计2014年6月竣工,PC率将达到50%-70%,供应保障房627套,是全市第一批使用PC结构的保障性住房。

(四)沈阳

沈阳万科春河里17号楼,是国内第一个采用框架结构预制的项目,共完成1栋15层建筑,面积9454 m2,于2013年1月竣工,共有98户公寓。

五、结语

装配式住宅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但仍需我们不断探索,刻苦创新,仍需各界从业人员的协作努力,构建起装配式住宅全产业链体系,实现适宜中国国情的产业化建造模式。

参考文献:

[1]装配式大板建筑编写组.装配式大板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77.

装配工年度总结篇8

1.1主动锥齿轮两圆锥滚子轴承间调整垫片选取此垫片为主动锥齿轮轴承的预紧垫片(图4)。该垫片控制主动锥齿轮上两个圆锥滚子轴承的轴向间距,确保在整车状态下主动锥齿轮上的圆锥滚子轴承正常运行。此垫片若选择超差,将直接导致主动锥齿轮起动力矩不满足要求,需要反复拆解主动锥齿轮轴承座总成进行垫片选配,延长了作业节拍、降低了生产效率。

1.2主动锥齿轮起动力矩控制在整车运行状态下,主动锥齿轮的圆锥滚子轴承正常运行充分发挥其功能,而当此参数不合格时,主动锥齿轮的圆锥滚子轴承会早期失效,导致车桥总成丧失驱动功能。主动锥齿轮的圆锥滚子轴承在一定轴向加载负荷下,转动主动锥齿轮时,其起动力矩(图5)必须满足产品的参数要求。此参数之前的工艺方法为人工手动检测,误差较大。在此次工艺开发中消除了人为因素,使用机械自动控制该预紧力,提升了产品质量的保障能力。

1.3主从动齿轮啮合印迹垫片选取正确选取主从动齿轮啮合印迹垫片(图6),是保证减速器中主动锥齿轮与从动锥齿轮正确啮合的必要条件。只有保证主动锥齿轮与从动锥齿轮啮合印迹正确,才能充分发挥主从动锥齿轮的传动功能及效果,否则,将导致主从动锥齿轮早期失效(剥落、断齿等)。此垫片之前的工艺方法为人工手动检测后计算需要的垫片厚度值,其误差较大。若使用机械自动检测自动显示需要的垫片厚度值,则可保证主从动齿轮正确的安装位置,提升产品质量的保障能力和生产效率。

1.4深腔内多连接螺栓自动拧紧要求对深腔(深度>400mm)狭小空间内成组多连接螺栓,设计机械化快速自动拧紧的作业图3减速器合件总成图4主动锥齿轮及轴承座总成中调整垫片位置图调整垫片图5主动锥齿轮起动力矩示意图起动力矩方案,保障螺栓预紧力、操作便捷同时满足生产节拍。

1.5在线检测需要在线检测主从动锥齿轮的啮合印迹、噪声、速比等。2.1.6作业劳动强度需要将作业劳动强度降低,应达到人均作业负荷下降20%的目标。

2装配线工艺方案

2.1工艺目标解决工艺设计要保证产品质量检测数据可追追溯;提高产出率/人•h;保证物流顺畅;设备操作安全可靠。

2.1.1年产目标年产目标为8.1万台。其中,年时基数为270天,两班生产时间为15h,设备开动率为85%,单台所需时间为2.5min。

2.1.2质量目标要求扭矩及起动力矩合格率均达100%,关键项具备自动防错能力,系统数据集成工艺参数可追溯。相关措施:a.轴承装配:采用静压工艺,带有位移控制和压力检测功能。b.螺纹联结件拧紧方式:采用电动拧紧。c.涂胶:复杂涂胶路径采用机器人涂胶。d.主被动轮接触印迹及齿侧间隙:采用线外加载试验方式检测,具有图像比对及处理功能,自动调整齿侧间隙。e.主从动齿轮印迹垫片选择:在线检测,自动显示。g.主动轮两圆锥滚子轴承间调整垫片选取:采用选垫机自动选垫。h.主动锥齿轮轴承预紧力:在线自动检测。i.螺纹件锁铆:采用在线机器锁铆。

2.1.3物流及工位器具整个生产线的零部件从上装配线到各工序进行装配以及减速器总成下线的全过程中,零部件不允许有反复流动现象。工位器具不仅要满足对零部件储运的基本要求,还要求具备取用便捷并有效地降低劳动强度、提升生产效率等功能。

2.2工艺方案

根据现有的工艺设计条件(场地面积等)以及装配线发展趋势,在充分利用场地空间的同时,须考虑物流顺畅,对主动锥齿轮及轴承座总成装配线、从动锥齿轮差速器总成装配线以及减速器合件总成装配线设计了多种工艺布局方案,从中优选了一种方案:主减速器线为“一”字形,主动锥齿轮主轴承座总成和从动锥齿按差速器总成装配线采用双环结构并且分别布置在主减速器线的两侧,采用空中输送线将主动锥齿轮从动锥齿轮差速器总成装配线输送到主动锥齿轮及轴承座总成装配线的作业工位,可在有限的场地空间内即可保证主被动轮的配对装配,又可保证减速器总成的自动输送,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并提高了生产效率。该工艺方案优点:适合目前狭长的厂房特点;可保证充分利用了现有的场地条件,物流通畅;满足了设备在线布置的需求;可保证对每个减速器总成进行在线检测;可实现物料自动输送,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其缺点:投资较大;采用的新技术较多,技术风险较大。商用车重型减速器装配线工艺方案布局情况见图7。

3减速器关键技术设备

3.1减速器装配线工艺流程安装主动锥齿轮及轴承座总成保证主动锥齿轮起动力矩安装从动锥齿轮差速器总成安装减速器合件总成检测主从动齿轮啮合印迹、运行噪声等减速器合件总成成品下线入库。

3.2关键技术设备

3.2.1自动选垫设备自动选择垫片的设备用于在线自动检测主动锥齿轮两圆锥滚子轴承之间的调整垫片。在主动锥齿轮两圆锥滚子轴承之间放置工艺垫片,对两圆锥滚子轴承预加轴向负荷,旋转主动锥齿轮,同时上下移动主动锥齿轮,通过相对位移差自动检测出主动锥齿轮轴承座总成两圆锥滚子轴承之间所需的垫片厚度值。自动选择垫片界面见图8。

3.2.2压测机压测机功能:自动检测主动锥齿轮的起动力矩,进一步验证主动锥齿轮两圆锥滚子轴承之间调整垫片的合理性,该设备自动检测主动锥齿轮起动力矩的显示界面见图9。对两轴承预加设定的轴向载荷,自动检测主动锥齿轮的转动力矩是否符合设定的参数值,“是”则自动判断合格,“否”则判定不合格并进行声光报警。对于检测不合格的产品须更换垫片进行重新操作,以至完全合格。影响自动检测主动锥齿轮起动力矩一次性合格率的主要因素:轴承自身制造精度、轴承座质量及垫片质量。在进行垫片自动测选(4.2.1)工序中,轴承及轴承座已经包含在被检测零件系统中,因此垫片的质量是影响主动锥齿轮起动力矩检测准确性的首要因素。垫片厚度及其平面度超差,都会对主动锥齿轮起动力矩检测具有较大影响。

3.2.3啮合印迹垫片设备要正确选取主从动齿轮的啮合印迹垫片,垫片的安装位置见图10。必须对主动锥齿轮轴承座总成的安装高度值(图10中“选垫参数值1”)进行检测。同时要对减速器壳的安装高度值(图11中“选垫参数值2”)进行检测,根据检测数据计算所需啮合印迹垫片的厚度值,以此选用垫片。在此减速器装配线工艺设计中,采用2台设备分别对轴承座及轴承合件和减速器壳进行自动检测,自动提取主从动齿轮啮合印迹垫片的“选垫参数值1”和“选垫参数值2”数据,对此2台设备数据进行联机作业,将“选垫参数值1”的检测数据自动传输到减速器壳检测设备上与“选垫参数值2”进行逻辑运算,自动获得了主从动齿轮啮合印迹垫片的厚度值。啮合印迹垫片检测界面见图12。

3.2.4深腔壳体内多连接螺栓连续拧紧采用以不等分变位的4轴拧紧机实现对深腔连接螺栓的拧紧作业,有效地解决了布置在400mm深腔减速器壳体内的轴承座与壳体的8个连接螺栓可靠快速地拧紧装配,保证了螺栓扭矩,提高了作业效率。

3.2.5参数自动检测加载运转试验机实现了减速器总成在线加载运行的速比、扭矩和空载扭矩等参数的自动检测,可检验啮合印迹并对啮合印迹进行自动拍照,以保存备案(图13)。

3.2.6减速器装配线3条装配线均采用自动输送夹具托盘、作业工位自动准停、设备自动运行的方式进行自动化作业。其中主动锥齿轮及轴承座总成装配线和从动锥齿轮差速器总成装配线采用摩擦轮输送夹具托盘,减速器合件总成装配线采用精密滚子链输送夹具托盘,提高了作业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4.2.7装配线管理减速器总成装配线采用MES数据管理系统,采集各线各工位作业数据(选垫值、扭矩值、主动锥齿轮起动力矩等)保存在数据库中,可实时进行作业数据追溯和进行远程作业管控,提高了生产现场的管控水平。

4工位器具及物流

现有的工位器具可以储运物料,但操作者取料困难并劳动强度大,物料磕碰严重。新减速器装配线工位器具在设计之初即对零部件进行分类(大、中、小):减速器壳体、齿轮等列为大型件物料;突缘、轴承座等列为中型件物料;轴承、连接螺栓等列为小型件物料。大、中型物料采用专用料架进行转载储运;小型件物料采用设定的标准料盒装载并送至生产线现场滑移式货架上。大型件物料架周转周期为0.5~1h;中型件物料架周转周期为1.5~2h;小型件物料架周转周期为4h;根据作业需求确定工位器具结构,然后再确定零部件包装方式。通过对物料包装方式及物料上线方式的管控,实现了定时定量的物料配送,减少34%的物流车辆运行成本,装配现场的在制品数量降低62%。新减速器装配线工位器具在现场使用后,操作者取料步行数均在2步以内,可直立便捷取用物料,人均作业负荷≤20N•m,相比早期设计的减速器装配线作业负荷下降82%,降低了操作者劳动强度,提升了生产效率。

5结论

重型商用车减速器总成装配线工艺设计有效地解决了减速器总装配过程的关键技术问题,并减速器总成质量达到设计目标。a.主动锥齿轮及轴承座总成自动选垫作业通过率达93.6%;b.主动锥齿轮及轴承座总成的主动锥齿轮起动力矩合格率为100%;c.螺栓(螺母)的Cp(工序能力指数)≥1.33;d.减速器总成加载运行试验、主从动齿轮啮合印迹在线监测等各项工艺技术指标均达到项目预期目标,实现一次性验收合格。e.采用MES数据管理系统实行远程作业管控,提高了生产现场的管控水平。

上一篇:舞蹈队年度总结范文 下一篇:竞价年度总结范文